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荐】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推荐】家乡的民俗的作文汇编五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乡的民俗的作文5篇,欢迎大家分享。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篇1一大清早,一声声吆喝声便传遍了整个大街小巷,小街上人很多,多得好像容不下这么多人,虽然有些嘈杂,但也十分的热闹。每个人从身边路
过,伴随着一阵阵香气,伴随着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什么东西令他们如此幸福?早点。
孝感早点并没有上海那样食物美味,又不如重庆那边辣得有特色,也没有国外那边满街的芝士味。我们孝感的早点虽然不是最好的,但也是最淳朴的。
孝感米酒,应当属于最出名了,由于它选才考究,制法独特,孝感米酒白如玉液,清香袭人,甜润爽口,浓而不沾,稀而不流,又闻着有种隐隐的酒香,却怎么也喝不醉,食用后生津暖胃,回味深长.品种也很多:枸杞米酒,槐花米酒,桂花米酒,樱桃米酒,银耳米酒......,种类繁多,但样样都十分美味。
老人带着小孩去吃热干面,老人呢,在旁边点壶龙井品茶,小孩就在旁边吃着,吃完抬起头来,满嘴都是芝麻酱,用小手一擦,却越擦越脏,热干面不同于凉面,又不同于汤面,面条事先煮熟后,再淋上芝麻酱,香油,香醋,葱等配料,更具特色.吃起来面条纤细爽滑,有筋道,酱汁香浓味美,色泽黄而油润,有种很爽口的辣味。
中午,吃早点的人们都散了,但卖早点的人们又忙了起来,准备着第二天要卖的早点。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篇2在我们家乡流传着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活动——炼火,又称“踩火”。
一天晚上,天下着蒙蒙细雨,我和爸爸妈妈兴高采烈地去看炼火,前来观看炼火的人,有来自浙江省电视台,金华、磐安电视台的记者,有来自各乡的广大村民,还有我的同学亲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炼火就要开始了,十一位男子汉赤膊上阵。他们先到小溪洗身子,大概是去邪吧!过了十几分钟,一位老爷爷把“圣水”吸进嘴巴里做了一个动作,然后把“圣水”吐进“圣火”里,老爷爷带领他们从东走到西,又从西走到东,又从北走到南,还从南走到北,绕了一个圈。炼火正式开始了,男子汉们接二连三地冲向“圣火”,赤膊、洗脚,高歌狂舞,大声呐喊,冲进通红的火炭,那动作粗糙有力。好似驱赶妖魔鬼怪,祛瘟去邪,避祸消灾。
炼火一步一步推向高潮,短短地二三十分钟时间,就把一堆熊熊“圣火”炼平了。火焰熊熊升起,人们欢呼着,蹦跳着,这声音震耳欲聋,传遍了整个古老的村庄、传遍了整个磐安县城,传遍了大江南北。
炼火的场面刻在了人们的心理,据道家说“炼火”是修炼成“真果”的必经之途。含有“上刀山下火海,历尽千辛万苦,不畏艰险”之意。又有借助某种自然界的神秘力量去驱除一切妖魔鬼怪的企图。对民间来说则好愿之意。能保一方平安,所以炼火能千古流传。成为一年一度的民间活动,民族文化。更为双峰乡质朴勤劳的人们增添了一份和谐的乐园。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篇3你见过“跑灯”吗?这是我老家井陉县灯会的民俗活动,灯笼像扇子合上的样子,下面有一个木棍,然后在灯笼上画上画,把里面的蜡烛点上,前面有一个人先领着走一段,然后再跑,如果蜡烛灭了,就算输了。
这是春节的'一天晚上,村里举行跑灯比赛。我哥哥张震和两个赛手举着跑灯准备出发,他的灯笼是玉米图案的。这时周围来了许多人,老太太、老爷爷和小孩们喊着“加油!”我哥哥有些紧张,一会儿站着,一会儿又蹲着,我跟哥哥说:“只要前进,不管灭不灭,都要走。”
“预备——开始!”哥哥猛地冲出去,蜡烛差点灭了,他跑得很快,大家都喊着加油……他们拐过路口不见了。大家兴奋地议论着,有人说:“谁会是第一呢?”有的说:“希望我家孩子是第一。”……
过了好半天,只见他们跑回来了,哥哥跑在最前面,面带笑容。他跑到终点,大家都围着我哥哥,高高举起了灯笼,我心里高兴而自豪。
别人都说:“张震赢了,恭喜恭喜!”我哥哥得了第一名,我和哥哥都得了奖品。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篇4过年了,过年了,终于过年了!我高兴地喊着:“我又长了一岁,我十一岁了。”
一大早,全家就开始忙上了,爷爷在一旁监督,我和爸爸贴对联,这对子写得真好“财源滚滚来,年年发大财”。如今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爷爷也年轻了好几岁呢!
每到过年的时候,妈妈都要包好多的饺子,有酸菜猪肉馅的,有韭菜鸡蛋馅的,有牛肉萝卜馅的……新年晚上,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好吃的,看着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期待着零点钟声的敲响。10点左右,家家户户好像是约好的事,都燃起了烟花炮竹,火熊熊的燃烧起来了,饺子下锅了,我们要围着火堆绕几圈,听爷爷说这样就不会生病,可以去去晦气。
热乎乎的饺子上桌了,刚刚热好的菜端上来了,全家人一起吃团圆饭了,爷爷、奶奶乐得合不拢嘴,我们把祝福送给他们。
和妈妈收拾完以后,我进入了甜甜的梦乡,我希望下一年马上来到,因为我想再长一岁。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篇5微凉的清水顺着指尖流下,随意的拿起手边的毛巾,无意间看到了门后的一条白毛巾,心头微微一震,思绪随着那条白毛巾飘向远方。
黄土地,黄山坡,黄皮肤,头上却系着一条白毛巾,这是所有人对黄土高原上土生土长的农民形象,我的家乡就在这里,豪放,不拘小节的黄土风情也感染着我。然而很多人只是印象里觉得这个人比较偏爱白毛巾,事实上不能用偏爱来形容,应该用偏执来说。
在我回家乡的几次中,几乎没有看见过他们是不带白毛巾的时候,举个例子就能感受到他们对白毛巾的无私的爱,别人耕田劳作时,头上戴的是草帽,黄土高原带的是白毛巾,别人表演时头上戴的是表演帽,他们戴的是白毛巾,别人做饭时带的是高白帽,他们是站在大锅前,头上戴着白毛巾。
如此偏执的爱好,常常令我不解,为什么他们非要在头上戴白毛巾呢?事实上,在地里带白毛巾是为了防晒,因为白色反热,但是最初也不知道白色反射,就是为了擦汗方便而已,可是谁又知道白毛巾因为它的方便功效,最后甚至被奉为传统了。
无论是表演还是工作,头上必戴白毛巾,在表演时你不需要看他们谁在前面只需要看谁的毛巾不一样,谁就是领头的了,放羊上山,头上也少不了白毛巾,甚至你可以看见很奇异的景象,在黄土山坡上放羊时,你总会看见对面山坡有个白毛巾,然后就听到,对面山坡上那个带白毛巾的人喊你的声音。
只不过随着科技的越来越发达,戴白毛巾的风俗虽然还没有完全泯灭,但也只有极少的人还在戴着。
重新回到现实,我看着那条白毛巾,心情微微复杂,大声的叫着:“爸爸,你怎么又买一条白毛巾。”然后就听见我爸爸用浓厚的陕北腔说:“习惯了。”
是啊,习惯了,大概爸爸如今洗完澡后也改不了把白毛巾挂在脖子上的习惯,我默默的收回视线,若无其事的说:“那就别强迫自己改了。”
第二篇: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七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乡的民俗的作文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篇1过年了,过年了,终于过年了!我高兴地喊着:“我又长了一岁,我十一岁了。”
一大早,全家就开始忙上了,爷爷在一旁监督,我和爸爸贴对联,这对子写得真好“财源滚滚来,年年发大财”。如今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爷爷也年轻了好几岁呢!
