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留住秋天课堂实录
留住秋天(活动二)——树叶拼贴画
一、教学目标
1.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让学生了解秋天的特征与变化,进行秋的感受和欣赏,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通过让学生到自然界中捡落叶和用落叶做拼贴画,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品质,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增强学生对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意识,将美丽的秋天留在心中。
二、教学内容
《留住秋天》是小学美术湖南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第七课。《树叶拼贴画》是这课中活动二的主要内容,它是一节手工拼贴创作课。内容是引导学生观察了解秋林秋叶之形色,感受秋天的美丽,通过对范作、图片进行概括分析,抓住落叶的特点大胆想象并进行美的再创造,拼贴出自己喜爱并富有个性的手工作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材内容也具有可学性和探究性。
三、教学重点
了解和选择树叶的形状、颜色、纹理等对视觉的影响,力求画面安排合理又生动有趣。
四、教学难点
是学生能灵活的根据树叶的各种特点,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拼贴设计。
五、[教学准备] 学具:课前搜集的各种树叶,固体胶或双面胶、卡纸、彩笔、剪刀等。教具:多媒体课件、范作等。
六、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本课教学媒体采用视频、音频与图片相结合的手段,网上下载一个《秋天的美景》的视频供学生欣赏用,学生作业时插入下载的钢琴曲《秋日的私语》来营造课堂氛围,所用的幻灯片图片有的来自网上,有的是自拍的,共设计成11张幻灯片。
七、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想像力丰富,学习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通过欣赏秋天的景色和优秀的拼贴画,可以激发他们的创作思维及热情。而课前的树叶收集让他们感到了乐趣,并且又体验了了解树叶、选择和欣赏的过程。
八、设计理念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前布置学生采集树叶和记录秋天的美景,让学生感受美术作品和大自然的美。教师为学生提供欣赏美的机会,用多媒体展示摄影家的优秀作品,体现浓郁的金秋特征,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进行树叶拼贴时,指导学生要反复思考,选择最适合的树叶拼贴出最佳的造型。并可适当添加、粘贴非树叶的形象和材料。学生能抓住落叶的特点大胆想象并进行美的再创造,拼贴出自己喜爱并富有个性的手工作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九、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有这样一个季节,在这个季节里,红透了的苹果挂满了枝头;挺拔的高粱仰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金黄的树叶纷纷从树上飘落下来。天高了,云淡了,风凉了。同学们,猜一猜,这是哪个季节?
生异口同声回答:秋天。
师:对,这就是秋天!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请谈谈你们眼中的秋天。生1:我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我能到临朐看红叶。生2: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我可以吃到又香又甜的大苹果。生:„„。
.师:是的,我们都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有美丽迷人的景色;秋天能给我们带来丰收的喜悦;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大自然,去领略秋天的魅力吧!
(二)欣赏秋景 入情入境
1.播放幻灯片录像(美丽的秋景)。
要求:欣赏后请描述一下所看到的美景(你看到的秋天是什么样的?)。生1:我看到了秋天,树上结满了红红的果子。生2:我看到银杏树的叶子变黄了。生:„„
师小结赞美:秋天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景色,丰盛的食物,丰硕的果实,这么美的秋景你一定想留下来吧?请大家谈一谈你想怎样留住秋天?(生谈自己的方法:用数码相机拍照、画画、写作文„„)
师:是的,当我们踏着满地堆积的缤纷的落叶总觉可惜时,何不 “ 留得残荷听雨声,拾得落叶留秋景 ” 呢?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留住秋天。(板书:留住秋天)
(三)范作欣赏 直观感受
师:怎样才能把秋天留下来呢?老师这里有几幅独特的作品,同学们想不想看一下?(课件展示不同风格的树叶贴画作品数幅)
师:看了这一组画,说说它们与平时的图画有什么不同? 问题引导:这是用什么材料贴成的画?贴的是什么?
生:这是用树叶贴成的,不是画出来的。它们有牛、有孔雀,真是太漂亮了。师:哇!用树叶能拼出这么漂亮的画,同学们想不想也来尝试一下呢?
(四)示范作品 探究方法
师:今天,我们就用捡来的落叶贴画吧!老师也捡来好多树叶,观察这些美丽的树叶,说说它们的名称、形状。(实物和幻灯展示)生1:这是银杏树的叶子,它是扇形叶。生2:这是枫树的叶子,它是掌形叶。„„
师:那么,我们该怎样用这些不同形状的叶子一步步的贴画呢?看一看课本,小组讨论,谁来说说?
师:慢慢说,我按照你的方法来做一做(想 „„)同学们想一想,心形叶能用来做什么?
生:可以做小乌龟的外壳。师:扇形叶呢?
