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电荷教案

时间:2019-05-13 21:38: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两种电荷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两种电荷教案》。

第一篇:两种电荷教案

两种电荷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2)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中的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曾经学过,初中阶段应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实验分析,使学生了解“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逻辑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所以必须把这些比较简单的知识讲得丰富些,挖掘深度,不然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本图15.1-3所示的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验电器带电的多少与验电器箔片张开的角度大小相对应,从而引出电荷量的概念。电荷量的单位是直接告诉学生的,为了使学生对电荷量的单位库仑有个大概的了解,应举例说明: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的电荷量,大约只有10-7库仑,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荷量,大约有几十库仑。关于元电荷及原子的知识,此地只要学生了解即可,留待化学课上进一步学习,此地主要是让学生知道电荷的由来。最后一部分“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有点抽象,可用演 示实验作进一步的形象讲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电荷量及其单位、电荷的定向移动。难点: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教学器材】

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塑料刻度尺,验电器,支架,带绝缘皮铜导线,碎纸屑若干。【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 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新 课 导 入

教师设问: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学习完本节内容我们就可以找到答案。

学生实验:先用塑料刻度尺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然后和头发摩擦后,再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

讲授新课

(一)电荷

1、摩擦起电现象

(教师提问)刚才是用什么方法使物体带电的?使物体带电还有什么方法?(教师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就叫做摩擦起电。组织学生动手做实验

教师补充:还有接触带电和感应带电的方法

2、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演示实验:(1)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2)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3)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 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质带电。带电后的物体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斥。就是说物体带的电荷要么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要么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相同,没有第三种可能。

归纳: 1).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为了研究方便,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对这两种电荷做出规定: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叫做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叫做负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验电器及电荷量的概念 1)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A)利用带电体的性质来判断。

例1: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例2: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B)用验电器来检验。

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说明了 所带电多少 不同。

归纳:验电器是实验室里常用的一种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利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当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反映了带电体传给验电器的电荷的多少不同。

2)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电荷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库仑是一个比较大的单位。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上所带的电量,大约只有10-7库仑,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量,大约有几十库仑。

(二)原子的结构 元电荷

4、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物质的组成、元电荷的概念。1)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2)电子:带有负电的最小的电荷。3)元电荷:最小的电荷。4)中和:原子对外不显电性。

教师介绍物质由分子、原子组成的,介绍原子的结构,也可配合课件形象讲解,给学生具体的印象和模型,让学生知道电子是带有负电最小电荷的粒子,叫做元电荷,介绍原子呈中性的原因,引入“中和”的概念。

(三)、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教师演示实验: 1)取两个验电器A和B。用金属杆把A和B连接起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

器A,可以看到A和B的金属箔都张开了。

2)改用橡胶棒把A和B连接起来,重做上面实验,可以看到只有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而B仍然闭合。

实验现象说明:电荷在金属杆中定向移动。导 体:善于导电的物体。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金属靠自由电子导电。

如果用绝缘体包裹金属棒和直接用手拿金属棒做实验,比较现象的不同,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讨论得出导体和绝缘体的不同,借助于学生日常经验举出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小 结 与 检 测

三、课堂小结

问: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学到了什么?

四、达标检测: 学生依据目标自查,完成学习之友检测练习(练习题略),然后师生共同分析讲评。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学习之友

家庭作业:课本P35 动手动脑学物理:l、2、3。板 书 设 计: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15.1 两种电荷

一、电荷

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摩擦起电。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摩擦起电、接触带电、感应带电。

3、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利用带电体的性质来判断;用验电器来检验。

5、电荷量: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单位:库仑(库), 符号:C。

二、原子结构 元电荷

1.原子结构:原子-----原子核 “+”

-----电 子 “-”(带有负电的最小的电荷)2.元电荷:最小的电荷。

3.中性:原子由于正电荷和负电荷数量相等,原子不显电性。

三、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

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金属靠自由电子导电。

第二篇:两种电荷(教案)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本章内容概述

声、光、热、力、电、磁现象是自然界中的基本现象,本章是在“声现象”、“光现象”、“力现象”、“热现象”学习的基础上,开始让学生接触有关“电现象”的初步知识.本章教学内容,就是从最基本、最简单的电路开始学习,学习电荷和摩擦起电,学习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学习电流的测量,学习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本章共分5节:

1.第1节“两种电荷”,主要讲述了摩擦起电的现象,两种电荷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要求学生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了解电子是带电量最小的电荷,知道金属中存在大量可自由移动的电子.2.第2节“电流和电路”,本节是本章的重点教学内容,本节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让学生认识简单电路,能动手连接简单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上,并注意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良好的电学实验习惯、良好的画电路图的习惯.3.第3节“串联和并联”,本节主要讲述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串、并联电路,能画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图,能根据电路图连接实际电路.4.第4节“电流的测量”,本节的内容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用类比的方法建立电流概念;第二,电流的单位及换算;第三,用电流表测电路的电流——电流表的使用.5.第5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本节主要是在学生初步了解电路和电流的概念、认识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等自主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①认识摩擦起电现象,认识两种电荷及它们的相互作

用.②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③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④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⑤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⑥知道电流,会使用电流表测电流,知道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①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②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学习观察实验现象,学习从现象中分析归纳出规律的方法.③在认识和使用电流表的过程中,学会阅读说明书,对照实物,掌握正确使用测量工具的方法.④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科学探究的步骤.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①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常见的电现象,如摩擦起电等.②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善于观察、勤于分析,具有创新的精神.本章课时安排

【课时建议】本章共有5节,建议10课时.第1节 两种电荷„„„„„„„„„„„„„„„„„„„„„1.5课时 第2节 电流和电路„„„„„„„„„„„„„„„„„„„„1.5课时 第3节 串联和并联„„„„„„„„„„„„„„„„„„„„2课时

第1课时初步认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第2课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在生活中的综合运用

第4节 电流的测量„„„„„„„„„„„„„„„„„„„„1.5课时 第5节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2课时

第1课时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第2课时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本章复习和总结1.5课时

第1节 两种电荷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2.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

1.知道两种电荷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掌握电荷量及其单位,了解原子结构.【教学难点】

1.运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判断物体带电的性质,并解释简单的静电现象.2.理解金属中的电子可以自由移动.【教具准备】

玻璃棒、橡胶棒、细线、铁架台、纸屑、毛皮、丝绸、验电器、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杆、空易拉罐、梳子、气球、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5课时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

教师播放视频“怒发冲冠”,引导学生注意动画中女孩的头发竖起来了.师 下面老师将演示“怒发冲冠”给你们看.教师请2位长头发的女生上台,当空气干燥时,教师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头发随梳子“飘”起来.师 同学们一定很惊讶为什么头发会“飞舞”,这是因为“摩擦起电”,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

【进行新课】

知识点1 摩擦起电和两种电荷 1.摩擦起电

教师将“摩擦”过的气球“挂”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吸在黑板上.生1:是不是因为黑板和气球具有磁性,所以它们可以互相吸引.生2:气球怎么可能具有磁性,这是因为老师刚“摩擦”了气球,使气球带电了,所以才会吸在黑板上.教师不需着急解答,先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实验:

实验1:教师用“未摩擦过”的梳子靠近易拉罐,用“未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碎纸屑,用“未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碎纸屑.(现象:无法吸引)

实验2:教师用“摩擦过”的梳子靠近易拉罐,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碎纸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碎纸屑.(现象:可以吸引)

师 请同学们说说两组实验中的“玻璃棒”、“橡胶棒”、“梳子”有什么不同? 生:摩擦过的玻璃棒、橡胶棒、梳子能吸引轻小物体,没有经过摩擦的玻璃棒、橡胶棒、梳子不能吸引轻小物体.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引出摩擦起电的概念,并进行总结和板书.板书:

(1)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师 下面请同学们说说你还见过哪些“摩擦起电”现象? 生1:摩擦过的小塑料尺能吸引头发.生2:电风扇的“叶子”易招灰尘.生3: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肤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师 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下面我们来做个例题.例题1(多媒体展示)把一张干燥的报纸紧贴在竖直墙壁上,松手后报纸会自行脱落.如果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在报纸上摩擦几下,报纸就会“贴”在墙壁上.这是报纸和铅笔摩擦 后,报纸与墙壁相互吸引的缘故.此时报纸相对于墙壁是 的.解析:报纸与铅笔摩擦后带了电荷,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将报纸靠近墙壁时,与墙壁表面相互吸引,所以报纸能粘在墙壁上,此时报纸与墙壁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相对静止.答案:起电(带电或带了电荷)静止 2.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3个实验(教师可以边演示边解说).实验3:用两块相同的丝绸分别摩擦两根完全相同的玻璃棒,再将两根玻璃棒互相靠近.(现象:互相排斥)