每到过年的时候,妈妈都要包好多的饺子,有酸菜猪肉馅的,有韭菜鸡蛋馅的,有牛肉萝卜馅的……新年晚上,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好吃的,看着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期待着零点钟声的敲响。10点左右,家家户户好像是约好的事,都燃起了烟花炮竹,火熊熊的燃烧起来了,饺子下锅了,我们要围着火堆绕几圈,听爷爷说这样就不会生病,可以去去晦气。
热乎乎的饺子上桌了,刚刚热好的菜端上来了,全家人一起吃团圆饭了,爷爷、奶奶乐得合不拢嘴,我们把祝福送给他们。
和妈妈收拾完以后,我进入了甜甜的梦乡,我希望下一年马上来到,因为我想再长一岁。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篇2“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国的传统习俗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今天,就让我带着你走进我的家乡,领略一下那历史悠久而传统的习俗——捣年糕。
年糕,年年“糕”升。在象山,年糕是家家户户过春节时必吃的食物。捣年糕虽然看起来简单,可是真正做起来却是费时费力。
村里的男人,先把米一升一斗地从米缸里取出来,浸泡在水里,等到米粒充分吸收了水分,彻底湿透以后,再把米捞起来过滤掉水分,晾一晾,然后才把这些米送到磨坊里磨成米粉。接着把磨好的米粉倒进一个特制的桶里,放到锅里蒸,待到厨房里的蒸气弥漫着米香时,米粉已经被蒸熟了。大力男人端起木桶快步走到木槽前,把一桶的米粉倒进木槽里,用木杵用力地捣,使木槽里的米粉变成膏状,再用力,使那些膏状物从一个方形的小口里挤出来,钻出长条,像是一条巨大的蚕从蛹里爬了出来。边上的妇女手里握了一把刀,刀上沾一些水,切成了一段段,再放到室外的竹板上晾起来,期间还要给它不断地翻身,等年糕完全变硬之后,就可以装入袋子里保存起来了。
家乡吃年糕也是一大特色。在年糕刚成型时,还冒着热气,黏黏的,撒上一些红糖,白糖,芝麻和桂花,年糕一下子变得又甜又糯,是我最喜欢的吃法。也有人喜欢吃咸的,放入榨菜丝包起来,这样吃甜丝丝,咸滋滋。
捣年糕是我们家乡的一种传统习俗,也是一种生活艺术。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篇3一年里,有许多节日要过,比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等,可是在我的家乡,却有一个特殊的节日——枸杞节。
枸杞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药果,我的家乡就是世界闻名的枸杞之乡,据说已经有五百多年的栽培历史,这里盛产的红枸杞是世界上品质最好的,枸杞节也是因此而来。
每年的七八月份,是枸杞采摘的旺季,鲜红的枸杞挂满了枝头,田野里散发着枸杞花果的怡人清香,这时你来到田间地头,到处可以听到杞农们的欢声笑语。红红火火的枸杞节也就在这个时候开始。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这盛大的节日。
首先是有一个隆重的开幕式,有精彩的文艺演出,绚丽的焰火表演等。然后,从远方来参加节日的客人们可以到枸杞园里去体验采摘果实的快乐,去亲口品尝那鲜美的枸杞果,去欣赏那枸杞园的美丽风光。当然不止这些,由于枸杞的药用价值很大,所以现在已经有了很多的枸杞产品,比如吃的:枸杞干果、鲜果、枸杞糖、枸杞糕等;喝的:枸杞芽茶、枸杞果酒、枸杞咖啡、枸杞牛奶等,琳琅满目的枸杞商品会让你目不暇接,馋涎欲滴,一个枸杞商城,会让你转上大半天!火辣辣的天气,火辣辣的节日!
怎么样?暑假的时候,欢迎您也来到我的家乡,来参加盛大的枸杞节,来品尝我们的美味的枸杞果吧!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篇4我的家乡在赣县,它位于江西省五大河流之一――赣江河畔,也有着许多民俗文化,而其中,美食,最具有代表性。
黄元米果算是美食中的极品了,它的制作有的地区还保留着传统的做法――制作黄元米果要先用黄元柴灰加开水过滤成灰水,冷却后浸米一夜,次日用甑蒸熟成饭,再将饭拌灰水,然后将这一大团的黄糯米放在一个类似于碗状的石器中,由几个人用木槌轮流敲打。完成上面的工作后,再用一根细绳来分解成一块一块金灿灿的黄元米果,再把这些米果放进一罐灰水中,可以保存三四个月,可随时取出来吃。那味道,简直是回味无穷啊!每当过年时有客人来了,总会送几块美味的黄元米果作为礼物。
还有一种美食――米粉鱼,是我们赣南的特产。那味道,简直是一流的,绝对让品尝者赞不绝口。米粉鱼的做法也是简单的。先将用米粉拌好的鱼块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粉干上,再将它们放进一个蒸笼即可我家乡的民俗文化作文我家乡的民俗文化作文。待蒸好以后,一笼香喷喷的米粉鱼便出炉了。不论是粉干还是粉干上的鱼块,都是十分美味的。
这就是我家乡比较典型的民俗文化――美食的一小部分。我们赣县虽是一个小城市,但我爱这里,爱这里的民俗文化,从而胜过其他的大城市。这就是我家乡的民俗文化了。
中国各地都有各自的过节民俗,而我的老家,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这里的春节与别的地方截然不同。
在云霄,春节期间忌讲不吉利的话,万一小孩无知,说了不吉利的话,要用纸巾拭嘴。同时忌吵嘴打骂和摔破碗碟,万一不小心打破碗盘,要将碎片收集起来放进石臼里,口中念“岁岁平安”,借“碎”与“岁”谐音来化凶为吉,保持祥和欢乐的气象。
正月初一子时新年开始,家家户户燃放鞭炮,称为“开正”,还要在门前备清茶、糖果,焚香,称为“拜正”。初一日人人早起,穿新衣服烧香点烛,祭拜天地祖先
小辈向长辈拜年,长辈随即赐以红包。
在“开正”的时候,家人都要吃点红糖线面汤。糖,意为甜蜜;线面,意为长寿,即祈求全家幸福长寿。
初一日不吃粥,以免往后出门遇雨;不往户外倒垃圾,忌“财气外泄”。此外还有不不讨债,不打骂孩子等禁忌。
怎么样?云霄的春节既讲究又别有一番风趣吧!除此之外,大家还可以在网络、书籍上多多了解一些异地的习俗,多丰富自己的见识!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篇5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老百姓心中的头等大节日。中华民族这个具有传统色彩的民族,过着头等大日子的传统习俗可是规规矩矩的、一点也不能少。
贴春联。贴春联是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春联上写着对新一年的祝福。春联分为上联、下联和横批,门中还有一个福字。我们通常会将福字贴倒,意为福到了。这看似简单的习俗。放鞭炮。我们会在大年三十放鞭炮,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兽生性异常凶残,每年冬春之交就会出来伤害人畜。比较聪明勇敢的人就想到一个妙计:在院中摆放“年”爱吃的东西,当“年”来时,大家就放鞭炮、敲锣鼓,是“年”落荒而逃。从此,放鞭炮的习俗也就保存了下来。压岁钱。这个习俗是小孩们的最爱,这是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美好的祝愿。吃团圆饭。我最爱的还有团圆饭,生在北方长在北方的我最爱吃饺子,而在北方的团圆饭中饺子又必不可少。饺子可以包很多馅,样子也各异,是最具传统色彩的家常便饭了。
