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文娟说课稿小班语言活动《蛤蟆种豆》(模版)
小班语言活动《蛤蟆种豆》说课稿
贾川乡中心幼儿园 马文娟
设计意图
《纲要》在语言领域指出: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者与其他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蛤蟆种豆》是个有趣的故事,蛤蟆的“心急”与小班幼儿的稚气十分相投。蛤蟆种豆是的焦急心情与滑稽可笑行为应该予以充分渲染。所以,本活动中,我注重用夸张的语气,动作,表情等,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语言氛围,让孩子们乐于积极参与表达。
活动目标
1.愿意在同伴面前讲述自己的想法,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知道种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不能太着急。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蛤蟆图片
活动过程
1.认识蛤蟆,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1)出示蛤蟆图片,问: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呀?(蛤蟆)(2)引导幼儿与蛤蟆问好。
(3)今天,蛤蟆来我们小班做客,还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2.结合图片,讲述、理解故事。(1)出示图一,分段讲述,提问。蛤蟆它想干什么?
它把种子种下去后,对种子怎么说?(2)出示图二,分段讲述,提问。
谁跑过来了? 它对蛤蟆说了什么呀?
(3)出示图三,分段讲述,提问。
到了晚上,蛤蟆又做了什么?
那种子长出来了没有?
(4)出示图四、五,分段讲述,提问。
蛤蟆睡了很久很久,醒来后它发现了什么?它是怎么说的?(请幼儿边做动作边说)
3、完整讲述故事,讨论。(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2)为什么蛤蟆说种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需要阳光照着它,雨水浇着它,还需要耐心的等待)
(3)平时我们做什么事情需要耐心等待的? 附:蛤蟆种瓜
春天到了,睡了一个冬天的蛤蟆来到田地里,看见农民伯伯正忙着种地,来到田野上看见人们在种树,来到树下看见青蛙在种豆,它也要忙去种豆。它刚把种子种在地里,就对种子喊:“种子,种子,快快长出来吧!”
过了一会儿,种子没有长出来。蛤蟆又趴在地上大声喊:“种子听见了没有,现在就长出来!”种子没有长出来。青蛙跑过来,对蛤蟆说:“你那么大声地喊,会吓坏种子的。种子睡在地里,阳光照着它们,小雨浇着它们,慢慢就会长出来了。”
到了晚上,蛤蟆又着急了。他说:“种子大概怕黑吧,我给你们讲故事、唱歌。”蛤蟆点上蜡烛,给种子讲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唱了好多好多的歌。
蛤蟆讲一会儿,看一看;唱一会儿,看一看。种子一直没有长出来。蛤蟆累了,倒在地上“呼呼”睡着了,睡了很久很久。
“蛤蟆,蛤蟆,快起来,快来看你种的豆。”青蛙叫醒了蛤蟆。蛤蟆往地上一瞧,哇,长出了许多青青的小苗。
青蛙说:“青青的小苗会慢慢长大,以后会结出许多青青的小苗。”蛤蟆打了个呵欠,说:“种豆真不容易啊!”
第二篇:关于《如何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心得体会——马文娟
关于《如何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心得体会
贾川乡中心幼儿园
马文娟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孩子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更好地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社会身份往往可以从他说话用词、语调口气中体现出来。因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师的一项艰巨的任务。要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在一日生活中,幼儿随时有表达意愿和感受的要求,父母应关注幼儿的想法,满足其需要,抓住生活中各种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使其有话愿说。如让幼儿在讲座中学会倾听与表达,在争执中学习围绕话题进行辩论,在聊天中学会相互交流,在与同伴和父母的交流中感受说的乐趣,而这种快乐的情感体验又会促使幼儿乐于交流与表达。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尊重幼儿,爱护幼儿,成为他们的朋友。他们在老师面前,才会无拘无束,敢于讲话,敢于申辩。与此同时,让孩子申辩还要注意场合、方式。比如,孩子做错了事,老师最好选择个别谈话方式,这样,孩子的心理压力就会减轻。
第二,要引导幼儿展开适当的争论。幼儿之间发生争论,本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一些教师往往马上制止,担心影响孩子的团结。其实,适当的争论,可以刺激幼儿陈述自己的想法,对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有好处的。
第三,加强正面教育与引导。在鼓励幼儿申辩的同时,注意培养幼儿的诚实品质。不仅要教会幼儿说话,更要引导和鼓励幼儿说真话。当发现孩子申辩不实时,要认真分析,培养幼儿诚实的品质。
第四,老师要与幼儿的家长主动联系,互相配合。幼儿园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保持一致性,不能互相矛盾。老师要向家长讲明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更好地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一步步地指导和引领,采取有效的教育手段、教育方式、教育途径,为孩子们创造一切机会,让孩子们无拘无束地表达、交流、争论,满足幼儿“说”的愿望。让幼儿成为主动探求并积极参与语言加工的创造者,从而为提高全民族的语言表达能力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三篇:小班语言活动说课稿
小班语言活动说课稿
小班语言活动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想妈妈》是老教材小托班上学期中的一个教学活动。
现在的家庭中一般都是独生孩子,父母长辈都非常的疼爱。由于父母大多在外工作,减少了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为了弥补孩子会买一些玩具当礼物送给孩子,但是那种父母亲与孩子之间的亲情一直连接着父母与孩子,使得孩子经常想起工作在外的父母。这首儿歌就是描写了这样的一个情景:宝宝在家一个人,想妈妈时抓起来旁边的积木,学着平时打人打电话的样子给妈妈打电话,让妈妈快点回家。本首儿歌内容短小,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在字句中充分的体现了宝宝对妈妈的思念。
二、说目标
本次活动灵活性强,不受时间、季节、环境的限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现有水平,我确立本次活动的目标为:
1、据画面理解儿歌内容,学念儿歌。
2、通过念儿歌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情感。
三、说重难点及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的完成活动教学目标,把活动的重点定为:说“抓起积木当电话:妈妈、妈妈,快点回家”。
《纲要》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经验等密切相关,因此我们让幼儿在原有语言经验基础上来学说语言“抓起积木当电话:妈妈、妈妈,快点回家”。活动的难点为: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达对妈妈的思念之情。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本次活动:我的准备如下:玩具电话机、积木、挂图。对于托班幼儿来说,由于生活经验相对较少,因此他们的想像力也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在活动中让幼儿把积木当成电话能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四、说教法
1、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方式,能够给幼儿带来许多乐趣。托班的幼儿年龄小经验缺乏好模仿,所以在活动中处采用模仿游戏:抓积木当电话,在游戏中使幼儿自然的理解儿歌内容。
2、谈话法:所谓谈话法,就是围绕活动内容,通过教师提问,引导幼儿回答的一种方法。由于幼儿年龄小,经验少,就通过以教师为主,幼儿为辅的谈话,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通过师幼之间的谈话、讨论,达成共识完成教育目标。
五、说教学程序
本活动是一个综合活动,包含社会领域、语言领域的内容。我采用师生讨论——图片导入——游戏“打电话”——学习儿歌——《好妈妈》歌曲结尾的教学流程,逐步深入,环环相扣,自然达成教育目标。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活动一开始,我就给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活动环境,“小朋友,今天谁没有来啊?她为什么没有来呢?原来她生病在家休息呢!”接着出示电话机以打个电话给她引出来课题。从形式和内容上都吸引了孩子。因为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才开始萌芽,简明的导语直接切入主题,出示的电话机,旨在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
(二)图片导入
设计这一各环节,主要是为了让幼儿通过观察画面初步理解儿歌内容,并把“抓起积木当电话:妈妈、妈妈,快点回家”这一语言重难点前置,通过相应动作表演来巩固理解儿歌内容。教育不能通过灌输来进行,必须通过幼儿自己的活动来进行,游戏能引发幼儿的兴趣,而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三)欣赏诗歌
将幼儿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用诗歌的语言表达出来,诗歌语言简单,节奏明快,幼儿易懂易读,在诗歌欣赏2遍之后,采用师生问答的方法,加深幼儿对儿歌的记忆。
(四)结束活动
以一首《好妈妈》作为活动的结尾,既和活动相呼应,又能再一次引发幼儿的兴趣,使孩子在快乐中结束活动。
小班语言活动说课稿2
一、分析教材:
秋风吹起,秋意渐浓,树枝在秋风中摇摆。站在树下的孩子看到了纷纷飘落下来的树叶。这让他们觉得有趣极了,追着抓树叶,蹲下捡树叶向室中扬树叶,他们兴奋地喊着:“树叶落下来了。”“树叶变黄了。”“树叶飞起来了。”还有的说:“我的树叶像小伞。”大自然的变化带给幼儿发现美,感受美的机会,也为幼儿的语言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幼儿的生活离不开语言,幼儿的语言学习同样也离不开生活。在生活的环境中挖掘学习内容,时语言教学的重要方式。诗歌《片片飞来像蝴蝶》体现了秋天落叶这一季节特征。表现出了树叶色彩,形态的变化符合幼儿认知,顺应幼儿兴趣。幼儿易于融入诗歌意境,乐于通过语言、表情、动作来表现诗歌内容。敢于根据句式仿编最后一句的比喻部分。在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的同时,萌发幼儿感受发现秋天景物美的兴趣,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分析学情:
小班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具体情景支持下,以可看、可动的事物为感知理解和想象的对象。活动中实物呈现课件、活动录像的直观展示能较好地吸引幼儿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调动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另外,引导幼儿进行动作表征,也体现了3岁幼儿动作关于语言发展的`年龄特点,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熟悉了诗歌的内容。
三、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初步学习有节奏地完整朗诵诗歌(重点)2.能通过表情、动作表现诗歌内容尝试仿编诗歌的最后一句。(难点)3.喜欢发现和感受秋天景色的美丽。
目标的制定充分考虑了学科的特点,幼儿的兴趣与经验准备。注重了幼儿知、情、意的结合着眼于幼儿的长远发展。
四、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实物树叶,诗歌课件,户外捡落叶的录像五、教法,学法:
1.教法:
(1)观察法:小班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占主导地位。语言的可得需要直观的材料支持,幼儿看捡树叶活动录像,全很专注地去听教师的引导,也能主动地讲述捡树叶录像。另外,边看课件的动态画面,边和教师一起生动、有趣地朗诵诗歌。这样,能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达到活动的效果。
(2)提问法:提问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动机。使幼儿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目的性得到提高。促进幼儿大胆尝试和表现,使活动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在师幼高效互动的过程中达到重点问题的解决。活动中主要采用开放式提问如:“你认为树叶像什么?”幼儿的表述时多样、能动性的。提问法的使用,能够照顾个体差异。不同难度的问题可以满足能力发展存在差异的幼儿的活动需求,使每名幼儿都有机会说,都能体验语言表达和创造的喜悦。
2.学法:
(1)多种感官参与法:在活动中幼儿通过眼看(观看课件、录像)、耳听(欣赏教师朗诵、配乐)、脑想(想象树叶的多种形态),在学一学,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活动中获得知识体验,重点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大胆表述。在欣赏诗歌时,借助于课件优美,生动的画面,极富感染力的配乐,以及教师富有表情的朗诵,刺激幼儿的各种感官,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幼儿不仅感受诗歌的韵律感,并在师幼互动中学习得有节奏朗诵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启发幼儿创编动作表现诗歌,仿编诗歌最后一句。多感官参与活动为幼儿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2)动作体验法:《纲要》中指出要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优秀文学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动作体验法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喜欢借助动作来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学秋风吹,树叶摇,树叶飘来体验诗歌意境,理解并掌握诗歌内容。幼儿只有动起来,才能真正成为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从中体验自主表现的快乐。
(3)探索仿编法:《纲要》中指出:“幼儿的语言学习是开放而平等的学习”,教师和幼儿时构造学习和交流过程的共同体。因此,活动中为幼儿创造尝试仿编的机会,这是扩展语言经验,提高语言运用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幼儿不仅体验到了语言的丰富多彩,还能感受大胆想象的乐趣。
五、活动过程:
1.出示树叶,引导幼儿交流。
师:这是老师在公园里捡到的落叶,你知道树叶为什么会落下来吗?树叶时什么颜色的?说一说树叶像什么?
(开放式提问自然渗透科学领域的内容,使幼儿获得了一个初浅的知识,即秋天来到树叶颜色变了,还会从树上落下来,借助实物落叶,引发幼儿在户外的快乐体验,使幼儿都有话可说,激发了幼儿在集体面前说话的兴趣,丰富幼儿的交流内容,启发幼儿大胆想象,积极表现。
小班语言活动说课稿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抱抱》。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 四、说活动过程。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爱是永恒不变的话题,是世间最美好的事物。我们诉说爱、感受爱、表达爱。“抱抱”就是一个通过各种动物间不同的抱抱来表达爱的故事。熟悉的小动物,亲切的拥抱更能让小班孩子产生幸福感和安全感。根据小班心理需求,我设计了本次语言活动《抱抱》,鼓励幼儿观察画面,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积极为孩子营造温馨的环境,让孩子始终置身于动物间亲密的拥抱之中,尝试用自己的肢体模仿动物抱抱,感受抱抱的快乐,在与同伴、老师互动中将快乐传递。
(二)活动目标:
根据我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年龄特点、兴趣需要,确定本活动的目标为:
1.观察画面,大胆说说动物的拥抱方式。
2.懂得拥抱是表达爱的一种方式,体验拥抱带来的'快乐。
(三)活动重难点:
根据孩子的认知特点,活动中,我将“大胆说说动物的拥抱方式”作为重点,“感知、体验拥抱带来的快乐”作为难点。
(四)活动准备:
我从下面两部分做充分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对相关动物的特征有初步的了解 。
2.物质准备: PPT、电脑、大屏幕。
二、说教法:
活动中,我运用以下教学法完成本次活动目标:
(一)直观演示法:通过直观演示法展示动物画面,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为孩子说出画面内容,初步了解动物的拥抱方式做准备。
(二)引导谈话法:通过提问谈话活动,引导孩子认真倾听,大胆回答问题。
(三)行为体验法:行为体验式法教学不仅对孩子的感性认识有帮助,而且在发展孩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活动中,我将通过肢体动作,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体验拥抱带来的快乐。
三、说学法:
活动中,我将为孩子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让幼儿在看看、说说、动动、抱抱的过程中进行活动。
四、说活动过程:
为了更好地完成活动目标,我采用了环环相扣的方法组织活动。活动步骤为:师幼抱抱——动物抱抱——大家抱抱。
(一)开始部分:拥抱孩子,激发兴趣。
我这样和孩子交流:“小朋友们好!”孩子们一定会说“老师好!”“小朋友们真有礼貌,好想抱抱你们,你们想抱抱老师吗?来我们一起抱
抱吧!”孩子在老师温暖的拥抱中会放松心情,并对抱抱产生亲切感,为动物抱抱做铺垫。
(二)基本部分——说说动物抱抱,感受拥抱的快乐。
《纲要》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在这一环节中我将刚才孩子们的真实体验进行梳理回馈,直接导入动物的抱抱。我这样设计导语: 创造情境:“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去大森林,看,有几个小动物抱在一起,让我们看看它们吧?”刚刚被老师亲切拥抱的孩子们会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动物会是怎么样抱抱?它们抱在一起又会是什么感觉呢?带着这些好奇的疑问,我将逐一出示不同动物画面,引导幼儿积极回答问题并进行肢体感受,体验拥抱带来的快乐。 出示不同动物,我设计了不同的提问方式,尝试让孩子始终有兴趣地进行活动。
1大象
本环节,我尝试从孩子观察入手,孩子们观察图片,谁得鼻子长长的勾在一起?教师梳理孩子问题并小结:“鼻子勾在一起也能抱一抱,孩子们如果你是小象,你会怎样和你的象妈妈勾一勾呢?”再次进行行为体验并给与积极评价:“能把胳膊变成长鼻子勾在一起,你们真聪明!”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感受着大象妈妈和大象宝宝之间的爱。
2.小羊
考虑到孩子对小羊的叫声非常熟悉,我播放小羊的叫声,直接提问“谁来了?小羊它是怎样抱抱的?” “真好玩,原来它是把耳朵碰在一起拥抱呀!”引导孩子大胆说出小羊的拥抱方式并体验,“来,小羊妈妈和宝宝耳朵碰耳朵抱抱。”孩子们在耳朵碰耳朵的气氛中初次感受小羊用抱抱表达自己的爱,体验抱抱的快乐。
3.小熊
本环节,我播放图片引出小熊,直接提问: “小熊很爱妈妈,他们是怎样抱在一起呢?”教师用语言描述熊宝宝和熊妈妈肩膀搂在一起的感觉,丰富孩子的相关词汇。指导小朋友们感受搂肩膀。
4.大河马
趴在妈妈的感觉和经验,每个孩子都有过。本环节,我直接出示河马图片,请幼儿用语言描述:“大河马也来了,它们会怎样抱在一起?那么让我们来看一看吧”!“小河马趴在妈妈的背上,把身体叠在一起。就像小朋友趴在妈妈的背上,让妈妈背着你一样,孩子们你们谁被背过?”孩子们在重温被妈妈背的感觉时,我有不失时机地提问:“你们有谁被老师背过吗?谁想让老师背一背?”老师背背每一位孩子让他们体验拥抱的快乐!被老师背过的孩子也许一辈子不会忘记这种感觉,在体验不同动物抱抱的过程中,活动重难点得到突破。
三、结束部分——大家抱抱,体验爱的快乐。
《纲要》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它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在孩子们感受、体验了动物的拥抱方式之后,通过本课鼓励孩子主动与同伴、老师抱抱,在浓浓爱意的《爱我你就抱抱我》的音乐声中共同体验拥抱带来的快乐,自然结束活动。课外延伸:孩子们回到家里,把抱抱送给家人,表达对他们的爱。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小班语言活动说课稿4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语言活动《大老鼠找小老鼠》。选择的教材应该有一点新意,或者说审视教材时有新的视角或观点,这样才能引起大家对活动的兴趣;教材反映的内容应该贴切或接近幼儿生活经验,便于幼儿的理解,能引起幼儿的共鸣。正是在有了这样的思考后,我就把目标锁定在了今天的语言活动《大老鼠找小老鼠》上,觉得这个活动的情景性很强,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我对这个教材的分析和理解:
故事《大老鼠找小老鼠》主题单纯,结构简单,情节有趣。以“找”为线索,贯穿始终,通过简单重复的礼貌对话,讲述了大老鼠与小老鼠之间的友爱。故事中出现的几种小动物形象:老鼠,大象,小熊,小兔,都是小班幼儿生活中所熟悉的,比较喜欢的动物形象。这样的故事迎合小班幼儿的兴趣指向,与他们的接受能力相符。也符合《纲要》中对语言教学目标中提出的“让幼儿理解简短的文学作品内容,初步感受其语言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
二、说教学目标
在目标的定位上,我是这样认为的:
《纲要》中指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因此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设计了以下几点目标:
1、认知上:在游戏情景中理解故事内容,让孩子通过简单重复的对话,在愉快的情绪中学习礼貌用语。
2、能力上:理解词语“在里面”、学习词“越来越小”,愿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情感上:通过故事让孩子感受大老鼠和小老鼠友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目标中提到:在游戏情景中理解故事内容,学习礼貌用语,感受大老鼠和小老鼠友情。因此,在活动中,我把这点作为教学重点。小班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不完整,有时只说了半句话就无法再说了,或表达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据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用比较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说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前期知识准备:结合社会活动及日常行为培养,大多数幼儿喜欢与人交往,敢于表达,也懂得了一些粗浅地礼貌用语:如老师早上好,老师再见,谢谢等。
2、在活动中的准备:(1)自制小房子四间(由大到小的,可以叠套在一起)(2)四种动物图片:大象、小熊、小兔、小老鼠(3)可站立的大老鼠(4)背景音乐、生日快乐音乐、故事录音
五、说教法
在新《纲要》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另一方面,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小班幼儿在直觉行动思维基础上,逐渐演化为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理解词义和语言因此,根据以上精神和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本次活动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利用新颖直观的教具,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活动一开始由一座“奇妙”房子导入,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这座小房子发生的奇妙的变化,原来最外面是大象的房子,里面藏着小熊的房子,再里面还依次藏着小兔和小老鼠的房子。由一座大房子变成了一个一个的小房子,设置这样一个情境,幼儿就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不仅可以吸引住孩子们的注意力,更让孩子们直观地、轻松地理解了“在里面”的含义。
2、口授教学法,活动中我配合使用意境优美的背景音乐,运用生动形象、清晰准确的语言讲述故事,并通过与幼儿亲切自然的交流提问,引导孩子认真倾听,大胆回答问题,使幼儿真切的感受理解故事内容。
3、活动体验法,在活动中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的参与。游戏教学是减轻负担、事半功倍的好方法,它的必要性表现在:游戏教学符合“愉快教育”的指导精神,“愉快教育”的实质是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精神放松,课堂气氛活跃,在愉快中得到知识,学到技能,巩固知识。游戏教学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4、赏识教学法,在活动中对于幼儿的表现及时的给予表扬鼓励,以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并使课堂充满活力,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幼儿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
这些教学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补充,遵循“幼儿是通过自由观察,积极探索进行学习的”这一认知发展规律。
六、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幼儿运用了讨论谈话法、游戏联系法等学习方法。
1、讨论谈话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2、游戏练习法:幼儿在游戏中,边游戏边联系故事中的有些句子,正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 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七、说教学过程
我的活动过程:
根据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本活动目标要求,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导入环节:由房子导入,引出活动内容。教师出示房子,引导幼儿观察,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房子)调动了幼儿的兴趣”房子是谁的呢“?。师:今天老师就告诉小朋友一个发生在房子里的故事。
(二)、基本环节:这部分是重点,我采用以下步骤和方法组织活动。
1、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预留故事结尾),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背景音乐起,师出示大老鼠,生动的讲述大老鼠找小老鼠的故事,同时注意语音的高低、强弱、说话的速度和间隔与幼儿心理节奏钉适应,特别是对小班的幼儿更要放慢速度,使所提供的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充分作用于幼儿的眼和耳,促进思维的发展。(我认为在讲述故事时,配以优美的音乐,可以让幼儿更好的入情入境,也是一种美的享受。)师:有一只大老鼠,它要找它的好朋友小老鼠,它来到一座大房子面前,门是关着的,接着讲述大老鼠依次去敲大象、小熊、小兔的门,最后找到小老鼠的过程中,根据故事情节的展开我逐步打开套在一起的房子(目的在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极好地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并融入角色当中思考问题”里面会小老鼠的房子吗?这是谁的房子?等等“,激起了幼儿探索的欲望,这一动作也让幼儿更直观的理解”在里面“这个词的含义)对故事中大老鼠重复的礼貌问话:咚咚咚,请问这是小老鼠的家吗?教师在讲述时语言注意突出敲门的动作及重点词”请问“,这样便于吸引幼儿的视听觉神经,一方面培养幼儿的良好倾听习惯,另一方面也为下面提问环节设下伏笔,使幼儿能够回忆起故事情节中的礼貌用语。
2、通过提问,回忆故事情节,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学习词语”越来越小“结合挂图完整欣赏,掌握对话、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视听结合,感知效果最佳。因此,我边出示挂图边生动形象的讲述故事,同时注意语音的高低、强弱、说话的速度和间隔与幼儿心理节奏相适应,特别是对小班的幼儿更要放慢速度,使所提供的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充分作用于幼儿的眼和耳,促进思维的发展。师幼一问一答,鼠小小抱着白云找到鼠老二,鼠老二说了什么?鼠老大是怎样说的?鼠小小又是怎样说的?在不经意间掌握了故事中的对话部分,促进幼儿积极思维,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强调了重点,理解了难点。
在讲述故事之后,结合房子教具,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含义。师指着第一间房子揭开第一导入环节设下的悬念:这间房子是谁的?小朋友知道了吗?(幼儿:大象的房子)之后,师幼一问一答,大老鼠来到第一间房子面前是怎么敲门的?”咚咚咚“它敲门时是怎么说的?谁走出来?说了什么?来到第二间房子面前怎么说的?谁走出来了?说了什么?~~~~~来到第四间房子面前怎么说的?这时谁走了出来?它说了什么?大老鼠找小老鼠之后心情怎么样?通过一问一答再模仿的教学方法,使幼儿在不疑难问题间掌握了故事中的对话部分,也学到了礼貌用语,促进幼儿积级思维,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理解了重点,强调了难点。在幼儿根据老师的提问回忆故事情节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会出现有幼儿回答的不完整或错误的回答,也要给予鼓励 。《纲要》中明确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的语言环境。“即使幼儿在回答问题中说错了,那也代表他思考了,同时也得到了锻炼的机会。
在带领幼儿回忆故事情节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将房子从第一间横排到第四间,(即从大到小排好),请幼儿观察,之后自然的说出房子”越来越小“,孩子们更直观的理解了这个词的含义。之后对”越来越小“这个词重复学习两遍,以巩固认识。
3、游戏”藏房子“, 小班幼儿注意时间较短,兴趣稳定性差,新异、强烈以及活动的刺激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所以我安排了”藏房子“的游戏环节,分别将第二间房子藏到第一间房子里面,第三间房子藏到第二间房子里面,请幼儿观察找出是哪间房子不见了,不仅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又再一次回忆了故事情节。
4、完整的欣赏故事,了解故事结尾,整体感知。通过教师转折性的提问:大老鼠找到了小老鼠,可它为什么要找小老鼠呢?过渡到这一步骤。请幼儿完整的欣赏故事(放故事录音),仔细听听,大老鼠为什么找小老鼠?完整欣赏故事之后,幼儿就会明白,原来今天是小老鼠的生日,大老鼠来祝小老鼠生日快乐,还给小老鼠带来了礼物————棒棒糖—。
5、(放生日歌)小朋友一起祝小老鼠生日快乐,体验过生日的快乐。也为结束部分作了铺垫。
(三)、结束部分:扩展延伸,升华主题我改变以往教师小结渗透德育这种苍白无力的说教,采用创设情境,把品德教育渗透到幼儿活动中。我说:”小朋友们为小老鼠唱生日歌,小老鼠很开心,它呀想请小朋友们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它要把大老鼠送给它的生日礼物————棒棒糖和大家一起分享。之后把棒棒糖分发给每个幼儿,一分发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运用礼貌用语“谢谢”。结束部分不引使幼儿运用了礼貌用语,还体验了分享的快乐,主题得到了升华。
附故事:
大老鼠找小老鼠
有一只大老鼠,想找它的好朋友小老鼠。它来到一间大房子面前,门是关着的,于是,大老鼠敲敲门说“咚咚咚,请问这是小老鼠的家吗?”大象走了出来,摇摇头说:“不是,不是,小老鼠的家在里面呢!”大老鼠听了很高兴,连忙跑到第二间房子面前,敲敲门说:“咚咚咚,请问这是小老鼠的家吗?”小熊走了出来,摇摇头说:“不是,不是,小老鼠的家在里面呢!”大老鼠来到第三间房子面前,敲敲门说:“咚咚咚,请问这是小老鼠的家吗?”小兔子走了出来,摇摇头说:“不是,不是,小老鼠的家在里面呢!”大老鼠来到第四间房子面前,敲敲门说:“请问这是小老鼠的家吗?”小老鼠听了连忙跑了出来,大声地喊道:“是的,是的!大老鼠终于找到了小老鼠,它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可开心啦!