实验4:用两块相同的毛皮分别摩擦两根完全相同的橡胶棒,再将两根橡胶棒互相靠近.(现象:互相排斥)

实验5:将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现象:互相吸引)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从上面3个实验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生1: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带同种电荷,靠近时互相排斥;两根橡胶棒都是用毛皮摩擦的,它们带同种电荷,靠近时也互相排斥,由此可知,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生2:既然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互相吸引,说明它们带的是异种电荷,异种电荷互相吸引.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并进行总结和板书.板书:

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1)正电荷:人们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可以用“+”表示.(2)负电荷:人们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可以用“-”表示.(3)两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例题2(多媒体展示)用丝线悬挂着A、B、C三个轻质小球,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如图,若C带负电,则()

A.B可能带负电 B.A、B一定都带正电 C.B可能不带电 D.A一定带负电

解析:由图可知,A、B相互排斥,说明A、B带电且带同种电荷;B、C相互吸引,说明B、C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其中一个不带电,另一个带电.题目已知C带电,分析第一幅图可知B带电,即B、C都带电,且C带负电,所以B带正电,A带正电,故选B.答案:B 课堂演练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堂练习.知识点2 验电器 1.认识电荷量

师物体所带电荷有多有少,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电荷量.板书:

(1)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也可简称电荷.(2)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3)一根实验室中常用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摩擦后所带的电荷量大约只有10-7C.2.认识验电器

教师出示两种不同型号的验电器,并介绍其结构.(如图甲、乙)

板书:验电器的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师 同学们一定很奇怪为什么验电器可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它又是怎样工作的呢?大家不要着急,我们先来观察一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

①用不带电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现象:金属箔片不张开)②用不带电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现象:金属箔片不张开)③用带正电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现象:金属箔片张开)④用带负电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现象:金属箔片张开)⑤用力摩擦玻璃棒、橡胶棒,再将它们分别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现象:金属箔片张开更大了)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从这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生1:没有带电的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不张开,带电的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了.生2:带电多的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金属箔片的张角更大,所以,验电器不光可以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还可以检验出带电量的多少.师 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带电体接触金属球时,金属箔片会张开呢?

学生讨论后总结得出结论: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有一部分电荷

转移到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并进行总结和板书.板书: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课堂演练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堂练习.知识点3 原子及其结构 1.原子及其结构

师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有的分子由多个原子构成,有的分子由一个原子构成,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原子的结构.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原子的结构”,并讲解. 原子的结构(多媒体课件)

(1)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外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运动(如图甲所示).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所带电荷量为1.6×10-19C.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原子整体不显电性,物体对外也不显电性.(2)原子很小,直径为10-10m,如果将原子比作一座大楼,原子核就如乒乓球那么大,可见原子核非常小.但是原子核又可以再分,它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而质子和中子还有更小的精细结构——夸克(如图乙所示).关于原子核结构的问题,本节课我们只需了解,不作深入探究,这些内容我们以后再学.

甲:原子结构 乙:原子核结构

(3)氢原子的结构最简单,原子核中有1个正电荷(其电荷量与电子电荷

量相等),核外有1个电子.氦原子核中有2个正电荷,核外有2个电子.(如图丙)

丙:氢原子和氦原子的结构

板书:(1)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绕核旋转的电子组成,原子的核式结构与太阳系相似.

(2)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所带电荷量为1.6×10-19C.(3)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使得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例题3(多媒体展示)下列关于原子、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不带电

B.原子核几乎占据了原子的全部空间 C.原子带正电荷

D.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答案:D 2.电荷守恒定律

师 前面我们学习了“摩擦起电”,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呢?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的实质(多媒体展示)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当两个物体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为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板书:(1)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2)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课外延展】

师 下面我们将做一个小实验来证明电荷的转移,请同学们注意观察金属箔片的张角情况.教师演示实验:将带正电的验电器A和不带电的验电器B的金属球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杆连起来.(现象:验电器A的金属箔片张角变小,验电器B的金属箔片张角变大)

