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语文同步习题(5篇范文)

时间:2022-03-28 01:01: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观潮》语文同步习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观潮》语文同步习题》。

第一篇:《观潮》语文同步习题

《观潮》语文同步习题

享。练习包括两种练习:学生学习课文后,为了加深理解记忆而进行的习题练习和工人士兵等人为了获得熟练技巧而经常进行某种动作的实践技巧练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潮》语文同步习题,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一、注意带点字的读音,把()里不正确的音节划去。

闷(mēn m6n)雷 涨(zhǎng znàng)潮 飞奔(bēn bèn)而来

恢复(hù fù)踮(diǎn diàn)着脚 风号(háo hào)浪吼

二、判断正误,对的在()里打“√”,错的打“X”。

1、“鼎”字第一个笔画是“/’。()

2、“鼎”字用部首查字法,查“目”部。()

3。“鼎沸”的意思是“喧闹、杂乱”。()

l“鼎立’和“鼎力”读音和意思相同。()

三、在()里填上合适的字,再按要求作答。

山()地()()天()地 七()八()

若()若()风()浪()东()西()

以上填的字构成近义词的有:。

四、读下面的句子,找出比喻句,在()里打“√”表示。

1、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2、浪潮的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3、浪潮的声音很响,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4、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5、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五、找出()中与带点词语意思相近的词,并画上“√ ”。

1、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一次 一回 一日)的观潮日。

2、宽阔(宽敞 宽广 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3、江面上依旧(依然 仍然 果然)风号浪吼。’

4、那声音如同(犹如 相同 宛如)山崩地裂。

5、顿时(一时 霎时 一刹那间)人声鼎沸。

6。过了好久(许久 很久 不久),钱塘之江才恢复了平静。

快乐晋阶

在《观潮》中,你最喜欢哪个壮观的景象? 写出相关的句子,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你最喜欢欢的壮观景象是:

你喜欢的原因是:

生活拓展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复活节岛面积不大,只有120平方公里,整个岛呈三角形,四周礁石蜜布。在一些巨石砌起来的石墙残迹后面,矗立着几百尊巨大的半身石像。这些石像的脸大约有7米长,脖子2米长,身高约20米,最轻的大约有30吨,最重的估计有八九十吨,整齐地排烈在千米多高的长方石座上,远远望去,就像一根根冲天而立的石柱。这些石像都是用块火山岩雕成的。它们有着长长的脸、高高的鼻子、深深的眼眶、长长的耳朵和噘着的嘴。有的头上还戴着一顶用红色岩石做成的.帽子,几米高的园柱形石帽子,还可以脱卸下来。石像身上雕刻着许多人像、禽鸟的花纹。它们的脸对着波涛

汹涌的大海,长长的双手放在肚子上,昂首遥望,好像在期待着什么。除了岛的南端外,岛上其他地方还有几百尊这样的石像,人们把这些石像叫作毛阿伊斯石像。令人惊奇的不只是石像奇特的模样和巨大的身躯,更令人费解的是它们的“身世”。

1、找出短文中三个写错的字,把正确的字写在()里。

①()②()③()

2、读了这篇短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请用《观潮》文中一个词语来说明。

这个词语是()。

3、照例子,在()里填上合适的词。

例 一(张)嘴

一()帽子 一()石像 一()眼睛 一()海岛

一()花纹 一()礁石 一()石墙 一()火山

4、这篇短文主要介绍了石像 这几个方面的特点。

5、你认为这些巨大的石像是怎么来的?说说你的看法,再写下来。

第二篇:《丝绸之路》同步习题

《丝绸之路》同步习题

一、给下列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来。矗立(zhí chù)

戎装(rónɡ yónɡ)匕首(bǐ bì)

循声(xún dùn)

二、我会查字典。

“凹”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用数笔画查字法,应查______画,笔顺是__________________。和“凹”意思相对的字是______,这个字的第四画是______。

三、选词填空。

不计其数

栩栩如生

浩浩荡荡

五彩缤纷

威风凛凛

看到这幅________________的画,我就仿佛看到了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壮观场面:在伊朗高原北部,一位________________的大将军正率领着______________的兵马________________地向东方挺进,准备迎接给他们带来____________的绫罗绸缎的东方友好使节。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补充句子。

看着丝绸之路上的巨型石雕,我们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仿佛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上“既是„„也是„„”写一写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路。丝绸之路既是__________________之路,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路。

3、用反问的语气重新表达下面这句话。丝绸之路是一条伟大的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填序号确定病因,然后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A.分类不当

B.意思重复

C.用词不当

1、我们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丝绸之路的故事。()

2、丝绸之路是促使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 2

3、骆驼商队将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水果带到我国。()

六、课外阅读。

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我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1、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________的通道。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________,往西一直延伸到________。

2、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________最具代表性。

3、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第三篇:语文《观潮》说课稿

语文《观潮》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观潮》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观潮》说课稿范文1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一课《观潮》。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围绕“自然奇观”这一专题展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钱塘江以其奇特壮观的大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文章,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本文教学目标设定为: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等词语。通过对课文重点词语的理解,提高学生品味词句的能力,练习背诵第3、4自然段。

2.通过有感情的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

3.在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的基础上,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课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在课文的重点段中,按空间、时间的顺序进行了形象的描写,而这些学生通过自己读书很难体会出来,就需要教师的引导,所以我把理解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并有序练习背诵定为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学生生活在内陆城市,许多孩子没有到过海边,更无从目睹这样雄伟壮观的大潮景观。对于没有见过的事物,又没有类似经历可以借鉴,不仅给理解课文带来障碍,也给展开想象造成困难。课文文质兼美,意在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想象奇观,深入品读重点的词句,并能熟练运用,因此,我把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提高学生品味词句的能力定为本课难点。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基本掌握了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所以可以从理解文章入手,在引领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三、教学方法:

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我确定本课的教学思路是:紧扣一个“读”字,抓住课文重点词句,调动学生参与解读文本,增添了学生的兴趣。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走进文本,读出自己的理解,体会文本的情感,

四、教学程序:

在课堂教学中,我构想通过:识字学词,品读感悟,回归整体这三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一)识字学词,整体感知

此环节重点掌握多音字“闷、薄、涨、颤、号”的字音“横贯”的“贯”字的书写笔顺及“观潮”“奇观”中“观”字的不同意思,做到扎实有效的学词。同时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路,课文是按照潮来时、潮来中、潮来后的时间顺序描写的,教师相机板书

板书:潮来时、潮来中、潮来后

(二)品读感悟、体会奇观

课文三、四两个自然段是全文的精髓,是学生了解大潮雄伟、壮观并学习作者按观潮顺序记叙景物写法的重点段落,是整节课教学的重点,我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凸现对重点的处理。

1.读中积累,指导背诵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比较注重课文语言的积累,通过各种形式的大量的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从而使学生在读懂理解的基础上,比较轻松地达到积累课文语言的目的。课文的三、四两个自然段要求背诵,在背诵之前,我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背诵这两个自然段,有什么好的方法?通过上面的大量读中感知,学生会找到可以按照时间、大潮的由远及近(空间)、前后联系等来记忆。

此时,教师再出示插图及表示时间顺序和空间变化的词语,辅助学生背诵,以达到积累的目的。

2.理清顺序,领悟写法

其实,在学生交流背诵方法的时候,也就明确了三、四自然段的写作顺序,那就是——由远及近。

对于描写观潮人表现得句子,在课上不作重点处理,只是让学生找一找段中描写观潮人的语句,看看放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通过对重点词语“人声鼎沸”的体会,感受到加入了对观潮人的描写,更能衬托出真是天下奇观,所以,才引得成千上万的人来观看。也与第二自然段的人们的表现相照应。

3、回归整体,感悟写法

学完全文后,我再次让学生自由读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并给予时间让学生展示,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作业设计:

让学生把自己观赏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及感受讲给家长听,既锻炼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效果:这节课通过充分读,学生实现了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读中展示;通过自己领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通过自由评,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读中感悟,议中深入”学生不仅读懂得了课文,而且体会到祖国河山的壮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语文《观潮》说课稿范文2

一、说教材

《观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一课。这是一篇十分优美的写景的文章,描写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全文共5个自然段,先总写,然后从“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个方面,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刻画了钱塘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有声有色,有景色的正面描写,也有观潮人的侧面烘托,使人读后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可以说这是一篇很好的进行朗读训练的文章,也是进行写景类文章写作训练的典范。

二、说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重点:积累语言,引导学生感受大潮的神奇壮观。

难点:体会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三、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对潮汐的形成原因,和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

四、说教法

基于对文本的把握和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我采用“创设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法”进行教学,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将自己想象成观潮人群中的一个,身临其境地融入学习活动中。同时我还采用了“朗读法”,因为阅读教学的重点要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实现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的目的。

五、说学法

在新课标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为此,我采用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

六、说教学流程

我将本课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反复诵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弄清钱塘江的地形特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雄伟。并引导学习生字。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语句,积累语言,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下面我主要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1、出示钱塘江地形图。

教师进行介绍:我国有许多名山大川,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介绍一条有代表性的河流,那就是钱塘江。钱塘江是我国浙江省的第一大河,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南亚的恒河并称为“世界三大强涌潮河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钱塘江边一睹涌潮的景象吧。

2、播放钱塘江大潮视频,板书“观潮”

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在作者眼里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最能体现钱塘江潮特点的词语。

3、理解奇观

教师板书“天下奇观”,并引导学生理解“奇观”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给学生形成视听冲击,让学生直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壮的气势,学生的激情马上被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顺理成章地引出关键词“奇观”。】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采用多媒体形式出现本课生字词,指名读,重点强调“罩”“鼎”“崩”三个字的读音。再齐读巩固字音。

2、让学生那个字记起来有困难。帮助学生解决难字。

3、多种形式读,如开火车读、赛读、男女生读等,进一步巩固生字词,这样既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设计意图:预习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给学生自学方法的有效途径。但预习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更要有指导,预习的基本要求是:a、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出生字,画出词语,遇到难读字多读几遍,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不能解决的画问号。b、大声朗读,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c、边读边想,提出不理解的问题。程度好的学生还可以将自己的读书体会、感受写下来。】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

【设计意图:在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好的朗读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更有感染力,也可以通过正确的朗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实现以读代讲的目的。】

2、学生模仿读。

3、指名读,然后进行评议,看好在哪儿,不足在哪儿,如何改进?

【设计意图:评价的过程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因为只有自己入情入境地读了,才能评价别人,这样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学习的能力。】

4、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设计意图: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对课文的把握不同,会有不同的感受,所以他们的汇报过程正是体现他们独立获取知识的过程。】

在这个环节中,我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走进文本,逐步提升学生的感悟,这样不仅保证了读的时间,读的形式,还保持了读的兴趣,更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四)指导书写

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书写能力,能独立识写大部分的生字,教师只需指导难写、易错字,为此,本课我重点指导了“蒙”“薄”“昂”三个字。

七、说板书

我的板书设计在力图简洁明了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突出文章脉络,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和布局谋篇的能力。

语文《观潮》说课稿范文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观潮》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大潮这一壮丽的“天下奇观”,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感情。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生动细腻的词语、生动的比喻紧紧地抓住大潮的声音、景象两个方描写,逼真的再现了大潮那雄奇壮阔、动人心魄的气势。

2、说重点: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是要继续培养学生“抓住主要内容”的能力,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特点,了解叙述的顺序,抓住主要内容。抓住大潮的特点—声音大、气势壮,抓住声音和形态是怎样变化的来理解词句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3、教学目标

依照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三点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会生字新词;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4、说教具: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录音机、投影片、录像等教学教具,目的是充分用电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入情入境,理解课文内容,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说教法

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学生带到一个钱塘江大潮来临时雄伟壮美的景象中。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三、说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边听边看,边读边思”的方法来学生,即引导学生在观看录像时要用心看,仔细听,在阅读文章时要一边读、一边想,并能做到联系上下文,读后想前,边读边想,学生采用听、看、读、思、品的方法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潮》一文,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二)逐段分析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后,我紧接着提问:钱塘江大潮在世人眼中是怎样的一种景观?(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天下奇观)

“天下奇观”四个字说明了什么?从哪里知道?(我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抓住中心词“天下奇观”理解钱塘江大潮是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教给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

2、学习第二自然段在学生经过合作交流,他们对“天下奇观”的体会后,我随后用充满激情的语气说道:“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天下奇观”,那一定壮丽、雄奇、令人神往的。遗憾的是老师没见过,你们见过吗?想不想去看看?”好,那我们就做好准备。(接下来我以快速的动作放好投影片,用语言渲染气氛。)学生兴趣勃勃地,迫不及待地观看录像。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这时潮来了没有?我们看到了什么?随着录像的播放,我用生动语言向学生介绍,并提出问题,让他们思考。

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提问: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依照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江面很平静……)

3、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同学们,潮来时究竟是怎样的景象呢?现在让我们随着录象细细观赏一番,不过要边看边听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又想到了什么?看完后小组讨论。

(2)这种惊心动魄的场面,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点描写的?(板书:声音、形状)潮来时是先听到的?还是先看到的?为什么?声音是怎样变化的?请用“”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词句。(依照检查学习情况,相应板书:“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3)江潮由远及近滚滚而来,它的形状又是怎样变化的?是怎样描写的?学生轻声朗读课文。并按要求用“____”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词句。学生自由组合检查,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并相应板书:“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4)指导朗读第三、四自然段。语气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读出潮由远到近,由小到大的声势来。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读表达出来。

4、学习第五自然段

大潮奔腾而去,这时的江面又是什么情景呢?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第五自然段。学生通过学习读、划、议,明白潮过之后江面才恢复平静,江水涨了两丈来高。(板书:恢复平静)

5、总结全文

刚才我们一起去观看了钱塘江涨潮,那种惊心动魄、奇异壮观的景象,真不愧为天下奇观。

6、布置作业(略)

五、说板书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反映课堂教学的全部过程。本篇板书我按照观察的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设计的。

第四篇:语文《观潮》说课稿

语文《观潮》说课稿

语文《观潮》说课稿1

一、教材及学情

《观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我们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编者将这篇课文选编在这里,一方面是继续培养学生抓住主要内容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上好一堂课必须了解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雄伟景象缺乏直观感受,需要老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

二、教学目标

依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我特拟定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识记生字词,抓重点词句进行品味,注重语言积累。

2、技能目标: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使学生受到壮阔美和力量美的感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我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能力,确定出本课的重难点。

重点:学习课文3、4自然段,体会大潮的磅礴气势。

难点: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四、教法

“教有多法,但无定法。”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和朗读法进行教学。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力量,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课文。

五、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六、教程

1、激趣导入,引人入胜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学也是如此,一堂课的导入十分重要。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用潮水声作衬托,同时用优美的语言声情并茂地渲染课堂气氛,勾起学生想去观潮的强烈欲望。

