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体育学教案》第一篇 第二章 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
课次4、5 教学内容: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
教学目标:了解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竞技体育、现代教育、大众传播的相互关系,掌握竞技运动教材化的方法
教学手段:讲授与讨论
第二章 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
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要求:
1、良好的健康素质
2、终身学习的意识
3、高超的智力
4、乐观创新的心态和丰富的情感
5、高尚的道德情操 学校体育肩负的使命与责任:
1、坚定的按照“健康第一”的思路开展工作,倡导终身体育思想,以增加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把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态度、习惯和能力作为学校体育的根本目标,将阶段效益与长远效益协调起来
2、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情感智力的培养,使学生的IQ与EQ协调发展;加强学生个性教育,培养学生竞争、拼搏、协作的精神,丰富学生的情感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注重体育过程教育,以发展性的、过程性的体育学习评价引导学校体育的各方面工作,努力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习惯和能力
第一节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
社区体育是指在社区居民的居住区内开展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社区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区别:宏观与微观;整体、抽象、不可操作与具体、可操作
一、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区别
(一)概念不同
学校体育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传递体育文化为目的的教育过程
学校体育的目标是通过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态度、习惯和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社区体育是指以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牵头,以若干相邻的企事业单位为轴心,与周围各界、各单位组成地区性体育组织,为增强居民体质,活跃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就近开展地区性体育活动的组织体制与活动形式
社区体育的基本目标是提高社区成员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增强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归属感,促进社区发展
(二)对象不同
学校体育面向全体学生——有计划、有组织——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活动
社区体育针对广大群众——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体育活动
(三)活动的时空、组织不同 • 学校体育时空有限 • 社区体育:
• 活动空间大——就近、就地;
• 活动时间——早晨、傍晚、公休日等闲暇时间; • 活动内容——健身、娱乐、文化一体化;
• 组织形式多样——个人、家庭、里弄、街道相结合
(四)管理体制不同
学校体育对象——青少年儿童(长身体、增心智的发展过程;学校教育活动的专门性、稳定性、连续性和高度集中性)——独特的体系
社区体育——比较落后
二、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联系
(一)学校体育是社区体育的基础
社区体育的发展从根本上讲是靠社会成员的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 所学运动技能是否具有可持续应用的价值
(二)社区体育带动学校体育的改革
1、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
(1)以满足人们健康需求为根本目标,培养社区居民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2)构建民间主导型的社区体育管理模式(3)倡导人文关怀,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2、社区体育促进学校体育进行相应的改革
(1)现代学校体育要以培养学生终身意识、习惯和能力为根本目标(2)学校体育在内容、手段、方法的改革上要体现主体多元化的要求,因材施教,提倡个性化发展——适应社区体育主体多样化的需求
(3)学校体育特别要重视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教育
第二节 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
一、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的关系
两种倾向:对立的、水火不相容的事物——少数精英从事的
尽量多的采用竞技运动技术——忽视年龄特征与身心特点 首先,要正确看待竞技运动的积极作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应成为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
其次,要根据学校体育的实际需要引进和选择竞技运动的内容手段,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改革——多层次的特征——普及性、趣味性初中级水平的竞技运动
实践证明:普及性、群众性竞技运动在学校体育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1、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2、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健康
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体育文化素质
4、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锻炼学生的意志和陶冶情操
二、学校体育如何发挥竞技运动的作用
(一)竞技运动教材化:分解——提取——改变——重构 竞技运动教材化的方向:
1、向动作教育方向的教材化——按照运动学原理将动作类比化,要素化,淡化竞争的因素,追求动作的合理性和美感。(低年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动作能力)
教育性体操、教育性舞蹈
2、向游戏方向教材化——在单调的运动中加进情节,强化协同和竞争的因素(有利于有兴趣地从事某种运动练习)
捉迷藏、跨越战壕、穿过封锁线
3、向理性方向教材化——强调对运动的理解,追求“懂与会的结合”,主要是挖掘运动背后的原理和知识,并将其“编织”在探究式的教学过程里(高年级,有利于对运动规律的认识)
多媒体教学、发现式学习、念动练习、学习课题
4、向文化方向教材化——强调竞技运动中的文化因素,体验其中文化的含义,理解运动背后的文化背景,突出文化的情调和氛围(大学,有利于全面理解运动文化和身体文化)
体育文化史、军体训练、模拟体育辩论大会、啦啦队、体育舞蹈
5、向生活实用方向教材化——将竞技运动的实用性加以突出或还原,使运动更贴近学生现在和未来的生活与工作,突出运动的实用价值,增加了趣味性(野外化、冒险运动化、实用化、生活化,有利于体育实践能力的提高)
实用游泳、攀岩、划船、野营
6、向简化方向教材化——将正规的、高水平的竞技运动从场地、器具、技术、规则等方面加以简化(更具趣味性,便于学习)
大门足球、软式排球、小篮球、报纸栏板、跨低栏
7、向变形方向教材化——简化、变形的方式突破了运动项目的原型,或是几种运动结合,或在器具和规则上进行大胆地改造,成为一种“似是而非”的新运动项目(处理高难度的运动项目或受场地器材制约大的运动教材时,效果很好)
四门足球、五分制篮球、角篮球、网球垒球、8、向运动处方方向教材化——是按照锻炼的原理,依运动的强度、重复次数、速率等因素,组合成教材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的锻炼需要和对锻炼原理的掌握)
(二)竞技运动教材化要遵循的原则
1、简化性原则
2、普及性原则
3、适应性原则
4、教育性原则
第三节 学校体育与现代教育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1、以育人为根本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
2、对”学”的关注转向对人的关注,把知识引向人生关怀,关注人的生活意义
3、把对教育结果的关注转向对过程的关注,增强教育过程的人文性渗透
4、在追求教育的目的性、计划性与组织性的同时,尽可能地增强现代教育的活力
现代教育中最有影响的理念或思想———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和愉快教育
一、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
(一)素质教育的特征及其对学校体育的要求
1、全体性
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目标、内容、方法、考核标准)
2、全面性
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促进学生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提高
3、主体性
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培养,是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生和锻炼
4、基础性
身心基础(体质基础、心理素质水平);提高认识;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应试教育在学校体育中的反映
1、面向少数学生的英才教育
2、应付考试
3、智育至上,知识中心
4、片面追求升学率
(三)学校体育贯彻素质教育的对策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2、树立全面的质量观
3、加强体育课程与教材建设
4、注重体育能力的培养
二、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
(一)终身教育的含义和特点 一个人一生都必须接受教育 学校教育只占10%--20% 终身教育观念能够使近代教育发生本质的变化,即将人生一个阶段的教育改变为终身的教育,将制度教育转变为个性化教育,将学校化教育转变为社会化教育
终身教育重视个人和小组;创造性学习;终身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观念、品德、专业水平等
(二)终身教育对学校体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1、终身体育正在成为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为主导的思想)
2、立足长远与落实“健康第一”密切结合(以体育知识技能灌输传授为中心,转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
3、确立大、中小学相衔接的体育目标、内容、组织形式体系(从面向健康生活、终身受益的角度设计课程和教材,注意各阶段内容的衔接)
4、注重过程与结果、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学生体育素养评价(把学生体育态度、兴趣、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纳入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各阶段的指标和权重有所侧重)
第四节 学校体育与大众传播
一、大众传播对学校体育发展的正面影响 主要表现在:对学生体育价值观与行为的影响
(一)学生媒介接触内容与学生体育价值观
大众传播效果的表现是对学生的认知结构、价值观念、情感倾向和行为模式的影响;大众传媒中体育信息因其内容的特征,有助于学生体育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二)大众传媒对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
通过各种媒介所提供的大量符号性示范活动,观察和学习各种不同的体育行为方式
二、大众传播对学校体育发展的负面影响
(一)体育知识方面
有可能传播似是而非的体育知识——导致产生不正确的认知
(二)对体育的认识方面
辨别力和判断力不强——产生理解上的片面和对体育价值观的扭曲(真实的体育世界是智慧与体力、成功与艰苦的付出的结合)
(三)体育暴力方面
心智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盲目附和
(四)体育道德方面
社会经济观念的变化引起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假球、黑哨等)
(五)偶像崇拜方面(追求名牌、讲求享乐等)
三、学校体育与媒介教育
(一)学校体育中开展媒介教育的目标
• 积极利用大众传媒手段,树立媒介教育思想 • 帮助学生形成对媒介性质和功能的正确认识 • 培养建设性地使用大众传播的能力 • 提高对负面信息的醒觉能力
(二)学校体育中开展媒介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 内容——了解媒介;了解自己对媒介的需要 • 方法——民主讨论法
(三)学校体育中开展媒介教育的要求
1、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处理好体育教学与课外大众传媒教育的关系 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信息量大——辅助作用;形式内容与对象结合
2、在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中,对接受体育信息的渠道和内容加以选择和规范
把握时机、选择内容——时效性;有教育价值和正面报道
3、注意提高学生的信息运用能力
思考题:P56 1/3/4/5
第二篇:《学校体育学》教案
《学校体育学》教案
学校体育学讲稿
教学课题:绪言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主要了解《学校体育学》课程的发展概况、基本内容及教学要求,重点掌握该课程的目标、具体任务以及如何建设。
教学重点:《学校体育学》课程的目标及具体任务及如何建设 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形式:讲授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我国《学校体育学》的发展简况
20世纪20年代,我国留美学者引进了欧美的《体育理论》。建国后,国家十分重视体育师资的培养和学校体育工作的开
《学校体育学》教案
展,在借鉴前苏联《体育理论》的基础上,50年代初在高等学校体育系科中开设《体育理论》课程。
61年编写出版了体育院系通用的《体育理论》教材。80年代初,提出将原有的《体育理论》教材分为《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和《运动训练学》三门课程进行教学,从而启动了我国《学校体育学》课程的建设。
二、《学校体育学》的课程目标、任务、基本内容
(一)课程目标
阐明学校体育的原理与方法,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基本的规律,使学生掌握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基本具备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技能从事学校体育工作的能力。
(二)具体任务 使学生从理论上正确认识学校体育在教育、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政治、业务素质。基本树立体育教师的专业思想与师德规范。忠诚党的教育、体育事业。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学习并掌握中等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课余运动训练和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初步掌握学校体育管理的基本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基本内容 1 学校体育概论
《学校体育学》教案 学校体育教学 3 学校课外体育 4 学校体育管理
三、《学校体育学》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1 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准则 2 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广泛运用、吸收和移植相关学科的知识 4 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批判与吸收的关系
四、《学校体育学》教学的基本要求 在加强学校体育基本理论和知识教学的同时,要重视反映学校体育,特别是乡镇中等学校体育改革的新成果与新动向,以及有关新的学术观点,不断充实与完善教学内容、手段与方法,确保教学的时代性与先进性。要重视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着眼于学生自学与实际能力的培养。要严密课堂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自动性和积极性。要不断更新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制作、采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不但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积极参加教学、科学研究与相关的学术活动,还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中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及相关的学术活动。教师要认真编制有关教学文件、参考资料和作业指导。
《学校体育学》教案 要注意教师自身的知识更新,提高思想、业务水平,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复习思考题: 简述《学校体育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2 在建设发展《学校体育学》课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学校体育学》教案
教学课题: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主要使学生了解我国学校体育在古、近代的发展状况,重点掌握建国后,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阶段,以及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形式:自学、讲授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节 我国学校体育的沿革
一、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简况
在我国西周的奴隶主贵族子弟学校中,实行“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教育。其中,“射”、“御”是军事技能的训练,具有体育的性质;此外,“乐”中的舞蹈也含有体育的因素。
西周以后,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在长达二千年的封建社会时期,学校的教育内容是以“四书”、“五经”为主,偏重德育、智育,教育思想是重文轻武,唐朝实行文举、武举分开的科举制度,宋朝开始兴办武学,文武教育截然分途。
纵观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由于受重文轻武思想的影响,学校体育始终未能在学校教育中取得应有的地位,甚至基本被排除在学校教育之外,最终导致学校体育在我国古代没有等到应有的发展。
二、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概况
《学校体育学》教案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开始兴办洋务运动,在教育方面,兴办新式学堂,并把西方体育引进学堂中,把体操规定为学堂的学习课程(注:内容主要是瑞典式、德国式、日本式的普通体操),使中国学校教育首次出现了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这对西方近代体育在我国的传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1904年,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各级各类学堂中都设立体操科,小学堂每周3学时,中学堂每周2学时,高等学堂每周3学时,由于各级学堂都安排了体育课,从而使近代学校体育得到普遍实施,结束了我国两千年来学校教育中基本没有体育的历史,标志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开始。
1917年,毛泽东同志在《新青年》中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一文,另外,恽代英的《学校体育之研究》也极具代表性。
1923年,在《新学制课程标准》中,正式将学校的体操科改为体育课。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1、初创阶段(1949-1957)
1950~1951年,毛泽东两次作出“健康第一”的指示,1952年,教育部规定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二年级均开设体育课,每周2学时,1956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体育教学大纲,1957年,出版了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参考书,在此期间,创办了6所体育学院,11所体育学校和中等体育专科学校,并在38所高等师范院校设立了体育系科。
2、曲折发展阶段(1958-1965)
1958年的“大跃进”打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违背了体
《学校体育学》教案
育教学规律,以及60年的三年自然灾害,使学校体育被迫减少或停止,学校体质普遍下降,但在1961年,教育部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要广泛开展“两课、两操、两活动”,并恢复了学校运动队训练和运动竞赛。
3、严重破坏阶段(1966-1976)
十年“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学校体育在极左思潮影响下,遭到空前的破坏,学校体育基本上处于混乱和停滞状态。
4、改革开放,新的发展阶段(1977-现在)
1978年,在11届三中全会的正确方针、路线的指引下,学校体育逐渐恢复,进入改革开放新的发展阶段。1979年5月,在杨州召开了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是我国学校体育在新时期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第二节 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与发展趋势
一、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 学校体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性特征
学校教育工作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现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快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学校体育应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校体育体系。学校体育发展的不平衡性特征
由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体育发展的不平衡,以及
《学校体育学》教案
人们对学校体育认识程度的不同,导致学校体育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出极大的地区差异和学校间的个体差异。3 学校体育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特征
统一性表现在国家统一制定和颁发了有关学校体育的各种行政法规和有关规定,由于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因此,各地区、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与优势,把统一性和灵活性有机的结合起来。
二、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
1、学校体育目标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学校体育确立以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始终以生物体育观为基础,但随着人们对学校体育功能认识的不断拓宽,使人们对学校体育目标的追求越来越广泛,有: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目标、教育目标、教养目标、竞技目标、娱乐目标、促进个性发展目标等。学校体育向着追求阶段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我国学校体育过去一般只强调阶段效益,即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效益,随着终身体育思想的确立,学校体育也向着阶段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即学校体育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增强体质,保证学习任务的完成,而且还必须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使他们终身受益。3 学校体育向着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已经成为我国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发展方向。
《学校体育学》教案 学校体育逐渐向整体化方向发展
学校体育主要由体育课、课外体育锻炼、课余运动训练和课余运动竞赛等部分组成,长期以来人们对学校体育的研究基本上停滞在局部环节上,缺乏整体的思想和步骤,近年来,体育工作者已开始重视对学校体育的整体研究,追求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学校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向多样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随着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将导致体育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多样化、现代化,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6 学校体育管理逐渐向科学化发展
我国学校体育的管理以前仅仅局限于经验管理,随着我国学校体育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使学校体育的管理逐渐进入了有法可依的科学化管理阶段。
复习思考题: 回顾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历史,并有哪些启示? 2 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有哪些特征? 3 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学校体育学》教案
教学课题:学校体育的功能与目标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与一般功能,了解学校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全民健身、终身体育、健康教育及竞技运动中的地位,了解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依据,使学生掌握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以及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与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与基本要求。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形式:自学、讲授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节 学校体育功能
一、学校体育功能的概念
学校体育的功能是指学校体育发挥的有利作用或效能。学校体育的功能取决于学校体育本身特点和社会需要,导致学校体育具有本质功能与一般功能。
二、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
1、提高大脑的工作能力
2、促进有机体的生长发育
3、提高人体功能
4、调节人的心理
5、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
《学校体育学》教案
三、学校体育的一般功能
1、教养功能
2、教育功能
3、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
4、美育功能
5、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功能
6、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与一般功能的关系
第二节 学校体育的地位
一、学校体育与全面发展教育
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为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而实施的德育、智育、体育等多方面的教育。学校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与德育2 学校体育与智育3 学校体育与美育
二、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
