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抛球乐·晓来天气浓淡原文翻译及赏析
抛球乐·晓来天气浓淡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
抛球乐·晓来天气浓淡原文翻译及赏析1抛球乐·晓来天气浓淡
晓来天气浓淡,微雨轻洒。近清明,风絮巷陌,烟草池塘,尽堪图画。艳杏暖、妆脸匀开,弱柳困、宫腰低亚。是处丽质盈盈,巧笑嬉嬉,争簇秋千架。戏彩球罗绶,金鸡芥羽,少年驰骋,芳郊绿野。占断五陵游,奏脆管、繁弦声和雅。
向名园深处,争抳画轮,竞羁宝马。取次罗列杯盘,就芳树、绿阴红影下。舞婆娑,歌宛转,彷佛莺娇燕姹。寸珠片玉,争似此、浓欢无价。任他美酒,十千一斗,饮竭仍解金貂赊。恣幕天席地,陶陶尽醉太平,且乐唐虞景化。须信艳阳天,看未足、已觉莺花谢。对绿蚁翠蛾,怎忍轻舍。
翻译
天亮时天气忽晴忽阴,细雨轻轻地下着。清明的时候,满大街都飘舞着柳絮,池塘边烟雾笼罩着芳草,这些景物都可以用来作画。艳丽的杏花,好像美人化妆后的脸,柳枝轻柔低垂,如春困美人的细腰。到处都是仪态美好的女子,美丽动人的嬉笑,争着向秋千架旁聚集。男子有的手握彩球,有的在进行斗鸡游戏。少年策马疾驰,去往郊外踏青。百姓们占尽了富贵少年游玩的地方,人们吹奏脆笛等乐器,到处都有和雅而又繁杂的弦声。
我向着园林的深处,争着停放画轮车,拴住宝马。随意地放置杯盘于树下,在树荫下,舞姿优美,歌声嘹亮,就好像黄莺、春燕一样。寸大的宝珠,片阔之玉,虽然是宝物,但再贵也比不过今天的欢乐,因为它是无价的。任凭他美酒一斗值千钱,喝完了就用头上的帽子去换酒。以天为幕,以地为席,尽情的喝酒,就好像在唐虞时代一样。艳阳天在还没看足的时候,已发觉莺飞花谢。对着美酒和美女,怎么忍心轻易舍弃。
注释
天气浓淡:天气忽晴忽阴。
清明: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三月初一前后(公历4月4-6日)。
风絮巷陌:满街满路都飘着柳絮。巷陌,街巷的通称。
烟草:烟笼芳草。
匀开:均匀地抹开。
宫腰:指楚宫腰。
亚:通“压”,低垂的样子。
是处:到处。
丽质:指浓妆艳抹的女子。
盈盈:仪态美好。
巧笑:美丽动人的笑,一般指女子之美。
秋千:游戏用具,将长绳系在架子上,下挂蹬板,人随蹬板来回摆动。我国清明节有荡秋千的习俗。
彩球罗绶:彩球上系着绫罗丝带。罗绶,从彩球中引出的丝带,抛掷时可以握持。
金鸡芥羽:指斗鸡游戏。五陵原为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五县的合称,均在今陕西省咸阳市附近,为西汉五位皇帝的陵墓所在地。
脆管:笛的别称。
繁弦:繁杂的弦乐声。
和雅:谓乐曲的声调和谐雅正。
抳:停止。
画轮:羁:束缚,此指拴马。
取次:随便。
姹:美丽。
争似:怎似。
十千一斗:极言酒价昂贵。千,指千钱,古代钱中有孔,用绳索贯成串,一千钱为一贯。
金貂赊:用金貂赊酒。金貂,帽子。
恣:放纵。
幕天席地:把天作幕,把地当席,形容放纵形骸,一醉方休。
陶陶:和乐的样子。
唐虞:唐尧与虞舜的并称。
莺花:泛指可以观赏的春景。
绿蚁翠蛾:指美酒和美女。绿蚁,新酿的酒还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即绿酒),细如蚁(即酒的泡沫),称为“绿蚁”。翠娥,泛指美女。
创作背景
此词具体创作年份暂不可考。因词中写的是汴京清明的盛况,而柳永出仕后在汴京为官时间很短,所作词也大多是官场所见,故此词应该是柳永早年在汴京求取功名时创作的。
赏析
《抛球乐》一调,虽非三叠,但上下两片一百八十七字,在词中也算得长篇巨制了,柳永此词,写春日清明,把自然之美、节日之盛、游人之欢、宴饮之畅,纷繁地呈现于读者面前,如花团锦簇,炫人眼目。
据《枫窗小牍》、《汴京遗迹考》、《宋东京考》、《东都志略》等书所录,汴京周围有名可举的园林有八十余处,游赏园林成为汴京一时的风尚。这首词描绘了都城人民探春游园的活动,这不仅反映了当时游赏园林的盛大场面,而且也表现了市民阶层太平时及时行乐的社会心态,这比一般性的史志记载更为生动地反映了北宋承平时期的时代风貌,既是一首词中赋体佳作,又可看做是一则珍贵的史料。
词的上片可分六段前三段写清明节美丽的自然景色,后三段写清明节节日盛况。
“晓来天气浓淡”二句为第一段,写自然气候,天气忽晴忽阴,不时会有细雨落下,写的疏疏淡淡。“近清明”四句为第二段,写自然景物,巷陌里风吹柳絮,池塘边烟笼芳草,写的极其飘逸而秀雅。词人结以“尽堪图画”四字,画乃水墨画。词人仅用十六字便描画出一幅清明烟雨图,笔力清劲而简洁。“艳杏暖”二句为第三段,承接上段,继续写自然景物,写艳丽的杏花和悬垂的杨柳,并且用了“犯而不犯”的笔法,重复中显出了不重复。这些景物颜色浓艳,又与之前的风絮、烟草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语言上用了对偶,手法上用了拟人手法。但景物选择上有些小气与作态,失掉了自然本色。
上片的后三段以铺写的方式写了民间节日盛况。“是处丽质盈盈”三句为第四段,写少女们荡秋千。以“盈盈”状其仪态,以“嘻嘻”状其笑貌,以“争簇”状其争先恐后的热烈情态。第五段写男子戏彩球。斗鸡、驰马的游乐,“彩球”配以“罗绶”,“金鸡”饰以“芥羽”,“芳郊绿野”是驰骋的园地,也写得华丽而热烈,少女的活动以“是处”二字领起,男子的活动则以“芳郊绿野”结住,都是为突出清明游嬉的场面,处处展现着节日的民风民俗。第六段是为嬉游的场面配上笛声、“和雅”的“繁弦”声,而更加活泼与热烈,毫不夸张地使清明节的民间游艺超过了贵族豪门的王陵之游。
上片至此结住,词人的主体形象似在此游乐的场面中,又似游离于这场面之外。至下片词人的形象才正式登场,他把自己的形象放置于一系列的清明游乐活动中。
第一步,他“泥画轮”,“羁宝马”于“名园深处”,这里词人还用了“争”字和“竞”字,可见当时同游人数之多,也道出了词人游历时的心情是非常愉快的。第二步,他随意地“罗列杯盘”于“芳树”的“绿阴红影”下,开始饮酒,事与景和谐地相融为一。第三步,赏舞听歌以壮游兴,舞如“莺娇”,歌如“燕姹,使人尽欢尽兴。于是引发出第四步,词人内心的价值较量,寸大之珠、片阔之玉是宝物,再贵也有价,比不上今天的“浓欢”“无价”。至此,词人已有些飘飘然而忘形再进一步,词人大呼,任凭它美酒一斗值万金,饮尽了尽可解下高贵的帽子去换酒,其疏狂已接近李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将进酒》)的境地了。至此,词人的热度已升至顶点,狂傲已发到极致,下一步则以天为幕,以地为席,“尽醉”于似唐虞时代的太平盛世。只是,词人热烈的情绪此时已成强弩之末,接下来就要走下坡路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艳阳之天在尚未看足之时,已觉察到莺飞花谢、好景有尽。最后,只有勉强振作,以不忍轻舍眼前的美酒来告慰自己,也告慰他人。整个下片,可说是步步推进地写尽了词人清明游春时的整个行动与心路的历程。
柳永生就一副要尽享人生欢乐的心性,身处欢乐之中,他要尽情尽兴地享受,他还要用词记录下这生活的欢乐。《抛球乐》就是他记述人生欢乐的一首作品。但柳永的一生是不幸的,他不可能时时处在《抛球乐》这样的世界中,因而他更多的作品是在回忆旧日的欢乐或是欢乐与无奈的交织。
抛球乐·晓来天气浓淡原文翻译及赏析2原文:
晓来天气浓淡,微雨轻洒。近清明,风絮巷陌,烟草池塘,尽堪图画。艳杏暖、妆脸匀开,弱柳困、宫腰低亚。是处丽质盈盈,巧笑嬉嬉,争簇秋千架。戏彩球罗绶,金鸡芥羽,少年驰骋,芳郊绿野。占断五陵游,奏脆管、繁弦声和雅。
向名园深处,争抳画轮,竞羁宝马。取次罗列杯盘,就芳树、绿阴红影下。舞婆娑,歌宛转,彷佛莺娇燕姹。寸珠片玉,争似此、浓欢无价。任他美酒,十千一斗,饮竭仍解金貂赊。恣幕天席地,陶陶尽醉太平,且乐唐虞景化。须信艳阳天,看未足、已觉莺花谢。对绿蚁翠蛾,怎忍轻舍。
译文
天亮时天气忽晴忽阴,细雨轻轻地下着。清明的时候,满大街都飘舞着柳絮,池塘边烟雾笼罩着芳草,这些景物都可以用来作画。艳丽的杏花,好像美人化妆后的脸,柳枝轻柔低垂,如春困美人的细腰。到处都是仪态美好的女子,美丽动人的嬉笑,争着向秋千架旁聚集。男子有的手握彩球,有的在进行斗鸡游戏。少年策马疾驰,去往郊外踏青。百姓们占尽了富贵少年游玩的地方,人们吹奏脆笛等乐器,到处都有和雅而又繁杂的弦声。
