第一篇:宣传农村节能减排与生态文明实践报告
宣传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报告
—2012年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体系的基础,是人类遵循自然生态系统规律,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并提出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为农业大国,建设农村生态文明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基础和保障,是“三农”科学发展的方向和必然要求。农村环保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面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在此寒假期间,我走访了附近的几个农村,以我在的农村为重点进行了简单的调查。由于这几年农村工业化的迅速加快,农村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现象非常突出,成为危及农民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把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到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工作中,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不断化解冲突和生态危机,有利于全面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健康协调的发展。
因为从小在农村长大,所以对农村近年的发展很了解,小的时候还记得家长们都是自己劳动播种,现在农业机械逐渐发展,虽然农民的劳作量变少,也轻松不少,但伴随而来的是机械的浓浓股股烟雾。地里的塑料白膜已经到处飘着,有的就地焚烧,有的埋在地下却多年也降解不了,污染了空气,污染了地下水,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化肥农药更是对农村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同时农村的生活垃圾也是对农村环境造成破坏,生活垃圾随处倾倒,无人清理。伴随我的长大,农村环境却日益恶化,同时慢慢长大了解了环境对我们的重要性。所以此次
寒假实践,以我在的乡村为重点进行社会调查,加强农村对环境的重视。要想改变农村环境,首要任务是提高农民的生态意识,培养农民的生态文明素质。建设生态文明,目的是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生活得更舒适、更幸福。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的要求,加大对生态思想的宣传教育力度,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道德观、价值观、消费观,强化农民生态保护意识,维护绿色环境,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让“文明进步、积极向上、保护生态”的观念深入人心,并潜移默化地落实到人们自觉的行动中去,使他们积极地承担起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责任和义务,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有效持久的开展打下坚固广泛的群众基础。
2月5号下午,在我村村支部组织了我村村民观看了电影《2012》,用简单接受的方法让村民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认识到大自然对人类的惩戒。看完村民互相讨论到以后要在环境上多注意,听到他们的话,感觉到本次组织的活动起到一定的作用。
同时把生态意识深入人心,应首先大力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的生态意识。农村干部是基层农村的政治核心人物,是农民的带头人和主心骨。目前,有很大一部
分的农村基层干部生态意识淡漠,唯经济至上。必须强化农村干部的生态意识,各级政府既要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更要身体力行,率先做出榜样。切实倡导“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政绩观,把生态建设和保护成效作为首要标志纳入干部的实际考核评价体系中,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贯穿于实践行动中,以期真正达到上行下效,蔚然成风。
生态文明观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十七大明确指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保持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保证人类健康的生存环境、保证人的全面发展的迫切要求。”农村的生态环境建设是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保障,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的和谐稳定。积极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2月6号上午在村委会组织村民讨论,把农村生态建设落实到日常生活中。村民踊跃发言。就此总结以下几点:
一 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技术和资金投入。要真正落实保护好农村的生态环境,必须明确目标,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污染防治;增加技术含量,研究和推广高新农业技术,降低农药、化肥、农膜污染的影响,改善土壤、水体和空气环境质量;严格控制农村企业的工业污染,抓出实效。同时,要建立有效的应急系统,提高抵御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应急能力,从而真正推进农村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切实解决危害农村群众健康和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生态文明村的硬件建设,要以生态文明村为载体,加大对生态文明村硬件建设的投入,搞好农村道路硬底化建设。道路硬底化建设不仅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当地农民群众的行路难,更能改善农村的投资环境,带动农业生态产业化发展,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二 要进一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态保健意识。通过创建生态文明村,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电讯信息和文化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整治,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全面治理农村脏乱散的环境,加快实施“四位一体(养畜、厕所、沼气池、温室)”工程建设,形成农村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生态链;大力实施农村绿化工程,全面推广村庄绿化,实现“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居绿中”的绿色生态家园,让农村处处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同时,要加强农村“产业化”的发展,拓宽增收渠道,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三 统筹城乡发展,继续推进生态文明村的创建。创建“生态文明村”是我党推进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的光明之路,抓住了当前解决农村问题的关键,是推动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向发展的有效载体,是提高农村整体文明程度,提升农民整体文明素质的创新务实之举,是寻求探索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经济文明、生态文明在农村协调发展的理想制度模式。
四 着力完善农村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条件和保障,要营造良好的农村文化环境,规范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成为集娱乐、休闲、体育、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大院;完善各级生态文化建设的硬件设施,如垃圾分类箱、节水节电指示牌等标志性设施;建立生态文化教育基地,设置生态文化宣传栏、制作生态文化墙等,利用文化设施传播生态文化理念,倡导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开展各种各样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文化活动,形成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
