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五篇]

时间:2022-07-13 01:07: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原文翻译及赏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原文翻译及赏析》。

第一篇: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译文

昨天秋夜的蟋蟀止不住的鸣叫声将我从遥远的梦境中惊醒,已是三更时分。起来独自绕着台阶踽踽行。四周静悄悄没有人声,帘外一轮淡月正朦胧。

为国建功留青史,未老已白头。家乡的山上松竹已长大变老,无奈议和声起、阻断了归程。想把满腹心事付与瑶琴弹一曲。可高山流水知音稀,纵然琴弦弹断,又有谁来听?

注释

小重山:词牌名。一名《小冲山》、《柳色新》、《小重山令》。唐人常用此调写宫女幽怨。《词谱》以薛昭蕴词为正体。五十八字。上下片各四句,四平韵。换头句较上片起句少二字,其余各句上下片均同。另有五十七字、六十字两体,是变格。

寒蛩(qióng):秋天的蟋蟀。

千里梦:指赴千里外杀敌报国的梦。

三更:指半夜十一时至翌晨一时。

月胧明:月光不明。胧,朦胧。

功名:此指为驱逐金兵的入侵,收复失地而建功立业。

旧山:家乡的山。

付:付与。

瑶(yáo)琴:饰以美玉的琴。

知音:比喻知己,同志。

赏析:

这首《小重山》虽然没有《满江红》家喻户晓,但是通过不同的风格特点和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隐忧时事的爱国情怀。

上片着重写景。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昨天夜里蟋蟀一直鸣叫不停,使作者从金戈铁马对抗金兵的梦中惊醒了,而此时已经是深夜的三更天了。“寒蛩”点明了季节是深秋。山河飘摇,国家残破,作者夙夜忧患,而昨夜深秋的蟋蟀却小停地呜叫,催逼着词人心中的隐忧和悲愤,使克复中原的责任更加沉重,“惊”字充分表达了在秋夜蟋蟀的凄清呜叫中作者终夜难眠的情景。“千里”暗示梦回到包括家乡在内的中原地区,说明了词人在睡梦之中也不忘收复中原的爱国之情。这一句通过叙写被梦惊醒来表现作者日夜牵挂的都是国家的战事和兴衰。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被梦惊醒后,因梦见战场战事而忧国忧民再无睡意,独自在台阶前徘徊。周围静悄悄的,人们都在熟睡,只有天上的明月散下淡淡的冷光。深秋的月夜,凄清冷淡,表达了作者“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孤独与凄凉心境。“独自”写出词人的孤独寂寞,心事无法向人诉说,可见其苦闷之深。结拍“人悄悄,帘外月胧明”以景收束上片,映衬词人不能成眠,更见孤独之感。上阕用简洁的语言和平淡的叙述质朴地展现出作者所面临的困境,其简沽有力、朴素真切的文风,确实展现出一代英雄的真性情和其所面对的历史情景的复杂性。

下片抒写收复失地受阻、心事无人理解的苦闷。

换头三句,慨叹岁月如流,家乡长久沦陷,归期遥遥无望。作者自二十岁从军,出生入死,与金兵浴血奋战,决心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五岳祠盟记》),为国家建立丰功伟业。可是十多年已经过去,头发也白了,仍未能返回故园,实现还我河山的伟大抱负。每当他想到这里,怎能不义愤填膺、忧心如焚呢?所谓阻归程,实际并非指山高水深,道路遥远,难以归去,而是暗喻着对投降派屈辱求和、阻挠抗金斗争的不满和谴责。因为当时正是秦桧弄权,气焰十分嚣张时候,作者不便明言,所以用含蓄的表现手法,弹出弦外之音,让读者去体会。

结拍三句,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自己处境孤危,缺少指引,深感寂寞的心情。据《吕氏春秋本味》,春秋时俞伯牙善鼓琴,唯有钟子期能从琴声中体会出他的心事。后来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秦桧上台后,迎合赵构的旨意,对坚持抗金的主战派进行无情的打击和迫害,将他的亲信和爪牙安置在朝廷的重要位置上,以便实现其卖国求荣的罪恶目的。这三句表达了作者抱负难以实现的.痛苦,反映了投降派统治下南宋的黑暗现实。

上片是即景抒情,寓情于景,忧国忧民使他愁怀难遣,在凄清的月色下独自徘徊。下片写他收复失地受阻,要抗金却是“知音少”,内心郁闷焦急,用了比兴手法。作者隐忧时事,吞吐曲折,委婉含蓄,流露出悲凉悱恻之思。全词所展现的沉郁悲怆情怀,节制而深层,忧思而压抑。至其《小重山》词,则真有寄托之作也。故国怕回首,而托诸惊梦;所愿不得偿,则托诸空阶明月;咎忠贞不见谅于当轴,致坐失机宜,而托诸瑶琴独奏,赏音无人。盖托体比兴也”,如此评断,亦可谓知套岳帅之良苦用心也。