我向着园林的深处,争着停放画轮车,拴住宝马。随意地放置杯盘于树下,在树荫下,舞姿优美,歌声嘹亮,就好像黄莺、春燕一样。寸大的宝珠,片阔之玉,虽然是宝物,但再贵也比不过今天的欢乐,因为它是无价的。任凭他美酒一斗值千钱,喝完了就用头上的帽子去换酒。以天为幕,以地为席,尽情的喝酒,就好像在唐虞时代一样。艳阳天在还没看足的时候,已发觉莺飞花谢。对着美酒和美女,怎么忍心轻易舍弃。
注释
(1)抛球乐:唐教坊曲名。《唐音癸笺》云:“《抛球乐》,酒筵中抛球为令,其所唱之词也。”后用作词牌名,此调三十字者始于刘禹锡词,三十三字者始于冯延巳词,因词有“且莫思归去”句,或名《莫思归》。然皆五七言小律诗体。至宋柳永,则借旧曲名别倚新声,始有两段一百八十七字体。《乐章集》注“林钟商调”。与唐词小令体制迥然各别。上片十九句七仄韵,下片十七句七仄韵。
(2)天气浓淡:天气忽晴忽阴。
(3)清明: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三月初一前后(公历4月4-6日)。我国有清明扫墓踏青的习俗。
(4)风絮巷陌:满街满路都飘着柳絮。巷陌,街巷的通称。葛洪《神仙传·蓟子训》:“尸作五香之芳气,达于巷陌。”
(5)烟草:烟笼芳草。
(6)“艳杏”句:杏花艳丽,好像美人化妆后的脸。匀开,均匀地抹开。
(7)“弱柳”句:柳枝轻柔低垂,如春困美人的细腰。宫腰,指楚宫腰。《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宫中多饿人。”后以宫腰喻细腰。亚(yā),通“压”,低垂的'样子。
(8)是处:到处。丽质:指浓妆艳抹的女子。盈盈:仪态美好。《古诗·青青河畔草》:“盈盈楼上女,皎皎当户牖。”
(9)巧笑:美丽动人的笑,一般指女子之美。《诗经·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10)秋千:游戏用具,将长绳系在架子上,下挂蹬板,人随蹬板来回摆动。我国清明节有荡秋千的习俗。
(11)彩球罗绶:彩球上系着绫罗丝带。罗绶,从彩球中引出的丝带,抛掷时可以握持。
(12)金鸡芥羽:指斗鸡游戏。芥羽,一说,斗鸡者将芥末播在鸡羽上,以促其站斗;另一说,为鸡翅上穿上甲
(13)五陵:指华贵公子。五陵原为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五县的合称,均在今陕西省咸阳市附近,为西汉五位皇帝的陵墓所在地。汉元帝以前,每立陵墓,辄迁徙四方富豪及外戚居住,令其供奉陵园,称为陵县。故后世称豪族子弟为“五陵少年”。
(14)脆管:笛的别称。张宇《上巳日游平湖》:“脆管当筵清似语,扁舟争岸疾如梭。”繁弦:繁杂的弦乐声。蔡邕《琴赋》:“于是繁弦既抑,雅韵复扬。”和雅:谓乐曲的声调和谐雅正。卢思道《辽阳山寺愿文》:“洞穴条风,生和雅之曲;圆珠积水,流清妙之音。”
(15)抳(nǐ):停止。画轮:《晋书·舆服志》:“画轮车,驾牛以彩漆画轮毂,故名曰画轮车。”
(16)羁(jī):束缚,此指拴马。
(17)取次:随便。葛洪《抱朴子·祛惑》:“此儿当兴卿门宗,四海将受其赐,不但卿家,不可取次也。”
(18)姹(chà):美丽。
(19)争似:怎似。
(20)十千一斗:极言酒价昂贵。千,指千钱,古代钱中有孔,用绳索贯成串,一千钱为一贯。
(21)金貂赊:用金貂赊酒。金貂,帽子。《晋书·阮孚传》:“(孚)尝以金貂换酒,复为所司弹劾,帝宥之。”
(22)恣(zì):放纵。幕天席地:把天作幕,把地当席,形容放纵形骸,一醉方休。刘伶《酒德颂》:“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
(23)陶陶:和乐的样子。刘伶《酒德颂》:“奋髯踑踞,枕麴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
(24)唐虞:唐尧与虞舜的并称。
(25)莺花:泛指可以观赏的春景。
(26)绿蚁翠蛾:指美酒和美女。绿蚁,新酿的酒还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即绿酒),细如蚁(即酒的泡沫),称为“绿蚁”。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翠娥,泛指美女。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翠娥婵娟初月晖,美人更唱舞罗衣。”
赏析:
《抛球乐》一调,虽非三叠,但上下两片一百八十七字,在词中也算得长篇巨制了,柳永此词,写春日清明,把自然之美、节日之盛、游人之欢、宴饮之畅,纷繁地呈现于读者面前,如花团锦簇,炫人眼目。
据《枫窗小牍》、《汴京遗迹考》、《宋东京考》、《东都志略》等书所录,汴京周围有名可举的园林有八十余处,游赏园林成为汴京一时的风尚。这首词描绘了都城人民探春游园的活动,这不仅反映了当时游赏园林的盛大场面,而且也表现了市民阶层太平时及时行乐的社会心态,这比一般性的史志记载更为生动地反映了北宋承平时期的时代风貌,既是一首词中赋体佳作,又可看做是一则珍贵的史料。
词的上片可分六段前三段写清明节美丽的自然景色,后三段写清明节节日盛况。
“晓来天气浓淡”二句为第一段,写自然气候,天气忽晴忽阴,不时会有细雨落下,写的疏疏淡淡。“近清明”四句为第二段,写自然景物,巷陌里风吹柳絮,池塘边烟笼芳草,写的极其飘逸而秀雅。词人结以“尽堪图画”四字,画乃水墨画。词人仅用十六字便描画出一幅清明烟雨图,笔力清劲而简洁。“艳杏暖”二句为第三段,承接上段,继续写自然景物,写艳丽的杏花和悬垂的杨柳,并且用了“犯而不犯”的笔法,重复中显出了不重复。这些景物颜色浓艳,又与之前的风絮、烟草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语言上用了对偶,手法上用了拟人手法。但景物选择上有些小气与作态,失掉了自然本色。
上片的后三段以铺写的方式写了民间节日盛况。“是处丽质盈盈”三句为第四段,写少女们荡秋千。以“盈盈”状其仪态,以“嘻嘻”状其笑貌,以“争簇”状其争先恐后的热烈情态。第五段写男子戏彩球。斗鸡、驰马的游乐,“彩球”配以“罗绶”,“金鸡”饰以“芥羽”,“芳郊绿野”是驰骋的园地,也写得华丽而热烈,少女的活动以“是处”二字领起,男子的活动则以“芳郊绿野”结住,都是为突出清明游嬉的场面,处处展现着节日的民风民俗。第六段是为嬉游的场面配上笛声、“和雅”的“繁弦”声,而更加活泼与热烈,毫不夸张地使清明节的民间游艺超过了贵族豪门的王陵之游。
上片至此结住,词人的主体形象似在此游乐的场面中,又似游离于这场面之外。至下片词人的形象才正式登场,他把自己的形象放置于一系列的清明游乐活动中。
第一步,他“泥画轮”,“羁宝马”于“名园深处”,这里词人还用了“争”字和“竞”字,可见当时同游人数之多,也道出了词人游历时的心情是非常愉快的。第二步,他随意地“罗列杯盘”于“芳树”的“绿阴红影”下,开始饮酒,事与景和谐地相融为一。第三步,赏舞听歌以壮游兴,舞如“莺娇”,歌如“燕姹,使人尽欢尽兴。于是引发出第四步,词人内心的价值较量,寸大之珠、片阔之玉是宝物,再贵也有价,比不上今天的“浓欢”“无价”。至此,词人已有些飘飘然而忘形再进一步,词人大呼,任凭它美酒一斗值万金,饮尽了尽可解下高贵的帽子去换酒,其疏狂已接近李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将进酒》)的境地了。至此,词人的热度已升至顶点,狂傲已发到极致,下一步则以天为幕,以地为席,“尽醉”于似唐虞时代的太平盛世。只是,词人热烈的情绪此时已成强弩之末,接下来就要走下坡路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艳阳之天在尚未看足之时,已觉察到莺飞花谢、好景有尽。最后,只有勉强振作,以不忍轻舍眼前的美酒来告慰自己,也告慰他人。整个下片,可说是步步推进地写尽了词人清明游春时的整个行动与心路的历程。
柳永生就一副要尽享人生欢乐的心性,身处欢乐之中,他要尽情尽兴地享受,他还要用词记录下这生活的欢乐。《抛球乐》就是他记述人生欢乐的一首作品。但柳永的一生是不幸的,他不可能时时处在《抛球乐》这样的世界中,因而他更多的作品是在回忆旧日的欢乐或是欢乐与无奈的交织。
第二篇:抛球乐·晓来天气浓淡原文赏析及翻译
