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词五首》复习教案
《词五首》复习教案
九年级 备课人:吴志鸿 审核:九年级语文组 时间:2010年3月10日 序号:6 姓名: 班级:
一、导学目标:
1.能够背诵并正确默写五首词。
2.体会词的艺术风格和理解词的两大流派。
3.要求学生能感悟词的意境和语言美,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词的鉴赏能力。
二、导学方法:
自主、合作、点拨、训练
三、课前导学:
1.要求背诵、默写课文。
2.自觉理解词的大意。
四、导学过程:
(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
(二)学生合作复习,老师抽查背诵、默写情况,解决疑问,教师点拨。
(三)检测重点,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同步练习
(一)望江南 温 庭 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1、“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作者通过什么来写她的一次次失望?这体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心理?
2.从“ ”到“ ”写出了 词中女子等等远行爱人归来的时间之长。3.结尾一个“断”字,形象写出女子什么情感?
4下面对《梦江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梳洗罢”才“独倚望江楼”,表明她精心打扮,是为了时刻准备心上人的归来,“女为悦已者容”,一个“独”字,写出了妇女只希望一个人静静等待思念的人归来的心态。B、“斜晖脉脉水悠悠”表面上是写水,实际上也是喻望穿秋水的眼神——那每天不知疲倦地注目的眼神。
C、这首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D、温庭筠的这首小词一洗常见的浓艳风格,写得清新淡雅,空灵秀丽,而又朴实自然。后人评价说:“绝不着力,而款款深深,低徘不尽”。
渔家傲 范仲淹 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下阕写,笔力雄健,感情沉郁。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 ” ..
2、词的上阕写景,以一“异”字统领,其“异”有哪些表现?词中一个“异”有什么作用?
3.下阕抒情。把爱国思乡之情这两点统一起来,用典表现的句子是哪一句?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5、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C、这首词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D、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6、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的上阕写的是“落日孤城”的边塞景象。
B、词的下阕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抗敌的同时怀念家乡的心情。C、“人不寐”三字突出地反映了当时孤城危急的战况。D、这首词基调悲凉,意境开阔。
7、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 ;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
2、贯穿全词的“词眼”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答:。3.“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赏析: 4.词中体现苏词豪放风格的动词有哪些?
赏析: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6、选出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 “酒酣胸胆尚开张”一句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 “亲射虎,看孙郎”一句巧妙运用典故,表现诗人斗志昂扬和兴致之高,使出猎场面达到高潮。
C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中,作者再次运用典故,以冯唐自比,表现报国杀敌的强烈愿望。
D “会挽雕弓如满月”一句中的“会”字,表现出作者对自己的愿望定能实现充满信心。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本词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用语含蓄,暗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2、“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过程?破 阵 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
答:
2、本词上片写出了哪些雄壮场面?
赏析: 3.下片写作者豪情万丈,哪两个动词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赏析:
4.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 ”。
5、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赏析:。6.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7.全词的点睛之笔是哪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赏析:可怜白发生。作用: 从追忆过去回到现实,与前面词句形成极大的情感反差,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能产生较强的艺术感染力。8.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赏析:。9.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赏析:
10、下边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第二篇:词五首复习教案
词五首
复习目标:
1、概括主旨,把握情感
2、把握技巧手法,分析诗歌妙处
3、品味语言精妙,赏析经典名句
4、背诵 复习过程
一、怎样学习古诗词
1、体会诗词主旨
1)看题目:题目往往提示内容,帮助我们理解诗词所传的情感。《密州出猎》《秋思》 2)、抓住关键词语:分析诗中凝练、传神的字词和作者抒情、阐理的关键语句,从而把握诗歌主旨。
3)分析形象特点。古诗词中的典型形象往往表达较固定的情感。如“浮云”常比喻漂泊在外的游子。
4)辨别题材类型
5)知作者背景
2、品味诗词语言
1)词语品味:重点是关键性动词、修饰词、叠词及色彩词。品味字词时不能把字词孤立起来,要放在句中,反复朗读体会。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绘画面;③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佳句赏读
佳句多指意境丰富、揭示哲理、景物描写的句子。品味一般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从内容方面考虑主要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内容或有怎样的寓意;二是从想象方面思考该句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指出其表达技巧及效果,或分析句子的语言特点。
3、探究表现手法 典型题例
1)这首诗(词)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2)请分析这首诗(词)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3)作者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分析表现手法,就是分析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表现手法。它包括托物言志、、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扬抑、用典、修辞等。
答题模式:表现手法+内容分析+表达效果
4、词的创作流派
婉约派、豪放派
区别: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表达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愁别绪,或幽怨深沉,题材较狭窄,多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二、自主复习
1、《望江南》
背诵——理解①词的内容“独”(孤单寂寞)(盼望)“皆不是”(失望)②品味“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③表现手法:白描、直叙
2、《渔家傲 秋思》
1)背诵——2)理解内容;上片描写塞下秋景,下片集中抒发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核心“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解释矛盾心理——主旨:抒发戍边将士思乡报国的情怀,同时也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补休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之情。3)赏析: A、“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秋景?(边塞荒凉而又壮阔的景象)由此我们想到王维的什么诗句?