五 开展生态文化创建活动,培育文明乡风。乡风文明是新农村的灵魂,农民是推动生态文化、培育文明乡风的实践者、创造者。真正做到用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就要讲实效、落实处,培育文明乡风,使崇尚和谐的生态文化内化为农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搞好生态文化建设,培育文明乡风,就需以生态文化为主题,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载体,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在活动中认识,在活动中消融。培育出崇尚科学、遵纪守法、举止文明、保护环境、遵守公德、讲究卫生、尊老爱幼、善良诚实、亲睦和善、拾金不昧、抵制迷信、革除陋习等新文明乡风,提升农村整体生态文明水平。
六 以创建生态文明村为载体,提升农民的文明程度和知识水平。创建生态文明村不只是村容村貌的巨变,更要注重农民思想观念的改变。要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开展生态文明知识的宣传活动,以“文明化、生态化、知识化”为目标,紧紧抓住“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契机,深入指导和帮助农民成为新时代有文化、有能力、讲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如组建老年秧歌队,青年篮球队、戏迷会等,营造“乐观向上、团结友爱”的生活氛围;开展“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专栏和知识竞赛,建立农民阅览室,鼓励农民科学致富,文明发展。通过此次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自己也加强了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达到了实践的目的,让村民们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宣传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知识,在以后的生活中将这些措施应用到实践,相信我们的农村一定可以保持原来美丽怡人的环境。
第二篇:专题___节能减排与生态文明建设
寒 假 社 会 实 践
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
2010级计科系 网络二班 申开仁 20101082210
【摘要】
十七大报告指出: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节能绿化清洁能源
前言
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对此,张文台认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其中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不容置疑。今年开展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就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实践主题:
节能减排、绿化环境、文明生态
实践时间:
2012年1月26日到2012年2月6日
实践地点: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塘房镇
实践的内容报告于下:
正文
一、实践目的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
突出节能减排的现实意义,并把它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检验科学发展观是否落实的重要标准,表明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一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节能减排实施后的效果,以及人们对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实践内容
在西方知识界,一个颇为流行的观点认为,“一种文明的进步、停滞或衰退,或者是人均能源消耗的增加、持平或减少;或者是能源开发利用效率的提高、持平或下降;或者是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冲击的减少、持平或增加”。这段文绉绉的话,有着沉甸甸的涵义。它试图说明,“文明的果实挂在能源的藤上”,能源开发利用的副作用足以影响文明的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增长,但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与不科学的发展理念和执政理念紧密相连。不及时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现有的资源就很可能支撑不住,环境就很可能容纳不下,经济“又好又快、好字优先”的发展也就难以为继。此外,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国际上的压力,也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控制污染物排放。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并有着明显的重化倾向,这使得我国对能源的需求和消耗能力大为提升。数据表明,2005年我国人均能源消费大致为1.8吨标准煤多一点。同时,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费的增长率保持在10%-15%高位之间。照这一趋势估计,今年我国的人均能源消费应该在2.2吨以上。这一数值大致在世界人均消费的水平上。具体到上海,2005年,本市能源消费总量约为8500万吨标准煤。按增长惯性,今年应该会接近1亿吨标准煤。即使以1800万常住人口计算,这也意味着上海已经达到了日本和英国这些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水平。
严峻的“节能”形势之外,“减排”重任的完成也不容乐观。事实上,依据当前的经济增长惯性,我国对化石能源的需求还会不断增长,企业或机构的排放量也很难立马降低。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现有的发展模式已无法回应二氧化碳减排的压力。因此,要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和企业品牌,我们就必须勇于承担相应的具有约束力的减排责任,而这不可避免地需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控制企业的能源使用和污染排放,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
传统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首先是能源的错置和浪费;落后的生产工艺,首先表现在能源效率的低下;经济决策和管理的失误,都会导致能源的损失;生产和生活中的一切不合理性,都包含着能源利用上的不合理。当前,节能减排的形势之所以依然十分严峻,主要原因就是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科学的企业发展理念尚未真正确立。一些地方对干部的考核仍将GDP增长作为硬任务,而把节能减排作为软指标;一些企业仍然只注重经济效益的获取,而忽视环境成本的控制和资源能源的损耗。正是基于此,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现“又好又快,好字优先”的发展,这既为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我们突破能源和环境瓶颈提供了更大的动力。无法做到节能减排,就不可能实现科学发展。
促进科学发展,实现全方位的节能减排,可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首先,应让普通劳动者拥有适当的技能水平,以及不断提高这种水平的机会。这是实现经济“好字优先”发展的基石,也是作用最为广泛的节能减排措施。其次,应最大限度地鼓励、扶持和普及科技研发活动以及各类创新、创造和创业活动,整体提高国民经济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现代服务业的成长。事实上,节能减排目标的真正实现,国家的能源安全,最终都取决于科技水平的提高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这一综合措施的实施,本质上意味着以人力资本替代包括能源和环境在内的自然资本,以人的全面发展取代过去那种剥夺自然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而这正是科学发展观所提倡的基本理念。最后,应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考核、奖罚体系,强化企业责任,加强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执行力。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过程中,由于人类过分追求发展所带来的满足和发展的速度而忽视或淡薄了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致使在极大满足自身物欲的同时,也给自身未来的发展埋下了诸多隐患,这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暴露越来越明显,直至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如温室效应的出现、水污染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这些问题都归于人们对发展的片面理解,认为只要经
