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生中国画教学现象调查
中学生中国画教学现象调查
镇江市大路实验学校
孟云松
一、中小学中国画教学的现状
中国画是中小学美术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各种版本的美术教科书中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核心素养时代,在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中国画教学实施的现状如何?面临着哪些困难与挑战?作为中国文化精粹的中国画,在传承经典、增强文化认同与自信中可以有何作为?基于这样的思考,展开了此次中小学中国画教学的调查。
近日,本报美育栏目协同浙江嘉兴平湖市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设计了《中小学中国画教学的现状调查》网络问卷,问卷主要有教师专业背景、课堂教学、教学实施评价、教材与教学条件等21道单项选择题和一个意见建议。短短的两天时间里,共收到来自浙江、北京、上海、江苏、福建、湖南等11个省市的424份问卷,其中浙江省占92.73%,如图1。回收问卷中温州、嘉兴、杭州、绍兴地区达到了问卷总数的10%。主要集中在嘉兴平湖市、温州鹿城区、杭州萧山区、绍兴嵊州市、丽水缙云县,这5个区县占了总问卷数的近50%,如图2。303名小学教师和121名中学教师参与答卷,他们来自城镇学校的有273名,占64.39%,来自农村学校的有143名,占33.73%,有8人来自于其他学校。
1、教中国画的美术老师们:科班少 画画、看展少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组织者与引领者。尹少淳教授说“一个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学科的形象,用流行的话来说,他是一个学科的形象大使,一个人对一个学科的兴趣,在很多情况下是由于受到某一个他所喜欢的教师的影响。”那么,任教中小学中国画教学的老师们有怎样的专业专长,平时他们画画、看展览吗?
从中小学美术教师所学的专业来看,所学专业是中国画的教师占26.42%,油画、水彩等专业占25.94%,47.64%的美术老师则是其他专业。教中国画的老师中国画专业科班出身的不多,大多数是美术教育学专业、设计专业等毕业。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美术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是课程高质量实施的基础。
因此,美术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国画教学,还需要进行国画的学习与创作,以此提升教师自身国画技能。在题为“您平时画中国画吗?”的调查显示,在平时画中国画的老师不多,近6成的偶尔画画,而在中国画专长的美术老师中近一半的老师经常画。观看展览是教师教学视野提升的重要途径。“您平时观看中国画相关展览吗?”经常看的有98人,占23.11%,偶尔看的66.27%,基本不看的10.61%。在112名中国画专长的美术老师中,经常观看展览的有56人,占50%,偶尔看有48人,占42.86%,8位老师基本不看展览。
2、教学的硬件条件:学习用品不齐、专业教室少
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等。俗话说“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中国画学具的准备情况,从根本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您常态课中学生中国画学具的准备情况?”的问题中,学生学具准备得好与很好的占27.83%,一般的为39.86%,不太理想的占32.31%。其中,农村学校中小学学生学习用品准备一般的为37.76%,不太理想的达到45.45%,特别是后者,远远低于平均。“中国画学具是如何准备的?”近7成学生全部自己准备,28.07%学校提供部分,15所学校全部提供学生国画学习的用品。这15位老师所在学校是非常重视国画教学的基本条件创造的。
中国画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一定的硬件条件支持,而美术专用教室无疑对老师实施中国画教学提供了基本保障。“贵校有专门的美术专用教室用于中国画教学吗?”的调查显示,35.85%的学校有美术专用教室,其中28.67%的农村学校有专用教室。有64.15%的学校没有美术专用教室,这些学校的美术教师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难,才能开展中国画教学。
3、教师对中国画教学的实施评价:满意度不高
在浙美版教材中中小学都有中国画的教学内容,在“您认为中国画教学在贵校实施的情况?”中可以看到,评价很好的占7.08%,好的占14.86%,评价为一般的占48.11%,不是很满意的占29.95%。农村学校评价为一般和不是很满意的分别为47.55%和40.56%,自我评价不满意的较低。
“您认为现在中小学中国画教学的整体实施情况?”的调查是教师对中国画教学的整体实施情况的评价。有5.19%的老师认为课程实施是满意的,有28.54%的老师选择了基本满意,而58.25%的老师认为不太满意,有8.02%的老师认为不清楚。综合第21题数据显示,城镇学校的满意与基本满意度远远超过农村学校,但是四个类型的学校不太满意均超过了50%,最高的甚至达到了65%以上。
4、中国画教学的主题研训:展示研训少
