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诗歌鉴赏人物形象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诗歌吧,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诗歌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歌鉴赏人物形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1一、教学目标
1.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
2.能准确地、规范的答题
二、教学过程
(一)知识归纳
人物形象的类型
人物形象分两类,第一类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屈原的《离骚》表现的一个执著追求、热爱祖国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第二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也即客体人物形象。诗人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感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就出现了诗人刻画的周瑜形象。当然还有“多情应笑我”的诗人自己的形象。这两类人物形象不是同一形象,是两个形象。这两类人物形象有时也可能是同一的,诗中刻画表现的人物形象也就是诗人自己,是诗人情感的寄托者。
(二)命题探究及解题对策
1、命题方式
1)分析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2)形象的特点是怎样的?
2、答题策略
分析步骤:
1)什么形象(一个名词);
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几个修饰词);
3)结合诗歌主旨分析形象的意义。
答题步骤:
1)描绘诗歌中人物的形象;
2)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并给予一个准确的定位。
3)归纳的形象寄托的作者(或抒发自己情怀,或借物自况)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三)、真题展示
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后作业
野步宋·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清·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
答:
课堂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概括邹明府主要的人物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
术语积累: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爱国者形象)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寄情山水、恬淡闲适的隐者形象)
3.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迟暮英雄形象)
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矢志报国、建功立业的将士形象)
5.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思乡怀人、孤独惆怅的羁旅者形象)
6.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亲友送别、依恋伤感的送别者形象)
课后作业
1.(10福建卷)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问题: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参考答案:
通过描写山翁独饮成醉,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的隐居生活,塑造了一个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隐者形象。(意思对即可)
2.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问题:诗人纯用白描手法,在给我们勾画了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的同时成功地摄取了一个农村儿童的形象,试对该形象加以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成功地勾勒了一个热情好客、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形象。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2【教学目标】:
1掌握古诗词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2提高学生解答古诗词歌鉴赏形象类题型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古诗词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教学难点】:如何鉴赏人物(景物、事物)形象及解答相应题型的方法与技巧
第二课时
一、古典诗词中常见人物形象
(1)英雄:既可以描写客观的人物形象,又可以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如:卢纶的《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这首诗就描写了一位将军的形象。诗中写将军夜猎,见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当中去了。首句着一“惊”字,渲染了一种紧张异常的气氛,而且也突出了将军的高度警惕。“夜引弓”的“引”字,让人想象体味将军临险是何等的镇定自若,从容不迫。结尾写箭入石中,写将军之神勇、射术之超群。
再如:岳飞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词表达了自己矢志抗金,执着地追求收复失地、报仇雪耻的壮志宏图,塑造了一位爱国主义的英雄将领的形象。
(2)羁人:主要是写羁旅在外的乡思之情。
如:元朝马致远的《天静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仅五句28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这幅图画由两部分构成:一、由精心选取的几组能代表萧秋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景;二、抒写内心深处无尽伤痛而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剪影。
(3)思妇:主要描写思念丈夫的少妇形象,这类诗歌中思妇思念的对象一是为博取功名而远游,一是为征战而远征等。
如:王昌龄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属于第一种情况,全诗描写了主人公从“不知愁”到“悔”的心理变化过程。前两句描写主人公的“不知愁”,而第三句转折,由“忽见陌头杨柳色”,使少妇想起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伤感场景,引出“悔教夫婿觅封侯”。“忽”最准确鲜明地描写了主人公心理变化的过程。
(4)隐士:多描绘隐居田园的人物形象,体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如:陶渊明的《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首诗正是体现了诗人对幽静安逸生活的向往。东篱下悠然采菊的他,以田园诗人和隐逸者的姿态,赋予菊花独特的超凡脱俗的隐者风范,菊花从此便有了隐士的灵性。
再如: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通过山村清幽明丽景色的描写,我们也窥见了诗人闲适超逸的隐者形象。诗的境界清澄透明,玲珑剔透,恰似一泓秋水,其中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诗歌于诗情画意当中寄托着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5)征人:这类形象多在边塞诗中出现,有写得慷慨激昂,也有写的怨恨不平,反战思归的。
如:卢纶的《塞下曲(其三)》: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本诗描写了威武的将军传达新命令时的誓师场面,千营军士的一同回应,正表现出威武的军容,严明的军纪及大家必胜的信心,读起来不免被这种雄壮的气势所征服。
(6)悲士:多是写功业难成,报国无门的感慨。
如:李贺的《南园》: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这首诗写出了一位渴望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但又不被赏识的悲士形象。比如陆游的《书愤》
二、常见诗歌人物形象类别术语:
①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⑤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⑥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⑦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⑧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3一、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是指诗人通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诗歌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形象。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诗歌中的形象既指人物形象(包括诗人我的形象),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和物的形象。
二、诗歌形象分类
诗歌的人物形象有两种:?诗中的我形象,也指诗人自己;?诗中的其他人物形象。
给下列诗歌人物形象分类:
1、《梦游》中傲岸的李白。()
2、《孔雀东南飞》中的兰芝。()
3、出师未中的诸葛亮。()
4、《陌上桑》中的罗敷。()
5、万里悲秋常做客中集中了身世之悲与家国之悲的杜甫。()
6、羽扇纶巾中的周瑜。()
7、《雨霖铃》中我这漂泊江湖的多情浪子。()
三、提问方式
1、分析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2、诗人的形象特点是怎样的?