B、风景不同的具体表现在(雁去衡阳;变声四起;落日城闭);这具体变现了边塞(寒冷、荒凉、戒备森严的特点。C、“羌管悠悠”句赏析。(写景;寒冷,条件艰苦‘营造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气氛;情:思念家乡,报国无门)D、“燕然未勒”:“写作手法”表达情感
3、《江城子》
背诵——理解内容:上片叙述此次出猎的情况,从几个方面写“狂”:衣着、随从、自比孙郎,下片以抒情为主——写作手法:用典
4、《武陵春》
上片:写哀伤:表现、原因和程度(用外在的行为具体的表达了他的内心的浓重的的哀愁:日晚倦梳头;)下片:消愁:“只恐”哀愁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是词人却把它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夸张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写出了愁之重。
《破阵子》
1、背诵——理解:上片写军旅生活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都是极雄豪、壮美的行事‘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下片前四句描写战斗场面结尾“可怜白发生”一方面表明了前面的是、追忆,另一方面说明充满了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
2、赏析
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生动的再现了紧张战斗的的场面。
4、结合本词,体会“壮词”的特点(题材上看写得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
1.(2013山东淄博卷)词末“可怜白发生”一句凝聚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请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3广东广州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1)却”“可怜”分别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抒发了作者年岁渐老而又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2.(1)完成。可怜,可叹。(2)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响彻号角声的军营。描绘了一幅军旅生活图。蕴含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烈情怀。
第三篇:九年级上《词五首》复习教案
九年级上《词五首》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背诵并默写。
2、掌握每首词的主旨
3、理解赏析五首词 复习过程
一、背诵并默写三首词
二、逐首理解赏析
《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
1、这首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什么?
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边塞秋季的荒凉景象。下片集中抒发戍边将士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2、词的上片用了一个什么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表现在哪三方面?
“异”字,统领全部景物。不同表现在:①“衡阳雁去无留意”②“四面边声连角起”③“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3、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作用是:①渲染了西北边塞的苦寒和荒凉。②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③暗示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4、全词的核心部分是什么?词人在这里运用什么手法揭示了将士的什么心理?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它运用典故,表达了将士没有建立军功,虽然思念家乡但无法回去的矛盾心理和痛苦心情。“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何正确理解这一句的含义?它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修辞手法:互文;含义:将军和士兵都因久戍不归而长出白发,都因功业难成,有家难回而哀伤流泪。表达作用:抒发了戍边将士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
1、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什么?
词的上片记叙狩猎的情况。下片抒发了作者的报国志向。
2、这是一次装备齐全,人数众多,热闹非凡的狩猎活动。可以从“卷平冈”三个字中看到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行走极快。
3、“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的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①“亲射虎”用孙权射虎的典故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②“遣冯唐”是作者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够(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新重用自己,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的愿望。
③ “射天狼”中的天狼星代指西夏入侵者,表达了作者要为国御敌立功的雄心壮志和爱国精神。
4、本词的主旨句或点睛之笔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5、作者的“狂”表现在哪些句子上?
