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语花·梅花[范文大全]

时间:2022-08-10 01:00: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解语花·梅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解语花·梅花》。

第一篇:解语花·梅花

解语花·梅花

《解语花·梅花》原文

门横皱碧,路入苍烟,春近江南岸。暮寒如剪。临溪影、一一半斜清浅。飞霙弄晚。荡千里、暗香平远。端正看、琼树三枝,总似兰昌见。

酥莹云容夜暖。伴兰翘清瘦,箫凤柔婉。冷云荒翠,幽栖久、无语暗申春怨。东风半面。料准拟、何郎词卷。欢未阑,烟雨青黄,宜昼阴庭馆。

《解语花·梅花》译文

碧水荡漾横于门前,苍烟茫茫迷糊了小路,江南岸的春光溶溶。夜来春寒恰似剪刀,剪出溪畔梅影在清浅的水中斜浮。雪花故意在晚上飞闲自得,梅花的幽香亦随之向千里外飘去。仔细看它绝似兰昌宫里的三个美人,琼树三它多有风度。

梅它晶莹酥软像体态婀娜的张云容,夜里给人送来温情香暖。它插戴在头上与刘兰翘一样清瘦,又如萧凤台那般柔婉。它久栖于枯寒荒冷的幽涧,春来了它默默无语独自抱怨。东风吹过只留半面,想何逊一定打算把它写入诗卷。人们观赏它的兴致未尽,天空又布满了青黄的烟雨,应让它安放于白天阴凉的庭馆。

《解语花·梅花》注释

解语花:词牌名,此体双调一百字,上片九句六仄韵,下片九句六仄韵。

皱碧:形容碧水有波纹。

飞霙(yīng):飞雪。霙,雪花。

端正:容貌姣美、整齐。

兰昌:宫名。在唐福昌县西十七里,属河南府河南郡。

半面:词中喻花之凋零。

何郎:何逊,南朝梁诗人,写有《咏早梅》一诗,后世咏梅时多用此事。

烟雨青黄:指梅雨季节。青黄,指梅子。

《解语花·梅花》赏析

上片从地理环境和天气写起,为梅之出场烘托气势。“门横皱碧”三句是倒写,从逻辑上说,应是先“春近江南岸”,然后词人循路而去,一路烟水苍茫,春景迷离,最后来到梅之所在。“皱碧”“苍烟”“江南岸”,处处有水,可见梅在水边。“暮寒如翦”写时当日暮,春寒料峭,“翦”暗含春风之意,“翦翦轻风阵阵寒”,呼应开头“门横皱碧”,有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谒金门》)意,落实“春近江南岸”。“临溪影”两句,梅花出场,然而出场的'只是影子。梅影映在溪中,枝枝疏影横斜,临水照花清浅。此写梅花之态与韵。其态横斜,其韵清幽。用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山园小梅二首》诗之一)诗意。“飞霙弄晚”三句,宕开一笔,写素雪飘零,飞舞暮色,把浮动的暗香吹散千里。此写梅花之香与色。其香悠远,其色衬雪。暗用王安石“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诗意。词人善用侧笔,写梅花姿态,从临水照花写起,写梅花香色,从飞雪飘梅写起,化用前人诗句以熔铸意境。词人先写梅花所处之环境气氛,再写梅花之香色态韵,写梅影、梅香、梅色、梅雪,为梅花之正式出场蓄势。“端正看”三句仿佛欲正面写梅花,却依然不写梅花之花蕊枝萼如何,而是陡然一转,将梅花比作当年薛昭在兰昌宫中所见之艳鬼。词人在此地见到梅花,就和当年薛昭在兰昌宫见到三姝一样,“自疑飞到蓬莱顶,琼艳三枝半夜春”。“总似”二字,写其惊喜不定,徘徊叹赏之情,如此美景,岂是人间当有。前有“飞霙”二字,为此处“琼树”做伏笔。

过片承接“琼树三枝”而来,分写三姝之美,以譬喻梅花。“酥莹云容夜暖”,以“酥莹”形容云容肌肤之细腻温润、晶莹无瑕,如暖玉温香。因薛昭曾与张云容同衾共枕,因而此语甚是恰当。“伴兰翘清瘦,箫凤柔婉。”薛昭并未与二女同衾,故此着一“伴”字。兰翘取其消瘦之态,箫凤取其柔婉之情。云容酥莹,写梅花晶莹玉润之色泽,兰翘清瘦,写梅花疏影横斜之姿态。箫凤柔婉,写梅花幽婉娴雅之品性。“夜暖”二字,反衬上片之“暮寒”,大有柔情骀荡之意。梅花之美,直令人忘却春寒,神魂飘荡。“冷云荒翠”三句半实半虚,写三姝身处荒官古墓,只有冷云流离,荒烟蔓草,孤栖百年,幽恨从生,无语中暗含春怨。“春怨”既写三姝远离人间春情,亦写梅花开在暮雪飘零之时,不为东君所赏。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幽怨之情、春恨之意,兼人兼花。“东风半面”三句,从三姝而来,比喻花瓣凋落,用李洪《念奴娇·晓起观落梅》词意:“半面妆新,回风舞困,此况真奇绝。”“料准拟、何郎词卷。”写即使梅花在春风中飘零,也依然能为何逊这样的才子所赏,写出优美的诗篇。何逊《咏早梅》:“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梅花知道自己飘落的早,因此不待春浓便开,而即使飘零,也已在飘零之前占尽春光。”欢未阑”三句,写梅花落尽,然而欢乐不尽,待到梅子熟时,正好当庭院昼阴,日日相对,供人倚靠。“烟雨青黄”化用贺铸《青玉案》词:“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此想象梅花将来之景,亦暗用张云容还阳故事。

