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热门】描写运动的作文400字
【热门】描写运动的作文400字三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描写运动的作文400字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描写运动的作文400字 篇1近了,近了,“呀!我们班赢了,我班赢了”“加油!加油!”一阵阵同学的加油声在校园起伏回荡。
男子60米跑步马上要开始了,我们班的朱育理伸了伸手,踢了踢脚做出一幅一定能赢的样子,只听裁判“呯”的一声,各各运动员都像离弦的冲向终点。跑道两旁,所有的观众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形成了两堵厚厚的人墙。“加油!”“快跑!”“坚持住!”喝彩声,叫喊声连成一片。大家仿佛要通过这大声的叫喊,把自己的全部力气都给正向终点冲刺的运动员。四(7)班的运动员抖擞精神,速度不但没有丝毫减慢,反而越跑越快。后边的几个运动员都急红了眼,恨不得长出一对翅膀,玩命地追。随着终点的临近,啦啦队的呐喊威声也越来越高,一阵盖过一阵。只剩最后30米了,出人意料的情况突然发生了。只见第4道的朱育理突然明显加快了速度,似流星赶月一般转眼超过了一个,又超过了一个…。。已经同四(7)的运动员并驾齐驱了。只剩最后十米的较量了,究竟谁胜谁负?这时,拉拉队员的嘴巴仿佛被胶布封上了一般发不出喊声,同学们的心都吊到嗓子眼,裁判员们也都瞪圆了眼睛。“啊!”朱育理胜了,不知谁叫了一声,顿时我们欢呼着。跳跃着……
我想:我也要加强训练,参加明年的运动会。
描写运动的作文400字 篇2上午比赛的是50米接力和跳大绳,虽然经历过昨天的挫折,但是,运动员们个个雄赳赳,气昂昂,毫无畏惧。我们是五年级的,在小学里该称的上算是老大,所以将有我们演绎一场精彩绝伦的压轴戏。等了好半天,总算等到了我们班的党代表出场。随着清脆的哨声,比赛开始了。呀!我们班出师不利,第一个同学因为急于求成而滑倒了,没关系,从哪跌倒就从哪爬起来!只见他顽强的站了起来,继续跑完了全程。其他同学也没埋怨他,而是吸取了他的教训,小心翼翼又飞快的跑着。第一个同学的摔倒,弄的我们观战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幸好同学们没有胆怯,一鼓作气的跑完了全程,为我们班保留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由于第一个同学平时跑步速度都能与刘翔相媲美,而且集体荣誉感很强,想到因为自己而没有让班级得到第一名而伤心地哭了起来。这一哭,本来不要紧,可是后面还有跳大绳。这个比赛影响了同学们的情绪,跳大绳时没有发挥出最高水平,3分钟内只跳了二百多一点。
上午的比赛让有些同学金豆子,那下午的是不是更精彩?不要走开,精彩马上回来。
描写运动的作文400字 篇3队员们,爆发吧!(王宝櫑)“耶,耶”里传来一阵欢呼声,接着,伴随着音乐声的响起,金师附小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开始了,真激动啊!8:15分左右,金老师把我们带到了操场上等待比赛开始。第一项是50米短跑,鲍涵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各就各位,预备——‘砰’”只听裁判一声令下,鲍涵琪如同一支离弦之箭般,射了出去般,射了出去,只见他弯曲着背,咬紧牙关,紧握双拳,使出吃奶的劲儿,向前冲。有些对手像一匹千里马,用尽全身力气奋力冲,有些对手全身青筋暴起,像一头发了飙的猛兽,还有些对手抬起腿来了个百米冲刺。“哈哈,赢了!”全班欢呼,鲍涵琪以敌一名的成绩赢得了这场比赛,不过切记“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比接力赛的时间到了,我们队员一个个都有信心地走到指定比赛区,“砰”“战斗”打响了,队员们都像打了鸡血似的斗志气昂。第一棒冲过来了!找紧时机,好,冲啊!可恶,我们掉了一棒,呀!不能气馁,接上去了!好,呀,一定要赶上他们……唉,可惜,可惜,再加油也没用啊!no!我班获得了第四名,不过也不错了,比去年多了两名。从这次运动会中我体会到了:如果你赢了,不能骄傲“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如果你输了,就不要放弃,“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明年我们一定要拿到第一,为班级争光!
第二篇: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
在写作文时,老师总是告诉我们要写出一个人做事情时的动作。如实地写好一个人的动作,才能够把人物写活。老师说的话是有道理的。描写人物的动作,写出人物是“怎样做的”是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一种方法。如果我们学会在作文中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动作,那么人物的形象就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那么,怎样写好人物的动作呢?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写出连贯的动作
描写一个人的动作要进行分解,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动作是由一系列地动作构成的。把一个大动作分解成几个小动作,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动作,一一进行叙述,那么整篇文章就能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
请你阅读下面的作文片段:
炒菜
妈妈先把白菜一片片洗干净,又一片片摞起来,左手按住菜,右手拿起刀,一刀一刀地切着,把白菜切成一个个的小方块,剩下的菜叶放在旁边。
开始炒菜了。妈妈先把锅坐在火上,等锅烧热后把油倒进锅里,不一会儿,锅里腾起了油烟,发出“嗞嗞”的声响。妈妈先把切好的葱花扔进锅里,等葱花变黄,腾起一股香味,又把菜倒进锅里,抄起锅铲,不停地翻动着。等菜慢慢由白变黄,妈妈再倒入酱油、醋,撒上盐,接着用铲子翻动了几下,撒上白糖、味精,迅速把锅端下来,翻炒了几下,就出锅了。
妈妈炒的糖醋白菜,甜丝丝,酸溜溜,香喷喷,吃起来别有风味。这是妈妈的拿手菜呢!
妈妈是怎样炒糖醋白菜的呢?作者把妈妈炒菜的动作进行分解,用了表示连贯动作的词,然后抓住妈妈炒菜时最有代表性的动作,进行具体描写。如:先是——洗菜、切菜,开始——坐锅炒菜,又把——菜放锅里,再是——倒入调料,接着——用铲翻动。在这个片段作文里,由于用了表示动作先后顺序及动作连贯的词,清楚地写出了妈妈炒菜时的全过程,并且把妈妈炒菜时那熟练地样子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二、准确运用词语
我们祖国的语言十分丰富,例如:表示动作的词有:拿、提、拎、推等等,运用哪些词语呢?这就要看文章的具体环境了。因此,在描写人物动作时,要准确使用词语,精选动词,力求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准确、具体、鲜明,这样才能把人物的动作、形象,逼真地写出来。
请你阅读下面的作文片段:
擦玻璃
别看张敏的个子矮,可是每次做扫除,她擦的玻璃最干净了!为了看看她到底有什么绝招儿,我仔细观察了她擦玻璃的动作。她敏捷地踩着椅子上了桌子,又从桌子迈上窗台。她先用一块干布掸了掸玻璃,然后再换一块潮湿的抹布,踮着脚,一只手抓住窗棂,一只手从上到下用抹布蹭玻璃。接着,又自上而下从左到右蹭了一遍。玻璃上有污点的地方,她就哈一口气,使劲蹭几下,还不干净,她又用手指抠几下,啊,污点终于被她消灭了。她从窗台上下来,站在地上,端详着被她擦得一尘不染的玻璃,美滋滋地笑了。原来她擦玻璃这样细致,还真有两下子呢!