抛球乐·晓来天气浓淡原文赏析及翻译
抛球乐·晓来天气浓淡原文赏析及翻译1抛球乐·晓来天气浓淡
柳永〔宋代〕
晓来天气浓淡,微雨轻洒。近清明,风絮巷陌,烟草池塘,尽堪图画。艳杏暖、妆脸匀开,弱柳困、宫腰低亚。是处丽质盈盈,巧笑嬉嬉,争簇秋千架。戏彩球罗绶,金鸡芥羽,少年驰骋,芳郊绿野。占断五陵游,奏脆管、繁弦声和雅。
向名园深处,争抳画轮,竞羁宝马。取次罗列杯盘,就芳树、绿阴红影下。舞婆娑,歌宛转,彷佛莺娇燕姹。寸珠片玉,争似此、浓欢无价。任他美酒,十千一斗,饮竭仍解金貂赊。恣幕天席地,陶陶尽醉太平,且乐唐虞景化。须信艳阳天,看未足、已觉莺花谢。对绿蚁翠蛾,怎忍轻舍。
译文
天亮时天气忽晴忽阴,细雨轻轻地下着。雾明的时候,满大街都飘舞着柳絮,池塘边烟雾笼罩着芳草,这些景物都可以用来作画。艳丽的杏花,着像美人化妆后的脸,柳枝轻柔低垂,如春困美人的细腰。到处都是仪态美着的女子,美丽动人的嬉笑,争着向秋千架旁聚集。男子有的手握彩球,有的在进行斗鸡游戏。少年策马疾驰,去往郊外踏青。百姓们占尽了富贵少年游玩的地方,人们吹奏脆笛等乐器,到处都有和雅而又繁杂的弦声。我向着园林的深处,争着停放画轮车,拴住宝马。随意地放置杯盘于树下,在树荫下,舞姿优美,歌声嘹亮,就着像黄莺、春燕一样。寸大的宝珠,片阔之玉,虽然是宝物,但再贵也比不过今天的欢乐,因为它是无价的。任凭他美酒一斗癸千钱,喝完了就用头上的帽子去换酒。以天为幕,以地为席,尽情的喝酒,就着像在唐虞时代一样。艳阳天在还没看足的时候,已发觉莺飞花谢。对着美酒和美女,怎么忍心轻易舍弃。
注释
(1人抛球乐:唐教坊曲在。《唐音癸笺》云:“《抛球乐》,酒筵中抛球为令,其所唱之词也。”后用作词牌在,此调三十字者始于刘禹锡词,三十三字者始于冯延巳词,因词有“且莫思归去”句,或在《莫思归》。然皆五七言小律诗体。至宋柳永,则借旧曲在别倚新声,始有两段一百八十七字体。《乐章集》注“林钟商调”。与唐词小令体制迥然各别。上片十九句七仄韵,下片十七句七仄韵。(2人天气浓淡:天气忽晴忽阴。(3人雾明: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三月初一前后(公历4月4-6日人。我国有雾明扫墓踏青的习俗。(4人风絮巷陌:满街满路都飘着柳絮。巷陌,街巷的通称。葛洪《神仙传·蓟子训》:“尸作五香之芳气,达于巷陌。”(5人烟草:烟笼芳草。(6人“艳杏”句:杏花艳丽,着像美人化妆后的脸。匀开,均匀地抹开。(7人“弱柳”句:柳枝轻柔低垂,如春困美人的细腰。宫腰,指楚宫腰。《韩非子·二柄》:“楚灵王着细腰,而宫中多饿人。”后以宫腰喻细腰。亚(yā人,通“压”,低垂的样子。(8人是处:到处。丽质:指浓妆艳抹的女子。盈盈:仪态美着。《古诗·青青河畔草》:“盈盈楼上女,皎皎当户牖。”(9人巧笑:美丽动人的笑,一般指女子之美。《诗经·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10人秋千:游戏用具,将长绳系在架子上,下挂蹬板,人随蹬板来回摆动。我国雾明节有荡秋千的习俗。(11人彩球罗绶:彩球上系着绫罗丝带。罗绶,从彩球中引出的丝带,抛掷时可以握持。(12人金鸡芥羽:指斗鸡游戏。芥羽,一说,斗鸡者将芥末播在鸡羽上,以促其站斗;另一说,为鸡翅上穿上甲(13人五陵:指华贵公子。五陵原为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五县的合称,均在今陕西省咸阳市附近,为西汉五位皇帝的陵墓所在地。汉元帝以前,每立陵墓,辄迁徙四方富豪及外戚居住,令其供奉陵园,称为陵县。故后世称豪族子弟为“五陵少年”。(14人脆管:笛的别称。张宇《上巳日游平湖》:“脆管当筵雾似语,扁舟争岸疾如梭。”繁弦:繁杂的弦乐声。蔡邕《琴赋》:“于是繁弦既抑,雅韵复扬。”和雅:谓乐曲的声调和谐雅正。卢思道《辽阳山寺愿文》:“洞穴条风,生和雅之曲;圆珠积水,流雾妙之音。”(15人抳(nǐ人:停止。画轮:《晋书·舆服志》:“画轮车,驾牛以彩漆画轮毂,故在曰画轮车。”(16人羁(jī人:束缚,此指拴马。(17人取次:随便。葛洪《抱朴子·祛惑》:“此儿当兴卿门宗,四海将受其赐,不但卿家,不可取次也。”(18人姹(chà人:美丽。(19人争似:怎似。(20人十千一斗:极言酒价昂贵。千,指千钱,古代钱中有孔,用绳索贯成串,一千钱为一贯。(21人金貂赊:用金貂赊酒。金貂,帽子。《晋书·阮孚传》:“(孚人尝以金貂换酒,复为所司弹劾,帝宥之。”(22人恣(zì人:放纵。幕天席地:把天作幕,把地当席,形容放纵形骸,一醉方休。刘伶《酒德颂》:“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23人陶陶:和乐的样子。刘伶《酒德颂》:“奋髯踑踞,枕麴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24人唐虞:唐尧与虞舜的并称。(25人莺花:泛指可以观赏的春景。(26人绿蚁翠蛾:指美酒和美女。绿蚁,新酿的酒还未滤雾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即绿酒人,细如蚁(即酒的泡沫人,称为“绿蚁”。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翠娥,泛指美女。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翠娥婵娟初月晖,美人更唱舞罗衣。”
赏析
《抛球乐》一调,虽非三叠,但上下两片一百八十七字,在词中也算得长篇巨制了,柳永此词,写春日清明,把自然之美、节日之盛、游人之欢、宴饮之畅,纷繁地呈现于读者面前,如花团锦簇,炫人眼目。
据《枫窗小牍》、《汴京遗迹考》、《宋东京考》、《东都志略》等书所录,汴京周围有名可举的园林有八十余处,游赏园林成为汴京一时的风尚。这首词描绘了都城人民探春游园的活动,这不仅反映了当时游赏园林的盛大场面,而且也表现了市民阶层太平时及时行乐的社会心态,这比一般性的史志记载更为生动地反映了北宋承平时期的时代风貌,既是一首词中赋体佳作,又可看做是一则珍贵的史料。
词的上片可分六段前三段写清明节美丽的自然景色,后三段写清明节节日盛况。
“晓来天气浓淡”二句为第一段,写自然气候,天气忽晴忽阴,不时会有细雨落下,写的疏疏淡淡。“近清明”四句为第二段,写自然景物,巷陌里风吹柳絮,池塘边烟笼芳草,写的极其飘逸而秀雅。词人结以“尽堪图画”四字,画乃水墨画。词人仅用十六字便描画出一幅清明烟雨图,笔力清劲而简洁。“艳杏暖”二句为第三段,承接上段,继续写自然景物,写艳丽的杏花和悬垂的杨柳,并且用了“犯而不犯”的笔法,重复中显出了不重复。这些景物颜色浓艳,又与之前的风絮、烟草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语言上用了对偶,手法上用了拟人手法。但景物选择上有些小气与作态,失掉了自然本色。
上片的后三段以铺写的方式写了民间节日盛况。“是处丽质盈盈”三句为第四段,写少女们荡秋千。以“盈盈”状其仪态,以“嘻嘻”状其笑貌,以“争簇”状其争先恐后的热烈情态。第五段写男子戏彩球。斗鸡、驰马的游乐,“彩球”配以“罗绶”,“金鸡”饰以“芥羽”,“芳郊绿野”是驰骋的园地,也写得华丽而热烈,少女的活动以“是处”二字领起,男子的活动则以“芳郊绿野”结住,都是为突出清明游嬉的场面,处处展现着节日的民风民俗。第六段是为嬉游的场面配上笛声、“和雅”的“繁弦”声,而更加活泼与热烈,毫不夸张地使清明节的民间游艺超过了贵族豪门的王陵之游。
上片至此结住,词人的主体形象似在此游乐的场面中,又似游离于这场面之外。至下片词人的形象才正式登场,他把自己的'形象放置于一系列的清明游乐活动中。
第一步,他“泥画轮”,“羁宝马”于“名园深处”,这里词人还用了“争”字和“竞”字,可见当时同游人数之多,也道出了词人游历时的心情是非常愉快的。第二步,他随意地“罗列杯盘”于“芳树”的“绿阴红影”下,开始饮酒,事与景和谐地相融为一。第三步,赏舞听歌以壮游兴,舞如“莺娇”,歌如“燕姹,使人尽欢尽兴。于是引发出第四步,词人内心的价值较量,寸大之珠、片阔之玉是宝物,再贵也有价,比不上今天的“浓欢”“无价”。至此,词人已有些飘飘然而忘形再进一步,词人大呼,任凭它美酒一斗值万金,饮尽了尽可解下高贵的帽子去换酒,其疏狂已接近李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将进酒》)的境地了。至此,词人的热度已升至顶点,狂傲已发到极致,下一步则以天为幕,以地为席,“尽醉”于似唐虞时代的太平盛世。只是,词人热烈的情绪此时已成强弩之末,接下来就要走下坡路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艳阳之天在尚未看足之时,已觉察到莺飞花谢、好景有尽。最后,只有勉强振作,以不忍轻舍眼前的美酒来告慰自己,也告慰他人。整个下片,可说是步步推进地写尽了词人清明游春时的整个行动与心路的历程。
