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集体备课实施步骤
幼儿园集体备课的实施步骤
一、初步研究教材,形成有自己思想的第一教案——个案
每个教师必须备好个人的第一教案,才能保证集体备课的“生命”意义。对于个案的形成,要求每一位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弄清所备课的内容在本册、本章节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或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就此设计教学的三维目标,设计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设计突破关键点的思路;思考是不是设计了切合实际的、贴近学情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以及创新点;在哪些环节和思路上我们还存在疑惑和障碍等,带着问题初步形成了融注我们自己教学思想的个案。
如果没有个人的教学研究,没有个人的思想,盲目利用他人提供教学资源,套用他人的经验操作教学,则教师完全失去了自我,仅依靠集体备课,其“生命”将是没有阳光的。所以教师要有自主地研究的意识,要有研究功夫、学习功夫,如果不研究,不学习,甚至连自己的个案都没有,何谈融注自己的思想?如果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肯钻研”的精神,我们认真地钻研教材教法,形成教学设想,带着问题,就能保证为集体备课的“生命”。
二、在交流碰撞中形成有群体思想的集体教案——共案
精彩的课堂离不开集体备课的价值。在有融注思想的个案保障下,集体备课有了“生命”的根基。在集体备课时,先由主备人说课:即说学情分析、内容特点、目标确定、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然后由组员发表补充意见,全组讨论,集体商定后确定集体教案。主备人说课是教师集体备课的重要环节,通过说课,组员相互比较,在组内开始有针对性的讨论。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反问主备人,可以以商榷的形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可以就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展开辩论和思考;对共同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探讨相应的解决办法、提出建议和意见。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确定每个环节的最佳教学方案,对主备教案进行修订,形成具有群体智慧的、达成共识的共享教案——集体教案。
集体备课是在和谐的、平等的、民主的、互动的氛围中,由集体成员的有效协作而产生的智慧交流碰撞的升华,对教学相长,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根本上说教师集体备课是教学生命的载体,是教学质量的生命,所以集体备课不在教师单方面地洗耳恭听名师的意见,而要有自己的思想。要有敢说“不”的勇气,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对名师说“不”,敢于对同事说“不”,敢于对自己说“不”。只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敢于对别人的不足提出问题,在思想上真正地交锋碰撞,打破权威崇拜,集体备课才有存在的价值。所以在交锋碰撞中,才能使教师进入研究状态,实现互相切磋、互相启迪、相互提升。如果不交流,不讨论,交流后没有碰撞,碰撞后及时回避,顾面子,没有在思想上真正的交锋,又怎能汲取别人绝妙的创意,领悟他人的教学艺术?又怎能体味教学的无穷的乐趣,实现教学生命的意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备课?
三、根据集体教案分析确定自己的个案——特色教案 在集体教案形成后,根据自己面对的学情、教学要求、自己的教学风格等,对集体教案进行再一次备课修订,形成集众家之长,又兼有自己个性特色的个人教案,并将其应用教学实践,以便更好的促进教学。我们在承认“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同时,也要保证教学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所以教师要从自己和幼儿实际出发,对共案进行修改补充,甚至再创造,使自己的教学既充满集体智慧,又体现个人风格,实现共性和个性完美的结合。如果教师的教学都成了一个模式,这不仅违背了教学规律,而且与新课程教学理念背道而驰,以集体教案,作为实施教学的依据,这样下去不仅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而且会步入另一种教学极端——思维“复制”,个性“粘贴”,失去自我。所以,我们要有“肯钻研,能吃苦”的态度,使自己的个性得以全面的发展,以特色教案作为我们实现教学个性发展的平台。
四、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共案的效果修订共案——最后教案