从写作手法说,《满江红·怒发冲冠》多用赋体,直陈其事,慷慨激昂,凝聚着岳飞忠贞报国的豪迈精神和战斗雄姿。这首《小重山》则多用比喻,曲折地道出心事,含蓄委婉,抑扬顿挫,情景交融,艺术手法是很高超的。这首词虽然短小。但含蓄隽永,明丽婉转,寓情于景,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和忧国忧民的悲苦心境。

曾有一段时间,对古典诗词的评论,有人以情调的高昂与低沉分高下,于是认为,岳飞这首《小重山》情调低沉,不如他的《满江红》创意高。其实,对事物的评论,应当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而不可以表面上的一刀切。情调高昂的作品固然好,但不能把高昂误作为粗犷叫嚣。情调低沉也并非消极。岳飞的《满江红》与《小重山》词均表达了他的抗金以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只因作词的时间与心境不同,因此在作法上遂不免有所差异,实际上异曲同工,又焉可用情调的高昂与低沉区分其高下呢?况且作词常是要用以兴浑融、含蓄蕴藉的方法以表达作者的幽情远旨,使读者吟诵体会,馀味无穷。岳飞因为壮志难酬,胸中抑塞,所以作这首《小重山》词,用沉郁蕴藉的艺术手法表达,这也正是运用词体特长,正如张惠言论词时所谓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词选序》)。对诗词评赏也应明白这一道理。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译文

昨日寒夜的蟋蟀不断地鸣唱,忽然惊醒我千里厮杀的梦。已经三更了,独自一人起来绕着台阶行走,人声寂寂,帘外面的月亮朦胧微明。

为了追求光复故土,头发已经白了,故土的松竹也应等待得苍老了,可是我回到故土的日程却仍然遥遥无期。想要将心事寄托在瑶琴上,但是知音难觅,即使琴弦弹断了又有谁听呢?

注释

寒蛩:深秋的蟋蟀,蛩音穷。

千里梦:指梦回中原。

旧山:故乡。

松竹老:喻北方人民充满焦急的渴盼与等待。

归程:喻指收复失地

心事:抗金的主张。

三更(jing)

应该是: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赏析: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此时已是三更,独自围绕庭院而行,身心之大孤独于此得以体现。世人皆已沉沉入睡四周逐渐悄无声息了,夜静更深时分,能听得清楚自己心脏跳动的声音;窗外,月色如水,如水的月色正好映衬着诗人如水的愁绪。在这个特定的场景,岳武穆之寂寞惆怅,内心的孤寂,抑郁的心境,被此情此景充分的表现出来。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多年的奋战结果弄到如今是这样不堪,中原故土已沦陷金人之手,想要回乡养老已是不可能的了,多么无奈的意绪!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此句引用《伯牙绝弦》(见《吕氏春秋》《列子》)(一些版本表示此句与“伯牙绝弦”无关),表现其满腔的报国热诚无处申说,跟谁说,用琴弦来诉说,可琴弦已断,故无所对象能倾诉。

上阙寓情于景,写作者思念中原、忧虑国事的心情。

前三句写作者梦见自己率部转战千里,收复故土,胜利挺进,实现“还我河山”的伟大抱负,兴奋不已,然而却寒蛩鸣,惊回梦。

后三句梦醒后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以景物描写来烘托内心的孤寂,显得曲折委婉,寄寓壮志未酬的忧愤。

下阙抒写收复失地受阻、心事无人理解的苦闷。

前三句感叹岁月流逝,归乡无望。“阻归程”表面指山高水深,道路阻隔,难以归去,实际暗喻着对赵构、秦桧等屈辱求和、阻挠抗金斗争的不满和谴责。

后三句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自己处境孤危,缺少知音,深感寂寞的心情。

全词表现了作者不满“和议”,反对投降,以及受掣肘时惆怅。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曾有一段时间,对古典诗词的评论,有人以情调的高昂与低沉分高下,于是认为,岳飞这首《小重山》情调低沉,不如他的《满江红》创意高。其实,对事物的评论,应当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情调高昂的作品固然好,但情调低沉也并非消极。

《满江红》创作背景,一说是绍兴四年秋,岳飞第一次北伐大获全胜,一说是岳家军进军到朱仙镇,胜利在望却被十二道金牌召回时所创。但都可以表现岳飞在军事正处于的得意之时。而《小重山》却是在入狱不久前,失去军权、无力回天的他有着悲愤抑郁苦闷而又无奈的情感,所以这首婉约的《小重山》与《满江红》诗风大不一样。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此时已是三更,独自围绕庭院而行,身心之大孤独于此得以体现。世人皆已沉沉入睡四周逐渐悄无声息了,夜静更深时分,能听得清楚自己心脏跳动的声音;窗外,月色如水,如水的月色正好映衬着诗人如水的愁绪。在这个特定的场景,岳武穆之寂寞惆怅,内心的孤寂,抑郁的心境,被此情此景充分的表现出来。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多年的奋战结果弄到如今是这样不堪,中原故土已沦陷金人之手,想要回乡养老已是不可能的了,多么无奈的意绪!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此句引用《伯牙绝弦》(见《吕氏春秋》《列子》)(一些版本表示此句与“伯牙绝弦”无关),表现其满腔的报国热诚无处申说,跟谁说,用琴弦来诉说,可琴弦已断,故无所对象能倾诉。

