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宿灵鹫禅寺_杨万里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宿灵鹫禅寺_杨万里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宿灵鹫禅寺
宋代 杨万里
初疑夜雨忽朝晴,乃是山泉终夜鸣。
流到前溪无半语,在山做得许多声。
译文
夜宿山寺,夜半听见水声,误为下雨了,待清晨起来出门一看,才发现天空晴朗,原来昨夜的声音并非雨声,而是急湍而下的山泉发出的声音,终夜响个不停。
顺流而行,发现山泉在半山坡流下时叮咚作响,流入山下溪水后,由于水路宽平,就不再像在山里那样因水流曲折而发出冲激的声音。
注释
灵鹫禅寺:又名宝积善院。位于江西省广丰县永丰镇东北36里的社后乡灵鹫山下。僧明道、智开创建于唐元和年间(806—820)。宋、明、清几经废兴,规模达9栋13厅,寺僧百余人。现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斋堂、寮房等。有僧驻锡。曾被列为江西省14座重点佛教古寺之一。
“流到”二句:指前溪水深面阔,不像在山里因曲折而易致冲激作声。唐杜甫《佳人》诗:“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与此诗含意相近。后人因把“在山”、“出山”比喻在野、在朝。
创作背景
此诗是诗人于淳熙六年(1179年)自常州西归故乡吉水途中所作,当时诗人入永丰界后行经并投宿于灵鹫禅寺。
赏析
此诗第一句“初疑夜雨忽朝晴”,写诗人夜宿山寺,听到屋外水声,初疑夜雨,待次日早晨起来,才知夜里根本没有下雨。一个“疑”字,暗示诗人当时未尝实地观察,“夜雨”的判断乃是出于推测,这就为以下“忽朝晴”三字留下余地,显得极有分寸。
“夜雨”的错觉来自第二句:“乃是山泉终夜鸣。”原来扰了诗人一夜清梦的原来是急湍而下的山泉。山泉下泻,冲击山石,终夜响个不停。在睡意朦胧中产生某种错觉,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此句是符合生活逻辑的`。
第三句紧承上句,进而写出山之后的山泉在山中“终夜鸣”,那是因为水道弯曲不平,故而潺潺作响。这一句说山泉“流到前溪无半语”,那是因为河床变得宽阔平坦,故而静寂无声。可见由于所处环境的改变,同一种事物可以有截然不同的表现。
末句“在山做得许多声”,是诗人针对上述事实所发的议论。冷冷一语,讽刺辛辣有力,有如画龙点睛,全诗的主旨在这句议论中被明白地点了出来。从字面上看,诗人讥讽的对象是山泉,其实弦外有音,别有深意。它讽刺了那些在做官前指点江山,高谈阔论,慷慨激扬,忧国忧民,但是一但掌握了权力,有了一定地位,就和其他昏官一样尸位素餐、了无建树了。此诗说明很多官员一但成了利益既得者,就把自己的抱负和群众利益抛于脑后了。
此诗在艺术上很有特色。第一,它采用了传统的“比”的手法,借事寓意,以物比人,构思十分巧妙。第二,叙述与议论有机结合,使议论立足于具体事件的基础上。第三,语言平易浅近,笔调幽默轻快。
第二篇:伤春_杨万里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伤春_杨万里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伤春
宋代杨万里
准拟今春乐事浓,依然枉却一东风。
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译文及蛛丝
译文
原来预料今春许多活动其乐融融,到头来却依然辜负了可爱的东风。
连年以来未能去欣赏似锦的繁花,因不是愁绪满怀便是在病痛之中。
注释
准拟:预料,满以为。浓:多。
枉却:辜负。东风:春风。
不带看花眼:没有游春赏花的眼福。
创作背景
苏轼、黄庭坚的诗歌将宋诗的发展推向了高峰,体现了一代特色。但以黄庭坚等人为首的“江西派”提倡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作诗主张却忽略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积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杨万里为“诚斋体”诗歌作为对江西派的一种修正,是有其积极意义的。而这首诗便是“诚斋体”的`典型作品。
赏析
这首《伤春》诗写的是诗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首句写诗人做的一个决定:对今春乐事早已安排好;次句用一个转折,推翻了之前的决定,也就辜负了好意送来春色的东风。第三句点明,不仅今年先做决定再推翻,而且年年如此;第四句指出年年辜负春光的原因。
春日可乐,而自己却非愁即病,年年都辜负了大好春光,这种主观与客观的矛盾对立使诗人禁不住感慨万端,发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息。读罢此诗,诗人愁病交加的面容、苦笑的表情和自嘲的意味,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不假雕饰,自然浑成,而诗意诗味即在其中,这正是“诚斋体”的成功之处。
杨万里在《荆溪集自序》中谈到自己写诗时,曾说:“步后园,登古城,采撷祀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余诗材。盖麾之不去,前或未应,而后者己迫。”在他看来,平日所见所闻及所感似乎无不可以成为诗歌创作的材料,这和江西派“闭门觅句”,讲究“无一字无来处”,“虽只字半句不轻出”的苦吟自然是大不相同的了。但“诚斋体”也有其弊病:由于写作比较“随便”,有些诗艺术概括不够,境界不高,社会意义也不大。此首可以说是个典型。
第三篇:杨万里忧国原文及翻译.