2、观看画面,启发想象,学习第2自然段。

①我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潮来前人山人海的情景。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假如自己身在其中此刻的心情怎样?我的意图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通过边看边想,设身处地地理解人们期盼潮水早点来的焦急心情。

②课堂教学不仅在于老师的导,还在于学生的学。对于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我将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提出问题:江潮还没有来,作者看到了什么?学生通过读书,能够自己解决问题。

三、读中感悟,理解课文3、4自然段。

潮来时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我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学习,运用情境教学,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悟情,学生采用看、读、思、背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a、首先运用多媒体学生展示潮来时的情景,学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中。同时,我巧设疑问,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里采用情景教学法将视觉手段与听觉手段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

b、如此壮观的景象,作者又是如何进行描绘的呢?我因势利导、自然过渡,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

1、《小学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准备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朗读课文,比如:自由读,合作读,指名读,读自己喜欢的词语、语句等,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感悟,读中自得。然后出示自学提示(1)作者观潮的顺序是怎样的?(2)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点来描写?我让学生组建学习小组,共同探讨、合作解决问题,存在困难的地方,我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抓住潮水声音变化的词语。如: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山崩地裂和潮水形态变化的词语,如:一条白线—--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来理解大潮的雄伟气势。

2、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我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在本课中学生也许会提出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潮水为什么会拉长呢?我组织学生议论交流,然后我结合钱塘江的地理位置及形状及时点拨,这样,学生的疑问就得到了解决。

3、为了使学生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一次为大潮的雄壮所折服,我将引导学生背诵3.4自然段,让学生把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内化为自己的真切感受,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

四、回归整体,理解全文

在理解了前面两个重点段落以后,我让学生回过头来,整体浏览全文,感受观潮的整个过程,从而整体把握全文。

五、总结延伸,感情升华

钱塘江大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此处我将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为了进一步升华主题,我向学生展示祖国大好河山的图片,有意识地把这种感情升华到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语文《观潮》说课稿2

一、说教材和学情

《观潮》是山水游记的佳作,南宋文学家周密用精妙纯熟的语言,形象逼真的描写,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展现在读者面前课文节选自《武林旧事》,编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这个单元所选用的篇目都是以描写自然山水为主题的古代诗文,单元要求“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的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在四年级里,学生已学习了近十篇文言文,还阅读了一些课外文言短文,学生对文言知识和文言文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根据以上内容,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赏析文中的优美词句,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3、了解钱塘潮雄伟壮观的景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而其中,在理解的基础上品析课文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就是告诉我们教学方法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对象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安排为此,在这堂课里我选择了以下教学方法:

1、激趣导入法

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较大,学生较难读懂,这是他们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堂课里,我利用小学四年级的一篇同名课文,通过现代文方便理解的特点,让学生对文章描写的情景有初步的了解,并通过古人与今人对观潮的热情和看法导入课题

2、小组竞赛法

据研究表明,大脑处于竞赛状态时的效率要比无竞赛时的效率高得多,学生因渴望竞赛取胜而产生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去为此在这堂课中,我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开展了难易结合的朗读、译读、赏析和表演竞赛,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通过竞赛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激发了学生的团体荣誉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竞赛中主动的获取了知识

3、实践巩固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提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的活动”在这节课里,我安排了一个“学做主持人”的环节,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前提下,模仿主持人来介绍钱塘潮的盛景、水上的表演以及观众的反映这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可以极大的激发他们学语文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多媒体辅助法

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感觉器官越多,它们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对学习的知识就越容易理解和巩固钱塘江大潮离我们的生活比较遥远,借助多媒体可以变抽象的文字叙述为优美壮观的画境,它能带给学生在听觉、视觉等感官上极大的享受这一感官上的享受,也能更好地促使学生深刻地体会散文语言文字的优美

三、说学法

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他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这篇课文,我要求学生使用以下学习方法逐步地掌握课文内容:

1、借助文下注释、工具书排除文字障碍

文言文言简意赅,即使有一定功力的人阅读时也很难一目了然,中学生养成阅读注释、查阅工具书的习惯,不仅能够初步达到“了解内容”的要求,还可以为课外阅读开拓广阔的天地

2、反复诵读,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

在文言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读通课文,理解文意,必须让学生反复诵读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自然而然就能积累语言材料,提高朗读能力,形成一定的语感

3、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阅读课文

即不动笔墨不读书好的阅读方法,能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自行阅读、自己注解、自我圈点、自我评注,直接在阅读材料上画上思索的轨迹,打上认知的烙印这种学习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习惯,还可以拓展他们的思维,提高写作水平

四、说教学程序

(一)开讲激趣、导语引入

首先我在屏幕上展示小学课文《观潮》,让学生欣赏这篇现代文会将学生与文言文的《观潮》拉近距离,同时,也会引发他们的好奇心:相隔几个世纪的钱塘江大潮有多大变化呢?古人和今人观潮的热情是不是一样呢?然后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回顾了小学课文《观潮》,现在我们要学习南宋文学家周密的一篇散文,题目也是《观潮》这两篇文章作者不同,写作的时间更不同,但他们所描绘的都是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让我们来看看古人和今人眼中的钱塘江大潮有何异同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过渡到对新课的学习

(二)朗读课文,了解大意

朗读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学生试读,这是对学生预习情况的一个检测;其次是教师范读,这是对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最后是学生仿读,这也是一个学习与改进的过程通过反复地朗读,学生可以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对课文内容也会有一个大概印象紧接着我给出一道思考题:这篇课文描绘了哪几幅画面?经过分析可以看出课文中的四个自然段,刚好描绘了四幅画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归纳成:海潮图、演习图、弄潮图、观潮图这样,学生对于文章内容就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三)小组合作,分析课文

我把全班分为四个小组,一个组分配一个自然段,即一幅画面要求四小组以竞赛的方式完成两项任务:

1、找出本段的重点字词,能够用自己的话翻译句子。

2、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试做简要的赏析这两项任务由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依据他们答题的情况、小组参与面与课堂上的表现计团体得分

这个环节是这堂课的主体部分,教学的重难点都在这里得到解决采用小组竞赛的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在团体荣誉感和好胜心的驱动下,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找出文中的重点字词和翻译句子是一项非常简单的任务,学生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就能较好完成,而赏析文中优美的语句则是一项略有难度的任务,可以提示学生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和感情色彩等方面加以品析,这样就可以降低这道题的难度系数文中可圈可点的地方比较多,比如海潮图中对潮水的描写,运用了不少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像“如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沃日”几句,就将潮水形、色、声、势几方面的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再比如观潮图中,描写观潮人群的密集,实际上是从侧面衬托江潮之势和水上表演之精彩,这些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都值得学生去揣摩和品析为了收到良好效果,我安排了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要求他们并运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为答题作好准备只要学生说得言之成理就可以得到认可。

这种竞赛活动不光可以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也能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作为教师的我,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我觉得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四)能力延伸,拓展训练

当两轮紧张激烈的竞赛结束,同学们极有可能意犹未尽,可以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给出一道创新题:七百多年过去了,人事已非,而钱塘海潮盛景依旧如果你是观潮盛景的直播现场主持,请根据学完本课后印象,用自己的语言向观众介绍最打动你、最吸引你的一幅画(这道题其实也是对课文内容的巩固,但并不是单纯的翻译课文,而是要求学生运用丰富的想象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再创造,同是也是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临场发挥能力的训练)

为了让学生尽快地进入角色,我在屏幕上展示钱塘潮的图片,配上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来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优美动听的旋律、直观形象的画面,加上学生精彩的解说,一定会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到这大自然的神奇与壮美。

最后对以上的比赛作小结,计算出总成绩,评出优胜组给予鼓励,也要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加以表扬但我想,这个时候胜败已经不是很重要了,只要在整个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全心地投入、收获了知识,那么他们都是胜利者到这里,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上已经达到了。

(五)复习巩固、布置作业

我再次和学生一起回顾课堂内容,梳理知识要点之后布置作业:比较两篇《观潮》在内容上和语言上有何异同?我设计这道题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学习其写作技巧由于时间的关系,这道题可以在课后完成。

语文《观潮》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观潮》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大潮这一壮丽的“天下奇观”,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感情。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生动细腻的词语、生动的比喻紧紧地抓住大潮的声音、景象两个方描写,逼真的再现了大潮那雄奇壮阔、动人心魄的气势。

2、说重点: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是要继续培养学生“抓住主要内容”的能力,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特点,了解叙述的顺序,抓住主要内容。抓住大潮的特点—声音大、气势壮,抓住声音和形态是怎样变化的来理解词句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3、教学目标

依照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三点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会生字新词;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4、说教具: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录音机、投影片、录像等教学教具,目的是充分用电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入情入境,理解课文内容,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说教法

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学生带到一个钱塘江大潮来临时雄伟壮美的景象中。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三、说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边听边看,边读边思”的方法来学生,即引导学生在观看录像时要用心看,仔细听,在阅读文章时要一边读、一边想,并能做到联系上下文,读后想前,边读边想,学生采用听、看、读、思、品的方法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潮》一文,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二)逐段分析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后,我紧接着提问:钱塘江大潮在世人眼中是怎样的一种景观?(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天下奇观)

“天下奇观”四个字说明了什么?从哪里知道?(我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抓住中心词“天下奇观”理解钱塘江大潮是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教给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

2、学习第二自然段在学生经过合作交流,他们对“天下奇观”的体会后,我随后用充满激情的语气说道:“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天下奇观”,那一定壮丽、雄奇、令人神往的。遗憾的是老师没见过,你们见过吗?想不想去看看?”好,那我们就做好准备。(接下来我以快速的动作放好投影片,用语言渲染气氛。)学生兴趣勃勃地,迫不及待地观看录像。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这时潮来了没有?我们看到了什么?随着录像的播放,我用生动语言向学生介绍,并提出问题,让他们思考。

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提问: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依照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江面很平静……)

3、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同学们,潮来时究竟是怎样的景象呢?现在让我们随着录象细细观赏一番,不过要边看边听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又想到了什么?看完后小组讨论。

(2)这种惊心动魄的场面,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点描写的?(板书:声音、形状)潮来时是先听到的?还是先看到的?为什么?声音是怎样变化的?请用“”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词句。(依照检查学习情况,相应板书:“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3)江潮由远及近滚滚而来,它的形状又是怎样变化的?是怎样描写的?学生轻声朗读课文。并按要求用“____”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词句。学生自由组合检查,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并相应板书:“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4)指导朗读第三、四自然段。语气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读出潮由远到近,由小到大的声势来。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读表达出来。

4、学习第五自然段

大潮奔腾而去,这时的江面又是什么情景呢?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第五自然段。学生通过学习读、划、议,明白潮过之后江面才恢复平静,江水涨了两丈来高。(板书:恢复平静)

5、总结全文

刚才我们一起去观看了钱塘江涨潮,那种惊心动魄、奇异壮观的景象,真不愧为天下奇观。

6、布置作业(略)

五、说板书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反映课堂教学的全部过程。本篇板书我按照观察的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设计的。

语文《观潮》说课稿4

[说教材]

《观潮》一课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篇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培养留心周围事物习惯的好教材。

[说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教师提供直观的图象帮助理解。

[说目标]

依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强烈的情感。

2、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提高学生品味词句的能力。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是理解“潮来之时”的记叙。

教学难点是体会钱塘江大潮的雄壮的磅礴的气势。

[说教学]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中的氛围中学习。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运用电教媒体,直观感受,激发情感和兴趣。

1、导入:在我国,有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钱塘江大潮就是其中一处,有谁知道钱塘江大潮?见过吗?

2、放录像,直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和壮观。

3、请学生谈观看钱塘江大潮后的感受。

运用电教媒体,让学生直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壮的气势,学生的激情马上被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利于学生理解词句。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

课文脉络非常清楚,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很快理清文章的顺序,在此基础上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组织教学。

三、创设情境,体会观潮人的感受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到观潮人的急切、激动的心情。因此,我设计这么几个问题:如果你就是观察人中的`一员,想到就要见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会怎么做?观潮的人群又是怎么做的呢?

四、通过“读、悟、议、赏、再读”,重点体会潮来时壮观景象。

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难点。学习这一部分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因此,我设计如下环节:

1、读。学生自由读潮来时这一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地方读,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

2、悟。读中感悟,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在读书时联系已有生活经历,体会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3、议。即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围绕“哪些景象最吸引你,说说。

语文《观潮》说课稿5

【说教材】

《观潮》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我们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编者将这篇课文选编在这里,一方面是继续培养学生抓住主要内容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的观察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好一堂课必须了解学生。

【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雄伟景象缺乏直观感受,需要老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

【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识记生字词,抓重词句进行品味,注重语言积累。

2.技能目标: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使学生受到壮阔美和力量美的感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说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3、4自然段,体会大潮的磅礴气势。

【说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的观察方法。

【说教法】

“有多法,但无定法。”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情景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和朗读法进行学。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力量,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课文。

【说学法】

根据材特和学生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激趣导入,引人入胜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学也是如,一堂课的导入十分重要。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用潮水声作衬托,同时用优美的语言声情并茂地渲染课堂气氛,勾起学生想去观潮的强烈欲望。

2.观看画面,启发想象,学习第2自然段。

①我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潮来前人山人海的情景。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假如自己身在其中刻的心情怎样?我的意图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通过边看边想,设身处地地理解人们期盼潮水早来的焦急心情。

②课堂学不仅在于老师的导,还在于学生的学。对于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我将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提出问题:江潮还没有来,作者看到了什么?学生通过读书,能够自己解决问题。

二、读中感悟,理解课文3、4自然段。

潮来时这部分是课文的重,我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学习,运用情境学,抓住重词句品味、悟情,学生采用看、读、思、背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A.首先运用多媒体学生展示潮来时的情景,学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中。同时,我巧设疑问,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里采用情景学法将视觉手段与听觉手段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

B.如壮观的景象,作者又是如何进行描绘的呢?我因势利导、自然过渡,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

1.《小学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我准备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朗读课文,比如:自由读,合作读,指名读,读自己喜欢的词语、语句等,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感悟,读中自得。然后出示自学提示

(1)作者观潮的顺序是怎样的?