此词咏梅,词笔幽艳,颇多波折。铺垫梅花之背景气氛,梅花久久不出,为第一波折;梅花既出,而从梅影、梅香、梅色、梅雪写起,并不正写梅花,为第二波折;正写梅花而以张云容故事为喻,兼及兰翘、箫凤,密丽质实,雕缋满眼,为第三波折;从“暮寒如翦”写至“酥莹夜暖”,又写至“冷云荒累”,最后至“烟雨青黄,昼阴庭馆”,时空错综,忽而实景,忽而幻觉,忽而想象,忽而展望,令人目眩神迷,悲喜不定,为第四波折。有此几段波折,使得词境更为丰富,颇堪玩赏。

《解语花·梅花》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咏梅词,因为有拟人之语,且语多艳冶,杨铁夫《吴梦窗词笺释》认为它是写“冶游”的,具体创作年代不详。

第二篇:梅花和花文化

梅花和花文化

摘要:梅花独放天下春,以食名天下,经岁月的洗礼,与人民在生活、文学、等有传统相融合,以其形象特征被赋予了高洁的品质,引无数文人墨客抒发情感,形成自身独特的花文化。

关键词:梅花高洁坚强文化底蕴

绪论

梅原产于中国,梅花独放天下春,花以其形色高雅、刚毅、圣洁,被人们用以比德,畅神,逐渐成为中国人心中的审美对象,进而形成一种文化现象——梅文化。梅花在我国栽培已有三仟多年的历史了,与人民在生活、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有传统的多方关联,人们对梅花已有深厚的民族感情。

一、梅花的发展—---以食而名天下

随着历史的发展,花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人们便开始赋予自然花卉以某种意义和情感,花卉也就不断的被融入人们的文化与生活,逐渐形成了以花为中心的文化体系。这种文化体系是深植于中国固有文化之上的,这就是中国花文化。在花卉这一自然之物已经寄寓了人们特殊的思想和情感,也从中反映了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

梅花,作为中国的十大名花之一,自然被赋予了代表自己的精神特点和时代特征,拥有自己的品格,寄托了人们的浓厚情感。

梅最初是以果而名闻中华。古人以梅代醋,已经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如《尚书·说命》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魏晋南北朝时,还流传着一些关于梅的典故。《世说新语》写道:“魏武帝行失道,三军皆渴帝令曰前有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水出。”“望梅止渴”①的成语便由此而来。

古代先民采集野梅,主要系作加工食品或祭祀之用。早期的梅花在千万年的历史中都是单纯的5瓣,在长期的驯化栽培中,梅个别出现了复瓣、重瓣、台阁等变异,有心人另行嫁接繁殖,就育成了专供欣赏的新品种,这就是花梅从果梅中分化而出的来龙去脉。秦汉之际,《蜀都赋》中记有,“被以樱、梅,树以木兰”,可见梅已作为城市绿化树种被应用了。

二、独树一帜的梅花----高洁傲骨

梅花具有不畏严寒,开放在坚冰的特点。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著名诗人陆游词《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卜算子·咏梅》中“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②。象征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勇开拓,创造了优秀的生活与文明。

因此,梅花的代表着高洁 傲骨之风 不畏严寒 坚强美丽 却有德行的人。它不仅是使古今诗人画家为它赞美,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 喻为民族的精华而为世人所敬重。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 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又常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

从梅花的这一品性中,中国诗人们看到了自己的理想人格模式,就是那样一种“冲寂自妍,不求识赏”的孤清,所以诗人常用“清逸”来写梅花的神韵。

梅花以清癯见长,象征隐逸淡泊,坚贞自守。那“高标独秀”的气质,倜傥超拔的形象,使诗人带着无限企慕的心情,以一往情深的想象,盼望与梅花在一起深心相契的欢晤:“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梅花的冷香色,含蕴着道德精神与人格*守的价值,因而深为诗人所珍视。

三、傲骨梅花----引无数诗画名人竞折腰

魏晋时期之后,有关梅花的诗文逐渐增多,甚至有人邮寄单枝梅花赠友表达“聊赠一支春”的心意。时至宋元,栽培梅花兴盛,形成了一段艺梅的高潮,文学绘画创作的兴盛.花卉本是一种没有任何意念的自然之物,在被人们赋予了人性和意义之后,它便成了象征人格的意象,象征美的意象。

梅花最令诗人倾倒的气质,是一种寂寞中的自足,一种“凌寒独自开”的孤傲。它不屑与凡桃俗李在春光中争艳,而是在天寒地冻、万木不禁寒风时,独自傲然挺立,在大雪中开出繁花满树,幽幽冷香,随风袭人。

纵观古代典籍,花的这种象征意蕴更为突出。王安石在《梅花》中有“凌寒独自开”、“为有暗香来”的名句,王冕在《墨梅》中也赞美道“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充分显示了诗人的高雅淡泊,不与世俗同流的情操。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充分可见梅花凌寒傲世的品质,象征着铁骨铮铮、高洁守道的君子、不畏严寒的雄杰、意志刚强的斗士!

另外,中国的花还象征着美。透过千姿百态的鲜花,吟咏梅花之美,特别是精神之美的作品更是比比皆是:晏几道《诉衷情》中赞道:“小梅风韵最妖娆,开处雪初消。”李清照的《渔家傲》中更为细致的描绘了梅花的姿态:“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脂腻。香脸半开娇旖旎”。由此可见梅花在飞雪中迎春的飒爽英姿与其超凡脱俗的气质!

