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习教案
任课:于维锋
教学目标
一、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
二、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三、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使未成年人懂得违法和犯罪行为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违法和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树立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
四、懂得自我保护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难点: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区别 解决办法:案例分析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讲授法、案例分析、学生讨论。课前为每一位学生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青少年自我保护二十二招口诀》
课时安排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想大家都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吧?其实还有一部与你息息相关的法律。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1999年6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二、明确目标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别为: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和附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三、整体感知 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的部分内容,懂得违法和犯罪行为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违法和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树立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一)、条文讲解
第一条、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第八条、第十四条、第十八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第四
十三、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六条、第四十八条。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板书)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
1、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特征、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4)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5)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6)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7)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8)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
2、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先由学生自由讨论,并代表发言,老师总结、归纳、补充。(1)旷课、夜不归宿;(2)带管制刀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其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如果我们具有了以上所列的不良行为并不及时改正的话,这些不良行为就可能导致我们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了违法犯罪事实。下面我们来看两个案例。
例一:湖北某地接连发生8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案件,现场不留痕迹,作案手法高超。经侦破,这伙神出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21名13岁左右的初中学生组成。这些人有的从8、9岁就染有不良习气,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最终走向犯罪。
例
二、兴义市北门看守所里现在关押着一个8人抢劫、流氓团伙,他们平均年龄不足14岁,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作案15起。这8个人也都是从小很小就不良习气缠身,行为不端,劣迹斑斑,有的不到及时矫正,最终也走向犯罪。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二)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板书))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但我们有些同学开始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板书)
我们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1、《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条未成年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
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一条 被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遗弃、虐待的未成年人,有权向公安机关、民政部门、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未成年人保护组织或者学校、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请求保护。被请求的上述部门和组织都应当接受,根据情况需要采取救助措施的,应当先采取救助措施。
3、《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二条 未成年人发现任何人对自己或者对其他未成年人实施本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章规定不得实施的行为或者犯罪行为,可以通过所在学校、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向公安机关或者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报告,也可以自己向上述机关报告。受理报告的机关应当及时依法查处。
4、《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三条 对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以及举报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司法机关、学校、社会应当加强保护,保障其不受打击报复。
(四)、青少年自我保护二十二招
条文讲解
五、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1、学生总结:通过这次活动,你觉得自己多懂得了有关哪方面的法律知识?
2、教师总结:由于法制观念淡薄,法盲现象严重,在不知什么是违法犯罪的情况下触犯法律的事也屡有发生;而因缺乏法律意识,在自身受到侵害可以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时却不会保护,吃哑巴亏的人也确有不少。所以我们青少年要学法,知法和守法,更要学会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九届第1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1999年6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9年1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江泽民
1999年6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1999年6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 第三章 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第四章 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 第五章 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 第六章 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制定本法。
第二条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
第三条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在各级人民政府组织领导下,实行综合治理。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学校、家庭、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等各方面共同参与,各负其责,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职责是:
(一)制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规划;
(二)组织、协调公安、教育、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工商、民政、司法行政等政府有关部门和其他社会组织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
(三)对本法实施的情况和工作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四)总结、推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经验,树立、表彰先进典型。第五条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结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青春期教育、心理矫治和预防犯罪对策的研究。