大老鼠拿出礼物说:”小老鼠,祝你生日快乐!“
小班语言活动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下雪了》是小班幼儿手册上的一个童话。一年四季只有在寒冷的冬天才能见到自然界中最美丽的雪景。喜爱洁白的小雪花是幼儿的天性。由于小班幼儿对小雪花的知识了解的不多,而且有很强的求知欲,渴望了解雪花的特征,作为教师必须抓住这自然景观,培养幼儿探索精神,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因此我设计了这节《下雪了》,通过观察、听童话,让幼儿充分感知雪的特征,体验雪的乐趣,还培养了幼儿坚强勇敢的意志品质。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图片、影象资料感受雪后美景,丰富幼儿对雪的认识。
2、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雪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发展目标:培养和发展想像力与探索能力。
三、学习重点:
通过童话,感知雪的特征,体验雪的乐趣。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小动物们对雪的联想,体会小朋友们喜悦的心情。
四、教学难点:
领悟童话中的联想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育心理学也认为“学习者应同时开放幼儿多个多元智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为此,本次活动,我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教法:
1、“四读”教学法 一读:感受雪前天气变冷,呈现画面。 二读:感受雪中纷纷扬扬,说出小动物们对雪的认识。 三读:感受雪后雪大-景美-小朋友的喜悦。 四读:激发幼儿的联想,体会童话中的情感。
2、演示法 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使幼儿对雪有形象的认识,使其发挥传统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幼儿的`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学法: 根据小班幼儿注意力时间短、好奇心强、爱动的心理特征,我设计了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中明确指出“使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充分开发幼儿的语言智能、逻辑智能、视觉智能、音乐智能等多元智能,使幼儿在全方位多感官的体验中掌握知识。
六、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挂图 照片若干 用篮子装好泡沫削 录音机 《雪绒花》磁带 雪花片
七、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活动过程,我设计了情境导入、欣赏探索、想象体验、引入生活四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先谈话导入“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天气冷吗?”。事先准备好“雪花”(泡沫削)放在有缝隙的篮子里,篮子放在空调吹风出,打开空调,雪花从天而降,“小朋友们快看,天上飘落了什么?”幼儿一定会兴奋地说道下雪了。“你们喜欢下雪吗?接着播放《雪绒花》音乐,让幼儿回忆下雪时的情景,在柔美的音乐中轻柔飘舞,此时注意不能让幼儿太兴奋以免影响下面活动的发展,而因静静地带他们在座位上飞舞轻柔地使他们安静下来。
2、欣赏探索 首先出示《下雪了》图片,引导幼儿欣赏图片,幼儿对新的刺激物很感兴趣,看到图片会自由的说出看到的东西,此时我把一分钟留给幼儿,让他们说说自己看到的。讲童话部分,我决定运用“四读”法有感情的讲童话。
一读:感受雪前天气变冷,呈现画面。幼儿看图听童话“哪位小朋友愿意说说你看到或者你观察到的东西”鼓励幼儿说,引导幼儿观察雪景。
二读:感受雪中纷纷扬扬,说出小动物们对雪的认识。要求听听小动物们和小朋友们是怎么看雪的。“都来了哪些小动物?” “听到他们在说什么呀?”
三读:感受雪后 雪大-景美-小朋友的喜悦。教师出示雪花片引导幼儿观察雪花,感受雪后美景。“瞧瞧雪花什么颜色?”“数数几瓣”“下雪时雪花飘在脸上什么感觉?当你伸出小手来接住雪花想看看雪花什么样子的时候,手上的雪花怎么不见了?手上有什么?“地上有厚厚的雪花时,小朋友们都去干什么了?”
四读:激发幼儿的联想,体会童话中的情感。让幼儿感受雪的特征,是教学重点。再引导幼儿捕捉雪景的特点,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话语说出雪中的情感感受。激发幼儿阅读童话的兴趣。
3、想像体验 幼儿看图,用自己的语言说童话。引导幼儿想像雪花的特点大胆的说出来,或者表演,也可创编童话。
4、引入生活 此活动可根据本活动的时间安排,时间不够可安排在区域活动中做延伸。 播放准备的各种雪景照片,哈尔冰的冰灯,雾凇,云南玉龙雪山等照片,迅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兴趣。教师充分调动其对雪花探索的积极参与性。 为了进一步巩固幼儿在本活动中学到的童话,我与幼儿一起看图说童话,并在《雪绒花》音乐中结束此活动。 当然,在以后的活动中,比如美术中可以延伸对雪花的认识,做雪花布置新年的教室.
小班语言活动说课稿6
一、说教材:
本次活动是两个主题的交汇,又是两主题之间的桥梁:本次活动是《我爱我家》和《冬天来了》两个主题的有机融合——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吃着火锅,即温馨又热闹;即暖身又暖心;同时也因为本次活动“吃火锅”的情景,很自然的将“冬天里怎样让自己暖和”的话题抛于孩子们,自然“冬天”的主题也就由此拉开序幕,因此可以这样说《吃》是《家》与《冬》过渡中的必要桥梁。
教学活动内容的多元性与整合性:《指南》中指出:“学习活动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应充分体现全面、整体的要求,有利于对幼儿经验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拓展和基本学习能力的全面培养。”因此活动中有许多的显性与隐性教育内容,体现了以上的教学理念:认知上的——认识各种常见的食物;初步了解并会区分荤蔬菜;知道吃火锅能让自己变得暖和;行为习惯上的——知道样样东西都是有营养的,不挑食;尝试着与同伴合作着玩,学会协商、谦让、合作的游戏;情感体验上的——感受一家人在一起的其乐融融,感受家的温馨与温暖;在扮演游戏中体验做爸爸妈妈的快乐,满足长大的情感倾向;语言表达上的——学说完整的话;乐意将自己的想法与行为用语言表达出来;能说完整话“我喜欢……,火锅里要放……” ;创新思维上的——“与别人说的不一样”的引导,激发幼儿积极的思考,再现并调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主动运用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教学目标的定位: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虽然在以上内容的阐述中有许多的教育价值,但相对来说在一次教学活动中总是有侧重点的,因此本次活动的目标为:1、喜欢听故事,乐意尝试仿编故事。2、感受一家人在一起的其乐融融,在模仿中体验一起玩的快乐。以“体验”“尝试”为主的教育目标对小班幼儿来说是较为适宜的。
对教材的改编顺应幼儿的认知特点,适宜小班幼儿对故事的仿编:将原教材中的人物“小猫”“小狗”“小兔”改为“妞妞一人家”,因为《家》的主题是孩子们熟悉的,又是孩子们乐意模仿的,因此本次活动的开展是建立在孩子们丰富认知经验之上的,由此在活动中宝宝能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大胆的说、与别人说的不一样,仿编故事的教学目标也在自然而然中得以实现。
二、说教学法:
二期课改赋予我们这样的理念——以幼儿发展为本;课程应与幼儿阶段的学习特点与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为此在整个活动中运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生活化情景创设法:在《指南》中说道:3岁儿童可以叙述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只是在叙述时不很流畅,带有很大的情景性。本次活动是以语言为主的学习活动,结合小班幼儿这一年龄特点,为孩子们创设了与自己熟悉的生活相仿的情景——一家人在冬天里吃火锅。
角色扮演法:《纲要》中指出:3岁儿童爱模仿的特点非常突出,模仿是这一时期儿童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通过模仿来学习别人的经验和行为习惯。因此,整个活动中让孩子们通过扮演家人来再现“吃火锅”这一故事情景,在角色扮演与模仿中自然的学着讲故事,甚至是仿编出故事。
游戏体验法:3岁幼儿得年龄特征中有明显得一点,即很大程度上认识依赖于行动。他们得思维大多是由行动引起得,往往会先做后想,或边做边想。结合这些年龄特征,在活动中运用了游戏体验得教学方法,旨在让孩子们在亲自操作、游玩中认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荤蔬菜;在游玩中乐意开口说一说;在与同伴一起的游戏中体验大家一起玩的快乐,从自我中走出,更自然的接纳同伴……种种的教学目标由于游戏的介入更容易被孩子们主动的内化。
三、说过程:
本次活动共有四个部分组成:情景感知 —→ 交流体验 —→ 游戏迁移 —→ 延伸
第一部分直接以“妞妞家真热闹,让我们去看看”的情景性语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紧接着多媒体的演示,给孩子们直观形象的视觉冲击,而故事内容也在演示中自然而然的跃入宝宝的耳中。为了了解孩子对故事的掌握程度,更为了帮助宝宝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就以两个紧扣故事内容的问题帮助幼儿尽快的通过理解故事来进入故事情景中,为后续的活动做好铺垫。
老师在对幼儿的回答做相应的小结时,又自然的引出“我也很想吃火锅”这个情景,以情景化的言行为仿编故事起到了规范示范的作用,而后紧接着问“谁想和我一起吃火锅”这样的情绪调动,又将孩子之间的榜样示范作用激发了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因为幼儿的个别示范也让老师有机会看到不同能力幼儿的不同表现,并及时做出反应与调整,将“在人数较多的集体活动中很难兼顾集体”这一现实问题的解决有所缓解——多个同伴的示范,给了幼儿在自己游戏时的模仿雏形。
当幼儿个个想上来与老师一起吃火锅时,在激起幼儿迫切想参与的内区动力时,“你们想吃火锅吗?”更为幼儿对活动的主动参与推波助澜,于是将“人太多怎么办?”的现实问题抛给这些小班孩子时他们也能积极的调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尝试解决。而分家家,扮演家人一起吃火锅的情景游戏也在幼儿浓厚参与的兴趣下拉开序幕。孩子的游戏体验是本次活动的高潮部分,老师以做客的情节、客人的身份参与活动并给予及时、适时的指导。最后的分享是对孩子们整个游戏行为的梳理,特别是形式多样的、结合整个情景的分享,如以“家庭”为单位的介绍,旨在激发每个孩子对自己游戏行为的回顾、关注;在情景中培养幼儿倾听他人说话的习惯;更是在这一环中,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尝试仿编故事,体验仿编故事的快乐。
此活动对我班幼儿来说是较具吸引力的,而活动本身也很有教育价值可以挖掘,如荤、蔬菜的识别,分类;运用各种材料制作火锅料来丰富吃火锅的游戏等等,因此活动并没有因为这次集体学习活动而结束,可以说,本次活动只是“我爱我家”主题活动的一个延伸;也是“吃火锅”活动的一个导入;更是进入冬天主题活动的一个引子。
活动名称:吃火锅
活动目标:1、喜欢听故事,乐意尝试仿编故事。
2、感受一家人在一起的其乐融融,在模仿中体验一起玩的快乐。
活动重点:尝试仿编故事,能和别人说的不一样。
活动难点:感受一家人在一起的其乐融融。
环境与材料:
经验准备:
1、在小社会中重点引导“小菜场”活动,熟悉各类菜名,对荤蔬菜有初步的了解。
2、每个孩子在家都有过吃火锅的经历。
材料准备:
1、广告纸上剪下的各种食物图片。
2、圆形铁盒7个、各种食物仿真玩具、纸杯、碟子、筷子、小勺
3、实物投影仪、妞妞、爸爸、妈妈、火锅等图片
活动流程:
情景感知 ——→ 交流体验 ——→ 游戏迁移 ——→ 延伸
活动过程:
一、情景感知:
1、导入“今天妞妞家真热闹,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多媒体演示,欣赏故事:冬天的天气真冷呀,爸爸妈妈说:“我们来吃火锅吧。”妈妈说:“我喜欢吃青菜,火锅里要放青菜。”(边说边将青菜放入“锅里”)……爸爸——鱼;妞妞——肉
3、问题:妞妞想考考我们小朋友的眼睛亮不亮,耳朵灵不灵。
今天妞妞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吃火锅)
火锅里有些什么东西?这些东西是谁爱吃的?(引导幼儿学说故事中的话)
二、交流体验:
1、过渡:火锅可真好吃,里面的菜又多,吃着又暖和,我也很想吃火锅。瞧,今天我也带来了火锅。沈老师说“我喜欢吃香菇、萝卜和贡丸,火锅里要放香菇、萝卜和贡丸。”谁也想来和我一起吃火锅的,一定要把你喜欢吃的菜的名字说出来,才能把菜放近火锅里哦。
2、个别幼儿上前示范演示。
要求①幼儿说出要吃食物的名称后才能将相应的菜放入锅里。
②能说完整话“我喜欢……,火锅里要放……”
③鼓励幼儿说的和故事里的、和别人说的不一样。
3、老师结合幼儿的表现用故事中的语言小结:天气真冷,沈老师说……
三、游戏迁移:
1、问题:你们喜欢吃火锅吗?为什么?(引导幼儿说说吃火锅的心情——暖暖的、热热闹闹的)
2、小结并过渡:原来吃火锅是件这么快乐的事情: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把大家喜欢吃的食物放在一个锅里,大家一起吃,亲亲爱爱、热热闹闹,而且菜总是热热的,不会冷掉。你们想吃火锅吗?
3、过渡:人太多了,我们就分成7个家吧。苹果家、桔子家……家的名字有了,那先来商量一下,你做这个家里的谁?(以组为单位,幼儿相互商量所扮演的角色)
4、“家里的人挺多的,所以在把吃的东西放进火锅里之前先要像我们刚才吃火锅那样说说自己喜欢吃什么,把什么放进了锅里,否则锅里的菜太多了,等一会儿你会吃不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的。”走,让我们一起回家吃火锅咯!
