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泽陂原文翻译赏析
泽陂原文翻译赏析
泽陂原文翻译赏析1泽陂
先秦:佚名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彼泽之陂,有蒲与蕳。有美一人,硕大且卷。寤寐无为,中心悁悁。
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译文: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池塘四周有堤坝,中有蒲草和荷花。那边有个俊人儿,让我爱得没办法。日夜思念难入睡,哭得眼泪哗啦啦。
彼泽之陂,有蒲与蕳。有美一人,硕大且卷。寤寐无为,中心悁悁。
池塘四周堤坝高,中有莲蓬与蒲草。那边有个俊人儿,身材修长容貌好。日夜思念睡不着,内心郁闷愁难熬。
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池塘四周堤坝高,中有荷花与蒲草。那边有个俊人儿,身材修长风度好。日夜思念睡不着,伏枕辗转多烦恼。
注释:
彼泽之陂(bēi),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wù)寐(mèi)无为,涕泗(sì)滂(pāng)沱(tuó)。
泽:池塘。陂:堤岸。蒲:香蒲,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在河滩上。伤:因思念而忧伤。无为:没有办法。涕:眼泪。泗:鼻涕。滂沱:本意是形容雨下得很大,此处比喻眼泪流得很多,哭得厉害。
彼泽之陂,有蒲与蕳(jiān)。有美一人,硕大且卷(quán)。寤寐无为,中心悁(yuān)悁。
蕑:莲蓬,荷花的果实。一说兰草。《鲁诗》作“莲”。卷:头发卷曲而美好的样子。悁悁:忧伤愁闷的样子。
彼泽之陂,有蒲菡(hàn)萏(dàn)。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菡萏:荷花,莲花。俨:庄重威严,端庄矜持。
赏析:
此诗三章十八句,每章意思基本相同,都是叙述看见池塘边的香蒲、兰草、莲花,便想到自己恋慕的健美心上人,不禁心烦意乱,情迷神伤,晚上觉也睡不着。
应该说,春秋战国时代,在爱情方面,女性还有很大的自由度。封建意识形态中伦常观念,还没有成为社会伦理的统治思想。特别在民间,男恋女,女恋男,发而为诗为歌,皆真挚动人,和日后理学家所理解的大不一样。《陈风·泽陂》是一首主人公思恋心上人的情歌,见景生情,真率坦诚,全诗弥漫着一股清新的气息。
全诗三章,都用生于水泽边的植物香蒲、兰草、莲花起兴,蓬蓬勃勃的植物,波光潋滟的.池水,呼唤着生命的旺盛发展。主人公目睹心感,自然而然地想起所思恋的心上人了。不知这两个青年,究竟是相恋相思,还是一方在单相思。但是,这个主人公是强烈地爱上对方了。在其眼中心里,对方“硕大且卷”“硕大且俨”。爱是感性的行为,对方身材健美而俊俏,神态端庄而持重,这些可以捉摸的外形和品格,就成了主人公择爱的具体的感性的条件。主人公思念中的人,与其心目中的爱人是那样一致,所以主人公自然真诚地赞美起对方来。不过,眼下主人公还没有得到对方爱的允诺,还不知道对方会不会以爱来回报,因此,睡不安,行不安,流泪伤心,希冀等待。细节的描述,把内心真挚的爱,衬托得十分强烈。
泽陂原文翻译赏析2泽陂
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彼泽之陂,有蒲与蕳。有美一人,硕大且卷。寤寐无为,中心悁悁。
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译文
