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认真做事培养工匠精神
从认真做事培养工匠精神
中职学校要把培育工匠精神贯穿于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使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成为办学的鲜明特征。然而,工匠精神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针对中职生的心理特征,从训练他们认真做事的基础开始。具体来讲,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培养精细化意识。
细节决定成败,数据化是精细化做事能力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要培养训练中职生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都能尽力使每一个环节数据化,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可引导学生用“5W2H”的方法进行处理:(What)要做的是什么?(Why)为什么这个事情是必须要做的?(Where)在哪里做这个事情?(When)什么时间做?各阶段的时间顺序是什么?(Who)需要谁来做这个事情?(How)如何来做?最好的方法是什么?(Howmuch)做到什么程度?成本是多少?
二是培养忠诚品质。
人无信则不立,忠于职守是工匠精神的重要体现。要做到忠于职守,首先就要具备忠诚的品德。《辞海》中“忠”指的是“坚守中心,不偏不倚”,“诚”指的是“言出必成,信守诺言”。职业人的忠诚就是心系企业,兢兢业业,恪尽己任,因此,培养中职生忠于工作的品质,才能让他们成为企业长久重用的技能人才。
三是培养责任品德。
所谓责任,就是分内应做的事,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事就应当承担过失,要坦诚地面对自己的错误和失误,并将这种负责精神落实到每件事的细节之中。尽管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也要承担起压力和面对各种困难,但一个真正能够承担起责任的人,是会有走出逆境的勇气和决心的。要教育引导中职生勇敢地担负起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全力以赴,能做到最好,就绝不做一般好,这才是企业需要的工匠精神。
四是培养守时品德。
守时是纪律中最原始的一种,是技能人才必备的良好品德。养成守时品德,就要学会科学地管理时间,这样才能够合理地分配时间,有效地开展学习和工作,对于想清楚的事情,就立刻去做,思想只有化为行动,才有可能实现。同时,遵循要事第一的原则,对事情进行分类,先做重要且紧急的事情,然后才去处理其他的事情。
五是培养自律品质。
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每个人自觉遵守纪律,才能保证一切正常进行。纪律是一种非常必要的约束手段。只有懂得遵守纪律、服从命令的人们,才能无坚不摧,勇敢地完成任务,成为一名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要培养自律的品质,就要用慎独的方法进行不断地锻炼和约束自己。慎独是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一种修养的境界。“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是工匠精神的重要体现。
六是培养质量意识。
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质量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是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企业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因此培养具有质量意识的技能人才队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注重中职生质量标准化意识的养成。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是中职生学会认真做事必须具备的意识,也是工匠精神的内在要求。
七是培养创新意识。
所谓创新,就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遵循人的创造活动规律,发挥创造的能力和人格特质,创造出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活动。在高科技创新驱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技能型人才工作岗位综合程度越来越高。中职生要努力学习本专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特别是要牢固掌握核心能力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掌握一定相关领域的知识,形成相对较宽的专业知识面;同时,还要了解有关的法律法规。只有具备了较为科学的知识技能结构,才能在快速更新的职业岗位上做出创新成绩。
第二篇:培养认真做事的精神
培养认真做事的精神
凡认真做事必定是用心的,唯有用心才能在工作中体现出认真的状态,勤奋、努力、坚持不懈、默默奉献、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这是做事认真的表现,也是用心做事的表现。而用心做事也必然要求认真踏实、一丝不苟,并且勤奋不懈、持之以恒。如果工作中懒惰散漫、消极懈怠、敷衍了事、应付差事,那么工作将永远也不会做好。上星期郭总给参会的每位干部管理人员,提出了工作中的具体要求:要概念清楚、思路清晰、措施得力、业务熟练、真抓实干。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抱着认真的态度,努力学习,培养自身素质,提高管理水平,力求在工作中做得更好,使自己的思想认识再上一个新台阶。
毛泽东曾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这是对中国共产党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经验之谈。联系我们的日常生活,司空见惯的现象是,凡是在各行各业取得成功的人,大都是做事认真的人,即认真做事的人,这也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天道酬勤” 的意思。大到一个单位的工作,小到一个人的事业,只要认真做事,定会用心考虑、精心努力、全身心投入的,只有想做好事,必定会用心,也必定表现在时时处处认真踏实上,否则便可能一事无成。
每一位岗位上的员工,如果只是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不仅应该按职责去做事,更应该用心做事,自己能做到的事绝不推给别人。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成就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才能使一切归于有序。用心做事,体现了一个人“追求完善”的境界。其实,能做大事的人只是少数,多数人的情况总是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础。