(2)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来描写?我让学生组建学习小组,共同探讨、合作解决问题,存在困难的地方,我适当拨,引导学生抓住潮水声音变化的词语。如: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山崩地裂和潮水形态变化的词语,如:一条白线——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来理解大潮的雄伟气势。

2.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学中。我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在本课中学生也许会提出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潮水为什么会拉长呢?我组织学生议论交流,然后我结合钱塘江的地理位置及形状及时拨,这样,学生的疑问就得到了解决。

3.为了使学生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一次为大潮的雄壮所折服,我将引导学生背诵3、4自然段,让学生把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内化为自己的真切感受,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

三、回归整体,理解全文

在理解了前面两个重段落以后,我让学生回过头来,整体浏览全文,感受观潮的整个过程,从而整体把握全文。

四、总结延伸,感情升华

钱塘江大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处我将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为了进一步升华主题,我向学生展示祖国大好河山的图片,有意识地把这种感情升华到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语文《观潮》说课稿6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宋代周密的《观潮》

我按以下五个程序说课,主要说每个程序的要点:

首先,我说教学分析。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观潮》是山水游记的佳作,南宋文学家周密用精妙纯熟的语言,形象逼真的描写,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展现在读者面前。全文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用镜头摄像的笔法分别写出潮来之状,演兵之形,弄潮之势,观潮之盛。这篇文章通过正侧面描写结合,白描与细描相结合,写景与记事相结合,成功地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奇伟壮丽,又展现了南宋都城的风景画、风俗画,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也流露了作者在南宋王朝灭亡之后对过去生活的留恋之情。

2、学生分析

初二学生已经有了一年的文言文学习基础,学生对文言知识和文言文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掌握了一定量的文言词汇,了解了一些常见的基本句式,能运用已学知识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根据以上两个分析,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②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③学习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多修辞、多侧面摹状的写景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反复诵读,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②提供句式,教给学生赏析优美词句的方法。学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钱塘潮雄伟壮观的景象,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的弄潮儿。

教学重点

1、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

2、研读课文,整体感知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

理解并运用本文形象逼真的描写方法。

语文《观潮》说课稿7

《观潮》是宋代词人周密写的一篇文言短文。作者以“潮”为线索,采用分镜头摄影的笔法,分别描写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潮中水军演习的壮观场面、吴儿弄潮的高超技术和吴人观潮的盛况,将写景和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生动形象地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风景画和风俗画,把自然美和人情美交织在一起,交相辉映、互相映衬,使读者如身临其境,受到美的陶冶。

针对课文的实际特点——画面美和课文的类型——文言自读课,依据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我提出了四大学习目标:

一、能力训练:训练阅读理解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二、知识学习:认识了解钱江潮,掌握积累一些文言实词的意义;

三、审美教育:学习欣赏体会大自然的美;

四、思想教育:学习“弄潮儿精神”——迎对风险敢于拼搏。

其中,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欣赏美并恰当地表达出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我设计制作了融声音、影像、图片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用真实可感的形象说话,以利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文、欣赏美。另外,初二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有一定的鉴赏分析美的能力,也有自己的个性。因此,在课堂中,我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以启发引导为主,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我采用我校推行的课堂教学模式——目标教学法展开教学,以目标导航定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有的放矢,力求学有所得。

我的主要教学流程如下:

总之,课堂教学要“美在其中,乐在其中”是我努力追求的最高境界。这是我对《观潮》课堂教学的一孔之见,请多多指导!

语文《观潮》说课稿8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观潮》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这部分内容绘声,绘色,绘形地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写声音从“闷雷滚动”到“山崩地裂”;写景象从“一条白线”到“万马奔腾”,写得直观形象。作者这些有声有色的描写,使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大潮的画面,感到响声越来越大,大潮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作者观察用心,叙述有序,从声音、气势、形态几方面直接描绘了大潮的奇特,又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表现了大潮的奇特,使人由衷地感到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这篇课文的选篇意图,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伟,继续练习抓住主要内容,另一方面是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2、教学目标

鉴于上述对教材的初步分析,根据四年级教学要求、课文特点和课后思考练习,我确定本课分两课时完成,现在我着重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第二课时的教学是在第一课时学生学会生字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汹涌而来的壮观气势,领略“天下奇观”的景象。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3、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重难点

由于本组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课文描述的景象是学生生活中很难见到的,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本节课我遵循“学生为主体,我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这一原则,坚持导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导读中分析、综合、比较,在分析、综合、比较中导读,以读代讲,寓讲于读,使学生在分析、比较、综合的思索过程中理解课文,获取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根据学生对大潮缺乏感性认识,给学习课文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我采用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巧用课文插图、影像资料等,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场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入情入境,降低理解难度,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营造一个“实在、有序、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引导学生紧扣文题,质疑问题;读、找、议,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机地运用教学插图、影像资料等强化感性认识;反复训练朗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熟读成诵,积累知识,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起动机

上课一开始,我先用一段饱含激情的话语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观赏过潮水吗?世界上涨潮的地方不计其数,其中不乏著名的潮水,然而像我国钱塘江大潮那样雄伟壮观,千百年来令人赞叹不绝的,却不多见。你们想不想也去见识见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去感受感受江潮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景象呢?”(请看视频),然后指导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范读课文。让大潮的声音从“闷雷滚动”到“山崩地裂”;景象从“一条白线”到万马奔腾等画面呈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最后叫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看描绘大潮雄奇的插图。让他们设身处地地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陶醉于大潮奇特的境界中,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引起了他们的学习动机。

〈 二〉抓住文眼,整体教学,体会感情

教学时我抓住文章重点,围绕“观”(观奇观)这个中心词,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思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首先我用小黑板出 示自学思考题:1、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观潮的,作者抓住了什么来体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2、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潮水雄伟、壮观的词句,小组进行讨论并汇报结果,接着请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完成以下表格(在小黑板上出示表格:填出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所看到的和听到的景物),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由于引入新课时,已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同学们兴致勃勃地通过读、划、议,明白了“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色水墙 ”、“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这些词语是抓住潮来时的形状特点。在观看插图之后,再回到文中细细品评,学生陶醉在有声有色的情境中。从潮水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的景象中,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

〈三〉指导朗读,感受景象,深化感情

为了帮助学生感受景象,更深更透地理解作者的表达感情,我着重采用了朗读的方法。首先我指导学生们自主选择最喜欢的语句进行自由读,比赛读、表演读等,再谈谈自己的感受,并鼓励他们读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读出天下奇观的气势,读出观潮人群的惊奇。然后听录音,学生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画面,帮助学生感悟自然美和语言美。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四〉品文析句,理解课文,学习表达

教学中设计品文析句环节,能使学生赏境悟情,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因此,我在教学“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 那段时,我让学生找出描写大潮形态和声音的句子,并要求他们说说作者在文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好在哪里?通过同学们的读与找,了解到:作者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如: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样写好在具体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在观察钱塘江大潮时,所听到的声音和所看到的景象,充分体现了钱塘江大潮非凡的气势。)这样加深理解了课文内容,进一步学习了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表达方法。

〈五〉总结全文

为了面向全体学生,把教师的“一人言”小结变为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小结”。要求学生把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或最想说的话讲给大家听(我则从写作、词句、思想等方面进行指导)。这样不仅形式独特新颖,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拓展文本,延伸课堂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课外阅读的开始。所以我布置的课外作业是,让学生去搜集反映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并和大家相互交流,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说板书设计

本人根据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加以概括、归纳、总结,设计了以上板书。这样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既突出了本课的重点知识,又具有很强的概括性,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大家。

语文《观潮》说课稿9

一、说教材

《观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一课。这是一篇十分优美的写景的文章,描写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全文共5个自然段,先总写,然后从“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个方面,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刻画了钱塘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有声有色,有景色的正面描写,也有观潮人的侧面烘托,使人读后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可以说这是一篇很好的进行朗读训练的文章,也是进行写景类文章写作训练的典范。

二、说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重点:积累语言,引导学生感受大潮的神奇壮观。

难点:体会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三、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对潮汐的形成原因,和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

四、说教法

基于对文本的把握和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我采用“创设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法”进行教学,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将自己想象成观潮人群中的一个,身临其境地融入学习活动中。同时我还采用了“朗读法”,因为阅读教学的重点要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实现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的目的。

五、说学法

在新课标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为此,我采用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

六、说教学流程

我将本课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反复诵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弄清钱塘江的地形特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雄伟。并引导学习生字。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语句,积累语言,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下面我主要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1、出示钱塘江地形图。

教师进行介绍:我国有许多名山大川,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介绍一条有代表性的河流,那就是钱塘江。钱塘江是我国浙江省的第一大河,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南亚的恒河并称为“世界三大强涌潮河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钱塘江边一睹涌潮的景象吧。

2、播放钱塘江大潮视频,板书“观潮”

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在作者眼里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最能体现钱塘江潮特点的词语。

3、理解奇观

教师板书“天下奇观”,并引导学生理解“奇观”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给学生形成视听冲击,让学生直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壮的气势,学生的激情马上被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顺理成章地引出关键词“奇观”。】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采用多媒体形式出现本课生字词,指名读,重点强调“罩”“鼎”“崩”三个字的读音。再齐读巩固字音。

2、让学生那个字记起来有困难。帮助学生解决难字。

3、多种形式读,如开火车读、赛读、男女生读等,进一步巩固生字词,这样既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设计意图:预习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给学生自学方法的有效途径。但预习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更要有指导,预习的基本要求是:a、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出生字,画出词语,遇到难读字多读几遍,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不能解决的画问号。b、大声朗读,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c、边读边想,提出不理解的问题。程度好的学生还可以将自己的读书体会、感受写下来。】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

【设计意图:在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好的朗读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更有感染力,也可以通过正确的朗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实现以读代讲的目的。】

2、学生模仿读。

3、指名读,然后进行评议,看好在哪儿,不足在哪儿,如何改进?

【设计意图:评价的过程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因为只有自己入情入境地读了,才能评价别人,这样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学习的能力。】

4、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设计意图: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对课文的把握不同,会有不同的感受,所以他们的汇报过程正是体现他们独立获取知识的过程。】

在这个环节中,我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走进文本,逐步提升学生的感悟,这样不仅保证了读的时间,读的形式,还保持了读的兴趣,更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四)指导书写

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书写能力,能独立识写大部分的生字,教师只需指导难写、易错字,为此,本课我重点指导了“蒙”“薄”“昂”三个字。

七、说板书

我的板书设计在力图简洁明了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突出文章脉络,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和布局谋篇的能力。

语文《观潮》说课稿10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辽宁师范大学营口教学区09小学教育一班24号贺鸿艳。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观潮》。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第七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理论依据、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观潮》是人教版第七册第一组的一篇讲读课本,本单元共四篇课文,分别是《观潮》、《雅鲁藏布大峡山》、《鸟的天堂》、《火烧云》都是展现大自然的神奇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本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我们介绍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课文结构清晰,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超过后的顺序以及大潮声音形状由远及近的变化介绍了钱塘江大潮的气势磅礴景象,使人读后不禁感叹“钱塘江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作者介绍了观潮人数之多,从侧面表现了大潮的奇观,选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们通过课文学习感受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奇妙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之情,根据课程目标要求了四年级学生教学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认识七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2、3自然段

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实际来理解体会字词的含义。

感受大自然壮观,受大自然美丽熏陶,能把自己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结合教学目标,我计划用2课时来完成本课教学任务,第一课时是让同学们学会生字生词,理解部分词语和课文的意思,学习课文第一段。第二课时主要任务是继续学习课文,理解作者描写观潮的写作手法,真切地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今天重点讲述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及教学特点,我拟定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抓重点词进行品味,注重语言积累。

过程和方法: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描写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课文所写的“大潮来时”的内容为课文学习重点部分,让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留

心周围事物和积累材料的。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表达方法,充分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领悟是突破难点关键。

二、说教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入境界,进角色,动真心,吐真情,体会大潮来时的宏伟景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品味,更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三、说学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运用合作交流法和自主探究法,便学生在自主能动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乐趣。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理清顺序

上节课,我们读了《观潮》一文,谁能说一说作者是按着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从整体入手来把握课文的思路和观潮的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自主读书,感受奇观

交流学习方法

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读这篇文章,感悟大潮的壮观(学说出自己喜欢的读法,教师也说出自己的读书方法,供学生参考)

设计意图:以问题引导探索,让学生对比分析,自由质疑情景而探索,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宽阔、更活跃的探究平台,不断专研,最终形成积极探究的心里想法(江面平静) 学习第一自然段,理解“天下奇观”的意思,区别“观潮”的观与天下奇观的观的不同意思

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江面平静,观潮人多

江潮还没有来,作者看到了什么?

学生读课文想象人们观潮的热闹场面,体会作者多的手法

设计意图:自由宽松的课堂气氛才会引起学生智慧的波澜,教师要允许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获得自我满足,教师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更像一位专业的主持人

(二)、品读重点领悟奇观

看录像,初感奇观

潮来时是怎样壮观的景象?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钱塘江大潮,让我们边看边想你看见了什么?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调动其情趣。(天下奇观声音形状由远及近)

感情朗读 感受奇观,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字里行进流露出作者的情感,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师范读,学生朗读,背诵喜欢的段落)

学习结尾段,引导学生通过“漫天卷地”、“风号浪吼”,体会潮过后水势之大的奇观(恢复平静(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三)、总结课文、归纳升华

江潮景美,作者文更美,为什么作者会写得如此生动形象?

(四)、课外延伸,积累运用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处自己喜欢的风景。

五、说板书设计:

观潮

观潮之前 江面平静

观潮之时(天下奇观) 声音形状(远近)

观潮之后 恢复平静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六、说理论依据: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依照本篇文章的写作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在教学中做到“以读代讲”,“从读而悟”,因此,我主要采用了

情景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的同时又渗透了思想教育。

语文《观潮》说课稿11

一、教材分析

《观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以生动的语言展示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与壮观。文中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上好一堂课必须了解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雄伟景象缺乏直观感受,需要老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

三、设计理念

远程教育将课堂教学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方向转变,关注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感受远程教育的魅力。

四、教学目标

依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我特拟定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抓重点词句进行品味,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3、情感与态度:让学生通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使学生受到壮阔美和力量美的感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五、教学重难点:

我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能力,确定出本课的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3、4自然段,体会大潮的磅礴气势和潮来时的壮丽景象.