那个池塘堤岸旁,既长蒲草又长荷。有个健美的青年,使我思念没奈何。睡不着啊没办法,心情激动泪流多。那个池塘堤岸旁,既长蒲草又长兰。有个健美的青年,高大壮实头发鬈。睡不着啊没办法,心中愁闷总怅然。那个池塘堤岸旁,既长蒲草又长莲。有个健美的青年,高大壮实很威严。睡不着啊没办法,枕上翻覆难安眠。
注释①泽陂(bēi):池塘堤岸。②蒲:香蒲,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在河滩上。③伤:因思念而忧伤。按《尔雅》注引《鲁诗》作“阳”,《尔雅·释诂》:“阳,予也。”④涕泗:眼泪鼻涕。⑤蕑(jiān):兰草。⑥卷(quán):毛传:“卷,好貌。”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卷即婘之省借。……《广雅》:‘婘,好也。”朱熹《诗集传》:“卷,鬓发之美也。”兹取朱说。⑦悁(yuān)悁:忧伤愁闷的样子。⑧菡萏:莲花。⑨俨:庄重威严。毛传:“俨,矜庄貌。”
赏析:
这是一首水泽边女子思念一位小伙子的情歌。三章十八句,每章意思基本相同,都是叙述看见池塘边的香蒲、兰草、莲花,便想到自己恋慕的健美男青年,不禁心烦意乱,情迷神伤,晚上觉也睡不着,于是一腔愁闷,发而为歌,遂唱出此篇。诗意显豁,本不劳曲求,然而《毛诗序》乃云:“《泽陂》,剌时也。言灵公君臣淫于其国,男女相说,忧思感伤焉。”谓此诗刺陈灵公偕大夫孔宁、仪行父与夏姬通奸,导致国中淫风炽盛。按之文本,此说扞格难通,为今人所不取。至于说此诗为伤逝之作(姚际恒《诗经通论》)、忧忠臣孤立之作(刘沅《诗经恒解》),也都证据不足。
应该说,春秋战国时代,在爱情方面,女性还有很大的自由度。封建意识形态中伦常观念,还没有成为社会伦理的统治思想。特别在民间,男恋女,女恋男,发而为诗为歌,皆真挚动人,和日后理学家所理解的大不一样。《泽陂》是一首女子思恋男子的歌,见景生情,真率坦诚,全诗弥漫着一股清新的气息。
全诗三章,都用生于水泽边的植物香蒲、兰草、莲花起兴,蓬蓬勃勃的植物,波光潋滟的池水,呼唤着生命的旺盛发展。女子目睹心感,自然而然地想起所思恋的男子了。不知这两个青年,究竟是相恋相思,还是女方在单相思。但是,这个女子是强烈地爱上男方了。在她眼中心里,男子“硕大且卷”、“硕大且俨”。爱是感性的行为,男子身材高大强壮,神态庄重有威仪,这些可以捉摸的外形和品格,就成了女子择爱的具体的感性的条件。思念中的男子,与女子心目中的爱人是那样一致,所以女子自然真诚地赞美起男子来。不过,眼下女子还没有得到男子爱的允诺,还不知道男子会不会以爱来回报,因此,她睡不安,行不安,流泪伤心,希冀等待。细节的描述,把内心真挚的爱,衬托得十分强烈。
第二篇:泽陂原文翻译及赏析
泽陂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
泽陂原文翻译及赏析1泽陂
佚名〔先秦〕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彼泽之陂,有蒲与蕳。有美一人,硕大且卷。寤寐无为,中心悁悁。
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译文
池塘四周有堤坝,中有蒲草和荷花。那边有个俊人儿,让我爱得没办法。日夜思念难入睡,哭得眼泪哗啦啦。池塘四周堤坝高,中有莲蓬与蒲草。那边有个俊人儿,身材修长容貌好。日夜思念睡不着,内心郁闷愁难熬。池塘四周堤坝高,中有荷花与蒲草。那边有个俊人儿,身材修长风度好。日夜思念睡不着,伏枕辗转多烦恼。
注释
泽:池塘。
陂(bēi):堤岸。
蒲:香蒲,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在河滩上。
伤:因思念而忧伤。按《尔雅》注引《鲁诗》作“阳”,《尔雅·释诂》:“阳,予也。”
无为:没有办法。
涕:眼泪。
泗(sì):鼻涕。
滂(pāng)沱(tuó):本意是形容雨下得很大,此处比喻眼泪流得很多,哭得厉害。