生1:可以做蝴蝶的翅膀。生2:可以做金鱼的尾巴。
„„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就按照有些同学的建议,我们来贴个蝴蝶。师:第二步呢?好,我来拼一拼,摆一摆,(在这里,要注意最好考虑一下叶子颜色的搭配,树叶大小、叶子的反正„„)再修剪掉多余的部分,好!我把叶柄剪掉更合适!
师:认为满意就用固体胶或双面胶贴牢固!
师:好了!现在我想再请一位同学将这个步骤说一遍。(幻灯出示):
生:1.构思 2.拼贴、修剪 3.粘贴
(五)合作实践 互动探究
1.作业要求:大胆想像自由组合创作一幅有趣的贴画。(幻灯出示问题)2.学习形式:前后桌4人组成合作小组,根据所学知识,合作交流,共同制作一幅作品。
3.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制作并巡回指导。
4.教师总结点评,对有创意的、拼贴比较优秀的和合作比较成功的小组进行佳奖。
(六)作品展示 交流提高
1.小组之内自评,小组之间互评,推荐出一幅你们认为最满意的作品!并说出推荐的理由。
生1:我觉得我们组这幅作品比较好,因为我们用树叶表现出了水中的鱼儿、水草、天空中的鸟儿,它们都活灵活现。
生2:我们表现的是龟兔赛跑,我们的小兔子和小乌龟都很像。„„
2.全班再展评、鉴赏。
(七)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在四季的轮回中,秋去冬来,再美的季节也会一闪即逝,但我们已不再遗憾,因为我们用双手 不仅把美丽的自然景色印在我们的眼中,更留在我们的心中。同学们,让发现美、创造美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吧!这样你会发现生活是多么美好。
第二篇:留住秋天
《留住秋天》是湖南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的一节手工拼贴创作课。内容是引导学生观察了解秋林秋叶之形色,感受秋天的美丽,通过对范品、图片进行概括分析,抓住落叶的特点大胆想象并进行美的再创造,拼贴出自己喜爱并有个性的手工作品。本节课是2004年学期末在区开展的一次中心教研活动时,所执教的一节三年级的研讨课。教学理念:
本课在教学设计上遵循《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对学生的观察探究的培养,把课内外知识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注重学生的全员参与,真正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人,给学生说、做、画、评的空间。
3、注重学科整合,整节课融入了语文、自然、音乐等学科的内容,突出了综合性。
4、注重把“美”贯穿整节课,通过对美的观察、美的发现,从而发展到对美的表现和创造。教师的板书设计、范画和课件的制作也努力做到“美”,让学生从不仅从视觉上更是从听觉上感受到秋的“美”。案例描述:
课 题:留住秋天 学具准备:树叶、固体胶、彩色笔
课业类别:手工拼贴创作课 教具准备:树叶、固体胶、彩色笔、范画、课件 教学目标:
1、利用大自然环境资源,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与变化,进行秋天的感受和欣赏。
2、学习利用落叶拼贴,进行美的再创作。
3、增强学生对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意识,将美丽的秋天留在心中。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秋的声音
老师最近读了一首诗歌,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愿意听吗?
“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听听,秋的声音,蟋蟀振动翅膀,蛐蛐,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呤。
听听,走进秋,走进这绿色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
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花里。
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
听听,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的来,向远方匆匆的去。
听听,我们听到了秋的声音。”
1、小结:这是诗人毕国瑛对秋天的感受,现在正值金秋,谁来说说你对秋天的感受?
2、总结:是的,秋天给我们的印象是丰富多彩的,秋天不仅有美妙动听的声音,还有着五彩缤纷的颜色,现在,让我们一起来领略秋天的魅力!反思:课前我进行了查阅,发现三年级的语文、自然等学科用了大量的课时来学习秋的景色及生态特点,而当时又正值金秋时节,抓住这有利的契机用课文中熟悉的诗歌配乐朗诵把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境界,在充盈美的情境中,让学生在审美的愉悦中感受美的熏陶并导入新课,为本课的学习提供积极的认知准备,进而激发认知内驱力和探究欲望。
二、欣赏感悟——秋的颜色
旁白: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最美的季节,漫山遍野,层林尽染。秋天的阳光下,殷红的,翠绿的,橙黄的,金灿灿的„„各色树叶仿佛透明一般,格外的艳丽,一片片,一树树招认喜爱。金秋的缤纷,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更让人有一种想去飞翔想去歌唱的愉悦!(CAI)
1、谁能用最美的词语来概括刚才看到的秋天的美景。
2、秋天的确是绚丽多姿,色彩斑斓,可是秋天的美景正如昙花一现,“刷刷”黄叶和手臂就说“拜拜”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到了秋天,树叶会落下来呢?
