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结构游戏—游乐场(一)(附反思)
结构游戏——游乐场
(一)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尝试用延长、垒高和连接等技能表现滑滑梯等各种游乐设施。
2、能以协商的方式与同伴友好合作,共同完成建构任务,体验合作的乐趣。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引导幼儿观察游乐场中的各种游乐器械。
2、材料的投放:各种大、中、小型建构材料若干、游乐场布局图。
3、环境的创设:游乐场的地面规划图。活动过程:
1、谈话引题。
师:小朋友们去过游乐场吗?游乐场里有哪些好玩的?它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用简单语句描述游乐器械特征)
2、结合PPT展示,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建构。
(1)师:“游乐场里大型滑滑梯、摩天轮、旋转木马、海盗船等好玩的游乐器械,这么多好玩的游乐器械,你觉得哪种器械最难搭?你觉得它什么地方最难搭了?谁有办法能帮助他?可以怎么搭呢?”
(2)师强调:在搭建器械的时候要注意衔接牢固、两边要对称,站得稳。
3、介绍本次活动投放的建构材料,鼓励幼儿迁移前期的建构经验拼搭出不同的游乐器械。
4、提出本次建构要求,交代注意事项。
(1)在建构过程中要共同使用材料,懂得合作分享。
(2)建构好的作品摆放在相应的位置,要小心摆放,不要损坏别人的作品。
(3)听到音乐声后,要马上收拾不用的建构材料,到展示区欣赏作品。
5、幼儿分组活动,师观察指导。(1)观察游乐场各种器械的搭建情况。(2)观察幼儿分工合作的情况。
6、欣赏、交流。
(1)游乐场里搭建了什么,搭建的好吗?(结合搭建情况评价)(2)下次活动中我们还能搭建什么?
(3)肯定幼儿的合作成果,和游乐场合影留念。
反思:
在上学期建构游戏《美丽小区》的基础上,我们开展《游乐场》这一建构主题。幼儿对这个主题内容非常地感兴趣。在讨论游乐场中的游乐设施时,幼儿争先恐后,踊跃发言;在选择建构材料时,他们由于有了前期的经验,选择起来得心应手。
存在问题及其原因与对策:
问题:游乐场的游乐设施过于单一,除了滑滑梯、荡秋千等一些简单的游乐设施,他们最喜欢搭建的就是碰碰车。
原因:大部分幼儿没有去过真正意义上的大型游乐场,对游乐场中的一些大型的、复杂的游乐设施不是很熟悉。
对策:
1、请家长利用周末时间,带幼儿游览大型游乐场,观察游乐场的环境、游乐设施的种类。
2、收集各种游乐设施的图片,布置于班级中,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各种游乐
设施的基本结构。
第二篇:建构游戏——游乐场(二)(附反思)
建构游戏——游乐场
(二)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尝试垒高和连接等技能表现游乐场—过山车等各种游乐设施。
2、能按照标志,合理地布局游乐场的环境设施。
3、能以协商的方式与同伴友好合作,共同完成建构任务,体验合作的乐趣。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引导幼儿观察游乐场中的各种游乐器械。
2、材料的投放:各种大、中、小型建构材料若干、游乐场布局图PPT。
3、环境的创设:游乐场的地面规划图。活动过程:
1、引导谈话,回忆上次建构内容:
(1)上次的建构游戏中,小朋友搭建了滑滑梯等好玩的游乐器械,游乐场里还有哪些好玩的器械?它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用简单语句描述游乐器械特征)
(2)教师小结:游乐场里除了有滑滑梯、跷跷板、秋千这样的小型器械,还有过山车、摩天轮、旋转木马、海盗船等好玩的游乐器械。
2、提出本次建构小主题——过山车:
(1)出示建构范例——过山车,结合拼搭材料,引导幼儿认识过山车的构造。(轨道、列车)
(2)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建构过山车。(引导幼儿通过垒高过山车的轨道支架,表现过山车高低起伏的轨道特点)(3)请一名幼儿尝试组合过山车。
小结:小结过山车的搭建步骤,提示幼儿通过合作组合大型过山车。
3、提出本次建构要求,交代注意事项。
(1)建构前小朋友们要商量好各自的建构任务,除了搭建新主题—过山车,还可以大胆运用材料搭建其它游乐器械。
(2)摆放作品时要考虑怎样摆放更合理,小心摆放,不要损坏别人的作品。(3)听到铃鼓声后,要马上收拾不用的建构材料,在展示区欣赏作品。
5、出示分工卡,引导幼儿协商分组。
师协助分配规划师两名,及搭建过山车的幼儿。
6、幼儿分组活动,师观察指导。(1)观察游乐场各种器械的搭建情况。(2)观察幼儿分工合作的情况。
7、欣赏、交流。
(1)游乐场里搭建了什么,搭建的好吗?(结合搭建情况评价)(2)下次活动中我们还能搭建什么?