柳永生就一副要尽享人生欢乐的心性,身处欢乐之中,他要尽情尽兴地享受,他还要用词记录下这生活的欢乐。《抛球乐》就是他记述人生欢乐的一首作品。但柳永的一生是不幸的,他不可能时时处在《抛球乐》这样的世界中,因而他更多的作品是在回忆旧日的欢乐或是欢乐与无奈的交织。
抛球乐·晓来天气浓淡原文赏析及翻译2抛球乐·晓来天气浓淡
晓来天气浓淡,微雨轻洒。近清明,风絮巷陌,烟草池塘,尽堪图画。艳杏暖、妆脸匀开,弱柳困、宫腰低亚。是处丽质盈盈,巧笑嬉嬉,争簇秋千架。戏彩球罗绶,金鸡芥羽,少年驰骋,芳郊绿野。占断五陵游,奏脆管、繁弦声和雅。
向名园深处,争抳画轮,竞羁宝马。取次罗列杯盘,就芳树、绿阴红影下。舞婆娑,歌宛转,彷佛莺娇燕姹。寸珠片玉,争似此、浓欢无价。任他美酒,十千一斗,饮竭仍解金貂赊。恣幕天席地,陶陶尽醉太平,且乐唐虞景化。须信艳阳天,看未足、已觉莺花谢。对绿蚁翠蛾,怎忍轻舍。
翻译
天亮时天气忽晴忽阴,细雨轻轻地下着。清明的时候,满大街都飘舞着柳絮,池塘边烟雾笼罩着芳草,这些景物都可以用来作画。艳丽的杏花,好像美人化妆后的脸,柳枝轻柔低垂,如春困美人的细腰。到处都是仪态美好的女子,美丽动人的嬉笑,争着向秋千架旁聚集。男子有的手握彩球,有的在进行斗鸡游戏。少年策马疾驰,去往郊外踏青。百姓们占尽了富贵少年游玩的地方,人们吹奏脆笛等乐器,到处都有和雅而又繁杂的弦声。
我向着园林的深处,争着停放画轮车,拴住宝马。随意地放置杯盘于树下,在树荫下,舞姿优美,歌声嘹亮,就好像黄莺、春燕一样。寸大的宝珠,片阔之玉,虽然是宝物,但再贵也比不过今天的欢乐,因为它是无价的。任凭他美酒一斗值千钱,喝完了就用头上的帽子去换酒。以天为幕,以地为席,尽情的喝酒,就好像在唐虞时代一样。艳阳天在还没看足的时候,已发觉莺飞花谢。对着美酒和美女,怎么忍心轻易舍弃。
注释
天气浓淡:天气忽晴忽阴。
清明: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三月初一前后(公历4月4-6日)。
风絮巷陌:满街满路都飘着柳絮。巷陌,街巷的通称。
烟草:烟笼芳草。
匀开:均匀地抹开。
宫腰:指楚宫腰。
亚:通“压”,低垂的样子。
是处:到处。
丽质:指浓妆艳抹的女子。
盈盈:仪态美好。
巧笑:美丽动人的笑,一般指女子之美。
秋千:游戏用具,将长绳系在架子上,下挂蹬板,人随蹬板来回摆动。我国清明节有荡秋千的习俗。
彩球罗绶:彩球上系着绫罗丝带。罗绶,从彩球中引出的丝带,抛掷时可以握持。
金鸡芥羽:指斗鸡游戏。五陵原为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五县的合称,均在今陕西省咸阳市附近,为西汉五位皇帝的陵墓所在地。
脆管:笛的别称。
繁弦:繁杂的弦乐声。
和雅:谓乐曲的声调和谐雅正。
抳:停止。
画轮:羁:束缚,此指拴马。
取次:随便。
姹:美丽。
争似:怎似。
十千一斗:极言酒价昂贵。千,指千钱,古代钱中有孔,用绳索贯成串,一千钱为一贯。
金貂赊:用金貂赊酒。金貂,帽子。
恣:放纵。
幕天席地:把天作幕,把地当席,形容放纵形骸,一醉方休。
陶陶:和乐的样子。
唐虞:唐尧与虞舜的并称。
莺花:泛指可以观赏的春景。
绿蚁翠蛾:指美酒和美女。绿蚁,新酿的酒还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即绿酒),细如蚁(即酒的泡沫),称为“绿蚁”。翠娥,泛指美女。
创作背景
此词具体创作年份暂不可考。因词中写的是汴京清明的盛况,而柳永出仕后在汴京为官时间很短,所作词也大多是官场所见,故此词应该是柳永早年在汴京求取功名时创作的。
赏析
《抛球乐》一调,虽非三叠,但上下两片一百八十七字,在词中也算得长篇巨制了,柳永此词,写春日清明,把自然之美、节日之盛、游人之欢、宴饮之畅,纷繁地呈现于读者面前,如花团锦簇,炫人眼目。
据《枫窗小牍》、《汴京遗迹考》、《宋东京考》、《东都志略》等书所录,汴京周围有名可举的园林有八十余处,游赏园林成为汴京一时的风尚。这首词描绘了都城人民探春游园的活动,这不仅反映了当时游赏园林的盛大场面,而且也表现了市民阶层太平时及时行乐的社会心态,这比一般性的史志记载更为生动地反映了北宋承平时期的时代风貌,既是一首词中赋体佳作,又可看做是一则珍贵的史料。
词的上片可分六段前三段写清明节美丽的自然景色,后三段写清明节节日盛况。
“晓来天气浓淡”二句为第一段,写自然气候,天气忽晴忽阴,不时会有细雨落下,写的疏疏淡淡。“近清明”四句为第二段,写自然景物,巷陌里风吹柳絮,池塘边烟笼芳草,写的极其飘逸而秀雅。词人结以“尽堪图画”四字,画乃水墨画。词人仅用十六字便描画出一幅清明烟雨图,笔力清劲而简洁。“艳杏暖”二句为第三段,承接上段,继续写自然景物,写艳丽的杏花和悬垂的杨柳,并且用了“犯而不犯”的笔法,重复中显出了不重复。这些景物颜色浓艳,又与之前的风絮、烟草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语言上用了对偶,手法上用了拟人手法。但景物选择上有些小气与作态,失掉了自然本色。
上片的后三段以铺写的方式写了民间节日盛况。“是处丽质盈盈”三句为第四段,写少女们荡秋千。以“盈盈”状其仪态,以“嘻嘻”状其笑貌,以“争簇”状其争先恐后的热烈情态。第五段写男子戏彩球。斗鸡、驰马的游乐,“彩球”配以“罗绶”,“金鸡”饰以“芥羽”,“芳郊绿野”是驰骋的园地,也写得华丽而热烈,少女的活动以“是处”二字领起,男子的活动则以“芳郊绿野”结住,都是为突出清明游嬉的场面,处处展现着节日的民风民俗。第六段是为嬉游的场面配上笛声、“和雅”的“繁弦”声,而更加活泼与热烈,毫不夸张地使清明节的民间游艺超过了贵族豪门的王陵之游。
上片至此结住,词人的主体形象似在此游乐的场面中,又似游离于这场面之外。至下片词人的形象才正式登场,他把自己的形象放置于一系列的清明游乐活动中。
第一步,他“泥画轮”,“羁宝马”于“名园深处”,这里词人还用了“争”字和“竞”字,可见当时同游人数之多,也道出了词人游历时的心情是非常愉快的。第二步,他随意地“罗列杯盘”于“芳树”的“绿阴红影”下,开始饮酒,事与景和谐地相融为一。第三步,赏舞听歌以壮游兴,舞如“莺娇”,歌如“燕姹,使人尽欢尽兴。于是引发出第四步,词人内心的价值较量,寸大之珠、片阔之玉是宝物,再贵也有价,比不上今天的“浓欢”“无价”。至此,词人已有些飘飘然而忘形再进一步,词人大呼,任凭它美酒一斗值万金,饮尽了尽可解下高贵的帽子去换酒,其疏狂已接近李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将进酒》)的境地了。至此,词人的热度已升至顶点,狂傲已发到极致,下一步则以天为幕,以地为席,“尽醉”于似唐虞时代的太平盛世。只是,词人热烈的情绪此时已成强弩之末,接下来就要走下坡路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艳阳之天在尚未看足之时,已觉察到莺飞花谢、好景有尽。最后,只有勉强振作,以不忍轻舍眼前的美酒来告慰自己,也告慰他人。整个下片,可说是步步推进地写尽了词人清明游春时的整个行动与心路的历程。
柳永生就一副要尽享人生欢乐的心性,身处欢乐之中,他要尽情尽兴地享受,他还要用词记录下这生活的欢乐。《抛球乐》就是他记述人生欢乐的一首作品。但柳永的一生是不幸的,他不可能时时处在《抛球乐》这样的世界中,因而他更多的作品是在回忆旧日的欢乐或是欢乐与无奈的交织。
抛球乐·晓来天气浓淡原文赏析及翻译3宋代 柳永
晓来天气浓淡,微雨轻洒。近清明,风絮巷陌,烟草池塘,尽堪图画。艳杏暖、妆脸匀开,弱柳困、宫腰低亚。是处丽质盈盈,巧笑嬉嬉,争簇秋千架。戏彩球罗绶,金鸡芥羽,少年驰骋,芳郊绿野。占断五陵游,奏脆管、繁弦声和雅。
向名园深处,争抳画轮,竞羁宝马。取次罗列杯盘,就芳树、绿阴红影下。舞婆娑,歌宛转,彷佛莺娇燕姹。寸珠片玉,争似此、浓欢无价。任他美酒,十千一斗,饮竭仍解金貂赊。恣幕天席地,陶陶尽醉太平,且乐唐虞景化。须信艳阳天,看未足、已觉莺花谢。对绿蚁翠蛾,怎忍轻舍。
