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时间:2019-05-13 21:24: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二单元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二单元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第一篇:第二单元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第二单元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第三节 独特的民族风√

评委老师好,我是ⅩⅩ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独特的民族风》,下面,我将围绕本节课“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三个问题,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总结六个方面谈一谈这堂课的设计思路和教学理念。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音乐鉴赏》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将主要欣赏学习内蒙古民歌《辽阔的草原》西藏民歌《宗巴朗松》和新疆民歌《牡丹汗hán》以及讲授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民歌特征。

二、教学目标:

①欣赏几首代表性的民歌,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认识、理解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征。

②认识“长调”、“囊玛”、“爱情歌曲”等民歌体裁。从旋律、节奏特点等方面对三个民族的音乐进行比较。

三、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聆听这三首民歌,对比欣赏,分辨不同民族的民歌特征。从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进行比较,认识三个民族的音乐特征。

四、说教法学法

1.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当的鉴赏音乐经验,积累了一些相关的音乐知识,通过聆听法、谈话法、表演法、情景教学法、模唱活动在原有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引导学生感受、体验、理解其音乐风格。

2.运用多媒体,既能节省时间又避免了枯燥的说教形式,提高学习效率。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以播放视频导入 播放刀郎的《敖包相会》、韩红的《天路》、王洛宾的《掀起你的盖头来》这三首歌曲的片段,配合三个民族的风景图片导入,营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之后我将全班同学分成三组,分别代表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让他们对本民族的地理、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等方面进行讨论。然后选出一位代表为大家讲解。

2.引出课题,出示教学目标 3.阅读文本整体感知

1.下面欣赏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完整聆听后。我将提问:这首歌曲在旋律和节奏上有什么特点?这是属于“长调”歌曲还是“短调”歌曲?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后,我来总结《辽阔的草原》是一首蒙古族长调歌曲。①长调的旋律舒展悠长,节奏自如,句幅宽大,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2.之后老师带你们欣赏一首由才旦卓玛老师演唱的西藏民歌《宗巴朗松》。听后我将提问:同学们对西藏歌曲了解多少?给同学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下面我将介绍西藏民歌的特征:西藏被称为歌舞之乡,②藏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藏族音乐可分为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三大类,《宗巴朗松》属于民间音乐的歌舞音乐,具有典型的囊玛音调。囊玛曲调典雅,节奏舒展,与急速热烈的舞曲形成强烈的对比。下面来请同学们列举知道的藏族歌曲:如《唱支山歌给党听》、《北京的金山上》,《高原红》、《青藏高原》等。

3.接下来欣赏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hán》。让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该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学生回答,我来总结:该曲是一首描写爱情的歌曲;主要的演奏乐器冬不拉和手鼓:歌曲的旋律明朗、奔放、感情充沛,歌词寓意深刻。

4.最后再次聆听《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三首民歌,通过模拟哼唱、对比欣赏,分辨不同民族的民歌特征。我来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进行比较,认识三个民族的音乐特征。5.拓展与延伸

①测评学生音乐能力,拓宽其音乐文化视野

聆听歌曲《嘎达梅林》,判断它是属于长调还是短调。(短调)

②引导学生认识几种常见少数民族常用乐器

六、总结

通过欣赏《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三首民歌,感受体验了其音乐情绪,认识、理解了蒙古族、藏族及维吾尔民歌的风格特征及体裁形式,进而认识到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精神财富,做为中国的青少年,有义务、有责任,去传承去发展,担当起发扬光大民族音乐文化的重任,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谢谢评委,我的说课完毕

第二篇:第三节《独特民族风》教案

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验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歌的民族风格。

2、认识“长调”、“囊玛”、“爱情歌曲”等民歌体裁。

3、初步懂得民歌与人们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经济形态、文化传统、语言语音等因素有紧密关系,也是形成民族风格的重要原因。

二、教学重点:在感受、体验的基础上,认识、理解蒙古族、藏族及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征。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民歌的风格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并会用恰当的音乐术语对歌曲进行风格特征描绘。

四、教学准备:《独特民族风》课件、欣赏歌曲音视频、拓展歌曲音视频、创设情景风景图片和视频。(《小西召》在课前准备前提前打开。)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导入: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了人数最多的汉族,还有傣族,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等等。现在我们通过视频来看看这些少数民族居住的地理风貌、生活环境。同学们也猜猜这些是哪个省份。