5、幼儿游戏,教师巡回观察并适时指导。
不开口的幼儿:教师多以问答的形式引导幼儿开口说一说。
能力一般的幼儿:引导幼儿将多种菜名在一句话中说出,如爸爸喜欢吃青菜、粉丝、鸡爪,火锅里要放青菜、粉丝、鸡爪。
能力较强的幼儿:尝试着在自己喜欢的食物上关注“家人”的喜好,会将同伴的话编进故事中。
6、分享:以组为单位,交流分享:如“请苹果一家来介绍一下”
形式:一组内能力弱的说说自己扮演的角色,和喜欢吃的菜、在火锅里放的菜;能力强的,将一家人的行为编成故事。
四、延伸:
在区域活动内投放,并开展美术活动“吃火锅”,利用各种材料和替代物丰富火锅内的食物。
活动亮点:
幼儿对活动的热情、主动的参与;在活动中勇于表现,大胆的表达;由此可见本次活动是较为成功的。
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注重活动是在幼儿的已有经验上的建立,真正体现“尊重幼儿”“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因为“吃火锅”的内容是小班宝宝所熟悉的,又因为与实际生活的的紧密联系——冬天到了,在家里经常会吃火锅。因此在活动中,孩子们会争先恐后的说,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想法。这种积极调用自己已有教研的过程,正是幼儿主动学习的体现,与二期课改精神所要赋予我们的。
活动是教师为幼儿学习、发展搭建的平台,幼儿才是活动中的主体。纵观整个活动,孩子们在其中有许多的亮点之处是老师在预设活动中没有想到的。这并不是说老师的预设活动没有价值,相反的,如果一次活动,孩子的所有反应、行为与老师的预设相一致,那么孩子的“创新”又如何得以体现?如文静这个“妈妈”在游戏后会说“我把喜欢吃的鸡腿给宝宝天淇吃”,这样的语言表达不仅是对故事内容的仿编,也是孩子积极思维的呈现,同时这种“及他”的情感更是作为小班宝宝难能可贵的精神体现。
由此思考:教学活动不在于老师教给孩子什么,而是孩子在老师预设的活动中;在老师创设的环境中通过自身的参与、互动,在集体的交流、展现中,将个人的经验化为集体的经验;在师幼互动、生生互动、与环境的互动中每个幼儿有所获得,有所发展。
不足:
作为一个引导者,老师将关注更多的放在目标的达成上,因此在活动中未能更好的根据幼儿的现实表现,将更多更有价值的教育理念有机融合。如在游戏时,发现孩子用手抓起“锅”内的食物时,老师只是用情景性语言对这名幼儿进行引导,导致在观察中发现其实这是个比较共性的问题,但也没有及时的在集体中交流,失去一次很好的与生活经验相整合的教育时机。
思考:
“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是二期课改的精髓,于我,在思想上有了这样的认识,但如何将这种意识转换成可操作的、行之有效的实践,还需要我在今后的各种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摸索与反思。
小班语言活动说课稿7
糖果是孩子最喜欢的零食,它不仅外面包装漂亮,味道和口感也是非常的好,孩子们都有吃糖果的经验和感受。所以以“糖果”这个主题对孩子来说,既感兴趣,又有话可讲。在儿童文学这块多彩的园地里,童话是一朵引人注目的花朵,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在它面前逗留、欣赏。童话故事夸张的写作手法,勾起了人们无限的想象,今天我带给孩子们的正是一个活泼快乐,富有想象,充满童趣的故事《糖果雨》,神奇的糖果雨把孩子们带进了一个甜腻的、梦幻般的童话世界。
一、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学活动起着导向性的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幼儿实际的需要,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糖果雨”带给人们的乐趣。
2、围绕神奇的云进行大胆想象,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制定本目标的依据是:
1.上位目标。 (1)小班幼儿年龄阶段目标语言方面第六条:初步理解短问作品的情节内容或画面情景,能用语言、动作、表情等表达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在本活动中具体表现为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下“糖果雨”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语言总目标的第三条: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教育要求第三条:鼓励幼儿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在本活动中具体体现为:围绕神奇的云大胆想象,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2.幼儿的已有经验水平为――糖果是孩子最喜欢的零食,他们有吃糖果的经验和感受。
二、说内容
1.本活动内容源于孩子的生活,我们班最近刮起了分享风,宝贝们一个个地都把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带到幼儿园来和小朋友分享,带得最多的,就是糖果,孩子们对糖果非常熟悉又非常喜欢,所以我选了《糖果雨》这一活动,带他们走进神奇又甜蜜的童话王国。
2.本活动的第一点目标设为重点目标。让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感受“糖果雨”带给人们的乐趣。因为《纲要》语言领域的教育要求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五大领域小班语言的年龄阶段目标中也提到,“喜欢欣赏文学作品,对文学作品的语言感兴趣,能初步感受文学的语言美,初步理解短文作品的情节内容。”
第二点目标设为难点目标。因为虽然小班幼儿喜欢想象,乐意去想象,并且会享受想象的过程,但他们的想象以再造想象为主,缺乏独立性,如果老
师不提示,小班的孩子常常是要么不能独立地展开想象,要么跟随他人的想象,所以他们的想象很难具有新异性,独特性。
3.解决重点的策略是:一整体欣赏故事,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夸张的表情和动作帮助幼儿对故事的氛围和意境进行全面感受。二用借助图片和关键问题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4.解决难点的策略是:一教师的语言示范激起幼儿想象的热情,二从幼儿喜欢的物品这一角度进行引导,扩大幼儿想象的空间,丰富幼儿想象的内容。
三、说准备:
1.经验准备。一是有过吃糖果的经历,二是涉及过想象这一思维方式。有了吃糖果的经历,在第一部分的讨论中才会有话可说,有了经验话题才会显得饱满。有了使用想象这一思维方式的经验,才会让孩子们以这个作品为契机,插上想象的翅膀,让自己的想象更加丰富多彩。
2.物质准备:和故事配套的PPT图片一份,电脑,电视机,糖果若干。准备图片,是为了让孩子更直观地了解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准备糖果,是为了让孩子们更加真切地感受作品中的气氛,感受下“糖果雨”的快乐。
四、说过程:
《纲要》中语言领域指导要点的第一条,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而发展起来的,单靠教师直接的“教”是难以掌握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往。所以我在本活动进行过程中尽量弱化“教”的痕迹,尽量创造一个宽松的具有引导性的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
与教师、同伴交流,体验想象及语言交流的乐趣,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1、谈谈吃糖果的经验和感受。
这个环节我们使用了交流讨论的方法,我们用幼儿最喜欢的糖果激发他们对活动的兴趣,先交流自己吃糖果的经验和感受,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因为没有例外的话,每个孩子都吃过糖果,对于糖果,他们有说不完的话题,都会津津乐道。接下来糖果要像雨一样从天上往下落了,更是让幼儿期待故事内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2、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幼儿只有理解了故事内容,才能感受下“糖果雨”带给人们的乐趣。这一环节我使用了模仿学习、多媒体演示学习、倾听与表达学习等方法。第一遍,完整欣赏故事,让孩子们初步了解故事内容,初步感知故事甜蜜快乐的氛围。我没有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听故事,因为这个故事本来是梦幻
般的充满童趣,如果让他们带着问题,反而破坏了这种意境,让欣赏变得不那么美好了,而且我相信,只要这个故事够让他们感兴趣,借助我绘声绘色的讲述,夸张的表情和动作,借着丰富的想象力,在他们眼睛里一定会闪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他们心里也会出现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场景,那么他们对故事内容也会有个整体的'了解的。第一遍完整欣赏之后,我用了第二遍分段欣赏故事,我设计了几个中心问题,帮助他们理解故事,感受故事中人们的快乐。①听了这个故事,你心里感觉怎么样?②在故事里发生了哪些让你听了感觉很快乐的事?③人们把糖果都装在哪里了?这时候我又提了一个问题:如果是你,你想把糖果装在哪里?有两个理由让我提出这个问题,一这是一个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抓住“把糖果装在哪里”这一话题进行再造性想象的机会,迎合了幼儿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天性,二这个问题让幼儿更加融入故事,也给幼儿接下来的围绕着“神奇的云”进行想象专门提供的一次经验铺垫。
3、围绕“神奇的云”大胆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个环节是我的难点,只有一个问题“你们猜猜,这次神奇的云会下什么雨呢?”这个环节对孩子来说有双重的要求,一是想象,二是表达,小班孩子在这个问题上的语言表达要么会很干涩,单一元素的,要么跟随别人的想象,别人下什么他也下什么,要么说不上来,所以我预设了策略――老师的语言示范,引导他们“最喜欢的东西”为切入点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想象,让想象更加丰满,更加生动,更加有据可依。)在这个环节,我们使用了示范引导和分享学习的方法。
4、感受天上下“糖果雨”的乐趣和吃糖果的甜蜜。
我用真实情境体验的方法,把孩子带童话中去,让幼儿身临其境更加深刻地体验到故事中人们的那种快乐。
五、说延伸:
延伸活动可以向区域游戏活动发展(语言游戏如继续熟悉故事讲述故事、续编故事,美术游戏如画糖果贴糖果,提供材料做糖等)。
小班语言活动说课稿8
学习活动:铃儿响叮当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知道各种铃声分别提醒我们要干什么。
2.学念儿歌,学用左、右手做模仿动作。
活动准备:
1.各种铃声录音。
2.儿歌录音、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各种铃声。
1.分别听听各种铃声(自行车、电话、闹钟、门铃等)猜一猜这是什么铃儿在响叮当。
2.说说铃儿响了,告诉我们要干什么。(如:车铃丁零零,就是告诉别人“快让开!”)
二.学念儿歌“铃儿响叮当”。
1.欣赏儿歌录音,提问:儿歌的名字?儿歌里有哪些铃声?
2.听着录音,学习用左、右手分别做做儿歌中的模仿动作。
三.家里的声音。
1.教师出示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2.请幼儿看看说说这些是家里的`什么东西?
3.想一想它在发出什么声音,告诉我们要赶什么
小班语言活动说课稿9
一、说活动教材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交往日益频繁。它要求社会成员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能用清晰、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能够适应语言传递技术现代化的要求。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说的“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时常会注意培养幼儿的语言想像力和创造力。对于小班幼儿而言,诗歌欣赏还是有些陌生的。所以,我挑选了比较适合小班幼儿天性的素材《太阳和月亮》,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加工,力求诗歌生动、有趣味性。
《太阳和月亮》这首诗歌主题单纯,内容浅显;语言精练,节奏明快,韵律和谐,富有儿童情趣;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朗读和记忆,也易被低幼儿童所接受。好的幼儿诗歌,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语言,启迪智力,而且还可以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二、说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诗歌的意境,并理解诗歌的内容,激发幼儿对学习诗歌的兴趣。
2、启发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创编诗歌。
3、萌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分析】目标1渗透了认知和情感内容,这是整个活动的主心骨,重在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对诗歌欣赏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铺垫作用。目标2是能力目标,这里突出的主要是再创造的思想,重在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开发想像力。目标3是情感目标,在学习诗歌的基础上,萌发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说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幼儿欣赏诗歌的兴趣。
2.活动难点:根据已有的经验创编诗歌,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分析】根据提供的目标发展幼儿的想像力,所以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创编诗歌,是发展幼儿想像力和创造力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活动中利用图片、音乐和有趣的游戏开发幼儿的大脑思维,促进幼儿拓展词汇.从而突破活动的重、难点部分。
四、说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的准备:活动前,幼儿已有白天和黑夜这个概念,为幼儿理解诗歌内容作了铺垫。另外,幼儿有欣赏诗歌的经验,利用晨间入园或是中午休息时间等播放优美的儿童诗歌供幼儿欣赏。
2.教具、学具的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为了让幼儿更专注地理解诗歌的内容,融入到诗歌优美的意境中去。(2)音乐:播放抒情柔美的音乐与诗歌整合起来。(3)头饰:小鸟、大树、小花、小草等。(4)大小图片若干张:为创编诗歌作准备。
五、说活动过程
1.提问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每个人都有好朋友,小鸡和小鸭是好朋友,小花和小草是好朋友,太阳公公和月亮阿姨也想找好朋友。太阳公公说:“我喜欢热闹。”月亮阿姨说:“我喜欢安静。”谁是它们的好朋友呢?请小朋友帮忙找一找。
(2)提供白色背景纸和黑色背景纸,分别弹奏两段不同风格(欢快跳跃、舒缓轻柔)的音乐,教师随音乐提示幼儿“太阳公公出来了”“月亮阿姨出来了”,鼓励幼儿把小图片(与儿歌内容有关的玩耍中的小动物、睡梦中的小景物等)送到不同的背景纸上。
(3)师幼一起观察两组图片,说说太阳公公(月亮阿姨)的好朋友是谁,为什么说它们是太阳公公(月亮阿姨)的好朋友。(引导幼儿说出:太阳公公出来了,天亮了,小动物们都醒过来了,都到外面来玩了;月亮阿姨出来了,天黑了,小花小草都睡着了。)
目的:让幼儿感受白天真热闹,夜晚静悄悄,通过提问巩固白天和黑夜这个概念。
2.开展:
(一)利用图示学习诗歌
这些小图片中藏着一首好听的诗歌,请小朋友们仔细听诗歌里说到了谁,把他们从小图片中找出来,按顺序排排队。(教师用两种不同的音色、语调示范朗诵:太阳出来了,小兔醒来了,小狗醒来了,白天真热闹。月亮出来了,小花睡着了,小草睡着了,夜晚静悄悄。)教师随音乐朗诵诗歌,请幼儿跟着朗诵,并检查小图片是否排对,除去多余的小图片。
(二)提出问题,增强幼儿对诗歌的理解能力。为什么说白天真热闹?(太阳出来了,小动物们都醒来了,大家在一起玩,白天真热闹。)夜晚是怎样的?(月亮出来了,小花小草都睡着了,到处都很安静,夜晚静悄悄。)
(三)幼儿自由朗诵,让幼儿感知诗歌的意境。我们一起念念这首好听的诗歌吧!
目的:采用提问让生活更加有趣、生动,幼儿的答案对完整学习诗歌有直接的帮助作用。
3.延伸:学习创编诗歌
(1)刚才有几张小图片藏起来了,(出示两幅不同的.小图片)现在你们能把它们编进诗歌里吗?(请幼儿排列两幅小图片,然后根据图示念一念。)
(2)请幼儿找找躲起来的其他小图片(与前面不同的图片),排一排,念一念。
(3)幼儿伴着音乐一起念一念新编的儿歌。
目的:学习创编诗歌,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
六、说活动延伸
游戏:和太阳公公、月亮阿姨一起玩
(1)你们愿意和太阳公公、月亮阿姨一起玩吗?请你们听仔细:谁出来了?你们可以怎样玩?
(2)交替播放两段不同风格的音乐,鼓励幼儿听音乐做动作,最后随表示“太阳出来“的音乐到外面玩。
目的:组织幼儿游戏,围绕太阳和月亮的主题,扩展幼儿的知识面。
七、说活动设计特色
1.创设丰富、多元的语言环境氛围。为幼儿创设语言环境也应当提供各种得以表现的机会和条件。而幼儿的语言发展和创新的意识更处于萌芽期,因此,本次语言活动中融入了很多音乐元素,使得活动开展得很唯美,符合诗歌教学本身的需要。
2.环节设计始终体现了“趣味”。根据《纲要》的精神和语言领域的目标.本次活动的设计思想始终围绕着一个“趣”字。因为那是孩子的天性,教育应该无时无刻为孩子服务,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用鲜艳的画面色彩,生动有趣的形象吸引孩子们的眼球。通过情境表演、教师针对性的提问让幼儿获得进一步的提高。
3.活动形式凸显游戏性。在本次活动中,各个环节采用了游戏法、欣赏法、情境法等不同的方式方法开展教学,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体现了活动形式的丰富性。
小班语言活动说课稿10
对于渗透式领域的教材,还只是刚刚接触,对于单个领域目标的系统性把握还没有仔细研究,对于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把握也只是在接触到的活动中在思考,不够成熟,希望我的教学活动能引起大家的兴趣,我的个人观点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为什么选择本教材
今天的活动主题是对新一轮教材的研讨,所以在活动前,选择渗透式领域课程中的什么内容作为今天的研讨案例,我曾经这样思考:
1、选择的内容一定要遵循渗透式领域课程中的精神,针对刚开学的实际情况,尽量选择第一个话题中的内容,不破坏课程的系统性。
2、教材要有领域间相互渗透,能体现渗透式课程的“渗透”两字,但不是简单组合。
3、选择的教材应该有一点新意,或者说审视教材时有新的视角或观点,这样才能引起大家对活动的兴趣;
4、教材反映的内容应该贴切或接近幼儿生活经验,便于幼儿的理解,能引起幼儿的共鸣。
有了这样的思考后,我就把目标锁定在了今天的语言活动《小鸭找朋友》上,因为它比较适合今天的研讨活动。
二、对教材的理解与修改
小鸭找朋友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语言比较简单,有重复性,利于小班孩子的理解与学习。故事中根据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让幼儿知道有的动物能和小鸭在池塘里玩,有的动物不能和小鸭在池塘里玩。重复性的动物对话,适合小班孩子的语言发展水平。但是课程的提示中从另一个角度——学说拒绝别人的礼貌用语来理解故事,我觉得跳出了平常故事教学的局限圈,是将语言与社会领域的有机结合,既可以在故事中发展语言,又可以在活动享受礼貌交往的快乐。
教材中也有我个人认为不尽合理的地方,我作了一些修改。如故事中原来的
开头是这样:“池水在睡午觉呢!静静的,柔柔的。一只小鸭就在这样的池塘里游水。”我觉得既然池水在静静的睡觉,小鸭怎么可以打扰它呢?而且还想请朋友一起在池塘里玩。这就有背于礼貌,与故事的含义相冲突,所以,我把故事中的池水睡午觉去掉了,改编为“池塘里的水静静的、柔柔的,小鸭很喜欢在池塘里游泳。”这样可以用池塘的恬静与美感染孩子,感受小鸭在美境中享受的快乐。另外,语言活动中帮助孩子理解新词很有必要,但是在理解“孤单”的同时,故事中却用“孤单单”来表达,我认为也不是很贴切。所以在教材的运用上,我有了一些个人行为的改变,不知道是否正确,有望与大家探讨。总之,我们既可以运用教材,吸取精华,但也不要照搬照抄,做教材的奴隶与传声筒。
三、活动设计中的思考
活动设计中,我想在应用教材的过程中,即尊重教材,又要结合实际,更应该体现纲要精神。主要考虑了以下几点:
1、创设语言环境。在讲述故事时,我是边讲边问,引导幼儿参与,共同讲述故事,避免幼儿当听众,教师自言自语的情况。然后扩展故事,让幼儿有自己与小鸭交流的'机会,给大家提供均等表达的机会,让孩子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交换指偶时,有与朋友交流的机会,产生互动。这样整个活动中大家都有语言表达的机会,符合新《纲要》中的语言目标。
2、确定活动目标。分析了教材提示中的活动目标后,我觉得与我们小朋友的实际有一些出入。整个渗透式领域课程中很注重活动目标达到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但是本活动中三方面的考虑并不够,因此我结合小朋友的实际,从该三方面进行了确立。
3、尊重幼儿意愿。活动中让幼儿交换指偶时自己去商量,都是建立在幼儿自愿的基础上,如果有孩子不愿意,可以不勉强。这样让孩子感受一些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符合新《纲要》中的社会目标之一。对于小班孩子看见别人的东西总想自己要,是一种潜移默化引导作用。
4、有效利用教具。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制作教具往往需要很多的时间,尤
其是公开课中,总觉得不能过于马虎。我认为在制作教具时,尽量做的能多次应用,在多个活动中提高教具的使用率,也可以在一个活动中多次运用,这就是节约了时间与精力。指偶在本活动中用于故事扩展中幼儿能借助它与小鸭交流,用于与同伴交往,还可以在区域、游戏活动中使用。
四、活动中的及时感受
活动中的最初感受:
1、教师不能拘泥于自己的思考和习惯,要放开些。我提问时总时想请小朋友举手回答,常常边提问边举手暗示,实际上小班孩子喜欢集体讲,大家都争着讲,活动开始时我有些放不开,怕引起秩序的混乱,后来才及时调整。活动中应该大胆的放开,不要有过多的包袱。
2、交换指偶时,幼儿间的对话信息收集不多。因为几个孩子喜欢我手上的指偶,都要与我交换,我在与这孩子交换的过程中,就来不及顾及其他孩子的情况,收集到的幼儿交往信息不够。在活动中确实应该有耳听八方的能力,多一些收集幼儿信息的方法,才能及时观察、指导到每个孩子。
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往往有许多可变因素,尤其是公开课的时候,心情很紧张,有时自己出现了错误、失误都没有感觉到,可谓当局者谜,旁观者清,所以还希望得到大家的指点,促进我的提高。
小班语言活动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1 、教材分析:儿歌《谁最羞》是小班语台活动,这个活动是从孩子来园离园时的现状中得到的启发。每天清晨,我们发现,小班的孩子有的是自己走进来的,有的是拉着大人的手进来的,还有一部分孩子是大人抱进来的;到了放学时,一踏出教室门,他们就要大人抱,不愿意自己走。《谁最羞》这首儿歌简短精炼、生动形象、富有童趣、排比押韵,通过小动物跟着妈妈上幼儿园的情景表现了小动物自主独立的心理,使幼儿通过活动知道自己长大了,不能再要大人抱,要自己走了。
2 、教学目标:
(l)学习儿歌,掌握“xx跟着妈妈,xxx ”的句式,感知小动物们的运动方式,掌握动词:飞、游、爬,跳。
(2)感受儿歌中天真活泼的情趣,初步尝试儿歌的仿编。
(3)体验小袋鼠的害羞心理,知道小朋友长大了要自己走。
根据目标,活动重点定位于:学习儿歌,掌握“xx跟着妈妈,xxx ”的句式,掌握动词:飞、游、爬,跳。活动难点:体验小袋鼠的害羞心理,初步尝试儿歌的仿编。为了使活动的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协调统一,我做了与儿歌内容匹配的Flash课件,并制作人手一张小动物卡片。
二、说教法
1 、多媒体应用法:动画激发情趣。
2 、探索仿编法:尝试儿歌仿编。
3 、动作配合法:动作激发兴趣。
三、说学法
1 、多感官参与法: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要。
2 、讨论法: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3 、情景体验法:引起幼儿共鸣
四、说活动过程
整个活动分为四个流程:
1 、渲染气氛,打开形象之门,使幼儿乐学
2 、展示情景,打开情感之门,使幼儿勤学
3 、支架引领,打开思维之门,使幼儿善学
4 、启迪深思,打开创造之门,使幼儿活学
(一)渲染气氛,打开形象之门,使幼儿乐学。
利用Flash,以“小动物们去上学”的游戏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渲染学习气氛。师:今天森林幼儿园开学啦,小动物们都来上学了,看谁第一个来了?(哦,是小鸟来了)
(二)展示情景,打开情感之门,使幼儿勤学。
采用设置情境的形式引导幼儿学习儿歌第一句和第二句:
1 、提问:小鸟跟着谁来的?(点击第一句的课件)(小鸟跟着妈妈来的)小鸟跟着妈妈怎么来的?(和幼儿学习动词并做动作:飞飞飞)引出诗句:小鸟,跟着妈妈,飞飞飞。
2 、(点击小鸭)“嘎嘎嘎”听,这是谁的声音?