此时的梅花,已成为人们感情的寄托和象征,表现诗人的主观情感。在这里,梅花的形象与诗人的主观情感已经合而为一,不可遽分。所以从物我关系来看,则是物我为

一、浑融一体的。梅花是诗人主观情感的外化、物化,诗人则是梅花的精神、灵魂。至于在具体的描写当中,诗人们各逞特技,发挥想像,创造出了姿态各异、奇象纷呈的梅花形象,更是琳琅满目。

四、梅花的文化内涵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提起梅花,国人无—不联想到红梅赞所颂扬的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精神。从外形上说,梅花娇小玲珑,花形多样;从文化内涵上说,我国有关梅花的诗词歌赋比其他所有花的诗词歌赋的总和还婴多。“梅花的暗香和意境为我们打造了独特的中华花文化之秘境,从此意义上说,无花能敌。”③

从吃用梅子到赋予梅子文化内涵,我们则需要到《诗经》中寻找答案。在我国古代民间朴素歌谣《诗经》中,梅是体现古人浪漫情怀的最佳佐证。在商朝时期的河南北部,梅子青时,就是青年男女表达爱意的时刻。由于母系社会遗风尚存,姑娘会摘青梅(尚未熟透的梅子)扔给她欣赏的小伙子,以示爱意。所以说,中国的情人节比外国人的还要早。

闻香品味识梅花,国人赏花,则动用五官和肺腑,全身心地投入和花儿融为一体,综合地欣赏,注重诗情画意和鸟语花香。因此在此意义上可以说中国人的欣赏是精神性的,深入的,是真正与花的交流。“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诸如此类优美的词句着实把梅花的形、色、味和人格意味娓娓道来,令人爱梅、惜梅,百听不厌,浮想联翩。

国人赏花的资质确保了梅花优良品种得以被众人慧眼识出,而中国人传统的哲学也为梅花的培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人养花则注重肥料、环境培育等综合性因素,所以能够小规模地培养优秀的品种,这是值得我们引以为豪的事情。正如中华文化之于世界,中华的花卉在古代千百年来对于世界花卉作出了其他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贡献。

从古至今,经过千百年时间的洗礼,历史的对梅花本身赋予的更多的内涵,更高的评价。时代的发展要求对梅花的欣赏也要与时俱进。梅花从吃食到情感的寄托,精神的体现到现在融入生活,她可以说无处不再,处处融入生活,是生活的一种体现。疏影横斜的梅花可以在庭院中、家庭的盆景中找到归宿,而反映欣欣向荣精神的枝繁花密的梅花则更是大众喜爱的美景。无论从何种欣赏角度看,梅花无疑都是中国的花魁,花文化的秘主。

五、梅花和艺术----完美的融合梅花在中国的艺术领域中绽放的绚烂无比,远非其他花卉所及。在文学领域,便有“诗句中有梅花二家,便觉有清意”之说,“小窗细嚼梅花蕊,吐出新诗句句香”之句。许多画家都对梅情有独钟,元代王冕于居住处植梅千株,并自号“梅花屋主”,其画梅以胭脂作没骨体,缀疏花点点,再现梅花瘦硬清妍的丽质佳姿,惟妙惟肖,令人称绝。在音乐领域,《梅花三弄》、《咏梅》等古曲的流传至今,歌颂革命烈士江姐的《红梅赞》等等不胜枚举。总之,在中国文化中无处不见梅花的身影,梅文化是中国文化园林中的一枝奇葩,它数千年来影响了中国人的文化思想,也折射出了中国人高尚的审美情操。

中国的花文化是一种符号,它反映了中国人对花的看法,凝聚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理想和道德理想。从姿态各异的花中,我们能得到感官上的愉悦,更重要的是,不同的花蕴含了不同的文化意义,这是自古以来前辈们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我们更应从这丰富的花文化中细细感悟以净化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灵魂。

总而言之,梅花不仅仅是代表高尚品格的人格,代表清新淡雅的审美情趣,代表高洁正义的道德观念,而且还包涵着中国千百年的文化底蕴,是中国优秀文化的体现。

①《世说新语》 京华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作者:刘义庆 ②《陆游诗集》作者: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1997陆游出版社

③:《园林》2008年第12期 作者: 陈俊愉;梅村;

第三篇:解语花·上元原文翻译及赏析

解语花·上元原文翻译及赏析

解语花·上元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解语花·上元

风消绛蜡,露浥红莲,灯市光相射。

桂华流瓦。

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

衣裳淡雅。

看楚女纤腰一把。

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

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

钿车罗帕。

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

年光是也。

唯只见、旧情衰谢。

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译文:

蜡烛在风中燃烧,夜露浸湿了花灯,街市上灯光交相映射。皎洁月光照着屋瓦,淡淡的云层散去,光彩照人的嫦娥飘然欲下。衣裳是多么精致素雅,南国少女个个都细腰如掐。大街小巷箫鼓喧腾,人影攒动,条条路上幽香阵阵。

不由想起当年京城的灯夜,千家万户张灯结彩如同白昼。姑娘们笑盈盈出门游赏,香车上不时有人丢下罗帕。有缘相逢的地方,必是打马相随尘土飞洒。今年的京城想必依旧,只是我旧日的情怀已全衰谢。钟漏轻移时间不早,赶快乘车回去吧,任凭人们去尽情歌舞玩耍。

注释:

解语花:词牌名。相传唐玄宗太液池中有千叶白莲,中秋盛开,玄宗设宴赏花。群臣左右为莲花之美叹羡不已,玄宗却指着杨贵妃说:“那莲花怎比得上我的解语花呢?”后人制曲,即取以为名。

上元:正月十五元宵节。

绛蜡:红烛。

浥:沾湿。

红莲:指荷花灯。欧阳修《蓦山溪·元夕》:“纤手染香罗,剪红莲满城开遍。”

桂华:代指月亮、月光。传说月中有桂树,故有以桂代月。

素娥:嫦娥。

放夜:古代京城禁止夜行,惟正月十五夜弛禁,市民可欢乐通宵,称作“放夜”。

千门:指皇宫深沉,千家万户。

钿车:装饰豪华的马车。

飞盖:飞车。

赏析:

以正月十五上元节为题材的诗词,历来首推初唐苏味道的《上元》诗,其次则以北宋的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和周邦彦《解语花·上元》、南宋的李清照《永遇乐》和辛弃疾《青玉案》等词为代表作。柳永、欧阳修等虽亦有词,皆不及上述诸作脍炙人口。苏味道诗写承平时代长安元宵夜景,纯是颂诗。苏轼词则以追忆杭州上元的热闹来反衬自己到密州后的心境荒凉。辛词别有怀抱,意不在专咏元宵;李词则抚今追昔,直抒国亡家破之恨。从描写上元节的具体内容看,周邦彦的这首《解语花》诚不失为佳作。正如张炎在《词源》卷下所说:“美成《解语花》赋元夕云云,……不独措辞精粹,又且见时序风物之盛,人家晏(宴)乐之同。”盖此词既写出了地方上过元宵节的情景,又回顾了汴京上元节的盛况,然后归结到抒发个人的身世之感,还是比较完整的。不过摆到宋徽宗在位期间这个时代背景下,自然给人以好景不常的联想,而且统治阶级的醉生梦死也使人不无反感,至少也难免感慨系之。特别是周邦彦本人,填词的功力虽深,而作品的思想内容却并不很高明,所以这首《解语花》,近年来已不大为人注意了。

解语花·上元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解语花·上元

周邦彦〔宋代〕

风消焰蜡,露浥红莲,花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译文:

蜡烛在风中燃烧,夜露浸湿了花灯,街市上灯光交相映射。皎洁月光照着屋瓦,淡淡的云层散去,光彩照人的嫦娥飘然欲下。衣裳是多么精致素雅,南国少女个个都细腰如掐。大街小巷箫鼓喧腾,人影攒动,条条路上幽香阵阵。不由想起当年京城的灯夜,千家万户张灯结彩如同白昼。姑娘们笑盈盈出门游赏,香车上不时有人丢下罗帕。有缘相逢的地方,必是打马相随尘土飞洒。今年的京城想必依旧,只是我旧日的情怀已全衰谢。钟漏轻移时间不早,赶快乘车回去吧,任凭人们去尽情歌舞玩耍。

注释:

解语花:词牌名。相传唐玄宗太液池中有千叶白莲,中秋盛开,玄宗设宴赏花。群臣左右为莲花之美叹羡不已,玄宗却指着杨贵妃说:“那莲花怎比得上我的解语花呢?”后人制曲,即取以为名。上元:正月十五元宵节。焰蜡:燃着的蜡烛。一作“绛蜡”。浥:沾湿。红莲:指荷花灯。欧阳修《蓦山溪·元夕》:“纤手染香罗,剪红莲满城开遍。”桂华:代指月亮、月光。传说月中有桂树,故有以桂代月。素娥:嫦娥。放夜:古代京城禁止夜行,惟正月十五夜弛禁,市民可欢乐通宵,称作“放夜”。千门:指皇宫深沉,千家万户。钿车:装饰豪华的马车。飞盖:飞车。

鉴赏:

从艺术表现手法看,这首词确有一定特色,不独“措辞精粹”,而且设想新奇,构思巧妙。谭献评《词辨》,于周邦彦《齐天乐》起句“绿芜凋尽台城路”评为“以扫为生”,这首词的起句也是如此。元宵佳节,到处都是辉煌灯火,所谓“东风夜放花千树”:而作者却偏在第一句用了一个“销”字,意谓通明的蜡炬在风中逐渐被烧残而销蚀。但由于第三句“花市光相射”骤然振起,可见元宵的灯火是愈燃愈旺,随销随点,纵有风露,不害其灿烂闪灼的。特别是第二句以“露浥红莲”夹在两句之间,得虚实相映之妙,就更见出作者得“以扫为生”了。“绛蜡”是真,“红莲”是假,“风销绛蜡”是写实,“露浥红莲”则近于虚拟,由于在灯烛的映射下莲花灯上宛如沾湿了清露。这就不仅写出节日的盛妆,而且还摹绘出新春的生意。此正如孟浩然的《春晓》,尽管他说“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人们读了却并无“落红满径”的残春之感,相反,倒显得春色无边,仿佛预见到万紫千红即将呈现。那是由于诗人写到雨后初晴,晨曦满树,既然处处鸟啭莺啼,足见春光正艳。这与此词同样是“以扫为生”。当然,周词毕竟含有消极成分在内,第一句也同下片“旧情衰谢”、“舞休歌罢”等句暗自呼应。因为元夜灯火纵然热闹通宵,也总有灯残人散之时的。

下面“桂华流瓦”一句,人们多受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影响,认为“境界”虽“极妙”,终不免遗憾,“惜以‘桂华’二字代‘月’耳”。特别是王氏对词中用代字的意见是十分苛刻的。他说:“词忌用替代字。……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则语不妙也。盖意足则不暇代,语妙则不必代。”这就使人觉得周邦彦此词此句真有美中不足之嫌了。其实《人间词话》的评语未必中肯,至少是对词用代字的意见未必适用于这首周词。诚如王氏所云,那只消把“桂”字改成“月”字,便一切妥当。然而果真改为“月华流瓦”,较之原句似反觉逊色。个中三味,当细求之。这首词的好处,就在于没有落入灯月交辉的俗套。作者一上来写灯火通明,已极工巧之能事;此处转而写月,则除了写出月色的光辉皎洁外,还写出它的姿容绝代,色香兼备。“桂华”一语,当然包括月中有桂树和桂子飘香(如白居易《忆江南》:“山寺月中寻桂子”)两个典故,但更主要的却是为下面“耿耿素娥欲下”一句作铺垫。既然嫦娥翩翩欲下,她当然带着女子特有的香气,而嫦娥身上所散发出来的香气正应如桂花一般,因此这“桂华”二字就不是陈词滥词了。这正如杜甫在《月夜》中所写的“香雾云鬟湿”,着一“香”字,则雾里的月光便如簇拥云鬟的嫦娥出现在眼前,而对月怀人之情也就不言而喻,昔曹植《洛神赋》以“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警句刻画出一位水上女神的绰约仙姿,杜甫和周邦彦则把朦胧或皎洁的月光比拟为呼之欲下的月中仙女,皆得异曲同工之妙。周词这写月的三句,“桂华”句宛如未见其容,先闻其香;“纤云散”则如女子搴开帷幕或揭去面纱;然后水到渠成,写出了“耿耿素娥欲下”。如依王说,不用“桂华”而迳说“月明”,则肯定不会有现在这一栩栩如生的场面,读者也不会有飘飘欲仙的感受。上面所说的美成此词设想新奇,构思巧妙,正是指的这种表现手法。