师 请同学们说说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这个实验说明验电器A所带电荷减少,验电器B所带电荷增大,由此我可以联想到正电荷由验电器A移动到了验电器B.例题4(多媒体展示)用一根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一个金属箔已张开小角度的验电器,接触时发现验电器金属箔片张角变大,由此判断()

A.验电器原来带正电荷,接触时有电子从验电器传向玻璃棒 B.验电器原来带正电荷,接触时有电子从玻璃棒传向验电器 C.验电器原来带负电荷,接触时有电子从玻璃棒传向验电器 D.验电器原来带负电荷,接触时有电子从验电器传向玻璃棒

解析: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当它接触验电器时,箔片张角变大,说明验电器原来也带正电,且电荷量比玻璃棒小,箔片张角变大说明验电器所带正电荷量增加,带正电荷实质是失去电子,说明验电器失去电子,即电子从验电器传向玻璃棒,故A对.答案:A 课堂演练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堂练习.知识点4 导体和绝缘体

师 带电的物体有时会与其他的物体接触,从而失去电荷.那么,什么物体容易传导电荷,什么物体不容易传导电荷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教师演示教材P34《演示》——“电荷在金属棒中的定向移动”中的两个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解说:

①第一个实验中,用橡胶棒连接后,验电器A、B金属箔的张角没有变化,说明橡胶棒中没有发生电荷的转移,即橡胶棒不容易导电.这种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等都是绝缘体.绝缘体中的带电粒子相互约束,不能自由移动.②第二个实验中,用金属棒连接后,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减小,B的金属箔由闭合变为张开.这表明,验电器B也带了电,就是说,有一部分电荷通过金属棒从A移动到了B,电荷在金属棒中可以定向移动,说明金属容易导电,我们把这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食盐水溶液等都是导体.金属中有自由电子,能够导电,酸、碱、盐的水溶液中也有能够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好的导体和绝缘体都是重要的电工材料.电线芯线用金属来做,因为金属是导体,容易导电;电线芯线外面包上一层橡胶或塑料,因为它们是绝缘体,能够防止漏电.板书:(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等都是导体.(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如橡胶、玻璃、塑料等都是绝缘体.(3)在金属中,部分电子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这种电子叫做自由电子.金属导电,靠的就是自由电子.例题5(多媒体展示)我们经常在加油站看到一条醒目的标语“严禁用塑料桶装运汽油”,这是因为桶内汽油会不断与塑料桶摩擦,使塑料桶带了电,而塑料是(选填“导体”或“绝缘体”),不能及时将电荷转移,易造成火灾隐患.解析:汽油是易燃物质,当用塑料桶装运汽油时,由于在运输过程中,汽油不断与桶壁摩擦而使塑料桶带电.又因塑料是绝缘物质,桶上的电荷不能传递与转移,从而桶上的电荷越积越多.当桶上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放电现象.放电产生的火花会引燃汽油,造成火灾或油桶爆炸事故,所以加油站用醒目的标语提醒人们不要用塑料桶装运汽油,以免发生意外事故.答案:绝缘体

例题6(多媒体展示)如图是家庭电路中常用的白炽灯泡和灯头的示意图,则以下灯泡和灯头上各种部件中全部属于导体的是()

A.灯头后盖、螺旋 B.玻璃泡、锡块 C.螺旋、金属片 D.灯头后盖、玻璃泡

解析:灯泡和灯头各个部件中,螺旋、锡块、金属片都是导体.答案:C 教师总结: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例如,当某些绝缘体加热后部分电子挣脱原子的束缚变为自由电荷,从而使该绝缘体变成了导体.课堂演练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堂练习.【教师结束语】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电荷的有关知识,知道了摩擦起电现象.正负电荷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导体和绝缘体的有关知识,为电学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电能在生活和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相信大家一定会学好电学知识.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1.对于“两种电荷的规定”、“金属中有大量自由电子”等知识需要很大篇幅才能讲清楚,而这些知识只是要求学生在观察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有一个感性认识,不需要学生过多地进行深究,因此在教学时只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简略带过,更多关注的是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结果的过程,关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能力.2.本节“摩擦起电”和“原子结构”的学习是为下一节引入“电流”做铺垫.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结合本节“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问题,启发学生从电子的得失方面去猜想摩擦起电现象的产生,引导他们通过查找资料、课外阅读更多地了解科学家富兰克林,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了解静电除尘、静电复印等现代静电技术.在教学中还应告诉学生“电中性”是指原子(或整个物体)对外不显电性.物体呈电中性不等于物体没有电荷,只是物体所带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的数量相等而已.1.避雷针“避雷”的原理