小鸭跟着谁来的?小鸭跟着妈妈怎么来的?(点击课件:学习动词:游游游)引出诗句:小鸭,跟着妈妈,游游游。
幼儿对妈妈总有着永恒不变的情感,采用“xx,跟着妈妈,xxx ”的句式,激起幼儿的共鸣,使幼儿在课件的引导下,乐意跟着一起说说,做做,在愉悦的情绪中勤学,好学。
(三)支架引领,打开思维之门,使幼儿善学
启发幼儿根据儿歌原有的结构,通过主动猜测、合理想象,尝试仿编儿歌的第三第四句。
提问:1 、谁来了?小乌龟是怎么来的?(和幼儿观看动画,鼓励幼儿根据画面说出“小乌龟,跟着妈妈,爬爬爬。”)
2 、谁蹦蹦跳跳的来了?(小兔子)。猜一猜小兔子是怎么来的?(引导幼儿根据儿歌的结构猜想)当幼儿猜想后一起看动画,引出诗句:小兔,跟着妈妈,跳跳跳。
3 、情景表演第一到第四句儿歌,提出:“我们要把小动物们不一样的动作表现出来。”的要求
在学习第一第二句儿歌的`基础上,幼儿感受到了“xx,跟着妈妈,xxx ”的句式。通过观看动画,幼儿尝试仿编儿歌,并用不同的动作塑造小鸟、小鸭、小乌龟、小兔子的形象,在师幼、幼幼互动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4 、学习第五句儿歌,体验小袋鼠的害羞心理。
师:看,小袋鼠来了,它躲在什么地方?(点击课件)
提问:小鸟、小鸭、小乌龟、小兔子都是跟着妈妈自己来的,小袋鼠呢?(要妈妈抱)引出诗歌:小袋鼠,它要妈妈抱,羞羞羞。
提问:小袋鼠看到别的小动物都是自己来的,它却要妈妈抱,觉得很难为情,害羞了。想一想,害羞的时候会做什么动作?当幼儿用各种身体动作表示“羞”后,引导幼儿带着害羞的表情朗诵这句儿歌,注意纠正“羞”的发音。
5 、完整欣赏并学习儿歌,感受儿歌中天真活泼的情趣。
提问:你觉得这些小动物中,谁最羞?(小袋鼠)这首儿歌的名字就叫《谁最羞》
进行第二次儿歌表演,要求幼儿表现出小动物跟着妈妈上幼儿园自豪快乐的心情和小袋鼠要妈妈抱时害羞的表情。
(四)启迪深思,打开创造之门,使幼儿活学
1 、从小袋鼠要自己走的变化让幼儿知道长大了自己走。
师:小袋鼠听到小朋友的话,对妈妈说:“妈妈,我长大了,也要自己走。”师:看,小袋鼠是怎么做的?小袋鼠不要妈妈抱,跟着妈妈蹦蹦跳。
2 、给幼儿人手一张不同的小动物卡片,引导幼儿根据卡片上的小动物创编儿歌。这样给每位幼儿表达和创想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创编‘
3 、小朋友也来上学了,看平时小朋友是怎么来的?(观看录像)师:有的宝宝是自己走进幼儿园的,有的宝宝拉着妈妈的手来上学的,真能干!看看这个宝宝呢?(妈妈抱在手里)
师:我们对他说什么?(小朋友长大了,自己走)
师:看,这位小朋友听到了你们的话,怎么样?(自己走)我们拍拍手表扬他。4 、森林幼儿园的小动物们每天都自己高高兴兴地来上学,我们一起学着这些小动物们到草地上玩吧。
附:诗歌谁最羞
小鸟,跟着妈妈,飞飞飞!小鸭子,跟着妈妈,游游游!小乌龟,跟着妈妈,爬爬爬!小兔子,跟着妈妈,跳跳跳!小袋鼠,它要妈妈抱,羞羞羞!
小班语言活动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亲亲长颈鹿》这个故事选自小班下学期,《有趣的动物》这一主题中。该故事选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并喜欢的小兔子和长颈鹿为角色,讲述了一个长颈鹿阿姨助人为乐的故事,特别是小兔子们亲亲长颈鹿阿姨这个情节既让人觉得有趣又很符合小班小朋友的年龄特点,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看到自己班的小朋友亲亲老师的小手或者脸蛋来表示他对老师的喜爱之情。又考虑到现在的小朋友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特别是小班幼儿年龄小,个个都“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友爱互助的品质,所以我觉得这个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因此,我选择了这个故事,并将它与语言和社会两个领域相结合。
(二)教学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小班下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为中心。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认知上:在游戏情景中理解故事内容,加深对长颈鹿的认识。
2、能力上:积极参与故事清洁的讨论,愿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情感上:体验友爱互助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三)学重、难点
目标中提到:在游戏情景中理解故事内容,体验友爱互助带来的快乐。因此,在活动中,我把这点作为教学重点。
小班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不完整,有时只说了半句话就无法再说了,或表达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据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用比较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a)教学具的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i.物质上的.准备
我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小兔头饰,这是为了让幼儿更能进入到小兔这一游戏角色中;
根据故事,我布置了小河、森林等情境以及道具长颈鹿,这是为幼儿在情境中游戏,并能加深故事的理解而准备的;
>音乐,是为了进一步营造游戏的气氛而准备的。
ii.知识上的准备
我让幼儿先认识长颈鹿,了解了长颈鹿的基本特征。
幼儿练习过爬及滑这两个基本动作。
(四)说学情
小班幼儿年龄在4岁左右,他们处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他们对游戏特别感兴趣,平时总喜欢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但由于词汇贫乏,幼儿在游戏中想说又不知该怎样说,即使说了也很难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因此,我想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给幼儿提供说话的机会。
(五)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哥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情境教学法、角色游戏法、体温法等。
i.情境教学法:我尝试打破以往仅用图片进行故事教学的传统模式,而是根据故事内容,为幼儿创设情境,幼儿就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许多不能理解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幼儿有了时间的经验,联想也就丰富了。如小兔子马上要去参加演出了 ,又过不了河,这让幼儿觉得多么着急啊,他们会主动地想出各种方法过河。当他们真正过了河,参加了表演,这种心情和我们以往用图片江湖上,让幼儿通过图片理解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ii.角色游戏法: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善良、可爱的兔子形象,深受小班幼儿的喜欢,让他们自己来扮演这一角色,不仅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还能充分让他们表现自我、大胆说话。
iii.提问法:这是语言活动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尝试改变以往语言教学总是先讲完故事再进行提问的模式,将单一性、回忆式、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如小兔子应该怎样过河呢?我们该怎么感谢长颈鹿呢?等等这些问题既能启发
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
(六)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幼儿运用了讨论谈话法、游戏联系法等学习方法。
i.讨论谈话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ii.游戏练习法:幼儿在游戏中,边游戏边联系故事中的有些句子,正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 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七)活动程序
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及活动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1、交代角色,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2、在游戏情境中讨论出故事情节。3、完整讲述故事。4、表演歌曲《春天》。
a)交代角色,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的关键。开始部分我就将小朋友的角色交代清楚,并直接告诉他们要去参加“动物联欢会”了,小朋友们最喜欢去参加表演了,所以,他们的兴趣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了。
b)在游戏情境中讨论出故事情节。
这个环节我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让幼儿讨论:1、我们应该怎么过河?2、长颈鹿阿姨怎么帮助我们过河呢?(和长颈鹿阿姨一起讨论后,小朋友们按照讨论出的办法过河)3、我们怎么感谢长颈鹿阿姨?(大家一起亲亲长颈鹿)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从中体会友爱互助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这一环节通过提问、游戏,让幼儿在讨论、谈话中大胆地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语,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它是解决重点,突破活动难点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考虑到
故事中小兔子涂上口红去亲亲长颈鹿这个教具存在着不卫生的因素,所以在设计活动时,我将故事的后半部分进行了一些修改。这样既避免了卫生问题又激发了幼儿的扩散性思维,让他们知道原来不只是嘴巴才可以亲的。
c)完整讲述故事。
这个环节其实重在揭示思想内涵,进行情感教育,我将它贯穿到整个故事的情节中,让幼儿通过回忆的方式完整讲述故事,同时我还运用了提问法,引导幼儿去发现本质:长颈鹿阿姨为什么笑得那么开心?你帮助过别人吗?帮助别人后你的心里是怎么样的?通过谈话让幼儿懂得友爱互助是能给大家带来快乐的。
d)表演歌曲《春天》
这个环节是根据故事内容而设计的 ,它既可以让故事的情节发展得比较完整,又可以满足幼儿的表演欲望,并能让幼儿在表演中充分地抒发他们的快乐情感,最终达到实现活动目标的目的。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这个活动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历年的熏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长!谢谢!
小班语言活动说课稿13
一、活动的由来
晨间值班的时候,不免会看见某些小班的宝宝哭红了小眼睛、紧紧抱住妈妈不肯上幼儿园的情景。刚好又看见了同事推荐的一本绘本故事《小猪的妈妈不在家》。这是个非常有童趣的小故事:小猪的妈妈不在家,小猪的邻居都来帮助它:小伙伴和他一起玩;大象妈妈给他洗澡;牛妈妈喂他吃奶;袋鼠妈妈哄他睡觉;鸟妈妈给他唱催眠曲。可是天黑的时候,小猪仍然想妈妈了……一个简单的故事,却蕴含着小猪和妈妈间的爱。我认为这个故事特别适合小班刚上学的小朋友开展绘本阅读活动。
二、活动的重点、难点
这个是一个简短的故事,整个故事由7张画面组成,语言简短易懂,特别适合小班孩子听说。故事中反复出现“小猪XX了,怎么办怎么办?”句型,每次都会有一个动物妈妈来帮助小猪,使得小猪变得快乐起来。小班幼儿最注重的习惯行为的培养,简单的互相问好、道谢等都是他们学习的内容。故事中每当小猪遇到苦难的`时候,动物妈妈都会说一句好听的话“没关系,没关系,我来帮你”,然后用自己特别的本领去帮助小猪。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孩子们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那么当他们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或者帮助别人的时候,该说什么呢?我想,只要孩子们通过阅读这个故事,一定就能找到答案了。
所以将本次活动的第一个目标制定为“通过理解故事内容,学说词句:没关系,没关系,我来帮你。”
又因为这是一个关于宝宝和妈妈之间爱的故事,而且整个故事的情感基调非常浓郁,又将活动的第二个重点放在了情感体验上。通过理解故事内容,幼儿感受得到亲人和朋友的帮助时候的喜悦之情。懂得了帮助别人会给别人带去快乐,同时自己也会获得快乐!
三、课件的制作
本次活动,还是借助了电子白板来进行。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单一的语言活动,很难将它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而电子白板教学不但能丰富幼儿的感受,同时也牢牢的吸引住了它们的学习兴趣。但是着手做一个课件谈何容易,恰当有连贯性的图片和动人的音效是语言活动必不可少的辅助剂。寻找这些素材可以说是费劲了苦心:上网搜索、屏幕截图、电脑绘制、教室录音、幼儿录音、照片收集。一棵大树,光有叶没有枝干也万万不可。要处理这些素材也要运用各种软件经过处理才能成功的添加到白板课件中。
下面主要说说在设计课件中运用到的比较多的功能吧:
⒈“插入声音”是本次课件中运用最多的功能了。一张再有趣却不会动的图片给幼儿的感受最多是视觉效果。那如何将有趣图片的功效扩大呢?我想恰当的音效应该是最佳首选了吧。故事中的“大象妈妈”、“牛妈妈”、“袋鼠妈妈”、说的三句话,都是来自于三位不同的老师。而“大象叫”、“牛叫”、“小朋友哭”、“洗澡声”、“我爱洗澡歌曲片段”则是上网搜索得来。最后环节的录音也来自于班级中的三位小朋友。
图片和声音的有效结合,能更好的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能将活动的氛围调整的更好。
⒉其次还加入了“FLASH”文件,利用“会声会影”软件将故事图片、教室录音很好的结合起来。幼儿把“听故事”当做是“看动画”来欣赏,我想这种形式才是孩子们最喜欢的。
这种形式在语言活动中运用,受到了所有孩子的喜爱。
综上所述,这就是我的一些设计意图。
小班语言活动说课稿14
一、说教材分析
1、首先从作品的写作特点出发:“爱唱歌的小麻雀”这个故事主要围绕“爱唱歌的小麻雀不能唱歌”这一主要线索展开情节。其篇幅短小、情节生动有趣、角色对话简单重复,较符合小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与需求。小班阶段正是幼儿的语言从模糊期向清晰期的过渡,孩子特别乐于模仿别人说话,同时这个阶段的孩子,具备了在成人的引导下完整重复一些较简单句子的能力。
2、其次从作品所包含的寓意来说:这个故事通过让幼儿感受小动物们之间的关爱之情来激发他们萌发同伴之间的关爱之情,起从而逐渐延伸为自己内化的行为,懂得日常生活中要关爱同伴,知道自己说话、做事不能影响别人的道理。小班幼儿年龄小,理解能力较弱,所以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道理,他们往往很难理解和接受,把抽象的道理寓于富有童趣的故事中,可以帮助幼儿把抽象的道理具象化,便于幼儿理解和接受,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特点。
3、从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我班部分幼儿的常规淡薄,规则意识差,用餐、午睡、集体活动时有些孩子总是控制不了自己,会影响到别人。因此,我们也希望能通过这个活动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常规,让幼儿逐步懂得说话、做事不能影响别人。
二、说目标
《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理念,结合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方面。
目标:
1、喜欢和老师一起看图书,理解故事内容,乐意学说故事中的角色对话。
2、感受小动物之间的关爱之情,懂得说话、做事不能影响别人。
活动重点: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喜欢和老师一起看图书,能理解故事的内容,乐意学说角色对话,能在活动中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活动中我用电子图书来吸引全体幼儿的注意力,让孩子乐于和老师一起看图书,并在边看边讲的过程中理解故事内容,分层逐步学说对话,并在完整欣赏的时候进一步学说对话,同时配合延伸活动进一步巩固对话练习。
活动难点:本次活动的难点是让幼儿感受小动物之间的关爱之情,懂得说话、做事不能影响别人的道理。通过这一活动,孩子们在老师的逐步引导下能明白这一道理,但是由于孩子的自制力差,他们很难一下子就延伸为自己的内化行为,所以只有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不断提醒与督促才能逐步实现。
三、说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自制电子图书(集体看图书时用)
故事录音、人手一本故事书(完整欣赏、边听边看边讲时用)
经验准备:幼儿有和老师一起看图书的经验
孩子们有学说角色对话的经验
四、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法!根据幼儿认知水平和教材的自身的特点,在这节课中我运用了一下教法:
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有利于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活动通过利用“爱唱歌的小麻雀不能唱歌”这一悬念,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故事情节发展,学习角色对话。
多媒体演示法:我们人说比较多,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电子图书呈现在每个幼儿的视线范围内。
讨论交流法:《纲要》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本次活动我采用了讨论交流法给幼儿提供一个较宽松的语言环境。
2、说学法
本次活动我主要引导幼儿用多通道体验法,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幼儿在看看、听听、猜猜、说说的轻松气氛中掌握重点和难点。同时还采用讨论交流法,让幼儿在师生互动中、在生生互动中进行语言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以调动幼儿运用语言的积极性,满足幼儿表达、交流的需求。
五、说教学过程
本次活动主要分为四个环节:
1、设置悬念,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师生共同阅读,理解故事内容,学说角色对话
3、自助阅读,完整欣赏,情感迁移
4、延伸活动
环节一、教师以观察封面导入活动,主要采用情景激趣法,设置悬念,引导幼儿大胆想象爱唱歌的小麻雀为什么不能唱歌,激发幼儿看图书的欲望。
环节二、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部分。我将通过师生共同阅读电子图书的形式,让幼儿在看看、听听、猜猜、说说的过程中理解故事内容,学说角色对话。在学说对话的部分,我设计了层层递进的方法,先让幼儿自由猜测猫头鹰与小麻雀的对话,引出故事中的对话并引导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集体完整学说对话,然后引导幼儿集体猜测、学说啄木鸟与小麻雀之间的对话,最后让个别幼儿来分角色猜测、学习小猴子与小麻雀之间的对话,采用了集体教学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及教师逐步退位等教学方法,帮助幼儿有效学习角色对话,初步完成教学重点。
在这一环节中,小松鼠与小麻雀之间的对话是引出故事寓意的关键,所以,这里我们让幼儿重点观察最后一幅图,让幼儿在看看、听听、说说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小动物之间的关爱之情,为突破活动重点作铺垫。
环节三、此环节既是活动重点的补充,又是活动部分。在这一环节中我为幼儿人手准备了一本故事书,让幼儿边看、边听、边讲,进一步学说角色对话,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从幼儿的翻书过程了解孩子地故事内容的理解与否。在完整欣赏后我将主要采用提问的方法帮助幼儿来进一步了解故事的深层寓意。如:用“你喜欢小麻雀吗?为什么?”这样的问题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小动物间的关爱之情。同时再顺势提升,“你觉得什么时候也不能大声说话”,让幼儿通过讨论懂得自己日常生活中说话、做事不能影响别人。
环节四、我主要设计了两方面的延伸,一是区域游戏的延伸,在阅读区、表演区投放图书、头饰等,让幼儿进一步学说对话;另外一方面是结合日常生活对幼儿进行教育,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小麻雀不影响别人,因为我们知道孩子们不可能通过这一集体活动就能真正明白故事所寓含的道理,能学会说话、做事不影响别人,所以我们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仅一步引导,才能让幼儿把这种关爱之情延伸为自己的内化行为。
六、说活动反思
1、内容的选择适合小班幼儿。情节简单,对话重复,使幼儿在一问一答的对话形式中初步体会关爱的情感。
2、在学说故事中的对话时,尊重幼儿学习特点,引导幼儿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换,采用个别、部分、全体等回答形式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3、以《纲要》为依据,让幼儿在情境中学习故事、理解故事、并学说故事中的简单对话,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学习环境,为幼儿语言的发展,及培养注意倾听的习惯打下更好的基础。
小班语言活动说课稿15
各位老师、各位领导,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班语言活动《一步一步走呀走》
一、说教材与教学的设想
绘本故事短小有趣,情节简单,符合小班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点。故事画面中人物清晰、可爱,有利于FLASH的制作,让他富有动感。而且利用FLASH地动画功能,更能向孩子们准确清晰地传达五种走路的姿态走、爬、摇、跳、跨。给孩子们学习各种走路增添了童趣和情趣。故事中动物都是幼儿所熟悉喜欢的,特别在故事最后利用多媒体让大老虎和大老虎声音一同出现时孩子那种害怕的心情,更让故事推向高潮。而整个活动在多媒体手段的辅助下,较好地体现了语言、社会、艺术等领域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因此,我选择了这一活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我从认知、技能、情感三方面制定了如下目标:
1 、借助多媒体,让幼儿在故事的情景中阅读绘本,理解故事内容,模仿小动物走路的样子。
2 、在多媒体的帮助下,让幼儿乐于在猜猜、说说、演演的形式中参与绘本阅读活动。
3 、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本次活动的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模仿小动物走路姿态;难点是:在猜猜、说说、演演中参与阅读活动。
三、教学的准备:
为了更好激发幼儿的兴趣,理解故事的内容,从而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我做了如下准备:1 、FLASH ; 2 、音乐。通过FLASH演示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从而突破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因为本堂课是“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语言学科教学”的整合课。为此我结合小班孩子己有的生活经验和思维学习以“具体形象”为主的'特点,主要采用了多媒体情境教学法与直观演示法。为了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我通过多媒体的手段,
在动物出现的形式上做了不同的变化(在后面的流程中我会有介绍)。让幼儿通过看一看、听一听、猜一猜、说一说、演一演理解画面、理解画面内容,体验参与绘本阅读活动的乐趣。
其次,为突出幼儿园语言教学的特点,我还采用了提问法、讲述法与领域渗透法。在活动中创设设问的情境,充分发挥幼儿自己的见解,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
学法:
在学法上,我主要运用了:情景体验法、交流讨论法、发现法等来让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有趣。
五: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设计了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出示课件公园草地的背景图,引起幼儿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幼儿感兴趣的情况下,他们才会学的轻松、学的愉快。一开始设计去公园玩的情境导入活动,让幼儿说说公园里都有些什么?第二个环节:借助多媒体观察图片,了解故事内容
这个环节我又分成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预设提问:“公园里好玩吗?有人想跟你们一起玩,猜猜看,是谁?”出示课件导出故事中的人物“小弟弟”。借助FLASH动画的效果把图片变活,像动画一样在一步一步向前走,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出“一步一步,走呀走”。从而引出故事内容。
第二部分是猜一猜:他一步一步,走啊走,看见谁了?这个部分我利用FLASH的局部呈现的形式,先出示乌龟壳,然后是乌龟身体,最后是整个乌龟,并预设问题“为什么是乌龟啊?”这个目的是为了能让幼儿说说小动物的特点;并通过提问:“大乌龟是怎么走路的?”引出“爬”。并利用FLASH动画让小朋友看到大乌龟和小弟弟在一步一步爬呀爬。并和全体幼儿一起在轻快的音乐中学大乌龟一步一步爬呀爬!