难点:1、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2、理解重点词句。

六、教学准备:

为了上好这一堂课,我在远程上查找了和课文有关的图片和录象资料,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同时希望学生课前收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七、教学方法:

1、教法

“教有多法,但无定法。”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和朗读法进行教学。我将远程教育资源:图片、影像等有机地融合到多媒体课件中,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为学生提供了直观、动态、形象的影视文件,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课文。为学生自渎、自悟文章内容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2、学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不只是单纯的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因此,设计学法如下:

(1)读、思、议结合。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感悟情景,入境生情,自悟自得,在读中思考,读中讨论,读中理解。

(2)想象品味法。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培养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画面的想象力。

(3)多媒体直观法。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更好更快地把握课文重难点,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八、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激趣导入,引人入胜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学也是如此,一堂课的导入十分重要。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用潮水声作衬托,同时用优美的语言声情并茂地渲染课堂气氛,勾起学生想去观潮的强烈欲望。

(二)观看画面,启发想象,学习第2自然段。

①我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潮来前人山人海的情景图片。启发学生结合实际展开想象:假如自己身在其中此刻的心情怎样?我的意图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通过边看边想,设身处地地理解人们期盼潮水早点来的焦急心情。

②课堂教学不仅在于老师的导,还在于学生的学。对于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我将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提出问题:江潮还没有来,作者看到了什么?学生通过读书,能够自己解决问题。

(三)读中感悟,理解课文3、4自然段。

潮来时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我运用情境教学法,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悟情,学生采用看、读、思、背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同时我利用远教资源,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及文字等信息巧妙恰当地呈现,制成课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补充学生学习的知识背景,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能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a、首先运用多媒体学生展示潮来时的情景: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学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中。同时,我巧设疑问,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里采用情景教学法将视觉手段与听觉手段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

b、如此壮观的景象,作者又是如何进行描绘的呢?我因势利导、自然过渡,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

1、《小学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准备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朗读课文,比如:自由读,合作读,指名读,读自己喜欢的词语、语句等,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感悟,读中自得。然后用课件出示自学提示(1)作者观潮的顺序是怎样的?(2)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点来描写?我让学生组建学习小组,共同探讨、合作解决问题,存在困难的地方,我适当点拨,利用板书巧妙引导学生抓住潮水声音变化的词语。如: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山崩地裂,潮水形态变化的词语,如:一条白线——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来理解大潮的雄伟气势。

2、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我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在本课中学生也许会提出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潮水为什么会拉长呢?我组织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我用课件出示钱塘江的地理位置图,及时点拨。这样,学生的疑问就能得到解决。

3、为了使学生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一次为大潮的雄壮所折服,我将引导学生背诵3.4自然段,让学生把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内化为自己的真切感受,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

4、回归整体,理解全文

在理解了前面两个重点段落以后,我让学生回过头来,整体浏览全文,感受观潮的整个过程,从而整体把握全文。

(四)总结延伸,感情升华

钱塘江大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的祖国还有象钱塘江这样美丽的地方,于是我利用网络所提供的图片资料向学生展示祖国大好河山的图片,并启发学生:我们的祖国美丽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热爱祖国的情感,(当小导游,向同学们介绍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向大家介绍你在课前所收集的资料、朗诵写观潮的诗歌等)为了进一步升华主题,有意识地把这种感情升华到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九、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反映课堂教学的全部过程。板书设计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用简笔画的形式,形象直观,使学生一目了然,能根据板书理解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从而突破本课的重点。

十、说课小结

总之,远程教育资源深入课堂,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让语文教学由封闭到开放,由以“书”为本到以“人”为本,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观潮》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适时将远程教育资源运用到了课堂教学中,发挥了课堂教学“三为主”的调控作用,围绕重点,教师注重导方法、导技能,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时又渗透了思想教育,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语文《观潮》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观潮》一课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课的内容,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篇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培养留心周围事物习惯的好教材。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教材特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强烈的情感。 根据本课的内容及三年级学生思维发展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钱塘江大潮在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变化;难点是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养成几类材料的习惯

为了更好实现以上的教学理念,我在课前准备了相关的多媒体课件、美丽的图片,让学生收集有关小兴安岭的知识,为更好地学习知识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说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首先,我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具体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探。即设疑自探。然后组织学生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即解疑合探。接着,让不同学生针对所学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诱发学生深入探究,即设疑再探。最后,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分别编拟基础性和拓展性习题,让学生训练运用。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老师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因此在这堂课中我将运用自主探究式学法。

三、说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上课伊始,我设计这样的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潮一课,老师要考考你们字词掌握情况。 用复习进行导入不仅可以考察学生对上节课对字词掌握情况,而且自然的过度到本课第二课时的学习。

2、设疑自探

我设计这样的导语,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整体感知了观潮的大体内容,那么每一段都写了哪些内容呢?带着这个问题自主探究,并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出来。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本环节的设置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2、解疑合探

在自探结束后,我组织学生以全体讨论的形式来检查学生自探结果情况。并且帮助学生总结,这几段主要讲的是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江面的变化。即潮来前:江面很平静声音:潮来时: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形状:水天相交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接着形成一道白色城墙,最后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起头并进。潮来后:江面漫天卷地,风号浪吼过了很久才恢复平静。并且重点讲解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让学生在评价和倾听的过程中,发现、感悟,从而得到提升。

4、质疑再探

让学生针对所学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诱发学生深入探究。如果学生提不出,我将准备好的问题抛给学生,例如,你能结合本篇内容说一说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心情是怎样的?如果你就在观潮的人群中,看到一条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最后犹如千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又会说些什么呢? 这个环节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探究的精神。

5、拓展运用

让学生以解说员的身份,以课文为蓝本,以插图和录像为依托,融进自己的感悟“现场直播”,培养学生创造性复述的能力,解说词可以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中”的顺序讲述,要烘托出大潮的奇特之处。

6、小结

我让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课的学习他们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让学生大胆的发表见解,给学生一个梳理知识的机会。

四、说板书设计

这样板书,体现文章的结构和写作顺序,又体现了本文的重难点,既让学生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注重了他们审美情趣的培养。

22、观潮

天 潮来前:江面很平静(人山人海)

下 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奇 潮来时

观 形状: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潮来后: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恢复平静

语文《观潮》说课稿13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内容

《观潮》是语文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字词积累和言语理解能力的基础上来进行学习的。本单元的课文以写景为主,本课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以生动的语言向读者展现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2、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课改对教学目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个维度: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正确书写“鼎、罩”等7个生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若隐若现、昂首东望等词语;

能用”逐渐“、”恢复“等词造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以读促悟、多种阅读形式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提高学生品味词句的能力;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本科的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潮来之时“是文章的重点部分,所以我将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描写方法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结构,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抓住重点词句,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内容。

我对教学重难点的分析是基于对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的分析,那么接下来我来说一说学情。

二、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字词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对于正确书写汉字还有待加强,学生理解一些语句深层涵义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这些都将成为我教学过程中的考虑因素。

三、教法分析

基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学情的分析和新课改的要求,因为本课是篇写景记叙文,篇幅不长,但”天下奇观“的景象极为少见,因此,我将借助多媒体,采用”创设情境法“、”图文结合法“等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入境界,进角色,动真心,吐真情来体会钱塘江潮来时宏伟的气势,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从而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

四、学法分析

学生将采用”情景探究法“、”讨论法“及”朗读体会法“,通过对图片影像的观看,感受和学习课文中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五、说教学过程

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

首先我采用设问的形式问学生们,在我国,有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钱塘江大潮就是其中一处,有谁听说过或者见过钱塘江大潮吗?

然后,放录像让学生们直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之后,请几个学生分别谈谈观看钱塘江大潮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因为很多同学都没有亲身感受过这一奇观,在这里我运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壮的气势,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利于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和课文。)

第二环节:新授环节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

先请同学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找出不理解的字词,采用查字典等自学方式解决。

然后我找同学来大声朗读课文,并采用同桌对读的、抽读生字卡的方式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能借助字典和生活积累,理解字词的意思,培养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新课标极力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为尊重学生的个性,我特别提醒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

我让学生带着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这一问题来默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默读的时候要提高默读的速度,不要用手或笔指着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养成默读的习惯,指导学生默读的方法。课文脉络清楚,学生在初读基础上能很快理清脉络,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组织教学。)

3.创设情境,体会观潮人的感受

为了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到观潮人的急切、激动的心情。我设计这么几个问题:如果你就是观察人中的一员,想到就要见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会怎么做?观潮的人群又是怎么做的呢?并让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再观看一遍录像。这种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们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体会到观潮人的感受。

4.细读,品味感悟

文章的三、四自然段是重点部分,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部分,我设计了如下三个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

1.潮来前,江面的景色什么样?(江面平静)

2.潮来时,江面的景色什么样?在讲潮来时这部分时,让他们用笔画出描写潮来时的景象和声音的词语和句子,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去理解。

(设计意图:不动笔墨不读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大潮过后,江面的景象是什么样的?这些都说明了什么?把自己的理解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学生在读书时联系生活经历,体会感悟,深入理解,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我之所以设计如上三个问题,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时间顺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

学完全文后,我再次让学生自由读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并给予时间让学生展示,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第四环节:作业设计

让学生把自己观赏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及感受讲给家长听,既锻炼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

根据潮来前、潮来时、潮去时的关键词总结成为本课板书,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钱塘潮的特点。

潮来前:风平浪静 人山人海

天下奇观 潮来时: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潮去时: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语文《观潮》说课稿14

各位老师:

下午好。我任教的科目是四年级语文。我今天说课的课文是四年级上册第一课《观潮》。我将从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1.四上教材:

先来说说教材。今年的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是第一次采用部编版语文教材,我们都知道,部编版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阅读、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因此,在整个学期的教学当中,应该尽量透过课文,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同时加大学生的古诗词教学。

在这一册教材中,共有八个单元。内容涉及自然奇观、中外童话、观察发现、神话故事、多彩生活、人间真情、爱国立志、历史故事等。《观潮》是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自然奇观”,由《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4篇课文和《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组成。本单元的学习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最后的习作是:向同学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因此,我们在整个单元的授课中,要在每篇文章教学中渗透写景作文的教学,同时也要引入类似写景文章的学习和写景古诗词的积累。

2.《观潮》这篇课文:

《观潮》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文章。通过作者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采用了“总—分”的写作方法。文章从“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三个方面写了钱塘江大潮这一雄奇的景色。

(二)学情分析

下面是学情分析,简单讲讲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

首先,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雄伟景象缺乏直观感受,因此需要老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

其次,由于这一课生字词较多,而且又是开学第一课,学生可能还不能马上进入状态,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我会在字词意思的学习上多花点时间,同时也要求学在上这一课之前必须做好预习工作。包括:读课文、认识生字、查找字词意思等。

(三)教学目标

结合小学课标要求、新教材特点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观潮》这篇课文我将设计两个课时的教学。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会写田字格内的生字,会认绿线格内的12个生字,理解“笼罩”、“逐渐”等词的意思。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读懂文章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写作的;

3.学习第一小节的写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涌来之时的雄伟壮观。

5.通过观潮人的描写学习,体会侧面描写的好处、尝试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

(四)重点难点

重点:

1.通过学习,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重点词句、重点语段、感受大潮涌来之时的雄伟壮观。

难点:1.边读边想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涌来之时的雄伟壮观。

二、教学策略

(一)教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课的特殊之处就在于通过文字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奇观”。如何让他们感受到呢?

1.教学中,我将使用朗读法,即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老师在背景音乐的衬托下进行朗诵。当学生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2.使用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通过视频感受真实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二)学法

1.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首先,课前预习一定要学生单独完成。其次,在上课过程中要通过多提问学生来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后,教师要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写景的作文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主要分为:课前预习、课程导入、详细教学内容、课堂小结、课后拓展、教学板书六环节。

(二)课前预习

1.初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预习课文。

2.再读课文,边读边把生字词圈出来,并尝试通过查字典解决。

3.“——?”用问号划出不明白的地方,上课注意听。

(三)课程导入

1.在黑板上书写“观潮”二字,并分别询问学生“观”是什么意思,“潮”是指哪里的潮?然后引出钱塘江大潮。

2.顺势列举出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留下的对钱塘江大潮的赞美诗句。

比如: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苏轼;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李白

3.本文作者是如何赞美钱塘江大潮的?文中有一句话,请学生找出来。从而引出全文主旨句:“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4.板书:天下奇观。

5.那究竟何种景象能被称为天下奇观?作者又是如何来写天下奇观的?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四)教学内容

1.生字词学习。

教师指名读,并相机正音。

2.将这些词语放进文章的句子中,再让学生开火车读。

3.从这些句子中,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句子分别是描写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这些景象,你一定有印象深刻的画面,指名让学生分小节进行朗读。

第一段学习:主要掌握写景文开头言简意赅的表达方式。

4.再回到文章第一段:读一读、品一品第一段这样的开头,好吗?好在哪里?让学生自己读,同学之间交流。然后引导学生回答:这样的开头言简意赅、点明中心、深入人心、读来简短有力。

5.引申到写景作文:其实很多经典的写景文章,都喜欢使用这样的开头。

比如:我们在三年级上册学习的第十八课《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一句就是“西沙群岛位于南海的西北部,是我国海南省三沙市的一部分。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接下来,课文就描写西沙群岛如何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如何可爱。

再比如有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黄果树瀑布》,第一句就是“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今后我们在写景时,也可以用这种干净有力的开篇。

综上,作者开篇点出“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接着他先写了潮来前,再写潮来时,最后写潮来后。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潮水的变化。(此时板书)

第二段学习:找关键词,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1.默读第二段,画出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2.除了写潮来前的平静,还写了什么?

3.结合第二段每一句话,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赏析。

第三、第四段学习:

1.朗读第三、第四自然段。在朗读前关注文中的小泡泡。引出这两段的阅读要关注两点:样子和声音。

2.谈谈读完第三、第四自然段的感受。

3.利用表格,让学生整理第三、第四段时间、地点、潮声的变化,潮形的变化来感受潮水浪潮扑过来之快、潮声之响、潮形之壮阔。

时间、地点潮声的变化潮形的变化

午后一点左右,远处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过了一会儿,东边响声越来越大一条白线

很快,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两丈多高的水墙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4.引导学生欣赏欣赏第三、第四段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顺势引导学生看着表格进行背诵。

第五段学习:

1.朗读第五自然段,提问学生还有哪些词用得好。引导学生关注“还在”、“依旧”“好久”“已经”等词。赏析他们的妙处。

2.呼应首段,难怪作者会写到“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学习侧面描写——观潮人。

1.提问学生作为天下奇观,作者观到的仅仅是潮吗?还观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文中侧面描写的句子。

2.提问学生为何需要侧面描写,从而引出侧面描写的作文。

3.再一次呼应首段,这么多人看,就是因为“钱塘江大潮,自古以为被称为天下奇观。”

(五)课堂小结

1.提问学生“写景文章应该如何读?”从而引导学生概括出“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2.提问学生以后如何写写景文,从而引导学生概括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第一段开门见山、修辞手法、侧面描写。

(六)课后拓展

结合自己暑假的经历,模仿这篇文章的写作方式,写一篇写景文。

(七)教学板书

1.观潮

潮来前——平静

天下奇观——潮来时——汹涌澎湃

潮过后——余波未平

四、教学反思:

1.由于不了解学生学情,因此,很多教学引导布置能否顺利进行。

2.学完这篇文章,练笔是个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因此要妥善安排好授课时间。

3.第一次与学生磨合,一定要抓好课前预习工作,并在课程中利用恰当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语文《观潮》说课稿15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第一篇课文《观潮》。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教学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阐述说课的内容。

一、说教材。

《观潮》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一课。这组课文是围绕“自然奇观”的专题来写,《观潮》是这组课文的第一课,起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本文通过作者对潮的生动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更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魅力,体会大自然那种魔术般的神奇。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为了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潮之“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为了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重点词句、重点语段,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根据中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我对新课标的理解,我认为完成这篇课文的学习应该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等词语。

2、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地3、4自然段。

4、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

难点:突破体会课文中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二、说教法。

本课我将采用创设情境法、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法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在新课标的理念中,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因此,我将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进行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我对学生的了解,我认为本课可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体讲了什么,引导学习生字,并且学习第3、4自然段。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词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受到美的熏陶,同时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由于时间关系,我着重谈谈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意图。

(一) 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课一开始,我就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潮吗?因为我们这里远离大海,可能大部分学生没有见过,所以我就以课件的方式播放钱塘江大潮的画面,让学生形象地感知。教师解说:我们刚才看到的就是钱塘江大潮,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想知道为什么吗?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来学习《观潮》这篇课文,找出答案。

板书:观潮 (齐读课题)

这一环节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疑问、矛盾的心理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是启发学生进行思维活动的有效途径,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 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

中年级学生在课前已经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接下来

老师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

1、采用多媒体的形式出现本课的生字词,以检查的形式,指名学生读一读,当读到“罩”时教师强调翘舌音读到位,读到“鼎、崩”时强调后鼻音读到位。接着,让学生齐读巩固字音。

2、让学生说说那个生字记起来有困难,如“鼎”字,笔画复杂,字不常见,我用字理来讲,“鼎”是古代煮东西的锅,上部装东西的部分演变成“目”,下部的三根支架演变成下部分,如果不用字理来讲的话学生很难理解。

3、让学生通过开火车读、赛读、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进行巩固生字词。这样,多种形式的读,既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教师按自然段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评一评同学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

在这评价的过程中,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他们为了评价别人而主动学习,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学习的能力.