这个作文片段在写张敏擦玻璃时,使用了“踩、迈、掸、踮、抓、蹭、哈、抠”等一系列的词,把擦玻璃的过程写得很具体,我们把这些词串连起来,在头脑中就会形成张敏擦玻璃又干净、又麻利的画面,从心底里佩服她把玻璃擦得一尘不染、又快又好地绝招。从这个实例中我们知道,恰如其分地使用表示动作的词,能够把内容写得充实、具体,把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能够再现人物的思想品质,避免内容空洞无物。
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表现人物的品质
我们常说:“行动从思想中来”,就是说人物的行动要符合人物的思想品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感情,不同的内心世界。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动作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更加鲜明。在描写人物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他在做什么,而更重要的是描写他是怎样做的。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
2.写人叙事中穿插写
人物的动作描写不是孤立的,要放在具体的事件中写人物的动作,也就是说在叙事过程中,需要表现人物某方面的特点或品质时,可进行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使人物通过典型的、细致的动作描写,更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3.要分步写清楚
在对人物动作进行细致观察后,即要把人物做事情的全过程写清楚,又要把人物活动的每个步骤一步一步地写具体,这样才能够使得人物形象鲜明,文章层次清楚。〔例文〕
巧做不倒翁
一天中午,我准备用鸡蛋壳做个不倒翁。于是,我找来鸡蛋、胶泥、白纸和浆糊。开始,先在鸡蛋尖的一头戳个洞,把蛋清、蛋黄倒在碗里,把空蛋壳洗干净。然后,把胶泥从戳开的洞里放进蛋壳,粘在蛋壳的顶端,这就是不倒翁的身子。接着,再给不倒翁做顶漂亮的小帽子。先把白纸剪开卷成一个圆锥形的帽子。可是白色的帽子不好看,我想:还是把不倒翁的帽子装饰一下吧!就用彩笔在白帽子上画了美丽的花纹,漂亮的花帽子就做成了,把它用浆糊粘在蛋壳戳洞的地方。最后,用毛笔在帽子下面画上了眉毛、眼睛、鼻子和微微向上翘起的小嘴。一个美丽漂亮的不倒翁做好了。我用手把它按倒,刚一松手它就站了起来,笑眯眯地朝我晃来晃去。我真喜欢这个有趣的不倒翁。
〔评语〕这篇短文把制作不倒翁的经过一层一层写得很清楚、很具体,让人读了能够比较形象地了解事情的情形,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说动词“戳”字,就写出了作者当时小心、谨慎的样子,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画棋盘
看着容易做着难,这话一点不假,一个臭棋盘,竟让我画了一个下午!
我看人家下围棋,心里挺想学。听哥哥说,要学下围棋,先得熟悉棋盘。我想,怎样画棋盘呢?会画棋盘不就熟悉了吗!于是,我就根据脑子里的印象,打开铅笔盒,拿出尺子、铅笔,吭哧吭哧地画起来。噌噌噌,三下五除二,一会儿就画好了。画完,我端详着自己的棋盘,横线不平,竖线不直,每个小格,没有一个正方形,再一数,跟人家正式棋盘的数也不对呀!哥哥看了我的棋盘,哈哈哈一阵笑,捂着肚子直不起腰来。我只好重画。哥哥告诉我:“干什么都得有个计划,你先量一量纸的大小,再根据纸的大小,算一算每个格占多大面积,接着,画个大正方形,横边竖边都要点上点,把点连起来,一个棋盘就画成了。”我照着哥哥说的画,果然像个棋盘了。哥哥说:“你这还是个半成品哪!要在底下衬张厚纸,边上也要裱上纸才结实耐用。”我又按照哥哥说的做了“加固”工作,一张标准的围棋盘终于诞生了。这棋盘,我看比买来的还好呢!
〔评语〕你画过棋盘吗?读了这个片段,画棋盘的过程就会一清二楚了。小作者写了自己第一次怎样画,第二次怎样画。第一次直接写,第二次记哥哥的话,写法灵活而有变化,这是难能可贵的。
运白菜 “开始运白菜啦!”同学们喊着,笑着,向白菜地里跑去。抬的抬,抱的抱,丰收的菜田里一片欢声笑语。
我们班的劳动干将陈文锋同学挽起袖子,抱起几棵大白菜先码在一起,然后弯下腰去,伸开双臂,使劲抱起来,他脚下生风,嗖嗖嗖地向菜窑跑去。王平同学身高力大,他挑着两只大筐,晃晃悠悠地奔向菜地,大喊一声:“收白菜的来啦!”同学们一窝蜂似的向他跑来,把一棵棵的大白菜码满了大筐,他猫下腰,猛一下挑起来了。李风同学个子矮,抱着大白菜只顾往前,“扑嗒”一下,被土埂绊了一跤,白菜滚在地上,他赶忙站起来,掸掸身上的土,抱起白菜,噔噔噔地向前跑。他怕摔坏白菜,把白菜举得高高的,脸上滚动着晶莹的汗珠。田野里,到处是嘁嚓嘁嚓的脚步声,到处是银铃般的欢笑声。运菜的队伍,就像一条条长龙,从菜地蜿蜒到了菜窑。
菜地里的菜消失了,菜窑里堆满了圆滚滚的大白菜。
〔评语〕这篇短文,在“运”字上大作文章,既写了群体——大家的“运”,又写了个体——几位同学的“运”。这样,就把运菜的动作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地描绘起来了。使我们不仅了解“运菜”的全貌,还知道运菜的具体动作。
擦黑板
今天是小凌做值日。上午第一节课后,她看到黑板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数字,便拿起黑板撩动手擦了起来。
她先擦黑板下边的字,只见她右手使劲地握着黑板擦,快速地擦着。白色的粉笔末像雪花一样纷纷落在她的手背上、头发上,落在她的衣服和鞋上。慢慢地,下面的字擦完了,她就伸直手臂继续擦上边的。后来,她踮着脚也够不到了,又蹦着擦了几下,可惜擦得不太干净。于是她搬来一把椅子,站在椅子上擦。擦到画着课程表的地方,便放慢了速度,小心翼翼地擦着。黑板上的白字越来越少了,黑色的底子越来越大,好像一个辛勤的农民将丰收的稻谷割下来,露出大片黑色的土地。小凌移动了三次椅子,终于将整个黑板擦干净了。
这时,她手上、衣服上都沾上了白色的粉笔灰,可是黑板又变得干干净净了,可以继续为同学们服务了。她掸了掸身上的灰,望着乌黑发亮的黑板笑了。
〔评语〕擦黑板是同学们常做的事情,可是叙述清楚并不容易。这里的《擦黑板》,把小凌擦黑板的顺序写得十分清楚,先纵向擦——由下而上,再横向擦——移动了三次椅子,终于将黑板擦干净了。这篇短文还把小凌擦黑板的动作写得生动、形象。比如“使劲地握着黑板擦”,“快速地擦”,“伸直手臂继续擦”,“踮着脚擦”,“蹦着擦”,“站在椅子上擦”,等等,把一个学生擦黑板的动作,具体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洗菜
我做完作业已十点多钟了,到厨房一看,菜还没洗。我今天就帮妈妈洗菜吧!
