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教学(共五篇)

时间:2022-04-04 02:56: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望庐山瀑布》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望庐山瀑布》教学》。

第一篇:《望庐山瀑布》教学

《望庐山瀑布》教学

《望庐山瀑布》教学1

一、教材分析

这首古诗选自人教版二下的第五组第十七课。这组教材的主题是走进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去感受乐趣,发现大自然的神秘。

二、教学理念

从题目入手,就让学生进入学习古诗的情境,与此同时,把握低年级古诗教学的特点,以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入诗的意境,从理解到感悟,到情感的升华,再到背诵,整个过程中,不要求逐字逐句的讲解,大体理解即可,并创设多种读的情境,如:自读,读正确;互读,读流利,赛读,读出感情,评读,读出韵味,熟读,达成背诵。读的充分了,读的入情入境了,诗的思想感情的理解也就出来了。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庐、瀑、炉、疑”4个生字。会写“炉、烟、流、银”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背诵古诗。

四、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读诗,体会诗中情境,感受自然之美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中国有无数的名山大川,你们去过的有哪些?(生说)

2、是啊,这些名山有的秀丽,有的雄奇壮观,可谓各有特色。今天林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位于江西的庐山(板书:庐山出示庐山云海、香炉峰等的图片)这山峰耸立,云雾缭绕的人间仙境就是——庐(lú)山。

3、庐山不仅有奇山,还有秀水。这如梦似幻的云雾就是水蒸气上升形成的。所以,我们今天一起先去看看庐山的水(板书:瀑(pù)布)

4、以前见过瀑布吗?跟小河里的水有什么不同?那我们就去看看大诗仙李白看到的瀑布是怎样的吧!(板书全课题、诗人,读题)

[这单元是让学生走进自然,感受自然的神奇瑰丽,所以我把庐山瀑布放到美丽的庐山之中,在云雾缭绕中引出庐山瀑布,也对第一句古诗的理解作了铺垫,让他们感受到云烟缭绕的梦幻美]

(二)、初读感知

1、自己先去读读这首诗,不会读的字圈出来多读几次,整首诗读到你认为已经字正强圆了可以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听(反馈读,指名2——3个学生比赛读,有问题的正音,教师看情况范读,再齐读)

2、现在自己再读读这首诗肯定会比刚才更好了!还可以边读边参照这幅画,说说李白都看到了什么呢!能说的可以先说给同桌听听。

3、交流李白看到了什么?看谁把李白看到的景象描绘得最生动!

(说大概意思:太阳照在香炉峰上,生起了紫色的烟雾,一条瀑布从山峰上直泻下来,足有三千尺高,李白还以为是银河从天上掉落了呢!教师适当点拨,不要求有一致答案,也不要求解释意思一样地解释出来)

[进入文本,我要求学生待读正确读流利后,默读课文,学习借助古诗中的注释,插图,自己理解诗意,给足学习的时间和机会,引导学生学会自学的方法]

(三)、研读入境

1、哦,李白看到了这么多这么特别的景象!你喜欢什么景象就多读几次,还可以闭上眼睛去感受感受

2、交流喜欢的景象

a、日照香炉生紫烟

在阳光照耀下,紫色的烟雾飘飘扬扬,很轻很美,轻轻美美地读

b、遥看瀑布挂前川

a、你站在哪里看瀑布呢?(所以题目也叫望庐山瀑布)

b、你望见的瀑布像什么?(白布……)

小结:这么长这么重的布一下子挂下来,该多美啊!来,读好它!(读好“挂”)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你看到的瀑布什么样的?

b、读出宽面广(银河)、水势强(飞流直下)、落差大(三千尺,九天)。

c、指名读,学生互评;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3、(配上瀑布的巨大水流声音,越来越近)还没看到瀑布,我们就听到瀑布发出的巨大声音,离瀑布越来越近了,声音越来越响,一转弯,我们见到了瀑布!一起来《望庐山瀑布》吧!(全班齐读)

[这里的教学主要看学生的感悟,不要特意拔高。重点是后面两句,学生自己的感受也会很丰富,要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读得充分了,读得入情入境了,瀑布的雄壮美自然就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了]

(四)、指导书写

听着你们的读,老师感受到庐山瀑布的气势如洪了!用这种气势肯定也能把这课的生字写好了!(出示“炉、烟、流、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1.让学生仔细观察范字,写好左右结构的字,教师范写

2.学生练习书写生字,展示评价。

[写字环节紧跟情感朗读之后,但不是草草收尾,以学生自主发现为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书写能力]

《望庐山瀑布》教学2

教学目标:

1、会认“庐、瀑、炉、疑”四个生字,会写“炉、烟、流、银”四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积累古诗的兴趣。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渲染意境,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背诵课内外学过的李白的诗。

2、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要大家坚持课外阅读唐诗,一个个都会成为小诗人的。

3、出示课件(课文插图),(播放课文录音《望庐山瀑布》)

4、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这首写景的诗。

二、解读课题,检查预习

(一)解读课题

1、大家齐读课题。

2、谁能加个词,把题目说成一句完整的话?(李白望庐山瀑布)

3、读课题要有讲究,看谁能够按老师的要求读好?怎么读,能够看出李白到庐山瀑布干什么?(生朗读时,强调“望”字)

4、怎么读,能够看出诗人望的是什么?(生朗读时,强调“瀑布”二字)

(二)小组合作,检查预习

1、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预习情况,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指导,同学评价。

3、指名朗读古诗,相机纠正读音,标注节奏。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一)品读一、二两行诗。

1、指名读第一行诗“日照香炉生紫烟”

2、指名读第二行诗“遥看瀑布挂前川”

(二)品读三、四两行诗

1、指名读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提问:谁能够用朗读的方法告诉大家水流得很快?

(要求学生朗读时能够突出“飞”、“直”、“落”三个字。)

3、(课件出示庐山瀑布的录象)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庐山瀑布飞泻直下的壮观景象吧。

4、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5、指导朗读诗句。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评读,配乐诵读等读好第三行诗,读时要求语调稍扬,重点指导朗读“飞流直下”,要求读时语速快速而响亮,给人以水流很快之感。)

6、“三千尺”有多高?假如我们的教学楼一层有4米高,3千尺相当于250层教学楼的高度。在这里,“三千尺”不是准确的数字,主要是形容香炉峰很高,瀑布很长。李白在许多诗中都有意地把数字夸大了,谁能举出例子来?

(相机出示文字,引导学生吟诵:)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夜宿山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

7、再读第三行诗,看看“三千尺”要怎么读,能让人感觉瀑布很长?

(读“三千尺”时语气舒缓,语调稍扬,表现水流很长。)

8、我们在《北京亮起来了》这课中学过“银河“这个词,谁能说说”银河“是什么?

9、课件出示图片,描述“银河”:农历七月,在晴天的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叫“银河”,瀑布看上去跟银河很相似。

10、这银河从天上掉下来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疑”字。大家想一想,李白在哪一首诗中也展开想象,用到“疑”字?

(相机出示文字,引导学生吟诵:)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

11、这神话般的想象,正是李白诗词特有的风格,请同学们一起想象瀑布像银河从天而降的景象,一起读读第四行诗。

(朗读第四行诗时,要求语调平稳有力,带着神往的表情,“落九天”要读出给人以瀑布很高很长之感。)

四、赏读古诗,深悟诗情

1、(以〈高山流水〉的音乐伴奏)自由练读: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当作李白,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

2、(指挂图),现在,你们面前就是庐山瀑布,哪位李白愿意上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生上台演读)

3、做诗人还应自然些,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生起立,师生配乐演读。)

4、小结:诗人李白写出了他所见到的红日、青峰、紫烟和白色的瀑布,并展开大胆想象,整首诗色彩明丽,想象奇特,像一幅壮美的图画。让我们想象着这美景,再有滋有味地把它背下来。

5、引导学生有滋有味地背诵整首诗。(看图背,齐背,赛背)

6、瀑布以它神奇的美感动着诗人,诗人以它神奇的诗句感动着我们。此时此刻,谁能够用上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练习书写生字:炉、烟、流、银

1、让学生到黑板前书写,师生评议。

2、教师相机重点指导学生从笔画、结构等方面观察这些字的特点。

3、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展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师生评议。

六、作业(自选喜欢的方式完成):

喜欢背诵的同学把这首诗背给家人听;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画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爱好积累的同学课外再背几首古诗……

《望庐山瀑布》教学3

本课教学重点是:了解诗歌描绘的景色,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是: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在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图象、声音、文字相结合,紧扣词句品意境,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针对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创设情境,感受形态美。

运用多媒体,可以创造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激发学生审美的情感。教学伊始,就播放录像,学生亲眼目睹了庐山瀑布那宏伟的气势,顿时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在教师启发的情感体验下谈谈: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必将争先发言。教师趁势激起学生课文的欲望:唐代大诗人李白游了庐山瀑布后诗性大发写下了千古名诗《望庐山瀑布》,同学们想不想学?带领学生以饱满的情绪,进入了学习古诗的最佳状态。这为整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这也就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第二步:品味吟诵,欣赏意境美。

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我采用两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意境欣赏的指导,分别是:先紧扣词句品意境,再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1、紧扣词句品意境。让学生自由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感悟古诗精湛的语言艺术,指导反复诵读,欣赏意境美。教师相机重点引导学生品味下列字词:

生:先产生再升起,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紫烟:则可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践,悟出那是香炉峰上的水气蒸腾而上,在太阳光映照下,显示出迷人的颜色。

挂:瀑布本是流动的,作者却巧妙地将动态定格,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的美丽壮观。同时,也只有大自然能挂起如此气势磅礴的瀑布,其中不正隐含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的由衷赞美吗?

飞、落:写出了瀑布凌空而出,喷涌而下。

疑: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通过品味,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正是通过写自己所看到的,所联想的,表现了瀑布磅礴的气势。

2、反复诵读,体会情感。在学生品味了古诗的语言美后,我创设情境(配图,配乐),让学生反复吟诵。我让学生展开想象,自己就是诗人李白,正仰望瀑布。望着这雄伟壮观的瀑布,万分激动,情不自禁地吟出一首诗——(全班同学读)。再着,我继续引读:如果你们觉得站着读不足以表达你们的情感,那就加上动作读读吧!看着这气势磅礴的瀑布,李白激动不已,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全班同学站起来加上动作读)。

《望庐山瀑布》教学4

在这堂课里我设定的目标有两个:

1、诗配乐的形式,增强古诗的感染力,提高幼儿诵读古诗的兴趣。

2、理解诗句,能完整朗诵古诗。

我先让幼儿观看了瀑布视频,带给幼儿充分的直观感,感受又高又大,气势宏大,景色非常美丽壮观的瀑布,让幼儿对瀑布有一个较为深刻的印象,然后再告诉幼儿“古代有位伟大的诗人叫做李白吗?有一次他外出时看到了瀑布,他觉得瀑布非常的美丽,于是就写下了一首关于瀑布的诗.“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第二个环节是教师配古典音乐《渔舟唱晚》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这个环节中我朗读了两次古诗,这两次的朗读主要是让幼儿能够熟悉古诗名字、诗人、和古诗里的内容。接下去第三个环节:理解古诗内容,师逐句讲解古诗意思。在幼儿能熟悉古诗的基础上让幼儿理解到这首古诗的意思是: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在讲解时我边出示了图谱,让幼儿能够对理解古诗能更深入,也为下一个环节幼儿学习朗读古诗做准备。但是在这个环节中我出示图谱时犯了一个大错误,耽误了不少时间:在此前我已经把图谱粘贴在了黑板的背面,但是在拿的过程中我从右边转过去拿却从左边出来。我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进一步完善教学中的许多不足之处。

《望庐山瀑布》教学5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并能默写。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对瀑布及大自然产生向往之情。

4、借助字典、注释、插图,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与小组同学合作学懂古诗。

5、培养信息搜索、加工的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瀑布飞流直泻的壮观景象。

三、学习准备

1、从课外书籍、网络收集李白的生平、诗作的背景资料。

2、从课外书籍、网络收集瀑布的视频、图片、诗歌、文章。

四、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简介李白。

1、这节课我们要去游山玩水,欣赏瀑布飞流直写的壮观景象,与我们同行的还有一位唐代著名诗人。(示图)看,这为仙风道骨的是谁?(李白)

2、你知道李白生平的什么事情?