包饺子是一门学问,别看家中长辈手十分灵巧,包饺子迅速而美观。其实,饺子的厚薄、饺子馅的多少、煮饺子的时间……都是需要注意的问题,也许少了或没有做好哪个环节,饺子就没有那么美味了。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日食品,究其原因:一、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饺子有馅,便有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进去,以寄托人们对新一年的期望。饺子这一节日佳肴在给人们带来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想过春节不只是吃饺子之美味,更是享受传统节日的风俗带来的欢乐。
【篇二:家乡过年的民俗作文】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篇6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过年都有不同的民俗。
我的外公、外婆是张金人,在他们那里过年可热闹了,放鞭炮、吃鱼糕、吃卤肉,特别是外婆做的炸肉丸子、卤肉最好吃。每年的这个时候,我就会守在外婆的蒸笼旁,等待着外婆新鲜出炉的鱼糕,还没等外婆把鱼糕摆放好,我就会迫不及待地用小手去偷吃,那刚出笼的鱼糕烫的我“嗷嗷”直叫,那鲜美的香味,让我顾不得鱼糕的烫,一口全放进嘴里,“好吃!”我不禁赞叹到。
过年每家每户贴对联也是必不可少的,那红红的对联上写满了祝福的话语,听大人们说过去人们把桃木做成个“符”字挂在门前,每到新年的时候就更换新的,后来慢慢演变成对联这一喜闻乐见的形式。
一天清晨,舅舅和外公把我从睡梦中叫醒,让我和他们下去帮忙贴对联,外公拿着梯子,我拿着剪刀和胶布,舅舅拿着对联,我们一起下楼了。到楼下后,外公把梯子架上,我拿着剪刀和胶布在一旁把胶布剪成一段一段,舅舅拿着对联整理着递给外公,上下左右对齐了,对联贴好了“财源滚滚随春到,喜气羊羊伴福来”对联上的几个大字引人注目,外公站在对联前一个劲的笑,仿佛看见了羊年一家人。这是,灯笼也挂上了,搞定收拾东西上楼去,一上楼,桌子上早已摆放好满满的鱼糕、卤肉、炸肉丸子,我的口水直往外冒,哥哥和我硬是把每个碗里的东西都尝个遍,吃的同时也不忘夸奖外婆做的美味,外婆的嘴都笑的合不拢了。
过年真是一个好日子,为了家人的团员,我们要更加勤奋、努力的学习,让家人们开心,这才叫真正的过年。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篇7元宵节,是一个温馨,充满爱的节日。元宵节在我的家乡有些特别的习俗,这也要从一个传说说起……
正月十五是农历的元月,古人把“夜”称之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在元宵节,有许多习俗,比如说吃汤圆、赏灯、猜灯谜等许多习俗。
在我的家乡,元宵节做汤圆是元宵节最让人兴奋的事情了吧!开始,我认为做汤圆太容易了,后来才发现其实还挺难的。让我来说一下我们是如何做的吧!
我们需要准备一些糯米粉,些许芝麻,一点面粉,适量的水,还有猪油。首先,把黑芝麻在小石磨里磨成芝麻粉,加少许糖,再把大块的猪油放入慢慢搅拌均匀。真没想到,磨了十分钟,我就感觉手臂酸得就快断了。接下来,在糯米粉中加入水,揉成一个大大的球,再发酵30分钟……
哈哈,一切准备就绪,我们要开始最关键的包汤圆的环节!这可是最难,并且最重要的一步啊!我们把芝麻馅放入摊平的汤圆皮上,一边转一边将汤圆皮裹起来,最后变成了一个圆子。我连试了三次,都失败了。我问奶奶怎么办?奶奶说:“是你包的芝麻馅太大了,而你的皮太小了。只需要控制好比例就没问题啦!”我恍然大悟。看来奶奶做汤圆的经验已经炉火纯青了。这下子我连续成功做了五个,一个个堪称完美。最后,我们把做完的汤圆放到锅子里煮十分钟。煮熟后,我们一起开心地品尝起来,真的太美味了啊!
这就我们家乡的元宵风俗。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但让我学习到了制作手工食品的经验,也让我们一家人在元宵佳节,其乐融融,欢聚一堂。
第三篇: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精选】家乡的民俗的作文三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乡的民俗的作文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篇1老家的人们都爱唱戏,更爱听戏。每逢村子里有了什么喜事,必定先请个豫剧班子,在家门口搭个戏台,这么唱下去。一般持续三天左右,这三天里,可忙坏了人们:一大早儿就急急忙忙去下地,收工后回家拿个小板凳,若是在夏天再拿一把蒲扇,飞也似地赶去看戏,只怕耽误了剧情。
看戏时,人们把整一个戏台“包围”得水泄不通,里三层外三层的,就像蚕吐出的丝,裹得紧紧的。若是你来晚了,那就是站在外面竖着耳朵听吧,这人群是任凭你怎么挤也是挤不进去的。
豫剧中也不乏大腕,例如常香玉、马金凤等等,她们可是诸多戏迷心目中的偶像呢!
姥姥喜欢听常香玉的戏曲,她的声音变幻无穷,有时如大海的涛声般浑厚,有时又如小溪的流水声般恬美,有时候喜气洋洋的,有时候又使人感到无比的忧伤。
出门在外的游子听到了这熟悉的乡音是都会禁不住潸然泪下,想起幼时依偎在母亲的怀中,听她哼唱着豫剧才能入睡。
如今,姥姥去了北京,但她说并不会留太长时间。我很惊奇,问:“难道北京不好吗?”姥姥摇摇头,说:“这里没有使我魂牵梦萦的豫剧!”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篇2“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中国是一个大家庭,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少数民族的泼水节、火把节,热热闹闹的春节等等。当然在我的第二家乡:茂名也有自己的节日和风俗,那是茂名的节日,渔民的节日,也是大海的节日——开渔节。
茂名市,广东省辖地级市,地处广东省西南部,鉴江中游,东毗阳江,西临湛江,北连云浮,南临南海。由于靠着南海,许多人都靠打鱼为生。但是,为了让海洋中的'鱼类有充足的繁殖和生长时间,每年在规定的时间内,禁止任何人在规定的海域内捕鱼。这样做,对鱼类的生长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这就叫“休渔期”。每年各海区的休渔期时间长短不定。
现在国家实行“休渔期”。“休渔”结束为“开渔”。博贺的政府和旅游部将原来民间的祭海活动组织成节庆活动,称之为:“开渔节”。在开渔节前一天,庆祝活动其实就已经开始了:在码头舞台上表演。而且,所有的船都会被停放的很整齐,每条船上都会装上彩灯和大红灯笼。码头也会好好布置一番。
在开渔节当天,上午会有隆重的游行和祭海活动。其中“祭海”是渔民出海捕鱼时,为求平安、丰收的一种仪式。在下午,渔民们会在码头摆开酒席,其实是老板请家人和员工们吃饭,为的是让员工们在开渔后好好工作。
开渔节时候,原本风平浪静的海面瞬间成为汽笛长鸣的活跃场景。送别的码头人头涌动,鼓乐喧天,大家都希望渔船能平安归来。晚上,爆竹齐鸣,烟花怒放,一派壮观的景象!