想到这里,我便动手干起来了。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把白菜解开来,先用刀把菜根切去。然后把一张张的菜叶剥下来。黄的菜叶,我就把它放在一边;绿的菜叶,我就放在簸箕里。我一棵棵地剥着。突然,一条大青虫躺在一张叶子上,青青的身子,软绵绵、毛茸茸的。我吓了一大跳,顺手把叶子扔掉了。看着扔掉的菜叶,我又想:妈妈长年累月洗菜,不知要遇到多少这样的大青虫,要是都像我这样把菜扔掉,不知要浪费多少菜。一条青虫有什么可怕的!我壮着胆子,鼓起勇气,从地上拾起那张菜叶,硬着头皮从叶子上抓住青虫,赶快扔到地上,一脚把它踩个稀巴烂。这时,我真像打了胜仗一样高兴,又接着选菜了。选完菜后,我再把装菜的簸箕,端到水池边,把每张菜叶两边洗干净,再把菜梗洗得雪白,然后把它整整齐齐地放在簸箕里。
〔评语〕这篇习作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小作者分两步写了洗菜的经过。一是选菜,二是洗菜。选菜的一系列动词如:“解开”、“切去”、“剥去”、“扔掉”、“拾起”、“抓住”、“踩”等用得确切,把自己见到大青虫,先怕后恨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包饺子
妈妈擀面皮,我和爸爸包饺子。妈妈擀的皮中间厚,边上薄,圆溜溜的。我拿起饺皮,用筷子夹起馅,小心地放在饺皮儿上边,两手使劲一捏,只觉得黏黏糊糊,仔细一看,“哎呀!”我不禁喊出声来——原来是我用力过猛,挤破了饺皮儿,馅冒了出来。我赶紧“急救”,又拿起了一块饺皮儿,堵住破的地方。可馅又从另一边冒了出来。我急忙又用另一块饺皮儿裹住那一边,才算堵住了“漏洞”。我终于用三块面皮包了一个饺子。这时,爸爸已经包了五六个了。我包的饺子排列在它们中间,挺着“将军肚”,真叫我不好意思。〔评语〕有的同学叙述自己亲自做的一件事,往往用“不一会儿就做完了。”一句话概括地叙述,内容空洞、干瘪。这篇作文就不是这样写。作者用“拿”、“夹”、“放”、“捏”、“挤”、“冒”等一系列动词,描述了包饺子的过程,以及包得不好看的原因,给人以真实的感觉。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准确地使用动词,是写好人物动作的关键之一。
摊“黄菜”
妈妈的拿手菜之一是摊“黄菜”。每逢节假日或者有亲戚朋友来,妈妈总要露一手。我拿定主意,要学学这道菜的做法。妈妈说:“要学,先得看我怎么做。”
我目不转睛地看妈妈做摊黄菜。她先坐上锅,哧的一声,划着火柴,打开煤气的开关,只听噗的一声,锅底下冒出了蓝色的火苗,均匀地舔着锅底。接着,妈妈从竹篮里拿出四个白花花的大鸡蛋放在案板上。这时,锅热了,她打开油瓶,慢慢地往锅里倒了一些油。又从碗柜里拿出一个蓝边粗瓷碗放在案板上,一手攥着一个鸡蛋,撞了一下,咚地一声,蛋清蛋黄流到碗里。她把四个鸡蛋都打在碗里,端起碗,另一只手拿起筷子,哗哗哗地搅打着碗里的鸡蛋,蛋清蛋黄都混在一起,黄澄澄的大半碗。这时,锅里腾起油烟,放出一股刺鼻的油味,妈妈哗的一下把一碗鸡蛋都倒在锅里,又端起锅,倾斜着转了一圈,锅里的鸡蛋液凝固成一个金黄色的鸡蛋饼,坐在火上,一会儿又端起来,手腕一抖,鸡蛋饼翻了个个儿。妈妈抄起铲子,叮叮叮敲了几下,一盘油汪汪、黄灿灿、香喷喷的摊黄菜出锅了。这摊黄菜能不使人唾涎欲滴吗!下次,我该动手学着做了。
〔评语〕这篇《摊黄菜》,小作者写了多少个动作啊!看、坐、划、打开、冒出、舔、拿出、放在、倒、攥着、撞、流、端、搅、腾、放出、转、凝固、抖、抄、敲、翻„„,由于细致地描写了动作,所以使人有现场感。
换灯泡
“灯泡坏了,灯泡坏了!”我们嚷嚷着。何老师听见了,手提工具袋,扛着梯子上了楼。他来到电灯下,把梯子靠墙放好,然后走到电灯开关下,一拉灯绳,灯泡果然没亮,他又拉了下灯绳。接着,他移动梯子,对着电灯支稳,双手扶着梯撑,小心翼翼地一撑一撑地爬上去。到了顶端,他抬起头,用右手扶着天花板,左手慢慢地拧着电灯泡,把电灯泡拧下来后,他又从衣兜里掏出一个新灯泡拧上去。接着,他再一撑一撑地从梯子上爬下来。走到开关处,拉了一下开关,电灯亮了,射出耀眼的光芒。我们拍着手又嚷嚷起来:“噢,修好了!修好了!”何老师望着我们,笑着说:“你们这群小麻雀,就会嚷嚷,什么时候才会换灯泡呢!”
〔评语〕怎样换灯泡?这段短文十分细致地描述了换灯泡的一系列的动作:提、扛、来到、放、走到、拉、移动、支、扶、爬、抬、拧、掏、望、笑等。这十多个动词用得恰当,写了手、脚、眼的多种动作。
补车胎
星期六下午,我到自行车铺去补内胎。一位修车的老爷爷,把我的车高高挂起,接着他用撬板往瓦圈与外胎之间撬几下,轻而易举地扒开外胎,又用左手小心翼翼地把内胎抽出来。充气之后,先把内胎放进一盆清亮的水里,只见水里咕噜咕噜直冒泡,老爷爷赶忙拿出车胎。然后就用木锉把有洞的地方,有节奏地锉几下,那儿的皮子又变得薄薄的了。他找来一块小小的内胎,剪成一个圆块,又锉了几下,随后把锉过的地方抹上了胶水,粘在有洞的地方。老爷爷又把内胎放在水中试试,一点一点地移动,仔细检查,确信没有漏气的地方以后,这才放心地放进外胎里,把气打得足足的。他站起身来,高兴地对我说:“没问题了,可以骑了。”
〔评语〕小作者的眼睛就像一架摄像机,把老爷爷修车的过程一一拍摄下来,然后按动作的先后顺序写出。记叙富有层次,描写细致入微,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拉面
“卖拉面了,卖拉面了。”一阵悦耳的叫卖声吸引了我。于是我拉着妈妈爸爸来到“佳兴商场”门前的拉面摊前。只见拉面师傅头戴白帽,腰系白围裙,双手拿着面团反复揉着。面和好了,拉面师傅把面团揪啊揪的,揪成一米长,用刀切成几段。接着,只见拉面师傅双手拿起一段面上下颤动着,越颤越长,越颤越快,面长得快要拖地了,拉面师傅把面的两头合在一起继续颤动着。经过反复许多次拽拉,面团不见了,变成了无数根细丝般的面条。最后,拉面师傅把面条放在白面粉上轻轻地滚来滚去,面条全沾上了干面,用刀切去两头,拉面就做成了。
〔评语〕要写好人物,就必须善于在生活中捕捉人物的动作。本文的小作者就是对拉面师傅进行了细致现察,抓住了人物主要的特征,准确而恰当地运用了动词,使人物形象鲜明,具有活力。
捉蛐蛐
我蹑手蹑脚地顺着叫声寻找着。突然,一个东西一蹦,钻到了墙边的砖缝中,又继续叫了起来。我连忙打开了手电筒一照,啊!好大的蛐蛐呀!你看它,两根触须微微抖动,两只后腿强健有力,叫的时候,它那只小肚子忽闪忽闪的,好像在使劲呢。我刚走近,它就跳到附近的碎砖堆里。我轻轻地把砖扒开,两手拢成喇叭形,慢慢弓下身,心想:这下你可跑不了了。谁知一扑竟没扑着,蛐蛐顺着手边又蹦到了墙根处。我也追近墙根,那蛐蛐似乎知道了我在捉它,索性转身逃进了一个小洞里,再也不出来了。
我焦急地等着,却始终不见动静。唉,怎么才能捉住它呢?突然,我急中生智,忙向屋里喊道:“小弟!拿杯水来!”一回头,小弟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蹲在身边,他听了赶忙起身向屋里跑去。我把水小心地对着洞口倒去,吓,这下可灵了。只见蛐蛐浑身湿漉漉的,一下子从我眼前跳了出来。就在它还没站稳的当儿,我看准了,一扑,终于捉住了它。小东西在手心还一个劲儿地蹬腿哩,我忙把它扣进玻璃瓶。这时,我那高兴的劲儿就甭提了!心想,捉住你可真不易啊!还得动动脑筋呢。
