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反思的散文[本站推荐]
关于反思的散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知道散文吧?散文常用记叙、说明、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完成一篇优秀的散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反思的散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反思的散文1一 开场白
某君倡"宽松的婚姻"之高论,且身体力行之。他深信惟有立足于信任而非猜疑,藉宽松而非禁锢,才能保证爱情在婚姻之中仍有自一由发展的空间,令婚姻优质而且坚固。此论确乎行之有效,他和他的妻子的美满婚姻一时传为佳话。
忽一日,传来惊人的消息,据说他的婚姻宣告破裂,他和他的妻子已经友好分手。于是群起而攻之、嘲之、诘之,曰:事实胜于雄辩,"宽松"论业已破产矣!
某君答曰:你们拿得出一种必定成功的婚姻理论吗?
然而,长夜灯下独坐,某君仍不免暗自检讨自己的婚爱经历和观念,若有所悟。以下便是他的反思的记录。
二 神圣的命名
在造出第一个人--亚当--之后,上帝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各种飞鸟走兽带到亚当面前,让他给它们命名。根据《旧约》的这一记载,命名便是人之为人的第一个行为,是人为自己加冕的神圣仪式,通过给世间万物命名,世界才成为人的世界。
所以,一个男人把一个女人叫做妻子,一个女人把一个男人叫做丈夫,这不仅仅是一个法律行为,而且是一个神圣行为,是在上帝面前的互相确认。惟有通过这个命名,她才成为他的"自己的女人",他也才成为她的"自己的男人"。无此命名,不论他们如何相爱,终归不互相拥有。同样,他们的屋宇在他们互相命名为妻子和丈夫之前只是一个住处,惟有通过这个命名才成为"自己的家"。
不结婚而同一居当然潇洒,但是,无其名必也无其实,至少缺少了那种今生今世共有一份命运的决心和休戚与共之感,那种走遍天涯海角仍然牵肠挂肚的惦念。
当然,有其名未必有其实。多少男一女顶着夫妻的名义,却同床异梦,并不觉得找到了今生今世真正属于自己的女人或男人。也有曾经相爱甚笃的夫妻,一方做出了负心的事,使另一方发出痛楚的呼喊:"他(她)不是我的自己的男人(女人)了!"
结婚是神圣的命名。是否在教堂里举行婚礼,这并不重要。苍天之下,命名永是神圣的仪式。"妻子"的含义就是"自己的女人","丈夫"的含义就是"自己的男人",对此命名当知敬畏。没有终身相爱的决心,不可妄称夫妻。有此决心,一旦结为夫妻,不可轻易伤害自己的女人和自己的男人,使这神圣的命名蒙羞。
三 婚姻是难事
性遵循快乐原则,爱情遵循理想原则,婚姻遵循现实原则。这是三个不同的东西,彼此之间常常还发生着冲突。婚姻的困难在于,如何能在自身中把三者统一起来。
婚姻当然包含性,它是社会所公认的性满足的合法形式和主要方式。但是,作为一种纯粹的生理欲|望,性欲本身又具有盲目性。不必是配偶,不必是情侣,两个健康男一女之间的XX都能给当事人带来快乐。而且,性的快乐常常取决于双方性的癖好和习性的协调,其协调的程度未必与爱情成正比,更未必与婚姻相一致。由于长年的重复,夫妇之间的性生活还可能因为缺少新奇的刺激而减少其兴味。因此,对于已婚者来说,婚外性关系始终是一种潜在的诱一惑,并对婚姻构成潜在的威胁。
好的婚姻是爱情的结果,有情一人结为眷属也表明了终身相爱的决心。但是,结婚意味着在一起过日子,而过日子总是很琐碎也很平凡的。把平凡的日子过得始终不乏浪漫的情趣,这并非不可能,但殊为不易。何况结婚不能也不该杜绝新的邂逅,移情别恋的可能是始终存在的。
看看周围,无爱的婚姻,性冷淡的夫妇,事实上都为数不少。许多婚姻之所以能够延续,只是基于现实利益的一种妥协或无奈。那么,婚姻、爱情、性三者的持久完满的统一不可能吗?我相信是可能的。其前提当然是,婚姻在爱和性和谐方面本来就有较好的质量。在此前提下,也许关键在于,如何怀着对这个好婚姻的珍惜之心,来克服一般婚姻都会产生的倦怠,在婚姻之中(而不是到婚姻之外)不断更新爱情的理想和性的快乐。到婚外寻找新的刺激当然简便得多,但是,世上的捷径往往只通向事物的表面,要达于核心就必须作出持久不懈的努力。在两性之间,发生肉一体关系是容易的,发生爱情便很难,而最难的便是使一个好婚姻经受住岁月的考验。
四 珍惜便是缘
人们常把有情一人终成眷属说成有缘,一旦反目离异呢,便说是缘分已尽。缘的长短,最难预料。相爱者谁不自许已经从茫茫人海中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从此永结百年之好了呢?可是,世事无常,风云变幻,多少终成眷属的有情一人未曾料到,有朝一日他们之间会发生感情危机,甚至于度不过难关,只好挥泪诀别。
世上婚配,形形色一色,真正基于爱情的结合并不太多,因而弥足珍贵。然而,偏偏愈是基于爱情的结合,比起那些以传统伦理和实际利益为基础的婚姻来,愈有其脆弱之处。所谓佳偶难久,人们眼中的天作之合往往不能白头偕老,这差不多是古老而常新的故事了。究其原因,也许是因为人的内在的感情要比外在的规范和利益更加难以捉摸,更加不易把握,爱情是比世俗的婚姻纽带更易变的东西。以爱情为婚姻的惟一依据,在逻辑上便意味着爱情高于婚姻,因此,一方面,如果既有的爱情出现瑕疵,婚姻便成问题,另一方面,一旦新的爱情产生,婚姻便当让位。事实上,凡是在婚姻中把爱情看得比一切都重要的人,在感情问题上往往比较敏一感,既容易互相挑剔,也容易动情别恋。他们爱起来惊天动地,可歌可泣,同时也风起云涌,乍喜乍悲。假如他们足够幸运,又足够成熟,因而能够足够长久地相爱,那么,他们倒也能做到情深意笃,琴瑟和谐,成就一段美满姻缘。然而,千万不要大意,潜在的危险始终存在着,真正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永远不会大功告成,一劳永逸,再好的姻缘也不可能获得终身保险。
我的意思是说,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对爱情可能发生的变化严加防范,但是也大可不必为它创造条件。红尘中人,诱一惑在所难免,而每个当事人对于自己所面临的究竟是不可抵御的更强烈的爱情,还是一般的风一流韵事,心里大致是清楚的。我的劝告是,如果是后者,而你又很看重(不看重则另当别论)既有的婚爱,就请你三思而不要行了。这对你也许是一种损失,但你因此避免了更惨重的损失。如果是前者,我就无需说什么了,因为说了也没有用.