①左牵黄,右擎苍。②亲射虎,看孙郎。③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1、为什么说《破阵子》是“赋壮词”?试从词的内容、情感和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赋壮词”,①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生活: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些都是极其雄豪壮美的事;②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作者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和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③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
2、作者的最高理想是什么?(用原文回答)它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答:作者的最高理想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它充分地表达了作者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和爱国激情。
3、名句赏析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4、“天下事”指什么?
5、主人公对疆场的眷恋可以从词中哪一个细节看出来?
6、“秋”字的作用?
7、“可怜”一词的含义及作用。《马说》复习课教学案
复习目标:1.背诵默写课文,解释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掌握托物寓意的写法。3.学习知识构建,建立完善的复习体系。
复习重点:1.背诵默写课文,解释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复习难点:掌握托物寓意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诗欣赏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B、欲为盛名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C、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推敲 D、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师生交流:你了解韩愈吗?
《马说》作者,唐代。和他同代的另一位唐宋八大家是。
二、根据你对文章中实词、虚词的理解,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如临.大敌 为.所欲为. 民以.食为天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三、而字用法,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四、梳理学过的文言文字词
说 安 见 策 知 得 道 之 其 以
A 执策而临之 B策之不以其道 C策勋十二转 D束手无策
A不以千里称也 B策之不以其道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固以怪之矣 E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五、通假字归纳:
(1)食马者:“食”通饲,喂养.(2)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4)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六、词类活用 1、形容词用作动词:
辱:辱没。例句: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尽:吃尽。例句:一食或尽粟一石。2、名词用作动词:
策:名词,马鞭子。这里用作动词,用鞭子打。例句:策之不以其道 3、数量词用作动词:
千里:行千里。例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尽:使……尽,竭尽。例句:食之不能尽其材
翻译句子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C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七、简括本文观点及情感:
八、简要分析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
九、拓展:现在人才观与封建时代人才观:你认为古之千里马和今之千里马有何不同?社会不同对伯乐要求相同吗?
A、古之“千里马” 韩愈-孟浩然--苏轼-李白-柳宗元 B、今之千里马
1.钱学森: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他可谓中国航天的神马。2.孔祥瑞:蓝领专家
1972年,孔祥瑞初中毕业后到天津港码头当了工人。他放弃了多次学习深造的机会,始终坚持在实践中学习,把工作岗位当课堂,把生产实践作为教材,把设备故障作为课题,把身边怀有一技之长的工友作为老师,努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一名仅有初中学历的普通工人,34年创造了150多项科技成果,为企业创造效益8400多万元。C、(1)现代人眼中的伯乐
“应用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精神,擦亮眼睛,细心审视鉴定“马”
是否确有千里之能,“毛遂”是否真材实料有能耐。应崇实,甄选
“千里马”,应高瞻远瞩,量才录用,唯才是举,为真正的千里马搭建平台。这样,我们的国家就会因有货真价实的“伯乐”和“毛遂”而蒸蒸日上,日新月异。”
十、作业:背诵默写课文
出师表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意义。认识并学习诸葛
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掌握文言实词、虚词意义。
4、背诵理解重点语句。
5、课文内容拓展。复习过程:
一、回忆文体文学常识: 1.“表”的一般内容是议论和叙事,往往有抒情色彩;它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的文体。《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2.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千百年来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诸葛亮一生主要着作有:《三国志》、《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等。由于作战的需要,他在天文、符咒、奇门遁甲上研究很深,《三国演义》上讲述很多。诸葛亮于公元234年 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3.诸葛亮写作意图(即课文梗概介绍):
二、背诵 课文片段后回答问题:
1、请同学们背诵《出师表》第1、2、5段后回答: 在这三段中分别提出了那三条建议 :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