灯下,我举起瓶子仔细看,那只蛐蛐竖起两只翅膀,立起两根触须,翘起两条后腿,盯着我,好像要和我大干一仗!我自言自语地说:“好样儿的,待我再俘虏一只你的伙伴,你有劲与它较量吧!”凑在我身旁的小弟弟好奇地看着我,我们情不自禁地拥抱在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评语〕本文的小作者把捉蛐蛐的经过和乐趣,写得活灵活现。这说明他平时注意留心观察生活,对捉蛐蛐的过程:发现——寻找——智擒——乐趣,观察得全面,体验得深刻。这样,就能抓住富有特征的情节,进行细致地描写。
拦车
一位老奶奶被车撞倒了,爸爸拦车救人。
忽然,一辆夏利车停在爸爸身边,爸爸向司机说明情况,那司机摇摇头,“噌”的一声开着车跑了。人群里发出一阵埋怨声。爸爸仍然伸出双手,像一个“大”字,站在马路中央拦截着汽车。一辆黑色的“切诺基”停了下来,爸爸说明情况,那司机从车窗里探出头来,说:“快上车”!爸爸急忙挤进人群,对肇事司机说:“快抬人上车”!那司机好像从睡梦中惊醒了一样,急忙弯下腰去抬老奶奶。爸爸也跪下身,双手紧抱住老奶奶,那司机抬着奶奶的双脚,一步一挨地向“切诺基”车走去。到车门口,爸爸侧过身,双腿跪在车厢内,小心地把老奶奶放在后车座上。看此情景,肇事司机连连说:“多谢你的帮助”!爸爸把手一挥,说:“救人要紧,赶快去医院吧”!汽车喇叭长鸣,向医院驶去。
〔评语〕这篇片段作文写的是爸爸为抢救被车撞倒的老奶奶,拦车送往医院的事。为了展现爸爸助人为乐的精神,小作者在叙事的过程中细致地刻画了人物的动作。当汽车停下后,爸爸“跪”下身,双手紧“抱”老奶奶。一个“跪”字,一个“抱”字,写出爸爸救人心切,又小心翼翼的心情。读后给人留下身临其境之感。
扎小辫
星期天到了。这天早晨,我拿着心爱的红绸子来到关叔叔家,要给兰兰扎小辫。兰兰见我来了,就高兴地站到我跟前。我命令似地让兰兰闭上眼睛。然后,解开皮筋,让辫子松散下来。我右手拿着梳子,一下一下,慢慢地把兰兰那乌黑的头发梳开,再用皮筋扎紧,这才取出红绸子,左一绕,右一绕,扎上了两只蝴蝶结。“兰兰,别睁眼。”我把她领到立柜镜子前面。“兰兰,快睁眼看看,多漂亮呀!”随着我的喊声,兰兰慢慢睁开眼睛,从镜子里一下看到了我给她扎的两个红绸子蝴蝶结。她高兴地左瞧瞧,右看看,然后一下子扑到了我的怀里。〔评语〕描写动作,可以分步写出。分步写出,就是一件事分几步进行的,每一步都做了什么,然后一步一步地叙述出来。这篇作文写的是扎小辫,是分四步叙述的:先写让兰兰站到跟前;接着写解开皮筋,松散头发;然后拿着梳子梳理,用皮筋扎紧;最后写取出红绸子,扎蝴蝶结。这样分步叙述,把扎小辫的过程写得很真实。
捉知了
暑假里,最有趣的活动,就是捉知了。雄知了会“吱„„吱„„”地叫,像吹笛子一样,又好听,又好玩。白天捉知了,要准备一根细长的竹竿,在竹竿头上粘些蜘蛛网。再准备一个装知了的小笼,就可以去捉了。当你走进树林的时候,知了的叫声从四面传来,你要仔细地听一下,然后顺着声音到茂密的树叶或枝梢上去找。找到以后,要小心地把竹竿伸到知了的背上,粘住知了的翅膀,知了就飞不掉了。
晚上捉知了,比白天更有趣。不过,晚上捉知了要跟着大人才行。我常常跟着爸爸,在没有月亮的晚上去捉。在静静的夜晚,我们常带一个灯笼,爸爸爬上树,用力摇树身,树叶、树枝也跟着动起来。知了被惊得飞起来。但是在黑暗里,它们看不出方向,就飞往有灯光的地方,“扑,扑”地落下来。这时候,我就拿着小笼,一只一只地往笼里放。一个晚上,可以捉几十只哩!
〔评语〕读了这篇短文,你好像和小作者一起去捉知了一样,也感受到了其中的欢乐和乐趣。这是由于小作者如实地描写了捉知了的过程和动作。你看,夜晚捉知了,爸爸“爬”上树,用力“摇”树身,树叶、树枝也跟着“动”起来,知了被惊得“飞”起来。一连串的动作,活化了捉知了的样子。当知了落在地上,“我”就往笼里“放”。过程清楚,描写具体,引人入胜。
有趣的小实验 ——吹乒乓球
上课了,王老师面带笑容地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们做一个小实验。”说着,她从讲台桌上拿起一根铁丝,铁丝上吊着两根线,两根线距离是5厘米。两根线的底部各系着两个乒乓球。王老师说:“谁能把乒乓球吹到两边去?”同学们纷纷举手,王老师先叫一个力气最小的郭华同学到讲台桌前面试一试。只见他鼓足了气使劲一吹,乒乓球没有到两边去,却往中间跑。哎!郭华劲太小,“我们来试试!我们来试试!”教室里沸腾起来了。同学们一边说着,一边高高地举起手。王老师叫“大力士”景跃同学来试试。只见他迈着稳健的步子来到讲台前,定睛看了看乒乓球,然后往后退了一步,猛吸一口气,腮帮子鼓鼓的,脸涨得通红,向前一迈腿,“扑”得一声,一股气从嘴里喷出来,冲向小小的乒乓球。“好大的劲呀!”我情不自禁地说。可是,那乒乓球好像跟他作对似的,不住两边去,径直向中间跑。同学们都愣住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时,班里有名的小博士谢辉站起来说:“这是因为嘴吹出来的气流快,压力小,周围的气流慢,压力大,周围的气流把乒乓球压到中间去。所以乒乓球不往两边去,往里跑。”同学们听了他的话连连点头。
多么有趣的小实验呀!我从中又懂得了一个科学道理。
〔评语〕写人叙事离不开写人物的动作。本文写的是一次小实验——吹乒乓球。全文略写了郭华同学吹乒乓球的姿态,详写了景跃同学的动作:“往后退了一步”,“猛吸一口气”,“腮帮子鼓鼓的”,“向前一迈腿”,寥寥几笔,使人物形象显得真切。开头交待小实验的做法,结尾点明做实验的目的,首尾圆合,中心明确。
第三篇: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指把人物的行为、动作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它包括描写人们的各种日常活动、劳动过程、体育比赛。好的作品往往借助于对人物一连串的动作描写,来突出人物的性格,使人物跃然纸上。
单
人
一、提示
动作描写要选取符合人物性格、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不仅要写他“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写他“怎样做”。要写好人物的
动作,必须观察仔细,描写细致,还要善于运用丰富的词汇,写出不同动作的特点以及表现动作的过程。
二、示例
例文
1贴
画
铃声响了,我们跟往常一样,伏在桌上等老师来上课。只见班主任朱老师握着一卷画,满面春风地走进教室。行过礼后,老师把画面展开了,上面画着一位女少先队员,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图的右边端端正正地写着八个蓝色的大字:“认真听讲,遵守秩序”。老师拿着画走到教室南面的墙跟前,又转身打量了一下北面墙上的画,就动手贴起画来。她想把两幅画贴得同样高,可够不着。怎么办呢?同学小周看见了,立刻到讲台边端来一张板凳,递给老师垫在脚下。谢过小周后,老师一脚跨上板凳,从口袋里掏出了只图钉按住画的左角,将它揿牢,又从口袋里摸出第二只、第三只、第四只图钉揿在其余的三个角上。画贴好了,朱老师把板凳放回原处,拍了拍手上的灰,望着刚贴好的画微笑了,好象在说:“我们班上的同学一定能向这个女少先队员学习,认真听讲,遵守秩序。”
[简评]
作者运用“握”、“展开”、“走”、“转身”、“打量”、“跨”、“掏”、“按”、“揿”、“摸”、“拍”等一系列动词,把朱老师贴画的过程写得栩栩如生,形象地表现出朱老师热爱教育事业、对学生的成长寄予殷切期望的思想感情。
例文
2跳