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一项由国家领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体育健身计划,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相配套的社会系统工程和面向21世纪的体育发展战略规划。学校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地位和意义
1)学校体育对增强民族体质,提高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2)抓好学校体育对扩大我国体育人口,推进体育社会化具有积极作用
3)学校体育对发现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
《学校体育学》教案
终身体育一般认为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即从一个人的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都要进行锻炼,以取得生存、生活、学习与工作的物质基础。
终身体育是在现代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终身体育可分为学前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其中,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关键环节,主要表现为:
1)学校体育能为终身体育打好体质基础
2)学校体育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三、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
以前认为身体没有疾病就健康,现在对健康作出的定义是: 1 健康三维观: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国际卫生组织)健康五要素:身体健康、情绪健康、精神健康、智力健康、社交健康(美国卫生组织)健康六要素:身体健康、情绪健康、精神健康、智力健康、社交健康、环境健康
四、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
运动训练实践表明,要想等到竞技运动高水平,就要从少年儿童抓起,而学校是少年儿童的聚集地,因此,学校体育对发现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节 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
《学校体育学》教案
一、学校体育目标的一般概述
目标是人们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学校体育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学校体育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目标具有一定的结构,据此学校体育目标可分为条件目标、过程目标和效果目标。条件目标是指为实施学校体育目标所必要的主、客观条件;过程目标是指在一定的阶段里,学校体育目标实施的经过或发展的经历;效果目标是指实施学校体育目标的最终效果。
目标具有一定的层次,学校体育目标也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的系统。
二、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理论依据 社会需要
作为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要坚持三个面向,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依据。
由于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娱乐等活动的要求更为迫切,体育活动日益普及,这是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依据。
马克思的有关学校体育的理论论述,党和政府的法令、方针、等是社会需要的反映和概括,这是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理论和立法依据。学校体育本身的功能
学校体育的功能是确定学校体育目标的根本依据,只有根据
《学校体育学》教案
这些功能确定的学校体育目标,才能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作用,使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3 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学校体育的主体是学生,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部实践都要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生活等具体条件,因此,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是确定学校体育目标的生理、心理依据。
三、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
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具体的效果目标是:
1、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体质
2、掌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4、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为国家培养输送体育后备人才
四、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与基本要求
(一)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1 体育课 2 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包括课外体育锻炼、课外体育训练和课外体育竞赛。
(二)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 1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
学校体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主要是使全体学生都享有体育运动的权利,这是由我国教育的性质的制度所规定的,也是学校体育的主体所决定的。因此在学校体育活动中,要面向全体,兼顾
《学校体育学》教案
两头,区别对待、因材施教。2 以整体的观点开展学校体育工作
学校体育要坚持课内和课外相结合 学校体育要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学校体育要与卫生保健工作、健康教育相结合 3 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的关系
要认真总结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有益经验,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加强国际间学校体育的交流,学习、借鉴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外学校体育先进理论与经验,加速改革进程,不断开创新局面,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4 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和实施者,是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关键。目前体育教师队伍仍存在数量不足、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要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办好师范教育的体育教育专业;加强在职体育教师的培训和进修;加强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同时要改善体育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减少体育师资队伍的的流失。加强学校体育的教学、科学研究
在我国学校体育的实践中,出现了许多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需要进行研究,同时又由于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存在着地区差异和学校间的个体差异,因此,加强学校体育的教学、科学研究非常必要,它不仅是深化改革、提高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的需要,也是体育教师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重要环节。6 保证必要的物质条件
《学校体育学》教案
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这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物质保证。因此,各地要认真按照国家教委制定的《中、小学体育品格设施配备目录》的标准要求,认真配备和积极改善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另外要广开渠道、多元投入、积极筹措必要的经费,改善学校体育器材设施;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器材设施,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制作安全、实用、简易的体育器材。7 加强领导,科学管理
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组织保证。要进行科学管理,必须具备:要建立学校体育管理的组织机构,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另外要建立建全有关学校体育的法律法规,使学校体育管理做到有法可依,从而使学校体育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复习思考题: 简述学校体育的功能。2 简述学校体育的地位与作用。3 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是什么? 4 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哪些?
《学校体育学》教案
教学课题:体育教学目标、过程和基本规律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教学的特点,了解确定体育
教学目标的依据、要求以及我国现阶段体育教学目标,掌握体育教学过程的定义、组成的基本要素以及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
教学重点:体育教学过程的定义、组成因素及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形式:讲授、自学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节 体育教学特点和目标
一、体育教学特点
1、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
2、体育教学组织的多变与复杂
3、体育教学中的人际交往频繁
4、体育教学有利于开展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体育教学目标
(一)体育教学目标及特征
体育教学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师生经过努力后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的标准、规格或状态。它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决定着体育教学的方向。
(二)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依据
《学校体育学》教案
1、学校体育目标与体育课程目标
2、体育教学的本质特征与功能
3、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
4、实际条件与可能
(三)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
1、反映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从实际出发,考虑需要与可能
2、教学目标应具有整体性,注意不同层次和序列教学目标的协调与衔接
3、体育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尽可能量化
4、体育教学目标应具有一定的弹性
(四)体育教学目标的结构和内容 1 体育教学目标的结构
体育教学目标是一个多层次的网络系统。2 体育教学目标的内容
1)掌握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技术、技能方面的目标 2)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方面的目标 3)培养良好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目标
(五)我国现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 1 小学阶段
1)全面锻炼身体,促进正常的生长发育
2)初步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3)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陶冶美的情操 2 初中阶段
1)全面锻炼学生身体
2)学习简单的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发展基本能力
《学校体育学》教案
3)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 高中阶段
1)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2)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陶冶学生情操
第二节 体育教学过程
一、体育教学过程的一般概述 1 体育教学过程的实质与特点
人类的认识过程一般包括认识和实践两个基本方面,从认识方面看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表现为:认识对象具有特殊性;认识条件具有特殊性;认识的任务具有特殊性。再从实践方面看体育教学过程,也具有特殊性,表现为:实践目的的特殊性;实践环境的特殊性;实践方式的特殊性。另外体育教学过程的时间长短不一。2 体育教学过程的概念
体育教学过程是指学生在体育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技术与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发展个性体能,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学习与实践统一的过程。
二、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1、学生
2、体育教师
3、体育教材
4、传播媒介
5、教学目标
《学校体育学》教案
三、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般教学规律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般教学规律是指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规律,即普遍存在于体育教学和其它学科教学之中。1 社会制约性规律
体育教学受到一定社会的物质、文化条件和一定社会需要的制约,特别是受到一定社会教育目标的制约。同时体育教学的条件和手段(体育教师、场地、器材设备等)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更具有依赖性,因此体育教学具有社会制约性规律。2 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等,都要符合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符合他们的接受能力和体质状况,因材施教,才能促进学生身心水平的不断提高。如:生理,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3 认识事物的规律
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是由感知、思维、实践三个环节组成,而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一种特殊过程,同样遵循认识事物的三个环节。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必须遵循认识事物的规律,如:感知,学生通过教师的语言讲解、动作示范等来感受动作要领,形成动作表象,这是认识事物的开始;思维,学生通过思维来掌握运动动作,形成理性认识;
《学校体育学》教案
实践,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运动技术、技能这是掌握技术、技能的关键环节。教育、教养和发展相统一的规律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如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展学生个性;同时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系统的知识技术、技能,也是提高学生自身教养的过程,同时能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具有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更是学生自我发展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辩证统一的规律
教学过程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教学主要是教师采取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由不知到知,由知到用的过程。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正确认识教和学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外因,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内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只有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教学效果。6 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相统一的规律
内容决定形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哪些教学原则、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运用哪种组织形式、教学手段、场地器材等都要考虑教学内容,因此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它决定着教学过程,但教学过程的其它规律也制约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体系的形成。7 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基本要素合力的规律
体育教学中的5个基本要素对体育教学效果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都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导致教学效果的力并非各要素之间的简单相加,而是各要素之间实际关系中形成的一种合力。8 体育教学过程的控制反馈规律
《学校体育学》教案
体育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师生间双向信息交流的一个有序、可控、动态、反馈的过程。
(二)、体育教学过程中上特殊教学规律
体育教学过程中上特殊教学规律是指体育教学过程中所特有的规律,是其它学科教学中所没有的规律。1 动作技能形成规律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动作技能的形成通常由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巩固运用自如阶段3个阶段。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师教学组织水平、学生的体育基础接受能力的不同,3个阶段所需的时间也不相同。
另外3个阶段没有明确具体的界限,主要根据学生完成动作时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来判断学生学习动作所处的阶段。2 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
有机体对外界环境具有适应能力,同样对运动负荷也有一个适应过程。人体进行运动时,从能量的消耗与补充角度来说,可分为工作阶段、相对恢复阶段、超量恢复阶段和复原阶段4个阶段。
根据这一规律,应将下一次的体育课或训练课放在上一次体育课或训练课的超量恢复阶段,将有利于学生机能水平的提高。3 人体生理和心理起伏变化的规律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身心是同时参加活动。生理:学生从安静状态进入运动状态,生理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呈上升――稳定――下降的趋势,但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健康状况及训练水平的不同,在上升阶段所需的时间、上升的角度,以及
《学校体育学》教案
在相对稳定阶段,运动能力水平的高低、维持较高运动水平的时间都将有所不同。另外,学生的心理呈现出一种波浪式的曲线运动。
复习思考题: 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有何异同? 何为体育教学目标?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依据和要求有哪些? 什么是体育教学过程?叙述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4 试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般教学规律和特殊教学规律。
《学校体育学》教案
教学课题:体育教学内容与手段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教学内容的概念、意义及其
发展回顾,了解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结构、基本内容与特点,掌握选编教学内容的原则、教材纲要体系的概念、体育教学手段的概念、体育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学重点:选编教学内容的原则、教材纲要体系的概念、体育教
学手段的概念、体育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形式:自学、讲授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节 体育教学内容的概念与意义
一、体育教学内容的概念与意义
(一)体育教学内容的概念
体育教学内容是指为了达到体育教学目标而选用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体系。它是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实际材料。
(二)体育教学内容的意义
体育教学内容是构成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
体育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师组织与指导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活动,以及体育教学考核、评估的重要依据。
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顺利获得体育知识和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和行为习惯,并
《学校体育学》教案
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发展学生的个性。
二、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发展历史的回顾与借鉴
1903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各级学堂开设“体操课”,以兵式体操为主要教学内容。
1923年,颁布的《中小学体育课程纲要草案》中,将“体操课”改为“体育课”,教学内容剔除了兵式体操,改为游戏、田径、球类、体操等。
1956年,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57年编辑出版了中学和中学体育教材。
1978年,国家重新制订并颁发全日制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
1993年,颁发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全日制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和与之配套的教材。
为了有效地增进学生健康,加强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研究,99年制订了九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大纲》,2001年,开始启动《课程标准》。
第二节 我国现行学校体育教学大纲
一、体育教学大纲的结构
其结构主要由说明、大纲本文和附件三部分组成。
大纲说明部分包括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确定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体育教学内容的分类及各年级教学内容的比重和要求、体育课成绩考核、贯彻执行大纲的要求。
大纲本文部分包括基本部分和选用部分的教学内容。
《学校体育学》教案
附件部分包括考核项目、成绩评分表、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
二、选编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
2、适应学生身心特征的原则
3、实用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5、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6、教学内容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相结合的原则
三、教材纲要体系
教材纲要体系是指以教学目标为核心,遵照教学内容的编造原则,将各种教材按照它们的内在联系和一定的教学要求组合起来的统一整体。
(一)体育教材的分类方法
分类方法有:按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分类、按运动项目分类、按身体素质分类等。
(二)教材比重
教材比重是指各类教材的教学时数与教学总时数之比。确定各项教材比重的要求有:教材对实现教学目标的作用大小、教材的难易程度、教材自身所包含的练习量的多少。
各项教材时数=总时数*该项教材比重
(三)教材内容的排列方式
a)直线排列
直线排列是指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学校体育学》教案 的原则,循序渐进地按年级的顺序依次排列教材。b)螺旋排列
螺旋排列是指某些教材在各年级中反
复出现的一种排列方式。
c)混合排列
又叫综合排列,是将直线排列和螺旋排
列相结合的一种方式。
(四)男女生教材的处理方法
男女生教材的处理方法有:合编分注、分别编写。
四、第三节 我国现行各级学校体育教材
一、我国现行各级学校体育教材的特点
(一)小学体育教材特点
1、体育卫生保健常识
2、游戏
3、基本运动
4、韵律活动与舞蹈
5、基本体操
6、小球类
7、民族民间体育
(二)中学体育教材特点
1、体育基本理论知识
2、跑、跳跃、投掷
3、体操
4、球类 5 韵律体操与舞蹈6 民族传统体育
7、发展身体素质练习
(三)高等学校体育教材特点 基础课教材2 选项课教材3 选修课教材4 保健课教材
第四节 体育教学手段
一、体育教学手段的概念和意义 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
《学校体育学》教案
广义的体育教学手段包括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一切组织与技术措施。狭义的体育教学手段特指为了达到体育教学目标所运用的物质方面的场地、器材、仪器、设备等。
二、体育教学手段的分类
按体育手段的时代性特征来划分,有传统型和现代型。按教学实践中运用的经常性来划分,有常规型和专门型。按各种手段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不同来划分,有视觉型、听觉型、视听型和综合型。
按设备的可移动性来划分,有固定型和可动型。按仪器设备的技术性能来划分,有硬件和软件等。
三、体育教学手段的运用
(一)体育教学手段运用的基本模式 1 辅助式
教师根据体育课的任务与要求,主要借助教学媒体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或传递教学信息,教师与学生进行双向反馈。2 直接式
学生直接借助于教学媒体进行运动练习,是完成体育教学目标的主要的形式。
(二)体育教学手段的安排与运用 1 体育场馆、游泳馆的安排与使用 2 体育器材的安排与使用 体育教学图表的设计、安排与使用 4 现代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学校体育学》教案
1)演播法
演播法是指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借助现代化教学媒体进行演示图像、播放录音和传达信息。其主要步骤与方法是:提示-播放-讨论-小结-作业。2)插播法
插播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需要,穿插播放音像教材的有关片断,为讲授提供感性材料,以帮助学生直接理解学习内容。其主要步骤与方法是:提示-播放-讲解-播放-讨论-小结。
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演播和插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做好播放前的准备工作 B、调控好播放过程 C、播放与讲解紧密结合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体育教学内容、教材纲要体系、体育教学手段
2、选编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有哪些?