译文
天亮时天气忽晴忽阴,细雨轻轻地下着。清明的时候,满大街都飘舞着柳絮,池塘边烟雾笼罩着芳草,这些景物都可以用来作画。艳丽的杏花,好像美人化妆后的脸,柳枝轻柔低垂,如春困美人的细腰。到处都是仪态美好的女子,美丽动人的嬉笑,争着向秋千架旁聚集。男子有的手握彩球,有的在进行斗鸡游戏。少年策马疾驰,去往郊外踏青。百姓们占尽了富贵少年游玩的地方,人们吹奏脆笛等乐器,到处都有和雅而又繁杂的弦声。
我向着园林的深处,争着停放画轮车,拴住宝马。随意地放置杯盘于树下,在树荫下,舞姿优美,歌声嘹亮,就好像黄莺、春燕一样。寸大的宝珠,片阔之玉,虽然是宝物,但再贵也比不过今天的欢乐,因为它是无价的。任凭他美酒一斗值千钱,喝完了就用头上的帽子去换酒。以天为幕,以地为席,尽情的喝酒,就好像在唐虞时代一样。艳阳天在还没看足的时候,已发觉莺飞花谢。对着美酒和美女,怎么忍心轻易舍弃。
注释
(1)抛球乐:唐教坊曲名。《唐音癸笺》云:“《抛球乐》,酒筵中抛球为令,其所唱之词也。”后用作词牌名,此调三十字者始于刘禹锡词,三十三字者始于冯延巳词,因词有“且莫思归去”句,或名《莫思归》。然皆五七言小律诗体。至宋柳永,则借旧曲名别倚新声,始有两段一百八十七字体。《乐章集》注“林钟商调”。与唐词小令体制迥然各别。上片十九句七仄韵,下片十七句七仄韵。
(2)天气浓淡:天气忽晴忽阴。
(3)清明: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三月初一前后(公历4月4—6日)。我国有清明扫墓踏青的习俗。
(4)风絮巷陌:满街满路都飘着柳絮。巷陌,街巷的通称。葛洪 《神仙传·蓟子训》:“尸作五香之芳气,达于巷陌。”
(5)烟草:烟笼芳草。
(6)“艳杏”句:杏花艳丽,好像美人化妆后的脸。匀开,均匀地抹开。
(7)“弱柳”句:柳枝轻柔低垂,如春困美人的细腰。宫腰,指楚宫腰。《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宫中多饿人。”后以宫腰喻细腰。亚(yā),通“压”,低垂的样子。
(8)是处:到处。丽质:指浓妆艳抹的女子。盈盈:仪态美好。《古诗·青青河畔草》:“盈盈楼上女,皎皎当户牖。”
(9)巧笑:美丽动人的笑,一般指女子之美。《诗经·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10)秋千:游戏用具,将长绳系在架子上,下挂蹬板,人随蹬板来回摆动。我国清明节有荡秋千的习俗。
(11)彩球罗绶:彩球上系着绫罗丝带。罗绶,从彩球中引出的丝带,抛掷时可以握持。
(12)金鸡芥羽:指斗鸡游戏。芥羽,一说,斗鸡者将芥末播在鸡羽上,以促其站斗;另一说,为鸡翅上穿上甲
(13)五陵:指华贵公子。五陵原为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五县的合称,均在今陕西省咸阳市附近,为西汉五位皇帝的陵墓所在地。汉元帝以前,每立陵墓,辄迁徙四方富豪及外戚居住,令其供奉陵园,称为陵县。故后世称豪族子弟为“五陵少年”。
(14)脆管:笛的别称。张宇《上巳日游平湖》:“脆管当筵清似语,扁舟争岸疾如梭。”繁弦:繁杂的弦乐声。蔡邕 《琴赋》:“于是繁弦既抑,雅韵复扬。”和雅:谓乐曲的声调和谐雅正。卢思道 《辽阳山寺愿文》:“洞穴条风,生和雅之曲;圆珠积水,流清妙之音。”
(15)抳(nǐ):停止。画轮:《晋书·舆服志》:“画轮车,驾牛以彩漆画轮毂,故名曰画轮车。”
(16)羁(jī):束缚,此指拴马。
(17)取次:随便。葛洪《抱朴子·祛惑》:“此儿当兴卿门宗,四海将受其赐,不但卿家,不可取次也。”
(18)姹(chà):美丽。
(19)争似:怎似。
(20)十千一斗:极言酒价昂贵。千,指千钱,古代钱中有孔,用绳索贯成串,一千钱为一贯。
(21)金貂赊:用金貂赊酒。金貂,帽子。《晋书·阮孚传》:“(孚)尝以金貂换酒,复为所司弹劾,帝宥之。”
(22)恣(zì):放纵。幕天席地:把天作幕,把地当席,形容放纵形骸,一醉方休。刘伶《酒德颂》:“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
(23)陶陶:和乐的样子。刘伶《酒德颂》:“奋髯踑踞,枕麴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
(24)唐虞:唐尧与虞舜的并称。
(25)莺花:泛指可以观赏的春景。
(26)绿蚁翠蛾:指美酒和美女。绿蚁,新酿的酒还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即绿酒),细如蚁(即酒的泡沫),称为“绿蚁”。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翠娥,泛指美女。李白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翠娥婵娟初月晖,美人更唱舞罗衣。”
创作背景
此词具体创作年份暂不可考。因词中写的是汴京清明的盛况,而柳永出仕后在汴京为官时间很短,所作词也大多是官场所见,故此词应该是柳永早年在汴京求取功名时创作的。
赏析
《抛球乐》一调,虽非三叠,但上下两片一百八十七字,在词中也算得长篇巨制了,柳永此词,写春日清明,把自然之美、节日之盛、游人之欢、宴饮之畅,纷繁地呈现于读者面前,如花团锦簇,炫人眼目。
据《枫窗小牍》、《汴京遗迹考》、《宋东京考》、《东都志略》等书所录,汴京周围有名可举的园林有八十余处,游赏园林成为汴京一时的风尚。这首词描绘了都城人民探春游园的活动,这不仅反映了当时游赏园林的盛大场面,而且也表现了市民阶层太平时及时行乐的社会心态,这比一般性的史志记载更为生动地反映了北宋承平时期的时代风貌,既是一首词中赋体佳作,又可看做是一则珍贵的史料。
词的上片可分六段前三段写清明节美丽的自然景色,后三段写清明节节日盛况。
“晓来天气浓淡”二句为第一段,写自然气候,天气忽晴忽阴,不时会有细雨落下,写的疏疏淡淡。“近清明”四句为第二段,写自然景物,巷陌里风吹柳絮,池塘边烟笼芳草,写的极其飘逸而秀雅。词人结以“尽堪图画”四字,画乃水墨画。词人仅用十六字便描画出一幅清明烟雨图,笔力清劲而简洁。“艳杏暖”二句为第三段,承接上段,继续写自然景物,写艳丽的杏花和悬垂的杨柳,并且用了“犯而不犯”的笔法,重复中显出了不重复。这些景物颜色浓艳,又与之前的风絮、烟草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语言上用了对偶,手法上用了拟人手法。但景物选择上有些小气与作态,失掉了自然本色。
上片的后三段以铺写的方式写了民间节日盛况。“是处丽质盈盈”三句为第四段,写少女们荡秋千。以“盈盈”状其仪态,以“嘻嘻”状其笑貌,以“争簇”状其争先恐后的热烈情态。第五段写男子戏彩球。斗鸡、驰马的游乐,“彩球”配以“罗绶”,“金鸡”饰以“芥羽”,“芳郊绿野”是驰骋的园地,也写得华丽而热烈,少女的活动以“是处”二字领起,男子的活动则以“芳郊绿野”结住,都是为突出清明游嬉的场面,处处展现着节日的民风民俗。第六段是为嬉游的场面配上笛声、“和雅”的“繁弦”声,而更加活泼与热烈,毫不夸张地使清明节的民间游艺超过了贵族豪门的王陵之游。
上片至此结住,词人的主体形象似在此游乐的场面中,又似游离于这场面之外。至下片词人的形象才正式登场,他把自己的形象放置于一系列的清明游乐活动中。
第一步,他“泥画轮”,“羁宝马”于“名园深处”,这里词人还用了“争”字和“竞”字,可见当时同游人数之多,也道出了词人游历时的心情是非常愉快的。第二步,他随意地“罗列杯盘”于“芳树”的“绿阴红影”下,开始饮酒,事与景和谐地相融为一。第三步,赏舞听歌以壮游兴,舞如“莺娇”,歌如“燕姹,使人尽欢尽兴。于是引发出第四步,词人内心的价值较量,寸大之珠、片阔之玉是宝物,再贵也有价,比不上今天的“浓欢”“无价”。至此,词人已有些飘飘然而忘形再进一步,词人大呼,任凭它美酒一斗值万金,饮尽了尽可解下高贵的帽子去换酒,其疏狂已接近李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将进酒》)的境地了。至此,词人的热度已升至顶点,狂傲已发到极致,下一步则以天为幕,以地为席,“尽醉”于似唐虞时代的太平盛世。只是,词人热烈的情绪此时已成强弩之末,接下来就要走下坡路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艳阳之天在尚未看足之时,已觉察到莺飞花谢、好景有尽。最后,只有勉强振作,以不忍轻舍眼前的美酒来告慰自己,也告慰他人。整个下片,可说是步步推进地写尽了词人清明游春时的整个行动与心路的历程。