3、诗中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四、课堂实例
1、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诗人的形象特点是怎样的?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解析: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答:全诗塑造了一个对黑暗现实不满、孤傲清高的诗人形象。||众鸟和孤云隐喻随波逐流的世人俗流,与诗人的岿然独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众鸟之高飞与孤云的独去,暗示了世俗对诗人的冷遇,只有敬亭山才是自己惟一的知己。同时,诗人越是写山的有情,越是表现出人的无情,从而写出诗人孤独寂寞之中的傲岸倔强的性格。||表达了诗人不屈不挠、决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反抗精神。
2、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解析:当年我远赴万里边疆立志建功封侯,单枪匹马戍守在梁州。在那戍守边关的日子如梦消逝,不知何处寻来,只留下这尘风色暗的貂裘。胡人还没有消灭,我的鬓发早已斑白,眼泪情不自禁的流下来。这一生谁会料到我心在抗战前线,人却在沧洲慢慢老去。
答: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1、答题步骤:
2、答题套路:
3、高考链接:
1、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寻陆鸿渐不遇 僧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2、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5分)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七、简析诗中所塑造的形象。(5分)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4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内涵,把握诗歌中常见的几类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及答题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讲练中,初步培养学生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等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
难点:掌握解答鉴赏诗歌形象类题目的步骤及方法。
教学内容:
本节课分别从诗歌人物形象内涵,常见的几类人物形象,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以及答题技巧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通过教师的示范讲授,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消除对诗歌鉴赏的神秘感,增强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兴趣。
2.讨论法:
刚开始进行诗歌鉴赏,会有一定的难度,组织有效的讨论,会激活学生的思维。
3.练习法:
通过一些典型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诗歌形象鉴赏的规律和方法。
课堂类型:
复习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情分析:
作为高中学生,可能从小到大读过也积累过很多古典诗词,但仅停留在浅层次的理解和背诵上。高一高二在必修文本中,也学习过古典诗词单元。学生基本上能读懂诗歌内容,能感知诗歌意境和情感,但不能准确地用语言表达出来,处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瓶颈”阶段。在高三前两次的检测中,诗歌鉴赏题失分较多,很多学生想挣分,但苦于方法不当,经验不足。面对新课标和高考的双向需求,高三学生迫切需要掌握一套科学而系统的鉴赏诗词的方法。通过复习,了解高考命题的动态:通过练习,掌握答题步骤及方法,以期减少答题失误,为高考争分。
本节课,作为诗歌鉴赏专题的第一课,针对学生的需求,很有必要进行系统的知识讲授,以及初步的方法点拨,在授之以“鱼”的同时授之以“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播放电视剧《兰陵王》的插曲《手掌心》,用古典韵律和歌词营造诗歌意境。
设问:在中国历史中兰陵王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归纳。)
答案预设:是一个大英雄。“貌柔心壮,音容兼美”。挚爱郑妃,骁勇善战。邙山大战,以五百勇士,力克北齐。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大英雄。
教师导入语:
兰陵王的形象深入民心,深受人们敬重,士兵们创作《兰陵王入阵曲》歌颂他,文人们创作《兰陵王》词牌名纪念他。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也有许多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板书课题)
2.考纲解读
《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总体要求:
①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其中,“形象”解决“写什么”问题;“语言和表达技巧”解决“怎么写”问题;“作者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解决“为何写”问题。
高考主要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四个方面命题,分值为11分,能力层级为E级。
二、知识讲解
1.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2.诗歌形象的类别。
人物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
景物形象:(写景诗的景象)
事物形象:(咏物诗的物象)
具体要求: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3.出示学习要点:
(1)了解诗歌常见的人物形象及蕴含的情感。