要想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的价值,你就得创造价值,这就需要辛勤耕耘。不劳而获的好事,犹如天上会掉下馅饼、掉下金元宝、正好砸在你的头上,这些美丽的神话和飘渺的希望,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所以还是要认真做事,用心做事,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干到一般人无法取代你的程度,你就会立于不败之地,就会保有你赖以安身立命的岗位。如果你还能保持一颗良好的心境,有充实、上进的精神追求,你的理想将会成为现实。如果做每件事都保持认真负责的态度,那么,你的人生价值就会得到充分的认可和体现。
第三篇:浅谈职业学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浅谈职业学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摘 要:本文阐述了工匠精神的含义,分析了职业学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工匠精神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职业学校;工匠精神;精神培养
一、工匠精神的含义
工匠精神一般是指工匠就自己负责的产品进行精心雕琢,坚持精益求精的原则,要求产品质量与美感并存。实质上,每位工匠都热衷于对自己的产品精心雕琢,进而改善工艺,非常享受产品能够在自己双手中得到升华的过程。从工匠精神目标层面进行分析,主要是指能够打造本行业质量最优的产品。对其进行总结概括,工匠精神是对创造精神与精益求精精神的大力追求,发挥用户至上精神,争取为用户提供最优质服务。培育工匠精神既需要政策导向,也需要教育的介入,尤其是以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为己任的职业教育。
二、职业学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1.促进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目前,要想使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既要有高水平科研能力的支持,又要有精神层面的支撑,工匠精神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有助于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严格摒弃浮躁,耐心提升品质,对产品进行改进设计,努力完善细节,从而达到增品种、提品质的目的。
2.推进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工匠精神已经逐渐发展为职业教育的必需技能及态度,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提供支撑,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职业教育要为学生注入工匠精神,培养符合现代工业需要的智慧型“匠人”。重拾工匠精神是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新诉求,应将工匠精神培育成为职业教育文化,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3.促进职业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职业学习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一技之长,进而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对我国未来几年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应将重点放到技师人才的培养上,致力于打造技艺高超、掌握门类齐全的人才管理队伍,从根本上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目标。
三、职业学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实施策略
1.转变教育观念
职业教育中,教师需清楚认识工匠精神在教育中的重要价值以及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实现工匠精神的科学应用。除此之外,社会以及家庭也必须转变相关的教育观念,从重视学历、轻视能力的误区当中走出来,对技能型人才予以肯定,彻底摆脱职业教育偏见。总之,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工匠精神以及学生技能培养之间的相互融合,在教会学生一技之长的前提下,使学生真正领悟质量的重要性,保证每位学生都拥有高尚的职业精神以及坚定的职业信念。
2.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属于传统形式学徒培训与现代化教育进行相互结合的新型合作形式,致力于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保证学生在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在实践中更好地接受企业文化以及企业精神熏陶,让学生可以得到多方面锻炼,实现教育目标。从我国目前国情来看,相关部门应快速制定科学化的校企合作法律政策,从校企合作主体、合作过程以及监督等方面进行规范,增强校企合作的合理性。
3.营造良好氛围
实质上,要想获得高效教育,必须拥有良好环境。在现代化职业教育期间,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使教育达到预期效果。具体来说,职业学校需要建设以工匠精神为基本内容的校园文化,并发挥其引领作用,然后借助多种隐性教育资源,让每位学生都具备工匠精神,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水平。
4.提高教师素养
?F阶段,教师素养培训问题关系到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高低。从职业教育性质出发,教师需要具备专业化理论知识,并熟练掌握相关的实践技能,然而这种双师型教师却相对匮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若要有效解决职业教育师资问题,就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对职业院校教师招聘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大力拓展人才渠道,必要时从企业引进高素质工作人员任教。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工作人员要具备熟练的职业技能、工匠精神与责任心,可以在学生指导工作中发挥有效作用。其次,强化职教育培训,尤其是对教师素养的培养,进而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四、结语
在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培养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实践探索。工匠精神作为职业教育的必需技能与态度,需要相关人员予以高度重视,并以实际行动促进工匠精神的科学培养,提升职业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2]郑立巍.谈职业教育要着眼于大国工匠的培养目标[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1).[3]王新宇.“中国制造”视域下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6(2).