(二)借助媒体,感受瀑布景美。

1、各位,我们的行程开始了,现在我们来到江西庐山,观看香炉峰顶留下的瀑布,看完谈谈你的印象。

2、放视频,学生观看。

3、学生各抒己见:你感受到的庐山瀑布什么样?

4、面对如此美景,李白情不自禁,吟诵起来:“日照香炉生紫烟……”

5、诗中描绘的景美吗?你也打开书来自由读几次吧!

个别读、齐读、指名读

(三)填散文诗,理解诗意。

1、老师读了李白的诗歌也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散文诗,但有些词语需要你们帮忙填

写。

2、出示小组学习要求,并齐读。

<1>讨论预习中不明白的词或诗句,借助字典、插图、注释、扩词、换词等方法理解诗意。

红日升起,照在高高的香炉峰上,()紫烟,我远远地望着你--瀑布,你如()挂在山前,那可是嫦娥舞落人间的银纱?当我站在你的山脚下,才发现那不是银纱,是天水从几千尺高空(),这真让我怀疑是银河从()流到人间。

<3>学生汇报。鼓励学生有不同的填法,有时可比较哪个填法好。

a多种方式美美地读,感受李白心情的变化。

b四人小组设计朗读,读出李白的情绪变化。

c小组表演读,可以加上动作来读。

(四)比较图画,畅谈感受。

1、分别上网查看五彩池、大海、瀑布的图。用一、两个词形容你对它们的感受。

2、再次朗读感受瀑布的壮丽、势不可挡的气势。

(五)欣赏瀑布组诗。

1、谈话:

瀑布的气势如虹给李白留下深刻的印象,它以浪漫的艺术情怀,夸张神奇的想象,为世人留下一曲瀑布的千古绝唱。其实,对瀑布情有独钟的还有许多作家,同学们可以到“瀑布组诗”栏目中选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去欣赏去读。

2、学生欣赏瀑布组诗(每首诗配图)。

3、生汇报自己最喜欢的诗句。

(六)欣赏不同风格的瀑布,写下“小李白的诗”。

1、学生在网页浏览,欣赏黄果树、尼加拉瓜等瀑布。

2、在“小李白的诗”栏目中留下赞美的诗句。

3、共同评价,欣赏同学的作品,看谁的想象丰富、神奇,看谁能展现瀑布“一泄千里”的英姿。

(七)欣赏瀑布曲。

(八)总结:

你们喜欢瀑布吗?其实大自然的美无处不在,希望你们通过上网,看书报,甚至亲身去旅游,来与大自然亲近,这会让你们心胸更开阔,生活更美好,说不准还会写下美好的作品与亲朋、师友共享。

《望庐山瀑布》教学6

《望庐山瀑布》多媒体教学例谈

《望庐山瀑布》是我国诗歌文学中的一颗瑰丽璀璨的宝珠。它琅琅上口,字字珠玑,意境优美,思想深刻,不仅能开拓学生美的视野,陶冶美的情操,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但是,由于古诗讲究平仄、押韵,文字凝练,因此,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在古诗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则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运用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良好的学习情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因此,我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努力通过图、文、声等多种功能,给学生以适当的感官刺激,由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出庐山风景图;然后指着各个景点逐一向学生介绍庐山的秀美风光;最后,我把庐山瀑布来了个特写,声情并茂地向学生介绍道:同学们,庐山风光中最壮观的要数庐山瀑布了。你们看,它在千丈青山的衬托下,飞流直下,溅起一阵阵水雾,多么令人神往!从古到今,我国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为它倾倒,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你们想不想读一读大诗人李白看了庐山瀑布后写下的诗歌?到此,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已呼之欲出,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运用媒体促进理解,陶冶情操:

诗是抒发诗人的感情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古诗中的情境,如果只依靠教师语言的描述,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只有通过图画再现出来,才变得具体可见。《望庐山瀑布》,写的是诗人远望瀑布时所见的壮丽景象,歌颂了祖国的河山,把美好的想象与现实的景物极其自然地交融在一起。教学时,我让同学观看录像,瀑布在山顶上飞流而下,水珠进溅,水雾蒸腾,阳光一照,呈现出一派迷迷蒙蒙的紫色。陡峭的山崖;长垂的瀑布、飞溅的水珠,庐山瀑布的全貌便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至此学生对紫烟、挂、飞、生等抽象的词的意思,都有了直观感性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深探地体会到诗句虽短,但诗人却把瀑布的气势写到了极至!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体会到了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同时也陶冶了美的情操。

3、运用媒体优化朗读,体会韵味:

诗歌由于其艺术形成的特殊性,也就具有了语言、音乐、绘画、情感多种因素的美。在挖掘这些美的因素时,多媒体技术有着强大的、无可比拟的优势。《望庐山瀑布》这一课押韵合辙,节奏鲜明,读起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呈现出抑扬顿挫的音乐美。然而要想读出韵味来,也并非一件易事。因为诗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贯穿其间的往往就是情感这条看不见的线索。那么在帮助学生读懂诗句的基础上,我们就要通过朗读体会诗的节奏、诗的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他们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在教完这首古诗后,播放了一段庐山瀑布的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然后再让学生听配乐的课文录音,跟着录音练读。这样,学生读起来既感情真挚,又抑扬顿挫。最后,我把学生的朗读录下来,再放给他们听,让他们跟课文录音比一比,自己评一评。学生找到了差距,练得更欢了。而学生对这首诗的气势和内涵也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得到了更深刻的领会,真切地体会到了古诗所蕴涵的韵味。

真情朗读诗词,创设教学情境

与教材配套的教学朗读磁带,音色纯美,读音准确,感情充沛,播放适时,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穿透力,它营造出的教学情境,令诗歌形象更有立体感,使诗歌情感更能震撼人。

我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播放了录音,顿挫有致、声情并茂的男声朗诵,感染了每一个学生,为学生在朗读的语气、语调、节奏等方面做示范。在学生基本掌握读的技巧的基础上,接着再让他们跟录音试着读,孩子们很快就读了诗的韵味,读出了诗的抑扬顿挫,同时也受到了美熏陶。实践证明,声像手段的合理运用不仅使学生提高了朗读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揣摩诗人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有时,教师若能发挥自己的声音特点,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融进自己的思想感情,进行配音朗读,那么学生会更易受感染,效果会更佳。也可以不失时机地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在音乐与课文共同交融的审美氛围中,或激越高亢,或轻慢舒缓地诵读,会对诗词有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

撷取诗词佳句,创设教学情境

名言佳句,是每首古诗词最亮丽的地方,有人把它比作诗的眼睛,明亮发光,也有人把它比作皇冠上的宝石,它们语意隽永,千古流传。教材入选的诗歌,其中的佳句比比皆是,不妨撷取一二,打上银幕,直接切入,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芬芳的诗苑。

教《望庐山瀑布》,拎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再打出以下的问题:诗人认为瀑布有三千尺那么长,真的吗?看到气势磅礴的庐山瀑布,诗人想到了什么?抓住诗眼,沿全诗溯源而上,一改按部就班进行教学的旧程序,又激发学生逆向思考,探究全诗,起到了著一字而境界全出的功效。

动态资料,生动形象

优美的诗词,与作者所处时代、生活经历、文化底蕴密切相关,作为当代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障碍。教师采用多媒体手段提供有关时代背景的音像资料,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彼时彼地的历史状况、社会动态,既为教学传递信息,铺垫知识;又使学生更好地贴近作者、理解作者。

学杜甫的《绝句》,可采用多媒体计算机播放安史之乱的史实音像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历史,形象地感知唐朝天宝年间,玄宗骄奢,不理政事;奸臣当道,权倾天下的社会现实。亲眼看到安禄山起兵反唐,潼关失陷,尸横遍野,长安混乱,百姓逃散,田园荒芜的凄惨景象,之后,教师补充描述道:乱世之中的诗人一生仕途多蹇,久盼和平,战乱与饥荒不断,使得杜甫带领一家老小逃到四川成都定居草堂。终于到了战事消散的一天,他感慨万分,写下了这篇不朽之诗,给人一种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无限生机感觉。设置这样的背景情境,拉近了学生与诗人的时空距离,帮助学生产生与诗人思想感情相契合的心理情绪,为学好此诗开了个好头。

抓住画面指导朗读

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学得枯燥没劲,效果也不理想。针对小学生的爱美心理特征。我在教学时,抓住画面指导朗读。如,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我自制投影片,但画面上缺少色彩。学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时,就让一名学生上前涂颜色,其余学生在自备纸上画。黄鹂、翠柳、白鹭、青天汇成了一幅色彩鲜艳的画,展现在师生面前,有的学生顿时惊叹:真美啊!;真是美极了!我又适时介绍杜甫写下《绝句》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安史之乱平定了,杜甫的朋友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因此从樟州回到了成都。学生了解了诗人当时的心情,加上色彩明亮的画,朗读这首诗句时,把诗人喜悦之情声情并茂地表现出来了。

《望庐山瀑布》教学7

《望庐山瀑布》是“诗仙”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下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抓住了瀑布的动态美,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方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品读全诗,短短28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主义的风格。尽情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通过学习本诗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爱美情趣和想象空间。

由于这首诗是第八课的第二首诗,有第一首诗“扶”的引导学习,孩子们已经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所以这一首诗,我就采用“放”的方法让孩子们自学,主要采用学生熟读成诵,读中感悟,分组学习讨论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习领会,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

讲课伊始,我就设问:知道庐山在哪吗?我先让学生拿出自己预习的材料,介绍一下自己眼中的庐山。有去过的同学彭文杰说说自己去庐山的感受,以及看到的美丽的景色,他还展示了自己搜集打印的庐山图片。孩子们各个兴高采烈,高兴万分。

接着我再让其他同学都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搜集的资料,进行小组内交流讨论学习,并选出代表以回报学习情况。最后选派代表在班级中汇报学习情况,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做补充说明。这样孩子们的学习气氛很活跃,课堂氛围非常活跃,有说有笑,各执己见,在争辩中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自学能力。

为了加深印象,我在孩子们讨论声中,我又播放了庐山的风景图,还配上优美的音乐和自己的解说词,这样一下子便把孩子们带入了景色迷人的庐山,当播放结束时,孩子们还是那如痴如醉的神态,接着进行朗读比赛,孩子们各个都摇头晃脑的像小诗人一样抑扬顿挫的朗读。很快,孩子们都能熟读成诵了,而且领悟了诗的大意,并理解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思,进一步悟出了他的夸张的写法和比喻的写法。我借机告诉孩子们“三和九”是虚指的表达方法,并不是真正的三千尺和九天的高。从而达到了最终的学习目标。取得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望庐山瀑布》教学8

4月7日,全县西片古诗教学研讨会在采花小学举行。当我上完《望庐山瀑布》一课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受颇深:要想上好一节课,真的要花很多的时间与精力。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呀。从最开始的备课,到最后的授课,这过程中有很多值得反思和思考的。

一、目标的确定要准确

《望庐山瀑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歌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诗歌很美,诗歌里蕴藏的画面更美。他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这是李白的名篇之一,读起来朗朗上口,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深入地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难度很大。毕竟,二年级学生的阅历,感悟能力,知识水平还是很有限的。因此,目标的确定要准确。我也花了很大的功夫。第一次试讲是在我自己班上上的,学生很熟悉老师的教法,也很灵活,回答问题也很积极,课中表现都很出色,感悟的也很深刻,只是花的时间很长,导致后面的写字任务没有完成。试讲完之后,自我感觉不好。明显的感受到,学生要深入地体会要的是时间,教师也时有越俎代庖的现象。我们学校语文组的老师也提出了意见,一致认为:二年级的诗歌只要求理解大意,重点是背诵。我吸取了教训,将目标降低了要求。重点放在朗读上了。目标中感悟诗意前加上了一个词“粗浅的”。是的,作为教师,不管上那一课,首先一定要把目标确定好,不要随意的拔高或降低要求。

二、导语的设计要精彩

一堂好的课,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要将学生深深地吸引住,让学生想,乐学。在第一次备课中,我只在想,怎么让学生多积累点知识,多了解一些大诗人的常识,没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所以,在开课时繁琐的向学生介绍李白的出生、经历、字号、诗集等等。这真是徒劳无功,事半功倍呀!学生一点兴趣都没有,认真的学生还跟着读一读,不爱学的学生简直不知道老师在做什么。就连我的激情范读都没能与学生产生共鸣。这样的导入是失败的,得改!在所有老师的帮助下,在激烈的讨论中得出了结论: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直接出示瀑布的画面,从视觉上清晰的感受瀑布的壮观,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眼球。在后来的教学中确实证明了这一点:好的开头时成功的一半!