(2)如何鉴赏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3)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命题规律及答题技巧。
三、课堂练习
(一)常见的人物形象有哪些?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指出一组同学回答,其余同学补充、点评。
教师归类小结:
诗歌常见的人物形象可划分为五类:
1.英雄
作者或借英雄抒发建功立业的抱负,如曹操《短歌行》;或借古人得志反衬自身蹉跎岁月碌碌无为,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或用之体现自己报国无门的悲愤,如范仲淹、辛弃疾、陆游、岳飞等人;或借此表达对古人的景仰之情。
2.谪客
文人骚客被贬谪到偏远之处,多有羁旅行役之作,往往借景抒情,抒发贬谪之悲,飘泊之苦、怀才不遇之感,宦海沉浮之叹。
3.隐士
诗人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赞美田园美好,吟咏情性。相关的意象常有菊花、青松、钓客等。
4.游子
辞故土,游异乡,睹物而伤情,顿生亲人之思、家园之恋。明月、笛声、草木花卉,乃至季节更替都会触发其内心情感。
5.闺妇
闺妇独守空房,每在夜深人静之际或季节更迭之时,别离的苦情、对游子的思念、凄冷寂寞的悲伤或美人迟暮之感便油然而生,另外还有作者假托思妇闺情寄寓自己人生感慨的。
(二)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1.真题热身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 衷 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教师点拨:
(1)知人论世。
结合词后“沧州”的注释,暗示了诗人被罢黜贬谪的处境。通过课内文本的学习我们又知道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主张抗金北伐,收复中原失地。
(2)关注细节。
抓人物动作,“匹马戍梁州”表明诗人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作战勇猛无畏。
抓人物神态,“泪空流”“空“表明被朝廷弃之不用。
抓人物心理,“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明诗人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参考答案】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2.真题探究。
寻陆鸿渐不遇
皎 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小贴士:
茶圣陆羽
陆鸿渐,名羽,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溪(今浙江吴兴),以擅长品茶著名,著有《茶经》一书,被后人奉为“茶圣”“茶神”。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教师点拨】
分析诗歌形象还可以从人物所处的环境、喜好、行踪入手,以小见大地窥察人物的内在品性及精神境界。
(3)留意环境描写。
首联陆鸿渐居住在外城桑麻掩映之处,可见环境之幽僻。
颔联“篱边菊”象征着隐逸之情高雅脱俗。
颈联“扣门无犬吠”更是衬托了环境的寂静。
尾联通过对人物行踪的叙述,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自在。
【参考答案】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能力提升
1.命题揭秘:(让学生自己概括)
鉴赏人物形象是诗歌鉴赏的一个重要方面,高考主要有以下考查形式:
(1)分析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诗人)形象?
(2)诗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是怎样的?
(3)这首诗中,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4)试分析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回答。
2.对应直练:
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教师连问,学生举手抢答。
什么人物形象 ?(思妇形象)
人物有什么特点?(因思夫而无心劳作,日渐消瘦。)
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比喻。以月由满至亏,暗指人物体形消瘦,容颜日益憔悴。)
表达了什么情感?(对夫君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参考答案】
塑造了一个因为丈夫远行久而未归,内心空虚,无心劳作、日益憔悴的思妇形象。
3.概括答题步骤。(由学生讨论合作完成)
第一步:要在文段的开头点出诗中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
第二步:结合具体文句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如果诗歌运用了某种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手法。
第三步: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涵的作者情感。
答题范式:分析形象=总括+具体分析+情感
4.巩固提高:
溪 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簪组:这里是做官的意思。夜榜:夜里行船。
(1)提问: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学生活动:同桌讨论、回答,其余同学点评、补充。
教师点拨:
这首诗是柳宗元被贬官永州居处冉溪之畔时的作品。
全诗写谪居佳境,苟得自由,独来独往,偷安自幸。
前四句叙述到这里的原因和自己的行径;后四句叙述自己早晚的行动;首尾四句隐含有牢骚不平之意。表面上自我排遣,也自得其乐,实际上曲折地表达被贬谪的忧愤,孤独苦闷之情隐入字里行间。
【参考答案】
第一步:诗中塑造了一个被贬谪的官吏的形象。(总括)
第二歩:颔联中“闲依”和“偶似”看似像隐士悠闲自在,实则闲散无聊。尾联抒发了被贬谪时的孤独与苦闷。(分析)
第三步:全诗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苦闷孤独的忧愤之情。(情感)
(2)提问:沈德潜评价这首诗说“不怨而怨”。请简要分析。
审题提示:
从两个角度审题分答:“不怨”指什么?“怨”又指什么?