课堂也是提升教师中国画教学水平的平台。有效、高效的课堂,才能带给每一位学生中国画学习的愉悦与成功体验。“您执教过中国画教学的相关公开课吗?”经常有的老师占12.74%,很少有的老师占32.08%,超过半数的老师没有执教过中国画教学的相关公开课。城镇学校有13.92%的老师经常执教中国画的公开课,很少有的老师占36.26%,48.35%的教师没有。
组本研训是学校最基本的教研形式。教师通过有效的组本研训活动开展教学研究与讨论,改进教学行为与教学方式。在学校美术教研组的组本研训主题活动中,调查显示有16.04%的老师所在的教研组,经常有中国画教学的相关主题研讨。43.4%的教研组很少有,38.68%的教研组没有中国画的主题研讨。落实到教研组层面的中国画教学主题研讨,经常有的教研组与学校的美术中国画的拓展性课程建设、教研组的组本研训主题紧密相关。
从近期教师参加中国画教学的主题研训情况来看,31.84%的老师有,66.04%的老师没有。随着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近期的各级各类研训活动普遍关注拓展性课程建设的主题研训,中国画教学多包含其中。
中国画的主题培训中,14.62%的老师选择创作培训,21.23%的老师选择教学技能培训,59.67%的老师愿意参加创作与教学相结合的培训,4.48%的老师选择了其他的培训。老师们从单纯关注自身业务的提高走向与教学的统整,实现学与教的双赢,这是教师理念的进步。
5、中国画拓展性课程:开设比例不低
在新一轮深化课程改革背景下,强调了选择性教育思想,学校要提供更多适合学生的课程供学生选择。体艺类拓展课程的建设是美术老师面临的新挑战。“您校的美术拓展性课程中有中国画的相关拓展课程内容吗?”有38.68%的老师填写了有,其中有41.25%的小学、32.23%的中学有,中国画拓展性课程在中小学开设比例高。中国画作为中国文化的精粹,是美术的重要门类,资源丰富,课程切入的角度多。因此,许多美术老师在没有开发其他课程内容的时候,将中国画作为了拓展性课程开发的首选。这样大的课程首选比例,估计是其他任何一个美术门类所没有的。
6、中国画教学的研究:反思跟进少 美术教师进行中国画的论文撰写、课题研究,是基于对中国画教学问题与困惑的思考,是对教学实践的成果梳理与智慧跟进。科研视角的反思行走能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中国画教学的改进、提升与发展。针对“您撰写过中国画教学的相关论文、课题吗?”的问题,21.23%的老师积极撰写中国画教学的相关论文、课题。78.77%的老师没有这样的科研行动的习惯。在中国画专长的112名老师中,31.25%的老师参与科研与课题的撰写,近7成的老师没有撰写过中国画的教学论文与课题。273名城镇学校老师中有24.91%的老师能积极参加中国画的教育科研活动。
二、中国画教学现状的突围策略
1、增强文化自信与认同高度,建构教师中国画教学担当
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的精粹,传统国画艺术的笔墨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在与美术特级教师魏瑞江老师交谈时他说道,“我学画的初期,接受的是西方的教育,从上学到毕业再到个人的创作,学的都是油画,那时从骨子里是排挤国画的。进入中年以后,才慢慢开始改变,一下子喜欢中国画了,并开始运用水墨进行创作。如果,中国的孩子像我一样等到中年以后才去发现、了解中国画的话,那么就晚了。因此,要从小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与认同。”学生通过中国画的学习,能感受、了解中国画的独特魅力,在欣赏与创作实践中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热爱,才能潜移默化增强对文化的认同与自信。因此,我们需要站在文化传承的视角进行中国画教学,不能以自己所学专业不是中国画、没有专用教室等为理由,一笔带过,此处省略的是文化的传承,缺失的是美术教师中国画教学的义务、责任和使命的三个应有担当。
2、加大硬件投入,改善中国画教学条件
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应从立德树人、文化育人的角度,重视文化传承。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在艺术楼、美术专用教室周围布置中国画的经典名作,突出视觉性与文化性。布置教师、学生的中国画作品等,让传统文化能看得见。重视中国画教学的硬件改善。在校舍允许的条件下,配备美术专用教室,提供毛毡、纸笔,其他学生自带不方便的材料,确保学生上课所用材料到位。经济基础、办学条件好的学校,可以将美术专用教室装修成国画工作室,让学生在具有传统文化氛围的环境中学习中国画,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
3、聚焦课堂学习观摩,提升中国画常态课教学品质
中国画是我国传统艺术形式,是值得每个中国人了解、感受和传承的优秀艺术。小学阶段的中国画教学应以体验为主,创作、欣赏并进,中学的中国画欣赏教学要重视图像识读与文化理解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共同发展,让每个学生能从心里去认识国画,为祖国的传统艺术形式而感到自豪。中国画教学的课堂品质提升,需要从关注中国画教学的优秀课堂学习、观摩开始。如每年春秋两季在杭州举行的“千课万人”中小学美术观摩研讨活动中,长期以来关注中国画教学的主题,引领着中国画教学的探索方向。著名特级教师朱国华、朱敬东领衔的“朱联璧合”团队,以《又见山水》《国色天香》《印象江南》《丰碑》《雾霾》等水墨大课堂的精彩展示,留给听课老师很深的印象。而第六届全国中小学美术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福建厦门英才学校宗跃风老师从《彩墨旦角肖像》《水墨品茶》到《水墨动物——“鸡”》,一节节课演绎了执着专注于水墨教学探索的精彩。
