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下无忧馆小楼春尽旅怀二首_杨万里的诗原文赏析(合集)

时间:2022-03-28 02:44: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都下无忧馆小楼春尽旅怀二首_杨万里的诗原文赏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都下无忧馆小楼春尽旅怀二首_杨万里的诗原文赏析》。

第一篇:都下无忧馆小楼春尽旅怀二首_杨万里的诗原文赏析

都下无忧馆小楼春尽旅怀二首_杨万里的诗原文赏析

都下无忧馆小楼春尽旅怀二首

宋代杨万里

病眼逢书不敢开,春泥谢容亦无来。

更无短计销长日,且绕栏干一百回。

不关老去愿春迟,只恨春归我未归。

最是杨花欺客子,向人一一作西飞。

创作背景

公元1167年(南宋孝宗乾道三年),杨万里由于张浚的推荐,任临安府教授。临安府即今浙江杭州,为南宋首都。“无忧馆”则是作者给自己寓所起的名号。南宋时代,最高统治者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杨万里正是处在这样的大环境里,很难有所作为。

赏析

第一首一二两句都是因果句:由于“病眼”,所以“逢书不敢开”,由于“春泥”所以“谢客亦无来”。而这正是他感到寂寞的来由,“更无短计销长日”,春末时节,日并不长,然而偏偏说“长日”,大概是从《诗经》的“春日迟迟”化来。这个“长”字,有力地表明了作者的寂寞无聊。因为越是无事可做,便越感到日长,这正反映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厌恶。“短计”,即肤浅之计,“短”与“长”字相对,连个短计也还想不出来,真是无法打发这漫长的一天。

围绕栏杆行走,而且至于百回之多,这样写有点夸张,可是读者又感到真实,因为这正是绞尽脑汁想出的“短计”,他的“短计”,似平只有如此。这句话写得很具体,也很形象,似乎可以看到一个百无聊赖的人,围绕着栏杆不停地打转转。

以上两句,特别是末句,质朴无华,形同口语,这正是杨诗在语言上的一个特点。

在百无聊赖中,不免思归了。作者此次寓居临安,是短暂的,没有多久,便由于“丁父忧”而回乡了。看来他很不习惯于这种“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生活。

第二首“不关老去愿春迟”,暗点题目的.“春尽”。春天己经过去,但他还希望春天走得慢一点。他明确表白这个愿望是“不关老去”的,究“愿春迟”的原因则是“只恨春归我未归”,这就道出了作者的积愫,也点出了题目的“旅怀”,原来是因为春已归去而自己却不能归去的缘故。“恨”字直贯“春归我未归刀。看到春归,“我未归”之恨愈甚。

“最是杨花欺客子”,又转向“杨花”杨花者,柳絮也,东风劲吹,杨花自然要飞向西去。“向人一一作西飞”,乃是春天的自然现象,然而作者却认为这是杨花的有意恼人,有意跟“客子”为难似的。杨万里江西吉州人,吉州在临安之西,杨花从临安西飞,飞向自己的故乡吉州。一个寄离临安的“客子”,而且对临安的生活又是厌倦,对西飞的杨花即既羡慕又嫉妒。

这两句的构思较之上两句尤为巧妙。周必大说:“诚斋(杨万里)大篇短章。。状物姿态,写人情意,则铺叙纤悉,曲尽其妙,笔端有口,句中有眼。”(《宋诗纪事》五十引)“春归”已令人恨,更可恨者则是“杨花”,故用“最是”二字以表达进一层的“恨”:杨花无知,何能恼人?然而它的“一一向西飞”,岂不是明明有意向人炫耀?作者把无知的杨花写成有知,把杨花由于东风而西飞的自然现象,说成是故意恼人。把西飞的杨花,涂上了浓厚的感情色彩,从而表达了作者深重的思归心情。不知道周必大的评论是否也包括作者的构思,然而这种构思是的确够得上“写人情意,曲尽其妙”的。

第二篇:最是杨花欺客子,向人一一作西飞杨万里《都下无忧馆小楼春尽旅怀二首》其二

最是杨花欺客子,向人一一作西飞。杨万里《都下无忧馆小

楼春尽旅怀二首》其二

最是杨花欺客子,向人一一作西飞。

【译文】 这杨花最要欺负客居在外的游子了,对着游子一片一片地向西飞去。

【出典】

南宋

杨万里

《都下无忧馆小楼春尽旅怀二首》其二

注:

1、《都下无忧馆小楼春尽旅怀二首》杨万里

【其一】

病眼逢书不敢开,春泥谢容亦无来。更无短计销长日,且绕栏干一百回。

【其二】

不关老去愿春迟,只恨春归我未归。

最是杨花欺客子,向人一一作西飞。

2、注释:

都下:指南宋都城临安。无忧馆:作者寓所名。

不关:不是因为,并非。

最是:尤其是。

客子:作者自指。

3、译文:

不是因为人老了希望春天走得慢一点,只是怨恨春已归去而自己却不能归去。这杨花最要欺负客居在外的游子了,对着游子一片一片地向西飞去。

4、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南宋大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外郎等。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辞官归家,闲居乡里。在中国文学史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他作诗20000多首,只有少数传下来。

杨万里学问渊博,才思健举。他的作品富有变化,既有“归千军、倒三峡、穿天心、透月窟”雄健富丽的鸿篇巨制;也有状物姿态,写人情意,随手拈来,却能曲尽其妙的写景抒情小诗。诗风平易自然、构思新巧、幽默风趣、清新活泼,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他又十分注意学习民歌的优点,大量吸取生动清新的口语谣谚入诗,因此,他的作品往往“俚辞谚语,冲口而来”(蒋鸿翮《寒塘诗话》),给人纯朴自然的感受。如:“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愁杀人来关月事,得休休去且休休。”(《竹枝歌》)完全似脱口而出的一首山歌,反映了他向民歌学习的成就。

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称为“诚斋体”。

5、作者是吉州人,吉州在临安之西。公元1167年(南宋孝宗乾道三年),杨万里由于张浚的推荐,任临安府教授。临安府即今浙江杭州,为南宋首都。开始还称临安府为“行在”,表示不忘故都汴梁。后来便直称为都城,故此诗题曰“都下”。而“无忧馆”则是作者给自己寓所起的名号。

南宋时代,最高统治者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从总的情况看,投降派在政府中占着主导地位,整个官场中的风气是沉闷、消极、得过且过的。杨万里正是处在这样的大环境里,很难有所作为。加以他是学官,似乎事情也不多,不过读读书会会客而已。

第一首一二两句都是因果句:由于“病眼”,所以“逢书不敢开”,由于“春泥”所以“谢客亦无来”。而这正是他感到寂寞的来由,“更无短计销长日”,春末时节,日并不长,然而偏偏说“长日”,大概是从《诗经》的“春日迟迟”化来。这个“长”字,有力地表明了作者的寂寞无聊。因为越是无事可做,便越感到日长,这正反映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厌恶。“短计”,即肤浅之计,“短”与“长”字相对,连个短计也还想不出来,真是无法打发这漫长的一天。围绕栏杆行走,而且至于百回之多,这样写有点夸张,可是读者又感到真实,因为这正是绞尽脑汁想出的“短计”,他的“短计”,似平只有如此。这句话写得很具体,也很形象,似乎可以看到一个百无聊赖的人,围绕着栏杆不停地打转转。

以上两句,特别是末句,质朴无华,形同口语,这正是杨诗在语言上的一个特点。

在百无聊赖中,不免思归了。作者此次寓居临安,是短暂的,没有多久,便由于“丁父忧”而回乡了。看来他很不习惯于这种“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生活。

第二首“不关老去愿春迟”,暗点题目的“春尽”。春天己经过去,但他还希望春天走得慢一点。他明确表白这个愿望是“不关老去”的,究“愿春迟”的原因则是“只恨春归我未归”,这就道出了作者的积愫,也点出了题目的“旅怀”,原来是因为春已归去而自己却不能归去的缘故。“恨”字直贯“春归我未归刀。看到春归,“我未归”之恨愈甚。

“最是杨花欺客子”,又转向“杨花”杨花者,柳絮也,东风劲吹,杨花自然要飞向西去。“向人一一作西飞”,乃是春天的自然现象,然而作者却认为这是杨花的有意恼人,有意跟“客子”为难似的。杨万里江西吉州人,吉州在临安之西,杨花从临安西飞,飞向自己的故乡吉州。一个寄离临安的“客子”,而且对临安的生活又是厌倦,对西飞的杨花即既羡慕又嫉妒。

这两句的构思较之上两句尤为巧妙。周必大说:“诚斋(杨万里)大篇短章...状物姿态,写人情意,则铺叙纤悉,曲尽其妙,笔端有口,句中有眼。”(《宋诗纪事》五十引)“春归”已令人恨,更可恨者则是“杨花”,故用“最是”二字以表达进一层的“恨”:杨花无知,何能恼人?然而它的“一一向西飞”,岂不是明明有意向人炫耀?作者把无知的杨花写成有知,把杨花由于东风而西飞的自然现象,说成是故意恼人。把西飞的杨花,涂上了浓厚的感情色彩,从而表达了作者深重的思归心情。不知道周必大的评论是否也包括作者的构思,然而这种构思是的确够得上“写人情意,曲尽其妙”的。