啊!这是多么隆重的盛典,多么壮观的景象啊!相信你也很想亲身体验一下。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我家乡的这个独一无二的风俗!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篇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而不同的家乡也会有不同的习俗。你想知道我的家乡有什么习俗吗?别急别急,君情听我慢慢道来……
我的家乡在广西平南县的大安镇。说到习俗,我们每年都要举行“拜社火”的活动,特别是在春节期间。大年初一的凌晨,也就就是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村民们纷纷拿出“拜社火”的祭品来,先在自家的大厅里祭拜拜社神。祭品有很多,有巧克力、饼干、糖果、桂叶、沙田柚等等,寓意着新的一年的“大富大贵”、“甜甜蜜蜜”。
在家里拜完灶神后,大家有争先恐后的赶在第一时间去社庙祭拜社神,祈求在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健健康康、万事如意、财源广进!不一会儿,村子里、镇子上,顿时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烟花声!到处都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怎么样?我家乡的习俗有意思吧!你家乡的习俗呢?不防也说来听听吧!
篇二:家乡的民风民俗
我的家乡——宁乡,这个小县城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的西部,这里虽然一切都很平凡,毫不出众,但家乡的闪光点常吸引人们的关注。其中,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民间传统习俗就是其中的亮点之一。
节日的气氛最能体现出传统习俗的魅力。
我们这儿的第一节日是春节。春节还没到,家家户户进入腊月后会陆续杀猪,特别是在农村里,杀猪后会请村里人大吃一顿。我的家乡除夕定会吃鸡、鱼、肉这三样菜,鸡必须是雄鸡,将它整只清炖,出锅装盘时要让头昂起,不仅喻义“步步高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节后的又一轮高潮无疑就是元宵节了。元宵节吃元宵,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软软的白面里裹着一团又香又可口的夹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里慢慢融化开来……元宵节时,什么事都围绕着“圆”,那么自然就离不开灯了,家乡有一个持续了好多年的习俗——灯会。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总会亮起“彻夜不眠”的红灯笼,为家乡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是因为这样,每次灯会,现场都挤满了人,真可谓是人山人海!所以,后到的我无奈极了。
……
我的家乡虽是个小县,但却有着几千年浓厚的文化底蕴,承载了祖先流传下来的民风习俗,为中国增添了一份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
第四篇: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精选家乡的民俗的作文汇编八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乡的民俗的作文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篇1我的家乡──兴义,有一种风俗习惯:在每年的八月十五夜晚,大人小孩都去摸秋,分享一年辛勤劳动的成果。
我和小伙伴最喜欢这一天。早在几天前,我们就盼望着……这一天终于到了。晚霞姐姐刚和我招手再见,我就背起小背筐,提着小灯笼去找小丽、玲玲、祝梅。我们大家手拉着手,一蹦一跳地朝地里走去。
今夜是这般宁静,远远望去千盏灯笼闪闪发光,萤火虫也亮着小灯笼来凑热闹了,星星和月亮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为我们照亮。不知不觉,已到了地里。我们按传统方法,先拔一些葱、蒜、白菜和青莱。听老人说,你拔了这些东西,新的一年中你就会变得聪明,会算,还很清白。
我们最感兴趣的当然是去摘蚕豆,“我家的蚕豆最好,又嫩又大还很甜。走,去摘我家的。”祝梅先发出邀请。“我家的才好。”小丽也不甘示弱。望着她们,我想了想说:“这好办,我们一家里摘点,吃着一比,不就行了吗”这主意大家都同意了。
于是我们一会儿在这家地里,一会儿又蹿到那家地里、不大工夫,就摘了大半筐。走出菜地,坐在一块干净的草坪上。这时我的肚子“咕咕”地提意见了,我想出个好主意,就说:“咱们把蚕豆煮熟了吃。”我的话刚出口,玲玲马上拍手赞成。小丽和玲玲挖坑、剥,祝梅回家找锅、柴,我去提水大家齐动手,很快就把蚕豆煮上了。
蚕豆很快就煮熟了。我着又软又甜的蚕豆,心里有说不出的快乐。大概小星星也闻到了香味,都从云层中钻了出来。一大锅蚕豆很快就被消灭了。“真好吃!”小涛说。“谁家的最好吃?”小丽问。祝梅、小丽两家蚕豆我都摘了,分不清哪家的好吃,哪家的不好吃,只好说:“两家样好吃。”
月亮姐姐照着我们踏上了归途。今年真有意思,大人摸回一年的成果,我们呢?摸到了欢乐。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篇2朋友,您看过大秧歌吗?如果您正月十五能够到我们家乡做客,您一定会被那粗狂豪放的场面所吸引,在流连忘返中,说不定您也会情不自禁地加入这狂欢的行列,身不由己地扭起来。
你听,锣鼓声声,鞭炮齐呜,唢呐响了起来,大街上一拨儿秧歌开始打圆场了。领头的是“沙公子”,他头戴小生帽,身穿鹤氅,手持大折扇。后面紧跟的是乔装打扮的大姑娘和小伙子。“七咚锵,七咚锵,七八弄咚锵……”随着这铿锵的锣鼓,秧歌队在“沙公子”的指挥下踏丁字,迈十字,彩绸飞舞,虎步生风,自然排成两行,穿花打场。看秧歌的人们见到这雄浑的气势自然却步。走场两圈后,只见“沙公子”跃步跳入场心,双手抱拳做个“罗圈揖”,唱个贺年的大喏,热闹的小戏便开始了。这时唢呐换调,锣鼓的韵律,也变得更加昂扬,一队队旱船如同在水上漂,手持“船桨”的老汉在前面像醉翁一样扭来舞去,那水灵灵的“姑娘”(大多男扮的)扭泥作态。正扭到高潮处,后面却冲出几个“刁老婆”。她们手拿棒椎,身穿青色布衫,耳朵上还挂着一红一绿的大辣椒,头上梳着“浓篱把”,脸上还有一个黄豆大的“黑痣”,黄脸朱唇,气势汹汹,大有“樟打鸳鸯”之势,三蹿两跳来到了旱船眼前,与“老汉”开始周旋。“棒”“桨”相撞,乒乒乓乓,丑脸相对互不相让,他们似撕似打,似挑似逗,似舞似扭,真叫人啼笑皆非。正在难解难分之时,高跷队冲了上来,这才冲散了这对丑冤家……
这一拨儿秧歌刚过,那一拨又接了上来。耍龙灯、舞狮子、天女散花;丰收锣鼓……满街的人目不暇接价震耳欲聋。人们沸腾了,拥着秧歌队说呀笑呀,指指点点地议论着。孩子骑在爸爸的脖子上追看秧歌队叫,儿女们搀着跟着秧歌队跑。人们忘记了寒冷。被这催人奋进的锣鼓带进春潮涌动的世界。
朋友,百闻不如一见,还是请你亲自来看看我们家乡的大秧歌吧!亲眼瞧一瞧那如醉如狂的'场面,亲耳听一听那昂扬的韵律……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篇3一大清早,一声声吆喝声便传遍了整个大街小巷,小街上人很多,多得好像容不下这么多人,虽然有些嘈杂,但也十分的热闹。每个人从身边路
过,伴随着一阵阵香气,伴随着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什么东西令他们如此幸福?早点。
孝感早点并没有上海那样食物美味,又不如重庆那边辣得有特色,也没有国外那边满街的芝士味。我们孝感的早点虽然不是最好的,但也是最淳朴的。