2、请同学们背诵《出师表》第6、7、8、9段后回答(1)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诸葛亮的一片忠心?(2)如何看待诸葛亮的一片忠心?(1)a、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
二十有一年矣;b、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c、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d、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2)、摒弃封建忠君思想,学习他为国家兴盛强大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三、解释句中标记的实词:
1、中道崩殂
2、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
3、追先帝之殊遇
4、妄自菲薄
5、引喻失义 6 作奸犯科
7、付有司论其刑赏
8、以昭陛下平明之理(9、简拔以遗陛下
10、性行淑均
11、晓畅军事
12、躬耕于南阳
13、不求闻达
14、猥自枉屈
15、寄臣以大事
16、夙夜忧叹
17、攘除奸凶
18、斟酌损 益
19、以彰其咎 20、察纳雅言(接收)(正确)
四、辨别古今词义
例句 古 义 今 义
诚宜开张圣听 扩大 店铺开业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心遗憾 极为憎恨
先帝不以臣卑鄙 身份低微出身鄙陋 言行恶劣
由是感激 感动奋发 深刻的谢
晓畅军事 通晓,熟悉 明白通达
临表涕零 眼泪 鼻涕五、一词多义
(一)益:有所广益(好处)斟酌损益(增加)遗:以光先帝遗德(遗留)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效:恐托付不效(奏效)讨贼兴复之效(任务)不效, 则治臣之罪 道:中道崩殂(途)得道多助(施行仁政)咨诹善道(方法)
鄙:肉食者鄙(目光短浅)先帝不以臣卑鄙(低微)蜀之鄙有二(边 境)顾:顾野有麦场(回头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举:众举宠为督(推选)孙叔敖举于海(选拔)举大计(实行)死则举大名(显示)
(二)之:⑴危急存亡之秋也(的)⑵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的)⑶欲报之于陛下也(代先帝的殊遇)⑷以塞忠谏之路也(的)
⑸悉以咨之(代他们,即郭攸之费袆董允等)⑹先帝称之曰能(代他,将军向宠)⑺愿陛下亲之信之(代他们,代侍中、尚书)
于: ⑴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在)⑵欲报之于陛下(到)⑶试用于昔日(在)⑷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⑸躬耕于南阳(在)
⑹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在)⑺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到)⑻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在)⑼还于旧都(到)
六、理解与问答填空:
1、文中回顾了 三顾茅庐、临危受命 和 临崩寄大事 三件事。表达了受恩感激之
情。2《出师表》中的成语有:开张圣听妄自菲薄作奸犯科三顾茅庐、优劣得所、引喻失义。
3、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 同。
4、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 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6、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7、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政治愿望):,北定中原,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8、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9、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10、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也
11、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臣以当世之事。
12、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 用文中的话回答 “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13、《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4、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5、《三国演义》中反映诸葛亮聪明和智慧的事例: 有空城计、七擒孟获、草船借箭、舌战群儒、摆八阵图、三气周瑜。
1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7、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 是: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
18、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喻后主刘禅要 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 ,同时也表达了他 报先帝、忠陛下、兴复汉室的决心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七、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陛下确实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扬志士们的气概。(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提升、处分、表扬、批评,不应该因人而有什么差别。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兴隆昌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所
以倾覆衰败的原因。
(4)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希望全部贡献出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曹魏,复兴汉室,回到原来的都城洛阳。
八、课文拓展(一)诸葛亮这位着名的历史人物,大 家比较熟悉。你知道的有关诸葛亮的哪些歇后语?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作事--------干干净净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诸葛亮娶丑妻----------为事业着想
(二)、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许许多多着名的政治家,如何衡量他们?你认为一个比较完美的政治家,应该具备那些条件?请结合本文所学说一说现实社会的政治官员应该是怎样的。(同桌课堂讨论)?
