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父亲的光辉作文
父亲的光辉作文3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父亲的光辉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父亲的光辉作文1慢慢翻开历史悠久的日记本,它,铺满了一层层灰尘,轻轻地吹,别有其趣,浓浓的父爱,就在气息中散开了……
“首先你要慢慢想到,一断围绕报主题的片段,大胆地去构思,发挥你当时的灵感,挥动手中的良笔,把片断慢慢描绘下来,再用漂亮的字体,一字一字地刻上报的灵魂……爸爸沉重而付有耐心,一步一步地教我做我第一次做的手抄报……我,我是个愚蠢的家伙,我当时怎样也投入不到当时应抽投入的画面中,心蕉急了,犹如在锅里煮的水开了一样,坐也坐不定了,便扒在一旁啜泣了,爸爸见了,大声地说:“怎么能这样的呢?一点小事就怕了,做人要有自信心,做每一件事都要给自己打气、加油,努力地冲上去才对,没有人天生什么事都会的,每个人都要靠自己去拼搏,去努力才获得成功的,你也一样,出小报虽然这次是你第一次学人家做,但只要你肯努力去学、多练,就可以得出一份出色的、吸引人的、属于你自己出的一份小报!加油,相信你一定行!按我教你的方法做去吧!” 于是,我一步一步地,按爸爸教我的方法去做,首先先围绕报主题构思、想片断!随后,我闭上双眼,一丝不苟地在脑海中想像,哇,真的,可以想像出好多东西,如有海的地方,就有鱼、有蓝蓝的天空、有碧绿的树;于是,我就画了条海,在画上几条小鱼,在欢蹦乱跳……哇,真的给我小报增添了不小美丽的景色,更增加了一份诱人的眼光!爸爸见我出得差不多了,走过来为我鼓掌…… 现在我的出小报能力这么好,全靠爸爸的'话,一段珍贵而值钱的话。这些话令我长久回味着!
父亲的光辉作文2“首先你要慢慢想到,一断围绕报主题的片段,大胆地去构思,发挥你当时的灵感,挥动手中的良笔,把片断慢慢描绘下来,再用漂亮的字体,一字一字地刻上报的灵魂……爸爸沉重而付有耐心,一步一步地教我做我第一次做的手抄报……我,我是个愚蠢的家伙,我当时怎样也投入不到当时应抽投入的画面中,心蕉急了,犹如在锅里煮的水开了一样,坐也坐不定了,便扒在一旁啜泣了,爸爸见了,大声地说:“怎么能这样的呢?一点小事就怕了,做人要有自信心,做每一件事都要给自己打气、加油,努力地冲上去才对,没有人天生什么事都会的,每个人都要靠自己去拼搏,去努力才获得成功的,你也一样,出小报虽然这次是你第一次学人家做,但只要你肯努力去学、多练,就可以得出一份出色的、吸引人的、属于你自己出的一份小报!加油,相信你一定行!按我教你的方法做去吧!”
于是,我一步一步地,按爸爸教我的方法去做,首先先围绕报主题构思、想片断!随后,我闭上双眼,一丝不苟地在脑海中想像,哇,真的,可以想像出好多东西,如有海的地方,就有鱼、有蓝蓝的天空、有碧绿的树;于是,我就画了条海,在画上几条小鱼,在欢蹦乱跳……哇,真的给我小报增添了不小美丽的景色,更增加了一份诱人的眼光!爸爸见我出得差不多了,走过来为我鼓掌……
现在我的出小报能力这么好,全靠爸爸的话,一段珍贵而值钱的话。这些话令我长久回味着!
父亲的光辉作文3天际边只留下一度金灿灿的余晖,虽不如烈日的热情,但这光辉却暗藏如水的温情,只不过它不愿外露。
光辉的不外露的温情使我想起我的父亲。
记得儿时,我从不与父亲太过亲昵,那时只当作父亲是木头,不像妈妈一样对我时而严厉时而呵护,总感觉他不曾为我做过什么似的,只知道他仅仅是我父亲。不过没事件的发生让我开始与父亲沟通了:在深秋的一夜,因扁桃体发炎而引起高烧,而且连续四天都在高烧中徘徊。只有住院观察,我第一次在迷迷糊糊的状态下看见父亲抱着我满头大汗地跑各个科室。但在我退烧后醒来时却只见母亲在陪我。尽管这样,我记得父亲满头大汗的的样子。
之后,我便与父亲沟通了!