【参考答案】
诗人有亲近自然的机会,所以用“幸”字说明“不怨”;但“来往不逢人”的孤独,又显示出贬官的抑郁,所以又“怨”。
五、总结回顾
提问: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指名同学回答,其他同学互谈互评。)
教师小结:
通过鉴赏古典诗词的人物形象,使我们与古人对话,了解到了古人特有的性格与情感。通过本节课的讲练学习,希望同学们牢固掌握形象类习题的鉴赏方法,活学活用,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赢得高考中属于自己的分值。
一句话概括为:
人有千态,英雄、谪客、隐士,人人不同;
审题百思,背景、细节、环境,环环相扣;
答题三步,总括、分析、情感,步步紧逼。
六、布置作业
完成《创新设计》P98 “板块一”。
板书设计:
鉴赏诗歌人物形象方法:
知人论世
关注细节(神态、动作、心理)
环境映衬
答题模式:分析形象=总括+具体分析+情感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5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形象的类型及主要人物形象特点
2、了解有关人物形象的命题方式和解题策略
3、关于人物形象的解题和命题训练
二、教学过程
一)知识归纳
1、人物形象的类型
人物形象分两类,第一类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屈原的《离骚》表现的一个执著追求、热爱祖国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苏轼的《定**》“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首词中的词人是一个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地吟啸徐行的仕人形象。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全诗以追悔始,以庆幸终,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庆幸自己终“归园田”、复“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
第二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也即客体人物形象。诗人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感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如苏轼的《念奴娇8226;赤壁怀古》中就出现了诗人刻画的周瑜形象。当然还有“多情应笑我”的诗人自己的形象。这两类人物形象不是同一形象,是两个形象。
这两类人物形象有时也可能是同一的,诗中刻画表现的人物形象也就是诗人自己,是诗人情感的寄托者,例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这首诗中在寒江中独自垂钓的蓑笠翁的形象即是诗人的自我形象,曲折地反映了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的精神面貌。
2、常见人物形象的类型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
8)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的形象。如杜甫的《兵车行》、曹操的《蒿里行》等作品通过战争给人发带来的不幸表达了他们对战争的批判。
9)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10)孤寂、落寞(惆怅),愁苦幽怨的形象。如王昌龄的《闺怨》。
11)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的形象。如苏轼的《定**》。
12)爱民惜才的形象。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3、怎样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
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抓住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关键字词,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有时须联系诗人的相关背景,进行合理的想象。
如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首诗刻画了一个可爱的学钓鱼的山野孩子的形象。诗的一、二两句重在写形,写一个头发蓬乱的山野孩子随意坐在那儿学钓鱼;三四两句重在写神,写孩子怕吓跑了鱼而不敢与问路的行人答话,显得真实可信。表达了作者对孩子的喜爱之情。
再如《高冠谷口招郑鄂》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
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
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结合意象,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从“谷口”、“涧花”、“暮雨”、“潭树”、“鹿群”、“山霭”等意象,可以看出郑愕居住地虽然偏僻幽深,却环境优美、高雅、温馨而富有生机,又从人迹稀少和雾气氤氲中可以看出,郑愕是隐居山中,过着恬淡闲适生活的隐者。
二)、真题展示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野步
宋8226;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
清8226;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
答:第一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第二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请作简要赏析。
答:两首诗三、四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情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
3、(20xx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案:(2)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三)命题探究及解题对策
1、命题方式
1)分析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2)形象的特点是怎样的?