蕑(jiān):莲蓬,荷花的果实。一说兰草。《鲁诗》作“莲”。
卷(quán):头发卷曲而美好的样子。《毛传》:“卷,好貌。”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卷即婘之省借……《广雅》:‘婘,好也。”
朱熹《诗集传》:“卷,鬓发之美也。”
悁(yuān)悁:忧伤愁闷的样子。
菡(hàn)萏(dàn):荷花,莲花。
俨:庄重威严,端庄矜持。
《毛传》:“俨,矜庄貌。”
鉴赏
此诗三章十八句,每章意思基本相同,都是叙述看见池塘边的香蒲、兰草、莲花,便想到自己恋慕的健美心上人,不禁心烦意乱,情迷神伤,晚上觉也睡不着。
应该说,春秋战国时代,在爱情方面,女性还有很大的自由度。封建意识形态中伦常观念,还没有成为社会伦理的统治思想。特别在民间,男恋女,女恋男,发而为诗为歌,皆真挚动人,和日后理学家所理解的大不一样。《陈风·泽陂》是一首主人公思恋心上人的情歌,见景生情,真率坦诚,全诗弥漫着一股清新的气息。
全诗三章,都用生于水泽边的植物香蒲、兰草、莲花起兴,蓬蓬勃勃的植物,波光潋滟的池水,呼唤着生命的旺盛发展。主人公目睹心感,自然而然地想起所思恋的心上人了。不知这两个青年,究竟是相恋相思,还是一方在单相思。但是,这个主人公是强烈地爱上对方了。在其眼中心里,对方“硕大且卷”“硕大且俨”。爱是感性的行为,对方身材健美而俊俏,神态端庄而持重,这些可以捉摸的外形和品格,就成了主人公择爱的具体的感性的条件。主人公思念中的人,与其心目中的爱人是那样一致,所以主人公自然真诚地赞美起对方来。不过,眼下主人公还没有得到对方爱的允诺,还不知道对方会不会以爱来回报,因此,睡不安,行不安,流泪伤心,希冀等待。细节的描述,把内心真挚的`爱,衬托得十分强烈。
泽陂原文翻译及赏析2泽陂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彼泽之陂,有蒲与蕳。有美一人,硕大且卷。寤寐无为,中心悁悁。
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那个池塘堤岸旁,既长蒲草又长荷。有个健美的青年,使我思念没奈何。睡不着啊没办法,心情激动泪流多。
那个池塘堤岸旁,既长蒲草又长兰。有个健美的青年,高大壮实头发鬈。睡不着啊没办法,心中愁闷总怅然。
那个池塘堤岸旁,既长蒲草又长莲。有个健美的青年,高大壮实很威严。睡不着啊没办法,枕上翻覆难安眠。
注释
①泽陂(bēi):池塘堤岸。
②蒲:香蒲,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在河滩上。
③伤:因思念而忧伤。按《尔雅》注引《鲁诗》作“阳”,《尔雅·释诂》:“阳,予也。”
④涕泗:眼泪鼻涕。
⑤蕑(jiān):兰草。
⑥卷(quán):毛传:“卷,好貌。”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卷即婘之省借。……《广雅》:‘婘,好也。”朱熹《诗集传》:“卷,鬓发之美也。”兹取朱说。
⑦悁(yuān)悁:忧伤愁闷的样子。
⑧菡萏:莲花。
⑨俨:庄重威严。毛传:“俨,矜庄貌。”
赏析:
作者:佚名
这是一首水泽边女子思念一位小伙子的情歌。三章十八句,每章意思基本相同,都是叙述看见池塘边的香蒲、兰草、莲花,便想到自己恋慕的健美男青年,不禁心烦意乱,情迷神伤,晚上觉也睡不着,于是一腔愁闷,发而为歌,遂唱出此篇。诗意显豁,本不劳曲求,然而《毛诗序》乃云:“《泽陂》,剌时也。言灵公君臣淫于其国,男女相说,忧思感伤焉。”谓此诗刺陈灵公偕大夫孔宁、仪行父与夏姬通奸,导致国中淫风炽盛。按之文本,此说扞格难通,为今人所不取。至于说此诗为伤逝之作(姚际恒《诗经通论》)、忧忠臣孤立之作(刘沅《诗经恒解》),也都证据不足。
