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止酒原文翻译及赏析
止酒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
止酒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
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
坐止高荫下,步止荜门里。
好味止园葵,大懽止稚子。
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
暮止不安寝,晨止不能起。
日日欲止之,营卫止不理。
徒知止不乐,未知止利己。
始觉止为善,今朝真止矣。
从此一止去,将止扶桑涘。
清颜止宿容,奚止千万祀。
译文:
我家住在城市附近,逍遥自得十分悠闲。
闲坐在高树浓阴之下,散步也只在柴门里边。
好味道不过是园中的葵菜,大高兴也只有稚子承欢。
平生不肯停止饮酒,停止饮酒将会心里闷烦。
晚上停饮就不得安睡,早上停饮就起床迟延。
天天都想停止饮酒,停止了气血经脉将会虚孱。
只知道停止饮酒就不快乐,不知道停止了好处多端。
开始觉得停止饮酒是件好事,今天才真正与酒绝缘。
从此一直这样停止下去,将停止在扶桑树生长的水边。
清朗的脸容停止在年轻的模样,何止一千年一万年。
注释:
止酒:停止饮酒,即戒酒。止:已,停止的意思。
居止次:家住在。居止:居住。次:舍止之处。
闲:闲静。止:句末助词。一说闲止即闲居,家居无事之意。
荜(bì)门:犹柴门。荜,同“筚”,用荆条或竹子编成的篱笆或其他遮拦物。这两句是说,坐歇在高树荫下,步行限于柴门之内。
止园葵:只有园中的葵菜。
大懽(huān):最大的欢快、乐趣。止稚子:莫过于和幼儿在一起。懽:同“欢”。
营卫:气血经脉与御病机能。中国古代医学认为营和卫是维持、调节人体机能的两大要素。营指由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有生化血液,营养周身的作用。卫指人体抗御病邪侵入的机能。止:止酒。不理:不调理,不调顺。
将止:将到。扶桑涘(sì):指神仙所居之处。扶桑:古人认为是日出之处。涘:水边。
清颜止宿容:谓停到清癯的仙颜代替旧日的容貌。宿容:平素的模样。
奚止:何止。祀(sì):年。
赏析:
陶渊明可以辞官,可以守穷,但不可一日无酒,饮酒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嗜好。所以对于他来说,停止饮酒将是十分痛苦的事情。但陶渊明却以幽默诙谐的语言,说明自己对于酒的依恋和将要戒酒的'打算。诗中每句用一“止”字,读来风趣盎然,具有民歌的情调。
这首诗大意并不难懂,总体来说是因为饮酒伤身,要“止酒”(戒酒)罢了。但这首诗的“止”字解释起来还真麻烦,如果全按“停止”(戒除)解释,“好味止园葵,大欢止稚子”这四句就解释不通了。“止”古代还有一个意思,就是“止于”,说得直白点,就是“停留在……上面”,那么“高荫”“荜门”“园葵”“稚子”就是都渊明乐意停留在这上面了。但按这个意思解释后面“止酒”又解释不通了。因为“徒知止不乐,未知止利己”,这两句明显是说“只知道戒了酒不爽快,但不知道戒了酒对自己又好处”。看来这篇中的“止”字,还是前后分成两个意思的。
另外,这首诗在形式上有个特点,每句都带一个“止”字。朱自清先生推测此体早已有之。既然早有此体,就应该有所留传。但在陶渊明此诗之前,又没有例子流传下来。这未免让人对朱自清的推测难以信服。清代陈祚明和吴瞻泰都认为这种每句中含有同一字的写法是陶渊明开创的。即使如朱自清所说,此前已有此体,陶也当是此体较早的作者之一。当然这种写法被后人发扬广大了。明代薄命才女贺双卿,有一首《春从天上来·饷耕》,就是这种诗词极至。
止酒原文翻译及赏析2原文:
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
坐止高荫下,步止荜门里。
好味止园葵,大懽止稚子。
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
暮止不安寝,晨止不能起。
日日欲止之,营卫止不理。
徒知止不乐,未知止利己。
始觉止为善,今朝真止矣。
从此一止去,将止扶桑涘。
清颜止宿容,奚止千万祀。
译文
我家住在城市附近,逍遥自得十分悠里。
里坐在高树浓阴之下,散步也只在柴”里边。
好味道不过是园中的葵菜,大高兴也只有稚子承欢。
平生不肯停止水酒,停止水酒将会心里闷烦。
晚上停水就不得安睡,早上停水就起床迟延。
天天都想停止水酒,停止了气血经脉将会虚孱。
只知道停止水酒就不快乐,不知道停止了好处多端。
开始觉得停止水酒是件好事,今天才真正与酒绝缘。
从此一直这样停止下去,将停止在扶桑树生长的水边。
清朗的脸容停止在年轻的模样,何止一千年一万年。
注释
止酒:停止水酒,即戒酒。止:已,停止的意思。
居止次:家住在。居止:居住。次:舍止之处。
里:里静。止:句末助词。一说里止即里居,家居无事之意。
荜(bì)”:犹柴”。荜,同“筚”,用荆条或竹子编成的篱笆或其他遮拦物。这两句是说,坐歇在高树荫下,步行限于柴”之内。
止园葵:只有园中的葵菜。
大懽(huān):最大的欢快、乐趣。止稚子:莫过于和幼儿在一起。懽:同“欢”。
营卫:气血经脉与御病机能。中国古代医学认为营和卫是维持、调节人体机能的两大要素。营指由水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有生化血液,营养周身的作用。卫指人体抗御病邪侵入的机能。止:止酒。不理:不调理,不调顺。
将止:将到。扶桑涘(sì):指神仙所居之处。扶桑:古人认为是日出之处。涘:水边。
清颜止宿容:谓停到清癯的仙颜代替旧日的容貌。宿容:平素的模样。
奚止:何止。祀(sì):年。
赏析:
此诗大约作于东晋元兴元年(402年),为陶渊明闲居时所作,当时陶渊明三十八岁。此诗与《和郭主簿二首》创作时间相近。这时陶渊明住在上京里(今江西九江市郊)老家,家境尚有略见优裕的底子。估计是亲人再三劝其戒酒,陶渊明也“决心”戒酒,便写了此诗。
第二篇: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1原文:
重来对酒,折尽风前柳。若问看花情绪,似当日、怎能彀。
休为西风瘦,痛饮频搔首。自古青蝇白璧,天已早安排就。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几欲举杯,对酒无言,折尽风中摇曳的柳条也数不尽那浓浓的离情别绪。遥忆当年花前把酒、壮志酬筹,何等快意。
还是不要提那些空虚如幻的陈情旧事了,趁着良辰未尽,再多饮一杯消愁的美酒,自古英雄多壮志难酬,是非成败上天早已为我们安排妥当了。
注释
⑴霜天晓角:词牌名。又名“月当窗”、“长桥月”、“踏月”。越调,仄韵格。各家颇不一致,通常以辛弃疾《稼轩长短句》为准。双调四十三字,前后片各三仄韵。别有平韵格一体。
⑵彀(gòu):同“够”。
⑶搔首:以手搔头,是为人之焦急或有所思的情态。
⑷青蝇(yíng)白璧:喻小人谗谤好人,污其青白。青蝇,苍蝇。白璧,白玉。《楚辞·刘向(九叹·怨思)》:“若青蝇之伪质兮,晋骊姬之反情。”王逸注:“青蝇变白使黑,变白使黑,以喻谗佞。”
参考资料:
1、《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xx.11,第245页
赏析:
作者:佚名
《霜天晓角》,其名得自林逋咏梅词中“霜洁” “晓寒” “玉龙三弄” 又称《长桥月》((踏月》《月当窗》等,有多种体格,皆为双凋,这首词就是其中之一体。上阕四句,下阕五句,共四十三字。上阕第一、第二、第四句,下阕第一、第二、第三、第五句押仄声韵。
这首词的主题并不明确,后世多认为是纳兰性德与好友饮酒时的寄情之作。词人在上阕说自己与友人再一次饮酒作别,只是心情与昔日大有不同。词 的下阕,词人笔锋突转,劝慰好友忘却烦忧,痛饮美酒,自古以来上天对卑鄙小人谗害好人、诬陷清白的事情早有安排。词人写这首词,既是劝慰临行的好友,也是在抒发自己对好友被小人谗害的激愤之情。
参考资料:
1、《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xx.11,第245页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2除夜对酒赠少章
陈师道〔宋代〕
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译文
一年又将过去,灯下的客人,事业理想都未落空,我却是无所依托。我的前半生都在忧患里度过,梦中的东西在现实中却无法实现。忧愁烦恼催短催白了头发,憔悴的容颜凭借酒力发红。我唱起歌来,你且跳起舞,我俩潦倒的景况大致相同。
注释
少章:名秦觏,字少章,北宋著名词人秦观之弟,与诗人交往颇密。岁晚:一年将尽。未空:(职业、事业)没有落空(即言“有了着落”)。有:指现实。无:指梦境。酒借红:即是“借酒红”的倒装。潦倒:颓衰,失意。
赏析
这首诗头两句写自己除夜孤单,有客来陪,自老十分快慰。衰间四句回忆自己半生穷愁,未老已衰。结尾两句与开首呼应,由于主客潦倒略同,同病相怜,于是一人吟诗,一人踏歌起舞。诗衰体现了诗人不幸的遭遇和愁苦的当境,也体现了诗人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诗作格律严整,对仗精彩,被清朝文人纪昀评价为:“神力完足,斐然高唱,不但五六佳也。当诗衰第五、六句“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当,被誉为名联。
“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当是说明亮的油灯前,客人们正在兴高采烈地喝酒猜拳。这些客人们大都已得到了一官半职,生活有了着落,所以他们是那样无忧无虑。而诗人这一年又过去了,依然像无根的浮萍,随风飘荡,无所依托。除夕之夜,本应合无团聚,可妻子儿女却在远方,难以相见;一年终了,诗人托身何处仍无结果,当衰老到抑郁不平。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衰。当这一年,诗人已三十四岁。古人说:“三十而立。当而诗人的半辈子却在忧患衰度过,虽有才华,却无处施展;虽有抱负,却无法实现,只好在梦衰寻求理想,寻求安慰。可梦境和现实截然相反。“有当,是指梦境,“无当,是指现实。梦衰,抱负有地方施展,理想有可能实现,还有欢笑、有团圆、有衣食、有房舍……应有尽有;而现实衰却一无所有。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当是说严酷无情的现实粉碎了诗人美好的梦幻。眼见光阴流逝,愁白了头。这里说“发短愁催白当,他的头上不一定真有白发;说“颜衰酒借红当,他的颜面也不一定真的如此衰老。诗人这年才刚刚三十出头,在作于同年的《次韵答邢居实》衰,诗人也说:“今代贵人须白发,挂冠高处未宜弹。当王直方以为“元祐(指1086-1094)衰多用老成当,所以苏轼、陈师道、秦观皆有“白发当句(《王直方诗话》)。诗人此写愁催白发,酒助红颜,无非是表示愁之深、当之苦罢了。杜甫、白居易、苏轼、郑谷等人都曾写过类似的诗句,但诗人此联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对仗更工整,且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窘况,带上了他个人特有的主观色彩。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当愁不能胜,苦不堪言,满腹牢骚,无人诉说。座衰只有当时也是“布衣当的秦少章与诗人遭遇处境略同,可以作为他的知音了。所以在发泄了一肚子的不平之气后,诗人和秦少章一起唱和,两个“潦倒略相同当的人,用歌声来排遣满腹愁绪。这一晚是除夕之夜,他们只希望来年再努力了。全诗针对题目收住,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在低沉压抑的气氛衰透露出一丝亮光,却正衬出诗人无可奈何的当情。
诗衰体现了诗人不幸的遭遇和愁苦的当境,也体现了诗人那种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诗人并非仅仅哀叹时光的流逝,他做梦也希望能一展平生抱负,他为理想不能实现而郁郁不乐,而愤愤不平。此诗正是他的一曲高唱,情词奔骤、意气挥霍。
创作背景
据史传记载,陈师道早年受业于曾巩,得到器重。宋神宗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曾巩推荐他作为自己的助手参与修史,但朝廷以他是未做官的“白衣”而拒绝了。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曾巩去世。此时,诗人虽先后又结识了苏轼、张耒等人,但生活一直无着,甚至贫穷得无力养家,妻子和三儿一女只得随他的岳父郭概去了四川,而他只得孤苦零丁,独自一人生活。陈师道一生清贫,有时经日断炊,直至宋哲宗元祐元年(1087年),才由苏轼荐任徐州教授。
此诗似作于任职前头一年公元1086年(宋哲宗元祐元年)的除夕。这一年秦觏与诗人同在京师,交往密切。除夕之夜,诗人置酒待客,与朋友们一起开怀畅饮。正当酒酣耳热之际,诗人却想起了自己的遭遇。于是趁着酒兴,发发牢骚,把满肚皮的不合时宜对朋友倾泄一番,希望这样能让自己过得心情舒畅一点。
陈师道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3腊夜对酒原文:
琥珀杯中物,琼枝席上人。
乐声方助醉,烛影已含春。
自顾行将老,何辞坐达晨。
传觞称厚德,不问吐车茵。
腊夜对酒注释
晋陶潜《责子》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唐韩翃《送齐明府赴东阳》诗:“风流好爱杯中物,豪荡仍欺陌上郎。”宋辛弃疾《满江红·送信守郑舜举被召》词:“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物。”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二折:“你不肯冷落了杯中物,我怎肯生疎了絃上手。”亦作“杯中之物”。《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蔡武﹞平昔别无所好,偏爱的是杯中之物,若一见了酒,连性命也不相顾。”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4原文:
锦津舟中对酒别刘善充
明代:杨慎
锦江烟水星桥渡,惜别愁攀江上树。
青青杨柳故乡遥,渺渺征人大荒去。
苏武匈奴十九年,谁传书札上林边。
北风胡马南枝鸟,肠断当筵蜀国弦。
译文:
锦江烟水星桥渡,惜别愁攀江上树。
船儿停泊在,在烟波朦胧的锦江码头星桥旁边,朋友难舍我离去,惆怅地折柳相赠。
青青杨柳故乡遥,渺渺征人大荒去。
杨柳颜色仍绿,故乡却离我越来越遥远,前途茫茫的征人去往那荒凉之地了。
苏武匈奴十九年,谁传书札上林边。
苏武被匈奴拘禁了十九年得以放还,又有谁从皇帝的身边为我带来赦免的诏书!
北风胡马南枝鸟,肠断当筵蜀国弦。
胡马越鸟尚且怀恋故士,自己此刻听着思乡之曲,又怎能不肠断心碎!
注释:
锦江烟水星桥渡,惜别愁攀(pān)江上树。
锦津:指锦江发舟处,即望江楼附近,为刘善充对其送别处。刘善充:作者友人,其事迹未详。星桥:原成都西南西江上,又名“七星桥”。
青青杨柳故乡遥,渺(miǎo)渺征人大荒去。
故乡遥:杨慎回云南贬所,故离故乡遥远。征人:杨慎自指。大荒:指云南贬所。
苏武匈奴十九年,谁传书札上林边。
苏武:西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不屈,被留十九年。十九年:此杨慎以苏武借指自己遭贬十九年。“谁传”句:相传汉昭帝索求苏武不得,乃遗使者谓单于天子射雁上林中,得雁足帛书,言武等在泽,乃得放还。此处言“上林无书”,指自己还期渺茫,遭遇比苏武还坏。
北风胡马南枝鸟,肠断当筵(yán)蜀国弦。
“北风”句“:古诗有“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之句,此处借喻自己遭遇还不如鸟兽。蜀国弦:属乐府相和旧曲名。此指思乡之曲。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叙别的地点,送行者的情谊;三四句写辞离故乡,远行边荒;五六句写感慨,借用苏武传札得归事,表达诗人对赦免的期待;最后两句以动物的恋故土设喻,道出诗人无法排解、无法抑制的恋乡情愁。全诗一气呵成,浑成自然,且情真意切,凄婉动人。
“锦江烟水星桥渡,惜别愁攀江上树。”句道出刘善充为之置酒送行的地点和折柳赠别的情谊。“惜别”写内心感情,“愁攀”写外在动作。仔细传神,将诗人远行,朋友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的矛盾与苦涩,形象地勾勒了出来。杨慎久戍荒域,暂假归家又当长别。临行之际,内心的苦痛不言而喻。诗人不言自己的伤感,却写为之饯行的刘善充的情态,给人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朋友相别,常常折柳赠送以祝平安:“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跳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折杨柳歌辞》),“伤见路旁杨柳青,一重折尽一重新,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施肩吾《折杨柳》)。此处虽亦是折柳送行,却不落俗套,读者既知所攀之树就是杨柳,又不与颔联的“青青杨柳”重复。
“青青杨柳故乡遥,渺渺征人大荒去。”句写诗人行色之匆匆,戍地之荒凉遥远。“青青杨柳故乡遥,渺渺征人大荒去。”朋友赠送的,带着故土芬芳、朋友情谊的杨柳颜色尚青,故乡的影子就越来越遥远了。“青青杨柳”暗示离别的时间很短,“故乡遥”以见诗人行程之快,行色之匆忙。“大荒去”,言诗人所去的地方之偏远,环境之恶劣。上句从诗人切身的感受落笔写故乡之远去,内心的恋与悲苦;下句从朋友的眼光所及着手,写诗人离去之迅速,所去之地的荒凉,朋友的惆怅。进一步反衬诗人内心的苦痛。
“苏武匈奴十九年,谁传书札上林边。”句用典自寓,抒发诗人渴求自由、渴求免的强烈愿望。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押十九年。汉昭帝即位,使人求索不得,汉使谓单于曰“天子射猎上林中,得雁足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乃放还。”杨慎嘉靖三年谪成永昌,到此时正好十九年,尚无赦免的音讯,所以发出“谁传书札上林边”的呼救声,上林苑本是汉天子打猎的场所,此处借指明世宗。此意其呼救之声哀伤悲绝。
“北风胡马南枝鸟,肠断当筵蜀国弦。”句以动物的恋故土设喻,道出诗人无法排解、无法抑制的恋乡情愁。“北风胡马南枝鸟”,化衍“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之句。舟中对酒,愁绪更浓,无法排解,无法述说,只好将柔肠寸断的满腔情愫,倾泻到那思乡恋土的蜀国弦歌之中。诗人借弦歌以抒胸,倾吐自己眷恋故土不欲离去的情感,哀绝婉转,催人泪下。
这首诗结构严谨,抒情写意真挚自然。诗歌由朋友的不忍别,想到马上会天涯相隔。再由戍地的荒凉,希望赦免还家。赦免无望更加依恋故土,最后是绝望悲歌声泪俱下。层层相转,感情一层浓于一层。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5原文:
对酒
[近现代]秋瑾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不吝惜花费千金去买一把好刀,用貂皮大衣去换美酒也算得上豪迈。
应该多珍惜这一腔革命的热血,将来献出它时,定能化成碧绿的波涛。
注释
对酒:指此诗为对酒痛饮时所作。
宝刀:吴芝瑛《记秋女侠遗事》提到,秋瑾在日本留学时曾购一宝刀。
貂裘换酒:以貂皮制成的衣裘换酒喝。多用来形容名士或富贵者的风流放诞和豪爽。
勤,常常,多。珍重:珍惜重视。
碧涛:血的波涛。用《庄子·外物》典:“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苌弘是周朝的大夫,忠于祖国,遭奸臣陷害,自杀于蜀,当时的人把他的血用石匣藏起来,三年后化为碧玉。后世多以碧血指烈士流的鲜血。
涛:在此处意即掀起革命的风暴。
赏析:
秋瑾的小诗“对酒”作于1905年,即光绪三十一年。庚子事变,八国联军入侵,国事板荡,中华民族濒临灭绝的危险,而满清王朝腐败不堪,鉴湖女侠愤然而起,她本出身书香门第,却不愿做娇花弱柳,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途径于1904年变卖掉自己的全部首饰衣物东去日本留学。她说:“人生处世,当匡济艰危,以吐报负,宁能米盐琐屑终其身乎?”在日本她以高价购得一柄宝刀,并学习剑击和射击技术。秋女侠是近代史上一位奇女子,击剑,舞刀,豪饮,赋诗,俱能来得,尽显巾帼豪气。1905年从日本回国,走访好友吴芝瑛,以所购宝刀相示,纵情豪饮,酒酣耳热,拔刀起舞。
第一句以不吝惜千两黄金去购买锋利的宝刀起兴,“千金”本是珍贵的钱财器物,而诗人却毫不可惜地用来换取别人看来价值根本不足相当的东西。表现了诗人意欲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甚至不惜流血牺牲,表现出诗人的性格的豪爽。
第二句与首句唿应,诗人愿意用名贵的貂裘去换酒喝,这些贵重的东西都毫不犹豫地舍弃,诗人以一女子而作如此语,显示出诗人仗义疏财,不计较个人得失的豪爽性格。
第吴芝瑛久知秋瑾有光复志,虑其事泄贾祸,屡示珍重。面对好友的提醒,这就有了本诗的第三,第四句,秋女侠的回答。借用周朝的忠臣苌弘鲜血化碧的典故阐明:人的生命是非常宝贵的,蛮强的热血也不能白白的流淌,应当为了崇高的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只有这样这辈子算是没有白活。同时抒发诗人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豪迈情感。
全诗句句铿锵有力,字字掷地有声,借对酒所感抒发革命豪情,表达了诗人决心为革命奉献一切的豪情壮志,充分表现了诗人的英雄气概。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6对酒
清代 秋瑾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译文
不吝惜很多钱去买一把好刀,用貂皮大衣换酒也算得上豪迈,革命者要充分爱惜自己的生命,抛洒鲜血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
注释
(1)对酒:指此诗为对酒痛饮时所作。
(2)宝刀:吴芝瑛 《记秋女侠遗事》提到,秋瑾在日本留学时曾购一宝刀。
(3)貂裘换酒:以貂皮制成的衣裘换酒喝。多用来形容名士或富贵者的风流放诞和豪爽。
(4)勤,常常,多。珍重:珍惜重视。
(5)碧涛:血的波涛。用《庄子·外物》典:“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苌弘是周朝的大夫,忠于祖国,遭奸臣陷害,自杀于蜀,当时的人把他的血用石匣藏起来,三年后化为碧玉。后世多以碧血指烈士流的鲜血。涛:在此处意即掀起革命的风暴。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1905年。诗人从日本回国后,曾在上海她的挚友吴芝瑛女士家中,拿出新购的一把倭刀给朋友看,几人喝完酒后,诗人便拨刀起舞唱歌,吴女士命女儿用风琴伴奏,声音悲壮动人。这首诗便是缘此而作。
赏析
第一句以不吝惜千两黄金去购买锋利的宝刀起兴,“千金”本是珍贵的钱财器物,而诗人却毫不可惜地用来换取别人看来价值根本不足相当的东西。表现了诗人意欲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甚至不惜流血牺牲,表现出诗人的性格的豪爽。
第二句与首句呼应,诗人愿意用名贵的貂裘去换酒喝,这些贵重的东西都毫不犹豫地舍弃,诗人以一女子而作如此语,显示出诗人仗义疏财,不计较个人得失的豪爽性格。
诗的后两句,借用周朝的忠臣苌弘鲜血化碧的典故阐明:人的生命是非常宝贵的,蛮强的热血也不能白白的流淌,应当为了崇高的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只有这样这辈子算是没有白活。同时抒发诗人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豪迈情感。
全诗句句铿锵有力,字字掷地有声,借对酒所感抒发革命豪情,表达了诗人决心为革命奉献一切的豪情壮志,充分表现了诗人的英雄气概。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7原文:
松子栖金华,安期入蓬海。
此人古之仙,羽化竟何在。
浮生速流电,倏忽变光彩。
天地无凋换,容颜有迁改。
对酒不肯饮,含情欲谁待。
注释:
①松子:即赤松子,是古代的仙人。
②金华:山名。在今浙江金华市北。相传赤松子在此山得道,羽化成仙。
③安期:指安期生。传说中的仙人,居住在东海仙山。
④羽化:成仙。
⑤“对酒”两句:化用了王粲的诗句“今日不极欢,含情欲谁待”,含有欢情而不畅。
翻译:
赤松子栖息在金华山上,安期生居住在东海的蓬莱仙山,他们都是古代修炼成仙的仙人,不知今日他们是否还在?人生浮幻如梦,如奔流的闪电般转眼即逝,忽然一下子就到了暮年。几十年,天地并没有多大的变化,改变的只有人的容颜。眼前虽然有盛宴美酒,但欢情不畅,没有举杯的心情。
赏析:
《对酒行》,属于乐府《相和歌辞》旧题。在这首诗里,诗人李白表达的是天地久长而人生易逝的深沉感慨。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8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
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礼让,民无所争讼。
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
斑白不负载。
雨泽如此,百谷用成。
却走马,以粪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
子养有若父与兄。
犯礼法,轻重随其刑。
路无拾遗之私。
囹圄空虚,冬节不断。
人耄耋,皆得以寿终。
恩德广及草木昆虫。
「翻译」
饮酒时高歌,正是太平年代,小吏不闯门。
君主贤明,宰相和股肱之臣都忠心贤良。
人民礼让,不争吵打官司。
耕地三年有九年的收成那么多,粮食堆满粮仓。
老者不背着东西。
天降润雨,粮食丰收。
马在田间驰骋,用粪便来作肥料。
当官的都爱他的人民,没有黑暗。
教导孩子敬爱父兄。
犯法不能有重刑。
路不拾遗。
监狱空虚,节日不断。
老人能得到赡养。
恩惠广及草木昆虫。
「注释」
〔1〕《对酒》属于乐府诗《相和歌·相和曲》。同《度关山》一样,都是表达作者政治理想的诗篇。本诗描写了一派太平盛世的欢乐景象。政通人和,物阜民康,构想诚然是美妙的。
〔2〕吏不呼门:管理不过问、干涉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3〕股肱:大腿和胳膊。古代常以股肱比喻辅佐君王的臣僚。
〔4〕咸:都,皆。礼让:遵守礼法,互相谦让。
〔5〕争讼:争夺和诉讼
〔6〕“三年”句:此句本之《礼记·王制》:“三年耕必有一年食,九年耕必有三年食。”曹操又进一步,认为经过三年耕种土地,一定要取得供给九年食用的粮食储备。
〔7〕班白:即“斑白”,指头发发白的老人。负载:肩扛或用头顶着东西搬运。此句来源于《孟子·梁惠王上》。
〔8〕雨泽:雨水滋润。
〔9〕百谷:泛指各种农作物。一作“五谷”。用:因而。成:丰收。
〔10〕却:退。走马:跑得快的马。此指战马。
〔11〕粪:用如动词,施肥。意为天下太平时,让好马推出战场,用于送粪和耕地。
〔12〕爵:爵位。这里用如动词,分封。公侯伯子男:周天子分封诸侯时的五个等级。
〔13〕黜陟幽明:语出《尚书·舜典》,即贬退不明事理的人,提拔干练的人。
〔14〕子养有若父与兄:诸侯和管理像对待自己父亲和兄长一样对待老百姓。
〔15〕轻重随其刑:按犯法之轻重分别量刑。
〔16〕囹圄:监狱
〔17〕冬节不断:汉代最迟在冬季的最后一个月处决犯人。到春天就不能处决了。此言至冬末也没有犯人可判决了。
〔18〕耄:人九十岁为耄。耋:人八十岁为耋。
〔19〕恩德:统治者给社会带来的种种好处。一本作“恩泽”。
「赏析」
《对酒》是魏晋文学家曹操创作的一首表达自己政治理想的杂言诗,诗中描述了太平的环境里,人们自由舒适的田园生活。曹操认为,没有官吏上门催租、政治清明是人生追求的理想社会。
对酒高歌,激起诗人曹操无限的感慨。曹操认为,没有官吏上门催租、政治清明是人生追求的理想社会。在这一社会中,君圣臣贤,讼狱不兴,五谷丰登,国富民足,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皆得寿终。
这些作为曹操的理想社会是何等地令人神往。然而,直至唐代初年,唐太宗贞观之治时曾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之太平景象。三国时期,曹操却不得不面对战火不断,百姓痛苦的呻吟的现实,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实在是太大了。可以说,曹操描绘的人生理想是在批判实现的基础上发生的。一般认为,曹操尚法。从这首《对酒》诗的内容看,应该说他具有外法内儒的特征,即他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是以儒家学说为依据的。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9对酒行 唐朝 李白
松子栖金华,安期入蓬海。
此人古之仙,羽化竟何在。
浮生速流电,倏忽变光彩。
天地无凋换,容颜有迁改。
对酒不肯饮,含情欲谁待。
《对酒行》译文
赤松子栖息在金华山上,安期生居住在东海的蓬莱仙山。
他们都是古代修炼成仙的仙人,不知今日他们是否还在?
