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曾参烹彘原文翻译及赏析
曾参烹彘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3篇)
曾参烹彘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译文
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她的儿子边跟着她边哭,他的母亲(曾子的妻子)说:“你回去,等我回家后为你杀一头猪。”妻子到集市后回来了,曾子就要抓住一头猪把它杀了,妻子制止他说:“刚才只不过是与小孩子闹着玩儿罢了。”曾子说:“小孩子是不能和他闹着玩儿的。小孩子是不懂事的,是要靠父母而逐步学习的,并听从父母的教诲。如今你欺骗他,是教他学会欺骗。母亲欺骗儿子,做儿子的就不会相信自己的母亲,这不是把孩子教育好该用的办法。”于是就杀了猪把它煮了。
注释
1;曾子(前505~前432):曾参,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曾提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主张和“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据传以修身为主要内容的《大学》是他的作品。
2;彘(zhì):猪.3;适:到……去
4;特:只.5;非与戏:不可同……开玩笑.6;子:你,对对方的尊称.7;而:则,就.8;非所以成教也:这样做就不能把孩子教育好
9;烹(pēng):杀.10;女:通“汝”,你,你们。
11:反:通“返”,返回。
12:止:制止。
13.曾参:孔子的学生,也叫曾子
14.特与婴儿戏耳:耳:罢了。
15.婴儿:小孩子
16.有知:懂事
17.曾子之妻之市:之,到
18.其子随之而泣:之,她,代曾子之妻
19.妻止之曰:之,他,曾子
20.今子欺之:之,他,代曾子之子
21.顾反:回来。反:通“返”,返回。
22.子:孩子,子女(注意不是特指儿子)
23.耳:罢了。
赏析
寓意
曾参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这种教育方法是可取的。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诚实守信,不能说了做不到和说谎。
教育子女要注意言传身教不能以欺骗作为手段,做任何事都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这样才能获到他人信任。以后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知道自己所做事情的后果,要为以后着想。以后自己不能做的事情就不能信口雌黄。
曾参烹彘原文翻译及赏析2曾参烹彘
韩非〔先秦〕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译文
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她的儿子边跟着她边哭,他的母亲(曾子的妻子)说:“你回去,等我回家后为你杀一头猪。”妻子到集市后回来了,曾子就要抓住一头猪把它杀了,妻子制止他说:“刚才只不过是与小孩子闹着玩儿罢了。”曾子说:“小孩子是不能和他闹着玩儿的。小孩子是不懂事的,是要靠父母而逐步学习的,并听从父母的教诲。如今你欺骗他,是教他学会欺骗。母亲欺骗儿子,做儿子的就不会相信自己的母亲,这不是把孩子教育好该用的办法。”于是就杀了猪把它煮了。
注释
曾子(前505~前432):曾参,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曾提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主张和“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据传以修身为主要内容的《大学》是他的作品。彘(zhì):猪.适:到……去特:只.非与戏:不可同……开玩笑.子:你,对对方的尊称.而:则,就.非所以成教也:这样做就不能把孩子教育好烹(pēng):杀.女:通“汝”,你,你们。反:通“返”,返回。止:制止。曾参:孔子的学生,也叫曾子特与婴儿戏耳:耳:罢了。婴儿:小孩子有知:懂事曾子之妻之市:之,到其子随之而泣:之,她,代曾子之妻妻止之曰:之,他,曾子今子欺之:之,他,代曾子之子顾反:回来。反:通“返”,返回。子:孩子,子女(注意不是特指儿子)耳:罢了。
文言现象
通假字女女通汝,你;如“女还”。反反通返,返回;如“顾反为女杀彘”。
古今异义适今常用义:适合。文中古义:往,到;如“妻适市来”。特今常用义:特别,特殊。文中古义:只是;如“特与婴儿戏耳”。学者今常用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文中古义:学习的人;如“待父母而学者也”。成教今常用义:“成人教育”的简称。文中古义:完成教导,教好;如“非所以成教也”。
