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线下成果小课题研究以游戏形式培养幼儿助跑夸跳能力
幼儿--线下成果--小课题研究--以游戏形式培养幼儿助跑跨跳能力
李丹妮
“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使他们动作灵敏、协调、姿势正确”,这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任务.纲要所规定的基本动作有走、跑、跳跃、平衡、投掷。钻爬和攀登等项目,对跳跃动作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作了明确的规定,而助跑跨跳动作也是跳跃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教育的重要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中班跳跃的目标要求是能够熟练掌握助跑跨跳的动作。在大班幼儿已经能用双脚跳的基础上,确定了跨跳活动目标:基本掌握助跑跨跳的动作和方法,提高跨跳的能力。利用游戏的形式组织体育活动,增强并提高中班幼儿的跳跃能力和爱心。
雨后的操场上会有一些积水,在户外游戏时,幼儿看到地上的小水坑,有的幼儿踩着水走过,有的幼儿绕着过去,有的幼儿想跳过去,但鞋湿了,控制不好跨跳的力度。在生活中还有一些家长过度呵护自己的孩子,看到小的沟坎,马上抱起来,不能引导帮助孩子跨过小沟坎。针对这些现象,按照大班体育活动要求,为了让幼儿能够熟练掌握助跑跨跳动作,增强幼儿的爱心,为提升幼教体育质量,我设计了营造情景创新式模,练习跨跳的体育活动。
一、导入情景,营造氛围,在模仿中做好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是开展体育运动必不可少的环节。为提高准备活动的参与性和活动质量,采用情景的形式导入,使幼儿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活动中来,同时身心得到充分舒展,调动起参与活动幼儿的积极性。
二、设计游戏,分解难点,逐步掌握跨跳动作要领 练习跨跳的环节为教学活动的重点,主要目的是学习助跑、跨跳的动作方法,通过场地难度的循序渐进,让幼儿逐步尝试,缓解幼儿的心理压力,也更利于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逐步练习助跑跨跳的动作。使幼儿形成正确的助跑跨跳的动作概念,并敢于尝试用该方法去挑战自己的运动能力。
对于幼儿,跨跳的难点在于单脚起跳、单脚落地、腾空后的跨步动作和落地缓冲,在幼儿已经能用双脚跳的基础上,练习跨跳比较适宜。让幼儿在情景中自然地运用动作更加适合幼儿的动作学习,使幼儿更加容易练习动作,从而为后续的活动作好准备。
三、在情景中,由易到难,逐步练习跨跳动作 幼儿在学习动作技能的过程中,运用以下环节:观察示范动作并模仿练习,较多地利用视觉来控制动作;通过不断练习,使肌肉运动感觉逐渐明确,从而据此来分析判断,以利于在自由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动作;和同伴共同学习,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动作。如果活动过程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真正的游戏,幼儿就会由衷的觉得好玩并乐于参与,如果幼儿体验到了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要做到这一点,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很重要,它可以让幼儿找到自己的目标并积极练习。
四、轻松愉悦,自然结束,做好放松整理活动 活动将要结束时,做放松整理活动,幼儿伸出小拳头帮同伴拍一拍肩膀、捶一捶背,揉一揉腿,鼓励他们相互这样做,教师与幼儿相互拍一拍、捏一捏、捶一捶,使身心得到充分的舒展,在温馨、和谐的氛围中结束活动,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
活动中,幼儿的精神是放松的,情绪是愉悦的,参与活动的意识是主动的,参与活动的难度是可选择的,每个人都能够在自身的原有能力上得到发挥,同时在生理心理上有一种获得成功的喜悦感,从而激发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活动。
五、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认真细致指导,达到身体精神双赢
《纲要》指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我在跨跳活动的设计和活动中坚持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如何让幼儿看清楚动作,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增强幼儿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助人为乐的情怀,达到身体精神双赢,这是我反复思考的问题。
(一)正确示范,细致指导