虽然父母在我10岁前后工作都忙了,但是父亲却天天在我中午放学前回家,给我做好饭菜便出门了,所以当放学打开门的一瞬间便会香味扑鼻。一个下午,我们学校提前放学,我提早回家,正好赶上父亲回家,我顽皮的跟上他的脚步,父亲走得很快,我的步子极小,所以一路小跑,但是当时并不在意。当现在回想起来,才明白,父亲当时为了我能一回到家就吃上热气腾腾的饭,能让我在中午睡个安稳的觉,他总是这样急忙赶回家。的确,父亲给我一些小小的感动,但是如今青春期的我对于父亲的语重心长和严厉怒吼都会烦躁不安,并且还有严重的抵触情绪。
但是,我想我在多年后会叹息——我的父亲给了我一种夕阳余晖的温暖。
第二篇:智慧的光辉——忆我的父亲冯友兰
智慧的光辉——忆我的父亲冯友兰
作者:宗璞
来源:人民日报
来源日期:2005-11-6
本站发布时间:2005-11-5 20:55:21
阅读量:260次
冯友兰是中国现代哲学史上著名的哲学家,长期从事哲学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冯友兰在哲学思想和中国哲学史研究方面著述颇多,自成体系。今年是冯友兰诞辰110周年,他的女儿、著名文学家宗璞撰写了这篇文章,以表达对他的纪念。
人寿绝少超过百年,而思想却可以历经百年千年,一直活下去。1990年我的父亲冯友兰先生去世。头几年,信箱里仍常有他的信件。我看到这些信件,总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像是混淆了阴阳界。我拆阅,小心地收好,偶尔也回复。后来,信渐渐少了,但他的著作的传播却从未停止。前两个月又收到写给他的信。信是一位在北京大学就读的台湾学生写的。他说:“虽然我知道这是一封您收不到的信,但我还是想向您表达敬意。”过了几天,又有人谈起读《中国哲学史新编》的体会,说那真是一部浩瀚如海的大文化史。
父亲已经去世了,而他的书仍活在人间,与我们为伴。
三史释今古 六书纪贞元
冯先生说,他的哲学是最哲学的哲学,于实际无所肯定。去年,老哲学工作者茅冥家先生写了一本书叫《还原冯友兰》,这本书写得很内行。他说《新原道》是讲形上学的历史,如果黑格尔读到这本书,就不会说中国没有哲学了。这是茅冥家先生的意见。我想做学问就应像冯先生在《新原道》序言中说的那样,“学问之道,各崇所见,当仁不让。”我觉得这句话说得非常好。当仁不让,这样才能百家争鸣。
1926年,冯先生在燕京大学任教,教授中国哲学史,就酝酿写一部中国哲学史的书。1928年到清华,他找到了安身立命之地。在那里他一直参与学校的领导工作,在教学和行政工作之余,写出了两卷本的《中国哲学史》。这是我国第一部用现代方法写成的完整的中国哲学史。对这个哲学史,以前就这样读过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现在才越来越认识到它的价值。这些年读到了一些评论,如任继愈先生的文章。他说,冯先生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他用现代的治学方法,把我们中国的哲学史梳理得非常清楚。例如把惠施哲学归结为合同异,把公孙龙哲学归结为离坚白。大家读起来以为本来就是这样的,其实这是我们前辈学者经过许多辛苦工作整理出来的。其他还有很多例子,例如把王弼的《老子注》和郭象的《庄子注》从《老子》、《庄子》的附庸地位中独立出来。美国学者欧迪安特别推崇冯先生关于郭象的文章,把它译成英文。1995年我在美国,她把译稿用特快专递寄给我,表示对冯先生的崇敬。关于冯先生对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贡献,陈来教授有一篇文章,说明了哪些地方是冯先生第一次提出来的,说得很详细。
贞元六书是冯先生于抗日战争中在一盏菜油灯下写出来的。这6本书构成了他完整的哲学体系。《新世训》有序云:“事变以来,已写三书。曰《新理学》,讲纯粹哲学。曰《新事
论》,谈文化社会问题。曰《新世训》,论生活方法,即此是也。书虽三分,义则一贯。”《新原人》序云:“此书虽写在《新事论》、《新世训》之后,但实为继《新理学》之作。”书中提出了人生境界说,要人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新知言》序云:“前发表一文《论新理学在哲学中底地位及其方法》,后加扩充修正,成为二书,一为《新原道》,一即此书。《新原道》述中国哲学之主流,以见新理学在中国哲学中之地位。此书论新理学之方法,由其方法,亦可见新理学在现代世界哲学中之地位。承百代之流,而会乎当今之变,新理学继开之迹,于兹显矣。”序虽简短,六书各自的地位、彼此的关系说得很是明白。
1946年到1947年,冯先生在美国宾州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和卜德教授一起翻译了两卷本的《中国哲学史》。冯先生用英文授课,这个讲稿就是后来的《中国哲学简史》。有人误认《简史》为《中国哲学史》两卷本的缩写本,这是完全错误的。它不是两卷本《中国哲学史》的缩写本,而是一本全新的书。如果只是缩写,内容就只限于两卷本原有的,但这本书有冯先生新的研究心得,是在一个新的高度上写出的。它用不长的篇幅,把很长的中国哲学史说得极为明白而且有趣,真是一本出神入化的书。我每次读它都如醍醐灌顶,心神宁静。