第二章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
第六条 对未成年人应当加强理想、道德、法制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对于达到义务教育年龄的未成年人,在进行上述教育的同时,应当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的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使未成年人懂得违法和犯罪行为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违法和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树立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
第七条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预防犯罪的教育作为法制教育的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结合常见多发的未成年人犯罪,对不同年龄的未成年人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犯罪教育。
第八条 司法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共产主义青年团、少年先锋队应当结合实际,组织、举办展览会、报告会、演讲会等多种形式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制宣传活动。
学校应当结合实际举办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活动。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的工作效果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九条 学校应当聘任从事法制教育的专职或者兼职教师。学校根据条件可以聘请校外法律辅导员。
第十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有直接责任。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预防犯罪教育时,应当将教育计划告知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结合学校的计划,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教育。
第十一条 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应当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
第十二条 对于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准备就业的未成年人,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应当将法律知识和预防犯罪教育纳入职业培训的内容。
第十三条 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应当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制宣传活动。
第三章 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第十四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一)旷课、夜不归宿;
(二)携带管制刀具;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九)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第十五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吸烟、酗酒。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第十六条 中小学生旷课的,学校应当及时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取得联系。
未成年人擅自外出夜不归宿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其所在的寄宿制学校应当及时查找,或者向公安机关请求帮助。收留夜不归宿的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或者在二十四小时内及时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学校或者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第十七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发现未成年人组织或者参加实施不良行为的团伙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发现该团伙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当向公安机关报告。
第十八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发现有人教唆、胁迫、引诱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应当向公安机关报告。公安机关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依法查处,对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其人身安全。
第十九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第二十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不得放任不管,不得迫使其离家出走,放弃监护职责。
未成年人离家出走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及时查找,或者向公安机关请求帮助。
第二十一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异的,离异双方对子女都有教育的义务,任何一方都不得因离异而不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
第二十二条 继父母、养父母对受其抚养教育的未成年继子女、养子女,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父母对未成年子女在预防犯罪方面的职责。
第二十三条 学校对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应当加强教育、管理,不得歧视。第二十四条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座谈、培训等活动,针对未成年人不同时期的生理、心理特点,介绍良好有效的教育方法,指导教师、未成年人的父母和其他监护人有效地防止、矫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第二十五条 对于教唆、胁迫、引诱未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或者品行不良,影响恶劣,不适宜在学校工作的教职员工,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予以解聘或辞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禁止在中小学校附近开办营业性歌舞厅、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禁止开办上述场所的具体范围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对本法施行前已在中小学校附近开办上述场所的,应当限期迁移或者停业。
第二十七条 公安机关应当加强中小学校周围环境的治安管理,及时制止、处理中小学校周围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公安机关做好维护中小学校周围治安的工作。
第二十八条 公安派出所、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应当掌握本辖区内暂住人口中未成年人的就学、就业情况。对于暂住人口中未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的,应当督促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进行有效的教育、制止。
第二十九条 任何人不得教唆、胁迫、引诱未成年人实施本法规定的不良行为,或者为未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提供条件。
第三十条 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出版物,不得含有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内容,不得含有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
第三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含有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以及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的读物、音像制品或者电子出版物。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通讯、计算机网络等方式提供前款规定的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及其信息。
第三十二条 广播、电影、电视、戏剧节目,不得有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
广播电影电视行政部门、文化行政部门必须加强对广播、电影、电视、戏剧节目以及各类演播场所的管理。
第三十三条 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应当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标志,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外,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并应当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标志。
对于难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上述场所的工作人员可以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第四章 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
第三十四条 本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四)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六)多次偷窃;
(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八)吸食、注射毒品;
