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查子·新月曲如眉原文及赏析
生查子·新月曲如眉原文及赏析
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作者:牛希济
朝代:五代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终日劈桃穰,人在心儿里。两耳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译文
新月恰似秀眉/不见有团圆佳意/不忍看粒粒红豆/相思人泪眼迷离/整天劈着桃核/意中的人儿在我心里/隔墙而生的两朵小花/迟早会结成连理。
注释
(1)团圆:指月圆,此指团圆。
(2)不堪:承受不了,不忍。
(3)桃穰:即桃核,又叫桃仁。
(4)人:与“仁”谐音,桃仁在桃核里,意中人在心里,两句双关谐音。
(5)早晚:迟早。连理:指异本草木的枝干连生为一体。古人以「连理枝」比喻夫妇恩爱不离。
赏析:
从新月想到未能团圆,从红豆感到相思之苦,用的都是比兴的方法。此词所咏新月、红豆、桃穰,既切于情事,又别有生发。写法上用下句进而解释上句,表达女子对爱情的热切追求,保持着乐府民歌的本色。词中用语亦雅俗并行,且兼用六朝乐府的谐音双关。
这首词写少年对意中人的相思之情。上片以新月起兴,描绘少年迫切期待与心上人团圆的心情。「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把弯弯的新月比作心上人的弯眉,看见月儿就想到恋人。「未有团圆意」,明说初月还未到圆满时,暗写心上人欢聚团圆也有阻隔。「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写尽少年相思之苦,相思之深,也流露出对爱情不能圆满的`无限悲伤。下片以「劈桃瓤」的比兴,表达少年深藏内心的情思。「终日」突出了对心上人永无休止的思念。结尾用连理枝这一形象比喻,倾吐了与心上人永远相爱,生活在一起的美好愿望。全词语言质朴生动,情感纯朴真挚,带有浓厚民歌情调。
第二篇:生查子·新月曲如眉原文翻译赏析
生查子·新月曲如眉原文翻译赏析
生查子·新月曲如眉原文翻译赏析1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作者:牛希济
朝代:五代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终日劈桃穰,人在心儿里。两耳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译文
新月恰似秀眉/不见有团圆佳意/不忍看粒粒红豆/相思人泪眼迷离/整天劈着桃核/意中的人儿在我心里/隔墙而生的两朵小花/迟早会结成连理。
注释
(1)团圆:指月圆,此指团圆。
(2)不堪:承受不了,不忍。
(3)桃穰:即桃核,又叫桃仁。
(4)人:与“仁”谐音,桃仁在桃核里,意中人在心里,两句双关谐音。
(5)早晚:迟早。连理:指异本草木的枝干连生为一体。古人以「连理枝」比喻夫妇恩爱不离。
赏析:
从新月想到未能团圆,从红豆感到相思之苦,用的都是比兴的方法。此词所咏新月、红豆、桃穰,既切于情事,又别有生发。写法上用下句进而解释上句,表达女子对爱情的热切追求,保持着乐府民歌的本色。词中用语亦雅俗并行,且兼用六朝乐府的谐音双关。
这首词写少年对意中人的相思之情。上片以新月起兴,描绘少年迫切期待与心上人团圆的心情。「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把弯弯的新月比作心上人的弯眉,看见月儿就想到恋人。「未有团圆意」,明说初月还未到圆满时,暗写心上人欢聚团圆也有阻隔。「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写尽少年相思之苦,相思之深,也流露出对爱情不能圆满的无限悲伤。下片以「劈桃瓤」的比兴,表达少年深藏内心的情思。「终日」突出了对心上人永无休止的思念。结尾用连理枝这一形象比喻,倾吐了与心上人永远相爱,生活在一起的美好愿望。全词语言质朴生动,情感纯朴真挚,带有浓厚民歌情调。
生查子·新月曲如眉原文翻译赏析2原文:
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五代]牛希济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终日噼桃穰,仁儿在心里。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译文
新月弯弯如眉毛,没有圆的意思。不忍心看红豆,满眼都是相思泪。
整天噼核桃,那人像桃仁嵌在核壳中一样嵌在我心中。两朵隔墙相望的花,早晚会结成连理枝。
注释