一词多义还⑴huán,动词,回去;如“女还,顾反为女杀彘”。“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⑵huán,动词,交还;如“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⑶xuán动词,通“旋”,回转,掉转;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顾⑴动词,回来;如“顾反为女杀彘”。⑵动词,看;如“顾野有麦场”。(《狼》)⑶动词,拜访;如“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止⑴动词,制止,阻止;如“妻止之曰”。“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⑵副词,同“只”,只有;如“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欺⑴动词,欺骗;如“今子欺之”。⑵动词,欺负;如“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子⑴名词,儿子,女儿,泛指孩子;如“子而不信其母”。“生以乡人子谒余”。(《送东阳马生序》)⑵代词,古代对男子的尊称,也用作表敬意的对称词。“今子欺之”。“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两小儿辩日》)教⑴动词,教育;如“是教子欺也”。⑵动词,使,让;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信⑴动词,相信;如“子而不信其母”。“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⑵形容词,诚实;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成⑴动词,实现,完成;如“非所以成教也”。⑵动词,成为,形成;如“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狼》)
文言句式1。判断句⑴“待父母而学者也”中的判断主语“婴儿”省略,“待父母而学者”是判断谓语,“也”帮助判断;该分句可译为“(婴儿)是向父母学习的啊”。⑵“是教子欺也”中的'“是”是判断主语,“教子欺”是判断谓语,“也”帮助判断;该分句可译为“这是教导他欺骗别人啊”。2。省略句⑴省略主语①“顾反为女杀彘”之前省略主语“我”,代曾子的妻子,即“(我)顾反为女杀彘”;该分句可译为“等我回来给你杀猪(吃)”。②“特与婴儿戏耳”之前省略主语“我”,代曾子的妻子,即“(我)特与婴儿戏耳”;该分句可译为“(我)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⑵省略宾语①“婴儿非与戏也”之中,介词“与”之后省略宾语“之”,代“婴儿”,即“婴儿非与(之)戏也”;该分句可译为“孩子不能欺骗啊”。②“是教子欺也”之中,动词“欺”后面省略宾语“之”,代别人,即“是教子欺(之)也”;该分句可译为“这是教导他欺骗别人啊”。⑶省略介词“妻适市来”之中,谓语动词“适”后面省略介词“于”,表示“适”的处所,即“妻适(于)市来”;该分句可译为“妻子从集市回来”。
韩非
韩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约公元前281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曾参烹彘原文翻译及赏析3原文:
曾参烹彘
先秦:韩非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译文:
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她的儿子边跟着她边哭,他的母亲(曾子的妻子)说:“你回去,等我回家后为你杀一头猪。”妻子到集市后回来了,曾子就要抓住一头猪把它杀了,妻子制止他说:“刚才只不过是与小孩子闹着玩儿罢了。”曾子说:“小孩子是不能和他闹着玩儿的。小孩子是不懂事的,是要靠父母而逐步学习的,并听从父母的教诲。如今你欺骗他,是教他学会欺骗。母亲欺骗儿子,做儿子的就不会相信自己的母亲,这不是把孩子教育好该用的办法。”于是就杀了猪把它煮了。
注释: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zhì)。”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pēng)彘也。
彘:猪。适:到……去特:只。非与戏:不可同……开玩笑。子:你,对对方的尊称。而:则,就。非所以成教也:这样做就不能把孩子教育好烹:杀。女:通“汝”,你,你们。反:通“返”,返回。止:制止。曾参:孔子的学生,也叫曾子特与婴儿戏耳:耳:罢了。婴儿:小孩子有知:懂事曾子之妻之市:之,到其子随之而泣:之,她,代曾子之妻妻止之曰:之,他,曾子今子欺之:之,他,代曾子之子顾反:回来。反:通“返”,返回。子:孩子,子女(注意不是特指儿子)耳:罢了。
赏析:
曾参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这种教育方法是可取的。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诚实守信,不能说了做不到和说谎。
教育子女要注意言传身教不能以欺骗作为手段,做任何事都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这样才能获到他人信任。以后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知道自己所做事情的后果,要为以后着想。以后自己不能做的事情就不能信口雌黄。
第二篇:曾参烹彘原文翻译及赏析
曾参烹彘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
曾参烹彘原文翻译及赏析1曾参烹彘
韩非〔先秦〕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译文