(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第三十五条 对未成年人实施本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
对有本法规定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相互配合,采取措施严加管教,也可以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
对未成年人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应当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或者原所在学校提出申请,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第三十六条 工读学校对就读的未成年人应当严格管理和教育。工读学校除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要求,在课程设置上与普通学校相同外,应当加强法制教育的内容,针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开展矫治工作。
家庭、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在工读学校就读的未成年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不得体罚、虐待和歧视。工读学校毕业的未成年人在升学、就业等方面,同普通学校毕业的学生享有同等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
第三十七条 未成年人有本法规定严重不良行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因不满十四周岁或者情节特别轻微免予处罚的,可以予以训诫。
第三十八条 未成年人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严加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依法收容教养。
第三十九条 未成年人在被收容教养期间,执行机关应当保证其继续接受文化知识、法律知识或者职业技术教育;对没有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执行机关应当保证其继续接受义务教育。
解除收容教养、劳动教养的未成年人,在复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与其他未成年人享有同等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
第五章 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
第四十条 未成年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
第四十一条 被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遗弃、虐待的未成年人,有权向公安机关、民政部门、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未成年人保护组织或者学校、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请求保护。被请求的上述部门和组织都应当接受,根据情况需要采取救助措施的,应当先采取救助措施。
第四十二条 未成年人发现任何人对自己或者对其他未成年人实施本法第三章规定不得实施的行为或者犯罪行为,可以通过所在学校、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向公安机关或者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报告,也可以自己向上述机关报告。受理报告的机关应当及时依法查处。
第四十三条 对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以及举报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司法机关、学校、社会应当加强保护,保障其不受打击报复。
第六章 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
第四十四条 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责任,实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司法机关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应当保障未成年人行使其诉讼权利,保障未成年人得到法律帮助,并根据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犯罪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制教育。
对于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在人民法院的判决生效以前,不得取消其学籍。
第四十五条 人民法院审判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案件,应当由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审判员或者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依法组成少年法庭进行。
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第四十六条 对被拘留、逮捕和执行刑罚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应当分别关押、分别管理、分别教育。未成年犯在被执行刑罚期间,执行机关应当加强对未成年犯的法制教育,对未成年犯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对没有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执行机关应当保证其继续接受义务教育。
第四十七 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对因不满十六周岁而不予刑事处罚、免予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或者被判处非监禁刑罚、被判处刑罚宣告缓刑、被假释的未成年人,应当采取有效的帮教措施,协助司法机关做好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工作。
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可以聘请思想品德优秀,作风正派,热心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的离退休人员或者其他人员协助做好对前款规定的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工作。
第四十八条 依法免予刑事处罚、判处非监禁刑罚、判处刑罚宣告缓刑、假释或者刑罚执行完毕的未成年人,在复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与其他未成年人享有同等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九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放任未成年人有本法规定的不良行为或者严重不良行为的,由公安机关对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予以训诫,责令其严加管教。
第五十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违反本法第十九条的规定,让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的,由公安机关对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予以训诫,责令其立即改正。
第五十一条 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违反本法第十八条的规定,接到报告后,不及时查处或者采取有效措施,严重不负责任的,予以行政处分;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法第三十条的规定,出版含有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以及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的出版物的,由出版行政部门没收出版物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没收出版物和违法所得,并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许可证。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罚款。
制作、复制宣扬淫秽内容的未成年人出版物,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传播
宣扬淫秽内容的出版物的,依法予以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含有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以及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的读物、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或者利用通讯、计算机网络等方式提供上述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及其信息的,没收读物、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违法所得,由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处以罚款。
单位有前款行为的,没收读物、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违法所得,处以罚款,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罚款。
第五十四 条影剧院、录像厅等各类演播场所,放映或者演出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节目的,由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播放的音像制品和违法所得,处以罚款,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第五十五 条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违反本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不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标志,或者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的,由文化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责令停业整顿、没收违法所得,处以罚款,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第五十六条 教唆、胁迫、引诱未成年人实施本法规定的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或者为未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提供条件,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五十七 条本法自1999年11月1日起施行。