生查子(zhā z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尊前集》注:双调。元高拭词注:南吕宫。四十字,上下片格式相同,各两仄韵,上去通押。
新月:阴历月初的月亮。
团圞(luán):团圆。
红豆:又名相思豆,草本植物,种子形如豌豆。
噼:剖开。桃穰(ráng):桃核。
仁儿:桃仁。这里“仁”与“人”谐音,意思双关。
连理:不同根的草木,它们的枝干连成为一体。古人喻夫妇为“连理枝”。
赏析:
上阕以“传情入景”之笔,抒发男女间的相思之苦。作者借“移情”笔法,赋予视野中的客观景象以强烈的主观情感,使天边新月、枝上红豆都染上别离相思的情愫。“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明为写月,实则喻人,作者以眉比月,正暗示出相思人儿因不见团聚而双眉紧蹙,郁闷不欢的愁苦之态。“红豆”本是相思的信物,但在离人的眼里却是贮满了忧伤,令人见之落泪。一弯新月,数枝红豆,词人撷取传统的寄寓人间悲欢离合、别离思念之情的两种意象,正表达出对爱人的无限深情和思之不得的痛切缺憾。
就内容而言,下阕为上阕之顺延;就感情的“走向”而言,二者又有着微妙的差异。如果说上阕中写相思还只是借助于意象的寄托,情感的附着还比较虚幻,词中的情绪基调也是一种充满残缺感的低沉.那么下阕中的情感就相对地落到了实处,词中流露着的、是充满希冀的向上的基凋。“终日噼桃穰,人在心儿里”,一语双关,看似百无聊赖的行为,正寄托着主人公对心上人丝丝缕缕的情爱和日复一日的期盼。“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更表明对爱情的充满信心,尽管花阡两朵,一“墙”相隔,但相爱的人儿终将冲破阻碍,喜结连理。整首词写得情致深长,淋漓沉至。
这首词在艺术上的一个显着特色,就是极其自然地运用了南北朝民歌中的吴歌“子夜体”,以下句释上句,托物抒情,论词家评曰:“妍词妙喻,深得六朝短歌遗意。五代词中希见之品。”
生查子·新月曲如眉原文翻译赏析3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终日劈桃穰,人在心儿里。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古诗简介
《生查子·新月曲如眉》是五代词人牛希济所写的`一首词。词的上阕词人以“传情入景”之笔抒发男女之间的相思之苦。下阕词人将情感落到了实处,词中流露着充满希冀的基凋。
翻译
新月弯弯如眉毛,没有圆的意思。不忍心看红豆,满眼都是相思泪。
整天劈核桃,那人像桃仁嵌在核壳中一样嵌在我心中。两朵隔墙相望的花,早晚会结成连理枝。
注释
①生查子(zhā z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尊前集》注:双调。元高拭词注:南吕宫。四十字,上下片格式相同,各两仄韵,上去通押。
②新月:阴历月初的月亮。
③团圞(luán):团圆。
④红豆:又名相思豆,草本植物,种子形如豌豆。
⑤劈:剖开。桃穰(ráng):桃核。
⑥仁儿:桃仁。这里“仁”与“人”谐音,意思双关。
⑦连理:不同根的草木,它们的枝干连成为一体。古人喻夫妇为“连理枝”。
赏析
上阕以“传情入景”之笔,抒发男女间的相思之苦。作者借“移情”笔法,赋予视野中的客观景象以强烈的主观情感,使天边新月、枝上红豆都染上别离相思的情愫。“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明为写月,实则喻人,作者以眉比月,正暗示出相思人儿因不见团聚而双眉紧蹙,郁闷不欢的愁苦之态。“红豆”本是相思的信物,但在离人的眼里却是贮满了忧伤,令人见之落泪。一弯新月,数枝红豆,词人撷取传统的寄寓人间悲欢离合、别离思念之情的两种意象,正表达出对爱人的无限深情和思之不得的痛切缺憾。
就内容而言,下阕为上阕之顺延;就感情的“走向”而言,二者又有着微妙的差异。如果说上阕中写相思还只是借助于意象的寄托,情感的附着还比较虚幻,词中的情绪基调也是一种充满残缺感的低沉.那么下阕中的情感就相对地落到了实处,词中流露着的、是充满希冀的向上的基凋。“终日劈桃穰,人在心儿里”,一语双关,看似百无聊赖的行为,正寄托着主人公对心上人丝丝缕缕的情爱和日复一日的期盼。“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更表明对爱情的充满信心,尽管花阡两朵,一“墙”相隔,但相爱的人儿终将冲破阻碍,喜结连理。整首词写得情致深长,淋漓沉至。
这首词在艺术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极其自然地运用了南北朝民歌中的吴歌“子夜体”,以下句释上句,托物抒情,论词家评曰:“妍词妙喻,深得六朝短歌遗意。五代词中希见之品。”
第三篇:生查子·元夕原文及赏析
生查子·元夕原文及赏析
生查子·元夕
作者:欧阳修
朝代:清朝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泪湿:一作:满)