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他得以用全身心写作《中国哲学史新编》。他用尽了生命写出了这部书,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诗来形容实不为过。这部哲学史有自己的特点,也提出了新的看法。《新编》自序中说到了这部书的特点:“除了说明一个哲学家的哲学体系外,也着重讲了一些他所处的政治社会环境。这样做可能失于芜杂。但如果做得比较好,这部《新编》也可能成为一部以中国哲学为中心而又对于中国文化也有所阐述的历史。”我想他是做到了。《新编》提出了许多新看法,如对佛教的发展过程,提出“格义”、“教门”、“宗门”三个阶段。
父亲曾自撰对联:“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这是他对自己一生工作的总结。
阐旧邦以辅新命 极高明而道中庸
有人问我,冯先生1948年在美国,为什么回国。我对这个问题很惊讶,他不可能不回国,这里是他的父母之邦,是和他的血肉连接在一起的。中国文化是他的氧气,他离不开这古老的土地。
他在《新世训》序中说:“贞元者,纪时也。当我国家复兴之际,所谓贞下起元之时也。我国家民族方建震古烁今之大业,譬之筑室,此三书者,或能为其壁间之一砖一石欤?是所望也。”《新原人》也有序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哲学家所应自期许者也。况我国家民族,值贞元之会,当绝续之交,通天人之际,达古今之变。”在这样的情况下,哲学工作者“岂可不尽所欲言,以为我国家致太平,我亿兆安心立命之用乎?虽不能至,心向往之。非曰能之,愿学焉”。
全部贞元六书充满着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祖国昌盛、民族复兴的热切期望。对祖国的热爱,是他回国的原因,也是他去留学的原因,更是他全部学术工作的根本动力。抗战胜利后,西南联大结束,冯先生写了西南联大纪念碑文,以纪念这一段历史。有文云:“并世列强,虽今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斯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者也。”我国是数千年文明古国,到现在还是生机勃勃,有着新的使命。新命就是现代化,要建设我们自己的现代化国家。旧邦新命,这是冯先生常说的一句话。杨
振宁先生说,他第一次读到旧邦新命这四个字时,感到极大的震撼。他还对清华大学中文系的同学说,应该把纪念碑文背下来。冯先生把这个意思写了一副对联:“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这副对联悬于他书房东墙,人谓“东铭”。
一副对联,共14个字,概括了他的一生。这14个字包含的内容是那样丰富,充满了智慧的光辉,在流逝的时间里时明时暗,却从未断绝,也不会断绝。
第三篇:作文:父亲
父亲
爱情也许会褪色,誓言也许被遗忘,但亲情永存在人间。
曾经有位哲人说过:“把世界一切都承担下来,最后却忘了自己的人,往往是母亲!那又是谁腰身佝偻,引导我们踏上人生的轨道?又是谁厚实的肩膀挑负起家庭的重任——父亲,是他牵着我的手走过坎坷、越过高山、一路走来、一路吟唱……
父亲用他那有力的臂膀为我撑起了自由的天空,父亲用那沉重的步伐为我踏平了前路的荆棘。
任岁月在他脸上爬出沟沟坎坎的凄凉,而作为一个女人的丈夫,一个孩子的父亲,唯有苍穹中静谧的星星才会收容他的寂寥与无奈。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爸爸与车打交道快十六年了。曾经那厚实的肩膀经过多年的日晒雨淋,使它变得沉重、无力。而那时常挂着自信的脸上,现在却日渐苍老了起来……
爸!担负了十几年重任伪装了一道又一道坚强的肩膀也该是时候喘口气了!岁月往往是无情的,几年前的爸爸,脸上时常挂着一面自信的旗帜,而现在他脸上流露出往往是辛酸的痛楚……
而被岁月腐蚀过的幸福却安然出现在我的眼帘——微风吹起微微的波光的湖面上,黄昏交织着的晚霞显得格外温馨。洋溢着在夕阳的余晖中,那无限喜悦的笑脸,就连天空中都弥漫着幸福的味道,落叶似蝴蝶般在秋风中摇曳,那扣人心弦的景色总是那么仓促而匆匆流走。
而种种弥足珍贵的时光却只能永远地埋在心里,我蓦地发觉爸爸的身躯不像以往那样飒爽,此刻眼前浮现的却是苍老与无力。按耐不住的泪夺眶而出,然而这滴泪中有理解、有关怀,更有无穷的感激。而这滴晶莹的泪饱含着昔日对父亲的体谅,体现着今日对父亲的赞美,昭示着明天对父亲的报答,让这滴泪化作满腔的祝福。祝愿一路上支持着我,呵护着我的——父亲!