济发展了,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忍而解,忽视了环境保护。事实上,只有科学的发展才能不断解决人类所面对的问题。这是其一。
节能减排不仅是企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对环境污染所带来的问题。社会的主体是人,节能减排的主体也必须是人,节能减排必须从每一个来抓起。由于个体的认识不足或者忽视,致使一个水、电等白白的浪费掉、汽车无情地冒着黑烟……。不是没有人注意到环境的恶化,已经所带来的危害,而是多数人认为环境污染问题离自己很遥远,不是自己的事情,也不是浪费自己的钱财,甚至有一些人认为自己有钱,无所谓浪费。殊不知,水、电、气这些都是人类共同的资源,现在的浪费,就给子孙后代带来无穷隐患。因此,节能减排人人有责,需要人人参与。这是其二。
多数人认为不关电脑、不关水龙头,浪费点水、电都不是什么问题,也花费不了多少钱。但是,他们没有认识到在这些电白白消耗掉的同时,电脑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正在残害着自身的身体;他们也没有认识到,发电厂发电所需要的煤炭等资源以及所排放废气和污水所给环境带来的危害;他们更没有意识到,发电厂的机器设备、电脑豪材等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所给环境带来的巨大危害……
节能减排、环境问题,不是一个人、几个人或一些人所需要的,也不是一个人、几个人或一些人的事情,更不是一个人、几个人或一些人所能解决的。要想解决环境问题,必须从每一个个体抓起,从提高每一个人的认识抓起,从改变每一个人的习惯抓起。
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节能减排的形势
当前,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去年以来,全国上下加强了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发布了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制定了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做出了工作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去年全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目标,加大了“十一五”后四年节能减排工作的难度。更为严峻的是,今年一季度,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过快,占全国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近70%的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六大行业增长20.6%,同比加快6.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各方面工作仍存在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扭转,不仅今年节能减排工作难以取得明显进展,“十一五”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也将难以实现。
节能减排的意义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
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节能减排的着手点
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专业化分工和提高社会效率为重点,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满足人们需求和方便群众生活为中心,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要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提高高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要积极实施“腾笼换鸟”战略,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要依法责令其停产或予以关闭。
二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加快园区生态化改造,推进生态农业园区建设,构建跨产业生态链,推进行业间废物循环。要推进企业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促进企业能源消费、工业固体废弃物、包装废弃物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要强化技术创新。要组织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构建技术研发服务平台,着力抓好技术标准示范企业建设。要围绕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积极开展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
四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考核机制。要成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机构,研究制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政策措施。要设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循环经济发展项目、节能降耗活动、减量减排技术创新补助等。要把万元生产总值、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建立健全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保障机制,将降耗减排指标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和干部考核体系。
三、实践总结
1.为什么要把我国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2)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3)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障。4)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5)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6)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誉观的要求
2、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
3.你认为怎样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①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③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依靠科技开发替代资源,大力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资源。④坚持法制建设,依法保护环境,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⑤提高全民族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倡健康文明、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4.为什么发展循环经济?(意义)
1)有利于保护和科学利用资源,节约资源。2)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3)有利于实现
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4)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
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5)有利于保障人们健康与安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6)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如何构建节约型社会(提建议)?