上阙寓情于景,写作者思念中原、忧虑国事的心情。

前三句写作者梦见自己率部转战千里,收复故土,胜利挺进,实现“还我河山”的伟大抱负,兴奋不已,然而却寒蛩鸣,惊回梦。

后三句梦醒后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以景物描写来烘托内心的孤寂,显得曲折委婉,寄寓壮志未酬的忧愤。

下阙抒写收复失地受阻、心事无人理解的苦闷。

前三句感叹岁月流逝,归乡无望。“阻归程”表面指山高水深,道路阻隔,难以归去,实际暗喻着对赵构、秦桧等屈辱求和、阻挠抗金斗争的不满和谴责。

后三句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自己处境孤危,缺少知音,深感寂寞的心情。

全词表现了作者不满“和议”,反对投降,以及受掣肘时惆怅。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曾有一段时间,对古典诗词的评论,有人以情调的高昂与低沉分高下,于是认为,岳飞这首《小重山》情调低沉,不如他的《满江红》创意高。其实,对事物的评论,应当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情调高昂的作品固然好,但情调低沉也并非消极。

《满江红》创作背景,一说是绍兴四年秋,岳飞第一次北伐大获全胜,一说是岳家军进军到朱仙镇,胜利在望却被十二道金牌召回时所创。但都可以表现岳飞在军事正处于的得意之时。而《小重山》却是在入狱不久前,失去军权、无力回天的他有着悲愤抑郁苦闷而又无奈的情感,所以这首婉约的《小重山》与《满江红》诗风大不一样。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此时已是三更,独自围绕庭院而行,身心之大孤独于此得以体现。世人皆已沉沉入睡四周逐渐悄无声息了,夜静更深时分,能听得清楚自己心脏跳动的声音;窗外,月色如水,如水的月色正好映衬着诗人如水的愁绪。在这个特定的场景,岳武穆之寂寞惆怅,内心的孤寂,抑郁的心境,被此情此景充分的表现出来。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多年的奋战结果弄到如今是这样不堪,中原故土已沦陷金人之手,想要回乡养老已是不可能的了,多么无奈的意绪!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此句引用《伯牙绝弦》(见《吕氏春秋》《列子》)(一些版本表示此句与“伯牙绝弦”无关),表现其满腔的报国热诚无处申说,跟谁说,用琴弦来诉说,可琴弦已断,故无所对象能倾诉。

上阙寓情于景,写作者思念中原、忧虑国事的心情。

前三句写作者梦见自己率部转战千里,收复故土,胜利挺进,实现“还我河山”的伟大抱负,兴奋不已,然而却寒蛩鸣,惊回梦。

后三句梦醒后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以景物描写来烘托内心的孤寂,显得曲折委婉,寄寓壮志未酬的忧愤。

下阙抒写收复失地受阻、心事无人理解的苦闷。

前三句感叹岁月流逝,归乡无望。“阻归程”表面指山高水深,道路阻隔,难以归去,实际暗喻着对赵构、秦桧等屈辱求和、阻挠抗金斗争的不满和谴责。

后三句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自己处境孤危,缺少知音,深感寂寞的心情。

全词表现了作者不满“和议”,反对投降,以及受掣肘时惆怅。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曾有一段时间,对古典诗词的评论,有人以情调的高昂与低沉分高下,于是认为,岳飞这首《小重山》情调低沉,不如他的《满江红》创意高。其实,对事物的评论,应当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情调高昂的作品固然好,但情调低沉也并非消极。

《满江红》创作背景,一说是绍兴四年秋,岳飞第一次北伐大获全胜,一说是岳家军进军到朱仙镇,胜利在望却被十二道金牌召回时所创。但都可以表现岳飞在军事正处于的得意之时。而《小重山》却是在入狱不久前,失去军权、无力回天的他有着悲愤抑郁苦闷而又无奈的情感,所以这首婉约的《小重山》与《满江红》诗风大不一样。

《灵溪词说》论岳飞词的绝句说:“将军佳作世争传,三十功名路八千。一种壮怀能蕴藉,诸君细读《小重山》”《灵溪词说》论岳飞词的绝句说:“将军佳作世争传,三十功名路八千。一种壮怀能蕴藉,诸君细读《小重山》”

第二篇: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原文翻译赏析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原文翻译赏析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原文翻译赏析1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宋朝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译文

昨天秋夜的蟋蟀止不住的鸣叫声将我从遥远的梦境中惊醒,已是月更时分。起来独自绕着台阶踽踽行。四周静悄悄没有人声,帘外一轮淡月正朦胧。

为国建功留青史,未老已白头。家乡的山上松竹已长大变老,无奈议和声起、阻断了归程。想把句腹心事付与瑶琴弹一曲。可高山流水知音稀,纵然琴弦弹断,又有谁来听?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注释