译文
去年元宵夜之时,花市上灯光明亮如同白昼。与佳人相约在月上柳梢头之时、黄昏之后。今年元宵夜之时,月光与灯光明亮依旧。可是却见不到去年之佳人,相思之泪沾透了他那身春衫的袖子。
注释
元夜:农历正月十五夜,即元宵节,也称上元节。唐代以来有元夜观灯的风俗。花市:指元夜花灯照耀的灯市。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可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赏析:
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饶有韵味。词的上阕写“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灯像白天一样亮,不但是观灯赏月的好时节,也给恋爱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时机,在灯火阑珊处秘密相会。“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句言有尽而意无穷。柔情密意溢于言表。下阕写“今年元夜”的情景。“月与灯依旧”,虽然只举月与灯,实际应包括二三句的花和柳,是说闹市佳节良宵与去年一样,景物依旧。下一句“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表情极明显,一个“湿”字,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与唐朝诗人崔护的名作《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词中描写了作者昔日一段缠绵悱恻、难以忘怀的爱情,抒发了旧日恋情破灭后的失落感与孤独感。
上片追忆去年元夜欢会的往事。“花市灯如昼”极写元宵之夜的灯火辉煌,那次约会,两情相悦。周围的环境,花市,彩灯,明丽如同白天;明月,柳梢,都是相爱的见证。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
下片写今年元夜重临故地,想念伊人的伤感。“今年元夜时”写出主人公情思幽幽,喟然而叹。“月与灯依旧”作了明确的对比,今天所见,依然如故,引出“泪满春衫袖”这一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却已物是人非的思绪。
此词既写出了情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时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和忧伤。写法上,它采用了去年与今年的对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间形成哀乐迥异的鲜明对比,从而有效地表达了词人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苦痛体验。这种文义并列的分片结构,形成回旋咏叹的重叠,读来一咏三叹,令人感慨。
这首元夜恋旧的《生查子·元夕》其实是朱淑真所作,长期以来被认为欧阳修所作,其实是当时怕坏了女子的风气,才将作者改为了欧阳修的。
词的上片回忆从前幽会,充满希望与幸福,可见两情是何等欢洽。而周围的环境,无论是花、灯,还是月、柳,都成了爱的见证,美的表白,未来幸福的图景。情与景联系在一起,展现了美的意境。
但快乐的时光总是很快成为记忆。词的下片,笔锋一转,时光飞逝如电,转眼到了“今年元夜时”,把主人公的情思从回忆中拉了回来。“月与灯依旧”极其概括地交代了今天的环境。“依旧”两字又把人们的思绪引向上片的描写之中,月色依旧美好,灯市依旧灿烂如昼。环境依旧似去年,而人又如何呢?这是主人公主旨所在,也是他抒情的主体。词人于人潮涌动中无处寻觅佳人芳踪,心情沮丧,辛酸无奈之泪打湿了自己的衣襟。旧时天气旧时衣,佳人不见泪黯滴,怎能不伤感遗憾?上句“不见去年人”已有无限伤感隐含其中,末句再把这种伤感之情形象化、明朗化。
物是人非的怅惘,今昔对比的凄凉,由此美景也变为伤感之景,月与灯交织而就的花市夜景即由明亮化为暗淡。淡漠冷清的伤感弥漫于词的下片。灯、花、月、柳,在主人公眼里只不过是凄凉的化身、伤感的催化剂、相思的见证。而今佳人难觅,泪眼看花花亦悲,泪满衣袖。
世事难料,情难如愿。牵动人心的最是那凄怨、缠绵而又刻骨铭心的相思。谁不曾渴慕,谁不曾诚意追索,可无奈造化捉弄,阴差阳错,幸福的身影总是擦肩而过。旧时欢愉仍驻留心中,而痴心等候的那个人,今生却不再来。无可奈何花落去,但那只似曾相识的燕子呢?那曾有的爱情真是无比难测吗?如果真的这样,那些两情相悦、缠绵悱恻的美丽韶华难道是在岁月中流走的吗?谁也不曾料到呵,错过了一季竟错过了一生。山盟虽在,佳人无音,这是怎样的伤感遗憾,怎样的裂心之痛!