2.观看《爸爸去哪儿》节目短视频。并思考问题。问题1:拍摄的场地分别是在哪里? 答:内蒙古。新疆。

问题2:这些地理位置分别形成了哪些民族? 答:蒙古族。维吾尔族。

相信同学们通过地理课、语文课的学习。或多或少对这些民族有了自己的理解,今天我们要通过对一些对西部民歌的探究和欣赏来了解他们的音乐文化。

(二)、感受体验民歌:(提问分小组提问)

1.①听音频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在聆听过程中注意乐器马头琴的伴奏,让学生判读是藏族,蒙古族和维吾尔族中的哪个民族。)提问:仔细聆听《辽阔的草原》说说歌曲有什么特点?并判断是哪个民族民歌(速度、旋律、节奏方面考虑。)

小结:学生回答之后。点明蒙古民歌长调特点:长调民歌是蒙古民歌主要艺术形式之一,主要流行于牧区;旋律舒展悠长,节奏自由,句幅宽大,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包括草原牧歌、赞歌、思乡曲、婚礼歌、情歌等不同歌种。既然蒙古民歌有长调,那么就有短调。②播放视频歌曲《小西召》,小结短调的特点:短调与长调相对而言,泛指那些曲调短小、具有明确节奏节拍的歌曲。其音乐特点为曲调简洁,装饰音较少,旋律起伏不大,带有鲜明的宣叙性特征。扩展歌曲:《黑骏马》、《蒙古舞蹈奔腾》、《森吉德玛》 2.听音频西藏民歌《宗巴朗松》。(在聆听过程中注意乐器札木聂的伴奏。)

提问:在聆听过《宗巴朗松》之后,说说并判断是哪个民族民歌(速度、旋律、节奏方面考虑。)

小结:学生回答之后。点明西藏传统歌舞体裁“囊玛”的意思:“囊玛”藏语是屋里之意,常在布达拉宫内表演,因此得名囊玛。囊玛曲调典雅,节奏舒展,与急速热烈的舞曲形成强烈的对比。表演者边唱边做简单的礼让、鞠躬动作。伴奏乐器除有札木聂(其名称为藏语好听的声音之意)、特琴、串铃等少数民族乐器外,还有竹笛、扬琴、藏京胡等,由此可见,囊玛在其发展过程中曾受过汉族音乐文化的影响。而山歌则节奏自由,旋律起伏较大、悠长高亢。拓展歌曲:《青藏高原》、《家乡》、《天路》、《走进西藏》等。(选听)

3、听音频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聆听过程中注意歌词,还有乐器热瓦甫伴奏)提问:这是哪个民族的民歌呢?并问为什么。(从速度、节奏方面考虑。)

小结:学生回答之后。维吾尔族民歌多有舞蹈和音乐相结合。因为他们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音乐热情奔放,节奏轻快,闻名中外的有《阿拉木汗》、《半个月亮爬上来》、《达坂城》、《送我一朵玫瑰花》等。

拓展歌曲:《阿拉木汗》、《半个月亮爬上来》、《一杯美酒》、《我们新疆好地方》、《青春舞曲》等。(选听)

4.欣赏音频《嘎达梅林》,提问:这是哪个民族的民歌呢?

(三)、拓展探究

1、导入:同学们,经过这几首民歌的欣赏,我们对民族风格的特征也有了一定的理解。现在我们就通过开口唱蒙古族的《嘎达梅林》来更深的体验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2、教唱:

步骤

1、教唱简谱。步骤2:跟着钢琴唱词。

3、判断P27上的乐器是属于哪个民族的。

四、总结:

冼星海说过,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这些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希望同学们能对民歌感兴趣,对祖国的民族文化有感情,肩负起继承发扬民族音乐文化的重任。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继承和发扬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文化,中华民族才会永远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美丽的西部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伴随着多姿多彩的西部音乐,我们有机会一定走出去看看,希望这些美丽的音乐伴随同学的一声。

第三篇:2单元,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高中音乐鉴赏 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主讲教师:周友军