爱情是人生的珍宝,当我们用婚姻这只船运载爱情的珍宝时,我们的使命是尽量绕开暗礁,躲开风浪,安全到达目的地。谁若故意迎着风浪上,固然可以获得冒险的乐趣,但也说明了他(她)对船中的珍宝并不爱惜。好姻缘是要靠珍惜之心来保护的,珍惜便是缘,缘在珍惜中,珍惜之心亡则缘尽。
人的心是世上最矛盾的东西,它有时很野,想到处飞,但它最平凡最深邃的需要却是一个憩息地,那就是另一颗心。倘若你终于找到了这另一颗心,当知珍惜,切勿伤害它。历尽人间沧桑,遍阅各色理论,我发现自己到头来信奉的仍是古典的爱情范式:真正的爱情必是忠贞专一的。惦着一个人并且被这个人惦着,心便有了着落,这样活着多么踏实。与这种相依为命的伴侣之情相比,一切风一流韵事都显得何其虚飘。
五 结束语
以上是某君的婚姻反思的'记录。读毕这个记录,一位小一姐问道:"先生因一己的遭遇,便由开放一变而为保守,岂不大谬?"
某君答曰:"人皆因受挫而对爱情失望,视婚姻为畏途,我独一如既往热情地为婚爱辩护,何保守之有?"
小一姐问道:"难道先生仍想结婚?"
某君答曰:"诚然。婚姻的好坏,不可以成败论之。好婚姻也是可能失败的。我期望得到一个终于成功的好婚姻。"
小一姐慨然叹道:"先生真保守矣,老矣!"
某君笑而不答。
关于反思的散文2人生,这么大的题目,好难做。
人生,年青时,得把日子想明白了过,因为不明白的太多。即使今天只能明白今天的事,也不至于未来的落魄。
中年了得把日子往糊涂里过,习惯的齿轮,顺着生活的车辙努力地向前。你好像是马车上打盹的人,只有过沟过坎,才会让你提起精神。
老了就把日子往简单里过吧。像孩子一样,把今天的快乐在今天花完,明天的快乐它会在明天来到。
人生可以为自己也为别人。全为自己,那是无心,无心的人必定是孤独的。为自己多一点,才叫私心,私心人人都有,不过,在有的时候可以有,有的时候要假装没有。为别人多一点,叫公心。只有公心的人,世间少有,但一定是有的。谁也不为,叫神仙。做到神仙的人,不是世间人。
人生成长离不开不断的反思,只有在反思中才能不断地成长。在生活中离开了反思,我们的工作就有可能有很多的失误;在成长过程中离开了反思,我们的成长就有可能走了很多弯路。由此看来,反思对于我们的一生是多么重要。
人生虽短,但要珍惜。有人在成长的时候,是认识不到岁月匆匆而过的急速;有人在成长的时候,他的心理还没有成熟;还有的人在成长的时候,一味地依靠父母,认识不到自己人生的重要性。有人对自己走过的路、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情,不去反思、不去分辨,不能静静地思考,总认为一切都是对的,看不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抱着一种消极的心态,自以为是的过日子,对待人生一点都不加珍惜。
面对人生,有人是大有作为,有人是碌碌无为;有人是积极面对,有人是消极等待。人生不拼,哪会赢。有的人在静静地等待机会,有的人在竞争中创造机会,机会是属于有准备的人。有的人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有的人心情不爽就去夜总会,还有的人不流汗水就去偷窃。有的人认识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不去深刻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对待人生一点都不负责任。等有了一天,自己走进了死胡同,才知已晚矣。
反思,不仅是一种思考,更是一种修炼。人生需要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反思昨天为了明天,反思失败为了成功。反思,让我们走在时代的前列,不会错过即将到来的机遇,没有反思就没有新的发现。在痛苦中反思,我们不再孤独;在闲适中反思,我们不再空虚;在奋进中反思,我们不会偏离目标;在安逸中反思,我们不会沉沦;在失败中反思,我们不会气馁;在成功后反思,我们不会停顿。
反思是一个伴随着我们人生脚步前进的长期过程。一次反思就是对我们灵魂和行为的剖析和检阅。不断的反思是对我们自身陋习和人性中痼疾的不断抛弃。及时地反思,会使我们的人生及时地受益。垂暮之年的反思,可以对后来者教化启迪。
人生需要不断的反思,在反思中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从小连私塾都没有念过,但是他聪颖过人,勤学好问,终于成为建立明朝的开国皇帝。
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此有些骄傲。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师。
人生需要沉淀,宁静才能致远,人生需要反思,戒骄才能成功。我们有时遇到困难和问题,不从自己反思,反而杞人忧天,叹息命运的不公,总把自己种种的不是强加于人,认识不到问题的根源,不愿静下心来认真地反思自己。结果是工作平平、家庭不和谐、个人无精打采,什么事也干不了,最后害苦的是自己,怨不得别人。
人生难免有诸多不足之处,生活中也没有一帆风顺的事情,当我们遇到不顺心的时候,要好好地去反思所经历的事,是失误还是粗心、是准备不足还是能力有限,都要反复反思、权衡对待,不能敷衍了事、得过且过。
人生在学习中成长,在反思中前行。让我们的人生在经常反思中不断地提升自己,在反思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我们的真本领。
关于反思的散文3冯骥才先生的这篇散文,文旨兼美,就我个人而言很喜欢这篇文章。所以在教学设计时,主要想让学生领会文章的主旨,并能过赏析文章本身,所以我的教学重点就放在这两个方面。
通过课堂实践有如下体会:
(一)我是用“呆了一会,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
”这句话作为文章的切入点。来让同学们发现“我”和小鸟亲近的过程,进而感知文章要表现的信赖这一主题。经过同组老师的评课,我们发现文章中还有一句话是关键“这是一种怕人的鸟”,如果把这两句话结合起来切入文章会更好些。(二)我再让同学们发现“我”与小珍珠鸟亲近的过程时,是作为这节课的一个重点,如果同学们能很顺利地找出这个过程,那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会水到渠成,可能也是因为心里有这个想法,所以在进行这一个教学关节的时候,老师把主动权掌握在了自己的手里,没有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而是根据老师的思路来整理,老师来总结。
可后经过大家的讨论认为,这一部分内容,如果让学生细读,是完全能够自己概括出来的,让学生自主完成比老师的强硬灌输要好得多。(三)整理文章的脉络利用“排火车”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思路清晰。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就想如何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我”与小珍珠鸟亲近的这一过程,这一过程体会不好,文章主旨的理解会显得生硬。所以我想到了火车车厢的环环相扣,利用这一具体的形象来表现抽象的东西,经过实践,同学们的反应不错,由此我发现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是很有价值的一件事。教学反思《《珍珠鸟》教学反思》一文第二篇:散文教学反思
散文教学反思
篇一:散文>教学反思
提到散文,我们自然就会联想起优美的意境、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和灵动的想象。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散文以它“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感摄人心魄而独占一隅,散文教学在不知不觉中引领着我们师生走向美的艺术殿堂。我们感受着美、享受着美、追求着美。作为语文教师,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培养学生高尚而健康的审美情趣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散文教学的效果和我们想象中的并不一样,最起码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和我心之所想有极大差别。
首先,忽略文本的重要性。散文的语言是美的体现,教师往往会把语言放在首要位置,重点研读语言之美,而忽视了散文的“形”和“神”,不愿在散文教学上浪费太多的精力,导致学生“随波逐流”。
其次,学生的感情淡漠。情感是散文的生命,真挚的情感会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引起心灵的共鸣。但是学生始终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在阅读和理解的过程当中,喜怒不形于色,又何谈情感共鸣?