第四篇: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工匠精神”一词随即红遍大江南北。
总理为何要提工匠精神?因为这是“中国制造”与外国制造的差距。今年1月4日,李克强总理在山西太原主持召开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座谈会上,举例说中国至今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比如圆珠笔的“圆珠”目前仍需要进口。1895年圆珠笔就已经被发明了,高铁、大飞机都造得出来,圆珠笔珠竟然还不能自行生产!中国作为制笔大国,核心技术和材料却仍然高度依赖进口,要想从制笔大国向制笔强国转变,工匠精神就是关键所在!
什么是工匠精神?
说到工匠精神,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日本制造。知乎上有一个热门问答“日本的工匠精神到底是怎样的?”有着非常翔实的介绍。其中,被广泛引用的是好莱坞巨星娜塔莉·波特曼在去年哈佛毕业典礼演讲中提到的一个例子。她和丈夫去东京一家著名寿司店吃寿司,发现寿司好吃到让她这个素食主义者都欲罢不能,但发现店里只有6个座位。她一开始很好奇为什么不扩张,后来朋友向她解释:东京所有最棒的饭店都这么小,而且只做一样料理,因为他们要把事情做好做漂亮,关键不在于数量,而在于对事物追求至善至美过程中的愉悦。
从这个小故事,我们不难提炼出工匠精神的内涵。它指的是一种精工制作的意识,一个产品的每个环节、每道工序、每个细节都精心打磨、精益求精,专注、精确、极致、追求卓越。套用财经学者吴晓波的话来讲,工匠精神就是:做电饭煲的,能让煮出来的米饭粒粒晶莹不黏锅;做吹风机的,能让头发吹得干爽柔滑;做菜刀的,能让每一个主妇手起刀落,轻松省力;做保温杯的,能让每一个出行者在雪地中喝到一口热水;做马桶盖的,能让所有的屁股都洁净似玉,如沐春风„„ 而工匠精神的反面,是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短、平、快”的粗制滥造。当然,制造业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盈利,工匠精神也不例外,只不过,相较于粗制滥造赚快钱,坚守工匠精神更苦更难、也是唯一正确的路。你要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因此,工匠精神不仅是一项技能,也是一种精神品质。
为何呼唤工匠精神?
毫无疑问,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令人瞩目的制造大国之一。国外曾流传这样的趣谈:一位母亲问孩子:“上帝住在哪里?”孩子答道:“既然上帝创造了万物,他一定住在中国。因为所有东西都是‘中国制造’。”一方面,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具有极高的占有率,但另一方面,部分中国制造在全球消费者的印象却很是一般,甚至大多中国人本身也更喜欢外国货。
据日本观光厅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过去的一年,中国游客在日本消费总金额为14174亿日元,即822亿人民币。世界各地区游客在日本消费的总金额前五名中,中国大陆游客消费总额比台湾、韩国、香港、美国游客在日消费的总额还多1518亿日元(88亿人民币)。
但去年,中国的实体消费市场却很低迷。有报道指出,国人到日本爆买的产品其实是中国产的,如马桶,却丝毫未浇灭国人到日本扫货的热情。这映衬出某种尴尬:因为工匠精神的匮乏与廉价低质的刻板印象,中国制造业正在不断丧失本国的消费群体。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庞大中产阶层的出现,中国人的消费结构、消费习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30年前,大家都图个廉价实用,只要能够满足基本需求即可;但30年后的今天,“物不美价廉”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价格不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人们更在乎的是产品的附加值:创意、技术含金量、人文关怀、参与感。只可惜,中国的制造业结构不均衡,以工匠精神为特色的中高端制造业严重不足,大家口袋里有钱,却买不到中意的产品,由此中高端消费市场长期为欧美、日韩等国垄断。
雪上加霜的是,随着生产成本的增加,属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中国制造业,它引以为傲的人力与成本优势正在丧失,与此同时,美国等发达国家提出了“再工业化”“本土回归”“重振制造业”的战略思路。竞争加剧、外需萎缩、内需不足、成本上升,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市场也在不断萎缩,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生死挑战。
我们应该怎么做? 一 培育工匠精神
显然,工匠精神是转型的必备条件。工匠精神不单代表着一种新的生产理念,它也是中国制造业的转型方向。从低端制造的泥淖中走出,淘汰落后重复产能,加强技术创新,其最终目的是“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与形象。只是,转型并不是喊喊口号就能够完成的。道理大家都懂,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该如何付诸实践?我们该如何培育工匠精神?