教学设计

【课

题】 高中音乐鉴赏模块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蒙古民歌

【教学目标】 通过聆听蒙古民歌《辽阔的草原》能够对蒙古民歌有初步认识,了解蒙古民歌常见的音乐特点;感受蒙古民歌风格,激发学生对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多渠道、多角度分析蒙古民歌的音乐风格和形成原因。【教学难点】 认识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现状及探讨如何发展。

【设计理念】 通过欣赏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创设教学情景,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导入蒙古民歌《辽阔的草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出蒙古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励自主探索

1.有一首歌曲在2005年春节晚会首播之后,受到大家广泛的热爱,并被评为最受观众喜爱的歌曲,现在这首歌曲被改编成各种flash动画和手机铃声,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以听到它的旋律,这首歌是„„

2.播放歌曲《吉祥三宝》回答问题

(1)我们从演唱者的歌声和服装,能说出他们来自哪个少数民族吗?(蒙古族)

(2)他们生活在我国的哪个地区?有着怎样的生活方式?(我国的北方内蒙古大草原上,过着游牧为主的生活。)

(二)创建探究空间,主动发现新知。

1.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蒙古,感受一下草原的气息通过展示一组蒙古草原的风景图片,播放一首MTV《鸿雁》,感受蒙古人的生活。

2.蒙古民歌的原因、体裁

我国的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蒙古族人民生息在中国北方的草原地带,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特有的音乐风格。

从蒙古族民歌的体裁形式上看,分为长调和短调。

长调——旋律舒展悠长,节奏自由,句幅宽广,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如牧歌、赞歌、思乡歌等。

短调——结构规整,节奏整齐,句幅较短窄,字多腔少,具有叙事性的特点。3.欣赏蒙古民歌《辽阔的草原》、《嘎达梅林》,对比两首歌曲,分辨出哪是长调那是短调歌曲?

(《辽阔的草原》属于长调、《嘎达梅林》属于短调)4.介绍蒙古民歌《辽阔的草原》、蒙古族歌手宝音德力格尔以及蒙古族歌唱家

这是一首流传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蒙古族“长调”歌曲。这首歌的歌词表现了蒙古族年轻牧民对爱情生活的追求。歌词采用了边比喻、边点题抒情的方法,宝音德力格尔 女高音 蒙族,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新巴尔呼东旗人。内蒙自治区歌舞团独唱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内蒙分会副主席。

1955年参加在波兰华沙举行的第五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演唱内蒙民歌,获金奖,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三)“那达慕”大会

每年的七八月份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的“那达慕”大会,就是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届时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的盛装,乘车骑马,云集在碧绿丰美的草原上,参加各种比赛。

蒙古语中“那达慕”的意思就是娱乐或游戏。

蒙古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常以骑马射箭和摔跤作为鉴别一个优秀牧民的标准。赛场上,脸色黝黑、身材魁梧的摔跤手,穿着镶有铜钉的黑色“昭德格”跤衣,像古代骑士一样跨着大步,按着民族古老的传统风格,挥臂走出;赛马更是需要有勇敢顽强精神的项目,洋溢着青春省略的骑手,扬鞭策马,红巾飞舞,如箭矢齐发;射箭在蒙古族人民中开展得非常广泛,自古就有弯弓射大雕之美誉。

(四)悠扬的马头琴和神奇的呼麦

马头琴名称的来源来自乐器本身:因为乐器的顶端有一个端庄生动的马头雕像而得名。故而称为马头琴。马头琴音色柔和、深沉带有一些苍凉感,具有浓郁的草原韵味而深受到牧民们的喜爱。

“呼麦”,是蒙古族复音唱法潮尔的高超演唱形式,是一种“喉音”艺术。运用特殊的声音技巧,一人同时唱出两个声部,形成罕见的多声部形态。

(五)知识转化情感,形成态度。

民族民间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华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是根植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的,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独特的民族音乐。

今天的我们已经意识到只有保护好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我们才能走在世界的前列,中华民族才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当原生态歌手走进我们的生活,我们看到我们民族民间音乐的明天和希望,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由三种唱法老中青三代人共同演绎的经典怀旧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来结束我们今天的音乐课。

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第四篇:高中音乐教案第三节 独特的民族风

第三节 独特的民族风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歌的民族风格。

2、认识长调、囊玛、爱情歌曲等民歌体裁。

3、初步懂得民歌与人们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经济形态、文化传统、语言语音等因素有紧密关系,也是形成起民族风格的重要原因。主要教学内容