3、简述中小学体育教材的特点。
4、试述体育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的如何运用?
《学校体育学》教案
教学课题:发展学生的体能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发展体能的意义、特点以及发展
体能的生物学基础,掌握体能的概念以及发展体能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重点:发展体能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形式:讲授、自学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节 发展体能的概述
一、体能的概念
所谓体能是指有机体在运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包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简称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两个方面。运动能力表现为走、跑、跳跃、投掷、支撑、平衡、滚翻等能力,身体素质表现为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机体能力。
二、发展体能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掌握体育技术和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2、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3、有利于提高学生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能力。
三、发展体能的特点
1.发展学生体能是以运动动作实践为基础。2 发展体能必须科学地安排生理负荷。
《学校体育学》教案 发展体能所选择的内容和方法要具有全面性和多样性。4 发展体能效果具有渐进性和迟效性
四、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的关系
第二节 发展体能的生物学基础
一、遗传变异对体能发展的影响
二、体能发展的生理生化基础
三、体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第三节 发展体能的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一)该原则的定义
全面性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事各种身体活动,从而促进身体形态、功能、体能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特别表现在各种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确定该原则的依据
提出这一原则的主要依据是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身体的各种部分均按“用进废退”的理论。
(三)贯彻运用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1、既要全面发展,又要突破薄弱环节
《学校体育学》教案
2、正确处理好发展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的关系
3、合理选择内容
二、适量性原则
(一)该原则的定义
适量性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科学、适量地安排运动负荷的量和强度,使学生承受恰当的生理负荷。
(二)确定该原则的依据
提出这一原则的主要依据是人体功能活动能力的变化规律。
(三)贯彻运用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1、要根据课的目标、教材性质、课的类型和学生特点等合理安排课的生理负荷
2、正确处理生理负荷的量与强度的关系
3、正确处理生理负荷的表面数据和内部数据的关系
4、帮助学生学习使其具备自控与检测负荷的方法和能力,以及放松与恢复的方法
三、持续性原则
(一)该原则的定义
持续性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重学期、学年发展学生体育的持续性,还应考虑学段与学段之间的衔接,确保学生体能发展的不间断性与持续性,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二)确定该原则的依据
提出这一原则的主要依据是人体功能适应性规律。
(三)贯彻运用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学校体育学》教案
1、持之以恒
2、合理间隔
四、健康性原则
(一)该原则的定义
健康性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发展体能要心健康为前提,坚持有利于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育,促进健康,提高技能,养成正确良好的身体姿势和健康卫生习惯。
(二)确定该原则的依据
提出这一原则的主要依据是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与教学目标和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规律。
(三)贯彻运用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1、全面理解和贯彻体育教学大纲
2、加强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和教育
3、健康教育要贯穿体育教学的全过程
4、教学中要加强安全教育,做好保护帮助工作,严防伤害事故发生,确保教学环境符合卫生健康要求
第四节 发展体能的方法
一、重复法
(一)该方法的定义
重复法是指在不改变动作技术结构和生理负荷的表面数据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反复练习的方式。可分为连续重复法和间歇重复法。连续重复法是连续不断地重复练习;间歇重复法是指在重
《学校体育学》教案
复练习的过程中有固定的间歇。
(二)运用该方法的要求 根据发展体能和任务和学生个体的具体情况确定练习的次数、距离、时间、强度、间歇时间。根据锻炼的实际情况,改变重复练习的条件。应尽量选用简单而实效的或已基本掌握的手段,以保证练习的准确性,提高锻炼效果。加强对学生进行发展体能的目的教育,克服单纯从兴趣出发与枯燥感,并要采取灵活的调整措施,调节课堂的气氛。
二、变换法
(一)该方法的定义
变换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发展学生体能所采用的变换练习的环境、条件和动作的要素以及动作的组合等情况下,进行锻炼的方法。
(二)运用该方法的要求 变换要以锻炼的实际需要为前提,作出有针对性的安排,2 在变换因素时,应考虑循序渐进,以学生能适应、有利于保证锻炼实效,还要过于突然。
三、持续法
(一)该方法的定义
持续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组织学生练习时,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用较稳定的强度、不间歇地进行练习的锻炼方法。
(二)运用该方法的要求
《学校体育学》教案 要考虑不同项目以及不同季节气候对学生的影响,坚持区别对待、因人而异。控制好负荷强度,练习强度较大时,练习时间不能太长,练习时间延长,强度不能太大,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教师要善于观察持续法练习所产生的生理反应,及时进行调整,要广泛运用变换的方式,多采用游戏与比赛的方法组织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四、间歇法
(一)该方法的定义
间歇法是指根据对象、教材内容的特点和生理负荷的大小,调整与控制各练习之间的间歇时间,以提高发展体能效果的方法。
(二)运用该方法的要求 由于学生年龄、性别、体能、客观环境条件等不同,不可能有固定的间歇时间指标,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负荷后的生理与心理反应情况,实际情况来调整与控制间歇时间,避免负荷过大或过小,以期达到发展体能的目的。间歇法可按照严格的间歇时间进行,即在两次练习之间,间歇的时间应使有机体处在尚未完全达到恢复的状态下,进行下一次的练习,这样会取得更好的超量恢复之效。间歇时应主要采用积极性休息方式,以加速排除乳酸和恢复体力。
《学校体育学》教案
五、循环法
(一)该方法的定义
循环法又称巡回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发展体能的要求,选择若干练习或动作,分设若干作业点,要求学生在每个作业点上完成规定的练习和负荷,一个接一个进行作业点轮换,循环往复地进行练习的锻炼方法。
(二)运用该方法的要求 选择作业点的数目、各作业点的练习内容、次数、间歇时间以及巡回的总次数等,应依据发展体能的任务及学生特点进行科学设计和提出简明的要求。要重视动作质量,防止求速度、走过场的倾向,教师要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及时进行指导、检查与评价。各作业点规定的练习内容,应选择简便易行、实用而有效的练习方法。在学生熟练掌握各作业点练习方法的基础上,方可适当进行带有比赛性质的活动。
六、综合法
(一)该方法的定义
综合法是指重复法、变换法、持续法、间歇法等各种发展体能的方法结合起来加以运用的锻炼方法。
(二)运用该方法的要求
运用综合法应加强目的性、计划性,可将两种方法交替运用;也可以以一种方法为主,其它方法为辅;也可多种方法同时配合运用。
《学校体育学》教案
复习思考题: 何为体能?叙述发展体能的意义与特点。发展体能的原则有哪些?叙述这些原则的定义、确定的依据以及贯彻运用的基本要求。发展体能的方法有哪些?如何运用这些方法?
《学校体育学》教案
教学课题: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知识教学和运动技能教学的意义与特点,了解体育卫生保健知识的教授方法,掌握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及各阶段的教法特点,掌握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教学原则,掌握运动技能的基本教授方法以及学生的学练方法。
教学重点: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及各阶段的教法特点,体育知识
与运动技能的教学原则,运动技能的基本教授方法以及学生的学练方法。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形式:讲授、自学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节 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的意义与特点
一、体育知识教学的意义与特点
(一)体育知识的涵义与分类
体育知识是人们对于体育的现象、事实及其规律的认识,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体育知识可分为两类:一是关于体育事实方面的知识,主要回答是什么;一是关于体育理论方面的知识,主要回答为什么、怎么做。
(二)体育知识教学的意义 通过体育知识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体育对于社会、个人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体育观,认学生自觉参加体育学习、38
《学校体育学》教案
锻炼奠定认识基础。通过体育知识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体质、健康与体育的关系,为体育锻炼提供有效的指导。通过体育知识的教学,有利于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水平的提高,为适应社会、促进个性发展、增加社会交往、丰富文化生活、享受体育提供文化基础。
(三)体育知识教学的特点 体育知识教学是科学知识教育与生活教育的有机结合。
体育知识教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体育知识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二、运动技能教学的意义与特点
(一)运动技能的性质
运动技能是指表现在外部的、以完善合理方式组织起来并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复杂的肢体动作系统。
运动技能是通过练习获得的一种活动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动作都是运动技能。
当注意力高度集中在综合动作上,而不是固定在完成运动任务的某一环节的程度时,称之为运动技能。
当注意力不集中于完成动作本身时,而是在动作的效果和完成动作的条件时,即达到高度熟练程度时,称之为运动技巧。
(二)运动技能教学的意义 通过运动技能教学,有利于学生正确掌握从事体育活动的运动技术。通过运动技能教学,有利于学生进行科学锻炼,有效地增
《学校体育学》教案
进学生健康、增强体质。通过运动技能教学,有利于终身体育的开展。
(三)运动技能教学的特点 动作的复杂性,主要取决于单个动作或组合动作的数量。
运动技术的变化性,即动作完成是随着外界活动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四)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及各阶段的教法特点
运动技能的教学一般要经过3个阶段:即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各阶段的教学任务和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1 粗略掌握动作阶段
1)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运用语言法与直观法,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与一般概念,初步建立动作的基本结构。
2)为了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结构,在学生具有完整动作概念的基础上,注意分解、定位、助力、阻力等方法的运用。
3)适宜的运动负荷。
4)由于本阶段学生分析运动感觉的能力有限,所以这一阶段的评价,主要是来自于教师的语言和学生本身的视觉监督。
5)应尽可能缩短课与课之间的间隔。
6)要及时预防与纠正动作技术中的严重错误。2 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
1)为了促使学生尽早建立完整动作的动力定型,通常以完整练习法为主,以加深学生对完整动作的体验。
2)运用讲解、示范等方法,主要为了更好地揭示动作的规律性,阐明产生错误的原因,使动作概念进一步具体化,透彻了解
《学校体育学》教案
动作的顺序。
3)在保证动作质量的前提下,要适当加大运动负荷,使学生能在最大限度地表现身体素质的条件下完成动作,提高动作的效能与稳定性。
4)本阶段由于学生的体能、心理等方面的差异更为明显,教学中要更多注意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5)为提高学生动作技能的适应性,应适当采用变换练习的方法,改变练习条件、练习环境、动作组合,并注意运用竞赛法。
6)要注意提高学生对动作技能的自我评价能力。3 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
1)该阶段可以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运用重复练习法与变换练习法,并注意在完整练习中进一步巩固与改进技术细节。
2)要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自我认识动作的完成情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增加运动负荷,使学生在承受较大运动负荷的条件下,准确熟练地完成动作,提高动作技能的稳定性。
4)进一步加强动作教学与发展身体素质的结合。
5)对学生动作掌握程度进行全面的评价。
第二节 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教学原则
一、知识技能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原则
(一)该原则的定义
知识技能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原则是指体育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知识技能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同时要注意
《学校体育学》教案
加强学生体能、思维能力、自我锻炼能力培养,使学生的知识技能与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二)确定该原则的依据
确定该原则的主要依据是教育、教养和发展相统一的规律。
(三)贯彻运用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1、要注意联系解决实际的体育锻炼问题
2、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
3、正确处理体育知识技能教学与能力培养的关系
二、直观与思维相结合的原则
(一)该原则的定义
直观与思维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直观手段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去感知事物,获得直接经验与感性认识,同时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为知识技能的掌握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确定该原则的依据
确定该原则的主要依据是认识事物的规律和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
(三)贯彻运用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1、充分运用各种直观方法,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感知教材
2、注意直观与讲解相结合
3、积极启发学生思维
三、区别对待与因材施教原则
(一)该原则的定义
《学校体育学》教案
区别对待与因材施教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知识技能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育基础、体能水平等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组织教法,使教学得到实效。
(二)确定该原则的依据
确定该原则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三)贯彻运用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1、深入了解与掌握学生情况
2、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3、适当增加选择性
四、循序渐进原则
(一)该原则的定义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知识与技能教学内容的安排要遵循系统性民连贯性的要求,目标略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可以达到预期目标,使学生体育知识技能等到提高。
(二)确定该原则的依据
确定该原则的主要依据是认识事物的规律和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
(三)贯彻运用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1、认真贯彻体育教学大纲,制定体育教学文件
2、要依据学生的生长发育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3、合理确定前进的步子
第三节 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方法
《学校体育学》教案
一、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教授方法
(一)讲授法 1 定义
讲授法是指通过教师以学生能接受的简明语言,系统连贯传授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的方法。
讲授法一般可分为讲解、讲述、讲演3种方法。2 运用时的注意事项
1)保证正确的科学性与思想性。
2)提高运用语言的技巧与艺术性。
3)提高板书质量。
4)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谈话法 1 定义
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与学生以口头语言的交流方式,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谈话法又可分为传授新知式、巩固复习式、指导总结式等3种方法。运用时的注意事项
1)正确选定提问的内容。
2)正确选择与运用提问的方式。
3)要鼓励与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三)演示法 1 定义
《学校体育学》教案
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或利用幻灯、投影、录像等设备的演示,使学生获得或巩固体育知识的方法。2 运用时的注意事项
1)明确演示的目的与任务。
2)要做好物质准备。
3)选择适当的时机,采用适当的方法。
4)教具的设计与制作大小适当,以便能让学生清晰观看。
(四)讲练法 1 定义
讲练法是指将体育方面的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结合在一起的方法。运用时的注意事项
1)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选择讲练法的具体运用形式。
2)做好教具准备。
3)注意加强对学生实际练习的指导。
二、运动技能的基本教授方法
(一)、语言法 1 定义
语言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学生学习掌握学习内容,进行练习的方法。2 具体方式
体育教学中语言法运用的具体方式有:讲解、口令与指示、口头汇报、口头评价、默念和自我暗示等。(1)讲解
《学校体育学》教案
A、定义:
讲解是教师给学生说明教学目标、动作名称、动作要领、动作方法、规则与要求等,指导学生进行运动技能学习掌握运动技能的方法。
B、具体方式
讲解可分为直陈式、分段式、概要式、侧重式、对比式、鼓动式、收敛式等。C、运用讲解时应注意:
a、要明确讲解的目的
b、讲解的内容要正确,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c、讲解要生动形象,精简扼要
d、讲解要具有启发性
e、注意讲解的时机与效果(2)口令和指示
口令是指用最简明的语言,以命令的方式,指挥与组织学生完成任何活动与练习的一种方法。运用口令时应准确、洪亮、节奏分明、富有力度。
指示是指运用比较简明的语言,用比较平和的语气,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活动的一种方法。运用指示时应清晰、坚定、准确、及时。(3)口头评价
口头评价是指按教学标准,对学生的行为表现、练习完成的情况以口头方式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运用评价时应以正面鼓励评价为主,要指明努力方向,提供改进提高的方法。(4)口头汇报
《学校体育学》教案
口头汇报是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自身的体验,简明扼要地说明自己的见解的语言方式。这种方式将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自评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与表达能力、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反馈信息。(5)默念和自我暗示
默念是学生在实际练习之前通过无声语言(思维)重现整个动作或运用的某个部分的过程、重点、时空特征,以提高练习效果的一种方法。自我暗示是学生在实际练习过程中,默诵某些具有指令性的词句,自我调控练习过程的一种方法。
(二)、直观法 1 定义
直观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实际的演示或外力帮助、借助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肌肉本体感觉器官来直接感知动作的方法。2 具体方式
体育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法有:动作示范、教具和模型的演示、电影电视录像、助力和阻力、定向和领先等。(1)动作示范
A、定义
动作示范是教师或教师指定某一学生以具体的动作为范例,使学生了解动作形象、结构、要领的方法。
B、运用示范时应注意:
a、要有明确的目的
b、示范要正确
准确、熟练、轻松、优美
《学校体育学》教案
c、正确选择动作示范的位置与方向
正面示范、侧面示范、背面示范和镜面示范 d、示范与讲解要有机结合
先讲解后示范、先示范后讲解、边讲解边示范
(2)教具和模型的演示
教具和模型的演示是利用挂图、照片、模型等直观手段,显示练习动作的结构、过程、关键、时空特征,帮助学生正确感知练习、动作的方法。(3)电影和电视录像
电影电视录像是运用电化教学的视听手段,显示练习、动作过程、时空特征,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理解练习、动作的直观方式。
(4)助力和阻力
助力和阻力是指借助于外力的帮助,使学生通过触觉和肌肉本体感觉,体验正确的用力时机、大小、方向、时空特征,从而正确掌握动作的一种直观方法。(5)定向和领先