6、诚斋体:指杨万里活泼自然、饶有谐趣的诗风。诚斋体艺术特点是杨万里把自己主观情感最大程度地投身在客观事物上,想象奇特,不用生僻字句和夭矫奇崛的结构,用浅显语言和流畅章法,接近口语。如“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从平常事物中扑捉到富有情趣瞬间,并用浅显自然语言表达出来。再如“最是杨花欺客子,向人一一作西飞。”()就是把自己主观情 《都下无忧馆小楼春尽旅怀》感最大程度投身客观事物典型,描写对象的盎然生机自然会给诗歌带来活泼的风格。“老夫渴急月更急,酒落杯中月先落。”想象奇特,语言接近口语。

7、“花香袭人知春暖”,天气的确是暖了,大街上我早就司空见惯了穿着时尚短袖或裙装的帅男靓女们装扮起来的一道道风景线了。耳濡目染,以致于一段时日以来,自己因为没来得及置办一件像样的夏装而懊恼了良久。

天气的确是暖了,属于这个季节的花儿都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眼瞅着就要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凋谢了。我因为还没找到愿意和我一起去看花开的人而迟迟被耽误着行程。虽然感觉遗憾,却也无能为力。

古诗说“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这个城市没有榆树,自然也就见不到榆荚了。可是却有杨花到处飞舞,谁也不知道这些杨花从那儿飞来,最后又会散落到哪儿去。乍一看去,恍惚就是这个季节在下雪,只是怎么都不湿,怎么都不寒冷。但有一点,我没法不承认,漫天的杨花多少都能让人有些暮春已来临的无奈之感。“最是杨花欺客子,向人一一作西飞”,家乡在远方……

暮春真的就要来了,日子马上就要指向四月份了,而四月十一就是立夏的日子。眼看春天有限的日子一天天过完,夏天一日日临近。不知为什么我却感觉莫名的惶恐,有些说不清楚的惧怕感。我知道这不仅仅是因为“人间四月芳菲尽”的缘故,而是感觉在这个春天,我曾苦心经营了的那么多“梦”,那么多“梦想”都没能或者说不能实现了。虽然明年春天还会到来,可是逝者如斯那,我不知道还会有多少年华可以供我期待?

记得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里有两句诗:“最是一年春好处,落花时节又逢君”,那么就在这一年最好的季节还剩几天的时候,我能不能赶在落花之前,在下一个路口或转角,遇见我该遇见并且能够遇见的人呢,她会在哪里?而我应该去哪里?

我,总还是做梦……

第三篇:伤春_杨万里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伤春_杨万里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伤春

宋代杨万里

准拟今春乐事浓,依然枉却一东风。

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译文及蛛丝

译文

原来预料今春许多活动其乐融融,到头来却依然辜负了可爱的东风。

连年以来未能去欣赏似锦的繁花,因不是愁绪满怀便是在病痛之中。

注释

准拟:预料,满以为。浓:多。

枉却:辜负。东风:春风。

不带看花眼:没有游春赏花的眼福。

创作背景

苏轼、黄庭坚的诗歌将宋诗的发展推向了高峰,体现了一代特色。但以黄庭坚等人为首的“江西派”提倡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作诗主张却忽略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积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杨万里为“诚斋体”诗歌作为对江西派的一种修正,是有其积极意义的。而这首诗便是“诚斋体”的`典型作品。

赏析

这首《伤春》诗写的是诗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首句写诗人做的一个决定:对今春乐事早已安排好;次句用一个转折,推翻了之前的决定,也就辜负了好意送来春色的东风。第三句点明,不仅今年先做决定再推翻,而且年年如此;第四句指出年年辜负春光的原因。

春日可乐,而自己却非愁即病,年年都辜负了大好春光,这种主观与客观的矛盾对立使诗人禁不住感慨万端,发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息。读罢此诗,诗人愁病交加的面容、苦笑的表情和自嘲的意味,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不假雕饰,自然浑成,而诗意诗味即在其中,这正是“诚斋体”的成功之处。

杨万里在《荆溪集自序》中谈到自己写诗时,曾说:“步后园,登古城,采撷祀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余诗材。盖麾之不去,前或未应,而后者己迫。”在他看来,平日所见所闻及所感似乎无不可以成为诗歌创作的材料,这和江西派“闭门觅句”,讲究“无一字无来处”,“虽只字半句不轻出”的苦吟自然是大不相同的了。但“诚斋体”也有其弊病:由于写作比较“随便”,有些诗艺术概括不够,境界不高,社会意义也不大。此首可以说是个典型。

下载都下无忧馆小楼春尽旅怀二首_杨万里的诗原文赏析(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都下无忧馆小楼春尽旅怀二首_杨万里的诗原文赏析(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