三、内容的安排要灵活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写字为重点。一般有专门的识字,写字环节。在开始的试讲中,我也是先单独识字,然后学文。结果是效果不好,时间也不够。怎么办呢?就连睡觉的时候我都在思考。经过反复地斟酌,我认为在文中识字比较好,一边学古诗,一边认生字。因为本课要认的生字只有4个,很少。这样做既节省了时间,又联系诗句理解了生字的意思,效果会好一些。如:学习第四行古诗的时候,首先就出示“疑”,教大家认、读然后“找朋友”明白其意思:以为,怀疑。看到这么雄伟的瀑布从山顶上泻下来,作者以为是什么呢?学生读诗句,很快就会明白整句诗歌的意思了。这样既学了诗句,又结合课文学习了生字,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四、朗读的指导要细致

小学的整个语文教学都应当以朗读为主,不管是那种类型的文章,都必须在读中去感悟,理解,体会。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就更应当以朗读指导为主了。教师的范读,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调,要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开课后,我为学生范读了一遍课文。虽然,我在上课时课件出了一点小问题,没有播放出配置的一点古筝的音乐,但并不影响我的范读。我看见学生情不自禁的跟着我一起朗读古诗,心里真的很高兴。

课中,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自由读,齐读,小组长带领大家读等,悟出了诗歌中所蕴藏的优美的画面时,教师一定要做具体的指导。那些字该重读,诗歌的节奏时怎样的,古人读诗,吟诗时摇头晃脑,声断气不断的样子······这些朗读的技巧,教师都要做细致的指导。让学生从小就养成好的读书习惯,不唱读,不拖读。由此而感受到朗读诗歌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背诵古诗的兴趣,从而积累古诗中的名句,做好长远的打算,奠定基础。今后在写作中能信手拈来。正所谓:熟读唐诗八十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要上好一节课,真的不简单。必须经过反复的思考,反复的修改,反复的试讲,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望庐山瀑布》教学9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字

2、朗读、背诵课文,默写《望庐山瀑布》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庐山是江西省九江市的一座名山,自古就有“匡有奇秀甲天下”的赞誉。庐山的飞泉源布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开先瀑、玉帘泉、黄龙潭、鸟龙潭等,大家想不想看看。(出示庐山的飞泉瀑布,请欣赏)

2、唐朝大诗仙李白50岁左右隐居在这儿,曾用诗篇赞美瀑布。(大屏幕出示整首诗)

二、熟读古诗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或书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2、请一名学生读一读题目,然后齐读。

再说说从课题中你能知道什么?

庐瀑

生字区别

卢爆

3、指名读整首诗,纠正、齐读。

4、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美。

读古诗特别要读出诗的韵律美,韵脚一定要读准,读到位。(如“烟”“川”“天”)谁能把这首诗再读一遍。

5、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谁能读出古诗的节奏美?

(1)指名读

(2)男、女生赛读

(3)全班齐读

三、赏析古诗

1、谷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老师想信同学们一定能借助字典,结合书中的注释,插图,展开想象,读懂这首诗。

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在小组里交流,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点拔,评议

(1)你读懂了什么?

(2)“学贵有疑”,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默读这首诗,同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大意。

4、自由读整首诗,你认这哪些字或词用得好?为什么?

重点品味“生”“挂”“飞”“三千尺”

相机出示李白的另一首诗。

秋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体会夸张的写法)

5、指名上台朗读这首诗,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6、总结,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语言生动,形象,描绘了瀑布尽流直泻的壮观景象。

四、拓展延伸

1、学了《望庐山瀑布》这首诗,老师也不由自主想起了叶圣陶老先生的一首描写瀑布的诗歌。(课件出示瀑布整首诗,配乐朗诵)

2、喜欢吗?请自由读一读。

3、《望庐山瀑布》和《瀑布》比较,你最喜欢哪一首?说说原因。

五、作业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课外收集李白的诗,读一读,背一背。

《望庐山瀑布》教学10

教学目的:

1、掌握生字词。

2、根据注释理解诗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朗读、背诵、默写诗歌。

4、激发学生搜集、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根据注释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借助文字产生联想,想象香炉峰紫烟缭绕的奇妙景象和瀑布飞流直下的磅礴气势。

教具准备:有关瀑布的录相 标有节奏和重音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渲染意境,激发兴趣。

1、我们的祖国是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在诗歌的创作史上,唐代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涌现了无数优秀的诗人,李白是当时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留下了许多千古传诵的名篇佳作。请孩子们打开记忆的闸门,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的他的哪些诗篇?

2、指名背诵。

3、我们班的孩子真是聪明能干啊!今天,我和你们一起学习他的另一首写景抒怀的名篇——《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两遍,注意生字“庐”和“瀑”的读音及字形。

4、课题中的“望”是什么意思?从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作者是站在远处观赏庐山瀑布的。)那么,瀑布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迈着轻盈的步伐去欣赏那飞花碎玉,气势磅礴的美景吧!(播放录相)

5、看了刚才的录相,你最想说一句怎样的话来表达你此时此刻的感受?诗仙李白观赏了庐山瀑布后也是心潮澎湃,挥毫写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让我们来读一读吧!

二、整体感知,质疑释疑。

1、请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朗读全诗,要求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朗读,相机纠正读音,点拨字形。

3、请放声朗读全诗,借助注释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同桌相互讨论。

4、集体交流疑难之处,讨论释疑。

5、通过刚才的自学、讨论,你学懂了哪句诗,来汇报一下。(相机指导学生板画)

6、感受三千尺的高:一米﹦3尺,3000尺﹦1000米

假若一层楼高4米,那么三千尺相当于多少层楼房的高度?

7、小组学习,把全诗的意思连起来用的语言来说一说。

8、吟诵着诗句,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品味吟诵,升华情感。

1、自由朗读全诗,试着划出诗的节奏和重音。强调:你是怎样理解的就怎样标。

2、屏幕显示标有节奏及重音的诗句,试着轻声朗读。(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边想象,真正做到“读出声、读形、读出情、读出神。”)

3、教师范读。

4、指名朗读,学生评价。

5、小声背诵。

6、男女生比赛背诵。

四、拓宽思维,积累运用。

1、瀑布以它神奇的美感动着诗人,诗人以他神奇的诗句感动着我们。此时此刻,你们还想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2、集体交流。

五、课外延伸,积累古诗。

古人说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你是个古诗爱好者吗?你想成为一个“腹有诗书自华”的人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请你赶快行动起来,去搜集李白的诗篇,让自己在下周的“李白诗歌大荟萃”主题队会中,大显身手吧!

《望庐山瀑布》教学11

【课前透视】

本课由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象生动逼真,是古诗中写景名作。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望庐山瀑布》语言简洁,用词精当。全诗采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可以说是一幅气势恢弘的写意山水图。《绝句》则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仿佛一幅生机无限的早春图。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

无论从诗句内容还是在学诗体验上,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另外结合教材图文并茂、诗句韵味优美适于诵读的特点,教学中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营造学诗意境,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鼓励学生诵读,加深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课件或插图,适合读诗配乐的音乐资料。

2、收集曾经读背过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

同学们你们会背古诗吗?谁能把自己知道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由背诗活动,营造学诗的氛围,实现自然过渡,相机板书课题。

2、观察:

教师出示准备的课件或是两诗的插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问: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试着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说一说。在学生观察说话的基础上,引出课题。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本文两首诗的特点,教学中应抓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优势,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把观察与说话结合起来,感悟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初步体会诗中蕴含的感情。

〖对话平台

一、初读

1、出示古诗《望庐山瀑布》:

引导学生初读诗句,也可以让课前会读的学生领读,教师相机指导。

2、指读: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阅读、识字经验,抓住重点字进行正音和识记,如:“紫”应读“平舌音”、“川”应读“翘舌音”;“瀑”由“三点水”加熟字“暴”组成、“炉”字可以用造句子“冬天我们要生火炉取暖。”的方法记忆等,教育要充分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

3、利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识记字的情况。

4、同伴练读诗句,争取背诵。

充分尊重学生的读书、识字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夯实基础,为研读诗句,体会感情打下良好的铺垫。

二、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字:“炉、烟、流、银”: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字形、结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认为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大家。

2、指导:

指导学生认为难写的字,教师进行示范书写。其他的字学生对照课本自行书写。

3、交流评价:(自评、同桌评、小组评)

采取多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

及时巩固认字成果,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自主写字的水平和良好习惯。

三、研读

1、自学诗句:

借助工具书和图画理解字词的意思,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小组合作:

交流自学中已经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3、全班交流:

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重点解决学习中存在的疑难。

4、边读边想每句诗都写了怎样的景色。

尊重学习的学习主动权。启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培养自主阅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悟读

1、自由读诗,对照插图,体会诗人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2、小组合作,借助文中的插图描述画面,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把想像的画面说生动,说具体。

3、启发:

如果你是诗人,站在这飞瀑的下面,会有怎样的心情?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

4、组织学生扮演诗人,借助教师准备的`课件或挂图,进行角色换位,体会诗句的含义和情感。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把自主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说发现,说理解,说体验,在学生之间的互动互补中,感悟诗句,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读书的过程变成了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的有趣经历。

五、诵读

1、带着自己从诗中体会到的情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组织学生进行多形式感情朗读。如:评读、赛读、加动作读、看画面读等,引导学生读好诗句。

3、练习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朗朗书声是小学语文课堂的永恒追求。多形式的感情朗读,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了语言积累,从中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激发了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望庐山瀑布》教学12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后的注释认真读古诗,你能读懂什么?

生:我读出了紫烟的美。“日照香炉生紫烟”,在阳光的照射下,香炉峰的晨雾变成了紫色,袅袅浮游,非常动人。

师:这一句诗中哪一个字写出了紫烟的美?

生:“生”字能表现紫烟的美。

师:能说说你的体会吗?

生:“生”紫烟的“生”把紫烟写活了,好象源源不断地产生着。

生:“生”紫烟的“生”让我感到庐山好象妈妈,紫烟就是她的宝宝,这些紫烟宝宝调皮地不停挣脱出庐山香炉峰的怀抱。

师:(你的想象真是别具一格),你还能从这个“生”字里感受到什么?

生:太阳出来了,紫烟把庐山唤醒了,鸟儿也开始婉转啼叫,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

师:你能读出生机勃勃的“紫烟”吗?