2、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的思路即观潮的顺序。 (教师随机板书:潮来前 潮来时 潮头过后)

这样让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知道了作者是按照潮来前、潮来中、潮来后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学生理清课文脉络,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后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他们汇报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充满个性化的,体现他们自己从课文获取知识的过程。

(四)品读重点段,深入感知。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一说这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让学生找出文中表示时间、地点、人物的词语。

2、引导学生结合第一幅插图理解“人山人海”的意思,并说说“人山人海”说明了什么?

3、再读:体会江面的特点和人们此时的心情。

(五)感情升华,拓展训练。

想想假如你在场会是什么心情?

这样一来,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六)指导书写。

中年级的教学目标主要是:1、独立识写课文生字,能掌握大部分生字;2、通过老师指导,能够掌握难写、易错的字。所以,在这一课我就重点指导“蒙、薄、昂”这三个字,“蒙”中间的短横不能丢,“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昂”下半部分的左边不能加点。

语文教学是一项常做常新的艺术,我会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成长。希望各位评委老师给我提出宝贵意见,我将虚心接受,认真思考,以求进步。谢谢大家!

第五篇:语文观潮说课稿

语文观潮说课稿

语文观潮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观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以生动的语言展示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与壮观。文中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上好一堂课必须了解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雄伟景象缺乏直观感受,需要老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

三、设计理念

远程教育将课堂教学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方向转变,关注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感受远程教育的魅力。

四、教学目标

依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我特拟定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抓重点词句进行品味,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3、情感与态度:让学生通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使学生受到壮阔美和力量美的感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五、教学重难点:

我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能力,确定出本课的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3、4自然段,体会大潮的磅礴气势和潮来时的壮丽景象.

难点:1、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2、理解重点词句。

六、教学准备:

为了上好这一堂课,我在远程上查找了和课文有关的图片和录象资料,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同时希望学生课前收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七、教学方法:

1、教法

“教有多法,但无定法。”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和朗读法进行教学。我将远程教育资源:图片、影像等有机地融合到多媒体课件中,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为学生提供了直观、动态、形象的影视文件,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课文。为学生自渎、自悟文章内容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2、学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不只是单纯的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因此,设计学法如下:

(1)读、思、议结合。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感悟情景,入境生情,自悟自得,在读中思考,读中讨论,读中理解。

(2)想象品味法。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培养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画面的想象力。

(3)多媒体直观法。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更好更快地把握课文重难点,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八、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激趣导入,引人入胜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学也是如此,一堂课的导入十分重要。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用潮水声作衬托,同时用优美的语言声情并茂地渲染课堂气氛,勾起学生想去观潮的强烈欲望。

(二)观看画面,启发想象,学习第2自然段。

①我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潮来前人山人海的情景图片。启发学生结合实际展开想象:假如自己身在其中此刻的心情怎样?我的意图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通过边看边想,设身处地地理解人们期盼潮水早点来的焦急心情。

②课堂教学不仅在于老师的导,还在于学生的学。对于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我将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提出问题:江潮还没有来,作者看到了什么?学生通过读书,能够自己解决问题。

(三)读中感悟,理解课文3、4自然段。

潮来时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我运用情境教学法,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悟情,学生采用看、读、思、背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同时我利用远教资源,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及文字等信息巧妙恰当地呈现,制成课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补充学生学习的知识背景,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能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a、首先运用多媒体学生展示潮来时的情景: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学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中。同时,我巧设疑问,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里采用情景教学法将视觉手段与听觉手段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

b、如此壮观的景象,作者又是如何进行描绘的呢?我因势利导、自然过渡,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

1、《小学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准备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朗读课文,比如:自由读,合作读,指名读,读自己喜欢的词语、语句等,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感悟,读中自得。然后用课件出示自学提示(1)作者观潮的顺序是怎样的?(2)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点来描写?我让学生组建学习小组,共同探讨、合作解决问题,存在困难的地方,我适当点拨,利用板书巧妙引导学生抓住潮水声音变化的词语。如: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山崩地裂,潮水形态变化的词语,如:一条白线——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来理解大潮的雄伟气势。

2、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我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在本课中学生也许会提出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潮水为什么会拉长呢?我组织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我用课件出示钱塘江的地理位置图,及时点拨。这样,学生的疑问就能得到解决。

3、为了使学生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一次为大潮的雄壮所折服,我将引导学生背诵3.4自然段,让学生把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内化为自己的真切感受,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

4、回归整体,理解全文

在理解了前面两个重点段落以后,我让学生回过头来,整体浏览全文,感受观潮的整个过程,从而整体把握全文。

(四)总结延伸,感情升华

钱塘江大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的祖国还有象钱塘江这样美丽的地方,于是我利用网络所提供的图片资料向学生展示祖国大好河山的图片,并启发学生:我们的祖国美丽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热爱祖国的情感,(当小导游,向同学们介绍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向大家介绍你在课前所收集的资料、朗诵写观潮的诗歌等)为了进一步升华主题,有意识地把这种感情升华到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九、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反映课堂教学的全部过程。板书设计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用简笔画的形式,形象直观,使学生一目了然,能根据板书理解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从而突破本课的重点。

十、说课小结

总之,远程教育资源深入课堂,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让语文教学由封闭到开放,由以“书”为本到以“人”为本,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观潮》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适时将远程教育资源运用到了课堂教学中,发挥了课堂教学“三为主”的调控作用,围绕重点,教师注重导方法、导技能,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时又渗透了思想教育,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语文观潮说课稿2

一、说教材

《观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一课。这是一篇十分优美的写景的文章,描写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全文共5个自然段,先总写,然后从“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个方面,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刻画了钱塘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有声有色,有景色的正面描写,也有观潮人的侧面烘托,使人读后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可以说这是一篇很好的进行朗读训练的文章,也是进行写景类文章写作训练的典范。

二、说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重点:积累语言,引导学生感受大潮的神奇壮观。

难点:体会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三、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对潮汐的形成原因,和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

四、说教法

基于对文本的把握和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我采用“创设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法”进行教学,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将自己想象成观潮人群中的一个,身临其境地融入学习活动中。同时我还采用了“朗读法”,因为阅读教学的重点要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实现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的目的。

五、说学法

在新课标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为此,我采用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

六、说教学流程

我将本课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反复诵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弄清钱塘江的地形特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雄伟。并引导学习生字。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语句,积累语言,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下面我主要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1、出示钱塘江地形图。

教师进行介绍:我国有许多名山大川,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介绍一条有代表性的河流,那就是钱塘江。钱塘江是我国浙江省的第一大河,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南亚的恒河并称为“世界三大强涌潮河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钱塘江边一睹涌潮的景象吧。

2、播放钱塘江大潮视频,板书“观潮”

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在作者眼里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最能体现钱塘江潮特点的词语。

3、理解奇观

教师板书“天下奇观”,并引导学生理解“奇观”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给学生形成视听冲击,让学生直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壮的气势,学生的激情马上被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顺理成章地引出关键词“奇观”。】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采用多媒体形式出现本课生字词,指名读,重点强调“罩”“鼎”“崩”三个字的读音。再齐读巩固字音。

2、让学生那个字记起来有困难。帮助学生解决难字。

3、多种形式读,如开火车读、赛读、男女生读等,进一步巩固生字词,这样既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设计意图:预习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给学生自学方法的有效途径。但预习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更要有指导,预习的基本要求是:a、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出生字,画出词语,遇到难读字多读几遍,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不能解决的画问号。b、大声朗读,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c、边读边想,提出不理解的问题。程度好的学生还可以将自己的读书体会、感受写下来。】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

【设计意图:在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好的朗读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更有感染力,也可以通过正确的朗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实现以读代讲的目的。】

2、学生模仿读。

3、指名读,然后进行评议,看好在哪儿,不足在哪儿,如何改进?

【设计意图:评价的过程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因为只有自己入情入境地读了,才能评价别人,这样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学习的能力。】

4、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设计意图: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对课文的把握不同,会有不同的感受,所以他们的汇报过程正是体现他们独立获取知识的过程。】

在这个环节中,我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走进文本,逐步提升学生的感悟,这样不仅保证了读的时间,读的形式,还保持了读的兴趣,更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四)指导书写

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书写能力,能独立识写大部分的生字,教师只需指导难写、易错字,为此,本课我重点指导了“蒙”“薄”“昂”三个字。

七、说板书

我的板书设计在力图简洁明了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突出文章脉络,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和布局谋篇的能力。

语文观潮说课稿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一课《观潮》。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围绕“自然奇观”这一专题展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钱塘江以其奇特壮观的大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文章,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2、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本文教学目标设定为: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等词语。通过对课文重点词语的理解,提高学生品味词句的能力,练习背诵第3、4自然段。

2.通过有感情的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

3、在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的基础上,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课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在课文的重点段中,按空间、时间的顺序进行了形象的描写,而这些学生通过自己读书很难体会出来,就需要教师的引导,所以我把理解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并有序练习背诵定为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学生生活在内陆城市,许多孩子没有到过海边,更无从目睹这样雄伟壮观的大潮景观。对于没有见过的事物,又没有类似经历可以借鉴,不仅给理解课文带来障碍,也给展开想象造成困难。课文文质兼美,意在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想象奇观,深入品读重点的词句,并能熟练运用,因此,我把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提高学生品味词句的能力定为本课难点。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基本掌握了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所以可以从理解文章入手,在引领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三、教学方法:

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我确定本课的教学思路是:紧扣一个“读”字,抓住课文重点词句,调动学生参与解读文本,增添了学生的兴趣。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走进文本,读出自己的理解,体会文本的情感,

四、教学程序:

在课堂教学中,我构想通过:识字学词,品读感悟,回归整体这三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一)识字学词,整体感知

此环节重点掌握多音字“闷、薄、涨、颤、号”的字音“横贯”的“贯”字的书写笔顺及“观潮”“奇观”中“观”字的不同意思,做到扎实有效的学词。同时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路,课文是按照潮来时、潮来中、潮来后的时间顺序描写的,教师相机板书

板书:潮来时 潮来中 潮来后

(二)品读感悟、体会奇观

课文三、四两个自然段是全文的精髓,是学生了解大潮雄伟、壮观并学习作者按观潮顺序记叙景物写法的重点段落,是整节课教学的`重点,我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凸现对重点的处理。

1.读中积累,指导背诵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比较注重课文语言的积累,通过各种形式的大量的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从而使学生在读懂理解的基础上,比较轻松地达到积累课文语言的目的。课文的三、四两个自然段要求背诵,在背诵之前,我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背诵这两个自然段,有什么好的方法?通过上面的大量读中感知,学生会找到可以按照时间、大潮的由远及近(空间)、前后联系等来记忆。

此时,教师再出示插图及表示时间顺序和空间变化的词语,辅助学生背诵,以达到积累的目的。

2.理清顺序,领悟写法

其实,在学生交流背诵方法的时候,也就明确了三、四自然段的写作顺序,那就是——由远及近。

对于描写观潮人表现得句子,在课上不作重点处理,只是让学生找一找段中描写观潮人的语句,看看放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通过对重点词语“人声鼎沸”的体会,感受到加入了对观潮人的描写,更能衬托出真是天下奇观,所以,才引得成千上万的人来观看。也与第二自然段的人们的表现相照应。

三、回归整体,感悟写法

学完全文后,我再次让学生自由读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并给予时间让学生展示,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作业设计:

让学生把自己观赏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及感受讲给家长听,既锻炼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效果:这节课通过充分读,学生实现了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读中展示;通过自己领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通过自由评,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读中感悟,议中深入”学生不仅读懂得了课文,而且体会到祖国河山的壮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板书设计

潮来前(平静) 人(人山人海,昂首东望)

潮来时(浩浩荡荡) 人(沸腾,人声鼎沸)

潮来后(奔腾西去)

语文观潮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观潮》是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在单元提示中已明确指出:学生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资料大意。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观潮》是全文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用镜头摄像的笔法分别写出潮来之状,演兵之形,弄潮之势,观潮之盛。这篇文章经过正侧面描述结合,白描与细描相结合,写景与记事相结合,较好地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奇伟壮丽,又展现了南宋都城的风景画、风俗画,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也流露了作者在南宋王朝灭亡之后对过去生活的留恋之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

1、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2、研读课文,整体感知精彩的场面描述,精巧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南宋时的观潮活动。

二、对教法及学法的处理

教学这篇文言文,要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教学中采用诵读、讨论、比较拓展和合作探究的方法。同时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本事。所以,我设计了疏通文意、了解资料、探讨主题、拓展延伸当堂检测几个教学环节。在本课采用的教法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环节都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学习,注重他们自身对知识的.理解、领会和积累。

具体的教法有:

1、诵读教学法,以读讲读,以读代讲,以讲促读。

2、平等交流法。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在本课中,它包含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完成目标时所需的学习方法和时间,对课文知识点的理解和质疑等。

3、自主探究法。是指学生在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主题时经过注释、工具书或参考资料自主、探究性地去学习。

4、交流合作法。是指学生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相互合作,共同探讨,以求得对知识点最准确、最完整的把握,提高学习的整体效应。

5、比较拓展法。推荐潘阆的《酒泉子》,与本文比较,开阔学生视野,提高阅读本事。。

本课的特点和教法指导思想决定了学生的学法,在本课中,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勤动手、勤动口、勤动脑,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三、对教学程序的安排

(一)、导入新课。

1、作家作品简介。

2、导语:同学们看过涨潮的壮观景象吗?下头请同学们观看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的世界第一大涌潮钱江涌潮。

多媒体显示:钱江涌潮

教师作简要讲解。

(二)、背景简介

(三)、确定目标。

充分调动学生以前学习文言文的旧知和经验,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商议本课所要到达的教学目标。达成一致后将教学目标板书在黑板上或用多媒体展示在大屏幕上。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3、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资料,理清文章思路。