小重山:词牌名。一名《小冲山》、《柳色新》、《小重山令》。唐人常用此调写宫女幽怨。《词谱》以薛昭蕴词为正体。五十八字。上下片各四句,四平韵。换头句较上片起句少二字,其余各句上下片均同。另有五十七字、六十字两体,是变格。

寒蛩(qióng):秋天的蟋蟀。

千里梦:指赴千里外杀敌报国的梦。

月更:指半夜十一时至翌晨一时。

月胧明:月光不明。胧,朦胧。

功名:此指为驱逐金兵的入侵,收复失地而建功立业。

旧山:家乡的山。

付:付与。

瑶(yáo)琴:饰以美玉的琴。

知音:比喻知己,同志。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赏析

这首《小重山》虽然没有《满江红》家喻户晓,但是通过不同的风格特点和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隐忧时事的爱国情怀。

上片着重写景。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昨天夜里蟋蟀一直鸣叫不停,使作者从金戈铁马对抗金兵的梦中惊醒了,而此时已经是深夜的三更天了。“寒蛩”点明了季节是深秋。山河飘摇,国家残破,作者夙夜忧患,而昨夜深秋的蟋蟀却小停地呜叫,催逼着词人心中的隐忧和悲愤,使克复中原的责任更加沉重,“惊”字充分表达了在秋夜蟋蟀的凄清呜叫中作者终夜难眠的情景。“千里”暗示梦回到包括家乡在内的中原地区,说明了词人在睡梦之中也不忘收复中原的爱国之情。这一句通过叙写被梦惊醒来表现作者日夜牵挂的都是国家的战事和兴衰。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被梦惊醒后,因梦见战场战事而忧国忧民再无睡意,独自在台阶前徘徊。周围静悄悄的,人们都在熟睡,只有天上的明月散下淡淡的冷光。深秋的月夜,凄清冷淡,表达了作者“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孤独与凄凉心境。“独自”写出词人的孤独寂寞,心事无法向人诉说,可见其苦闷之深。结拍“人悄悄,帘外月胧明”以景收束上片,映衬词人不能成眠,更见孤独之感。上阕用简洁的语言和平淡的叙述质朴地展现出作者所面临的困境,其简沽有力、朴素真切的文风,确实展现出一代英雄的真性情和其所面对的历史情景的复杂性。

下片抒写收复失地受阻、心事无人理解的苦闷。

换头三句,慨叹岁月如流,家乡长久沦陷,归期遥遥无望。作者自二十岁从军,出生入死,与金兵浴血奋战,决心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五岳祠盟记》),为国家建立丰功伟业。可是十多年已经过去,头发也白了,仍未能返回故园,实现还我河山的伟大抱负。每当他想到这里,怎能不义愤填膺、忧心如焚呢?所谓阻归程,实际并非指山高水深,道路遥远,难以归去,而是暗喻着对投降派屈辱求和、阻挠抗金斗争的不满和谴责。因为当时正是秦桧弄权,气焰十分嚣张时候,作者不便明言,所以用含蓄的表现手法,弹出弦外之音,让读者去体会。

结拍三句,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自己处境孤危,缺少指引,深感寂寞的心情。据《吕氏春秋本味》,春秋时俞伯牙善鼓琴,唯有钟子期能从琴声中体会出他的心事。后来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秦桧上台后,迎合赵构的旨意,对坚持抗金的主战派进行无情的打击和迫害,将他的亲信和爪牙安置在朝廷的重要位置上,以便实现其卖国求荣的罪恶目的。这三句表达了作者抱负难以实现的痛苦,反映了投降派统治下南宋的黑暗现实。

上片是即景抒情,寓情于景,忧国忧民使他愁怀难遣,在凄清的月色下独自徘徊。下片写他收复失地受阻,要抗金却是“知音少”,内心郁闷焦急,用了比兴手法。作者隐忧时事,吞吐曲折,委婉含蓄,流露出悲凉悱恻之思。全词所展现的沉郁悲怆情怀,节制而深层,忧思而压抑。至其《小重山》词,则真有寄托之作也。故国怕回首,而托诸惊梦;所愿不得偿,则托诸空阶明月;咎忠贞不见谅于当轴,致坐失机宜,而托诸瑶琴独奏,赏音无人。盖托体比兴也”,如此评断,亦可谓知套岳帅之良苦用心也。

从写作手法说,《满江红·怒发冲冠》多用赋体,直陈其事,慷慨激昂,凝聚着岳飞忠贞报国的豪迈精神和战斗雄姿。这首《小重山》则多用比喻,曲折地道出心事,含蓄委婉,抑扬顿挫,情景交融,艺术手法是很高超的。这首词虽然短小。但含蓄隽永,明丽婉转,寓情于景,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和忧国忧民的悲苦心境。