杨万里忧国
杨万里①为人刚而偏②。孝宗③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④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⑤。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⑥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⑦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⑧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日:“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⑨,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节选自《宋史·杨万里传》)[注释]①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②偏:固执。③孝宗:指宋孝宗赵昚(s hèn)。④韩侂(tuō)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⑤掖垣:泛指高官。⑥僭(jiàn):超越本分。⑦邸(dǐ):此指官府。⑧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⑨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译文:
起初,与朱晖同县的张堪一直很有名气,曾经在太学见过朱晖,很器重他,把他当作朋友对待,握着朱晖的手臂说:“我想把妻子儿女托付给朱先生”。朱晖认为张堪是前辈,只是拱手没有敢应承,从此两人再也没有见面。张堪死后,朱晖听说张堪的妻子儿女生活贫困,于是亲自前往探视,送去丰厚的钱款扶助。朱晖的小儿子觉得奇怪,问道:“父亲您和张堪不是朋友,平常也没什么往来,我们实在觉得奇怪啊”。朱晖说:“张堪曾经对我说过知己的话,我铭记在心上了。”
第四篇:小池杨万里原文翻译及赏析(共)
小池杨万里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池杨万里原文翻译及赏析1小池—杨万里
作者:宋,杨万里
小池—杨万里原文:
小池
杨万里〔宋代〕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泉眼:泉水的出口。惜:吝惜。照水:映在水里。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上头:上面,顶端。
小池—杨万里拼音解读:
xiǎo chí
yáng wàn lǐ 〔sòng dài 〕
quán yǎn wú shēng xī xì liú,shù yīn zhào shuǐ ài qíng róu。
xiǎo hé cái lù jiān jiān jiǎo,zǎo yǒu qīng tíng lì shàng tóu。
相关翻译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这涓涓的水流,树阴倒映在水里是因为喜爱晴天和这风的轻柔。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哪知,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相关赏析
这首诗由小池的泉源写起,再写小池中的树影。釆用拟人手法,使人感觉泉眼、树木也含有人的感情,会珍惜,会珍爱。后两句描写蜻蜓立在新长出的荷叶尖角上,使小池充满生机,新颖别致。
作者介绍
杨万里杨万里0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两省吉水县黄桥镇碰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详情
小池杨万里原文翻译及赏析2原文: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注释:
泉眼:泉水的出口。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里。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赏析:
这首诗小巧、精致,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
第一句,紧扣题目写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细流的泉水。泉水从洞口流出,没有一丝声响,当然是小之又小的。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细流,更是小而又小了。这本来很寻常,然而作者却凭空加一“惜”字,说好像泉眼很爱惜这股细流,吝啬地舍不得多流一点儿。于是这句诗就立刻飞动起来,变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
第二句,写树阴在晴朗柔和的风光里,遮住水面。这也是极平常之事,可诗人加一“爱”字,似乎用她的阴凉盖住小池,以免水分蒸发而干涸,这样就化无情为有情了。而且,诗舍形取影,重点表现水面上的柔枝婆娑弄影,十分空灵。
三、四句把焦点缩小,写池中一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小荷刚把她的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显露出勃勃生机,可在这尖尖嫩角上却早有一只小小蜻蜓立在上面,它似乎要捷足先登,领略春光。小荷与蜻蜓,一个“才露”,一个“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景物。