3、(渗透自然知识)到了秋天,降水会逐渐变少,空气、土壤中的水分也会减少而变得干燥,而树叶又会蒸发掉许许多多的水分,大树为了保存自己的生命,不得不褪掉树叶道声“拜拜”,以保存仅有的水分不被蒸发,到明年春雨绵绵的季节长出更嫩绿的树叶。
4、同学们有哪些方法把秋天的多姿多彩留住呢?(照相、写作文、„„)
5、小结:是的,当我们踏着满地堆积的缤纷的落叶总觉可惜时,何不“留得残荷听雨声,拾得落叶留秋景”呢? 板书:留住秋天 反思:本环节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学生认知思维是由动作思维向感知表象思维和符号思维发展的,因此,要突破重难点,还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其一,以呈现大量的图画、音乐及朗诵,和孩子们一起分享着大自然美丽的秋景,往日熟视无睹的景象此刻都变得别样动人。同时让学生有了对观察落叶形态美、色彩美、花纹图案美等的直观效果,以此作为很好的媒介,既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也为诱导学生爱护大自然提供很好的契机。在欣赏、感受了那么多意境优美、表现独特的关于秋天的作品之后,学生的创作欲望已达到高潮。其二,整节课,我始终把音乐与视频贯穿在一起,让学生通过视觉与听觉有机结合,真正感受秋天的色彩,观察到秋天给大自然带来的动人魅力。孩子们的心动了,情润了,情不自禁地议论起来了,于是小组中前后间出现了交流和争论,同学们自主地传递着探究的喜悦,传递着对秋天的喜爱,此时此刻发现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开始浸透着自然之美,课堂创设的情境之美,便抓住这最佳时机启发。其三,新课程标准取消了学科间的界限,要求对知识技能的学习同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形成有机的结合,要求本学科要与众多的学科相互渗透,以创造广泛的文化情境,培养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获得综合性知识,因此,结合其他课程,在其中渗透了落叶为什么会在秋天变黄凋落的知识,作为美术学科的必要补充。
三、示范巩固——了解方法
今天,我们就用捡来的落叶贴画吧!王老师也捡来几片树叶,你们看是什么形状的?(对了,是卵形叶、掌形叶,你们还有一些什么形状的树叶?)可老师该怎么一步步的贴画呢?小组讨论,谁来说说!
1、慢慢说,我按照你的方法来做一做(想„„)同学们帮我想想,掌形叶象什么?卵形叶象什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就按照有些同学的建议,我来贴条金鱼。
2、第二步呢?好,我来拼一拼,摆一摆,(在这里,要注意最好考虑一下颜色的搭配,我用黄色的身子,绿色的尾巴、大小树叶、叶子的反正„„)再修剪掉多余的部分,好!我把叶柄剪掉更合适!
3、认为满意就用固体胶贴牢固!
小结:好了!我的金黄色就不贴了,现在我想再请一位同学将这个步骤说一遍。
边说老师边板书:
1、构思
2、拼贴、修剪
3、粘贴
反思:美术课堂教学的示范问题一直是我们探讨的焦点。在这一环节中,因为制作的过程比较简单明了,我尝试了通过转换角色让学生探索思考步骤,结果是轻松自然的达到了我所预期的目的。这样既没有包办代替示范的过程又没有完全放手让学生毫无准备的去创作,学生既动脑动手动口主动性积极性也得到了极大的调动。
四、欣赏范作CAI——拓宽思路
1、让我们再来欣赏其他学校同学们的作品吧!(你最欣赏哪一幅为什么?)谁来评价一下!
2、小结:他们的作业都十分大胆地进行了创作,但同时我认为还有一点不足,你们发现了没有?„„是的,最后一步我们应该运用添画环境的方法进行添画。
3、示范金鱼,如果你有合适的树叶可以当成添加环境的部分,如果没有可以用彩色笔进行添画(出示范作两张)。
反思:通过此环节的设计拓展了教材的内容,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空间无限延伸的课堂中去了,学生的思维也就不再局限于如何用树叶去表现,这样,不但突出了求异思维的发散也注重了变形的乐趣。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甚至是跨越时空的。”丰富想象力的训练要与传统的“双基”一样经常进行。训练的题型应拓展,除添画、续画、组合画之外,还可多进行想象型、改画型、梦幻型、编创型等想象画活动训练。表达上不可以过高要求,任学生的思路尽情驰骋,大胆的信笔画来,自由地倾诉表达,以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转变新的观念态度。
五、作业评价——互帮互助
1、小组推荐出一幅你们认为最满意的作品!并说出为什么?
2、还有哪一位同学愿意毛遂自荐!
3、把你们的作业举起来互相学习!