第三部分是听一听,出示大白鸭的声音和嘴巴的局部图片,引出“谁来了?”。通过直接发出动物的叫声,和动物局部特征的图片让幼儿表演该动物的身体特点,以及走路的方式“摇”,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然后通过FLASH的播放和轻快的音乐,让全体幼儿一起来学习大白鸭走路。
第四部分是看一看,通过FLASH动画效果播放小弟弟“跳”的画面来猜测
将要遇到的小动物,进一步提升幼儿的观察力和参与活动的兴趣。进而引出小灰兔,为了拓展幼儿的思维,我会跟进问题“还有谁会像小灰兔一样跳跳跳的?"这样就能让幼儿了解其他会跳的小动物了。出示FLASH图片“现在有几个小动物了?哪个跳的最高?”这样的提问体现了领域渗透法。最后一起和幼儿来跳一跳。
第五部分是学一学,“下面这个小动物不知道小朋友认不认识?有谁知道大鸵鸟是怎么走路的?”运用FLASH直接呈现动物图片的形式,帮幼儿了解不熟悉的小动物的特点,并学习它的走路方式。“大鸵鸟的腿很长,走的时候跨的步子很大,所以是大跨步走路,你会学学大步跨的样子吗?”通过个别幼儿的表演大跨步和整体的表演达到了“跨”的目标,也认识了鸵鸟走路的方式“大跨步”。第六部分演一演“这次看到谁了?”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的表情,猜测将要碰到的是让人害怕的东西。这时通过FLASH出示大老虎和大老虎的声音“哇!真的是大老虎,大老虎来了!嗽呜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快逃啊!呼回家了。”通过表演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让幼儿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第三个环节是表演故事
让幼儿跟着多媒体完整地演绎故事,加深了幼儿对绘本内容的理解,体验情景阅读带来的快乐。
播放FLASH师幼儿表演
以上就是我在设计语言教学《一步一步,走呀走》的一些想法,不当的地方还请评委老师多多指教!谢谢!
第四篇:小班语言活动说课稿
小班语言活动说课稿
小班语言活动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想妈妈》是老教材小托班上学期中的一个教学活动。
现在的家庭中一般都是独生孩子,父母长辈都非常的疼爱。由于父母大多在外工作,减少了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为了弥补孩子会买一些玩具当礼物送给孩子,但是那种父母亲与孩子之间的亲情一直连接着父母与孩子,使得孩子经常想起工作在外的父母。这首儿歌就是描写了这样的一个情景:宝宝在家一个人,想妈妈时抓起来旁边的积木,学着平时打人打电话的样子给妈妈打电话,让妈妈快点回家。本首儿歌内容短小,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在字句中充分的体现了宝宝对妈妈的思念。
二、说目标
本次活动灵活性强,不受时间、季节、环境的限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现有水平,我确立本次活动的目标为:
1、据画面理解儿歌内容,学念儿歌。
2、通过念儿歌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情感。
三、说重难点及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的完成活动教学目标,把活动的重点定为:说“抓起积木当电话:妈妈、妈妈,快点回家”。
《纲要》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经验等密切相关,因此我们让幼儿在原有语言经验基础上来学说语言“抓起积木当电话:妈妈、妈妈,快点回家”。活动的难点为: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达对妈妈的思念之情。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本次活动:我的准备如下:玩具电话机、积木、挂图。对于托班幼儿来说,由于生活经验相对较少,因此他们的想像力也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在活动中让幼儿把积木当成电话能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四、说教法
1、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方式,能够给幼儿带来许多乐趣。托班的幼儿年龄小经验缺乏好模仿,所以在活动中处采用模仿游戏:抓积木当电话,在游戏中使幼儿自然的理解儿歌内容。
2、谈话法:所谓谈话法,就是围绕活动内容,通过教师提问,引导幼儿回答的一种方法。由于幼儿年龄小,经验少,就通过以教师为主,幼儿为辅的谈话,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通过师幼之间的谈话、讨论,达成共识完成教育目标。
五、说教学程序
本活动是一个综合活动,包含社会领域、语言领域的内容。我采用师生讨论——图片导入——游戏“打电话”——学习儿歌——《好妈妈》歌曲结尾的教学流程,逐步深入,环环相扣,自然达成教育目标。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活动一开始,我就给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活动环境,“小朋友,今天谁没有来啊?她为什么没有来呢?原来她生病在家休息呢!”接着出示电话机以打个电话给她引出来课题。从形式和内容上都吸引了孩子。因为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才开始萌芽,简明的导语直接切入主题,出示的电话机,旨在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
(二)图片导入
设计这一各环节,主要是为了让幼儿通过观察画面初步理解儿歌内容,并把“抓起积木当电话:妈妈、妈妈,快点回家”这一语言重难点前置,通过相应动作表演来巩固理解儿歌内容。教育不能通过灌输来进行,必须通过幼儿自己的活动来进行,游戏能引发幼儿的兴趣,而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三)欣赏诗歌
将幼儿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用诗歌的语言表达出来,诗歌语言简单,节奏明快,幼儿易懂易读,在诗歌欣赏2遍之后,采用师生问答的方法,加深幼儿对儿歌的记忆。
(四)结束活动
以一首《好妈妈》作为活动的结尾,既和活动相呼应,又能再一次引发幼儿的兴趣,使孩子在快乐中结束活动。
小班语言活动说课稿2
对于渗透式领域的教材,还只是刚刚接触,对于单个领域目标的系统性把握还没有仔细研究,对于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把握也只是在接触到的活动中在思考,不够成熟,希望我的教学活动能引起大家的兴趣,我的个人观点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为什么选择本教材
今天的活动主题是对新一轮教材的研讨,所以在活动前,选择渗透式领域课程中的什么内容作为今天的研讨案例,我曾经这样思考:
1、选择的内容一定要遵循渗透式领域课程中的精神,针对刚开学的实际情况,尽量选择第一个话题中的内容,不破坏课程的系统性。
2、教材要有领域间相互渗透,能体现渗透式课程的“渗透”两字,但不是简单组合。
3、选择的教材应该有一点新意,或者说审视教材时有新的视角或观点,这样才能引起大家对活动的兴趣;
4、教材反映的内容应该贴切或接近幼儿生活经验,便于幼儿的理解,能引起幼儿的共鸣。
有了这样的思考后,我就把目标锁定在了今天的语言活动《小鸭找朋友》上,因为它比较适合今天的研讨活动。
二、对教材的理解与修改
小鸭找朋友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语言比较简单,有重复性,利于小班孩子的理解与学习。故事中根据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让幼儿知道有的动物能和小鸭在池塘里玩,有的`动物不能和小鸭在池塘里玩。重复性的动物对话,适合小班孩子的语言发展水平。但是课程的提示中从另一个角度——学说拒绝别人的礼貌用语来理解故事,我觉得跳出了平常故事教学的局限圈,是将语言与社会领域的有机结合,既可以在故事中发展语言,又可以在活动享受礼貌交往的快乐。
教材中也有我个人认为不尽合理的地方,我作了一些修改。如故事中原来的
开头是这样:“池水在睡午觉呢!静静的,柔柔的。一只小鸭就在这样的池塘里游水。”我觉得既然池水在静静的睡觉,小鸭怎么可以打扰它呢?而且还想请朋友一起在池塘里玩。这就有背于礼貌,与故事的含义相冲突,所以,我把故事中的池水睡午觉去掉了,改编为“池塘里的水静静的、柔柔的,小鸭很喜欢在池塘里游泳。”这样可以用池塘的恬静与美感染孩子,感受小鸭在美境中享受的快乐。另外,语言活动中帮助孩子理解新词很有必要,但是在理解“孤单”的同时,故事中却用“孤单单”来表达,我认为也不是很贴切。所以在教材的运用上,我有了一些个人行为的改变,不知道是否正确,有望与大家探讨。总之,我们既可以运用教材,吸取精华,但也不要照搬照抄,做教材的奴隶与传声筒。
三、活动设计中的思考
活动设计中,我想在应用教材的过程中,即尊重教材,又要结合实际,更应该体现纲要精神。主要考虑了以下几点:
1、创设语言环境。在讲述故事时,我是边讲边问,引导幼儿参与,共同讲述故事,避免幼儿当听众,教师自言自语的情况。然后扩展故事,让幼儿有自己与小鸭交流的机会,给大家提供均等表达的机会,让孩子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交换指偶时,有与朋友交流的机会,产生互动。这样整个活动中大家都有语言表达的机会,符合新《纲要》中的语言目标。
2、确定活动目标。分析了教材提示中的活动目标后,我觉得与我们小朋友的实际有一些出入。整个渗透式领域课程中很注重活动目标达到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但是本活动中三方面的考虑并不够,因此我结合小朋友的实际,从该三方面进行了确立。
3、尊重幼儿意愿。活动中让幼儿交换指偶时自己去商量,都是建立在幼儿自愿的基础上,如果有孩子不愿意,可以不勉强。这样让孩子感受一些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符合新《纲要》中的社会目标之一。对于小班孩子看见别人的东西总想自己要,是一种潜移默化引导作用。
4、有效利用教具。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制作教具往往需要很多的时间,尤
其是公开课中,总觉得不能过于马虎。我认为在制作教具时,尽量做的能多次应用,在多个活动中提高教具的使用率,也可以在一个活动中多次运用,这就是节约了时间与精力。指偶在本活动中用于故事扩展中幼儿能借助它与小鸭交流,用于与同伴交往,还可以在区域、游戏活动中使用。
四、活动中的及时感受
活动中的最初感受:
1、教师不能拘泥于自己的思考和习惯,要放开些。我提问时总时想请小朋友举手回答,常常边提问边举手暗示,实际上小班孩子喜欢集体讲,大家都争着讲,活动开始时我有些放不开,怕引起秩序的混乱,后来才及时调整。活动中应该大胆的放开,不要有过多的包袱。
2、交换指偶时,幼儿间的对话信息收集不多。因为几个孩子喜欢我手上的指偶,都要与我交换,我在与这孩子交换的过程中,就来不及顾及其他孩子的情况,收集到的幼儿交往信息不够。在活动中确实应该有耳听八方的能力,多一些收集幼儿信息的方法,才能及时观察、指导到每个孩子。
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往往有许多可变因素,尤其是公开课的时候,心情很紧张,有时自己出现了错误、失误都没有感觉到,可谓当局者谜,旁观者清,所以还希望得到大家的指点,促进我的提高。
小班语言活动说课稿3
一、分析教材:
秋风吹起,秋意渐浓,树枝在秋风中摇摆。站在树下的孩子看到了纷纷飘落下来的树叶。这让他们觉得有趣极了,追着抓树叶,蹲下捡树叶向室中扬树叶,他们兴奋地喊着:“树叶落下来了。”“树叶变黄了。”“树叶飞起来了。”还有的说:“我的树叶像小伞。”大自然的变化带给幼儿发现美,感受美的机会,也为幼儿的语言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幼儿的生活离不开语言,幼儿的语言学习同样也离不开生活。在生活的环境中挖掘学习内容,时语言教学的重要方式。诗歌《片片飞来像蝴蝶》体现了秋天落叶这一季节特征。表现出了树叶色彩,形态的变化符合幼儿认知,顺应幼儿兴趣。幼儿易于融入诗歌意境,乐于通过语言、表情、动作来表现诗歌内容。敢于根据句式仿编最后一句的比喻部分。在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的同时,萌发幼儿感受发现秋天景物美的兴趣,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分析学情:
小班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具体情景支持下,以可看、可动的事物为感知理解和想象的对象。活动中实物呈现课件、活动录像的直观展示能较好地吸引幼儿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调动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另外,引导幼儿进行动作表征,也体现了3岁幼儿动作关于语言发展的年龄特点,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熟悉了诗歌的内容。
三、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初步学习有节奏地完整朗诵诗歌(重点)2.能通过表情、动作表现诗歌内容尝试仿编诗歌的最后一句。(难点)3.喜欢发现和感受秋天景色的美丽。
目标的制定充分考虑了学科的特点,幼儿的兴趣与经验准备。注重了幼儿知、情、意的结合着眼于幼儿的长远发展。
四、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实物树叶,诗歌课件,户外捡落叶的录像五、教法,学法:
1.教法:
(1)观察法:小班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占主导地位。语言的可得需要直观的材料支持,幼儿看捡树叶活动录像,全很专注地去听教师的引导,也能主动地讲述捡树叶录像。另外,边看课件的动态画面,边和教师一起生动、有趣地朗诵诗歌。这样,能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达到活动的效果。
(2)提问法:提问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动机。使幼儿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目的性得到提高。促进幼儿大胆尝试和表现,使活动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在师幼高效互动的过程中达到重点问题的解决。活动中主要采用开放式提问如:“你认为树叶像什么?”幼儿的表述时多样、能动性的。提问法的使用,能够照顾个体差异。不同难度的问题可以满足能力发展存在差异的幼儿的活动需求,使每名幼儿都有机会说,都能体验语言表达和创造的喜悦。
2.学法:
(1)多种感官参与法:在活动中幼儿通过眼看(观看课件、录像)、耳听(欣赏教师朗诵、配乐)、脑想(想象树叶的多种形态),在学一学,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活动中获得知识体验,重点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大胆表述。在欣赏诗歌时,借助于课件优美,生动的画面,极富感染力的配乐,以及教师富有表情的朗诵,刺激幼儿的'各种感官,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幼儿不仅感受诗歌的韵律感,并在师幼互动中学习得有节奏朗诵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启发幼儿创编动作表现诗歌,仿编诗歌最后一句。多感官参与活动为幼儿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2)动作体验法:《纲要》中指出要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优秀文学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动作体验法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喜欢借助动作来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学秋风吹,树叶摇,树叶飘来体验诗歌意境,理解并掌握诗歌内容。幼儿只有动起来,才能真正成为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从中体验自主表现的快乐。
(3)探索仿编法:《纲要》中指出:“幼儿的语言学习是开放而平等的学习”,教师和幼儿时构造学习和交流过程的共同体。因此,活动中为幼儿创造尝试仿编的机会,这是扩展语言经验,提高语言运用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幼儿不仅体验到了语言的丰富多彩,还能感受大胆想象的乐趣。
五、活动过程:
1.出示树叶,引导幼儿交流。
师:这是老师在公园里捡到的落叶,你知道树叶为什么会落下来吗?树叶时什么颜色的?说一说树叶像什么?
(开放式提问自然渗透科学领域的内容,使幼儿获得了一个初浅的知识,即秋天来到树叶颜色变了,还会从树上落下来,借助实物落叶,引发幼儿在户外的快乐体验,使幼儿都有话可说,激发了幼儿在集体面前说话的兴趣,丰富幼儿的交流内容,启发幼儿大胆想象,积极表现。
小班语言活动说课稿4
一、说教材:
本次活动是两个主题的交汇,又是两主题之间的桥梁:本次活动是《我爱我家》和《冬天来了》两个主题的有机融合——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吃着火锅,即温馨又热闹;即暖身又暖心;同时也因为本次活动“吃火锅”的情景,很自然的将“冬天里怎样让自己暖和”的话题抛于孩子们,自然“冬天”的主题也就由此拉开序幕,因此可以这样说《吃》是《家》与《冬》过渡中的必要桥梁。
教学活动内容的多元性与整合性:《指南》中指出:“学习活动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应充分体现全面、整体的要求,有利于对幼儿经验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拓展和基本学习能力的全面培养。”因此活动中有许多的显性与隐性教育内容,体现了以上的教学理念:认知上的——认识各种常见的食物;初步了解并会区分荤蔬菜;知道吃火锅能让自己变得暖和;行为习惯上的——知道样样东西都是有营养的,不挑食;尝试着与同伴合作着玩,学会协商、谦让、合作的游戏;情感体验上的——感受一家人在一起的其乐融融,感受家的温馨与温暖;在扮演游戏中体验做爸爸妈妈的快乐,满足长大的情感倾向;语言表达上的——学说完整的话;乐意将自己的想法与行为用语言表达出来;能说完整话“我喜欢……,火锅里要放……” ;创新思维上的——“与别人说的不一样”的引导,激发幼儿积极的思考,再现并调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主动运用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教学目标的定位: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虽然在以上内容的阐述中有许多的教育价值,但相对来说在一次教学活动中总是有侧重点的,因此本次活动的目标为:1、喜欢听故事,乐意尝试仿编故事。2、感受一家人在一起的其乐融融,在模仿中体验一起玩的快乐。以“体验”“尝试”为主的教育目标对小班幼儿来说是较为适宜的。
对教材的改编顺应幼儿的认知特点,适宜小班幼儿对故事的仿编:将原教材中的人物“小猫”“小狗”“小兔”改为“妞妞一人家”,因为《家》的主题是孩子们熟悉的,又是孩子们乐意模仿的,因此本次活动的开展是建立在孩子们丰富认知经验之上的,由此在活动中宝宝能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大胆的说、与别人说的不一样,仿编故事的教学目标也在自然而然中得以实现。
二、说教学法:
二期课改赋予我们这样的理念——以幼儿发展为本;课程应与幼儿阶段的学习特点与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为此在整个活动中运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生活化情景创设法:在《指南》中说道:3岁儿童可以叙述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只是在叙述时不很流畅,带有很大的情景性。本次活动是以语言为主的学习活动,结合小班幼儿这一年龄特点,为孩子们创设了与自己熟悉的生活相仿的情景——一家人在冬天里吃火锅。
角色扮演法:《纲要》中指出:3岁儿童爱模仿的特点非常突出,模仿是这一时期儿童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通过模仿来学习别人的经验和行为习惯。因此,整个活动中让孩子们通过扮演家人来再现“吃火锅”这一故事情景,在角色扮演与模仿中自然的学着讲故事,甚至是仿编出故事。
游戏体验法:3岁幼儿得年龄特征中有明显得一点,即很大程度上认识依赖于行动。他们得思维大多是由行动引起得,往往会先做后想,或边做边想。结合这些年龄特征,在活动中运用了游戏体验得教学方法,旨在让孩子们在亲自操作、游玩中认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荤蔬菜;在游玩中乐意开口说一说;在与同伴一起的游戏中体验大家一起玩的快乐,从自我中走出,更自然的接纳同伴……种种的教学目标由于游戏的介入更容易被孩子们主动的内化。
三、说过程:
本次活动共有四个部分组成:情景感知 —→ 交流体验 —→ 游戏迁移 —→ 延伸
第一部分直接以“妞妞家真热闹,让我们去看看”的情景性语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紧接着多媒体的演示,给孩子们直观形象的视觉冲击,而故事内容也在演示中自然而然的跃入宝宝的耳中。为了了解孩子对故事的掌握程度,更为了帮助宝宝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就以两个紧扣故事内容的问题帮助幼儿尽快的通过理解故事来进入故事情景中,为后续的活动做好铺垫。
老师在对幼儿的回答做相应的小结时,又自然的'引出“我也很想吃火锅”这个情景,以情景化的言行为仿编故事起到了规范示范的作用,而后紧接着问“谁想和我一起吃火锅”这样的情绪调动,又将孩子之间的榜样示范作用激发了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因为幼儿的个别示范也让老师有机会看到不同能力幼儿的不同表现,并及时做出反应与调整,将“在人数较多的集体活动中很难兼顾集体”这一现实问题的解决有所缓解——多个同伴的示范,给了幼儿在自己游戏时的模仿雏形。
当幼儿个个想上来与老师一起吃火锅时,在激起幼儿迫切想参与的内区动力时,“你们想吃火锅吗?”更为幼儿对活动的主动参与推波助澜,于是将“人太多怎么办?”的现实问题抛给这些小班孩子时他们也能积极的调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尝试解决。而分家家,扮演家人一起吃火锅的情景游戏也在幼儿浓厚参与的兴趣下拉开序幕。孩子的游戏体验是本次活动的高潮部分,老师以做客的情节、客人的身份参与活动并给予及时、适时的指导。最后的分享是对孩子们整个游戏行为的梳理,特别是形式多样的、结合整个情景的分享,如以“家庭”为单位的介绍,旨在激发每个孩子对自己游戏行为的回顾、关注;在情景中培养幼儿倾听他人说话的习惯;更是在这一环中,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尝试仿编故事,体验仿编故事的快乐。
此活动对我班幼儿来说是较具吸引力的,而活动本身也很有教育价值可以挖掘,如荤、蔬菜的识别,分类;运用各种材料制作火锅料来丰富吃火锅的游戏等等,因此活动并没有因为这次集体学习活动而结束,可以说,本次活动只是“我爱我家”主题活动的一个延伸;也是“吃火锅”活动的一个导入;更是进入冬天主题活动的一个引子。
活动名称:吃火锅
活动目标:1、喜欢听故事,乐意尝试仿编故事。
2、感受一家人在一起的其乐融融,在模仿中体验一起玩的快乐。
活动重点:尝试仿编故事,能和别人说的不一样。
活动难点:感受一家人在一起的其乐融融。
环境与材料:
经验准备:
1、在小社会中重点引导“小菜场”活动,熟悉各类菜名,对荤蔬菜有初步的了解。
2、每个孩子在家都有过吃火锅的经历。
材料准备:
1、广告纸上剪下的各种食物图片。
2、圆形铁盒7个、各种食物仿真玩具、纸杯、碟子、筷子、小勺
3、实物投影仪、妞妞、爸爸、妈妈、火锅等图片
活动流程:
情景感知 ——→ 交流体验 ——→ 游戏迁移 ——→ 延伸
活动过程:
一、情景感知:
1、导入“今天妞妞家真热闹,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多媒体演示,欣赏故事:冬天的天气真冷呀,爸爸妈妈说:“我们来吃火锅吧。”妈妈说:“我喜欢吃青菜,火锅里要放青菜。”(边说边将青菜放入“锅里”)……爸爸——鱼;妞妞——肉
3、问题:妞妞想考考我们小朋友的眼睛亮不亮,耳朵灵不灵。
今天妞妞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吃火锅)
火锅里有些什么东西?这些东西是谁爱吃的?(引导幼儿学说故事中的话)
二、交流体验:
1、过渡:火锅可真好吃,里面的菜又多,吃着又暖和,我也很想吃火锅。瞧,今天我也带来了火锅。沈老师说“我喜欢吃香菇、萝卜和贡丸,火锅里要放香菇、萝卜和贡丸。”谁也想来和我一起吃火锅的,一定要把你喜欢吃的菜的名字说出来,才能把菜放近火锅里哦。
2、个别幼儿上前示范演示。
要求①幼儿说出要吃食物的名称后才能将相应的菜放入锅里。
②能说完整话“我喜欢……,火锅里要放……”
③鼓励幼儿说的和故事里的、和别人说的不一样。
3、老师结合幼儿的表现用故事中的语言小结:天气真冷,沈老师说……
三、游戏迁移:
1、问题:你们喜欢吃火锅吗?为什么?(引导幼儿说说吃火锅的心情——暖暖的、热热闹闹的)
2、小结并过渡:原来吃火锅是件这么快乐的事情: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把大家喜欢吃的食物放在一个锅里,大家一起吃,亲亲爱爱、热热闹闹,而且菜总是热热的,不会冷掉。你们想吃火锅吗?