再次,学生无法理解散文的神韵。散文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在学生看来却是不知所以,乱成一片。因此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及其重要。
最后,教师没有恰当的引导,学生无法掌握学习技巧。如语言的内涵、意境的体会、情感的挖掘写作的方法等等。特别是多媒体的滥用,更让学生只会看热闹而无所适从。
针对散文教学出现的这些弊端,我认为,我们应当这样做才能力挽狂澜。
一、重视文本。
首先教师本人要对教材引起足够的重视,被选入初中课本的散文都是名家的作品,它渗透着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精华,也代表着作者的>写作技巧。我们语文教师应利用好现有的资源,不应把文质兼美的作品如同“弃儿”一般另眼相看,这样既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在无形中助长了学生歪曲的学习风气。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反复读,反复体会,反复引导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
二、重视情感。
有人说“散文的真面目是以情感人”。从这一点来看,作者所展现出来的情和我们师生所感悟到的情是我们学习散文的关键所在。学生在阅历、思想、精神、知识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对文本的认识也会不尽相同,那么情感的体验自然就会有浓有淡、有深有浅,因此我们教师要善于将学生引入散文的意境,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把自己整个身心融入到作品当中来,把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真挚的情感传导给学生,学生的情绪被感化了,才会由“形”体会到“神”、由景体会到情。师生同入意境,共同赏析美、感悟美、享受美。
三、重视技巧。
散文形散,会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没有脉络,没有头绪,思路不清晰。其实这并不是一个难题,无论它怎样“散”,它的“神”却是“聚”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把握文章的构思焦点,即关键词或关键句或文眼。只有抓住文章的核心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研读解析,深入浅出地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从而顺理成章地使学生理清了思路,把握了脉络,掌握了文章的构思。
语言美,是散文的一大亮点。挖掘语言内涵及其重要,它不仅会带动学生的情感,也会使学生在写作上受益匪浅。小处从字词分析,大处从句段入手,模仿文中的各种描写方法,揣摩文中的情感变化,领会文中的表达技巧,学习文中的精巧构思,进而真正体会作家遣词造句的妙处。
让学生回归生活,是学习散文的前提条件,散文虽然是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但并不是学生对生活的体会,我们不能让学生的思维成为无源之水。因此,我们可以适当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作业或引导学生感悟一些生活当中的细节,使学生用心与文本对话,这样会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涵。
四、重视朗读。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只有反复地朗读,才能逐渐走进作品的意境中去,品味作品的韵味,才能感受作者的深情告白。同时也会增进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文化内涵。
散文是美的,散文教学就应该是美的享受,散文教学课堂更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如何改进教法,如何改进学法,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应及其关注的问题。
篇二:散文教学反思
我在散文教学方面认真做了反思并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在此与同仁共飨。
一、我们过去的散文教学存在误区
1、教学模式的误区。一般来说,教师还是按照介绍写作背景、介绍作者和文学常识、指导学生分析作品的层次结构、概括主题思想、分析写作特点(比如:形散神不散的特点等)这样的环节来教学文学作品的。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导王荣生的报告《散文教学及连带的问题》。王教授指出,当前中学语文散文教学中,往往将散文这一特定文本的特性忽视甚至模式化。王教授的话振聋发聩,令人醍醐灌顶。
2、散文解读方式的误区。流行多年的重讲解、重分析的“讲读教学法”依然占据>语文教学法的主导地位,语文课没了语文味儿,文学课没了文学味儿。往往把作者个人化的言说对象等同于外在的言说的对象,这是散文教学中极大的误区――“学生散乱的找东西,老师额外的讲东西。学生活动了一番,老师展示了一番。”用王教授诙谐的说法便是“荒了自己的地,乱耕别人的田!”
3、对散文认识上的一些误区
比如“形散神不散”特征的认识问题。袁振国先生认为,这个观念有时代(60年代)的烙印,是对杨朔为代表的一批散文特点的概括,抑或说是不确切地概括。再如“以小见大”的写作特色问题。“小中见大”不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特点。“小”和“大”,有时很难界定,因生活琐事或微小现象触发的人生感悟,不同于过去所说的宏大主题,倒是更像古典文论中的“起兴”。再如《背影》、《荷塘月色》这类散文,也很难说什么“以小见大”。
二、我的散文教学的探索实践
既然我们过去的模式、散文解读方式、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我在散文教学上便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尝试:
1、在教学模式上加大“阅读”的分量
“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构建意义的实质是读者激活原有的知识,运用阅读策略适应阅读条件的能力”。
散文阅读的重点在于文本,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因为“阅读是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的重要途径。”但是“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的多重对话。”“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造良好的环境。”“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在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应有所侧重。”
所以我们需要通过阅读积累丰富的言语知识,需要通过阅读增加我们未曾经历的言说对象,需要通过阅读体悟自己未曾体悟过的情感和哲理。
2、理清思路,整体把握文章
文章的思路通常表现在文章的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的关系等方面,理清文章思路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例如,散文通常都有叙事、抒情、>写景的线索,抓住线索就等于把握了文章意脉。从文章结构看有总分式、承接式、并列式、递进式等结构形式,理出结构层次,思路也就清楚了。通常是从各段内容的综合归纳入手,有主句的段,把主句画出来,内容相近的段落可以合并概括。
解决了以上问题,学生就能理清思路,整体感知课文。
3、就文本讲深学透,尊重学生的体验
王荣生教授很清醒的指出了这一现象,目前老师讲授散文的现状是利用文本走出文本,这违背了散文教学的本质特点。我们需要引领学生建立和文本的链接。
阅读应当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和鼓励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当然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尊重和保护学生的理解体验,要有正确的引导。不要陷入“哈姆雷特”误区。
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个体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这是叶圣陶先生和《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自然会激发学生阅读散文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每一节课采取的教学方式可以是多样的。但是,“帮助学生考出好成绩同时也能培养出一个好人”是我们每个语文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篇三:散文教学反思
这一周我们主要讲的体裁就是散文。通过这几篇文章的学习,我发现对于散文诗教学其实是如此的简单,以前,我一遇到这样的文章就得没法教,学生对此不感兴趣。学习效果那就不用说了。但是通过这一周的教学尝试,我改变了看法。