古人如此,今人亦然。世间总有太多的伤感和遗憾。世事在变,沧海桑田。回眸寻望,昔人都已不见,此地空余断肠人。滚滚红尘,茫茫人海,佳人无处寻觅,便纵有柔情万种,更与何人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任君“泪湿春衫袖”,却已“不见去年人”,此情此伤,又怎奈何天?欧阳修的诗词甚多,而我独爱《生查子·元夕》。反复低吟浅唱“去年元夜时……”无限伤感,隐隐一怀愁绪化作一声长叹: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此恨绵绵无绝期?
第四篇:《生查子·重叶梅》原文及译文赏析
《生查子·重叶梅》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霜月定相知,先识春风面。
主人情意深,不管江妃怨。折我最繁枝,还许冰壶荐。
前言:
《生查子·重叶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为咏物词,是咏重叶梅的。重叶梅是梅中的奇品,叶重数层,盛开如小白莲,但作者对其形态并未进行描摹,而是突出其不畏严寒的精神,深得咏物词“取形不如取神”之真谛。
注释:
1、头上:《谈苑》:“王曾布衣时以梅花诗献吕蒙正云:‘而今未闻和羹事,且向百花头上开。’蒙正云:‘此生已安排状元宰相也。’”
2、见(xiàn): “现”的古字。显现;出现。’”
3、霜月: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4、相知:了解我。相,范围副词,在此为“我”之意。
5、春风面:春风中花容。春寒料峭中,百花开放之前,月亮先照影梅花。
6、江妃:唐明皇开元中,高力士使闽、粤,见江采萍少而丽,选归,侍明皇,大见宠幸。性喜梅,所居悉植之。帝以其所好,戏名曰梅妃。
7、冰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8、荐:进;进献。
翻译:
梅花啊,你在百花开放之前绽开,在寒冷中出现。春寒料峭中,朦胧的月亮总是先照亮梅花。主人十分喜爱你,不管江妃如何抱怨,也要折下最繁茂的枝头,插进壶中,供人玩赏。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是咏重叶梅的。重叶梅是梅中的奇品,叶重数层,盛开如小白莲,但作者对其形态并未进行描摹,而是突出其不畏严寒的精神,深得咏物词“取形不如取神”之真谛。开头二句写重叶梅雪中独放。言重叶梅不怕风雪严冬,先百花而开放,从容自如,疏疏淡淡,从而突出重叶梅不怕雪虐风威的高尚品格。“霜月”二句写梅花报春。叶梅开于早春,与寒霜冷月相知,在“百花浑未觉春来”的时候,它“先识春风面”,具有先百花而报春的先觉者的独特风神。
换头二句写重叶梅深受主人喜爱。言主人对重叶梅情深意重,不论其他花卉如何妒忌、怨恨,主人对重叶梅的喜爱从未动摇过。这两句词除了说明主人爱梅之外,也从另一个侧面衬托出重叶梅之美与可贵。如果说以上两句写爱梅,而结尾两句则写供梅。这两句词紧承上句“情意深”三字,对主人爱梅之情做深入具体的描述,言主人把重叶梅最好的花枝折来,插在冰壶水中,供自己和友人玩赏。
第五篇:生查子·诉别原文翻译及赏析
生查子·诉别原文翻译及赏析
生查子·诉别原文翻译及赏析1生查子·诉别
三度别君来,此别真迟暮。白尽老髭须,明日淮南去。
酒罢月随人,泪湿花如雾。后月逐君还,梦绕湖边路。
翻译
从前曾几度和你离别,这一次分手我们都已在暮年。你的胡须已经全都白了,明天就要动身去淮南。
饮罢酒往回走时明月跟随着我,泪眼看花犹如迷蒙的云雾。盼望着他日明月也随你一同归来,想你的梦萦绕在这湖边的小路。