国家:①加强道德建设,进行“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教育,提高全民族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改进技术设备,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为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③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积极寻求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充分利用资源,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④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采用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等多种手段,严惩浪费资源的行为。
社会:①加强道德和法律知识的宣传,大力倡导勤俭节约的美德,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的社会风气;②发挥舆论和有关部门的监督职能,谴责铺张浪费的行为。公民:提高自身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积极同浪费的行为作斗争。
6.结合你所学过的知识对“倡导消费者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篮子”进行简要评析. ①健康、合理、文明的生活消费习惯,既关系到个人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又关系到社会和集体的长远利益:②消费者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篮子.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传统美德的延续.是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③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青少年该怎样用实际行动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践行者?
节约资源:使用节能灯;随手关灯;随手关闭水龙头;节约使用纸张等。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自备购物袋、尽量不使用塑料袋;把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等。
四、结合实际
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要求,也是各地中考的重点。2009年中考将以选择题、辨析题、实践与探究等多种题型出现,方式灵活多样。
1、我国在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具体国情,及根据国情制定的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特别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是中考出题的重点。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现实生活的事例,及时总结,合理归类。
2、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意义、相应的措施(包括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
总之,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要尽力保护环境、绿化环境,把污染降到最低,让我们每天能呼吸到新鲜空气。
【参考文献】《塘房环境保护条例》《十二五规划》
第三篇:专题___节能减排与生态文明建设
寒 假 社 会 实 践
节能减排
建设生态文明 2010级计科系 网络二班 申开仁 20101082210 【摘要】
十七大报告指出: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节能 绿化 清洁 能源
前言
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对此,张文台认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其中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不容置疑。今年开展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就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主题:
节能减排、绿化环境、文明生态 实践时间:
2012年1月26日到2012年2月6日 实践地点: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塘房镇 实践的内容报告于下:
正文
一、实践目的
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
突出节能减排的现实意义,并把它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检验科学发展观是否落实的重要标准,表明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一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节能减排实施后的效果,以及人们对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实践内容
在西方知识界,一个颇为流行的观点认为,“一种文明的进步、停滞或衰退,或者是人均能源消耗的增加、持平或减少;或者是能源开发利用效率的提高、持平或下降;或者是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冲击的减少、持平或增加”。这段文绉绉的话,有着沉甸甸的涵义。它试图说明,“文明的果实挂在能源的藤上”,能源开发利用的副作用足以影响文明的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增长,但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与不科学的发展理念和执政理念紧密相连。不及时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现有的资源就很可能支撑不住,环境就很可能容纳不下,经济“又好又快、好字优先”的发展也就难以为继。此外,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国际上的压力,也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控制污染物排放。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并有着明显的重化倾向,这使得我国对能源的需求和消耗能力大为提升。数据表明,2005年我国人均能源消费大致为1.8吨标准煤多一点。同时,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费的增长率保持在10%-15%高位之间。照这一趋势估计,今年我国的人均能源消费应该在2.2吨以上。这一数值大致在世界人均消费的水平上。具体到上海,2005年,本市能源消费总量约为8500万吨标准煤。按增长惯性,今年应该会接近1亿吨标准煤。即使以1800万常住人口计算,这也意味着上海已经达到了日本和英国这些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水平。
严峻的“节能”形势之外,“减排”重任的完成也不容乐观。事实上,依据当前的经济增长惯性,我国对化石能源的需求还会不断增长,企业或机构的排放量也很难立马降低。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现有的发展模式已无法回应二氧化碳减排的压力。因此,要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和企业品牌,我们就必须勇于承担相应的具有约束力的减排责任,而这不可避免地需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控制企业的能源使用和污染排放,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
传统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首先是能源的错置和浪费;落后的生产工艺,首先表现在能源效率的低下;经济决策和管理的失误,都会导致能源的损失;生产和生活中的一切不合理性,都包含着能源利用上的不合理。当前,节能减排的形势之所以依然十分严峻,主要原因就是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科学的企业发展理念尚未真正确立。一些地方对干部的考核仍将GDP增长作为硬任务,而把节能减排作为软指标;一些企业仍然只注重经济效益的获取,而忽视环境成本的控制和资源能源的损耗。正是基于此,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现“又好又快,好字优先”的发展,这既为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我们突破能源和环境瓶颈提供了更大的动力。无法做到节能减排,就不可能实现科学发展。