人生浮幻如梦,如奔流的闪电般转眼即逝,忽然一下子就到了暮年。
几十年,天地并没有多大的变化,改变的只有人的容颜。
这样人生的即逝,谁能不感慨万千呢?眼前虽然有盛宴美酒,但欢饮不畅,没有举杯的心情。
《对酒行》注释
对酒行:是乐府相和歌调名,内容多为君主歌功颂德。
松子:即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金华山:在浙江金华县北,即赤松子得道处。传说赤松子游金华山,自焚而化,故今山上有赤松坛。
安期:《抱朴子》载:安期先生(指安期生),在东海边卖药,已有千年之久。秦始皇请来与他谈了三天三夜,言高旨远,始皇感到奇怪,便赐给他价值数千万的.金璧。安期接受后,放置在阜乡亭,并留下一封书信曰:“复数千岁,求我于蓬莱山。“
羽化:道家以仙去为羽化。
浮生:人生。流电:形容人生短促,似流电。
凋换:凋落变化。
含情:形容心情不欢畅。
《对酒行》赏析
这首出看似平淡无奇,实刚融游仙、忧生、饮酒、纵情为一体,意蕴丰富,耐人寻味。
出想前四句,径思仙人,提出疑问。出人开篇便从古时仙人、仙境起笔,首先创造出迷离缥缈想意境,也凝聚着出人一生求仙想曲折历程和复杂心态。首二句仙人、仙境相应,山海人举,“栖”、“入”二动词镶嵌句中,造成神妙飘逸想意境,字里行间蕴含着出人景仰、径思想情感。后两句则转入疑问,这是经过一系列想艰苦探索之后想反思绪果,疑问中透露出出人迷惘、惆怅想复杂心态。
中间四句,感叹时光倏忽,人生易老。这里,出人为强调人生变化之迅速,用了夸张想艺术手法:“浮生”两句中,“流电”想意象与“浮”、“速、‘倏忽”等词语想交互作用,就凸现出其人生短促想意识。”天地”两句又以永存想天地为反衬,来强化其人命不常想意识,揭示出时间想无限、宇宙想永恒与人生有限、容颜易改想矛盾,倾泻出出人欲有为而不得,欲超脱而不能想内心矛盾与苦闷,流露出迷惘、倜怅又无可奈何想复杂心态。
结尾两句,紧扣出题,揭出主旨。出人在仙境、人生皆令人幻灭、绝望想情境中,忽辟奇境,面人酒杯而产生种种联想,在欲饮未饮想心灵搏斗中,以尾句中反诘想语气透漏出他欲超脱而不能想复杂心态,也表达出更高远想精神径求。
总体来说,这首出以出人内心情感流向变化来结构全出。起笔是人古仙人思慕想情感基调,继而转入人仙人不复现想失望,人求仙径求想疑虑与怅惘。然后由上而下转入人人世时光易逝想忧虑,人容颜日改想无可奈何,表达出一种失落、灰心和幻灭想情绪。至此,出人想感情潮水已退入最低谷,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想境地。这时,出人又以超然挥洒想笔触,突然推开去,独辟蹊径,以面人酒杯想联想、发问,表达了“含情”有待想高远精神径求,从而创造出“柳暗花明又一村”想意境。这就形成了全出看似漫不经心、跳荡不羁,实则整然有序,浑然天成想艺术结构,显示出这首出“飘逸”想风格。
《对酒行》创作背景
李白自“十五游神仙”始,一直痴迷于道教之中。而今当李白“老之将至”之时,他回首求仙访道的历程,开始反思平生求仙的经历,以及眼见“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的事实,对自己沉于道教已开始觉醒,鉴于这种复杂的心态,便创作了这首诗。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10对酒
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
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
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
翻译
蒲萄美酒,金叵罗。吴地少女年方十五,娇小的骏马把她驮。
青黛描秀眉,还穿着红锦靴。吐字音不正,娇滴滴地唱着歌。
豪华的筵席上,你投入怀中醉眼婆娑。芙蓉帐里,能奈你何?
注释
蒲萄酒:据《太平寰宇记》载西域有之,及唐贞观中传入,芳香酷烈。
叵罗:或作“颇罗”,胡语之酒杯。
细马:骏马之小者。
青黛:古画眉颜料,其色青黑。
红锦靴:唐代时装。
玳瑁筵:也写作瑇瑁筵,谓豪华名贵之筵席。
芙蓉帐:用芙蓉花染缯制成的帐子。泛指华丽的帐子。
赏析
这首七言古诗写少年冶游情景,是李白初下江南时候的生活写照。全诗节奏明快,情绪高越,细节明晰,歌唱性极强。
此诗先写“蒲萄酒”“金叵罗”“玳瑁筵”“芙蓉帐”,其物色华贵精美绝伦。然后女主人公登场。芳龄十五,骑一匹小马。以“细”指“小”,至今粤语犹然。“驮”字好,坐非正坐,开启了漫不经心模式。“道字不正娇唱歌”,是女主人公无目的性地任意挥发。是因为她是吴姬,不能说洛阳正音,才“道字不正”呢,还是她有意来一番个人演绎,将一首熟悉的歌儿唱出陌生化的新奇感呢?李白是深谙此中秘诀的,他明白这是撒娇,发嗲。在另一首写给金陵女子的诗中他也说:“楚歌吴语娇不成,似能未能最有情。”不要太认真,不要卖弄,有本事最好藏起来,技艺在纯熟与生疏之间,态度在迎合与超然之间,这才是“娇唱歌”,“娇不成”也“最有情”。十五岁的吴姬真不简单,她已经掌握了人情与歌艺的精髓:似能未能,大巧若拙。此诗写吴姬着笔不多,但其天生丽质,音容笑貌,一览无余,很可见出李白刻画人物之工。
创作背景
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李白全集编年笺注》)系此诗于开元十四年(726年)。当时李白在金陵、扬州等地游览。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11对酒 近现代
秋瑾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对酒》译文
不吝惜花费千金去买一把好刀,用貂皮大衣去换美酒也算得上豪迈。
应该多珍惜这一腔革命的热血,将来献出它时,定能化成碧绿的波涛。
《对酒》注释
对酒:指此诗为对酒痛饮时所作。
宝刀:吴芝瑛 《记秋女侠遗事》提到,秋瑾在日本留学时曾购一宝刀。
貂裘换酒:以貂皮制成的衣裘换酒喝。多用来形容名士或富贵者的风流放诞和豪爽。
勤,常常,多。珍重:珍惜重视。
碧涛:血的波涛。用《庄子·外物》典:“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苌弘是周朝的大夫,忠于祖国,遭奸臣陷害,自杀于蜀,当时的人把他的血用石匣藏起来,三年后化为碧玉。后世多以碧血指烈士流的鲜血。
涛:在此处意即掀起革命的风暴。
《对酒》赏析
秋瑾去小诗“对酒”作于1905年,即事绪三十一年。庚子事变,八国联军入侵,国事板荡,中华位族濒临灭绝去危险,而满清王朝腐败不堪,鉴湖女侠愤然而起,她本出身书香门第,却不愿做娇花弱柳,为探索救国救位去途径于1904年变卖掉自己去全部首饰衣物东去日本留学。她说:“人生处世,当匡济艰危,以吐报负,宁能米盐琐屑终其身乎?”在日本她以高价购得一柄宝刀,并学习剑击和射击技术。秋女侠是近代史上一位奇女子,击剑,舞刀,豪饮,赋诗,俱能来得,尽显巾帼豪气。1905年从日本回国,走访好友吴芝瑛,以所购宝刀相示,纵情豪饮,酒酣耳热,拔刀起舞。
第一句以不吝惜千两黄金去购买锋利去宝刀起兴,“千金”本是珍贵去钱财器物,而诗人却毫不可惜地用来换取别人看来价值根本不足相当去东西。表现了诗人意欲投身反帝反封建去斗争,甚至不惜流血牺牲,表现出诗人去性格去豪爽。
第二句与首句呼应,诗人愿意用名贵去貂裘去换酒喝,这些贵重去东西都毫不犹豫地舍弃,诗人以一女子而作如此语,显示出诗人仗义疏财,不计较个人得失去豪爽性格。
第吴芝瑛久知秋瑾有事复志,虑其事泄贾祸,屡示珍重。面对好友去提醒,这就有了本诗去第三,第四句,秋女侠去回答。借用周朝去忠臣苌弘鲜血化碧去典故阐明:人去生命是非常宝贵去,蛮强去热血也不能白白去流淌,应当为了崇高去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只有这样这辈子算是没有白活。同时抒发诗人随时准备为国捐躯去豪迈情感。
全诗句句铿锵有力,字字掷地有声,借对酒所感抒发革命豪情,表达了诗人决心为革命奉献一切去豪情壮志,充分表现了诗人去英雄气概。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12对酒
新诗满眼不能裁,鸟度云移落酒杯。
官里簿书无日了,楼头风雨见秋来。
是非衮衮书生老,岁月匆匆燕子回。
笑抚江南竹根枕,一樽呼起鼻中雷。
翻译
眼前都是新诗的材料,可我一时无法表达;鸟儿从眼前飞掠,云儿在天上飘浮,都倒映进我的酒杯。
做着小官,文书堆案没完没了,使人厌倦;猛抬头,楼前又是一番风雨,秋天已经到来。
是是非非,接踵不绝,书生渐渐老去;岁月匆匆,翩翩燕子,已仓促回归。
我把一切烦恼都抛到脑后,含笑抚摸着用江南竹根做的枕头,喝醉了酒,美美地睡上一觉,鼾声如雷。
注释
新诗:新的诗作。
官里:衙门里,官府里。
簿书:官府的文书。
衮衮:相继不绝。
赏析
据陈与义集前后诗作年,这首诗当作于宣和六年(1124年)秋。
诗首联切题,但以倒装出之。诗人对着酒杯,只见飞鸟掠过,浮云缓移,这一切都倒映在杯中,于是心中若有触动,觉得这是极好的诗料,想写出来,又似乎找不到适当的诗句来表达。江西诗派的诗喜欢拗折,这样起句,将因果倒置,诗便显得突兀而有波折。同时人葛胜仲在评论陈与义诗时,曾指出他的诗“务一洗旧常畦径,意不拔俗,语不惊人,不轻出也”,这联诗便是很好的例子。诗写的情况,是每个诗人都遇到过的。这样的感触,就是陶渊明《饮酒》诗所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也即李商隐《锦瑟》诗所云“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茫然”,明明是极好的景情,诗似乎就在口边,却一下子说不出来。陈与义对这种境界体会很深,多次拈出,如《春日》云:“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又如《题酒务壁》云:“佳句忽堕前,追摹已难真。”
第二、第三联写现实生活,抒发感慨。两联都一句说情,一句写景作陪衬,进一步阐发情。诗人当时官符宝郎,到这年冬天,即以王黼事罢,出监陈留酒税。这时候,他或许已对官场的倾轧感到了厌恶,而自己已是三十五岁,官低位贱,展望未来,前程似漆,于是在这两联诗的出句中感叹自己整天忙忙碌碌,周旋于案牍文书之中,没有出头的日子;没完没了的是非恩怨,又缠绕着自己,伴随着自己渐渐老去。与所抒发的心理动态相呼应,两联的对句便写相应的景物,自成连续,说眼见到楼头阵阵风雨,秋天已经来到,满目苍凉萧瑟,使人感伤;燕子已经离开,飞往南方的故巢,令人感到岁月在匆匆地流逝。这两联是名句,方回对此极为赞赏,在《瀛奎律髓》中评说:“此诗中两联俱用变体,各以一句说情,一句说景,奇矣。”宋吴开《优古堂诗话》说:“近时称陈去非诗‘案上簿书何时了,楼头风月又秋来’之句。或者曰:此东坡‘官事无穷何日了,菊花有信不吾欺’耳。予以为本唐人罗邺《仆射陂晚望》诗‘身事未知何日了,马蹄唯觉到秋忙’。”方回则以为本苏轼词“官事何时毕,风雨外,无多日”,第三联则与陈与义自己的《寓居刘仓廨中晚步过郑仓台上》的“世事纷纷人老易,春阴漠漠絮飞迟”同意,“是为变体”。吴开及方回都遵循江西诗派宗旨,在“无一字无来历”上下工夫,实际上,不论陈与义是否袭用前人,诗都写得意深情深,格调高迥;其中以“书生”对“燕子”、“簿书”对“风雨”、“是非”对“岁月”,都很灵动,非俗手所能做到。
在发了一通感慨后,诗进入尾声,回应题目,说自己含笑把这些人世间的烦恼都远远地抛开,痛快地喝上一通酒,醉后往床上一躺,进入梦乡。这联虽然是故作达语,力求轩豁,但气势与上不称。陈与义曾经提出作诗要达到两个标准,一是“忌俗”,一是“不可有意用事”,这联却写得很俗气,违背了自己的标准,所以清纪昀、许印芳都曾予以指摘。
这首诗属于拗体,采用了特殊的结构形式,显得兀傲奇崛,是陈与义学黄山谷诗的结果,因此被极力鼓吹江西诗派诗的方回赞为“学许浑诗者能之乎?此非深透老杜、山谷、后山三关不能也”。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13《对酒》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译文及注释
不吝惜花很多钱买一把好刀,貂皮大衣换酒喝也算是豪迈了。
要爱惜自己的生命,为了伟大的理想,值得抛洒鲜血,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
「注释」
①吴芝瑛《记秋女侠遗事》提到,诗当写于此时。这首诗表现了秋瑾轻视金钱的豪侠性格和杀身成仁的革命精神。
②貂裘换酒:以貂皮制成的衣裘换酒喝。多用来形容名士或富贵者的风流放诞和豪爽。秋瑾以一女子,而作如此语,其豪侠形象跃然纸上。
③“一腔”二句:要多珍惜自己的满腔热血,将来献出它的时,一定可以化成碧绿的波涛(意即掀起革命的风暴)。勤,常常,多。碧涛,用《庄子·外物》典:“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苌弘是周朝的大夫,忠于祖国,遭奸臣陷害,自杀于蜀,当时的人把他的血用石匣藏起来,三年后化为碧玉。后世多以碧血指烈士流的鲜血
「赏析」
这首“鉴湖女侠”诗是:“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不知道的,会以为这是男性写的。其实中国的男性写的东西,多数是女性化的。一千年前的花蕊夫人早就痛骂过:“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二十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口占答宋太祖》)九百年后,秋瑾又接着骂道:“肮脏尘寰,问几个男儿英哲?算只有蛾眉队里,时闻杰出。”(《满江红》)秋瑾生活的时代,人们已经痛感到整个中国的极度女性化,因此涌现出一批豪侠刚烈之士,以夸张的男性化生活姿态向传统社会挑战。秋瑾身为女性,但她时时反抗命运加给自己的性别身份。她恨苍天“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她宣称:“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满江红》)她说:“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鹧鸪天》)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14【原文】
曲江对酒
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州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翻译】
我还不想回去,我就想守着一江流水,就守着这座被战争浪费的皇家园林。我想多坐一会儿,即便时间的移动,使豪华的宫殿的位置变得朦胧难测,我仍想多看看,桃花如何追逐白色的杨花,它们如何争着抛弃这个世界。黄鹂和白色鸥鸟,比赛逃离。我也是厌世者,早已失去朝见皇帝的胃口。由于缺少异数,我纵酒,烂竽充之。想隐居水边,可在水滨依然是王臣。现在老了,还说什么“事了拂衣去”。
【赏析】
诗人微官缚身,空怀报国之心,却无所作为,虚空寥落之际,将失望与忧忿寄托于花鸟清樽。颔联描绘的是暮春景色、形神兼有、色香具备、生动传神,同时也反映出诗人空闲无事,留意花落鸟飞的懒散无聊的心境。
【阅读训练】
1.杜甫,字子美,其诗作被称作“ ”。(1分)
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咏史诗,首联“转”字写出时过境迁的意味。
B.颔联不仅上下句对仗,而且还有“当句对”,格律严谨。
C.颈联正话反说,尾联使用了“沧州”、“拂衣”等典故。
D.全诗感情浓烈,运思深刻,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3.诗的第三句原作“桃花欲共杨花语”,后来杜甫“自以淡笔改三字”(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深得后人赞誉。联系全诗,谈谈你的看法。(4分)
4.简析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5.“桃花细逐杨花落”一句,原作“桃花欲共杨花语”。你认为这样修改之后好不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
1.(1分)诗史
2.(3分)A
3.(4分)改得巧妙、准确。(1分)修改是把拟人改为白描。(1分)从全诗看,作者表现的是因仕途失意而懒散无聊的心情。用白描的手法,写桃花的“细逐”,杨花的“飘落”,正好衬出他枯坐江边、空闲无聊的心情。(1分)用拟人的手法,显得过于恬适而富有情趣。(1分)
4.诗人感觉闲散无聊,枯坐江头多时,不想回去,纵饮懒朝,后悔没有及早辞官归隐,抒发了诗人面对仕途失意、抱负难展、理想落空、报国无门的状况内心的愤懑不平之情。
5.“桃花欲共杨花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显得过于恬适而富有情趣,跟诗人当时仕途失意,懒散无聊的心情不相吻合;正因为仕途失意,懒散无聊,诗人才久坐江头,如此留意于花落鸟飞,“桃花细逐杨花落”纯用描写,能更好地衬托出诗人此时的心情。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15对酒忆贺监二首
唐代·李白
其一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其二
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
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
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
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译文
其一
四明山中曾出现过一个狂客,他就是久负风流盛名的贺季真。
在长安头一次相见,他就称呼我为天上下凡的仙人。
当初是喜爱杯中美酒的酒中仙,今日却已变成了松下尘。
每想想起用盎龟换酒的情景,不禁就悲伤地泪滴沾巾。
其二
狂客贺先生回到四明,首先受到山阴道士的欢迎。
御赐一池镜湖水,为您游赏在山光水色之中。
人已逝去仅余故居在,镜湖里空有朵朵荷花生。
看到这些就使人感到人生渺茫如一场大梦,使我凄然伤情。
注释
贺监:即贺知章。唐肃宗为太子时,贺知章曾官太子宾客兼正授秘书监,故诗题及序中以“贺监”、“太子宾客贺公”称之。窦蒙《述书赋注》:贺知章,天宝二年以年老上表,请入道,归乡里,特诏许之。知章以赢老乘舆而往,到会稽,无几老终。九年冬十二月,诏曰:“故越州千秋观道士贺知章,神清志逸,学富才雄,挺会稽之美箭,蕴昆冈之良玉,故飞名仙省,侍讲龙楼。愿追二老之奇踪,克遂四明之狂客。允协初志,脱落朝衣,驾青牛而不还,狎白鸥而长往。舟壑靡息,人壑两亡,推旧之怀,有深追悼,宜加缛礼,式展哀荣,可赠兵部尚书。”
金龟换酒:《本事诗》: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声益光赫。“金龟”盖是所佩杂玩之类,非武后朝内外官所佩之金龟也。
四明:浙江旧宁波府的别称,以境内有四明山得名。四明山,在今浙江宁波市西南。《名山洞天福地记》:四明山,周围一百八十里,名丹山赤水之天,在明州。
贺季真:即贺知章,季真是贺知章的字。
谪仙人:被贬谪到人间来的仙人。
杯中物:即酒。语出陶潜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松下尘:已亡故的意思,古时坟墓上多植松柏,故云。语出释昙迁诗:“我住刊江侧,终为松下尘。”
山阴:今浙江绍兴,贺知章的故乡。
镜湖: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北麓。《唐书》:贺知章,天宝初病,梦游帝居,数日寤,乃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许之。以宅为千秋观而居,又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有诏赐镜湖剡川一曲。既行,帝赐诗,皇太子百官饯送。擢其子曾子为会稽郡司马,赐绯鱼,使侍养。幼子亦听为道士。卒年八十六。
沼:池塘,这里指镜湖。
故宅:据王琦《李太白全集》注引《会稽志》。唐贺秘监故宅在会稽县东北三里,遗址今已不存。施宿《会稽志》:唐贺秘监宅,在会稽县东北三里八十步,今天长观是。
创作背景
天宝三载(744)春正月,知章因病恍惚,乃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诏许之。又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有诏赐镜湖剡川一曲。贺知章回乡后不久便去世了,卒年八十六。这两首诗是在贺知章去世之后的天宝六载(747),李白游会稽时悼念贺知章而作的。
赏析
第一首以“金龟换酒”事为中心,追忆与贺知章的情谊。“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宁波府志》:“四明山发自天台,屹峙于郡治之坤隅,上有二百八十峰,绵亘明、越、台三州之境,为三十六洞天之一。”《会稽记》亦载:“县南有四明山,高峰迭云,连岫蔽日。”贺知章家于此,故自号“四明狂客”。“风流”二字,本陆象先语,《旧唐书》卷一九〇引陆氏语云:“贺兄言论倜傥,真可谓风流之士。吾与子弟离阔,都不思之,一日不见贺兄,则鄙吝生矣。”可见李白用“风流”二字,并非仅仅用以形容贺知章的言谈风姿,而且还带有无限的思念之情。始二句点明所忆之人,接下来回忆:“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此二句所言之事已见诗序。“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一言昔,一言今。“昔好杯中物”概括了贺知章一生的嗜好——酒。李白在写这两首诗之后,还有《重忆一首》诗云:“欲向江东去,定将谁举杯?稽山无贺老,却棹酒船回。”似乎李白与贺知章情谊的凝聚点就在于“酒”。而贺知章也的确是离不开酒的,前引杜甫《饮中八仙歌》也说明了这一点。“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金龟换酒”,可以说是李白与贺知章交往中最难以忘怀的一幕。这里的“换酒处”与下句的“却忆”是倒装句,本应为:“却忆金龟换酒处”,但诗人为了强调“金龟换酒”事,以突出贺知章那豪爽的性格和对友情的倾心,方作如此安排。今日对酒,诗人难免会想起昔日“长安一相见”的情形,也更不会忘记“金龟换酒”那令人惬意的一幕;尤其是当诗人在今与昔的反复对比与追忆中,其中也不排斥诗人自身的遭际,不能不倍加思念这位曾有知遇之恩的亡友,不能不泪盈满巾。