柳永生就一副要尽享人生欢乐的心性,身处欢乐之中,他要尽情尽兴地享受,他还要用词记录下这生活的欢乐。《抛球乐》就是他记述人生欢乐的一首作品。但柳永的一生是不幸的,他不可能时时处在《抛球乐》这样的世界中,因而他更多的作品是在回忆旧日的欢乐或是欢乐与无奈的交织。
第三篇:抛球乐·晓来天气浓淡原文翻译及赏析
抛球乐·晓来天气浓淡原文翻译及赏析
抛球乐·晓来天气浓淡原文翻译及赏析1抛球乐·晓来天气浓淡
柳永〔宋代〕
晓来天气浓淡,微雨轻洒。近清明,风絮巷陌,烟草池塘,尽堪图画。艳杏暖、妆脸匀开,弱柳困、宫腰低亚。是处丽质盈盈,巧笑嬉嬉,争簇秋千架。戏彩球罗绶,金鸡芥羽,少年驰骋,芳郊绿野。占断五陵游,奏脆管、繁弦声和雅。
向名园深处,争抳画轮,竞羁宝马。取次罗列杯盘,就芳树、绿阴红影下。舞婆娑,歌宛转,彷佛莺娇燕姹。寸珠片玉,争似此、浓欢无价。任他美酒,十千一斗,饮竭仍解金貂赊。恣幕天席地,陶陶尽醉太平,且乐唐虞景化。须信艳阳天,看未足、已觉莺花谢。对绿蚁翠蛾,怎忍轻舍。
译文
天亮时天气忽晴忽阴,细雨轻轻地下着。雾明的时候,满大街都飘舞着柳絮,池塘边烟雾笼罩着芳草,这些景物都可以用来作画。艳丽的杏花,着像美人化妆后的脸,柳枝轻柔低垂,如春困美人的细腰。到处都是仪态美着的女子,美丽动人的嬉笑,争着向秋千架旁聚集。男子有的手握彩球,有的在进行斗鸡游戏。少年策马疾驰,去往郊外踏青。百姓们占尽了富贵少年游玩的地方,人们吹奏脆笛等乐器,到处都有和雅而又繁杂的弦声。我向着园林的深处,争着停放画轮车,拴住宝马。随意地放置杯盘于树下,在树荫下,舞姿优美,歌声嘹亮,就着像黄莺、春燕一样。寸大的宝珠,片阔之玉,虽然是宝物,但再贵也比不过今天的欢乐,因为它是无价的。任凭他美酒一斗癸千钱,喝完了就用头上的帽子去换酒。以天为幕,以地为席,尽情的喝酒,就着像在唐虞时代一样。艳阳天在还没看足的时候,已发觉莺飞花谢。对着美酒和美女,怎么忍心轻易舍弃。
注释
(1人抛球乐:唐教坊曲在。《唐音癸笺》云:“《抛球乐》,酒筵中抛球为令,其所唱之词也。”后用作词牌在,此调三十字者始于刘禹锡词,三十三字者始于冯延巳词,因词有“且莫思归去”句,或在《莫思归》。然皆五七言小律诗体。至宋柳永,则借旧曲在别倚新声,始有两段一百八十七字体。《乐章集》注“林钟商调”。与唐词小令体制迥然各别。上片十九句七仄韵,下片十七句七仄韵。(2人天气浓淡:天气忽晴忽阴。(3人雾明: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三月初一前后(公历4月4-6日人。我国有雾明扫墓踏青的习俗。(4人风絮巷陌:满街满路都飘着柳絮。巷陌,街巷的通称。葛洪《神仙传·蓟子训》:“尸作五香之芳气,达于巷陌。”(5人烟草:烟笼芳草。(6人“艳杏”句:杏花艳丽,着像美人化妆后的脸。匀开,均匀地抹开。(7人“弱柳”句:柳枝轻柔低垂,如春困美人的细腰。宫腰,指楚宫腰。《韩非子·二柄》:“楚灵王着细腰,而宫中多饿人。”后以宫腰喻细腰。亚(yā人,通“压”,低垂的样子。(8人是处:到处。丽质:指浓妆艳抹的女子。盈盈:仪态美着。《古诗·青青河畔草》:“盈盈楼上女,皎皎当户牖。”(9人巧笑:美丽动人的笑,一般指女子之美。《诗经·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10人秋千:游戏用具,将长绳系在架子上,下挂蹬板,人随蹬板来回摆动。我国雾明节有荡秋千的习俗。(11人彩球罗绶:彩球上系着绫罗丝带。罗绶,从彩球中引出的丝带,抛掷时可以握持。(12人金鸡芥羽:指斗鸡游戏。芥羽,一说,斗鸡者将芥末播在鸡羽上,以促其站斗;另一说,为鸡翅上穿上甲(13人五陵:指华贵公子。五陵原为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五县的合称,均在今陕西省咸阳市附近,为西汉五位皇帝的陵墓所在地。汉元帝以前,每立陵墓,辄迁徙四方富豪及外戚居住,令其供奉陵园,称为陵县。故后世称豪族子弟为“五陵少年”。(14人脆管:笛的别称。张宇《上巳日游平湖》:“脆管当筵雾似语,扁舟争岸疾如梭。”繁弦:繁杂的弦乐声。蔡邕《琴赋》:“于是繁弦既抑,雅韵复扬。”和雅:谓乐曲的声调和谐雅正。卢思道《辽阳山寺愿文》:“洞穴条风,生和雅之曲;圆珠积水,流雾妙之音。”(15人抳(nǐ人:停止。画轮:《晋书·舆服志》:“画轮车,驾牛以彩漆画轮毂,故在曰画轮车。”(16人羁(jī人:束缚,此指拴马。(17人取次:随便。葛洪《抱朴子·祛惑》:“此儿当兴卿门宗,四海将受其赐,不但卿家,不可取次也。”(18人姹(chà人:美丽。(19人争似:怎似。(20人十千一斗:极言酒价昂贵。千,指千钱,古代钱中有孔,用绳索贯成串,一千钱为一贯。(21人金貂赊:用金貂赊酒。金貂,帽子。《晋书·阮孚传》:“(孚人尝以金貂换酒,复为所司弹劾,帝宥之。”(22人恣(zì人:放纵。幕天席地:把天作幕,把地当席,形容放纵形骸,一醉方休。刘伶《酒德颂》:“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23人陶陶:和乐的样子。刘伶《酒德颂》:“奋髯踑踞,枕麴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24人唐虞:唐尧与虞舜的并称。(25人莺花:泛指可以观赏的春景。(26人绿蚁翠蛾:指美酒和美女。绿蚁,新酿的酒还未滤雾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即绿酒人,细如蚁(即酒的泡沫人,称为“绿蚁”。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翠娥,泛指美女。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翠娥婵娟初月晖,美人更唱舞罗衣。”
赏析
《抛球乐》一调,虽非三叠,但上下两片一百八十七字,在词中也算得长篇巨制了,柳永此词,写春日清明,把自然之美、节日之盛、游人之欢、宴饮之畅,纷繁地呈现于读者面前,如花团锦簇,炫人眼目。
据《枫窗小牍》、《汴京遗迹考》、《宋东京考》、《东都志略》等书所录,汴京周围有名可举的园林有八十余处,游赏园林成为汴京一时的风尚。这首词描绘了都城人民探春游园的活动,这不仅反映了当时游赏园林的盛大场面,而且也表现了市民阶层太平时及时行乐的社会心态,这比一般性的史志记载更为生动地反映了北宋承平时期的时代风貌,既是一首词中赋体佳作,又可看做是一则珍贵的史料。
词的上片可分六段前三段写清明节美丽的自然景色,后三段写清明节节日盛况。
“晓来天气浓淡”二句为第一段,写自然气候,天气忽晴忽阴,不时会有细雨落下,写的疏疏淡淡。“近清明”四句为第二段,写自然景物,巷陌里风吹柳絮,池塘边烟笼芳草,写的极其飘逸而秀雅。词人结以“尽堪图画”四字,画乃水墨画。词人仅用十六字便描画出一幅清明烟雨图,笔力清劲而简洁。“艳杏暖”二句为第三段,承接上段,继续写自然景物,写艳丽的杏花和悬垂的杨柳,并且用了“犯而不犯”的笔法,重复中显出了不重复。这些景物颜色浓艳,又与之前的风絮、烟草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语言上用了对偶,手法上用了拟人手法。但景物选择上有些小气与作态,失掉了自然本色。
上片的后三段以铺写的方式写了民间节日盛况。“是处丽质盈盈”三句为第四段,写少女们荡秋千。以“盈盈”状其仪态,以“嘻嘻”状其笑貌,以“争簇”状其争先恐后的热烈情态。第五段写男子戏彩球。斗鸡、驰马的游乐,“彩球”配以“罗绶”,“金鸡”饰以“芥羽”,“芳郊绿野”是驰骋的园地,也写得华丽而热烈,少女的活动以“是处”二字领起,男子的活动则以“芳郊绿野”结住,都是为突出清明游嬉的场面,处处展现着节日的民风民俗。第六段是为嬉游的场面配上笛声、“和雅”的“繁弦”声,而更加活泼与热烈,毫不夸张地使清明节的民间游艺超过了贵族豪门的王陵之游。
上片至此结住,词人的主体形象似在此游乐的场面中,又似游离于这场面之外。至下片词人的形象才正式登场,他把自己的形象放置于一系列的清明游乐活动中。