2、答题策略
分析步骤:1)什么形象(一个名词);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几个修饰词);3)结合诗歌主旨分析形象的意义。
答题步骤:1)描绘诗歌中人物的形象;2)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并给予一个准确的定位。3)归纳的形象寄托的作者(或抒发自己情怀,或借物自况)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如:
1、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评分标准:
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然后再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缺第一方面,扣分;没有分析,而写出形象和诗中的一部分内容,扣分;不能围绕中心写,扣分。
参考答案:
全诗塑造了一个与世无争的,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众鸟飞尽,孤云独闲,山静而空,表现出诗人的与世无争自由而闲适;相看两不厌,孤独但乐得清闲,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
2、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戊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四)实战演练
1.20xx山东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
(1)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
三四两句与一二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一二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三四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做了铺垫。
(2)这首诗是一首有所寄托的咏物诗——作品采用拟人手法,寓情于景,写山泉的“不知名”,说山泉的“无人问”;写山泉的“恬淡”,说山泉的“长自清”这一切,都在暗示人们:山泉即诗人自己,山泉的特点即诗人要追求的个性,其崇尚恬淡自然、飘逸出俗的高洁境界了了可观,耐人回味。总之,咏山泉与明心志高度和谐统一,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2.20xx四川卷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注】天经,姓叶,名;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1)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2)请对这首诗第二联进行赏析。(5分)
【补充注释】
⑴天经:姓叶,名懋。智老:即大圆洪智,一位和尚。
⑵苕溪:河名,源出浙江省天目山,流经余杭、杭州、湖州等地,进入太湖。
⑶西庵:智老所居。位于湖州东南九十里的乌镇。禅伯:形容智老精于禅学。
⑷北栅:天经所居。亦位于湖州东南九十里的乌镇。儒生:形容天经精于儒学。固穷:安于穷困,语出《论语?卫灵公》:“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⑸纶巾鹤氅:是六朝以来名士喜爱的穿戴,这里比喻诗人是雅人。纶巾,用丝带做成的头巾。鹤氅,用鸟羽做成的外衣。
【参考答案】
(1)诗人形象: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3分)
(2)答案示例:
诗人客居外地,以诗自娱,观赏杏花,此种生活,是苦是乐,是悲是喜,诗中并没有直接道出,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客子”对“杏花”,“诗卷”对“雨声”,融情于景,以自然清新的笔调表现了诗人的平淡闲适之情。(5分)
五)课堂小结
六)课后练习:
1、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问题: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答案: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分析:第一句是动作描写,写出了少女的活泼快乐;第二句写少女的神态,展现了人物娇媚的风姿;第三句写少女含羞躲避的情状;第四句在“走”与“回首”的矛盾和“却把青梅嗅”的掩饰中展现了想见又怕见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含羞、好奇、爱恋等)。)
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玉阶怨
谢眺
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
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问: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本诗刻画了一个思妇形象。萤虫飞回休息,夜已经很深了,主人公借着缝制衣服来打发时光,表现对爱人的思念。诗人借思妇这样一个形象抒发了自己内心的苦闷。
3、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答案: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抓人物语言:“念”、“悠悠”,抓抒情主人公的神态:“独”、“怆然而涕下”,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三、教学反思
略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6一、说教材
1.考点分析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是阅读“古代诗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的必考内容。能力层级为D级。古代诗歌里形象的主体应该是由是个里的“人、事、景、情、物”等具体内容构成的。其中人物形象是考察的重点之一。
2.学习目标
掌握诗歌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掌握人物形象类题型的答题步骤。
提高答题的规范性。
要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首先要掌握诗人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所以确定第一个学习目标;在掌握塑造人物性的方法之后,还要明确答题的步骤,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在高考中要取得分数,必须落实在卷面上,所以规范答题就非常重要和必要。
课时安排:1课时
3.学习重点
掌握人物形象类题型的答题步骤。学生已经学过不少的小说作品,对人物行的塑造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是各种的人物形象塑造和小说的相通的,但在具体答题时,学生不知道如何下笔,所以将解答人物形象类题型的答题步骤确定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4.学习难点
提高答题的规范性。许多同学对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答题时却不够规范,导致失分。学生答题不够规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了解答题步骤,二是书写不够规范。所以提高答题的规范性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学生
高三一班学生普遍热爱语文,作为理科生,对诗词的兴趣非常浓厚,长久以来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很容易使学生进入教学情境。然而古代诗歌鉴赏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一些学生在鉴赏古代诗歌时有畏难情绪,因为诗歌的语言凝练,思维又具有跳跃性,所以需要读者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特点及作用理解不到位,答题也不规范,所以应对学生做必要的鉴赏指导。
三、说教法
“讲练结合 ”的方法。因为学生缺乏必要的答题技巧,所以在一节课中,讲练结合的方法既能给学生以方法的指导,又能起到巩固的作用。
“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四、说学法
自主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总结的规律运用到实践中。
五、说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导语:(设计理念: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人物竞猜
(设计理念: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高考面对面
1.考纲诠释:(设计理念:让学生明确《考纲》要求,明确学习目标。)
2.方法指导:(设计理念: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
(三)典型例题:(设计理念:精选典型试题,通过讲解让学生有规律可循。
)(四)课堂练习:(设计理念:学以致用,训练学生规范答题。
)(五)课堂小结:(设计理念:总结方法,让学生答题是有法可依。
)(1)什么形象——身份
(2)形象的基本特征——性格
(结合诗句简析形象)
(3)形象的意义——情感
(六)延伸阅读室:(设计理念:开拓学生视野,进一步明确赏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七)板书设计
人物形象分析
什么形象——身份
形象特征——性格
形象意义——情感
六、课后反思
通过典型例题中五首诗的分析讲解,学生掌握了诗歌中人物鉴赏的分析方法和答题步骤,上课学生反应积极,对诗中人物形象把握到位。但由于时间关系还需多练习方能得心应手。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71、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如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一片萧条的景象,而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怀社稷的形象。