避雷针的发明,是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为人类避免雷电伤害而做出的巨大贡献.避雷针是一根高而尖细的针状导体,把它竖在高大建筑物顶端,尾部用粗铜缆连接到埋入地下几米深的金属板上,使避雷针与大地接触良好.雷雨天气时,空中的乌云团带有大量的电荷,乌云团与地面或与带异种电荷的其他乌云团间可形成上亿伏的高压电,这样的高压可使空气电离,由绝缘体变成导体,于是出现巨大响声和火花放电,这就是雷鸣和闪电.云团与云团之间的放电,称为“天雷”,云团与地面间的放电,称为“落地雷”,后者常对生命和财产造成伤害.当带电云团接近避雷针时,由于静电感应,避雷针顶部立刻聚集异种电荷,避雷针尖与带电云团间的电压远远大于地面与带电云团间的电压,这时避雷针很快与带电云团放电,使云团中的大量电荷顺着避雷针的铜电缆传到地下,从而使建筑物避免雷击.2.巧防静电污染

静电是一种物理现象.天气干燥时,化学纤维质地的内衣、地毯、坐垫和墙

纸等受到摩擦都会产生静电.另外,家用电器使用时亦会产生静电效应或外壳带上静电.静电会令人感到身体不适,出现头痛、失眠和烦燥不安等症状,甚至引发皮疹和心律失常.如何消除静电呢?以下方法不妨试试.(1)在温度低的天气,在家里洒些水或放置一两盆清水.(2)卧室不摆放电视机.看电视时打开窗户,与电视保持2~3m的距离.看完电视要洗脸、洗手.(3)老人、小孩、静电敏感者、查不出病因的心脏病人、神经衰弱者在冬季最好穿棉质的内衣、内裤.(4)当头发无法梳理服贴时,将梳子浸在水中片刻,等静电消除后再梳理.(5)赤足(休闲时,不要放过赤足的机会).3.现代静电技术

静电技术包括静电应用和防止静电危害两个方面.静电应用技术现已广泛用于节能、节约材料、保护环境、快速传递信息等方面,并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例如静电除尘,它能有效地捕集空气中粒径在十微米以下的尘埃.静电除尘与其他除尘技术比较,耗能少,运行费用低,能回收有用物质,易于维修管理.静电复印是利用静电力使带电墨粉(或墨滴)按照原件的文字或图像粘附在纸上;采用三种基色可以进行彩色静电复印.静电涂漆和敷粉是将涂料带电喷出,使它们在电场力的驱动下射到工件上.同喷枪涂漆相比,它可以节约涂料,减轻污染,降低成本.静电分选主要用于选矿,它利用电性能不同的介质颗粒在电场中带有不同的静电力来选矿物.静电纺纱和植绒是利用静电力操纵带电的纤维实现的.静电危害起因于静电力和静电火花放电.静电危害中最严重的静电放电引起可燃物的起火和爆炸.防灾措施一般多是降低流速流量,改造起电强烈的工艺环节,采用起电较少的设备材料等.

第三篇:教案两种电荷

两种电荷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正电荷,用毛皮摩擦的橡皮棒带负电荷。

2、知道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电荷量的单位。

3、知道原子结构,以及摩擦起电的原因和电子的定向移动。

4、知道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和认识绝缘体和导体。

二、过程与方法:

1、生活引入,提高学习兴趣。

2、实验引入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归纳出电荷的种类,以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入课题时应该引入一些贴近生活的物理现象,或者现代高端科技,减少学生压力,增加学生探究的兴趣。

2、实验过程应该与学生相互合作,让学生感受实验的乐趣,实验老师主在领导,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3、与学生互动时应该语气幽默,潇洒,让学生搞到愉快。

(二)教学重点:

1、通过摩擦起电认识两种电荷,以及原子结构和原子得失电子的本领。

2、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

3、电荷量以及单位。

(三)教学难点:

1、知道电子在导体中的定向移动。

(四)教学器材:玻璃棒,橡皮棒,丝绸,毛皮,金属棒,验电器两个,ppt

(五)教学方法

一、引入新课

1、让同学们欣赏一下生活当中一些有趣的静电现象(如“怒发冲冠”现象,毛衣在夜晚发亮的现象)。

2、提出为什么氢气球在靠近头发时为什么头发会竖起来这样的现象?为什么在天气干燥时,在夜晚使劲抖动毛衣会有发亮的现象?