促进科学发展,实现全方位的节能减排,可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首先,应让普通劳动者拥有适当的技能水平,以及不断提高这种水平的机会。这是实现经济“好字优先”发展的基石,也是作用最为广泛的节能减排措施。其次,应最大限度地鼓励、扶持和普及科技研发活动以及各类创新、创造和创业活动,整体提高国民经济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现代服务业的成长。事实上,节能减排目标的真正实现,国家的能源安全,最终都取决于科技水平的提高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这一综合措施的实施,本质上意味着以人力资本替代包括能源和环境在内的自然资本,以人的全面发展取代过去那种剥夺自然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而这正是科学发展观所提倡的基本理念。最后,应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考核、奖罚体系,强化企业责任,加强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执行力。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过程中,由于人类过分追求发展所带来的满足和发展的速度而忽视或淡薄了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致使在极大满足自身物欲的同时,也给自身未来的发展埋下了诸多隐患,这些问题随着时间 的推移暴露越来越明显,直至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如温室效应的出现、水污染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这些问题都归于人们对发展的片面理解,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忍而解,忽视了环境保护。事实上,只有科学的发展才能不断解决人类所面对的问题。这是其一。
节能减排不仅是企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对环境污染所带来的问题。社会的主体是人,节能减排的主体也必须是人,节能减排必须从每一个来抓起。由于个体的认识不足或者忽视,致使一个水、电等白白的浪费掉、汽车无情地冒着黑烟……。不是没有人注意到环境的恶化,已经所带来的危害,而是多数人认为环境污染问题离自己很遥远,不是自己的事情,也不是浪费自己的钱财,甚至有一些人认为自己有钱,无所谓浪费。殊不知,水、电、气这些都是人类共同的资源,现在的浪费,就给子孙后代带来无穷隐患。因此,节能减排人人有责,需要人人参与。这是其二。
多数人认为不关电脑、不关水龙头,浪费点水、电都不是什么问题,也花费不了多少钱。但是,他们没有认识到在这些电白白消耗掉的同时,电脑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正在残害着自身的身体;他们也没有认识到,发电厂发电所需要的煤炭等资源以及所排放废气和污水所给环境带来的危害;他们更没有意识到,发电厂的机器设备、电脑豪材等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所给环境带来的巨大危害……
节能减排、环境问题,不是一个人、几个人或一些人所需要的,也不是一个人、几个人或一些人的事情,更不是一个人、几个人或一些人所能解决的。要想解决环境问题,必须从每一个个体抓起,从提高每一个人的认识抓起,从改变每一个人的习惯抓起。
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节能减排的形势
当前,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去年以来,全国上下加强了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发布了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制定了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做出了工作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去年全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目标,加大了“十一五”后四年节能减排工作的难度。更为严峻的是,今年一季度,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过快,占全国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近70%的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六大行业增长20.6%,同比加快6.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各方面工作仍存在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扭转,不仅今年节能减排工作难以取得明显进展,“十一五”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也将难以实现。
节能减排的意义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节能减排的着手点
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专业化分工和提高社会效率为重点,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满足人们需求和方便群众生活为中心,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要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提高高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要积极实施“腾笼换鸟”战略,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要依法责令其停产或予以关闭。
二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加快园区生态化改造,推进生态农业园区建设,构建跨产业生态链,推进行业间废物循环。要推进企业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促进企业能源消费、工业固体废弃物、包装废弃物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要强化技术创新。要组织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构建技术研发服务平台,着力抓好技术标准示范企业建设。要围绕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积极开展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
四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考核机制。要成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机构,研究制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政策措施。要设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循环经济发展项目、节能降耗活动、减量减排技术创新补助等。要把万元生产总值、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建立健全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保障机制,将降耗减排指标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和干部考核体系。
三、实践总结
1.为什么要把我国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2)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3)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障。4)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5)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6)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誉观的要求 2、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
3.你认为怎样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①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③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依靠科技开发替代资源,大力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资源。④坚持法制建设,依法保护环境,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⑤提高全民族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倡健康文明、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4.为什么发展循环经济?(意义)
1)有利于保护和科学利用资源,节约资源。2)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3)有利于实现 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4)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
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5)有利于保障人们健康与安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6)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如何构建节约型社会(提建议)?