中国画教学不仅仅是学生的创作教学,还包括了中国画经典名作的欣赏教学。核心素养下,中小学常态课堂探索中国画经典名作的有效教学,需要立足教材,超越教材,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寻找有效的图像识读策略,以图像识读素养的发展,促进学生文化理解,让欣赏真正发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落地。如在2015年浙江省小学美术“欣赏·评述”优质课评选中,聚焦中国画经典名作的课,都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好课例。学习的过程是教师理念跟进的过程,通过学习转变教师的中国画教学观念与行为,让学生享受中国画教学的品质课堂,这才是本质与关键。
4、突出课程设计,助推中国画拓展性课程建设
深化课程改革背景下,许多美术老师关注中国画美术拓展性课程的开设,而且开设的比例高。但是中国画拓展性课程,不是简单将丰富的中国画教学资源直接拿来,而是需要课程规划的顶层设计,以课程的高度构建中国画教学的新天地。可以是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结合地域的特征,也可以结合教师的专业特长等开发。如平湖东湖小学以《水墨东湖》为课程构建切入点,围绕李叔同纪念馆、莫氏庄园等东湖地域特色资源,在传承文化中开展水墨创作与学习,特色彰显。平湖城关中学王红蕾老师以“水墨为友,落叶为伴”为主题,带领学生从校园的自然美中创生水墨系列单元课程,以学生作品成果布置的专用教室,带给初中学生别样的艺术成就感。如省教育厅教研室为推进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建设,增强教育选择性,进行了“浙江省义务教育精品课程”评选。2015年,《绿蝴蝶儿童简笔式国画》《水墨有悠悠情》《墨韵浔溪》,2016年,《水墨童心》《儿童水墨画》5个中国画的课程榜上有名。这些优秀的精品课程,为其他同类学校实施中国画拓展性课程,提供了实践范例。省级精品课程成果推广与学习,不仅有助于美术拓展性课程的优质发展,而且还能够让更多的学校与老师受益,提升教师中国画拓展课程开发的水平与能力。
5、多方联动,加强教师中国画专题培训
一是中国画教学主题研训的专题化、系列化。教研组组本研训、县区级的主题研训等活动,可以围绕中国画教学的主题开展活动,提供教师执教机会,让更多老师通过课堂展示,提升中国画教学的执教能力。如杭州萧山区教研员管庆伟老师坚持区域水墨特色课程推进。从教师问卷中获悉,老师们喜欢创作与教学技巧的整合培训,因此,可邀请擅长中国画创作和教学的两类名师共同围绕主题开展研训。还可以组织教师进行中国画技法示范指导的微课制作,解决部分老师特别是兼职教师的专业不足,提高常态课教学的质量。
二是教师中国画技能的专题培训。由于美术院校专业细分程度高等原因,许多美术教师不会画国画,导致了很多学校美术课中国画教学的空白。教育主管部门、师训部门应该加强对所有美术老师的中国画培训,分班分层实施教学。对于零基础的老师,学习内容可以定为临摹性基础上的再创作,能画任教的中小学教材的所有学生学习内容,在继续教育学习进修中,鼓励美术教师补短板,积极选派教师参加中国画相关的继续教育培训,提升教师基本技能。
三是统整地方美协等资源,开展美术教师参观、写生活动。如2016年浙江美术馆举行的《正大气象——第四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画风画峰——浙江花鸟画名家作品展》《很中国——曾宓书画作品展》等多个中国画的综合性展览或名家作品展览,地方美协会组织会员参观,可以统整资源,拓宽教师视野。
第二篇:中学生早恋现象的调查
中学生早恋现象的调查
岭东职业技术学校陈垲雯
一、调查内容
早恋是青春期性萌动的结果,异性相吸本无可厚非,但是没有成熟的果子对身心成长不利。中学生早恋的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从生理上说,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从心理或思想上来说都属于尚未成熟的成长期。中学生思想敏锐、求知欲强、记忆力好,正是增长知识、开发智力的黄金时期。早恋常会占去不少学习时间,使学生精力分散,影响学习和进步。早恋也常使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处于波动状态,给中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另外,早恋中的中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集体活动冷淡,与同学关系也逐渐疏远。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09级商务英语专业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09级学生年龄大多数介于14——16岁,正值青春萌动期,对恋爱和性抱有一种好奇和冲动的心理。参与调查人数为100人。以发放问卷调查方式来调查。
三、调查目的透析中学生早恋问题,从而尽量减少中学生早恋现象
四、调查问卷
1.你有谈过恋爱吗?
A、有 B、没有
2.你认为中学生早恋抱有什么样的心理?
A、有面子 B、寂寞 C、好奇
3.中学生早恋,你认为有影响吗?
A、有 B、没有 C、中立
4.你认为中学生早恋的因素有哪些?
A、家庭因素 B、学校因素 C、个人因素 D、相关影视剧片
5.中学生早恋对你的人际交往有帮助吗?
A、有 B、没有 C、无所谓 D、其他
6.中学生早恋对学习有影响吗?
A、有B、没有 C、其他
7.父母对早恋有什么态度或看法?