动作的分解是学习动作技能的一种方法,但对于幼儿,过细的动作分解会让他们无所适从,在“踩石头跨跳”的游戏中教师亲自演示了跨跳的正确方法,让个别幼儿展示一下,让能力较好的幼儿示范一下,逐步明确跨跳的动作要领。重点是引导幼儿看清楚起跳和落地的动作,接着认识到起跳蹬腿要有力,跨跳落地时要轻,助跑要快一些,跨的步子要大,跨跳落地不要停顿。并总结几句话,编成小儿歌帮助幼儿理解跨跳的动作要领,“跑上几步来跨跳,单脚起跳用力蹬,单脚轻落不要停。”鼓励幼儿去观察去思考怎样完成跨跳的动作,随着活动的开展,逐步地深入。
(二)讲清规则,布置场地
教师讲清楚游戏的规则,体育游戏的各个环节要求要具体。当许多游戏出现在一次活动中,要注意其层次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避免一个个游戏的堆积。活动中巧妙的运用动静结合,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
场地布置关系到幼儿有秩序的参与游戏,整个体育活动的场地该如何布置,开展每个游戏活动时幼儿的位置会有哪些变化,一定要充分考虑每一个细节,场地的布置要便于幼儿参与活动,不发生碰撞,并激发幼儿的情趣,才能保证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尊重幼儿,增强爱心
大班幼儿仍处于成长阶段,且每个人成长速度不同,体能状况也不同, 活动中应注重幼儿的能力基础和个性发展,尊重他们的体力、能力的个体差异。练习跨跳时,出现宽、窄不同的小河让幼儿充分的练习,允许不同跨跳动作的出现,不强求一个标准,照顾到动作能力不一的幼儿,保护每一个幼儿参与跨跳活动的积极性。活动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活动中难度不同的游戏环节实现了不同的目标,锻炼并提高幼儿的跳跃能力。使每个幼儿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和发展,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的感觉。这样,不仅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还使体育活动和品德教育有机的融合。进行跨跳活动的同时,在幼儿的心灵里播撒下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爱心种子,在活动中做到身体技能、思想品德双丰收。从教学效果看,整个活动中幼儿身心放松,情绪愉悦,增强了爱心,达到预设的目标。
第二篇:关于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的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汇报
关于《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的课题研究
阶段性工作汇报
城区二小
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全家围着孩子转,恨不得把所有的事情都替孩子做了,但是家长要冷静地想一想,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现在不让孩子做,等孩子长大了,他就什么都不会做,也懒得去做,因为在他的心中,爸爸妈妈早晚会为自己安排好的。真的到了那一天,就悔之晚矣。
俗话说“心灵手巧”,灵巧的手是一个人大脑发育良好的标志之一。孩子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总是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比如,孩子看到花儿很漂亮,他自己会努力地把小手伸出去摘那朵花,这就是孩子基本的动手能力。
动手做事是孩子成长的基础,也是开发孩子智力的前提条件。四岁前的孩子处于行为的敏感期,家长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期,根据孩子的发展阶段,多让孩子动手做事。让孩子多动手可以锻炼孩子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促进孩子运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孩子多动手帮父母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还可以让孩子体会父母的不易,从而懂得孝敬父母。父母应怎样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呢?这个其实并不难,家长不要事事代劳,鼓励孩子自己动手,生活中提高孩子动手能力的方法有很多种。
1.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自理,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完成孩子学会走路之后,活动范围明显扩大了许多,这时的孩子非常愿意做些事情。但是他们手、脚的协调能力还不完善,做起事来常常“笨手笨脚”,家长千万别因嫌孩子麻烦或碍手碍脚而剥夺孩子学习劳动的机会,家长可以耐心地、反复给孩子做示范,让孩子跟着模仿,慢慢地就会从不熟练到熟练,最后运用自如了。可以教孩子自己逐渐学会系鞋带、脱衣服、放被褥、收拾自己的房间,洗一些简单的东西等等。
