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科学上册 观察水生植物教案 教科版
第四课 观察水生植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2.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过程与方法:
1.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2.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教学重点】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教学难点】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
1.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出示实物或图片,这就是两种常见的水生植物水葫芦和金鱼藻。你课外调查到的水生植物有哪些?你曾经看到过哪些水生植物?(补充认识水花生、浮萍、莲、菱、菖蒲、茭白等。)
二、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
1.观察记录:塑料袋中装有水葫芦和金鱼藻,分发给各小组,要求放入水槽中(为了使金鱼藻能沉在水底有利于观察和简图记录,可在其底部粘橡皮泥),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样子,并用简图把它们画下来。
2.思考:把橡皮泥去掉,比较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在水中有什么共同之处?对,都能浮在水面上,会有什么秘密呢?
3.探究:尝试剖开水葫芦的叶柄,我们会有什么发现?这种海绵状气囊结构很轻,所以能浮在水面上(适应水生植物的环境)。其它水生植物是不是也有相似的结构?请课外继续探究。
三、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
水葫芦和金鱼藻有哪些相似之处?(除了形态结构特征外,还可以稍作拓展,如它们都会繁殖
用心
爱心
专心 1
后代,都会死亡等。)它们是水生植物,它们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四、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
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狗尾草等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与前堂课学生总结的陆生植物的唯恩图进行比较,再次填写维恩图,完成对植物生命体特征的梳理。(都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都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等)
水葫芦 狗尾草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第二篇:三年级科学上册 观察水生植物2教案 教科版
《观察水生植物》说课稿
教材分析:
《观察水生植物》是教科版三年级植物单元第四课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环境中生存的植物形态是不同的,在前三课的教学内容更多的是关注陆生植物,本课适时的提供了另一种生存环境的植物——水生植物。水生环境和陆生环境是两种非常典型的生存环境。对植物来说,水生环境下的生存需要有相应的形态结构,这也就显示了植物的多样性。多样性是植物个体独特面貌的体现,多样性背后仍然蕴涵植物具有生命的共同特征,本课的设计仍然围绕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展。本课在单元中安排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面植物单元的几课教学内容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实验材料,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由于地理环境的因素,相比较陆生植物而言,北方的学生尤其是城市的孩子对水生植物的感官认识更少。教材中着重分析了水葫芦这种浮水水生植物在水中沉浮的原因,因为这种植物在南方的池塘中到处可见,是学生熟悉的观察材料。但在北方城市中根本难觅他的踪影,因为水葫芦繁殖速度极快被视为一种污染环境的有害生物,05年的时候已经在冰城全面取缔销售了。在这种情况下,我选择一种学生常见的浮水植物“水芙蓉”进行观察。学生通过前三课学习已经掌握了运用感官来观察的方法,本可延续运用感官,眼看、手摸等方法来研究水生植物材料。在学生的原认知中有很多对水生植物的错误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我安排了认识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的教学环节,然后对其中的两种水生植物进行细致观察。《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来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精神。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了解它们的形态结构,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水芙蓉也有是自己特殊的结构来帮忙。学生在建构科学概念的过程中既“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得到真正的关注。
教学活动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出新知。
上一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大树和小草,总结出了大树和小草的一些共同的特点,现在请同学们一起回想一下狗尾草的特点。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每一课的教学并不是孤立的,他们都存在相应的课与课,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一个环节让学生以回顾狗尾草的特点导入不仅是是为了呼应最后一个环节的韦恩图完成,而且还可以使学生迁移探究狗尾草的方式方法继续学习)
不光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观察水生植物(板书课题)
二、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
1、能说一说,你知道或曾经看到过哪些水生植物吗?
用心
爱心
专心
(设计意图:学生汇报的同时与现实中的俗称相互联系,增强学生对这些植物样子的回忆。同时帮助学生建立水生植物的概念:这是指那些能够长期在水中正常生活,并可以顺利的繁殖下一代的植物。在学生的汇报中,相互答疑解惑,纠正错误认知)
2、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几个我们比较熟悉的水生植物,请大家仔细看,这其中就有我们今天要重点观察的两种植物(金鱼藻和水芙蓉)。教师边播放课件边介绍。
3、观察的金鱼藻和水芙蓉 1)确定观察内容
如果给大家这个机会去观察金鱼藻和水芙蓉,你都想要了解他们的那方面的内容?
(设计意图:动手之前先动脑思考要重点观察探究的内容,让学生带着目的去观察会比无序的观察收到更好的效果。学生汇报的时候也是在相互补充自己可能疏漏的观察内容,从两种植物的根茎叶三方面入手观察。)
2)观察的方法
还记得我们观察大树的方法吗?先整体后部分,观察用眼看、放大镜下仔细观察、特别是观察植物在水中的样子,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
(设计意图:回顾观察方法,用相同的方法进行观察,观察陆生植物方法的知识迁移)3)小组合作观察,并完成观察记录单
4)分别汇报两种植物的结构特点:金鱼藻的叶子柔软而透明,有的形状为丝状(如金鱼藻)。丝状叶可以大大增加与水的接触面积,使叶子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水里很少能得到的光照和吸收水里溶解得很少的二氧化碳,保证光合作用的进行。茎柔软不容易被水流冲断。
(设计意图:与本课陆生植物的代表狗尾草进行对比,由于金鱼藻的外形与狗尾草十分接近所以此处重点分析金鱼藻的身体各部分在水中的功用,探讨为什么会生成这个样子,表明了水生环境下的生存需要有相应的形态结构。)
4、探究水芙蓉漂浮的秘密
1)结合学生刚才的回报中的发现,提出要探究水芙蓉不沉的秘密
刚才同学提出了自己发现水芙蓉会一直浮在水面上,不沉下去。即使把他们压在水底,也会漂浮上来。为什么会这样呢?大家猜一猜,会和它身体那一部分结构有关系呢?