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教授说:“他愿意开一个保险公司,给每一位教师办一份保险,如果老师坚持写课后反思,几年后还没有成名,他将负责全额赔尝。”这说明课后反思的重要作用。在特色教案的课堂实践中,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各环节的操作性进行现场验证,对其成败并进行修改、反思,撰写“课后反思”后,同组交流、归纳、整理、订正,作为下一轮的集体备课的参考资料。因为教案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是为课堂教学做准备,更是作为教师对自己教学认识,教学经验的总结的重要资料;是教师反思教学行为、促使教学思想成长的记录,也是教师完善教学理论水平的宝库。
第二篇:什么是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的步骤
备课是老师实行优质教学的前提。集体备课 是指学校同年级学科老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共同制订教学目标和方案,分析课程标准,教材重点、难点,并确定突破方法,研究学情,设计优化教案和教学结构的过程。开展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各老师备课过程的不足,取长补短,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可以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提高;也有助于老师在整体上把握课标,教材重难点,设计好教案。为了更好地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结合我校实际特点集体备课制度。备课步骤
1、开学根据教学计划,确定单元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
2、个人自备出思路
个人钻研教学内容、手段、方法、学生,提出问题、设想,在每单元教学的前几天,中心发言人写好“单元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备课组长组织集体备课会,共同研讨定计划。
3、集思广益,形成预案
各备课组中心发言人提前一周研究预定的备课内容,按照统一的格式,精心设计教学预案,力求规范、科学,然后分到各老师手中
4、博采众长,自备出新
在进入课堂实施教学之前,各老师要结合各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备课,即在经典批注中作好旁批,教师在研讨深化的基础上写出具有个性特点的课时教案。
5、教后反思,提升能力。
要养成反思的习惯,要及时对课堂上的得失、感受、发现做好记录,加以分析与研究,并记录在教案的后面。集体备课的流程
钻研教材提出问题———中心发言把握重点———共同研讨,解决问题———形成预案,分发老师———结合实际,经典批注———课堂实验,信息反馈———教后反思,理论提升。
第三篇:集体备课实施意见
时家庄联小集体备课实施意见
为实现教学中“资源共享、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校本教研的实效性,落实以“教研促质量”的指导思想,特制定池江小学集体备课实施意见。
一、集体备课的方式
“个人—合作—共享—再创造”。在开学第2周内,备课组长确定好本册教材备课内容的分配情况,通知每个该科课任老师进行先期备课,然后备课组利用集体备课时间进行合作修改,形成共享资源,教学后再反思,再创造。集体备课安排上交一份教导处。
二、集体备课的要义
1、集思广益,充分发挥群体智慧和学识。
2、取长补短,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3、互通情报,掌握进度,统一要求。
4、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和集体创造能力,激发教师个体创新意识和共同探讨问题的积极性。养成治学严谨、思维严密、态度严肃的良好风气。
三、集体备课的内容
以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学过程的设计和资源建设为重点。
1、备课程标准:熟悉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将新课标的理念、要求贯穿于教材研究中,渗透在教案设计中。
2、备教材: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并
确定教学的三维目标;分析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3、备学生:掌握学生的学习思想和存在的问题,以便有的放矢。
4、备教法学法: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精心设计教法和学法。
5、备教学过程:主要备问题情景的设计、探索性课堂活动和实验操作的教学设计。
6、备作业设计: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层面性,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有机结合。
四、集体备课的要求
1、各成员接受备课任务后,必须仔细钻研教材,领会教材意图。
2、备课时,要尽可能地多收集、阅读资料。可以上网查找各种备课资料,取长补短,将新的教学理念结合班级、学生、教师(本人)、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等情况进行资料的整合、取舍,实现最优化。