高
运动场的西北角,跳高比赛进入了决赛阶段。横竿又往上升高了两公分,这个高度已经超过我们学校的最高记录了。
观众的目光一齐投向那位穿红色背心的“8”号运动员。只见他一会儿弯弯腰,一会儿压压腿。听到裁判员点他的名,他不紧不慢地走过去,在离沙坑十几步远的地方停了下来。他注视着前面高高的横竿,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迈出坚定有力的步子,快步向前跑去。他愈跑愈快,快要接近跳高架的时候,突然左脚猛地一蹬,右腿同时用力向上一抬,身子腾空而起,像一只矫健的飞燕,轻捷地掠过了横竿。“好!”观众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简评]读了这段描写,我们的眼前就会浮现出“8”号运动员跳高时的形象,这是因为作者把他的动作准确、具体、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例文3
爸爸接电话
爸爸刚进家门,还没来得及换好拖鞋,电话就响了,爸爸连忙跑到屋里接电话。瞧!他那“狼狈相”——左脚穿着拖鞋,右脚穿着皮鞋,鞋带还是解开着的,妈妈刚拖干净的地面上,留下了一个个单脚印,妈妈气得没办法。有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本来边吃边说笑,挺高兴的,可那电话突然“铃铃”地响了起来。爸爸肯定是立刻放下饭碗,就去接电话,还经常是放下电话,又穿上衣服,急匆匆就往外走。妈妈心疼地唠叨:“就你忙,也不知忙个啥?你的胃还要不要?”
[简评]
从对“爸爸接电话”的动作描写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
三、练习
(一)半框架作文训练
题目:《炒菜》
提示:写妈妈从点火到盛菜的整个炒菜的过程中的动作。
(二)无框架作文训练
题目:
1.《批改作业》
2.《一次漂亮的射门》
3.《跳绳》
群
体
一、提示
写群体的动作要注意仔细观察,细致描写,主次分明,选取符合人物性格、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
二、示例
例文1
拔
河
“加油!加油!”操场上的喊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哦!这是我们景山学校小学部在进行拔河比赛。
“嘟——”又是一声清脆的哨声,我们班和五(3)班的比赛开始了。我因为个子小,又是近视眼,没能上场,真遗憾!老师委派我担任“啦啦队”队长,这是为集体争光的事,我可卖力气啦。我领着同学们扯着嗓门儿拚命喊:“加油!加油!五(2)班加油呀!”拔河队员们好像听从我们的命令似的,齐心协力地拔呀拔,只见绳上的蓝布条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向我们移过来,移过来,终于,过了河界。操场上顿时响起一阵欢呼声:我们胜利了。
交换了场地,第二局比赛开始了。五(3)班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那么一股干劲儿,一下子就把我们班拉了过去。
场上比分是1∶1,平局。关键时刻来到了,同学们一点儿也不灰心,个个精神抖擞,像小牛犊似的,拚全力拉着粗绳。打头的是大力士王正光,他那刚剃的脑袋上冒着“蒸汽”,黑乎乎的脸上淌着豆粒般大的汗珠,胳膊上也满是汗水,他咬紧牙,瞪着眼,两脚蹬着地,像用钉子钉在地上似的。再看那个大个子段军,胖胖的身子,脸涨得通红,使劲向后拽。由于我们班同学非常齐心,最后一局我们终于胜利了。
这时,场上一片欢腾。我们蹦呀,跳呀,躺在操场上的那根粗绳子,看着我们,也好象绽开了胖胖的笑脸。
[简评]
本文能抓住拔河比赛的特点进行描写。比如写自己班上的拔河队员“个个精神抖擞,像小牛犊似的,拚全力拉着粗绳”;写大力士王正光“咬紧牙,瞪着眼,两脚蹬着地,像用钉子钉在地上似的”;写大个子段军“胖胖的身子,脸涨得通红,使劲向后拽”。这些描写说明只有团结一致,咬紧牙关,用尽全身力气,拔河比赛才能取得胜利。而“只见绳上的蓝布条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向我们移过来,移过来。终于,过了河界”这一句,又生动地说明拔河的胜利来之不易。此外,“‘加油!加油!’操场上的喊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场上一片欢腾,我们蹦呀,跳呀,躺在操场上的那根粗绳子,看着我们,也好像绽开了胖胖的笑脸”等句子,也具体地描绘了观看比赛同学的紧张心情和胜利后的热烈气氛。
例文2
大扫除
“同学们,快来吧,大扫除开始了!”一个同学高兴地叫着,我拿着脸盆、板刷、抹布、小刀等工具,一蹦一跳地跑进教室。
我们小组的任务是把墙上和水泥柱上的旧标语擦干净。我先打来一盆清水,泼在墙上,再把一大张一大张的旧标语纸撕下来,可是,那些粘在水泥柱上的小标语纸怎么也撕不掉;我们用抹布擦也擦不掉,用板刷刷还是刷不掉。心想,这下可以很快刮下来了,可还是刮不掉。我再向水泥柱上泼水,再刮,啊,终于刮下来了。我高兴得跳了起来。
我正干得起劲。困难又来了。有些标语太高,擦不到,我搬来一张凳子,站在凳子上擦,还是擦不到。我踮起脚,把手举得高高的,用尽力气擦,擦着了。但我的手举久了,可真累;而且一股股脏水还不时顺着手掌、手腕滴进我的袖筒里。真讨厌,我真不想干了。
这时,我看见马岩松同学站在两张拼起的凳子上,一只手扶住水泥柱子,一只手正在使劲地擦着。中队长林怡看见了,关心地对她说:“当心,别摔下来。”岩松却笑了笑说:“放心,掉不下来。”看着他俩的一举一动,我心想:自己也是个少先队员,比比岩松,就差多了,该向她学习,迎着困难上。我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把水泥柱上的标语纸擦干净。于是,我脱掉了一件衣服,卷起袖子,学着马岩松的样,使劲地擦,擦了一遍又一遍,擦了一块又一块。最后,终于把水泥柱擦得干干净净。
大扫除结束了,我们望着擦洗得干干净净的墙壁和水泥柱子,心里甜滋滋的。
[简评]
本文记叙了一次大扫除劳动。文章准确地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具体地描述了同学们的劳动热情。你看:开始劳动时,同学们高兴地叫着。劳动中,“我”为了擦干净墙上的标语纸,先用水“泼”,然后再“撕”;撕不掉就用板刷“刷”;刷不掉再用小刀“刮”。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终于擦干净了。为了把擦墙的过程写清楚和连贯,文章中不仅使用各种关联词语,如“先”、“再”、“是”、“还是”、“突然”、“立刻”、“终于”等等,而且恰当地使用了几个过渡句,如“我正干得起劲,困难又来了”、“这时,我看见马岩松同学„„正在使劲地擦着”。
三、练习
(一)半框架作文训练
题目:《野炊》
提示:写野炊时同学们有的烧火、有的洗菜、有的准备餐具等动作。
(二)无框架作文训练 题目:
1.写升国旗时,三个升旗队员出旗的动作。
2.写一次堆雪人的过程(数人参加)。
3.写一场体育比赛的某个片断。
动作描写