二、进行新课

1、摩擦起电: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组实验,现在我的桌子上有两根玻璃棒,有两根橡皮棒,有一块丝绸和一块毛皮,现在我把两根玻璃棒都用丝绸摩擦两根橡皮棒用毛皮摩擦。我把这些玻璃棒和橡皮帮都靠近小纸屑,有些纸屑是不是被吸引起来了啊,那么说明玻璃棒带有电荷或者说玻璃棒带电啊。现在我用橡皮棒靠近小纸屑,是不是同样被吸引啊,那么说明这两根橡皮棒也带有电啊。那么实验证明摩擦是不是可以使物体带电啊。(摩擦好的棒子让两位同学给我拿好)好现在拿有玻璃棒的男孩把两根玻璃棒相互靠近不接触,问他有什么感觉。

学:有被排斥的感觉。

师:这位同学说有排斥的感觉,我们知道这两根玻璃棒都是用丝绸摩擦的,都带有同样的电荷,且为正电荷(板书),那么说明什么啥子?是不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啊。(板书)

师:现在我们用这两根橡皮棒相互靠近呢?

学:也有被排斥的感觉。

师;这两根橡皮棒是用毛皮摩擦的,带有同样的电荷,我们把用毛皮摩擦过得橡皮棒所带电荷叫做负电荷(板书),我们把玻璃棒与他接触,有什么感觉啊。

学:有吸引的感觉。

师:说明是不是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啊。(板书)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摩擦会使物体带电,或者说带有电荷,那么他带有电荷量的多少我们用符号C表示,这个C我们把他叫做库伦,以后说带电量的多少就说带有多少库伦。

师:刚才我们从宏观的角度判断出了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物理规律,现在我们从微观的角度来简单分析一下。我们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带负电电荷量为1.6*10*-19次方)构成的,原子核又由质子(带正电)和中子构成。(板书)一个原子他带的质子数越多那么他约束电子的能力就越强,(板书,用NACl解释)所以说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子,而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上,是不是啊?

那么我们怎么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带有电呢?我们又来做一个实验,我现在桌子上的试验器叫做验电器。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提出疑问用玻璃棒和橡皮棒都带电的情况下接触验电器观察金属铂会张开吗?用金属棒接触验电器A(带电)和验电器B(不带电)再观察实验现象?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带有电荷的玻璃棒和橡皮棒与金属球接触后不张开,只有验电器B金属铂张开,说明金属杆中有电荷在定向移动。而玻璃棒和橡皮棒中的电荷不能定向移动。说明金属可以导电,叫做导体(因为有大量的自由电子),而玻璃和橡皮不容易导电,叫做绝缘体。我们生活当中还有那些常见的绝缘体和导体啊。

学生:金属,人体,石墨都是导体。塑料和干布是绝缘体。

(六)课时:1课时

(七)学习小结:

1、摩擦起点

2、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

3、原子结构,导体与绝缘体

(八)板书设计:

1、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

2、用毛皮摩擦的橡皮棒带?

3、同种电荷与异种电荷的作用?

4、电荷量,单位

5、原子的简单结构

(九)课堂练习:见PPT

第四篇:15.1两种电荷教案

15.1 两种电荷

一、教材分析

《电荷 摩擦起》是人教版八年级第十五章第一节,本节的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元电荷、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其中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是教学重点,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时又是教学难点。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电荷量的概念是后面理解电流概念的关键,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 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 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2.过程与方法

● 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 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用具 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乒乓球,散开的塑料包装绳,碎纸屑若干。

四、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观看动画“怒发冲冠”、录象“女孩头发竖起来”。

2、思考: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进行新课: 1.摩擦起电 带电体

学生实验: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分别把棒靠近纸屑,乒乓球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摩擦过的物体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衣服会粘在皮肤上,是因为梳子、衣服在摩擦过程中带了电的缘故。

介绍防止衣服产生静电的方法。

建议学生回去查找有关静电防止和应用的资料。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1)摩擦起电

请同学们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起电的例子。(2)接触带电 除摩擦外,用接触的方法也可以使物体带电。