注释
三度别君来:谓三次与苏伯固作别。
迟暮:比喻晚年,衰老。
髭须:胡须。
淮南:路名。这里指扬州。
花如雾:谓老年头发花白,有如雾中看花。
逐:随。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年)八月词人在汴京任兵部尚书时。这是词人第三次送别友人苏伯固后,离别之情骤然涌上心头,便写下了这首送别词。
赏析
上片“三度别君来,此别真迟暮”,说的是词人与苏伯固三次作别了,前次在泗上相别时,尚不得言真老,而这次分手可真正是衰老暮年了。两句倍写出与友人分别之苦,突出两人间的深厚情谊。“白尽老髭须,明日淮南去。”说的是友人不仅头发白了,连髭须也全白了;然而,当此衰老之年,词人却仍不能停歇与挚友欢聚一堂,明天却又要动身赴扬州任去了。可谓怆情无限,浅处见深。
下片“酒罢月随人,泪湿花如雾”,抒写别宴时的难舍难分和悲哀心境。月亮好像也知情义,它从开宴一直到酒罢,都跟随着游子们慢慢移动,不离左右,表现了夜宴的时间很长,各自依依不舍;而人已经是泪湿满面了,衰鬓影像模糊朦胧,好像在雾中看花一样,悲从中起,无可遏制。结语煞时化作期待的幻想:“后月逐君还,梦绕湖边路。”“梦绕”,用字精警,实谓恐怕再聚首也是在梦境里,前景渺茫了。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全词紧扣一个“惜”字:惜之因,惜之状,惜之深,真情喷泻,哀怨递进,结构严紧,回环曲致,语浅意深,虚实互补。
生查子·诉别原文翻译及赏析2原文:
三度别君来,此别真迟暮。白尽老髭须,明日淮南去。
酒罢月随人,泪湿花如雾。后月逐君还,梦绕湖边路。
译文
从前曾几度和你离别,这一次分手我们都已在暮年。你的胡须已经全都白了,明天就要动身去淮南。
饮罢酒往回走时明月跟随着我,泪眼看花犹如迷蒙的'云雾。盼望着他日明月也随你一同归来,想你的梦萦绕在这湖边的小路。
注释
生查子: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诉别:元本词题作“送苏伯固”,可从改。苏伯固:即苏坚,字伯固,泉州人,居丹阳。博学能诗,对人有风义。为钱塘丞,督开西湖,与苏轼唱和甚多。
三度别君来:谓三次与苏伯固作别。迟暮:比喻晚年,衰老。
髭(zī)须:胡须。
淮(huái)南:路名。宋太宗至道年间十五路之一。治所在扬州(今属江苏)。这里指扬州。
花如雾:谓老年头发花白,有如雾中看花。
逐:随。
赏析:
上片“三度别君来,此别真迟暮”,说的是词人与苏伯固三次作别了,前次在泗上相别时,尚不得言真老,而这次分手可真正是衰老暮年了。两句倍写出与友人分别之苦,突出两人间的深厚情谊。“白尽老髭须,明日淮南去。”说的是友人不仅头发白了,连髭须也全白了;然而,当此衰老之年,词人却仍不能停歇与挚友欢聚一堂,明天却又要动身赴扬州任去了。可谓怆情无限,浅处见深。
下片“酒罢月随人,泪湿花如雾”,抒写别宴时的难舍难分和悲哀心境。月亮好像也知情义,它从开宴一直到酒罢,都跟随着游子们慢慢移动,不离左右,表现了夜宴的时间很长,各自依依不舍;而人已经是泪湿满面了,衰鬓影像模糊朦胧,好像在雾中看花一样,悲从中起,无可遏制。结语煞时化作期待的幻想:“后月逐君还,梦绕湖边路。”“梦绕”,用字精警,实谓恐怕再聚首也是在梦境里,前景渺茫了。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全词紧扣一个“惜”字:惜之因,惜之状,惜之深,真情喷泻,哀怨递进,结构严紧,回环曲致,语浅意深,虚实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