定向是以相对静态的具体视觉标志,给学生指示动作方向、幅度、轨迹、用力点等的直观方式。
领先是以相对动态的、超前的视听信号,给学生以刺激与激励,以利于他们完成动作的直观方式。
(三)、完整法与分解法 1 完整法(1)定义
完整法是指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与段落,完整地传
《学校体育学》教案
授某种运动动作的方法。
其优点:有利于保持动作的完整结构,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动作。其缺点:学习难度较大,不利于掌握完整动作中难度较大的动作环节。
其适用于:简单的动作或虽然较难但不能分解的动作。(2)运用完整法的几种常用方法:
(1)、直接运用(2)、强调重点(3)、降低难度(4)、改变练习的外部条件 2 分解法(1)定义
分解法是将一个完整的动作技术,合理地分解成几个部分与段落,逐个进行教授,最后完整掌握动作技术的方法。
其优点:能降低难度,简化教学过程,缩短教学时间,提高学习信心,较快地掌握动作技术。其缺点:容易割裂、破坏动作技术结构。
其适用于:比较复杂的、且能合理分解的动作。(2)运用完整法的几种常用方法:
(1)、根据动作技术的特点,采取合理的分解方式
分解方式有:单独(纯粹)分段法、递进分段法、顺进分段法、逆进分段法和其它等。
(2)、划分动作技术的段落与部分,应考虑各部分与段落之间的有机联系,不破坏动作的结构
(3)、明确各部分与段落在完整动作中的地位与作用(4)、在建立完整动作概念的基础上分解,并及时向完整法过渡
《学校体育学》教案
(四)、预防与纠正错误法 1 定义
预防与纠正错误法是在动作技能教授过程中,针对学生形成与掌握运动动作中产生错误动作及其原因,预先在教授中及时采取有效的手段措施,防止出现和纠正学生错误动作的方法。2 产生动作错误的原因(1)运动生物力学方面的原因(2)生理方面的原因(3)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原因(4)教学的外部环境与条件的原因(5)教师的素质与组织教法因素 3 预防与纠正错误的方法
(1)强化概念法(2)转移法(3)降低难度法(4)信号提示法(5)外力帮助法 4 预防与纠正错误的过程
预测可能产生的错误动作-观察与发现错误动作-分析错误动作产生的原因-采取对应的措施-检查与验证矫正效果-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五)、游戏法与竞赛法
1、游戏法
(1)定义
游戏法是指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个人主动性和创造性,完成预定任务的一种方法。(2)运用游戏法时应注意:
(1)、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与形式,采取相
第三篇:《学校体育学》教案
《学校体育学》教案
学校体育学教案
教学课题:绪言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主要了解《学校体育学》课程的发展概况、基本内容及教学要求,重点掌握该课程的目标、具体任务以及如何建设。
教学重点:《学校体育学》课程的目标及具体任务及如何建设 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形式:讲授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我国《学校体育学》的发展简况
20世纪20年代,我国留美学者引进了欧美的《体育理论》。
建国后,国家十分重视体育师资的培养和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在借鉴前苏联《体育理论》的基础上,50年代初在高等学校体育系科中开设《体育理论》课程。
61年编写出版了体育院系通用的《体育理论》教材。
80年代初,提出将原有的《体育理论》教材分为《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和《运动训练学》三门课程进行教学,从而启动了我国《学校体育学》课程的建设。
二、《学校体育学》的课程目标、任务、基本内容
(一)课程目标
阐明学校体育的原理与方法,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基本的规律,使学生掌握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基本具备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技能从事学校体育工作的能力。
(二)具体任务
《学校体育学》教案 使学生从理论上正确认识学校体育在教育、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政治、业务素质。基本树立体育教师的专业思想与师德规范。忠诚党的教育、体育事业。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学习并掌握中等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课余运动训练和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初步掌握学校体育管理的基本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基本内容 1 学校体育概论 2 学校体育教学 3 学校课外体育 4 学校体育管理
三、《学校体育学》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1 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准则 2 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广泛运用、吸收和移植相关学科的知识 4 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批判与吸收的关系
四、《学校体育学》教学的基本要求 在加强学校体育基本理论和知识教学的同时,要重视反映学校体育,特别是乡镇中等学校体育改革的新成果与新动向,以及有关新的学术观点,不断充实与完善教学内容、手段与方法,确保教学的时代性与先进性。要重视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着眼于学生自学与实际能力的培养。
《学校体育学》教案 要严密课堂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自动性和积极性。
要不断更新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制作、采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教师不但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积极参加教学、科学研究与相关的学术活动,还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中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及相关的学术活动。
教师要认真编制有关教学文件、参考资料和作业指导。要注意教师自身的知识更新,提高思想、业务水平,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复习思考题: 简述《学校体育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2 在建设发展《学校体育学》课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学校体育学》教案
教学课题: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主要使学生了解我国学校体育在古、近代的发展状况,重点掌握建国后,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阶段,以及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形式:自学、讲授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节 我国学校体育的沿革
一、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简况
在我国西周的奴隶主贵族子弟学校中,实行“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教育。其中,“射”、“御”是军事技能的训练,具有体育的性质;此外,“乐”中的舞蹈也含有体育的因素。
西周以后,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在长达二千年的封建社会时期,学校的教育内容是以“四书”、“五经”为主,偏重德育、智育,教育思想是重文轻武,唐朝实行文举、武举分开的科举制度,宋朝开始兴办武学,文武教育截然分途。
纵观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由于受重文轻武思想的影响,学校体育始终未能在学校教育中取得应有的地位,甚至基本被排除在学校教育之外,最终导致学校体育在我国古代没有等到应有的发展。
二、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概况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开始兴办洋务运动,在教育方面,兴办新式学堂,并
《学校体育学》教案
把西方体育引进学堂中,把体操规定为学堂的学习课程(注:内容主要是瑞典式、德国式、日本式的普通体操),使中国学校教育首次出现了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这对西方近代体育在我国的传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1904年,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各级各类学堂中都设立体操科,小学堂每周3学时,中学堂每周2学时,高等学堂每周3学时,由于各级学堂都安排了体育课,从而使近代学校体育得到普遍实施,结束了我国两千年来学校教育中基本没有体育的历史,标志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开始。
1917年,毛泽东同志在《新青年》中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一文,另外,恽代英的《学校体育之研究》也极具代表性。
1923年,在《新学制课程标准》中,正式将学校的体操科改为体育课。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1、初创阶段(1949-1957)
1950~1951年,毛泽东两次作出“健康第一”的指示,1952年,教育部规定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二年级均开设体育课,每周2学时,1956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体育教学大纲,1957年,出版了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参考书,在此期间,创办了6所体育学院,11所体育学校和中等体育专科学校,并在38所高等师范院校设立了体育系科。
2、曲折发展阶段(1958-1965)
1958年的“大跃进”打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违背了体育教学规律,以及60年的三年自然灾害,使学校体育被迫减少或停止,学校体质普遍下降,但在1961年,教育部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要广泛开展“两课、两操、两活动”,并恢复了学校运动队训练和运动竞赛。
3、严重破坏阶段(1966-1976)
十年“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学校体育在极左思潮影响下,《学校体育学》教案
遭到空前的破坏,学校体育基本上处于混乱和停滞状态。
4、改革开放,新的发展阶段(1977-现在)
1978年,在11届三中全会的正确方针、路线的指引下,学校体育逐渐恢复,进入改革开放新的发展阶段。1979年5月,在杨州召开了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是我国学校体育在新时期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第二节 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与发展趋势
一、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 学校体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性特征
学校教育工作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现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快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学校体育应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校体育体系。学校体育发展的不平衡性特征
由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体育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人们对学校体育认识程度的不同,导致学校体育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出极大的地区差异和学校间的个体差异。学校体育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特征
统一性表现在国家统一制定和颁发了有关学校体育的各种行政法规和有关规定,由于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因此,各地区、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与优势,把统一性和灵活性有机的结合起来。
二、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
1、学校体育目标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学校体育学》教案
学校体育确立以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始终以生物体育观为基础,但随着人们对学校体育功能认识的不断拓宽,使人们对学校体育目标的追求越来越广泛,有: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目标、教育目标、教养目标、竞技目标、娱乐目标、促进个性发展目标等。学校体育向着追求阶段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我国学校体育过去一般只强调阶段效益,即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效益,随着终身体育思想的确立,学校体育也向着阶段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即学校体育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增强体质,保证学习任务的完成,而且还必须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使他们终身受益。3 学校体育向着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已经成为我国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发展方向。4 学校体育逐渐向整体化方向发展
学校体育主要由体育课、课外体育锻炼、课余运动训练和课余运动竞赛等部分组成,长期以来人们对学校体育的研究基本上停滞在局部环节上,缺乏整体的思想和步骤,近年来,体育工作者已开始重视对学校体育的整体研究,追求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学校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向多样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随着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将导致体育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多样化、现代化,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6 学校体育管理逐渐向科学化发展
我国学校体育的管理以前仅仅局限于经验管理,随着我国学校体育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使学校体育的管理逐渐进入了有法可依的科学化管理阶段。
《学校体育学》教案
复习思考题: 回顾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历史,并有哪些启示? 2 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有哪些特征? 3 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学校体育学》教案
教学课题:学校体育的功能与目标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与一般功能,了解学校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全民健身、终身体育、健康教育及竞技运动中的地位,了解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依据,使学生掌握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以及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与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与基本要求。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形式:自学、讲授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节 学校体育功能
一、学校体育功能的概念
学校体育的功能是指学校体育发挥的有利作用或效能。学校体育的功能取决于学校体育本身特点和社会需要,导致学校体育具有本质功能与一般功能。
二、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
1、提高大脑的工作能力
2、促进有机体的生长发育
3、提高人体功能
4、调节人的心理
5、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
三、学校体育的一般功能
1、教养功能
2、教育功能
3、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
4、美育功能
《学校体育学》教案
5、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功能
6、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与一般功能的关系
第二节 学校体育的地位
一、学校体育与全面发展教育
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为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而实施的德育、智育、体育等多方面的教育。学校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 学校体育与德育2 学校体育与智育3 学校体育与美育
二、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
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一项由国家领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体育健身计划,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相配套的社会系统工程和面向21世纪的体育发展战略规划。1 学校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地位和意义
1)学校体育对增强民族体质,提高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2)抓好学校体育对扩大我国体育人口,推进体育社会化具有积极作用 3)学校体育对发现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 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
终身体育一般认为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即从一个人的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都要进行锻炼,以取得生存、生活、学习与工作的物质基础。
终身体育是在现代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
终身体育可分为学前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其中,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关键环节,主要表现为:
《学校体育学》教案
1)学校体育能为终身体育打好体质基础
2)学校体育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三、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
以前认为身体没有疾病就健康,现在对健康作出的定义是: 健康三维观: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国际卫生组织)2 健康五要素:身体健康、情绪健康、精神健康、智力健康、社交健康(美国卫生组织)健康六要素:身体健康、情绪健康、精神健康、智力健康、社交健康、环境健康
四、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
运动训练实践表明,要想等到竞技运动高水平,就要从少年儿童抓起,而学校是少年儿童的聚集地,因此,学校体育对发现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节 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
一、学校体育目标的一般概述
目标是人们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学校体育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学校体育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目标具有一定的结构,据此学校体育目标可分为条件目标、过程目标和效果目标。条件目标是指为实施学校体育目标所必要的主、客观条件;过程目标是指在一定的阶段里,学校体育目标实施的经过或发展的经历;效果目标是指实施学校体育目标的最终效果。
《学校体育学》教案
目标具有一定的层次,学校体育目标也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的系统。
二、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理论依据 社会需要
作为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要坚持三个面向,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依据。
由于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娱乐等活动的要求更为迫切,体育活动日益普及,这是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依据。
马克思的有关学校体育的理论论述,党和政府的法令、方针、等是社会需要的反映和概括,这是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理论和立法依据。2 学校体育本身的功能
学校体育的功能是确定学校体育目标的根本依据,只有根据这些功能确定的学校体育目标,才能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作用,使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3 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学校体育的主体是学生,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部实践都要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生活等具体条件,因此,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是确定学校体育目标的生理、心理依据。
三、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
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具体的效果目标是:
1、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体质
2、掌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4、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为国家培养输送体育后备人才