1.应该有远大的抱负,坚强的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
2.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能洞悉当时国家之形势,针对国计民生症结所在,提出兴利除弊的方案;
3.能知人善任,选拔贤才;
4.能集思广益,善于采纳群言,改进工作。
第四篇:词五首教案[推荐]
词五首
教学目标:
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
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3、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作品的思想内涵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我国古代,往往不同的时代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一下几首词,体会一下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检查预习:
三、朗读
1、要求学生结合注释将这五首词浏览通读一遍。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
《望江南》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太原祁人。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
(2)花间派。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他们多写闺情。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 派”。
2、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
文章大意: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3、体会文章写作特色。
(1)教师提问:“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
(投影展示)“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
“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
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
你认为白频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
(2)学生讨论。
(3)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总结指正,必要的时候,教师要予以讲解。
(4)答案提示:
“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文,我们却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
白频洲又可能是她和爱人分手的地方。
(5)教师总结:本文短短27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时间,从清晨到黄昏;景物,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频洲;就人物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显示了它高度概括、凝练的特点。另外,这首词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武陵春》
1、朗读这首词。
2、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李清照集校注》,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
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 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
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
中原的怀念。本词是她后期的作品。
3、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指正。
文章大意: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4、思考:
(1)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文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
(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3)本文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
学生思考、讨论,发表意见,教师指正。
答案提示:(1)梳洗罢,是一种信心,一种希望,而“倦梳头”是一种放弃,一种对生活毫无兴趣的悲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满怀愁绪。两篇文章都用同一个典型细节来反映主人公的心态,应该学习这种写法。
(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三个词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又紧紧抓住了作者的心。
(3)作者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即间接抒情。也有直接抒情,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使文章的风格既含蓄又直朴、率真。
5、总结:这两首有什么相同之处?
学生可各抒己见,教师总结。
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抒发的感情相近,抒发主人公或作者的离愁别绪,凄惨心境。
教师进一步引申:词发展到后来兴盛的时候,人们将词分为两大派:婉约派和豪放派。今天我们学的词接近婉约派的风格。下一次课我们将体会一下豪放派的作品风格。
六、质疑问难。
七、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写愁的诗句,请列举并说明其特点。
八、布置作业:背过这两首词,熟读其他三首,争取背过。
第二-----三课时
一、检查导入:
检查学生背诵默写。
二、学生自学其他三首。
1、交流自己搜集的文学常识。
(1)范仲淹(980--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苏州吴县人。范仲淹散文、诗、词均有名篇传世,其词存世不多,仅三首比较完整,但意境宏阔,气象雄奇,以反映边塞风光和征战劳苦见长。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我们学过《岳阳楼记》,其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我我们学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本文写于他密州作太守时。政治上不得意。
(3)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占领,年轻时参加抗金军,后来提出抗金主张一直未被采纳。
2、通读这三首词,讨论大意。不明白的地方提问。
《渔家傲》
文章大意:《渔家傲》,上片描写塞下景色,边塞秋天景色与中原不同,大雁过早向衡阳飞去,毫不留恋,风吼、马嘶,同号角声连在一起,构成塞下特有的声音。夕阳西下时,坐落在群山中的小城紧紧关闭了城门。下片抒情他们离家万里,但燕然未勒,功业未成,没有办法回去,夜色已浓,羌笛悠悠,将军和征夫们难以入睡,乡下思想之泪。
[认识诗人]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学过他的《岳阳楼记》。
[了解背景]范仲淹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作《渔家傲》数篇,述边镇之劳苦。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
[全诗精释]秋天到了,边塞的景物与江南一带迥然不同,大雁向衡阳飞去,而无半点留恋之意。周围边疆的各种声音连同军中的号角一起响起,充满肃杀之气。重重叠叠、形势高险、像屏障一样的山峰中耸立着一座孤城,夕阳西下,烟雾缭绕,城门早已关闭。
乡思涌起,然而,浊酒一杯消不了浓重的万里乡愁。边患未平,功业未成,还乡之计无从谈起。羌笛之声悠扬,夜深寒重,寒霜满地,引发思乡之情。将军和征夫都久久不能入眠,流下忧国思乡的热泪。
[诗中言志]表达了边疆将士决心抵御敌人、保卫家园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也反映了他们思念家乡的凄苦心情。
[名句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重重叠叠的山峦犹如道道屏障一般耸立。斜阳西沉,烟雾弥漫,在这千山万壑之中,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描绘出边塞苍凉肃瑟的景色,抒发慷慨悲壮的情怀。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为什么戍边将士彻夜无眠、头生白发?
