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教案 长长的蔬菜
长长的蔬菜(大班数学)
教材分析
《纲要》中所说“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的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本节活动课是一节数学活动,通过常见的几种蔬菜,幼儿在玩测量的同时,对数、量有一定的认识,并且对测量产生浓厚的兴趣。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对于数的认识已经不断的加深,当然其中的测量也是他们认识数的一种方法。居然发现幼儿对于测量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就有必要使幼儿对于测量有个正确的认识,加深幼儿对于测量方法和记录方法的认识,激发幼儿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
重点:学习用自然的方法测量。难点:探索首尾相接的测量方法。设计思路
本活动重点以“测量”来贯穿整个活动,通过初步探索——学习测量——感知测量——尝试测量——经验拓展中,让幼儿动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在活动中学得开心、学得主动。活动目标
1、尝试自然测量,探索首尾相接的测量方法。
2、会用短线、圆点、简单的图形等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测量的结果。
3、较细心地进行测量,乐意参加测量活动。活动准备
幼儿有测量图形边长的经验、幻灯片、黄瓜、胡萝卜、白菜、芹菜、蒜苔、大葱实物若干,各种小型测量工具(尺子、毛线、铅笔、筷子、盒子、纸条等)若干,记录单人手两张。活动过程
一、兴趣导入,引出主题
师:孩子们,这段时间我们认识了很多常见的蔬菜,而且找到了很多长长的蔬菜,我们一起看看有哪些长长的蔬菜?(黄瓜、胡萝卜、白菜、芹菜、蒜苔、大葱)
师:那这些长长的蔬菜有多长呢?(很长很长)
师:对了,这些蔬菜都是我们平时见到和经常吃的蔬菜,而且它们的长度都很长。小结:我们发现,这几种蔬菜当中芹菜、蒜苔、大葱是最长的。
二、迁移经验,学习测量
1、交流探讨,测量方法。
师:你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这些蔬菜到底有多长吗?(可以量一量、比一比)师: 我们可以用量一量的方法还可以用比一比的方法测量出它们的长度。
师:你们知道这么多的方法,那我们要用什么方法来测量这些蔬菜的长度呢?(用尺子量、毛线量„„)
小结:你们说的可真好,我们可以用尺子按照刻度来量,还可以用毛线拉直从头到尾的量,还可以用盒子一个接着一个的测量方法测量。
2、共同学习,记录方法。
师:量好后要先记录下来,用什么来记录呢?(出示记录单)
师:(黑板上示范)在记录表上可以找到这几种蔬菜的图片,当你量一种蔬菜时,选择用一个直尺,在这个蔬菜的下面画一条短线,第一次测量的结束处为第二次测量的开始点,依次接着量。
师:那么除了可以画短线来表示,还可以画什么呢?(圆点、图形等)
小结:你们可真棒,我们在记录时可以通过短线、圆点、图形等来表示蔬菜的长度,也可以用自己的记号表示。
三、尝试测量,交流分享
1、感知测量,共同说说发现。
师:(手指材料)现在我们要来测量芹菜、蒜苔和大葱的长度,4人一组。量好后从椅子底下拿出记录单和笔用我们刚才说的方法记录下来。然后跟对面的小伙伴互相交换蔬菜,再用同样的工具量一量,量好了再记录下来。(幼儿操作)
师:现在请两个小朋友互相的说一说你们选择同样的工具测量的蔬菜有多长? 师:刚刚你们说的可真好,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测量的?你的蔬菜有多长? 师:那为什么两个人用同样的工具量一样的蔬菜,量出来是不一样的长度呢? 师:请你们观察一下,下面这三张图上都有哪些问题?