3、教案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体现三维目标的实现,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
4、备课组对各备课方案要进行严格审核。若发现不认真、过于简单的教案,要责令责任教师重备。
5、教师的集体备课教案,各主备教师要在主讲前一周教研活动时间发至备课组的每一位成员,并上交一份教导处,同时把电子稿在学校办公电脑网上邻居上直接存在教导处邓声洪电脑上。
6、每周教研活动的两节课时间为教研及集体备课时间,集体备课时要认真、严肃。每位成员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杜绝“走过场”
现象,重点要放在研讨下周教学内容的教法上。
7、使用者有义务让集体教案个性化。在执教时,对集体教案再次思量、修改。使之适合自己的个性、适合本班的实际,并在主备教师姓名下行写上使用班级及使用教师姓名。
8、使用者在执教后,要在教案后写上教学后的点滴体会或教学札记、教学反思,并妥善保管好,每学期结束时要装订成册以备检查。
9、集体备课教案打印要求:标题用小二号宋体,正文用四号宋体,标题下方居中用四号隶书注明教案年级及主备教师姓名。
五、集体备课的形式
教案犹如课堂教学的剧本,集体备课改革为教师们提供了相同的剧本,由于不同的演员、不同的舞台,因而会有不同的感受。也就是说,相同的教案不一定适合所有的教师,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不适合就要调整。反思调整是促进教师提高的有效途径,只有经常反思,不断反思,不断调整,才能不断提高。备课组每位辅备教师教学各有所长,个人研究各有所专。因此,发挥集体的智慧,把全组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调整到最佳程度,形成一个优化群体,才会弥补主备教师的不足。所以集体备课教案采取“四度调整”的形式。
一度调整:即辅备教师在收到主备教师教案后到集体备课活动前,抽时间分析教材及浏览主备教案,结合本班学生实际作一些调整,用蓝或黑色笔注上个人见解,对主备教案作教前个人设想调整。
二度调整:即在集体备课集中活动时,在主备人主讲后,辅备教师根据主讲内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谈个人见解,讨论交流对主备
教案的调整,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博采众长,用红色笔在空白处做好调整、修改,尽可能形成个性化、特色化的教案。集体讨论交流,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个人思维火花的瞬间迸发。
三度调整:就是平时说的教后反思。尽管教学预案对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做了充分的考虑,但事先的设计同实施之间总会产生一定的落差,因为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当一堂课结束之后,常常会有某些美中不足。课后,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以书面形式进行记录。教师的反思不仅记录成功的经验,如好的教学方法、好的课堂结构、好的教学措施等;记录教案的修改,如哪些地方需要调整、修改、补充或删减等,而且记录学生的创新,包括学生的新方法、新思路、新见解等;记录学生的问题,包括学生的疑问;融入到教学情境中,及时记录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处理,分析处理的成败与得失,有时也以教学案例的形式记载下来。经常反思,可以积累经验、吸取教训,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完善,这对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相当重要的。
四度调整:在下一次集体备课活动的前部分时间,针对上两周的教学内容,教师交流各自的教后反思,这是教后反思的展示性汇报,包括教学的重难点、训练题的设计、学生方面等。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师们就会有不同的教后反思,但这其中肯定有对主备教案共同的反思,因为这是把教案运用于课堂教学后所产生的感触,一定会更深刻。交流时选取一些共性的反思,广纳众长,作补充调整。
六、操作模式
1、模式一:“分工说课----集体研讨----形成个案”
首先备课组进行分工,确定中心发言人,就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学过程的设计和资源使用进行准备,然后在说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讨,个人依据集体研讨意见,形成个案。
2、模式二:“分工备课----集体研讨---修改成个案” 首先由备课组进行分工,确定中心发言人,形成共享教案,然后集体研讨,个人依据研讨意见,修改共享教案,形成个案。
3、模式三:“研讨教案——跟踪听课——评议研讨”。首先由教师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修改共享后的课时教案,然后由集体备课组(学科组)成员进行跟踪听课,课后进行交流,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肯定其优点,指出其不足,促进教师教学水平逐步提高。