第二首从贺知章归乡后着笔,进一步抒发诗人内心的怀念与悲凄之情。“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贺知章是“请为道士还乡里”,故云“道士迎。二句虽同为遥忆,但前句实写,后句虚拟。“归”、“迎”二字概括了贺知章还乡的整个过程,容量极大。“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贺知章归乡时,皇帝曾下诏,将镜湖剡川一曲赐于他,作为放生池。“为君台沼荣”,即为这一片池塘增添了荣耀和光彩。以上四句平平道来,似无深意,但它却很自然地把读者带回到了当初长安送别的场面,更令人不禁想起李白当时赠行的两首诗:“久辞荣禄遂初衣,曾向长生说息机。真诀自从茅氏得,恩波应阻洞庭归。”(《送贺监归四明应制》)“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送贺宾客归越》)完全是一种乐观的、恭贺的态度。对于贺知章来说,这种“辞荣禄”而“遂初衣”的结局,的确是功成身退、荣归乡里。而这正是李白所羡慕、所追求的。但诗人感情一转:“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可以想象,如果贺知章还在世的话,此时二人的相聚,应该是怎样的情形。“荷花生”不仅点明了此行的季节,而且还带有无限的情韵,尤其是“空有”二字,更准确地传达出了诗人那深深的思念之情。睹物思人,对酒怀人,往事历历在目,然而“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如幻似梦般的往事,空余故宅的现实,不仅有睹物思人、对酒怀人之念,也更有萧条异代、物是人非之感,这一切,不能不令人落泪沾巾、凄然伤情。
这两首诗在艺术上主要采用了今昔对比的手法,随着镜头的一再转换,展现出诗人抚今追昔、感慨万千的心绪。第一首前四句着重对昔日的追忆,但后四句却是在今——昔、今——昔的反复重迭之中,来加强感情的抒发。第二首前四句言昔,后四句言今,同样是在对比之中展示出诗人那极不平静的心绪。这一手法的运用,无疑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明代诗论家陆时雍本着“绝去形容,独标真素”(《诗镜总论》)的论诗宗旨,对唐代五言古诗,包括杜甫在内,基本上持否定态度,而唯独李白颇得赞许。他在《诗镜总论》中说:“观五言古于唐,此犹求二代之瑚琏于汉世也。古人情深,而唐以意索之,一不得也;古人象远,而唐以景逼之,二不得也;古人法变,而唐以格律之,三不得也;古人色真,而唐以巧绘之,四不得也;古人貌厚,而唐以姣饰之,五不得也;古人气凝,而唐以佻乘之,六不得也;古人言简,而唐以好尽之,七不得也;古人作用盘礴,而唐以径出之,八不得也。虽以子美雄材,亦踣踬于此而不得进矣。庶几者其太白乎?意远寄而不迫,体安雅而不烦,言简要而有归,局卷舒而自得。离合变化,有阮籍之遗踪;寄托深长,有汉魏之委致。”陆氏的见解未免过于偏激,但李白的《对酒忆贺监》这一类诗,的确具有上述特征,从而带有“绝去旧形容,独标真素”的显著特点。首先,当时律诗已相当成熟,但李白却仍采用古诗的形式,这正是为了更贴切地表现他那种朴素、纯真而又自然的情感,诗歌的本身,已说明了这一点。其次,从这两首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不事雕凿,毫无惊人之句,一切平平道来,然而其中蕴含的情韵和诗人内心的凄楚,却十分深沉饱满。这大概就是陆时雍所说的“深情浅趣,深则情,浅则趣”(《诗镜总论》)的道理。从诗歌审美角度来说,这也正是李白所说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准则。
第三篇: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15篇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1除夜对酒赠少章
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古诗简介
《除夜对酒赠少章》是宋代陈师道的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除夕。头两句写自己除夜孤单,有客来陪,自感十分快慰。中间四句回忆自己半生穷愁,未老已衰。结尾两句与开首呼应,由于主客潦倒略同,同病相怜,于是一人吟诗,一人踏歌起舞。诗中体现了诗人不幸的遭遇和愁苦的心境,也体现了诗人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诗作格律严整,对仗精彩,被清朝文人纪昀评价为:“神力完足,斐然高唱,不但五六佳也。”诗中第五、六句“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被誉为名联。
翻译/译文
一年将尽,这身子将向何处寄托?灯下的客人,事业理想却未落空。我的前半生均在忧患里度过,仿佛一场梦在现实与幻境中。忧愁烦恼催短催白了头发,憔悴的容颜凭借酒力发红。我唱起歌来,你且跳起舞,我俩潦倒的景况大致相同。
注释
①少章:名秦觏,字少章,北宋著名词人秦观之弟,与诗人交往颇密。
②岁晚:一年将尽。
③未空:(职业、事业)没有落空(即言“有了着落”)。
④有:指现实。无:指梦境。
⑤酒借红:即是“借酒红”的例装。
⑥潦倒:颓衰,失意。
创作背景
据史传记载,陈师道早年受业于曾巩,得到器重。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曾巩推荐他作为自己的助手参与修史,但朝廷以他是未做官的“白衣”而拒绝了。元丰六年(1083年),曾巩去世。此时,诗人虽先后又结识了苏轼、张耒等人,但生活一直无着,甚至贫穷得无力养家,妻子和三儿一女只得随他的岳父郭概去了四川,而他只得孤苦零丁,独自一人生活。陈师道一生清贫,有时经日断炊,直至宋哲宗元祐元年(1087年),才由苏轼荐任徐州教授。
此诗似作于任职前头一年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的除夕。这一年秦觏与诗人同在京师,交往密切。除夕之夜,诗人置酒待客,与朋友们一起开怀畅饮。正当酒酣耳热之际,诗人却想起了自己的遭遇。于是趁着酒兴,发发牢骚,把满肚皮的不合时宜对朋友倾泄一番,希望这样能让自己过得心情舒畅一点。
赏析/鉴赏
作品赏析
这首诗写除夕之夜,主客潦倒略同,同病相怜,于是一人吟诗,一人踏歌起舞,以互慰寂寞、穷愁,表现了两人相濡以沫的深厚友谊,写得情真意切,凄婉动人。
诗一开头,便直言不讳地和盘端出诗人的牢骚和不平:“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明亮的油灯前,客人们正在兴高采烈地喝酒猜拳。这些客人们大都已得到了一官半职,生活有了着落,所以他们是那样无忧无虑。而诗人这一年又过去了,依然像无根的浮萍,随风飘荡,无所依托。除夕之夜,本应合家团聚,可妻子儿女却在远方,难以相见;一年终了,诗人托身何处仍无结果,心中感到抑郁不平。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这一年,诗人已三十四岁。古人说:“三十而立。”而诗人的半辈子却在忧患中度过,虽有才华,却无处施展;虽有抱负,却无法实现,只好在梦中寻求理想,寻求安慰。可梦境和现实截然相反。“有”,是指梦境,“无”,是指现实。梦中,抱负有地方施展,理想有可能实现,还有欢笑、有团圆、有衣食、有房舍……应有尽有;而现实中却一无所有。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严酷无情的现实粉碎了诗人美好的梦幻。眼见光阴流逝,愁白了头。这里说“发短愁催白”,他的头上不一定真有白发;说“颜衰酒借红”,他的颜面也不一定真的如此衰老。诗人这年才刚刚三十出头,在作于同年的《次韵答邢居实》中,诗人也说:“今代贵人须白发,挂冠高处未宜弹。”王直方以为“元祐(指1086-1094)中多用老成”,所以苏轼、陈师道、秦观皆有“白发”句(《王直方诗话》)。诗人此写愁催白发,酒助红颜,无非是表示愁之深、心之苦罢了。杜甫、白居易、苏轼、郑谷等人都曾写过类似的诗句,但诗人此联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对仗更工整,且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窘况,带上了他个人特有的主观色彩。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愁不能胜,苦不堪言,满腹牢骚,无人诉说。座中只有当时也是“布衣”的秦少章与诗人遭遇处境略同,可以作为他的知音了。所以在发泄了一肚子的不平之气后,诗人和秦少章一起唱和,两个“潦倒略相同”的人,用歌声来排遣满腹愁绪。这一晚是除夕之夜,他们只希望来年再努力了。全诗针对题目收住,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中透露出一丝亮光,却正衬出诗人无可奈何的心情。
诗中体现了诗人不幸的遭遇和愁苦的心境,也体现了诗人那种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诗人并非仅仅哀叹时光的流逝,他做梦也希望能一展平生抱负,他为理想不能实现而郁郁不乐,而愤愤不平。此诗正是他的一曲高唱,情词奔骤、意气挥霍。
名家点评
《王直方诗话》评颈联:“无已初出此一联,大为诸公所称赏”。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评颈联:“以一联名世者”。
纪昀《瀛奎律髓刊误》卷十六评价说:“神力完足,斐然高唱,不但五六佳也。”(《瀛奎律髓刊误》卷十六)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2对酒行 唐朝 李白
松子栖金华,安期入蓬海。
此人古之仙,羽化竟何在。
浮生速流电,倏忽变光彩。
天地无凋换,容颜有迁改。
对酒不肯饮,含情欲谁待。
《对酒行》译文
赤松子栖息在金华山上,安期生居住在东海的蓬莱仙山。
他们都是古代修炼成仙的仙人,不知今日他们是否还在?
人生浮幻如梦,如奔流的闪电般转眼即逝,忽然一下子就到了暮年。
几十年,天地并没有多大的变化,改变的只有人的容颜。
这样人生的即逝,谁能不感慨万千呢?眼前虽然有盛宴美酒,但欢饮不畅,没有举杯的心情。
《对酒行》注释
对酒行:是乐府相和歌调名,内容多为君主歌功颂德。
松子:即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金华山:在浙江金华县北,即赤松子得道处。传说赤松子游金华山,自焚而化,故今山上有赤松坛。
安期:《抱朴子》载:安期先生(指安期生),在东海边卖药,已有千年之久。秦始皇请来与他谈了三天三夜,言高旨远,始皇感到奇怪,便赐给他价值数千万的金璧。安期接受后,放置在阜乡亭,并留下一封书信曰:“复数千岁,求我于蓬莱山。“
羽化:道家以仙去为羽化。
浮生:人生。流电:形容人生短促,似流电。
凋换:凋落变化。
含情:形容心情不欢畅。
《对酒行》赏析
这首出看似平淡无奇,实刚融游仙、忧生、饮酒、纵情为一体,意蕴丰富,耐人寻味。
出想前四句,径思仙人,提出疑问。出人开篇便从古时仙人、仙境起笔,首先创造出迷离缥缈想意境,也凝聚着出人一生求仙想曲折历程和复杂心态。首二句仙人、仙境相应,山海人举,“栖”、“入”二动词镶嵌句中,造成神妙飘逸想意境,字里行间蕴含着出人景仰、径思想情感。后两句则转入疑问,这是经过一系列想艰苦探索之后想反思绪果,疑问中透露出出人迷惘、惆怅想复杂心态。
中间四句,感叹时光倏忽,人生易老。这里,出人为强调人生变化之迅速,用了夸张想艺术手法:“浮生”两句中,“流电”想意象与“浮”、“速、‘倏忽”等词语想交互作用,就凸现出其人生短促想意识。”天地”两句又以永存想天地为反衬,来强化其人命不常想意识,揭示出时间想无限、宇宙想永恒与人生有限、容颜易改想矛盾,倾泻出出人欲有为而不得,欲超脱而不能想内心矛盾与苦闷,流露出迷惘、倜怅又无可奈何想复杂心态。
结尾两句,紧扣出题,揭出主旨。出人在仙境、人生皆令人幻灭、绝望想情境中,忽辟奇境,面人酒杯而产生种种联想,在欲饮未饮想心灵搏斗中,以尾句中反诘想语气透漏出他欲超脱而不能想复杂心态,也表达出更高远想精神径求。
总体来说,这首出以出人内心情感流向变化来结构全出。起笔是人古仙人思慕想情感基调,继而转入人仙人不复现想失望,人求仙径求想疑虑与怅惘。然后由上而下转入人人世时光易逝想忧虑,人容颜日改想无可奈何,表达出一种失落、灰心和幻灭想情绪。至此,出人想感情潮水已退入最低谷,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想境地。这时,出人又以超然挥洒想笔触,突然推开去,独辟蹊径,以面人酒杯想联想、发问,表达了“含情”有待想高远精神径求,从而创造出“柳暗花明又一村”想意境。这就形成了全出看似漫不经心、跳荡不羁,实则整然有序,浑然天成想艺术结构,显示出这首出“飘逸”想风格。
《对酒行》创作背景
李白自“十五游神仙”始,一直痴迷于道教之中。而今当李白“老之将至”之时,他回首求仙访道的历程,开始反思平生求仙的经历,以及眼见“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的事实,对自己沉于道教已开始觉醒,鉴于这种复杂的心态,便创作了这首诗。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3【原文】
曲江对酒
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州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翻译】
我还不想回去,我就想守着一江流水,就守着这座被战争浪费的皇家园林。我想多坐一会儿,即便时间的移动,使豪华的宫殿的位置变得朦胧难测,我仍想多看看,桃花如何追逐白色的杨花,它们如何争着抛弃这个世界。黄鹂和白色鸥鸟,比赛逃离。我也是厌世者,早已失去朝见皇帝的胃口。由于缺少异数,我纵酒,烂竽充之。想隐居水边,可在水滨依然是王臣。现在老了,还说什么“事了拂衣去”。
【赏析】
诗人微官缚身,空怀报国之心,却无所作为,虚空寥落之际,将失望与忧忿寄托于花鸟清樽。颔联描绘的是暮春景色、形神兼有、色香具备、生动传神,同时也反映出诗人空闲无事,留意花落鸟飞的懒散无聊的心境。
【阅读训练】
1.杜甫,字子美,其诗作被称作“ ”。(1分)
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咏史诗,首联“转”字写出时过境迁的意味。
B.颔联不仅上下句对仗,而且还有“当句对”,格律严谨。
C.颈联正话反说,尾联使用了“沧州”、“拂衣”等典故。
D.全诗感情浓烈,运思深刻,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3.诗的第三句原作“桃花欲共杨花语”,后来杜甫“自以淡笔改三字”(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深得后人赞誉。联系全诗,谈谈你的看法。(4分)
4.简析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5.“桃花细逐杨花落”一句,原作“桃花欲共杨花语”。你认为这样修改之后好不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
1.(1分)诗史
2.(3分)A
3.(4分)改得巧妙、准确。(1分)修改是把拟人改为白描。(1分)从全诗看,作者表现的是因仕途失意而懒散无聊的心情。用白描的手法,写桃花的“细逐”,杨花的“飘落”,正好衬出他枯坐江边、空闲无聊的心情。(1分)用拟人的手法,显得过于恬适而富有情趣。(1分)
4.诗人感觉闲散无聊,枯坐江头多时,不想回去,纵饮懒朝,后悔没有及早辞官归隐,抒发了诗人面对仕途失意、抱负难展、理想落空、报国无门的状况内心的愤懑不平之情。
5.“桃花欲共杨花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显得过于恬适而富有情趣,跟诗人当时仕途失意,懒散无聊的心情不相吻合;正因为仕途失意,懒散无聊,诗人才久坐江头,如此留意于花落鸟飞,“桃花细逐杨花落”纯用描写,能更好地衬托出诗人此时的心情。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4原文:
松子栖金华,安期入蓬海。
此人古之仙,羽化竟何在。
浮生速流电,倏忽变光彩。
天地无凋换,容颜有迁改。
对酒不肯饮,含情欲谁待。
注释:
①松子:即赤松子,是古代的仙人。
②金华:山名。在今浙江金华市北。相传赤松子在此山得道,羽化成仙。
③安期:指安期生。传说中的仙人,居住在东海仙山。
④羽化:成仙。
⑤“对酒”两句:化用了王粲的诗句“今日不极欢,含情欲谁待”,含有欢情而不畅。
翻译:
赤松子栖息在金华山上,安期生居住在东海的蓬莱仙山,他们都是古代修炼成仙的仙人,不知今日他们是否还在?人生浮幻如梦,如奔流的闪电般转眼即逝,忽然一下子就到了暮年。几十年,天地并没有多大的变化,改变的只有人的容颜。眼前虽然有盛宴美酒,但欢情不畅,没有举杯的心情。
赏析:
《对酒行》,属于乐府《相和歌辞》旧题。在这首诗里,诗人李白表达的是天地久长而人生易逝的深沉感慨。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5腊夜对酒原文:
琥珀杯中物,琼枝席上人。
乐声方助醉,烛影已含春。
自顾行将老,何辞坐达晨。
传觞称厚德,不问吐车茵。
腊夜对酒注释
晋陶潜《责子》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唐韩翃《送齐明府赴东阳》诗:“风流好爱杯中物,豪荡仍欺陌上郎。”宋辛弃疾《满江红·送信守郑舜举被召》词:“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物。”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二折:“你不肯冷落了杯中物,我怎肯生疎了絃上手。”亦作“杯中之物”。《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蔡武﹞平昔别无所好,偏爱的是杯中之物,若一见了酒,连性命也不相顾。”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6对酒
清代 秋瑾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译文
不吝惜很多钱去买一把好刀,用貂皮大衣换酒也算得上豪迈,革命者要充分爱惜自己的生命,抛洒鲜血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
注释
(1)对酒:指此诗为对酒痛饮时所作。
(2)宝刀:吴芝瑛 《记秋女侠遗事》提到,秋瑾在日本留学时曾购一宝刀。
(3)貂裘换酒:以貂皮制成的衣裘换酒喝。多用来形容名士或富贵者的风流放诞和豪爽。
(4)勤,常常,多。珍重:珍惜重视。
(5)碧涛:血的波涛。用《庄子·外物》典:“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苌弘是周朝的大夫,忠于祖国,遭奸臣陷害,自杀于蜀,当时的人把他的血用石匣藏起来,三年后化为碧玉。后世多以碧血指烈士流的鲜血。涛:在此处意即掀起革命的风暴。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1905年。诗人从日本回国后,曾在上海她的挚友吴芝瑛女士家中,拿出新购的一把倭刀给朋友看,几人喝完酒后,诗人便拨刀起舞唱歌,吴女士命女儿用风琴伴奏,声音悲壮动人。这首诗便是缘此而作。
赏析
第一句以不吝惜千两黄金去购买锋利的宝刀起兴,“千金”本是珍贵的钱财器物,而诗人却毫不可惜地用来换取别人看来价值根本不足相当的东西。表现了诗人意欲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甚至不惜流血牺牲,表现出诗人的性格的豪爽。
第二句与首句呼应,诗人愿意用名贵的貂裘去换酒喝,这些贵重的东西都毫不犹豫地舍弃,诗人以一女子而作如此语,显示出诗人仗义疏财,不计较个人得失的豪爽性格。
诗的后两句,借用周朝的忠臣苌弘鲜血化碧的典故阐明:人的生命是非常宝贵的,蛮强的热血也不能白白的流淌,应当为了崇高的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只有这样这辈子算是没有白活。同时抒发诗人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豪迈情感。
全诗句句铿锵有力,字字掷地有声,借对酒所感抒发革命豪情,表达了诗人决心为革命奉献一切的豪情壮志,充分表现了诗人的英雄气概。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7原文:
霜天晓角·重来对酒
纳兰性德〔清代〕
重来对酒,折尽风前柳。若问看花情绪,似当日、怎能彀。
休为西风瘦,痛饮频搔首。自古青蝇白璧,天已早安排就。
译文:
几欲举杯,对酒无言,折尽风中摇曳的柳条也数不尽那浓浓的离情别绪。遥忆当年花前把酒、壮志酬筹,何等快意。还是不要提那些空虚如幻的陈情旧事了,趁着良辰未尽,再多饮一杯消愁的美酒,自古英雄多壮志难酬,是非成败上天早已为我们安排妥当了。
注释:
霜天晓角:词牌名。又名“月当窗”、“长桥月”、“踏月”。越调,仄韵格。各家颇不一致,通常以辛弃疾《稼轩长短句》为准。双调四十三字,前后片各三仄韵。别有平韵格一体。彀(gòu):同“够”。搔首:以手搔头,是为人之焦急或有所思的情态。青蝇(yíng)白璧:喻小人谗谤好人,污其青白。青蝇,苍蝇。白璧,白玉。
赏析:
这首词是纳兰性德与好友饮酒时的寄情之在。词人写这首词,既是劝慰临行的好友,也是在抒发自己对好友被小人谗害的激愤之情。
词的上阕寥寥二十一字,却弥散着失意与无奈的情绪。一句“折尽风前柳”,点明了花别的主题。正所谓“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离别总是让人感伤的,而一个“尽”字,亦写出了词人不舍的深情——似乎只有折完风前的细柳方能显示出他对友人的惜别之情。隋朝诗人的《花别诗》说:“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离别总是黯然销魂,也总能勾起万般感触。词的下阕,笔锋突转,由伤别转入对世事人生的感叹。“休为西风瘦,痛饮频搔首”化用李清照的《醉花阴》词:“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人黄花瘦”。以此来劝慰友人勿叹于西风古道,不要独自销魂消瘦,今日一别,相聚又不知是何时,索性狂歌痛饮,以慰年华吧。“痛饮频搔首”,这里容若当是引申自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诗中“此日空搔首,何人共解颐”的句子,将友人引为人生知己。故此句既是慰友亦是慰己。接下来,容若继续宽慰友人:小人谗滂君子,污其清白,自古已然,就好像上天早已安排好的一样。正如他在《金缕曲·赠梁汾》中所言,“蛾眉谣诼,古今同忌”。此时的纳兰是愤愤不平的,却也是沉默无奈的,但这种沉默却源自他的清傲与旷达。
这首词写别情,却脱出别情外,终又回到别情上,始终想解脱,故在旷达语,又始终不可解脱,终归于一句对于人生的理解“自古青蝇白璧,天已早、安排就”,以此宽慰自己。全词可谓凄婉哀绝,能催人生出同感来。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8原文:
锦津舟中对酒别刘善充
明代:杨慎
锦江烟水星桥渡,惜别愁攀江上树。
青青杨柳故乡遥,渺渺征人大荒去。
苏武匈奴十九年,谁传书札上林边。
北风胡马南枝鸟,肠断当筵蜀国弦。
译文:
锦江烟水星桥渡,惜别愁攀江上树。
船儿停泊在,在烟波朦胧的锦江码头星桥旁边,朋友难舍我离去,惆怅地折柳相赠。
青青杨柳故乡遥,渺渺征人大荒去。
杨柳颜色仍绿,故乡却离我越来越遥远,前途茫茫的征人去往那荒凉之地了。
苏武匈奴十九年,谁传书札上林边。
苏武被匈奴拘禁了十九年得以放还,又有谁从皇帝的身边为我带来赦免的诏书!
北风胡马南枝鸟,肠断当筵蜀国弦。
胡马越鸟尚且怀恋故士,自己此刻听着思乡之曲,又怎能不肠断心碎!