平时还可以利用日常生活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比如:可以开展自制食品活动,如包饺子,幼儿在活动中,自己和面,体会水、面数量的多少与软硬的关系,孩子们有的包、有的擀皮配合默契,兴趣会浓厚,包好饺子后还可以引导孩子主动清理桌面,巩固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的水果拼盘,幼儿自己动手清洗水果,选择搭配拼盘图案、味道,提高幼儿动手、动脑、审美能力。还可以引导孩照顾自然角,按时浇水喂养小动物,绘画每天天气情况,记录植物生长变化,做老师的小助手,发放作业,玩具,清擦桌椅,修补图书等、制定值日生的工作及开展种植活动等让幼儿在劳动中提高动手使用工具的操作技能。
2.鼓励孩子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
家庭生活是一种集体生活,也可以看做社会的缩影,家长
要引导孩子多为父母做些事情,可以是一些很小的事情,如扫地、擦桌子、洗碗筷,等等,从小培养孩子为他人着想的意识。
3.父母要善于称赞孩子
当孩子努力去做了,或做得很好时,家长要立即予以称赞和鼓励,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种称赞尽量不要以实物的形式,比如给孩子买玩具,买好吃的东西等,因为这样容易刺激孩子的虚荣心,时间久了,反而会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
总之,生活中处处都有机会,孩子天生是个天才,只要有足够的空间,他们就能玩出无穷的花样。父母要从传统的价值观中走出来,鼓励孩子多玩,在玩的过程中让孩子多看、多听、多想,关键是多动手,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自信、乐观、有创意的人。
第三篇:幼儿线下小课题研究《怎样减少器械类户外游戏安全事故的发生》
万昌中心幼儿园仲艳春打磨后的小课题研究报告
《怎样减少器械类户外游戏安全事故的发生》
课题价值分析: 游戏是孩子的生命中迸发的激情,孩子爱玩游戏,尤其喜爱户外游戏。器械类户外游戏是户外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游戏,而在器械类户外游戏中总是会有或大或小的安全事故,在游戏中难免要奔跑、跳跃、钻爬、攀登等,我们也常常会遇到幼儿在活动中突然跌倒,抛接的物品落到自己或同伴的身上等等。研究名称:
怎样减少器械类户外游戏安全事故的发生 研究目标:
减少器械类户外游戏安全事故的发生 研究方式:观察法、行动研究法 研究部署:
1.很多时候,会遇活动中幼儿因为场地太小发生碰撞的现象,或者教师在活动中没有安排好孩子的位置发生一些活动中安全事故,其实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这就要求教师对活动场地有一个很好的调控。教师在活动开展前必须对自己本次活动的场地需求有一个定位。
2.必须在活动前清除掉活动场地的各种障碍,保证场地的安全性。另外,在活动中教师应该时刻提醒幼儿保持一定的活动距离。
3.幼儿园户外活动的器械和设备要定期检查、定期维修。向滑梯的坡度要适当,边脚要光滑。着地点应铺垫子或安沙坑,以减小滑落时的下挫力;摇椅、荡船等玩具制造或安装时要注意:重心要低,吊环要牢固;翘翘板是幼儿喜欢的玩具。有的跷跷板的正面磨的很平,做得很美,但板的背面却不在意。其实,跷跷板背面的两侧最重要。有的幼儿在完跷跷板的时候,脚后跟被跷跷板压下是刮伤。
4.有时会发生幼儿争夺器械而发生一些安全事故。同时有的孩子不能按秩序拿放器械有时也容易出现安全事故。还有的孩子对于新器械不能很好把握而发生安全事故。
5.加强幼儿自我保护的知识
自我保护意识和方法是安全问题中的主体。在户外体育活动中尤为重要。加强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须从教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长期的教育和熏陶幼儿。自我保护的方法则可在各项活动中针对性的授予。如:教会幼儿在不小心跌倒时用手撑地;走高跷时重心适时移动;躲闪投掷物时,用双手保护头部等。同时,在户外活动中,制订合理的常规要求,并逐步养成幼儿按要求活动的习惯,杜绝不合理,不安全的行为。
6.户外活动中,幼儿的着装 幼儿的年龄小,运动机能尚不完善,协调性差。为保护幼儿的身体,户外活动时,应尽量让幼儿穿上适脚的球鞋、运动鞋。并注意鞋带是否松散。户外活动时,幼儿会大量出汗。所以,在活动前可以先脱去外衣,活动结束休息是再穿上。确保不因出汗而着凉。贴身的衣物以棉制品为好,以及时吸掉汗水。紧身而不透气的衣物会牵制幼儿肌肉的运动,容易引起拉伤及皮肤的不良反应。在活动以前,教师还要注意检查幼儿的口袋,及时收好幼儿口袋中的危险物品,并妥善保管。有的幼儿爱把一些玻璃、小刀藏在口袋中。如不注意,在进行活动,特别是垫上运动时,便会酿成事故。另外,体育活动内容的安排要注意强度合理,技能独立。以免幼儿在掌握时发生混淆,而导致错误动作,甚至引起事故。7.加强活动中安全意识的加强
幼儿户外活动的安全意识,并不是一天就能形成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让幼儿明白户外活动中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情是危险的不能做的。研究结果:
1.将这些户外安全知识每天贯穿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比如在玩滑梯的时候,时刻提醒孩子不能推挤,在平日活动中孩子熟悉了老师一些手势和口令,形成了一些规则意识。2.给孩子们讲一些安全事故的故事,幼儿去判断推测这些故事,他们知道自己遇到这些情况时要怎样处理。3.在活动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已经在逐步养成,孩子能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这样活动中就不会乱,强化幼儿的体育活动常规意识,把幼儿遵守常规的情况放在活动后的小结中,让幼儿知道遵守常规的重要性。
4.孩子们的友好合作品质加强了,孩子学会相互帮助一起分享幼儿户外活动的安全意识。
幼儿器械类户外游戏的安全意识,并不是一天就能形成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第四篇: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子课题研究方...(本站推荐)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
——子课题研究方案
小班年级组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幼儿拥有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对幼儿全面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孩子们在操作中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手、眼、脑的协调能力得到锻炼,可以发展孩子的创造能力、想象力、审美能力、理解记忆思考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在操作探索中不断获得成功,能够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能力,增强孩子自信心!
孩子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手是思维的镜子,是意识的培育者,是智慧的创造者”。幼儿手部肌肉活动越多、越丰富、越精细,就越能开发幼儿大脑的潜能,促进智力的发展。在操作活动中,幼儿往往需要克服困难,相互帮助,团结协作,才能完成任务。因此,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幼儿不怕困难,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等良好品德的形成。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1.在建构活动中培养动手能力。
2.在区域游戏中培养动手能力。
3.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动手能力。
4.在种植活动中培养动手能力。
(二)研究方法
观察法行动研究法个案观察法:
三、研究对象:
小班全体幼儿
四、研究起讫时间:
2011.9-2012.6
五、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9月)
1.围绕研究课题,明确实施研究的方法。
2.围绕研究课题,进行理论学习。
3.做好家长的宣传发动工作,从思想上让家长产生认同感,对本课题的研究形成共识。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
1.围绕研究课题进一步进行研究,做好观察记录。
2.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6月)
1.整理、分析、归纳研究资料。
2.总结实践活动,撰写出课题论文。
3.成果展示。
六、预设成果:
论文
第五篇:培养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小课题研究
培养幼儿良好午睡的好习惯
杨
丽
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们班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年龄在5岁左右,大多数是爷爷奶奶带,有的是由家里四个老人一起照顾,难免会过分宠爱,并且没有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如:没有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健康意识也越来越强,家长们关心的不止是幼儿吃饱穿暖,他们更关心的是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幼儿的身心要得到良好发展,保证幼儿能有足够的睡眠质量也是至关重要的。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本班午睡出现的一些问题:上床后没有睡觉的意愿,或做小动作,或小声说话,或睁着眼睛四处看,展开了对幼儿养成良好午睡的好习惯的研究。课题实践的意义