国家:①加强道德建设,进行“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教育,提高全民族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改进技术设备,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为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③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积极寻求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充分利用资源,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④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采用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等多种手段,严惩浪费资源的行为。
社会:①加强道德和法律知识的宣传,大力倡导勤俭节约的美德,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的社会风气;②发挥舆论和有关部门的监督职能,谴责铺张浪费的行为。公民:提高自身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积极同浪费的行为作斗争。
6.结合你所学过的知识对“倡导消费者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篮子”进行简要评析. ①健康、合理、文明的生活消费习惯,既关系到个人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又关系到社会和集体的长远利益:②消费者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篮子.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传统美德的延续.是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③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青少年该怎样用实际行动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践行者?
节约资源:使用节能灯;随手关灯;随手关闭水龙头;节约使用纸张等。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自备购物袋、尽量不使用塑料袋;把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等。
四、结合实际
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要求,也是各地中考的重点。2009年中考将以选择题、辨析题、实践与探究等多种题型出现,方式灵活多样。
1、我国在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具体国情,及根据国情制定的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特别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是中考出题的重点。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现实生活的事例,及时总结,合理归类。
2、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意义、相应的措施(包括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
总之,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要尽力保护环境、绿化环境,把污染降到最低,让我们每天能呼吸到新鲜空气。
【参考文献】 《塘房环境保护条例》 《十二五规划》
第四篇:专题节能减排与生态文明建设
专题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
一、材料
1、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 式、消费模式。”
十七大报告指出: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2009年3月5日上午9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今年要毫不松懈地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工作,支持和推进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能源,健全节能环保各项政策,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能源。坚持节能节水节地。积极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严格执行能耗和环保国家标准,加大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力度,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3、2009年3月28日晚20:30-21:30,全球各地从欧洲到美洲的地标性建筑都将伫立于黑暗之中。而世界各国人民将通过关灯这一方式,携手为创造地球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支持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 “熄灯一小时”,让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一起来应对气候变暖。
4、北京市交通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最新社会车辆交通管理措施:从2009年4月11日至2010年4月10日,按车牌尾号每周一日高峰时段停驶(法定节假日和公休日除外),停驶时间由6:00--21:00调整为7:00--20:00,停驶范围为五环路以内道路(不含五环路)。停驶的车牌尾号 由一个月轮换一次改为每13周轮换一次。首次高峰时段停驶的车牌尾号星期一至星期五分别为5和0,1和6,2和7,3和8,4和9(含临时车牌),尾号为英文字母的按0号管理。
二、与教材结合点
1、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口多增长快;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且不合理、不科学;环境形势严峻,是我国的具体国情。
2、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之一。
3、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我们应在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必要性的同时,以实际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
4、建设生态文明,离不开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损害不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5、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建设生态文明,也离不开法治。
三、知识点链接
1.为什么要把我国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2)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3)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障。4)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5)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6)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誉观的要求
2、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
3.你认为怎样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①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③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依靠科技开发替代资源,大力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资源。④坚持法制建设,依法保护环境,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⑤提高全民族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倡健康文明、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4.为什么发展循环经济?(意义)
1)有利于保护和科学利用资源,节约资源。2)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3)有利于实现
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4)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
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5)有利于保障人们健康与安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6)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如何构建节约型社会(提建议)?
国家:①加强道德建设,进行“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教育,提高全民族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改进技术设备,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为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③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积极寻求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充分利用资源,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④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采用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等多种手段,严惩浪费资源的行为。
社会:①加强道德和法律知识的宣传,大力倡导勤俭节约的美德,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的社会风气;②发挥舆论和有关部门的监督职能,谴责铺张浪费的行为。
公民:提高自身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积极同浪费的行为作斗争。
6.结合你所学过的知识对“倡导消费者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篮子”进行简要评析.