学习《雪》的时候,我给学生15分钟的时间,去阅读课文,当然是我给布置阅读目标:1.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2各幅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3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手法4这几幅图寄予作者什么样的思想盛情。5在阅读的过程中仍然是把不认识的生字板书到黑板上。同课后的词一起来解释。阅读后之后,我和学生一同解决了字词。然后就解决我布置的问题。运用对话的形式来解答。没有想这些的解决出奇的顺利,看来给学生阅读课文的时间虽然是多了些就是还是很有效果的。随堂做了练习。
由教《雪》我获得经验我在教《雷电颂》时,又进行了大胆的设想,因为这篇文章是很好的郞读的素材。所以我先告诉学生,回家去读,可以用各种方式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也可以模仿名星的说法,学生们一听就沸腾了。第二天,我让学生们去展示。分组,没有想到孩子们读得很好。学生们真的是回家去做准备了。第二天,我们分组学习,六个小组每一个小组一个问题,给学生三分钟的时间去准备。然后展示,学生说得都很好。一分组就有竞争意识,一组比一组好。《日》《月》这两篇短文,因为是自读课,而且内容比较简单。我仍然让学生自读,然后,让学习好的学生,当一回小老师。到黑板前给同学们讲解,教师引导。这节课学习的效果也是不错的。
学生最期盼的是《海燕》,也许是因为宋小宝的演的小品,并且据说班里还有个绰号“海燕”的学生。学这篇文章时我仍然是让学生展示朗读,一开始孩子们有些放不开,后来我就让学生站起来自由大声读,读学生找一下感觉。慢慢学生才放开点,有一个很女生的男生读得最好。变音读。还有女生对这篇文章进行改编。很有才。
回想这几节课,学生们表现得都非常活跃。语文课成了学生期待的课。我想我们常说我们对学生要求不高,反过来说,学生对我们教师要求也不高,教学方式哪怕有一点变化,都会引起学生的兴趣。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的教学真的是太缺少变化了。我们作为教师一定要下功夫,让我们的课堂充满变化,引起我们的学生变化,让他们喜欢我们的课堂。其实有时我想,学生厌学也不能全怨我们的学生,是不是我们教学方式不被学生接受。是不是我们教师需要更多层面的改变。
散文教学一定要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去读,这样学生学起来就轻松多了。另外语文课堂一定是最有活力的课堂,语文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一定要创新,语文教师一定要做一个擅变的人。课堂教学因为多变才会生机与活力!当然教师同时一定要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丰富自己的学识。
第三篇:高考散文阅读教学反思
作为一个教师,必须经常写教学反思,在不断的思考和改进之后,自己的教学成绩才可以提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散文阅读教学反思:
所得:
一、学生观: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高中新课改的学生观——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1、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5分钟全班齐读,10分钟个体阅读,5分钟交流展示,10分钟分组命题,5分钟师生讨论解题,5分钟教师归纳考点及解题思路。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2、学生参与面:朗读环节,全班学生参与;阅读环节,学生人人参与;交流环节,4人展示;分组命题环节,学生人人参与;讨论环节,学生与老师共同参与。人人参与课堂活动。
3、主动性:学生发言均为主动举手,积极争着上讲台展示成果,学习积极性高,主动性强。
4、师生关系:学生主体性突出,教师起到主导作用。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气氛轻松。
二、教学观:
1、教学目标:复习的出发点不是老师,而是学生,复习的最终目的不仅是知识,更是能力。
2、教学模式:打破了专题复习的一般模式“由教师解析高考的考纲、考点—由教师演示高考例题—让学生训练高考模拟题—再由教师归纳”,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先强化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方法,然后让学生自行命题,学会主动质疑,学会自行解疑,再回归高考考点、考题,从而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3、教学环节:整体阅读部分——先朗读,再默读,再交流,再归纳。重点阅读部分——先命题,再对照高考命题,然后讨论答案,再对照高考答案,最后归纳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教学设计的层次分明,逐层递进,学生知识的获得“先行后知”。
4、教学手段及形式:用投影仪让学生展示阅读笔记,交流阅读心得,效果真实、直观;分组命题,形成探究学习的方式,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态度。总的感觉是,学生突出,课堂有亮点。
所失:
1、教学目标有偏离,应试性太强。教学重点、教学环节等都紧扣“高考”这唯一的指针,容易使语文教学误入“功利”歧途,失去语文学科的“语文味”。重技能培养,不重内涵熏陶的教学方向是危险的。
2、对文本的品读,引导不够。对语言文字进行咀嚼,才品得出语文的“味道”;对思想内涵反复揣摩,才悟得到语文的“精髓”。这点做得不够,很遗憾。
3、教学内容上,关于整体阅读“写了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没能引导学生去追究。对于这三个能迅速理解文本的基本问题,没有明确提出(准确说是没有归纳),很遗憾。
4、时间的安排前松后紧,以致于后面的教学环节过于匆促。“解题”环节,未能逐题展开讨论,“解题思路”点拨环节,没有讲8个考点逐一完成。容量贪大求全,一课时未能完成,很遗憾。
5、板书写得过于随便,未能体现语文教师的书写基本功。
6、朗读占用了眼保健操的时间,违反学校管理规定。
总的来说,目标有偏差,深度不够,容量过大。
感悟:一次公开课=课前思考 课堂完成 课后反思 未来改进。
拓展阅读:怎么写教学反思?
一、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一堂课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维目标的落实是检验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二、学生课堂的表现。要总结自己一堂课的成败,学生是检验官。在课堂上学生的反应,说明了你课堂知识结构安排是否合理,组织课堂活动能力是否有效。
三、课后学生作业情况。教师一般会选择与本节课内容重点紧密联系的习题让学生完成作业,作业的正确率直接反映了本节课的知识是否落实。
四、教师自己的情绪。如果一节课下来,教师自己很快乐,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那一定是一节很不错的课。如果下课铃声响后,教学任务没完成,教师还有点生气,那就得调整课堂的教学活动了。
五、同事的评价。教学反思的书写,离不开教师群体的智慧,你可以通过别人的鉴赏,了解到自己这节课的得与失。
六、学生学情反馈调查问卷。教学反思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自己的教学,那么做一份学情调查问卷是不错的选择。让学生对自己教学作一个真实的评价,从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第四篇:散文教学反思
初中散文教学反思
勐满镇中学赵春梅 纵观近年语文中考课外阅读趋势,散文阅读无疑是重点,由此可见散文教学的重要。但一方面由于散文这种文体文学性比较强、没有完整故事情节、不易把握的特点。另一方面由于传统的教学思想的钳制,束缚了师生的审美感悟力和创造力,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散文学习的兴趣。
提到散文,我们自然就会联想起优美的意境、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和灵动的想象。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散文以它“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感摄人心魄而独占一隅,散文教学在不知不觉中引领着我们师生走向美的艺术殿堂。我们感受着美、享受着美、追求着美。作为语文教师,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培养学生高尚而健康的审美情趣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散文教学的效果和我们想象中的并不一样,最起码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和我心之所想有极大差别。
首先,忽略文本的重要性。散文的语言是美的体现,教师往往会把语言放在首要位置,重点研读语言之美,而忽视了散文的“形”和“神”,不愿在散文教学上浪费太多的精力,导致学生“随波逐流”。
其次,学生的感情淡漠。情感是散文的生命,真挚的情感会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引起心灵的共鸣。但是学生始终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在阅读和理解的过程当中,喜怒不形于色,又何谈情感共鸣?