答: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
[话题拓展].报国立功苏轼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范仲淹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边塞风光 范仲淹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异曲同工
王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乐器 岑参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范仲淹 羌管悠悠霜满地
《江城子》
上阙写太守出猎的壮阔场面,作者自称老夫,暂且发发少年的狂气,左手牵着黄犬,右臂上架着苍鹰,戴上锦蒙帽,穿上貂鼠裘,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飞快的越过山冈。为回报人们倾城出来观看太守狩猎,他要象当年孙权那样亲自挽弓射虎。酒酣之后胸宽胆壮,两鬓间出现一点白发有什么关系呢?什么时候朝廷能象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那时我一定会为国效力。
抒发由打猎激发的豪情壮志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老当益壮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典故希望朝廷重新重用自己,委以重任,戍边抗敌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金戈铁马、杀敌报国的远大志向和爱国情怀 [认识诗人]苏轼,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豪放派词人。
[了解背景]本词是苏轼人密州知州时写的一首出猎词。
[全诗精释]让老夫也暂且抒发一回少年狂,左手牵扯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头上戴着锦缎做的帽子,身上穿着貂皮做的大衣,带领千余膘马席卷过小山冈,威武雄壮。为酬报太守,人们倾城出动,紧随身后。我要亲自搭弓射虎,我多像当年的孙权,英姿勃发,意气豪放。
酒意正浓时,胸怀更开阔,胆气更豪壮。两鬓已生出白发,这又算得了什么!遥想当年,冯唐手持文帝的符节去解救战将魏尚,使其免罪复职,什么时候朝廷能派遣冯唐式的义士来为我请命,让我像魏尚一样受到重用,戍边卫国呢?我也能拉开雕弓圆如满月,随时警惕地注视着西北方,勇敢地将利箭射向入侵之敌。
[诗中言志]这首词通过太守出猎场面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渴望亲临战场、卫国杀敌、建立功业的豪情壮志。
[名句赏析]“亲射虎,看孙郎”的意思是作者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持节云中,遣冯唐”,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新重用自己;“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射天狼”,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话题拓展] 老当益壮 曹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苏轼 鬓微霜,又何妨?
金戈铁马爱国 苏轼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陆游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辛弃疾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用典 苏轼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苏轼 亲射虎,看孙郎。
《破阵子》
[认识诗人] 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等,属豪放派,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了解背景]《破阵子》是一首自抒英雄情怀并用以激励友人的壮词。南渡近三十年,辛弃疾梦寐以求的就是渴望能指挥百万雄师,驰骋疆场,为国建立功业。然而他的美好夙愿,直到两鬓斑白,也没能实现。他寄给陈亮的这首词,正是表达了这种复杂的思想感情。
[全诗精释] 醉了之后把灯拨亮了看着我的宝剑,一梦醒来,在想象中回到了号角声接连不断的军营。将军分发烤牛肉犒赏手下的战士,军乐里演奏出塞外的悲壮歌声,这时战场上正在检阅军容。军马像的卢马那样飞快奔驰,弓弦像响亮的雷声那样惊天动地。完成皇帝恢复中原的事业,得到我生前和死后的美名,可惜的时我如今已经白发丛生。
[诗中言志]既表达了作者忠君报国的爱国情怀和建功立业远大抱负也表达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闷
[名句赏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这是词中回忆往昔军中生活的名句。首句有两物──“灯”与“剑”,有两个动作──“挑”与“看”,而总冠以“醉里”二字。剑是英雄立功沙场的武器,此时“醉里挑灯”这一“看”,显示出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金杀敌的愿望是多么迫切啊。“梦回吹角连营”醉中入梦,梦醒犹觉连营号角声声在耳。“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两句,从视觉、听觉两方面着笔,写奏 乐啖肉的军营生活,有力地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气氛。结句一个 “沙场秋点兵!”写得肃穆威严,展现出一位豪气满怀,军威赫赫的场面。
[话题拓展] 金戈铁马爱国 苏轼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陆游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辛弃疾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壮志难酬 辛弃疾 可怜白发生!