答:①健康、合理、文明的生活消费习惯,既关系到个人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又关系到社会和集体的长远利益:②消费者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篮子.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传统美德的延续.是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③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青少年该怎样用实际行动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践行者?
节约资源:使用节能灯;随手关灯;随手关闭水龙头;节约使用纸张等。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自备购物袋、尽量不使用塑料袋;把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等。
四、点击中考
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要求,也是各地中考的重点。2009年中考将以选择题、辨析题、实践与探究等多种题型出现,方式灵活多样。
1、考查我国在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具体国情,及根据国情制定的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特别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是中考出题的重点。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现实生活的事例,及时总结,合理归类。
2、考查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意义、相应的措施(包括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
五、练习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近三年累计,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0.08%,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减少6.61%和8.95%。这说明我国(D)
①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②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③资源环境问题得到根本解决④坚持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
2.中学生日常生活中还存在着不少浪费资源的现象有(C)
①纸张使用双面 ②寝室电灯彻夜通明 ③小红外出就餐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小王从不使用塑料袋购物⑤塑料瓶等垃圾随意丢弃
A 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 ②③⑤D ①②③④⑤
3、我国的资源现状(B)
①资源总量大,种类多 ②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③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浪费、损失严重 ④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④
4.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污染减排、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A)
①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②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 ③需要取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动员最广泛社会力量踊跃参与④只是环保部门和环保工作人员的事情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5、目前,全国有70%的江河水系受到污染,40%基本丧失了使用功能,流经城市的河流95%以上受到严重污染;3亿农民喝不到干净水,4亿城市人呼吸不到新鲜空气;资源相对紧张 ,且浪费严重„„对此,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必须采取措施(A)
①完善并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提高公民爱护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②加大污染的治理和环境保护力度③加快节能环保技术的研究和使用④把环保节能工作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实践与探究
材料《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我国已进入经济加快发展阶段,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加剧了资源供求矛盾和环境污染状况,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再生资源回收是缓解资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保障经济安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我国制定《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有什么重要意义?
我国制定《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可以促进再生资源回收,规范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发展,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2.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工作,需要你我的共同参与。你认为再生资源回收可以采取哪些方式?
再生资源回收可以采取上门回收、流动回收、固定地点回收等方式。
3.为了做好再生资源回收工作,请你为国家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国家应鼓励全社会各行各业和城乡居民积攒交售再生资源;鼓励以环境无害化方式回收处理再生资源;鼓励开展有关再生资源回收处理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推广。
第五篇:节能减排宣传稿
节能减排宣传稿
企业的节能减排不仅利国利民,而且能为企业高质量、高效率的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节能减排就是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只有坚持节约、清洁、安全、环保,企业才能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三分厂在节能减排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
1、澡堂定时定点开放,上午11点-12点开放,下午5点-6点开放,洗澡的集中化,节约了大量的水和气。
2、每天生产结束时,员工能够做到自觉关闭水、电、气开关。
3、班组长及值班人员,每天对工房内水、电、气重点开关检查,及时控制各种跑、冒、滴、漏现象,保证安全生产的同时节约了资源。
4、四月份三分厂在办公楼前及210工房前栽种树木,吸收大量厂里排放的废气,保持空气清新,清洁。
资源是宝贵的,科学节能,提高节能意识,是我们每位员工需要积极倡导的,本周是2011年全国节能减排宣传周,为了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幸福,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了更大的生存空间,更广阔的碧水蓝天!在我们原有成效的基础上,我倡议:
1、充分发挥工艺创新与管理创新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加快落后工艺和生产线淘汰,从源头上做好节能减排工作。要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激励机制,制定完善节能减排管理办法,使节能减排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2、加强组织领导,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把节能减排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确保节能减排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3、提高员工节能减排意识,每一个员工无论在生产还是生活过程中,力行节约,在生产结束后立即关闭水、电、气。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节能灯泡、休息时关闭电脑和电视,尽量减少电脑饮水机等的待机时长。
4、选择绿色出行,出行时选择单车,公交或者班车,尽量不开私家车,节约资源,减少尾气排放。
“能源连着你我他,节约能源靠大家”让我们每位员工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点滴入手、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积极参与节能减排,为实现国家的节能减排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共同创造更加节约、更加洁净、更加科学、更加文明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