A、反对 B、歧视 C、赞成 D、其他
8.你认为中学生应该谈恋爱吗?
A、应该 B、不应该 C、无所谓
9.你认为男女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
A、友好相处 B、亲密相处 C、保持距离 D、不予理睬
10.同学们对早恋还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和态度?
五、调查情况
问题1中有占50%,没有占50%
问题2中 有面子占39%,寂寞占44%,好奇占17%
问题3中 有占.30%,没有占39%,中立占31%
问题4中家庭因素占80%,学校因素占10%,个人因素占5%,相关影视片占5%
问题5中有占11%,没有占50%,无所谓占19%,其他占20%
问题6中 有占11%,没有占59%,其他占30%
问题7中 反对占40%,歧视占18%,赞成占20%,其他占22%
问题8中 应该占31%,不应该占28%,无所谓占41%
问题9中友好相处占53%,亲密相处占16%,保持距离占31%,不予理睬占7%
对于问题10同学们都有各自的说法。
六、调查结果
据统计,赞成早恋者占了一大半:认为早恋是中学生正常的心理需要,没什么不好的,如果是正常交往也不会就是坏事情,相反却能促进双方的学习兴趣,更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而且他们认为这时候的恋爱是叫做初恋,是最美好最纯洁的了。也只是玩玩而已,并不是一生一世的,只要不做出超越界限的事,早恋是可以接受的。不赞成早恋的:早开的花谢的也快,现在是读书时期,不应早恋!应该控制好自己,不然会给自身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中立者:恋爱是一种自然现象,怎么可以用时间这个词来下定义呢?如果处理得当,它会是人生中最美的回忆,要不就是悲痛的,要三思而后行。我既不赞成早恋行为,也不赞成强制将其分开。不要过分打击,也不能过于放纵了。在讨论中同学们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这对于我们教师的工作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1、班里学生有了早恋倾向,这对于中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来说也是一个正常现象,不应该大惊小怪,动不动就请家长过来。
2、千万不要把这些学生当作是班里的一个另类,用另外一种眼光来看待他们,把他们孤立起来。其实他们更需要关爱,更需要指导。
3、班主任做工作时,男女生应该区别对待。一般来说女生的心理更复杂,更为敏感,需要细心引导。而男生则更需要老师能够像朋友一样打开心扉,以诚相待,以心相交。
4、老师发现了问题后,学生都希望能够与老师单独交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之间纯洁的感情。
七、分析与建议
对于学生的早恋问题,很多的班主任的做法往往是把双方家长请到学校里来,快刀斩乱麻,粗暴对待。其结果往往是引起学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许多学生由明转暗,愈演愈烈,甚至发生了很多的恶性事件。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和从网络搜寻资料可知,对待学生早恋问题,要巧妙地、适当地引导、教育和疏导学生,以减少早恋现象。
1、是正确引导,不要声张,更不能搞得满城风雨。要晓以利弊,动之以情,引导学生解脱,教育学生学会宣泄和转移。所谓宣泄,就是把自己的苦恼告诉自己最信赖的人,一吐为快,或把火发在日记上,以此来减轻内的心理压力。所谓
转移,就是要充实自己的生活,多关心点国家大事,多参加集体活动,把自己放到集体当中交更多的朋友,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学习上。
2、理解。要懂得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要设身处地地从学生角度,去看待他们所产生的各种言行和情感,歌德说:“哪个少男不善钟情?哪个少女不善怀春?”因此,不要轻易地把一切涉及到性的问题都看成是道德问题。教师和家长应该懂得,并且也应该使学生理解:他们之所以要对早恋学生进行教育,绝非由于视早恋为罪恶,而是出于对学生的关心。要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让学生体会教师和家长是理解他们、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的,是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幸福着想的。
3、尊重。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和隐私。对于学生中出现的情爱方面的种种问题,切忌不问情由一味指责;也不能动辄训斥谩骂,吓唬威胁。全国优秀班主任任小艾认为,学生也是人,不可能没有“情”,只是这个情来得“早”了一些。因此,教师和家长要真诚地尊重学生,启发和保护学生的自尊、自爱和自重,不搞“扩大化”和“屈打成招”。对于学生个人生活中不宜公开或不愿为他人所知的个人隐私,即使得知了也不外泄和传播。这是尊重学生人格的需要,也是取得学生信赖,有利于引导和教育的重要条件。
4、指导。指导工作的出发点不是出于自己所处的教育者的地位,而是以经历过类似的问题、体验过类似困难的长者的身份,帮助学生解除困扰和恢复常态。指导者的态度必须真诚。因为只有真诚,才能使自己的心理世界与学生的心理世界进行双向交流。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培养强烈的事业心。
5、适度。在对学生的早恋问题进行疏导时,还需注意适度。所谓适度,即把握好教育分寸,适可而止。比如,在追究学生错误事实时,要留有余地。只要能把握住问题的实质即可,不要过于追究具体细节,以免造成学生隐私的侵害和自尊的挫伤。基于同样的考虑,对学生的早恋问题,要尽可能为其保密。