应该说,春秋战国时代,在爱情方面,女性还有很大的自由度。封建意识形态中伦常观念,还没有成为社会伦理的统治思想。特别在民间,男恋女,女恋男,发而为诗为歌,皆真挚动人,和日后理学家所理解的大不一样。《泽陂》是一首女子思恋男子的歌,见景生情,真率坦诚,全诗弥漫着一股清新的气息。
全诗三章,都用生于水泽边的植物香蒲、兰草、莲花起兴,蓬蓬勃勃的植物,波光潋滟的池水,呼唤着生命的旺盛发展。女子目睹心感,自然而然地想起所思恋的男子了。不知这两个青年,究竟是相恋相思,还是女方在单相思。但是,这个女子是强烈地爱上男方了。在她眼中心里,男子“硕大且卷”、“硕大且俨”。爱是感性的行为,男子身材高大强壮,神态庄重有威仪,这些可以捉摸的外形和品格,就成了女子择爱的具体的感性的条件。思念中的男子,与女子心目中的爱人是那样一致,所以女子自然真诚地赞美起男子来。不过,眼下女子还没有得到男子爱的允诺,还不知道男子会不会以爱来回报,因此,她睡不安,行不安,流泪伤心,希冀等待。细节的描述,把内心真挚的爱,衬托得十分强烈。
第三篇:于玄武陂作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于玄武陂作诗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
于玄武陂作诗原文翻译及赏析1于玄武陂作诗
曹丕〔魏晋〕
兄弟共行游,驱车出西城。
野田广开辟,川渠互相经。
黍稷何郁郁,流波激悲声。
菱芡覆绿水,芙蓉发丹荣。
柳垂重荫绿,向我池边生。
乘渚望长洲,群鸟讙哗鸣。
萍藻泛滥浮,澹澹随风倾。
忘忧共容与,畅此千秋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好兄弟几个一块出来,把车子赶到西城门外。广阔的田野已被开垦,无数的水渠成队成排。谷子和高粱多么繁茂,淙淙的渠水真有气派。菱角鸡头米盖着绿水,芙蓉的红花笑逐颜开。柳枝披垂立一道绿墙,轻轻把池子环抱起来。登上了小渚远望大洲,听一片鸟鸣心头畅快。浮萍和水藻池中飘满,风吹着它们东倒西歪。观此景叫人闲适无愁,长久的美情难以忘怀。
注释:玄武陂(bēi):建安十三年(208),曹操为了训练水师,在邺城西南开辟玄武池。陂,堤岸。兄弟:指曹丕、曹植等人。西城:指邺城之西门。互相经:互相交通。经,经过。此为交叉之意。黍稷:泛指农作物。黍,黄小米。稷,高粱。郁郁:茂密的样子。激:水流因受阻而腾涌、飞溅。悲声:动听的响声。菱芡(qiàn):水生植物菱角和鸡头,皆可食用。芙蓉:荷花。丹荣:红花。荫:树荫。乘:登上。渚: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洲:水中的.陆地。讙(huān):喧哗。萍藻:水生植物浮萍和藻类植物。泛滥:广阔的样子。一作滥泛。澹(dàn)澹:水波摇动的样子。倾:倒。容与:舒缓安适的样子。千秋情:永恒的友谊,此或仅指兄弟手足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记游写景之作。此诗用直叙的方法,写诗人同弟弟行游玄武池时所看到的景物和愉悦忘忧的心态。
“兄弟共行游,驱车出西城”两句点明出城行游一事和行游的地点。人在野外观赏景物时,一般都是由宏观到微观。“野田广开辟,川渠互相经”两句写在邺城西面宏观看到野外宽广开阔的田地和纵横交织的河渠。接下去,从宏观到微观。“黍稷何郁郁”一句由“野田广开辟”一句而来,写田野里庄稼茂盛。“流波激悲声”一句由“川渠互相经”一句而来,写流水发出动听的声响。“菱芡覆绿水”以下八句,由写田野、河渠转向写玄武池的各种景物:菱芡、荷花、垂柳、萍藻,叶绿花红,枝繁叶茂;池中绿水随风动荡,长洲上的群鸟在欢快歌唱。在诗人笔下,玄武池之美景令人神往:田野广阔,庄稼茂盛;池水交错,波涛汹涌;绿水红花,柳荫照水;萍藻泛滥,众鸟喧哗。形象鲜明,有声有色,生动具体,写出了玄武池的美丽和勃勃生机。如此之美景,足以使人忘记忧伤,沉浸在欢畅之中。最后“忘忧共容与,畅此千秋情”两句,由景及情,自然地收束了全诗。
