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岑参《初授官题高冠草堂》赏析(共)
岑参《初授官题高冠草堂》赏析
岑参《初授官题高冠草堂》赏析
原文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1]
注释
高冠:长安西部的高冠峪,因山内石帽峰恰似巨人头戴高帽故名,有著名的高冠瀑布,岑参曾在此隐居耕读十载。[2]
一命:是官秩最低等,周代的官秩为九命,一命最低。岑参中举后被任命为兵曹参军,从八品,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工作刻板琐碎。
五斗米:指官俸,不过,“五斗米”不是指实数,而是一种修辞手法——夸张,即言其少。意思是指“俸禄微薄”。除了这首诗之外,岑参还在多首诗中用了这三个字,如“看君五斗米,不谢万户侯”(岑参《送许拾遗恩归江宁拜亲》);“久别二室间,图他五斗米”(岑参《峨眉东脚临江听猿,怀二室旧庐》);“五斗米留人,东溪忆垂钓”(岑参《衙郡守还》)。[3]
创作背景
岑参系江陵官宦家庭出身,但在公元720年(开元八年),父任晋州(今山西寿阳)刺史时不幸早丧,家道衰贫。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时,随兄至长安,长安城中,居之不易,他便随兄长来到山水秀丽的高冠峪中,置业并建起了简陋的别墅草堂。耕读于此,希望通过科举应试,进入仕途。
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年耕读,岑参终于在744年(天宝三年)通过科举应试,高中一甲第二名进士(俗称“榜眼”),但官运不顺,仅授兵曹参军小官,这对隐居耕读十载的岑参来说太失望了。他回高冠看到经营十载的高冠草堂,却感叹为了一个小官职,不得不辜负长期隐逸的闲适生活,违逆一向的情怀。就作了这首诗,其无可奈何的心态,跃然纸上。[4]
鉴赏
首联感慨多年未得有做官的机会,到了三十多才好不容易有个官做,感慨这么多年做官的心情已经多半消退了。
第二联诗人自嘲因为家无产业生活所迫,不敢对这来之不易的小小官职有不屑之意。
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吞、醉。前者写出了谷水淹没山间小路、恣肆无拘的情态,后者写出了山花装点栏杆、旁若无人怒放的`情态。从而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留恋。[5]
尾联运用了用典、借代的修辞手法,很生动的写景,同时暗喻诗人为了微薄的官禄不得不割舍闲适自得的生活的矛盾心理。
第二篇:暮秋山行_岑参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暮秋山行_岑参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暮秋山行
唐代岑参
疲马卧长坂,夕阳下通津。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
苍旻霁凉雨,石路无飞尘。
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辰。
鶗鴂昨夜鸣,蕙草色已陈。
况在远行客,自然多苦辛。
译文
疲惫的马儿睡卧在长长的山坡上,太阳已经落到水面上。山中的秋风吹进空寂的树林,树叶飒飒作响,好像有人进入林中。苍茫的天空下起冷冷的雨,青石的路面没有了灰尘。千万种念头,都在这傍晚出现在脑海,万物的`声音都在萧瑟的清晨悲鸣。鶗鴂昨晚还在鸣叫,蕙草已经开始枯萎。何况我这远行的异乡人,自然就会有很多艰苦的辛酸。
注释
飒飒(sà):风声。
旻(mín):天空。此处指秋季的天。
鶗鴂(tíjué):亦作“鶗鴃”,即杜鹃鸟。
赏析
诗的开头就以“马”“长坂”写山行,但并非写山间行走,而是写山间停歇。而且这种停歇又并非那种充满雅致逸兴的停歇,而是“疲卧”,以马的疲于山行,衬托了人的倦于奔波。接着,又以渡口西沉的斜阳来烘托诗人的心境。
诗的下面四句写“暮秋”,是山行的环境。“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两句先以风吹空林来表现林的“空”,又以仿佛有人而实则无人来衬托林的“空”,幽深静寂的环境写得十分生动。“如有人”的比喻,更加反衬出树林的空寂。“苍旻霁凉雨,石路无飞尘”,正值秋日凉雨初霁,路上行尘不起。前两句从左右,这两句从上下将山间景色点染得更为幽静空寂。这四句所写的山色极其生动逼真,使人如临其境,就其本身而言,如唐代殷璠所说,是“宜称幽致”的,然而在此时此地,它所映衬的却是诗人空虚惆怅的心境。诗人之所以“卧”,并非由于山色幽雅宜人,而是由于千般烦恼与愁绪集于一身,是由于“疲”。由“千念”一转,写所感。此时正是岁暮时节,而迎萧瑟秋风,诗人百感交集,而其感情基调则是一“悲”字。以“千念”统领,说明诗人感触很多,这一切都由“暮节”而引发。“万籁”表明其声响之多,然而这一切音响只能越发触动诗人悲愁心绪。客观环境中的“万籁”,反衬主观心境中的“千念”。
“鶗鴂昨夜鸣,蕙草色已陈”,在这里,诗人用屈原诗意,以鶗鴂已鸣,芳草色陈,比喻盛时已过,年岁渐高,抱负难以施展;流露出对岁月,实际是对自身处境的深深忧虑。诗的最后两句在上文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说明自己的处境:岁月已晚,而自己仍在异乡漂泊奔波。“远行”二字呼应题目“山行”,表现此行之遥远艰辛,同时暗示出远行奔波之毫无成就。诗人所疲于山行的原因,就在诗的这四句中说明了;而“苦辛”二字则为“暮秋山行”作了总的归结。将暮秋景色与山行所感紧密结合,使之相互衬托,从而突出了诗人倦于仕途奔波的心境。其中写山色四句,语句清新自然,描绘生动传神,意境幽远凄清,与全诗格调极为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