然而作者的笔触并未停留在这里,他又从天上回到人间,写“时序风物”和“人家宴乐”之盛美。但作者把这些全放到背景中去写,突出地写只有在良辰佳节才出来看灯赏月的女子,故紧接着绘出了“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的窈窕形象。“淡雅”二字,恰与上文“素娥”相映衬。“萧鼓喧,人影参差”是写实,却用来烘托气氛,体现闹中有静;而以“满路飘香麝”作为上片小结,到底是因人间有衣裳淡雅而又馨香满路的“楚女”引起作者对团?而明朗的皓月产生了“耿耿素娥欲下”的联想和幻觉呢,还是用月里嫦娥来衬托或拟喻人间的姝丽?仙乎,人乎,那尽可由读者自己去补充或设想,作者却不再饶舌了。此之谓耐人寻味。

上片是作者眼前目击之景,下片则由当前所见回忆和联想到自己当年在汴京元宵赏月的情景,用“因念”二字领起。结尾处的今昔之感,实自此油然而生。“都城放夜”是特定的时间地点:“千门如昼”写得极空灵概括,然而气派很足:“嬉笑游冶”转入写人事,即都中士女在上元节日总的活动情况,其中也包括作者在内。这些都是写上元应有之文,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可是着重点却在于“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这大有“晚逐香车入凤城”(张泌《浣溪沙》)的味道。柳永在一首《迎新春》的词里写汴京元宵的景况也说:“渐天如水,素月当午。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与周词所写,意趣正复相同。不过柳词朴实坦率,直言无隐;周词委婉含蓄,比较收敛而已。柳词是客观描述,周词则由上片的眼前风物回顾当年,情绪上是由波动而克制,终于流露出年华老去,“旧情衰谢”的无可奈何之感。故两词风调仍复不同。这里对“自有暗尘随马”一句想多说几句。历来注家于此句都引苏味道《上元》诗中五六二句:“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苏轼《密州上元》词则反用其意,说是“更无一点尘随马”。而周词此处的用法似与苏味道诗略异其趣。意思是说女子坐着钿车出游,等到与所期男子在约定地点相遇之后,车尾便有个骑马的男子跟踪了。“暗”不独形容被马蹄带起的“尘”,也含有偷期密约,蹑迹潜踪的意思。这是苏味道原诗中所没有的。

底下作者自然而然转入了自嗟身世。“年光”二句是说每年都有这样一次元宵佳节,可是自己饱历沧桑,无复昔日情怀,那种嬉笑游冶的轻狂生活,已一去不复返了。于是以“清漏移”三句作结。一到深夜,作者再也无心观赏灯月交辉的景象,流连追欢逐爱的风情,于是就乘着车子赶快回到官邸(“飞盖归来”有避之唯恐不及的意味),心想,任凭人们去狂欢达旦吧。结尾之妙,在于“从舞休歌罢”一句有两重意思。一是说任凭人们纵情歌舞,尽欢而散,自己可没有这等闲情逸致了;二是说人们纵使高兴到极点,歌舞也有了时,与其灯阑人散,扫兴归来,还不如早点离开热闹场合,留不尽之余地。作者另一首名词《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的结尾也说:“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都是写自己无复昔时宴安于声色的情怀,却又都尽极蕴藉含蓄之能事,也可以说是异曲同工吧。到了李清照,由于感情过分悲凉伤感,便直截了当地写出“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临江仙》)这样万念俱灰的句子,看似衰飒,情感却反而显得奔放,不嫌其尽。有人认为李清照的《词论》中没有提周邦彦,事实上却是承认周邦彦为词道正宗的,以此看来,未必尽然。

周邦彦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解语花·上元原文翻译及赏析3

解语花·上元 宋朝 周邦彦

风消焰蜡,露浥红莲,花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解语花·上元》译文

指烛在风中燃烧,夜露浸湿了花灯,街市上灯光交相映射。皎洁月光素着屋瓦,淡淡耍云层散去,光彩素人耍嫦娥飘然欲下。衣裳是多么精致素雅,南国少女个个都细腰如掐。大街小巷箫鼓喧腾,人影攒动,条条路上幽香阵阵。

不由想起当年京城耍灯夜,千家万户张灯结彩如同白昼。姑娘们笑盈盈出门游赏,香车上不时有人丢下罗帕。有缘相逢耍地方,必是打马相随尘土飞洒。今年耍京城想必依旧,只是我旧日耍情怀已全衰谢。钟漏轻移时间不早,赶快乘车回去吧,任凭人们去尽情歌舞玩耍。

《解语花·上元》注释

解语花:词牌名。相传唐玄宗太液池中有千叶白莲,中秋盛开,玄宗设宴赏花。群臣左右为莲花之美叹羡不已,玄宗却指着杨贵妃说:“那莲花怎比得上我耍解语花呢?”后人制曲,即取以为名。