反思:
有了进一步知识经验的丰富,孩子们对建构大型游乐设施充满了兴趣,而且建构的欲望强烈。本次游戏中,我们投放了新的建构材料,使幼儿搭建出的过山车、碰碰车等作品栩栩如生,看来选材很重要。
存在问题及其原因与对策:
问题:新投放的材料引起了幼儿的兴趣,出现“抢新材料的现象”;同类作品出现太多布局也不够好,较拥挤。
原因:
1、中班幼儿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创造性的发展使得他们勇于尝试新的材料。
2、幼儿拼插前协商不够造成“同类作品多”,出现“扎堆现象”。对策:
1、引导幼儿在动手前协商分工是很重要的。
2、对于布局也不够好,较拥挤的现象,下次活动中可以培养“规划师”进行现场指挥。
第三篇:小班结构游戏——《乌龟》(附反思)
小班结构游戏:《乌龟》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乌龟外形特征的基础上,初步学习看图片、运用多种类型的胶粒,学习用镶嵌的技能表现乌龟的外形特征。
2、进一步了解乌龟的生活环境,合理地摆放自己的建构作品,懂得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3、继续学习按照胶粒的种类、形状分类整理胶粒。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通过谈话引导幼儿回忆乌龟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材料准备:乌龟的图片、模型,软泡沫胶粒、齿形胶粒和蛋壳胶粒(按种类、形状分类摆放)。
3、环境创设:收集各种乌龟的照片、图片和模型,布置“乌龟展览馆”。活动过程:
1、教师结合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回忆乌龟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并示范讲解。
教师:乌龟有哪些部分组成?乌龟的壳是什么形状的?你们可以用什么样的胶粒拼搭呢?乌龟有几条腿?可以用什么胶粒拼搭呢?乌龟的头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可以用什么形状的胶粒拼搭?乌龟可以在哪些地方生活?这里有一块地方,有水有草地,最适合乌龟生活,小朋友可以把搭好的乌龟放在这里!
2、教师提出本次游戏要求。
(1)选择适合的位置摆放自己的建构作品,爱护别人的建构成果。(2)应及时地按种类、形状分类收拾好胶粒,3、幼儿自主选择胶粒大胆建构,教师观察指导。
(1)重点引导幼儿看图示大胆尝试建构,表现乌龟的外形特征。(2)指导幼儿在使用蛋壳胶粒时,运用镶嵌的技能搭好乌龟的四肢。(3)提醒幼儿在摆放乌龟时,选择相对宽敞的地方,轻拿轻放,不要随意破坏别人的建构作品。
4、幼儿听音乐分类收拾游戏材料,师幼共同欣赏作品,分享交流建构体验。教师:你搭出乌龟了吗?你用什么胶粒搭了乌龟?你把乌龟放在哪里?