反思引导学生重点读“生”,学生自然地边读边想象,庐山香炉峰的紫烟宛如一幅绝美的仙境图浮现在学生脑中,这一读,既深入了学生对诗歌的品味,又培养了学生读文字思画面的想象能力。让学生在想象中完成对诗歌的理解此刻尤其重要。用同样的方法,学生很好地体会“挂”字的妙不可言、“飞流直下”的气势磅礴,“银河落”的惊天动地。在读诗中激活学生的联想,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脑海中组合他们想象到的画面,从而领略文字的独特魅力,感悟古诗的经典意境。这时的读诗,想象,表达等方法应该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艺术体操。

激情吟诗熟读成诵

《望庐山瀑布》教学13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六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古诗内容,弄懂诗句意思,了解祖国河山的壮美。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描绘的景色,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

教具准备:庐山风光录像片、计算机、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创情境,引入境

师:在讲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一部短片。

(播放庐山美景的录像片)

师:这儿的山,这儿的雾,这儿的飞流瀑布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使我们不由得想起了李白的那首《望庐山瀑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点评: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让学生感受庐山山水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二、知诗人,解诗题

师: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能说说你对李白这位大诗人有哪些了解?

生:李白是唐朝人,号清莲居士,字太白。

生:李白被称为诗仙。

师:人们对他的诗篇喜爱至极,所以给他这样的称号。

生:这首诗是李白二十六岁时在庐山的黄岩瀑布写的。

(点评:课前查阅古诗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既为学习古诗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课上介绍作者,又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及听说能力,也为理解古诗内容做好准备。)

三、勤质疑,明诗意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那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究竟是什么样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师:谁愿意试读?

(学生纷纷试读)

师:现在,同学们就找自己喜欢的小伙伴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这首诗,开始。(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点评: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师:刚才看到同学们学习的非常认真,哪个小组愿意先来汇报,说说你们组学懂了什么?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意思是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升起了紫色的烟雾。远远的看瀑布就像一条河挂在山上。

生:老师,我们发现李白写了一个错别字,他把“升起”的“升”写成了“学生”的“生”。

(点评:学生在读懂古诗的情况下,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

师:同学们快看看,李白是写错别字了吗?

生:没有,这里的“生”是“产生”的意思,李白是说香炉峰产生了紫色的烟雾,而不是升起了烟雾。

师:(转向质疑的同学)你明白了吗?那你再来重新解释一下诗句的意思。

(学生解释诗句)

师:这位同学善于发现问题,说明他用心读书了,大家要向他学习!谁愿意来有感情的读读前两句?

(学生纷纷试读,群体练读)

(点评:指导学生仔细读书,在读中去体会,去感受,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师:谁来说说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说瀑布从三千尺那么高的地方落下来,是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的。

生:“三千尺”是夸张的说法,应该是从很高很高的地方落下来。

师:你理解的真好!在古诗中,用来表示数字的“三”“六”、“九”、“千”、“万”等都是虚指,不是实指,一般用来形容很大很大,很多很多,很高很高。那你还知道那些诗句使用了夸张的写法吗?

(点评:教师巧妙适时地点拨,复习已学的有关诗句,使记忆不断得到强化。)

生:“危楼高百尺。”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

生:“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师:大家知道这么多的诗句,真不错!刚才那位同学说好像是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这个“好像”解释了“疑”字。“疑”还有不同的解释吗?

(点评: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

生:“好似”。

生:“可能是”。

生:“如同”。

生:“好像是”。

师:都可以。这瀑布就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多么壮观!自己读一读这两句,想象一下瀑布奔腾而下的气势。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老师范读,学生再次练读)

师:谁再试试?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读得好!再现了瀑布宏伟的气势。齐读这两句。

(点评: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读得充分,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师:不错,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何等壮观。这里诗人为什么用上“疑”字呢?

(板书:疑)

生:不是真有银河从天上落下来,而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疑”字。

师:对,这不禁使我们想起了李白的另一首诗《静夜思》中好像也有这样的笔墨:“床前明月光-----”

生:(一起接背)“疑是地上霜。”

师:这离奇的想象,大胆夸张的语言,正是李白诗词的特有风格,所以他被世人称为“诗仙。”你还知道哪些李白的诗句具有离奇的想象呢?

(点评: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注重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及古诗的积累。)

生:李白《清平调词》中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栏露华浓。”

生:《望天门山》中:“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生:《蜀道难》里有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生:《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也是夸张的写法。

:生:《秋浦歌》中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也是。

生:还有“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师:看来,同学们课下真是读了不少的诗呀!还有用其它方式来汇报的吗?

(点评: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拓展了学生诗文学习的范围。)

生:老师,我们组是用绘画的方式。

师:来,展示一下你们组的画。

(教师将画贴在黑板上)

师:请你们小组来描述一下你们的画。

(点评: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生:(指着画上的景物)这是“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这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大家看,这幅画画得美不美?

(生齐答:“美!”)

师:那么大家就带着这种美美的感情把这首诗读一遍。

(学生有感情齐读)

四、想画面,悟诗情

师:大家读得真是太好了!在你读这首诗时,你的眼前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见了一个珍珠串成的帘子。

生:我看见瀑布闪着银光,从高高的山崖上飞泻而下!

生:我看见青山衬着绿水。仿佛两条蓝绿相间的带子。师: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这景象?

放瀑布的录象

(点评:用多媒体出示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同时加上配乐朗读,再次让学生去领略,去感受景美、语言美、情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师:什么感觉?

生:雄伟!

生:壮丽!

生:气势磅礴!

师:现在,你面前就是庐山的瀑布,你们想不想做一回小诗人,也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学生有感情背诵)

(点评: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录像片中真实的庐山瀑布,让学生入情入境,真正的做到了感情朗读。)

生:老师,他站的位置不对。李白是望庐山瀑布,他离瀑布那么近,怎么能看到瀑布的全身呢?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那么你到前面来给大家吟诵一下。

(该生摇头晃脑地吟诵)

生:老师,我们组想给大家吟唱这首诗。

(一生唱,两生随音乐翩翩起舞)

生:我觉得他们选的这个乐曲不适合这首诗,咱们以前还学习过一首七言的乐曲,更适合这首诗。我想给大家唱唱。(全班学生有感情的吟唱《望庐山瀑布》)

(点评: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乐曲吟唱古诗,说明他们已经体会到了诗人当时的心情。)

五、迁移运用背诗文

师:(由衷地赞美)瀑布不但看起来美,吟诵起来美,唱起来更美。你们还找到了哪些描写瀑布的诗句呢?

(点评: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及古诗的积累能力,使课内学到的知识延伸到课外,扩大了信息量。)

生:徐凝的《庐山瀑布》中有一句“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生:张九龄的《湖口望庐山瀑布》中有一句“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生: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有一句“挂落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生: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还有一句“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师:看来大家课下真是下了不少功夫!我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一定更加喜欢瀑布了。但愿有一天咱们师生能共同站在瀑布脚下吟唱这首《望庐山瀑布》。

总评:

汤洋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注重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打破传统古诗教学模式,提高了古诗教学质量。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打破常规,改革古诗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课堂上,由庐山风光的短篇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古诗。而后,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二、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1、自学时间充分。

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学生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写写画画,动手查,同桌还可以商量商量,学生学得主动,的确有所收获。

2、质疑环节落实

在汇报了读懂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而且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3、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古诗。

这样的安排彻底放开了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方式学习,真正体现出对学生尊重,体现出教为学服务的思想,课堂气氛热烈。

三、创设情境,以读为本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老师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如,老师的配乐范读,投影打出的画面,录像片中真实的庐山瀑布,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开了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与此同时,老师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配画加上动作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老师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读”,让读得不够的学生再读,重现了群体活动,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四、加强了课内外的结合

课堂上启发学生互相交流查阅资料的收获,不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对学生终生有益。

《望庐山瀑布》教学14

(配乐播放庐山风光片,简笔画出庐山及庐山瀑布。)

师:庐山美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庐山的美?

生:烟雾缥缈、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山青水秀……

师:是呀!庐山的美是说不尽的,喜欢画画的人来到庐山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画笔;喜欢作诗的人来到庐山更会脱口而出吟诵诗歌。1300多年前,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第二次上庐山时,被庐山瀑布的壮美深深陶醉了,想读读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名作吗?

生:想!(学生翻书,迫不及待地小声读起古诗来。)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大声朗读这首诗,把每个字读正确,每行诗读流利。

反思:唐诗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庐山是驰名中外的胜地。教师播放课件展示庐山的美,简笔画出庐山的形,为学生创设了愉快的情感学习氛围。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庐山的美,更是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庐山,零距离地感受古诗,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渐行渐浓,再切入到他们的求知基点,只提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的初步要求,让学生在充分读的训练中树立了学习古诗的信心,奠定了学好古诗的基调。

激活想象进入意境

《望庐山瀑布》教学15

在教学《望庐山瀑布》中,我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一、由学生自由背诗,有学生背诵到这一首诗时引入新课

很多学生在幼儿园时就已经会背很多古诗,我引导学生背诵自己会背的古诗,当有学生背到这一首时我让学生尝试自己默写,我来朗诵,对于学生不会写的字,允许注拼音,这一过程大约需要10分钟。因学生写字速度、对句子的理解程度都有不同,所以默写出来的诗千差万别。我巡视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写完时,我在黑板上板书,让学生一一对照,让学生在修改时问一下自己为什么这样写,同时结合挂图看美景。我认为在纠正错别字中学生很容易理解诗意,如“望”就是看,望庐山瀑布就是看庐山的瀑布。李妍写的是“暴布”,她认为这个字是多音字,在纠正这个字时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怎样记住这个字,有学生说:“水流的太暴了,就成了瀑布。”通过直观的看图启发学生:“流的暴的水就是瀑布吗?”细心、动脑的学生看出来了:“在高高的山上流的暴的水就是瀑布。”高莹莹同学穿插了一个脑筋急转弯:“什么布剪不断?”多种形式的交流让学生对瀑布不仅有直观的认识,更有自己独特意义的见解。

二.在纠正错别字过程中,学生理解了诗意,在直观感知的基础加上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学生背诵起来更容易,指名背、互背、接力背等多种形式记忆。

三、你喜欢哪个词?哪个字?哪句诗?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很多学生喜欢“遥看瀑布挂前川”和“飞流直下三千尺”,学生解释是“遥”的意思是遥远,远远的看瀑布像白布挂在上面,而且在动,很美。有的学生说“飞”是速度很快,有三千尺,(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三千尺)很高很高,如果有机会,一定去看看,用眼镜发现美、欣赏美,用耳朵去听一听瀑布飞下来的壮观。

接着我准备让学生默写一遍古诗,加强记忆的同时想像美丽的瀑布,边想像边默写,还安排了叶圣陶先生写的《瀑布》让学生欣赏,但由于学生默写速度慢,后面的内容没有进行。

在本节课中,我认为古诗教学可以分为四步:

1、教师朗诵,学生默写。

2、教师板书,学生纠正错别字,再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反复诵读。

3、再次默写,将诗、意结合,进行感情升华。

4、拓展训练。

第二篇: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来安县第二小学 胡云丰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诗题。

1.课前小游戏,看图猜古诗。

2.揭题,板书诗题。

二、初读古诗,明诗意。

1.读诗题(指名不同学生读,读出不一样的感受)。

2.生自由读古诗。

3.指名读古诗,解决“香炉”。

4.解决生字“疑”。

(相机出示疑)指名读,齐读。那么这个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指名一到两名学生)一起跟老师写。(师田字格范写)

生描红,临写,师展示,点评,反馈,生自评,互评。

5.生质疑不理解的字、词,交流讨论,解决问题。

6.再次指名读古诗。(两名)