1、《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

2、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民歌特征。重点和难点

《宗巴朗松》。理解这三首民歌的民族风格。教学方法

欣赏法、谈话法、表演法等。相关准备

多媒体设备、《独特的民族风》课件等。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同学你们看这几张图片,有谁能说出这是哪个民族的乐器?维吾尔族的达卜和冬不拉。这是蒙古族的马头琴。它们都生活在我国的西北地区,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西北,去听一听那里都有些好听的民歌。

二、作品鉴赏

(一)《辽阔的草原》

1、我们的第一站是蒙古大草原,你们听远处传来了歌声,你们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曲的速度、节奏、旋律有何特征。生:速度慢速;节奏自由、舒缓漫长;旋律开阔悠长、绵延起伏。还有吗? 有很多的装饰音。

2、师:同学们听的都很仔细,说的也非常好。蒙古族民歌的体裁众多,其中以长调和短调最具代表性。短调的结构规整,节奏整齐,句幅短窄,字多腔少,具有叙述性的特征。刚才我们欣赏的就是一首长调,《辽阔的草原》。歌曲旋律采用了羽调式作为发展基础,这也使音乐更富有鲜明的蒙古族色彩。

3、那同学们思考一下有哪些原因影响了这种风格的形成。

生:蒙古族人民生活在北方的草原地带,草原非常的辽阔。他们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这样的地理环境、生活条件和经济形态影响了蒙古族音乐独特的风格的形成。

4、歌词结构有什么特点呢?

生:两句为一小段,上下句呼应对比。上句借景比喻,下句抒情。

5、我们完整的再听一遍,听完后说一说歌曲表达了蒙古族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生:表现了蒙古族年轻牧民对爱情生活的珍视和追求。

6、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嘎达梅林》,大家来判断一下它是属于长调还是短调呢? 生:短调。为什么呢?结构规整,节奏整齐。

(二)《宗巴朗松》

1、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西藏去听一听。

藏族音乐可分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三大类。民间音乐中又分为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五类。囊玛是藏族的一种传统歌舞,主要流传于拉萨、日喀则等地。今天我们要欣赏的就是具有典型囊玛音调的歌曲《宗巴朗松》。同学们边听边思考,歌曲具有怎样的风格特征?

生: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典雅、细腻抒情。

2、我们来看歌词,看似很简单,你们觉得有什么内在含义吗?

生:歌词用写景来比喻人需要用高尚的道德修养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只要道德高尚的人,才有众多的朋友和他接近。

3、藏族同胞在演唱歌曲时,常伴有礼让、鞠躬之类的简单动作呢。接下来请几名同学跟着老师一起,边听边做一做动作。

(三)《牡丹汗》

1、接下来请大家听一首歌,大家猜一猜他是什么民族的。生:维吾尔族。

师:维吾尔族音乐继承了古代西域地区的传统,吸收了中原音乐、印度音乐、波斯阿拉伯音乐的有益营养,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音乐风格。

2、那你们觉得音乐的风格是怎么样的呢? 生:旋律生动活泼、热情奔放。节奏具有动感。

3、现在就请大家唱一唱这首歌曲的节奏,我们来感受下为什么维吾尔族的音乐充满了律动充满了动感呢?

(打节奏)生:有还很多附点节奏,还有前八后十六节奏。没错,正是如此让歌曲充满了动感和活力。

4、维吾尔族民歌可分为爱情歌曲、劳动歌曲、历史歌曲、习俗性歌曲。你们觉得这首歌曲是属于哪种歌曲呢? 生:爱情歌曲‘

5、复听。大家思考歌曲蕴含了怎样的深刻哲理呢? 生:劝人们要选择好人交朋友,对爱情要专一。

四、拓展探究

讨论题:结合前面的欣赏,思考民族音乐的产生与发展,与该民族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经济形态、文化传统、文化交流等因素有什么关系?