第三篇:中学生作业抄袭现象的调查
中学生作业抄袭现象的调查 学生抄作业是中学教育中的一个顽疾。其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它败坏了学风,形成了惰性,影响了学业成绩,甚至严重妨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成绩的落后是表面的,不劳而获思想的滋生蔓延才是可怕的。抄作业,其主要责任在学生。但作为教师在追究学生这头原因的同时,应当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杜绝或减少这种抄袭作业的现象。这要看我们是否拥有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教学行为。许多学生抄作业与教师过激、粗糙的教学行为有关。
一、学生抄袭作业现象的原因
1、来自学生本身的原因:
(1)题目不会做,由于基础薄弱,学习态度不端正,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不会做,于是拿本同学的作业抄抄来敷衍,既省事又赢得了面子;
(2)贪玩忘了写作业,为了不挨教师家长的批评,就以抄袭作业来掩饰一切;
(3)对自己不自信,对自己的作业准确性总持怀疑态度,这类学生还能做到认真听讲,作业也是苦思冥想了,可总还有一些不会做,为了提高正确率不受批评,只能选择抄袭;这样,抄袭别人的作业就成了他的一种心理依托。
(4)学习兴趣缺乏。这类学生上课不专心,作业马马虎虎,为了胡“差事”,就一“抄”了事。
2、来自老师的原因:
(1)老师布置作业实在太多,来不及做,导致学生的作业总量严重超标,干脆一抄了事。
(2)教师上课没有激情,学生学习的兴趣得不到有效的激发,课程听不懂学不会,干脆一抄了事;
(3)老师批阅作业不够认真,不及时,发现抄袭追究的不够彻底,措施不得力,给学生有机可乘;
(4)不能指导学生及时订正,学生对待错题,不知如何订正,就一抄了之,形成习惯。
3、来自家庭的原因。
(1)家庭生活条件差、负担重,家长忽视学生的学习,更顾不上孩子的作业。
(2)家庭富裕,对学生溺爱,只给孩子物质上的丰富,对待孩子的学习作业过问的不多,认为这是老师的事。这些因素导致学生的学习不努力,作业无所谓、出错多,只得抄袭。甚至有的家庭把孩子的一切交给一些社会上不怎么负责的托管中心,作业抄来抄去,形成坏习惯。
二、认清抄袭作业的不良后果
学生抄作业是一种懒惰的习惯,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讲,形成容易,改正比较难,需要时间,需要精力,还要从心理上彻底认清抄袭作业的不良后果,对改掉坏习惯才有促动力。
首先,学生抄袭作业,远的来说,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因为抄袭作业是不道德的行为和不诚实的表现,发展下去将危害自己、危害家庭、危害学校,最终毁灭自己的前程。近的来说,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由于长时间的抄袭作业得不到及时纠正,受到老师的越来越多的批评和同学的讥讽,心理压力会越来越大,只有从思想上把问题解决了,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学生抄袭作业现象。
其次,学生抄袭作业中最明显、最直接的后果,是该门课学习成绩不断下降,从而以后与同学之间的学习水平差距逐渐加大。由于作业不是自己做的,所学新内容得不到巩固,特别是数学,前后的知识联系比较紧,五年级学不好,六年级则更难了,发展下去,就跟不上。
第三,学生抄袭作业不良行为的存在,使作业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不但不利于自身作用的发挥,造成评价的误差。而且也不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并且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
第四,学生抄袭作业不良行为逐渐会影响到一批同学,蔓延趋势令人惊讶。有抄袭习惯的学生,都是从偶然抄袭开始的,可能会从一门功课的作业,蔓延至数门。形成习惯后,上课不专心,经常开小差,对于问题也不去积极思考等等,久而久之,就会在心理上形成一种消极依赖的思想。从而也会影响到周围的同学效仿,到了初中阶段,抄袭作业简直就是普遍现象
三、对抄袭现象的几点纠正措施
1、从思想入手,加强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时,一定要把“禁止抄袭作业”放在重要位置。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以自己动脑为荣,以懒惰抄袭为耻。明确教育学生抄袭作业是不道德的行为和不诚实的表现。以正面教育为主,在平时建立激励机制,树立能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典范,表扬一些及时改正抄袭毛病的学生。
2、做好学生抄袭者和被抄者两头做工作,不仅要批评和教育抄袭者,更要惩罚和教育给别人作业抄的人,指导和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良性的学习合作,是重要的改正方法。比如实施“一帮一”的策略帮助学困生:让部分优生来带一些学困生,根据他们彼此的成绩,性格,家庭情况,让优生利用课间和午间休息时间进行督促、补差工作。这样可以营造助人为乐的好风气,还有利于提高班干部的威望,增加班级凝聚力。
3、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