曾有一段时间,对古典诗词的评论,有人以情调的高昂与低沉分高下,于是认为,岳飞这首《小重山》情调低沉,不如他的《满江红》创意高。其实,对事物的评论,应当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而不可以表面上的一刀切。情调高昂的作品固然好,但不能把高昂误作为粗犷叫嚣。情调低沉也并非消极。岳飞的《满江红》与《小重山》词均表达了他的抗金以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只因作词的时间与心境不同,因此在作法上遂不免有所差异,实际上异曲同工,又焉可用情调的高昂与低沉区分其高下呢?况且作词常是要用以兴浑融、含蓄蕴藉的方法以表达作者的幽情远旨,使读者吟诵体会,馀味无穷。岳飞因为壮志难酬,胸中抑塞,所以作这首《小重山》词,用沉郁蕴藉的艺术手法表达,这也正是运用词体特长,正如张惠言论词时所谓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词选序》)。对诗词评赏也应明白这一道理。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创作背景

绍兴六年(1136)至绍兴七年(1137)岳飞准备大举收复中原,北上灭金。但宋高宗赵构及朝内主和派对其大加干涉和阻挠,迫害主战派。多人被罢免和杀害,大好的抗金复国形势,有付诸东流的危险。这首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出的。岳飞内心的极度郁闷,对投降派猖獗的极度愤慨,均写于词中。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原文翻译赏析2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作者:岳飞

朝代:清朝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译文

昨日寒夜的蟋蟀不断地鸣唱,忽然惊醒我千里厮杀的梦。已经三更了,独自一人起来绕着台阶行走,人声寂寂,帘外面的`月亮朦胧微明。为了追求光复故土,头发已经白了,故土的松竹也应等待得苍老了,可是我回到故土的日程却仍然遥遥无期。想要将心事寄托在瑶琴上,但是知音难觅,即使琴弦弹断了又有谁听呢?

注释

寒蛩:深秋的蟋蟀,蛩音穷。千里梦:指梦回中原。旧山:故乡。松竹老:喻北方人民充满焦急的渴盼与等待。归程:喻指收复失地心事:抗金的主张。三更(jing)应该是: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赏析

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词,壮志不已,是脍炙人口的爱国佳作。此词上半阕写出忧深思远之情,与阮籍《咏怀》诗第一首“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意境相似。下半阕“白首”二句,表面低沉消极,但实际上正是壮志难酬的孤愤。“欲将”三句,用比兴手法点出“知音”难遇的凄凉的情怀,甚为悲伤忧郁。

曾有一段时间,对古典诗词的评论,有人以情调的高昂与低沉分高下,于是认为,岳飞这首《小重山》情调低沉,不如他的《满江红》创意高。其实,对事物的评论,应当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而不可以表面上的一刀切。情调高昂的作品固然好,但不能把高昂误作为粗犷叫嚣。情调低沉也并非消极。岳飞的《满江红》与《小重山》词均表达了他的抗金以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只因作词的时间与心境不同,因此在作法上遂不免有所差异,实际上异曲同工,又焉可用情调的高昂与低沉区他其高下呢?况且作词常是要用以兴浑融、含蓄蕴藉的方法以表达作的幽情远旨,使读者吟诵体会,馀味无穷。岳飞因为壮志难酬,胸中抑塞,所以作者这首《小重山》词,用沉郁蕴藉的艺术手法,这也正是运用词体特长,正如张惠言论词时所谓“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词选·序》)对诗词评赏也应明白这一道理。缪钺所撰《灵溪词说》论岳飞词的绝句说:“将军佳作世争传,三十功名路八千。一种壮怀能蕴藉,诸君细读《小重山》”,与此意同。

第三篇:岳飞《小重山》原文及翻译赏析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译文] 我想将满腔心事都寄于琴声,无奈知音太少,琴弦又断,更有谁来倾听?

[出自] 岳飞 《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释:

(1)寒蛩:深秋的蟋蟀,蛩音穷。

(2)千里梦:指梦回中原。

(3)旧山:故乡。

(4)松竹老:喻北方人民充满焦急的渴盼与等待。

(5)归程:喻指收复失地

(6)心事:抗金的主张。

(7)三更(geng)

(8)应该是: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翻译:

昨日寒夜的蟋蟀不断地鸣唱,忽然惊醒我千里厮杀的梦。已经三更了,独自一人起来绕着台阶行走,人声寂寂,帘外面的月亮朦胧微明。

为了追求光复故土,头发已经白了,故土的松竹也应等待得苍老了,可是我回到故土的日程却仍然遥遥无期。想要将心事寄托在瑶琴上,但是知音难觅,即使琴弦弹断了又有谁听呢?