《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幼儿午睡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重要环节,幼儿期正是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睡得好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对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同时对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幼儿不喜欢午睡,睡眠不足,会感到精神疲倦,烦躁不安,吃饭不香,爱发脾气,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睡眠充足的孩子做任何事情都精力充沛,情绪愉快,食欲好,长得健康。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结合我园的园本课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研究”为载体。针对本班午睡出现的一些问题:上床后没有睡觉的意愿,或做小动作,或小声说话,或睁着眼睛四处看,展开了对幼儿养成良好午睡的好习惯的研究。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组织幼儿散步
带幼儿在幼儿园的院子里散步,呼吸新鲜空气,让孩子们观察花草树木的变化,在草坪上或树下坐一会儿,互相谈一谈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让孩子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享受无穷的乐趣。睡前散步不仅有助于食物的消化,而且有利于气血的流通,使气顺血和,由此而得到更好的休息和睡眠。此外,睡前在户外散步,大脑会更清醒,心情会更舒畅,吐故纳新的结果会缩短初睡至熟睡的过程,这对幼儿是有益的。(二)、初入午睡室,教师的适当提示
在幼儿进入午睡室时,教师应督促幼儿及时大小便,教师在进入午睡室时,不仅要教育幼儿轻轻讲话、轻轻走路,自己也应该做到轻轻讲话、轻轻走,多用手势代替语言,然后指导幼儿按顺序脱衣服,整齐摆放,并告诉幼儿穿、脱衣服的正确方法、能有礼貌地向教师或同伴请求帮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从而安心地进入睡眠,给幼儿营造一个安静的午睡环境。
(三)、午睡中不可忽视的巡视
幼儿的睡姿正确与否,关系到幼儿睡眠的质量和身体健康。俯卧压迫心脏,血液循环受影响;左侧卧也同样有影响;蒙头睡会使幼儿不能舒畅的呼吸到新鲜空气,容易使幼儿做恶梦,影响幼儿骨骼的正常生长,所以必须培养幼儿仰睡或右侧睡的正确姿势。教师应通过各种故事讲述、常规活动来让幼儿掌握正确的睡姿,并结合午睡实际,密切观察,随时纠正幼儿的睡姿。
(四)、创设舒适的午睡环境
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寝室内粘贴一些处于睡眠中的动物的图案,或者在墙上布置一些星星、月亮等符合睡眠环境的图案,以增强睡眠的安静感。睡前,教师要拉上窗帘,为幼儿入睡创造一个安静、暖和、舒适、宽松、空气流通的睡眠环境,从而提高幼儿的睡眠质量。
(五)、加强家园合作
幼儿良好的睡眠习惯的养成,不是在一个小时或几天之内养成,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光靠幼儿园是不够的,还需要家长的配合。
1、多种形式的宣传,提高家长的认识
可以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等向家长宣传充足的睡眠对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性,不良睡姿,不合理无规律的的作息时间,对幼儿健康的危害等,帮助家长提高认识,促使家长关注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改变教养态度,从而使家园步调一致,相互配合。
2、针对不同午睡问题的幼儿,对症下药
对于入睡困难的幼儿,我们通过与家长的个别交谈、网上沟通等形式,了解幼儿的作息,在家睡眠状况,及时与家长进行交流和商讨,争取家长的配合,督促幼儿按时睡眠、起床、来园、使幼儿的午睡时间与晚间的睡眠得以协调。为保证幼儿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睡眠习惯的养成而共同努力。课题研究反思与总结
幼儿园的午睡一直都是家长很关心的话题,特别是我们婴儿园的孩子们,孩子的年龄很小,很多孩子都是家长自己带着睡觉的,到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家长当然很不放心。但通过我们的工作,以及与家长沟通,更多的是我们在工作中很认真,很细致,对幼儿照顾很周全,家长也很放心,班上现有两个孩子中途回家午睡(体质较弱),其他孩子都能正常适应集体生活。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更多的反思、总结,把我们的工作做好,让领导满意,让家长放心,让社会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