师:(出示图片)一幅图是从蔬菜的中间开始量,一幅图是把直尺歪着放,一幅图是没有在画线的地方接着量。
小结:我们在测量时,一定要用首尾相接的方法,如果测量不正确,最后在记录表上记录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2、尝试测量,相互验证结果。
师:那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按照正确的方法来测量,记录好后和对面的小伙伴互相看看测量的结果是否是一样的。(幼儿第二次操作)
师:(示范讲解)我们要把蔬菜的左边和直尺的左边对齐,把直尺要平平的放在蔬菜的身上,不能歪着放,直尺不够长,可以请笔宝宝帮忙在蔬菜的身上做个记号。第一次测量的结束处为第二次测量的开始点,依次接着量。
小结:测量工具的长短不同,得出的次数也是不一样的,工具长,次数短,工具短,次数多。
四、自由探索,拓展经验
师:刚才我们用了一种工具来测量蔬菜,现在请你们再用其它测量工具测量一下。
师:这回,桌子上又多了好多的测量工具,有尺子、毛线、盒子、纸条、筷子、铅笔,请你们也像刚才一样测量并记录验证结果。(幼儿再次操作)
小结:我们发现短线或图形越多的蔬菜就越长,我们今天3个朋友里面谁最长,谁最短,不长不短的是谁。(芹菜、大葱、豇豆角)延伸活动
回到班级里集体测量一下长长丝瓜的长度,采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并验证结果。
反思:幼儿在已有的经验上来学习这一节课,我让幼儿用自己身边常出现的东西来测量物体的长度,这样孩子更容易明白,学习兴趣也更高。记录时我要求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标志来记录的,大多数的孩子还是可以做得很好的,但也有少部分的孩子不知道怎么测量,怎么记录的。
第二篇:大班数学教案:长长的蔬菜
教学目标:
1、迁移已有经验,学习用自然物一个接着一个的方法测量出蔬菜的长度。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探索不同的测量方法。
2、会用短线、圆点、简单的图形等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测量的结果。
3、较细心地进行测量,乐意参加测量活动。
教学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测量图形边长的经验。
2、物质准备:长长的蔬菜实物若干,各种小型测量工具如回形针、棉签等若干,记录纸人手两张。
教学过程:
1、长长的蔬菜有多长?(导入活动)
——师:这段时间我们认识了很多的蔬菜,而且找到了很多长长的蔬菜,我们一起看看有哪些长长的蔬菜?
——那这些长长的蔬菜有多长呢?你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量一量)
2、迁移测量经验。
——用什么量?怎样量?引导幼儿迁移测量图形边长的经验。
——请一个幼儿作演示用一个接着一个的测量方法测量丝瓜。
——量好后还要想办法记录下来,怎么记录呢?
——师:有一根棉签就画一条短线,刚才量出来有几根棉签就画几条短线。教师在黑板上示范。那么除了可以画短线来表示,还可以画什么呢?(圆点、图形等)
3、尝试测量蔬菜。
——提出测量要求:每张桌子上有两种蔬菜和一种测量工具,先量一种,然后跟对面的朋友交换。量好了从椅子底下拿出一张记录纸和笔用我们刚才说的方法记录下来。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对记录有困难的进行引导。
——请一组两个小朋友一起交流:你们用的是什么工具测量的,你们的蔬菜量出来有多长?教师引导幼儿从结果不同的小组中发现问题并讨论:为什么两个人用同样的工具量一样的蔬菜,可是量出来是不一样长的呢?引出测量方法的问题。
——教师依次出示三张图:请小朋友观察一下,每张图上都有哪些问题?教师小结:测量时如果出现了这样的问题那就容易量错。
——幼儿第二次测量,教师重点观察并指导测量的正确方法。记录好后让两个孩子相互验证测量的结果是否一致。
4、尝试用多种工具测量蔬菜。
——刚才我们用了一种工具来测量蔬菜,现在请你们前后两组互相交换,试试用其他的工具去测量,然后也像刚才一样记录验证。
——幼儿操作。
第三篇:大班数学教案:蔬菜怎么分
【活动目标】
1.能将5以内的蔬菜分在两个箩筐里(红色、黄色箩筐),知道可以有多种分法。
2.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记录分的结果。
3.体验数量分合变化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熟悉绘本故事《箩筐》。
物质准备:
1.课件:5的分法。
2.5以内各种蔬菜图片(萝卜、茄子、土豆、芹菜)等人手一份。
3.箩筐记录表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绘本,引发幼儿的回忆
师:“箩筐有时会很满,有时会很空。”爸爸的箩筐里盛满了很多萝卜,装都装不下了,今天请小朋友们来帮爸爸把萝卜分在两个篮子里,一个是红色箩筐,一个是黄色箩筐,该怎么分?
二、幼儿自由探索分蔬菜
(一)把5个萝卜分别装在红色箩筐、黄色箩筐里,幼儿自由操作。
(二)了解5分成两份的多种分法
提问:你是怎样分的?幼儿说出自己的分法。
如:红色箩筐2个,黄色箩筐3个。
提问:谁和他分得一样?是怎么分的?
幼儿描述自己的分法,提示用“我把5个萝卜分别分给红色箩筐2个,黄色箩筐3个”句式描述。老师把结果记录在黑板上。
提问:谁与他们分得不一样?