五、课堂小结

冼星海说过,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这些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希望同学们能对民歌感兴趣,对祖国的民族文化有感情,肩负起继承发扬民族音乐文化的重任。

第五篇:第二单元 1 多彩的的民族节日教案

《多彩的的民族节日》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了解春节、元宵节和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2、知道传统的民族节日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情感:

感受到过传统的民族节日最快乐。行为:

1、按照中华民族的民族风情,过好自己的传统节日。

2、尊重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教学重点、难点:探究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意义等。课前准备: 歌曲:爱我中华

视频:利用收集的资料制作传统民族节日的幻灯片。学生收集有关民族传统节日来历习俗的材料。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爱我中华》,视频导入。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就像歌中唱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民族是一家 他们共同生活祖国温暖的大家庭中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了解民族传统节日

可以增进我们对各民族的理解和尊重,增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探究我国的传统节日。板书课题:传统的民族节日 教师提出问题

你知道我国各民族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春节

1、教师播放一段放鞭炮的录音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什么声音? 生:鞭炮声。

师:一般人们在什么时候会放鞭炮呢?

过节、过年(课件出示:在除夕夜,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表达了人们的喜庆心情。)

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我们就要过年啦,大家开心吗?那今天我们就提前来过一个春节吧。(板书:春节)设计意图 声音的导入

可以引起学生对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的美好回忆 激发学生探究春节来历习俗等的学习兴趣。

师: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节日,你们都是怎么过的呢?、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春节习俗的材料。生:吃年夜饭、包饺子、贴春联、放烟花…… 教师播放制作的有关春节习俗的幻灯片 以引起学生的美好记忆。

4、师:关于春节你还知道些什么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师生共同总结

农历正月初一:拜年、贴福字

挂灯、包饺子、吃年糕、贴春联等

5、师:春节的事情可真多,你知道我们为什么会过年?生思考 师:这里呀,关于过年还有一个传说呢,你们想听吗?(课件展示:年的传说

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

6、想一想

春节还有哪些庆祝活动? 活动二 中秋节

播放苏轼词《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引出中秋节的学习

师:你知道这首词写作者在什么节日思念亲人的情形? 生:中秋节

是的,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到这个时候,人们望着玉盘般的明月,自然会联想到家人的团圆,远在异乡的人,也期望借助月亮寄托自己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之情。古时候,按照礼俗,在中秋节,,家人一定要团聚,以表示团聚,因而人们又把中秋节叫团圆节。中秋节大家是怎么过的?

2、自学课文,归纳知识。

试着在下发的练习纸上写出这一节日的日期,来历,习俗和意义。教师把它制成表格投影到大屏幕上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分组交流。交流后,教师用制作的幻灯片补充如下: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习俗是赏月、吃月饼。与它相联系的传说是《嫦娥奔月》。

(1)、每个月的十五,月亮都是圆的,为什么特别定在八月十五赏月?因为冬天赏月太冷,春、夏季云雨比较多。秋天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碧空如洗。因此,月儿分外明,八月十五正是中秋,所以最适宜赏月。

(2)、学生或老师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这当然是个传说,但它表达了中国人很早就有探索宇宙空以及其他星球奥秘的愿望。现在,我国已经发射了多颗人造卫星,也就是小月亮,不久的将来,中国人一定能实现登月的梦想。活动三其它节日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用课件补充整理

(其他的传统节日,学生能讲多少就讲多少,老师在学生交流时可适当补充。)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习俗:吃汤圆,看灯,猜灯谜。清明节:又叫寒食节,习俗:上坟扫墓,踏青,吃青团。现在新的含义是怀念先烈,继承传统。

讲述寒食节的来历春秋时期晋文公贤臣介子推.......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习俗:龙舟竞渡

吃粽子

纪念屈原

三、课内小结:

上了这节课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分组讨论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老师也谈自己的感受引出板书。(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中华儿女同根同心。)

四、课后延伸:查找有关少数民族节日习俗的资料(文字、图片、实物都可以)。总结:

中国的传统节日,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我想通过《多彩的民族节日》这一主题的学习,引导学生对我国的几大传统节日:春节、中 秋节等有较为详细的了解和认识。对于其它节日,主要通过学生探究搜集、整理、汇报交流的方式进行,在活动中通过查找资料、调查采访、动手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感受我们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让民族精神在活动中表现得更透彻。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补充,相得益彰。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首先,活动环节比较清晰;其次,运用多媒体课件加以补充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在本节课中,学生们通过自己收集资料、筛选整理、确定汇报方式等几项活动,不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尝试,学生都从中获取了知识,增加了实践经验,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都得到发展,逐渐释放了自身潜在的能力。

下载第二单元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二单元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