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轼端午古诗词
苏轼端午古诗词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轼端午古诗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宋]苏轼
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屈原塔
[宋]苏轼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南歌子游赏
[宋]苏轼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浣溪沙·端午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望江南·暮春
[宋]苏轼
春已老,春服几时成。曲水浪低蕉叶稳,舞雩风软纻罗轻。酣咏乐升平。
微雨过,何处不催耕。百舌无言桃李尽,柘林深处鹁鸪鸣。春色属芜菁。
第二篇:苏轼与端午
苏轼与端午
一、端午与屈原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我国人们以祛病防疫的节日,后来传说爱国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也同时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但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且吴越之地以龙舟竞渡在此日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更是早于春秋。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
二、苏轼与屈原
苏轼少年时代就喜爱屈原,熟读其作品。到了青年时代更为崇拜。苏轼以屈原为写作对象的作品,有《屈原塔》诗一首和《屈原庙赋》一篇。
据清王文诰的《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这两篇作品是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苏轼服母丧期满后,再度赴京途中所写的。它们虽然是作者年轻时(24岁)的作品,但已经可以见到他对屈原有深刻的认识。《屈原塔》和《屈原庙赋》都是以屈原的“死”作为主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下笔。
这一年苏轼随父苏洵取长江水道北赴京师。在湖北有一遗宫即屈原的故居,在屈原死后被改建为庙,立像祭祀,但历史的风尘已把此时的屈原庙吹变得荒废不堪。苏轼见此景感伤至极,心中多年的偶像,一个伟大的身影,一段历史的悲剧,一幕幕浮现眼前。在含泪祭扫屈原庙后,他满怀深情创作出名篇《屈原庙赋》,此作成为苏轼三十多篇辞赋作品中,堪称赋学史上独树一帜的作品:
浮扁舟以适楚兮,过屈原之遗宫。览江上之重山兮,曰惟子之故乡。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徘徊江上欲去而未决兮,俯千仞之惊湍。赋《怀沙》以自伤兮,嗟子独何以为心。忽终章之惨烈兮,逝将去此而沉吟。吾岂不能高举而远游兮,又岂不能退默而深居?独嗷嗷其怨慕兮,恐君臣之愈疏。生既不能力争而强谏兮,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苟宗国之颠覆兮,吾亦独何爱于久生。托江神以告冤兮,冯夷教之以上诉。历九关而见帝兮,帝亦悲伤而不能救。怀瑾佩兰而无所归兮,独惸乎中浦。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
自子之逝今千载兮,世愈狭而难存。贤者畏讥而改度兮,随俗变化斫方以为圆。黾勉于乱世而不能去兮,又或为之臣佐。变丹青于玉莹兮,彼乃谓子为非智。惟高节之不可以企及兮,宜夫人之不吾与。违国去俗死而不顾兮,岂不足以免于后世。
呜呼!君子之道,岂必全兮。全身远害,亦或然兮。嗟子区区,独为其难兮。虽不适中,要以为贤兮。夫我何悲,子所安兮。
《屈原庙赋》不是简单表达“粉丝”对偶像的崇拜之情,全文与屈原的灵魂对话,把偶像悲壮惨烈的一生和崇高的爱国激情完整地渗透在如泣如诉的笔墨之中。字里行间流淌着年轻才子对历史伟人的心驰神往和对屈原高风亮节的由衷赞叹。
也是在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也是在随父苏洵取长江水道北赴京途中,路经忠州南宾县(今四川丰都),看到这个与屈原毫无关系的地方竟然建有一座屈原塔,苏轼惊异之余挥笔写下了五言古诗——《屈原塔》: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屈原塔》一诗是一首端午节缅怀屈原的风俗诗。“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则是对这一节日的描述: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据说在这之前,粽子只是一种夏令食品,同时用以祭祀水神或龙,后来人们才把纪念屈原附会上去,并流传至今。
作者赞美屈原不苟求富贵而追求理想的节操,从某种意义上说,《屈原塔》就像是一个预言,宣示了苏轼未来的志节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毕生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始终对未来充满希望。
对于屈原的“忠贞之死”,千百年来并不是人人都欣赏。在苏轼以前,就有一些学者反对屈原投江,其中汉代的扬雄是代表人物。扬雄在《反离骚·序》里认为:君子得不到适当时机就应该如龙蛇一样暂时蛰伏起来,遇不遇到适当的时机是命中注定,何必沉江自尽?苏轼对扬雄的论调坚决驳斥。苏轼在《屈原庙赋》中详细解释了屈原自寻短见的主要原因,有力反驳了扬雄的看法,同时更用屈原的“忠贞之死”来和扬雄作对比,极大地讽刺扬雄于汉亡后不能守节改事王莽的新朝。此举千百年来令学界大为赞赏,认为苏轼对屈原的崇拜,已经远远超出文学的范畴,达到一种思想精神的至高境界,是人生意义的一种追寻。
苏轼虽自身才华横溢,但从年少时起,一直到人生的晚年,对屈原的崇拜如陈年的老酒愈久愈烈。他在《与谢民师推官书》中,赞叹屈原的《离骚》。苏轼说“《离骚》价值极高,足与日月争光可也”。
最能体现苏轼对偶像“狂热”赞美的,要算明人蒋之翘在《七十二家评楚辞》中所引的一段话,苏轼曰:“楚辞前无古,后无今。”又曰:“吾文终其身企慕而不能及万一者,惟屈子一人耳。”苏轼认为楚辞是空前绝后的杰作,在亘古以来万千作家中,只有屈原一人令自己感到绝对无法相比。苏轼的一生教过许多学生,他经常说:只要熟读《诗经》和《离骚》,作诗的一切技巧和精神就都掌握了。不仅要求学生熟读《离骚》,他自己在暮年之际仍常读《离骚》,忘情其中。此时的老人是在用一生的感悟来品味先哲,追寻境界,崇拜偶像。
国学大师王国维说,“天才者,或数十年而一出,或数百年而一出,而又须济之以学问,帅之以德性,始能产真正之大文学。此屈子(屈原)、渊明(陶潜)、子美(杜甫)、子瞻(苏轼)等所以旷世而不一遇也。”的确,不论东坡如何自愧弗如,在后人眼中,他这个“粉丝”已达到了和偶像同样的高度。他将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使词具有“旷”的精髓。而东坡平生最大的功业,绝非他自嘲的“黄州、惠州、儋州”,而是无论境遇如何,都不曾迷失自我。所以,在学问和德性上,“粉丝”与偶像皆为后人景仰的对象,这是否可以成为当代“粉丝”学习的榜样?