注释:
锦江烟水星桥渡,惜别愁攀(pān)江上树。
锦津:指锦江发舟处,即望江楼附近,为刘善充对其送别处。刘善充:作者友人,其事迹未详。星桥:原成都西南西江上,又名“七星桥”。
青青杨柳故乡遥,渺(miǎo)渺征人大荒去。
故乡遥:杨慎回云南贬所,故离故乡遥远。征人:杨慎自指。大荒:指云南贬所。
苏武匈奴十九年,谁传书札上林边。
苏武:西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不屈,被留十九年。十九年:此杨慎以苏武借指自己遭贬十九年。“谁传”句:相传汉昭帝索求苏武不得,乃遗使者谓单于天子射雁上林中,得雁足帛书,言武等在泽,乃得放还。此处言“上林无书”,指自己还期渺茫,遭遇比苏武还坏。
北风胡马南枝鸟,肠断当筵(yán)蜀国弦。
“北风”句“:古诗有“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之句,此处借喻自己遭遇还不如鸟兽。蜀国弦:属乐府相和旧曲名。此指思乡之曲。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叙别的地点,送行者的情谊;三四句写辞离故乡,远行边荒;五六句写感慨,借用苏武传札得归事,表达诗人对赦免的期待;最后两句以动物的恋故土设喻,道出诗人无法排解、无法抑制的恋乡情愁。全诗一气呵成,浑成自然,且情真意切,凄婉动人。
“锦江烟水星桥渡,惜别愁攀江上树。”句道出刘善充为之置酒送行的地点和折柳赠别的情谊。“惜别”写内心感情,“愁攀”写外在动作。仔细传神,将诗人远行,朋友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的矛盾与苦涩,形象地勾勒了出来。杨慎久戍荒域,暂假归家又当长别。临行之际,内心的苦痛不言而喻。诗人不言自己的伤感,却写为之饯行的刘善充的情态,给人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朋友相别,常常折柳赠送以祝平安:“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跳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折杨柳歌辞》),“伤见路旁杨柳青,一重折尽一重新,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施肩吾《折杨柳》)。此处虽亦是折柳送行,却不落俗套,读者既知所攀之树就是杨柳,又不与颔联的“青青杨柳”重复。
“青青杨柳故乡遥,渺渺征人大荒去。”句写诗人行色之匆匆,戍地之荒凉遥远。“青青杨柳故乡遥,渺渺征人大荒去。”朋友赠送的,带着故土芬芳、朋友情谊的杨柳颜色尚青,故乡的影子就越来越遥远了。“青青杨柳”暗示离别的时间很短,“故乡遥”以见诗人行程之快,行色之匆忙。“大荒去”,言诗人所去的地方之偏远,环境之恶劣。上句从诗人切身的感受落笔写故乡之远去,内心的恋与悲苦;下句从朋友的眼光所及着手,写诗人离去之迅速,所去之地的荒凉,朋友的惆怅。进一步反衬诗人内心的苦痛。
“苏武匈奴十九年,谁传书札上林边。”句用典自寓,抒发诗人渴求自由、渴求免的强烈愿望。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押十九年。汉昭帝即位,使人求索不得,汉使谓单于曰“天子射猎上林中,得雁足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乃放还。”杨慎嘉靖三年谪成永昌,到此时正好十九年,尚无赦免的音讯,所以发出“谁传书札上林边”的呼救声,上林苑本是汉天子打猎的场所,此处借指明世宗。此意其呼救之声哀伤悲绝。
“北风胡马南枝鸟,肠断当筵蜀国弦。”句以动物的恋故土设喻,道出诗人无法排解、无法抑制的恋乡情愁。“北风胡马南枝鸟”,化衍“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之句。舟中对酒,愁绪更浓,无法排解,无法述说,只好将柔肠寸断的满腔情愫,倾泻到那思乡恋土的蜀国弦歌之中。诗人借弦歌以抒胸,倾吐自己眷恋故土不欲离去的情感,哀绝婉转,催人泪下。
这首诗结构严谨,抒情写意真挚自然。诗歌由朋友的不忍别,想到马上会天涯相隔。再由戍地的荒凉,希望赦免还家。赦免无望更加依恋故土,最后是绝望悲歌声泪俱下。层层相转,感情一层浓于一层。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9对酒 近现代
秋瑾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对酒》译文
不吝惜花费千金去买一把好刀,用貂皮大衣去换美酒也算得上豪迈。
应该多珍惜这一腔革命的热血,将来献出它时,定能化成碧绿的波涛。
《对酒》注释
对酒:指此诗为对酒痛饮时所作。
宝刀:吴芝瑛 《记秋女侠遗事》提到,秋瑾在日本留学时曾购一宝刀。
貂裘换酒:以貂皮制成的衣裘换酒喝。多用来形容名士或富贵者的风流放诞和豪爽。
勤,常常,多。珍重:珍惜重视。
碧涛:血的波涛。用《庄子·外物》典:“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苌弘是周朝的大夫,忠于祖国,遭奸臣陷害,自杀于蜀,当时的人把他的血用石匣藏起来,三年后化为碧玉。后世多以碧血指烈士流的鲜血。
涛:在此处意即掀起革命的风暴。
《对酒》赏析
秋瑾去小诗“对酒”作于1905年,即事绪三十一年。庚子事变,八国联军入侵,国事板荡,中华位族濒临灭绝去危险,而满清王朝腐败不堪,鉴湖女侠愤然而起,她本出身书香门第,却不愿做娇花弱柳,为探索救国救位去途径于1904年变卖掉自己去全部首饰衣物东去日本留学。她说:“人生处世,当匡济艰危,以吐报负,宁能米盐琐屑终其身乎?”在日本她以高价购得一柄宝刀,并学习剑击和射击技术。秋女侠是近代史上一位奇女子,击剑,舞刀,豪饮,赋诗,俱能来得,尽显巾帼豪气。1905年从日本回国,走访好友吴芝瑛,以所购宝刀相示,纵情豪饮,酒酣耳热,拔刀起舞。
第一句以不吝惜千两黄金去购买锋利去宝刀起兴,“千金”本是珍贵去钱财器物,而诗人却毫不可惜地用来换取别人看来价值根本不足相当去东西。表现了诗人意欲投身反帝反封建去斗争,甚至不惜流血牺牲,表现出诗人去性格去豪爽。
第二句与首句呼应,诗人愿意用名贵去貂裘去换酒喝,这些贵重去东西都毫不犹豫地舍弃,诗人以一女子而作如此语,显示出诗人仗义疏财,不计较个人得失去豪爽性格。
第吴芝瑛久知秋瑾有事复志,虑其事泄贾祸,屡示珍重。面对好友去提醒,这就有了本诗去第三,第四句,秋女侠去回答。借用周朝去忠臣苌弘鲜血化碧去典故阐明:人去生命是非常宝贵去,蛮强去热血也不能白白去流淌,应当为了崇高去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只有这样这辈子算是没有白活。同时抒发诗人随时准备为国捐躯去豪迈情感。
全诗句句铿锵有力,字字掷地有声,借对酒所感抒发革命豪情,表达了诗人决心为革命奉献一切去豪情壮志,充分表现了诗人去英雄气概。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10对酒行
李白〔唐代〕
松子栖金华,安期入蓬海。
此人古之仙,羽化竟何在。
浮生速流电,倏忽变光彩。
天地无凋换,容颜有迁改。
对酒不肯饮,含情欲谁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赤松子栖息在金华山上,安期生居住在仙海的蓬莱仙山。他们都是古代修炼成仙的仙人,不知今日他们是否还在?人生浮幻如梦,如奔流的闪电般转眼即逝,忽然一下子就到了暮年。几十年,天地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县变的只有人的容颜。这样人生的即逝,谁能不感慨万千呢?眼前虽然有盛宴美酒,但欢饮不畅,没有举杯的心情。
注释:
对酒行:是乐府相和歌调名,内容多为君主歌功颂德。松子:即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金华山:在浙江金华县北,即赤松子得道处。传说赤松子游金华山,自焚而化,故今山上有赤松坛。安期:《抱朴子》载:安期先生(指安期生),在仙海边卖药,已有千年之久。秦始皇请来与他谈了三天三夜,言高旨远,始皇感到奇怪,便赐给他价值数千万的金璧。安期接受后,放置在阜乡亭,并留下一封书信曰:“复数千岁,求我于蓬莱山。“羽化:道家以仙去为羽化。浮生:人生。流电:形容人生短促,似流电。凋换:凋落变化。含情:形容心情不欢畅。
赏析
这首诗看似平淡无奇,实刚融游仙、忧生、饮酒、纵情为一体,意蕴丰富,耐人寻味。
诗的前四句,追思仙人,提出疑问。诗人开篇便从古时仙人、仙境起笔,首先创造出迷离缥缈的意境,也凝聚着诗人一生求仙的曲折历程和复杂心态。首二句仙人、仙境相应,山海对举,“栖”、“入”二动词镶嵌句中,造成神妙飘逸的意境,字里行间蕴含着诗人景仰、追思的情感。后两句则转入疑问,这是经过一系列的艰苦探索之后的反思绪果,疑问中透露出诗人迷惘、惆怅的复杂心态。
中间四句,感叹时光倏忽,人生易老。这里,诗人为强调人生变化之迅速,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浮生”两句中,“流电”的意象与“浮”、“速、‘倏忽”等词语的交互作用,就凸现出其人生短促的意识。”天地”两句又以永存的天地为反衬,来强化其人命不常的意识,揭示出时间的无限、宇宙的永恒与人生有限、容颜易改的矛盾,倾泻出诗人欲有为而不得,欲超脱而不能的内心矛盾与苦闷,流露出迷惘、倜怅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态。
结尾两句,紧扣诗题,揭出主旨。诗人在仙境、人生皆令人幻灭、绝望的情境中,忽辟奇境,面对酒杯而产生种种联想,在欲饮未饮的心灵搏斗中,以尾句中反诘的语气透漏出他欲超脱而不能的复杂心态,也表达出更高远的精神追求。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诗人内心情感流向变化来结构全诗。起笔是对古仙人思慕的情感基调,继而转入对仙人不复现的失望,对求仙追求的疑虑与怅惘。然后由上而下转入对人世时光易逝的忧虑,对容颜日改的无可奈何,表达出一种失落、灰心和幻灭的情绪。至此,诗人的感情潮水已退入最低谷,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这时,诗人又以超然挥洒的笔触,突然推开去,独辟蹊径,以面对酒杯的联想、发问,表达了“含情”有待的高远精神追求,从而创造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这就形成了全诗看似漫不经心、跳荡不羁,实则整然有序,浑然天成的艺术结构,显示出这首诗“飘逸”的风格。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11对酒
新诗满眼不能裁,鸟度云移落酒杯。
官里簿书无日了,楼头风雨见秋来。
是非衮衮书生老,岁月匆匆燕子回。
笑抚江南竹根枕,一樽呼起鼻中雷。
翻译
眼前都是新诗的材料,可我一时无法表达;鸟儿从眼前飞掠,云儿在天上飘浮,都倒映进我的酒杯。
做着小官,文书堆案没完没了,使人厌倦;猛抬头,楼前又是一番风雨,秋天已经到来。
是是非非,接踵不绝,书生渐渐老去;岁月匆匆,翩翩燕子,已仓促回归。
我把一切烦恼都抛到脑后,含笑抚摸着用江南竹根做的枕头,喝醉了酒,美美地睡上一觉,鼾声如雷。
注释
新诗:新的诗作。
官里:衙门里,官府里。
簿书:官府的文书。
衮衮:相继不绝。
赏析
据陈与义集前后诗作年,这首诗当作于宣和六年(1124年)秋。
诗首联切题,但以倒装出之。诗人对着酒杯,只见飞鸟掠过,浮云缓移,这一切都倒映在杯中,于是心中若有触动,觉得这是极好的诗料,想写出来,又似乎找不到适当的诗句来表达。江西诗派的诗喜欢拗折,这样起句,将因果倒置,诗便显得突兀而有波折。同时人葛胜仲在评论陈与义诗时,曾指出他的诗“务一洗旧常畦径,意不拔俗,语不惊人,不轻出也”,这联诗便是很好的例子。诗写的情况,是每个诗人都遇到过的。这样的感触,就是陶渊明《饮酒》诗所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也即李商隐《锦瑟》诗所云“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茫然”,明明是极好的景情,诗似乎就在口边,却一下子说不出来。陈与义对这种境界体会很深,多次拈出,如《春日》云:“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又如《题酒务壁》云:“佳句忽堕前,追摹已难真。”
第二、第三联写现实生活,抒发感慨。两联都一句说情,一句写景作陪衬,进一步阐发情。诗人当时官符宝郎,到这年冬天,即以王黼事罢,出监陈留酒税。这时候,他或许已对官场的倾轧感到了厌恶,而自己已是三十五岁,官低位贱,展望未来,前程似漆,于是在这两联诗的出句中感叹自己整天忙忙碌碌,周旋于案牍文书之中,没有出头的日子;没完没了的是非恩怨,又缠绕着自己,伴随着自己渐渐老去。与所抒发的心理动态相呼应,两联的对句便写相应的景物,自成连续,说眼见到楼头阵阵风雨,秋天已经来到,满目苍凉萧瑟,使人感伤;燕子已经离开,飞往南方的故巢,令人感到岁月在匆匆地流逝。这两联是名句,方回对此极为赞赏,在《瀛奎律髓》中评说:“此诗中两联俱用变体,各以一句说情,一句说景,奇矣。”宋吴开《优古堂诗话》说:“近时称陈去非诗‘案上簿书何时了,楼头风月又秋来’之句。或者曰:此东坡‘官事无穷何日了,菊花有信不吾欺’耳。予以为本唐人罗邺《仆射陂晚望》诗‘身事未知何日了,马蹄唯觉到秋忙’。”方回则以为本苏轼词“官事何时毕,风雨外,无多日”,第三联则与陈与义自己的《寓居刘仓廨中晚步过郑仓台上》的“世事纷纷人老易,春阴漠漠絮飞迟”同意,“是为变体”。吴开及方回都遵循江西诗派宗旨,在“无一字无来历”上下工夫,实际上,不论陈与义是否袭用前人,诗都写得意深情深,格调高迥;其中以“书生”对“燕子”、“簿书”对“风雨”、“是非”对“岁月”,都很灵动,非俗手所能做到。
在发了一通感慨后,诗进入尾声,回应题目,说自己含笑把这些人世间的烦恼都远远地抛开,痛快地喝上一通酒,醉后往床上一躺,进入梦乡。这联虽然是故作达语,力求轩豁,但气势与上不称。陈与义曾经提出作诗要达到两个标准,一是“忌俗”,一是“不可有意用事”,这联却写得很俗气,违背了自己的标准,所以清纪昀、许印芳都曾予以指摘。
这首诗属于拗体,采用了特殊的结构形式,显得兀傲奇崛,是陈与义学黄山谷诗的结果,因此被极力鼓吹江西诗派诗的方回赞为“学许浑诗者能之乎?此非深透老杜、山谷、后山三关不能也”。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12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
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礼让,民无所争讼。
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
斑白不负载。
雨泽如此,百谷用成。
却走马,以粪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
子养有若父与兄。
犯礼法,轻重随其刑。
路无拾遗之私。
囹圄空虚,冬节不断。
人耄耋,皆得以寿终。
恩德广及草木昆虫。
「翻译」
饮酒时高歌,正是太平年代,小吏不闯门。
君主贤明,宰相和股肱之臣都忠心贤良。
人民礼让,不争吵打官司。
耕地三年有九年的收成那么多,粮食堆满粮仓。
老者不背着东西。
天降润雨,粮食丰收。
马在田间驰骋,用粪便来作肥料。
当官的都爱他的人民,没有黑暗。
教导孩子敬爱父兄。
犯法不能有重刑。
路不拾遗。
监狱空虚,节日不断。
老人能得到赡养。
恩惠广及草木昆虫。
「注释」
〔1〕《对酒》属于乐府诗《相和歌·相和曲》。同《度关山》一样,都是表达作者政治理想的诗篇。本诗描写了一派太平盛世的欢乐景象。政通人和,物阜民康,构想诚然是美妙的。
〔2〕吏不呼门:管理不过问、干涉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3〕股肱:大腿和胳膊。古代常以股肱比喻辅佐君王的臣僚。
〔4〕咸:都,皆。礼让:遵守礼法,互相谦让。
〔5〕争讼:争夺和诉讼
〔6〕“三年”句:此句本之《礼记·王制》:“三年耕必有一年食,九年耕必有三年食。”曹操又进一步,认为经过三年耕种土地,一定要取得供给九年食用的粮食储备。
〔7〕班白:即“斑白”,指头发发白的老人。负载:肩扛或用头顶着东西搬运。此句来源于《孟子·梁惠王上》。
〔8〕雨泽:雨水滋润。
〔9〕百谷:泛指各种农作物。一作“五谷”。用:因而。成:丰收。
〔10〕却:退。走马:跑得快的马。此指战马。
〔11〕粪:用如动词,施肥。意为天下太平时,让好马推出战场,用于送粪和耕地。
〔12〕爵:爵位。这里用如动词,分封。公侯伯子男:周天子分封诸侯时的五个等级。
〔13〕黜陟幽明:语出《尚书·舜典》,即贬退不明事理的人,提拔干练的人。
〔14〕子养有若父与兄:诸侯和管理像对待自己父亲和兄长一样对待老百姓。
〔15〕轻重随其刑:按犯法之轻重分别量刑。
〔16〕囹圄:监狱
〔17〕冬节不断:汉代最迟在冬季的最后一个月处决犯人。到春天就不能处决了。此言至冬末也没有犯人可判决了。
〔18〕耄:人九十岁为耄。耋:人八十岁为耋。
〔19〕恩德:统治者给社会带来的种种好处。一本作“恩泽”。
「赏析」
《对酒》是魏晋文学家曹操创作的一首表达自己政治理想的杂言诗,诗中描述了太平的环境里,人们自由舒适的田园生活。曹操认为,没有官吏上门催租、政治清明是人生追求的理想社会。
对酒高歌,激起诗人曹操无限的感慨。曹操认为,没有官吏上门催租、政治清明是人生追求的理想社会。在这一社会中,君圣臣贤,讼狱不兴,五谷丰登,国富民足,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皆得寿终。
这些作为曹操的理想社会是何等地令人神往。然而,直至唐代初年,唐太宗贞观之治时曾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之太平景象。三国时期,曹操却不得不面对战火不断,百姓痛苦的呻吟的现实,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实在是太大了。可以说,曹操描绘的人生理想是在批判实现的基础上发生的。一般认为,曹操尚法。从这首《对酒》诗的内容看,应该说他具有外法内儒的特征,即他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是以儒家学说为依据的。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13原文:
对酒
[近现代]秋瑾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不吝惜花费千金去买一把好刀,用貂皮大衣去换美酒也算得上豪迈。
应该多珍惜这一腔革命的热血,将来献出它时,定能化成碧绿的波涛。
注释
对酒:指此诗为对酒痛饮时所作。
宝刀:吴芝瑛《记秋女侠遗事》提到,秋瑾在日本留学时曾购一宝刀。
貂裘换酒:以貂皮制成的衣裘换酒喝。多用来形容名士或富贵者的风流放诞和豪爽。
勤,常常,多。珍重:珍惜重视。
碧涛:血的波涛。用《庄子·外物》典:“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苌弘是周朝的大夫,忠于祖国,遭奸臣陷害,自杀于蜀,当时的人把他的血用石匣藏起来,三年后化为碧玉。后世多以碧血指烈士流的鲜血。
涛:在此处意即掀起革命的风暴。
赏析:
秋瑾的小诗“对酒”作于1905年,即光绪三十一年。庚子事变,八国联军入侵,国事板荡,中华民族濒临灭绝的危险,而满清王朝腐败不堪,鉴湖女侠愤然而起,她本出身书香门第,却不愿做娇花弱柳,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途径于1904年变卖掉自己的全部首饰衣物东去日本留学。她说:“人生处世,当匡济艰危,以吐报负,宁能米盐琐屑终其身乎?”在日本她以高价购得一柄宝刀,并学习剑击和射击技术。秋女侠是近代史上一位奇女子,击剑,舞刀,豪饮,赋诗,俱能来得,尽显巾帼豪气。1905年从日本回国,走访好友吴芝瑛,以所购宝刀相示,纵情豪饮,酒酣耳热,拔刀起舞。
第一句以不吝惜千两黄金去购买锋利的宝刀起兴,“千金”本是珍贵的钱财器物,而诗人却毫不可惜地用来换取别人看来价值根本不足相当的东西。表现了诗人意欲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甚至不惜流血牺牲,表现出诗人的性格的豪爽。
第二句与首句唿应,诗人愿意用名贵的貂裘去换酒喝,这些贵重的东西都毫不犹豫地舍弃,诗人以一女子而作如此语,显示出诗人仗义疏财,不计较个人得失的豪爽性格。
第吴芝瑛久知秋瑾有光复志,虑其事泄贾祸,屡示珍重。面对好友的提醒,这就有了本诗的第三,第四句,秋女侠的回答。借用周朝的忠臣苌弘鲜血化碧的典故阐明:人的生命是非常宝贵的,蛮强的热血也不能白白的流淌,应当为了崇高的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只有这样这辈子算是没有白活。同时抒发诗人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豪迈情感。
全诗句句铿锵有力,字字掷地有声,借对酒所感抒发革命豪情,表达了诗人决心为革命奉献一切的豪情壮志,充分表现了诗人的英雄气概。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14除夜对酒赠少章
陈师道〔宋代〕
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译文
一年又将过去,灯下的客人,事业理想都未落空,我却是无所依托。我的前半生都在忧患里度过,梦中的东西在现实中却无法实现。忧愁烦恼催短催白了头发,憔悴的容颜凭借酒力发红。我唱起歌来,你且跳起舞,我俩潦倒的景况大致相同。
注释
少章:名秦觏,字少章,北宋著名词人秦观之弟,与诗人交往颇密。岁晚:一年将尽。未空:(职业、事业)没有落空(即言“有了着落”)。有:指现实。无:指梦境。酒借红:即是“借酒红”的倒装。潦倒:颓衰,失意。
赏析
这首诗头两句写自己除夜孤单,有客来陪,自老十分快慰。衰间四句回忆自己半生穷愁,未老已衰。结尾两句与开首呼应,由于主客潦倒略同,同病相怜,于是一人吟诗,一人踏歌起舞。诗衰体现了诗人不幸的遭遇和愁苦的当境,也体现了诗人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诗作格律严整,对仗精彩,被清朝文人纪昀评价为:“神力完足,斐然高唱,不但五六佳也。当诗衰第五、六句“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当,被誉为名联。
“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当是说明亮的油灯前,客人们正在兴高采烈地喝酒猜拳。这些客人们大都已得到了一官半职,生活有了着落,所以他们是那样无忧无虑。而诗人这一年又过去了,依然像无根的浮萍,随风飘荡,无所依托。除夕之夜,本应合无团聚,可妻子儿女却在远方,难以相见;一年终了,诗人托身何处仍无结果,当衰老到抑郁不平。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衰。当这一年,诗人已三十四岁。古人说:“三十而立。当而诗人的半辈子却在忧患衰度过,虽有才华,却无处施展;虽有抱负,却无法实现,只好在梦衰寻求理想,寻求安慰。可梦境和现实截然相反。“有当,是指梦境,“无当,是指现实。梦衰,抱负有地方施展,理想有可能实现,还有欢笑、有团圆、有衣食、有房舍……应有尽有;而现实衰却一无所有。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当是说严酷无情的现实粉碎了诗人美好的梦幻。眼见光阴流逝,愁白了头。这里说“发短愁催白当,他的头上不一定真有白发;说“颜衰酒借红当,他的颜面也不一定真的如此衰老。诗人这年才刚刚三十出头,在作于同年的《次韵答邢居实》衰,诗人也说:“今代贵人须白发,挂冠高处未宜弹。当王直方以为“元祐(指1086-1094)衰多用老成当,所以苏轼、陈师道、秦观皆有“白发当句(《王直方诗话》)。诗人此写愁催白发,酒助红颜,无非是表示愁之深、当之苦罢了。杜甫、白居易、苏轼、郑谷等人都曾写过类似的诗句,但诗人此联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对仗更工整,且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窘况,带上了他个人特有的主观色彩。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当愁不能胜,苦不堪言,满腹牢骚,无人诉说。座衰只有当时也是“布衣当的秦少章与诗人遭遇处境略同,可以作为他的知音了。所以在发泄了一肚子的不平之气后,诗人和秦少章一起唱和,两个“潦倒略相同当的人,用歌声来排遣满腹愁绪。这一晚是除夕之夜,他们只希望来年再努力了。全诗针对题目收住,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在低沉压抑的气氛衰透露出一丝亮光,却正衬出诗人无可奈何的当情。
诗衰体现了诗人不幸的遭遇和愁苦的当境,也体现了诗人那种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诗人并非仅仅哀叹时光的流逝,他做梦也希望能一展平生抱负,他为理想不能实现而郁郁不乐,而愤愤不平。此诗正是他的一曲高唱,情词奔骤、意气挥霍。
创作背景
据史传记载,陈师道早年受业于曾巩,得到器重。宋神宗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曾巩推荐他作为自己的助手参与修史,但朝廷以他是未做官的“白衣”而拒绝了。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曾巩去世。此时,诗人虽先后又结识了苏轼、张耒等人,但生活一直无着,甚至贫穷得无力养家,妻子和三儿一女只得随他的岳父郭概去了四川,而他只得孤苦零丁,独自一人生活。陈师道一生清贫,有时经日断炊,直至宋哲宗元祐元年(1087年),才由苏轼荐任徐州教授。
此诗似作于任职前头一年公元1086年(宋哲宗元祐元年)的除夕。这一年秦觏与诗人同在京师,交往密切。除夕之夜,诗人置酒待客,与朋友们一起开怀畅饮。正当酒酣耳热之际,诗人却想起了自己的遭遇。于是趁着酒兴,发发牢骚,把满肚皮的不合时宜对朋友倾泄一番,希望这样能让自己过得心情舒畅一点。
陈师道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15对酒
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
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
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
翻译
蒲萄美酒,金叵罗。吴地少女年方十五,娇小的骏马把她驮。
青黛描秀眉,还穿着红锦靴。吐字音不正,娇滴滴地唱着歌。
豪华的筵席上,你投入怀中醉眼婆娑。芙蓉帐里,能奈你何?