孝感米酒,应当属于最出名了,由于它选才考究,制法独特,孝感米酒白如玉液,清香袭人,甜润爽口,浓而不沾,稀而不流,又闻着有种隐隐的酒香,却怎么也喝不醉,食用后生津暖胃,回味深长.品种也很多:枸杞米酒,槐花米酒,桂花米酒,樱桃米酒,银耳米酒......,种类繁多,但样样都十分美味。
老人带着小孩去吃热干面,老人呢,在旁边点壶龙井品茶,小孩就在旁边吃着,吃完抬起头来,满嘴都是芝麻酱,用小手一擦,却越擦越脏,热干面不同于凉面,又不同于汤面,面条事先煮熟后,再淋上芝麻酱,香油,香醋,葱等配料,更具特色.吃起来面条纤细爽滑,有筋道,酱汁香浓味美,色泽黄而油润,有种很爽口的辣味。
中午,吃早点的人们都散了,但卖早点的人们又忙了起来,准备着第二天要卖的早点。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篇4“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三十儿,捏鼻儿(饺子);初一儿,撅着屁股乱作揖儿......”这首过年的谣,反映了河南过年的大事记。
在河南过年虽大同小异,但每个城市也有自己独特的习俗。在我家乡信阳过大年,腊肉成一绝。
信阳淮南各地民间都有腌制腊肉的习惯。对于爱吃、会吃的信阳人来说,腊鱼、腊肉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年货。信阳腊肉跟其他地方烟熏火燎的腊肉不同,这里的腊肉纯属自然风干,没有一点烟熏味。四五个月以后,味道极佳,人们会用腊肉做各种美味佳肴,如:腊肉膳片、腊肉炖萝卜。
我到了家乡,吃的腊肉就没有以前的好吃。因为现在的人很懒,有的人简简单单搞一两下就好了;有的人在外面买现成的腊肉;还有的人是用不好吃的猪肉或者有病的猪做腊肉,吃了一点也不健康。春节到了,家家户户都在买年货,有的人很早起来去街上玩牌,有的人在家里看电视;还有的人在贴对联。而我和爸爸去买做腊肉的材料。有的人看到我们说:“你们去干什么?”我和爸爸异口同声地说:“去买做腊肉的材料。”他说:“还要做腊肉,现在这个地方都有的卖,你买就行了。”最后我们没有理会他,因为他不懂个中的滋味。我们买完材料回到家开始腌制腊肉。三四天就腌好了,爸爸炒给我吃,那滋味让我回味无穷。
又到了春节,谁还会去做腊肉,全都去买腊肉了,一个“买”字让人们失去了美好的东西啊!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篇5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老百姓心中的头等大节日。中华民族这个具有传统色彩的民族,过着头等大日子的传统习俗可是规规矩矩的、一点也不能少。
贴春联。贴春联是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春联上写着对新一年的祝福。春联分为上联、下联和横批,门中还有一个福字。我们通常会将福字贴倒,意为福到了。这看似简单的习俗。
放鞭炮。我们会在大年三十放鞭炮,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兽生性异常凶残,每年冬春之交就会出来伤害人畜。比较聪明勇敢的人就想到一个妙计:在院中摆放“年”爱吃的东西,当“年”来时,大家就放鞭炮、敲锣鼓,是“年”落荒而逃。从此,放鞭炮的习俗也就保存了下来。
压岁钱。这个习俗是小孩们的最爱,这是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美好的祝愿。吃团圆饭。我最爱的还有团圆饭,生在北方长在北方的我最爱吃饺子,而在北方的团圆饭中饺子又必不可少。饺子可以包很多馅,样子也各异,是最具传统色彩的家常便饭了。
包饺子是一门学问,别看家中长辈手十分灵巧,包饺子迅速而美观。其实,饺子的厚薄、饺子馅的多少、煮饺子的时间……都是需要注意的问题,也许少了或没有做好哪个环节,饺子就没有那么美味了。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日食品,究其原因:
一、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
二、饺子有馅,便有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进去,以寄托人们对新一年的期望。饺子这一节日佳肴在给人们带来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想过春节不只是吃饺子之美味,更是享受传统节日的风俗带来的欢乐。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篇6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而不同的家乡也会有不同的习俗。你想知道我的家乡有什么习俗吗?别急别急,君情听我慢慢道来……
我的家乡在广西平南县的大安镇。说到习俗,我们每年都要举行“拜社火”的活动,特别是在春节期间。大年初一的凌晨,也就就是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村民们纷纷拿出“拜社火”的祭品来,先在自家的大厅里祭拜拜社神。祭品有很多,有巧克力、饼干、糖果、桂叶、沙田柚等等,寓意着新的一年的“大富大贵”、“甜甜蜜蜜”。
在家里拜完灶神后,大家有争先恐后的赶在第一时间去社庙祭拜社神,祈求在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健健康康、万事如意、财源广进!不一会儿,村子里、镇子上,顿时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烟花声!到处都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怎么样?我家乡的习俗有意思吧!你家乡的习俗呢?不防也说来听听吧!
篇二:家乡的民风民俗
我的家乡——宁乡,这个小县城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的西部,这里虽然一切都很平凡,毫不出众,但家乡的闪光点常吸引人们的关注。其中,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民间传统习俗就是其中的亮点之一。
节日的气氛最能体现出传统习俗的魅力。
我们这儿的第一节日是春节。春节还没到,家家户户进入腊月后会陆续杀猪,特别是在农村里,杀猪后会请村里人大吃一顿。我的家乡除夕定会吃鸡、鱼、肉这三样菜,鸡必须是雄鸡,将它整只清炖,出锅装盘时要让头昂起,不仅喻义“步步高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节后的又一轮高潮无疑就是元宵节了。元宵节吃元宵,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软软的白面里裹着一团又香又可口的夹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里慢慢融化开来……元宵节时,什么事都围绕着“圆”,那么自然就离不开灯了,家乡有一个持续了好多年的习俗——灯会。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总会亮起“彻夜不眠”的红灯笼,为家乡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是因为这样,每次灯会,现场都挤满了人,真可谓是人山人海!所以,后到的我无奈极了。
……
我的家乡虽是个小县,但却有着几千年浓厚的文化底蕴,承载了祖先流传下来的民风习俗,为中国增添了一份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篇7我的爸爸、妈妈来自不同的地方,所以家乡的习俗也不同,那就给你们说一说家乡的习俗吧!