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她的儿子边跟着她边哭,他的母亲(曾子的妻子)说:“你回去,等我回家后为你杀一头猪。”妻子到集市后回来了,曾子就要抓住一头猪把它杀了,妻子制止他说:“刚才只不过是与小孩子闹着玩儿罢了。”曾子说:“小孩子是不能和他闹着玩儿的。小孩子是不懂事的,是要靠父母而逐步学习的,并听从父母的教诲。如今你欺骗他,是教他学会欺骗。母亲欺骗儿子,做儿子的就不会相信自己的母亲,这不是把孩子教育好该用的办法。”于是就杀了猪把它煮了。
注释
曾子(前505~前432):曾参,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曾提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主张和“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据传以修身为主要内容的《大学》是他的作品。彘(zhì):猪.适:到……去特:只.非与戏:不可同……开玩笑.子:你,对对方的尊称.而:则,就.非所以成教也:这样做就不能把孩子教育好烹(pēng):杀.女:通“汝”,你,你们。反:通“返”,返回。止:制止。曾参:孔子的学生,也叫曾子特与婴儿戏耳:耳:罢了。婴儿:小孩子有知:懂事曾子之妻之市:之,到其子随之而泣:之,她,代曾子之妻妻止之曰:之,他,曾子今子欺之:之,他,代曾子之子顾反:回来。反:通“返”,返回。子:孩子,子女(注意不是特指儿子)耳:罢了。
文言现象
通假字女女通汝,你;如“女还”。反反通返,返回;如“顾反为女杀彘”。
古今异义适今常用义:适合。文中古义:往,到;如“妻适市来”。特今常用义:特别,特殊。文中古义:只是;如“特与婴儿戏耳”。学者今常用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文中古义:学习的人;如“待父母而学者也”。成教今常用义:“成人教育”的简称。文中古义:完成教导,教好;如“非所以成教也”。
一词多义还⑴huán,动词,回去;如“女还,顾反为女杀彘”。“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⑵huán,动词,交还;如“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⑶xuán动词,通“旋”,回转,掉转;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顾⑴动词,回来;如“顾反为女杀彘”。⑵动词,看;如“顾野有麦场”。(《狼》)⑶动词,拜访;如“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止⑴动词,制止,阻止;如“妻止之曰”。“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⑵副词,同“只”,只有;如“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欺⑴动词,欺骗;如“今子欺之”。⑵动词,欺负;如“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子⑴名词,儿子,女儿,泛指孩子;如“子而不信其母”。“生以乡人子谒余”。(《送东阳马生序》)⑵代词,古代对男子的尊称,也用作表敬意的对称词。“今子欺之”。“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两小儿辩日》)教⑴动词,教育;如“是教子欺也”。⑵动词,使,让;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信⑴动词,相信;如“子而不信其母”。“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⑵形容词,诚实;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成⑴动词,实现,完成;如“非所以成教也”。⑵动词,成为,形成;如“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狼》)
文言句式1。判断句⑴“待父母而学者也”中的判断主语“婴儿”省略,“待父母而学者”是判断谓语,“也”帮助判断;该分句可译为“(婴儿)是向父母学习的啊”。⑵“是教子欺也”中的“是”是判断主语,“教子欺”是判断谓语,“也”帮助判断;该分句可译为“这是教导他欺骗别人啊”。2。省略句⑴省略主语①“顾反为女杀彘”之前省略主语“我”,代曾子的妻子,即“(我)顾反为女杀彘”;该分句可译为“等我回来给你杀猪(吃)”。②“特与婴儿戏耳”之前省略主语“我”,代曾子的妻子,即“(我)特与婴儿戏耳”;该分句可译为“(我)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⑵省略宾语①“婴儿非与戏也”之中,介词“与”之后省略宾语“之”,代“婴儿”,即“婴儿非与(之)戏也”;该分句可译为“孩子不能欺骗啊”。②“是教子欺也”之中,动词“欺”后面省略宾语“之”,代别人,即“是教子欺(之)也”;该分句可译为“这是教导他欺骗别人啊”。⑶省略介词“妻适市来”之中,谓语动词“适”后面省略介词“于”,表示“适”的处所,即“妻适(于)市来”;该分句可译为“妻子从集市回来”。
韩非
韩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约公元前281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曾参烹彘原文翻译及赏析2原文:
曾参烹彘