《学校体育学》教案
四、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与基本要求
(一)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1 体育课 2 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包括课外体育锻炼、课外体育训练和课外体育竞赛。
(二)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 1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
学校体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主要是使全体学生都享有体育运动的权利,这是由我国教育的性质的制度所规定的,也是学校体育的主体所决定的。因此在学校体育活动中,要面向全体,兼顾两头,区别对待、因材施教。2 以整体的观点开展学校体育工作
学校体育要坚持课内和课外相结合 学校体育要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学校体育要与卫生保健工作、健康教育相结合 3 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的关系
要认真总结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有益经验,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加强国际间学校体育的交流,学习、借鉴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外学校体育先进理论与经验,加速改革进程,不断开创新局面,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4 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和实施者,是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关键。目前体育教师队伍仍存在数量不足、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要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办好师范教育的体育教育专业;加强在职体育教师的培训和进修;加强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同时要改善体育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减少体育师资队伍的的流失。
《学校体育学》教案 加强学校体育的教学、科学研究
在我国学校体育的实践中,出现了许多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需要进行研究,同时又由于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存在着地区差异和学校间的个体差异,因此,加强学校体育的教学、科学研究非常必要,它不仅是深化改革、提高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的需要,也是体育教师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重要环节。6 保证必要的物质条件
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这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物质保证。因此,各地要认真按照国家教委制定的《中、小学体育品格设施配备目录》的标准要求,认真配备和积极改善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另外要广开渠道、多元投入、积极筹措必要的经费,改善学校体育器材设施;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器材设施,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制作安全、实用、简易的体育器材。7 加强领导,科学管理
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组织保证。要进行科学管理,必须具备:要建立学校体育管理的组织机构,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另外要建立建全有关学校体育的法律法规,使学校体育管理做到有法可依,从而使学校体育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复习思考题: 简述学校体育的功能。2 简述学校体育的地位与作用。3 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是什么? 4 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哪些?
《学校体育学》教案
教学课题:体育教学目标、过程和基本规律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教学的特点,了解确定体育教学目标的依据、要求以及我国现阶段体育教学目标,掌握体育教学过程的定义、组成的基本要素以及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
教学重点:体育教学过程的定义、组成因素及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形式:讲授、自学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节 体育教学特点和目标
一、体育教学特点
1、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
2、体育教学组织的多变与复杂
3、体育教学中的人际交往频繁
4、体育教学有利于开展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体育教学目标
(一)体育教学目标及特征
体育教学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师生经过努力后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的标准、规格或状态。它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决定着体育教学的方向。
(二)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依据
1、学校体育目标与体育课程目标
2、体育教学的本质特征与功能
《学校体育学》教案
3、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
4、实际条件与可能
(三)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
1、反映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从实际出发,考虑需要与可能
2、教学目标应具有整体性,注意不同层次和序列教学目标的协调与衔接
3、体育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尽可能量化
4、体育教学目标应具有一定的弹性
(四)体育教学目标的结构和内容 1 体育教学目标的结构
体育教学目标是一个多层次的网络系统。2 体育教学目标的内容
1)掌握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技术、技能方面的目标 2)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方面的目标 3)培养良好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目标
(五)我国现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 1 小学阶段
1)全面锻炼身体,促进正常的生长发育
2)初步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3)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陶冶美的情操 2 初中阶段
1)全面锻炼学生身体
2)学习简单的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发展基本能力
3)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 高中阶段
1)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学校体育学》教案
2)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陶冶学生情操
第二节 体育教学过程
一、体育教学过程的一般概述 1 体育教学过程的实质与特点
人类的认识过程一般包括认识和实践两个基本方面,从认识方面看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表现为:认识对象具有特殊性;认识条件具有特殊性;认识的任务具有特殊性。再从实践方面看体育教学过程,也具有特殊性,表现为:实践目的的特殊性;实践环境的特殊性;实践方式的特殊性。另外体育教学过程的时间长短不一。2 体育教学过程的概念
体育教学过程是指学生在体育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技术与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发展个性体能,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学习与实践统一的过程。
二、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1、学生
2、体育教师
3、体育教材
4、传播媒介
5、教学目标
三、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般教学规律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般教学规律是指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规律,即普遍存在于体育教学和其它学科教学之中。
《学校体育学》教案 社会制约性规律
体育教学受到一定社会的物质、文化条件和一定社会需要的制约,特别是受到一定社会教育目标的制约。同时体育教学的条件和手段(体育教师、场地、器材设备等)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更具有依赖性,因此体育教学具有社会制约性规律。2 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等,都要符合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符合他们的接受能力和体质状况,因材施教,才能促进学生身心水平的不断提高。如:生理,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3 认识事物的规律
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是由感知、思维、实践三个环节组成,而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一种特殊过程,同样遵循认识事物的三个环节。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必须遵循认识事物的规律,如:感知,学生通过教师的语言讲解、动作示范等来感受动作要领,形成动作表象,这是认识事物的开始;思维,学生通过思维来掌握运动动作,形成理性认识;实践,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运动技术、技能这是掌握技术、技能的关键环节。4 教育、教养和发展相统一的规律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如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展学生个性;同时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系统的知识技术、技能,也是提高学生自身教养的过程,同时能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具有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更是学生自我发展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辩证统一的规律
教学过程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教学主要是教师采取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由不
《学校体育学》教案
知到知,由知到用的过程。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正确认识教和学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外因,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内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只有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教学效果。6 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相统一的规律
内容决定形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哪些教学原则、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运用哪种组织形式、教学手段、场地器材等都要考虑教学内容,因此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它决定着教学过程,但教学过程的其它规律也制约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体系的形成。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基本要素合力的规律
体育教学中的5个基本要素对体育教学效果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都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导致教学效果的力并非各要素之间的简单相加,而是各要素之间实际关系中形成的一种合力。8 体育教学过程的控制反馈规律
体育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师生间双向信息交流的一个有序、可控、动态、反馈的过程。
(二)、体育教学过程中上特殊教学规律
体育教学过程中上特殊教学规律是指体育教学过程中所特有的规律,是其它学科教学中所没有的规律。1 动作技能形成规律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动作技能的形成通常由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巩固运用自如阶段3个阶段。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师教学组织水平、学生的体育基础接受能力的不同,3个阶段所需的时间也不相同。
另外3个阶段没有明确具体的界限,主要根据学生完成动作时所表现出来的特点
《学校体育学》教案
来判断学生学习动作所处的阶段。2 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
有机体对外界环境具有适应能力,同样对运动负荷也有一个适应过程。人体进行运动时,从能量的消耗与补充角度来说,可分为工作阶段、相对恢复阶段、超量恢复阶段和复原阶段4个阶段。
根据这一规律,应将下一次的体育课或训练课放在上一次体育课或训练课的超量恢复阶段,将有利于学生机能水平的提高。3 人体生理和心理起伏变化的规律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身心是同时参加活动。生理:学生从安静状态进入运动状态,生理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呈上升――稳定――下降的趋势,但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健康状况及训练水平的不同,在上升阶段所需的时间、上升的角度,以及在相对稳定阶段,运动能力水平的高低、维持较高运动水平的时间都将有所不同。另外,学生的心理呈现出一种波浪式的曲线运动。
复习思考题: 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有何异同? 何为体育教学目标?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依据和要求有哪些? 3 什么是体育教学过程?叙述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4 试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般教学规律和特殊教学规律。
《学校体育学》教案
教学课题:体育教学内容与手段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教学内容的概念、意义及其发展回顾,了解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结构、基本内容与特点,掌握选编教学内容的原则、教材纲要体系的概念、体育教学手段的概念、体育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学重点:选编教学内容的原则、教材纲要体系的概念、体育教学手段的概念、体育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形式:自学、讲授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节 体育教学内容的概念与意义
一、体育教学内容的概念与意义
(一)体育教学内容的概念
体育教学内容是指为了达到体育教学目标而选用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体系。它是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实际材料。
(二)体育教学内容的意义
体育教学内容是构成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体育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师组织与指导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活动,以及体育教学考核、评估的重要依据。
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顺利获得体育知识和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和行为习惯,并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发展学生的个性。
二、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发展历史的回顾与借鉴
《学校体育学》教案
1903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各级学堂开设“体操课”,以兵式体操为主要教学内容。
1923年,颁布的《中小学体育课程纲要草案》中,将“体操课”改为“体育课”,教学内容剔除了兵式体操,改为游戏、田径、球类、体操等。
1956年,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57年编辑出版了中学和中学体育教材。
1978年,国家重新制订并颁发全日制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
1993年,颁发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全日制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和与之配套的教材。
为了有效地增进学生健康,加强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研究,99年制订了九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大纲》,2001年,开始启动《课程标准》。
第二节 我国现行学校体育教学大纲
一、体育教学大纲的结构
其结构主要由说明、大纲本文和附件三部分组成。
大纲说明部分包括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确定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体育教学内容的分类及各年级教学内容的比重和要求、体育课成绩考核、贯彻执行大纲的要求。
大纲本文部分包括基本部分和选用部分的教学内容。
附件部分包括考核项目、成绩评分表、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
二、选编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
2、适应学生身心特征的原则
3、实用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学校体育学》教案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5、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6、教学内容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相结合的原则
三、教材纲要体系
教材纲要体系是指以教学目标为核心,遵照教学内容的编造原则,将各种教材按照它们的内在联系和一定的教学要求组合起来的统一整体。
(一)体育教材的分类方法
分类方法有:按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分类、按运动项目分类、按身体素质分类等。
(二)教材比重
教材比重是指各类教材的教学时数与教学总时数之比。
确定各项教材比重的要求有:教材对实现教学目标的作用大小、教材的难易程度、教材自身所包含的练习量的多少。
各项教材时数=总时数*该项教材比重
(三)教材内容的排列方式
a)直线排列
直线排列是指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循序渐进地按年级的顺序依次排列教材。
b)螺旋排列
螺旋排列是指某些教材在各年级中反复出现的一种排列方式。
c)混合排列
又叫综合排列,是将直线排列和螺旋排列相结合的一种方式。
(四)男女生教材的处理方法
男女生教材的处理方法有:合编分注、分别编写。
四、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
《学校体育学》教案
第三节 我国现行各级学校体育教材
一、我国现行各级学校体育教材的特点
(一)小学体育教材特点
1、体育卫生保健常识
2、游戏
3、基本运动
4、韵律活动与舞蹈
5、基本体操
6、小球类
7、民族民间体育
(二)中学体育教材特点
1、体育基本理论知识
2、跑、跳跃、投掷
3、体操
4、球类 5 韵律体操与舞蹈6 民族传统体育
7、发展身体素质练习
(三)高等学校体育教材特点 基础课教材2 选项课教材3 选修课教材4 保健课教材
第四节 体育教学手段
一、体育教学手段的概念和意义
广义的体育教学手段包括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一切组织与技术措施。狭义的体育教学手段特指为了达到体育教学目标所运用的物质方面的场地、器材、仪器、设备等。
二、体育教学手段的分类
按体育手段的时代性特征来划分,有传统型和现代型。按教学实践中运用的经常性来划分,有常规型和专门型。
按各种手段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不同来划分,有视觉型、听觉型、视听型和综合型。按设备的可移动性来划分,有固定型和可动型。
《学校体育学》教案
按仪器设备的技术性能来划分,有硬件和软件等。
三、体育教学手段的运用
(一)体育教学手段运用的基本模式 1 辅助式
教师根据体育课的任务与要求,主要借助教学媒体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或传递教学信息,教师与学生进行双向反馈。2 直接式
学生直接借助于教学媒体进行运动练习,是完成体育教学目标的主要的形式。
(二)体育教学手段的安排与运用 1 体育场馆、游泳馆的安排与使用 2 体育器材的安排与使用 体育教学图表的设计、安排与使用 4 现代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1)演播法
演播法是指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借助现代化教学媒体进行演示图像、播放录音和传达信息。其主要步骤与方法是:提示-播放-讨论-小结-作业。2)插播法
插播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需要,穿插播放音像教材的有关片断,为讲授提供感性材料,以帮助学生直接理解学习内容。其主要步骤与方法是:提示-播放-讲解-播放-讨论-小结。
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演播和插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做好播放前的准备工作 B、调控好播放过程
《学校体育学》教案
C、播放与讲解紧密结合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体育教学内容、教材纲要体系、体育教学手段
2、选编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有哪些?