第四篇:父亲作文
父亲—点点滴滴都是爱
看过很多描写父亲的文章和故事,我也不例外很想写一写,表达一下我对父亲的敬爱及我们之间发生的故事,点点滴滴都是爱,在我们这个家庭在我们父女之间是最真实的写照,想想还真的有很多需要记录下来的故事呢!现在就请随我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我眼中的父亲是一位和蔼慈祥正直不阿的人,他一生清高有些孤芳自赏还有些传统保守,但绝不孤僻怨天尤人,或许是职业的关系吧,他是乐观洒脱的,也是豁达开明的,认为人生在世生老病死是很正常的,也从不讳言一个“死”字,他常说的话是“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做人无需太计较”这些话,对我们尤其是对我的影响很深,我清晰地记得父亲说过的很多教诲,他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响着我,也鞭策着我一直前行。
从小父亲对我们的教育算是民主的,从未强迫我们遵守过什么,和母亲相比父亲就是标准的慈父,对我们从来都是和颜悦色尤其是对我没有大声说过一句话。印象中从小到大父亲从未责骂过我,记忆中都是他关爱的眼神和亲切的问候。他对我始终是付有一份更多的关爱和厚望,或许是三个女儿中无论是个性脾气还是外貌我都比较随他吧,心理上从很小就很喜欢信赖父亲,而父亲对我也是钟爱有加,这我能感受的到,而亲朋好友也是如是说。在我小小的心灵里是很开心的,这就好像是一个虽然大家都知道,但在我的内心深处却好像是一个不能复制的密码一个烙印,因为只有我最像爸爸了嘛,心里是很得意的更是觉得理所应当的。
每每走在路上,总是会听到人们的感叹,“长的可真像她爸爸或真是她爸爸的女儿”等话时,我都会情不自禁羞涩地微笑起来。而随着年龄的成长我也越来越像父亲了,每次回到老家时,都会有人看着我释然一笑,“这不是谁谁的二女儿嘛,回来了,长的真是越来越像了!”每当此时我的内心都会暖暖的,好像离得父亲越来越近了,而我的长相也成了辨识我是谁家孩子的招牌了。
父亲对我的影响是至深的,并一直信奉着他说过的话和做人的原则,永远记得他对我说过的话“凡事不可强求,更不要与他人攀比,要记得人比人气死人,要知足常乐,遇境心安。”我认为很有道理,并如此践行着。
每一次回家父亲都欣喜不已,每一次看着我眼中流露出的慈爱都让我感动,有一种幸福的想流泪的冲动,但每一次我都努力地忍住了,我微笑着回视父亲那浓郁的充满了慈爱的眼光,任那爱的眼神将我包围。这就是我的爸爸,而我是他最钟爱的女儿。
在父亲的眼里就只看得到自己家的女儿好,在他的眼里我们姐妹三个就是世界上最美、最可心、最孝顺的孩子,无人能比!他经常说的话就是“看我这三个女儿,比明星演员也差不到哪里去,画一下妆比那些明星还好看”!对父亲的话我们也是微笑以对,嘴上跟他揶揄一下,但理解他那为人父的心情,我们的心里也是开心的,因为他的快乐而快乐着。
第五篇:父亲 作文
父亲
父亲这个词汇,实在有点平凡,平凡得让人忘记父亲背后的血泪和心酸。今晚,独自坐在珠海居室窗前品茶望月,心不自觉地隐隐作痛,痛得让人不断地走进又走出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这个背影,多么像父亲送我上高中时的背影„„