“泛粉丝”时代,对“腕儿”的追星无可厚非,只想强调一点:“粉丝”是否应跃升自己的档次,多注重精神的向往,多增加思想的交流,多探寻知音的境界,多积淀文化的品格。穿越时空与古贤对话,“对接”精神让理想传承,生命进程成为崇拜过程,这一点,苏轼做得够铁杆、够酷炫,堪称“粉丝王”。
三、苏轼与端午
苏轼端午二词勾勒出北宋端午民俗画卷。
元丰四年(1081)五月初五,苏轼应黄州徐君猷宴游,作《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银塘朱槛曲尘波。圆绿卷新荷。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好将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
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四月,调充定州(今河北定州市)太守。在定州,四月以讽斥先朝罪名贬知英州。未至贬所,八月再贬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不得签署公事。十月二日到达贬所,时詹范守惠州。苏迈、苏迨归宜兴,苏过与朝云同行。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五月四日,苏轼作《浣溪沙-端午》: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这首词记录了北宋惠州的端午民俗,女人们都要用兰花香草来沐浴,然后用彩线臂缠,以期祛病除灾。词中描写了端午沐浴的场景,彩线缠臂,可以不病湿;小符配身,可以辟五兵。“流香涨腻满晴川”,脂香粉腻顺水流淌,是一幅多么美丽而热闹的民俗画面。
第三篇:古诗词名句好句(苏轼)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出处】 宋•苏轼《赠刘景文》
【鉴赏】 “最是橙黄橘绿时”是指秋天。这两句诗的语译是:你可要记住,一年当中最美好可爱的景色,正是那橙子已黄、橘子尚绿的时候。“一年好景君须记”常用来嘱咐他人要特别记住某一段意义不寻常的日子,或是景色最美好的时光。
【原诗】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出处】 宋•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鉴赏】 胸中保有一股浩然之气,迎着千里的雄风,心怀是多么的豪放、快意。后人常引用“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来形容志在千里的豪情壮志,很有一种“乘长风破万里浪”的雄伟气势。登高望远,迎风屹立,最容易引发人的豪情壮志,此时此刻大呼“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确实可以把人心的豪情,畅快地表达出来。
【原诗】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出处】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鉴赏】 人生就像梦幻一般,所谓英雄豪杰,所谓事业功名,在时间巨流的无情冲击下,必将“灰飞烟灭”。想起来还是拿起浊酒,尽情地喝上几杯,并且以此祭江上的明月。樽,是指酒杯。酹,是指酒祭。作者感叹年华易逝,人事无常,功名富贵本是一场空幻,内心不由感到沉痛而悲伤。最后豁然通达,就以此二句作结:“何必在乎人生如梦呢?还是喝酒吧!”此时作者心情已转为开朗、旷达,因此这两句词中便显露出一种意兴潇洒的豪情。
【原诗】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崩云”或作“穿空”,“裂岸”或作“拍岸”,“樯橹”或作“强虏”。)
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出处】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鉴赏】 人生在世,总是到处流浪漂泊,这像什么呢?就恰似那飞来飞去的鸿雁一样,偶然在雪地上停留片刻,也许会留下一些指爪的痕迹,但等到鸿雁飞去以后,又有谁会记得它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呢?恰似,或作应似。常年在外流浪的人,最喜欢吟“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这两句诗了。
【原诗】 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人生看得几清明
【出处】 宋•苏轼《东栏梨花》
【鉴赏】 作者看见梨花雪白可爱,触景伤情,不禁感叹人生在世,又能够看到几次如此雪白、可爱的梨花呢?后人常用“人生看得几清明”这句诗,来感叹人生短促、美景易逝,一辈子又能看到几次美好的风光呢?
【原诗】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人生识字忧患始
【出处】 宋•苏轼《石苍舒醉墨堂》
【鉴赏】 人一旦识字,就是一生忧患的开始。苏轼的这种看法与西洋哲学家叔本华的知识痛苦观类似。“人生识字忧患始”这句诗是苏轼的名句,常被用来感叹对人生了解愈多,烦恼、愁苦也就愈多。所以他接着说:“姓名粗记可以休”意思是:人只要粗略记得姓名就可以了,当然这是苏轼一时激愤的话而已。
【原诗】 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何用草书夸神速?开卷惝怳令人愁!我尝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年瘳?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近者作堂名醉墨,如饮美酒销百忧。乃知柳子语不妄,病嗜土炭如珍羞。君于此艺亦云至,堆墙败笔如山丘。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胡为议论独见假,只字片纸皆藏收。不减钟张君自足,下方罗赵我亦优。不须临池更苦学,完取绢素充衾裯。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出处】 宋•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四日夜记梦》
【鉴赏】 分别十年,是生是死,彼此都无从知晓;遥遥相对,不觉茫然。即使未曾思量,但她的人影却自然浮现心头,使人永难忘怀。“十年生死两茫茫”用来表示对离别经年,既不知生死,又无从联络的亲友的感怀与思念。“不思量,自难忘”描写对故人追念的深刻,难以忘怀。原诗是一首悼亡诗,描写苏轼对已逝妻子的深切思念,情真语挚,感人至深。
【原诗】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出处】 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鉴赏】 人生在世,会遭遇到各种悲、欢、离、合,就好象天上的月亮也有阴、晴、圆、缺一样,这些事是自古以来就不曾圆满周全的。这首词流露出作者洞察人生活的洒脱情怀,也是作者对人生感到无奈的一种自我解嘲。这三句词通常用来感叹人生的无奈,与世事无常。人生在世,总难免会碰到不如意,或令人遗憾的际遇,既然知道没有绝对圆满的人生存在,又何必太过执著呢?
【原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出处】 宋•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鉴赏】 人可以像秋鸿般有信息,年年重回旧地;而那些早已过去的往事,却犹如春梦一般,未曾留下一丝痕迹。“事如春梦了无痕”通常用来感叹往事的飘渺,难以寻觅,留下的只是无尽的眷恋与萦怀,若用来代表失去的恋情,则在追忆、怀念中,还蕴蓄着一份苦痛遇见迷惘。
【原诗】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出处】 苏轼《洗儿》
【鉴赏】 苏轼一生聪明能干,才能卓越。由于他自持聪明过人,不肯逢迎权贵;他又擅长写作诗文,时常得罪显要,以至于一生困顿失意。这首“洗儿诗”,是苏轼藉对儿子的期盼,抒发自己满腔的激愤。表面是在嘲弄自己聪明一世,失意一生,实际却是在讽刺那些公卿大臣,全都是“愚且鲁”的无能之辈。
【原诗】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人间有味是清欢
【出处】 苏轼《浣溪沙》(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鉴赏】 这首词是苏轼于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与泗州友人刘倩叔游南山的作品。作者描写春日游玩山水,当他在山野中尝到可口的新嫩春菜时,不禁称赞说:人世间的食物,吃起来最有味的,便是那春日山野间的春菜了。后人常用“人间有味是清欢”来形容乡野生活的朴实,可爱,与山菜野味的清新、甜美。原诗中的“春盘”指的就是春菜。
