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作文(共)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作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作文1以前的我,喜欢从文章中了解我没去过的地方,故我一直对外面的风景不感兴趣,妈妈多次劝我出去游玩,我总是推脱,直到那一次,我实在无法推脱……
今年跟我们一起出去玩吗?妈妈象往年一样问了我,并告诉我:这一次准备去哈滨的长白山。长白山?我轻笑了一声,我记得最近看过的一篇游记中有说长白山的风景,不过是满地的银花、随风飞舞的棉花什么的,我又打算拒绝,可是妈妈摇摇头,摆明了一副你必须去的表情。我叹了口气,自认倒霉:好吧,陪你们去受次罪。来到长白山脚下,我真实地感受到书上所说的刺骨的寒冷真的好冷好冷,冰渣子打在我的脸上,又痛又冰,融化后又很不舒服,原来……书上所描述的感觉感受起来是这样的啊!我第一次对我所支持的产生了怀疑。上到山顶,俯看山下,一片茫茫白雪形成的天然风景图:左边雪花随风飞舞,既有规律,又无规律;如浪花不愿消失在大海中一般,雪花也对依依不舍、念念不忘,看似马上就要落下地面了,调皮的风精灵却又把它们送上高高的天空。群山的中间,我低头一看,一块明亮的、大大的、圆的宝石镶在那里,是天池!是天池呀!全世界慕名前来长白山的游客中有一半是为了看天池,但是,能看到她的真实面目的只是极少数。眼前静静沉睡的天池,不如余秋雨先生笔下春天的天池那么无下;也不如鲁迅先生笔下夏天的天池那般纯净;更不如舒婷笔下秋天的天池那样炽热。我眼中的冬天的天池象一个安然入睡的'婴儿,仿佛一不小心就会被惊醒,这个贪睡的孩童并没有失去春夏秋的蓝,她的蓝并不象成人那们凸显,而只能在周遭白雪时才看得出来,蓝得让人心安,这就是我的天池,不是别人写出的,是我感受到的天池!许久,我不舍地将目光从天池上移开,转向右边,天哪!雾淞?我竟然第一次来就看到了雾松!有许多旅游的人来了好多次都未曾一睹!这不是因为它稀少,而是它产生的环境很难得,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必要天时地利人和。雪渐渐大了起来,大到将眼前的一切都挡住,我听到有人在说天公不作美。怎么会?我第一次知道大雪可以象雾,将一切浸入牛奶之中,周围都静了下来,我第一次知道陷入白和陷入黑这么相似,尽管我更喜欢前者。这场大雪为长白山之行拉上帷幕,可是我似乎懂得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道理。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作文2今天上学的时候,妈妈在路上对我说了一句话,叫做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她说这句话意思很深,需要我自己慢慢领悟。
我想了一小会儿,便对妈妈说“这意思是不是说,读万卷书学到的只是教科书上基本的东西,是做一个人,必须要学会的。而行万里路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因为很多东西是教科书上没有的,只有踏遍了天南地北,认识更广阔,而恰恰在这些现实生活中,又能学到教科书上没有的,也就是更多的东西对吗?”
妈妈觉得很奇怪,问我“你不应该觉得这句话是错误的吗?教科书上有很多知识,而大好河山一点儿知识都没有,你是怎么学到更多知识的?”我笑着回答道“教科书上的知识是有限的,而我们在生活中的知识是永远学不完的,比较科书广阔多了。记得以前有一个医生说过,病人不可能按教科书生病,而这时就要看看自己累积的经验,和广阔的见识了!”
我说了很多,可就算我领悟了这么多,妈妈还是说我只懂一些皮毛,没有更深层次的去了解。不过我还是得洋洋的说“那也总比皮毛都不懂要好!”