7.生互评。

8.指导朗读:古诗不仅要读正确,还要读出节奏来。王老师教给你们一个小窍门,咱们如果将停顿的时间稍微长一些,那感觉就出来了。

9.齐读。

三、想象画面,悟诗意。

1.同学们,古人有句话,叫“诗中有画”,我们刚刚读了好多遍,读着读着你就发现了,这首诗也描绘了一幅画,师配乐朗读,生闭眼想象画面。

2.指名说说看到的景物。

3.指名描绘脑海里的画面。

4.(相机出示开头:太阳照在山峰上,峰顶云雾弥漫……)指导学生结合诗句,用自己的语言将脑海中的画面描绘出来。可采用老师提供的开头,也可以是自由创作。(学生自由创作)

5.交流赏析(师评,生互评)

四、再读古诗,悟诗情。

1.抓重点字,感悟壮丽。

同学们,凝练的诗句中蕴含着一幅唯美的画,同学们又为这幅画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形成了一段段优美的文字。如果再一次让你走进这首诗,你觉得哪个字用得妙?(指名说)

2.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讨论,说说你的理解。

3.汇报成果。

4.指导朗读。

5.了解写作背景,升华情感。

6.交流讨论。

五、拓展延伸。

1.我们浩瀚的历史中还有描写庐山的诗歌,相机出示《题西林壁》,请同学们先自由读一读这首诗。

2.指名读。

六、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望庐山瀑布》;

2.诵读《望天门山》,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七、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韵律美

语言美

意境美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利用课件创设情景,播放有关大自然美景的图片,再配乐解说,营造氛围,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然后自然导入到第一首诗《望庐山瀑布》,出示庐山瀑布的画面,我相机配乐范读,向学生展示庐山瀑布的美丽和壮观,让学生学习领略《望庐山瀑布》中所描绘的美景和诗人热爱大自然,欣赏瀑布的气势宏大的激情,并用富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感染学生,收到了不错的学习效果,并鼓励学生大胆充分地展开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我重点指导理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的意境及诗人用词的精妙,鼓励学生动脑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色,并把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遗憾的是,本想让学生把这幅画面画下来,因为时间的关系而作罢。

第三篇: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反复吟读,是古诗教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吟读,让学生理解诗意,领悟诗情,体会诗境。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心中再现。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教学目标:

1、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认识“庐、瀑、炉、疑”四个生字。

2.、通过学生反复吟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人情感,体会诗中意。

3、极力营造古诗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通过查找资料积累李白的古诗。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复诵读,理解诗意。难点:体会古诗意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画意诗情 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同学们学过不少古诗,我们来“看画猜诗”,当你看到这些画面的时候,你会想到哪一句或是哪一首古诗呢? 我先来师范给大家。

学生看图,猜诗,教师相机点评。

小结:诗应景而生,如果在某一时刻,你看到某个画面,心中自然流淌出一句诗来,那可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古诗内容丰富,音韵和谐,意境优美,是中华文学宝库中的经典。我们一定要常读常诵常亲近。

二、揭题——望名知意

出示插图,看,这画的是那首诗呢?(说题目,诗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古诗两首》的第一首《望庐山瀑布》。当老师书写课题时,请同学们伸出手指一起书空,把课题写在你心中的黑板之上。(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解读“瀑布”,认识“瀑”字。看偏旁,利用形声字的构字方法来记字。

瀑布是什么样子的呢?生试着说说,师相机出示瀑布的图片,形象理解瀑布。这首诗写了哪里的瀑布?

再看“望”字,你知道了什么?

谁在看庐山的瀑布?请同学完整的说出题目的意思。题目只区区五个字,却给了我们如此丰富的内容,看来我们以后读古诗一定要仔细的品一品题目。

再一次读课题。

庐山风光秀丽,可以登高赏景,可以临谷听泉。在众多的美景中,李白却独独写了庐山的瀑布,下面我摩恩就跟随李白去看看庐山的瀑布究竟有什么独特的魅力。

三、品读——诗心三叠

1、一望瀑布,察音识韵。

读诗首先要读准,读顺,打开书76页,自读一遍,同桌互读一遍。出示诗配画,指生读,检查字音是否正确,诗句是否通顺。同学们读的很熟,很通顺,但是读的够不够细致呢?

考考你。你们知道“看”分远看和近看,这首诗中,李白是近看瀑布还是远看瀑布呢?理解“遥看”的意思。

远远的看过去,就是“望”的意思。诗中有两个同音字,你发现了吗? 字理区分“炉”与“庐”字。在诗中,“庐”说的是庐山,“炉”说的是---? 理解“香炉”,说说香炉是做什么的。这里的“香炉”指的是“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出示香炉峰图片,对比出现博山香炉图片。)所以,读诗不单要读准,读顺,更要细致。

字音有长短,节奏有快慢,读诗就要读出古诗的韵味来,下面同学们自己试着读出古诗的节奏来。师可以打手势进行指导。

现在,你觉得读诗还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吗?读诗如看人吗,要知全貌,用眼更要用心。

2、再望瀑布,意象入画

真不错,同学们渐渐读出诗的韵味了。但老师告诉你,诗的韵味不止这些。人常说“诗中有画”,这画就在字里行间蕴藏着,同是一首诗,每个人看到的画面也不尽相同。请你沉下心来再读读古诗,边读边想象,每一行诗让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读,想象,交流。相机板书。A、日照香炉生紫烟 抓住“生”字的动感。“紫烟”看图理解想象。想象日光映照下香炉峰云雾缭绕袅袅不停的景象。

B、遥看瀑布挂前川

体会“挂”字的化动为静。是谁有如此神奇的力量把瀑布挂在山前?读出这种神奇的景象。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飞流直下”这个词给你什么感觉? 体会“三千尺”的夸张。字理认识理解“疑”字。“银河”“九天”等词语的理解感悟。这瀑布流得好快呀!生接读诗句 这瀑布好高呀!生接读诗句 这瀑布真壮观呀!生接读诗句 师配乐描述,生闭目想象。

“红日高照,看那香炉峰云雾缭绕,在日光的映照下,一缕缕紫色的烟气升腾不息,仿佛真的是一座巨大的香炉。远远望去,在那青翠的山色之间有一道白脸垂下,那就是庐山瀑布。这瀑布从飞流直下,奔腾不息,如此壮观的景象,让人不禁怀疑,莫非那是银河从极高的九天之上突然降落了下来?

配乐朗读,读出你心中的画面。

3、三望瀑布,品字探词

历代很多诗人都写了庐山瀑布,但最为广泛流传的还是今天的这首《望庐山瀑布》。究竟李白这首诗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吸引了大家呢?请你再读古诗,想象诗中的哪个字或是哪一句给了你特别的感觉。

学生自由谈,师适时点拨,体会诗中的想象与夸张。结语:怪不得,好友杜甫称赞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让我们再次朗读,把这首诗读给李白听。

四、延展——山水清音

其实,这首诗是李白隐居庐山时所作,共作两首描写瀑布的诗,这是第二首,第一首是五言古诗。

出示,赏读。

古人游历山水,寄情自然,这是一种高雅的情怀。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所以我们才得以享受这美好的诗篇。祖国山河壮丽,诗篇无数,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搜集,去感悟一下诗人的情怀。

第四篇: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董建琴

一、导入古诗

1、观图猜诗人,激发学习新诗的兴趣

同学们猜猜看,图片上的古人是谁?能说说你认识的李白吗?

2、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诗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李白另外一首诗《望庐山瀑布》,一起读题。(生齐读课题)

3、认读“瀑”“ 庐” :同学们看瀑布。请跟我读准字音pù瀑布。我国有许多瀑布,李白在这里看到瀑布,你能读准这个名字吗? 同学们看地图,庐山就在中国江西省,在江西省的这个位置。谁能说说课题的意思。“望”就是看的意思。

4、再次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认写生字,感受古诗语言美

1、请同学们自由读《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注意把字读准,把诗读顺。(生自由读古诗)哪位同学能把古诗读准?大家注意听听他哪个字词读得特别准,待会请你评一评。2.学写“炉”“烟”“流”“银”

你们能把古诗读准,那你们有办法认出下面这4个生字吗?

先观察这四个生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书写要注意左窄右宽。你用什么好方法认识它们?(1)认写“炉”

加一加;用换偏旁法记住“炉”,庐山的庐,广字旁换成火字旁就是香炉的炉。师:这个方法非常好,让我们一下子就记住两个字。

(2)区分“炉”和“庐”,(师指导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的方法:看部首猜字义)同学们看,这两个字不仅是形近字,还是同音字。我们应该怎么区分炉和庐?

师:是呀,这两个字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们的部首不一样。你们看,广字旁的庐跟房屋有关。那火字旁的炉跟什么有关?

同学们,看部首猜字义,这是一种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的好方法,所以你们看“烟”的火字旁就说明这个字跟火有关,“流”的是三点水旁就说明它跟什么有关?那“银”字呢? 师:我们认识了这些字,那你们觉得哪个字最难写? 师板书“流”字

师:其他字都会写了吗?生点头,让我们一起来写一个吧!(师板书“炉”“烟”“银”字)(生书空“炉”,师提醒火字旁最后一笔撇变点;生书空“烟”,师边写边提醒注意大字最后一捺变成点。

(3)生练写生字,评价反馈 请你们在书本上写1个。让我们一起把这4个生字读读吧!同学们,生字宝宝回到古诗里了,让我们一起读顺这首古诗吧!(生读顺古诗)

3、师带读古诗,感受古诗节奏

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把诗读顺了。老师也想读读这首古诗行吗?老师念的时候,同学们要留意老师哪里读得快,哪里读得慢。生:“飞流直下”读得快!生:“三千尺”读得慢!师:同学们听得真认真,注意到了老师读诗的节奏。请你们模仿老师的节奏,自己练习读一遍古诗,要注意快的地方读快些,慢的地方读慢些,把诗的节奏读出来吧!

4、男女生挑战读古诗,读准古诗节奏

同学们,就让我们来个男女生挑战赛!比比男生还是女生最会模仿老师的朗读 师:看来你们都是模仿高手!

三、想象画面,配乐读古诗,感受古诗意境美

1、想象诗句画面

老师要送你们一件礼物。同学们看(师展示太阳图片)是呀,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老师从诗句“日照”这个词仿佛见到灿烂的阳光照耀着大地。请你们细心找找每行诗中还有哪些字词让你仿佛见到了怎样的画面?和同桌说说你找到的字词和画面,比一比谁找得多,说得好。

(1)想象1,2行诗的画面 ①认识“香炉”

哪位同学愿意和我们分享你看到的画面?课堂预设: 生1:我仿佛见到了香炉。师:你见到的香炉是怎样的?

生1回答:是烧香的香炉。师:是吗?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图片。这就是我们平常见到的香炉,这就是香炉峰,你觉得它们怎么样呀?其实诗里面的香炉指的就是这座香炉峰。

②了解“生紫烟”

还有哪些字词让你仿佛见到了怎样的画面?(紫烟。)

这紫烟其实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其实这烟就是瀑布的____?(水雾)

师:同学们,太阳照在香炉峰里,瀑布的水雾轻飘飘地向上升,飘到空中,被阳光一照变成了紫色,多么美丽的画面呀!让我们一起用李白写的这句诗夸夸庐山独特的美丽吧!(生齐读“日照香炉生紫烟”)

③想象“挂前川”(师指导想象方法:读诗中的某些词语就能让我们想象画面。)

同学们,读诗中的某些词语就能让我们想象画面。请你用这种方法,说说还有哪个词让你仿佛看见怎样的画面?课堂预设:

“我仿佛见到瀑布像河流挂在山前。能说说诗句中哪个词让你想到这幅画面吗?(挂前川)师:你知道川其实是什么吗?(河流)师:对呀!你们看,地上的河流和“川”字像吗?