那是个秋初的炎季,在南方北回归线的人们还是穿着一件短袖的薄衫衣和宽大的薄裤子,有的甚至光着膀子行走在大街小巷里。那天,父亲和我一起踩着自行车走过高山低谷弯弯曲曲的山路20多公里,去到一所具有百年的但名气又不算太大的县级高中:安流中学。父亲站在校门前,沉思了一下,拍了拍我的肩膀:“伟雄,你在这里等一下我。”我似点非点地点了点头,吃惊地看着父亲离开并走向马路对面的小卖店。因为那是他第一次在私下里叫我的学名,从前却一直叫我的小名——阿波。父亲矮小瘦黑的身体,慢慢地挤到一个摊位,用右手不断地指了指摊上的东西,可就是一直没有决定买些什么东西。父亲侧转过头看了看我,又看了看摊上的东西,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最后指了指摊上5角的汽水,然后顺手摸一摸右边的裤袋,换手摸一摸左边的裤袋,并掏出一个钱包,认真地打开钱包„„父亲一只手拿着一瓶汽水,一只手把钱包放入左边的裤袋,并匆匆忙忙地向我走过来。父亲气喘吁吁地把汽水递给我:“口渴了吧,喝吧!”接过汽水,正当准备张口喝的时候,父亲不禁地伸起右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我迟疑了半晌,不好意思地把瓶子递到父亲跟前:“阿叔,你先喝„„”父亲惊讶地看着我,笑了笑:“我不渴,你喝吧。等一会我们就吃饭了,那时有茶喝,我喜欢喝茶„„”当我们来到学校的报名处,一条长长的蛇形队伍把我们曝晒在秋季的炎阳之下。当一位学兄递过入学表的时候,我看了看父亲,他微微地添了添干枯的嘴唇,口水在喉咙里轻轻作响,然后伸出双手,谦恭地接过入学表:“谢谢你,同学!”我轻轻地靠近父亲:“阿叔,我们先吃午饭,然后再来排队„„”父亲看了看手表,笑了知笑:“还早,才11点。我们还是在这里边填表边排队吧。”我默默地打开入学表,蹲在地上填起表来。当填到亲属栏时,我看了看父亲:“阿叔,这一栏怎么填呢?”父亲接过手中的表和笔,慢慢地蹲在地上,认认真真地填写:姓名冯梅兴,关系父子,职业教师,职务教导主任„„回忆到这里,忽然想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总理温家宝先生曾经说:“父爱,如大海般深沉而宽广。”是的,父爱的伟大,不在于外,而在于内,是一种深沉的爱,是一种无言而又真挚的表达。父亲虽然是一名人民教师,但也是一名实实在在的农民。他身材虽然瘦小,挑不起什么大重量,可劳动的活计却不输于人们。那是小学六年级的炎热酷暑,一天早晨,我、父亲和母亲一起到庄稼里劳动。当太阳还未完全照在庄稼地的时候,父亲要我跟他学习犁地,跟在他的后面回来走圈。他对我这样的要求唯一的理由就是“男子汉百艺好随身,做一个能文能武的人”,所以我不得不跟在他的后面吆喝着黄牛„„跟在父亲和黄牛的后面来回走了十几个回合,且听着父亲的唠叨,实在无聊至极,不得不强烈要求自己把握铁犁与黄牛共同完成任务。或许那时从心眼里就反感这种劳动,所以当父亲把铁犁交给我时,自己三下五除二地挥鞭就赶着黄牛轻松地走,时深时浅,时直时曲,时密时疏„„父亲还是在身边不断地唠叨:“不要小看这项目工作,它是要讲究有技巧的。如果掌握了技巧,不但你自己不辛苦,黄牛也不会太累,愿意跟你合作„„如果你让黄牛愿意和你合作,那相信日后,你也会得到同学的认可,并愿意让你合作„„”。在重力活压力下,实在忍受不了父亲的唠叨,我很不高兴地嚎叫:“阿叔,我发现自己是不是就配做农民,还有一点,我究竟凭什么要跟你做这项劳动?”父亲忽然提高嗓门,比我的声音高出N个分贝:“就凭你在学校的学习作风,就得跟我体验这项劳动,让你知道是读书辛苦还是劳动辛苦,你还有一点,我还有一点,那就是凭你要吃饭,就得自己生产粮食!”看着父亲那严肃认真的脸色,我愤怒地对着黄牛挥鞭:“嗨!嗨——嗨!”黄牛好像神经错乱了,乱蹦乱跳渐渐地走在庄稼地的死角处停了下来,我放下铁把,不瞒地对父亲说:“我不做了!”母亲看到我们这样,既惊又乐,在旁