青少年自我保护二十二招
第1招
警惕“黄狼”入室
健康第一,高尚情趣。抗拒诱惑,抵制黄毒 第2招
学会独处
独自在家,不必害怕,管好自己,安全潇洒 第3招
现代居室内的安全
现代居室,空间有限,安全规则,牢记心间 第4招
不要轻易“打”“听” 要打电话,先问费用,量入为出,全家安宁 第5招 正确对待宠物
宠物可爱,不可迷恋,狂犬病毒,预防在前 第6招
预防20世纪“新瘟疫”
艾滋病毒,可以预防,洁身自爱,永保健康 第7招
餐桌上,噎着怎么办
事物噎住,压腹咳出,细嚼慢咽,麻烦免除 第8招
求助“快速突击队”
紧急危险,求助莫慢,快拨110,转危为安 第9招
久戴耳机有害无益
保护听力,少用耳机,音量适度,轻松惬意 第10招
“电老虎”屁股摸不得
电是老虎,不可糊涂,预防触电,请教父母 第11招 火里逃生
防火须知,勿当儿戏,火警电话,不可忘记 第12招
未成年少女自我保护
少女合群,防止无助,冷静机智,勇敢自护 第13招
学会使用家电产品
家电便利,用前学习,合理使用,遵循规律
第14招 电脑与自护
电脑神奇,积极学习,你是主人,莫做奴隶 第15招 谨防铅中毒
铅会毒人,慎选器皿,装修防铅,处处小心 第16招
把好你的“健康之门”
爱牙护牙,防止龋齿,断牙可植,就医及时 第17招
注意厨房中的安全
厨房学艺,细心有序,边学边做,安全第一 第18招 安全使用煤气
煤气危险,用毕即关,注意通风,防患未然 第19招 不做小烟民
吸烟成瘾,疾病缠身,健康自尊,不做烟民 第20招 面对校园暴力
不卑不亢,自卫适当;对症下药,人人舒畅 第21招
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学法懂法,依法行动;合法权益,应当力争 第22招
守护好你的“司令部”
保护大脑,谨慎用药,精神卫生,至关重要
第二篇: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案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教学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1999年6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二、主要内容: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
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4、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5、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6、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
7、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8、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
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
(2)带管制道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9)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例一:湖北某缔结连发胜8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案件,现场不留痕迹,作案手法高超。经侦破,这伙神出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21名13岁左右的初中学生组成。这些人有的从8、9岁就染有不良习气,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最终走向犯罪。
例二、北京曾处理过一个8人抢劫、流氓团伙,平均年龄不足14岁,他们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作案15起。这8个人也都是从很小就不良习气缠身,行为不端,劣迹斑斑,又得不到及时矫正,最终也走向犯罪。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从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
1、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
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训练。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
2、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错。教育无小事;
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三、小结: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自尊自爱,注重小学生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将来我们才能成为一名遵纪守法,对社会有用的好公民。第三篇: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案
每课三分钟教案
所属党支部:第三党支部 授课教师:
李秋燕 政治面貌:
群众 所教年级:
七年级 所授学科:
信息技术 主题融入:
法制教育 课题呈现:
图片、文字
教学目标:
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懂得自我保护。教学过程:
1、明确两个概念:
未成年人:未满18周岁的公民
犯罪: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比如盗窃、抢劫、杀人等就是一种犯罪行为,会受到判刑、抓进监狱的严重处罚。
2、了解本法中九种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2)携带管制刀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8)进入未成年人不适宜的场所(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3、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中学生守则》
4、加强自身修养,谨防别人伤你
(1)珍惜学习机会(2)提高鉴别能力(3)谨慎交朋友(4)切莫虚荣攀比(5)增强防范意识(6)掌握自救本领
5、情感升华
学好文化,掌握法律,规范言行,在法律的保护下健康成长!课后感悟: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的九种不良行为,提醒学生要以《中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约束自己,学好文化,掌握法律,规范言行,在法律的保护下健康成长!
第四篇: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案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主题班会教案
教学目标:
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二章第六条之规定——“对未成年人应当加强理想、道德、法制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对于达到义务教育年龄的未成年人,在进行上述教育的同时,应当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通过本次班会活动,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使未成年人懂得违法和犯罪行为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违法和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树立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学生讨论(励志主题班会)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二、法律内容讲授、讨论、分析:
(一)你对法律知多少:
1、叫学生说出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请同学们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章第十四条的规定)(1)旷课、夜不归宿;(2)携带管制刀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小学励志主题班会: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主题班会教案小学励志主题班会: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主题班会教案(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其中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章第三十四条的规定)①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②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③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④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⑤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⑥多次偷窃;
⑦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⑧吸食、注射毒品; ⑨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二)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1、《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条未成年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
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一条被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遗弃、虐待的未成年人,有权向公安机关、民政部门、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未成年人保护组织或者学校、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请求保护。被请求的上述部门和组织都应当接受,根据情况需要采取救助措施的,应当先采取救助措施。
3、教师讲解未成年人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案例: 案例一父母不让孩子上学违法吗?