3、过渡:人太多了,我们就分成7个家吧。苹果家、桔子家……家的名字有了,那先来商量一下,你做这个家里的谁?(以组为单位,幼儿相互商量所扮演的角色)
4、“家里的人挺多的,所以在把吃的东西放进火锅里之前先要像我们刚才吃火锅那样说说自己喜欢吃什么,把什么放进了锅里,否则锅里的菜太多了,等一会儿你会吃不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的。”走,让我们一起回家吃火锅咯!
5、幼儿游戏,教师巡回观察并适时指导。
不开口的幼儿:教师多以问答的形式引导幼儿开口说一说。
能力一般的幼儿:引导幼儿将多种菜名在一句话中说出,如爸爸喜欢吃青菜、粉丝、鸡爪,火锅里要放青菜、粉丝、鸡爪。
能力较强的幼儿:尝试着在自己喜欢的食物上关注“家人”的喜好,会将同伴的话编进故事中。
6、分享:以组为单位,交流分享:如“请苹果一家来介绍一下”
形式:一组内能力弱的说说自己扮演的角色,和喜欢吃的菜、在火锅里放的菜;能力强的,将一家人的行为编成故事。
四、延伸:
在区域活动内投放,并开展美术活动“吃火锅”,利用各种材料和替代物丰富火锅内的食物。
活动亮点:
幼儿对活动的热情、主动的参与;在活动中勇于表现,大胆的表达;由此可见本次活动是较为成功的。
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注重活动是在幼儿的已有经验上的建立,真正体现“尊重幼儿”“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因为“吃火锅”的内容是小班宝宝所熟悉的,又因为与实际生活的的紧密联系——冬天到了,在家里经常会吃火锅。因此在活动中,孩子们会争先恐后的说,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想法。这种积极调用自己已有教研的过程,正是幼儿主动学习的体现,与二期课改精神所要赋予我们的。
活动是教师为幼儿学习、发展搭建的平台,幼儿才是活动中的主体。纵观整个活动,孩子们在其中有许多的亮点之处是老师在预设活动中没有想到的。这并不是说老师的预设活动没有价值,相反的,如果一次活动,孩子的所有反应、行为与老师的预设相一致,那么孩子的“创新”又如何得以体现?如文静这个“妈妈”在游戏后会说“我把喜欢吃的鸡腿给宝宝天淇吃”,这样的语言表达不仅是对故事内容的仿编,也是孩子积极思维的呈现,同时这种“及他”的情感更是作为小班宝宝难能可贵的精神体现。
由此思考:教学活动不在于老师教给孩子什么,而是孩子在老师预设的活动中;在老师创设的环境中通过自身的参与、互动,在集体的交流、展现中,将个人的经验化为集体的经验;在师幼互动、生生互动、与环境的互动中每个幼儿有所获得,有所发展。
不足:
作为一个引导者,老师将关注更多的放在目标的达成上,因此在活动中未能更好的根据幼儿的现实表现,将更多更有价值的教育理念有机融合。如在游戏时,发现孩子用手抓起“锅”内的食物时,老师只是用情景性语言对这名幼儿进行引导,导致在观察中发现其实这是个比较共性的问题,但也没有及时的在集体中交流,失去一次很好的与生活经验相整合的教育时机。
思考:
“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是二期课改的精髓,于我,在思想上有了这样的认识,但如何将这种意识转换成可操作的、行之有效的实践,还需要我在今后的各种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摸索与反思。
小班语言活动说课稿5
一、说活动教材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交往日益频繁。它要求社会成员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能用清晰、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能够适应语言传递技术现代化的要求。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说的“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时常会注意培养幼儿的语言想像力和创造力。对于小班幼儿而言,诗歌欣赏还是有些陌生的。所以,我挑选了比较适合小班幼儿天性的素材《太阳和月亮》,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加工,力求诗歌生动、有趣味性。
《太阳和月亮》这首诗歌主题单纯,内容浅显;语言精练,节奏明快,韵律和谐,富有儿童情趣;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朗读和记忆,也易被低幼儿童所接受。好的幼儿诗歌,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语言,启迪智力,而且还可以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二、说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诗歌的意境,并理解诗歌的内容,激发幼儿对学习诗歌的兴趣。
2、启发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创编诗歌。
3、萌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分析】目标1渗透了认知和情感内容,这是整个活动的主心骨,重在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对诗歌欣赏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铺垫作用。目标2是能力目标,这里突出的主要是再创造的思想,重在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开发想像力。目标3是情感目标,在学习诗歌的基础上,萌发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说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幼儿欣赏诗歌的兴趣。
2.活动难点:根据已有的经验创编诗歌,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分析】根据提供的目标发展幼儿的想像力,所以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创编诗歌,是发展幼儿想像力和创造力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活动中利用图片、音乐和有趣的游戏开发幼儿的大脑思维,促进幼儿拓展词汇.从而突破活动的重、难点部分。
四、说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的准备:活动前,幼儿已有白天和黑夜这个概念,为幼儿理解诗歌内容作了铺垫。另外,幼儿有欣赏诗歌的经验,利用晨间入园或是中午休息时间等播放优美的儿童诗歌供幼儿欣赏。
2.教具、学具的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为了让幼儿更专注地理解诗歌的内容,融入到诗歌优美的意境中去。(2)音乐:播放抒情柔美的音乐与诗歌整合起来。(3)头饰:小鸟、大树、小花、小草等。(4)大小图片若干张:为创编诗歌作准备。
五、说活动过程
1.提问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每个人都有好朋友,小鸡和小鸭是好朋友,小花和小草是好朋友,太阳公公和月亮阿姨也想找好朋友。太阳公公说:“我喜欢热闹。”月亮阿姨说:“我喜欢安静。”谁是它们的好朋友呢?请小朋友帮忙找一找。
(2)提供白色背景纸和黑色背景纸,分别弹奏两段不同风格(欢快跳跃、舒缓轻柔)的音乐,教师随音乐提示幼儿“太阳公公出来了”“月亮阿姨出来了”,鼓励幼儿把小图片(与儿歌内容有关的玩耍中的小动物、睡梦中的小景物等)送到不同的背景纸上。
(3)师幼一起观察两组图片,说说太阳公公(月亮阿姨)的好朋友是谁,为什么说它们是太阳公公(月亮阿姨)的好朋友。(引导幼儿说出:太阳公公出来了,天亮了,小动物们都醒过来了,都到外面来玩了;月亮阿姨出来了,天黑了,小花小草都睡着了。)
目的:让幼儿感受白天真热闹,夜晚静悄悄,通过提问巩固白天和黑夜这个概念。
2.开展:
(一)利用图示学习诗歌
这些小图片中藏着一首好听的诗歌,请小朋友们仔细听诗歌里说到了谁,把他们从小图片中找出来,按顺序排排队。(教师用两种不同的音色、语调示范朗诵:太阳出来了,小兔醒来了,小狗醒来了,白天真热闹。月亮出来了,小花睡着了,小草睡着了,夜晚静悄悄。)教师随音乐朗诵诗歌,请幼儿跟着朗诵,并检查小图片是否排对,除去多余的小图片。
(二)提出问题,增强幼儿对诗歌的理解能力。为什么说白天真热闹?(太阳出来了,小动物们都醒来了,大家在一起玩,白天真热闹。)夜晚是怎样的?(月亮出来了,小花小草都睡着了,到处都很安静,夜晚静悄悄。)
(三)幼儿自由朗诵,让幼儿感知诗歌的意境。我们一起念念这首好听的诗歌吧!
目的:采用提问让生活更加有趣、生动,幼儿的答案对完整学习诗歌有直接的帮助作用。
3.延伸:学习创编诗歌
(1)刚才有几张小图片藏起来了,(出示两幅不同的小图片)现在你们能把它们编进诗歌里吗?(请幼儿排列两幅小图片,然后根据图示念一念。)
(2)请幼儿找找躲起来的其他小图片(与前面不同的图片),排一排,念一念。
(3)幼儿伴着音乐一起念一念新编的儿歌。
目的:学习创编诗歌,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
六、说活动延伸
游戏:和太阳公公、月亮阿姨一起玩
(1)你们愿意和太阳公公、月亮阿姨一起玩吗?请你们听仔细:谁出来了?你们可以怎样玩?
(2)交替播放两段不同风格的音乐,鼓励幼儿听音乐做动作,最后随表示“太阳出来“的音乐到外面玩。
目的:组织幼儿游戏,围绕太阳和月亮的主题,扩展幼儿的知识面。
七、说活动设计特色
1.创设丰富、多元的语言环境氛围。为幼儿创设语言环境也应当提供各种得以表现的机会和条件。而幼儿的语言发展和创新的意识更处于萌芽期,因此,本次语言活动中融入了很多音乐元素,使得活动开展得很唯美,符合诗歌教学本身的需要。
2.环节设计始终体现了“趣味”。根据《纲要》的精神和语言领域的目标.本次活动的设计思想始终围绕着一个“趣”字。因为那是孩子的天性,教育应该无时无刻为孩子服务,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用鲜艳的画面色彩,生动有趣的形象吸引孩子们的眼球。通过情境表演、教师针对性的提问让幼儿获得进一步的提高。
3.活动形式凸显游戏性。在本次活动中,各个环节采用了游戏法、欣赏法、情境法等不同的方式方法开展教学,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体现了活动形式的丰富性。
小班语言活动说课稿6
一、说教材分析
1、首先从作品的写作特点出发:“爱唱歌的小麻雀”这个故事主要围绕“爱唱歌的小麻雀不能唱歌”这一主要线索展开情节。其篇幅短小、情节生动有趣、角色对话简单重复,较符合小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与需求。小班阶段正是幼儿的语言从模糊期向清晰期的过渡,孩子特别乐于模仿别人说话,同时这个阶段的孩子,具备了在成人的引导下完整重复一些较简单句子的能力。
2、其次从作品所包含的寓意来说:这个故事通过让幼儿感受小动物们之间的关爱之情来激发他们萌发同伴之间的关爱之情,起从而逐渐延伸为自己内化的行为,懂得日常生活中要关爱同伴,知道自己说话、做事不能影响别人的道理。小班幼儿年龄小,理解能力较弱,所以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道理,他们往往很难理解和接受,把抽象的道理寓于富有童趣的故事中,可以帮助幼儿把抽象的道理具象化,便于幼儿理解和接受,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特点。
3、从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我班部分幼儿的常规淡薄,规则意识差,用餐、午睡、集体活动时有些孩子总是控制不了自己,会影响到别人。因此,我们也希望能通过这个活动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常规,让幼儿逐步懂得说话、做事不能影响别人。
二、说目标
《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理念,结合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方面。
目标:
1、喜欢和老师一起看图书,理解故事内容,乐意学说故事中的角色对话。
2、感受小动物之间的关爱之情,懂得说话、做事不能影响别人。
活动重点: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喜欢和老师一起看图书,能理解故事的内容,乐意学说角色对话,能在活动中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活动中我用电子图书来吸引全体幼儿的注意力,让孩子乐于和老师一起看图书,并在边看边讲的过程中理解故事内容,分层逐步学说对话,并在完整欣赏的`时候进一步学说对话,同时配合延伸活动进一步巩固对话练习。
活动难点:本次活动的难点是让幼儿感受小动物之间的关爱之情,懂得说话、做事不能影响别人的道理。通过这一活动,孩子们在老师的逐步引导下能明白这一道理,但是由于孩子的自制力差,他们很难一下子就延伸为自己的内化行为,所以只有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不断提醒与督促才能逐步实现。
三、说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自制电子图书(集体看图书时用)
故事录音、人手一本故事书(完整欣赏、边听边看边讲时用)
经验准备:幼儿有和老师一起看图书的经验
孩子们有学说角色对话的经验
四、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法!根据幼儿认知水平和教材的自身的特点,在这节课中我运用了一下教法:
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有利于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活动通过利用“爱唱歌的小麻雀不能唱歌”这一悬念,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故事情节发展,学习角色对话。
多媒体演示法:我们人说比较多,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电子图书呈现在每个幼儿的视线范围内。
讨论交流法:《纲要》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本次活动我采用了讨论交流法给幼儿提供一个较宽松的语言环境。
2、说学法
本次活动我主要引导幼儿用多通道体验法,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幼儿在看看、听听、猜猜、说说的轻松气氛中掌握重点和难点。同时还采用讨论交流法,让幼儿在师生互动中、在生生互动中进行语言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以调动幼儿运用语言的积极性,满足幼儿表达、交流的需求。
五、说教学过程
本次活动主要分为四个环节:
1、设置悬念,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师生共同阅读,理解故事内容,学说角色对话
3、自助阅读,完整欣赏,情感迁移
4、延伸活动
环节一、教师以观察封面导入活动,主要采用情景激趣法,设置悬念,引导幼儿大胆想象爱唱歌的小麻雀为什么不能唱歌,激发幼儿看图书的欲望。
环节二、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部分。我将通过师生共同阅读电子图书的形式,让幼儿在看看、听听、猜猜、说说的过程中理解故事内容,学说角色对话。在学说对话的部分,我设计了层层递进的方法,先让幼儿自由猜测猫头鹰与小麻雀的对话,引出故事中的对话并引导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集体完整学说对话,然后引导幼儿集体猜测、学说啄木鸟与小麻雀之间的对话,最后让个别幼儿来分角色猜测、学习小猴子与小麻雀之间的对话,采用了集体教学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及教师逐步退位等教学方法,帮助幼儿有效学习角色对话,初步完成教学重点。
在这一环节中,小松鼠与小麻雀之间的对话是引出故事寓意的关键,所以,这里我们让幼儿重点观察最后一幅图,让幼儿在看看、听听、说说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小动物之间的关爱之情,为突破活动重点作铺垫。
环节三、此环节既是活动重点的补充,又是活动部分。在这一环节中我为幼儿人手准备了一本故事书,让幼儿边看、边听、边讲,进一步学说角色对话,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从幼儿的翻书过程了解孩子地故事内容的理解与否。在完整欣赏后我将主要采用提问的方法帮助幼儿来进一步了解故事的深层寓意。如:用“你喜欢小麻雀吗?为什么?”这样的问题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小动物间的关爱之情。同时再顺势提升,“你觉得什么时候也不能大声说话”,让幼儿通过讨论懂得自己日常生活中说话、做事不能影响别人。
环节四、我主要设计了两方面的延伸,一是区域游戏的延伸,在阅读区、表演区投放图书、头饰等,让幼儿进一步学说对话;另外一方面是结合日常生活对幼儿进行教育,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小麻雀不影响别人,因为我们知道孩子们不可能通过这一集体活动就能真正明白故事所寓含的道理,能学会说话、做事不影响别人,所以我们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仅一步引导,才能让幼儿把这种关爱之情延伸为自己的内化行为。
六、说活动反思
1、内容的选择适合小班幼儿。情节简单,对话重复,使幼儿在一问一答的对话形式中初步体会关爱的情感。
2、在学说故事中的对话时,尊重幼儿学习特点,引导幼儿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换,采用个别、部分、全体等回答形式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3、以《纲要》为依据,让幼儿在情境中学习故事、理解故事、并学说故事中的简单对话,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学习环境,为幼儿语言的发展,及培养注意倾听的习惯打下更好的基础。
小班语言活动说课稿7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亲亲长颈鹿》这个故事选自小班下学期,《有趣的动物》这一主题中。该故事选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并喜欢的小兔子和长颈鹿为角色,讲述了一个长颈鹿阿姨助人为乐的故事,特别是小兔子们亲亲长颈鹿阿姨这个情节既让人觉得有趣又很符合小班小朋友的年龄特点,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看到自己班的小朋友亲亲老师的小手或者脸蛋来表示他对老师的喜爱之情。又考虑到现在的小朋友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特别是小班幼儿年龄小,个个都“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友爱互助的品质,所以我觉得这个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因此,我选择了这个故事,并将它与语言和社会两个领域相结合。
(二)教学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小班下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为中心。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认知上:在游戏情景中理解故事内容,加深对长颈鹿的认识。
2、能力上:积极参与故事清洁的讨论,愿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情感上:体验友爱互助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三)学重、难点
目标中提到:在游戏情景中理解故事内容,体验友爱互助带来的快乐。因此,在活动中,我把这点作为教学重点。
小班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不完整,有时只说了半句话就无法再说了,或表达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据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用比较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a)教学具的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i.物质上的准备
我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小兔头饰,这是为了让幼儿更能进入到小兔这一游戏角色中;
根据故事,我布置了小河、森林等情境以及道具长颈鹿,这是为幼儿在情境中游戏,并能加深故事的理解而准备的;
>音乐,是为了进一步营造游戏的气氛而准备的。
ii.知识上的准备
我让幼儿先认识长颈鹿,了解了长颈鹿的基本特征。
幼儿练习过爬及滑这两个基本动作。
(四)说学情
小班幼儿年龄在4岁左右,他们处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他们对游戏特别感兴趣,平时总喜欢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但由于词汇贫乏,幼儿在游戏中想说又不知该怎样说,即使说了也很难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因此,我想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给幼儿提供说话的`机会。
(五)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哥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情境教学法、角色游戏法、体温法等。
i.情境教学法:我尝试打破以往仅用图片进行故事教学的传统模式,而是根据故事内容,为幼儿创设情境,幼儿就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许多不能理解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幼儿有了时间的经验,联想也就丰富了。如小兔子马上要去参加演出了 ,又过不了河,这让幼儿觉得多么着急啊,他们会主动地想出各种方法过河。当他们真正过了河,参加了表演,这种心情和我们以往用图片江湖上,让幼儿通过图片理解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ii.角色游戏法: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善良、可爱的兔子形象,深受小班幼儿的喜欢,让他们自己来扮演这一角色,不仅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还能充分让他们表现自我、大胆说话。
iii.提问法:这是语言活动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尝试改变以往语言教学总是先讲完故事再进行提问的模式,将单一性、回忆式、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如小兔子应该怎样过河呢?我们该怎么感谢长颈鹿呢?等等这些问题既能启发
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
(六)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幼儿运用了讨论谈话法、游戏联系法等学习方法。
i.讨论谈话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ii.游戏练习法:幼儿在游戏中,边游戏边联系故事中的有些句子,正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 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七)活动程序
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及活动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1、交代角色,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2、在游戏情境中讨论出故事情节。3、完整讲述故事。4、表演歌曲《春天》。
a)交代角色,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的关键。开始部分我就将小朋友的角色交代清楚,并直接告诉他们要去参加“动物联欢会”了,小朋友们最喜欢去参加表演了,所以,他们的兴趣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了。
b)在游戏情境中讨论出故事情节。
这个环节我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让幼儿讨论:1、我们应该怎么过河?2、长颈鹿阿姨怎么帮助我们过河呢?(和长颈鹿阿姨一起讨论后,小朋友们按照讨论出的办法过河)3、我们怎么感谢长颈鹿阿姨?(大家一起亲亲长颈鹿)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从中体会友爱互助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这一环节通过提问、游戏,让幼儿在讨论、谈话中大胆地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语,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它是解决重点,突破活动难点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考虑到
故事中小兔子涂上口红去亲亲长颈鹿这个教具存在着不卫生的因素,所以在设计活动时,我将故事的后半部分进行了一些修改。这样既避免了卫生问题又激发了幼儿的扩散性思维,让他们知道原来不只是嘴巴才可以亲的。
c)完整讲述故事。
这个环节其实重在揭示思想内涵,进行情感教育,我将它贯穿到整个故事的情节中,让幼儿通过回忆的方式完整讲述故事,同时我还运用了提问法,引导幼儿去发现本质:长颈鹿阿姨为什么笑得那么开心?你帮助过别人吗?帮助别人后你的心里是怎么样的?通过谈话让幼儿懂得友爱互助是能给大家带来快乐的。
d)表演歌曲《春天》
这个环节是根据故事内容而设计的 ,它既可以让故事的情节发展得比较完整,又可以满足幼儿的表演欲望,并能让幼儿在表演中充分地抒发他们的快乐情感,最终达到实现活动目标的目的。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这个活动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历年的熏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长!谢谢!