第一步,他“泥画轮”,“羁宝马”于“名园深处”,这里词人还用了“争”字和“竞”字,可见当时同游人数之多,也道出了词人游历时的心情是非常愉快的。第二步,他随意地“罗列杯盘”于“芳树”的“绿阴红影”下,开始饮酒,事与景和谐地相融为一。第三步,赏舞听歌以壮游兴,舞如“莺娇”,歌如“燕姹,使人尽欢尽兴。于是引发出第四步,词人内心的价值较量,寸大之珠、片阔之玉是宝物,再贵也有价,比不上今天的“浓欢”“无价”。至此,词人已有些飘飘然而忘形再进一步,词人大呼,任凭它美酒一斗值万金,饮尽了尽可解下高贵的帽子去换酒,其疏狂已接近李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将进酒》)的境地了。至此,词人的热度已升至顶点,狂傲已发到极致,下一步则以天为幕,以地为席,“尽醉”于似唐虞时代的太平盛世。只是,词人热烈的情绪此时已成强弩之末,接下来就要走下坡路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艳阳之天在尚未看足之时,已觉察到莺飞花谢、好景有尽。最后,只有勉强振作,以不忍轻舍眼前的美酒来告慰自己,也告慰他人。整个下片,可说是步步推进地写尽了词人清明游春时的整个行动与心路的历程。
柳永生就一副要尽享人生欢乐的心性,身处欢乐之中,他要尽情尽兴地享受,他还要用词记录下这生活的欢乐。《抛球乐》就是他记述人生欢乐的一首作品。但柳永的一生是不幸的,他不可能时时处在《抛球乐》这样的世界中,因而他更多的作品是在回忆旧日的欢乐或是欢乐与无奈的交织。
抛球乐·晓来天气浓淡原文翻译及赏析2抛球乐·晓来天气浓淡
晓来天气浓淡,微雨轻洒。近清明,风絮巷陌,烟草池塘,尽堪图画。艳杏暖、妆脸匀开,弱柳困、宫腰低亚。是处丽质盈盈,巧笑嬉嬉,争簇秋千架。戏彩球罗绶,金鸡芥羽,少年驰骋,芳郊绿野。占断五陵游,奏脆管、繁弦声和雅。
向名园深处,争抳画轮,竞羁宝马。取次罗列杯盘,就芳树、绿阴红影下。舞婆娑,歌宛转,彷佛莺娇燕姹。寸珠片玉,争似此、浓欢无价。任他美酒,十千一斗,饮竭仍解金貂赊。恣幕天席地,陶陶尽醉太平,且乐唐虞景化。须信艳阳天,看未足、已觉莺花谢。对绿蚁翠蛾,怎忍轻舍。
翻译
天亮时天气忽晴忽阴,细雨轻轻地下着。清明的时候,满大街都飘舞着柳絮,池塘边烟雾笼罩着芳草,这些景物都可以用来作画。艳丽的杏花,好像美人化妆后的脸,柳枝轻柔低垂,如春困美人的细腰。到处都是仪态美好的女子,美丽动人的嬉笑,争着向秋千架旁聚集。男子有的手握彩球,有的在进行斗鸡游戏。少年策马疾驰,去往郊外踏青。百姓们占尽了富贵少年游玩的地方,人们吹奏脆笛等乐器,到处都有和雅而又繁杂的弦声。
我向着园林的深处,争着停放画轮车,拴住宝马。随意地放置杯盘于树下,在树荫下,舞姿优美,歌声嘹亮,就好像黄莺、春燕一样。寸大的宝珠,片阔之玉,虽然是宝物,但再贵也比不过今天的欢乐,因为它是无价的。任凭他美酒一斗值千钱,喝完了就用头上的帽子去换酒。以天为幕,以地为席,尽情的喝酒,就好像在唐虞时代一样。艳阳天在还没看足的时候,已发觉莺飞花谢。对着美酒和美女,怎么忍心轻易舍弃。
注释
天气浓淡:天气忽晴忽阴。
清明: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三月初一前后(公历4月4-6日)。
风絮巷陌:满街满路都飘着柳絮。巷陌,街巷的通称。
烟草:烟笼芳草。
匀开:均匀地抹开。
宫腰:指楚宫腰。
亚:通“压”,低垂的样子。
是处:到处。
丽质:指浓妆艳抹的女子。
盈盈:仪态美好。
巧笑:美丽动人的笑,一般指女子之美。
秋千:游戏用具,将长绳系在架子上,下挂蹬板,人随蹬板来回摆动。我国清明节有荡秋千的习俗。
彩球罗绶:彩球上系着绫罗丝带。罗绶,从彩球中引出的丝带,抛掷时可以握持。
金鸡芥羽:指斗鸡游戏。五陵原为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五县的合称,均在今陕西省咸阳市附近,为西汉五位皇帝的陵墓所在地。
脆管:笛的别称。
繁弦:繁杂的弦乐声。
和雅:谓乐曲的声调和谐雅正。
抳:停止。
画轮:羁:束缚,此指拴马。
取次:随便。
姹:美丽。
争似:怎似。
十千一斗:极言酒价昂贵。千,指千钱,古代钱中有孔,用绳索贯成串,一千钱为一贯。
金貂赊:用金貂赊酒。金貂,帽子。
恣:放纵。
幕天席地:把天作幕,把地当席,形容放纵形骸,一醉方休。
陶陶:和乐的样子。
唐虞:唐尧与虞舜的并称。
莺花:泛指可以观赏的春景。
绿蚁翠蛾:指美酒和美女。绿蚁,新酿的酒还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即绿酒),细如蚁(即酒的泡沫),称为“绿蚁”。翠娥,泛指美女。
创作背景
此词具体创作年份暂不可考。因词中写的是汴京清明的盛况,而柳永出仕后在汴京为官时间很短,所作词也大多是官场所见,故此词应该是柳永早年在汴京求取功名时创作的。
赏析
《抛球乐》一调,虽非三叠,但上下两片一百八十七字,在词中也算得长篇巨制了,柳永此词,写春日清明,把自然之美、节日之盛、游人之欢、宴饮之畅,纷繁地呈现于读者面前,如花团锦簇,炫人眼目。
据《枫窗小牍》、《汴京遗迹考》、《宋东京考》、《东都志略》等书所录,汴京周围有名可举的园林有八十余处,游赏园林成为汴京一时的风尚。这首词描绘了都城人民探春游园的活动,这不仅反映了当时游赏园林的盛大场面,而且也表现了市民阶层太平时及时行乐的社会心态,这比一般性的史志记载更为生动地反映了北宋承平时期的时代风貌,既是一首词中赋体佳作,又可看做是一则珍贵的史料。
词的上片可分六段前三段写清明节美丽的自然景色,后三段写清明节节日盛况。
“晓来天气浓淡”二句为第一段,写自然气候,天气忽晴忽阴,不时会有细雨落下,写的疏疏淡淡。“近清明”四句为第二段,写自然景物,巷陌里风吹柳絮,池塘边烟笼芳草,写的极其飘逸而秀雅。词人结以“尽堪图画”四字,画乃水墨画。词人仅用十六字便描画出一幅清明烟雨图,笔力清劲而简洁。“艳杏暖”二句为第三段,承接上段,继续写自然景物,写艳丽的杏花和悬垂的杨柳,并且用了“犯而不犯”的`笔法,重复中显出了不重复。这些景物颜色浓艳,又与之前的风絮、烟草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语言上用了对偶,手法上用了拟人手法。但景物选择上有些小气与作态,失掉了自然本色。
上片的后三段以铺写的方式写了民间节日盛况。“是处丽质盈盈”三句为第四段,写少女们荡秋千。以“盈盈”状其仪态,以“嘻嘻”状其笑貌,以“争簇”状其争先恐后的热烈情态。第五段写男子戏彩球。斗鸡、驰马的游乐,“彩球”配以“罗绶”,“金鸡”饰以“芥羽”,“芳郊绿野”是驰骋的园地,也写得华丽而热烈,少女的活动以“是处”二字领起,男子的活动则以“芳郊绿野”结住,都是为突出清明游嬉的场面,处处展现着节日的民风民俗。第六段是为嬉游的场面配上笛声、“和雅”的“繁弦”声,而更加活泼与热烈,毫不夸张地使清明节的民间游艺超过了贵族豪门的王陵之游。
上片至此结住,词人的主体形象似在此游乐的场面中,又似游离于这场面之外。至下片词人的形象才正式登场,他把自己的形象放置于一系列的清明游乐活动中。
第一步,他“泥画轮”,“羁宝马”于“名园深处”,这里词人还用了“争”字和“竞”字,可见当时同游人数之多,也道出了词人游历时的心情是非常愉快的。第二步,他随意地“罗列杯盘”于“芳树”的“绿阴红影”下,开始饮酒,事与景和谐地相融为一。第三步,赏舞听歌以壮游兴,舞如“莺娇”,歌如“燕姹,使人尽欢尽兴。于是引发出第四步,词人内心的价值较量,寸大之珠、片阔之玉是宝物,再贵也有价,比不上今天的“浓欢”“无价”。至此,词人已有些飘飘然而忘形再进一步,词人大呼,任凭它美酒一斗值万金,饮尽了尽可解下高贵的帽子去换酒,其疏狂已接近李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将进酒》)的境地了。至此,词人的热度已升至顶点,狂傲已发到极致,下一步则以天为幕,以地为席,“尽醉”于似唐虞时代的太平盛世。只是,词人热烈的情绪此时已成强弩之末,接下来就要走下坡路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艳阳之天在尚未看足之时,已觉察到莺飞花谢、好景有尽。最后,只有勉强振作,以不忍轻舍眼前的美酒来告慰自己,也告慰他人。整个下片,可说是步步推进地写尽了词人清明游春时的整个行动与心路的历程。