4、赏析精彩的场面描述和精巧的结构安排。

第一步:初读课文,朗读指导。完成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教师进行学法提议(1、读准每一个字音;2、注意正确断句;3、尽量读出感情。)

2、学生初读,边读边用笔画出不能读准的字音、不能正确断句的地方及不好把握感情的语句。并结合注释、查工具书或者查资料书去自行解决。

3、读给同桌听或在小组内交流,互相指证。

4、将实在不能解决的读音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大家一齐解决。

5、随机抽查学生以检查对目标的完成情景,全班同学当评委,从字音、断句和是否读出感情作为标准。

第二步:再读课文,疏通文意,整体感知。完成教学目标2: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1、教师进行学法提议(1、字词句一一落实,尽量做到对译;2、尽量翻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

2、学生自读,结合书下注释、查工具书或者查资料书去自行将课文逐句翻译一遍。用笔圈点出不能准确把握的地方。(教师巡视)

3、组内交流自学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若仍不懂,则举手问教师,全班同学一同解决。教师注意点拨。若无人会,则由教师解答。

4、选同学翻译课文,其余同学补充订正,熟悉文意。

第三步:三读课文,深化理解。完成教学目标3,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资料,理清文章思路。

1、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齐读课文,逐段概括段意。

(明确: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第三段写弄潮健儿的英姿。第四段写观潮之盛。)

第四步:赏析文章。完成教学目标4:赏析精彩的场面描述和精巧的结构安排。

1、根据文章资料,展开想象,要求学生用自我的语言描述第一、二段,赏析其精彩的场面描述。

选两位同学描述第一段,其余同学补充。教师作适当点拨。 (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

多媒体显示:

远仅如银线形比

玉城雪岭色

声如雷霆声喻

近吞天沃日势夸张

学生齐读第一段,感受画面的壮阔。 学生描述第二段。教师作适当点拨。 学生齐读第二段,感受水军演习场面的壮观。 2、赏析文章精巧的结构安排。

提问:浙江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宏大,观潮者人涌如潮,但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试分析这样安排的好处。 学生讨论,合作探究。

(明确:全文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用镜头摄像的笔法分别写出潮来之状,演兵之形,弄潮之势,观潮之盛。四幅图画各具情态,组成连轴画卷,并且以前三幅为主,正面描述,第四幅写观潮之盛侧面烘托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学生齐读课文,体会精巧的结构安排。

第五步:课堂小结。

第六步:课堂练习。

投影显示:

把下头这一首宋词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酒泉子(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教师作改写指导。

(本题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像、联想,参照课文中的有关描述进行改写。词的上阕写观潮,写人群涌动的盛况和潮水汹涌的气势;词的下阕写弄潮儿的表演,写他们高超的技艺和观潮人的感受。改写时,能够选取第一人称的视角,抓住观潮人、潮水、弄潮儿、自我的感受四点来写,重点应放在潮水和弄潮儿上头。

学生构思,写作。如时间不允许,可放在课下完成。

第七步:作业

翻译下列句子:

1、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2、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4、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板书: 潮来之状

观潮演兵之形正面描述 弄潮之势 观潮之盛侧面烘托

语文观潮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内容

《观潮》是语文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字词积累和言语理解能力的基础上来进行学习的。本单元的课文以写景为主,本课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以生动的语言向读者展现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2、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课改对教学目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个维度: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正确书写“鼎、罩”等7个生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若隐若现、昂首东望等词语;

能用”逐渐“、”恢复“等词造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以读促悟、多种阅读形式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提高学生品味词句的能力;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本科的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潮来之时“是文章的重点部分,所以我将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描写方法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结构,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抓住重点词句,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内容。

我对教学重难点的分析是基于对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的分析,那么接下来我来说一说学情。

二、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字词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对于正确书写汉字还有待加强,学生理解一些语句深层涵义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这些都将成为我教学过程中的考虑因素。

三、教法分析

基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学情的分析和新课改的要求,因为本课是篇写景记叙文,篇幅不长,但”天下奇观“的景象极为少见,因此,我将借助多媒体,采用”创设情境法“、”图文结合法“等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入境界,进角色,动真心,吐真情来体会钱塘江潮来时宏伟的气势,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从而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

四、学法分析

学生将采用”情景探究法“、”讨论法“及”朗读体会法“,通过对图片影像的观看,感受和学习课文中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五、说教学过程

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

首先我采用设问的形式问学生们,在我国,有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钱塘江大潮就是其中一处,有谁听说过或者见过钱塘江大潮吗?

然后,放录像让学生们直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之后,请几个学生分别谈谈观看钱塘江大潮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因为很多同学都没有亲身感受过这一奇观,在这里我运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壮的气势,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利于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和课文。)

第二环节:新授环节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

先请同学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找出不理解的字词,采用查字典等自学方式解决。

然后我找同学来大声朗读课文,并采用同桌对读的、抽读生字卡的方式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能借助字典和生活积累,理解字词的意思,培养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新课标极力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为尊重学生的个性,我特别提醒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

我让学生带着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这一问题来默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默读的时候要提高默读的速度,不要用手或笔指着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养成默读的习惯,指导学生默读的方法。课文脉络清楚,学生在初读基础上能很快理清脉络,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组织教学。)

3.创设情境,体会观潮人的感受

为了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到观潮人的急切、激动的心情。我设计这么几个问题:如果你就是观察人中的一员,想到就要见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会怎么做?观潮的人群又是怎么做的呢?并让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再观看一遍录像。这种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们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体会到观潮人的感受。

4.细读,品味感悟

文章的三、四自然段是重点部分,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部分,我设计了如下三个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

1.潮来前,江面的景色什么样?(江面平静)

2.潮来时,江面的景色什么样?在讲潮来时这部分时,让他们用笔画出描写潮来时的景象和声音的词语和句子,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去理解。

(设计意图:不动笔墨不读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大潮过后,江面的景象是什么样的?这些都说明了什么?把自己的理解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学生在读书时联系生活经历,体会感悟,深入理解,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我之所以设计如上三个问题,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时间顺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

学完全文后,我再次让学生自由读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并给予时间让学生展示,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第四环节:作业设计

让学生把自己观赏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及感受讲给家长听,既锻炼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

根据潮来前、潮来时、潮去时的关键词总结成为本课板书,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钱塘潮的特点。

潮来前:风平浪静 人山人海

天下奇观 潮来时: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潮去时: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语文观潮说课稿6

《观潮》是宋代词人周密写的一篇文言短文。作者以“潮”为线索,采用分镜头摄影的笔法,分别描写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潮中水军演习的壮观场面、吴儿弄潮的高超技术和吴人观潮的盛况,将写景和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生动形象地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风景画和风俗画,把自然美和人情美交织在一起,交相辉映、互相映衬,使读者如身临其境,受到美的`陶冶。

针对课文的实际特点——画面美和课文的类型——文言自读课,依据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我提出了四大学习目标:

一、能力训练:

训练阅读理解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二、知识学习:

认识了解钱江潮,掌握积累一些文言实词的意义;

三、审美教育:

学习欣赏体会大自然的美;

四、思想教育:

学习“弄潮儿精神”——迎对风险敢于拼搏。

其中,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欣赏美并恰当地表达出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我设计制作了融声音、影像、图片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用真实可感的形象说话,以利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文、欣赏美。另外,初二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有一定的鉴赏分析美的能力,也有自己的个性。因此,在课堂中,我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以启发引导为主,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我采用我校推行的课堂教学模式——目标教学法展开教学,以目标导航定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有的放矢,力求学有所得。

我的主要教学流程如下:

总之,课堂教学要“美在其中,乐在其中”是我努力追求的最高境界。这是我对《观潮》课堂教学的一孔之见,请多多指导!

语文观潮说课稿7

一、教材分析

《观潮》是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在单元提示中已明确指出:学生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观潮》是全文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 “观”上,用镜头摄像的笔法分别写出潮来之状,演兵之形,弄潮之势,观潮之盛。这篇文章通过正侧面描写结合,白描与细描相结合,写景与记事相结合,较好地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奇伟壮丽,又展现了南宋都城的风景画、风俗画,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也流露了作者在南宋王朝灭亡之后对过去生活的留恋之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

1、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2、研读课文,整体感知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南宋时的观潮活动。

二、对教法及学法的处理

教学这篇文言文,要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教学中采用诵读、讨论、比较拓展和合作探究的方法。同时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因此,我设计了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探讨主题、拓展延伸当堂检测几个教学环节。在本课采用的教法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环节都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学习,注重他们自身对知识的理解、领会和积累。

具体的教法有:

1、诵读教学法,以“读——讲——读”,以读代讲,以讲促读。

2、平等交流法。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在本课中,它包含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完成目标时所需的学习方法和时间,对课文知识点的理解和质疑等。

3、自主探究法。是指学生在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主题时通过注释、工具书或参考资料自主、探究性地去学习。

4、交流合作法。是指学生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相互合作,共同探讨,以求得对知识点最准确、最完整的把握,提高学习的整体效应。

5、比较拓展法。推荐潘阆的《酒泉子》,与本文比较,开阔学生视野,提高阅读能力。

本课的特点和教法指导思想决定了学生的学法,在本课中,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勤动手、勤动口、勤动脑,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三、对教学程序的安排

(一)导入新课。

1、作家作品简介。

2、导语:同学们看过涨潮的壮观景象吗?下面请同学们观看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的世界第一大涌潮——钱江涌潮。

多媒体显示:钱江涌潮

教师作简要讲解。

(二)背景简介

(三)确定目标。

充分调动学生以前学习文言文的旧知和经验,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商议本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达成一致后将教学目标板书在黑板上或用多媒体展示在大屏幕上。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3、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4、赏析精彩的场面描写和精巧的结构安排。

第一步:初读课文,朗读指导。完成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教师进行学法建议(1、读准每一个字音;2、注意正确断句;3、尽量读出感情。)

2、学生初读,边读边用笔画出不能读准的字音、不能正确断句的地方及不好把握感情的语句。并结合注释、查工具书或者查资料书去自行解决。

3、读给同桌听或在小组内交流,互相指证。

4、将实在不能解决的读音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大家一起解决。

5、随机抽查学生以检查对目标的完成情况,全班同学当评委,从字音、断句和是否读出感情作为标准。

第二步:再读课文,疏通文意,整体感知。完成教学目标2——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1、教师进行学法建议(1、字词句一一落实,尽量做到对译;2、尽量翻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

2、学生自读,结合书下注释、查工具书或者查资料书去自行将课文逐句翻译一遍。用笔圈点出不能准确把握的地方。(教师巡视)

3、组内交流自学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若仍不懂,则举手问老师,全班同学一同解决。教师注意点拨。若无人会,则由教师解答。

4、选同学翻译课文,其余同学补充订正,熟悉文意。

第三步:三读课文,深化理解。完成教学目标3——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1、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齐读课文,逐段概括段意。

(明确: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第三段写弄潮健儿的英姿。第四段写观潮之盛。)

第四步:赏析文章。完成教学目标4:赏析精彩的场面描写和精巧的结构安排。

1、根据文章内容,展开想象,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第一、二段,赏析其精彩的场面描写。

选两位同学描述第一段,其余同学补充。教师作适当点拨。

(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

多媒体显示:

远 仅如银线——形 比

玉城雪岭——色

声如雷霆——声 喻

近吞天沃日——势——夸张

学生齐读第一段,感受画面的壮阔。

学生描述第二段。教师作适当点拨。

学生齐读第二段,感受水军演习场面的壮观。

2、赏析文章精巧的结构安排。

提问:浙江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宏大,观潮者人涌如潮,但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试分析这样安排的好处。

学生讨论,合作探究。

(明确:全文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用镜头摄像的笔法分别写出潮来之状,演兵之形,弄潮之势,观潮之盛。四幅图画各具情态,组成连轴画卷,而且以前三幅为主,正面描写,第四幅写观潮之盛侧面烘托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学生齐读课文,体会精巧的结构安排。

第五步:课堂小结。

第六步:课堂练习。

投影显示:

把下面这一首宋词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酒泉子(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教师作改写指导。

(本题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像、联想,参照课文中的有关描写进行改写。词的上阕写观潮,写人群涌动的盛况和潮水汹涌的气势;词的下阕写弄潮儿的表演,写他们高超的技艺和观潮人的感受。改写时,可以选取第一人称的视角,抓住观潮人、潮水、弄潮儿、自己的感受四点来写,重点应放在潮水和弄潮儿上面。

学生构思,写作。如时间不允许,可放在课下完成。

第七步:作业

翻译下列句子:

1、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2、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4、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板书:

潮来之状

观潮 演兵之形 正面描写

弄潮之势

观潮之盛——侧面烘托

语文观潮说课稿8

开场: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导入:

亲爱的同学们,首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自己进入四年级!在刚结束的暑假里,有没有同学跟随爸爸妈妈去旅游了呀?那你们都去了哪里呢?哦~大家去了这么多美丽的地方呀,今天呢,老师也要当一回导游,带领大家去饱览一个天下奇观——马上到中秋了,“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说的呀就是钱塘江大潮。同学们想不想跟随老师一起去《观潮》呢?(板书课题)

好,出发前,我们先背上小小任务包,打开看看里面有哪些游览目标吧!

任务卡1:我是小小朗诵家。想象课文中的大潮景象,读出气势,读出赞叹。

任务卡2:我是赏析小能手。欣赏文中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重点语句,说说大潮的特点。

任务卡3:我是热心分享家。和同学交流一下自己在观潮过程中的感受。

教学展开

为了能顺利完成任务卡1的内容,我们先来清扫文中的字词障碍。我们用开小火车的形式来读一读课件上的生字词。

“火车火车哪里开?火车火车你来开”(加上“请”的手势)火车右拐……

小火车卡住了是吗?没关系,先请坐。火车出故障,同桌来帮帮,请你来~嗯,这个“薄雾”的“薄”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bo。好,谢谢你,请坐。需要注意这个薄雾的薄是上下结构,请同学们伸出右手食指,跟着老师来写一写。

解决完生字词,我们快马加鞭,奔赴目的地。请同学们大声自由地朗读第一二自然段,找一找,我们什么时候、到哪里观潮最好呢?

这一列最后一个男生,请你来

1.最佳的观潮日——八月十八

2.最佳的观潮地点——盐官镇

3.观潮的人数——人山人海

嗯,“人很多”用课文中的词语是......对的,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读一下这个词,要读出人多的感觉——人山人海~

4.观潮人的情绪——高涨 好的,找的很仔细很完整,请坐。

占据有利地势之后,江潮奇观什么时候来呢?回到课本,看看作者给出的旅游攻略。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然后用简短的语言告诉老师课文讲了什么,又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录大潮的呢?完成的同学可以举手示意老师。

第二组中间高马尾的女生,请你来回答

明确:本文按照潮来前(2自然段)——潮来时(3、4段)——潮退后(5自然段)的顺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最后潮水退去的动态全过程。

同学们同意她的观点吗?老师也赞成,概括得很到位,请坐(手势示意)。

好戏看重头,我们千里迢迢组团过来当然是为了饱览奇观。同学们大声告诉老师,课文重点描写的是哪个部分?