再次,学生无法理解散文的神韵。散文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在学生看来却是不知所以,乱成一片。因此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及其重要。
最后,教师没有恰当的引导,学生无法掌握学习技巧。如语言的内涵、意境的体会、情感的挖掘写作的方法等等。特别是多媒体的滥用,更让学生只会看热闹而无所适从。
针对散文教学出现的这些弊端,我认为,我们应当这样做:
一、重视文本。
首先教师本人要对教材引起足够的重视,被选入初中课本的散文都是名家的作品,它渗透着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精华,也代表着作者的写作技巧。我们语文教师应利用好现有的资源,不应把文质兼美的作品如同“弃儿”一般另眼相看,这样既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在无形中助长了学生歪曲的学习风气。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反复读,反复体会,反复引导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
二、重视情感。
有人说“散文的真面目是以情感人”。从这一点来看,作者所展现出来的情和我们师生所感悟到的情是我们学习散文的关键所在。学生在阅历、思想、精神、知识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对文本的认识也会不尽相同,那么情感的体验自然就会有浓有淡、有深有浅,因此我们教师要善于将学生引入散文的意境,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把自己整个身心融入到作品当中来,把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真挚的情感传导给学生,学生的情绪被感化了,才会由“形”体会到“神”、由景体会到情。师生同入意境,共同赏析美、感悟美、享受美。
三、重视技巧。
散文形散,会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没有脉络,没有头绪,思路不清晰。其实这并不是一个难题,无论它怎样“散”,它的“神”却是“聚”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把握文章的构思焦点,即关键词或关键句或文眼。只有抓住文章的核心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研读解析,深入浅出地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从而顺理成章地使学生理清了思路,把握了脉络,掌握了文章的构思。
语言美,是散文的一大亮点。挖掘语言内涵及其重要,它不仅会带动学生的情感,也会使学生在写作上受益匪浅。小处从字词分析,大处从句段入手,模仿文中的各种描写方法,揣摩文中的情感变化,领会文中的表达技巧,学习文中的精巧构思,进而真正体会作家遣词造句的妙处。让学生回归生活,是学习散文的前提条件,散文虽然是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但并不是学生对生活的体会,我们不能让学生的思维成为无源之水。因此,我们可以适当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作业或引导学生感悟一些生活当中的细节,使学生用心与文本对话,这样会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涵。
四、重视朗读。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只有反复地朗读,才能逐渐走进作品的意境中去,品味作品的韵味,才能感受作者的深情告白。同时也会增进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文化内涵。
散文是美的,散文教学就应该是美的享受,散文教学课堂更应该
是多姿多彩的,如何改进教法,如何改进学法,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应及其关注的问题。文学欣赏就是一个艺术的再创造过程,是一种高级的情感活动,“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学欣赏离不开个体的文化素养,经验积累;个体的情趣爱好,情感活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也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去指导学生,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和水平。何况,新课程改革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为民主轻松的学习环境,也同时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了一片宽松、自由的新天地。百花齐放才能春色满园,一个充满个性风采的社会才是一个生命力蓬勃旺盛的社会。在新课程散文教学的天地中,让我们师生的心灵随着作品自由地漫步,让我们在民主平等、宽容开放的教学氛围中碰撞智慧的火花,进行散文艺术和教学艺术的新创造。篇二:散文教学反思
散文教学反思
篇一:散文>教学反思
提到散文,我们自然就会联想起优美的意境、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和灵动的想象。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散文以它“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感摄人心魄而独占一隅,散文教学在不知不觉中引领着我们师生走向美的艺术殿堂。我们感受着美、享受着美、追求着美。作为语文教师,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培养学生高尚而健康的审美情趣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散文教学的效果和我们想象中的并不一样,最起码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和我心之所想有极大差别。
首先,忽略文本的重要性。散文的语言是美的体现,教师往往会把语言放在首要位置,重点研读语言之美,而忽视了散文的“形”和“神”,不愿在散文教学上浪费太多的精力,导致学生“随波逐流”。
其次,学生的感情淡漠。情感是散文的生命,真挚的情感会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引起心灵的共鸣。但是学生始终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在阅读和理解的过程当中,喜怒不形于色,又何谈情感共鸣?
再次,学生无法理解散文的神韵。散文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在学生看来却是不知所以,乱成一片。因此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及其重要。
最后,教师没有恰当的引导,学生无法掌握学习技巧。如语言的内涵、意境的体会、情感的挖掘写作的方法等等。特别是多媒体的滥用,更让学生只会看热闹而无所适从。
针对散文教学出现的这些弊端,我认为,我们应当这样做才能力挽狂澜。
一、重视文本。
首先教师本人要对教材引起足够的重视,被选入初中课本的散文都是名家的作品,它渗透着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精华,也代表着作者的>写作技巧。我们语文教师应利用好现有的资源,不应把文质兼美的作品如同“弃儿”一般另眼相看,这样既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在无形中助长了学生歪曲的学习风气。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反复读,反复体会,反复引导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
二、重视情感。
有人说“散文的真面目是以情感人”。从这一点来看,作者所展现出来的情和我们师生所感悟到的情是我们学习散文的关键所在。学生在阅历、思想、精神、知识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对文本的认识也会不尽相同,那么情感的体验自然就会有浓有淡、有深有浅,因此我们教师要善于将学生引入散文的意境,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把自己整个身心融入到作品当中来,把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真挚的情感传导给学生,学生的情绪被感化了,才会由“形”体会到“神”、由景体会到情。师生同入意境,共同赏析美、感悟美、享受美。
三、重视技巧。
散文形散,会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没有脉络,没有头绪,思路不清晰。其实这并不是一个难题,无论它怎样“散”,它的“神”却是“聚”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把握文章的构思焦点,即关键词或关键句或文眼。只有抓住文章的核心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研读解析,深入浅出地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从而顺理成章地使学生理清了思路,把握了脉络,掌握了文章的构思。
语言美,是散文的一大亮点。挖掘语言内涵及其重要,它不仅会带动学生的情感,也会使学生在写作上受益匪浅。小处从字词分析,大处从句段入手,模仿文中的各种描写方法,揣摩文中的情感变化,领会文中的表达技巧,学习文中的精巧构思,进而真正体会作家遣词造句的妙处。
让学生回归生活,是学习散文的前提条件,散文虽然是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但并不是学生对生活的体会,我们不能让学生的思维成为无源之水。因此,我们可以适当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作业或引导学生感悟一些生活当中的细节,使学生用心与文本对话,这样会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涵。
四、重视朗读。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只有反复地朗读,才能逐渐走进作品的意境中去,品味作品的韵味,才能感受作者的深情告白。同时也会增进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文化内涵。
散文是美的,散文教学就应该是美的享受,散文教学课堂更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如何改进教法,如何改进学法,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应及其关注的问题。篇二:散文教学反思
我在散文教学方面认真做了反思并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在此与同仁共飨。
一、我们过去的散文教学存在误区
1、教学模式的误区。一般来说,教师还是按照介绍写作背景、介绍作者和文学常识、指导学生分析作品的层次结构、概括主题思想、分析写作特点(比如:形散神不散的特点等)这样的环节来教学文学作品的。
2、散文解读方式的误区。流行多年的重讲解、重分析的“讲读教学法”依然占据>语文教学法的主导地位,语文课没了语文味儿,文学课没了文学味儿。往往把作者个人化的言说对象等同于外在的言说的对象,这是散文教学中极大的误区――“学生散乱的找东西,老师额外的讲东西。学生活动了一番,老师展示了一番。”用王教授诙谐的说法便是“荒了自己的地,乱耕别人的田!”