反思:由原来的给学生作业打分到贴在黑板上进行讲评,已经起到了改进教学、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作用,在这节课上,由老师的评价变为学生自我的评价,更是体现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最后,学生的自我评价结果与我内心的评价结果差不多,也使我原有的担心显得多余了。所以,在实施效果评价时,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形式,了解学生的精神面貌和行为表现,还要透过课堂的气氛创造出了解美术教学的延伸性,看是否给了学生自由发挥和个性发展的余地,看学生是否对自己也对他人的作品给予延伸性的关注与投入。
六、课堂小结——秋景升华 寒风凛凛的冬天就要来临了,五彩缤纷的秋景将渐渐退出大自然的舞台,但我们已不再遗憾,因为我们用双手留住了美丽,让秋天的美好永驻我们的心间!课后反思:
本课在教学设计上遵循新课程标准,试图从以下五点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1、在教法和学法上,基本实现了教师角色的动态转换和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为前提的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合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时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有时还是学习者;而学生在学习中,时而是探究者,时而是合作者,有时还是教授者。在这个动态的转换过程中师生的主体与主导相互交织,有效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2、注重对学生的观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的设计上始终贯穿了学生的观察、探索,转变了重知识、轻实践与重结果、轻过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形成了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目标统筹兼顾的教学模式。
3、通过不同情境的设置,将学生的认知经验与课题知识相结合,拓展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教学目标的实现作了技术上的准备。在自然情境中,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在游戏情境中,拓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任务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在生活情景中,创作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等。
4、注重学科整合。在教学中,将自然、音乐、语文、思品等学科的内容,通过各种环节和情景的设置,与美术学科进行了多学科的综合整合,突破了单纯的学科本位,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
5、注重把“美”贯穿整节课,通过对美的观察、美的发现,从而发展到对美的表现和创造。教师的板书设计、示范画和课件的制作也努力做到“美”,让学生从感官上直接感受到“美”。案例点评:
在中小学,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最主要途径。本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本课从一下方面给了我们一定的启发:
1,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彰显,美育的过程实际已经变成了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这是美育的重要方法。因为对美的欣赏、体验更多的是一种所谓的“默会”。
2,在教学目标上,教师通过让学生以个人或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从对美的体验的感官层次到实践操作,到理性的审美情趣素养,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
3,课程的综合整合以及信息技术的适当运用,是一个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必须的能力和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对各种课程资源有效开发,各学科的内容进行娴熟的整合,对整节课情境的营造,使课堂增色不少。
4,转变评价方式方法,既是教师视野中学生观转变的体现,更是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5,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上,重视建构主义情境认知理论的运用,从情境的创设、体验欣赏乃至经验的生成,不断的指向学生对美的建构,使得美术课的教学更进一步贴近儿童的认知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一部分,她自身有着特有的教育规律和教育目的,因此,在充分相信学生的基础上,还必须结合儿童的身心发育、经验和知识储备的特点,在课程资源的开发、语言的表述、问题的设置特别是教学方法方面更贴近儿童的实际。
第三篇:秋天课堂实录
《秋天》课堂实录
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金竹中学 蓝国祥
一、课前学生唱歌
二、导入
师:描绘秋天,你会选择哪些景物、词语?
生1:秋高气爽。
生2:叶子下落。
生3:菊米飘香。
生4:肥硕的果实,叶子由绿变黄。
三、学生一起朗读课文
你们认为读得怎样?
生1:“青鳊鱼似的乌桕叶”读得不整齐。
生2:没有感情。
生3:“丁丁”读错字音。
师:我们该怎样朗读这首诗呢?请看导读:“……深情絮语”(“深情”就是“有感情”,“絮语”就是“轻声诉说”)
四、闭上眼睛,听老师配乐朗读,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师:听了这首诗后,你的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1:肥硕的果子:桔子、苹果。
生2:露珠披在荷叶上。
生3:一片金黄色的稻田。
生4:绿油油的草野。
生5:芦苇在微风中摇晃不定。
生6:一条清晰的小河。
生7:渔人捕了很多青鳊鱼,脸带微笑。
生8:湖面上飘着一条条渔船。
师:“飘”字用得好。
生9:小河里有许多美丽的小鱼。
师: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这首诗,品味语言:你觉得哪些诗句美,美在哪里?或看到了什么?
(可以边独立思考边写。)
生1:1、2句露珠很美,伐木声很优美,环境清静。“满披”、“丁丁”、“飘出”用得好。
师:“丁丁”为什么用得好?
生:用声音来表现静。
师:“飘出”能否改成“传出”?
生:不能。因为“飘”有“轻轻地、慢慢地”的意思,更能体现出清静。学生齐读这两句。
生2:3、4句告诉我们这是一个丰收的好季节,有肥硕的瓜果,“饱食”说明镰刀割稻谷割得很多。学生齐读这两句。
生3:9、10句“轻轻”写出了渔人:依依不舍、看风景(描述:岸上长着芦苇,湖里游着小鱼,湖面上飘着小船。),渔人不忍打破幽静的气氛。学生齐读第二节,抽读“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一句,再齐读。
生4:“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小鱼在捉迷藏。
生5:“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读这两句。
师:谁在吹笛?