我妈妈的家乡风俗—春节,在春节来临前一个月大家都在不可开交的忙碌着,有的烤腊肠、腊肉,有的买对联,有的买新衣,还有的买鞭炮…
正是过年了,三十初一,全家人包汤圆、吃年饭、看春晚,一到初一的一大早,就有人拜年、拿红包。
我爸爸的风俗—端午节,端午节和春节一样热闹,在一个月前就可以看到赛龙舟的人们在忙碌的练习。到五月初五,很多人都会来看龙舟。端午节除了赛龙舟,还有人会吃荔枝、龙眼、美味的粽子。龙舟比赛一直到下午二点多才结束哩。
这是我家乡的习俗,那你的呢!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篇8我家住在西南一个偏远的农村,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山清水秀,四面环山的小山村里。这里的人们朴实、善良,过着幸福快乐无比的生活。
这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山乡田园生活,有着山里人宽宏、热情。生活虽然艰苦,但是也有滋有味,累了就会有一些风俗节日让大家欢声笑语、心情舒畅。
我生长在山野里,喜欢农村,喜欢山里的生活,更喜欢家乡的风俗节日。我庆幸生在这山清水秀的小山村,家乡的习俗让我快乐、童趣无限。
我就拿两个不同的例子给大家讲讲家乡的民风习俗吧!
去年我们家办了一场喜事-------哥哥结婚。这天天气特别好,一大早太阳从云缝里探出了脑袋,好像也来看热闹,家里也来了很多客人,是来喝喜酒的,我也格外高兴哼着小调东瞧瞧西看看。我听长辈们跟我说,你去给哥哥打洗脸水,他会给我红包的。我想这怎么回事呢?但我没有这样做,觉得都是自家人了,没必要吧。现在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原来是家乡的风俗。
我屁颠屁颠地跟着大人们快活地忙碌了一上午,到下午了,我又跟着哥哥嫂嫂背了一块肉到嫂嫂的娘家去,听长辈们说这叫做“回门”。哥哥看我忙活了大半天,怕我累着了,就找来了一辆摩托车,带着我和嫂嫂“回门”去了,来到嫂的娘家我左等右等,天快要黑了,已经“虚着了眼”哥嫂们才办完事,哥又带我和嫂嫂回家去。这天我过得即高兴又劳累。
家乡的习俗除了婚娶,还有丧葬出殡独具风味。记得前几天我们村子有人过世了,人们也来悼丧。死去的人停放在堂屋的中央的棺材里,我当时状着胆子去看了一眼呢。
到了出殡那天下午,“灵人”上山抬出去了,走了以后有人在堂屋里放了一串鞭炮,据说这样做就是把死人的“灵魂”赶出去。路上还要一边洒灵纸一边放鞭炮。把尸体抬上山盖好棺木,儿子们要跪在棺盖上用锄头挖三锄土,以表示亲手把亲人埋葬了。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风俗习惯,唉!多有趣呀!欢迎到我家乡来欣赏吧!
第五篇:家乡民俗的作文
我的家乡商南的民俗
过风楼镇中心小学 六二班 李枢杨
我的家乡是商南县过风楼镇柳树湾村,千百年来,商南的先民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民俗,从腊月到正月十五,几乎到处都在忙年。整个年关囊括了秦、豫、鄂各方习俗,本土文化底蕴十分浓厚。
一、杀年猪
杀年猪是商南人年关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从“进九”开始。年猪肉一般不卖,过年吃不完,所以“进九”后才杀猪,以便制成腊肉,留着来年吃。商南民歌唱道:“腊月二十腊,家家把猪杀。砍上肉一吊,拎到姐的家。大家赶在一块儿杀年猪,就俏了杀猪匠。杀猪匠一身油腻腻的衣服,平日里谁见了都回避,可进入腊月,谁也不嫌他脏,提前好几天排队接。沉甸甸、油乎乎的杀猪工具篓子,也有人帮着收拾、抢着拎。
杀猪的当天,主人起大早,在房头场地上垒起柴灶,架上大铁锅,劈柴烧水。再给要杀的猪喂瓢好吃的食物,然后一请杀猪匠,二请帮手来,三请喝杀猪酒的亲朋、邻居捧场。
猪杀死剃完毛冲洗干净后,“站”在木柖桶上,主人端来小桌放在前面,上四个盘,点一支蜡烛,摆一个香炉,烧香烧纸放炮,祭拜“土地爷”,祈求保佑来年“血财”更旺。
旧时山里的孩子没什么玩具,只等杀猪时抢个猪尿泡吹成气球玩。见杀猪匠开肠破肚,他们都围在四周,割下猪尿泡的瞬间,眼 1
疾手快的便抢先一把夺过去,放在石头上揉松皮,吹成篮球大,用线绳扎住口,就成了飘飘然的“气球”了。
吃杀猪饭。猪杀了,肉腌了,杀猪匠、帮忙的、亲朋邻居都围在大方桌上,吃猪肉喝自酿的包谷酒,不醉不休。
二、团 年
过年,是一个万家团圆喜气洋洋的日子,在外的人想回家与家人团聚,家里人也盼着在外的人归来。无论兜里有钱无钱,过年团聚是所有人的愿望。腊月三十吃团年饭,是民俗中最有代表性的活动。贴对联。古代贴对子,面对大门,右边为大,左边为小。上联贴右边,下联贴左边,门楣贴横批,门楣卯榫贴“春”或“福”字,然后贴门神。猪牛羊鸡圈贴“六畜兴旺”,粮仓贴“丰”,纺纱车贴“转线”(赚钱之意)。
贴福字。“福”字倒贴,表示“福运到”。
团年饭。古时团年饭很讲究,比喜宴还丰盛,有凉拌菜、炒熟菜、蒸扣菜、炖汤菜,还有的上花生、瓜子等。凉菜有黄豆芽、猪肝、牛肉、香肠、腊鱼、鸡爪子(又名“抓钱手”)、腌鸡鸭蛋及小青菜等。凉菜的第一盘是黄豆芽,摆的形状像一只金黄色的如意,故名“如意菜”,取“年年如意”之意。炒熟菜有鸡鸭肉块、猪肉块、猪腰花、糖醋溜鱼等,荤素搭配。蒸菜即各种蒸肉、八宝饭、红薯丸子、蒸酥卷等。汤菜以莲藕熬猪蹄、牛羊肉萝卜汤等。
菜上齐了,点燃一大挂鞭炮,炸得门前火花乱飞。全家拜神毕,在祝福声和欢笑声中,馋了一年的团年饭才开吃。团年酒有老黄酒、苞谷酒、葡萄酒。在家长的带动下,全家人依次举杯向长辈敬酒,祝长辈幸福长寿。然后觥筹交错,喜气溢满厅堂。