幼儿说出不同的分法并记录,直至所有分合式完成。
出示所有的分合式,幼儿集体读一遍。
(三)复习分合号,进一步理解5的分合 1.复习理解分合号的意义。
提问:这些分合式里边都有一个符号,像什么?叫什么?代表什么意思呢?(复习分合号,用手势动作摆出分合号等方法,熟悉分合号)
2.用逐渐增加的方式重复5的分合。
提问:给红色箩筐分了1个土豆,那黄色箩筐该分几个呢?(出示相应的图片)
如果再分给红色箩筐1个土豆,那黄色箩筐的土豆是多还是少了?为什么?
依次完成5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的分法。
提问:5分成两份,有几种分法?
提问:看看这些分合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红色的箩筐多分了一个,黄色的箩筐就要少一个。这是数量分合中递增、递减的关系。
3.游戏“你问我答”,复习5的分合式。
4.幼儿动手操作,并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记录分的结果。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5的分合,老师要来考考你们,把这些蔬菜分别装在两个箩筐里,该怎么分?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分合式。
师:今天你们帮助爸爸分了蔬菜,爸爸很开心,谢谢小朋友们。
第四篇:大班数学教案长长的蔬菜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长长的蔬菜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长长的蔬菜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迁移已有经验,学习用自然物一个接着一个的方法测量出蔬菜的长度。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探索不同的测量方法。
2、会用短线、圆点、简单的图形等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测量的结果。
3、较细心地进行测量,乐意参加测量活动。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测量图形边长的经验。
2、物质准备:长长的蔬菜实物若干,各种小型测量工具如回形针、棉签等若干,记录纸人手两张。
教学过程:
1、长长的蔬菜有多长?(导入活动)——教师:这段时间我们认识了很多的蔬菜,而且找到了很多长长的蔬菜,我们一起看看有哪些长长的蔬菜?
——那这些长长的蔬菜有多长呢?你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量一量)
2、迁移测量经验。
——用什么量?怎样量?引导幼儿迁移测量图形边长的`经验。
——请一个幼儿作演示用一个接着一个的测量方法测量丝瓜。
——量好后还要想办法记录下来,怎么记录呢?
——教师:有一根棉签就画一条短线,刚才量出来有几根棉签就画几条短线。教师在黑板上示范。那么除了可以画短线来表示,还可以画什么呢?(圆点、图形等)
3、尝试测量蔬菜。
——提出测量要求:每张桌子上有两种蔬菜和一种测量工具,先量一种,然后跟对面的朋友交换。量好了从椅子底下拿出一张记录纸和笔用我们刚才说的方法记录下来。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对记录有困难的进行引导。
——请一组两个小朋友一起交流:你们用的是什么工具测量的,你们的蔬菜量出来有多长?教师引导幼儿从结果不同的小组中发现问题并讨论:为什么两个人用同样的工具量一样的蔬菜,可是量出来是不一样长的呢?引出测量方法的问题。
——教师依次出示三张图:请小朋友观察一下,每张图上都有哪些问题?教师小结:测量时如果出现了这样的问题那就容易量错。
——幼儿第二次测量,教师重点观察并指导测量的正确方法。记录好后让两个孩子相互验证测量的结果是否一致。
4、尝试用多种工具测量蔬菜。
——刚才我们用了一种工具来测量蔬菜,现在请你们前后两组互相交换,试试用其他的工具去测量,然后也像刚才一样记录验证。
——幼儿操作。
5、延伸活动——教师出示两根棉签和一根长长的丝瓜:现在赵老师手里只有两根棉签来量这根长长的丝瓜,怎么量呢?
第五篇:大班数学教案:小小蔬菜搬运工
大班数学教案:小小蔬菜搬运工
活动设计背景
因本班幼儿全部为少数民族幼儿,又没有汉语基本,所以为了激发和发现幼儿的兴趣爱好和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特设计这节活动。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参与按要求取放3以内相应数量的物品数学游戏活动的兴趣
2、让幼儿学会按要求取放3以内相应数量的物品
3、让幼儿了解数字1、2、3和数量的对应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学会按要求取放3以内相应数量的物品 难点:让幼儿了解数字1、2、3和数量的对应关系 活动准备
1. 数字卡片1、2、3若干,小筐若干,蔬菜图片若干个,磁性黑板一个,音乐 2.幼儿已经认识和学会点数1.2.3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导入部分
1.随音乐和老师一起做律动 2.师:猜猜老师手里有什么?
(二)基本部分 环节1—环节2—环节3 环节1—老师出示数字小朋友摆蔬菜
环节2—老师拿蔬菜小朋友举数字
环节3—小朋友之间相互说
3、结束部分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活动,在老师的充分准备下大部分幼儿理解了活动的内容,基本达到了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