3、对散文认识上的一些误区
比如“形散神不散”特征的认识问题。袁振国先生认为,这个观念有时代(60年代)的烙印,是对杨朔为代表的一批散文特点的概括,抑或说是不确切地概括。再如“以小见大”的写作特色问题。“小中见大”不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特点。“小”和“大”,有时很难界定,因生活琐事或微小现象触发的人生感悟,不同于过去所说的宏大主题,倒是更像古典文论中的“起兴”。再如《背影》、《荷塘月色》这类散文,也很难说什么“以小见大”。
二、我的散文教学的探索实践
既然我们过去的模式、散文解读方式、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我在散文教学上便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尝试:
1、在教学模式上加大“阅读”的分量
“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构建意义的实质是读者激活原有的知识,运用阅读策略适应阅读条件的能力”。散文阅读的重点在于文本,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因为“阅读是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的重要途径。”但是“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的多重对话。”“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造良好的环境。”“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在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应有所侧重。”
所以我们需要通过阅读积累丰富的言语知识,需要通过阅读增加我们未曾经历的言说对象,需要通过阅读体悟自己未曾体悟过的情感和哲理。
2、理清思路,整体把握文章
文章的思路通常表现在文章的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的关系等方面,理清文章思路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例如,散文通常都有叙事、抒情、>写景的线索,抓住线索就等于把握了文章意脉。从文章结构看有总分式、承接式、并列式、递进式等结构形式,理出结构层次,思路也就清楚了。通常是从各段内容的综合归纳入手,有主句的段,把主句画出来,内容相近的段落可以合并概括。
解决了以上问题,学生就能理清思路,整体感知课文。
3、就文本讲深学透,尊重学生的体验
王荣生教授很清醒的指出了这一现象,目前老师讲授散文的现状是利用文本走出文本,这违背了散文教学的本质特点。我们需要引领学生建立和文本的链接。
阅读应当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和鼓励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当然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尊重和保护学生的理解体验,要有正确的引导。不要陷入“哈姆雷特”误区。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个体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这是叶圣陶先生和《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自然会激发学生阅读散文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每一节课采取的教学方式可以是多样的。但是,“帮助学生考出好成绩同时也能培养出一个好人”是我们每个语文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篇三:散文教学反思
这一周我们主要讲的体裁就是散文。通过这几篇文章的学习,我发现对于散文诗教学其实是如此的简单,以前,我一遇到这样的文章就得没法教,学生对此不感兴趣。学习效果那就不用说了。但是通过这一周的教学尝试,我改变了看法。
学习《雪》的时候,我给学生15分钟的时间,去阅读课文,当然是我给布置阅读目标:1.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2各幅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3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手法4这几幅图寄予作者什么样的思想盛情。5在阅读的过程中仍然是把不认识的生字板书到黑板上。同课后的词一起来解释。阅读后之后,我和学生一同解决了字词。然后就解决我布置的问题。运用对话的形式来解答。没有想这些的解决出奇的顺利,看来给学生阅读课文的时间虽然是多了些就是还是很有效果的。随堂做了练习。
由教《雪》我获得经验我在教《雷电颂》时,又进行了大胆的设想,因为这篇文章是很好的郞读的素材。所以我先告诉学生,回家去读,可以用各种方式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也可以模仿名星的说法,学生们一听就沸腾了。第二天,我让学生们去展示。分组,没有想到孩子们读得很好。学生们真的是回家去做准备了。第二天,我们分组学习,六个小组每一个小组一个问题,给学生三分钟的时间去准备。然后展示,学生说得都很好。一分组就有竞争意识,一组比一组好。《日》《月》这两篇短文,因为是自读课,而且内容比较简单。我仍然让学生自读,然后,让学习好的学生,当一回小老师。到黑板前给同学们讲解,教师引导。这节课学习的效果也是不错的。
学生最期盼的是《海燕》,也许是因为宋小宝的演的小品,并且据说班里还有个绰号“海燕”的学生。学这篇文章时我仍然是让学生展示朗读,一开始孩子们有些放不开,后来我就让学生站起来自由大声读,读学生找一下感觉。慢慢学生才放开点,有一个很女生的男生读得最好。变音读。还有女生对这篇文章进行改编。很有才。
回想这几节课,学生们表现得都非常活跃。语文课成了学生期待的课。我想我们常说我们对学生要求不高,反过来说,学生对我们教师要求也不高,教学方式哪怕有一点变化,都会引起学生的兴趣。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的教学真的是太缺少变化了。我们作为教师一定要下功夫,让我们的课堂充满变化,引起我们的学生变化,让他
们喜欢我们的课堂。其实有时我想,学生厌学也不能全怨我们的学生,是不是我们教学方式不被学生接受。是不是我们教师需要更多层面的改变。
散文教学一定要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去读,这样学生学起来就轻松多了。另外语文课堂一定是最有活力的课堂,语文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一定要创新,语文教师一定要做一个擅变的人。课堂教学因为多变才会生机与活力!当然教师同时一定要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丰富自己的学识。篇三:散文教学反思
散文教学反思
五人班中学 邰喜艳
提到散文,我们自然就会联想起优美的意境、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和灵动的想象。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散文以它“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感摄人心魄而独占一隅,散文教学在不知不觉中引领着我们师生走向美的艺术殿堂。我们感受着美、享受着美、追求着美。作为语文教师,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培养学生高尚而健康的审美情趣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散文教学的效果和我们想象中的并不一样,最起码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和我心之所想有极大差别。
首先,忽略文本的重要性。散文的语言是美的体现,教师往往会把语言放在首要位置,重点研读语言之美,而忽视了散文的“形”和“神”,不愿在散文教学上浪费太多的精力,导致学生“随波逐流”。
其次,学生的感情淡漠。情感是散文的生命,真挚的情感会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引起心灵的共鸣。但是学生始终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在阅读和理解的过程当中,喜怒不形于色,又何谈情感共鸣?