七、集体备课的注意事项
1、集体备课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实施前备课组长要根据年级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参考学校提供的模式确定集体备课的内容,人员和时间安排,集体备课的实质是资源共享,提高实效,使老师有时间、精力投入到研讨教学上。
2、集体备课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进行。要探讨如何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自主探索、感悟、体验,平等对话与交流。要深入探讨学法指导,重点在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方式和能力,要在课程目标、教学流程、学生活动上反复推敲,以使课堂
效益达到最优。
3、统一分备课组活动,备课组长要安排好这一册教材的备课。各教师要在自己主备内容上选取一节课进行公开教研。安排要在第2周教研后上交一份教导处。
4、学校教导处要协调好各教研组活动的安排与开展,并参与到各学科的集体备课活动中;教研组长要严格落实教导处的集体备课安排,组织好学科组的集体备课活动。发挥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的作用,让他们做好带头人,发挥示范作用,提高整体集体备课效率和教学水平。
5、要体现个性特色,讲求备课实效。集体备课过程既要有统一要求,又要尊重教师间的差异,人人发言,共同提高。课时教案应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按照先个体再集体后个体的步骤进行,创造性地设计,防止出现照搬等现象。
时家庄联小
第四篇:幼儿园集体备课制度
幼儿园集体备课制度
一、组织形式:
1、由副园长牵头,教科室组织实施;
2、教研组长是该组备课的组织者和监督者,本组教师都是集体备课组的成员和责任人,有权利和义务参与和执行备课任务;
3、采用“以集体备课为主,个性补充为辅”的思路。
二、备课要求:
1、集体备课必须坚持“四定”、“五备”,钻透“五点”,优化“两法”。(1)、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发言人。
(2)、五备:备目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互动。(3)、五点: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4)、两法: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2、集体备课时,组长要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给组员作好分工,确定各主题的中心发言人。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师要认真听中心发言人的发言,并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做与集体备课无关的事情,保证集体备课的质量。
3、集体备课要体现课程理念,突出科学性、创造性:
①学期备课,每位教师在学期开始前,先通览教材,领会教材意图,整个教材的知识结构和逻辑体系,弄清本年级组各主题分别要完成哪些教学任务以及重点、难点,分清主次,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在此基础上备课组讨论确定本学期教学计划。
②主题备课,是在每个主题教学进行之前的备课,拟出一个主题的教学计划,目的在于从整体出发,明确每一个活动地位和作用,以便更好地突出重点,明确应该培养目标。
4、集体备课必须有记录(记录包括说课、评课、课后反思、课件及流程图等),作为对备课组集体备课考评的重要依据,教师参加集体备课情况作为对教师个人考评的依据。
5、教师必须把集体备课中研究出的结果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6、每一教案后面都要有附栏,使用该集体教案的教师,必须在附栏上补充个性化的设计,不能机械的使用集体教案。
三、教学反思:
1、每一位教师,在使用了集体教案后,都要认真反思教学中的得与失,并记录在案;
2、在下一次集体讨论时,将反思作为一个专门的内容进行交流,教研组活动中要有详细的记录,并由该单元的中心发言人把交流所得整理成文,交教科室存档。
四、基本流程:
集体备课按“备前研讨――形成教案――讨论补充——实施教学――课后反思”几个环节进行。
1、备前研讨
备课前的研讨是集思广益,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特长、体现集体智慧的重要环节,集体备课前深入的研讨是提高集体备课成效的关键。集体备课前须进行教材内容分析,要从教者、读者、编者的角度作深入的分析;讨论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设计等。
2、形成教案 相关内容的中心发言人将集体讨论的意见整理,形成集体备课的教案设计。为减轻教师负担,可以给本组成员每人复印一份有附栏的集体教案。
3、讨论补充
全组教师认真领会主备教师的教案设计意图,毫无保留的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并在集体教案的基础上补充适合本班学情的个性化设计。
4、实施教学