先秦:韩非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译文:
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她的儿子边跟着她边哭,他的母亲(曾子的妻子)说:“你回去,等我回家后为你杀一头猪。”妻子到集市后回来了,曾子就要抓住一头猪把它杀了,妻子制止他说:“刚才只不过是与小孩子闹着玩儿罢了。”曾子说:“小孩子是不能和他闹着玩儿的`。小孩子是不懂事的,是要靠父母而逐步学习的,并听从父母的教诲。如今你欺骗他,是教他学会欺骗。母亲欺骗儿子,做儿子的就不会相信自己的母亲,这不是把孩子教育好该用的办法。”于是就杀了猪把它煮了。
注释: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zhì)。”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pēng)彘也。
彘:猪。适:到……去特:只。非与戏:不可同……开玩笑。子:你,对对方的尊称。而:则,就。非所以成教也:这样做就不能把孩子教育好烹:杀。女:通“汝”,你,你们。反:通“返”,返回。止:制止。曾参:孔子的学生,也叫曾子特与婴儿戏耳:耳:罢了。婴儿:小孩子有知:懂事曾子之妻之市:之,到其子随之而泣:之,她,代曾子之妻妻止之曰:之,他,曾子今子欺之:之,他,代曾子之子顾反:回来。反:通“返”,返回。子:孩子,子女(注意不是特指儿子)耳:罢了。
赏析:
曾参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这种教育方法是可取的。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诚实守信,不能说了做不到和说谎。
教育子女要注意言传身教不能以欺骗作为手段,做任何事都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这样才能获到他人信任。以后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知道自己所做事情的后果,要为以后着想。以后自己不能做的事情就不能信口雌黄。
第三篇:《曾子杀彘》文言文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导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论在教育子女,还是做人,要注意言传身教,不能以欺骗作为手段,做任何事都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这样才能获得他人信任.曾子杀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汝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①曾子之妻之市 ②顾反为汝杀彘
③特与婴儿戏耳 ④今子欺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3)这一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从“曾子杀彘”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曾子怎样的教子思想?
参考答案:
(1)去,往;通“返”,返回;开玩笑;你
(2)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如果不相信他的母亲,这样就不能教育好孩子。
(3)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言行一致,教育孩子诚实守信。
(4)言行一致,或言而有信,或父母对孩子要起到表率、示范作用。
二: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妻之市 之:往 B.顾反,为女杀彘 反:.同“返”
C.妻适市反 适:往 D.特与婴儿戏耳 特:特别
2.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3.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参考答案
1.D(应为“只是”之意)
2.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他学会欺骗啊。(错译“欺”、两个“子”字每个扣0.5分;后一句的“是”字所表达的意思和判断句的特点未译出要扣1分。)
3.无论是教育子女还是做人,都必须讲个“信”字,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只要大意对即可)
注释:
1.曾子(前505~前432):曾参,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曾提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主张和“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据传以修身为主要内容的《大学》是他的作品。[2]
2.彘(zhì):猪
3.适:往、回去
适市回:从集市上回来
4.戏:开 玩笑
5.非与戏:不 可以开玩笑
6.待:依赖
7.子:这里是第二 的法定您”的意思。
8.而:则,就
9.非所以成教也:这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啊!