(1)尊重学生的自尊心。采取当众指责学生的抄袭行为,或进行处罚、辱骂等不当方法,就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甚至使学生产生一种颓废感,给教师以后的教学效果带来不利。学生都知道抄袭作业是不好的行为,但他们往往还是知错再犯。其实他们中间很多人,并非天生愚笨,而是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家长的督促,顽皮贪玩,于是功课越落越多。我们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全面了解自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家庭情况。经常找他们谈心,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要表扬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还要表扬作业做错的同学。因为他们的错误,让教师知道了需要再努力的地方。
(2)正面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应以温和与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学生,与学生平等的交谈,找出抄袭的根源,向学生说明抄袭的不利之处,教育他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利用课余时间指导他们去独立完成作业。
4、分层次布置作业,允许学生空下不会的作业:部分学生确实对于老师布置的部分题目不会做又不敢问老师,但为了按时完成作业就毫不费力的去抄袭,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针对这种情况,为了降低作业失真率,允许学生将不会做的题目当作问题写在作业本上上交。教师针对这反馈信息,作为调整下一节课教学内容的依据,由于学生对上节做的作业记忆犹新,对上交的作业又急于知道老师的评论,无论在学生的认识结构,还是心理需求上,都处于最佳状态,因此教师这时的讲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学生及时得到了由教向学的再反馈,在知识的理解上就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作业设计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不仅精心设计基本题,而且设计一定数量的分层题,让学生有选择地作业。我们要坚决反对“一刀切”的传统作业方式。要让不同的学生都能体会“跳一跳便能摘到果子”的成功喜悦。作业难易要有梯级。每堂课的作业除了数量适中外,也要注意难易的幅度,既要有基础性的,又要有难度较大的综合运用。这样,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了解答兴趣,既防止了抄袭,又能调动广大同学思考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个别学生,个别题目,经过认真的审题与分析后,仍然做不出,我们要允许他们的作业“留白”。这也是防止抄袭的必走之路。
5、作业尽量当堂完成,不遗留到课外,防止抄袭。小学教学,在一般情况下,每堂课都应安排一定的时间给学生做作业,但是作业量必须适中,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师的监督下独立思考完成。否则过量作业,不仅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产生厌倦情绪,可能无形增加学生的抄袭作业的动力。当堂完成作业,这就避免了增加学生负担、课外抄袭作业的现象,同时能及时了解本堂内容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6、作业要及时批改指正。老师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要及时当面辅导并督促学生订正,学生对错题一般不会订正,学生为了应付订正要给老师批改,就把别人的正确答案抄一下,其实根本不知所以然。这样给学生留下抄袭的机会。
7、杜绝抄袭作业的氛围,发挥家长监督作用:一般抄袭的时间都是在每天的早读之前。抄袭作业的学生往往来得比较早,教师还没有来,他们就已经在行动了。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班干部值勤制和诚信作业监督员制度,并把作业交到讲台上再上座位,使那些学生没有抄袭的机会。采用校信通、家校联系等形式与家长多联系,争取他们的帮助。一有抄袭行为,就及时与家长联系让他们配合老师,起到监督与督促作用,从而制止学生抄袭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好习惯影响人的一生,杜绝抄作业,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有利于培养良好的习惯,有利于培养良好性格,让我们坚决杜绝抄袭现象,做个有责任心的教师。
第四篇:浅论中国画教学
浅论中国画教学
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经历了自身发展的辉煌岁月,它不仅为我国历代各族人民所珍爱,同时也对世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在漫长的发展中经过对自身表现形式的反复锤炼、升华而**臻完善。
一、提高学生的修养和内涵