其实,中国自古以来就不乏持有工匠精神之人。有人说,古代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原创之国、匠品出口国、匠人之国。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金银器、壁纸等产品是世界各国王宫贵族和富裕阶层的宠儿。为何今日的中国制造只给人粗制滥造的印象?显然,工匠精神的有无,与社会环境的变迁息息相关。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个兢兢业业的工人,你技术精湛、追求完美,每一件产品都耗费大量功夫打磨,可惜,你所在的企业、你的领导只用“合格与否”而不是“完美与否”来评判产品质量。因此,你的绩效是厂里最差的、你不被领导待见、你拿着最低的薪水,厂里的效益一差,你还可能第一个被下岗。此时,你还会恪守工匠精神吗? 再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个有追求、有理想的企业家,你投入大量资金研发新技术,要求员工每一件产品都要精益求精。可是,研发新技术要耗费大量资金,但你贷不到款;如果幸运一些,你研发的新技术成功了,新产品刚上架,市场上立即推出大量的仿冒产品;或者你的产品即便比其他同类品牌质量更好,但囿于中国制造业集体的低端形象,你的产品卖不出去;再者,你一年下来辛苦奔波、费尽心力,但收益却还不如邻家的阿婆卖一套房子的收益更多„„这时,你还能守住初心吗?
工匠精神既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精神品质,其实,放大了看,工匠精神更关乎着一个国家的工业文明。我们的国家、社会是怎么看待工业生产的?我们对于工业生产恪守怎么样的标准、心怀怎么样的期待?一个国家工匠精神的匮乏背后,其实是工业文明的匮乏:品牌、百年老店、匠人、企业文化以及一整套相关的体制机制,乃至社会心理、共识和氛围。
应该看到,德国、日本的制造业也曾经历过粗制滥造的阶段,但德国通过“法律、标准、质量认证”三位一体的质量管理体系,促进了德国制造质量蜕变;日本在上世纪60年代实施“质量救国”战略,促使日本制造打开了欧美和全球市场。因此,培育“工匠精神”,我们既需要“大国工匠”等榜样的激励,但更离不开政府的高效作为:完善崇尚实业、崇尚工匠精神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并花大力气营造现代制造文明的价值观和时代精神。
让有工匠精神的工人活得体面、有尊严,让有工匠精神的企业拥有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让工匠精神成为一种社会共识与社会心理„„在如此土壤中,工匠精神自会生根发芽
二 不断锤炼技术
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数控机加车间钳工组组长,人称为“航空手艺人”的胡双钱说,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无论技术发展到什么水平,都离不开人这一最核心的生产要素。即便是制造工艺水平非常发达的波音公司和空客公司,也都需要靠一些技能水平相当高的人员从事这些手工劳动。
一是要改革教育,让职业技术教育在国家有更高的社会地位,让工程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有更大的分量,让实践教育贯穿我们的中小幼教育,固牢提高技术基础。二是强化对技术工匠的奖励机制,调动工匠人员参与创造的积极性,使其能更充分更安心的专研技术。三是要营造宽容失败、允许试错的外部环境,特别是要对勇于钻研者撑腰,探索建立创新失败补偿机制,破除在科技创新上存在的“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老观念。
第五篇: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
设备制造 张文哲
截止2012年,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为什么这些长寿的企业扎堆出现在这些国家,是一种偶然吗?他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有人研究过他们大都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
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其实工匠有着更深远的意思。他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成为企业家。但大多数成功的企业都秉承着这种工匠精神。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正式提出“工匠精神”。同年12月14日,“工匠精神”入选2016年十大流行语。2017年6月22日,总书记在太原考察了两家制造企业。总书记同职工亲切交流,勉励他们发扬工匠精神,为“中国制造”作出更大贡献。工匠精神,是对精品的坚持和追求,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这恰恰也是我们路桥集团精品意识的精髓所在:苦在当代,功在千秋。
在我们路桥集团,他们喜欢阳光下架桥机美丽的金属光泽,默默的在骄阳酷暑中坚持,在烈烈长风中挺立;他们喜欢简单却美味的工作餐,在发动机的轰鸣中谈笑风生;他们喜欢每天熬夜工作后倒在床上美美睡上一觉的惬意,暂时忘却夜班的漫长和工程进度的压力。
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喜欢纯净液压油淡淡的紫色,却忘了被它浸泡过的双手会脱皮发痒;他们喜欢钻研那一份份的图纸和计算书,却忘了桌上的工作餐早已变凉;他们喜欢黎明前天边的那一抹曙光,打着哈欠把工具和苦累放入皮箱,憧憬着栉风沐雨的光荣与梦想!