怎么样,你们能在一小会儿内领悟这么多吗?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作文3今天下午,我去采访了今年的漂流瓶奖获得者,吴栋梁叔叔,他的风趣幽默,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他的开场白,很简单:各位小记者们,大家好。不用紧张,我们今天只是来交流的。然后,他送给了我们一句话: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接着,他讲了他自己的一个故事:有一次,他们温州日报接到一个举报电话,说某地的某个地方有人卖那些非法的鸭舌,当时,他和几位叔叔们就一起出发了。
但是第一次进行的并不顺利。他们在外面等了将近一个小时,也没有结果,反而被人家给赶走了。但是,吴栋梁叔叔并不气馁,继续进行明察暗访,终于将此事查得清清楚楚,发表在了温州日报上。然后哦,他还送给了我们一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顿时浑身一颤,陷入了思考中。是啊,你书读得再多,不出去走走。你终究不会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只有多去外面走走,才可以获得更多的灵感,写更好的文章。不然,你的文章只有其形没有其神,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要出去多走走,才能知道世界的精彩。
第二篇: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点悟
时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有些人只说到名师指路这儿,有些人是全部说完,似乎没有名师指路或自己去悟人就不能成功,片面地强调某一点。这样就进入一个认识的误区:读书有何用,做的再多有什么用!我认为,这句话应该连起来看。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就,必须多读书,读好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可以启迪人,一本好书改变一个人的想法从而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种事非常多。可见书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读了很多的书,知道了很多的理论、方法、技巧,可是不去运用到生活工作中去,这对推动我们社会的发展起不到任何作用。为什么现在又开始流行读书无用论,就是基于许多的大学生学了很多知识出来却不能有效的和现实实践相结合,不能产生效益这种现象才造成的。古语说要“学以致用”。行万里路就是指的行动、实践,只有多做,你才能建立自己的信心,才能真正的掌握学到的这些技能和方法。
掌握了这些技能和方法是为了什么呢?就是为了服务于人类。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一个孤立的人,人的属性是社会性的,我们必须和周围的人打交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知识、阅历、经验,这些都是智慧的体现。阅人无数就是要跟更多的、不同的人打交道,这样才能更清楚的了解人的本性,吸取每个人的优点,摈弃缺点,为我所用,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社交技巧和洞察能力。
我们学了很多、做了很多、也跟很多的人打过交道,为什么我们还会有困惑?如果我们在这样的困惑中走不出来,我们就会很迷茫,慢慢地就会迷失方向,放弃自己所追寻的。在这个时候,有高人的指点就非常重要,他可以帮你理清思路,找到关键点,我们就可以更清楚自己的方向、更轻松的上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名师指路这些都是外在的,是外因,最重要的一定是要把这些外在的智慧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就是“悟”。“悟”就是思考,是认识,是内因。一个成功的人一定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所以就有了拿破伦.希尔《思考致富》这本书。人类的进步都是思考的结果。
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一定是这样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名师指路+自己悟
第三篇:【辩词】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辩词】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书本的内容是有限的,而行万里路却能获得更多耕多......即使书里写的也就是你旅游所看见的,但是那种亲身体验的心情是万卷书不能带给你的。
读万卷书是间接经验,行万里路是直接经验。所以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防守上正方必须明确两者都是必要的,不读书或者缺乏理论上的支撑都是不行的。但是既然是比较重要性,就看在相同条件下,那者更为重要。那么在时间和精力都充足的条件下,当然是行万里路比读万卷书更重要。那么在时间和精力不充足的条件下,行万里路固然行不完,读万卷书也读不完,所以只能有选择的读书和有选择的实践。这个战场上,辩的是双方的辩论技巧。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上,读万卷书更注重传承,行万里路更注重创新。有些时候传承是创新的基础,而有些时候传承会束缚创新的发展
首先确定,读万卷书是一个知的过程,行万里路是行的过程,但是这个行不仅仅是低着头去做,更是在做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和教训来知,可以将知和行完整的统一。而仅仅是读万卷书则达不到这个效果。然后可以选择从效果方面入手强调行万里路从收获方面而言更具有针对性,更易于获得成功。人不可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全才,必然会有偏重,或者说专于某一个方面。只有行才能知道自己做什么更合适,光是读书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如果从以上的分析入手破题,应该理论比较简单,也比较容易抓住自己的底线,全队的攻防体系会比较统一,容易配合。但是理论的简单,很难让你在核心部分抓住优势。个人认为,如果是我打比赛,我的核心在于目的与手段的判断,读万卷书可以说是打好基础的手段,但是行万里路才是目的,知的目的就是为了行,强调知的作用,会让整个行动本末倒置。而强调行的效果才是王道。因为在知的方面做的所有工作,都是为了行的效果来打基础的。