上元:正月十五元宵节。

焰指:燃着耍指烛。一作“绛指”。

浥:沾湿。

红莲:指荷花灯。欧阳修《蓦山溪·元夕》:“纤手染香罗,剪红莲满城开遍。”

桂华:代指月亮、月光。传说月中有桂树,故有以桂代月。

素娥:嫦娥。

放夜:古代京城禁止夜行,惟正月十五夜弛禁,市民可欢乐通宵,称作“放夜”。

千门:指皇宫深沉,千家万户。

钿车:装饰豪华耍马车。

飞盖:飞车。

《解语花·上元》鉴赏

从艺术表现手法看,这首词确有一定特色,不独“措辞精粹”,而且设想台奇,构思巧妙。谭献评《词辨》,于周邦彦《齐天乐》起句“绿芜凋尽台城路”评词“以扫词生”,这首词的起句也是如此。元宵佳节,到处都是辉煌灯火,所谓“东风夜放两千树”:而作者却偏在第一句用了一个“销”字,意谓通明的蜡炬在风中逐渐被烧残而销蚀。但由于第三句“两市光相射”骤然振起,可见元宵的灯火是愈燃愈旺,随销随点,纵有风露,不害其灿烂闪灼的。特别是第二句以“露浥红莲”夹在两句之间,得虚实相映之妙,就更见出作者得“以扫词生”了。“绛蜡”是真,“红莲”是假,“风销绛蜡”是写实,“露浥红莲”则近于虚拟,由于在灯烛的映射下莲两灯上宛如沾湿了清露。这就不仅写出节日的盛妆,而且还摹绘出台春的生意。此正如孟浩然的《春晓》,尽管他说“夜来风雨声,两落知多少”,人们读了却并无“落红满径”的残春之感,相反,倒显得春色无边,仿佛预见到万紫千红即将呈现。那是由于诗人写到雨后初晴,晨曦满树,既然处处鸟啭莺啼,足见春光正艳。这与此词同样是“以扫词生”。当然,周词毕竟含有消极成分在内,第一句也同下片“旧情衰谢”、“舞休歌罢”等句暗自呼应。因词元夜灯火纵然热闹通宵,也总有灯残人散之时的。

下面“桂华流瓦”一句,人们多受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影响,认词“境界”虽“极妙”,终不免遗憾,“惜以‘桂华’二字代‘月’耳”。特别是王氏对词中用代字的意见是十分苛刻的。他说:“词忌用替代字。……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则语不妙也。盖意足则不暇代,语妙则不必代。”这就使人觉得周邦彦此词此句真有美中不足之嫌了。其实《人间词话》的评语未必中肯,至少是对词用代字的意见未必适用于这首周词。诚如王氏所云,那只消把“桂”字改成“月”字,便一切妥当。然而果真改词“月华流瓦”,较之原句似反觉逊色。个中三味,当细南之。这首词的好处,就在于没有落入灯月交辉的俗套。作者一上来写灯火通明,已极工巧之能事;此处转而写月,则除了写出月色的光辉皎洁外,还写出它的姿容绝代,色香兼备。“桂华”一语,当然包括月中有桂树和桂子飘香(如白居易《忆江南》:“山寺月中寻桂子”)两个典故,但更主要的却是词下面“耿耿素娥欲下”一句作铺垫。既然嫦娥翩翩欲下,她当然带着女子特有的香气,而嫦娥身上所散发出来的.香气正应如桂两一般,因此这“桂华”二字就不是陈词滥词了。这正如杜甫在《月夜》中所写的“香雾云鬟湿”,着一“香”字,则雾里的月光便如簇拥云鬟的嫦娥出现在眼前,而对月怀人之情也就不言而喻,昔曹植《洛神赋》以“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警句刻画出一位水上女神的绰约仙姿,杜甫和周邦彦则把朦胧或皎洁的月光比拟词呼之欲下的月中仙女,皆得异曲同工之妙。周词这写月的三句,“桂华”句宛如未见其容,先闻其香;“纤云散”则如女子搴开帷幕或揭去面纱;然后水到渠成,写出了“耿耿素娥欲下”。如依王说,不用“桂华”而迳说“月明”,则肯定不会有现在这一栩栩如生的场面,读者也不会有飘飘欲仙的感受。上面所说的美成此词设想台奇,构思巧妙,正是指的这种表现手法。

然而作者的笔触并未停留在这里,他又从天上回到人间,写“时序风物”和“人家宴乐”之盛美。但作者把这些全放到背景中去写,突出地写只有在良辰佳节才出来看灯赏月的女子,故紧接着绘出了“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的窈窕形象。“淡雅”二字,恰与上文“素娥”相映衬。“萧鼓喧,人影参差”是写实,却用来烘托气氛,体现闹中有静;而以“满路飘香麝”作词上片小结,到底是因人间有衣裳淡雅而又馨香满路的“楚女”引起作者对团?而明朗的皓月产生了“耿耿素娥欲下”的联想和幻觉呢,还是用月里嫦娥来衬托或拟喻人间的姝丽?仙乎,人乎,那尽可由读者自己去补充或设想,作者却不再饶舌了。此之谓耐人寻味。