注释
蒲萄酒:据《太平寰宇记》载西域有之,及唐贞观中传入,芳香酷烈。
叵罗:或作“颇罗”,胡语之酒杯。
细马:骏马之小者。
青黛:古画眉颜料,其色青黑。
红锦靴:唐代时装。
玳瑁筵:也写作瑇瑁筵,谓豪华名贵之筵席。
芙蓉帐:用芙蓉花染缯制成的帐子。泛指华丽的帐子。
赏析
这首七言古诗写少年冶游情景,是李白初下江南时候的生活写照。全诗节奏明快,情绪高越,细节明晰,歌唱性极强。
此诗先写“蒲萄酒”“金叵罗”“玳瑁筵”“芙蓉帐”,其物色华贵精美绝伦。然后女主人公登场。芳龄十五,骑一匹小马。以“细”指“小”,至今粤语犹然。“驮”字好,坐非正坐,开启了漫不经心模式。“道字不正娇唱歌”,是女主人公无目的性地任意挥发。是因为她是吴姬,不能说洛阳正音,才“道字不正”呢,还是她有意来一番个人演绎,将一首熟悉的歌儿唱出陌生化的新奇感呢?李白是深谙此中秘诀的,他明白这是撒娇,发嗲。在另一首写给金陵女子的诗中他也说:“楚歌吴语娇不成,似能未能最有情。”不要太认真,不要卖弄,有本事最好藏起来,技艺在纯熟与生疏之间,态度在迎合与超然之间,这才是“娇唱歌”,“娇不成”也“最有情”。十五岁的吴姬真不简单,她已经掌握了人情与歌艺的精髓:似能未能,大巧若拙。此诗写吴姬着笔不多,但其天生丽质,音容笑貌,一览无余,很可见出李白刻画人物之工。
创作背景
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李白全集编年笺注》)系此诗于开元十四年(726年)。当时李白在金陵、扬州等地游览。
第四篇: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精选15篇)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1对酒
新诗满眼不能裁,鸟度云移落酒杯。
官里簿书无日了,楼头风雨见秋来。
是非衮衮书生老,岁月匆匆燕子回。
笑抚江南竹根枕,一樽呼起鼻中雷。
翻译
眼前都是新诗的材料,可我一时无法表达;鸟儿从眼前飞掠,云儿在天上飘浮,都倒映进我的酒杯。
做着小官,文书堆案没完没了,使人厌倦;猛抬头,楼前又是一番风雨,秋天已经到来。
是是非非,接踵不绝,书生渐渐老去;岁月匆匆,翩翩燕子,已仓促回归。
我把一切烦恼都抛到脑后,含笑抚摸着用江南竹根做的枕头,喝醉了酒,美美地睡上一觉,鼾声如雷。
注释
新诗:新的诗作。
官里:衙门里,官府里。
簿书:官府的文书。
衮衮:相继不绝。
赏析
据陈与义集前后诗作年,这首诗当作于宣和六年(1124年)秋。
诗首联切题,但以倒装出之。诗人对着酒杯,只见飞鸟掠过,浮云缓移,这一切都倒映在杯中,于是心中若有触动,觉得这是极好的诗料,想写出来,又似乎找不到适当的诗句来表达。江西诗派的诗喜欢拗折,这样起句,将因果倒置,诗便显得突兀而有波折。同时人葛胜仲在评论陈与义诗时,曾指出他的诗“务一洗旧常畦径,意不拔俗,语不惊人,不轻出也”,这联诗便是很好的例子。诗写的情况,是每个诗人都遇到过的。这样的感触,就是陶渊明《饮酒》诗所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也即李商隐《锦瑟》诗所云“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茫然”,明明是极好的景情,诗似乎就在口边,却一下子说不出来。陈与义对这种境界体会很深,多次拈出,如《春日》云:“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又如《题酒务壁》云:“佳句忽堕前,追摹已难真。”
第二、第三联写现实生活,抒发感慨。两联都一句说情,一句写景作陪衬,进一步阐发情。诗人当时官符宝郎,到这年冬天,即以王黼事罢,出监陈留酒税。这时候,他或许已对官场的倾轧感到了厌恶,而自己已是三十五岁,官低位贱,展望未来,前程似漆,于是在这两联诗的出句中感叹自己整天忙忙碌碌,周旋于案牍文书之中,没有出头的日子;没完没了的是非恩怨,又缠绕着自己,伴随着自己渐渐老去。与所抒发的心理动态相呼应,两联的对句便写相应的景物,自成连续,说眼见到楼头阵阵风雨,秋天已经来到,满目苍凉萧瑟,使人感伤;燕子已经离开,飞往南方的故巢,令人感到岁月在匆匆地流逝。这两联是名句,方回对此极为赞赏,在《瀛奎律髓》中评说:“此诗中两联俱用变体,各以一句说情,一句说景,奇矣。”宋吴开《优古堂诗话》说:“近时称陈去非诗‘案上簿书何时了,楼头风月又秋来’之句。或者曰:此东坡‘官事无穷何日了,菊花有信不吾欺’耳。予以为本唐人罗邺《仆射陂晚望》诗‘身事未知何日了,马蹄唯觉到秋忙’。”方回则以为本苏轼词“官事何时毕,风雨外,无多日”,第三联则与陈与义自己的《寓居刘仓廨中晚步过郑仓台上》的“世事纷纷人老易,春阴漠漠絮飞迟”同意,“是为变体”。吴开及方回都遵循江西诗派宗旨,在“无一字无来历”上下工夫,实际上,不论陈与义是否袭用前人,诗都写得意深情深,格调高迥;其中以“书生”对“燕子”、“簿书”对“风雨”、“是非”对“岁月”,都很灵动,非俗手所能做到。
在发了一通感慨后,诗进入尾声,回应题目,说自己含笑把这些人世间的烦恼都远远地抛开,痛快地喝上一通酒,醉后往床上一躺,进入梦乡。这联虽然是故作达语,力求轩豁,但气势与上不称。陈与义曾经提出作诗要达到两个标准,一是“忌俗”,一是“不可有意用事”,这联却写得很俗气,违背了自己的标准,所以清纪昀、许印芳都曾予以指摘。
这首诗属于拗体,采用了特殊的结构形式,显得兀傲奇崛,是陈与义学黄山谷诗的结果,因此被极力鼓吹江西诗派诗的方回赞为“学许浑诗者能之乎?此非深透老杜、山谷、后山三关不能也”。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2原文:
松子栖金华,安期入蓬海。
此人古之仙,羽化竟何在。
浮生速流电,倏忽变光彩。
天地无凋换,容颜有迁改。
对酒不肯饮,含情欲谁待。
注释:
①松子:即赤松子,是古代的仙人。
②金华:山名。在今浙江金华市北。相传赤松子在此山得道,羽化成仙。
③安期:指安期生。传说中的仙人,居住在东海仙山。
④羽化:成仙。
⑤“对酒”两句:化用了王粲的诗句“今日不极欢,含情欲谁待”,含有欢情而不畅。
翻译:
赤松子栖息在金华山上,安期生居住在东海的蓬莱仙山,他们都是古代修炼成仙的仙人,不知今日他们是否还在?人生浮幻如梦,如奔流的闪电般转眼即逝,忽然一下子就到了暮年。几十年,天地并没有多大的变化,改变的只有人的容颜。眼前虽然有盛宴美酒,但欢情不畅,没有举杯的心情。
赏析:
《对酒行》,属于乐府《相和歌辞》旧题。在这首诗里,诗人李白表达的是天地久长而人生易逝的深沉感慨。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3【原文】
曲江对酒
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州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翻译】
我还不想回去,我就想守着一江流水,就守着这座被战争浪费的皇家园林。我想多坐一会儿,即便时间的移动,使豪华的宫殿的位置变得朦胧难测,我仍想多看看,桃花如何追逐白色的杨花,它们如何争着抛弃这个世界。黄鹂和白色鸥鸟,比赛逃离。我也是厌世者,早已失去朝见皇帝的胃口。由于缺少异数,我纵酒,烂竽充之。想隐居水边,可在水滨依然是王臣。现在老了,还说什么“事了拂衣去”。
【赏析】
诗人微官缚身,空怀报国之心,却无所作为,虚空寥落之际,将失望与忧忿寄托于花鸟清樽。颔联描绘的是暮春景色、形神兼有、色香具备、生动传神,同时也反映出诗人空闲无事,留意花落鸟飞的懒散无聊的心境。
【阅读训练】
1.杜甫,字子美,其诗作被称作“ ”。(1分)
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咏史诗,首联“转”字写出时过境迁的意味。
B.颔联不仅上下句对仗,而且还有“当句对”,格律严谨。
C.颈联正话反说,尾联使用了“沧州”、“拂衣”等典故。
D.全诗感情浓烈,运思深刻,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3.诗的第三句原作“桃花欲共杨花语”,后来杜甫“自以淡笔改三字”(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深得后人赞誉。联系全诗,谈谈你的看法。(4分)
4.简析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5.“桃花细逐杨花落”一句,原作“桃花欲共杨花语”。你认为这样修改之后好不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
1.(1分)诗史
2.(3分)A
3.(4分)改得巧妙、准确。(1分)修改是把拟人改为白描。(1分)从全诗看,作者表现的是因仕途失意而懒散无聊的心情。用白描的手法,写桃花的“细逐”,杨花的“飘落”,正好衬出他枯坐江边、空闲无聊的心情。(1分)用拟人的手法,显得过于恬适而富有情趣。(1分)
4.诗人感觉闲散无聊,枯坐江头多时,不想回去,纵饮懒朝,后悔没有及早辞官归隐,抒发了诗人面对仕途失意、抱负难展、理想落空、报国无门的状况内心的愤懑不平之情。
5.“桃花欲共杨花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显得过于恬适而富有情趣,跟诗人当时仕途失意,懒散无聊的心情不相吻合;正因为仕途失意,懒散无聊,诗人才久坐江头,如此留意于花落鸟飞,“桃花细逐杨花落”纯用描写,能更好地衬托出诗人此时的心情。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4原文:
霜天晓角·重来对酒
纳兰性德〔清代〕
重来对酒,折尽风前柳。若问看花情绪,似当日、怎能彀。
休为西风瘦,痛饮频搔首。自古青蝇白璧,天已早安排就。
译文:
几欲举杯,对酒无言,折尽风中摇曳的柳条也数不尽那浓浓的离情别绪。遥忆当年花前把酒、壮志酬筹,何等快意。还是不要提那些空虚如幻的陈情旧事了,趁着良辰未尽,再多饮一杯消愁的美酒,自古英雄多壮志难酬,是非成败上天早已为我们安排妥当了。
注释:
霜天晓角:词牌名。又名“月当窗”、“长桥月”、“踏月”。越调,仄韵格。各家颇不一致,通常以辛弃疾《稼轩长短句》为准。双调四十三字,前后片各三仄韵。别有平韵格一体。彀(gòu):同“够”。搔首:以手搔头,是为人之焦急或有所思的情态。青蝇(yíng)白璧:喻小人谗谤好人,污其青白。青蝇,苍蝇。白璧,白玉。
赏析:
这首词是纳兰性德与好友饮酒时的寄情之在。词人写这首词,既是劝慰临行的好友,也是在抒发自己对好友被小人谗害的激愤之情。
词的上阕寥寥二十一字,却弥散着失意与无奈的情绪。一句“折尽风前柳”,点明了花别的主题。正所谓“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离别总是让人感伤的,而一个“尽”字,亦写出了词人不舍的深情——似乎只有折完风前的细柳方能显示出他对友人的惜别之情。隋朝诗人的《花别诗》说:“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离别总是黯然销魂,也总能勾起万般感触。词的下阕,笔锋突转,由伤别转入对世事人生的感叹。“休为西风瘦,痛饮频搔首”化用李清照的《醉花阴》词:“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人黄花瘦”。以此来劝慰友人勿叹于西风古道,不要独自销魂消瘦,今日一别,相聚又不知是何时,索性狂歌痛饮,以慰年华吧。“痛饮频搔首”,这里容若当是引申自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诗中“此日空搔首,何人共解颐”的句子,将友人引为人生知己。故此句既是慰友亦是慰己。接下来,容若继续宽慰友人:小人谗滂君子,污其清白,自古已然,就好像上天早已安排好的一样。正如他在《金缕曲·赠梁汾》中所言,“蛾眉谣诼,古今同忌”。此时的纳兰是愤愤不平的,却也是沉默无奈的,但这种沉默却源自他的清傲与旷达。
这首词写别情,却脱出别情外,终又回到别情上,始终想解脱,故在旷达语,又始终不可解脱,终归于一句对于人生的理解“自古青蝇白璧,天已早、安排就”,以此宽慰自己。全词可谓凄婉哀绝,能催人生出同感来。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5腊夜对酒原文:
琥珀杯中物,琼枝席上人。
乐声方助醉,烛影已含春。
自顾行将老,何辞坐达晨。
传觞称厚德,不问吐车茵。
腊夜对酒注释
晋陶潜《责子》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唐韩翃《送齐明府赴东阳》诗:“风流好爱杯中物,豪荡仍欺陌上郎。”宋辛弃疾《满江红·送信守郑舜举被召》词:“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物。”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二折:“你不肯冷落了杯中物,我怎肯生疎了絃上手。”亦作“杯中之物”。《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蔡武﹞平昔别无所好,偏爱的是杯中之物,若一见了酒,连性命也不相顾。”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6原文:
锦津舟中对酒别刘善充
明代:杨慎
锦江烟水星桥渡,惜别愁攀江上树。
青青杨柳故乡遥,渺渺征人大荒去。
苏武匈奴十九年,谁传书札上林边。
北风胡马南枝鸟,肠断当筵蜀国弦。
译文:
锦江烟水星桥渡,惜别愁攀江上树。
船儿停泊在,在烟波朦胧的锦江码头星桥旁边,朋友难舍我离去,惆怅地折柳相赠。
青青杨柳故乡遥,渺渺征人大荒去。
杨柳颜色仍绿,故乡却离我越来越遥远,前途茫茫的征人去往那荒凉之地了。
苏武匈奴十九年,谁传书札上林边。
苏武被匈奴拘禁了十九年得以放还,又有谁从皇帝的身边为我带来赦免的诏书!
北风胡马南枝鸟,肠断当筵蜀国弦。
胡马越鸟尚且怀恋故士,自己此刻听着思乡之曲,又怎能不肠断心碎!
注释:
锦江烟水星桥渡,惜别愁攀(pān)江上树。
锦津:指锦江发舟处,即望江楼附近,为刘善充对其送别处。刘善充:作者友人,其事迹未详。星桥:原成都西南西江上,又名“七星桥”。
青青杨柳故乡遥,渺(miǎo)渺征人大荒去。
故乡遥:杨慎回云南贬所,故离故乡遥远。征人:杨慎自指。大荒:指云南贬所。
苏武匈奴十九年,谁传书札上林边。
苏武:西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不屈,被留十九年。十九年:此杨慎以苏武借指自己遭贬十九年。“谁传”句:相传汉昭帝索求苏武不得,乃遗使者谓单于天子射雁上林中,得雁足帛书,言武等在泽,乃得放还。此处言“上林无书”,指自己还期渺茫,遭遇比苏武还坏。
北风胡马南枝鸟,肠断当筵(yán)蜀国弦。
“北风”句“:古诗有“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之句,此处借喻自己遭遇还不如鸟兽。蜀国弦:属乐府相和旧曲名。此指思乡之曲。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叙别的地点,送行者的情谊;三四句写辞离故乡,远行边荒;五六句写感慨,借用苏武传札得归事,表达诗人对赦免的期待;最后两句以动物的恋故土设喻,道出诗人无法排解、无法抑制的恋乡情愁。全诗一气呵成,浑成自然,且情真意切,凄婉动人。
“锦江烟水星桥渡,惜别愁攀江上树。”句道出刘善充为之置酒送行的地点和折柳赠别的情谊。“惜别”写内心感情,“愁攀”写外在动作。仔细传神,将诗人远行,朋友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的矛盾与苦涩,形象地勾勒了出来。杨慎久戍荒域,暂假归家又当长别。临行之际,内心的苦痛不言而喻。诗人不言自己的伤感,却写为之饯行的刘善充的情态,给人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朋友相别,常常折柳赠送以祝平安:“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跳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折杨柳歌辞》),“伤见路旁杨柳青,一重折尽一重新,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施肩吾《折杨柳》)。此处虽亦是折柳送行,却不落俗套,读者既知所攀之树就是杨柳,又不与颔联的“青青杨柳”重复。
“青青杨柳故乡遥,渺渺征人大荒去。”句写诗人行色之匆匆,戍地之荒凉遥远。“青青杨柳故乡遥,渺渺征人大荒去。”朋友赠送的,带着故土芬芳、朋友情谊的杨柳颜色尚青,故乡的影子就越来越遥远了。“青青杨柳”暗示离别的时间很短,“故乡遥”以见诗人行程之快,行色之匆忙。“大荒去”,言诗人所去的地方之偏远,环境之恶劣。上句从诗人切身的感受落笔写故乡之远去,内心的恋与悲苦;下句从朋友的眼光所及着手,写诗人离去之迅速,所去之地的荒凉,朋友的惆怅。进一步反衬诗人内心的苦痛。
“苏武匈奴十九年,谁传书札上林边。”句用典自寓,抒发诗人渴求自由、渴求免的强烈愿望。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押十九年。汉昭帝即位,使人求索不得,汉使谓单于曰“天子射猎上林中,得雁足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乃放还。”杨慎嘉靖三年谪成永昌,到此时正好十九年,尚无赦免的音讯,所以发出“谁传书札上林边”的呼救声,上林苑本是汉天子打猎的场所,此处借指明世宗。此意其呼救之声哀伤悲绝。
“北风胡马南枝鸟,肠断当筵蜀国弦。”句以动物的恋故土设喻,道出诗人无法排解、无法抑制的恋乡情愁。“北风胡马南枝鸟”,化衍“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之句。舟中对酒,愁绪更浓,无法排解,无法述说,只好将柔肠寸断的满腔情愫,倾泻到那思乡恋土的蜀国弦歌之中。诗人借弦歌以抒胸,倾吐自己眷恋故土不欲离去的情感,哀绝婉转,催人泪下。
这首诗结构严谨,抒情写意真挚自然。诗歌由朋友的不忍别,想到马上会天涯相隔。再由戍地的荒凉,希望赦免还家。赦免无望更加依恋故土,最后是绝望悲歌声泪俱下。层层相转,感情一层浓于一层。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7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
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礼让,民无所争讼。
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
斑白不负载。
雨泽如此,百谷用成。
却走马,以粪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
子养有若父与兄。
犯礼法,轻重随其刑。
路无拾遗之私。
囹圄空虚,冬节不断。
人耄耋,皆得以寿终。
恩德广及草木昆虫。
「翻译」
饮酒时高歌,正是太平年代,小吏不闯门。
君主贤明,宰相和股肱之臣都忠心贤良。
人民礼让,不争吵打官司。
耕地三年有九年的收成那么多,粮食堆满粮仓。
老者不背着东西。
天降润雨,粮食丰收。
马在田间驰骋,用粪便来作肥料。
当官的都爱他的人民,没有黑暗。
教导孩子敬爱父兄。
犯法不能有重刑。
路不拾遗。
监狱空虚,节日不断。
老人能得到赡养。
恩惠广及草木昆虫。
「注释」
〔1〕《对酒》属于乐府诗《相和歌·相和曲》。同《度关山》一样,都是表达作者政治理想的诗篇。本诗描写了一派太平盛世的欢乐景象。政通人和,物阜民康,构想诚然是美妙的。
〔2〕吏不呼门:管理不过问、干涉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3〕股肱:大腿和胳膊。古代常以股肱比喻辅佐君王的臣僚。
〔4〕咸:都,皆。礼让:遵守礼法,互相谦让。
〔5〕争讼:争夺和诉讼
〔6〕“三年”句:此句本之《礼记·王制》:“三年耕必有一年食,九年耕必有三年食。”曹操又进一步,认为经过三年耕种土地,一定要取得供给九年食用的粮食储备。
〔7〕班白:即“斑白”,指头发发白的老人。负载:肩扛或用头顶着东西搬运。此句来源于《孟子·梁惠王上》。
〔8〕雨泽:雨水滋润。
〔9〕百谷:泛指各种农作物。一作“五谷”。用:因而。成:丰收。
〔10〕却:退。走马:跑得快的马。此指战马。
〔11〕粪:用如动词,施肥。意为天下太平时,让好马推出战场,用于送粪和耕地。
〔12〕爵:爵位。这里用如动词,分封。公侯伯子男:周天子分封诸侯时的五个等级。
〔13〕黜陟幽明:语出《尚书·舜典》,即贬退不明事理的人,提拔干练的人。
〔14〕子养有若父与兄:诸侯和管理像对待自己父亲和兄长一样对待老百姓。
〔15〕轻重随其刑:按犯法之轻重分别量刑。
〔16〕囹圄:监狱
〔17〕冬节不断:汉代最迟在冬季的最后一个月处决犯人。到春天就不能处决了。此言至冬末也没有犯人可判决了。
〔18〕耄:人九十岁为耄。耋:人八十岁为耋。
〔19〕恩德:统治者给社会带来的种种好处。一本作“恩泽”。
「赏析」
《对酒》是魏晋文学家曹操创作的一首表达自己政治理想的杂言诗,诗中描述了太平的环境里,人们自由舒适的田园生活。曹操认为,没有官吏上门催租、政治清明是人生追求的理想社会。
对酒高歌,激起诗人曹操无限的感慨。曹操认为,没有官吏上门催租、政治清明是人生追求的理想社会。在这一社会中,君圣臣贤,讼狱不兴,五谷丰登,国富民足,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皆得寿终。
这些作为曹操的理想社会是何等地令人神往。然而,直至唐代初年,唐太宗贞观之治时曾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之太平景象。三国时期,曹操却不得不面对战火不断,百姓痛苦的呻吟的现实,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实在是太大了。可以说,曹操描绘的人生理想是在批判实现的基础上发生的。一般认为,曹操尚法。从这首《对酒》诗的内容看,应该说他具有外法内儒的特征,即他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是以儒家学说为依据的。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8原文:
重来对酒,折尽风前柳。若问看花情绪,似当日、怎能彀。
休为西风瘦,痛饮频搔首。自古青蝇白璧,天已早安排就。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几欲举杯,对酒无言,折尽风中摇曳的柳条也数不尽那浓浓的离情别绪。遥忆当年花前把酒、壮志酬筹,何等快意。
还是不要提那些空虚如幻的陈情旧事了,趁着良辰未尽,再多饮一杯消愁的美酒,自古英雄多壮志难酬,是非成败上天早已为我们安排妥当了。
注释
⑴霜天晓角:词牌名。又名“月当窗”、“长桥月”、“踏月”。越调,仄韵格。各家颇不一致,通常以辛弃疾《稼轩长短句》为准。双调四十三字,前后片各三仄韵。别有平韵格一体。
⑵彀(gòu):同“够”。
⑶搔首:以手搔头,是为人之焦急或有所思的情态。
⑷青蝇(yíng)白璧:喻小人谗谤好人,污其青白。青蝇,苍蝇。白璧,白玉。《楚辞·刘向(九叹·怨思)》:“若青蝇之伪质兮,晋骊姬之反情。”王逸注:“青蝇变白使黑,变白使黑,以喻谗佞。”
参考资料:
1、《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xx.11,第245页
赏析:
作者:佚名
《霜天晓角》,其名得自林逋咏梅词中“霜洁” “晓寒” “玉龙三弄” 又称《长桥月》((踏月》《月当窗》等,有多种体格,皆为双凋,这首词就是其中之一体。上阕四句,下阕五句,共四十三字。上阕第一、第二、第四句,下阕第一、第二、第三、第五句押仄声韵。
这首词的主题并不明确,后世多认为是纳兰性德与好友饮酒时的寄情之作。词人在上阕说自己与友人再一次饮酒作别,只是心情与昔日大有不同。词 的下阕,词人笔锋突转,劝慰好友忘却烦忧,痛饮美酒,自古以来上天对卑鄙小人谗害好人、诬陷清白的事情早有安排。词人写这首词,既是劝慰临行的好友,也是在抒发自己对好友被小人谗害的激愤之情。
参考资料:
1、《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xx.11,第245页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9对酒行
李白〔唐代〕
松子栖金华,安期入蓬海。
此人古之仙,羽化竟何在。
浮生速流电,倏忽变光彩。
天地无凋换,容颜有迁改。