如果把这部分加入到前面的理论当中,可能更完善,但是,缺少核心点,建议,将前一点作为主线进行立论和放手,而将后一点作为辅线进行进攻。
„读书万卷‟的中国知识分子很多,人文关怀、兼济天下的雄心也是豪情万丈,但现实却是无情的,天下自然没有他们的份,还落得个“无用”的恶名,这实实在在的证明了中国知识分子眼高手低的坏毛病。理论知识不能学以致用,终究是不出鞘的宝剑,空负了“龙泉”美名。王莽改制只是两汉的一个小插曲,不过几十年。在我的印象里,历代开国皇帝中,要数此人还算是个读书人。王莽,一个不折不扣的腐儒,孔孟读得多了,脑袋僵化得可以。收私田为王田、废奴、改革货币……结果书生政治终究行不通,王莽身败被杀,舌头也被分食。书生就是书生!读书可以“万卷”,步子却迈不出“半步”。通病!有没有不出书斋却知天下事的大家吗?有,而且很多。如康德,他一生未出哥尼斯堡,但胸中的宇宙比大多数人都要宽广。不过,作为哲学家的康德,他研究的领域是一个纯粹理性世界,与我们的经验世界不是一个路数。在那个世界里,讲的是真理、上帝、宗教、逻辑,那是一个浮在云间的天堂,而大多数人却是实实在在的凡人,活在地面之上。知识来源于经验世界,这点相信不会有很多异议。大脑对世界的种种刺激反应,并且通过对这些素材的整理、归纳,才形成我们的“书万卷”。在人类知识的长河中,实践过程始终是主导力量,理论再有高明,也必须通过实践的检验。而且当今科学已经开始显露它的疲态,很多事情已经力不从心。各门学科的领头人,是花在实践方面的时间多,还是花在书本上的时间多?“万里路”更多的是体现一种对“万卷书”的继承和高举,对于“万卷书”的尊重。不再重复前人已经作过的实验,正是由于前人已经反复替我们作过了,而我们的更艰巨使命在于,要站住前人的肩膀上去作更新的探索实践,去寻找新的理论。再看,千百年世界自发形成的秩序是最精密、最自然的,它的存在不是“理论”指导的结果,可以说,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落后于现实世界的。理论的存在只是解释这个世界。特别是社会、经济领域里,理论的作用实在有限,而经济生活几乎就是人类生活的主题,目前为止,有此企图都无可幸免的失败。而真正能体现理性威力的地方,只能是物理、化学领域。而这些领域的奠定恰恰还是无数的实验、实践,并且他们的发展仍然要基于未来无数的实验与实践。综上所述,我方认为,“读万卷书”小于“行万里路”。万卷书只是理论知识,万里路才是实际生活。理论和实际之间是有差距的。读万卷书用的只是头脑,而行万里路却需要手、脚、脑、身体并用。我们人类的祖先就是在实际生活当中发现树枝可以用来够到树上的果实,进而促进了人大脑的发育。所以这万里路才是真正有利于人的脑部发育。但是万卷书是我们人类几万年知识的精华。在现今的高科技社会里,没有万卷书的提点,还真不行。祝你能读万卷书,又能行万里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读万卷书终究还是生活在写书人的世界里,这个世界是作者眼中的世界,不是真实的世界。他们写的只是他们看到的整个世界的一部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世界是什么,说白了就是人,人和人的行为构成了这个世界。行路和阅人才是认识这个世界最好的途径。读书则能教给我们一些别人的经验。
第四篇:读万卷书 不如行万里路(讲稿)
读万卷书 不如行万里路
——平罗县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外出考察汇报材料 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感谢学校领导给我们提供这次交流机会。9月18日-25日,我有幸随平罗县骨干教师考察团,赴青岛北京参观考察,同时也游览了当地的一些旅游景点,一路走来,我的体会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读万卷书 不如行万里路”。今天我就分四个模块来汇报这次的考察情况。(展示幻灯片2)
一、学校印象(展示图片3),这是青岛人民路第二小学的校门,它建校已有六十多年,目前学校有16个教学班,教职工49人,学生500多人。学校先后被评为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验收合格学校、青岛市文明单位、青岛市语言文字先进单位、青岛市教育工会先进单位等20余项市级荣誉,区级荣誉若干。
图片4,这是校门前的花坛。图片5,这是学校的教学楼。
走进学校,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校园,(展示图片6)校园虽不大,但布局合理,一树一草都成景,运动场红色的塑胶跑道、碧绿的草坪、身着蓝色校服的孩子相映成趣,校园环境优美,每一个角落都是一处景致,行走在校园如在花园。接着学校的副校长吴老师把我们带到了教学楼,走在教室的走廊中,我看到走廊两边墙壁陈列着师生的书画作品,进入教室,看了学生办的黑板报,班级的才艺展示栏。(展示图片7)。印象最深的是看到了学生在晨读,学生都坐在教室里安静的读书,读的是那么认真,教室里也没有老师,我惊诧于学生习惯的养成,想一想我们学校的学生在校园内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我不得不反思学校德育工作管理存在的缺陷。来到德育栏园地,(展示图片8)校长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是“情系学生 三成教育”(展示图片9),三成是指“我成长,我成才,我成功”,(展示图片10)“三成”教育贯穿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始终。接着看到了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图片。(展示图片11)从教学楼出来,我们又在校园里漫步,我们一边走,一边欣赏着、羡慕者、留恋着。惊喜在不断产生,情感在不停的起伏,一路走着我们不禁感叹: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着,是快乐;老师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着,是美丽的。试想,当孩子们走进这花园式的学校,享受着教育带给自己的愉悦,又怎能不爱在其中,乐在其中。学校育人环境优美,如在校园中建有“青藤轩文化长廊”、“励志亭”等,让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润泽,激发积极向上的民族自豪感。学校的育人环境处处体现着科学化、儿童化、人文化的理念。在师生的精心布置下,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家园、学习的乐园。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方位育人、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介绍孔庙、孔府、孔林(展示图片12)