在写作文时,老师总是告诉我们要写出一个人做事情时的动作。如实地写好一个人的动作,才能够把人物写活。老师说的话是有道理的。描写人物的动作,写出人物是“怎样做的”是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一种方法。如果我们学会在作文中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动作,那么人物的形象就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那么,怎样写好人物的动作呢?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写出连贯的动作
描写一个人的动作要进行分解,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动作是由一系列地动作构成的。把一个大动作分解成几个小动作,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动作,一一进行叙述,那么整篇文章就能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
请你阅读下面的作文片段:
炒菜
妈妈先把白菜一片片洗干净,又一片片摞起来,左手按住菜,右手拿起刀,一刀一刀地切着,把白菜切成一个个的小方块,剩下的菜叶放在旁边。
开始炒菜了。妈妈先把锅坐在火上,等锅烧热后把油倒进锅里,不一会儿,锅里腾起了油烟,发出“嗞嗞”的声响。妈妈先把切好的葱花扔进锅里,等葱花变黄,腾起一股香味,又把菜倒进锅里,抄起锅铲,不停地翻动着。等菜慢慢由白变黄,妈妈再倒入酱油、醋,撒上盐,接着用铲子翻动了几下,撒上白糖、味精,迅速把锅端下来,翻炒了几下,就出锅了。
妈妈炒的糖醋白菜,甜丝丝,酸溜溜,香喷喷,吃起来别有风味。这是**的拿手菜呢!
妈妈是怎样炒糖醋白菜的呢?作者把妈妈炒菜的动作进行分解,用了表示连贯动作的词,然后抓住妈妈炒菜时最有代表性的动作,进行具体描写。如:先是——洗菜、切菜,开始——坐锅炒菜,又把——菜放锅里,再是——倒入调料,接着——用铲翻动。在这个片段作文里,由于用了表示动作先后顺序及动作连贯的词,清楚地写出了妈妈炒菜时的全过程,并且把妈妈炒菜时那熟练地样子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二、准确运用词语 我们祖国的语言十分丰富,例如:表示动作的词有:拿、提、拎、推等等,运用哪些词语呢?这就要看文章的具体环境了。因此,在描写人物动作时,要准确使用词语,精选动词,力求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准确、具体、鲜明,这样才能把人物的动作、形象,逼真地写出来。
请你阅读下面的作文片段:
擦玻璃
别看张敏的个子矮,可是每次做扫除,她擦的玻璃最干净了!为了看看她到底有什么绝招儿,我仔细观察了她擦玻璃的动作。她敏捷地踩着椅子上了桌子,又从桌子迈上窗台。她先用一块干布掸了掸玻璃,然后再换一块潮湿的抹布,踮着脚,一只手抓住窗棂,一只手从上到下用抹布蹭玻璃。接着,又自上而下从左到右蹭了一遍。玻璃上有污点的地方,她就哈一口气,使劲蹭几下,还不干净,她又用手指抠几下,啊,污点终于被她消灭了。她从窗台上下来,站在地上,端详着被她擦得一尘不染的玻璃,美滋滋地笑了。原来她擦玻璃这样细致,还真有两下子呢!
这个作文片段在写张敏擦玻璃时,使用了“踩、迈、掸、踮、抓、蹭、哈、抠”等一系列的词,把擦玻璃的过程写得很具体,我们把这些词串连起来,在头脑中就会形成张敏擦玻璃又干净、又麻利的画面,从心底里佩服她把玻璃擦得一尘不染、又快又好地绝招。
从这个实例中我们知道,恰如其分地使用表示动作的词,能够把内容写得充实、具体,把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能够再现人物的思想品质,避免内容空洞无物。
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表现人物的品质
我们常说:“行动从思想中来”,就是说人物的行动要符合人物的思想品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感情,不同的内心世界。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动作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更加鲜明。在描写人物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他在做什么,而更重要的是描写他是怎样做的。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
2.写人叙事中穿插写
人物的动作描写不是孤立的,要放在具体的事件中写人物的动作,也就是说在叙事过程中,需要表现人物某方面的特点或品质时,可进行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使人物通过典型的、细致的动作描写,更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3.要分步写清楚
在对人物动作进行细致观察后,即要把人物做事情的全过程写清楚,又要把人物活动的每个步骤一步一步地写具体,这样才能够使得人物形象鲜明,文章层次清楚。巧做不倒翁
一天中午,我准备用鸡蛋壳做个不倒翁。于是,我找来鸡蛋、胶泥、白纸和浆糊。开始,先在鸡蛋尖的一头戳个洞,把蛋清、蛋黄倒在碗里,把空蛋壳洗干净。然后,把胶泥从戳开的洞里放进蛋壳,粘在蛋壳的顶端,这就是不倒翁的身子。接着,再给不倒翁做顶漂亮的小帽子。先把白纸剪开卷成一个圆锥形的帽子。可是白色的帽子不好看,我想:还是把不倒翁的帽子装饰一下吧!就用彩笔在白帽子上画了美丽的花纹,漂亮的花帽子就做成了,把它用浆糊粘在蛋壳戳洞的地方。最后,用毛笔在帽子下面画上了眉毛、眼睛、鼻子和微微向上翘起的小嘴。一个美丽漂亮的不倒翁做好了。我用手把它按倒,刚一松手它就站了起来,笑眯眯地朝我晃来晃去。我真喜欢这个有趣的不倒翁。
〔评语〕
这篇短文把制作不倒翁的经过一层一层写得很清楚、很具体,让人读了能够比较形象地了解事情的情形,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说动词“戳”字,就写出了作者当时小心、谨慎的样子,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画棋盘
看着容易做着难,这话一点不假,一个臭棋盘,竟让我画了一个下午!
我看人家下围棋,心里挺想学。听哥哥说,要学下围棋,先得熟悉棋盘。我想,怎样画棋盘呢?会画棋盘不就熟悉了吗!于是,我就根据脑子里的印象,打开铅笔盒,拿出尺子、铅笔,吭哧吭哧地画起来。噌噌噌,三下五除二,一会儿就画好了。画完,我端详着自己的棋盘,横线不平,竖线不直,每个小格,没有一个正方形,再一数,跟人家正式棋盘的数也不对呀!哥哥看了我的棋盘,哈哈哈一阵笑,捂着肚子直不起腰来。我只好重画。哥哥告诉我:“干什么都得有个计划,你先量一量纸的大小,再根据纸的大小,算一算每个格占多大面积,接着,画个大正方形,横边竖边都要点上点,把点连起来,一个棋盘就画成了。”我照着哥哥说的画,果然像个棋盘了。哥哥说:“你这还是个半成品哪!要在底下衬张厚纸,边上也要裱上纸才结实耐用。”我又按照哥哥说的做了“加固”工作,一张标准的围棋盘终于诞生了。这棋盘,我看比买来的还好呢!