嗯,潮来时。

趁着潮水马上就要来的空隙,我们来个男女生赛读。请男生读第三自然段,女生接着第四自然段,看看谁更能读出大潮“天下奇观”的澎湃壮美,把我们的`大潮奇观召唤出来!

男生“午后一点左右……预备齐”

嗯,大家的停顿和重音读得都很准确,男生们读出了气势磅礴,女生也是巾帼不让须眉。老师眼前仿佛真的就出现了由远及近的潮头和逐渐升高的水墙。

潮水就要来了,根据作者的描述,钱塘江大潮是什么样子的呢?

这位同学(示意手边)说: 气势磅礴和壮观 同学们赞同吗?老师也很期待大潮

那同学们又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江潮的壮观的呢?请你拿起笔,用括号括起来(巡堂)

老师发现呀,几乎所有同学都画了浪潮越来越近那句,那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这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到这儿我们就完成了任务卡1的内容,老师发现我们班个个都是朗诵家,为自己鼓鼓掌吧。

那除了描写潮头的这句,文中是不是还有其他描写也很精彩呀。请同学们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花五分钟讨论,完成课件上的空格:(巡视,点评)

明确:(板书)

潮头(高):千万战马

潮势(猛):浩浩荡荡

潮声(大):山崩地裂

我们这次,请课代表所在的小组,你们来分享一下……嗯,团队的力量果然不一样,概括得很恰当。请坐。

作者把潮头、潮势、潮声三方面内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写,让我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啊!这就是大潮到来时的景象。

那这节课呢,我们通过朗读课文和想象,仿佛亲临其境,耳闻其声(挡耳手势),眼见其景(远眺手势),感受了潮来时的澎湃壮观,也完成了任务1和2,相信同学们也和老师一样,忍不住感叹一句:钱塘江大潮真是……什么呀(弯腰疑惑)?嗯,真是天下奇观呐!

课后请同学们仿照文中潮来时的场面,描写一段雷雨天气的小片段。下节课我们先请几位同学展示一下,然后再继续分析潮来前、潮退后的景象,完成任务3。

那我们今天的课就先上到这儿,下课!同学们再见!

各位老师,以上就是我全部的试讲内容。……

请问老师,我可以擦黑板了吗?(擦黑板)——谢谢老师!

语文观潮说课稿9

一、教材分析

《观潮》是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在单元提示中已明确指出:学生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观潮》是全文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用镜头摄像的笔法分别写出潮来之状,演兵之形,弄潮之势,观潮之盛。这篇文章通过正侧面描写结合,白描与细描相结合,写景与记事相结合,较好地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奇伟壮丽,又展现了南宋都城的风景画、风俗画,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也流露了作者在南宋王朝灭亡之后对过去生活的留恋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词语,包括生字和一些常用词。

(2)引导学生了解南宋时的观潮活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独立翻译课文,逐步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提供同题材的不同体裁的作品,引导学生比较阅读,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的弄潮儿。

三、说教学重点:

1、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2、研读课文,整体感知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南宋时的观潮活动。

四、说教法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就是告诉我们教学方法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对象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安排。为此,在这堂课里我选择了以下教学方法:

1、激趣导入法: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较大,学生较难读懂,这是他们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堂课里,我利用小学四年级的一篇同名课文,通过现代文方便理解的特点,让学生对文章描写的情景有初步的了解,并通过古人与今人对观潮的热情和看法导入课题。

2、小组竞赛法:据研究表明,大脑处于竞赛状态时的效率要比无竞赛时的效率高得多,学生因渴望竞赛取胜而产生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去。为此在这堂课中,我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开展了难易结合的朗读、译读、赏析和表演竞赛,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通过竞赛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激发了学生的团体荣誉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竞赛中主动的获取了知识。

3、实践巩固法: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提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的活动。”在这节课里,我安排了一个“学做主持人”的.环节,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前提下,模仿主持人来介绍钱塘潮的盛景、水上的表演以及观众的反映。这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可以极大的激发他们学语文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多媒体辅助法: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感觉器官越多,它们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对学习的知识就越容易理解和巩固。钱塘江大潮离我们的生活比较遥远,借助多媒体可以变抽象的文字叙述为优美壮观的画境,它能带给学生在听觉、视觉等感官上极大的享受。这一感官上的享受,也能更好地促使学生深刻地体会散文语言文字的优美。

五、说学法

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他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这篇课文,我要求学生使用以下学习方法逐步地掌握课文内容:

1、借助文下注释、工具书排除文字障碍。文言文言简意赅,即使有一定功力的人阅读时也很难一目了然,中学生养成阅读注释、查阅工具书的习惯,不仅能够初步达到“了解内容”的要求,还可以为课外阅读开拓广阔的天地。

2、反复诵读,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在文言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读通课文,理解文意,必须让学生反复诵读。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自然而然就能积累语言材料,提高朗读能力,形成一定的语感。

3、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阅读课文。即不动笔墨不读书。好的阅读方法,能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自行阅读、自己注解、自我圈点、自我评注,直接在阅读材料上画上思索的轨迹,打上认知的烙印。这种学习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习惯,还可以拓展他们的思维,提高写作水平。

六、说教学程序

(一)开讲激趣、导语引入。首先我在屏幕上展示小学课文《观潮》,让学生欣赏。这篇现代文会将学生与文言文的《观潮》拉近距离,同时,也会引发他们的好奇心:相隔几个世纪的钱塘江大潮有多大变化呢?古人和今人观潮的热情是不是一样呢?然后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回顾了小学课文《观潮》,现在我们要学习南宋文学家周密的一篇散文,题目也是《观潮》。这两篇文章作者不同,写作的时间更不同,但他们所描绘的都是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让我们来看看古人和今人眼中的钱塘江大潮有何异同。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过渡到对新课的学习。

(二)朗读课文,了解大意。朗读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学生试读,这是对学生预习情况的一个检测;其次是教师范读,这是对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最后是学生仿读,这也是一个学习与改进的过程。通过反复地朗读,学生可以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对课文内容也会有一个大概印象。紧接着我给出一道思考题:这篇课文描绘了哪几幅画面?经过分析可以看出课文中的四个自然段,刚好描绘了四幅画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归纳成:海潮图、演习图、弄潮图、观潮图。这样,学生对于文章内容就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三)小组合作,分析课文。 我把全班分为四个小组,一个组分配一个自然段,即一幅画面。要求四小组以竞赛的方式完成两项任务:

1、找出本段的重点字词,能够用自己的话翻译句子。

2、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试做简要的赏析。

这两项任务由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依据他们答题的情况、小组参与面与课堂上的表现计团体得分。这个环节是这堂课的主体部分,教学的重难点都在这里得到解决。采用小组竞赛的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在团体荣誉感和好胜心的驱动下,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找出文中的重点字词和翻译句子是一项非常简单的任务,学生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就能较好完成,而赏析文中优美的语句则是一项略有难度的任务,可以提示学生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和感情色彩等方面加以品析,这样就可以降低这道题的难度系数。文中可圈可点的地方比较多,比如海潮图中对潮水的描写,运用了不少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像“如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沃日”几句,就将潮水形、色、声、势几方面的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再比如观潮图中,描写观潮人群的密集,实际上是从侧面衬托江潮之势和水上表演之精彩,这些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都值得学生去揣摩和品析。为了收到良好效果,我安排了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要求他们并运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为答题作好准备。只要学生说得言之成理就可以得到认可。 这种竞赛活动不光可以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也能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作为教师的我,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我觉得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四)能力延伸,拓展训练。当两轮紧张激烈的竞赛结束,同学们极有可能意犹未尽,可以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给出一道创新题:七百多年过去了,人事已非,而钱塘海潮盛景依旧。如果你是观潮盛景的直播现场主持,请根据学完本课后印象,用自己的语言向观众介绍最打动你、最吸引你的一幅画。(这道题其实也是对课文内容的巩固,但并不是单纯的翻译课文,而是要求学生运用丰富的想象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再创造,同是也是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临场发挥能力的训练。)为了让学生尽快地进入角色,我在屏幕上展示钱塘潮的图片,配上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来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优美动听的旋律、直观形象的画面,加上学生精彩的解说,一定会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到这大自然的神奇与壮美。最后对以上的比赛作小结,计算出总成绩,评出优胜组给予鼓励,也要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加以表扬。但我想,这个时候胜败已经不是很重要了,只要在整个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全心地投入、收获了知识,那么他们都是胜利者。到这里,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上已经达到了。

(五)复习巩固、布置作业。我再次和学生一起回顾课堂内容,梳理知识要点。之后布置作业:比较两篇《观潮》在内容上和语言上有何异同?我设计这道题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学习其写作技巧。由于时间的关系,这道题可以在课后完成。

七、板书设计:

潮来之状

观潮 演兵之形 正面描写

弄潮之势

观潮之盛——侧面烘托

语文观潮说课稿10

[说教材]

《观潮》一课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篇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培养留心周围事物习惯的好教材。

[说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教师提供直观的图象帮助理解。

[说目标]

依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强烈的情感。

2、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提高学生品味词句的能力。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是理解“潮来之时”的记叙。

教学难点是体会钱塘江大潮的雄壮的磅礴的气势。

[说教学]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中的氛围中学习。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运用电教媒体,直观感受,激发情感和兴趣。

1、导入:在我国,有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钱塘江大潮就是其中一处,有谁知道钱塘江大潮?见过吗?

2、放录像,直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和壮观。

3、请学生谈观看钱塘江大潮后的感受。

运用电教媒体,让学生直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壮的气势,学生的激情马上被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利于学生理解词句。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

课文脉络非常清楚,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很快理清文章的顺序,在此基础上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组织教学。

三、创设情境,体会观潮人的感受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到观潮人的急切、激动的心情。因此,我设计这么几个问题:如果你就是观察人中的一员,想到就要见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会怎么做?观潮的人群又是怎么做的呢?

四、通过“读、悟、议、赏、再读”,重点体会潮来时壮观景象。

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难点。学习这一部分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因此,我设计如下环节:

1、读。学生自由读潮来时这一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地方读,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

2、悟。读中感悟,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在读书时联系已有生活经历,体会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3、议。即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围绕“哪些景象最吸引你,说说。

语文观潮说课稿11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第一篇课文《观潮》。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教学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阐述说课的内容。

一、说教材。

《观潮》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一课。这组课文是围绕“自然奇观”的专题来写,《观潮》是这组课文的第一课,起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本文通过作者对潮的生动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更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魅力,体会大自然那种魔术般的神奇。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为了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潮之“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为了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重点词句、重点语段,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根据中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我对新课标的理解,我认为完成这篇课文的学习应该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等词语。

2、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地3、4自然段。

4、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

难点:突破体会课文中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二、说教法。

本课我将采用创设情境法、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法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在新课标的理念中,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因此,我将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进行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我对学生的了解,我认为本课可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体讲了什么,引导学习生字,并且学习第3、4自然段。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词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受到美的熏陶,同时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由于时间关系,我着重谈谈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意图。

(一) 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课一开始,我就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潮吗?因为我们这里远离大海,可能大部分学生没有见过,所以我就以课件的`方式播放钱塘江大潮的画面,让学生形象地感知。教师解说:我们刚才看到的就是钱塘江大潮,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想知道为什么吗?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来学习《观潮》这篇课文,找出答案。

板书:观潮 (齐读课题)

这一环节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疑问、矛盾的心理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是启发学生进行思维活动的有效途径,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 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

中年级学生在课前已经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接下来

老师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

1、采用多媒体的形式出现本课的生字词,以检查的形式,指名学生读一读,当读到“罩”时教师强调翘舌音读到位,读到“鼎、崩”时强调后鼻音读到位。接着,让学生齐读巩固字音。

2、让学生说说那个生字记起来有困难,如“鼎”字,笔画复杂,字不常见,我用字理来讲,“鼎”是古代煮东西的锅,上部装东西的部分演变成“目”,下部的三根支架演变成下部分,如果不用字理来讲的话学生很难理解。

3、让学生通过开火车读、赛读、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进行巩固生字词。这样,多种形式的读,既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教师按自然段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评一评同学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

在这评价的过程中,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他们为了评价别人而主动学习,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学习的能力.

2、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的思路即观潮的顺序。 (教师随机板书:潮来前 潮来时 潮头过后)

这样让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知道了作者是按照潮来前、潮来中、潮来后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学生理清课文脉络,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后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他们汇报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充满个性化的,体现他们自己从课文获取知识的过程。

(四)品读重点段,深入感知。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一说这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让学生找出文中表示时间、地点、人物的词语。

2、引导学生结合第一幅插图理解“人山人海”的意思,并说说“人山人海”说明了什么?

3、再读:体会江面的特点和人们此时的心情。

(五)感情升华,拓展训练。

想想假如你在场会是什么心情?

这样一来,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六)指导书写。

中年级的教学目标主要是:1、独立识写课文生字,能掌握大部分生字;2、通过老师指导,能够掌握难写、易错的字。所以,在这一课我就重点指导“蒙、薄、昂”这三个字,“蒙”中间的短横不能丢,“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昂”下半部分的左边不能加点。

语文教学是一项常做常新的艺术,我会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成长。希望各位评委老师给我提出宝贵意见,我将虚心接受,认真思考,以求进步。谢谢大家!

语文观潮说课稿12

【说教材】

《观潮》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我们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编者将这篇课文选编在这里,一方面是继续培养学生抓住主要内容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的观察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好一堂课必须了解学生。

【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雄伟景象缺乏直观感受,需要老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

【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识记生字词,抓重词句进行品味,注重语言积累。

2.技能目标: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使学生受到壮阔美和力量美的感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说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3、4自然段,体会大潮的磅礴气势。

【说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的观察方法。

【说教法】

“有多法,但无定法。”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情景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和朗读法进行学。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力量,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课文。

【说学法】

根据材特和学生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激趣导入,引人入胜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学也是如,一堂课的导入十分重要。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用潮水声作衬托,同时用优美的语言声情并茂地渲染课堂气氛,勾起学生想去观潮的强烈欲望。

2.观看画面,启发想象,学习第2自然段。

①我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潮来前人山人海的情景。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假如自己身在其中刻的心情怎样?我的意图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通过边看边想,设身处地地理解人们期盼潮水早来的焦急心情。

②课堂学不仅在于老师的导,还在于学生的学。对于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我将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提出问题:江潮还没有来,作者看到了什么?学生通过读书,能够自己解决问题。

二、读中感悟,理解课文3、4自然段。

潮来时这部分是课文的重,我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学习,运用情境学,抓住重词句品味、悟情,学生采用看、读、思、背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A.首先运用多媒体学生展示潮来时的情景,学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中。同时,我巧设疑问,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里采用情景学法将视觉手段与听觉手段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

B.如壮观的景象,作者又是如何进行描绘的呢?我因势利导、自然过渡,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

1.《小学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我准备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朗读课文,比如:自由读,合作读,指名读,读自己喜欢的词语、语句等,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感悟,读中自得。然后出示自学提示

(1)作者观潮的顺序是怎样的?