【原诗】 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出处】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鉴赏】 大江的流水终日不停地向东奔流,那汹涌澎湃的浪潮,淘洗尽了千古以来无数的风流人物。大江东去,代表时间巨流的无情流逝,带走了千古的大好岁月,也带走了千古的英雄人物。大江:长江。风流人物:杰出人物。原词中的羽扇纶巾:指周瑜温文尔雅,儒将风度。故国神游:神游古代的战场。苏轼借此词感叹英雄人物的盛衰无常,气势雄浑,意境悲凉,千古称颂不朽。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卷头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就是由这里演变而来。苏轼在原词中把古战场描写得有声有色,塑造了雄姿英发的周瑜形象,可是结尾却很悲凉。这是苏轼感怀自己年近半百,功业未成的反映。
【原诗】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崩云”或作“穿空”,“裂岸”或作“拍岸”,“樯橹”或作“强虏”。)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出处】 宋•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鉴赏】 驾着小船从此离去,就到江海中度过未来的岁月吧!人在失意或是对眼前生活感到厌烦时,总会盼望脱离旧环境,到一个新地方去享受一下自由逍遥的人生,这两句是描写作者对于一种逍遥岁月的向往,与“优游闲岁月,潇洒度时光”的意味有几分相似。
【原诗】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小诗有味似连珠
【出处】 宋•苏轼《生日王郎以诗见庆次其韵并寄茶二十一片》
【鉴赏】 这句诗上承:“高论无穷如锯屑”。意思是说:长篇大论,高妙无穷,就像锯木时的木屑,连绵不绝;短诗小篇,隽永有味,有如连串的宝珠,晶莹剔透。“高论无穷如锯屑”常用来赞美一个人立论精深高妙;“小诗有味似连珠”常用来赞美小诗的清新可爱。古时有种文体,叫做:连珠体,汉章帝时,命班固、贾逵、傅毅三人作文,文体要简洁清丽,不直接点明主旨,而以隐喻方式,使读者有所体会。因此行文连串如珠,清新而动人,便称为连珠。
【原诗】 折杨新曲万人趋,独和先生于蒍于。但信椟藏终自售,岂知碗脱本无樵。朅从冰叟来游宦,肯伴臞仙亦号儒。棠棣并为天下士,芙蓉曾到海边郛。不嫌雾谷霾松柏,终恐虹梁荷栋桴。高论无穷如锯屑,小诗有味似连珠。感君生日遥称寿,祝我馀年老不枯。未辨报君青玉案,建溪新饼截云腴。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出处】 宋•苏轼《有美堂暴雨》
【鉴赏】 远方黑暗的天空吹来的狂风,把海水吹得竖立了起来;浙东的暴雨,也在狂风的吹袭下,越过江水向这边飞来。这两句诗是描写海上的狂风暴雨;换个角度看,也可当做是描写山川景致的壮丽。从这首诗中,不难发现作者奔腾豪放的气概。作者以“黑风”、“飞雨”等词句,把整首诗烘托得更加生动、突出,那狂风雨骤的海上奇观,仿佛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原诗】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少年辛苦真食蓼,老景清闲如啖蔗。
【出处】 宋•苏轼《定惠院寓居月夜出次韵》
【鉴赏】 蓼:读作了,是一种野草,味道苦辣。少年时代,历尽苦难折磨,那种辛苦的滋味,就像是在吃蓼草一样,又苦又辣;老年以后,生活平静逍遥,那种清闲的感觉,就像是在吃甘蔗一样,有甜又香。这两句诗形容人生不同阶段的各种境遇。少年时代,奋勇冲破无数难关,吃了不少苦头;老来渐入坦途,一切称心如意。唯有在少年时代历经磨练,才会有老年以后的清闲舒适。现今常用“少年辛苦真食蓼,老景清闲如啖蔗”这两句诗,来勉励人要及时努力,有了辛勤耕耘,到后来才会有美好的收获。
【原诗】 去年花落在徐州,对月酣歌美清夜。今年黄州见花发,小院闭门风露下。万事如花不可期,余年似酒哪禁泻。忆昔还乡溯巴峡,落帆樊口高桅亚。长江滚滚空自流,白发纷纷宁少借。竟无五亩继沮溺,空有千篇凌鲍谢。至今归计负云山,未免孤衾眠客舍。少年辛苦真食蓼,老景清闲如啖蔗。饥寒未至且安居,忧患已空犹梦怕。穿花踏月饮村酒,免使醉归官长骂。
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出处】 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恩二僧》
【鉴赏】 溪水清澈,水底的石头就会清楚地显露出来,在水中游玩的鱼儿清晰可数,深林里寂静无人,只听鸟儿相互间轻快地招呼着。清幽无人的宁静世界中,自然流露出一种动人的画意与诗情,那股清逸、脱俗的韵味,真令人回味无穷。
【原诗】 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见野鹘盘浮图。兹游淡薄欢有余,到家恍如梦蘧蘧。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出处】 宋•苏轼《食荔枝》
【鉴赏】 苏轼爱吃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这是他吟咏荔枝的名句,说他每天大吃荔枝三百颗,那种鲜美、可口的味道,使他很想长久做个岭南人。荔枝属亚热带以南的植物,中国仅产于岭南一带;台湾南部也产荔枝,但在大陆北部则非常少见。后人引用“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这两句诗,来表示荔枝鲜美好吃;也可说明岭南盛产荔枝。
【原诗】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桥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出处】 宋•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鉴赏】 我这流浪天涯、身心疲倦的旅客啊!一心怀念故园,痴迷地望着山中那条通往家乡的归路,几乎把心眼都给望穿了。异乡羁旅、天涯漂泊的流浪客,痴痴地望着山中归路,思念故园亲友,情愿望断心眼。只是事与愿违,不禁感叹有家归不得,不知何时才能踏上归途。苏轼是宋代的大诗文家,他的作品多半情意真挚,感人至深,这或许与他坦率、旷达的性格有关。
【原诗】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出处】 宋•苏轼《江城子•别徐州》
【鉴赏】 天涯沦落,内心有无限的愁思悲绪;难得与故人相逢,却有要匆匆分手。异乡游子,他乡遇故友,本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可是聚少离多,相逢太匆匆。漂泊天涯的游子,怀抱着满腔的离情别绪,心情十分哀凄,今日一别,何时相见?依依离愁,情何以堪?
【原诗】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馀几许?春纵在,与谁同?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出处】 宋•苏轼《题西林壁》
【鉴赏】 原诗中的横看:正面看。岭:不很高的山,形状长而平。峰:山的顶端,形状尖而高。缘:因为,由于。西林:西林寺,在今江西省庐山上。原诗的意思是:正面望去高岭横空,侧面一看却成了峻拔的奇峰。从远近、高低不同的角度来看,更是千姿百态。雄伟的庐山啊!为什么认不清你的真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深山之中。这首诗描写了庐山的秀丽多姿和作者自己从观望山景中所得到的启发,意在说明观察事物如果不是处在错综复杂的事物之外,就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最能描写出“当局者迷”的情境;“不识庐山真面目”常用来比喻无法认清一个人真正的底细与才干。“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现今用来说明人们要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观察问题。
【原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出处】 宋•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鉴赏】 古往今来,多少悲欢离合的无常世事,就像一场梦幻;可是又有谁曾经从这梦幻中觉醒过呢?只有那旧欢伴着新怨,不停地在流转罢了。感叹明知人生如梦,却没有觉醒的时候。人生有太多的无奈与矛盾,但人类却往往跳脱不出这层束缚,怎不令人扼腕叹息呢?