2、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如屈原《离骚》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再现了一位不愿同流合污,不低头,不屈服,执著地追求真理的形象。
3、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如苏轼《定**》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让我们看到了词人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芒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形象。
4、转战沙场、舍身保国的形象如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我们仿佛看到一位亘古如新、千载不变的雄伟战士,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不能改变他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5、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如李清照《声声慢》中,我们看到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漂泊江南的形象。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她身上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6、孤傲高洁、坚持操守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7、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8、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大志落空,奋斗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年华不再,衰鬓先斑!一位悲怆、郁愤的不遇之士形象栩栩如生。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9、慷慨愤世、矢志报国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10、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1、反对征伐、同情疾苦的形象杜甫的《石壕吏》、《兵车行》则是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的情感。
12、重情重义、儿女情长的形象如杜牧《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将有情人别离时独特的表情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诗中两位依依惜别的多情人形象缠绵深挚,别有一番风神韵致。
13、辛苦劳作、纯朴善良的形象如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出一个年迈而善良的卖炭翁的肖像,劳动之艰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现,这样一个最下层的劳动者多么生动、感人,令人扼腕悲叹。
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常用词语: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思乡念亲(友)、忆友怀旧、别恨离愁、相知相思、儿女情长、坚贞爱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登高览胜、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等。
第二篇:诗歌人物形象鉴赏
【教案背景】
我国古典诗词是一座宝库,可以说,初中生已初步识得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最璀璨的明珠。可是有许多同学对于如何鉴赏古代诗歌的美妙之处还是比较茫然的。那么,如何才能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好一首古诗的内容呢?诗是形象的艺术。古人作诗,讲究“立像以尽意”,借助客观外物来表达主观情感。所以在学习这一专题时我试图从鉴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入手,由浅入深,帮助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学好的信心,逐步学会鉴赏古诗词。【教学课题】
通过品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逐步学会鉴赏古诗词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要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培养审美情趣。
初中教材所选的古代诗歌虽然其人不同,其事各异,却都是真心真语,字字关情。
2、教学方法分析
本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小结和学生的朗读、讨论、练习等互动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形象的类型及主要人物形象特点
2、体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切入点和答题组织规范。【教学方法】引导 讨论 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国文学花园中一朵艳丽的奇葩,凝聚着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积淀,她总在字里行间召唤人性的真善美。可是谈到考试时的诗歌鉴赏,大家的感受恐怕是“想说爱你不容易”吧,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初步揭开诗歌鉴赏的神秘面纱。
二、温故归纳
(一)欣赏回味《观沧海》和《天净沙 秋思》(配乐朗诵)
归纳诗歌中人物形象类型
(1)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二)鉴赏方法(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学过的古诗词回想人物鉴赏的方法,师生共同归纳)
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
登岳阳楼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温馨提示1: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王维的诗画一体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高适的悲壮苍凉 苏东坡的豪放旷达 陆游的悲壮爱国
2、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
点 绛 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3、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等。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4、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三、例题引路,明确答题思路
(一)典型例题分析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参考答案】
①诗中刻画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什么形象)
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形象的特征)③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形象的意义)
(二)总结答题思路:一般应该有三部分构成: ①诗中塑造的形象是什么; ②形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③通过形象的塑造,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或表达的意旨是什么。温馨提示2:常见人物形象的类型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疾(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离别诗(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边塞诗(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雨霖铃》等
(9)孤寂、落寞(惆怅),愁苦幽怨的形象。如王昌龄的《闺怨》。(10)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的形象。如苏轼。
温馨提示
3、常用情感术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
四、学以致用(分组竞赛,合作探究)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春早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五、课堂小结:你学到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利用今天学过的知识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教学反思】
中国古典诗歌历史悠久,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真挚醇美的情感,和谐的韵律,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成为文学领域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教师该怎样把学生领进诗歌的圣地,让他们真正去领略古典诗词的美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本节课我尝试让学生通过品
析人物形象这一较为浅显的角度来感受诗歌的魅力。