2)实验探究
用装水的塑料瓶,来模拟下雨的情景,看一看水芙蓉到底有什么法宝可以使自己浮在水面上!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得出结论:他的叶子上长有许多绒毛,不会沾水,当水滴在它身上的时候会形成一颗颗大水珠,从叶子上滑落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证明水芙蓉浮在水面的原因,和它自身的结构有关)
三、总结水葫芦和金鱼藻的相同点,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
1、通过刚才的研究大家发现了水芙蓉和金鱼藻有哪些相同之处呢?(利用韦恩图完成)
2、这些水生植物和狗尾草相比,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结合导入部分对狗尾草的回顾)
学生讨论交流,并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用维恩图进行比较。最后总结出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用心
爱心
专心
:通过韦恩图的总结,找出植物的共同特征)用心
爱心
专心 3(设计意图
第三篇:[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第4课:《 观察水生植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教学重点】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
1.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出示实物或图片,这就是两种常见的水生植物水葫芦和金鱼藻。你课外调查到的水生植物有哪些?你曾经看到过哪些水生植物?(补充认识水花生、浮萍、莲、菱、菖蒲、茭白等。)
二、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
1.观察记录:塑料袋中装有水葫芦和金鱼藻,分发给各小组,要求放入水槽中(为了使金鱼藻能沉在水底有利于观察和简图记录,可在其底部粘橡皮泥),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样子,并用简图把它们画下来。
2.思考:把橡皮泥去掉,比较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在水中有什么共同之处?对,都能浮在水面上,会有什么秘密呢?
3.探究:尝试剖开水葫芦的叶柄,我们会有什么发现?这种海绵状气囊结构很轻,所以能浮在水面上(适应水生植物的环境)。其它水生植物是不是也有相似的结构?请课外继续探究。
三、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
水葫芦和金鱼藻有哪些相似之处?(除了形态结构特征外,还可以稍作拓展,如它们都会繁殖后代,都会死亡等。)它们是水生植物,它们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四、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
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狗尾草等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与前堂课学生总结的陆生植物的唯恩图进行比较,再次填写维恩图,完成对植物生命体特征的梳理。(都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都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等)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四篇:(教案)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 植物 第四课 观察水生植物
第四课 观察水生植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教学重点】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
1.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出示实物或图片,这就是两种常见的水生植物水葫芦和金鱼藻。你课外调查到的水生植物有哪些?你曾经看到过哪些水生植物?(补充认识水花生、浮萍、莲、菱、菖蒲、茭白等。)
二、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
1.观察记录:塑料袋中装有水葫芦和金鱼藻,分发给各小组,要求放入水槽中(为了使金鱼藻能沉在水底有利于观察和简图记录,可在其底部粘橡皮泥),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样子,并用简图把它们画下来。
2.思考:把橡皮泥去掉,比较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在水中有什么共同之处?对,都能浮在水面上,会有什么秘密呢?
3.探究:尝试剖开水葫芦的叶柄,我们会有什么发现?这种海绵状气囊结构很轻,所以能浮在水面上(适应水生植物的环境)。其它水生植物是不是也有相似的结构?请课外继续探究。
三、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
水葫芦和金鱼藻有哪些相似之处?(除了形态结构特征外,还可以稍作拓展,如它们都会繁殖后代,都会死亡等。)它们是水生植物,它们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四、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
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狗尾草等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与前堂课学生总结的陆生植物的唯恩图进行比较,再次填写维恩图,完成对植物生命体特征的梳理。(都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都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等)
水葫芦
狗尾草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五篇:三年级科学上册 蚂蚁教案 教科版
蚂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礁,胸上长有六只脚。
过程与方法
1.用图画尽可能准确的画出蚂蚁的身体。
2.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观察蚂蚁过程中不干扰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安全性。
【教学准备】
每组:少许面包,少许白糖、和死掉的昆虫,放大镜。
教师准备: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志、放大镜、小盆子、小石块。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找蚂蚁
1.课前找蚂蚁的要求:在校园找到蚂蚁;不惊扰蚂蚁;不捉蚂蚁。
2.学生找蚂蚁,最好能找到蚂蚁的窝。
3.关注:学生是否按要求找蚂蚁。
4.设计意图:为观察蚂蚁找到合适地点。
二、观察蚂蚁
(一)室外观察蚂蚁
1.交流有关蚂蚁的经验。
2.观察蚂蚁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观察蚂蚁的方法。
3.教师整理学生的意见并根据学生意见适当补充观察的注意事项。
4.学生到校园找好的地方观察蚂蚁。
5.关注:学生是否能在不干扰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吃食、运 1
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是否认真记录。
6.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二)室内观察蚂蚁(用于补充室外观察的不足或校园内找不到蚂蚁的情况)
1.教师问:“蚂蚁要乱跑,怎样才能很好的观察蚂蚁呢?”
2.学生讨论方法,教师整理。
3.选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限制蚂蚁活动而又不伤害蚂蚁的观察并记录。
4.关注:学生是否能在真正不伤害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面的信息并记录。
5.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运动等方面的信息。
三、交流发现
1.学生交流观察中的发现。
2.组织学生并适当提问使学生交流更顺畅和清晰,适当提供信息以帮助学生解答观察中的问题。
3.关注:学生对同学意见是否愿意倾听。
4.设计意图:培养倾听的习惯;获得更多有关蚂蚁的信息。
(备注:如果是室内观察,注意送蚂蚁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