诗人触物起兴,用敏捷灵巧的手法,描绘充满情趣的特定场景,把大自然中的极平常的细小事物写得相亲相依,和谐一体,活泼自然,流转圆活,风趣诙谐,通俗明快。且将此诗写的犹如一幅画,画面层次丰富:太阳、树木、小荷、小池,色彩艳丽,还有明亮的阳光、深绿的树荫、翠绿的小荷、鲜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画面充满动感:飞舞的蜻蜓、影绰的池水,充满了诗情画意。
第五篇:《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作品简介
《宿新市徐公店二首》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主要描写乡村田园风光。第一首诗写酒楼、柳条上的春光,清明节的村歌社舞,先观察乡土风俗,暗示了作者的客居他乡;第二首写篱落、菜花、儿童、黄蝶,运用细节描写,表明诗人对田园情怀的敏感度。全诗语言清新,形象鲜明,富有情趣。
作品原文
宿新市徐公店二首⑴
杨万里
其一
春光都在柳梢头,拣折长条插酒楼。
便作在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风流⑵。
其二
篱落疏疏一径深⑶,树头花落未成阴⑷。
儿童急走追黄蝶⑸,飞入菜花无处寻⑹。
作品注释
⑴新市:地名。今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一说在今湖北省京山县东北。徐公店:姓徐的人家开的酒店名。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⑵村歌社舞:指民间歌舞。
⑶篱落:篱笆。疏疏:稀疏,稀稀落落的样子。一径深:一条小路很远很远。深,深远。
⑷头:树枝头。未成阴:新叶还没有长得茂盛浓密,未形成树阴。阴:树叶茂盛浓密。
⑸急走:奔跑着、快追。走,是跑的意思。黄蝶:黄颜色的蝴蝶。
⑹无处:没有地方。寻:寻找。
作品译文
其一
春天的风光都集中在柳梢头,挑选一些杨柳长条折下来插到酒楼上。虽然现在身在他乡,就权当在家里过寒食节一样,看那村社里的歌舞实在是潇洒风流。
其二
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小路旁边的树上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儿童们奔跑着,追捕那翩翩飞舞的黄色蝴蝶。可是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后,孩子们就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
创作背景
南宋王朝偏安杭州。新市在杭州北边,为京畿之地,文风鼎盛,又地处南北通途的要道上;又盛行酿酒,为宋代酿酒中心,政府在新市设酒税官,由朱熹之子朱塾担任。杨万里迷恋新市西河口林立的酒楼,痛饮大醉,因留住新市徐公店。第二天醒来,诗性大发,写下了这两首诗。
作品鉴赏
第一首诗写酒楼、柳条上的春光,清明节的村歌社舞。杨万里吉水(今属江西)人,平生嗜酒,此时在新市,身在他乡。作为酒徒,自然先从酒楼写起;作为客人,自然先观察乡土风俗。这第一首诗在组诗里地位远不如第二首诗,但此诗所体现出来的作者的闲适心境,为组诗奠定了情感基调。第二首诗所提供的`场景只不过是作者这种心境下的外在反映而已。
第二首流传甚广。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头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点出儿童捕蝶时候快乐、天真的背景。画面上有一道稀疏的篱笆和一条幽深的小路,篱笆旁还有几棵树,花瓣从枝头纷纷飘落,嫩叶还未长出,春意盎然。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花落未成阴”和结句中的“菜花”都说明这是暮春季节。后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将彩笔转入画面的中心,描绘儿童捕蝶的欢乐场面。“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而“飞入菜花无处寻”则将活动的镜头突然转为静止。“无处寻”三字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仿佛面前又浮现出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前两句写农村景色,是静态描写;后两句写儿童和蝴蝶,是动态描写。这首诗除了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外,还运用白描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鲜明。杨万里为官清廉,曾遭奸相嫉恨,被罢官后长期村居,对农村生活十分熟悉,描写自然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孝宗初,知奉新县,历大常博士、大学侍读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主张抗金。工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初学江西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擅长“活法”,时称“诚斋体”。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亦能文。有《诚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