公司在制造业的第一线,率先响应国家提倡的“工匠精神”,不断的树立精品意识。那么,怎样培育“工匠精神”呢?既是“精神”,就要在培育上下工夫。在2017年3月,设备制造公司开展了员工“大讲堂”的活动,围绕公司安全生产、技术质量、研发创新、施工管理、经营管理、党群政工、财务管理及企业管理等工作开展大讲堂,在广大职工中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鼓励员工带着问题学习,培养员工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为公司培养出一支技术过硬、勇于创新的管理队伍。
针对一线员工,我公司开展了“焊接工艺及专业技能培训”系列讲座。培训特邀专家为工人做指导,让工匠精神在全公司形成一种共识,使其成为公司制造过程的内在支撑。
公司还建立了对“工匠”的奖励机制——“制造工匠”的选拔活动。加大“工匠精神”的宣传力度,营造“精品工程”的工作意识。公司设立“制造工匠”交流选拔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分别由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担任。并严格制定了选拔条件、选拔流程、以及对“制造工匠”的考核及待遇提升的方案。
在设备制造公司的大力推动下,在公司各个岗位上涌现出一批批的“能工巧匠”,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示范引领的作用。
每一次移动模架的打开与关闭,都有桥梁事业部的技术员穿梭在现场,紧握对讲机,确保各工况安全就位;每一次浇筑完成成功过孔,我们研发设计团队都深深的松一口气,但马上又提起勇气,接受新的考验;每一个良辰美景,机加工事业部的安全员都坚守在岗位上,双眸时刻流动着警惕,呵护安全。每一个花好月圆,我们设备制造公司都肩负着责任与期望,把思念压在枕下,藏在心间。
今年3月,商合杭公铁大桥完成预压浇筑,移动模架面临着首次过纵移过孔。3000m平曲线半径和2.8%的纵坡,对于任何工程师都是一个头疼的难题。这台MSS40型移动模架是我公司新研发的自行上行式造桥机。虽然进行反复的模型计算,虽然仔细的分解了移动步骤,但理论与现实,总是有很大的差距。临近退休年纪的王殿学总工主动请缨带队,赴一线工地,现场指导。双鬓斑白的他,细心的观察着移动模架的每一个动作,“一听声音、二看油漆”他耐心的教导着,“轻敲钢板发出清脆的声音是代表此处在受力,如果油漆出现崩裂就证明此处有大变形,是很危险的征兆。”在30m的高空,他临危不惧,坚持爬到模架最前端,细心交代,不放过任何关键节点。到了中午就在坐在设备的钢筋上和工人们一起吃饭。大家被他的精神所感动,众志成城,认真扎实的进行纵移准备工作,调试液压、开合模板实验、解除锚固……当移动模架行走到位时,已是第二日傍晚。历时2天,移动模架首次纵移顺利完成!当听到项目经理给上级领导满意的汇报时,所有人好像都感觉累了。满意背后的困难、研发背后的艰辛,也许只有我们才知道。也正是这专注、坚韧、精益求精的精神,鼓舞着设备制造公司克服万难,敢于攻坚。
我明白了一件事:敬业会让人出类拔萃。超越平庸,选择完善,精益求精。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只有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地工作,才能在自己的领域里卓尔不群,这也是敬业精神的直接表现。不论回报,但求问心无愧;不论公道,但求初心不忘。
“工匠精神”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人生原则。如果你希望成为被需要、被尊重,成为众望所归的成功者,就从当下做起,成为一个充满魅力的工匠。拥有工匠精神,活在当下,强在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