村民赵某家有一子一女,均达到法定入学年龄。但赵某与老婆离婚后,又有重男轻女思想,仅让其九岁的儿子上学,其女儿则被留在家里帮助干活。村委会干部多次劝说赵某将女儿送到学校去读书,均被赵某以自家的事不用他人来管而拒绝。你认为赵某的做法是否违法?
答案:违法,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异的,离异双方对子女都有教育的义务,任何一方都不得因离异而不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
三、总结
1、学生总结:通过这次活动,你觉得自己多懂得了有关哪方面的法律知识?
2、班主任总结:由于法制观念淡薄,法盲现象严重,在不知什么是违法犯罪的情况下触犯刑律的事也屡有发生;而因缺乏法律意识,在自身受到侵害可以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时却不会保护,吃哑巴亏的人也确有不少。所以我们青少年要学法,知法和守法,更要学会用法。
四、课外作业:
详细阅读法律读本中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并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
第五篇: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教案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一 活动目的
花季的年龄,特殊的呵护。未成年人正值发育时期,具有特殊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他们最积极、最有生气、最少保守思想,朝气蓬勃,但也存在许多弱点,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生活经验不足,辨别是非能力弱。为了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培养教育工作、优化其健康成长的外部条件,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防止其违法犯罪,需要运用法律手段、综合治理。明确规定各方面在教育保护未成年人工作中应当承担的责任,规定未成年人在我国应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通过学习与讨论,了解国家和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规范,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努力使自己学法、懂法、守法、护法,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贡献力量。二 活动方式
运用多媒体课件、数字化教学平台,通过在线浏览、在线讨论、在线测试等方式进行。三 课件设计 ㈠ 引言
自文明时代以来,政治就和人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政治意味着统治,同时也意味着管理公共事务。中国几千年来的专制,人治文明更多地体现了政治的统治性,它无疑限制了历史的活力。中华民族在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创了时代的新纪元。为现代民主和现代法制社会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法的意义无须多言。现代社会应当是人民享有充分权利的社会,因而现代社会的法必须体现民主性和公共性的原则。未成年人是未来社会的主人,主人不是天生的,而是社会后天教化而形成的,教化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是万能的,为了保障教化的顺利实施,塑造合格的社会人,社会主义中国依靠人民政权的力量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法律、法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就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法律。㈡ 法律常识(资料展示模块)《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㈢ 在线测试(在线测试模块)例如:
1.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称的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周岁的公民。A.16周岁 B.18周岁 C.20周岁
2.我国分别于1991年9月4日,1999年6月28日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两部专门以未成年人为保护对象的单行法律。
A.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B.义务教育法 C.教育法 ㈣ 犯罪探究(资料展示模块)1 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因素 ①矛盾心理