对酒不肯饮,含情欲谁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赤松子栖息在金华山上,安期生居住在仙海的蓬莱仙山。他们都是古代修炼成仙的仙人,不知今日他们是否还在?人生浮幻如梦,如奔流的闪电般转眼即逝,忽然一下子就到了暮年。几十年,天地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县变的只有人的容颜。这样人生的即逝,谁能不感慨万千呢?眼前虽然有盛宴美酒,但欢饮不畅,没有举杯的心情。
注释:
对酒行:是乐府相和歌调名,内容多为君主歌功颂德。松子:即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金华山:在浙江金华县北,即赤松子得道处。传说赤松子游金华山,自焚而化,故今山上有赤松坛。安期:《抱朴子》载:安期先生(指安期生),在仙海边卖药,已有千年之久。秦始皇请来与他谈了三天三夜,言高旨远,始皇感到奇怪,便赐给他价值数千万的金璧。安期接受后,放置在阜乡亭,并留下一封书信曰:“复数千岁,求我于蓬莱山。“羽化:道家以仙去为羽化。浮生:人生。流电:形容人生短促,似流电。凋换:凋落变化。含情:形容心情不欢畅。
赏析
这首诗看似平淡无奇,实刚融游仙、忧生、饮酒、纵情为一体,意蕴丰富,耐人寻味。
诗的前四句,追思仙人,提出疑问。诗人开篇便从古时仙人、仙境起笔,首先创造出迷离缥缈的意境,也凝聚着诗人一生求仙的曲折历程和复杂心态。首二句仙人、仙境相应,山海对举,“栖”、“入”二动词镶嵌句中,造成神妙飘逸的意境,字里行间蕴含着诗人景仰、追思的情感。后两句则转入疑问,这是经过一系列的艰苦探索之后的反思绪果,疑问中透露出诗人迷惘、惆怅的复杂心态。
中间四句,感叹时光倏忽,人生易老。这里,诗人为强调人生变化之迅速,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浮生”两句中,“流电”的意象与“浮”、“速、‘倏忽”等词语的交互作用,就凸现出其人生短促的意识。”天地”两句又以永存的天地为反衬,来强化其人命不常的意识,揭示出时间的无限、宇宙的永恒与人生有限、容颜易改的矛盾,倾泻出诗人欲有为而不得,欲超脱而不能的内心矛盾与苦闷,流露出迷惘、倜怅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态。
结尾两句,紧扣诗题,揭出主旨。诗人在仙境、人生皆令人幻灭、绝望的情境中,忽辟奇境,面对酒杯而产生种种联想,在欲饮未饮的心灵搏斗中,以尾句中反诘的语气透漏出他欲超脱而不能的复杂心态,也表达出更高远的精神追求。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诗人内心情感流向变化来结构全诗。起笔是对古仙人思慕的情感基调,继而转入对仙人不复现的失望,对求仙追求的疑虑与怅惘。然后由上而下转入对人世时光易逝的忧虑,对容颜日改的无可奈何,表达出一种失落、灰心和幻灭的情绪。至此,诗人的感情潮水已退入最低谷,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这时,诗人又以超然挥洒的笔触,突然推开去,独辟蹊径,以面对酒杯的联想、发问,表达了“含情”有待的高远精神追求,从而创造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这就形成了全诗看似漫不经心、跳荡不羁,实则整然有序,浑然天成的艺术结构,显示出这首诗“飘逸”的风格。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10原文:
对酒
[近现代]秋瑾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不吝惜花费千金去买一把好刀,用貂皮大衣去换美酒也算得上豪迈。
应该多珍惜这一腔革命的热血,将来献出它时,定能化成碧绿的波涛。
注释
对酒:指此诗为对酒痛饮时所作。
宝刀:吴芝瑛《记秋女侠遗事》提到,秋瑾在日本留学时曾购一宝刀。
貂裘换酒:以貂皮制成的衣裘换酒喝。多用来形容名士或富贵者的风流放诞和豪爽。
勤,常常,多。珍重:珍惜重视。
碧涛:血的波涛。用《庄子·外物》典:“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苌弘是周朝的大夫,忠于祖国,遭奸臣陷害,自杀于蜀,当时的人把他的血用石匣藏起来,三年后化为碧玉。后世多以碧血指烈士流的鲜血。
涛:在此处意即掀起革命的风暴。
赏析:
秋瑾的小诗“对酒”作于1905年,即光绪三十一年。庚子事变,八国联军入侵,国事板荡,中华民族濒临灭绝的危险,而满清王朝腐败不堪,鉴湖女侠愤然而起,她本出身书香门第,却不愿做娇花弱柳,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途径于1904年变卖掉自己的全部首饰衣物东去日本留学。她说:“人生处世,当匡济艰危,以吐报负,宁能米盐琐屑终其身乎?”在日本她以高价购得一柄宝刀,并学习剑击和射击技术。秋女侠是近代史上一位奇女子,击剑,舞刀,豪饮,赋诗,俱能来得,尽显巾帼豪气。1905年从日本回国,走访好友吴芝瑛,以所购宝刀相示,纵情豪饮,酒酣耳热,拔刀起舞。
第一句以不吝惜千两黄金去购买锋利的宝刀起兴,“千金”本是珍贵的钱财器物,而诗人却毫不可惜地用来换取别人看来价值根本不足相当的东西。表现了诗人意欲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甚至不惜流血牺牲,表现出诗人的性格的豪爽。
第二句与首句唿应,诗人愿意用名贵的貂裘去换酒喝,这些贵重的东西都毫不犹豫地舍弃,诗人以一女子而作如此语,显示出诗人仗义疏财,不计较个人得失的豪爽性格。
第吴芝瑛久知秋瑾有光复志,虑其事泄贾祸,屡示珍重。面对好友的提醒,这就有了本诗的第三,第四句,秋女侠的回答。借用周朝的忠臣苌弘鲜血化碧的典故阐明:人的生命是非常宝贵的,蛮强的热血也不能白白的流淌,应当为了崇高的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只有这样这辈子算是没有白活。同时抒发诗人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豪迈情感。
全诗句句铿锵有力,字字掷地有声,借对酒所感抒发革命豪情,表达了诗人决心为革命奉献一切的豪情壮志,充分表现了诗人的英雄气概。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11对酒
清代 秋瑾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译文
不吝惜很多钱去买一把好刀,用貂皮大衣换酒也算得上豪迈,革命者要充分爱惜自己的生命,抛洒鲜血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
注释
(1)对酒:指此诗为对酒痛饮时所作。
(2)宝刀:吴芝瑛 《记秋女侠遗事》提到,秋瑾在日本留学时曾购一宝刀。
(3)貂裘换酒:以貂皮制成的衣裘换酒喝。多用来形容名士或富贵者的风流放诞和豪爽。
(4)勤,常常,多。珍重:珍惜重视。
(5)碧涛:血的波涛。用《庄子·外物》典:“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苌弘是周朝的大夫,忠于祖国,遭奸臣陷害,自杀于蜀,当时的人把他的血用石匣藏起来,三年后化为碧玉。后世多以碧血指烈士流的鲜血。涛:在此处意即掀起革命的风暴。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1905年。诗人从日本回国后,曾在上海她的挚友吴芝瑛女士家中,拿出新购的一把倭刀给朋友看,几人喝完酒后,诗人便拨刀起舞唱歌,吴女士命女儿用风琴伴奏,声音悲壮动人。这首诗便是缘此而作。
赏析
第一句以不吝惜千两黄金去购买锋利的宝刀起兴,“千金”本是珍贵的钱财器物,而诗人却毫不可惜地用来换取别人看来价值根本不足相当的东西。表现了诗人意欲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甚至不惜流血牺牲,表现出诗人的性格的豪爽。
第二句与首句呼应,诗人愿意用名贵的貂裘去换酒喝,这些贵重的东西都毫不犹豫地舍弃,诗人以一女子而作如此语,显示出诗人仗义疏财,不计较个人得失的豪爽性格。
诗的后两句,借用周朝的忠臣苌弘鲜血化碧的典故阐明:人的生命是非常宝贵的,蛮强的热血也不能白白的流淌,应当为了崇高的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只有这样这辈子算是没有白活。同时抒发诗人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豪迈情感。
全诗句句铿锵有力,字字掷地有声,借对酒所感抒发革命豪情,表达了诗人决心为革命奉献一切的豪情壮志,充分表现了诗人的英雄气概。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12对酒忆贺监二首
唐代·李白
其一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其二
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
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
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
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译文
其一
四明山中曾出现过一个狂客,他就是久负风流盛名的贺季真。
在长安头一次相见,他就称呼我为天上下凡的仙人。
当初是喜爱杯中美酒的酒中仙,今日却已变成了松下尘。
每想想起用盎龟换酒的情景,不禁就悲伤地泪滴沾巾。
其二
狂客贺先生回到四明,首先受到山阴道士的欢迎。
御赐一池镜湖水,为您游赏在山光水色之中。
人已逝去仅余故居在,镜湖里空有朵朵荷花生。
看到这些就使人感到人生渺茫如一场大梦,使我凄然伤情。
注释
贺监:即贺知章。唐肃宗为太子时,贺知章曾官太子宾客兼正授秘书监,故诗题及序中以“贺监”、“太子宾客贺公”称之。窦蒙《述书赋注》:贺知章,天宝二年以年老上表,请入道,归乡里,特诏许之。知章以赢老乘舆而往,到会稽,无几老终。九年冬十二月,诏曰:“故越州千秋观道士贺知章,神清志逸,学富才雄,挺会稽之美箭,蕴昆冈之良玉,故飞名仙省,侍讲龙楼。愿追二老之奇踪,克遂四明之狂客。允协初志,脱落朝衣,驾青牛而不还,狎白鸥而长往。舟壑靡息,人壑两亡,推旧之怀,有深追悼,宜加缛礼,式展哀荣,可赠兵部尚书。”
金龟换酒:《本事诗》: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声益光赫。“金龟”盖是所佩杂玩之类,非武后朝内外官所佩之金龟也。
四明:浙江旧宁波府的别称,以境内有四明山得名。四明山,在今浙江宁波市西南。《名山洞天福地记》:四明山,周围一百八十里,名丹山赤水之天,在明州。
贺季真:即贺知章,季真是贺知章的字。
谪仙人:被贬谪到人间来的仙人。
杯中物:即酒。语出陶潜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松下尘:已亡故的意思,古时坟墓上多植松柏,故云。语出释昙迁诗:“我住刊江侧,终为松下尘。”
山阴:今浙江绍兴,贺知章的故乡。
镜湖: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北麓。《唐书》:贺知章,天宝初病,梦游帝居,数日寤,乃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许之。以宅为千秋观而居,又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有诏赐镜湖剡川一曲。既行,帝赐诗,皇太子百官饯送。擢其子曾子为会稽郡司马,赐绯鱼,使侍养。幼子亦听为道士。卒年八十六。
沼:池塘,这里指镜湖。
故宅:据王琦《李太白全集》注引《会稽志》。唐贺秘监故宅在会稽县东北三里,遗址今已不存。施宿《会稽志》:唐贺秘监宅,在会稽县东北三里八十步,今天长观是。
创作背景
天宝三载(744)春正月,知章因病恍惚,乃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诏许之。又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有诏赐镜湖剡川一曲。贺知章回乡后不久便去世了,卒年八十六。这两首诗是在贺知章去世之后的天宝六载(747),李白游会稽时悼念贺知章而作的。
赏析
第一首以“金龟换酒”事为中心,追忆与贺知章的情谊。“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宁波府志》:“四明山发自天台,屹峙于郡治之坤隅,上有二百八十峰,绵亘明、越、台三州之境,为三十六洞天之一。”《会稽记》亦载:“县南有四明山,高峰迭云,连岫蔽日。”贺知章家于此,故自号“四明狂客”。“风流”二字,本陆象先语,《旧唐书》卷一九〇引陆氏语云:“贺兄言论倜傥,真可谓风流之士。吾与子弟离阔,都不思之,一日不见贺兄,则鄙吝生矣。”可见李白用“风流”二字,并非仅仅用以形容贺知章的言谈风姿,而且还带有无限的思念之情。始二句点明所忆之人,接下来回忆:“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此二句所言之事已见诗序。“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一言昔,一言今。“昔好杯中物”概括了贺知章一生的嗜好——酒。李白在写这两首诗之后,还有《重忆一首》诗云:“欲向江东去,定将谁举杯?稽山无贺老,却棹酒船回。”似乎李白与贺知章情谊的凝聚点就在于“酒”。而贺知章也的确是离不开酒的,前引杜甫《饮中八仙歌》也说明了这一点。“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金龟换酒”,可以说是李白与贺知章交往中最难以忘怀的一幕。这里的“换酒处”与下句的“却忆”是倒装句,本应为:“却忆金龟换酒处”,但诗人为了强调“金龟换酒”事,以突出贺知章那豪爽的性格和对友情的倾心,方作如此安排。今日对酒,诗人难免会想起昔日“长安一相见”的情形,也更不会忘记“金龟换酒”那令人惬意的一幕;尤其是当诗人在今与昔的反复对比与追忆中,其中也不排斥诗人自身的遭际,不能不倍加思念这位曾有知遇之恩的亡友,不能不泪盈满巾。
第二首从贺知章归乡后着笔,进一步抒发诗人内心的怀念与悲凄之情。“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贺知章是“请为道士还乡里”,故云“道士迎。二句虽同为遥忆,但前句实写,后句虚拟。“归”、“迎”二字概括了贺知章还乡的整个过程,容量极大。“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贺知章归乡时,皇帝曾下诏,将镜湖剡川一曲赐于他,作为放生池。“为君台沼荣”,即为这一片池塘增添了荣耀和光彩。以上四句平平道来,似无深意,但它却很自然地把读者带回到了当初长安送别的场面,更令人不禁想起李白当时赠行的两首诗:“久辞荣禄遂初衣,曾向长生说息机。真诀自从茅氏得,恩波应阻洞庭归。”(《送贺监归四明应制》)“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送贺宾客归越》)完全是一种乐观的、恭贺的态度。对于贺知章来说,这种“辞荣禄”而“遂初衣”的结局,的确是功成身退、荣归乡里。而这正是李白所羡慕、所追求的。但诗人感情一转:“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可以想象,如果贺知章还在世的话,此时二人的相聚,应该是怎样的情形。“荷花生”不仅点明了此行的季节,而且还带有无限的情韵,尤其是“空有”二字,更准确地传达出了诗人那深深的思念之情。睹物思人,对酒怀人,往事历历在目,然而“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如幻似梦般的往事,空余故宅的现实,不仅有睹物思人、对酒怀人之念,也更有萧条异代、物是人非之感,这一切,不能不令人落泪沾巾、凄然伤情。
这两首诗在艺术上主要采用了今昔对比的手法,随着镜头的一再转换,展现出诗人抚今追昔、感慨万千的心绪。第一首前四句着重对昔日的追忆,但后四句却是在今——昔、今——昔的反复重迭之中,来加强感情的抒发。第二首前四句言昔,后四句言今,同样是在对比之中展示出诗人那极不平静的心绪。这一手法的运用,无疑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明代诗论家陆时雍本着“绝去形容,独标真素”(《诗镜总论》)的论诗宗旨,对唐代五言古诗,包括杜甫在内,基本上持否定态度,而唯独李白颇得赞许。他在《诗镜总论》中说:“观五言古于唐,此犹求二代之瑚琏于汉世也。古人情深,而唐以意索之,一不得也;古人象远,而唐以景逼之,二不得也;古人法变,而唐以格律之,三不得也;古人色真,而唐以巧绘之,四不得也;古人貌厚,而唐以姣饰之,五不得也;古人气凝,而唐以佻乘之,六不得也;古人言简,而唐以好尽之,七不得也;古人作用盘礴,而唐以径出之,八不得也。虽以子美雄材,亦踣踬于此而不得进矣。庶几者其太白乎?意远寄而不迫,体安雅而不烦,言简要而有归,局卷舒而自得。离合变化,有阮籍之遗踪;寄托深长,有汉魏之委致。”陆氏的见解未免过于偏激,但李白的《对酒忆贺监》这一类诗,的确具有上述特征,从而带有“绝去旧形容,独标真素”的显著特点。首先,当时律诗已相当成熟,但李白却仍采用古诗的形式,这正是为了更贴切地表现他那种朴素、纯真而又自然的情感,诗歌的本身,已说明了这一点。其次,从这两首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不事雕凿,毫无惊人之句,一切平平道来,然而其中蕴含的情韵和诗人内心的凄楚,却十分深沉饱满。这大概就是陆时雍所说的“深情浅趣,深则情,浅则趣”(《诗镜总论》)的道理。从诗歌审美角度来说,这也正是李白所说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准则。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13对酒行 唐朝 李白
松子栖金华,安期入蓬海。
此人古之仙,羽化竟何在。
浮生速流电,倏忽变光彩。
天地无凋换,容颜有迁改。
对酒不肯饮,含情欲谁待。
《对酒行》译文
赤松子栖息在金华山上,安期生居住在东海的蓬莱仙山。
他们都是古代修炼成仙的仙人,不知今日他们是否还在?
人生浮幻如梦,如奔流的闪电般转眼即逝,忽然一下子就到了暮年。
几十年,天地并没有多大的变化,改变的只有人的容颜。
这样人生的即逝,谁能不感慨万千呢?眼前虽然有盛宴美酒,但欢饮不畅,没有举杯的心情。
《对酒行》注释
对酒行:是乐府相和歌调名,内容多为君主歌功颂德。
松子:即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金华山:在浙江金华县北,即赤松子得道处。传说赤松子游金华山,自焚而化,故今山上有赤松坛。
安期:《抱朴子》载:安期先生(指安期生),在东海边卖药,已有千年之久。秦始皇请来与他谈了三天三夜,言高旨远,始皇感到奇怪,便赐给他价值数千万的金璧。安期接受后,放置在阜乡亭,并留下一封书信曰:“复数千岁,求我于蓬莱山。“
羽化:道家以仙去为羽化。
浮生:人生。流电:形容人生短促,似流电。
凋换:凋落变化。
含情:形容心情不欢畅。
《对酒行》赏析
这首出看似平淡无奇,实刚融游仙、忧生、饮酒、纵情为一体,意蕴丰富,耐人寻味。
出想前四句,径思仙人,提出疑问。出人开篇便从古时仙人、仙境起笔,首先创造出迷离缥缈想意境,也凝聚着出人一生求仙想曲折历程和复杂心态。首二句仙人、仙境相应,山海人举,“栖”、“入”二动词镶嵌句中,造成神妙飘逸想意境,字里行间蕴含着出人景仰、径思想情感。后两句则转入疑问,这是经过一系列想艰苦探索之后想反思绪果,疑问中透露出出人迷惘、惆怅想复杂心态。
中间四句,感叹时光倏忽,人生易老。这里,出人为强调人生变化之迅速,用了夸张想艺术手法:“浮生”两句中,“流电”想意象与“浮”、“速、‘倏忽”等词语想交互作用,就凸现出其人生短促想意识。”天地”两句又以永存想天地为反衬,来强化其人命不常想意识,揭示出时间想无限、宇宙想永恒与人生有限、容颜易改想矛盾,倾泻出出人欲有为而不得,欲超脱而不能想内心矛盾与苦闷,流露出迷惘、倜怅又无可奈何想复杂心态。
结尾两句,紧扣出题,揭出主旨。出人在仙境、人生皆令人幻灭、绝望想情境中,忽辟奇境,面人酒杯而产生种种联想,在欲饮未饮想心灵搏斗中,以尾句中反诘想语气透漏出他欲超脱而不能想复杂心态,也表达出更高远想精神径求。
总体来说,这首出以出人内心情感流向变化来结构全出。起笔是人古仙人思慕想情感基调,继而转入人仙人不复现想失望,人求仙径求想疑虑与怅惘。然后由上而下转入人人世时光易逝想忧虑,人容颜日改想无可奈何,表达出一种失落、灰心和幻灭想情绪。至此,出人想感情潮水已退入最低谷,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想境地。这时,出人又以超然挥洒想笔触,突然推开去,独辟蹊径,以面人酒杯想联想、发问,表达了“含情”有待想高远精神径求,从而创造出“柳暗花明又一村”想意境。这就形成了全出看似漫不经心、跳荡不羁,实则整然有序,浑然天成想艺术结构,显示出这首出“飘逸”想风格。
《对酒行》创作背景
李白自“十五游神仙”始,一直痴迷于道教之中。而今当李白“老之将至”之时,他回首求仙访道的历程,开始反思平生求仙的经历,以及眼见“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的事实,对自己沉于道教已开始觉醒,鉴于这种复杂的心态,便创作了这首诗。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14《对酒》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译文及注释
不吝惜花很多钱买一把好刀,貂皮大衣换酒喝也算是豪迈了。
要爱惜自己的生命,为了伟大的理想,值得抛洒鲜血,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
「注释」
①吴芝瑛《记秋女侠遗事》提到,诗当写于此时。这首诗表现了秋瑾轻视金钱的豪侠性格和杀身成仁的革命精神。
②貂裘换酒:以貂皮制成的衣裘换酒喝。多用来形容名士或富贵者的风流放诞和豪爽。秋瑾以一女子,而作如此语,其豪侠形象跃然纸上。
③“一腔”二句:要多珍惜自己的满腔热血,将来献出它的时,一定可以化成碧绿的波涛(意即掀起革命的风暴)。勤,常常,多。碧涛,用《庄子·外物》典:“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苌弘是周朝的大夫,忠于祖国,遭奸臣陷害,自杀于蜀,当时的人把他的血用石匣藏起来,三年后化为碧玉。后世多以碧血指烈士流的鲜血
「赏析」
这首“鉴湖女侠”诗是:“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不知道的,会以为这是男性写的。其实中国的男性写的东西,多数是女性化的。一千年前的花蕊夫人早就痛骂过:“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二十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口占答宋太祖》)九百年后,秋瑾又接着骂道:“肮脏尘寰,问几个男儿英哲?算只有蛾眉队里,时闻杰出。”(《满江红》)秋瑾生活的时代,人们已经痛感到整个中国的极度女性化,因此涌现出一批豪侠刚烈之士,以夸张的男性化生活姿态向传统社会挑战。秋瑾身为女性,但她时时反抗命运加给自己的性别身份。她恨苍天“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她宣称:“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满江红》)她说:“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鹧鸪天》)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15对酒
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
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
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
翻译
蒲萄美酒,金叵罗。吴地少女年方十五,娇小的骏马把她驮。
青黛描秀眉,还穿着红锦靴。吐字音不正,娇滴滴地唱着歌。
豪华的筵席上,你投入怀中醉眼婆娑。芙蓉帐里,能奈你何?