中国的绘画艺术有着长远而具丰富意蕴的发展体系,它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特性。传统的中国画在造型艺术上,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长期以来,中国画家乐于在画内题写诗文并加盖印章,使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珠联璧合。历来国画大师几乎同时是书法家和诗文家。中国画家素来将画视同诗文。郭熙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既说明了诗与画的不同特质,同时又阐释出诗画的同一性。近代齐白石说中国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似与不似之间与文学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审美趣味、思想倾向上关系极大。从艺术形式上看主要表现为:诗书画印在一幅画上的完美结合,在创作思想上明确蔑视对自然的模仿和表面的形式,在审美观方面吸收了文学创作、文学理论中的丰富营养。历代中国画家都著作了极丰富的画论,在世界美学、艺术学领域具有重要的价值。中国绘画史上有“深山藏古寺”“野渡无人舟自横”“十里蛙声出山泉”之类的故事,中国画极具平面性,无法创造再现物象物质性的立体效果。它靠文学性的支持,传达物象在作者心目中的形象——心象。在诸多大家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应推王维,如他的《山居秋暝》诗,不仅点明时间是秋天傍晚,交代地点是空寂的山林,还描绘了明月朗照,清泉漫流,使人仿佛看到弯月透过松枝洒向大地的清光,仿佛听到泉水在石上流过的潺潺声,俨然是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中国绘画在其形成、继承和发展的长期过程中,始终紧紧依附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加上中国画所用材料的特有功效,形成了其特有的艺术风格。中国绘画的造型往往通过改变客观事物原有的艺术变形方式,即意象造型,在更高的审美层次上表现艺术家感受的真实和情感的真实,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步提高学生的修养和内涵。
二、培养学生的“意象”思维
作为民族艺术的中国画,与中国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意象”思维正是中华民族经过长期思考与实践所创建的一种了解世界、创造文明的认识观与方法论,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大观。写意画以“意象”构成的方式来表现客观事物,在艺术创作中实现对自然物象的超越而达到一种主体情感的流露,并不是对客观事物的漠视和否定,而是更加深入地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它有自己的审美理想和表现形式,是传统绘画中的精华,它渗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中国艺术精神。以“意象”构成的方式来表现客观事物,在艺术创作中实现对自然物象的超越而达到一种主体情感的流露,并不是对客观事物的漠视和否定,而是更加深入地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它有自己的审美理想和表现形式,是传统绘画中的精华,它渗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中国艺术精神。可以说,写意画是中国艺术精神的具体体现。以“写意”为宗旨的中国画在选择其“达意”的表现形式时,是以重“神”轻“形”为原则的,它不注重物象的明暗体积;不追寻物象的写实关系,而是确立了“墨线”——这一古老又纯朴的“意象”符号,并赋予它更加丰富的情感内涵,形成中国画与西洋画从形式到本质的区别。不同的思维方式,造就着不同的艺术表现;不同的艺术表现,又体现了不同的思维观念。中国画受特定思维影响所造就的“写意”式造型表现,正是中华民族的理想、愿望以及“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写意画在长期发展中,造成了主客观结合的独特方式,在再现客观世界和表现主观世界的结合中,主观世界的表现成了主导方面,画家是用“写意”主导“传神”的所谓“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造型观,要点是不走极端,既抽象又具象,“似”是像对象,是重客观,“不似”是像主观感受,也更重视主观,既不与照相机争功,又不是绝对不似,总之是重在主观表现。石涛说过“画者从于心者也”。画家虽然要以客观世界为依据,但不是被动地模拟对象,画中的客观对象已经经过了画家心灵的陶融,注入了自己的感受,而且不同的人感受也有所不同。
三、培养学生的“写意”造型观
中国画表现物象、反映生活,都有自己的认识和方法。中国画家对生活中的实体形象在提炼、概括当中,运用的不是写实手法,它追求的不是形象的真实性、典型性;而是形象的概括性和类型性;通过形象的“意似”和神韵,揭示其本质特征。在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时,注重含蓄,强调的是寄寓性、曲折性和抒情性。那么,中国绘画艺术审美意识物化形态的特征是什么?简单说来,就是“写意”。以“写意”为宗旨的中国画在选择其“达意”的表现形式时,是以重“神”轻“形”为原则的,可以说,写意画是中国艺术精神的具体体现,不同的思维方式,造就着不同的艺术表现,不同的艺术表现,又体现了不同的思维观念。在中国画笔墨练习教学中,墨色的交融,干、湿、浓、淡、清构成水墨淋漓的情趣世界,使学生在这种笔墨的变化中得到无穷的乐趣,这对学生既是一种美的启迪、情操的陶冶,也是一种国画技法训练。中国画教学以引导学生的“意象”思维及“写意”造型为主,并不是不学技法、脱离技法,而是依此指导技法的正确运用。因此,在中国画这一特定性的教学活动中,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意象”思维,让学生掌握“写意”的造型观,并依此去指导技法,驾驭技法,才能使中国画教学的目的得以正确贯彻。
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方法是成功完成国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画教学不仅局限于课堂内,也可以课内课外相结合,如定期举办学生的美术作品展览和开展美术第二课堂活动。中国画博大精深,是我们美术教学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怎样更进一步地搞好中国画教学,使我们的民族艺术发扬光大,后继有人,还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并为之不懈地努力。