【原诗】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出处】 宋•苏轼《南歌子•雨暗初疑夜》
【鉴赏】 只有多情的流水,伴着我悠闲的行走。“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这句词,意境高妙,十分动人。就整首词读来,别有一股惆怅迷惘的意味。
【原诗】 雨暗初疑夜,风回便报晴。淡云斜照着山明,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卯酒醒还困,仙村梦不成。蓝桥何处觅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出门无侣漫看书
【出处】 宋•苏轼《次韵柳子玉见寄》
【鉴赏】 想要出门游玩,却找不着知心的伴侣,只好待在家里,散漫无聊地看书。这句诗可用来表示无友相伴的寂寞情怀;也可表示在家看书的自在闲情。“出门无侣漫看书”通常用来形容假日在家看书的悠闲心境。
【原诗】 薄雪雷雨晓清初,陌上春泥未溅裾。行乐及时虽有酒,出门无侣漫看书。遥知寒食催归骑,定把鸱夷载后车。他日见邀须强起,不应辞病似相如。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出处】 宋•苏轼《西江月•黄州中秋》
【鉴赏】 人生虚幻无常,世事就像一场大梦;春去秋来,生命不过是短短的几回秋凉而已。作者感叹世事如梦,短短人生又能有几回秋凉?往事不堪回首,眼前尽是一片空虚与茫然。当人洞察世间的人情世故以后,常会引用“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两句词,来形容人生态度的旷达。
【原诗】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溅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出处】 宋•苏轼《陌上花》
【鉴赏】 陌上花:是苏轼根据当年民歌改写而成,意境凄婉而悲凉,语译这两句诗是:人们生前的一切荣华富贵,就像那清晨草上的露水,只留下片刻的晶莹光辉;死后的一切美好声名,有如那路边的花朵,只能绽放出短暂的芬芳香气。作者感叹人生名利富贵的虚幻迷离,就像那草头露、陌上花一样,转眼便消失无踪了。
【原诗】 游九仙山,闻里中儿歌陌上花,父老云:吴越王妃每岁春必归临安,王以书遗妃,曰:“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吴人用其语为歌,含思宛转,听之凄然。而其词鄙野,为易之云: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陌上山花无数开,路人睁看翠軿来。若为留得堂堂去,且更从教缓缓回。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已作迟迟君去鲁,犹教缓缓妾还家。
世间哪有扬州鹤
【出处】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鉴赏】 世界上哪里会有像扬州鹤一样,完全合乎理想的事呢!传说古时有几个人聚在一起,各自诉说自己的愿望:一个希望能做扬州刺史;一个想当万贯富翁;另一个但愿能骑鹤升天成仙;最后一个则愿“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换言之,这个人但愿同时拥有其他三人的愿望。后人就以“扬州鹤”来代表十全十美的理想化事物,也就是指不可能实现的空想、奢求。
【原诗】 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傍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哪有扬州鹤?
白水满时双鹭下,绿槐高处一蝉鸣。
【出处】 宋•苏轼《溪前堂》
【鉴赏】 水满的时候,一对白鹭飞下来嬉戏;在绿槐树的最高的地方,有一只蝉在那儿鸣叫。
【原诗】 白水满时双鹭下,绿槐高处一蝉鸣。酒醒门外三竿日,卧看溪南十亩荫。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出处】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鉴赏】 大好河山,美丽如画,一时间的风云际会,真不知兴起了多少的英雄豪杰。原词中先描写赤壁的壮丽景色:“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然后赞美大好河山,美丽如画,回想当年,风云际会,群雄并起,各展神通,是何等慷慨豪壮的气象!今人常用“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来形容河山的壮丽与人才的辈出。这两句词中,有对大好河山的热爱,有对历史英雄的怀想,当然也有对当代豪杰之士的赞美与期盼。
【原诗】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崩云”或作“穿空”,“裂岸”或作“拍岸”,“樯橹”或作“强虏”。)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出处】 宋•苏轼《中秋》
【鉴赏】 在我这一生所有的中秋夜里,不可能经常见到如此美好的明月,更不知明年的今夜,会是在什么地方欣赏明月。“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这两句诗,是描写良辰易逝,美景不再,并对自己漂泊异乡,沦落江湖的悲惨遭遇,感到无限的伤痛。
【原诗】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自古佳人多命薄
【出处】 宋•苏轼《薄命佳人》
【鉴赏】 自古以来,美人大多命薄。命薄:就是薄命,人生道路多阻难,表示命运不佳。欧阳修“再和明妃曲”末两句是:“红颜佳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因此一般常读为“自古佳人多薄命”。其实,红颜未必多薄命,红颜而能有美好命运的,为数也颇多呢!
【原诗】 双颊凝酥发抹漆,眼光入帘珠的皪。故将白练作仙衣,不许红膏污天质。吴音娇软带儿痴,无限闲愁总未知。自古佳人多命薄,闭门春尽杨花落。
好竹连山觉笋香
【出处】 宋•苏轼《初到黄州》
【鉴赏】 看到满山美好的竹林,就好象已经闻到了竹笋的芳香。苏轼曾被贬到黄州,黄州多竹,当地竹笋芳香迷人,极为可口好吃。这首诗便是描写苏轼对田园风情的沉迷与依恋。喜爱竹笋的人,当他登山郊游,看到满山竹林时,他就能体会到这种“好竹连山觉笋香”的独特意境。
【原诗】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出处】 宋•苏轼《定**》(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鉴赏】 芒鞋:就是草鞋。此二句词意思是:手提竹杖,脚穿芒鞋,走起路来轻快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好怕的呢?即使是在一片烟雨中,也不妨穿着一身蓑衣任性随情地过一生。作者描写自己以竹杖芒鞋行走于烟雨中,却仍然从容自在,飘逸潇洒。作者以烟雨暗喻仕途恶劣,但他却依旧逍遥自得,坦荡闲散,丝毫不在乎环境的艰苦。即使披着蓑衣在烟雨中度过一生,也是心甘情愿。
【原诗】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出处】 宋•苏轼《定**》(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鉴赏】 回头看着那刚才走的、一片风雨萧瑟的来路,还是回去吧!既没有风雨,也不是天晴呢!作者在此词中,表现出他不畏恶劣环境,艰苦卓绝的精神;而作者那种飘然潇洒的心境,更可显露出他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也无风雨也无晴”这句词充满禅机,若能仔细体会,自可获益无穷。
【原诗】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老病逢春只思睡,独求僧榻寄须臾。
【出处】 宋•苏轼《瑞鹧鸪•城头月落尚啼乌》
【鉴赏】 难得遇见如此晴朗的春日,而年老多病的我,只想真正地睡上一觉;但愿能有一间僧榻,让我好好的睡上一会。“老病逢春只思睡,独求僧榻寄须臾”这两句词,充分表现出作者苏轼对人生的通达与彻悟,世俗烦扰全不放在心上。
【原诗】 城头月落尚啼乌,朱舰红船早满湖。鼓吹未容迎五马,水云先已漾双凫。映山黄帽螭头舫,夹岸青烟鹊尾炉。老病逢春只思睡,独求僧榻寄须臾。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出处】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鉴赏】 原词是赞美周瑜在赤壁之战时,他所表现出的自在潇洒迷人风度。这三句词意思是:手里摇着羽扇,头上戴着纶巾,就在他从容的谈笑声中,曹魏水军的船舰都已被烧成灰烟消失了。原词作者苏轼以他的生花妙笔,把一代豪杰蓬勃的英气与潇洒的风度,描写得十分深刻、动人。