对了,川其实指的就是地上流淌的河流。远远看去,瀑布从陡峭的山崖上流下来,就像把地上的河流挂起来一样。难怪李白会这样说:____(生齐读: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来到庐山香炉峰这里意外看到这样的美丽的画面,于是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2、想象3,4行诗的画面 ①感受“飞流直下”

读了这两句,你有什么感受?课堂预设: 生:我仿佛见到了瀑布流得很快!师:你从诗中哪个词想象到的? 生:我从诗中的“飞流直下”这个词想象到的。师:那你能用快速的语气读读这个词吗?

②抓“三千尺”,了解夸张的修辞手法 你们还有什么感受?

师:三千尺到底有多高?你们猜猜看。(学生猜)师:老师给你们一点提示,三尺就是一米,三千尺就是一千米。我们一层教学楼相当于四米,那你算算三千尺会有多少层教学楼?

来,我们一起看看庐山瀑布是不是真的有三百层楼那么高。你们看,其实瀑布没有三千尺那么高,这只是一种夸张的修辞手法。

(3)这种夸张的修辞手法,我们以前也学过。比如说《赠汪伦》里的这句诗。(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潭水真的有千尺那么深吗?(没有)这是用深千尺说明诗人和汪伦的情谊很深。瀑布并没有三千尺那么高,只是诗人认为 它很高很高。所以我们读三千尺要读得慢一些才能显得瀑布很高很高,跟老师读读这个词。(师带读 三千尺。)同学们看,瀑布从很高很高的山崖上飞快地流着,难怪李白会这样说:(飞流直下三千尺)

师:除了三千尺,诗里还有一个词说很高很高,你们能不能找出来? 生1:落九天。师:你知道落九天是什么吗?

生1:不知道。师:九天就是指天的最高处。是什么从九天里落下来?(生齐答:银河)

③想象“银河”

让我们一起去欣赏银河吧。银河指的是宇宙的星河,夜晚的时候,我们能在天空中看到它银白色的光。你们看,瀑布从很高很高的山里流下来,让人以为是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怪不得李白说:(生补充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2.配乐有感情读古诗

(1)配乐抽2个学生读古诗。

让我们听着音乐读读这古诗吧!(生1读古诗)

你们听音乐的时候,想象着画面就能把这首古诗读美了!(再指名读)

(2)配乐全班有感情读古诗

让我们一起边听着琴声,边有感情诵读这首诗吧!(生听琴声齐诵读古诗)

(四)背诵积累古诗,拓展阅读 1.背诵积累古诗(1)看图背诵古诗

李白写的这首诗这么美,我们试试背出来。你们和同桌互相背背吧!(生练习背诵古诗)(2)配乐有感情背诵古诗

这么美的诗让我们听着琴声,再把它背诵出来吧!(生听琴声齐诵读古诗)2.拓展阅读

现代著名文学家叶圣陶先生也写了一首关于瀑布的诗歌!老师读一行,你们读一行,让我们轮流读读这首诗歌吧!(配乐师生合作朗诵诗歌)

(五)总结

同学们,学完这节课,你们肯定有不少的收获,谁能说说你自己的收获?

第五篇:望庐山瀑布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苏教版)六年制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3课。【教材简析】: 本课由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象生动逼真,是古诗中写景名作。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望庐山瀑布》语言简洁,用词精当。全诗采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可以说是一幅气势恢弘的写意山水图。《绝句》则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仿佛一幅生机无限的早春图。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

无论从诗句内容还是在学诗体验上,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另外结合教材图文并茂、诗句韵味优美适于诵读的特点,教学中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营造学诗意境,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鼓励学生诵读,加深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课件或插图,适合读诗配乐的音乐资料。

2、收集曾经读背过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会背古诗吗?谁能把自己知道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由背诗活动,营造学诗的氛围,实现自然过渡,相机板书课题。

2、观察:教师出示准备的课件或是两诗的插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问: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试着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说一说。在学生观察说话的基础上,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本文两首诗的特点,教学中应抓住学生形

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优势,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把观察与说话结合起来,感悟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初步体会诗中蕴含的感情。

二、初读课文

1、出示古诗《望庐山瀑布》。引导学生初读诗句,也可以让课前会读的学生领读,教师相机指导。

2、指读。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阅读、识字经验,抓住重点字进行正音和识记,如:“紫”应读“平舌音”、“川”应读“翘舌音”;“瀑”由“三点水”加熟字“暴”组成、“炉”字可以用造句子“冬天我们要生火炉取暖。”的方法记忆等,教育要充分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

3、利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识记字的情况。

4、同伴练读诗句,争取背诵。

【设计意图】:充分尊重学生的读书、识字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夯实基础,为研读诗句,体会感情打下良好的铺垫。

三、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字:“炉、烟、流、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字形、结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认为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大家。

2、指导。指导学生认为难写的字,教师进行示范书写。其他的字学生对照课本自行书写。

3、交流评价。(自评、同桌评、小组评)采取多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设计意图】:及时巩固认字成果,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自主写字的水平和良好习惯。

四、研读

1、自学诗句。借助工具书和图画理解字词的意思,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小组合作。交流自学中已经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3、全班交流。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重点解决学习中存在的疑难。

4、边读边想每句诗都写了怎样的景色。

【设计意图】:尊重学习的学习主动权。启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培养自主阅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悟读

1、自由读诗,对照插图,体会诗人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2、小组合作,借助文中的插图描述画面,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把想像的画面说生动,说具体。

3、启发:如果你是诗人,站在这飞瀑的下面,会有怎样的心情?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

4、组织学生扮演诗人,借助教师准备的课件或挂图,进行角色换位,体会诗句的含义和情感。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把自主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说发现,说理解,说体验,在学生之间的互动互补中,感悟诗句,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读书的过程变成了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的有趣经历。

六、诵读

1、带着自己从诗中体会到的情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组织学生进行多形式感情朗读。如:评读、赛读、加动作读、看画面读等,引导学生读好诗句。

3、练习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设计意图】:朗朗书声是小学语文课堂的永恒追求。多形式的感情朗读,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了语言积累,从中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激发了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2、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课件或插图,适合读诗配乐的音乐资料。

2、收集曾经读背过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教学过程】

一、回顾

1、背诵《望庐山瀑布》,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2、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方法。

【设计意图】:巩固积累,引导方法,为《绝句》的学习做准备。)

二、自读

1、按上节课的方法,自读学习。学习生字,进行识记,读准字音。

2、交流自学情况。出示卡片认读生字,(鹭、含、岭、泊、吴)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个别字注意扩词练习,加深学生对字意的理解,促进识记。

3、指读诗句。抓住重点的字音,进行指导。如:“翠”读“平舌音”,“泊”读“bo

不要发成be的音等。

【设计意图】:挖掘学生识字经验,引导主动识字。加强识字经验的交流,培养学生多渠道识字的良好习惯。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吴、含、窗、岭、鸣、绝、泊、柳”,引导学生从字形、结构等方面进行观察。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并把自己提醒大家在书写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说清楚。

2、教师范写难点字,边写边强调需要注意的地方。如:“窗”注意不要丢掉“囱”字上面的小撇。“含”和“岭”的里面都有相近的部分,注意“含”里面的是“今”,“岭”里面的是“令”。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间的相互评价。

【设计意图】:写字是低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教学中应突出其主要地位,下大力气,抓实抓好。以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四、感悟

1、出示诗句(不出现插图),默读诗句,利用工具书自学诗句内容。

2、启发思考:如果让你为这首诗配上一幅画,你觉得画面上应该画些什么,并说出理由。

3、组内交流。有条件的可采用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动笔画简笔画,并说出这样画的理由。交流过程中要注意重点字词的理解。如:“含”“东吴”

【设计意图】:一句一景、色彩多姿是这首诗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创设情境,变“话”为画,有机地转化学习活动,在学生想画、说画、赏画、评画的过程中,理解了诗句的大意,体现学科整合的思想。但组织过程中要注意“画画”不是活动的主体,只是理解诗意的一种手段和方法,不能花费过长时间,以免喧宾夺主,偏离重点,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

五、诵读

1、出示插图或学生的优秀画作,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图文对照,启发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以及诗句寓情于景,景美情浓的特点。

3、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读背诗句。如:自读、小组合作读、配乐读、指画面读等,实现美读成诵的学习目标。

六、拓展

1、把自己收集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有条件的可以召开一个小型“诗歌朗诵会”,展示学生课外的古诗积累情况。

七、课堂检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一篇童话。通过讲述小骆驼因为小红马嘲笑而感到委屈,后来跟妈妈到沙漠旅行,明白了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的故事。告诉学生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看其有没有用处。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简洁,富有情趣,寓动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童话故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认知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9个生字,重点指导“陷”的笔顺规则和“屈”的间架结构。认识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掌握“疙瘩”一词中的“瘩”读轻声。认识一个多音字“散”,用“散”的另一个音组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生活积累理解“委屈”。

3、指导学生运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通过续编故事认识小红马错在哪里,进行情感教育,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4、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来理解词句的意思,利用换词法,如:把“足够”换成“够”,使学生意识到换词后,句意虽然通顺,但表达的程度不够。从而体会文中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并能通过朗读表达出骆驼妈妈的自豪之情。

5、指导学生通过概括故事的开端、经过、结果来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6、通过续编故事,对学生进行说、写训练,做到用词准确,达到迁移运用的目的。【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文中“多亏”、“足够”等词语在表情达意中所起的作用。

2、对学生进行说、写训练,做到用词准确,达到迁移运用的目的。【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预设】 第一课时

一、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1、齐读课题

出示“自豪”,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你什么时候感到自豪过?”从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积累理解“自豪”的意思。

2、引导学生质疑:“我”是谁?“我”为什么应该感到自豪?

【设计意图:借助生活积累来理解“自豪”一词,从而理解课题,围绕课题质疑,既是对学生预习情况的一种检查,也是对学生针对课题去质疑问难的能力培养】

二、检查学生预习,初读感知

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出示第一组词语:镜子

委屈

一趟

多亏 陷进

足够

养料

疼爱

松散 闭上

担心

疙瘩

铺天盖地

(1)指导学生多种形式读,相机纠正字音并指导多音字“散”的读音以及“瘩”的读音。(2)请学生说出哪些生字难记或易错,指导“陷”的笔顺规则;指导“屈”的间架结构。【设计意图:在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中进行了字音、字形、字义的指导,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

出示第二组词语:茫茫的大沙漠

松散的沙子

陷进沙子

无边无际的沙漠 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

(1)指导学生诵读,读出这些词语的意思(2)观察这些词语,发现这组词语的特点 提问:仔细观察这组词语,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交流:这组词语都是描写沙漠的。引导学生说出沙漠的特点,感受沙漠环境的恶劣。【设计意图:通过指导读好这组词语,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充分感受沙漠环境的恶劣,为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过渡:在沙漠行走可真危险啊,但是有一种动物能够克服种种困难,穿越沙漠,它就是?引出骆驼

2、检查资料搜集情况

谈话:同学们对骆驼都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交流后,教师对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总结。

3、检查读课文情况

(1)指生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提出读书要求: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不回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学生分自然段读书,教师相机纠正字音,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准确、流利。(3)指导学生按故事的开端、经过、结果来概括文章大意。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按故事的开端、经过、结果来概括文章大意,初步培养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4、质疑问难

【预设过程:学生可能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可以用自己在读书中遇到了疑难问题的方式,把“骆驼妈妈为什么要亲自带领小骆驼去沙漠走一遭呢?”这个问题提出。】

请学生提出在预习中碰到的疑难问题,简单的当场解决,保留重点问题在体会课文中解决。(重点问题:骆驼妈妈为什么要亲自带领小骆驼去沙漠走一遭呢?)