第五篇:中学生吸烟现象(本站推荐)
中学生吸烟现象
在戒烟已经成为时代潮流的今天,青少年(特别是中学生)中“烟民”的数量却有上升趋势。在中小学生违纪的情况中,因吸烟而违纪的人数占相当比例,而且吸烟常与其他诸如酗酒、赌博、盗窃、打架斗殴等丑恶现象伴随,有滋生蔓延之势,引起家长和学校的困惑与不
安。
中小学生很明白吸烟是不良行为,又是违纪行为,况且学校对吸烟者的处分也颇为严厉,但吸烟行为为什么屡禁不止?有关专家经过
调查认为,有以下主要心理原因:
一、模仿心理中小学生年龄偏小,分辨是非的能力弱,模仿性强,自制力差。他们觉得家长、老师吸烟的动作很潇洒,于是刻意去模
仿成年人吸烟时表现出的悠然自得、其乐无穷的神态,他们甚至认为这样做体现了“成熟美”,于是在不知不觉中加入了烟民行列。
二、猎奇心理中学生正处在多梦的季节、多思的年华,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中的许多学生来自山区、少数民族地区,从小受吸烟
习俗的影响很大。平时,他们看惯了家长吸着烟做事,老师吸着烟上课,领导吸着烟讲话,对这些吸烟的行为充满了疑惑,极力想法去“探
索和实践”,去亲自体验吸烟的滋味。
三、攀比心理有的学生本来不吸烟,但看到同学和朋友吸烟而自己不吸烟,觉得自己不和群,甚至有低人一等的感觉。于是你传我一
支,我敬你一支,在这种“礼尚往来”中,不知不觉地加入了烟民的行列。进而他们觉得吸的烟品牌低未免太“寒酸”,吸高档烟才能体现“身
份”、“派头”。在这种虚荣心的驱使下,他们往往互相攀比,所吸烟档次越来越高。
四、逆反心理《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的规章制度明文规定吸烟是违纪行为,老师和家长也三令五申不准吸烟。一些学生由
于逆反心理做祟,反其道而行之,便要去体验吸烟的感觉。他们觉得这种逆反行为有冒险乐趣,是勇敢的行为、潇洒的行为,借吸烟来
表示对家长特别是对学校的反抗,于是出现了愈禁愈吸的怪现象。
五、解脱心理中小学生一般都远离家乡,生活上自理能力弱,在生活、学习、社交、办事中遇到困难往往难以自主,陷入苦闷之中。
另外,学习成绩欠佳、特长不突出,或遇到什么困难、什么挫折便会产生内疚、羞惭,丧失信心。于是他们就试图通过吸烟、酗酒来逃
避现时,以获得精神上的暂时解脱。
吸烟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极大危害,第一,会加重酗酒程度。最近,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科研人员研究发现,香烟
中的尼古丁可明显地降低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因此抽烟者比不抽烟者平均来说酒量要大。研 究者指出,酗酒者追求的是一种“中毒”效果。
第二、容易诱发食管癌。国外一研究小组对抽烟喝酒形成癌症的关系进行了最大量、最综合性的分析。在对五种癌进行了2600个科目的研究后证实,每天如饮1-3次温和的、少量的酒不会增加食管癌风险,但常饮烈性酒者患食道癌的几率是非饮酒者的24倍,尤其是饮酒
时又猛抽烟的人会使食管癌的风险骤增100倍。第三,加倍对心血管和肝脏损害。烟酒“双管齐下”产生的是一种协同效应,两害相加不
仅使致癌风险增加,而且还会使烟酒中各种“毒素”易于通过粘膜层而扩散到血液中,给健康造成诸多危害,特别是对肝脏和心血管的伤害
不容忽视。
我们应怎样做到真正矫正青少年的吸烟行为呢?做到以下几点:
1.重视社会环境。我们说,首要的是要真正认真落实对未成年人、中小学生的禁烟教育。同时,社会应加强禁止有关香烟的宣传,采取
逐步建立无烟区的措施,提高烟税,严禁对未成年人销售香烟等。社会良好的禁烟环境,是预防和矫正青少年吸烟行为的根本前提。
2.重视家庭环境。
目前,我国未成年人或中小学生的家长,吸烟现象是很普遍的。家长吸烟不但危害自己,而且使孩子容易沾上吸烟行为。研究表明,父
亲吸烟,对儿子有很大的影响;而母亲若是吸烟者,其女儿吸烟的可能性就大。家长要逐步做到不吸烟,在此之前可先做到在子女面前
不吸烟,进一步要做到家庭中来往客人少吸烟或不吸烟。
由于目前青少年吸烟年龄趋低,对于出于好奇心偶尔沾上烟的初中生,家长要严加管教,不能姑息。如发现孩子已有多次吸烟行为,应
与学校联系,并对自己子女采取切有效的教育和管理办法。
3.重视学校环境。
(1)学校要逐步做到禁止吸烟,在此以前,全体教师要减少吸烟,特别是减少在学校里吸烟,做到不在有学生的场合吸烟。教师以身作则,同样也表现在减少吸烟和禁止吸烟方面。这点也是能够做到的,许多无烟校的出现就是证明。
(2)要正确解释“大人能吸烟,为什么未成年人不能吸烟”的疑问。同时,要比较详细地对吸烟的危害 作科学说明。教师要明确告诫学生,未成年人吸烟是违反法律的行为,吸烟是越轨的第一步,发展下去不但有损健康,而且可能是犯罪的入口处。可以组织有意义的“禁烟”宣传活动,让中学生自制禁烟宣传画,自编自演有关禁烟的文艺节目,深入到群众中去宣传。让中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对吸烟危害的认识。
(3)发现吸烟的中学生,不能简单处罚,重要的是加强个别指导和个别是矫正。要查清学生吸烟的原因和经过,了解烟的来源、吸烟的场合和该生的思想、学习等情况。对偶尔吸烟者,重在教育引导,注意日常观察,采取具体措施促使他们不再继续抽烟。对吸烟情况比较严重或有吸烟习惯的中学生,应特别重视,需采取专门的治疗措施进行矫正。
(4)心理治疗方法。
青少年戒烟应该当机立断,一下子停止吸烟,切断香烟对身体的损害。实际情况表明,青少年吸烟者一般都能治疗过程中有效地或烟。问题在于阴谋诡计止吸烟的复发,能在较长时间内不吸不反复,甚至一次戒掉,这才是成功的戒烟。为了保使青少年成功地戒烟,可采取心理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