【原诗】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崩云”或作“穿空”,“裂岸”或作“拍岸”,“樯橹”或作“强虏”。)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出处】 宋•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廖子》
【鉴赏】 参廖子:是僧人道潜的号,道潜是苏轼的好友。他有“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东风上下狂”的名句,深得苏轼的赏识。有情的风,从万里外把潮水卷来,却又无情地把潮水送了回去。有情潮来,无情潮去,苏轼的这首词,充满着人海浮沉的感慨与无奈。撇开原词,单独看“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两句,却有着一份“无可奈何花落去”与“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空虚与茫然。
【原诗】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有道难行不如醉,有口难言不如睡。
【出处】 宋•苏轼 《醉睡者》
【鉴赏】 既然有路难行,不如大醉一回;既然有口难言,不如大睡一场;不论是昏醉或是沉睡,都不必为路的难走与话的难说饿烦忧。作者怀才不遇的痛苦无人了解,于是便在伤心寂寞之余,写下了这首诗来抒发心志。睡去固然可以忘忧,可是醒来却更加无奈,这与“借酒浇愁愁更愁”的道理是相同的。知识分子盼望能得到暂时的解脱,可是内心却更加的空虚寂寞。
【原诗】 有道难行不如醉,有口难言不如睡。先生醉卧此石间,万古无人知此意。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出处】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鉴赏】 有一次苏轼与他的弟弟苏辙(字子由)路过渑池,路上马死了,两人便骑着驴子到一间僧寺借宿,并在寺壁上题诗,后来子由还特地写一首“渑池怀旧”的诗。苏轼重游旧地,当初招待他们的老僧已经死去,寺里替老僧盖了一座新塔。当年兄弟俩题诗的旧壁也坏了,再也见不到往日的题诗,感叹人生在世,犹如飞鸿般的飘飞不定。
【原诗】 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出处】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鉴赏】 在竹篱之外开了几枝桃花,鸭子最先知道春来江水已暖。
【原诗】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求田问舍笑豪英,自爱湖边沙路免泥行。
【出处】 宋•苏轼《南歌子•带酒冲山雨》
【鉴赏】 作者描写自己老来一事无成,并无大志,只想求田问舍置产安居,即使被一般英雄豪杰所取笑也毫不在意,自己就是偏爱在那没有泥泞的湖边沙路上,随意地散步行走。湖边沙路无泥,信步漫游,轻松舒适,此诗充分流露出作者通达淡泊的心怀。
【原诗】 带酒冲山雨,和衣睡晚晴,不知钟鼓报天明,梦里栩然蝴蝶一身轻。老去才都尽,归来计未成,求田问舍笑豪英,自爱湖边沙路免泥行。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出处】 宋•苏轼《六月廿七日望湖楼醉书》
【鉴赏】 望湖楼:在西湖旁。语译这两句诗是:我本来就没有家,不住这里又能到哪里去呢?何况就是在故乡,也没有像这里如此优美的湖山景色。“我本无家更安住”描写作者漂泊流浪、无家可归的寂寞凄凉;“故乡无此好湖山”是赞美西湖风光的优美动人。
【原诗】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出处】 宋•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余七岁时,见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乎?乃为足之云。
【鉴赏】 正要屈指计算西风何时到来,哪想到流水年华早已在暗中不知不觉地偷偷消逝了。西风有信,年华不再,这两句诗含有一种岁月无情、青春虚度的意味。骤然醒觉,往事已如烟尘,好梦难再,青春已消逝无踪。
【原诗】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我思君处君思我【出处】 宋•苏轼《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
【鉴赏】 作者以这句词描写自己对友人的深刻思慕:当我正在思念你的时候,你也一定是在思念我。苏轼是个多情人,总以为别人也像他一样多情,当他在思念别人时,就天真地以为别人也正在思念他。性情坦率,感情真挚,这便是大诗人苏轼可爱的地方。
【原诗】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尘,山青一点横云破。路尽河回人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出处】 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鉴赏】 我想要乘风归去,又害怕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美好,但那高处地方的寒冷会使人受不了。虽想要远离俗世,但内心还是有些牵挂,放心不下。人站在高处,每当轻风吹来,总会兴起一份“我欲乘风归去”的遐想。“高处不胜寒”常用来形容地位或学识过高的人,总会遭到别人的妒忌,并且会因为超然离群而产生孤寂萧索的落寞感。
【原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处】 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鉴赏】 只希望人能够永远的平安无事,即使相隔千里之遥,也能共同欣赏那天上美丽的月亮。婵娟:是指月亮。人:是指怀念的人。苏轼作此词是怀念苏辙(字子由)。这两句词是怀念远方的亲友,也是对他的祝福,祝福他一切顺利平安。
【原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观人间世,无如醉中真。
【出处】 宋•苏轼《饮酒》
【鉴赏】 我仔细观察人间的世事,发觉:人只有在喝醉酒时,才是最坦率、最真诚的。诗人大多爱酒,以为酒可以使人陶醉忘我,使人诗兴大发,苏轼也是报持如此的看法。人情虚伪险恶,因此人在平时总是戴着一张假面具。只有在醉了以后,才能表现那一份难得的真情。
【原诗】 我观人间世,无如醉中真。虚空为锁殒,况乃百忧身。惜哉知此晚,坐令华发新。圣人骤难得,日且致贤人。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出处】 宋•苏轼《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鉴赏】 醉翁:是指欧阳修。西湖:这里是指颖州(在今安徽省)的西湖。欧阳修曾在西湖做过一首木兰花令,在他死后,苏轼也来到这里,听到当地的人还在唱欧词,感叹之余就作了这一首词:尽管醉翁欧阳修早已去世,佳人至今还唱着他的歌词;光阴似箭,四十三年的时间就像闪电一般地消失无踪了。点抹:电光一闪立即消失,形容其快无比。后人常将“四十三年如电抹”这句诗中的年代加以更改,用来形容光阴消逝的快速惊人。
【原诗】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颖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予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非人磨墨墨磨人
【出处】 宋•苏轼《次韵答舒教授观余所藏墨》
【鉴赏】 古人写字都用毛笔,用毛笔就得磨墨,所以文人雅士,多喜爱收藏宝墨。作者说自己收藏有一块已经使用三十年的宝墨;写到这里不禁想起文人终年磨墨写字,绞尽脑汁,苦思深虑,表面上是人在磨墨,其实却是墨在磨人;人的一生岁月,就在墨的不停磨转中,逐渐消磨掉了。
【原诗】 异时长笑王会稽,野鹜膻腥污刀几。暮年却得瘐安西,自厌家鸡题六纸。二子风流冠当代,顾与儿童争愠喜。秦王十八已龙飞,嗜好晚将蛇蚓比。我生百事不挂眼,时人缪说云工此。世间有癖念谁无?倾身障簏尤堪鄙。一生当着几两屐?定心肯为微物起。此墨足支三十年,但恐风霜侵发齿。非人磨墨墨磨人,瓶应未罄垒先耻。逝将振衣归故国,数亩荒园自锄理。作书寄君君莫笑,但觉来禽与青李。一螺点漆便有余,万灶烧松何处使?君不见永宁第中捣龙麝,列屋闲居清且美。倒晕连眉秀岭浮,双鸦画鬓香云委。何闻五斛赐蛾绿,不惜千金求獭髓。闻君此诗当大笑,寒窗冷砚冰生水。
青山一发是中原
【出处】 宋•苏轼《澄迈驿通潮阁》
【鉴赏】 这句诗上承“杳杳天低鹘没处”,语译这两句诗是:在那苍茫幽远的天空,鹘鸟飞翔消失的远处,青山隐隐细长如发的地方,就是故国的中原啊!远离中原祖国的人,遥望远山天际,每爱吟起“青山一发是中原”的诗句,借此发抒内心对故国的无尽怀念。
【原诗】 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出处】 宋•苏轼《前赤壁赋》