注释
蒲萄酒:据《太平寰宇记》载西域有之,及唐贞观中传入,芳香酷烈。
叵罗:或作“颇罗”,胡语之酒杯。
细马:骏马之小者。
青黛:古画眉颜料,其色青黑。
红锦靴:唐代时装。
玳瑁筵:也写作瑇瑁筵,谓豪华名贵之筵席。
芙蓉帐:用芙蓉花染缯制成的帐子。泛指华丽的帐子。
赏析
这首七言古诗写少年冶游情景,是李白初下江南时候的生活写照。全诗节奏明快,情绪高越,细节明晰,歌唱性极强。
此诗先写“蒲萄酒”“金叵罗”“玳瑁筵”“芙蓉帐”,其物色华贵精美绝伦。然后女主人公登场。芳龄十五,骑一匹小马。以“细”指“小”,至今粤语犹然。“驮”字好,坐非正坐,开启了漫不经心模式。“道字不正娇唱歌”,是女主人公无目的性地任意挥发。是因为她是吴姬,不能说洛阳正音,才“道字不正”呢,还是她有意来一番个人演绎,将一首熟悉的歌儿唱出陌生化的新奇感呢?李白是深谙此中秘诀的,他明白这是撒娇,发嗲。在另一首写给金陵女子的诗中他也说:“楚歌吴语娇不成,似能未能最有情。”不要太认真,不要卖弄,有本事最好藏起来,技艺在纯熟与生疏之间,态度在迎合与超然之间,这才是“娇唱歌”,“娇不成”也“最有情”。十五岁的吴姬真不简单,她已经掌握了人情与歌艺的精髓:似能未能,大巧若拙。此诗写吴姬着笔不多,但其天生丽质,音容笑貌,一览无余,很可见出李白刻画人物之工。
创作背景
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李白全集编年笺注》)系此诗于开元十四年(726年)。当时李白在金陵、扬州等地游览。
第五篇: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15篇)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1对酒
新诗满眼不能裁,鸟度云移落酒杯。
官里簿书无日了,楼头风雨见秋来。
是非衮衮书生老,岁月匆匆燕子回。
笑抚江南竹根枕,一樽呼起鼻中雷。
翻译
眼前都是新诗的材料,可我一时无法表达;鸟儿从眼前飞掠,云儿在天上飘浮,都倒映进我的酒杯。
做着小官,文书堆案没完没了,使人厌倦;猛抬头,楼前又是一番风雨,秋天已经到来。
是是非非,接踵不绝,书生渐渐老去;岁月匆匆,翩翩燕子,已仓促回归。
我把一切烦恼都抛到脑后,含笑抚摸着用江南竹根做的枕头,喝醉了酒,美美地睡上一觉,鼾声如雷。
注释
新诗:新的诗作。
官里:衙门里,官府里。
簿书:官府的文书。
衮衮:相继不绝。
赏析
据陈与义集前后诗作年,这首诗当作于宣和六年(1124年)秋。
诗首联切题,但以倒装出之。诗人对着酒杯,只见飞鸟掠过,浮云缓移,这一切都倒映在杯中,于是心中若有触动,觉得这是极好的诗料,想写出来,又似乎找不到适当的诗句来表达。江西诗派的诗喜欢拗折,这样起句,将因果倒置,诗便显得突兀而有波折。同时人葛胜仲在评论陈与义诗时,曾指出他的诗“务一洗旧常畦径,意不拔俗,语不惊人,不轻出也”,这联诗便是很好的例子。诗写的情况,是每个诗人都遇到过的。这样的感触,就是陶渊明《饮酒》诗所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也即李商隐《锦瑟》诗所云“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茫然”,明明是极好的景情,诗似乎就在口边,却一下子说不出来。陈与义对这种境界体会很深,多次拈出,如《春日》云:“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又如《题酒务壁》云:“佳句忽堕前,追摹已难真。”
第二、第三联写现实生活,抒发感慨。两联都一句说情,一句写景作陪衬,进一步阐发情。诗人当时官符宝郎,到这年冬天,即以王黼事罢,出监陈留酒税。这时候,他或许已对官场的倾轧感到了厌恶,而自己已是三十五岁,官低位贱,展望未来,前程似漆,于是在这两联诗的出句中感叹自己整天忙忙碌碌,周旋于案牍文书之中,没有出头的日子;没完没了的是非恩怨,又缠绕着自己,伴随着自己渐渐老去。与所抒发的心理动态相呼应,两联的对句便写相应的景物,自成连续,说眼见到楼头阵阵风雨,秋天已经来到,满目苍凉萧瑟,使人感伤;燕子已经离开,飞往南方的故巢,令人感到岁月在匆匆地流逝。这两联是名句,方回对此极为赞赏,在《瀛奎律髓》中评说:“此诗中两联俱用变体,各以一句说情,一句说景,奇矣。”宋吴开《优古堂诗话》说:“近时称陈去非诗‘案上簿书何时了,楼头风月又秋来’之句。或者曰:此东坡‘官事无穷何日了,菊花有信不吾欺’耳。予以为本唐人罗邺《仆射陂晚望》诗‘身事未知何日了,马蹄唯觉到秋忙’。”方回则以为本苏轼词“官事何时毕,风雨外,无多日”,第三联则与陈与义自己的《寓居刘仓廨中晚步过郑仓台上》的“世事纷纷人老易,春阴漠漠絮飞迟”同意,“是为变体”。吴开及方回都遵循江西诗派宗旨,在“无一字无来历”上下工夫,实际上,不论陈与义是否袭用前人,诗都写得意深情深,格调高迥;其中以“书生”对“燕子”、“簿书”对“风雨”、“是非”对“岁月”,都很灵动,非俗手所能做到。
在发了一通感慨后,诗进入尾声,回应题目,说自己含笑把这些人世间的烦恼都远远地抛开,痛快地喝上一通酒,醉后往床上一躺,进入梦乡。这联虽然是故作达语,力求轩豁,但气势与上不称。陈与义曾经提出作诗要达到两个标准,一是“忌俗”,一是“不可有意用事”,这联却写得很俗气,违背了自己的标准,所以清纪昀、许印芳都曾予以指摘。
这首诗属于拗体,采用了特殊的结构形式,显得兀傲奇崛,是陈与义学黄山谷诗的结果,因此被极力鼓吹江西诗派诗的方回赞为“学许浑诗者能之乎?此非深透老杜、山谷、后山三关不能也”。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2原文:
霜天晓角·重来对酒
纳兰性德〔清代〕
重来对酒,折尽风前柳。若问看花情绪,似当日、怎能彀。
休为西风瘦,痛饮频搔首。自古青蝇白璧,天已早安排就。
译文:
几欲举杯,对酒无言,折尽风中摇曳的柳条也数不尽那浓浓的离情别绪。遥忆当年花前把酒、壮志酬筹,何等快意。还是不要提那些空虚如幻的陈情旧事了,趁着良辰未尽,再多饮一杯消愁的美酒,自古英雄多壮志难酬,是非成败上天早已为我们安排妥当了。
注释:
霜天晓角:词牌名。又名“月当窗”、“长桥月”、“踏月”。越调,仄韵格。各家颇不一致,通常以辛弃疾《稼轩长短句》为准。双调四十三字,前后片各三仄韵。别有平韵格一体。彀(gòu):同“够”。搔首:以手搔头,是为人之焦急或有所思的情态。青蝇(yíng)白璧:喻小人谗谤好人,污其青白。青蝇,苍蝇。白璧,白玉。
赏析:
这首词是纳兰性德与好友饮酒时的寄情之在。词人写这首词,既是劝慰临行的好友,也是在抒发自己对好友被小人谗害的激愤之情。
词的上阕寥寥二十一字,却弥散着失意与无奈的情绪。一句“折尽风前柳”,点明了花别的主题。正所谓“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离别总是让人感伤的,而一个“尽”字,亦写出了词人不舍的深情——似乎只有折完风前的细柳方能显示出他对友人的惜别之情。隋朝诗人的《花别诗》说:“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离别总是黯然销魂,也总能勾起万般感触。词的下阕,笔锋突转,由伤别转入对世事人生的感叹。“休为西风瘦,痛饮频搔首”化用李清照的《醉花阴》词:“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人黄花瘦”。以此来劝慰友人勿叹于西风古道,不要独自销魂消瘦,今日一别,相聚又不知是何时,索性狂歌痛饮,以慰年华吧。“痛饮频搔首”,这里容若当是引申自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诗中“此日空搔首,何人共解颐”的句子,将友人引为人生知己。故此句既是慰友亦是慰己。接下来,容若继续宽慰友人:小人谗滂君子,污其清白,自古已然,就好像上天早已安排好的一样。正如他在《金缕曲·赠梁汾》中所言,“蛾眉谣诼,古今同忌”。此时的纳兰是愤愤不平的,却也是沉默无奈的,但这种沉默却源自他的清傲与旷达。
这首词写别情,却脱出别情外,终又回到别情上,始终想解脱,故在旷达语,又始终不可解脱,终归于一句对于人生的理解“自古青蝇白璧,天已早、安排就”,以此宽慰自己。全词可谓凄婉哀绝,能催人生出同感来。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3对酒忆贺监二首
唐代·李白
其一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其二
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
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
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
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译文
其一
四明山中曾出现过一个狂客,他就是久负风流盛名的贺季真。
在长安头一次相见,他就称呼我为天上下凡的仙人。
当初是喜爱杯中美酒的酒中仙,今日却已变成了松下尘。
每想想起用盎龟换酒的情景,不禁就悲伤地泪滴沾巾。
其二
狂客贺先生回到四明,首先受到山阴道士的欢迎。
御赐一池镜湖水,为您游赏在山光水色之中。
人已逝去仅余故居在,镜湖里空有朵朵荷花生。
看到这些就使人感到人生渺茫如一场大梦,使我凄然伤情。
注释
贺监:即贺知章。唐肃宗为太子时,贺知章曾官太子宾客兼正授秘书监,故诗题及序中以“贺监”、“太子宾客贺公”称之。窦蒙《述书赋注》:贺知章,天宝二年以年老上表,请入道,归乡里,特诏许之。知章以赢老乘舆而往,到会稽,无几老终。九年冬十二月,诏曰:“故越州千秋观道士贺知章,神清志逸,学富才雄,挺会稽之美箭,蕴昆冈之良玉,故飞名仙省,侍讲龙楼。愿追二老之奇踪,克遂四明之狂客。允协初志,脱落朝衣,驾青牛而不还,狎白鸥而长往。舟壑靡息,人壑两亡,推旧之怀,有深追悼,宜加缛礼,式展哀荣,可赠兵部尚书。”
金龟换酒:《本事诗》: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声益光赫。“金龟”盖是所佩杂玩之类,非武后朝内外官所佩之金龟也。
四明:浙江旧宁波府的别称,以境内有四明山得名。四明山,在今浙江宁波市西南。《名山洞天福地记》:四明山,周围一百八十里,名丹山赤水之天,在明州。
贺季真:即贺知章,季真是贺知章的字。
谪仙人:被贬谪到人间来的仙人。
杯中物:即酒。语出陶潜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松下尘:已亡故的意思,古时坟墓上多植松柏,故云。语出释昙迁诗:“我住刊江侧,终为松下尘。”
山阴:今浙江绍兴,贺知章的故乡。
镜湖: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北麓。《唐书》:贺知章,天宝初病,梦游帝居,数日寤,乃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许之。以宅为千秋观而居,又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有诏赐镜湖剡川一曲。既行,帝赐诗,皇太子百官饯送。擢其子曾子为会稽郡司马,赐绯鱼,使侍养。幼子亦听为道士。卒年八十六。
沼:池塘,这里指镜湖。
故宅:据王琦《李太白全集》注引《会稽志》。唐贺秘监故宅在会稽县东北三里,遗址今已不存。施宿《会稽志》:唐贺秘监宅,在会稽县东北三里八十步,今天长观是。
创作背景
天宝三载(744)春正月,知章因病恍惚,乃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诏许之。又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有诏赐镜湖剡川一曲。贺知章回乡后不久便去世了,卒年八十六。这两首诗是在贺知章去世之后的天宝六载(747),李白游会稽时悼念贺知章而作的。
赏析
第一首以“金龟换酒”事为中心,追忆与贺知章的情谊。“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宁波府志》:“四明山发自天台,屹峙于郡治之坤隅,上有二百八十峰,绵亘明、越、台三州之境,为三十六洞天之一。”《会稽记》亦载:“县南有四明山,高峰迭云,连岫蔽日。”贺知章家于此,故自号“四明狂客”。“风流”二字,本陆象先语,《旧唐书》卷一九〇引陆氏语云:“贺兄言论倜傥,真可谓风流之士。吾与子弟离阔,都不思之,一日不见贺兄,则鄙吝生矣。”可见李白用“风流”二字,并非仅仅用以形容贺知章的言谈风姿,而且还带有无限的思念之情。始二句点明所忆之人,接下来回忆:“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此二句所言之事已见诗序。“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一言昔,一言今。“昔好杯中物”概括了贺知章一生的嗜好——酒。李白在写这两首诗之后,还有《重忆一首》诗云:“欲向江东去,定将谁举杯?稽山无贺老,却棹酒船回。”似乎李白与贺知章情谊的凝聚点就在于“酒”。而贺知章也的确是离不开酒的,前引杜甫《饮中八仙歌》也说明了这一点。“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金龟换酒”,可以说是李白与贺知章交往中最难以忘怀的一幕。这里的“换酒处”与下句的“却忆”是倒装句,本应为:“却忆金龟换酒处”,但诗人为了强调“金龟换酒”事,以突出贺知章那豪爽的性格和对友情的倾心,方作如此安排。今日对酒,诗人难免会想起昔日“长安一相见”的情形,也更不会忘记“金龟换酒”那令人惬意的一幕;尤其是当诗人在今与昔的反复对比与追忆中,其中也不排斥诗人自身的遭际,不能不倍加思念这位曾有知遇之恩的亡友,不能不泪盈满巾。
第二首从贺知章归乡后着笔,进一步抒发诗人内心的怀念与悲凄之情。“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贺知章是“请为道士还乡里”,故云“道士迎。二句虽同为遥忆,但前句实写,后句虚拟。“归”、“迎”二字概括了贺知章还乡的整个过程,容量极大。“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贺知章归乡时,皇帝曾下诏,将镜湖剡川一曲赐于他,作为放生池。“为君台沼荣”,即为这一片池塘增添了荣耀和光彩。以上四句平平道来,似无深意,但它却很自然地把读者带回到了当初长安送别的场面,更令人不禁想起李白当时赠行的两首诗:“久辞荣禄遂初衣,曾向长生说息机。真诀自从茅氏得,恩波应阻洞庭归。”(《送贺监归四明应制》)“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送贺宾客归越》)完全是一种乐观的、恭贺的态度。对于贺知章来说,这种“辞荣禄”而“遂初衣”的结局,的确是功成身退、荣归乡里。而这正是李白所羡慕、所追求的。但诗人感情一转:“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可以想象,如果贺知章还在世的话,此时二人的相聚,应该是怎样的情形。“荷花生”不仅点明了此行的季节,而且还带有无限的情韵,尤其是“空有”二字,更准确地传达出了诗人那深深的思念之情。睹物思人,对酒怀人,往事历历在目,然而“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如幻似梦般的往事,空余故宅的现实,不仅有睹物思人、对酒怀人之念,也更有萧条异代、物是人非之感,这一切,不能不令人落泪沾巾、凄然伤情。
这两首诗在艺术上主要采用了今昔对比的手法,随着镜头的一再转换,展现出诗人抚今追昔、感慨万千的心绪。第一首前四句着重对昔日的追忆,但后四句却是在今——昔、今——昔的反复重迭之中,来加强感情的抒发。第二首前四句言昔,后四句言今,同样是在对比之中展示出诗人那极不平静的心绪。这一手法的运用,无疑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明代诗论家陆时雍本着“绝去形容,独标真素”(《诗镜总论》)的论诗宗旨,对唐代五言古诗,包括杜甫在内,基本上持否定态度,而唯独李白颇得赞许。他在《诗镜总论》中说:“观五言古于唐,此犹求二代之瑚琏于汉世也。古人情深,而唐以意索之,一不得也;古人象远,而唐以景逼之,二不得也;古人法变,而唐以格律之,三不得也;古人色真,而唐以巧绘之,四不得也;古人貌厚,而唐以姣饰之,五不得也;古人气凝,而唐以佻乘之,六不得也;古人言简,而唐以好尽之,七不得也;古人作用盘礴,而唐以径出之,八不得也。虽以子美雄材,亦踣踬于此而不得进矣。庶几者其太白乎?意远寄而不迫,体安雅而不烦,言简要而有归,局卷舒而自得。离合变化,有阮籍之遗踪;寄托深长,有汉魏之委致。”陆氏的见解未免过于偏激,但李白的《对酒忆贺监》这一类诗,的确具有上述特征,从而带有“绝去旧形容,独标真素”的显著特点。首先,当时律诗已相当成熟,但李白却仍采用古诗的形式,这正是为了更贴切地表现他那种朴素、纯真而又自然的情感,诗歌的本身,已说明了这一点。其次,从这两首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不事雕凿,毫无惊人之句,一切平平道来,然而其中蕴含的情韵和诗人内心的凄楚,却十分深沉饱满。这大概就是陆时雍所说的“深情浅趣,深则情,浅则趣”(《诗镜总论》)的道理。从诗歌审美角度来说,这也正是李白所说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准则。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4《对酒》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译文及注释
不吝惜花很多钱买一把好刀,貂皮大衣换酒喝也算是豪迈了。
要爱惜自己的生命,为了伟大的理想,值得抛洒鲜血,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
「注释」
①吴芝瑛《记秋女侠遗事》提到,诗当写于此时。这首诗表现了秋瑾轻视金钱的豪侠性格和杀身成仁的革命精神。
②貂裘换酒:以貂皮制成的衣裘换酒喝。多用来形容名士或富贵者的风流放诞和豪爽。秋瑾以一女子,而作如此语,其豪侠形象跃然纸上。
③“一腔”二句:要多珍惜自己的满腔热血,将来献出它的时,一定可以化成碧绿的波涛(意即掀起革命的风暴)。勤,常常,多。碧涛,用《庄子·外物》典:“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苌弘是周朝的大夫,忠于祖国,遭奸臣陷害,自杀于蜀,当时的人把他的血用石匣藏起来,三年后化为碧玉。后世多以碧血指烈士流的鲜血
「赏析」
这首“鉴湖女侠”诗是:“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不知道的,会以为这是男性写的。其实中国的男性写的东西,多数是女性化的。一千年前的花蕊夫人早就痛骂过:“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二十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口占答宋太祖》)九百年后,秋瑾又接着骂道:“肮脏尘寰,问几个男儿英哲?算只有蛾眉队里,时闻杰出。”(《满江红》)秋瑾生活的时代,人们已经痛感到整个中国的极度女性化,因此涌现出一批豪侠刚烈之士,以夸张的男性化生活姿态向传统社会挑战。秋瑾身为女性,但她时时反抗命运加给自己的性别身份。她恨苍天“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她宣称:“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满江红》)她说:“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鹧鸪天》)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5原文:
重来对酒,折尽风前柳。若问看花情绪,似当日、怎能彀。
休为西风瘦,痛饮频搔首。自古青蝇白璧,天已早安排就。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几欲举杯,对酒无言,折尽风中摇曳的柳条也数不尽那浓浓的离情别绪。遥忆当年花前把酒、壮志酬筹,何等快意。
还是不要提那些空虚如幻的陈情旧事了,趁着良辰未尽,再多饮一杯消愁的美酒,自古英雄多壮志难酬,是非成败上天早已为我们安排妥当了。
注释
⑴霜天晓角:词牌名。又名“月当窗”、“长桥月”、“踏月”。越调,仄韵格。各家颇不一致,通常以辛弃疾《稼轩长短句》为准。双调四十三字,前后片各三仄韵。别有平韵格一体。
⑵彀(gòu):同“够”。
⑶搔首:以手搔头,是为人之焦急或有所思的情态。
⑷青蝇(yíng)白璧:喻小人谗谤好人,污其青白。青蝇,苍蝇。白璧,白玉。《楚辞·刘向(九叹·怨思)》:“若青蝇之伪质兮,晋骊姬之反情。”王逸注:“青蝇变白使黑,变白使黑,以喻谗佞。”
参考资料:
1、《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xx.11,第245页
赏析:
作者:佚名
《霜天晓角》,其名得自林逋咏梅词中“霜洁” “晓寒” “玉龙三弄” 又称《长桥月》((踏月》《月当窗》等,有多种体格,皆为双凋,这首词就是其中之一体。上阕四句,下阕五句,共四十三字。上阕第一、第二、第四句,下阕第一、第二、第三、第五句押仄声韵。
这首词的主题并不明确,后世多认为是纳兰性德与好友饮酒时的寄情之作。词人在上阕说自己与友人再一次饮酒作别,只是心情与昔日大有不同。词 的下阕,词人笔锋突转,劝慰好友忘却烦忧,痛饮美酒,自古以来上天对卑鄙小人谗害好人、诬陷清白的事情早有安排。词人写这首词,既是劝慰临行的好友,也是在抒发自己对好友被小人谗害的`激愤之情。
参考资料:
1、《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xx.11,第245页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6除夜对酒赠少章
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古诗简介
《除夜对酒赠少章》是宋代陈师道的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除夕。头两句写自己除夜孤单,有客来陪,自感十分快慰。中间四句回忆自己半生穷愁,未老已衰。结尾两句与开首呼应,由于主客潦倒略同,同病相怜,于是一人吟诗,一人踏歌起舞。诗中体现了诗人不幸的遭遇和愁苦的心境,也体现了诗人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诗作格律严整,对仗精彩,被清朝文人纪昀评价为:“神力完足,斐然高唱,不但五六佳也。”诗中第五、六句“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被誉为名联。
翻译/译文
一年将尽,这身子将向何处寄托?灯下的客人,事业理想却未落空。我的前半生均在忧患里度过,仿佛一场梦在现实与幻境中。忧愁烦恼催短催白了头发,憔悴的容颜凭借酒力发红。我唱起歌来,你且跳起舞,我俩潦倒的景况大致相同。
注释
①少章:名秦觏,字少章,北宋著名词人秦观之弟,与诗人交往颇密。
②岁晚:一年将尽。
③未空:(职业、事业)没有落空(即言“有了着落”)。
④有:指现实。无:指梦境。
⑤酒借红:即是“借酒红”的例装。
⑥潦倒:颓衰,失意。
创作背景
据史传记载,陈师道早年受业于曾巩,得到器重。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曾巩推荐他作为自己的助手参与修史,但朝廷以他是未做官的“白衣”而拒绝了。元丰六年(1083年),曾巩去世。此时,诗人虽先后又结识了苏轼、张耒等人,但生活一直无着,甚至贫穷得无力养家,妻子和三儿一女只得随他的岳父郭概去了四川,而他只得孤苦零丁,独自一人生活。陈师道一生清贫,有时经日断炊,直至宋哲宗元祐元年(1087年),才由苏轼荐任徐州教授。
此诗似作于任职前头一年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的除夕。这一年秦觏与诗人同在京师,交往密切。除夕之夜,诗人置酒待客,与朋友们一起开怀畅饮。正当酒酣耳热之际,诗人却想起了自己的遭遇。于是趁着酒兴,发发牢骚,把满肚皮的不合时宜对朋友倾泄一番,希望这样能让自己过得心情舒畅一点。
赏析/鉴赏
作品赏析
这首诗写除夕之夜,主客潦倒略同,同病相怜,于是一人吟诗,一人踏歌起舞,以互慰寂寞、穷愁,表现了两人相濡以沫的深厚友谊,写得情真意切,凄婉动人。
诗一开头,便直言不讳地和盘端出诗人的牢骚和不平:“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明亮的油灯前,客人们正在兴高采烈地喝酒猜拳。这些客人们大都已得到了一官半职,生活有了着落,所以他们是那样无忧无虑。而诗人这一年又过去了,依然像无根的浮萍,随风飘荡,无所依托。除夕之夜,本应合家团聚,可妻子儿女却在远方,难以相见;一年终了,诗人托身何处仍无结果,心中感到抑郁不平。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这一年,诗人已三十四岁。古人说:“三十而立。”而诗人的半辈子却在忧患中度过,虽有才华,却无处施展;虽有抱负,却无法实现,只好在梦中寻求理想,寻求安慰。可梦境和现实截然相反。“有”,是指梦境,“无”,是指现实。梦中,抱负有地方施展,理想有可能实现,还有欢笑、有团圆、有衣食、有房舍……应有尽有;而现实中却一无所有。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严酷无情的现实粉碎了诗人美好的梦幻。眼见光阴流逝,愁白了头。这里说“发短愁催白”,他的头上不一定真有白发;说“颜衰酒借红”,他的颜面也不一定真的如此衰老。诗人这年才刚刚三十出头,在作于同年的《次韵答邢居实》中,诗人也说:“今代贵人须白发,挂冠高处未宜弹。”王直方以为“元祐(指1086-1094)中多用老成”,所以苏轼、陈师道、秦观皆有“白发”句(《王直方诗话》)。诗人此写愁催白发,酒助红颜,无非是表示愁之深、心之苦罢了。杜甫、白居易、苏轼、郑谷等人都曾写过类似的诗句,但诗人此联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对仗更工整,且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窘况,带上了他个人特有的主观色彩。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愁不能胜,苦不堪言,满腹牢骚,无人诉说。座中只有当时也是“布衣”的秦少章与诗人遭遇处境略同,可以作为他的知音了。所以在发泄了一肚子的不平之气后,诗人和秦少章一起唱和,两个“潦倒略相同”的人,用歌声来排遣满腹愁绪。这一晚是除夕之夜,他们只希望来年再努力了。全诗针对题目收住,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中透露出一丝亮光,却正衬出诗人无可奈何的心情。
诗中体现了诗人不幸的遭遇和愁苦的心境,也体现了诗人那种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诗人并非仅仅哀叹时光的流逝,他做梦也希望能一展平生抱负,他为理想不能实现而郁郁不乐,而愤愤不平。此诗正是他的一曲高唱,情词奔骤、意气挥霍。
名家点评
《王直方诗话》评颈联:“无已初出此一联,大为诸公所称赏”。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评颈联:“以一联名世者”。
纪昀《瀛奎律髓刊误》卷十六评价说:“神力完足,斐然高唱,不但五六佳也。”(《瀛奎律髓刊误》卷十六)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7对酒行
李白〔唐代〕
松子栖金华,安期入蓬海。
此人古之仙,羽化竟何在。
浮生速流电,倏忽变光彩。
天地无凋换,容颜有迁改。
对酒不肯饮,含情欲谁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赤松子栖息在金华山上,安期生居住在仙海的蓬莱仙山。他们都是古代修炼成仙的仙人,不知今日他们是否还在?人生浮幻如梦,如奔流的闪电般转眼即逝,忽然一下子就到了暮年。几十年,天地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县变的只有人的容颜。这样人生的即逝,谁能不感慨万千呢?眼前虽然有盛宴美酒,但欢饮不畅,没有举杯的心情。
注释:
对酒行:是乐府相和歌调名,内容多为君主歌功颂德。松子:即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金华山:在浙江金华县北,即赤松子得道处。传说赤松子游金华山,自焚而化,故今山上有赤松坛。安期:《抱朴子》载:安期先生(指安期生),在仙海边卖药,已有千年之久。秦始皇请来与他谈了三天三夜,言高旨远,始皇感到奇怪,便赐给他价值数千万的金璧。安期接受后,放置在阜乡亭,并留下一封书信曰:“复数千岁,求我于蓬莱山。“羽化:道家以仙去为羽化。浮生:人生。流电:形容人生短促,似流电。凋换:凋落变化。含情:形容心情不欢畅。
赏析
这首诗看似平淡无奇,实刚融游仙、忧生、饮酒、纵情为一体,意蕴丰富,耐人寻味。
诗的前四句,追思仙人,提出疑问。诗人开篇便从古时仙人、仙境起笔,首先创造出迷离缥缈的意境,也凝聚着诗人一生求仙的曲折历程和复杂心态。首二句仙人、仙境相应,山海对举,“栖”、“入”二动词镶嵌句中,造成神妙飘逸的意境,字里行间蕴含着诗人景仰、追思的情感。后两句则转入疑问,这是经过一系列的艰苦探索之后的反思绪果,疑问中透露出诗人迷惘、惆怅的复杂心态。
中间四句,感叹时光倏忽,人生易老。这里,诗人为强调人生变化之迅速,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浮生”两句中,“流电”的意象与“浮”、“速、‘倏忽”等词语的交互作用,就凸现出其人生短促的意识。”天地”两句又以永存的天地为反衬,来强化其人命不常的意识,揭示出时间的无限、宇宙的永恒与人生有限、容颜易改的矛盾,倾泻出诗人欲有为而不得,欲超脱而不能的内心矛盾与苦闷,流露出迷惘、倜怅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态。
结尾两句,紧扣诗题,揭出主旨。诗人在仙境、人生皆令人幻灭、绝望的情境中,忽辟奇境,面对酒杯而产生种种联想,在欲饮未饮的心灵搏斗中,以尾句中反诘的语气透漏出他欲超脱而不能的复杂心态,也表达出更高远的精神追求。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诗人内心情感流向变化来结构全诗。起笔是对古仙人思慕的情感基调,继而转入对仙人不复现的失望,对求仙追求的疑虑与怅惘。然后由上而下转入对人世时光易逝的忧虑,对容颜日改的无可奈何,表达出一种失落、灰心和幻灭的情绪。至此,诗人的感情潮水已退入最低谷,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这时,诗人又以超然挥洒的笔触,突然推开去,独辟蹊径,以面对酒杯的联想、发问,表达了“含情”有待的高远精神追求,从而创造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这就形成了全诗看似漫不经心、跳荡不羁,实则整然有序,浑然天成的艺术结构,显示出这首诗“飘逸”的风格。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8【原文】
曲江对酒
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州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翻译】
我还不想回去,我就想守着一江流水,就守着这座被战争浪费的皇家园林。我想多坐一会儿,即便时间的移动,使豪华的宫殿的位置变得朦胧难测,我仍想多看看,桃花如何追逐白色的杨花,它们如何争着抛弃这个世界。黄鹂和白色鸥鸟,比赛逃离。我也是厌世者,早已失去朝见皇帝的胃口。由于缺少异数,我纵酒,烂竽充之。想隐居水边,可在水滨依然是王臣。现在老了,还说什么“事了拂衣去”。
【赏析】
诗人微官缚身,空怀报国之心,却无所作为,虚空寥落之际,将失望与忧忿寄托于花鸟清樽。颔联描绘的是暮春景色、形神兼有、色香具备、生动传神,同时也反映出诗人空闲无事,留意花落鸟飞的懒散无聊的心境。
【阅读训练】
1.杜甫,字子美,其诗作被称作“ ”。(1分)
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咏史诗,首联“转”字写出时过境迁的意味。
B.颔联不仅上下句对仗,而且还有“当句对”,格律严谨。
C.颈联正话反说,尾联使用了“沧州”、“拂衣”等典故。
D.全诗感情浓烈,运思深刻,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3.诗的第三句原作“桃花欲共杨花语”,后来杜甫“自以淡笔改三字”(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深得后人赞誉。联系全诗,谈谈你的看法。(4分)
4.简析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5.“桃花细逐杨花落”一句,原作“桃花欲共杨花语”。你认为这样修改之后好不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
1.(1分)诗史
2.(3分)A
3.(4分)改得巧妙、准确。(1分)修改是把拟人改为白描。(1分)从全诗看,作者表现的是因仕途失意而懒散无聊的心情。用白描的手法,写桃花的“细逐”,杨花的“飘落”,正好衬出他枯坐江边、空闲无聊的心情。(1分)用拟人的手法,显得过于恬适而富有情趣。(1分)
4.诗人感觉闲散无聊,枯坐江头多时,不想回去,纵饮懒朝,后悔没有及早辞官归隐,抒发了诗人面对仕途失意、抱负难展、理想落空、报国无门的状况内心的愤懑不平之情。
5.“桃花欲共杨花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显得过于恬适而富有情趣,跟诗人当时仕途失意,懒散无聊的心情不相吻合;正因为仕途失意,懒散无聊,诗人才久坐江头,如此留意于花落鸟飞,“桃花细逐杨花落”纯用描写,能更好地衬托出诗人此时的心情。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9原文:
锦津舟中对酒别刘善充
明代:杨慎
锦江烟水星桥渡,惜别愁攀江上树。
青青杨柳故乡遥,渺渺征人大荒去。
苏武匈奴十九年,谁传书札上林边。
北风胡马南枝鸟,肠断当筵蜀国弦。
译文:
锦江烟水星桥渡,惜别愁攀江上树。
船儿停泊在,在烟波朦胧的锦江码头星桥旁边,朋友难舍我离去,惆怅地折柳相赠。
青青杨柳故乡遥,渺渺征人大荒去。
杨柳颜色仍绿,故乡却离我越来越遥远,前途茫茫的征人去往那荒凉之地了。
苏武匈奴十九年,谁传书札上林边。
苏武被匈奴拘禁了十九年得以放还,又有谁从皇帝的身边为我带来赦免的诏书!