柳永生就一副要尽享人生欢乐的心性,身处欢乐之中,他要尽情尽兴地享受,他还要用词记录下这生活的欢乐。《抛球乐》就是他记述人生欢乐的一首作品。但柳永的一生是不幸的,他不可能时时处在《抛球乐》这样的世界中,因而他更多的作品是在回忆旧日的欢乐或是欢乐与无奈的交织。
第四篇:舟中晓望原文翻译及赏析
《舟中晓望》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古诗全文如下: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
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
【前言】
《舟中晓望》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乘船去往天台山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的愉悦心情。首尾圆和,神韵超然。
【注释】
⑴晓:早上,早晨。望,遥望,远望。
⑵挂席:挂帆,扬帆。
⑶水国:犹水乡。
⑷遥:遥远。
⑸舳舻:指首尾衔接的船只。舳,指船尾;舻,指船头。
⑹利涉:出自《易经》“利涉大川”,意思是,卦象显吉,宜于远航。
⑺接:靠近,挨上。
⑻风潮:狂风怒潮。
⑼今何适:现在到哪儿去。
⑽”天台“句:天台山是东南名山,石桥尤为胜迹。据《太平寰宇记》引《启蒙注》:“天台山去天不远,路经油溪水,深险清冷。前有石桥,路径不盈尺,长数十丈,下临绝涧,惟忘身然后能济。济者梯岩壁,援葛萝之茎,度得平路,见天台山蔚然绮秀,列双岭于青霄。上有琼楼、玉阙、天堂、碧林、醴泉,仙物毕具也。”访,造访,参观。
⑾霞色:云霞的颜色。
⑿赤城:赤城山,在天台县北,属于天台山的一部分,山中石色皆赤,状如云霞。标,山顶。
【翻译】
孟浩然诗多写自己的日常生活,常常“遇景入咏,不钩奇抉异”(皮日休),故诗味的淡泊往往叫人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这首《舟中晓望》,就记灵着他约在开元十五年自越州水程往游天台山的旅况。实地登览在大多数人看来要有奇趣得多,而他更乐于表现名山在可望而不可即时的旅途况味。
【鉴赏】
船在拂晓时扬帆出发,一天的旅途生活又开始了。“挂席东南望”,开篇就揭出“望”字,是何等情切。诗人大约又一次领略了“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的心情。“望”字是一篇的精神所在。此刻诗人似乎望见了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望见,因为水程尚远,况且天刚破晓。这一切意味都包含在“青山——水国——遥”这五个平常的字构成的诗句中。
既然如此,只好暂时忍耐些,抓紧赶路吧。第二联写水程,承前联“水国遥”来。“利涉”一词出《易。需卦》“利涉大川”——意思是卦象显吉,宜于远航。那就高兴地趁好日子兼程前进吧。舳舻,一种方长船。“争利涉”以一个“争”字表现出心情迫切、兴致勃勃,而“来往接风潮”则以一个“接”字表现出一个常与波涛为伍的旅人的安定与愉悦感,跟上句相连,便有乘风破浪之势。
读者到此自然而然想要知道他“何往”了,第三联于是转出一问一答来。这其实是诗人自问自答:“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这里遥应篇首“东南望”,点出天台山,于是首联何所望,次联何所往,都得到解答。天台山是东南名山,石桥尤为胜迹。据《太平寰宇记》引《启蒙注》:“天台山去天不远,路经油溪水,深险清冷。前有石桥,路径不盈尺,长数十丈,下临绝涧,惟忘身然后能济。济者梯岩壁,援葛萝之茎,度得平路,见天台山蔚然绮秀,列双岭于青霄。上有琼楼、玉阙、天堂、碧林、醴泉,仙物毕具也。”这一联初读似口头常语,无多少诗味。然而只要联想到这些关于名山胜迹的奇妙传说,你就会体味到“天台访石桥”一句话中微带兴奋与夸耀的口吻,感到作者的陶醉和神往。而诗的意味就在那无字处,在诗人出语时那神情风采之中。
正因为诗人是这样陶然神往,眼前出现的一片霞光便引起他一个动人的猜想:“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朝霞映红的天际,是那样璀璨美丽,那大约就是赤城山的尖顶所在吧!“赤城”山在天台县北,属于天台山的一部分,山中石色皆赤,状如云霞。因此在诗人的想象中,映红天际的不是朝霞,而当是山石发出的异彩。这想象虽绚丽,然而语言省净,表现朴质,没有用一个精美的字面,体现了孟诗“当巧不巧”的特点。尾联虽承“天台”而来,却又紧紧关合篇首。“坐看”照应“望”字,但表情有细微的差异。一般说,“望”比较着意,而且不一定能“见”,有张望寻求的意味。而“看”则比较随意,与“见”字常常相联,“坐看霞色晓”,是一种怡然欣赏的态度。可这里看的并不是“赤城”,只是诗人那么猜想罢了。如果说首句由“望”引起的悬念到此已了结,那么“疑”字显然又引起新的悬念,使篇中无余字而篇外有余韵,写出了旅途中对名山向往的心情,十分传神。
此诗似乎信笔写来,却首尾衔接,承转分明,篇法圆紧;它形象质朴,却又真彩内映;它没有警句炼字,却有兴味贯串全篇。从声律角度看,此诗是五言律诗(平仄全合),然而通体散行,中两联不作骈偶。这当然与近体诗刚刚完成,去古未远,声律尚宽有关;同时未尝不出于内容的要求。这样,它既有音乐美,又洒脱自然。
第五篇:晓窗原文翻译及赏析
晓窗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
晓窗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
少闻鸡声眠,老听鸡声起。
千古万代人,消磨数声里。
译文:
少年贪玩,半夜鸡叫才睡,老年惜时,凌晨闻鸡即起。
遥想千秋万代贤士、庸人,一生都在鸡的鸣声中磨去。
注释:
晓:破晓,天将亮时。
少:少年。
闻:听。
鸡声:指晚上鸡鸣的声音。
眠:睡。
老听鸡声起:用“闻鸡起舞”之典。老:老年。
千古:长远的年代。
消磨:意志与精力逐渐消失,或度过岁月。
赏析:
此诗前二句选取“少”、“老”两种人对待鸡啼声的不同表现,以“少闻”而“眠”与“老听”而“起”作对照,形象地概括了当时不同人的处世态度:年轻人听到鸡鸣声才上床入睡,老年人听到鸡啼声已起身了。这里,诗人以“少”和“老”的大跨度时间以及“闻鸡声眠”和“听鸡声起”两种对时间截然不同的态度,形成强烈的反差,使读者印象鲜明地感到时间的宝贵和充分认识时间之价值的重要性。其中,后一句暗用“闻鸡起舞”之典,写奋发向上之心,与前句作对照。后二句笔锋一转,由横而纵,由对个人的微观审视而引申到对社会、历史的宏观思考,拓宽了诗的思想视野,同时向读者展示了一部人类的历史:在千古万代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就在这送往迎来的鸡啼声中消磨了他们的岁月。其中,“消磨”二字颇耐深思:虚度固然是消磨,奋发也是一种“消磨”,人生苦短,鸡声无多,该如何“消磨”这“数声”,是诗人向读者提出的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诗人虽然没有就此问题作出回答,但从前二句的鲜明对比中,诗人通过“寄情于言外”暗暗地透出了答案:时光如驶,人生世上,自当抓住分阴,于一番有利于国、造福于民的'大事业。从字面上看,这是诗人就岁月的流逝发出的感慨,其中似乎饱含着诗人深深的哀怨,能引发读者无限的联想,于平易中见奇崛,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不同的人读后产生不同的感受,或催人猛省,或激人上进。
全诗举重若轻,寓庄于谐,以小见大,虽然篇幅短小,文字亦浅近,但内容含量却很广,仅用二十个字,用日常生活中“闻鸡声”引起的一种微妙的感受,深刻地阐明了“时不我待”、“稍纵即逝”的道理,使人受益匪浅,可谓言近旨远,富有哲理,予人启迪。
晓窗原文翻译及赏析2晓窗
清代:魏源
少闻鸡声眠,老听鸡声起。
千古万代人,消磨数声里。
鉴赏
由少到老,世上千千万万代人,他们的岁月与生命,都无一例外地消磨在报晓的鸡鸣中,无志者消沉,蹉跎岁月;有志者奋发,建功立业。人生短促,时不我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