团年宴上少不了一盘整鱼。小孩伸筷子去戳,长辈往往劝阻:先吃大碗菜。最后那一大盘整鱼便留了下来,代表“年年有余(鱼)”。若哪家当年有人去世,团年时便按辈分在桌上放一套碗筷,以示死者回家团年。因门神是拦鬼的,这家便不贴门神,不贴红对联,而贴黄纸写的对子。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在饭店订团年饭的不少。这样省了主妇的辛劳,但也少了点家庭团年的温馨和乐趣。城里人觉得年味不足,便去乡下过年,以寻找失去的民俗。
旧时,出了嫁的姑娘不能在娘家团年。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两家在一起吃团年饭的新风便出现了。还有姑娘女婿赶到两家团两个年的。
农历腊月三十(月小为二十九)过大年,是中华民族一年中最为盛大的节日。“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庆新春”,在这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除夕夜,家家都要挂红灯、贴对联、条幅、年画、窗花和放鞭炮。人人都要穿新衣、戴新帽、着新鞋袜,沐浴净身,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和庆典活动 一 商南年俗
商南民间过年是十分有讲究的,程序、规矩也很多。主要的是:
1、挂灯笼 大年清早洗罢脸,就得将灯笼悬挂起来,“家家张灯结彩、户户红灯高照”,首映喜庆气氛。大年夜里,祖坟上也都要点上灯笼,俗称“送灯”,总之,到处是都是灯笼,恰似天河落人间,遍地星光闪烁。
2、贴对联 大年清早起,挂好灯笼就贴对联,逢门必贴;贴对联也有许多讲究,大门和堂屋一般都要贴双对联,除门框上贴九至十三字正联外,门两旁墙上还要贴五字宽联;柱子上更是要贴长联;厢房、厨房、客房各耳门,则是不拘一格的七至九字联;库房、磨房、厂房及牛、羊栏皆要贴上相应内容的门联。土地庙、灶王爷贴专用联;香火、中堂、四扇屏画两旁也要贴上专用对联或趣联。
3、贴年画、剪窗花 贴年画、剪窗花也是商南人过年的一种习俗。
4、祭祖坟
大年三十早上,挂上灯笼、贴好对联,吃过早饭后,就要开始祭祖坟了(俗称上坟)。
5、年祭 俗称“还huan年”。这是过年的主台戏。也是最隆重的祭祖仪式,大家族多在本氏宗祠或公堂里举行,小户人家则在自家堂屋举行。
6、团圆年饭
商南民间十分重视过年团圆,无论外出哪里,都要千方百计赶回家过年,起码也要赶上吃“年饭”。大年三十的三餐主食,也要按老祖宗的规矩不得更改。像我们雷家的传统,过年时的三餐饭,早上是苞米;就是将玉米臼磨去咀和皮,用水侵泡后和以四季豆蒸、煮到熟既成。拌以猪血、杂水、萝卜、白菜、豆芽、豆腐、粉条和油炸菜食之;中午是蒸馍、挂面,晚上是大米干饭;这三餐主食代表了谷、面、米齐全。一定要尽量多做,俗话说“年饱、年饱”,就是说过年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的饱饱的(其实那时节穷苦人家也只是过年才能吃一顿饱肚),还要剩的多多的,象征着年年有余。剩饭须一直吃到正月初七过后。
大年晚的团圆饭,菜肴要尽量丰富,须是全家一年之中最为丰盛的宴席,全家人高高兴兴地围坐在一起,品尝着平时难得一见的美味佳肴,充分享受着一年来辛勤劳动的成果。酒过三巡,老人们就分别向孩子们发压岁钱,有的儿孙也给老人“增 4
寿钱”,接着就是向老人敬酒,相互把盏劝酒让菜,一家人高高兴兴、欢欢乐乐,是最为幸福的时刻。
吃过团圆年饭后,大人们还要给祖先上坟灯,回后就都静坐在火炉旁休息,一夜不得上床睡觉,称之为“守岁”,据说“守岁到天明,全年不生病,守岁到天亮,全家都健康”;守在火炉前,一边抽烟喝茶,一边准备好花炮、糖果、小蜡烛,等待着村里村外的孩童们来贺岁时,好招待和发送给他们新年礼物!此外,还要不时地去堂中续香和给灯笼换蜡烛,大年晚上视“断香火”为大忌,所以,是绝对不能让断了香烟和灭了灯的情况发生的。
守岁到子时,就要“接灶”!“二十三日去,三十子时归”,灶神在天七日,到这‘一夜连双岁’的子时一刻,就要回宫降吉祥了,至此,人们都要烧香、放炮、置供品,迎接灶王爷回宫供奉祭祀之。后半夜则只剩下烘烤鞭炮,为出天方作好准备工作了;女主人则利用守岁之机包好了大年初一的饺子。
俗话说“大人望种田,小娃盼过年”,大年晚饭后,是孩子们盼望了已久最为欢喜、快乐、热闹的时候来到了,人人皆穿戴着新鞋帽、身着赞新的花衣裳,个个都打着各色各样的花灯笼,兴高采烈,喜气泱泱,成群结队,蹦蹦跳跳,挨家挨户地去贺新年、要花炮!每到一家,主人都要给小朋友发糖果、花炮,或给灯笼添换小蜡烛,或发压岁钱,使得他们乐开了花;走完本村,又去邻庄,尽管边走边放,积攒的花炮也还是足够放一新春正月的了。
“三十夜里火,十五晚上灯”,大年夜里家家是炉火旺盛,热火朝天,火炉上架着早已准备好的干松柏树篼子,不但耐燃烧,而且气味芳香,“伙伴伙伴”,守岁以火为伴,即可取暖,又可烧水,还使得满屋飘香,赢得来人的 “好旺火!”、“真香啊!”之吉言祥语,真是一取多得。
8、出天方,又称“出行”。这是大年这天最后也是最为隆重和热闹的一个程序。一般定在寅时,即凌晨五点钟左右,主要是辞旧迎新,祭祀喜神和百神的一种仪式。二 过年前的准备工作
俗话说:“忙了一年,就为过年”,说明要想过好一个丰盛的年,需经过长时间积累和准备工作的。在商南,一进入腊月就开始了各项准备工作。
1是上集赶年会。及早买回过年需用物品,如对联、窗花和灯笼用纸,年画、表纸、花炮、蜡烛,还有鞋帽衣袜布料等等。
2是熬糖。旧时农家用糖皆系自己制作,一是用自种甘蔗榨汁后熬制成糖稀装盛罐中供四时调用,如冲黄酒等;二是用红薯榨汁放锅中大火熬成浓缩糖,乘热“拔糖”,即:将熬好的糖,缠绕在两梗木棍上,双人或多人紧握木棍,向两边拉拔,将糖拉拔到一定长度后又重新缠绕,再次拉拔,反复无数次,直至糖色由黑棕色变为菊黄色为止,然后将其分段成块,用炒熟的玉米细面粉裹之,使其不得粘粘。此糖名称“板糖”。板糖虽硬似秤锤,却又脆似玻璃,小孩要吃糖时,一敲既裂分为碎块,即可分发食之;加温后既变成稀软状,和以炒熟了的花生仁、芝麻、核桃仁,揉搓成宽二寸许,厚半寸的长扁糖条,乘热软之时,用刀切成片或块状,冷却后既成香甜松脆可口的“芝麻糖”,这是商南民间春节待客之必须品。