各成员利用集体智慧和个性特征相结合教案实施教学,关注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
5、课后反思
每位教师结合实际教学对该教案的亮点和不足进行认真反思,并在下一次集体讨论时,将反思作为一个专门的内容进行交流,并由该内容的中心发言人把交流所得整理成文,交教科室存档。
五、管理措施:
1、教科室加强集体备课活动检查,要有详实记录,并定期总结、评比。
2、教案附栏中必须有教师个性化的补充设计,如果没有,视为没有备课,按相关奖惩制度执行。
3、对与集体备课中,态度不积极主动的教师,考核中不能评为优秀。
第五篇:幼儿园集体备课计划
幼儿园集体备课计划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教学效益不仅需要教师个体的探究摸索,更需要教师群体的智慧风暴,只有大做集体备课文章,走集体备课与个性备课相结合的道路,才能为个体的探究提供广阔的智慧源泉和创新空间,也才能进一步放大优秀骨干老师的传带幅射功能,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群体的智慧优势和分工协作的整体效益。为此,我园坚定地推行集体备课与个性备课相结合的备课制度。
一、组织形式:
1、教研组长是该组备课的组织者和监督者,本组教师都是集体备课组的成员和责任人,有权利和义务参与和执行备课任务;
2、采用“以集体备课为主,个性补充为辅”的思路。
二、备课要求:
1、集体备课必须坚持“四定”、“五备”,钻透“五点”,优化“两法”。
(1)、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发言人。
(2)、五备:备目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互动。
(3)、五点: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
(4)、两法: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2、集体备课时,组长要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给组员作好分工,确定各主题的中心发言人。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师要认真听中心发言人的发言,并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做与集体备课无关的事情,保证集体备课的质量。
3、集体备课要体现课程理念,突出科学性、创造性:
①学期备课,每位教师在学期开始前,先通览教材,领会教材意图,整个教材的知识结构和逻辑体系,弄清本年级组各主题分别要完成哪些教学任务以及重点、难点,分清主次,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在此基础上备课组讨论确定本学期教学计划。
②主题备课,是在每个主题教学进行之前的备课,拟出一个主题的教学计划,目的在于从整体出发,明确每一个活动地位和作用,以便更好地突出重点,明确应该培养目标。
4、集体备课必须有记录(记录包括说课、评课、课后反思、课件及流程图等),作为对备课组集体备课考评的重要依据,教师参加集体备课情况作为对教师个人考评的依据。
5、教师必须把集体备课中研究出的结果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6、每一教案后面都要有附栏,使用该集体教案的教师,必须在附栏上补充个性化的设计,不能机械的使用集体教案。
三、教学反思:
1、每一位教师,在使用了集体教案后,都要认真反思教学中的得与失,并记录在案;
2、在下一次集体讨论时,将反思作为一个专门的内容进行交流,教研组活动中要有详细的记录,并由该单元的中心发言人把交流所得整理成文,交教科室存档。
四、基本流程:
集体备课按“备前研讨――形成教案――讨论补充--实施教学――课后反思”几个环节进行。
1、备前研讨
备课前的研讨是集思广益,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特长、体现集体智慧的重要环节,集体备课前深入的研讨是提高集体备课成效的关键。集体备课前须进行教材内容分析,要从教者、读者、编者的角度作深入的分析;讨论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设计等。
2、形成教案
相关内容的中心发言人将集体讨论的意见整理,形成集体备课的教案设计。为减轻教师负担,可以给本组成员每人复印一份有附栏的集体教案。
3、讨论补充
全组教师认真领会主备教师的教案设计意图,毫无保留的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并在集体教案的基础上补充适合本班学情的个性化设计。
4、实施教学
各成员利用集体智慧和个性特征相结合教案实施教学,关注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
5、课后反思
每位教师结合实际教学对该教案的亮点和不足进行认真反思,并在下一次集体讨论时,将反思作为一个专门的内容进行交流,并由该内容的中心发言人把交流所得整理成文,交张红伟老师存档。
五、管理措施:
1、教科室加强集体备课活动检查,要有详实记录,并定期总结、评比。
2、教案附栏中必须有教师个性化的补充设计,如果没有,视为没有备课,按相关奖惩制度执行。
3、对与集体备课中,态度不积极主动的教师,考核中不能评为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