范仲淹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小结:作者夜里酒醉后挑亮灯光观看宝剑,早晨醒来听到众多军营里传来的号角声,想起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听乐器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准备战斗。战场上骑着飞快的的卢马,猛力拉曼霹雳做响的雕弓。他要为朝廷完成统一大业,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可是自己已经年近半百,还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
3、把握三首词的感情。
(1)词的惯例是上片写景或叙事,下片抒情言志。这三首词上片分别写了什么景或事?各有什么特点?
(2)下片分别抒发了什么感情?有何异同?
(3)这三首词总体上有什么异同?
学生讨论,教师答疑。
答案提示:
(1)《渔家傲》:塞下景色:寒冷、荒凉、戒备森严。
《江城子》:打猎:雄壮、开阔。
《破阵子》:回忆军旅生活:豪放、激烈,具有英雄气概。
(2)《渔家傲》:思乡,爱国,渴望建功立业。
《江城子》: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力,爱国。
《破阵子》:渴望建功立业,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
相同:爱国,渴望建功立业,为国效力。
不同:《渔家傲》与思乡紧紧联系。
《江城子》中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破阵子》更多的是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
(3)总体分析:
相同:感情上来讲,都与爱国紧密联系。风格上豪放、开阔、雄壮。
不同:感情的侧重点略有不同。
三、质疑问难。
四、拓展延伸: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古人还有很多人书写自己爱国的激情,请举出几个爱国事例或爱国诗句。
五、布置作业:背诵这五首诗,课后查询有关豪放词和婉约词的相关资料。
第五篇:词五首教案
词五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能力目标: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情感目标:理解诗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任务:《望江南》、《武陵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国古代,往往不同的时代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一下几首词,体会一下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望江南》
1、解题
“望江南”,词牌名,又名“忆江南”“梦江南”
2、作者及背景
温庭筠(wēnyún)晚唐诗人、词人。他精通音律,但屡考进士不第,一生不得意。其词多写女性生活,多反映青楼闺阁的相思之情。
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他们多写闺情。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派”。
3、反复朗读,揣摩诗意
4、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
文章大意:描写了一位因心上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情。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她在楼上凭栏眺望,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梳洗 独倚江楼 → 希望
望 过尽千帆 斜晖、水→失望 情
肠断 → 绝望
5、体会文章写作特色
提问:结合词中个别词,说说你的理解。
要点:“梳洗罢”表明她精心打扮,心中充满希望。“独”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皆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斜晖”一句暗喻那望穿秋水的眼神。
总结:本文短短27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时间,从清晨到黄昏;景物,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频洲;就人物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显示了它高度概括、凝练的特点。另外,这首词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三、学习《武陵春》
1、解题
武陵春,词牌名。
2、作者及背景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着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本词是她后期的作品。
3、反复朗读,揣摩诗意
4、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指正)
文章大意: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花已尽 倦梳头
愁 物是人非 欲语先流
闻说 也拟 只恐 载不动
5、思考
本文是如何写愁的?“闻说”“也拟”“只恐”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提示:通过典型细节来抒情。如“欲语泪先流”。“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
四、思考
1、这两首有什么相同之处?