〔评语〕
你画过棋盘吗?读了这个片段,画棋盘的过程就会一清二楚了。小作者写了自己第一次怎样画,第二次怎样画。第一次直接写,第二次记哥哥的话,写法灵活而有变化,这是难能可贵的。
洗菜
我做完作业已十点多钟了,到厨房一看,菜还没洗。我今天就帮妈妈洗菜吧!
想到这里,我便动手干起来了。我学着**的样子,把白菜解开来,先用刀把菜根切去。然后把一张张的菜叶剥下来。黄的菜叶,我就把它放在一边;绿的菜叶,我就放在簸箕里。我一棵棵地剥着。突然,一条大青虫躺在一张叶子上,青青的身子,软绵绵、毛茸茸的。我吓了一大跳,顺手把叶子扔掉了。看着扔掉的菜叶,我又想:妈妈长年累月洗菜,不知要遇到多少这样的大青虫,要是都像我这样把菜扔掉,不知要浪费多少菜。一条青虫有什么可怕的!我壮着胆子,鼓起勇气,从地上拾起那张菜叶,硬着头皮从叶子上抓住青虫,赶快扔到地上,一脚把它踩个稀巴烂。这时,我真像打了胜仗一样高兴,又接着选菜了。选完菜后,我再把装菜的簸箕,端到水池边,把每张菜叶两边洗干净,再把菜梗洗得雪白,然后把它整整齐齐地放在簸箕里。
〔评语〕
这篇习作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小作者分两步写了洗菜的经过。一是选菜,二是洗菜。选菜的一系列动词如:“解开”、“切去”、“剥去”、“扔掉”、“拾起”、“抓住”、“踩”等用得确切,把自己见到大青虫,先怕后恨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包饺子
妈妈擀面皮,我和爸爸包饺子。妈妈擀的皮中间厚,边上薄,圆溜溜的。我拿起饺皮,用筷子夹起馅,小心地放在饺皮儿上边,两手使劲一捏,只觉得黏黏糊糊,仔细一看,“哎呀!”我不禁喊出声来——原来是我用力过猛,挤破了饺皮儿,馅冒了出来。我赶紧“急救”,又拿起了一块饺皮儿,堵住破的地方。可馅又从另一边冒了出来。我急忙又用另一块饺皮儿裹住那一边,才算堵住了“漏洞”。我终于用三块面皮包了一个饺子。这时,爸爸已经包了五六个了。我包的饺子排列在它们中间,挺着“将军肚”,真叫我不好意思。
〔评语〕
有的同学叙述自己亲自做的一件事,往往用“不一会儿就做完了。”一句话概括地叙述,内容空洞、干瘪。这篇作文就不是这样写。作者用“拿”、“夹”、“放”、“捏”、“挤”、“冒”等一系列动词,描述了包饺子的过程,以及包得不好看的原因,给人以真实的感觉。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准确地使用动词,是写好人物动作的关键之一。
摊“黄菜”
**的拿手菜之一是摊“黄菜”。每逢节假日或者有亲戚朋友来,妈妈总要露一手。我拿定主意,要学学这道菜的做法。妈妈说:“要学,先得看我怎么做。”
我目不转睛地看妈妈做摊黄菜。她先坐上锅,哧的一声,划着火柴,打开煤气的开关,只听噗的一声,锅底下冒出了蓝色的火苗,均匀地舔着锅底。接着,妈妈从竹篮里拿出四个白花花的大鸡蛋放在案板上。这时,锅热了,她打开油瓶,慢慢地往锅里倒了一些油。又从碗柜里拿出一个蓝边粗瓷碗放在案板上,一手攥着一个鸡蛋,撞了一下,咚地一声,蛋清蛋黄流到碗里。她把四个鸡蛋都打在碗里,端起碗,另一只手拿起筷子,哗哗哗地搅打着碗里的鸡蛋,蛋清蛋黄都混在一起,黄澄澄的大半碗。这时,锅里腾起油烟,放出一股刺鼻的油味,妈妈哗的一下把一碗鸡蛋都倒在锅里,又端起锅,倾斜着转了一圈,锅里的鸡蛋液凝固成一个金黄色的鸡蛋饼,坐在火上,一会儿又端起来,手腕一抖,鸡蛋饼翻了个个儿。妈妈抄起铲子,叮叮叮敲了几下,一盘油汪汪、黄灿灿、香喷喷的摊黄菜出锅了。这摊黄菜能不使人唾涎欲滴吗!下次,我该动手学着做了。
〔评语〕
这篇《摊黄菜》,小作者写了多少个动作啊!看、坐、划、打开、冒出、舔、拿出、放在、倒、攥着、撞、流、端、搅、腾、放出、转、凝固、抖、抄、敲、翻„„,由于细致地描写了动作,所以使人有现场感。
换灯泡
“灯泡坏了,灯泡坏了!”我们嚷嚷着。何老师听见了,手提工具袋,扛着梯子上了楼。他来到电灯下,把梯子*墙放好,然后走到电灯开关下,一拉灯绳,灯泡果然没亮,他又拉了下灯绳。接着,他移动梯子,对着电灯支稳,双手扶着梯撑,小心翼翼地一撑一撑地爬上去。到了顶端,他抬起头,用右手扶着天花板,左手慢慢地拧着电灯泡,把电灯泡拧下来后,他又从衣兜里掏出一个新灯泡拧上去。接着,他再一撑一撑地从梯子上爬下来。走到开关处,拉了一下开关,电灯亮了,射出耀眼的光芒。我们拍着手又嚷嚷起来:“噢,修好了!修好了!”何老师望着我们,笑着说:“你们这群小麻雀,就会嚷嚷,什么时候才会换灯泡呢!”
〔评语〕
怎样换灯泡?这段短文十分细致地描述了换灯泡的一系列的动作:提、扛、来到、放、走到、拉、移动、支、扶、爬、抬、拧、掏、望、笑等。这十多个动词用得恰当,写了手、脚、眼的多种动作。
扎小辫
星期天到了。这天早晨,我拿着心爱的红绸子来到关叔叔家,要给兰兰扎小辫。兰兰见我来了,就高兴地站到我跟前。我命令似地让兰兰闭上眼睛。然后,解开皮筋,让辫子松散下来。我右手拿着梳子,一下一下,慢慢地把兰兰那乌黑的头发梳开,再用皮筋扎紧,这才取出红绸子,左一绕,右一绕,扎上了两只蝴蝶结。“兰兰,别睁眼。”我把她领到立柜镜子前面。“兰兰,快睁眼看看,多漂亮呀!”随着我的喊声,兰兰慢慢睁开眼睛,从镜子里一下看到了我给她扎的两个红绸子蝴蝶结。她高兴地左瞧瞧,右看看,然后一下子扑到了我的怀里。
〔评语〕
描写动作,可以分步写出。分步写出,就是一件事分几步进行的,每一步都做了什么,然后一步一步地叙述出来。这篇作文写的是扎小辫,是分四步叙述的:先写让兰兰站到跟前;接着写解开皮筋,松散头发;然后拿着梳子梳理,用皮筋扎紧;最后写取出红绸子,扎蝴蝶结。这样分步叙述,把扎小辫的过程写得很真实。
捉知了
暑假里,最有趣的活动,就是捉知了。雄知了会“吱„„吱„„”地叫,像吹笛子一样,又好听,又好玩。白天捉知了,要准备一根细长的竹竿,在竹竿头上粘些蜘蛛网。再准备一个装知了的小笼,就可以去捉了。当你走进树林的时候,知了的叫声从四面传来,你要仔细地听一下,然后顺着声音到茂密的树叶或枝梢上去找。找到以后,要小心地把竹竿伸到知了的背上,粘住知了的翅膀,知了就飞不掉了。
晚上捉知了,比白天更有趣。不过,晚上捉知了要跟着大人才行。我常常跟着爸爸,在没有月亮的晚上去捉。在静静的夜晚,我们常带一个灯笼,爸爸爬上树,用力摇树身,树叶、树枝也跟着动起来。知了被惊得飞起来。但是在黑暗里,它们看不出方向,就飞往有灯光的地方,“扑,扑”地落下来。这时候,我就拿着小笼,一只一只地往笼里放。一个晚上,可以捉几十只哩!