再次,学生无法理解散文的神韵。散文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在学生看来却是不知所以,乱成一片。因此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及其重要。
最后,教师没有恰当的引导,学生无法掌握学习技巧。如语言的内涵、意境的体会、情感的挖掘写作的方法等等。特别是多媒体的滥用,更让学生只会看热闹而无所适从。针对散文教学出现的这些弊端,我认为,我们应当这样做才能力挽狂澜。
一、重视文本。
首先教师本人要对教材引起足够的重视,被选入初中课本的散文都是名家的作品,它渗透着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精华,也代表着作者的写作技巧。我们语文教师应利用好现有的资源,不应把文质兼美的作品如同“弃儿”一般另眼相看,这样既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在无形中助长了学生歪曲的学习风气。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反复读,反复体会,反复引导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
二、重视情感。有人说“散文的真面目是以情感人”。从这一点来看,作者所展现出来的情和我们师生所感悟到的情是我们学习散文的关键所在。学生在阅历、思想、精神、知识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对文本的认识也会不尽相同,那么情感的体验自然就会有浓有淡、有深有浅,因此我们教师要善于将学生引入散文的意境,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把自己整个身心融入到作品当中来,把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真挚的情感传导给学生,学生的情绪被感化了,才会由“形”体会到“神”、由景体会到情。师生同入意境,共同赏析美、感悟美、享受美。
三、重视技巧。
散文形散,会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没有脉络,没有头绪,思路不清晰。其实这并不是一个难题,无论它怎样“散”,它的“神”却是“聚”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把握文章的构思焦点,即关键词或关键句或文眼。只有抓住文章的核心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研读解析,深入浅出地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从而顺理成章地使学生理清了思路,把握了脉络,掌握了文章的构思。
语言美,是散文的一大亮点。挖掘语言内涵及其重要,它不仅会带动学生的情感,也会使学生在写作上受益匪浅。小处从字词分析,大处从句段入手,模仿文中的各种描写方法,揣摩文中的情感变化,领会文中的表达技巧,学习文中的精巧构思,进而真正体会作家遣词造句的妙处。
让学生回归生活,是学习散文的前提条件,散文虽然是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但并不是学生对生活的体会,我们不能让学生的思维成为无源之水。因此,我们可以适当设计一些贴近
学生生活的作业或引导学生感悟一些生活当中的细节,使学生用心与文本对话,这样会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涵。
四、重视朗读。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只有反复地朗读,才能逐渐走进作品的意境中去,品味作品的韵味,才能感受作者的深情告白。同时也会增进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文化内涵。
散文是美的,散文教学就应该是美的享受,散文教学课堂更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如何改进教法,如何改进学法,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应及其关注的问题。篇四:散文教学中的感悟
散文教学中的感悟
杭州市江滨职业学校 胡老师
如果将诗歌比作“抒情女神”的话,那么散文便是“抒情王子”了。散文以其灵活的笔法,浓烈的情味和优美的语言征服了许多读者的心。我以为,散文是最大众化的抒情佳品,其中以写景散文为最。面对一篇情郁意远的散文该如何欣赏呢?通过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了写景散文的“四步阅读法”——
第一步,紧扣“文眼”。
第三步,融情于景见立意。
“一切景语即情语。”大凡写景散文都要采用借景抒情、寄情于物、托物言志或象征等手法来含蓄、形象而具体地表情达意。常言道:“画龙点睛”,唯有“点睛”方能出神,“画龙”之后才好“点睛”,而“画龙”的过程即是融情于景的过程,所以,把握写景散文的“立意 ”,需要紧扣“文眼”,认真赏析作者对景物细腻逼真的描写,特别是那些精妙的片段,需要细细品味,随着作者的思路层层推进,向纵深开掘;结合写作背景,全面归纳。例如:《绿》所表现的热爱生活、勇于进取的激情,《荷塘月色》的苦闷情绪(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灯》的希望永存,抗战必胜的信念。
第四,语言美妙动我心。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艺术语言是最能反映作家的创作个性的,所谓“言为心声”,因此,品读散文的优美语段,能够使读者受到美的熏陶,达到“与我心有戚戚焉”的审美境界。赏析、品味散文的语言,进行有效积累,对开拓我们的思维空间,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充实文学素养,都是大有裨益的。每个作家都用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朱自清的清新真挚,巴金的含蓄深沉,壶井荣的朴实诚恳,黄河浪的活泼轻灵等等。我们需要兼采众 家之长,遨游于文学艺术的江海之中。
当然,阅读散文,我们必须发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因为优美的散文是作家想象和联想的结果;如果我们单*理性的思索,而不投注足够的感情,那又怎么能够领悟其妙境和真谛? 掌握了“四步阅读法”,也就得到了点石成金的“指头”,自觉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必有所获,也会对散文的写作训练有所帮助篇五:唐宋散文教学反思
一、教什么
《唐宋散文选读》应该教什么?在实际操作中,不少教师只把它当作文言文来教,把主要时间和精力花在文言知识的学习上。我觉得这是远远不够的。这门课程的开设宗旨是什么?教材编写“前言”明确指出:“在思考与练习方面,本课程将思想性、艺术性与语言训练三个方面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思考与设计,将古文学习的特点落到实处。”“在必修课初步了解古代散文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对文章的思想感情、抒情方式、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的感悟揣摩,发现作品的丰富内蕴和深层意义,从而提升阅读兴趣,拓展文化视野,达到提高文学审美能力、批判质疑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的目的。”“我国古代散文的辉煌成就是我们古代文化的骄傲。唐宋散文,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它是时代与社会生活的记录和折光,也是作者思想历程和艺术道路的写照。它是唐宋社会的?百科全书?。”因此,《唐宋散文选读》应该考虑到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文言、文章、文化。文言层面上,理解和积累古代汉语知识,读懂文章及意蕴;文章层面上,分析和鉴赏章法技巧,注重能力培养;文化层面上,评析和传承文化传统,提升思想高度。
二、怎样教