此诗虽属游宴诗,但同建安时期的其他游宴诗相比,却有不同。它没有涉及宴乐,而是用自然的语言集中描写田园景物,具有后来田园诗的意味。
曹丕
曹魏高祖文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他在位期间,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汉朝在西域的设置。除军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学,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去世后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谥为文皇帝,葬于首阳陵。
于玄武陂作诗原文翻译及赏析2原文:
兄弟共行游。
驱车出西城。
野田广开辟。
川渠互相经。
黍稷何郁郁。
流波激悲声。
菱芡覆绿水。
芙蓉发丹荣。
柳垂重荫绿。
向我池边生。
乘渚望长洲。
羣鸟讙哗鸣。
萍藻泛滥浮。
澹澹随风倾。
忘忧共容与。
畅此千秋情。
译文
好兄弟几个一块出来,把车子赶到西城门外。
广阔的田野已被开垦,无数的水渠成队成排。
谷子和高粱多么繁茂,淙淙的渠水真有气派。
菱角鸡头米盖着绿水,芙蓉的红花笑逐颜开。
柳枝披垂立一道绿墙,轻轻把池子环抱起来。
登上了小渚远望大洲,听一片鸟鸣心头畅快。
浮萍和水藻池中飘满,风吹着它们东倒西歪。
观此景叫人闲适无愁,长久的美情难以忘怀。
注释
玄武陂(bēi):建安十三年(208),曹操为了训练水师,在邺城西南开辟玄武池。陂,堤岸。
兄弟:指曹丕、曹植等人。
西城:指邺城之西门。
互相经:互相交通。经,经过。此为交叉之意。
黍稷:泛指农作物。黍,黄小米。稷,高粱。郁郁:茂密的样子。
激:水流因受阻而腾涌、飞溅。悲声:动听的响声。
菱芡(qiàn):水生植物菱角和鸡头,皆可食用。
芙蓉:荷花。丹荣:红花。
荫:树荫。
乘:登上。渚: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洲:水中的陆地。
讙(huān):喧哗。
萍藻:水生植物浮萍和藻类植物。泛滥:广阔的样子。一作滥泛。
澹(dàn)澹:水波摇动的样子。倾:倒。
容与:舒缓安适的样子。
千秋情:永恒的友谊,此或仅指兄弟手足之情。
赏析:
曹丕的游宴诗多作于建安时期。当时他既是五官中郎将,又是曹操长子,建安二十二年之后又成为魏太子,大部分时间都过着悠游自得的公子生活。这时期的诗,在极写游宴盛况及欢娱场面之后,往往也会归结到生命的感慨。《于玄武陂作》就是这时期所作的这一类诗。
第四篇:声声慢原文翻译赏析
《声声慢》是被誉为“婉约词宗”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佳作,在历代文人中颇受赞誉。作为一篇经典作品,被选入教材中也是非常自然的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声声慢原文翻译赏析,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美丽的诗词。
【原文】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翻译】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早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但见一行行大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诚明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够说尽!