(一)介绍孔子(展示图片13)
孔丘,字仲尼。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 2
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二)介绍孔子的名言(展示图片14)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智)也。”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小不忍则乱大谋。”
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孔子的教育思想:(展示图片15)
孔子首次提出“有教无类”,认为世界上一切人都享有受教育的的权利。在教育实践上他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该“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他认为学生应该有好的学习方法如“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学习还要结合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好学“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态度要端正。孔子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有启发和教育的重要意义。
(四)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后人的影响(展示图片16)
(1)重视教育,并且创造“因材施教”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上注意个性差异,善于启发教学.可以说教学经验很丰富.(2)注重道德,礼教,仁义,要求自觉遵从真和善,这一方面比上欧洲西方国家的宗教和神论思想不知道进步多少倍,是典型的人文主义,以人为本,而不是追求虚无缥缈的偶像和神.(3)思想上善于辨证思维,重视自然的农业,重视经验,认为自然秩序是人类理性的根源,而人类的理性又是人的自然权利的依据.提倡“以农为本”,是符合中国古代的实际资源情况的重农思想.(4)提倡以“礼”治国,“伦理政治”思想.如果说西方文化是“智”型文化,那么我们中国文化就是“德”型文化,这一德型表现在政治上,也有积极的一面:忠于国家,抵御外来侵略,刺杀暴君,直谏犯上.很了不起的民族精神!
(五)介绍孔庙(展示图片17)
孔庙(本庙)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南门内,是第一座祭祀孔子的庙宇,初建于公元前478年,以孔子的故居为庙,以皇宫的规格而建,是我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六)展示孔庙图片
(展示图片18)
1、棂星门,又名天田星,古人认为它“主得士之庆”。古代祭天,先要祭祀灵星。孔庙设门名灵星,是说尊孔如同尊天。
(展示图片19)
2、奎文阁”,它就是以藏书丰富、建筑独特而驰名中外的孔庙藏书楼。
(展示图片20)
3、“大成”,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他说:“孔子之谓集大成”,赞颂孔子达到了集 古圣先贤之大成的至高境界。
(展示图片21)
4、“杏坛”,这就是相传孔子讲学的地方。(展示孔庙图片22)
(七)介绍孔府(展示图片23)
孔府也称圣府,是孔子的后代子孙们居住的地方,历史上,孔子的后代继承人都被称之为“衍圣公”。孔府是孔庙的西邻,规模相当宏大,是我国仅次于明、清皇帝宫室的最大府第。
(八)展示孔府图片(图片24)
(九)介绍孔林(展示图片25)
孔林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那时还是“墓而不坟”(无高土隆起)。到了秦汉时期,虽将坟高筑,但仍只有少量的墓地和几家守林人,后来随着孔子地位的日益提高,孔林的规模越来越大。
(九)展示孔林图片(图片26)
三、学习考察感悟反思(展示图片27)
(一)学习感悟
1、先进的教学理念,强大的师资力量
通过参观青岛二小,我们感受到了沿海教育的气派:班班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师师有笔记本电脑,学校有千兆校园网络,功能室活动室空间开旷,设施齐全,资料完备,更让我们领略了沿海教育的先进。
当然,我们知道,这些都源于沿海地区的经济实力,源于政府对教育的认识境界!不是吗,在那方“寸土寸金”的富庶土地上,对教育的每一笔投入都是那么大方:学校的校舍不觉拥挤,每一间教室都那么宽敞,而且班额学生较少(有的班只坐29名学生,最多的有35人),师资力量较强,全校共有学生512人,教师就有40多人,不像我们崇岗九年制小学,学生有1060人,每班的学生人数在60多人,而上课教师只有40多人,教学质量也就是天壤之别了。
2、学习反思成长
在这次的考察学习中,学校的领导在介绍本校的情况时,都强调了学校的办学思想,让我在理论上也有一些认识。教育在向前发展,学生也在发展,新时期的教育对我们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教育的执行者,教师同样也要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的培养,在教学中要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为学生进入社会发展提供机遇;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我们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自己要创新,从意识上,能力上,方法上创新。这就要求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更新教学观,理解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对学生的培养要发展他的特长,明白教师担任育人育己的双重任务。在教学中,力求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提高教育的艺术性,事业性和科学性的教育水平。