北风胡马南枝鸟,肠断当筵蜀国弦。
胡马越鸟尚且怀恋故士,自己此刻听着思乡之曲,又怎能不肠断心碎!
注释:
锦江烟水星桥渡,惜别愁攀(pān)江上树。
锦津:指锦江发舟处,即望江楼附近,为刘善充对其送别处。刘善充:作者友人,其事迹未详。星桥:原成都西南西江上,又名“七星桥”。
青青杨柳故乡遥,渺(miǎo)渺征人大荒去。
故乡遥:杨慎回云南贬所,故离故乡遥远。征人:杨慎自指。大荒:指云南贬所。
苏武匈奴十九年,谁传书札上林边。
苏武:西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不屈,被留十九年。十九年:此杨慎以苏武借指自己遭贬十九年。“谁传”句:相传汉昭帝索求苏武不得,乃遗使者谓单于天子射雁上林中,得雁足帛书,言武等在泽,乃得放还。此处言“上林无书”,指自己还期渺茫,遭遇比苏武还坏。
北风胡马南枝鸟,肠断当筵(yán)蜀国弦。
“北风”句“:古诗有“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之句,此处借喻自己遭遇还不如鸟兽。蜀国弦:属乐府相和旧曲名。此指思乡之曲。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叙别的地点,送行者的情谊;三四句写辞离故乡,远行边荒;五六句写感慨,借用苏武传札得归事,表达诗人对赦免的期待;最后两句以动物的恋故土设喻,道出诗人无法排解、无法抑制的恋乡情愁。全诗一气呵成,浑成自然,且情真意切,凄婉动人。
“锦江烟水星桥渡,惜别愁攀江上树。”句道出刘善充为之置酒送行的地点和折柳赠别的情谊。“惜别”写内心感情,“愁攀”写外在动作。仔细传神,将诗人远行,朋友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的矛盾与苦涩,形象地勾勒了出来。杨慎久戍荒域,暂假归家又当长别。临行之际,内心的苦痛不言而喻。诗人不言自己的伤感,却写为之饯行的刘善充的情态,给人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朋友相别,常常折柳赠送以祝平安:“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跳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折杨柳歌辞》),“伤见路旁杨柳青,一重折尽一重新,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施肩吾《折杨柳》)。此处虽亦是折柳送行,却不落俗套,读者既知所攀之树就是杨柳,又不与颔联的“青青杨柳”重复。
“青青杨柳故乡遥,渺渺征人大荒去。”句写诗人行色之匆匆,戍地之荒凉遥远。“青青杨柳故乡遥,渺渺征人大荒去。”朋友赠送的,带着故土芬芳、朋友情谊的杨柳颜色尚青,故乡的影子就越来越遥远了。“青青杨柳”暗示离别的时间很短,“故乡遥”以见诗人行程之快,行色之匆忙。“大荒去”,言诗人所去的地方之偏远,环境之恶劣。上句从诗人切身的感受落笔写故乡之远去,内心的恋与悲苦;下句从朋友的眼光所及着手,写诗人离去之迅速,所去之地的荒凉,朋友的惆怅。进一步反衬诗人内心的苦痛。
“苏武匈奴十九年,谁传书札上林边。”句用典自寓,抒发诗人渴求自由、渴求免的强烈愿望。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押十九年。汉昭帝即位,使人求索不得,汉使谓单于曰“天子射猎上林中,得雁足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乃放还。”杨慎嘉靖三年谪成永昌,到此时正好十九年,尚无赦免的音讯,所以发出“谁传书札上林边”的呼救声,上林苑本是汉天子打猎的场所,此处借指明世宗。此意其呼救之声哀伤悲绝。
“北风胡马南枝鸟,肠断当筵蜀国弦。”句以动物的恋故土设喻,道出诗人无法排解、无法抑制的恋乡情愁。“北风胡马南枝鸟”,化衍“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之句。舟中对酒,愁绪更浓,无法排解,无法述说,只好将柔肠寸断的满腔情愫,倾泻到那思乡恋土的蜀国弦歌之中。诗人借弦歌以抒胸,倾吐自己眷恋故土不欲离去的情感,哀绝婉转,催人泪下。
这首诗结构严谨,抒情写意真挚自然。诗歌由朋友的不忍别,想到马上会天涯相隔。再由戍地的荒凉,希望赦免还家。赦免无望更加依恋故土,最后是绝望悲歌声泪俱下。层层相转,感情一层浓于一层。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10除夜对酒赠少章
陈师道〔宋代〕
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译文
一年又将过去,灯下的客人,事业理想都未落空,我却是无所依托。我的前半生都在忧患里度过,梦中的东西在现实中却无法实现。忧愁烦恼催短催白了头发,憔悴的容颜凭借酒力发红。我唱起歌来,你且跳起舞,我俩潦倒的景况大致相同。
注释
少章:名秦觏,字少章,北宋著名词人秦观之弟,与诗人交往颇密。岁晚:一年将尽。未空:(职业、事业)没有落空(即言“有了着落”)。有:指现实。无:指梦境。酒借红:即是“借酒红”的倒装。潦倒:颓衰,失意。
赏析
这首诗头两句写自己除夜孤单,有客来陪,自老十分快慰。衰间四句回忆自己半生穷愁,未老已衰。结尾两句与开首呼应,由于主客潦倒略同,同病相怜,于是一人吟诗,一人踏歌起舞。诗衰体现了诗人不幸的遭遇和愁苦的当境,也体现了诗人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诗作格律严整,对仗精彩,被清朝文人纪昀评价为:“神力完足,斐然高唱,不但五六佳也。当诗衰第五、六句“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当,被誉为名联。
“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当是说明亮的油灯前,客人们正在兴高采烈地喝酒猜拳。这些客人们大都已得到了一官半职,生活有了着落,所以他们是那样无忧无虑。而诗人这一年又过去了,依然像无根的浮萍,随风飘荡,无所依托。除夕之夜,本应合无团聚,可妻子儿女却在远方,难以相见;一年终了,诗人托身何处仍无结果,当衰老到抑郁不平。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衰。当这一年,诗人已三十四岁。古人说:“三十而立。当而诗人的半辈子却在忧患衰度过,虽有才华,却无处施展;虽有抱负,却无法实现,只好在梦衰寻求理想,寻求安慰。可梦境和现实截然相反。“有当,是指梦境,“无当,是指现实。梦衰,抱负有地方施展,理想有可能实现,还有欢笑、有团圆、有衣食、有房舍……应有尽有;而现实衰却一无所有。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当是说严酷无情的现实粉碎了诗人美好的梦幻。眼见光阴流逝,愁白了头。这里说“发短愁催白当,他的头上不一定真有白发;说“颜衰酒借红当,他的颜面也不一定真的如此衰老。诗人这年才刚刚三十出头,在作于同年的《次韵答邢居实》衰,诗人也说:“今代贵人须白发,挂冠高处未宜弹。当王直方以为“元祐(指1086-1094)衰多用老成当,所以苏轼、陈师道、秦观皆有“白发当句(《王直方诗话》)。诗人此写愁催白发,酒助红颜,无非是表示愁之深、当之苦罢了。杜甫、白居易、苏轼、郑谷等人都曾写过类似的诗句,但诗人此联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对仗更工整,且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窘况,带上了他个人特有的主观色彩。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当愁不能胜,苦不堪言,满腹牢骚,无人诉说。座衰只有当时也是“布衣当的秦少章与诗人遭遇处境略同,可以作为他的知音了。所以在发泄了一肚子的不平之气后,诗人和秦少章一起唱和,两个“潦倒略相同当的人,用歌声来排遣满腹愁绪。这一晚是除夕之夜,他们只希望来年再努力了。全诗针对题目收住,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在低沉压抑的气氛衰透露出一丝亮光,却正衬出诗人无可奈何的当情。
诗衰体现了诗人不幸的遭遇和愁苦的当境,也体现了诗人那种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诗人并非仅仅哀叹时光的流逝,他做梦也希望能一展平生抱负,他为理想不能实现而郁郁不乐,而愤愤不平。此诗正是他的一曲高唱,情词奔骤、意气挥霍。
创作背景
据史传记载,陈师道早年受业于曾巩,得到器重。宋神宗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曾巩推荐他作为自己的助手参与修史,但朝廷以他是未做官的“白衣”而拒绝了。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曾巩去世。此时,诗人虽先后又结识了苏轼、张耒等人,但生活一直无着,甚至贫穷得无力养家,妻子和三儿一女只得随他的岳父郭概去了四川,而他只得孤苦零丁,独自一人生活。陈师道一生清贫,有时经日断炊,直至宋哲宗元祐元年(1087年),才由苏轼荐任徐州教授。
此诗似作于任职前头一年公元1086年(宋哲宗元祐元年)的除夕。这一年秦觏与诗人同在京师,交往密切。除夕之夜,诗人置酒待客,与朋友们一起开怀畅饮。正当酒酣耳热之际,诗人却想起了自己的遭遇。于是趁着酒兴,发发牢骚,把满肚皮的不合时宜对朋友倾泄一番,希望这样能让自己过得心情舒畅一点。
陈师道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11对酒
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
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
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
翻译
蒲萄美酒,金叵罗。吴地少女年方十五,娇小的骏马把她驮。
青黛描秀眉,还穿着红锦靴。吐字音不正,娇滴滴地唱着歌。
豪华的筵席上,你投入怀中醉眼婆娑。芙蓉帐里,能奈你何?
注释
蒲萄酒:据《太平寰宇记》载西域有之,及唐贞观中传入,芳香酷烈。
叵罗:或作“颇罗”,胡语之酒杯。
细马:骏马之小者。
青黛:古画眉颜料,其色青黑。
红锦靴:唐代时装。
玳瑁筵:也写作瑇瑁筵,谓豪华名贵之筵席。
芙蓉帐:用芙蓉花染缯制成的帐子。泛指华丽的帐子。
赏析
这首七言古诗写少年冶游情景,是李白初下江南时候的生活写照。全诗节奏明快,情绪高越,细节明晰,歌唱性极强。
此诗先写“蒲萄酒”“金叵罗”“玳瑁筵”“芙蓉帐”,其物色华贵精美绝伦。然后女主人公登场。芳龄十五,骑一匹小马。以“细”指“小”,至今粤语犹然。“驮”字好,坐非正坐,开启了漫不经心模式。“道字不正娇唱歌”,是女主人公无目的性地任意挥发。是因为她是吴姬,不能说洛阳正音,才“道字不正”呢,还是她有意来一番个人演绎,将一首熟悉的歌儿唱出陌生化的新奇感呢?李白是深谙此中秘诀的,他明白这是撒娇,发嗲。在另一首写给金陵女子的诗中他也说:“楚歌吴语娇不成,似能未能最有情。”不要太认真,不要卖弄,有本事最好藏起来,技艺在纯熟与生疏之间,态度在迎合与超然之间,这才是“娇唱歌”,“娇不成”也“最有情”。十五岁的吴姬真不简单,她已经掌握了人情与歌艺的精髓:似能未能,大巧若拙。此诗写吴姬着笔不多,但其天生丽质,音容笑貌,一览无余,很可见出李白刻画人物之工。
创作背景
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李白全集编年笺注》)系此诗于开元十四年(726年)。当时李白在金陵、扬州等地游览。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12原文:
松子栖金华,安期入蓬海。
此人古之仙,羽化竟何在。
浮生速流电,倏忽变光彩。
天地无凋换,容颜有迁改。
对酒不肯饮,含情欲谁待。
注释:
①松子:即赤松子,是古代的仙人。
②金华:山名。在今浙江金华市北。相传赤松子在此山得道,羽化成仙。
③安期:指安期生。传说中的仙人,居住在东海仙山。
④羽化:成仙。
⑤“对酒”两句:化用了王粲的诗句“今日不极欢,含情欲谁待”,含有欢情而不畅。
翻译:
赤松子栖息在金华山上,安期生居住在东海的蓬莱仙山,他们都是古代修炼成仙的仙人,不知今日他们是否还在?人生浮幻如梦,如奔流的闪电般转眼即逝,忽然一下子就到了暮年。几十年,天地并没有多大的变化,改变的只有人的容颜。眼前虽然有盛宴美酒,但欢情不畅,没有举杯的心情。
赏析:
《对酒行》,属于乐府《相和歌辞》旧题。在这首诗里,诗人李白表达的是天地久长而人生易逝的深沉感慨。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13对酒
清代 秋瑾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译文
不吝惜很多钱去买一把好刀,用貂皮大衣换酒也算得上豪迈,革命者要充分爱惜自己的生命,抛洒鲜血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
注释
(1)对酒:指此诗为对酒痛饮时所作。
(2)宝刀:吴芝瑛 《记秋女侠遗事》提到,秋瑾在日本留学时曾购一宝刀。
(3)貂裘换酒:以貂皮制成的衣裘换酒喝。多用来形容名士或富贵者的风流放诞和豪爽。
(4)勤,常常,多。珍重:珍惜重视。
(5)碧涛:血的波涛。用《庄子·外物》典:“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苌弘是周朝的大夫,忠于祖国,遭奸臣陷害,自杀于蜀,当时的人把他的血用石匣藏起来,三年后化为碧玉。后世多以碧血指烈士流的鲜血。涛:在此处意即掀起革命的风暴。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1905年。诗人从日本回国后,曾在上海她的挚友吴芝瑛女士家中,拿出新购的一把倭刀给朋友看,几人喝完酒后,诗人便拨刀起舞唱歌,吴女士命女儿用风琴伴奏,声音悲壮动人。这首诗便是缘此而作。
赏析
第一句以不吝惜千两黄金去购买锋利的宝刀起兴,“千金”本是珍贵的钱财器物,而诗人却毫不可惜地用来换取别人看来价值根本不足相当的东西。表现了诗人意欲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甚至不惜流血牺牲,表现出诗人的性格的豪爽。
第二句与首句呼应,诗人愿意用名贵的貂裘去换酒喝,这些贵重的东西都毫不犹豫地舍弃,诗人以一女子而作如此语,显示出诗人仗义疏财,不计较个人得失的豪爽性格。
诗的后两句,借用周朝的忠臣苌弘鲜血化碧的典故阐明:人的生命是非常宝贵的,蛮强的热血也不能白白的流淌,应当为了崇高的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只有这样这辈子算是没有白活。同时抒发诗人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豪迈情感。
全诗句句铿锵有力,字字掷地有声,借对酒所感抒发革命豪情,表达了诗人决心为革命奉献一切的豪情壮志,充分表现了诗人的英雄气概。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14原文:
对酒
[近现代]秋瑾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不吝惜花费千金去买一把好刀,用貂皮大衣去换美酒也算得上豪迈。
应该多珍惜这一腔革命的热血,将来献出它时,定能化成碧绿的波涛。
注释
对酒:指此诗为对酒痛饮时所作。
宝刀:吴芝瑛《记秋女侠遗事》提到,秋瑾在日本留学时曾购一宝刀。
貂裘换酒:以貂皮制成的衣裘换酒喝。多用来形容名士或富贵者的风流放诞和豪爽。
勤,常常,多。珍重:珍惜重视。
碧涛:血的波涛。用《庄子·外物》典:“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苌弘是周朝的大夫,忠于祖国,遭奸臣陷害,自杀于蜀,当时的人把他的血用石匣藏起来,三年后化为碧玉。后世多以碧血指烈士流的鲜血。
涛:在此处意即掀起革命的风暴。
赏析:
秋瑾的小诗“对酒”作于1905年,即光绪三十一年。庚子事变,八国联军入侵,国事板荡,中华民族濒临灭绝的危险,而满清王朝腐败不堪,鉴湖女侠愤然而起,她本出身书香门第,却不愿做娇花弱柳,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途径于1904年变卖掉自己的全部首饰衣物东去日本留学。她说:“人生处世,当匡济艰危,以吐报负,宁能米盐琐屑终其身乎?”在日本她以高价购得一柄宝刀,并学习剑击和射击技术。秋女侠是近代史上一位奇女子,击剑,舞刀,豪饮,赋诗,俱能来得,尽显巾帼豪气。1905年从日本回国,走访好友吴芝瑛,以所购宝刀相示,纵情豪饮,酒酣耳热,拔刀起舞。
第一句以不吝惜千两黄金去购买锋利的宝刀起兴,“千金”本是珍贵的钱财器物,而诗人却毫不可惜地用来换取别人看来价值根本不足相当的东西。表现了诗人意欲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甚至不惜流血牺牲,表现出诗人的性格的豪爽。
第二句与首句唿应,诗人愿意用名贵的貂裘去换酒喝,这些贵重的东西都毫不犹豫地舍弃,诗人以一女子而作如此语,显示出诗人仗义疏财,不计较个人得失的豪爽性格。
第吴芝瑛久知秋瑾有光复志,虑其事泄贾祸,屡示珍重。面对好友的提醒,这就有了本诗的第三,第四句,秋女侠的回答。借用周朝的忠臣苌弘鲜血化碧的典故阐明:人的生命是非常宝贵的,蛮强的热血也不能白白的流淌,应当为了崇高的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只有这样这辈子算是没有白活。同时抒发诗人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豪迈情感。
全诗句句铿锵有力,字字掷地有声,借对酒所感抒发革命豪情,表达了诗人决心为革命奉献一切的豪情壮志,充分表现了诗人的英雄气概。
对酒原文赏析及翻译15对酒行 唐朝 李白
松子栖金华,安期入蓬海。
此人古之仙,羽化竟何在。
浮生速流电,倏忽变光彩。
天地无凋换,容颜有迁改。
对酒不肯饮,含情欲谁待。
《对酒行》译文
赤松子栖息在金华山上,安期生居住在东海的蓬莱仙山。
他们都是古代修炼成仙的仙人,不知今日他们是否还在?
人生浮幻如梦,如奔流的闪电般转眼即逝,忽然一下子就到了暮年。
几十年,天地并没有多大的变化,改变的只有人的容颜。
这样人生的即逝,谁能不感慨万千呢?眼前虽然有盛宴美酒,但欢饮不畅,没有举杯的心情。
《对酒行》注释
对酒行:是乐府相和歌调名,内容多为君主歌功颂德。
松子:即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金华山:在浙江金华县北,即赤松子得道处。传说赤松子游金华山,自焚而化,故今山上有赤松坛。
安期:《抱朴子》载:安期先生(指安期生),在东海边卖药,已有千年之久。秦始皇请来与他谈了三天三夜,言高旨远,始皇感到奇怪,便赐给他价值数千万的金璧。安期接受后,放置在阜乡亭,并留下一封书信曰:“复数千岁,求我于蓬莱山。“
羽化:道家以仙去为羽化。
浮生:人生。流电:形容人生短促,似流电。
凋换:凋落变化。
含情:形容心情不欢畅。
《对酒行》赏析
这首出看似平淡无奇,实刚融游仙、忧生、饮酒、纵情为一体,意蕴丰富,耐人寻味。
出想前四句,径思仙人,提出疑问。出人开篇便从古时仙人、仙境起笔,首先创造出迷离缥缈想意境,也凝聚着出人一生求仙想曲折历程和复杂心态。首二句仙人、仙境相应,山海人举,“栖”、“入”二动词镶嵌句中,造成神妙飘逸想意境,字里行间蕴含着出人景仰、径思想情感。后两句则转入疑问,这是经过一系列想艰苦探索之后想反思绪果,疑问中透露出出人迷惘、惆怅想复杂心态。
中间四句,感叹时光倏忽,人生易老。这里,出人为强调人生变化之迅速,用了夸张想艺术手法:“浮生”两句中,“流电”想意象与“浮”、“速、‘倏忽”等词语想交互作用,就凸现出其人生短促想意识。”天地”两句又以永存想天地为反衬,来强化其人命不常想意识,揭示出时间想无限、宇宙想永恒与人生有限、容颜易改想矛盾,倾泻出出人欲有为而不得,欲超脱而不能想内心矛盾与苦闷,流露出迷惘、倜怅又无可奈何想复杂心态。
结尾两句,紧扣出题,揭出主旨。出人在仙境、人生皆令人幻灭、绝望想情境中,忽辟奇境,面人酒杯而产生种种联想,在欲饮未饮想心灵搏斗中,以尾句中反诘想语气透漏出他欲超脱而不能想复杂心态,也表达出更高远想精神径求。
总体来说,这首出以出人内心情感流向变化来结构全出。起笔是人古仙人思慕想情感基调,继而转入人仙人不复现想失望,人求仙径求想疑虑与怅惘。然后由上而下转入人人世时光易逝想忧虑,人容颜日改想无可奈何,表达出一种失落、灰心和幻灭想情绪。至此,出人想感情潮水已退入最低谷,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想境地。这时,出人又以超然挥洒想笔触,突然推开去,独辟蹊径,以面人酒杯想联想、发问,表达了“含情”有待想高远精神径求,从而创造出“柳暗花明又一村”想意境。这就形成了全出看似漫不经心、跳荡不羁,实则整然有序,浑然天成想艺术结构,显示出这首出“飘逸”想风格。
《对酒行》创作背景
李白自“十五游神仙”始,一直痴迷于道教之中。而今当李白“老之将至”之时,他回首求仙访道的历程,开始反思平生求仙的经历,以及眼见“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的事实,对自己沉于道教已开始觉醒,鉴于这种复杂的心态,便创作了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