自主诵读课。自主诵读课是精讲课、探究课的必要前提,也是学生学好文化经典的入门之举。而且,我们都知道,学习古文最为朴素的方法就是诵读法。这也符合本册“坚持贯彻阅读的三个层级,以阅读作为提高语文水平的杠杆”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把阅读分成基本阅读、扩展阅读、推荐阅读三个层级,强化阅读,加大阅读量,适应了不同地域、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而本册教科书,所选20篇唐宋散文,有10篇基本阅读、10篇扩展阅读,另有《唐代散文选读》和《宋代散文选读》的推荐阅读。篇目多,容量大。因此,在阅读中,必须强调自主的阅读态度,让学生灵活运用朗读、品读、熟读、悟读、欣赏性和探索性阅读等方法。无论是文体阅读部分,还是表达交流活动,在对作品的解读中都应该强调自我的理解,自我的发现;对某些要朗诵、熟读、默记、背诵的文言文,都要反复阅读,熟读成诵,以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养成良好的语感,并使其深厚的文化意蕴潜入学生心底。自主诵读的时间可分两段来进行:一是在这门课准备开设之前,让学生利用早读反复诵读;二是在精讲探究之后,安排诵读课,这是在对选文有了一定程度理解的基础上,再诵读,再体悟,让诵读升华到“使其言皆若出自吾之口”,甚至达到背出选文的句、段、章篇的目的。
教师精讲课。《唐宋散文选读》教学有一大难题,那就是有限的课时与学习内容过于丰厚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办法是教师有选择性地进行精讲。
(一)精讲学生没有掌握的文言知识。《唐宋散文选读》是训练学生古文阅读能力的最好教材。教师的精讲不应逐字逐句解析,而是要对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收集、归类、整合,针对学生的困惑进行点拨讲解,帮助学生将裹在文章表层的坚硬的语言外壳剥去,让学生完成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这包括精讲文本中学生对照注释读不懂的实词的古今异义、使动和意动等现象以及虚词的特殊用法和特殊句式等。
(二)精讲学生难以把握的思想内涵和审美风格。《唐宋散文选读》入选的作品各有风采,但学生很难在自主阅读中真正把握。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重点讲解、综合比较、整理归纳,让学生一目了然。比如,韩愈的《原毁》论述了士人的自我与节操,王安石的《兴贤》把任人唯贤提到国家兴亡的高度进行阐述,欧阳修的《与尹师鲁第一书》則与友人以气节相互激励鼓舞,张九龄的《荔枝赋》通过描写岭南风物以彰显士人的自我意识,陆羽的《陆文学自传》以冷峻的笔调回顾自己的一生,欧阳修的《六一居士传》撷取自娱的乐趣表明自己的心态,王勃的《滕王阁序》抒发青年士子的不遇之悲,而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和白居易的《与微之书》則从大自然的怀抱当中寻找心灵的调适和纾放。讲清了这些文章内涵,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精讲在阅读中常见的文体特征。本册选修的主要是唐宋散文成就最为突出的游记、传记、书信、辞赋、议论等五种文体的文章,这是本册的教学重点,教师应精讲,并引导学生在写作中灵活运用。探究交流课。指导学生学习专题研究,以个体或小组合作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学习成果以文章形式交流展示。研究专题可以第一单元、第三单元、第五单元的“表达交流活动”为主。探究交流课是在自主诵读、教师精讲之后,或由教师给定研究课题,或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发研究课题,在合作探究中拓展,凸显学生的求思与理解过程,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眼光来解读课文,而不是盲目地将别人的理解与教师的讲解照单全搬。
三、教得怎样
《唐宋散文选读》的教学效果不可能一步到位。对此,我分三步构建起学生心中传统文化的三“度”空间。
读懂文本,体悟深度。这是学习文本的最难处,不仅要读懂文言字词,更重要的是要读懂字词背后的思想与文化。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懂文本,只有这样,才能体悟到文本中的思想深度。例如,苏轼的《后赤壁赋》描写在历史景观中思想的突围和和灵魂的升华;而在韩愈的《原毁》、苏洵的《心术》、柳宗元的《鞭贾》、王安石的《兴贤》中,我们则可以体会到古人对于思想深度的追寻等等。融入自我,获取高度。引导学生读唐宋名人作品,不只是让他们体认我们的文化传统,更要让他们传承与弘扬。所以,当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们对话后,还得与自我对话。如,作家们的忧国忧民、刚正直言以及人格魅力与道德风范,我们有吗?我们做不到的原因是什么?追问之后,再到文本中去寻找,最后从先贤那里获得自我成长的智慧,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审美态度和人生理想。这才是学习《唐宋散文选读》的最高追求。
第五篇:叩问青春反思当今散文
我们这一代,是在社会压力渐渐沉重的时代里,金钱,物质,地位,我们还没有处理好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就已经开始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于是,渴求三十而立的思想,没有了基础,要是再以浑浑噩噩的方式去苦干,这一辈子还没来得及,就完了,或许你还没有追求到物质享受。
生命中,焦虑,不安,烦躁,悲观,挫折接蹱而来,正处于我们这个时候,于是,我们对于金钱物质地位,欲望的加深,内心苦苦思索,我活着为了什么?我从什么地方来?我该去做什么?怎样才算有意义的活着?是不是就为了那些金钱之类的,但叩问心扉,从内心说,你想为了钱而正直自己的人生吗?可是,没有钱,心灵是否也能得到提升?而我们又该去往那里?
是的,人与自己内心是最后一道问题,可是往往在我们老的时候……
在这个现实里,最难预测的也就是人性的复杂,还有不同的思维。白岩松曾列举到:老师辛辛苦苦的教育学生,严厉的体罚,作业。但是,自己的孩子,却在上网打游戏。医生拿了红包,手术台上汗水不停,却累倒在手术台上,新闻媒体,又是会怎样评论?
到底是好,还是不好?怎样评判?到底是错与对?有什么界限?人的底线?又是什么地步?心灵的彼岸又在哪里?
当今,权利,地位,金钱?
是的,因为权力,下属也会炒作自己的聪明,于是,他们也变聪明了,学会了,怎样糊弄上司,拉好关系。而上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他看见下属恭恭敬敬,很顺意。而这样,下属们是变本加厉,是希望得到认可,得到更大的权利,人的欲望就是这样的。所以,那些苦苦埋头的人,是很慢的,因为聪明的下属,是嘴上和事上的功夫,他还有可能,是站在你的背上得到上级的认可的。可是,是什么让下属们变得这样聪明的?
当今的世道,一句话,很苦,买房,成家,立业,那个是很轻易的事,青春,是背着巨石向前走的,爱情,在这样的世道,有些因为艰难的青春,变得誓言伤痕累累。如今是不是你站住了脚,在这样的世道上,你是否已经很有成就感,那么你的欲望呢?
青春应该是华丽的,充满活力的,充满希望的,有朝气的。可是当今的社会压力,你的青春只是幻想吗?现实,就是《蜗居》。所以这部电视剧火了。你看看房价,即使你在上学,你已经开始在思考房子的问题了,不仅仅是这些,你的梦想,你的工作,你对未来有多少把握?
我们的人性,从最开始到现在?我们始终要问自己?当初为什么来?应该怎样去?我们需要停下来思考。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听一个女生说了这么一句话:青春是什么?是用来欺骗的。
首先我说,这句话有点语句毛病,再者,你骗不起,你没资格,你没权利,谁给你这么大的胆子去欺骗一个年轻社会?是你内心,还是这个当今的社会?
我们80后,看看我们现在的低沉,因为有的人想过以后的出路,想过梦想,但是这些梦想在你心里的位置多重要,似乎一有时间,就应该想着去怎样玩,怎样睡觉,是的你的梦想永远没有这些重要,而且你会引以为傲。
我们还没有面临更险恶的社会现实,和更疯狂的社会,把自己包在一个自己做主的校园,但是往往这样,走到社会,你不可能一下子就成上司,看看你自己将会怎样服从命令。
上大学的时候,看到九零后的大一,个性张扬已经游刃有余,但是过了时间,你就会发现,经历大学的一些失败,挫折压力,现在他们再也狂不起来了。
是的大学压力很大,想着未来,想着现在的样子,但毕竟要的是,自我控制,这样纷乱复杂的社会,人性冷暖的氛围,我们上那里找一个适合我们的地方,越来越适者生存了。
但人类最真诚的,还是自己最初的心,我为什么而活?去努力!何必不去适应和试着改变呢!
有些单纯是装不出来的,你要相信,80后的辛酸旅程,他们明白有些东西来之不易,所以珍惜。当社会变得疯狂之后,现在我们就活在这样的世界上,是的,我们拒绝着疯狂,我们承受着无奈的现实,但是,疯狂的人,是最后人类社会发展的归宿吗?是不是要回到原始社会?
给点自己点希望,时代的悲剧,我们不是牺牲品,而是其中一个人,我们改变不了时代,就改变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