3、简述中小学体育教材的特点。
4、试述体育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的如何运用?
《学校体育学》教案
教学课题:发展学生的体能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发展体能的意义、特点以及发展体能的生物学基础,掌握体能的概念以及发展体能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重点:发展体能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形式:讲授、自学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节 发展体能的概述
一、体能的概念
所谓体能是指有机体在运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包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简称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两个方面。运动能力表现为走、跑、跳跃、投掷、支撑、平衡、滚翻等能力,身体素质表现为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机体能力。
二、发展体能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掌握体育技术和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2、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3、有利于提高学生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能力。
三、发展体能的特点
1.发展学生体能是以运动动作实践为基础。2 发展体能必须科学地安排生理负荷。发展体能所选择的内容和方法要具有全面性和多样性。
《学校体育学》教案 发展体能效果具有渐进性和迟效性
四、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的关系
第二节 发展体能的生物学基础
一、遗传变异对体能发展的影响
二、体能发展的生理生化基础
三、体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第三节 发展体能的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一)该原则的定义
全面性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事各种身体活动,从而促进身体形态、功能、体能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特别表现在各种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确定该原则的依据
提出这一原则的主要依据是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身体的各种部分均按“用进废退”的理论。
(三)贯彻运用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1、既要全面发展,又要突破薄弱环节
2、正确处理好发展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的关系
《学校体育学》教案
3、合理选择内容
二、适量性原则
(一)该原则的定义
适量性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科学、适量地安排运动负荷的量和强度,使学生承受恰当的生理负荷。
(二)确定该原则的依据
提出这一原则的主要依据是人体功能活动能力的变化规律。
(三)贯彻运用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1、要根据课的目标、教材性质、课的类型和学生特点等合理安排课的生理负荷
2、正确处理生理负荷的量与强度的关系
3、正确处理生理负荷的表面数据和内部数据的关系
4、帮助学生学习使其具备自控与检测负荷的方法和能力,以及放松与恢复的方法
三、持续性原则
(一)该原则的定义
持续性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重学期、学年发展学生体育的持续性,还应考虑学段与学段之间的衔接,确保学生体能发展的不间断性与持续性,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二)确定该原则的依据
提出这一原则的主要依据是人体功能适应性规律。
(三)贯彻运用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1、持之以恒
2、合理间隔
《学校体育学》教案
四、健康性原则
(一)该原则的定义
健康性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发展体能要心健康为前提,坚持有利于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育,促进健康,提高技能,养成正确良好的身体姿势和健康卫生习惯。
(二)确定该原则的依据
提出这一原则的主要依据是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与教学目标和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规律。
(三)贯彻运用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1、全面理解和贯彻体育教学大纲
2、加强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和教育
3、健康教育要贯穿体育教学的全过程
4、教学中要加强安全教育,做好保护帮助工作,严防伤害事故发生,确保教学环境符合卫生健康要求
第四节 发展体能的方法
一、重复法
(一)该方法的定义
重复法是指在不改变动作技术结构和生理负荷的表面数据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反复练习的方式。可分为连续重复法和间歇重复法。连续重复法是连续不断地重复练习;间歇重复法是指在重复练习的过程中有固定的间歇。
(二)运用该方法的要求 根据发展体能和任务和学生个体的具体情况确定练习的次数、距离、时间、《学校体育学》教案
强度、间歇时间。根据锻炼的实际情况,改变重复练习的条件。应尽量选用简单而实效的或已基本掌握的手段,以保证练习的准确性,提高锻炼效果。加强对学生进行发展体能的目的教育,克服单纯从兴趣出发与枯燥感,并要采取灵活的调整措施,调节课堂的气氛。
二、变换法
(一)该方法的定义
变换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发展学生体能所采用的变换练习的环境、条件和动作的要素以及动作的组合等情况下,进行锻炼的方法。
(二)运用该方法的要求 变换要以锻炼的实际需要为前提,作出有针对性的安排,在变换因素时,应考虑循序渐进,以学生能适应、有利于保证锻炼实效,还要过于突然。
三、持续法
(一)该方法的定义
持续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组织学生练习时,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用较稳定的强度、不间歇地进行练习的锻炼方法。
(二)运用该方法的要求 要考虑不同项目以及不同季节气候对学生的影响,坚持区别对待、因人而异。
控制好负荷强度,练习强度较大时,练习时间不能太长,练习时间延长,强度不能太大,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教师要善于观察持续法练习所产生的生理反应,及时进行调整,31
《学校体育学》教案 要广泛运用变换的方式,多采用游戏与比赛的方法组织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四、间歇法
(一)该方法的定义
间歇法是指根据对象、教材内容的特点和生理负荷的大小,调整与控制各练习之间的间歇时间,以提高发展体能效果的方法。
(二)运用该方法的要求 由于学生年龄、性别、体能、客观环境条件等不同,不可能有固定的间歇时间指标,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负荷后的生理与心理反应情况,实际情况来调整与控制间歇时间,避免负荷过大或过小,以期达到发展体能的目的。间歇法可按照严格的间歇时间进行,即在两次练习之间,间歇的时间应使有机体处在尚未完全达到恢复的状态下,进行下一次的练习,这样会取得更好的超量恢复之效。间歇时应主要采用积极性休息方式,以加速排除乳酸和恢复体力。
五、循环法
(一)该方法的定义
循环法又称巡回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发展体能的要求,选择若干练习或动作,分设若干作业点,要求学生在每个作业点上完成规定的练习和负荷,一个接一个进行作业点轮换,循环往复地进行练习的锻炼方法。
(二)运用该方法的要求 选择作业点的数目、各作业点的练习内容、次数、间歇时间以及巡回的总次数等,应依据发展体能的任务及学生特点进行科学设计和提出简明的要求。
《学校体育学》教案 要重视动作质量,防止求速度、走过场的倾向,教师要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及时进行指导、检查与评价。各作业点规定的练习内容,应选择简便易行、实用而有效的练习方法。在学生熟练掌握各作业点练习方法的基础上,方可适当进行带有比赛性质的活动。
六、综合法
(一)该方法的定义
综合法是指重复法、变换法、持续法、间歇法等各种发展体能的方法结合起来加以运用的锻炼方法。
(二)运用该方法的要求
运用综合法应加强目的性、计划性,可将两种方法交替运用;也可以以一种方法为主,其它方法为辅;也可多种方法同时配合运用。
复习思考题: 何为体能?叙述发展体能的意义与特点。发展体能的原则有哪些?叙述这些原则的定义、确定的依据以及贯彻运用的基本要求。发展体能的方法有哪些?如何运用这些方法?
《学校体育学》教案
教学课题: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知识教学和运动技能教学的意义与特点,了解体育卫生保健知识的教授方法,掌握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及各阶段的教法特点,掌握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教学原则,掌握运动技能的基本教授方法以及学生的学练方法。
教学重点: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及各阶段的教法特点,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教学原则,运动技能的基本教授方法以及学生的学练方法。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形式:讲授、自学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节 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的意义与特点
一、体育知识教学的意义与特点
(一)体育知识的涵义与分类
体育知识是人们对于体育的现象、事实及其规律的认识,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体育知识可分为两类:一是关于体育事实方面的知识,主要回答是什么;一是关于体育理论方面的知识,主要回答为什么、怎么做。
(二)体育知识教学的意义 通过体育知识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体育对于社会、个人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体育观,认学生自觉参加体育学习、锻炼奠定认识基础。通过体育知识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体质、健康与体育的关系,为体育锻炼提供有效的指导。通过体育知识的教学,有利于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水平的提高,为适应社会、34
《学校体育学》教案
促进个性发展、增加社会交往、丰富文化生活、享受体育提供文化基础。
(三)体育知识教学的特点 体育知识教学是科学知识教育与生活教育的有机结合。
体育知识教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体育知识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二、运动技能教学的意义与特点
(一)运动技能的性质
运动技能是指表现在外部的、以完善合理方式组织起来并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复杂的肢体动作系统。
运动技能是通过练习获得的一种活动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动作都是运动技能。当注意力高度集中在综合动作上,而不是固定在完成运动任务的某一环节的程度时,称之为运动技能。
当注意力不集中于完成动作本身时,而是在动作的效果和完成动作的条件时,即达到高度熟练程度时,称之为运动技巧。
(二)运动技能教学的意义 通过运动技能教学,有利于学生正确掌握从事体育活动的运动技术。
通过运动技能教学,有利于学生进行科学锻炼,有效地增进学生健康、增强体质。通过运动技能教学,有利于终身体育的开展。
(三)运动技能教学的特点 动作的复杂性,主要取决于单个动作或组合动作的数量。运动技术的变化性,即动作完成是随着外界活动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四)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及各阶段的教法特点
运动技能的教学一般要经过3个阶段:即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改进与提高动作
《学校体育学》教案
阶段、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各阶段的教学任务和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1 粗略掌握动作阶段
1)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运用语言法与直观法,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与一般概念,初步建立动作的基本结构。
2)为了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结构,在学生具有完整动作概念的基础上,注意分解、定位、助力、阻力等方法的运用。
3)适宜的运动负荷。
4)由于本阶段学生分析运动感觉的能力有限,所以这一阶段的评价,主要是来自于教师的语言和学生本身的视觉监督。
5)应尽可能缩短课与课之间的间隔。
6)要及时预防与纠正动作技术中的严重错误。2 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
1)为了促使学生尽早建立完整动作的动力定型,通常以完整练习法为主,以加深学生对完整动作的体验。
2)运用讲解、示范等方法,主要为了更好地揭示动作的规律性,阐明产生错误的原因,使动作概念进一步具体化,透彻了解动作的顺序。
3)在保证动作质量的前提下,要适当加大运动负荷,使学生能在最大限度地表现身体素质的条件下完成动作,提高动作的效能与稳定性。
4)本阶段由于学生的体能、心理等方面的差异更为明显,教学中要更多注意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5)为提高学生动作技能的适应性,应适当采用变换练习的方法,改变练习条件、练习环境、动作组合,并注意运用竞赛法。
6)要注意提高学生对动作技能的自我评价能力。3 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
1)该阶段可以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运用重复练习法与变换练习法,并注意在36
《学校体育学》教案
完整练习中进一步巩固与改进技术细节。
2)要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自我认识动作的完成情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增加运动负荷,使学生在承受较大运动负荷的条件下,准确熟练地完成动作,提高动作技能的稳定性。
4)进一步加强动作教学与发展身体素质的结合。
5)对学生动作掌握程度进行全面的评价。
第二节 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教学原则
一、知识技能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原则
(一)该原则的定义
知识技能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原则是指体育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知识技能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同时要注意加强学生体能、思维能力、自我锻炼能力培养,使学生的知识技能与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二)确定该原则的依据
确定该原则的主要依据是教育、教养和发展相统一的规律。
(三)贯彻运用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1、要注意联系解决实际的体育锻炼问题
2、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
3、正确处理体育知识技能教学与能力培养的关系
二、直观与思维相结合的原则
(一)该原则的定义
直观与思维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直观手
《学校体育学》教案
段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去感知事物,获得直接经验与感性认识,同时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为知识技能的掌握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确定该原则的依据
确定该原则的主要依据是认识事物的规律和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
(三)贯彻运用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1、充分运用各种直观方法,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感知教材
2、注意直观与讲解相结合
3、积极启发学生思维
三、区别对待与因材施教原则
(一)该原则的定义
区别对待与因材施教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知识技能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育基础、体能水平等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组织教法,使教学得到实效。
(二)确定该原则的依据
确定该原则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三)贯彻运用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1、深入了解与掌握学生情况
2、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3、适当增加选择性
四、循序渐进原则
(一)该原则的定义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知识与技能教学内容的安排要遵循系统性民连贯性的要求,目标略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
《学校体育学》教案
可以达到预期目标,使学生体育知识技能等到提高。
(二)确定该原则的依据
确定该原则的主要依据是认识事物的规律和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
(三)贯彻运用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1、认真贯彻体育教学大纲,制定体育教学文件
2、要依据学生的生长发育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3、合理确定前进的步子
第三节 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方法
一、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教授方法
(一)讲授法 1 定义
讲授法是指通过教师以学生能接受的简明语言,系统连贯传授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的方法。
讲授法一般可分为讲解、讲述、讲演3种方法。2 运用时的注意事项
1)保证正确的科学性与思想性。
2)提高运用语言的技巧与艺术性。
3)提高板书质量。
4)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谈话法 1 定义
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与学生以口头语言的交流方式,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学校体育学》教案
谈话法又可分为传授新知式、巩固复习式、指导总结式等3种方法。2 运用时的注意事项
1)正确选定提问的内容。
2)正确选择与运用提问的方式。
3)要鼓励与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三)演示法 1 定义