5、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小结,肯定学生的预习,鼓励学生坚持预习。

【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预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在检查学生预习的过程中肯定学生的表现,就是对他们预习的鼓励和倡导,从而使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以保持。】

三、精读课文、语言感悟

(一)精读第一、二自然段

过渡: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那么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1、过渡:小骆驼在河边照“镜子”,小红马见到了是怎么说的?

出示:“你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睫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多难看呀!”指生读。

2、师提问:小红马觉得小骆驼哪些地方长得挺难看的? 师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脚掌 睫毛 肉疙瘩

3、你见过喷着响鼻的马吗?小红马的话应该怎样来读?指导学生读小红马说的话,读出嘲笑的语气。

4、过渡:小骆驼听了小红马的话,觉得挺委屈。(板书:委屈)就回去告诉了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受到了委屈,骆驼妈妈可心疼了!

5、出示骆驼妈妈的话:“孩子,明天你跟我到沙漠里走一趟吧。”

6、指导诵读:你能读出骆驼妈妈对小骆驼的疼爱吗?

【设计意图:理解“喷着响鼻”,去感受小红马的嘲笑之意,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指导学生充分诵读小红马的话,充分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精读三、四自然段,读中感悟

1、默读课文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想小骆驼和妈妈是靠什么走出大沙漠的?并用笔画出相关语句

2、学生交流,随机出示相关句子: 脚掌:

(1)妈妈又指着脚下松散的沙子,对小骆驼说:“多亏我们的脚掌长得又大又厚,如果我们的脚也像小红马那样,陷进沙子里怎么拔得出来呢?”

(2)读后交流:小骆驼又大又厚的脚掌有什么作用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陷不进沙子(3)如果把小问号去掉,换个说法,你会说吗?

(4)比较一下这两种说法哪一种更好呢?谁能把这种语气读出来。

(5)妈妈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指导读好“多亏”一词。

(6)谈话:小骆驼听了妈妈的话,立刻就明白了,出示填空:我(又大又厚)的脚掌(陷不进沙子),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设计意图: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抓住“又大又厚”体会小骆驼脚掌的特点,诵读中突出“多亏”一词,感受骆驼妈妈的自豪之情】

驼峰:

(1)出示:望着无边无际的沙漠,小骆驼担心地问妈妈:“再走下去,我们饿了怎么办呢?”妈妈说:“我们背上的那两个肉疙瘩叫驼峰,里面贮存着养料,足够我们路上用的了。”板书:贮存养料

(2)同桌分角色读一读

(3)如果我们把这个“足”字去掉,你们觉得怎么样?学生交流,从而感受到“足够”一词在文中的作用。

(4)指导诵读,读出小骆驼的担心,妈妈的自豪。

(5)谈话:听了妈妈的话,小骆驼明白了,出示填空:我的驼峰能(贮存养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联系上下文去体会小骆驼的“担心”,利用换词法来突出“足够”在表情达意中所起的作用】 睫毛:

(1)放录音呼呼的风声,感受风沙铺天盖地。师问:“这么大的风沙,能前进吗?(2)出示:说话间,一阵风铺天盖地刮过来。妈妈让小骆驼俯下身子,闭上鼻孔和眼睛。一会儿,风沙过去了,小骆驼的鼻孔和眼睛里没进一点沙子。

(3)想象当时的情境,读好这句话。

(4)板书:阻挡风沙

(5)谈话:风沙过去了,小骆驼懂了,出示填空:我的睫毛能(阻挡风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设计意图:通过放录音渲染气氛,把学生也带进环境恶劣的大沙漠,同时也能够更深地体会到小骆驼的自豪之情。巧借情境,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3、师小结:原来看似难看的脚掌、驼峰、睫毛都有这么大的作用啊!在茫茫的大沙漠里,骆驼给了人们很大的帮助,它可是我们越过沙漠必不可少的好朋友呀,所以人们给它起了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沙漠之舟”。

(三)精读最后一自然段,深化理解

1、过渡:妈妈的亲切教导,自己的亲身体验,从沙漠中回来的小骆驼会怎么想呢?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

出示: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默默地想:我们的驼峰、脚掌和睫毛在沙漠里有那么大的用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思考:小骆驼想到了什么才说“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

3、板书:自豪

4、扣住“!”指导学生读好这一段。

教师总结:不经历风雨,难长成大树。一趟沙漠之行,小骆驼长了不少见识。话又说回来,小骆驼能顺利地走出沙漠,离不开妈妈的帮助。现在你知道为什么骆驼妈妈带小骆驼到沙漠里走一趟了吗?

【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对小骆驼自豪之情的理解和体验,获得了审美享受】

四、续编故事、生活感悟(出示书上插图)

后来有一天,小骆驼又去溪边照镜子,恰巧又遇上了小红马,小红马说:“瞧,你长得这么难看,还来照什么镜子呀?快去美容院里美美容再来照吧!”想象一下,这回小骆驼会怎么回答呢?听了小骆驼的话,小红马又会怎么说呢?

1、出示讨论要求:(1)注意用上提示语。例如:小骆驼说:„„(2)准确用词,用上“多亏”、“足够”“自豪”等词语 同桌讨论

2、指生交流

3、教师小结:是呀,这次沙漠之行既让小骆驼明白了自己脚掌、驼峰和睫毛的作用,也使小红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光看外表,要看实质。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对故事的后续进行创编,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

五、布置作业

1、必做题:读熟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选做题:根据今天同学们交流的,把这个故事编完整,以《再遇小红马》为题写下来。预设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交流自己续编的故事。

组内交流,并选出优秀习作进行推荐。

三、评价续编的故事

1、出示星级评价要求: 语句通顺★

语句通顺、用词准确★★

语句通顺、用词准确、用上提示语★★★

语句通顺、用词准确、用上提示语、内容生动★★★★

语句通顺、用词准确、用上提示语、内容生动、书写认真★★★★★

2、投影推荐习作,根据星级评价要求进行评价

四、补充文本,拓展延伸

沙漠之舟——骆驼

骆驼耐饥耐渴、性情温顺、不畏风沙、善走沙漠,被世界公认为沙漠之舟,是沙漠地区必不可少的交通运输工具。骆驼是属于哺乳纲偶蹄目骆驼科的反刍动物,有单峰、双峰两种,单峰产于阿拉伯和北非地区,双峰产于中亚戈壁沙漠和伊朗高原。我国所产的骆驼是双峰驼,身高2米,重约450公斤,寿命可达35—40岁。

骆驼原为野生,四千多年前被驯化,现野生骆驼在世界上几乎已绝迹,仅在我国内蒙西部、新疆戈壁和甘肃北部人迹稀少的地方还能发现,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沙漠环境恶劣、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很大,水源植物稀少。骆驼长期在沙漠生活,身体机能具有一系列的适应能力。它的眼有两排又长又浓的睫毛,耳壳内有密生的耳毛,鼻孔内有挡风瓣膜,可以阻拦风沙的侵袭。它的足底有约0.5厘米厚的肉垫,可耐受沙漠70—80℃的高温或冬季的严寒,骆驼全身披有约10厘米长的褐色绒毛,冬天可以用来抗寒,夏季在绒毛与皮肤间形成降温的间隙,能防止高温辐射热。骆驼有惊人的耐力,在气温50℃、失水达体重的30%时,还能20天不饮水;它还能负重200公斤以每天75公里的速度连行4天。骆驼的驼蜂是用来储存脂肪的,最多时能盛50公斤脂肪,约占

体重的1/5。骆驼的胃和肌肉能贮存一定量的水,它的第一个胃囊内有20—30个水脬,一次可贮水近百公斤。因而,在一时找不到食物和水的情况下,它可以动用贮存的脂肪和水维持生命。另外,骆驼的嗅觉特别灵敏,能在3里内辨察和感觉到远处的水源,在茫茫的沙漠里,这个本领可谓至关重要。

野骆驼生活于极端干旱的戈壁滩和沙漠之中,那里人迹渺无,动植物极其稀少。由于无水,天敌(狼、猞猁、豹等)也无法生存。自卫能力不强的野骆驼,为了避开天敌的侵害,凭着独特的生理机能,选择了不毛之地栖居,生息繁衍后代。春天骆驼开始求偶交配,妊娠期约十三个月,每胎一仔,初生的小骆驼很快就能站起行走,随其父母漫步沙漠。为了获取美妙的食物,野骆驼有时也悄悄来到沙漠中的绿洲,那里水草肥沃,食物丰富,但是这要冒着生命危验,因为那里也正是恶狼出没的地方。动物学家曾记录了一场野骆驼与恶狼之间的生死搏斗:七月份的一天,一头公驼离开了戈壁区来到水草地,被恶狼发现,狼向公驼扑去。机警的公驼顺来路向戈壁深处逃去,恶狼死追不放。追过30公里以后,野骆驼已无影无踪了。恶狼还不甘心,顺着蹄印寻找,追到40公里时才大失所望,只好垂头丧气地返回。这时,烈日当头,热风烧灼,气温高达50℃,戈壁滩连一滴水也没有,狼在返回途中干渴而死。公驼凭着善跑的本领,摆脱了天敌的追击,终于返回安全的戈壁腹地。

1、其实小骆驼值得自豪的地方还有很多,请看《沙漠之舟》这篇短文,边读边画出骆驼值得自豪的地方。

3、读后交流,现在,请同学们用“我感到自豪的是_____”的句式,选择短文中的内容自由地说说骆驼值得自豪的地方,看谁说得又多又准确。

五、创新实践作业

同学们可以借这篇课文的道理,写一写其他动物身上的“宝贝”,如啄木鸟的嘴,松鼠的尾巴等等。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设计 胶南市实验小学 丁春荣 教材分析: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一篇语言浅显易懂,看似平淡却含义深刻的童话故事。通过讲述小骆驼因小红马嘲笑他难看而委屈,到沙漠里亲身体验后,发现自己的驼峰、脚掌和睫毛都很有用,而认识到自己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故事,赋予我们这样的道理:我们要辨证地看待事物,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看其有没有

用处,对于自己,更要树立起自信。课文富有情趣,寓动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童话故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认知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指导学生抓关键词和提示语等方法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4、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途,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5、初步了解本文通过人物对话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6、让学生学习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以此作为划分大段的依据,初步渗透段落的划分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脚掌、驼峰、睫毛在沙漠中的作用,体会小骆驼心情变化的原因过程,从而感悟小骆驼的自豪之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透过文本,懂得判断一种事物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而要看它的用途。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树立自信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课前交流

老师了解到我们班孩子有三大优点①最会读书②最善于思考③发言最积极。所以今天能来珠海路小学给优秀的你们上课,我感到很自豪。你们有没有信心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童话故事。齐读课题:14《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二、检查预习

1、课文已经预习了,看!这些词语有信心读准它们吗? 出示生词:

肉疙瘩 镜子 委屈 走一趟

多亏 陷进

铺天盖地 足够

闭上 贮存养料 疼爱 松散

(1)先自己练习一下,不认识的可以请教同位或看看书。(2)指名当小老师领读。

2、引导辨别多音字。看蓝色字“松散”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过程:大多数学生会反应出这是一个多音字。】 它另外一个读音你知道吗?你能给它组个词吗?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初读情况,一是了解学情,二是集体巩固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把重点字音读准确,扫清阅读障碍。】

3、观察红色生字,你最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个字的写法?