【赏析】
在读词的开头“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一句的时候,嘴张不大,口腔呼出的气流也不顺畅。作者用气流的不畅来暗示内心的压抑。“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这里出现了一个“寒”字。“寒”在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寒,二是心里寒,而作者重在写心境。“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内心愁,所以想要借酒消愁。“淡酒”,并非酒淡,而是愁重。“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作词时正值秋日,北雁南飞。作者的家在北方而现在她却寄居南方,思乡之情溢于言表。李清照早年生活安定幸福,然而后半生却飘荡流离。国家动荡,家庭变故,丈夫赵明诚逝世,再嫁张汝舟,却又遇人不淑,还因此遭遇了一场牢狱之灾。与丈夫先前搜集的金石文物也遗失大半。这一系列的变故让她备感痛苦。在她的早期词《一剪梅》中曾经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寓鸿雁传书之意。也许就是这只大雁曾经捎回过丈夫的消息。而现在丈夫去世了,即使是风再轻,词人也觉得风急;即使是酒再烈,词人入口后也觉得寡淡无味。飞雁有家,而自己却没有家;飞雁有伴,而自己却形单影只。这难道还不悲吗?“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黄花”是菊花,作者在这里不直接说“菊花”,二者相比,显然有色彩上的强调――“黄色”。而作者也不说“红花”,因为红色太艳。黄花堆积,好似自身多舛的命运。“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守着窗儿”,家没了,爱人没了,还能守着什么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细雨”不大却密,便好似作者心中的愁;细雨打在梧桐叶上,点滴作响,更像是打在作者的心上,让寒意更重、让愁绪更浓。于是作者不由得发出一声感叹:“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淡酒”、“雁”、“黄花”、“守”、“细雨”等方面共同组成了作者的愁,而这些给人的整体感觉都是“寒”。那么这种“愁”源自哪里呢?“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不久赵明诚逝世。这些都给李清照带来了巨大的悲痛。所以,她的“愁”集中体现在了两个方面――故国之思、孤寂之苦。
若是只讨论到这里,那么本堂课的教学便与以往没有多少不同,但是笔者希望在讲清楚“愁”后,再向前走一步,引导学生从质疑、探究中,探寻出更丰富的内涵。
词的开头是“寻寻觅觅”,作者在寻找什么?她想要寻找的难道是痛苦吗?我们总是有这样的习惯,总是希望忘却痛苦,而我们苦苦追寻的则是那些让我们感到快乐、幸福的东西。李清照也一样。她要寻找的不是痛苦,而是快乐。那么,哪些东西让她快乐呢?(少女时期的天真烂漫,少妇时期的幸福甜蜜)同时,她还要追寻未来的幸福。每当想起这些东西的时候,即使是周身寒冷,她的心底也会燃起一丝丝暖意。
现在,我们是否可以从刚才所分析的意象中找出些“暖”的东西来呢?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么压抑的话词人完全可以不说,但她还是坚持把它说出口,为什么,因为她不想放弃表达的权力。“乍暖还寒”,天气寒暖不定,喻指心境寒中有暖,寒在痛苦,暖在追求和向往。再来看“雁”,雁是候鸟,它总是有规律地飞来飞去,也许一路上也是艰险异常,但大雁从未因为害怕困难而停止飞翔。雁不仅仅是忧愁的意象,更是作者在困难面前不屈精神的写照。最后是“黄花”,“黄”是色彩,而且是暖色。尽管它已凋零满地,但就像在废墟里盛开着的鲜花一样,同样带给人新生的希望,带给人温暖。总之,词人是用一连串的意象表达了她复杂的情感特征。而这种情感集中表现在了两个字:一个是寒,一个是暖。“寒中有暖”,这既是作者的感受,也是这首词通过一系列个体意象所营造出来的独特意境。
在这首词中,李清照是悲愁的,但生活本来就不仅有一种色彩,于是,寒中带暖,悲愁中又孕育着希望。她越是悲,越是顽强地追求幸福和理想。
我们还要注意一点,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她耗尽一生苦苦追求的既不是建功立业,也不是名垂千古,而是幸福美满的家庭和忠贞的感情。她没有那些男性伟大作家,如辛弃疾“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激烈壮怀;也没有陆游“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豪情壮志。她的追求看起来很有女性气息,甚至有些平凡,然而,对幸福和感情的追求又何尝不是每个女性共有的向往?那么,这种穿越时空的追求也就有了永恒的价值。她生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更永远活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她属于历史,更属于永恒!