女孩头发能够竖起来,是因为人体与带电体接触而使头发也带了电。3.两种电荷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带电现象,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

演示实验: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实验:

用手捋散开的塑料包装绳,捋的次数越多,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导学生分析:

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质带电。带电后的物体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斥。

归纳:

这些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1)正电荷和负电荷

正电荷:指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负电荷:指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1)利用带电体的性质来判断。

例1: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例2: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2)用验电器来检验。

观察实物知道验电器的主要构造,通过实验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和作用。实验(演示、分组):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此时金属箔片带_______电,用力多摩擦几下玻璃棒,再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变____________。

换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重做上面的实验。

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小结:验电器是实验室里常用的一种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是由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等几部分组成的。它利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当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

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反映了带电体传给验电器的电荷的多少不同。5.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库仑是一个比较大的单位。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上所带的电量,大约只有10库仑,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量,大约有几十库仑。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物质的组成、元电荷的概念。元电荷:最小的电荷。

电子:带有负电的最小的电荷。6.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演示实验:取两个验电器A和B。用金属杆把A和B连接起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A,可以看到A和B的金属箔都张开了。

改用橡胶棒把A和B连接起来,重做上面实验,可以看到只有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而B仍然闭合。

实验现象说明:电荷在金属杆中定向移动。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巩固小结(板书设计): 5.1 电荷

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摩擦起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2.-73.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4.5.电荷量的多少叫电量,单位是库仑(库),符号是C。元电荷:最小的电荷 电子:带有负电的最小的电荷 6.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金属靠_____________________导电。

第五篇:15.1两种电荷(教案)

盛池乡初级中学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设计人:龙涛

§15.1 两种电荷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2、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注意观察静电实验现象,对电荷种类的研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静电小实验,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摩擦起电的现象。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电荷的概念和单位。

【教学难点】

1、从实验现象推理得出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2、了解原子结构和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存在。

【课前准备】

橡胶棒、玻璃棒、丝绸、验电器、水、矿泉水瓶、梳子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观看动画“怒发冲冠”、录象“女孩头发竖起来”。

2、思考: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课题:15.1两种电荷

(二)进行新课

1、摩擦起电

师: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老师利用矿泉水瓶在底部扎一小孔形成水流,先让梳子靠近水流观察现象,然后在头发上摩擦几下梳子再靠近水流观察现象。你看发生了什么现象?(学生观察:水

189123539.doc

第 1 页

盛池乡初级中学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设计人:龙涛

流方向发生了变化)

师:摩擦以后梳子能吸引水流?因为摩擦起电,梳子带了电荷,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学生实验:先用塑料尺(或塑料梳子、圆珠笔、橡胶棒)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然后塑料尺、塑料梳子、圆珠笔和头发(玻璃棒和丝绸布、橡胶棒和毛皮)摩擦后,再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学生回答:摩擦后的梳子等能吸引小纸屑)

师: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就叫摩擦起电。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类似的摩擦起电现象吗?(讨论后举例)①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 ②在干燥的秋冬季节,晚上脱毛衣时会发现一些小火花,并伴有“啪啪”的响声;③经常使用的电风扇,扇叶表面往往会带上一些灰尘;

2、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师:我们已经知道用摩擦的方法使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带电的物体存在怎样的相互作用呢?

(1)演示实验:①用丝绸分别摩擦两根完全相同的玻璃棒,将一根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玻璃棒靠近。你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②将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它。你看到什么现象? 此现象又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并对照课本回答。学生:玻璃棒与橡胶棒所带电荷不同。)

师:自然界中只有2种电荷。用绸布摩擦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正电荷,可用“+”表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叫负电荷,可用“—”表示。

(2)师:根据刚才的实验,同学们说说2种电荷间存在怎样的相互作用呢?(学生回答: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练习:有三个带电体,若A排斥B,B吸引C,如果A带负电,则B带什么电,C带什么电。

(3)师: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4)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验电器 A、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B、检验方法:检验时,把物体与金属板接触,如果物体带电,就有一部分电荷传到两片金箔上,金属箔由于带了同种电荷,彼此排斥而张开,所带的电荷越多,张开的角度越大。

C、工作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3、原子及其结构

学生思考: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通常情况下,为什么物体不带电?(学生看书思考)师: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原子整体不显电性,物体对外也不显电性。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束缚电子本领弱因为摩擦会失去电子带正电荷,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荷。所以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4、导体与绝缘体