【鉴赏】 原诗意思是:天地之间,万物各有其主。如果不是我该占有的,即使是再小的东西也不去取。唯独江上的清风,山间的明月,耳朵能听到风的声音,眼睛能看到月亮的颜色,取之无人禁止,用之不会枯竭。这是造物这赐予的无尽宝藏,我和你们(指与苏轼同游赤壁的客人)可以共享。这是苏轼政治上不得志,借山水以陶情的文字。“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表示物产丰盛,取不尽,用不完。后来引用写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原诗】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出处】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鉴赏】 这两句诗上承:“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这些都是宋代大诗文家苏轼的名句,也是后人时常喜欢引用的几句诗。若是由长年在外漂泊流浪的人来读这句句诗,那么他的感受一定会特别深刻的。
【原诗】 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出处】 宋•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鉴赏】 这三句词描写月夜景致的清丽柔美。明亮的月光秀丽如霜,美好的夜晚轻柔似水,这样清明的夜景是多么的柔美动人。现今常用“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三句词,来形容迷人的月夜景色,幽雅的情韵,引人遐思无限。
【原诗】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出处】 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鉴赏】 我拿着酒杯向青天询问:天上的明月是什么时候就有的呢?诗人把酒问青天,充分显露出率真的性情;但在这两句词中,却深藏着作者内心对人生的痛惜伤悲。这两句词与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意境颇为相仿。
【原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出处】 宋•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鉴赏】 长年在社会上奔走,只恨这个身躯似乎已不属于自己。要到何时才能摆脱这种为名为利而钻营、奔逐的生活呢?终日追逐名利,会使人厌倦这种虚浮的生活;盼望能抛开一切世俗的纠缠,过一种属于自己的逍遥生活。终年奔波缺乏空闲的日呢,常喜欢用“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两句词,来发抒内心深长的感叹。
【原诗】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出处】 宋•苏轼《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诗》
【鉴赏】 作者嘲笑其友龙邱居士的可怜,每当他谈起玄学,精神就十分振奋,甚至可以整天不睡觉。可是只要一听到他的悍妻发出有如河东狮吼般的叫声时,他就会吓得心神茫然无措,连手杖掉在地上都不知道。“河东狮吼”是指妻子的怒骂吼叫声,常用来形容妇人大发雌威;“拄杖落手心茫然”常用来形容突然遇到某种特殊情况的茫然无知,不知如何是好。
【原诗】 东坡先生无一钱,十年家火烧凡铅,黄金可成河可塞,只有霜鬓无由玄。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谁似濮阳公子贤?饮酒食肉自得仙。平生寓物不留物,在家学得忘家禅。门前罢亚十顷田,清溪绕屋花连天,溪堂醉卧呼不醒,落花如雪春风颠。我游兰溪访清泉,已办布袜青行缠,稽山不是无贺老,我自兴尽回酒船。恨君不识颜平原,恨我不识元鲁山,铜驼陌上会相见,握手一笑三千年。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出处】 宋•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鉴赏】 树枝上的柳絮被风吹得越来越少,然而天涯广阔无边,何处看不到可爱的芳草呢?“天涯何处无芳草”常用来慰勉、鼓舞那些情场失意的人,失去的恋情就让它过去,不必太伤心;遍地都有芳草,到处都可寻得真情。情场失意的人,如果以此来自我安慰一番,也是很有效的。“天涯何处无芳草”中的“芳草”,可用来喻指美人、自由、幸福或所追求的理想。
【原诗】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出处】 宋•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鉴赏】 这首词描写扬花,并以扬花代表春色。这三句词语译是:春色共有三分,如今扬花纷纷飘落,二分落在尘土泥路上,一分落在水中流去。作者感叹春色逝去,惜春之情不觉油然而生。
【原诗】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春江水暖鸭先知
【出处】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鉴赏】 诗题中的惠崇:北宋时以绘画出名的一个僧人,他的专长是画水鸟。苏轼特为他的“春江晚景图”题了两首诗,此其一。原诗中的蒌蒿:是春天生长的一种野菜。芦芽:芦笋。河豚:一种味道鲜美但含有毒质的鱼。河豚欲上时:春江水发,河豚正要向上游时。“春江水暖鸭先知”,意思是:鸭子常在水中,水开始变暖,它就首先感觉到。这句诗现在用来表示深入生活,参加实践的重要。只有深入体验生活,才能遇见事物发展的新动向。
【原诗】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出处】 宋•苏轼《琴诗》
【鉴赏】 如果说琴上自有琴声,那放在匣中的琴为何不会发出鸣声?以手弹琴可以发出美妙的声音,如果说声音是来自人的指头上,那你为何不在你的指头上听听看?作者这首琴诗,以反诘语气探究琴声的来源,颇为新鲜有趣。
【原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出处】 宋•苏轼《春宵》
【鉴赏】 春天的夜晚,就是短短的一刻,也抵得上千金,在这美好的夜晚,花儿不停地散发着迷人的清香,轻柔的月色,朦胧的月阴,景色是多么的幽美动人。“春宵一刻值千金”是苏轼的名句,用来形容良辰美景的短暂与珍贵,片刻欢聚,价值千金。
【原诗】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出处】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鉴赏】 神游故国山河,多情的人儿一定会取笑我,这么早就生白发了!多情:一般都解释为是指周瑜。今人引用“多情应笑我,早生白发”的“多情”,常代表他钟爱的情人。作者原词藉周瑜当年的奋发有为,英姿勃勃,来感叹自己青春虚度,早生白发,而一事无成。
【原诗】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崩云”或作“穿空”,“裂岸”或作“拍岸”,“樯橹”或作“强虏”。)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出处】 宋•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四日夜记梦》
【鉴赏】 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我们静静地相对,不说一句话,只有千万行伤心的眼泪不停地往下流。这两句词是描写两人静默相对,内心虽有千言万语,却又痛苦地不知该从何说起?话还不曾说出口,眼泪却已先掉下来了。词中把人的那种既痛苦又无奈的心境,描写十分深刻、感人。
【原诗】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书生事业真堪笑,忍冻孤吟笔退尖。
【出处】 宋•苏轼《谢人见和雪后北台书壁》
【鉴赏】 书生所迷恋的写作事业,实在很可笑;总是忍受着寒冻,一个人在那里吟诵朗读,挥毫书写,甚至把笔尖都给磨平了。作者这两句诗颇有一种自我解嘲的意味,表现读书人从事写作的辛酸无奈;也可表现出读书人从事写作,那种执著不变的态度。
【原诗】 已分酒杯欺浅懦,敢将诗律斗深严。渔蓑句好应须画,柳絮才高不道盐。败履尚存东郭足,飞花又舞谪仙檐。书生事业真堪笑,忍冻孤吟笔退尖。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出处】 宋•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鉴赏】 佳人的笑语逐渐远去,再也听不到她的声音;多情的人,却被那无情的人搅得心烦意乱。描写多情的人被无情的人所冷落,内心萌生一股惆怅;但佳人的笑声已杳,唯有空自怨叹烦恼。
【原诗】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酒醒门外三竿日,卧看溪南十亩荫。
【出处】 宋•苏轼《溪前堂》
【鉴赏】 酒醒的时候,门外早已日上三竿了;卧下来欣赏溪南一片碧绿的田亩。
【原诗】 白水满时双鹭下,绿槐高处一蝉鸣。酒醒门外三竿日,卧看溪南十亩荫。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出处】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鉴赏】 没有肉可吃,那会使人逐渐变得清瘦;但若没有竹子可供观赏,却会使人变得庸俗。竹有“节”,因此古代文人雅士偏爱竹,认为竹有风骨,可使人不流于庸俗。