(2)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来描写?我让学生组建学习小组,共同探讨、合作解决问题,存在困难的地方,我适当拨,引导学生抓住潮水声音变化的词语。如: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山崩地裂和潮水形态变化的词语,如:一条白线——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来理解大潮的雄伟气势。

2.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学中。我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在本课中学生也许会提出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潮水为什么会拉长呢?我组织学生议论交流,然后我结合钱塘江的地理位置及形状及时拨,这样,学生的疑问就得到了解决。

3.为了使学生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一次为大潮的雄壮所折服,我将引导学生背诵3、4自然段,让学生把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内化为自己的真切感受,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

三、回归整体,理解全文

在理解了前面两个重段落以后,我让学生回过头来,整体浏览全文,感受观潮的整个过程,从而整体把握全文。

四、总结延伸,感情升华

钱塘江大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处我将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为了进一步升华主题,我向学生展示祖国大好河山的图片,有意识地把这种感情升华到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语文观潮说课稿13

一、教材及学情

《观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我们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编者将这篇课文选编在这里,一方面是继续培养学生抓住主要内容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上好一堂课必须了解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雄伟景象缺乏直观感受,需要老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

二、教学目标

依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我特拟定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识记生字词,抓重点词句进行品味,注重语言积累。

2、技能目标: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使学生受到壮阔美和力量美的感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我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能力,确定出本课的重难点。

重点:学习课文3、4自然段,体会大潮的磅礴气势。

难点: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四、教法

“教有多法,但无定法。”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和朗读法进行教学。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力量,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课文。

五、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六、教程

1、激趣导入,引人入胜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学也是如此,一堂课的导入十分重要。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用潮水声作衬托,同时用优美的语言声情并茂地渲染课堂气氛,勾起学生想去观潮的强烈欲望。

2、观看画面,启发想象,学习第2自然段。

①我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潮来前人山人海的情景。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假如自己身在其中此刻的心情怎样?我的意图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通过边看边想,设身处地地理解人们期盼潮水早点来的焦急心情。

②课堂教学不仅在于老师的导,还在于学生的学。对于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我将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提出问题:江潮还没有来,作者看到了什么?学生通过读书,能够自己解决问题。

三、读中感悟,理解课文3、4自然段。

潮来时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我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学习,运用情境教学,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悟情,学生采用看、读、思、背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a、首先运用多媒体学生展示潮来时的情景,学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中。同时,我巧设疑问,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里采用情景教学法将视觉手段与听觉手段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

b、如此壮观的景象,作者又是如何进行描绘的呢?我因势利导、自然过渡,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

1、《小学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准备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朗读课文,比如:自由读,合作读,指名读,读自己喜欢的词语、语句等,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感悟,读中自得。然后出示自学提示(1)作者观潮的顺序是怎样的?(2)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点来描写?我让学生组建学习小组,共同探讨、合作解决问题,存在困难的地方,我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抓住潮水声音变化的词语。如: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山崩地裂和潮水形态变化的词语,如:一条白线—--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来理解大潮的雄伟气势。

2、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我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在本课中学生也许会提出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潮水为什么会拉长呢?我组织学生议论交流,然后我结合钱塘江的地理位置及形状及时点拨,这样,学生的疑问就得到了解决。

3、为了使学生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一次为大潮的雄壮所折服,我将引导学生背诵3.4自然段,让学生把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内化为自己的真切感受,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

四、回归整体,理解全文

在理解了前面两个重点段落以后,我让学生回过头来,整体浏览全文,感受观潮的整个过程,从而整体把握全文。

五、总结延伸,感情升华

钱塘江大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此处我将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为了进一步升华主题,我向学生展示祖国大好河山的图片,有意识地把这种感情升华到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语文观潮说课稿14

各位老师:

下午好。我任教的科目是四年级语文。我今天说课的课文是四年级上册第一课《观潮》。我将从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1.四上教材:

先来说说教材。今年的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是第一次采用部编版语文教材,我们都知道,部编版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阅读、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因此,在整个学期的教学当中,应该尽量透过课文,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同时加大学生的古诗词教学。

在这一册教材中,共有八个单元。内容涉及自然奇观、中外童话、观察发现、神话故事、多彩生活、人间真情、爱国立志、历史故事等。《观潮》是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自然奇观”,由《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4篇课文和《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组成。本单元的学习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最后的习作是:向同学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因此,我们在整个单元的授课中,要在每篇文章教学中渗透写景作文的教学,同时也要引入类似写景文章的学习和写景古诗词的积累。

2.《观潮》这篇课文:

《观潮》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文章。通过作者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采用了“总—分”的写作方法。文章从“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三个方面写了钱塘江大潮这一雄奇的景色。

(二)学情分析

下面是学情分析,简单讲讲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

首先,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雄伟景象缺乏直观感受,因此需要老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

其次,由于这一课生字词较多,而且又是开学第一课,学生可能还不能马上进入状态,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我会在字词意思的学习上多花点时间,同时也要求学在上这一课之前必须做好预习工作。包括:读课文、认识生字、查找字词意思等。

(三)教学目标

结合小学课标要求、新教材特点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观潮》这篇课文我将设计两个课时的教学。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会写田字格内的生字,会认绿线格内的12个生字,理解“笼罩”、“逐渐”等词的意思。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读懂文章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写作的;

3.学习第一小节的写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涌来之时的雄伟壮观。

5.通过观潮人的描写学习,体会侧面描写的好处、尝试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

(四)重点难点

重点:

1.通过学习,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重点词句、重点语段、感受大潮涌来之时的雄伟壮观。

难点:1.边读边想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涌来之时的雄伟壮观。

二、教学策略

(一)教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课的特殊之处就在于通过文字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奇观”。如何让他们感受到呢?

1.教学中,我将使用朗读法,即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老师在背景音乐的衬托下进行朗诵。当学生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2.使用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通过视频感受真实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二)学法

1.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首先,课前预习一定要学生单独完成。其次,在上课过程中要通过多提问学生来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后,教师要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写景的作文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主要分为:课前预习、课程导入、详细教学内容、课堂小结、课后拓展、教学板书六环节。

(二)课前预习

1.初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预习课文。

2.再读课文,边读边把生字词圈出来,并尝试通过查字典解决。

3.“——?”用问号划出不明白的地方,上课注意听。

(三)课程导入

1.在黑板上书写“观潮”二字,并分别询问学生“观”是什么意思,“潮”是指哪里的潮?然后引出钱塘江大潮。

2.顺势列举出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留下的对钱塘江大潮的赞美诗句。

比如: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苏轼;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李白

3.本文作者是如何赞美钱塘江大潮的?文中有一句话,请学生找出来。从而引出全文主旨句:“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4.板书:天下奇观。

5.那究竟何种景象能被称为天下奇观?作者又是如何来写天下奇观的?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四)教学内容

1.生字词学习。

教师指名读,并相机正音。

2.将这些词语放进文章的句子中,再让学生开火车读。

3.从这些句子中,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句子分别是描写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这些景象,你一定有印象深刻的画面,指名让学生分小节进行朗读。

第一段学习:主要掌握写景文开头言简意赅的表达方式。

4.再回到文章第一段:读一读、品一品第一段这样的开头,好吗?好在哪里?让学生自己读,同学之间交流。然后引导学生回答:这样的开头言简意赅、点明中心、深入人心、读来简短有力。

5.引申到写景作文:其实很多经典的写景文章,都喜欢使用这样的开头。

比如:我们在三年级上册学习的第十八课《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一句就是“西沙群岛位于南海的西北部,是我国海南省三沙市的一部分。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接下来,课文就描写西沙群岛如何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如何可爱。

再比如有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黄果树瀑布》,第一句就是“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今后我们在写景时,也可以用这种干净有力的开篇。

综上,作者开篇点出“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接着他先写了潮来前,再写潮来时,最后写潮来后。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潮水的变化。(此时板书)

第二段学习:找关键词,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1.默读第二段,画出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2.除了写潮来前的平静,还写了什么?

3.结合第二段每一句话,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赏析。

第三、第四段学习:

1.朗读第三、第四自然段。在朗读前关注文中的`小泡泡。引出这两段的阅读要关注两点:样子和声音。

2.谈谈读完第三、第四自然段的感受。

3.利用表格,让学生整理第三、第四段时间、地点、潮声的变化,潮形的变化来感受潮水浪潮扑过来之快、潮声之响、潮形之壮阔。

时间、地点潮声的变化潮形的变化

午后一点左右,远处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过了一会儿,东边响声越来越大一条白线

很快,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两丈多高的水墙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4.引导学生欣赏欣赏第三、第四段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顺势引导学生看着表格进行背诵。

第五段学习:

1.朗读第五自然段,提问学生还有哪些词用得好。引导学生关注“还在”、“依旧”“好久”“已经”等词。赏析他们的妙处。

2.呼应首段,难怪作者会写到“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学习侧面描写——观潮人。

1.提问学生作为天下奇观,作者观到的仅仅是潮吗?还观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文中侧面描写的句子。

2.提问学生为何需要侧面描写,从而引出侧面描写的作文。

3.再一次呼应首段,这么多人看,就是因为“钱塘江大潮,自古以为被称为天下奇观。”

(五)课堂小结

1.提问学生“写景文章应该如何读?”从而引导学生概括出“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2.提问学生以后如何写写景文,从而引导学生概括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第一段开门见山、修辞手法、侧面描写。

(六)课后拓展

结合自己暑假的经历,模仿这篇文章的写作方式,写一篇写景文。

(七)教学板书

1.观潮

潮来前——平静

天下奇观——潮来时——汹涌澎湃

潮过后——余波未平

四、教学反思:

1.由于不了解学生学情,因此,很多教学引导布置能否顺利进行。

2.学完这篇文章,练笔是个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因此要妥善安排好授课时间。

3.第一次与学生磨合,一定要抓好课前预习工作,并在课程中利用恰当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语文观潮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观潮》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大潮这一壮丽的“天下奇观”,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感情。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生动细腻的词语、生动的比喻紧紧地抓住大潮的声音、景象两个方描写,逼真的再现了大潮那雄奇壮阔、动人心魄的气势。

2、说重点: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是要继续培养学生“抓住主要内容”的能力,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特点,了解叙述的顺序,抓住主要内容。抓住大潮的特点—声音大、气势壮,抓住声音和形态是怎样变化的来理解词句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3、教学目标

依照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三点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会生字新词;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4、说教具: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录音机、投影片、录像等教学教具,目的是充分用电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入情入境,理解课文内容,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说教法

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学生带到一个钱塘江大潮来临时雄伟壮美的景象中。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三、说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边听边看,边读边思”的方法来学生,即引导学生在观看录像时要用心看,仔细听,在阅读文章时要一边读、一边想,并能做到联系上下文,读后想前,边读边想,学生采用听、看、读、思、品的方法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潮》一文,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二)逐段分析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后,我紧接着提问:钱塘江大潮在世人眼中是怎样的一种景观?(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天下奇观)

“天下奇观”四个字说明了什么?从哪里知道?(我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抓住中心词“天下奇观”理解钱塘江大潮是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教给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

2、学习第二自然段在学生经过合作交流,他们对“天下奇观”的体会后,我随后用充满激情的语气说道:“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天下奇观”,那一定壮丽、雄奇、令人神往的。遗憾的是老师没见过,你们见过吗?想不想去看看?”好,那我们就做好准备。(接下来我以快速的动作放好投影片,用语言渲染气氛。)学生兴趣勃勃地,迫不及待地观看录像。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这时潮来了没有?我们看到了什么?随着录像的播放,我用生动语言向学生介绍,并提出问题,让他们思考。

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提问: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依照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江面很平静……)

3、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同学们,潮来时究竟是怎样的景象呢?现在让我们随着录象细细观赏一番,不过要边看边听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又想到了什么?看完后小组讨论。

(2)这种惊心动魄的`场面,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点描写的?(板书:声音、形状)潮来时是先听到的?还是先看到的?为什么?声音是怎样变化的?请用“”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词句。(依照检查学习情况,相应板书:“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3)江潮由远及近滚滚而来,它的形状又是怎样变化的?是怎样描写的?学生轻声朗读课文。并按要求用“____”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词句。学生自由组合检查,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并相应板书:“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4)指导朗读第三、四自然段。语气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读出潮由远到近,由小到大的声势来。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读表达出来。

4、学习第五自然段

大潮奔腾而去,这时的江面又是什么情景呢?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第五自然段。学生通过学习读、划、议,明白潮过之后江面才恢复平静,江水涨了两丈来高。(板书:恢复平静)

5、总结全文

刚才我们一起去观看了钱塘江涨潮,那种惊心动魄、奇异壮观的景象,真不愧为天下奇观。

6、布置作业(略)

五、说板书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反映课堂教学的全部过程。本篇板书我按照观察的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设计的。

附板书设计:

观潮天下奇观潮来前:江面很平静

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潮来时:

形状: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潮来后:恢复平静

下载《观潮》语文同步习题(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观潮》语文同步习题(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同步习题

    《丝绸之路》同步习题 一、给下列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来。 矗立(zhí chù) 戎装(rónɡ yónɡ) 缫(cháo sāo )丝 匕首(bǐ bì)循声(xún dùn) 作揖(yī jī ) 二......

    语文《观潮》教学反思

    语文《观潮》教学反思 语文《观潮》教学反思1 我很喜欢这篇课文,文字优美,用词大气,尤其是读起来气势磅礴,荡气回肠。文章写得如此之美,我们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来感受......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

    《观潮》说课稿 一、 说教材《观潮》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这组课文是围绕“自然奇观”的专题来写,《观潮》是这组课文起着非常重要的引......

    初二语文观潮说课稿

    《观潮》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观潮》是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在单元提示中已明确指出:学生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

    四年级语文《观潮》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观潮》说课稿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

    小学语文《观潮》说课稿

    小学语文《观潮》说课稿 小学语文《观潮》说课稿1 一、说教材《观潮》这篇文章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组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向我们描绘了浙江省海宁盐官镇钱塘江大潮......

    观潮语文教学反思

    观潮语文教学反思 观潮语文教学反思1 在对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与效果进行回忆比较后,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探索与反思:1、《观潮》一文是以写景为主的散文,语言优美,词汇丰富,把钱......

    四年级语文《观潮》说课稿

    四年级语文《观潮》说课稿 四年级语文《观潮》说课稿1 一、说教材和学情《观潮》是山水游记的佳作,南宋文学家周密用精妙纯熟的语言,形象逼真的描写,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