〔评语〕
读了这篇短文,你好像和小作者一起去捉知了一样,也感受到了其中的欢乐和乐趣。这是由于小作者如实地描写了捉知了的过程和动作。你看,夜晚捉知了,爸爸“爬”上树,用力“摇”树身,树叶、树枝也跟着“动”起来,知了被惊得“飞”起来。一连串的动作,活化了捉知了的样子。当知了落在地上,“我”就往笼里“放”。过程清楚,描写具体,引人入胜。文章来自:伴步作文网(http://
第四篇: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
我还记得我学打羽毛球的时候,真的非常精彩。那年夏天,当我手握球拍的时候,我的心就像小鹿乱撞,妈妈在那头,手握球拍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她抬手举起球拍,想要发球,嘴角勾起了一道弧线,我在那头也不甘示弱,握着拍子的手心渗出一层细密的汗水。而这时,羽毛球已向我飞来,我心头一紧,看准了球,冲上去,用拍子用力挥向它,结果,这一个本来很容易接到的球就让我白白错过了。没关系,再来!这次,我拿起了球,向上一扔,就在我把拍子挥向球时,拍子和球来了个“擦肩而过”,就这样,这一次发球失败了。我弯下腰,捡起那颗羽毛球,再次向上扔,这次我定睛一看,拍子一挥,打中了,我顿时雀跃!我发出了一颗球!我顿时忘了妈妈还要把球打回来,当妈妈把球打回来时,我顿时傻了眼。我吸取了教训,一连跟妈妈来回打了好几次,就这样,一个晚上我就出师了!
包饺子先要把面揉成一个团,感觉揉的面比较软的时候,再用刀把已揉成条状的面切开,用手把刚切下来的一块块面团拍平,用擀面杖边擀边用另一只手转动面饼,这样擀个五六圈,一个面饼就做好了。接下来,最关键的一步,用勺子把早已准备好的肉馅放入面饼中,然后包上。包的时候一定要先包两边,用手把两边同时一捏,然后再捏中间,因为先捏中间会露馅。包好后,拿着饺子在面粉上沾一沾,这样就不会在煮熟的时候粘破皮了。最后一道工序,饺子下锅喽。
我双手握住车把,双脚踩在踏板上,一步一步往前踏,但是车身、车头不停晃动,“啪”我摔了个嘴啃泥,我站了起来,又坐在座子上,这次我小心翼翼,目视前方、身子坐正,双手握把,尽力保持平衡,两只脚有节奏地瞪了几下踏板,车轮转起来了,我成功了。
第五篇:动作描写
人物描写之动作描写
一、导语:
写人物要多行动少说话。——高尔基 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老舍
尝试把中国的文字压缩,捶扁,拉长,磨 利,把它拆开又拼拢,折来且迭去,试验它的速度、密度和弹性。——余光中
二、概念回顾
动作描写,就是对人物行为、动作的描写。就是通过描写人物做什么和怎样做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凸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思想的、品格的、性格 的、心理的以及习惯的。
动作描写的内容头颈、眼耳、嘴巴、手肩、腰身、脚腿等动作都可以作为笔下的描写材料。这些描写可以使描写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个性特征更加鲜明。
三、方法学习
一、避免使用“万能词”(先分析例子再总结方法,板书)什么是万能词呢?就是那些无所不能,多用途的词语。例1:我走到门前。
我走到妈妈面前。我走过去。
“走”就是一个万能词,还有 “看”“拿”“吃”等等。
这些词用起来看似没有任何问题,可以用来写人物的动作。但是要知道,这些万能词有时却是万万不能的,因为它们不够准确。
板书:万能词≠性别、性格、年龄、身份 例2:
刘姥姥„„到了大门前石狮子旁边,只见满门口的轿马。她不敢过去,掸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溜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门上,说东谈西的。刘姥姥只得蹭上来问:“太爷们纳福。”(曹雪芹《红楼梦》)思考:本文段写出了刘姥姥什么样的心态呢? 动作能体现人物的职业身份
能展现人物的个性心理 能暗示人物的精神品格 能增加文章的戏剧性 牛刀小试:
根据不同场景,选择准确动词描摹动作。男生吃西瓜与女生吃西瓜。
方法二:动作拆分,慢镜头回放(加修饰语,丰满血肉)问题
1、这个段落里,作者重点描写了哪个动作?
2、如果换做万能写法,就会是这样的句子:他穿戴整齐地来到妈妈的门前,敲了几下门„„这个段落用了什么诀窍写活了“敲门”的动作?
“敲门”这个简单的动作可以分解为如下几个小动作:①走到门前②停下③举起(右)手④弯 曲手指⑤敲门。
例3:他穿戴整齐地来到妈妈的门前,轻轻推了一下,门紧闭着,里面似乎有亮光。他迟疑地举起了右手,想了想,慢慢弯曲食指,轻轻地敲在门上,里面没有反应,又敲了三下,仍然没有动静。他鼓起勇气,又轻轻地敲了敲,还是没有人出来开门,他一下子愣在了那里。牛刀小试:
根据自己的观察,写一段关于某同学进教室的动作过程(力求集中体现出该同学彼时彼刻的心理、个性)。
三、善用修辞,文字会发光 规律总结 修辞,犹如语言百花园中的朵朵奇葩,如果能在文章中适当的插上几枝,那就会为我们的文章增添几分亮丽的色彩:巧设比喻,形象生动;大胆夸张,灵气飞扬;多用排比,富有气势;反复吟哦,绵绵含情„„ 方法总结:在动作描写中,除了将大动作细致分解外,我们在描写的时候还可以恰当添加一些修辞手法,这样会使笔下的文字生动起来,其中比喻是最常用的修辞手法。例4: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什么东西?”他拿着宝匣往窗前走去。“噢,是真金!金子”他连声叫嚷,“这么多的金子!„„”——巴尔扎克《高老头》
思考:本段描写用了什么修辞?写出高老头什么性格? 牛刀小试:
终于到周末了,校门口熙熙攘攘挤满了等车回家的学生。他们有的早已登上车把屁股埋进了座椅里,有的背着书包焦急地东张西望,寻找着发往自家的车子,你看,还有几个孩子站在一辆公交车的前方,还在恋恋地说着什么。司机等得不耐烦了,示例:司机等得不耐烦似的揿了一下喇叭,那些小孩猛不防都吓了一跳,立刻老鼠似的跑散了,但随即明白了不过是汽车的喇叭叫,便都立定了,嚷着笑着。(《茅盾全集》第四卷)作业:
修改自己所写的动作片段,互猜同学所写对象的人物身份。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