10.之:到
11烹(pēng): 烹饪,煮。
12.是:这
13.反:同“返”,返回
14.顾反:等到回来。
15.特:只、仅、独、不过。
16.女:同“汝”,你的意思
17.杀:宰。
18.曾子之妻之市:曾子的妻子到集市去.之,前一个作助词“的”,后一个作动词“去”.市,集市.19.欲:想要
20.止:阻止。
21.遂:于是,就
翻译:
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跟随着她在她后面边走边哭。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先回去,等我回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想抓只猪准备杀了它。他的妻子马上阻止他说:“我只不过是跟儿子开了个玩笑罢了。”曾子说:“不可以与儿子开玩笑。儿子什么都不懂,他只学习父母的,听从父母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了他,这就是在教育他欺骗人。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会再相信他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于是曾子就煮猪给孩子吃了。
寓意:
不论在教育子女,还是做人,要注意言传身教,不能以欺骗作为手段,做任何事都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这样才能获得他人信任.启示:
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这种教育方法是可取的。
第四篇:瑶池原文翻译及赏析
《瑶池·瑶池阿母绮窗开》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古诗全文如下: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前言】
《瑶池》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借周穆王西游遇仙人西王母的神话,讥刺皇帝求仙的虚妄。全诗虚构了西王母盼不到周穆王重来,暗示穆王已故的故事情节,显示了求仙妄想与死亡不可避免的对立。
【注释】
⑴瑶池阿母:《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⑵黄竹歌:逸诗,也作《黄竹诗》
⑶八骏:传说周穆王有八匹骏马,可日行三万里。《列子》、《穆天子传》等记载不一
【翻译】
西王母在瑶池上把绮窗打开;只听得黄竹歌声音动地悲哀。八骏神马的车子日行三万里;周穆王为了何事违约不再来。
【赏析】
晚唐好几个皇帝迷信神仙之道,服食丹药,妄求长生,以至服金丹中毒死去。这首诗便是讽刺求仙之虚妄。
这首诗就是根据西王母与周穆王相约见面的传说来构思的。作者抓住西王母希望穆王“复来”、穆王也许诺复来这一点,虚构了一个西王母盼望穆王归来的情节:西王母推开雕镂彩饰的窗户,眺望东方,却不见穆王的踪迹,只听见《黄竹歌》声哀动大地。首句是仙境的绮丽风光,次句是人间的凄楚情景,形成强烈的对比。这个对比兼含着两层意思:一是隐喻作歌之人已死,唯其歌声徒留人间,仙境虽美,怎奈无缘得去,暗含着对求仙的讽刺;一是用《黄竹歌》诗意,暗示人民在挨饿受冻,而统治者却在追求长生不死,希图永远享受,寄寓着对统治者求仙的斥责。
诗的末两句是写西王母不见穆王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穆王所乘的八骏飞驰神速,一天能行三万里,如果要来,易如反掌,可是他为什么还没有如约前来呢?西王母盛情邀请穆王重来,穆王曾许诺重来,而且来也方便,乘上八骏瞬息就到,可是穆王却终究没有来,不言穆王已死而其死自明。然而,西王母却仍在开窗眺望殷切守候。这就表明西王母希望周穆王不死,可是这个希望终于落空了。即令仙人如西王母,也不能挽救周穆王于一死,则人间那些所谓长生不老之术,自然更是靠不住的了,不信求仙之虚妄而其虚妄自见。
讽刺求仙,本来是颇费议论的主题,但此诗却不着一字议论。作者的用意,完全融化在西王母的动作和心理活动中,以具体生动的形象来表达,构思极为巧妙。末句是西王母心中的问号,而不是由诗人直接提出的反诘之辞。因此,诗的讽刺虽然犀利尖刻,但表现方式却是委婉曲折的,不是直截了当的挖苦嘲笑。
纪昀评此诗说:“尽言尽意矣,而以诘问之词吞吐出之,故尽而未尽”(《李义山诗集辑评》)。正是由于末两句不作正面指斥,所以此诗于明白酣畅中又具含蓄蕴藉之致,读之觉余味无穷。叶燮称“李商隐七言绝句,寄托深而措辞婉,可空百代”
第五篇:《泊秦淮》原文翻译及赏析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huái)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作品注释: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烟:烟雾。
泊:停泊。
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作品译文: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作品赏析:
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诗人以冷眼看事,以醒目观醉者,以历史讽现实:多少王朝的衰败,就是在人们醉生梦死、无忧无虑的享乐声中不知不觉酿成的。
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但如果就诗人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不过要真的掉过来一读,反而会觉得平板无味了。诗中这种写法的好处是:首先它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这是很符合艺术表现的要求的。其次,一、二句这么处理,就很像一幅画的画面和题字的关系。平常人们欣赏一幅画,往往是先注目于那精彩的画面(这就犹如“烟笼寒水月笼沙”),然后再去看那边角的题字(这便是“夜泊秦淮”)。所以诗人这样写也是颇合人们艺术欣赏的习惯。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这句诗内里的逻辑关系是很强的。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然而,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和“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因此,从诗的发展和情感的抒发来看,这“近酒家”三个字,就像启动了闸门,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绝。这七个字承上启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于此可见。
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可见诗说“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创作背景: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泊秦淮》。
作者简介:
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