【原诗】 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傍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哪有扬州鹤?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出处】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鉴赏】 若是把西湖的美景比做西施的美貌,任凭他是淡妆,还是浓抹,都能恰到好处,美丽动人。西子:即春秋时代的越国美女西施。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王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这两句诗是赞美西湖的名句,意思是说:西湖的景色,或晴或雨,有如西施或淡或浓的妆扮,一年到头,都是明丽动人。
【原诗】 水光潋滟晴偏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出处】 宋•苏轼《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鉴赏】 那一片美好的筝声令人心动,本来想要等他弹完后再去寻访,那知一曲终了,人儿却已消失不见,只能呆呆地望着那几座青翠的山峰。作者在江上听人弹筝,那卓越的技巧令人着迷。本想等待曲终再去寻访弹筝的人,可是他却早已飘然远去。这三句词描写盼望与那人相见,那人却早已远去。惆怅无奈之中,更别有一番绵绵不尽的幽情。这首词源自唐朝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诗:“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原诗】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
【出处】 宋•苏轼《狱中寄子由》
【鉴赏】 子由是苏轼的弟弟,俩恩的感情非常好,苏轼的作品,有不少是寄怀子由的。这首诗是作者在狱中所写。苏轼一面感叹自己的牢狱之灾,一面想念弟弟,希望能与他生生世世都是兄弟,能够继续这一生兄弟未完的因缘。全诗流露出深厚感人的手足之情。
【原诗】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忘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出处】 宋•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鉴赏】 人间万般世事,不论你如何争取营求,到头来都只是一场们而已。罢了!罢了!到了明天,那黄色的菊花连蝶儿也会为它发愁的。黄花:是指菊花。苏轼认为万事到头来只是一场梦幻,甚至连不知愁的蝶也发起愁来,是感叹人生的悲凉凄苦,也是形容愁苦到极点。
【原诗】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万事从来风过耳
【出处】 宋•苏轼《无愁可解》
【鉴赏】 万般世事,从来就像那轻风吹过耳边一样,原词题作“无愁可解”是在说明万事就像过耳轻风,成败得失,转眼尽成虚空,又何必太过计较牵挂呢?
【原诗】 光景百年便一世,生来不识愁味,问愁何处来,更开解个甚底?万事从来风过耳,何用不着心里,你唤做眉却眉头,便是达者也则恐未。此理本不通言,何曾道欢游胜如名利,道即浑是错,不道如何即是。这里元无我与你,甚唤做物情之外,若须待醉了方开解时,问无酒怎生醉?
菊残犹有傲霜枝
【出处】 宋•苏轼《赠刘景文》
【鉴赏】 菊花虽已凋谢残落,但在那寒风霜雪中却仍有傲立不屈的菊枝。作者以“菊残犹有傲霜枝”这句诗赞美菊花的傲骨耐寒。这一句诗常用来比喻有志节的人风骨凛然,不向恶势力低头。
【原诗】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
【出处】 宋•苏轼《纵笔》
【鉴赏】 独自站在溪边古路的三叉路口上,迎着斜阳余辉,一个个地数着过路的行人。作者描写自己在黄昏时候,悠闲地站在三叉路口,数着过路行人的闲情,意态洒脱,情韵无限。
【原诗】 父老争看为角巾,应缘曾现宰官身。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
纵使相逢应不识
【出处】 宋•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四日夜记梦》
【鉴赏】 苏轼此首词是因梦见亡妻王氏而作。原词中的千里孤坟:王氏葬于四川彭山县。苏轼此时在密州,相隔千里。“尘满面,鬓如霜”:作者自写亡妻后十年的变化。此词表现了苏轼对王氏的真挚感情,加上苏轼自己仕途失意,“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的情景,自是与元稹悼亡诗“遣悲怀”:“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大不相同。苏轼对亡妻无言以慰,结尾三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尤给人留下不胜哀伤之感。
【原诗】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薄薄酒,胜茶汤,丑妻恶妾胜空房。
【出处】 宋•苏轼《薄薄酒•之一》
【鉴赏】 淡薄的酒虽然味道不怎么好,却总胜过平淡无味的茶汤;丑妻恶妾虽然令人难以忍受,总还胜过一个人独守空房。作者通达人生,劝人及时行乐,不必为了琐事而顾虑太多。
【原诗】 薄薄酒,胜茶汤。麄麄布,胜无裳。丑妻恶妾胜空房。五更待漏靴满霜,不如三伏日高睡足北窗凉。珠襦玉柙万人相送归北邙,不如悬鹑百结独坐负朝阳。生前富贵,死后文章,百年转瞬万世忙。夷齐盗跖俱亡羊。不如眼前一醉,是非忧乐两都忘。
韩生画马真是马,苏子作诗如见画。
【出处】 宋•苏轼《韩干马十四匹》
【鉴赏】 韩干所画的马十分生动,就像是真马;苏轼所作的石,读起来就像是欣赏一幅画。前一句是赞美韩干画马的生动逼真;后一句诗是说他自己所作的诗,诗中有画。
【原诗】 二马并驱髯八蹄,二马宛颈骏尾齐。一马任前双举后,一马却避长鸣嘶。老髯奚官骑且顾,前身作马通马语。后有八匹饮且行,微流赴吻若有声。前者既济出林鹤,后者欲涉鹤俯啄。最后一匹马中龙,不嘶不动尾摇风。韩生画马真是马,苏子作诗如见画。世无伯乐亦无韩,此诗此画谁当看?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出处】 宋•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鉴赏】 作者劝人要多读旧书,因为旧书中自有无穷意味,即使读上千百回也不会感到厌烦,只要你肯熟读,自然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凡是经得起时间考验而能留传至今的古书,大多是好书,自然令人百读不厌。“旧书不厌百回读”常用来赞美古典名著的伟大与不朽。“旧书不厌百回读”常用来比喻一本好书趣味无穷,值得一再阅读。
【原诗】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暇窥园葵。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从儿嬉。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惟有长嗟咨!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出处】 宋•苏轼《观潮》
【鉴赏】 庐山的烟雨与浙江的浪潮,如果不曾去看过,内心总感觉有着千万般的遗恨不能消除。等到有一天,欣赏了这两个名胜风景以后,这才发现并没有什么奇特;只有那庐山依旧是一片迷蒙的烟雨,浙江依旧是一阵汹涌的浪潮。这首诗颇富禅意,一般都把它当做是禅宗的悟道诗,全诗展示出人生追求真理的三个历程。
【原诗】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出处】 宋•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鉴赏】 有谁看见那幽居的人,独自在那徘徊来往呢?这时候,空中飞过一只孤鸿留下了虚无飘渺的身影。这两句词描写幽人独自来去,就像那孤鸿一般,遗世而独立,充满了寂寞又凄凉的韵味。
【原诗】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出处】 宋•苏轼《题西林壁》
【鉴赏】 苏轼这首诗县已成为吟咏庐山的名句。一般爱好登山的人,也喜欢用这两句诗来形容从各种角度去欣赏一座山峰,去发觉不同的山势气象与变化多端的景色。这两句诗语译为:从横面看去,庐山是一座矮平的山岭;从侧面看去,却是一座高耸矗立的山峰。总之,由各种不同的角度去看,或远或近,或高或低,所看到的景色总是各不相同。“远近高低各不同”有的写作“远近高低总不同”。东坡借此诗歌咏该山,充分描写游山越岭、欣赏山色的无穷趣味。“横看成岭侧成峰”可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件事物的多变化与多面性;“远近高低各不同”可用来形容一些事物的不同境界与现象。