(二)反思(展示图片28)
1、读万卷书 不如行万里路
本次青岛之行,收获很大,感受至深。我要以本次考察为契机,以学习、研究、总结、反思、提高为主线,加强学习现代化教育理论,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教育规律,研究教育中的新问题,及时总结教育教学工作,积累各种资料,及时反思教育教学得失成败,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发挥自己应有的力量,为平罗县教育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百闻不如一见,在此,感谢平罗县教育局领导为我们提供的考察学习机会。2 学习着 成长着 收获着
这次外出考察,虽然时间很短,但收获很大,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祖国秀丽的山川,了解了更多灿烂的文化,也使我们的教育观念进一步转变,唤醒了我们对时代发展的思考意识,更加强了我们的紧迫感与危机感。青岛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地区,教育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相比之下,我们的教育理念还没有完全跟上,特别是课程的改革,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现代师生观等,都还停留在一种比较肤浅的认识层面上,真正能体现在教学实践中还需要加倍的努力。我们要学习南方学校老师的敬业精神,多读书,加强自身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并付诸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扎扎实实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展示图片29)考察学习带给我的思考:
1、课堂教学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我们更多关注的是什么?评价的标准和尺度应是什么?
2、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那么,我们在课堂乃至课外活动中又将怎样为学生创造学习的平台,进而让他们健康成长?
3、南方的办学重创新,事实实在在的为学生提供创新的土壤,而我
们自身要做的又是什么?
最后,有一句话送给大家:不断学习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展示图片30)谢谢大家。(展示图片31)
第五篇: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
个人理解:读书破万卷,就是一个博览群书,积累知识的过程,通过读书可以增加对各类事物的了解,是一个丰富自己的过程,但是只是一味的读书实则没太大用处,还要行万里路;行万里路的过程就是增长见识,积累人生经验的过程,遍访各地,了解各地风土人情,了解自然的奥妙,这就可以将从书本上学来的“死东西”与实际相结合,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通过自己亲身的体验就可以将书本上的知识真正的变成自己的了,而不是之前的那种毫不理解了;而阅人无数我觉得实则从另外的角度去阐述成功的,谁都知道,这个社会上成功的人很多都是没什么知识的人,但是他们是怎么获得成功的呢,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情商高,因为这样的人在外面闯荡往往经历过许多事情,见过各色人群,他们知道该怎么与不同的人去沟通,相对于那些闭门苦读的人来说,他们更懂得变通,更加“圆滑”,正是这种特性使得他们获得成功,当然如果你已经拥有了前两者,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又阅人无数,那你真的很成功了!但是当你拥有通往成功的一切特质之后,还差最后一道关卡,即:作为金子,你总是要待人发现的。这就是名家指路了,这个指路我理解有两层意思,一是有人引荐,说你这个人日后必成大器,所以很看好你,为你铺路;第二层意思就是高人指点,也就是既然你拥有了成功者必备的一切特质但是还没有获得成功,这其中必是有缘由的,但是当局者迷,这时就需要有个丰富阅历的老者,智者为你指点迷津了,往往就像一层窗户纸,一点就破,然后你就会恍然大悟,一下子感到前途一片光明了。呵呵上都是个人理解
满意回答
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古人经过多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一句话。体现的哲学思想是“知行合一”。在早期哲学思想里,主张“吾日三省吾身”,以思为主,也以读书为主。但是慢慢地人们发现光读书不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把“读书”与“行路”关系作个比喻:“读万卷书”好比人们通过一个窗口看到了知识和能力的金山,但要想真正得到知识和能力这个金山,还要靠走出门去“行万里路”。读书一方面能够使我增长知识,学习到别人的经验,但同时也给你的头上加了一道“紧箍咒”(这是经验的特征,经验越多,人们头脑受到的束缚越多,创新意识越差)。“读万卷书”之后,只有“行万里路”,走出去亲自看一看,体验一下书中描述的情景,你才会发现书中所说的不及体验的千分之一,同时也使你理解了作者对这种情景的感受并同自己的感受加以比较,从而放大你的知识,只有这时读书的效果才能体现出来。所以说:读书好比一个放大镜,不管你心中的知识是“真”是“假”,它都会放大若干倍(当然,读书越多,放大倍数越大)。
只读书不行路,你受到地束缚就越来越多,好比吃多了饭不能消化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