未成年人因为正处于心理、生理迅速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可塑性极强。特别是近年来,未成年人出现了生理发育迅速而心理发育明显滞后的现象。他们有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但在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上,还需要家长、教师的帮助指导,而性机能的逐渐成熟,又使他们与家长、老师产生了距离感,不愿让人干预,这就是独立愿望和信赖习惯并存的矛盾。在这个时期,他们还存在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缺乏艰苦劳动意志而形成的欲望与意志力薄弱的矛盾等。这些矛盾互相交织,加之青春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未成年人心理上明显呈现出不稳定、多变化、动荡的特点。这段时期如果不能对青少年做出正确引导,容易使其形成不良性格,严重的就会走上犯罪道路。②逆反心理
近年来,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泛滥,文化事业受到消极因素的严重冲击,危害未成年人身心的东西屡禁不止,使未成年人的认知产生偏差。未成年人在心理上缺乏准备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心理上的“消化不良”,产生信仰危机和逆反心理,有的甚至不惜以身试法,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③模仿心理
未成年人由于意志比较薄弱,很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而对于不良现象和行为,也往往缺乏辨别能力而跃跃欲试。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未成年人非常重视自己能否得到同龄伙伴的承认和赞许,并把它看得比父母、师长的评价还要重要。一些武侠、言情小说、影视片人物,特别是带有传奇色彩的“黑社会”人物对他们的影响很大,不小心就容易因为模仿走上犯罪道路。④义气心理
“为朋友赴汤蹈火,为哥们儿两肋插刀”的心态在未成年人犯罪中尤为多见。时下,一些媒体为迎合未成年人的口味,往往不惜重墨,不加节制地去渲染、刻画一些暴力、恐怖场面,大力宣扬哥们儿义气,而这些场面会给未成年人留下深刻印象。“哥们儿义气”极易被未成年人视作做人的根本标准,他们对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类的道德标准不屑一顾,为了狭隘的感情而走上犯罪道路,从而遗恨终生。⑤报复心理
情感波动是未成年人时期的一大心理特征,如果引导教育得当,他们就会见义勇为、公而忘私,引导不好,则可能违法乱纪,还自以为是“英雄壮举”。比如某中学一个女生与男同学发生冲突,男生给了她一巴掌。一气之下,这个女生回家拿来菜刀,回到学校砍了男生两刀,当场将那位男生砍成重伤。强烈的报复心理使她失去了理智,也给两位花季少年今后的生活蒙上了重重的阴影。⑥利己心理及不良性意识
利己心理是未成年人犯罪中较常见的一种心理表现,尤其在独生子女中更为常见。不少独生子女惟我独尊,他们会采取种种手段以满足自己的一己之私。
从青春期开始的逐渐性成熟以及性意识的增强必然使未成年人关注异性。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不引导他们形成良好、正常的性道德观念,再加上受到各种暴力、色情文化的不良影响,就有可能在神秘感、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性犯罪行为。⑦攀比心理
一起上学、玩耍的伙伴中,有人吃穿用全是名牌,有人就会自惭形秽。未成年人经济尚未独立,社会上的高消费刺激着未成年人潜在的虚荣心。而爱炫耀、重交际的未成年人就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将自己眼前的窘境归咎于社会。在不正常心理的驱使下,他们往往会实施违法犯罪活动,以满足物质方面的欲望。2 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①社会不良文化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据一些省、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反映,少年犯中有70%以上受到过不良文化的影响;暴力型和奸淫型少年犯中,90%以上看过凶杀、暴力、淫秽录像和黄色书刊。
②从学校方面来看,一些学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疏于管理、教育,有的教育方法不当,动辄训斥,造成这部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出现厌学、逃学、辍学,有的最后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③不良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也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放任型家庭使未成年人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必要的管束,容易受到不良诱惑;溺爱型家庭易使孩子任性娇纵,我行我素;粗暴型家庭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或自暴自弃;一些家长自身行为不良,更容易使未成年人从小养成不良品格和行为。据一些未成年犯管教所反映,有50%左右的少年犯是不良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受害者。