189123539.doc

第 2 页

盛池乡初级中学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设计人:龙涛

(1)、演示实验:1.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用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看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B的金属箔片张开了师:说明金属杆中有电荷在定向移动。金属中存在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叫自由电子。可见金属是导电的,像金属这样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常见的导体有:金属、人体、食盐水溶液、大地等)。

(2)接着老师让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用塑料棒把A和B连接起来。看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B金属箔片没有变化。师:电荷不能通过塑料杆定向移动。可见塑料不善于导电。我们就把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常见的绝缘体有:橡胶、玻璃、塑料、陶瓷等。)

(三)学习小结

1、摩擦起电

2、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原子及其结构:原子是由原子核(带正电荷)和核外电子(带负电荷)组成的。

4、导体与绝缘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因为有大量的自由电子)。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体内几乎没有自由电子)

(四)课堂练习

1.国际单位制中,电荷量的单位是()A.库仑

B.伏特

C.欧姆

D.瓦特

2.用与橡胶棒摩擦过的毛皮靠近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则毛皮与玻璃棒()A.相互吸引

B.相互排斥

C.无相互作用

D.无法判断 3.通草小球在带正电的物体附近被排斥,则小球()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C.可能带负电

D.一定不带电 4.两个悬挂着的通草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2所示,那么A球一定是()

A.带正电荷

B.带负电荷C.不带电D.带与B球相同的电荷 5.三只轻球分别用丝线悬挂着,其中任意两只球靠近时都互相吸引,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三球都带电B有两球带同种电荷,第三球不带电 C.只有一球带电D.有两球带异种电荷,第三球不带电

6如右图所示,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都放在绝缘支架上.A带大量负电荷,B带大量正电荷,用铜导线C连接两球,则()

A.电子从B流向A,电流方向从A到B B.电子从A流向B,电流方向从B到A C.正电荷从B流向A,电流方向从A到B D.正电荷从A流向B,电流方向从B到A

189123539.doc

第 3 页

盛池乡初级中学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设计人:龙涛

7.电扇使用一段时间后,扇叶很容易沾上灰尘,这是因为扇叶转动过程中带上了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的性质,所以灰尘被吸在扇叶上。

8.我们经常在加油站看到一条醒目的警示:“严禁用塑料桶运汽油”。这是因为在运输过程中汽油会不断与筒壁摩擦,使塑料桶带________,造成火灾隐患。

9.如右图所示,在开关和小灯泡之间连接两个金属夹A和B,在两个金属夹之间分别接入硬币、塑料尺、铅笔芯、橡皮,闭合开关后,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是()

A.硬币和橡皮

B.硬币和铅笔芯 C.橡皮和塑料尺

D.铅笔芯和塑料尺

(五)布置作业

1.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P35 1-3题 2.补充2题。

(六)板书设计

第一节

两种电荷

1、摩擦起电

2、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原子及其结构:原子是由原子核(带正电荷)和核外电子(带负电荷)组成的。

4、导体与绝缘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因为有大量的自由电子)。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体内几乎没有自由电子)

【教学反思】

189123539.doc

第 4 页

下载两种电荷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两种电荷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两种电荷教案及反思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一节 两种电荷 1课时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摩擦起电现象。 2.初步认识两种电荷及它们的相互作用。 3.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

    15.1两种电荷 教案

    15.1两种电荷 一、教学目标设计(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了解原子......

    两种电荷的教案

    两种电荷教案 (一)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叫物体带电和摩擦起电。 2.知道正、负电荷是如何规定的; 3.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4.知道电量及其单位。 (二)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

    15.1两种电荷教案

    15.1 两种电荷(教案)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授课教师:刘吉平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两种电荷及它们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知道电量及其单位,认识导......

    两种电荷说课稿

    《两种电荷》说课稿 说教材: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一节的内容,这一节是电学的入门,也是电学内容中最基础的部分,对以后的电学学习......

    两种电荷教案设计大全

    两种电荷教案设计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第1节两种电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物体带电的性质。 2.知......

    两种电荷说课稿

    两种电荷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62号讲课教师,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教科书、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五章第一节内容《两种电荷》,下面我将从教材......

    集体备课教案-两种电荷

    《两种电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叫物体带电和摩擦起电。 2.知道什么实验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有两种电荷;知道正、负电荷是如何规定的;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