生齐答:牧童。
生6:3、4句吃穿不愁,为农民带来幸福。
生7:11句蟋蟀在跳来跳去。
师:有没有听到过蟋蟀的声音?
生8:12句水清、浅,鱼往上跳。
五、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生1:乌桕是什么东西?教师出示准备好的乌桕叶,摘下一片,形状像青鳊鱼,并作解释(叶子会由绿变红,可以做蜡烛)。
生2:为什么“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生:叫得遥远,可见辽阔。
生3:“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怎样理解?
师:指的是什么?
生:夏夜的笛声。
师:现在还存不存在?
生:不存在。
师:牧童不在?牧羊女梦寐什么?
生:想着牧童的笛声。
生4:为什么说“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生1:秋天是农民丰收的季节,家里果实很多。
生2:还有其他三季,只有秋天才丰收。
师:鸟栖息在树上歌唱,悠闲自在。
六、学生有感情地一起朗读整首诗
七、分组各背一节,看哪一组背得快(先准备,接着尝试背,实在背不出可瞄一眼)
八、作业
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文章。
【整理并点评(海盐实验中学 华华)】
以上是遂昌县教育教学服务月活动送教到片的一堂公开课。来自金竹中学的蓝国祥老师为石练中学仅有三、四十个学生的初一唯一一个班学生上的一堂精彩的诗歌教学课。这些都是山区农家的孩子,据说好的一些学生跑县城去了。但谁也没有想到在蓝老师的精心指导下,面对陌生的老师,学生那么会说,那么会想象,那么会质疑,那么会解疑,课堂气氛十分融洽。这得归功于蓝老师循循善诱的引导、点拨,老师柔和、自然、亲切的语言是那么富有亲和力,且与诗的情调相吻合。在教学中,老师注重朗读,在朗读中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唤醒学生的元认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进入到诗所描绘的优美的意境中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不用老师多加分析,一节课时间,学生很透彻地赏析了这首诗,并当堂朗读成诵,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率。课堂上老师还让学生大胆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对初一学生来说尤为难能可贵。袁振国教授曾指出过: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学生提不出问题。蓝老师在这堂课中已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学生在课堂上有了相当好的表现,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秋天》课堂实录
执教教师: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第二中学 赵建英 开课地点:青田县方山乡校
记录整理:谢会兰 粱晓勇 鲍建忠
一、谈话导入
师:前几天我们这下雨了没?
生(齐):下了。
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生(齐):雨水。
师:除了雨水还带来什么?
生(齐):秋天。
师:感觉到了没?
生(齐):感觉到了。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说说秋天,好吗?先说说我们眼中的秋天。(板书“秋”)
生1:我眼中的秋是高高在上的,很美丽。
师:高高在上?为什么?
生2:麦子收割了。
(众生笑。)
师:要不要更正一下?
生3:噢,是稻子收割了!
生4:我眼中的秋非常的冷。
生5:我眼中的秋是一片金黄色,农民喜洋洋的收获着这一年的丰收。
师:真会关心人!
生6:我眼中的秋是稻田里到处金黄色。
生7:大雁南飞了。
生8:硕果累累的秋天,也给农民带来了丰收。
师:这是我们眼中的秋,美吗?
生(齐):很美。
师:有人说诗人笔下的秋更是充满诗情画意。我们能不能当诗人?
生(齐):能!
师:我们也能当诗人?
生(齐):能!
师:好,我们就一起去看看诗人何其芳笔下的《秋》。现在开始读秋(教师板书:读)
师:是齐读呢,还是自己七嘴八舌的读?
生(齐):齐读。
师:选择了齐读,那读的时候脑子里要有什么?
生(齐):秋。
师:还要注意什么?
生(齐):感情、停顿(节奏)
师:好,预备,齐!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美读感受
师:我还沉浸在同学们的精彩朗读里,平时我很羡慕记者这一职业,现在让我来当一回记者,采访一下各位。(教师以记者身份对学生进行采访)
师:这位同学,你对这次朗读满意吗?
生9:满意!
师:为何满意?
生9:读得有感情。
师:请选择自己最满意的片断读一遍。
(生9读,师纠正错字。)
师:刚才同学们向我推荐了朗读最棒的哪两位同学?(生⑨站起)请说说。朗读要注意什么?
生10:有感情,注意标点符号。
师:请读一读。
(生10读。)
师:还有一位呢?(生11起)噢,请说说你平时注意什么?
生11:感情。
师:怎样才能有感情呢?