【预设过程:学生有说“镜”的,肯定学生提出的注意点后,老师指导记字方法照镜子一定不要忘记,镜子里留下自己的影子,写时右边中间口里边的横不能丢。学生提出其它字用同样方法解决】

“陷”老师也想提醒大家,右下部分的笔顺容易写错,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特别提醒右下部分里面的两条短横不要连在一起。

“趟”你是老师的知音,跟老师想的一样。趟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先写“走”字旁,注意第七笔捺要写得足够长,托起里边的“尚”。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

4、下面请同学,摆好写字姿势,用钢笔认真描红这两个字。

5、描红完的同学看屏幕,这儿还有一个长句子,谁会读? 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看屏幕,指名读)课件出示: 谁能把他的意思读出来?再指名读句子。

6、课文已经预习了,回顾课文内容,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过程:学生可能复述故事内容,语言不够简练,因此要引导学生利用故事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写事的文章一般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写。小红马嘲笑小骆驼,小骆驼感到委屈是故事的——(起因)。骆驼妈妈带小骆驼到沙漠走了一趟是故事的——(经过)。小骆驼为自己的特殊用途感到自豪是故事的——(结果)

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巧妙的串联起来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

7、分段指导。

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故事的起因?

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故事的经过?剩下的段落就是故事的结果。

(师小结:像这样意思相近的自然段放在一起就可归为一个大段,本篇课文共分为三个大段。)

过渡:现在,让我们走进这篇童话故事的起因。

三、精读课文,语言感悟

1、略读第一、二自然段,感受委屈。(1)小红马对小骆驼说了什么?指生回答

你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睫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多难看呀!出示句子:

谁来读小红马的话?指名读

(2)从他的朗读中你体会出什么?从哪个词看出小红马在嘲笑小骆驼?(在课件上点红:难看)

加上提示语,再读,还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小红马嘲笑小骆驼?(在课件上点红:喷着响鼻)

(3)你能当当小红马来说说这句话吗?(指导读出嘲笑语气)

(师小结:看!抓住关键词和提示语就可以感受人物内心活动,我们在平时习作中也可以通过运用恰当的提示语来描述人物内心活动。)

(4)假如你是小骆驼听了小红马的话,心情会怎么样?【板书:委屈】(5)那么,骆驼妈妈是怎么安慰孩子的呢?指生回答 孩子明天你跟我到沙漠里走一趟吧。

出示句子: 指名读。

你读懂了什么?加上提示语,再读还能感受到骆驼妈妈对孩子的疼爱之情(齐读)

2、略读第五自然段,领悟自豪。

过渡:为了不让小骆驼觉得委屈,骆驼妈妈决定带它到沙漠走一趟。孩子们,经过这次沙漠旅行,小骆驼的想法改变了吗?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3——5自然段后再回答。指名答(2)出示最后一自然段

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默默地想:我们的驼峰、脚掌和睫毛在沙漠里有那么大的用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

此时小骆驼的心里觉得怎样?从哪里看出来?指名答(点红最后一句齐读)【板书:自豪】

(3)质疑:小骆驼刚开始觉得那么委屈,现在又感到这么自豪?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重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抓住小骆驼的一个心理变化,从委屈变成了自豪,从而产生疑问。】

(4)指名回答(点红第二句)

3、紧扣词句,感受沙漠

过渡:那么骆驼的驼峰、脚掌、睫毛的作用到底有多大?让我们赶紧跟随课文去沙漠看一看吧!

(1)同学们,你们了解沙漠吗?谁来说说?

(2)文中又是怎样描写沙漠的呢?请同学们快速读3、4自然段用“——”画出描写沙漠的词句,看谁找的又准又快。

(3)找出的同学读一读,同位交流补充。(4)指名汇报。

【预设过程:如果一人汇报不全,再找学生补充。】 看!老师也找到了这些词组,谁愿意起来读一读?指名读 茫茫的大沙漠 无边无际的沙漠 松散的沙子

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 出示词组:

(5)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画面,走进这茫茫的大沙漠(播放沙漠录像)

(师解说:“茫茫的大沙漠,沙丘一座连着一座,放眼望去寸草不生。这里常常是风声肆虐,黄沙漫天飞舞。转瞬间,沙丘被移走了一片又一片。”)

(6)想着刚才的画面,把这些词组的意思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集体交流后,圈出描写沙漠特点的词语,利用多媒体,不仅加深学生对沙漠的了解,而且使学生学到词语积累的方法。教学中抓住了关键词,让同学感受沙漠的特点,如茫茫的、无边无际、风沙铺天盖地等,通过朗读来体现这沙漠的大,沙漠环境的恶劣。】

4、精读三、四自然段,了解各部分作用

过渡:同学们你们觉得沙漠环境怎样?到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旅行,骆驼母子会遇到什么困难?它们用什么法宝克服困难呢?

(1)下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3、4自然段,边默读课文边用“﹋﹋﹋﹋﹋”标出体现脚掌、驼峰、睫毛作用的句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充分地读,自读自悟,培养边读书边批注的阅读习惯和能力。】(2)找出的同学先在小组内交流。(前后4人1小组)

交流方法是:先读找到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分的作用。(3)按顺序集体交流。

①指生读句子、说作用。【相机板书:脚掌 陷不进】 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出示句子:多亏我们的脚掌长得又大又厚,如果我们的脚也像小红马那样,陷进沙子里怎么拔得出来呢?)

a.看妈妈说的话中有个“?”,谁能用上“。”说这句话。指名说

b.看!用上句号说意思没变,但用问号说更能肯定骆驼脚掌是陷不进。所以

骆驼妈妈在说这句话时,她内心会觉得怎样?(自豪)谁能用自豪的语气说说这句话。

c.从哪个词也可以看出妈妈说这话时很自豪。(多亏)谁能抓住多亏读出妈妈自豪的语气?指名读

e.教师小结:看!抓住关键词,也能体会出(自豪的语气)人物的心理活动。②咱们继续往下交流。

指生读句子、说作用。【相机板书:驼峰 存养料】 出示句子:

我们背上的这两个肉疙瘩叫驼峰,里面贮存着养料,够我们路上用的了。我们背上的这两个肉疙瘩叫驼峰,里面贮存着养料,足够我们路上用 的了。

a.你有什么发现?“够”和“足够”这两个词意思有什么不一样吗? 指名回答

【预设过程:引导学生说出“够”说明刚满足。“足够”说明很充足还有剩余。】 b.小结:一字之差可以告诉我们这么多,在平时学习中我们也要学会恰当运用词语。c.说这话时妈妈用什么语气?(自豪)指名读 你也自豪地说说这句话。e.抓住“足够”齐读句子,体会骆驼妈妈内心的自豪。

(师小结:看通过小骆驼与骆驼妈妈的对话,我们了解了骆驼身上各部分的作用,这种表达方式叫语言描写。我们在今后的习作中也要学会使用呀!)

③过渡:沙漠里的天说变就变,就在小骆驼与妈妈说话间,风沙又来了。(放风沙声音)小骆驼该怎么办呢?指名回答。

出示句子:

说话间,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妈妈让小骆驼俯下身子,闭上鼻孔和眼睛。一会儿,风沙过去了,小骆驼的鼻孔和眼睛里没进一点沙子。

a.加上自己的想象来读这句话。指名读。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相机板书:睫毛 挡风沙】

b.“没进一点儿沙子”难怪小骆驼沙漠旅行结束后会默默地想;引读最后一自然段。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默默地想:我们的驼峰、脚掌和睫毛在沙漠里有那么大的用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

c.抓住“!”再读最后一句话,读出小骆驼的兴奋之情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其积极性,让学生在自读中了解内容,在合作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在朗读中提升对思想的认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六、补充资料,点拨感悟。

1、其实,值得骆驼自豪的不光这些本领,它还有一个美称——“沙漠之舟”。

结合文中插图,看老师补充的资料——《沙漠之舟》出示资料:

骆驼耐饥耐渴、性情温顺。骆驼不畏风沙、善走沙漠,被世界公认为“沙漠之舟”。骆驼的寿命可达35—40岁。野生的骆驼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骆驼有惊人的耐力,在气温50℃、失水达体重的30%时,还能20天不饮水;它还能负重200公斤以每天75公里的速度连行4天。骆驼的嗅觉特别灵敏,能在3里内辨察和感觉到远处的水源。初生的小骆驼很快就能站起行走,随其父母漫步沙漠。

(1)边读边给每句话标上小序号,看看这段话共有几句?每句话都介绍了什么?指名回答。

你知道为什么把这七句话放在一起吗?

【预设过程:学生基本能说出这几句都是介绍骆驼特点的。】

师小结:是呀,短文中每一句话都告诉了我们骆驼的一个特点,这样表达意思相同的几个句子集中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自然段。你从这个自然段中了解到了骆驼的哪些知识?

(2)训练说话:请你 用上“我感到自豪的是。”这一句式,替着小骆驼说一说,让它感到自豪的还有什么。

【设计意图:此处,通过补充资料让学生知道骆驼感到自豪的其他方面,理解每句话都写了骆驼的一个特点。从而引出几个意思相关的句子构成自然段的概念。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了解的知识,并借鉴老师出示的句式来训练说话。这就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做到了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2、骆驼有它值得自豪的地方,我们每个人也都有让自己感到自豪的地方,请你说一说最让你感到自豪的是什么?

出示句式:我感到自豪的是。

【设计意图:紧抓课题,让学生以“我感到自豪的是。”来发展思维,训练语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这也是一个从课内到课外,从书本到生活的过程。】

七.再扣课题,领悟道理,积累学法。

1.课文学完了,请你用上“我知道了”、“我明白了”、或是“我学会了”什么?来说说你的收获吗?

【预设过程:学生能看板书把骆驼主要特点说出来,就鼓励收获大。如果能说出道理,及时表扬你不仅学到知识,还明白了深刻道理。引导学生积累写作手法——语言描写。】

小结:其实课文不仅让我们了解了骆驼身体各部位的作用,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事物美不美不在于(外表),而在于有没有(用处)

2.看板书小结:

(1)同学们虽然骆驼的脚掌又大又厚,但是在沙漠中行走陷不进沙子里,所以小

骆驼说,指课题齐读。

(2)虽然骆驼背上的两个肉疙瘩很难看,但是它能贮存足够养料,所以小骆驼说, 指课题齐读。

(3)虽然骆驼的两层睫毛不好看,但是能挡风沙,所以小骆驼说,指课题齐读。3.教师总结升华:现在知道小骆驼为什么自豪了吧?(擦去问号)是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虽然不好看,但是很有用,所以我们要正确判断事物的美与丑。

八、布置作业:续编故事

现在的小骆驼真想把自己的收获和小红马说说。有一天,它们又见面了,你能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续写这篇童话吗?

【设计意图:语文言意理论认为:文本作为言语作品,它是“言”和“意”的统一体。母语教学的本体价值就是促使学生言与意的积极感悟、内化、转换,并进而运用个性的言语表达读者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此项作业与上文衔接紧密,由易到难,从点到面,自然水到渠成。】

板书设计:

14、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驼峰——存养料 脚掌——陷不进 睫毛——挡风沙

(委屈)(自豪)

下载《望庐山瀑布》教学(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望庐山瀑布》教学(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南海区大沥镇盐步中心小学范志珊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把学生带入诗情画意的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在......

    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 ——庞古堆小学:卢杨 教学目标: 1、会认“庐、瀑、炉、疑”四个生字,会写“炉、烟、流、银”四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庐、瀑、炉、疑”四个生字,会写“炉”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积累故事中的名句,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

    望庐山瀑布 教学方案

    编号:28 望庐山瀑布 沂水第二实验中学小学部 潘月娟 【课题名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 【 课程相关描述】 一、基于《2011版......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松原市宁江区毛都站镇中心小学 徐海龙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会文中生字,理解诗句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能力目标:朗读、背诵、默......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第四册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执教者:龙田上薛小学石玉娇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品读能力和理解水平欠......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新桥镇大林学校 刘志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讨论学习,自读自悟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2、了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生平,积累李白的古诗一到二......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通过学生反复吟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背诵课文。 难点:理解诗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