④从未成年人自身来看,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辨别是非能力差,抵抗不良影响的免疫力弱,遇事易冲动,做事不计后果,在不良因素影响下,容易走上歧途。3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①未成年人盗窃、抢劫作案突出
一部分未成年人受金钱至上、拜金主义错误思潮影响,怀着“有钱就有一切”的思想,将盗窃、抢劫作案作为获取钱财的手段,以满足自己的挥霍和享乐欲望。1998年,全省抓获的8680名未成年人作案中,盗窃、抢劫人员7753名,占89.3%。全省抓获盗窃作案成员34692名,其中未成年人7105名,占20.5%,较全部刑事作案成员中未成年人的比重高6.7个百分点。抓获抢劫作案成员4346名,其中未成年人648名,占14.8%,亦较全部刑事作案成员中未成年人的比重高1个百分点。1998年3月中旬,宿迁市宿城区公安机关摧毁的一个6名中学生组成的抢劫犯罪团伙,自1997年7月以来,拦路抢劫钱财作案100余起。1998年8月上旬,邗江县相继查获两个未成年人组成的盗车团伙,共计盗窃中高档摩托车21辆及10多辆自行车。
②未成年人犯罪暴力化程度加剧
近几年来,未成年人犯罪虽然仍以盗窃等居多,但杀人、抢劫、强奸等暴力性犯罪明显增多,因盗窃、抢劫、强奸等犯罪而杀人灭迹等一案多罪的混合型案件也时有发生。1998年6月27日下午,仪征市出租车司机侯伟驾车途经该市曹卫立交桥时,遭车上乘客杨生雷(男,17岁,灌云县人)及其同伙持铁锤打击致死,所驾桑塔纳车被劫。1999年元月,犯罪嫌疑人蔡二春(男,17岁)将新沂市王菲(女,不满14周岁)强行拉至家中,将王奸污并非法拘禁王达1月之久,期间多次进行强奸。1999年4月1日至9日,犯罪嫌疑人景伟(男,17岁)在太仓市境内先后4次投寄恐吓信件,勒索钱财60万元。1999年4月19日,犯罪嫌疑人陈飞(男,17岁,高一学生)窜至盱眙县龙山中学院内一小卖部,持刀砍死店主孙某,抢劫现金400余元。
③女性未成年人、外来未成年人犯罪增多
1998年,全省共查获犯罪女性未成年人493名,较1997年增加40%。在女性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增加的同时,女性未成年人在犯罪方式上出现了由“依附型”向“独立型”发展的趋势。过去,女性未成年人犯罪往往与男性合伙作案,处于帮助男性、提供情况、望风掩护等依附地位。现在,女性未成年人单独作案或全由女性未成年人结成团伙作案时有发生。1999年3月9日,徐州市个体业主朱兴福的儿子朱彭(8岁)被犯罪嫌疑人蒋白琼(女,17岁)、彭佩佩(女,16岁)绑架,勒索现金1万元。外来未成年人作案明显增多,1998年,全省共查获作案的外来未成年人2274名,较1997年增加了近三分之一,占未成年人作案成员总数的26.2%。
④在校学生和辍学生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一大主体,犯罪人员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1998年,在查获的未成年人作案成员中,仅14-17岁的在校学生就有1975名,占总数的22.8%。1999年4月下旬,江都市摧毁的彭庆辉、徐健(均为17岁)等18名学生组成的抢劫团伙,自1998年底以来,先后在该市境内采用暴力或威胁手段拦路抢劫作案10余起。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突出。1998年全省共查获13岁以下的作案成员1617名,占未成年人作案成员的18.6%。1999年3月12日,徐州市淮西小学六(1)班学生赵浩(12岁)、佟亮(男,13岁)潜入泉山区童心圆商场厕所内,13日凌晨窃得商场物品价值3000余元。⑤团伙稳固突出
近几年来,团伙犯罪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个突出特点。此类犯罪团伙成员大多数是有劣迹的未成年人,他们纠合成群,共同犯罪,并且胆大妄为,不计后果。1998年,全省查获的团伙作案成员12210名,其中仅14-17岁的未成年人就有1475名,占12.1%。1998年底以来,犯罪嫌疑人郑玉龙(男,16岁)伙同他人,以谈恋爱的青年为袭击目标,在徐州市市区采取棍棒殴打或威胁手段抢劫作案33起,其中重特大案件25起。1999年元月,徐州市公安机关接连摧毁3个未成年人组成的盗窃、抢劫团伙,抓获作案成员13名,年龄均在14-16岁之间,团伙意识较强,作案手段老练。㈤ 案例分析(在线讨论模块)案例一:今年不满16岁的李某是山西省襄垣县某中学的初三年级的学生,父母开饭店,母亲是裁缝,家庭经济很好。爷爷是个建筑工人,平时对李很溺爱,经常给李很多零花钱,养成了他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爷爷去世后,李某觉得父母给的钱不够用了,就养成了小偷小摸的坏习惯。一日李某看到邻居刚领了工资回家,遂动了贼心。深夜时分,他怀揣着小铁锤潜入邻居家,但被邻居发现,赶紧跑回了自己家。回家后,他越想越觉得窝囊,他既害怕被认出来了,又觉得没偷到钱很亏,于是恶从胆边生,再次潜入邻居家,将邻居老夫妇杀死,并偷走了1000多元钱和几张存折。其后,他又将存折放到另一邻居家,企图嫁祸于人。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就在刑警勘查现场时,李某还若无其事地混在人群中看热闹。直至被抓,李某还认为自己是英雄好汉。