生11:投入诗中,把自己当作者。
师:哦,把自己当诗人。我们就是诗人何其芳。怎样才能投入呢?《艺术人生》采访播音员,她说,播音时要心无杂念,还要对课文理解。下面我们来品一品“秋”(板书:品)。昨天预习及刚才的朗读中有没有很喜欢的句子?和同桌说说自己的快乐,呆会儿和同学们说一说。
(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交流。)
三、研读探究
师:好,刚才是窃窃失语,下面请大声的说给同学们听。哦,有同学手举得很高了。
生12:“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师:为什么喜欢?
生12:早上很早出去,山上都是雾。
生13:我喜欢第一节的第一句,我喜欢这句话是因为清晨空气非常清新,在幽谷里的心情也非常好。
师:嗯,清新的空气,幽谷……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再美美的读一遍。
师:美在哪里?
生13:我认为露珠被伐木声震落的一瞬间很美。
生14:第一段的3、4句。“肥硕”因为秋天到了,要收果子了。
师:要收果子了,是肥硕的瓜果!
生14:农民们吃饱了,到稻田里去割稻子。
生15:我觉得不对,农民们用镰刀割,应是镰刀闻到香味,把稻谷的香味比作米饭(众生笑)。
师:我倒拿不定主意了,同学们来说一说。
生16:后一个说得好。
生17:前一个说得好,因为人吃饱了才有力气去割稻子。
生18:两个都好,人吃饱了才有力气,镰刀也是一样。
(师生笑。)
师:汽车不是要加油吗?不吃饱我就罢工不干
(众笑。)
生19:这里是把饭香比作饱食,应是割了很多的稻子。
师:哦,是个丰收年。这里让我们产生了误解,主要是哪个词?
生(齐):饱食。
师:“饱食”运用了什么修辞?
生:拟人。
师:把它圈出来。
生20:我喜欢“肥硕的瓜果”,写出了秋天丰收的景象。
生21:我喜欢第四节的“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睛里”,因为牧羊女做梦都想到了秋。
生22:她说错了,是第三节。
师:真细心啊,粗心的女孩说成了第四节。如果都像刚才这样上课,肯定很棒的!
师:还有什么问题吗?有问题就提出来,要知道“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生23:“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一句。
师:应是叶子,而不是“青鳊鱼”。
生24:为什么第三节1、2两句这么说?
师:谁愿意来帮助解决?
生25:蟋蟀声响说明是清晨。
师:早晨安静,蟋蟀声特嘹亮,又感到特别宁静。
生26:应该是在原野上,原野上蟋蟀多。
师:由于安静所以声音传得更远,由于是原野,蟋蟀特多。
生27:蟋蟀声的回荡感觉原野特大。
师:同学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再说一下。
生重复。
师:还有一句,为什么水特澄净?
生28:以前看不见石子,现在看到了,水枯了。
师:像成语“水落石出”?
生29:不是水枯了,而是水清。
师:哦,到底是哪种?
生30:我觉得是水清。
生31:应是枯了,因为有“枯涸”。
生32:“枯涸”之意是“干涸”,没有水了。
生33:“枯涸”是水枯了,但是“清冽”是水很清的。
师:何其芳真是给我们出了难题。
生34:脏水没有了,清水还在(师生笑)。
师:真是太妙了!脏水没了,清水留下。
生35:脏的搞掉了,只剩下清水。
生36:如果水没有了,船就不能在河上了。
师:第三节主要写哪里?
生(齐):在草原上。
师:刚才同学说“水没有了,船就不能在河上了”应是第几节的内容?
生(齐):第二节。
师:“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应理解作秋天的溪水日渐干枯而显得更加清澈。
生37:为什么说秋天在渔船上游戏?
生38:渔民把打鱼当作一场游戏(生哗然)。
生39:因为好玩。
师:因为好玩?
(众笑,举手声迭起。)
生40:捕鱼捕不到,捕到树叶,很高兴。
师:捕不到鱼,很高兴?这渔夫肯定是个乐天派。
生40:树叶好像和他开玩笑一般。
师:然后就很快乐了?
生41:秋天成了一个顽皮的孩子,和渔民做游戏。
师:看出来了吗?
生(齐):看出来了。
生42:渔民以捕鱼为生,很高兴,像孩子在玩游戏。生43:渔民是捕鱼为生的,但秋天像个孩子。
师:讨论了那么多,都是哪个词惹的“祸”?
生(齐):“游戏”!
师:圈出这个词。看来他不急着打鱼,不愁吃不愁穿,把打渔当作一场游戏。好,以渔民快乐的心情来读这一段。(生读)
生44:为什么说“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生45:因为有饭吃了,很高兴。
生46:秋天雁南飞了,栖息在屋顶上。
生47:农民稻子收完了,很累了,休息了。
生48:丰收了,农民很高兴,雁子也栖息了。
师:好,能给这段文字取个名字吗?