赏析: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作者岳飞,这首《小重山》词,用艺术手法表达了他抗金报国的壮志雄怀。岳飞抗金的伟业,不但受到赵构、秦桧君臣的迫害,而同时其他的人,如大臣张浚,诸将张俊、杨沂中、刘光世等,亦各不信任互相拆台,故岳飞有知音难遇之叹。《小重山》词抒写了这种感慨。

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词,壮志不已,是脍灸人口的爱国佳作。这首《小重山》词,改用艺术手法表达他抗金报国的壮志雄怀。岳飞抗金的伟业,不但受到赵构、秦桧君臣的迫害,而同时其他的将领如张俊、杨沂中、刘光世等,亦各不信任互相拆台,故岳飞有知音难遇之叹。《小重山》词抒写了这种感慨。此词上半阕写出忧深思远之情,与阮籍《咏怀》诗第一首“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意境相似。下半阕“白首”二句,表面低沉消极,但实际上正是壮志难酬的孤愤。“欲将”三句,用比兴手法点出“知音”难遇的凄凉的情怀,甚为悲伤忧郁。

近来,对古典诗词的评论,有人以情调的高昂与低沉分高下,于是认为,岳飞这首《小重山》情调低沉,不如他的《满江红》创意高。我认为,对事物的评论,应当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而不可以表面上的一刀切。情调高昂的作品固然好,但不能把高昂误作为粗犷叫嚣。情调低沉也并非消极。岳飞的《满江红》与《小重山》词均表达了他的抗金以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只因作词的时间与心境不同,因此在作法上遂不免有所差异,实际上异曲同工,又焉可用情调的高昂与低沉区他其高下呢?况且作词常是要用以兴浑融、含蓄蕴藉的方法以表达作的幽情远旨,使读者吟诵体会,馀味无穷。岳飞因为壮志难酬,胸中抑塞,所以作者这首《小重山》词,用沉郁蕴藉的艺术手法,这也正是运用词体特长,正如张惠言论词时所谓“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词选序》)对诗词评赏也应明白这一道理。我所撰《灵谿词说》论岳飞词的绝句说:“将军佳作世争传,三十功名路八千。一种壮怀能蕴藉,诸君细读《小重山》”与此意同。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此时已是三更,独自围绕庭院而行,身心之大孤独于此得以体现。世人皆已沉沉入睡四周逐渐悄无声息了,夜静更深时分,能听得清楚自己心脏跳动的声音;窗外,月色如水,如水的月色正好映衬着诗人如水的愁绪。在这个特定的场景,岳武穆之寂寞惆怅,内心的孤寂,抑郁的心境,被此情此景充分的表现出来。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多年的奋战结果弄到如今是这样不堪,中原故土已沦陷金人之手,想要回乡养老已是不可能的了,多么无奈的意绪!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此句引用《伯牙绝弦》(见《吕氏春秋》《列子》)(一些版本表示此句与“伯牙绝弦”无关),表现其满腔的报国热诚无处申说,跟谁说,用琴弦来诉说,可琴弦已断,故无所对象能倾诉。

上阙寓情于景,写作者思念中原、忧虑国事的心情。

前三句写作者梦见自己率部转战千里,收复故土,胜利挺进,实现“还我河山”的伟大抱负,兴奋不已,然而却寒蛩鸣,惊回梦。

后三句梦醒后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以景物描写来烘托内心的孤寂,显得曲折委婉,寄寓壮志未酬的忧愤。

下阙抒写收复失地受阻、心事无人理解的苦闷。

前三句感叹岁月流逝,归乡无望。“阻归程”表面指山高水深,道路阻隔,难以归去,实际暗喻着对赵构、秦桧等屈辱求和、阻挠抗金斗争的不满和谴责。

后三句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自己处境孤危,缺少知音,深感寂寞的心情。

全词表现了作者不满“和议”,反对投降,以及受掣肘时惆怅。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曾有一段时间,对古典诗词的评论,有人以情调的高昂与低沉分高下,于是认为,岳飞这首《小重山》情调低沉,不如他的《满江红》创意高。其实,对事物的评论,应当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情调高昂的作品固然好,但情调低沉也并非消极。

第四篇:游龙鸣山记原文及翻译

《游龙鸣山记》这篇文章选自《陶学士集》,下面给大家整理了游龙鸣山记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游龙鸣山记

【明】陶安

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时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阙,相距百步,绵亘东趋。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窅曲折。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山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①,夹路北转。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僧舍雄丽,榜日“禅寂”。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修篁干霄,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其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其北有“甘露室”。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地势斗峻,褰裳②援萝,履苍莽中。上有天池沆瀁③,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渺焉四顾,心目豁然。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于时暖气薰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但潥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④,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

(选自《陶学士集》,文字略有改动)

【注】①章:大材。②褰裳:撩起衣裳。③沆瀁:水深广的样子。④心平气易:心情和悦。

译文:

游览名胜的人,逢好天气是乐事,遇到理想的地点又是乐事,而同游的又都是优秀的人物,大家因为相处和谐、郁闷抒发、心情畅快而写写文章,是既高兴又不失正体的事。

元仁宗丙子年二月甲午日,厚斋的严君置备酒菜邀我同游龙鸣山,龙鸣山即是无想山。是时春雨初晴,风和日丽,老老少少,依照长幼顺序而行,鼓乐队在最前面作为先导。从蓝溪向东南行进五六里,只见两山如双虫对峙,相距百步,向东绵延而去。两山之间为石田,田的右边有小路,小路依着山势深邃又曲折。行进三四里,山势狭窄不宜作田,只能修路。又行进数里路,山势愈发奇峻,山谷中薄雾沾湿了衣服和帽子。山的外边崇峦叠嶂,无穷无际。走了不久,只见峭壁对立,形状宛如华表,巨大的松树和杉树沿路排列,向北延伸。山涧底部多石,云深树茂,繁花遮石,鸟声清脆,此地好像不是人世间。寺庙雄奇伟丽,寺门榜额上书“禅寂”二字。寺院门外有一颗古松,直径数抱粗。高耸云霄的篁竹则繁密地生长在寺院内。寺院长老出门迎客,延请我们至后堂,后堂有匾,上书“白云深处”。寺院西边有座“听松轩”,再向西即是五代韩熙载读书堂遗址,他所种植的桧树仍然有在。寺北有“甘露室”。再往北,有“招云亭”,亭子气象空旷,直立在数座山峰的最高处,从亭往下看,先前登过的群山之顶都在脚下。于是抬脚攀登上潮音岩,岩上各种石头真是异态百出。因为同游者登山疲惫,于是未往上登。

我以没登上山顶为憾,与两三个朋友决定继续登山。山势陡峭,只好撩起衣裳。攀援着藤萝,脚踩在茂密丛林中。山上有深幽广阔的天池,天池的水向下飞泻到潮音岩,(人们)接引(它)来供给厨房。山的西边顶部,巨大的石头雄伟平坦,上面可坐几十人。在石上茫然四望,心中豁然开朗。山的东边顶部比西边顶部还高,因疲倦不想再上了,又回到寺院的“白云深处”后堂。于是温暖的气息弥散席子,气氛热时如夏,静时如秋,冷时如冬,觥筹无数,谈笑甚欢,即使是仆从与乐工也各得其乐。酒毕,长老带领客人赏花,众人缓缓登上环翠阁。不久与长老告别,出了寺门。走了一里,众人余兴未尽,席地而坐,分了韵脚赋诗良久,各自作了诗才回来。

这次游览恰逢适宜的天气,又遇到理想的地点,确实很快乐了。但溧州不是交通要塞,且又隐藏在深山之中,所以没有前贤留下的诗词及当代名家抒怀的笔墨,因此我写了这篇文章。哎!既高兴又不失正体的事,是孔夫子带领学生沐浴后在舞雩台享受春风。王曦之的兰亭集会,或许太感慨悲戚。此次同游的人心情和悦,吟咏作的诗,质量上乘可以欣赏,也是既高兴又不失正体的事!于是记下这次游玩所见之景,旨在使无想山得以让世人知晓。

第五篇:寒闺怨原文翻译及赏析

寒闺怨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

寒闺怨原文翻译及赏析1

寒闺怨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译文

清冷的月光洒向宁静的小屋,梧桐的树影映在屋门口的珍珠帘子上。

秋霜欲下,玉手已经预先感到寒冷。寒灯下,她握着冰冷的剪刀为远方戍守的丈夫缝制着冬衣。

注释

1、洞房:深屋,位于很多进房子的后边,在古代通常是女眷的居住处。

2、真珠帘:真珠即珍珠,形容帘子的华贵。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情。其写情,是通过对事物的细致感受来表现的。

洞房,犹言深屋,在很多进房屋的后部,通常是富贵人家女眷所居。居室本已深邃,又被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所以更见幽静。帘子称之为真珠帘,无非形容其华贵,与上洞房相称,不可呆看。洞房、珠帘,都是通过描写环境以暗示其人的身分。“梧桐影”既与上文“寒月”相映,又暗逗下文“秋霜”,因无月则无影,而到了秋天,树中落叶最早的是梧桐,所谓“一叶落而知夭下秋”。前两句把景写得如此之冷清,人写得如此之幽独,就暗示了题中所谓寒闺之怨。

在这冷清清的月光下,静悄悄的房屋中,一帘子里的人还没有睡,手上拿着剪刀,在裁缝衣服,忽然,她感到剪刀冰凉,连手也觉得冷起来了。随即想起,是秋深了,要下霜了。秋霜欲下,玉手先知。暮秋深夜,赶制寒衣,是这位闺中少妇要寄给远方的征夫的。

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冬衣未成,秋霜欲下,想到亲人不但难归,而且还要受冻,岂能无怨?于是,剪刀上的寒冷,不但传到了她手上,而且也传到她心上了。丈夫在外的辛苦,自己在家的孤寂,合之欢乐,离之悲痛,酸甜苦辣,一齐涌上心来,是完全可以想得到的,然而诗人却只写到从手上的剪刀之冷而感到天气的变化为止,其余一概不提,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会。虽似简单,实则丰富,这就是含蓄的妙处。这种对生活的感受是细致入微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对一些事物的变迁,习而不察,但敏感的诗人,却能将它捕捉起来,描写出来,使人感到既平凡又新鲜,这首诗艺术上就有这个特点。