边笑了起来。父亲突然变得慈祥起来,笑了一下:“你做什么事,都没有恒心。不知道你长大后能做什么。就拿你在校的表现,不要认为你在校考到第一、二名,就认为自己了不起,你要知道一个道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告诉你吧,你县城一个叔的儿子,就比你好多了,不管是学习,还是家务,都比你做得好。明天我带去你看一下,他在乡下的表现„„”听到他这番话后,那时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我很讨厌听到夸人不夸我的话。但那时,确实让我体会到父亲的良苦用心,让我懂得如何做人做事,让我改变在学校里的不好作风。记得香港著名作家梁凤仪说:“父爱同母爱一样的无私,他不求回报;父爱是一种默默无闻,寓于无形之中的一种感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能体会。”父亲为了让我学习更多的东西,他不但鼓励我跟同学习玩游戏:打纸牌、打麻将、猜字谜„„还常常鼓励我跟老者学习:听故事、下象棋、下围棋„„所以他常常邀请村里长者到家里作客,让这些长者教我一招半式,也正因为这样,我虽然长在农村,却懂了不少知识,让自己的大脑开发了不少田地,收获了不少果实。父亲的爱不单在于对自己孩子和对他人的孩子,也在于对自己的长辈和他人的长辈。也正因为这样,才让我在小学校常常与同学打架,要么给人打伤,要么人给我打伤,要么就是两败伤,可是父亲对我们一视同仁:各打五十大板后,以理服人,以理导人。也正因为这样,奶奶才会中途走进我家,常常和我唠叨,让我不得安宁,常常和她吵架,却不敢不理她:她有父亲大长撑腰。父亲不但要求我们对长辈要孝敬,自己也是身体力行,让身边的人感受到他对长辈的真实孝道。那是一个寒雨交加的春节,大年初一的早晨,奶奶肩上扛着一袋东西推开我的家门,哭泣道:“阿梅,从今天起我就到你家„„要不要我?”父亲看到奶奶,连忙放下手中的筷子,站起身来,快步走到奶奶的身前,双手紧紧地接过那袋东西:“阿妈,你就住我这边!我们会好好对你的!”母亲在惊谔中醒过来,快步走过去扶着奶奶的手:“阿娘,发生了什么事?”奶奶哭诉道:“大孙妇不要我,说我呆在阿福家,她就不回来„„”母亲没有再问下去,笑了笑:“阿娘,那你就住在我们家吧!我们先进房间换衣服„„”直到奶奶去世后,我的父母也没有和奶奶吵过架,而是尽他们的一份孝心孝敬她。四娘对我说:“你阿婆,在去逝世前一天,对你阿叔阿妈夸赞不绝,她对你非常惦记,说你就是叛逆,可是心肠特别有孝心,还问你什么时候娶媳妇„„”
今晚,独自坐在珠海居室窗前品茶望月,心不自觉地隐隐作痛,痛得让人不断地走进又走出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父亲,你今天面临着肝癌晚期的威胁,究竟能不能扛住,真的让人担心万分。我不是担心死亡的来临,而担心你能否再吃这肝癌带来的身心痛苦。我不想你再吃痛苦,因为你已经吃了一辈子的苦,却偏偏又让你吃苦——而且这个苦,我不能为你分担。前些日子在家陪你的时候,不但收到许多乡亲们的慰问,也收到你很多朋友的慰问,还收到你很多学生的慰问,还接见许多中草医生的访问„„正因为这样,才让我心灵如此疼痛,痛得让我不敢相信这是事实。敬爱的父亲,现在我究竟能不能帮你做些什么呢?我真的很迷茫,那些西医们都说你时间不多了,应该好好陪伴你走完这些日子。敬爱的父亲,现在我究竟能帮你做些什么呢?我真的很无助,听很多朋友说:“这种事只能靠自己的,你要你爸想治好病才可以治好,这种病只剩下精神疗法才会有效的。”敬爱的父亲,在这里我只能像大学的时候——第一次叫“老爸”,让你高兴得手舞足蹈,一直甜到心里:老爸,你一定要坚强地活着,那怕是痛苦地呻吟,也要挺住!因为活着真的很好——有风有雨,有苦有甜!那怕真的没法逗留人间,你也给我留下了一笔无穷的财富——痛苦只是一碟小菜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