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或利用幻灯、投影、录像等设备的演示,使学生获得或巩固体育知识的方法。2 运用时的注意事项
1)明确演示的目的与任务。
2)要做好物质准备。
3)选择适当的时机,采用适当的方法。
4)教具的设计与制作大小适当,以便能让学生清晰观看。
(四)讲练法 1 定义
讲练法是指将体育方面的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结合在一起的方法。2 运用时的注意事项
1)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选择讲练法的具体运用形式。
2)做好教具准备。
3)注意加强对学生实际练习的指导。
二、运动技能的基本教授方法
(一)、语言法 1 定义
《学校体育学》教案
语言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学生学习掌握学习内容,进行练习的方法。2 具体方式
体育教学中语言法运用的具体方式有:讲解、口令与指示、口头汇报、口头评价、默念和自我暗示等。(1)讲解
A、定义:
讲解是教师给学生说明教学目标、动作名称、动作要领、动作方法、规则与要求等,指导学生进行运动技能学习掌握运动技能的方法。
B、具体方式
讲解可分为直陈式、分段式、概要式、侧重式、对比式、鼓动式、收敛式等。C、运用讲解时应注意:
a、要明确讲解的目的
b、讲解的内容要正确,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c、讲解要生动形象,精简扼要
d、讲解要具有启发性
e、注意讲解的时机与效果(2)口令和指示
口令是指用最简明的语言,以命令的方式,指挥与组织学生完成任何活动与练习的一种方法。运用口令时应准确、洪亮、节奏分明、富有力度。
指示是指运用比较简明的语言,用比较平和的语气,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活动的一种方法。运用指示时应清晰、坚定、准确、及时。(3)口头评价
口头评价是指按教学标准,对学生的行为表现、练习完成的情况以口头方式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运用评价时应以正面鼓励评价为主,要指明努力方向,提供改
《学校体育学》教案
进提高的方法。(4)口头汇报
口头汇报是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自身的体验,简明扼要地说明自己的见解的语言方式。这种方式将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自评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与表达能力、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反馈信息。(5)默念和自我暗示
默念是学生在实际练习之前通过无声语言(思维)重现整个动作或运用的某个部分的过程、重点、时空特征,以提高练习效果的一种方法。自我暗示是学生在实际练习过程中,默诵某些具有指令性的词句,自我调控练习过程的一种方法。
(二)、直观法 1 定义
直观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实际的演示或外力帮助、借助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肌肉本体感觉器官来直接感知动作的方法。2 具体方式
体育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法有:动作示范、教具和模型的演示、电影电视录像、助力和阻力、定向和领先等。(1)动作示范
A、定义
动作示范是教师或教师指定某一学生以具体的动作为范例,使学生了解动作形象、结构、要领的方法。
B、运用示范时应注意:
a、要有明确的目的
b、示范要正确
准确、熟练、轻松、优美
c、正确选择动作示范的位置与方向
《学校体育学》教案
正面示范、侧面示范、背面示范和镜面示范 d、示范与讲解要有机结合
先讲解后示范、先示范后讲解、边讲解边示范
(2)教具和模型的演示
教具和模型的演示是利用挂图、照片、模型等直观手段,显示练习动作的结构、过程、关键、时空特征,帮助学生正确感知练习、动作的方法。(3)电影和电视录像
电影电视录像是运用电化教学的视听手段,显示练习、动作过程、时空特征,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理解练习、动作的直观方式。(4)助力和阻力
助力和阻力是指借助于外力的帮助,使学生通过触觉和肌肉本体感觉,体验正确的用力时机、大小、方向、时空特征,从而正确掌握动作的一种直观方法。(5)定向和领先
定向是以相对静态的具体视觉标志,给学生指示动作方向、幅度、轨迹、用力点等的直观方式。
领先是以相对动态的、超前的视听信号,给学生以刺激与激励,以利于他们完成动作的直观方式。
(三)、完整法与分解法 1 完整法(1)定义
完整法是指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与段落,完整地传授某种运动动作的方法。
其优点:有利于保持动作的完整结构,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动作。其缺点:学习难度较大,不利于掌握完整动作中难度较大的动作环节。
其适用于:简单的动作或虽然较难但不能分解的动作。
《学校体育学》教案
(2)运用完整法的几种常用方法:
(1)、直接运用(2)、强调重点(3)、降低难度(4)、改变练习的外部条件 2 分解法(1)定义
分解法是将一个完整的动作技术,合理地分解成几个部分与段落,逐个进行教授,最后完整掌握动作技术的方法。
其优点:能降低难度,简化教学过程,缩短教学时间,提高学习信心,较快地掌握动作技术。其缺点:容易割裂、破坏动作技术结构。
其适用于:比较复杂的、且能合理分解的动作。(2)运用完整法的几种常用方法:
(1)、根据动作技术的特点,采取合理的分解方式
分解方式有:单独(纯粹)分段法、递进分段法、顺进分段法、逆进分段法和其它等。
(2)、划分动作技术的段落与部分,应考虑各部分与段落之间的有机联系,不破坏动作的结构
(3)、明确各部分与段落在完整动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4)、在建立完整动作概念的基础上分解,并及时向完整法过渡
(四)、预防与纠正错误法 1 定义
预防与纠正错误法是在动作技能教授过程中,针对学生形成与掌握运动动作中产生错误动作及其原因,预先在教授中及时采取有效的手段措施,防止出现和纠正学生错误动作的方法。2 产生动作错误的原因(1)运动生物力学方面的原因(2)生理方面的原因
《学校体育学》教案
(3)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原因(4)教学的外部环境与条件的原因(5)教师的素质与组织教法因素 3 预防与纠正错误的方法
(1)强化概念法(2)转移法(3)降低难度法(4)信号提示法(5)外力帮助法 预防与纠正错误的过程
预测可能产生的错误动作-观察与发现错误动作-分析错误动作产生的原因-采取对应的措施-检查与验证矫正效果-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五)、游戏法与竞赛法
1、游戏法
(1)定义
游戏法是指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个人主动性和创造性,完成预定任务的一种方法。
(2)运用游戏法时应注意:
(1)、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与形式,采取相应的规则与要求(2)、在教育学生遵守规则的同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3)、认真做好游戏的评判工作,要客观公正评价游戏的结果(4)、布置好游戏的场地器材,加强游戏的组织工作(5)游戏结束后要做好讲评,指出优缺点。
2、竞赛法
(1)定义
竞赛法是指在比赛的条件下,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方法。(2)运用竞赛法时应注意:
(1)、明确运用竞赛法的目的
《学校体育学》教案
(2)、合理配对、分组(3)、适时运用
(4)在比赛中教师应加强组织管理工作,要求学生遵守比赛规则,防止伤害事故发生
(5)赛后要及时进行总结
三、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学练法
学练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按照一定的要求,相对独立地进行学习与练习的一种方法。体育教学中学练法包括自学法、自练法、自评法。
(一)、自学法自学法的定义
自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学习理解掌握动作技术的方法。自学法的分类(1)阅读法
A、阅读法定义
阅读法是指学生通过阅读体育课本,以及其他参考资料,感知、理解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和基本原理方法。
B、教师给予的指导
a 在指定阅读体育课本的基础上,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
b 要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c 要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2)观察法 A、观察法的定义
观察法是学生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感官感知学练内容,初步建立动作表象和正确动作概念的方法。
《学校体育学》教案
B、运用观察法时的注意事项
a 要使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 b 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c 指导学生在观察中要注意动脑
(二)自练法自练法的定义
自练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身的独立活动为主,有目的地反复进行身体练习或实际操作,掌握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形成巩固提高运动技能的方法。自练法的分类
(1)模仿练习法(2)反馈练习法(3)强化练习法运用自练法的注意事项
(1)提高学生对自练法的认识
(2)教师要教会学生自练的方法
(3)创设自练的环境与条件
(4)课内外有机结合
(三)自评法自评法的定义
自评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相对独立地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所掌握的运动技能进行判断,促进知识与运动技能学习的方法。自评法的分类
(1)目标自评法(2)动作自评法(3)效果自评法运用自评法的注意事项
(1)教师要传授自评的具体方法
(2)创造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的条件
(3)及时对学生自评情况进行分析
《学校体育学》教案
复习思考题: 简述体育知识、运动技能教学的意义与特点。2 叙述运动技能形成3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特点。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原则有哪些?叙述各原则的定义、确定的依据及贯彻运用的基本要求。常见的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的方法有哪些?如何正确运用这些方法? 5 常见的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学练法有哪些?如何正确运用这些方法?
《学校体育学》教案
教学课题:思想品德教育与发展个性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内容、途径以及发展个性的方法,掌握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方法,以及个性的概念和体育教学对学生个性发展的作用、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方法,以及个性的概念和体育教学对学生个性发展的作用、基本要求。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形式:自学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节 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
(一)该原则的定义
方向性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体魄强健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贯彻运用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1 要加强体育的目的性教育 2 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 3 思想教育要贯穿于体育教学全过程
二、正面教育原则
(一)该原则的定义
正面教育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从正面入手,用摆事实、讲道理、树榜样、启发诱导和言行一致等手段去教育学生,使其自觉地参加体育学习锻炼和接受良好
《学校体育学》教案
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
(二)贯彻运用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坚持正面教育,启发诱导,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2 防止热讽冷嘲、挖苦和杜绝体罚学生 3 正确运用表扬批评法 4 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
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一)该原则的定义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把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和对学生思想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师的言行与要求,更易于被学生接受。
(二)贯彻运用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1 尊重和信赖学生 要求要严格、合理、适当 3 注意教师自身的典范作用
四、集体教育力量的原则
(一)该原则的定义
集体教育力量的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依靠集体教育的力量,使学生在正确舆论的影响下,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的熏陶与感化,从而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
(二)贯彻运用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引导学生关心、热爱集体,为建立良好的集体而努力 2 结合教材特点,加强集体主义教育
第四篇:学校体育
◆体育课堂常规:为了保证体育课的正常进行,师生在体育教学中必须遵循的规范和制度的总和。一般包括课前课中课后(常规)◆学生学习成绩评定的形式(新课程标准):学生学习成绩评定不仅要有教师参与,通话四也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自我评定是对自己的运动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进行的综合评定。互相评定是对组内各个成员的()综合评定◆身体全面发展原则:参加体育锻炼时 要是身体各个部位各个器官系统组织的机能以及各种身体素质得到和谐的发展达到身体相对的完美和完善◆体育课结构:之组成一节课的几个部分以及各部分教材内容和组织工作的安排顺序与时间分配等◆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硬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生理负荷的内部数据:学生在课中做练习时身体所承担的生理负担◆教材比重:这里指广义的教材,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教材比重指教科书在所有教学材料中所占得比重◆体育教学目标:指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体育教学中师生应达到的最终目的,即预期要达到的教学结果和标准,它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并决定着体育教学的方向◆体育课密度:指体育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和时间之和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自觉积极性原则指体育锻炼的参与者须抱有明确的健身目标自觉自愿的积极从事体育锻
◆体质教育思想:体质教育思想是教育者享受教育者传授增强体质的知识技能和应用这些知识技能实际锻炼这一思想◆分解法:将一完整的动作技术结构合理的分成几个部分与段落逐次进行学习,最后完整的掌握动作技术的一种方法◆完整法:指从动作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与段落完整的传授与练习动作技术的一种方法◆专门性准备活动:针对特定的一种体育活动之前为克服内脏器官生理惰性,缩短进入工作状态时程和预防运动创伤而有目的进行的身体练习,为即将来临的剧烈运动或比赛做好准备◆学校体育目标:在一定时期内学校体育实践所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价学校体育工作的根本依据,并决定着学校体育实践的方向内容和方法,制约着学校体育实践的全过程具有导向动员和激励的作用◆持续法: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长无间断的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练习时的平均心率在130—170次/分之间,该方法主要用于发展运动员的耐力素质◆体能:即运动员身体素质水平的总称。体能即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包括与健康有关的健康体能和与运动有关的运动体
◆编选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1教育性原则2适应学生身心特征的原则3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5统一行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6教学内容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相结合的原则◆动作示范的要求:教师以具体动作为范例是学生了解所要学习的动作要领并建立正确动作表象的一种教学方法。1示范要有明确的目的性2要正确熟练3位置和方向要有利于观察4示范与讲解相结合◆确定体育课结构的理论依据: 体育课的结构是根据体育教学任务和体育课的特点确定的,是以人体机能活动规律和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而确定的◆体育教学目标设计的理论依据:1学校体育的主要功能(影响着体育教学目标维度)2学校体育总目标及每一目标的上位目标3体育教学内容(立足于对教学内容的分析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未建立教学目标奠定基础)4学生的条件5学校物质条件的制约◆体育课密度的安排与调控的注意事项:1认真备课周密安排体育课堂教学计划2改进和提高组织水平3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技巧4加强对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教育◆发展体能过程中运用重复法的基本要求:1根据发展体能的任务和学生个体的具体情况确定联系的次数距离时间强度间歇时间2根据锻炼的实际情况改变重复练习的条件3应尽量选用简单而实效的或以基本掌握的手段保证联系的准确性提高锻炼效果4加强对学生进行发展体能的目的教育,客服单纯从兴趣出发和枯燥感,采取灵活的调整措施,调节课堂气氛
适量性原则基本要求:1根据课的目标、教材性质、课的类型和学生的特点安排课的生理负荷2正确处理生理负荷的量与强度关系3正确处理生理负荷的表面数据与内部数据的关系4帮助学生学习并使具备自控与检测负荷的方法和能力,及放松与恢复的方法
中学阶段的体育目标分析:1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自觉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2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形态和机能的影响,对健康的营养食品简单的选择,在运动中注意到安全问题3了解所学项目的简单技战术知识和竞赛规则,发展运动技战术能力,发展速度、有氧耐力和灵敏性4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通过体育护理自尊、自信和团结协作精神5理解并担当不同的运动角色,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行为,并能做出简单评价