创作背景

唐代的.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但征戍日久,衣服破损,就要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特别是需要御寒的冬衣。所以唐诗中常常有秋闺捣练、制衣和寄衣的描写。在白居易的时代,府兵制已破坏,但家人为征夫寄寒衣,仍然是需要的。

寒闺怨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寒闺怨

唐代:白居易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译文: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寒夜月光洒向庭院深处的屋内,珍珠帘外梧桐树影斑驳。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孤灯下她握着冰冷的剪刀为远方戍守的丈夫缝制着冬衣,秋霜将落,手已经预先感到寒冷。

注释: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tóng)影。

洞房:深屋,位于很多进房子的后边,在古代通常是女眷的居住处。真珠帘:真珠即珍珠,形容帘子的华贵。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情。其写情,是通过对事物的细致感受来表现的。此诗前两句用写景铺垫手法,描写主人公独居的冷清孤寂,扣信诗题“寒闺怨”。后两句用情景交融手法,描绘了一幅天寒岁暮、冬衣未成、秋霜欲下、征夫未归的孤冷画面,孤寂凉情直入人心,千般滋味涌上心头。第一句即点明时间:深夜,而寒月历来是秋冬两季的代名词。“洞房”两字可理解为新婚后的洞房,而“洞”又有深远的含义,也可理解为处于庭院深处的房间。但无论是哪种情况,一个“静”字就让这本该是温暖融融的居所显得不同寻常的冷清。居室本已深邃,又被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所以更见幽静。

第二句更是将冷意继续延伸,“真珠帘”即为珍珠帘,尽显其华贵之意,与上洞房相称,不可呆看,显露出屋子主人身份的高贵,但即使是高贵的女子也摆脱不了空守闺房的寂寞。帘外的一株梧桐树,静静地立在院子当中,月光摇落,将它的影子拉得很长。

洞房、珠帘,都是通过描写环境以暗示其人的身分。“梧桐影”既与上文“寒月”相映,又暗逗下文“秋霜”,因无月则无影,而到了秋天,树中落叶最早的是梧桐,所谓“一叶落而知夭下秋”。前两句把景写得如此之冷清,人写得如此之幽独,就暗示了题中所谓寒闺之怨。

第三句第一个字就点明此刻的季节,正是寒霜将落的深秋。在这冷清清的月光下,静悄悄的房屋中,一帘子里的人还没有睡,忽然,她感到冰凉,连手也觉得冷起来了。随即想起,是秋深了,要下霜了。但暮秋深夜,秋霜还未降落,女主人公玉手先知,预先通过手冷感受到即将到来的霜露,这不免引人遐思。

第四句给出了答案,原来女主人公并没有就寝,而是坐在灯下裁剪衣服,要赶制寒衣要寄给远方的征夫。气温骤降,手里的剪刀立刻变得冰凉刺骨,她这才知道屋外就要下霜了。而下霜则更加说明屋外的寒冷,同时也反衬出闺房的冷寂和独守深闺的落寞。

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冬衣未成,秋霜欲下,想到亲人不但难归,而且还要受冻,岂能无怨?于是,剪刀上的寒冷,不但传到了她手上,而且也传到她心上了。丈夫在外的辛苦,自己在家的孤寂,合之欢乐,离之悲痛,酸甜苦辣,一齐涌上心来,是完全可以想得到的。

全诗虽似简单,实则丰富,写得含蓄有致,情景交融,言简意丰,一“知”一“冷”,通过写闺中少妇寒夜为征夫赶制冬衣的情景,尽显女子内心之凄凉,孤寂之“怨”。

下载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岘山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

    《岘山怀古·访古登岘首》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词全文如下:访古登岘首,凭高眺襄中。天清远峰出,水落寒沙空。弄珠见游女,醉酒怀山公。感叹发秋兴,长松鸣夜风。【注释】①......

    清平乐·留人不住原文翻译及赏析(最终定稿)

    清平乐·留人不住原文翻译及赏析清平乐·留人不住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

    小石城山记原文翻译及赏析(五篇范例)

    小石城山记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小石城山记原文翻译及赏析1朝代:唐代作者:柳宗元原文: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

    小重山诗歌赏析

    篇一:《小重山》吴淑姬诗歌鉴赏 吴淑姬,[约公元一一八五年前后在世]失其本名,湖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十二年前后在世。父为秀才。家贫,貌美,慧而能诗词。说详拙作中国女......

    山寺原文翻译及赏析(大全5篇)

    山寺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山寺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宿山寺唐代:贾岛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流星透疏水,走月逆行云。(疏水一作:疏木)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

    《山行》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五篇]

    《山行》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5篇《山行》原文翻译及赏析1鲁山山行原文: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鲁山山......

    山馆原文翻译及赏析(五篇材料)

    山馆原文翻译及赏析山馆原文翻译及赏析1山馆余靖〔宋代〕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远岫穿云翠,畬田得雨肥。渊明谁送酒,残菊绕墙飞。译文野外的客舍傍晚......

    寒松赋原文及翻译

    《寒松赋》为李绅现存文赋中的代表作,并被选入二期课改教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寒松赋的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的阅读。原文:松之生也,于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