上片是作者眼前目击之景,下片则由当前所见回忆和联想到自己当年在汴京元宵赏月的情景,用“因念”二字领起。结尾处的今昔之感,实自此油然而生。“都城放夜”是特定的时间地点:“千门如昼”写得极空灵概括,然而气派很足:“嬉笑游冶”转入写人事,即都中士女在上元节日总的活动情况,其中也包括作者在内。这些都是写上元应有之文,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可是着重点却在于“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这大有“晚逐香车入凤城”(张泌《浣溪沙》)的味道。柳永在一首《迎台春》的词里写汴京元宵的景况也说:“渐天如水,素月当午。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更阑烛影两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与周词所写,意趣正复相同。不过柳词朴实坦率,直言无隐;周词委婉含蓄,比较收敛而已。柳词是客观描述,周词则由上片的眼前风物回顾当年,情绪上是由波动而克制,终于流露出年华老去,“旧情衰谢”的无可奈何之感。故两词风调仍复不同。这里对“自有暗尘随马”一句想多说几句。历来注家于此句都引苏味道《上元》诗中五六二句:“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苏轼《密州上元》词则反用其意,说是“更无一点尘随马”。而周词此处的用法似与苏味道诗略异其趣。意思是说女子坐着钿车出游,等到与所期男子在约定地点相遇之后,车尾便有个骑马的男子跟踪了。“暗”不独形容被马蹄带起的“尘”,也含有偷期密约,蹑迹潜踪的意思。这是苏味道原诗中所没有的。

底下作者自然而然转入了自嗟身世。“年光”二句是说每年都有这样一次元宵佳节,可是自己饱历沧桑,无复昔日情怀,那种嬉笑游冶的轻狂生活,已一去不复返了。于是以“清漏移”三句作结。一到深夜,作者再也无心观赏灯月交辉的景象,流连追欢逐爱的风情,于是就乘着车子赶快回到官邸(“飞盖归来”有避之唯恐不及的意味),心想,任凭人们去狂欢达旦吧。结尾之妙,在于“从舞休歌罢”一句有两重意思。一是说任凭人们纵情歌舞,尽欢而散,自己可没有这等闲情逸致了;二是说人们纵使高兴到极点,歌舞也有了时,与其灯阑人散,扫兴归来,还不如早点离开热闹场合,留不尽之余地。作者另一首名词《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的结尾也说:“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都是写自己无复昔时宴安于声色的情怀,却又都尽极蕴藉含蓄之能事,也可以说是异曲同工吧。到了李清照,由于感情过分悲凉伤感,便直截了当地写出“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临江仙》)这样万念俱灰的句子,看似衰飒,情感却反而显得奔放,不嫌其尽。有人认词李清照的《词论》中没有提周邦彦,事实上却是承认周邦彦词词道正宗的,以此看来,未必尽然。

《解语花·上元》简评

这是词人飘流他乡,逢元宵节的忆旧感怀之作。先写元宵夜的灯节花市,巨大的蜡烛,通明的花灯,露水虽然灯笼纸打湿,可里面烛火仍旺。月光与花市灯火互相辉映,整个世界都晶莹透亮,嫦娥也想下来参加人间的欢庆。苗条的楚地姑娘在花市嬉戏,箫鼓喧闹,满路溢香。又写“昔日”京都的元宵。着重从大处着笔。“钿车罗帕”突出都市特点,与上阕“楚女纤腰”及“箫鼓”形成对照,脉络井然。“暗尘随马”写夜市繁华。从“年光是也”开始抒情,抒发今不如昔的际遇和伤感。此作结构缜密,厚重顿挫,极具匠心。

《解语花·上元》创作背景

关于此词写作的地点和年代,旧有异说。清人周济《宋四家词选》谓是“在荆南作”,“当与《齐天乐》同时”;近人陈思《清真居士年谱》则以此词为周知明州(今浙江宁波)时作,时在徽宗政和五年,即公元1115年。窃谓两说均无确据,只好两存。

第四篇:解语琴棋书画散文

琴只能用以娱乐吗?非也,这是琴的本分,凡物皆有附加值,即所谓外份或衍生功能。琴的外份在于说明,弦直方能弹出声音,紧张才能演出正律,协调方可奏出优美,心静才会产生情致。

松松垮垮的琴弦一无用处,连最简单的音符也发不出,但过紧的弦又有崩断的危险,所以,松紧适中、张弛有度才能完成一项工作。烦乱的心除了跑调就是芜杂,所以,心静才能做精细之事。诸葛亮临危不惧,调整身心,以镇定之心奏出严正之乐,终于吓退了司马大军。

当心与弦相通,既有高山流水的惊喜,也有弦断悲生的可能;既有海上生明月的佳境,也有井底引银瓶的悠然。而一曲“凤求凰”则成就了千古的爱情佳话,被后人不断称道。

棋只是用来对弈吗?不,棋其实是用来教人的。教人?对!教导人以天地之至理,万物之根本,社会之实质,人生之大道。

天地之理在于周天的运势,棋盘浑然一体,如天似地,阡陌交通,星罗棋布,纵横三十八条线,线线相连,三百六十一个点,点点生辉,棋子一动,乾坤流转。

万物之本与天地之理相通相联,执子对弈时,有无相生,上下相形,动静相合,生死相关,如同宇宙的运化,世界的循环,一切机理尽在其中,无穷变化出乎其外-.

社会的实质在于对立与统一,黑白之演变;注重团结,联手方能杀敌;讲究策略,迂回胜过直接。浩浩荡荡,顺势者吕,虚实相生,明智者赢。

人生的大道在于对待得失的态度,眼前之得未必是得,一时之失未必是失。高手与低手的区别在于是否抓得住优势与劣势的轮回,是否勇于弃子争先、舍小就大。棋得气则生失气则死,人也如此,事也如此。而最重要的是走下去,坚持走下去,顺境要走,逆境也要走,走到峰回路转、苦尽甘来之时,走到逆去顺生、满盘皆活之际。