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抒发的感情相近,抒发主人公或作者的离愁别绪,凄惨心境。
2、你还知道哪些写愁的诗句,请列举并说明其特点。
五、学习《渔家傲》
1、解题
渔家傲,词牌名。
2、作者及背景
范仲淹(980--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这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
3、反复朗读,揣摩诗意
塞sài 嶂zhàng 浊zhuó 燕yān 羌qiāng4、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指正)
文章大意:上片描写塞下景色,边塞秋天景色与中原不同,大雁过早向衡阳飞去,毫不留恋,风吼、马嘶,同号角声连在一起,构成塞下特有的声音。夕阳西下时,坐落在群山中的小城紧紧关闭了城门。下片抒情他们离家万里,但燕然未勒,功业未成,没有办法回去,夜色已浓,羌笛悠悠,将军和征夫们难以入睡,乡下思想之泪。
衡阳雁去
写景:塞下秋景 四面边声 荒僻
(异)千嶂里 长烟落日
浊酒一杯 燕然未勒
抒情:壮士秋思
羌管悠悠 人不寐→将军、征夫
★思乡、爱国、5、思考
所写的风景“异”在哪?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天气极寒、特异的边声(风、马、号角)、戒备森严。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僻,暗示了将士的思乡之情。
六、布置作业:背诵三首诗
第2课时
教学任务:《江城子》《破阵子》,比较三首词
一、导入新课
词发展到后来兴盛的时候,人们将词分为两大派:婉约派和豪放派。上节课我们学的词接近婉约派的风格。今天我们将体会一下豪放派的作品风格。
二、学习《江城子》
1、解题
江城子,词牌名。
2、作者及背景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号东坡居士,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1071年,苏轼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这是作者于1074年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3、反复朗读,揣摩诗意
猎liâ 擎qíng 貂裘diāoqiú 卷juǎn 鬓bìn 挽wǎn4、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指正)
文章大意:作者自称老夫,暂且发发少年的狂气,左手牵着黄犬,右臂上架着苍鹰,戴上锦蒙帽,穿上貂鼠裘,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飞快的越过山冈。为回报人们倾城出来观看太守狩猎,他要像当年孙权那样亲自挽弓射虎。酒酣之后,胸宽胆壮,两鬓间出现一点白发有什么关系呢?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那时我一定会为国效力。
叙事:老夫┄少年狂 左 右 帽裘 千骑
为报┄随太守 射 看
酒酣胸(宽)胆(壮)
抒情:鬓(白)何妨!
会挽雕弓 西北望 射天狼
★渴望被重用、爱国
5、思考
“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三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明确:年纪不小,但仍有少年狂气;表希望重新受朝廷重用;表要抵御侵略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三、学习《破阵子》、1、解题
破阵子,词牌名。
为wâi,给。赋,写作。壮词,雄壮的词。
2、作者及背景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着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占领,年轻时参加抗金军,后来提出抗金主张一直未被采纳。
3、反复朗读,揣摩诗意
挑tiǎo 麾huī 炙zhì 弦xián 塞sài 的dí 霹pī 生shēng 身shēn4、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指正)
文章大意:作者夜里酒醉后挑亮灯光观看宝剑,想起早晨醒来听到众多军营里传来的号角声,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听乐器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准备战斗。战场上骑着飞快的的卢马,霹雳做响的雕弓。他要为朝廷完成统一大业,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可是自己已经年近半百,还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
①、醉里挑灯看剑
②、梦回吹角
③④、八百里 五十弦
⑤、沙场点兵
⑥⑦、马 弓
⑧⑨、了却 赢得
⑩、可怜白发生!
★壮志未酬的悲愤、爱国
5、思考
本文凭什么可以称得上是“壮词”?
明确:从题材看写军营生活;从情感看表达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从语言看豪放、壮丽。
四、比较三首词
提问:词的惯例是上片写景或叙事,下片抒情言志。这三首词上片分别写了什么景或事?抒情有何异同?
学生讨论,教师答疑。
答案提示:
☆《渔家傲》:塞下景色(寒冷、荒凉、戒备森严)
☆《江城子》:打猎(雄壮、开阔)☆《破阵子》:军旅生活(豪放、激烈)★《渔家傲》:思乡、爱国★《江城子》:渴望被重用、爱国
★《破阵子》:壮志未酬的悲愤、爱国
五、拓展延伸
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古人还有很多人书写自己爱国的激情,请举出几个爱国事例或爱国诗句。
六、布置作业
背诵这五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