小班语言活动说课稿8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语言活动《大老鼠找小老鼠》。选择的教材应该有一点新意,或者说审视教材时有新的视角或观点,这样才能引起大家对活动的兴趣;教材反映的内容应该贴切或接近幼儿生活经验,便于幼儿的理解,能引起幼儿的共鸣。正是在有了这样的思考后,我就把目标锁定在了今天的语言活动《大老鼠找小老鼠》上,觉得这个活动的情景性很强,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我对这个教材的分析和理解:
故事《大老鼠找小老鼠》主题单纯,结构简单,情节有趣。以“找”为线索,贯穿始终,通过简单重复的礼貌对话,讲述了大老鼠与小老鼠之间的友爱。故事中出现的几种小动物形象:老鼠,大象,小熊,小兔,都是小班幼儿生活中所熟悉的,比较喜欢的动物形象。这样的故事迎合小班幼儿的兴趣指向,与他们的接受能力相符。也符合《纲要》中对语言教学目标中提出的“让幼儿理解简短的文学作品内容,初步感受其语言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
二、说教学目标
在目标的定位上,我是这样认为的:
《纲要》中指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因此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设计了以下几点目标:
1、认知上:在游戏情景中理解故事内容,让孩子通过简单重复的对话,在愉快的情绪中学习礼貌用语。
2、能力上:理解词语“在里面”、学习词“越来越小”,愿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情感上:通过故事让孩子感受大老鼠和小老鼠友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目标中提到:在游戏情景中理解故事内容,学习礼貌用语,感受大老鼠和小老鼠友情。因此,在活动中,我把这点作为教学重点。小班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不完整,有时只说了半句话就无法再说了,或表达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据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用比较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说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前期知识准备:结合社会活动及日常行为培养,大多数幼儿喜欢与人交往,敢于表达,也懂得了一些粗浅地礼貌用语:如老师早上好,老师再见,谢谢等。
2、在活动中的准备:(1)自制小房子四间(由大到小的,可以叠套在一起)(2)四种动物图片:大象、小熊、小兔、小老鼠(3)可站立的大老鼠(4)背景音乐、生日快乐音乐、故事录音
五、说教法
在新《纲要》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另一方面,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小班幼儿在直觉行动思维基础上,逐渐演化为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理解词义和语言因此,根据以上精神和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本次活动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利用新颖直观的教具,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活动一开始由一座“奇妙”房子导入,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这座小房子发生的奇妙的变化,原来最外面是大象的房子,里面藏着小熊的房子,再里面还依次藏着小兔和小老鼠的房子。由一座大房子变成了一个一个的小房子,设置这样一个情境,幼儿就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不仅可以吸引住孩子们的注意力,更让孩子们直观地、轻松地理解了“在里面”的含义。
2、口授教学法,活动中我配合使用意境优美的背景音乐,运用生动形象、清晰准确的语言讲述故事,并通过与幼儿亲切自然的交流提问,引导孩子认真倾听,大胆回答问题,使幼儿真切的感受理解故事内容。
3、活动体验法,在活动中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的参与。游戏教学是减轻负担、事半功倍的好方法,它的必要性表现在:游戏教学符合“愉快教育”的指导精神,“愉快教育”的实质是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精神放松,课堂气氛活跃,在愉快中得到知识,学到技能,巩固知识。游戏教学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4、赏识教学法,在活动中对于幼儿的表现及时的给予表扬鼓励,以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并使课堂充满活力,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幼儿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
这些教学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补充,遵循“幼儿是通过自由观察,积极探索进行学习的”这一认知发展规律。
六、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幼儿运用了讨论谈话法、游戏联系法等学习方法。
1、讨论谈话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2、游戏练习法:幼儿在游戏中,边游戏边联系故事中的有些句子,正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 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七、说教学过程
我的活动过程:
根据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本活动目标要求,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导入环节:由房子导入,引出活动内容。教师出示房子,引导幼儿观察,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房子)调动了幼儿的兴趣”房子是谁的呢“?。师:今天老师就告诉小朋友一个发生在房子里的故事。
(二)、基本环节:这部分是重点,我采用以下步骤和方法组织活动。
1、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预留故事结尾),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背景音乐起,师出示大老鼠,生动的讲述大老鼠找小老鼠的故事,同时注意语音的高低、强弱、说话的速度和间隔与幼儿心理节奏钉适应,特别是对小班的幼儿更要放慢速度,使所提供的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充分作用于幼儿的眼和耳,促进思维的发展。(我认为在讲述故事时,配以优美的音乐,可以让幼儿更好的入情入境,也是一种美的享受。)师:有一只大老鼠,它要找它的好朋友小老鼠,它来到一座大房子面前,门是关着的,接着讲述大老鼠依次去敲大象、小熊、小兔的门,最后找到小老鼠的过程中,根据故事情节的展开我逐步打开套在一起的房子(目的在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极好地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并融入角色当中思考问题”里面会小老鼠的房子吗?这是谁的房子?等等“,激起了幼儿探索的欲望,这一动作也让幼儿更直观的理解”在里面“这个词的含义)对故事中大老鼠重复的礼貌问话:咚咚咚,请问这是小老鼠的家吗?教师在讲述时语言注意突出敲门的动作及重点词”请问“,这样便于吸引幼儿的视听觉神经,一方面培养幼儿的良好倾听习惯,另一方面也为下面提问环节设下伏笔,使幼儿能够回忆起故事情节中的礼貌用语。
2、通过提问,回忆故事情节,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学习词语”越来越小“结合挂图完整欣赏,掌握对话、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视听结合,感知效果最佳。因此,我边出示挂图边生动形象的讲述故事,同时注意语音的高低、强弱、说话的速度和间隔与幼儿心理节奏相适应,特别是对小班的幼儿更要放慢速度,使所提供的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充分作用于幼儿的`眼和耳,促进思维的发展。师幼一问一答,鼠小小抱着白云找到鼠老二,鼠老二说了什么?鼠老大是怎样说的?鼠小小又是怎样说的?在不经意间掌握了故事中的对话部分,促进幼儿积极思维,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强调了重点,理解了难点。
在讲述故事之后,结合房子教具,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含义。师指着第一间房子揭开第一导入环节设下的悬念:这间房子是谁的?小朋友知道了吗?(幼儿:大象的房子)之后,师幼一问一答,大老鼠来到第一间房子面前是怎么敲门的?”咚咚咚“它敲门时是怎么说的?谁走出来?说了什么?来到第二间房子面前怎么说的?谁走出来了?说了什么?~~~~~来到第四间房子面前怎么说的?这时谁走了出来?它说了什么?大老鼠找小老鼠之后心情怎么样?通过一问一答再模仿的教学方法,使幼儿在不疑难问题间掌握了故事中的对话部分,也学到了礼貌用语,促进幼儿积级思维,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理解了重点,强调了难点。在幼儿根据老师的提问回忆故事情节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会出现有幼儿回答的不完整或错误的回答,也要给予鼓励 。《纲要》中明确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的语言环境。“即使幼儿在回答问题中说错了,那也代表他思考了,同时也得到了锻炼的机会。
在带领幼儿回忆故事情节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将房子从第一间横排到第四间,(即从大到小排好),请幼儿观察,之后自然的说出房子”越来越小“,孩子们更直观的理解了这个词的含义。之后对”越来越小“这个词重复学习两遍,以巩固认识。
3、游戏”藏房子“, 小班幼儿注意时间较短,兴趣稳定性差,新异、强烈以及活动的刺激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所以我安排了”藏房子“的游戏环节,分别将第二间房子藏到第一间房子里面,第三间房子藏到第二间房子里面,请幼儿观察找出是哪间房子不见了,不仅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又再一次回忆了故事情节。
4、完整的欣赏故事,了解故事结尾,整体感知。通过教师转折性的提问:大老鼠找到了小老鼠,可它为什么要找小老鼠呢?过渡到这一步骤。请幼儿完整的欣赏故事(放故事录音),仔细听听,大老鼠为什么找小老鼠?完整欣赏故事之后,幼儿就会明白,原来今天是小老鼠的生日,大老鼠来祝小老鼠生日快乐,还给小老鼠带来了礼物————棒棒糖—。
5、(放生日歌)小朋友一起祝小老鼠生日快乐,体验过生日的快乐。也为结束部分作了铺垫。
(三)、结束部分:扩展延伸,升华主题我改变以往教师小结渗透德育这种苍白无力的说教,采用创设情境,把品德教育渗透到幼儿活动中。我说:”小朋友们为小老鼠唱生日歌,小老鼠很开心,它呀想请小朋友们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它要把大老鼠送给它的生日礼物————棒棒糖和大家一起分享。之后把棒棒糖分发给每个幼儿,一分发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运用礼貌用语“谢谢”。结束部分不引使幼儿运用了礼貌用语,还体验了分享的快乐,主题得到了升华。
附故事:
大老鼠找小老鼠
有一只大老鼠,想找它的好朋友小老鼠。它来到一间大房子面前,门是关着的,于是,大老鼠敲敲门说“咚咚咚,请问这是小老鼠的家吗?”大象走了出来,摇摇头说:“不是,不是,小老鼠的家在里面呢!”大老鼠听了很高兴,连忙跑到第二间房子面前,敲敲门说:“咚咚咚,请问这是小老鼠的家吗?”小熊走了出来,摇摇头说:“不是,不是,小老鼠的家在里面呢!”大老鼠来到第三间房子面前,敲敲门说:“咚咚咚,请问这是小老鼠的家吗?”小兔子走了出来,摇摇头说:“不是,不是,小老鼠的家在里面呢!”大老鼠来到第四间房子面前,敲敲门说:“请问这是小老鼠的家吗?”小老鼠听了连忙跑了出来,大声地喊道:“是的,是的!大老鼠终于找到了小老鼠,它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可开心啦!
大老鼠拿出礼物说:”小老鼠,祝你生日快乐!"
小班语言活动说课稿9
一、活动目标:
1、感知春天美丽的景色,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2、在看看、讲讲、做做中学习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3、初步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小音响及录有雨声的MP3。
2、图片三幅,胸饰人手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感知小雨点。
1、小朋友,春天到了,你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雨声)
2、春天到了,小雨点从天上落下来时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淅沥沥、滴答滴答、哗啦啦、沙沙沙……)
3、小雨点从天上落下来时特别高兴,我听到它们边落边唱:沙啦啦、沙啦啦。(师幼一起学做下雨状,边说:沙啦啦……)
(二)欣赏图片,帮助幼儿感受春天的美,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过渡语:小雨点,沙啦啦,唱着歌儿落到什么地方?
1、欣赏图一:小雨点落在花园里。
①小雨点,沙啦啦,落在花园里,花儿怎么样了?
②花儿张开大嘴巴,会说些什么呢?
以诗歌内容小结:小雨点,沙啦啦,落在花园里,花儿张开大嘴巴。
③师当小雨点,幼儿当花,边表演边学念诗歌第一段若干遍。
2、欣赏图二:小雨点落在池塘里。
①小雨点,沙啦啦,落在什么地方?池塘里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摇尾巴)
②它们的心情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
以诗歌内容小结:小雨点,沙啦啦,小雨点落在池塘里,鱼儿摇摇小尾巴。
③师当小雨点,幼儿当鱼,边表演边学念诗歌第二段若干遍。
3、欣赏图三:小雨点落在树林里。
①小雨点,沙啦啦,落在什么地方?树林有什么变化?
②小树、小草发芽了,树林穿上了嫩绿的衣服,可漂亮了,有谁喜欢到那儿去呢?会干些什么?
以诗歌内容小结:小雨点,沙啦啦,小雨点落在树林里,树枝长出新嫩芽。
③师当小雨点,幼儿当小树,边表演边学念诗歌第三段若干遍。
(三)学习诗歌。
过渡语:小雨点真是个顽皮的.娃娃,落在这儿又落在那儿。使春天变得非常漂亮。我一边想,一边把它编成了一首好听的诗歌,念给你们听听吧,,它的名字就叫《小雨点》。
1、师结合图片、动作朗诵2遍。
2、幼儿学念诗歌。
(四)游戏《小雨点》。
(五)结束部分。
小班语言活动说课稿10
学习活动:铃儿响叮当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知道各种铃声分别提醒我们要干什么。
2.学念儿歌,学用左、右手做模仿动作。
活动准备:
1.各种铃声录音。
2.儿歌录音、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各种铃声。
1.分别听听各种铃声(自行车、电话、闹钟、门铃等)猜一猜这是什么铃儿在响叮当。
2.说说铃儿响了,告诉我们要干什么。(如:车铃丁零零,就是告诉别人“快让开!”)
二.学念儿歌“铃儿响叮当”。
1.欣赏儿歌录音,提问:儿歌的`名字?儿歌里有哪些铃声?
2.听着录音,学习用左、右手分别做做儿歌中的模仿动作。
三.家里的声音。
1.教师出示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2.请幼儿看看说说这些是家里的什么东西?
3.想一想它在发出什么声音,告诉我们要赶什么
小班语言活动说课稿1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抱抱》。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 四、说活动过程。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爱是永恒不变的话题,是世间最美好的事物。我们诉说爱、感受爱、表达爱。“抱抱”就是一个通过各种动物间不同的抱抱来表达爱的故事。熟悉的小动物,亲切的拥抱更能让小班孩子产生幸福感和安全感。根据小班心理需求,我设计了本次语言活动《抱抱》,鼓励幼儿观察画面,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积极为孩子营造温馨的环境,让孩子始终置身于动物间亲密的拥抱之中,尝试用自己的肢体模仿动物抱抱,感受抱抱的快乐,在与同伴、老师互动中将快乐传递。
(二)活动目标:
根据我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年龄特点、兴趣需要,确定本活动的目标为:
1.观察画面,大胆说说动物的拥抱方式。
2.懂得拥抱是表达爱的一种方式,体验拥抱带来的快乐。
(三)活动重难点:
根据孩子的认知特点,活动中,我将“大胆说说动物的拥抱方式”作为重点,“感知、体验拥抱带来的快乐”作为难点。
(四)活动准备:
我从下面两部分做充分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对相关动物的特征有初步的了解 。
2.物质准备: PPT、电脑、大屏幕。
二、说教法:
活动中,我运用以下教学法完成本次活动目标:
(一)直观演示法:通过直观演示法展示动物画面,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为孩子说出画面内容,初步了解动物的拥抱方式做准备。
(二)引导谈话法:通过提问谈话活动,引导孩子认真倾听,大胆回答问题。
(三)行为体验法:行为体验式法教学不仅对孩子的感性认识有帮助,而且在发展孩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活动中,我将通过肢体动作,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体验拥抱带来的快乐。
三、说学法:
活动中,我将为孩子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让幼儿在看看、说说、动动、抱抱的过程中进行活动。
四、说活动过程:
为了更好地完成活动目标,我采用了环环相扣的方法组织活动。活动步骤为:师幼抱抱——动物抱抱——大家抱抱。
(一)开始部分:拥抱孩子,激发兴趣。
我这样和孩子交流:“小朋友们好!”孩子们一定会说“老师好!”“小朋友们真有礼貌,好想抱抱你们,你们想抱抱老师吗?来我们一起抱
抱吧!”孩子在老师温暖的拥抱中会放松心情,并对抱抱产生亲切感,为动物抱抱做铺垫。
(二)基本部分——说说动物抱抱,感受拥抱的快乐。
《纲要》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在这一环节中我将刚才孩子们的真实体验进行梳理回馈,直接导入动物的抱抱。我这样设计导语: 创造情境:“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去大森林,看,有几个小动物抱在一起,让我们看看它们吧?”刚刚被老师亲切拥抱的孩子们会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动物会是怎么样抱抱?它们抱在一起又会是什么感觉呢?带着这些好奇的疑问,我将逐一出示不同动物画面,引导幼儿积极回答问题并进行肢体感受,体验拥抱带来的快乐。 出示不同动物,我设计了不同的提问方式,尝试让孩子始终有兴趣地进行活动。
1大象
本环节,我尝试从孩子观察入手,孩子们观察图片,谁得鼻子长长的勾在一起?教师梳理孩子问题并小结:“鼻子勾在一起也能抱一抱,孩子们如果你是小象,你会怎样和你的象妈妈勾一勾呢?”再次进行行为体验并给与积极评价:“能把胳膊变成长鼻子勾在一起,你们真聪明!”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感受着大象妈妈和大象宝宝之间的`爱。
2.小羊
考虑到孩子对小羊的叫声非常熟悉,我播放小羊的叫声,直接提问“谁来了?小羊它是怎样抱抱的?” “真好玩,原来它是把耳朵碰在一起拥抱呀!”引导孩子大胆说出小羊的拥抱方式并体验,“来,小羊妈妈和宝宝耳朵碰耳朵抱抱。”孩子们在耳朵碰耳朵的气氛中初次感受小羊用抱抱表达自己的爱,体验抱抱的快乐。
3.小熊
本环节,我播放图片引出小熊,直接提问: “小熊很爱妈妈,他们是怎样抱在一起呢?”教师用语言描述熊宝宝和熊妈妈肩膀搂在一起的感觉,丰富孩子的相关词汇。指导小朋友们感受搂肩膀。
4.大河马
趴在妈妈的感觉和经验,每个孩子都有过。本环节,我直接出示河马图片,请幼儿用语言描述:“大河马也来了,它们会怎样抱在一起?那么让我们来看一看吧”!“小河马趴在妈妈的背上,把身体叠在一起。就像小朋友趴在妈妈的背上,让妈妈背着你一样,孩子们你们谁被背过?”孩子们在重温被妈妈背的感觉时,我有不失时机地提问:“你们有谁被老师背过吗?谁想让老师背一背?”老师背背每一位孩子让他们体验拥抱的快乐!被老师背过的孩子也许一辈子不会忘记这种感觉,在体验不同动物抱抱的过程中,活动重难点得到突破。
三、结束部分——大家抱抱,体验爱的快乐。
《纲要》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它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在孩子们感受、体验了动物的拥抱方式之后,通过本课鼓励孩子主动与同伴、老师抱抱,在浓浓爱意的《爱我你就抱抱我》的音乐声中共同体验拥抱带来的快乐,自然结束活动。课外延伸:孩子们回到家里,把抱抱送给家人,表达对他们的爱。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小班语言活动说课稿12
一、教材分析:
《下雪了》是小班幼儿手册上的一个童话。一年四季只有在寒冷的冬天才能见到自然界中最美丽的雪景。喜爱洁白的小雪花是幼儿的天性。由于小班幼儿对小雪花的知识了解的不多,而且有很强的求知欲,渴望了解雪花的特征,作为教师必须抓住这自然景观,培养幼儿探索精神,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因此我设计了这节《下雪了》,通过观察、听童话,让幼儿充分感知雪的特征,体验雪的乐趣,还培养了幼儿坚强勇敢的意志品质。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图片、影象资料感受雪后美景,丰富幼儿对雪的认识。
2、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雪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发展目标:培养和发展想像力与探索能力。
三、学习重点:
通过童话,感知雪的特征,体验雪的乐趣。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小动物们对雪的联想,体会小朋友们喜悦的.心情。
四、教学难点:
领悟童话中的联想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育心理学也认为“学习者应同时开放幼儿多个多元智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为此,本次活动,我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教法:
1、“四读”教学法 一读:感受雪前天气变冷,呈现画面。 二读:感受雪中纷纷扬扬,说出小动物们对雪的认识。 三读:感受雪后雪大-景美-小朋友的喜悦。 四读:激发幼儿的联想,体会童话中的情感。
2、演示法 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使幼儿对雪有形象的认识,使其发挥传统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幼儿的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学法: 根据小班幼儿注意力时间短、好奇心强、爱动的心理特征,我设计了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中明确指出“使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充分开发幼儿的语言智能、逻辑智能、视觉智能、音乐智能等多元智能,使幼儿在全方位多感官的体验中掌握知识。
六、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挂图 照片若干 用篮子装好泡沫削 录音机 《雪绒花》磁带 雪花片
七、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活动过程,我设计了情境导入、欣赏探索、想象体验、引入生活四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先谈话导入“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天气冷吗?”。事先准备好“雪花”(泡沫削)放在有缝隙的篮子里,篮子放在空调吹风出,打开空调,雪花从天而降,“小朋友们快看,天上飘落了什么?”幼儿一定会兴奋地说道下雪了。“你们喜欢下雪吗?接着播放《雪绒花》音乐,让幼儿回忆下雪时的情景,在柔美的音乐中轻柔飘舞,此时注意不能让幼儿太兴奋以免影响下面活动的发展,而因静静地带他们在座位上飞舞轻柔地使他们安静下来。
2、欣赏探索 首先出示《下雪了》图片,引导幼儿欣赏图片,幼儿对新的刺激物很感兴趣,看到图片会自由的说出看到的东西,此时我把一分钟留给幼儿,让他们说说自己看到的。讲童话部分,我决定运用“四读”法有感情的讲童话。
一读:感受雪前天气变冷,呈现画面。幼儿看图听童话“哪位小朋友愿意说说你看到或者你观察到的东西”鼓励幼儿说,引导幼儿观察雪景。
二读:感受雪中纷纷扬扬,说出小动物们对雪的认识。要求听听小动物们和小朋友们是怎么看雪的。“都来了哪些小动物?” “听到他们在说什么呀?”