【原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地此山中。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出处】 宋•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鉴赏】 谁说人生一老就不会再有多少年?请看门前的流水尚且能够向西回流,何况是我们人呢?“谁道人生无再少”,作者苏轼以这句词来反问大家,谁说青春一去不再来?接着便以门前兰溪的流水西流为例,鼓励人们奋发向上,要乐观,要进取,不能服老,不能认输。人即使在失意中,也不能灰心丧志,一定要振作精神,坚定斗志。
【原诗】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出处】 宋•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鉴赏】 佳人:是指盼盼。唐朝张建封出任节度使,镇守徐州,纳盼盼为妾,居“燕子楼”。此词大意是:燕子楼中一片荒芜,当年的佳人到哪里去了呢?如今的燕子楼只留下一座锁着燕子的空楼。楼台依旧在,人事已全非。作者触景生情,想念往日佳人,却不见佳人的芳踪,满怀惆怅与落寞。
【原诗】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出处】 宋•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鉴赏】 这两句词上承“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以扬花代表春色,三分春色,二分落于尘土,一分随流水而去。我仔细看那飘落的扬花,一点一点的,仿佛不是扬花,而是那高人一滴一滴的伤心眼泪。作者苏轼借花的飘零,感伤岁月如流;春光来去匆匆,代表人事的聚散无常;点点扬花,比喻离人的滴滴眼泪,凄苦哀惋,心伤欲碎。
【原诗】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出处】 宋•苏轼《江城子•别徐州》
【鉴赏】 想要为你寄上千万点相思的眼泪,只怕那深情的眼泪,流不到你那遥远的楚江东。知交天涯遥隔,纵有千万点相思泪水,也无从传递,满怀的惆怅落寞之情,有谁会明白呢?这两句诗里含有绵绵深情,读来令人十分感动。本诗作者苏轼的一位感情相当丰富的人,正因为他的诗大多真情流露,所以带给读者的感动也就特别深刻。
【原诗】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馀几许?春纵在,与谁同?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清景一失后难摹
【出处】 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恩二僧》
【鉴赏】 那样清幽美丽的情景,若不及时捕捉,一旦失去就很难再有机会去加以描摹了。诗人画家在写作或作画时,贵在把握那美好的片刻,因为时机一旦错过,就很难再捕捉到了。
【原诗】 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见野鹘盘浮图。兹游淡薄欢有余,到家恍如梦蘧蘧。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寂寞无人见
【出处】 宋•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鉴赏】 作者感叹如此美好的夜景,却是一片寂寞冷清的景象,没有一个人来欣赏。“寂寞无人见”常用来描写一个人心境的孤寂落寞,不为人知。
【原诗】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出处】 宋•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鉴赏】 孤鸿拣尽了所有的寒枝,却还是不肯栖宿在上面,最后只好又飞回那寂寞的沙洲,忍受那孤独与寒冷。苏轼借孤鸿“寒枝不肯栖”而落得“寂寞沙洲冷”,来形容自己坚持原则与理想,不肯屈服现实,不愿迎合媾和世俗,结果历尽人世的寂凉凄苦;遗世而独立,孤高而悲怆。这两句词也可用来比喻对男女感情上的执著与寂寞。
【原诗】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道人有道山不孤
【出处】 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恩二僧》
【鉴赏】 那位修道得人,行道十分高深,虽然住在孤山,但却一点也不觉得孤独。原诗赞美那两位和尚修养有道,声名远播。山不孤:代表有道则不孤。
【原诗】 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见野鹘盘浮图。兹游淡薄欢有余,到家恍如梦蘧蘧。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达人自达酒何功?世间是非忧乐本来空。
【出处】 宋•苏轼《薄薄酒•之二》
【鉴赏】 对人生旷达的人,他的达观是出自本性,酒对他又有什么功用呢?人生在世各种是非忧乐,本来就是一场空。
【原诗】 薄薄酒,饮两盅。粗粗布,着两重,美恶虽异醉暖同。丑妻恶妾寿乃公,隐居求志义之从,本不计较东华尘土北窗风。百年虽长要有终,富死夫必输生穷。但恐珠玉留君容,千载不朽遭樊崇。文章自足欺盲聋,谁使一朝富贵面发红。达人自达酒何功?世间是非忧乐本来空。
新月如佳人
【出处】 宋•苏轼《宿望湖楼再和吕察推诗》
【鉴赏】 苏轼这首诗描写新月的美丽可爱,说新月有如佳人一般的美丽动人。诗人在这句诗中,把“新月”比作“佳人”,意境上颇为清新雅致。
【原诗】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娟娟到湖上,潋潋摇空碧。夜凉人未寝,山静闻响屐。骚人故多感,悲秋更寥栗。君胡不相就,朱墨纷黝赤。我行得所嗜,十日忘家宅。但恨无友生,诗病莫诃诘。君来试吟味,定作鹤头侧。改罢心愈疑,满纸蛟虵黑。
晋代的潘安和卫玠,北朝时期的兰陵王高长恭,以及传说中的屈原弟子宋玉
第四篇:端午时节古诗词
端午时节古诗词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端午时节古诗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竞渡诗(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2.乙卯重五诗陆游(南宋)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3.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4.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5.七律端午(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6.浣溪沙(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7.菩萨蛮(宋·陈与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8.渔家傲(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9.贺新郎
[宋]许及之
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
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
新愁不障西山雨。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
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
漾不到、潇湘江渚。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君有语,但分付。
10.六幺令·天中节
佚名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11.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第五篇:五律端午古诗词
五律端午古诗词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律端午古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午日赐衣(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听芦管(唐)白居易
幽咽新芦管,凄凉古竹枝。
似临猿峡唱,疑在雁门吹。
调为高多切,声缘小乍迟。
粗豪嫌觱篥,细妙胜参差。
云水巴南客,风沙陇上儿。
屈原收泪夜,苏武断肠时。
仰秣胡驹听,惊栖越鸟知。
何言胡越异,闻此一同悲。
屈原塔
作者: 苏轼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