这首词一般人都认为是表现了故国之思和孤寂之苦,但是我们通过探究却理解到了更深一层的含义,那就是表达了作者坚韧不屈的精神。而这种坚韧不屈的精神对于学生在人生中面临困扰和挫折时的态度与选择也许会有所启迪。
第五篇:诉衷情原文翻译赏析
《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晏殊。其古诗全文如下: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前言】
《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为宋代词人晏殊所作。这是一首以写景为主的小令,上片写景,下片景中抒情,在节气将近重阳的时候,芙蓉和金菊争芳斗妍。远处的乡村,秋色如画中一般的美丽,树林间叶子红红黄黄,鲜亮可爱。秋水清浅无波,碧空万里无云,原野上的小路茫无尽头。登高远望,鸿雁飞过之时,引起妻子对边远丈夫的“无限思量”,这是古诗词中的极平常的主题。晏殊此首小令以疏淡的笔墨泼抹一幅秋景图,透露出淡淡的情思。
【注释】
①芙蓉:荷花;金菊:黄色的菊花;斗:比胜;馨:散布得很远的香气。
②天气:气候;重阳: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③红树:这里指枫树; 间:相间,夹杂。
④流水淡:溪水清澈明净。
⑤碧天:碧蓝的天空。
⑥茫茫:广阔,深远。
⑦目断:指望至视界所尽处,犹言凝神眺望;凭高目断:依仗高处极目远望,直到看不见。
⑧鸿雁:即“雁”。大的叫鸿,小的叫雁。
⑨思量:相思。
【翻译】
在节气接近重阳的时侯,芙蓉和金菊争芳斗妍。远处的乡村,秋色如画中一般美丽,树林间从浓密的红叶中透出稀疏的黄色.真是鲜亮可爱。
中原地区,秋雨少,秋水无波,清澈明净;天高气爽,万里无云,平原仰视,上天宽阔没有边际,前路茫茫,把握不住。登高远望,看到鸿雁飞来,引起头脑中无限的思念。
【鉴赏】
此词以写景为主,上片点明“天气欲重阳”,下片以“凭高目断”相照应,可知此词为重九登高所作。词中通过对节令、景物、环境的描写,烘托出重阳佳节倍思亲的气氛,最后以“无限思量”点出主题。
词起两句:“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近重阳。” 选出木芙蓉、黄菊两种花依然盛开、能够在秋风中争香斗艳来表现“重阳”到临前的季节特征。接着“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两句,从近景写到远景,从周围写到望中的乡村,从花写到树。秋景最美的,本来就是秋叶,这里拈出树上红叶来写,充分显出时令特征。红树中间还带着一些“疏黄”之色,树叶之红是浓密的,而黄则是稀疏的,浓淡相间,色调更丰,画境更美。
下片“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三句从陆上写到水上,从地面写到天上。着一“淡”字,写出中原地区秋雨少,秋水无波,清光澄净之景致;而天高气爽,万里无云,平原仰视,上天宽阔无际,于是,又用一“长”字状天。这两字看似平常,却很贴切。上面景语,用笔疏淡,表现作者的心境是闲适的。至“路茫茫”三字,则带感慨情绪:前路茫茫,把握不住。接下去:“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写久久地登高遥望,看到鸿雁飞来,引起头脑中的无限思念。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此词之写景正与此境相合。正因为前面所写之景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因此最后点题水到渠成,收到情景相生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