1、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开课伊始用学生作文中的一段话导入新课,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中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回顾学过的古诗词,总结鉴赏人物形象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在比赛中落实所学,教师只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点拨和提示,体现了《课程标准》“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个性,让学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的教学理念。
2、利用多媒体拓宽语文教学新思路。视频短片、精美的图片和优美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使学生入情入境,身心沉醉在诗歌意境之中。
3、利用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以致用环节设计比赛,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温馨提示”内容的记忆。
第三篇:诗歌鉴赏人物形象教案
房山高中生态循环课堂教案 高三语文 第13周第03 总编号:52 主备人:刘君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诗歌的人物形象类型。2.学会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3.掌握解答诗歌人物形象鉴赏题的答题步骤。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人物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三、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积累,小组合作,探究.四、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一、学生背诵 名句、成语
二、学生展示
1.默写高考必备篇目.2.展示自学问题
三、学生互批
学生互批,老师强调重点.四、精讲归纳(一)考点分析
教学方法
学生互提,互测 学生互批 小组交流
1.让学生明确考点要求
导语:古代诗歌鉴赏题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试大纲》对诗歌鉴
赏的总体要求是:(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在平时的考试中,我们 也做这种题型。那么,你们平时喜欢做诗歌鉴赏题吗?为什么呢?一
是读不懂诗歌。诗人是借助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来创作诗歌的,诗
歌的语言精炼、含蓄、跳跃性大,较难理解;二是没有掌握做诗歌鉴 赏题的方法技巧。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如何鉴赏古代诗歌中的
人物形象。(板书)
2、明确什么是诗歌人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突破本节课重点 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
象,(板书)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 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一人称 的写法。二是诗人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板书)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独钓寒江”的渔翁就是一个清高孤傲者的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三人称的写法。这两种形象有时又是同一的,即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也是诗人自己,是诗人自身情感的寄托者。《江雪》中的渔翁,其实就是柳宗元在政治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的精神面貌的反映。二.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呢?
(一)分析描写手法 例题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 晚 雷 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诗中刻画了牧童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诗歌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刻画出牧童天真顽皮、无忧无虑的性格特点。前两句的写景,突出了傍晚乡村静谧的特点,为牧童的出场作了铺垫。“横牛背”、“信口吹”等牧童的动作神态,活画出调皮天真的个性特征。
(二)借助旁物字斟句酌 例题分析:
分析下列诗中塑造的陆鸿渐的形象。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答案】(步骤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骤2)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
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步骤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三)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例题分析: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解析】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裘?”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身份)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性格—具体分析))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意义)
这三种方法是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根据诗歌内容的不同,我们要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有的诗歌运用一种方法可以解题,有的诗歌需要这几种方法综合起来才能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只会分析诗歌的人物形象还不行,还要整理思路,组织语言,形成答案。毕竟我们是要把它写出来,让阅卷老师看的,那么这种题型是怎样组织答案的呢?
三、答题步骤(板书)
1.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概说)
2.简析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指出人物形象的意义。
根据提问方式的不同,回答问题的侧重点也不同,所以我们做题时
一定要认真读题,严格按照题目要求来回答,不要答非所问。现在我们做一下练习,看同学们掌握的怎样?
四、随堂练习
请从环境、心理描写等角度评析诗中的李凝形象。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参考答案:李凝是一个过着悠闲、宁静生活的隐士形象。(身份)首联“少邻”“草径”“荒园”的环境描写,表现了李凝居处的荒僻,暗示其隐士身份。颔联的以动衬静,颈联的归路所见,表现李凝居处的清幽,烘托出李凝生活的悠闲、宁静。(具体分析)尾联的作者心理活动彰显主旨,表现作者对这种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意义)
五、真题再现
(2010年福建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打扫,无人造访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五、课堂检测
六、布置预习
发放下一节课学案,并提出预习要求
五、教学反思
第四篇: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2、诗中刻画的某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3、请简要地分析某形象。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 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要求:赏析本首诗中的人物形象
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封建士大夫形象,他怀才不遇,得不到重用,只能独自一人登上幽州台,抒发自身的感慨。全诗表达了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2012年安徽高考诗词鉴赏)
最爱东山晴后雪
宋
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本诗是《雪后初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的诗人形象
答案:
这是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展现了诗人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
送邹明府游灵武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平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释:明府:唐人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 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地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2010福建卷)(6分)