生49:《丰收》。
生50:《大丰收》。
生51:《秋收》。
生52:《分享劳动》。
四、课外拓展
师:真不错!刚才我们说秋、读秋、品秋,留下一个任务:“绘秋”。怎么绘呢?写诗、散文、说相声,演秋,有机会跟同学们好好分享。这里还有一篇写秋的散文《秋之韵》,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诗歌和散文不同的地方。
下课!
【点评】
《秋天》是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首现代诗,描写的是多姿多彩的乡村秋景,要求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揣摩、体味诗歌的语言和意境,从而感受秋天的美。
赵老师在设计教学时,紧紧抓住了重点和难点,通过说、读、品、绘,让人着实过了一把“秋”瘾。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能循着这一主线,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对文本进行了细腻的品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胆有益的拓展。正是由于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互动、融合,课堂上不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和快乐的音符。这一切让我们切身感受到:新课程的学习收获多多,不仅轻松,而且富有情趣。(点评者:楼春富)
第四篇:《留住秋天》教案
《留住秋天》教案
教学目标:
1、利用大自然环境资源,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与变化,进行秋天的感受和欣赏。
2、学习利用落叶拼贴,进行美的再创作。
3、增强学生对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意识,将美丽的秋天留在心中。
教学重难点:
利用各种落叶拼贴一幅画。
课前准备:
学生:树叶、双面胶、彩色笔、剪刀、素描纸。
教师:树叶、双面胶、彩色笔、剪刀、素描纸、范画、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孩子们,最近大家都喜欢看什么动画片啊?那你喜欢那个角色呢? 老师也喜欢,我想考考大家,看谁能最快的认出它们。(现场作画)
喜欢吗?那老师就把它送给你吧,不过,有个小小的条件,刚才(它)给我说了一句悄悄话,它说它啊最喜欢在课堂上表现最好的孩子了,谁表现得最好,它就跳到谁的面前。你们想不想它来到你的面前呢?那就看你们在后面课堂上的表现了哦!
二、创境设悬,回顾美
1、孩子们,“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雁南归”,刚刚过去的金秋时节,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美好的印象。
今天,老师把秋天请回到了我们的课堂上,请看大屏幕:(出示秋景课件)夏,静静地走了;秋,轻轻地来了,浓绿的叶子慢慢变黄,金黄色的树叶在太阳下格外绚丽。秋是一首美妙的诗,给我们描绘了它的成熟;秋是一首动听的歌,尽情向我们展示它的热烈与深淀;秋,更是一副奇妙的画,给我们带来了绚丽多姿、色彩斑斓……
2、然而,这多彩的秋色,会随着无情的岁月被冲淡。你们想把这绚丽的秋色留住吗?
3、有哪些办法能留住秋天呢?(学生反馈,相机表扬)
4、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想了这么多办法来留住秋天。俗话说:一叶知秋,落叶是秋天的象征,当我们踏着脚下缤纷的落叶而感到惋惜的时候,何不开动我们智慧的大脑,让这些落叶重新绽放迷人的风采呢?今天咱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研究如何利用树叶来拼贴作画。
(板书:留住秋天——树叶拼贴画)
三、佳作欣赏,丰富美
1、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看看这些飘落大地的树叶,在艺术家的手上,会有什么新的风采。
这些艺术家们,用树叶拼出了什么图案呢?(学生看书,指名反馈,相机表扬)
2、是呀!当秋风扫过大地,树叶随风飘落,小蚂蚁说:这是我的渡船;梅花鹿说:这是我的饼干;老师也和他们抢着捡呀、拼呀、贴呀,做成了一个个礼物,想送给大家。大家想知道是什么吗?
(课件展示,教师解说)
首先送给大家的是一只活泼的青蛙,你看,普普通通的树叶,只要我们合理的摆放,精心的创作,它们又重放光彩了;接下来,一只可爱的小老鼠来了,几张不同的树叶,经过大胆的构思,精心的添画,一个精美的艺术品就呈现在我们眼前了;你看,一只威风凛凛的狮子也已经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走进了我们的视野,他也想瞧瞧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呢;瞧,美丽的孔雀也赶来参加这个比美的盛会了;还有神气的大公鸡;可爱的小松鼠,勤劳的老黄牛;以及美丽的乡间风光也相继来到这个盛大的舞台。
3、老师送给大家的礼物,你们喜欢吗?
你们想不想也把这样的礼物,送给我们课堂上今天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呢? 那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探究制作的方法吧。
四、自主探究,感知美
1、大家看看,老师手里面有几张不同形状的树叶,想想你刚才欣赏的作品,能把它们拼成什么图案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指名反馈、相机表扬)
2、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谁能把这几张树叶像变魔术一样,变成金鱼?