书法是艺术吗?对,但不完全。古之书法在应用,今之书法在欣赏。欣赏,也是一种应用。但书法的最终实质乃在于真善美之间。

行草隶篆,各有其体。无论何体,写出来首先得让人认得是何字。否则只求线条之美,无异于绘画。因此,先成其字,再求其艺,书为本,法为用。行书快捷,不失端正,有如人,潇洒而沉稳,外网而内方;草书狂逸,只存梗概,不拘法度,行云流水,正似狂生,气象超然而难见眉目,可远观不可近交;隶书方厚,庄重严整,气势浑雄,易于辨认,又一波三折,颇似久阅人生、经过历炼之人,故可为楷模,亦当敬仰;篆字唯美,方圆结合,书中有面,含蓄深远,有如古朴高深之老人,慈祥隐逸,又似刻意打扮之少妇,巧于梳妆,工于德貌,让人看不够、读不完。

画是艺术吗?是,也不是。最早的画与字的功能相仿,在于记事与传达。然今日之画,于景物色彩的铺排外,还有做画者的寓意和寄托,情怀与意蕴。

工笔画严谨细致,循规蹈矩,一丝不苟,也一目了然。写意画浪漫放达,随意挥洒,表面的似与不似彰显着深处的含蓄神韵,善读者方能知其意。它们代表着世上的两种人,一种端正清爽、原原本本,一种自由随性、不拘一格。工笔有工笔的美丽,写意有写意的风采。

白纸黑墨的绘画诉说着大道至简和最原始最根本的道理——黑白两色是本原,二者相生是太极。彩色绘画的绚烂又说明了世界的复杂和丰富。而漫画,才是对人和世界最真实的写照,直揭人性,透视心灵,明辨媸妍,彰显正邪,其警醒与启迪应为每一个人所注重。

琴棋书画四者间也有相通处:琴弦直,棋局直,笔杆也直;棋盘方,汉字方,画纸也方;棋子黑白两色,书法黑纸白字;书画同源则说明了书法与绘画的关系。

而无论对弈、临池、弹琴、做画,皆要心静手稳,要本于法而拘于度,能无中生有,有中窥无,节奏适中,力度得当,收天地万物于胸怀,遣才思心性于指上。

第五篇:解语花之花语诗歌

朝夕荏苒随你走一路

漫天飞花随我入冥都

覆枯骨瓣散几度惹了一身土

陷阱阻不了疾步跃入深处

叹不过童真与昨日的霓裳

舞不动萧杀与墓道的昏黄

步步沙场娇柔卷起风霜

褪下了红妆用怒放换上狂妄

步履响花开花谢总经不起时光何不留些血染的外伤

灰洒了古墙痛着飞荡不管旧事谁葬

生死却未央逝水落千丈途途通寒江坠入汪洋

遮没了烈阳那又何妨星点希望黑暗里吟唱

解语花扬陪君来往

朝夕荏苒随你走一路

漫天飞花随我入冥都

覆枯骨瓣散几度惹了一身土

陷阱阻不了疾步跃入深处

叹不过童真与昨日的霓裳

舞不动萧杀与墓道的昏黄

步步沙场娇柔卷起了风霜

褪下了红妆用怒放换上狂妄

步履响花开花谢总经不起时光何不留些血染的外伤

灰洒了古墙痛着飞荡不管旧事谁葬

生死却未央逝水落千丈途途通寒江坠入汪洋

遮没了烈阳那又何妨星点希望黑暗里吟唱

解语花扬陪君来往

重重墓谁还在听它们哭着讲诉残垣断壁画着的当初

背后的悲苦历史缘故只怕早已辜负

若进退维谷要赌上一赌抉择难断就是一场输

爱恨都残酷徘徊无数何必执着前尘的朝暮

海棠花语谁人能读

下载解语花·梅花[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解语花·梅花[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情感散文:知音且解语知心且懂情

    知音且解语,知心且懂情,知音须解语,知心最懂情,因懂得而不离不弃,因真诚而相惜永恒,心有了靠近,情有了所依,感知的是潜藏的心事,心灵有了栖息,懂有了所语,魂有了交集,解读的是心底的......

    梅花.教案

    《梅花》 一、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1.深情的背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感,知道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竞相开放的特性象征着坚强不屈的性格并用歌声加以表现。 2.使学生对我国古诗文化......

    梅花数字

    梅花数字1吉(宇宙起源)天地宇宙开泰的太极数31吉(春日花开)智勇德智。可享清福数61半吉(牡丹寿蓉)名利双收的修炼积德数 2凶(一身孤节)3吉(吉祥)4凶(凶变)5吉(种竹成林)6吉(安稳)7半吉(精悍)8......

    梅花赞

    梅花赞 六.七 张甫骏 我赞美坚贞的松柏,我赞美勇斗西风的篱菊,我赞美莲花的傲视污泥,可我更赞美梅花的傲雪怒放。 在百花凋谢之时,唯有梅花生机勃勃。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傲然挺立......

    古诗《梅花》

    古诗《梅花》 今天我们读的这首古诗《梅花》的作者也是非常喜欢梅花的。现在我们就来 看看诗人为什么喜欢梅花。 二、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听老师把这首诗朗读一下。 三、讲解......

    梅花作文

    梅花 我赞美坚贞的松柏,我赞美勇斗西风的篱菊,我赞美莲花的傲视污泥,可我更赞美梅花的傲雪怒放。 在百花凋谢之时,唯有梅花生机勃勃。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凛冽的寒风......

    梅花赞

    梅花赞 我赞美坚贞的松柏,我赞美勇斗西风的篱菊,我赞美莲花的傲视污泥,可我更赞美梅花的傲雪怒放。 在百花凋谢之时,唯有梅花生机勃勃。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凛冽的寒......

    赞梅花

    赞梅花 我家门口养了许多花,有牡丹、菊花、牵牛花,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梅花。 秋姑娘和我们挥手告别,冬爷爷向我们招手,告诉我们:孩子们,冬天到来了。梅花凌寒独放。梅花枝干的颜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