访隐者[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注] 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2、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试简析词中主人公的形象。
【答案】本诗刻画了一个因在客中度节而思念家人的游子形象。(要点一)“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要点二)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还应说着远行人”既说明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也体现了家人对诗人的思念。(要点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注】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⑴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3分)
【答案】⑴诗人形象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
谒金门 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骚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试简析词中主人公的形象。
【答案】 细腻而含蓄的笔墨刻画了一位空虚无着、寂寞难遣、被相思困扰的思妇(闺中女子)形象。开头景物具有象征意味春风荡漾,吹皱了池水,也吹皱了思妇的心;闲逗鸳鸯、揉搓杏蕊的细节,玉簪斜坠独倚栏干看斗鸭等动作情态体现了更深的愁苦相思及孤单寂寞。表现了女子思念情人,急盼情人归来的急切心情。
昼居池上亭独吟
刘禹锡
日午树阳正,独吟池上亭。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
古人写诗很讲究诗歌意象的塑造,这首诗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诗中的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诗中的诗人是一个备受打击,但仍然抗争不屈的形象,诗人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诗人积极参加政治革新,后遭打击,也曾产生过退隐念头,但从蜂、鹤身上汲取了精神力量,并以蜂、鹤自励,表明要像蜂那样勤劳勇敢,像鹤那样志趣高尚,进德修身,心存社稷,诗人有着崇高的生活目标和美好的情趣。在被排挤出朝廷之后,饮酒调节精神,抚琴陶冶性灵,寄托高洁情怀。表现了诗人不甘沉沦,在寂寞中力求振作的精神。面对不平的现实,诗人对朝廷的“有士不用”也隐隐透出内心的不平之气。
第五篇:《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案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了解人物形象的类型;
②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的特征。
能力目标:
①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②学会解答鉴赏人物形象类题型
情感目标:
体会人物形象的情感,激发学生诵读诗歌的热情。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分析人物形象类题型的解答。
【教学方法】
引导法、自主探究法、讨论分析法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诗歌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诗歌使我们的生活充满诗意。诗人正是借助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来创作诗歌的。故考试说明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许多考生惧怕诗歌鉴赏题,得分率很低。失误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读不懂诗歌。由于诗歌的语言精炼、含蓄、跳跃性大,较难理解;二是不了解诗歌鉴赏中的一些名词术语的含义、传统的审美习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
如何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做点探讨。二.明确什么是诗歌人物形象。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二是诗人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独钓寒江”的渔翁就是一个清高孤傲者的形象。这两种形象有时又是同一的,即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也是诗人自己,是诗人自身情感的寄托者。《江雪》中的渔翁,其实就是柳宗元在政治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的精神面貌的反映。
三、课本回顾:
例一
独坐敬亭山
李 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分析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的形象。
众鸟距己甚高且已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他的孤僻。那孤云不正是诗人自己?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又体现了他的高傲。最后只留他与敬亭山,但依旧相看不厌,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的形象。
例二.白居易《琵琶行》中“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一系列动作的刻画,既表现了琵琶女娴熟的弹奏技艺,也表
现了琵琶女弹奏时错综复杂的心理感受,一个天涯歌女的形象跃然纸上。例三.
赵师秀《约客》“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中的“闲敲棋子”的动作。恰如其分地刻画了因久候朋友不来而焦灼不堪,百无聊赖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四、高考真题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做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试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本诗塑造了一个漂泊异乡、孤苦无依、年老多病然不忘报国思用的儒士形象。诗人不但用“片云”“孤月”写自己孤独漂泊之苦,还用“落日”喻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尾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明还可为国家效力,也含有对朝廷的怨愤。作者借这一形象抒发了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虽已晚年仍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思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 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坡,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诗中刻画了牧童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试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诗歌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刻画出牧童天真顽皮,无忧无虑的性格特点。作品在前两句的写景,突出了傍晚乡村静谧的特点,为牧童的出场作了铺垫,“横牛背”、“信口吹”等动作神态,刻画出牧童调皮天真的个性特征。
五、常见艺术形象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六、智勇过关:
1、分析诗中“蓑笠翁”形象。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析】诗中描写了一位摆脱了世俗超然物外、清高孤傲的老者形象。初看是写雪景,大雪之中,一叶扁舟,一个老渔翁,独钓寒江之上。描写了在寒冷的环境中,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大雪飘飞,忘掉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孤独,性格却显得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2、分析诗中人物形象。
长干曲
崔颢
君家何处住?
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析】本诗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描写船家男女青年初次见面时情景。刻画了一个热情大方、聪明伶俐的少女形象。
3、分析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江雪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析】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七、小结
如何正确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王维的诗画一体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高适的悲壮苍凉
苏东坡的豪放旷达
陆游的悲壮爱国
2、从人物的神态、行动、语言、心理、处境等角度入手分析,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
3、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景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4、结合诗题和关键语句把握作者情感世界
七、课后练习
简要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答: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