3、指名演示,并引导说出构思和步骤。(表扬学生,相机板书制作步骤:
1、观察
2、拼摆
3、粘贴
4、整理)
五、动手拼贴,创造美
学习了制作的过程之后,我看到有的孩子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想创作了吧? 不过,在动手之前,智慧老人也想出来给大家打打招呼:(课件展示)
1、请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独创或合创。如果是合创,要讨论好创作的主题,做好详细的分工。
2、拼一拼、摆一摆、多试几次,找到最满意的画面。
3、要注意树叶颜色的搭配。对树叶的形状可作小部分的修剪,但不能太多。请大家默默地读一读。记住智慧老人的话了吗? 现在开始创作吧。学生创作、教师巡视。
六、展示汇报,鉴赏美
孩子们,经过你们刚才的合作、思维的碰撞,我们的成果已经出来了,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的劳动成果吧。请依次将你们的作品拿到前台来展示,边展示边做个简单的介绍。
1、汇报展示
2、孩子们,你们能从这些作品中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作品来吗?说说它们美在哪里?
3、上面的每一幅作品都是你们智慧的结晶,都是你们汗水的体现,都是通过你们的小手创作出来的,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的地方,只等着我们用心去发现,去创造。
七、总结延伸,升华美
1、孩子们,树叶既能给大树提供生命的养料,又能通过我们的想象来再次焕发生命的活力。树叶拼贴画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树叶的无穷魅力,更让我们感受到它带给我们的高雅的艺术享受。
这一节课,你们通过自己小手的创作,留住了美,留住了秋天,你们还想留住这节课吗?谁来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反馈,相机表扬)
看来,大家在这节课里都小有收获。金色的秋天虽离我们远去,但我们已经能够留住它了。相信大家能利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开动聪明的大脑,发挥灵巧的双手,留住四季的美,留住生活的美。课后,请孩子们用树叶拼贴一幅或几幅画送给你最喜欢的人,也包括我。
第五篇:《留住秋天》教案
课 题:《留住秋天---树叶拼贴画》 课 型:手工拼贴创作课 教学目标:
1、走进秋天,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与变化,感受秋天,欣赏秋天。
2、学习利用落叶拼贴,进行美的再创作。
3、增强学生对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意识,将美丽的秋天留在心中。教学重难点:利用各种落叶拼贴一幅画。
教学过程 :
一、回顾美。
夏,静静地走了,秋,轻轻地来了,浓绿的叶子慢慢变黄,金黄色的树叶在阳光下格外绚丽。秋是一首美妙的诗,给我们描绘了它的成熟;秋是一首动听的歌,向我们展示它的热烈;秋,更是一幅奇妙的画,给我们带来了绚丽多姿、色彩斑斓……
然而,这多彩的秋色,会随着时间进入冬天,他们会消失。但是有许多文学家用诗词、散文等形式留住了秋天,你们想把这绚丽的秋色留住吗?你有哪些办法留住秋天呢?
二、发现美。
1、欣赏范画,发现落叶,引出课题。
请大家看老师是用什么方法留住秋天的。观察下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是怎样制作的呢?对,老师用了秋天的树叶拼贴制作了一头狮子,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树叶拼贴画,用这种方法留住秋天的美。(板书课题:留住秋天----树叶拼贴画)
2、欣赏落叶的美。
要想做好树叶拼贴画,首先就要去发现那些美丽的树叶,这些树叶美在什么地方? 师小结:秋天的落叶不但形状各异,而且色彩丰富。
三、探索美。
1、单片想象。①椭圆形落叶的联想。②扇形落叶的联想。
师小结:真不错!能把这一片树叶想象成这么多美的形象!是的,根据树叶的形状、大小、颜色,每一片树叶都可以想象成很多东西。
2、两片组合想象。
那把这两片树叶组合在一起,会出现什么令人惊喜的画面呢? 上下拼摆---萝卜,左右拼摆---鱼,重叠拼摆---花骨朵,倾斜拼摆---像戴着帽子的头。
师小结:通过上下、左右、重叠、歪斜等多种方法的拼摆,用两片树叶就能够拼摆出很多的形象了。
3、多片拼摆。①、学生试拼摆。生1试摆一条鱼。生2试摆一朵花。
②、老师示范拼摆,详细讲解制作步骤。第一步:想象思考。第二步:选择拼摆。第三步:修剪粘贴。第四步:添画整理。
四、丰富美。
树叶除了可以拼成鱼、萝卜、小鸟,还能拼出什么图案呢?怎样拼的呢? 欣赏优秀作品。
五、创造美。
1、你想用树叶拼贴什么呢?
2、出示提示,提醒注意事项。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鉴赏美。
七、升华美。
孩子们,树叶既能给大树提供生命的养料,又能通过我们的想象来再次焕发生命的活力。树叶拼贴画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树叶的无穷魅力,更让我们感受到它带给我们的高雅的艺术享受。金色的秋天虽然会离我们远去,但我们能够留住它相信大家能利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开动聪明的大脑,发挥灵巧的双手,也能留住四季的美,留住生活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