三读:感受雪后 雪大-景美-小朋友的喜悦。教师出示雪花片引导幼儿观察雪花,感受雪后美景。“瞧瞧雪花什么颜色?”“数数几瓣”“下雪时雪花飘在脸上什么感觉?当你伸出小手来接住雪花想看看雪花什么样子的时候,手上的雪花怎么不见了?手上有什么?“地上有厚厚的雪花时,小朋友们都去干什么了?”
四读:激发幼儿的联想,体会童话中的情感。让幼儿感受雪的特征,是教学重点。再引导幼儿捕捉雪景的特点,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话语说出雪中的情感感受。激发幼儿阅读童话的兴趣。
3、想像体验 幼儿看图,用自己的语言说童话。引导幼儿想像雪花的特点大胆的说出来,或者表演,也可创编童话。
4、引入生活 此活动可根据本活动的时间安排,时间不够可安排在区域活动中做延伸。 播放准备的各种雪景照片,哈尔冰的冰灯,雾凇,云南玉龙雪山等照片,迅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兴趣。教师充分调动其对雪花探索的积极参与性。 为了进一步巩固幼儿在本活动中学到的童话,我与幼儿一起看图说童话,并在《雪绒花》音乐中结束此活动。 当然,在以后的活动中,比如美术中可以延伸对雪花的认识,做雪花布置新年的教室.
小班语言活动说课稿13
糖果是孩子最喜欢的零食,它不仅外面包装漂亮,味道和口感也是非常的好,孩子们都有吃糖果的经验和感受。所以以“糖果”这个主题对孩子来说,既感兴趣,又有话可讲。在儿童文学这块多彩的园地里,童话是一朵引人注目的花朵,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在它面前逗留、欣赏。童话故事夸张的写作手法,勾起了人们无限的想象,今天我带给孩子们的正是一个活泼快乐,富有想象,充满童趣的故事《糖果雨》,神奇的糖果雨把孩子们带进了一个甜腻的、梦幻般的童话世界。
一、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学活动起着导向性的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幼儿实际的需要,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糖果雨”带给人们的乐趣。
2、围绕神奇的云进行大胆想象,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制定本目标的依据是:
1.上位目标。 (1)小班幼儿年龄阶段目标语言方面第六条:初步理解短问作品的情节内容或画面情景,能用语言、动作、表情等表达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在本活动中具体表现为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下“糖果雨”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语言总目标的第三条: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教育要求第三条:鼓励幼儿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在本活动中具体体现为:围绕神奇的云大胆想象,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2.幼儿的已有经验水平为――糖果是孩子最喜欢的零食,他们有吃糖果的经验和感受。
二、说内容
1.本活动内容源于孩子的生活,我们班最近刮起了分享风,宝贝们一个个地都把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带到幼儿园来和小朋友分享,带得最多的,就是糖果,孩子们对糖果非常熟悉又非常喜欢,所以我选了《糖果雨》这一活动,带他们走进神奇又甜蜜的童话王国。
2.本活动的第一点目标设为重点目标。让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感受“糖果雨”带给人们的乐趣。因为《纲要》语言领域的教育要求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五大领域小班语言的年龄阶段目标中也提到,“喜欢欣赏文学作品,对文学作品的语言感兴趣,能初步感受文学的语言美,初步理解短文作品的情节内容。”
第二点目标设为难点目标。因为虽然小班幼儿喜欢想象,乐意去想象,并且会享受想象的过程,但他们的想象以再造想象为主,缺乏独立性,如果老
师不提示,小班的孩子常常是要么不能独立地展开想象,要么跟随他人的想象,所以他们的想象很难具有新异性,独特性。
3.解决重点的策略是:一整体欣赏故事,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夸张的表情和动作帮助幼儿对故事的氛围和意境进行全面感受。二用借助图片和关键问题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4.解决难点的策略是:一教师的语言示范激起幼儿想象的热情,二从幼儿喜欢的物品这一角度进行引导,扩大幼儿想象的空间,丰富幼儿想象的内容。
三、说准备:
1.经验准备。一是有过吃糖果的经历,二是涉及过想象这一思维方式。有了吃糖果的经历,在第一部分的讨论中才会有话可说,有了经验话题才会显得饱满。有了使用想象这一思维方式的经验,才会让孩子们以这个作品为契机,插上想象的翅膀,让自己的想象更加丰富多彩。
2.物质准备:和故事配套的PPT图片一份,电脑,电视机,糖果若干。准备图片,是为了让孩子更直观地了解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准备糖果,是为了让孩子们更加真切地感受作品中的气氛,感受下“糖果雨”的快乐。
四、说过程:
《纲要》中语言领域指导要点的第一条,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而发展起来的,单靠教师直接的“教”是难以掌握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往。所以我在本活动进行过程中尽量弱化“教”的痕迹,尽量创造一个宽松的具有引导性的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
与教师、同伴交流,体验想象及语言交流的乐趣,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1、谈谈吃糖果的经验和感受。
这个环节我们使用了交流讨论的方法,我们用幼儿最喜欢的糖果激发他们对活动的兴趣,先交流自己吃糖果的经验和感受,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因为没有例外的话,每个孩子都吃过糖果,对于糖果,他们有说不完的话题,都会津津乐道。接下来糖果要像雨一样从天上往下落了,更是让幼儿期待故事内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2、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幼儿只有理解了故事内容,才能感受下“糖果雨”带给人们的乐趣。这一环节我使用了模仿学习、多媒体演示学习、倾听与表达学习等方法。第一遍,完整欣赏故事,让孩子们初步了解故事内容,初步感知故事甜蜜快乐的氛围。我没有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听故事,因为这个故事本来是梦幻
般的充满童趣,如果让他们带着问题,反而破坏了这种意境,让欣赏变得不那么美好了,而且我相信,只要这个故事够让他们感兴趣,借助我绘声绘色的讲述,夸张的表情和动作,借着丰富的想象力,在他们眼睛里一定会闪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他们心里也会出现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场景,那么他们对故事内容也会有个整体的了解的。第一遍完整欣赏之后,我用了第二遍分段欣赏故事,我设计了几个中心问题,帮助他们理解故事,感受故事中人们的快乐。①听了这个故事,你心里感觉怎么样?②在故事里发生了哪些让你听了感觉很快乐的事?③人们把糖果都装在哪里了?这时候我又提了一个问题:如果是你,你想把糖果装在哪里?有两个理由让我提出这个问题,一这是一个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抓住“把糖果装在哪里”这一话题进行再造性想象的机会,迎合了幼儿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天性,二这个问题让幼儿更加融入故事,也给幼儿接下来的围绕着“神奇的云”进行想象专门提供的一次经验铺垫。
3、围绕“神奇的云”大胆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个环节是我的难点,只有一个问题“你们猜猜,这次神奇的云会下什么雨呢?”这个环节对孩子来说有双重的要求,一是想象,二是表达,小班孩子在这个问题上的语言表达要么会很干涩,单一元素的,要么跟随别人的想象,别人下什么他也下什么,要么说不上来,所以我预设了策略――老师的语言示范,引导他们“最喜欢的东西”为切入点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想象,让想象更加丰满,更加生动,更加有据可依。)在这个环节,我们使用了示范引导和分享学习的方法。
4、感受天上下“糖果雨”的乐趣和吃糖果的甜蜜。
我用真实情境体验的方法,把孩子带童话中去,让幼儿身临其境更加深刻地体验到故事中人们的那种快乐。
五、说延伸:
延伸活动可以向区域游戏活动发展(语言游戏如继续熟悉故事讲述故事、续编故事,美术游戏如画糖果贴糖果,提供材料做糖等)。
小班语言活动说课稿14
一、《蜗牛的房子》是个有趣的故事,讲述下雨时小动物们怎么躲雨的故事。
适合在3—4岁的幼儿开展教学活动。活动目标是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确立了情感,能力,认知三方面的目标,具体目标为:
1、通过故事教学使幼儿了解自然界中小动物躲雨的方式,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以及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2、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启发幼儿发散性思维,使幼儿产生联想,进一步发展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习动词躲、钻、飞。
二、孩子们对儿童文学中的作品非常喜爱,乐于倾听,并对作品中动物的形象进行模仿。
根据幼儿活泼好动,充满探究性和表现欲的'特点,为此,我为孩子提供了宽松和谐的氛围,并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表现自己。
三、根据新《纲要》中,主动活动教育提出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创设适应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去体验,实践,创造,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在整个活动中都以幼儿的自主参与活动为主,教师在活动中起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活动感受作品形象的情感和快乐。为此,我做了以下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物质准备:与内容有关的多媒体课件,情境表演的头饰。
四、为完成目标,我将活动以反复欣赏为主要教学方法,贯穿欣赏—感知—再欣赏—再认识—最后再进行理解作品,创造作品---主线线索,层层深入,同时在各个不同环节中,穿插讲述法,启发联想法,表演法等,培养幼儿的观察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浓厚兴趣。
五、具体活动过程表现为:
第一部分: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情境表演及多媒体演示法,导入法,能在瞬间吸引孩子的目光,让孩子有积极参与活动的欲望。
第二部分:感知法,欣赏作品。
1、了解作品的内容
2、进而理解作品的风格,在这一环节中根据幼儿年龄小,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等特点,运用多种多样欣赏手段和方法:如“听磁带中的作品,师有表情的复述作品以及观看多媒体课件多种辅助教学手段,引导幼儿欣赏,使幼儿在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活动。
第三部分:表现法采用:角色扮演以及角色互换等教学方法。鼓励幼儿大胆仿编创编作品。注意难点部分:在这一环节中,鼓励幼儿尝试用各种角色来创编作品,既激发了幼儿积极创作的欲望,又能使幼儿顺利迁移已有的经验,这会使幼儿感受活动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感和满足感,如果孩子对作品创编活动比较顺利,也可同伴之间交流,角色互换,或者同伴之间创编接龙,如小鸟换成小青蛙,小松鼠等。
通过持续不断地感受作品,激发幼儿想象力,丰富其语言词汇,还能生成其他有价值的活动。
小班语言活动说课稿15
一、活动的由来
晨间值班的时候,不免会看见某些小班的宝宝哭红了小眼睛、紧紧抱住妈妈不肯上幼儿园的情景。刚好又看见了同事推荐的一本绘本故事《小猪的妈妈不在家》。这是个非常有童趣的小故事:小猪的妈妈不在家,小猪的邻居都来帮助它:小伙伴和他一起玩;大象妈妈给他洗澡;牛妈妈喂他吃奶;袋鼠妈妈哄他睡觉;鸟妈妈给他唱催眠曲。可是天黑的时候,小猪仍然想妈妈了……一个简单的故事,却蕴含着小猪和妈妈间的爱。我认为这个故事特别适合小班刚上学的小朋友开展绘本阅读活动。
二、活动的重点、难点
这个是一个简短的故事,整个故事由7张画面组成,语言简短易懂,特别适合小班孩子听说。故事中反复出现“小猪XX了,怎么办怎么办?”句型,每次都会有一个动物妈妈来帮助小猪,使得小猪变得快乐起来。小班幼儿最注重的习惯行为的培养,简单的互相问好、道谢等都是他们学习的内容。故事中每当小猪遇到苦难的时候,动物妈妈都会说一句好听的`话“没关系,没关系,我来帮你”,然后用自己特别的本领去帮助小猪。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孩子们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那么当他们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或者帮助别人的时候,该说什么呢?我想,只要孩子们通过阅读这个故事,一定就能找到答案了。
所以将本次活动的第一个目标制定为“通过理解故事内容,学说词句:没关系,没关系,我来帮你。”
又因为这是一个关于宝宝和妈妈之间爱的故事,而且整个故事的情感基调非常浓郁,又将活动的第二个重点放在了情感体验上。通过理解故事内容,幼儿感受得到亲人和朋友的帮助时候的喜悦之情。懂得了帮助别人会给别人带去快乐,同时自己也会获得快乐!
三、课件的制作
本次活动,还是借助了电子白板来进行。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单一的语言活动,很难将它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而电子白板教学不但能丰富幼儿的感受,同时也牢牢的吸引住了它们的学习兴趣。但是着手做一个课件谈何容易,恰当有连贯性的图片和动人的音效是语言活动必不可少的辅助剂。寻找这些素材可以说是费劲了苦心:上网搜索、屏幕截图、电脑绘制、教室录音、幼儿录音、照片收集。一棵大树,光有叶没有枝干也万万不可。要处理这些素材也要运用各种软件经过处理才能成功的添加到白板课件中。
下面主要说说在设计课件中运用到的比较多的功能吧:
⒈“插入声音”是本次课件中运用最多的功能了。一张再有趣却不会动的图片给幼儿的感受最多是视觉效果。那如何将有趣图片的功效扩大呢?我想恰当的音效应该是最佳首选了吧。故事中的“大象妈妈”、“牛妈妈”、“袋鼠妈妈”、说的三句话,都是来自于三位不同的老师。而“大象叫”、“牛叫”、“小朋友哭”、“洗澡声”、“我爱洗澡歌曲片段”则是上网搜索得来。最后环节的录音也来自于班级中的三位小朋友。
图片和声音的有效结合,能更好的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能将活动的氛围调整的更好。
⒉其次还加入了“FLASH”文件,利用“会声会影”软件将故事图片、教室录音很好的结合起来。幼儿把“听故事”当做是“看动画”来欣赏,我想这种形式才是孩子们最喜欢的。
这种形式在语言活动中运用,受到了所有孩子的喜爱。
综上所述,这就是我的一些设计意图。
第五篇:小班语言活动说课稿
小班语言活动说课稿:太阳和月亮
一、说活动教材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交往日益频繁。它要求社会成员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能用清晰、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能够适应语言传递技术现代化的要求。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说的“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时常会注意培养幼儿的语言想像力和创造力。对于小班幼儿而言,诗歌欣赏还是有些陌生的。所以,我挑选了比较适合小班幼儿天性的素材《太阳和月亮》,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加工,力求诗歌生动、有趣味性。
《太阳和月亮》这首诗歌主题单纯,内容浅显;语言精练,节奏明快,韵律和谐,富有儿童情趣;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朗读和记忆,也易被低幼儿童所接受。好的幼儿诗歌,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语言,启迪智力,而且还可以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二、说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诗歌的意境,并理解诗歌的内容,激发幼儿对学习诗歌的兴趣。
2、启发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创编诗歌。
3、萌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分析】目标1渗透了认知和情感内容,这是整个活动的主心骨,重在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对诗歌欣赏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铺垫作用。目标2是能力目标,这里突出的主要是再创造的思想,重在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开发想像力。目标3是情感目标,在学习诗歌的基础上,萌发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说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幼儿欣赏诗歌的兴趣。
2.活动难点:根据已有的经验创编诗歌,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分析】根据提供的目标发展幼儿的想像力,所以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创编诗歌,是发展幼儿想像力和创造力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活动中利用图片、音乐和有趣的游戏开发幼儿的大脑思维,促进幼儿拓展词汇.从而突破活动的重、难点部分。
三、说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的准备:活动前,幼儿已有白天和黑夜这个概念,为幼儿理解诗歌内容作了铺垫。另外,幼儿有欣赏诗歌的经验,利用晨间入园或是中午休息时间等播放优美的儿童诗歌供幼儿欣赏。
2.教具、学具的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为了让幼儿更专注地理解诗歌的内容,融入到诗歌优美的意境中去。(2)音乐:播放抒情柔美的音乐与诗歌整合起来。(3)头饰:小鸟、大树、小花、小草等。(4)大小图片若干张:为创编诗歌作准备。
四、说活动过程
1.提问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每个人都有好朋友,小鸡和小鸭是好朋友,小花和小草是好朋友,太阳公公和月亮阿姨也想找好朋友。太阳公公说:“我喜欢热闹。”月亮阿姨说:“我喜欢安静。”谁是它们的好朋友呢?请小朋友帮忙找一找。
(2)提供白色背景纸和黑色背景纸,分别弹奏两段不同风格(欢快跳跃、舒缓轻柔)的音乐,教师随音乐提示幼儿“太阳公公出来了”“月亮阿姨出来了”,鼓励幼儿把小图片(与儿歌内容有关的玩耍中的小动物、睡梦中的小景物等)送到不同的背景纸上。
(3)师幼一起观察两组图片,说说太阳公公(月亮阿姨)的好朋友是谁,为什么说它们是太阳公公(月亮阿姨)的好朋友。(引导幼儿说出:太阳公公出来了,天亮了,小动物们都醒过来了,都到外面来玩了;月亮阿姨出来了,天黑了,小花小草都睡着了。)
目的:让幼儿感受白天真热闹,夜晚静悄悄,通过提问巩固白天和黑夜这个概念。
2.开展:
(一)利用图示学习诗歌
这些小图片中藏着一首好听的诗歌,请小朋友们仔细听诗歌里说到了谁,把他们从小图片中找出来,按顺序排排队。(教师用两种不同的音色、语调示范朗诵:太阳出来了,小兔醒来了,小狗醒来了,白天真热闹。月亮出来了,小花睡着了,小草睡着了,夜晚静悄悄。)教师随音乐朗诵诗歌,请幼儿跟着朗诵,并检查小图片是否排对,除去多余的小图片。
(二)提出问题,增强幼儿对诗歌的理解能力。为什么说白天真热闹?(太阳出来了,小动物们都醒来了,大家在一起玩,白天真热闹。)夜晚是怎样的?(月亮出来了,小花小草都睡着了,到处都很安静,夜晚静悄悄。)
(三)幼儿自由朗诵,让幼儿感知诗歌的意境。我们一起念念这首好听的诗歌吧!
目的:采用提问让生活更加有趣、生动,幼儿的答案对完整学习诗歌有直接的帮助作用。
3.延伸:学习创编诗歌
(1)刚才有几张小图片藏起来了,(出示两幅不同的小图片)现在你们能把它们编进诗歌里吗?(请幼儿排列两幅小图片,然后根据图示念一念。)
(2)请幼儿找找躲起来的其他小图片(与前面不同的图片),排一排,念一念。
(3)幼儿伴着音乐一起念一念新编的儿歌。
目的:学习创编诗歌,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
五、说活动延伸
游戏:和太阳公公、月亮阿姨一起玩
(1)你们愿意和太阳公公、月亮阿姨一起玩吗?请你们听仔细:谁出来了?你们可以怎样玩?
(2)交替播放两段不同风格的音乐,鼓励幼儿听音乐做动作,最后随表示“太阳出来“的音乐到外面玩。
目的:组织幼儿游戏,围绕太阳和月亮的主题,扩展幼儿的知识面。
六、说活动设计特色
1.创设丰富、多元的语言环境氛围。为幼儿创设语言环境也应当提供各种得以表现的机会和条件。而幼儿的语言发展和创新的意识更处于萌芽期,因此,本次语言活动中融入了很多音乐元素,使得活动开展得很唯美,符合诗歌教学本身的需要。
2.环节设计始终体现了“趣味”。根据《纲要》的精神和语言领域的目标.本次活动的设计思想始终围绕着一个“趣”字。因为那是孩子的天性,教育应该无时无刻为孩子服务,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用鲜艳的画面色彩,生动有趣的形象吸引孩子们的眼球。通过情境表演、教师针对性的提问让幼儿获得进一步的提高。
3.活动形式凸显游戏性。在本次活动中,各个环节采用了游戏法、欣赏法、情境法等不同的方式方法开展教学,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体现了活动形式的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