3是杀年猪。“养猪为过年”在旧时商品经济不发达,农家谚语称;“富不丢书,穷不丢猪”,家家都得养猪,夏秋季打猪草、猪叶喂之,冬、春天将花生红薯秸杆用榔头砸碎和沤水喂食,头年秋天捉的猪崽经过一年多的饲养一般能长到百十多斤。在春节前宰杀年猪也是农家的一大幸事。在递刀放血时要烧香表,将猪烫好后,要将案板横放在杀猪盆桶上,将烫好了的猪骑放于门板之上,放鞭炮后方可下猪头,开边分条块。猪杀完后,还要请邻里和帮忙的吃一顿“杀猪饭”,让大伙都高兴地 6
饱尝一顿新鲜猪肉。然后将分割成条块的猪肉装缸阉制,一周后,再将阉制好的猪肉排挂在墙上烟熏风干后既成腊猪肉,除猪头、猪蹄、尾巴用于过年祭祖、敬神外,其余皆为四时待客和过节之用。
4是揽坟。在大寒节气里,要将祖坟重新修整培土,以防坟墓陷塌又防过年上坟烧纸时引起火灾。
5是卫生大扫除。此后就要进入紧锣密鼓的新年筹备工作了,每天都有特定的日程,并形成了顺口溜,具体如下:
“二十一,扫漆灰,垃圾存放粪凼里,待到三十沤煤烟,为杀鞑子留念记”。扫漆灰,即将竹茅绑在竹竿上,从房顶到楼上楼下、房里房外墙角都要打扫一遍,干干净净好过年。
二十二日扯挂面,炒好花生打糕点;新鞋袜,新布衫,完工须在此日前——此后没空拿针线。
腊月二十三,送灶王上天。传说灶王爷名张魁,其妻王氏,夫妇二人勤俭为本,治家严谨,教子有方,玉皇大帝赐封为灶王爷,负责分管普天下的一家一户;每年腊月二十三日须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各户情况;故此,在这天晚上,家家都要搀芝麻糖,烙烧饼敬灶王,然后将灶神画像揭下,合同纸表一起向天燃烧,同时跪拜祈祷,请灶神原谅一年来的不周之处及过错,求其“上天只说一家好,回宫多带金元宝”,传说烧饼是给灶王上天做干粮的,芝麻糖则为了是要粘住灶王的嘴,让其不能开口说坏话;此谓之“送灶”,这个民间节日就一直流传了下来。
二十四,过小年,家家户户接祖先。这晚全族要在十字路口设香案,接祖先亡魂回到堂屋,摆贡品、烧香纸、放鞭炮、磕头跪拜祭祀之;此后,每天早晚三柱香,一日三餐皆要端饭放在神案桌上敬奉,直至正月十五子夜送祖后方告结束。
二十五,做豆腐,长豆芽,臼米谷。(即锻碓,将稻谷碓臼成米,将包谷碓成苞米)二十六,做黄酒。黄酒是商南人春节期间待客和自己饮用的自制饮料佳品。其具体做法是:将糯米浸泡后蒸熟,凉至40度左右,下蛐子搅拌均匀,然后盛装盆中压瓷实,中间挖一坑洞,用棉帘包裹严实,置放于能保温及便于加温的地方,一般三两天后,中间坑洞里自然沁出酒浮子,并且散发出酒的浓香味来,此即告成;再将米酒装盛到罐中便于保存。饮用时,挖上两勺米酒,加上糖用开水一冲,就是一碗香甜可口的上乘饮料——黄酒。(上路人叫“醪糟”)。根据客人的爱好,里面还可加荷包鸡蛋,或加元宵或泡麻花。让人唾涎欲滴。二十七,杀年鸡,山珍 海味需备齐。二十八,把面发,蒸馍馍,做贡花。
二十九,炸果酥,炖牛羊肉卤猪头;写对联,画灯笼,一直忙到半夜后。总之,要作好一切准备工作,万事具备,只等过年了!三 新春正月的一些传统习俗
商南人过大年、度春节,一直要延续到正月十六日以后,此间有许多传统习俗和规矩。
正月初一的传统习俗主要有:
1吃饺子。“大年初一吃饺子——头一回”,初一早,吃水饺也是全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习俗,商南人另有讲究,在大年初一包饺子时,通常在一些饺子里包上钱币,旧时包的铜麻钱,现在则包的是硬币,以套好口封——当孩子们吃到钱后就会高兴的喊出“我有钱”!“我也有钱!”皆大欢喜。此外,饺子熟后,首先要端两碗敬祖宗和司命爷,烧香表,鸣放鞭炮后(俗称“放饺子炮”),方可开始吃饺子。2是“正月初一不出门”这是老辈子传下来的一个规矩,老人们经不住守岁熬夜的 8
疲劳,各自在家歇息;青少年孩子们则过年的兴趣正浓,吃罢饺子就张罗着系秋千、打悠秋,狂欢不歇;荡秋千是商南最早开始、最广泛、最持久的一种重要闹春形式,大年新春正月,无论那里都系有“悠秋”,有的一个村庄就有好几架,不分男女老少都要在秋千上尽兴地荡悠一番;有的还在走廊里、厅梁上为小孩系起了小秋千,有的甚至还在门框头上,临时系起了荡悠婴儿的小小秋千。
3是“正月初一不取水”、“不倒垃圾”这也是不成文的习俗。故此,在年前就务必将水缸装满,需等到正月初二以后方能到河里或井中担水。如果在初一这天缸里水没了,实在非取水不可,就得在取水处烧香表、放鞭炮,然后取之,此称为“买水”!正月初一这天扫除的垃圾被视为“财”,要堆积存放于房屋角落里,不能倒出门外,否则被视为在新的一年里“不积财”之兆。4是“正月初一鸡的生日,这天需给鸡特殊照顾,多喂米食。
“正月初二为狗的生日”,“正月初二拜家门”。这天开始了本族间的拜年活动,儿孙晚辈向长者先辈拜年,散住户回老堂屋或到主祭户拜族谱或祖先帱子。正月初三是猪的生日,“初三拜舅舅”。“初四拜丈人”,正月初四是羊的生日。“初五拜姨、姑”。正月初五也称“破五节”,要接姑娘回娘家,早上也要吃饺子,晚上举行小型的祭祖仪式;这天是牛的生日。“正月初六,拜访好友”!这天为马的生日。
正月初七是人的生日,俗称“人日”.过了正月初七,大张旗鼓的闹春序幕就全面拉开了,如耍狮子、舞龙灯、玩花灯、玩社火、踩高跷、打花鼓、扭秧歌,抵杠、荡秋千、唱大戏等,各项庆贺新春的游艺活动,在各地普遍开展,尤其是大型花灯,囊括了耍狮、舞龙、竹马、跑云、花船、彩轿、赶驴、鹤蚌、窜花子等节目,十分热闹和精彩,一般从正月初八晚开始发灯,要一直玩到正月十六晚上落灯。
正月十五元宵节,所有的新春游艺活动节目,皆全部粉亮登场,又增加了“吃元宵”、赏灯、猜谜活动,这天子夜“送祖”后,春节方告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