案例二:方某,男,16岁,于去年3月,盗取他人无线电话号码,输入自己的手提无线电话机,通话数十次,使被窃的电话户主损失电话费2000余元。方某还曾窃取无线电话号码转让给他人,从中非法获利3000余元。
案例三:唐某,男,16岁。宋某,男,15岁。二人系同班同学,一天宋在唐家做作业,在未离去后,唐发现自己的袖珍录音机不见了,便误认为宋某所为。第二天,唐又把宋某叫到自己家中,责令宋交出录音机。宋反复解释,唐便以为宋某在抵赖,于是趁宋某不备,将宋某推倒,接着用事先准备好的绳子将宋某双手反剪着捆起来。怕宋某喊人,又用条毛巾堵住了宋某的嘴,并把宋某拴在暖气管上。直到次日早晨,才被解救。㈥预防措施(在线讨论模块)
保护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①动员全社会力量齐抓共管青少年教育工作。要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宣传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要从培养跨世纪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大意识。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要从培养跨世纪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真正把教育培养青少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作为依法治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来抓。
②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素质教育。家庭、学校和全社会都要切实抓好预防犯罪的教育,在广大青少年中,广泛开展法律知识普及教育和“四有”教育,引导青少年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帮助青少年增强依法自我保护能力和辨别真伪、抵制诱惑的能力,掌握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技巧。要注重培养孩子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崇高的理想信念、健全的人格情操、良好的道德品质自觉抵制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腐朽思想的腐蚀。
③进一步优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要认真检查、监督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法律和政策的落实,坚决打击制造、销售和经营各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商品的活动和文化娱乐场所,多为青少年提供优秀文化产品和活动场所,同时加强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④加强对失足青少年的教育、挽救和帮教工作。要本着治病救人的宗旨,用真诚的爱心感化、挽数失足青少年。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帮教工作,针对这迷途犯罪的青少年心理特点、身心发育特征、教育改造难点开展多形式的教育帮助,对经过教育、改造回归社会和家庭的失足青少年,要从学习、工作、生活等多方面关心、帮助,使他们痛改前非,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对他人有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贡献的有志、有为青年。四 具体活动过程:
1、通过一个案例由学生讨论此未成年人犯了什么罪引入引入主题班会。
案例如下:赵某,女,16岁。李某,女,17岁。二人伙同另外三人预谋绑架某塑料厂厂长刘某的儿子刘文(15岁)作人质,勒索钱财。10月24日晚,李某和另外一人携带口罩、绳索、伤湿止痛膏、刀子等作案工具,骑摩托车到刘文就读的学校附近,由另外一人将刘文骗出,劫持到预定地点。接着五人将恐吓信派人贴到刘某家的门上,限刘文的母亲在3日内将4万元钱交到指定地点,刘文的母亲按时交钱领回刘文。
2、学“法”
通过资料展示,主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
3、知“法”
通过在线测试,测试同学对刚刚学过的法律的了解程度。
4、用“法”
分小组先在线讨论,再小组派代表交流,运用所学过的法律来分析案例,真正做到未成年人能用法律来保护自己,预防自己犯罪。
5、结束 《祈祷》(合唱)
目的:通过这首歌来祝福大家的明天会更美好。活动总结:“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不错,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建设未来祖国的重担。现在,我们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长能力的重要时期,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也需要青少年自己能遵守法律、应用法律、预防犯罪,使自己未来充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