◆举国体制:指以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动员和调配全国有关的力量,包括精神意志和物质资源,攻克某一项世界尖端领域或国家级特别重大项目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身体运动轨迹指由身体从开始位置到结束位置所经过的路线而组成的动作的空间特征◆体育科学:用科学的方法来探求体育的本质和规律,是研究社会各种体育现象、最大限度发挥人体运动能力相通过身体练习进行教育并提高健康水平等规律的综合性科学◆体格:人体外表的形态结构。包括人体生长发育的水平,身体的整体指数与比例[体型],以及身体大小,◆适应能力:指人在外界条件的改变下而进行的心理上、生理上以及行为上的各种适应性的改变,与外界条件达到和谐状态的一种执行适应能力◆狭义的体育:是一个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是对人体进行培育和塑造的过程;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广义的体育: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动作的节奏:是动作的快慢、用力的大小、肌肉收缩与舒张与实践间隔的长短合理交替的一种综合特征。(时间、空间、动力学综合性特征◆动作的力量:身体和身体某部分完成动作克服阻力的能力。◆体育制度:国家体育机构和社会体育组织制定并实施的各种规章、制度和措施的总称。◆技术关键:动作技术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它是掌握动作技术、提高运动成绩起决定作用的环节◆体育手段:为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抗预疾病,以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所采用的各项活动的内容和方法的总称◆身体练习:是指构成体育手段的各种具体动作。是人们为了增强体质、娱乐身心或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而专门采用的身体活动◆运动技术:指那些能充分发挥人体机能潜力的、合理有效的完成动作的方法◆竞技运动:指为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和集体在体力、智力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创造优异运动成绩而进行的训练和竞赛◆身体娱乐:以身体运动为表现形式的娱乐活动过程◆身体姿势:身体练习要素之一。指身体及身体各部分在整个动作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和位置。◆运动动作:指构成体育手段的各种具体动作,是身体运动的基本单位也称身体练习、体育动作、动作◆体质: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人得生命活动和劳动工作能力的基础(人的有机体的质量)◆竞技运动的特点:1竞争性2极限性3规范性4公平性5公开性6群体性7观赏性8功利性◆体育手段的分类:游戏、体操、田径、球类、武术、国防体育、水上、冰雪和其它
◆体育的健身功能:1改善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2促使人体内脏器官构造的改善和机能的提高3促进有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运动能力4可以调节人的心理、使人朝气蓬勃充满活力5可以提高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6防病治病推迟衰老延年益寿◆体育对学生智力发展的作用:1有助于大脑两半球机能的全面开发提高大脑利用率2有助于提高人的分析判断综合等思维能力3有助于提高人的时空感和理解力4有助于提高大脑高强度的工作能力5有助于提高记忆力6有助于培养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体育在促进个体社会化过程的作用:1体育促进生活技能的掌握2体育促进社会规范的互动3体育促进学生的发展与完善4体育室培养社会较色的有效途径体育有助于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确定体育目的任务的依据1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性2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3体育的功能和特点◆如何理解体育的政治功能:为国争光、提高民族威望、振奋民族精神2为外交斗争服务3促进国内政治一体化◆体育产生的社会根源1生产劳动2消遣娱乐3教育活动4军事战争5宗教祭祀6医疗卫生◆简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基特征:1注意伦理道德2主义和谐与统一3注重实际与稳定4注意理性与人文教养◆技术细节:是动作的次要特征也是技术比较灵活的部分
◆ 我国参加国际体育活动的具体原则:1要立足于维护国家的独立、统一和领土的完整,捍卫祖国的神圣权利,坚决反对制造两个中国2着眼于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团结,有利于和平3着眼于扩大我国的政治影响4要适应我国体育发展的需要,为增强人民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丰富人民生活服务◆我国的体育目标内容:增强人民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为社会主义服务◆体育与政治的关系:
1、体育要受政治经济的制约,也要为一定的政治经济服务,发挥其一定的上层建筑的职能
2、由于体育有一部分不属于上层建筑,它可以被各种不同的政治所控制和利用,因而体育与政治的关系又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可以在任何不一致的,甚至是相互冲突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之间左右逢源
3、体育虽然要为政治服务,但并非说体育只为政治服务,体育还有其他方它的社会职能◆体育与德育:体育与德育有机联系、互相促进
1、体育以它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吸引着青少年
2、学校体育运动的基本形式多以集体为单位,使于进行教育
3、学校体育活动经常采用竞赛、评比和奖励优胜等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开拓精神,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4、学校体育作为一种进行教育和善度余暇的手段,对于防止和矫正学生的不良品德,教育犯有过失的学生、有其显著的作用
◆余暇时间:亦称自由时间,指在一昼夜的全部时间结构里画出一切必要时间后恩关于的那部分由个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老龄化社会: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定的比例的人口结构模型◆社区体育:指人们生活在一定区域内,以辖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巩固和发展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近就便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体育文化:大而言之,指体育运动本身所蕴含的、围绕体育运动所形成的一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小而言之,又可指体育运动某一方面的文明因素◆兴奋剂:为提高经济能力而使用的能暂时性改变自身条件和精神状态的药物或技术◆人的社会化: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即指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生活方式:不同的个人、群体或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和价值观念制导下所形成的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的体系
◆体育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经常从事体育锻炼、健身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
越轨行为:指违反重要的社会规范的行为。亦称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后喻文化:当今高科技时代的某种条件下,晚辈由于掌握了一定的新知识新技能,给先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
◆丁克家庭:指那些具有生育能力而选择不生育,除了主动不生育,也可能是主观或者客观原因而被动选择不生育人群
◆社会规范:人们社会行为的规矩﹐社会活动的准则
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体育社会现象,是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对象。体育的社会结构,特点、体育跟社会的相互关系、体育社会问题、体育形态、大众体育、竞技体育◆滥用兴奋剂的社会危害:使用兴奋剂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许多直接的危害。使用不同种类和不同剂量的禁用药物,对人体的损害程度也不相同。一般说来,使用兴奋剂的主要危害如下:——出现严重的性格变化——产生药物依赖性——导致细胞和器官功能异常——产生过敏反应,损害免疫力——引起各种感染(如肝炎和艾滋病)◆体育与政治关系密切的利弊分析:利:促使各国政府增加对体育的投资、推动力体育运动的国际化、激励了国民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弊:淡化了体育的固有特征、形成了偏执的体育观、引起国际体坛丑闻和暴力事件层出不穷、造成运动员的片面发展、普遍效尤体育超经济发展的模式◆社会学的三大功能:教育功能(了解自己、职业准备、日常决策、正确看待人文世界)社会管理与社会控制功能、社会批评功能、决策规划功能
◆我国社区体育产生的社会背景:经济(社会转型背景下的积极调整与社区体育)政治(社会改革背景下政治体制调整与社区体育)教育文化(文化教育与社区体育)◆体育运动对现代人品质的作用:1培养了现代人所需要的公正精神,进取精神和开拓能力2养了现代人所需要的强烈的个人效能感,对人和社会的能力充满信心3养成人们准备和乐于接受他未经历过的生活经验,新的思想观念和新的行为方式的心理基础4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依赖性、信任感、尊重和自尊,同时促成人思路广阔和头脑开放5促进
了人们放弃急功近利的价值观,而趋向于长
期、系统不懈追求的价值观◆东方体育文化特点:体育性状上(印度瑜伽中国太极体现了东方体育文化讲究整体平衡统一的特点)体育价值观上(表现为内向性封闭性体现出较强的民族本位论一定程度上扼杀了体育的竞争性)体育形态内容手段上(强调整体直观感受,意念和内部修炼等)竞技观方面(强调道德对于人生和社会的重要性也一定程度抑制了人的阳刚之气和竞争意识)◆体育社会发展中大众传媒的作用:1传播媒介把体育项目介绍给受众2传播媒介可以培养人们的体育观念3传播媒介为人们科学健身提供指导4传播媒介刺激人们参与体育消费◆社会变迁对体育运动的影响:1经济变迁改变体育的发展方向和规模2社会制度的变迁改变体育的性质和价值观念3社会的科技变迁可以加速体育的发展4社会变迁的方向决定了体育的发展目标和功能5社会的文化变迁可以形成体育的文化类型
第五篇:学校体育学
学校体育学
1: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特征和发展趋势是什么?
特征: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政治等多种因素制约的特征。
发展趋势:1:目标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2:向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方向 3:追求阶段效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4:竞技性进步加强 5:逐渐整体化方向发展 6:管理向科学化方向发展
2:何为终身体育?它的思想是由何人在什么时代提出的?
1:终身体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即从一个人的生命开始到生命的结束都要适应环境与个人的需要进行身体锻炼已取得生存,生活,学习与工作的物质基础或条件。
2:提出:法国著名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20世纪60-70年代提出。
3: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
2:以整体观点开展学校体育工作
2.1:课内外相结合 2.2: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2.3学校体育与卫生保健相结合3: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4:加强学校体育的教学科学研究
5:保证必要的物质条件
4:何谓体教学?体育教学过程是怎样构成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1:在体育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下,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及手段,使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体育能力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过程。
2:教学过程: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放松阶段,实施阶段,检查与评定阶段。
3:基本要素: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内容,人际关系,体育教学方法手段,体育教学环境,体育教学的反馈等。
5: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过滤分别是什么?
1:一般规律: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教材,通用知识。
2:特殊规律:1: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规律
2: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
3: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4: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发展规律
5:人体机能适应性的规律
6:何谓体育教学原则?体育教学原则有哪些?
1:体育教学原则是体育教学时间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概括,是体育教学客观规律的反映,是体育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准则。2:一般性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区别对待原则,直观性原则
3:特殊性原则:身体全面发展原则,合理的运动负荷原则,安全性原则,巩固提高原则
7:何谓语言法,何谓直观法?
1语言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表达方式的语言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和指导学生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
2:直观法: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际演示和外力帮助借助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和本体感觉器官来直接感知动作的教学方法。
8:简述讲解示范的感念及要求。
1:讲解: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目标,动作名称、作用、要领、方法要求,一直到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讲解的要求:讲解的要明确并具有教育性,讲解的要生动形象、简明易懂,讲解要富有启发性、讲解要注意时机和效果、注意精讲多练。
动作示范:以具体的动作为范例,知道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示范要求:要有明确目的、示范要正确熟练具有感染力、示范的方向和位置要利于学生观察、示范与讲解相结合。
9:简述完整法、分解法、的概念和优缺点?
完整法:是指以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的连续的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优点:能使学生完整的掌握动作,不至于破坏动作结构和产生动作脱节。缺点:不易于较快的掌握动作技术中较为复杂的要素和环节
分解法:把完整的动作合理的分成几个部分按部分逐渐进行学习达到全部掌握的一种教学方式。
10: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产生动作错误的原因有哪些,应如何预防及纠正?
1:学生因素:学习目标不明确积极性不高,怕受伤,缺乏信心,有畏难情绪 学生对所学的动作技术的概念
教学的外部环境与条件因素,主要是受到了场地器材等教学条件多方面环境的影响
2:预防和纠正:运动分解法解决复杂技术问题 通过诱导性练习及转移性练习等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 加强基本技术的教学全方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11:实施矫正法的程序是怎么样的?
预测错误—-发现错误—-分析原因---纠正错误---验证效果---总结经验
12:体育教学中的一般教育法有哪些? 批评法、说服法、评比法、榜样法、表扬法
13:确定体育课结构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体育课的典型结构各部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基础结构的依据:人体生理和心理变化的规律“工作能力”逐步上升阶段“稳定阶段”和“下降和恢复阶段”
具体结构依据:体育课的任务,板材性质,学生特点,场地器材特点,季节气候特点。2:准备活动的主要任务:集中学生,明确课的内容任务和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做好准备活动,使机体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为完成基本部分的任务做好准备。
部分基本的任务:学习式复习,考核教学进度规定的教材,使学生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发挥体能。增进健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行为。
结束部分的任务:使学生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有组织的结束教学活动。
14:体育课的组织教学包括哪些内容?
体育课常规,学生学习队形安排与调动置场体器材和确定教学组织形式。
15:安排学生学习队形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有利于学生看的清“示范”“演示”“听得清教学”学生尽可能背对阳光、背风沙、背干扰站立。
队伍的站立应有利于教师观察、帮助、指导、调动。
16:体育课的分组轮换形式有几种?分别在什么情况下采用? 两组一次等时轮换
在学生人数不多,技材比较困难复习板材也比较困难的情况下采用。
17:何谓体育课的密度?有效利用的各项教学活动和教学辅助活动包括那些?
1:一般密度:一节课中,有效利用的各项教学活动,教学辅助活动的时间与总时间之比。专项密度:指某种活动合理运用时间,课后总时间之比,比如学生做练习总时间与课的总时间之比又叫“练习密度”。
2:有效的活动包括:教师的指导,学生的练习,学生的自练、讨论、分析、相互观察与帮助,学生必要的休息,必要组织教学活动。
18:合理安排体育课的生理负荷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根据课的类型和教学目标安排生理负荷 根据教材的性质和数量安排生理负荷
生理负荷的强度及过程的安排符合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发展水平。根据不同教学组织形式安排生理负荷 考虑作息制度。
19:如何调节体育课的生理负荷?
改变练习内容
改变练习重复次数、延长或缩短练习时间和练习之间的间隔时间 改变动作的某些基本要素 改变练习组合和顺序
改变课的组织教学形式,如采用循环练习式增加竞赛因素等 改变练习条件:如场地大小,器材的重量
20:体育实践课应如何准备?
了解情况:包括学生情况和学校情况
钻研教材教法:钻研教材的特点和作用,钻研教材的技术规格及其重点,研究教法。田径运动会秩序册制作过程
1:封面(运动会的名称,主办单位)2:目录(根据秩序册的内容表明内容页码)3:竞赛规程(竞赛规程和报名报提前下发)4:补充通知 5:开幕式,闭幕式程序 6:组委会及工作人员名单(技术代表,技术官员)7:仲裁委员会名单 8:裁判员名单 9:各单位参加人数统计表 10:各项参赛人数统计表 11:兼项人数统计表 12:大会作息时间表 13:各代表队名单 14:竞赛日程表 15:竞赛分组表(蛇形分组、斜线分组、抽签分组)16:男女最高记录表 17:场地平面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