活动反思:
大部分幼儿能够看着图示进行建构活动,能独立完成作品;个别幼儿在老师的帮助下能选择合适的建构材料进行拼搭活动。在评价活动中,幼儿能用简单的话介绍自己的“乌龟”在干什么。整理材料时,大部分幼儿能根据软胶粒的不同形状进行整理。
存在问题及原因与对策:
问题:幼儿建构的乌龟作品比例不协调,有的头大,有的四肢不一样长。原因: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造成他们对比例的掌握不是很准确。对策: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分析乌龟的头部、身体、四肢应该选择怎样的胶粒才合适;鼓励幼儿将大小不同的胶粒进行排列比较,引导幼儿逐渐形成大小比例的概念。
第四篇:结构游戏动物园(一)
结构游戏:动物园
(一)活动目标:
1.能运用建构材料大胆拼插自己熟悉的小动物。
2.学习用铺平、围合、搭高、垒高、延长的技能拼插动物的相关体征。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各种结构玩具,狗、猫、猪、长颈鹿、马等图片。2.花片,积塑及各种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一、以猜谜的方式,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引导语:小朋友,我们都去过动物园,你看过哪些小动物呀,它们生活的地方怎么样?现在我们来猜一猜 :走起路来落梅花,从早到晚守着家,看见生人就想咬,见了主人摇尾巴。(狗)
2.让幼儿回忆小动物的特征,并出示相应的图片。
二、讨论:要搭一只小狗可以怎么搭?
1.教师示范拼搭小狗:长方形的身体——脖子——头——四条腿——小尾巴。
2.讨论:怎样变形成小猫?长颈鹿?小猪?(引导幼儿根据比例、胖瘦等进行简单的改变)。
3.提出要求:
(1)在拼构时,不要争抢材料,大家要想想怎么安排,学会谦让。
(2)如果有的小朋友想一起合作,那么就要互相商量一下要怎么做,分工。
(3)拼出的动物要牢固、结实,注意颜色的搭配。
三、幼儿拼插,教师巡回指导。
(1)鼓励幼儿根据大体的结构拼搭自己喜欢的动物。
(2)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的积塑建构。
(3)能力差的幼儿鼓励其用平面拼图进行建构。
四、展示并请幼儿自我介绍自己拼搭的作品。
第五篇:表演游戏——三只小猪(一)(附反思)
表演游戏——三只小猪
(一)活动目标:
1、学习故事《三只小猪》第一场次的角色对话。
2、能在动作、声音方面加以区别不同的角色特征。活动准备:
1、经验的准备:进一步熟悉《小猪盖房子》的故事,观看舞台剧表演。
2、猪妈妈、小白猪、小黑猪、小花猪、大灰狼头饰、三座房子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三只小猪的头饰,引导幼儿回忆故事情节,导入活动。
二、引导幼儿欣赏《三只小猪》第一场次的舞台剧表演。
1、出示出场顺序表,提问:第一场次的故事表演中有哪些角色?它们是按照什么顺序出场的?
2、结合幼儿的回答在出场顺序表上粘贴角色图卡,加强对角色出场顺序的认识。
三、引导幼儿学习故事中的第一场次“三只小猪盖房子”的对话和动作表演。
1、提问:故事一开始,猪妈妈先出场,它说了什么?猪妈妈说话的声音应该是什么样的?可以结合哪些动作表演呢?猪老大、猪老二和猪老三呢?
2、个别幼儿展示表演。
3、幼儿集体练习。
四、幼儿集体分角色表演。
重点鼓励胆小的幼儿大胆参与游戏,并能注意角色的不同语气和动作。
五、评价
1、提问:你觉得自己扮演谁最像,为什么?你发现谁扮演什么角色最棒,为什么?
2、启发幼儿说说可以制作哪些道具辅助表演,并提出下次游戏希望。
反思:
本次游戏的重点是引导幼儿熟悉故事内容,学习角色对话,激发表演乐趣。活动中幼儿喜欢倾听故事内容,能按角色出场序大胆学习对话,并学习相关动作。
存在问题及其原因与对策:
问题:部分幼儿游戏时只顾着记忆对话内容,而动物特征动作却不知怎样表现出来,动作表演不够生动。
原因:部分幼儿游戏时注意力放在对话上,忽略了动作的表现,幼儿缺乏对动物特征的表演经验。
对策:利用午接待,结合律动学习创编三只小猪及猪妈妈的动作。并对有创编意识的幼儿及时给予表扬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