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课教案:西南音韵(共5篇)

时间:2019-05-13 21:22: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示范课教案:西南音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示范课教案:西南音韵》。

第一篇:示范课教案:西南音韵

圭塘小学2013年行政示范课教案(刘志慧

校长)

湖南文艺版六年级上册第三课“西南音韵”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学会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有韵味地演唱云南民歌《猜调》;感受《金风吹来的时候》基本情绪,学会傣族舞蹈中2~4个基本动作;

过程和方法目标:能积极、认真参与“学唱”和“听赏”教学环节,自信地参与音乐表现活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西南地区少年儿童嬉戏游玩时天真活泼的生活情趣;能自信地参与音乐表现活动。[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学会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有韵味地演唱云南民歌《猜调》。

[教学难点]

1、乐句第六~十小节的学唱;

2、能自信地参与音乐表现活动。[学情分析]

1、学生对《猜调》明快活泼情绪的把握和表现有较大难度。

2、学生的舞蹈基础差,特别是男孩子,可能在学习傣族舞蹈基本动作时害羞,不能自信地参与这一环节活动。[教学策略]

1、针对学情,首先通过多种手段拉架学生对《猜调》情绪的感受与把握,激发学生学习与表现的兴趣,其次通过对难点的分解训练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体验成功。

2、教学环节设计要简洁,教师语言要干净,力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收集云南少数民族歌、舞、乐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基本训练

1、组织教学。

2、基本训练:气息、声音、节奏。圭塘小学2013年行政示范课教案(刘志慧

校长)

二、谈话入题,资料分享

1、谈话入题,初步了解云南是我国拥有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省,这里的人民勤劳勇敢、能歌善舞、热爱生活。

2、资料分享:歌、舞、乐。

三、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感受风格和情绪。

2、熟悉歌词,理解内容。

3、学唱旋律。

4、词曲结合,学唱歌曲。

5、对唱练习。

四、听赏乐曲

1、初听乐曲,交流感受。

2、认识乐器,复听乐曲。

3、学习动作,参与表现。

五、总结全课,渗透情感

1、总结全课。

2、渗透情感。[板书设计]

西南音韵

猜调

明快、活泼

对唱 ××× ×××

[教学反思]

第二篇:神州音韵教案

第四单元

神州音韵

列宁学校

王玲

教学内容:

1、学唱《黄河船夫曲》。

2、欣赏板胡独奏曲《月牙儿五更》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然、豪放的声音演唱《黄河船夫曲》,并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2、欣赏《黄河船夫曲》其歌词和旋律有什么特点?

3、欣赏《月牙儿五更》器乐和声乐曲各有什么特点?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唱《黄河船夫曲》,由于奔去旋律跳跃性较强,演唱时应注意音准。

2、难点:比较《月牙儿五更》器乐和声乐表现形式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根据课题《神州音韵》,导入我国幅员辽阔,拥有多样的地形地貌和复杂的地理环境。同时,我国还是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人们在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本节课,我们所学习的音乐都是我们国家的民族音乐。

2、同学们对我国的民歌有多少了解?

二、欣赏并学唱《黄河船夫曲》

1、欣赏《黄河船夫曲》,并回答问题。(1)、这首歌曲有什么风格特点?(2)、其旋律和歌词有什么特点?

师总结:歌曲高亢、自然,与我们的地域有很大的关系。其旋律重复较多,并且跳跃性较强。歌词重复、运用了陕西方言,并且两段歌词是一问一答试。

2、跟录音学唱《黄河船夫曲》,演唱时注意音准。

三、欣赏《月牙儿五更》

1、本节所欣赏的是板胡独奏《月牙儿五更》,所以先了解乐器板胡,看图片,了解板胡的构造。

2、聆听与思考

很多优秀的民歌被作曲家改编成了器乐曲,试比较《月牙儿五更》器乐和声乐表现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四、结束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多了解、喜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感受您组音乐的独特魅力。

第三篇:教案《神州音韵》

第四单元 神州音韵

(一)第一课时

七年级音乐 谷平莉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黄河船夫曲》 教学目标:

1、体验陕西地区民歌的音乐风格,逐步产生对西北各类音乐的喜爱之情。

2、积极与同学配合参加音乐活动,激发学生对歌唱兴趣。教学重点:

1、初步感受陕北音乐风格及特点,准确演唱这首歌曲。

2、了解音乐创作中“重复”手法,并尝试用此手法创作简单乐曲片段。教学难点:

力求准确并有韵味地演唱歌曲,在学生参加活动中更好地表现歌曲情绪。教学过程:

一、导入:音程概念:两音之间的距离叫音程。

二、新课教学。

1、讲解音乐中“重复”的发展手法。

在歌曲创作中,“重复”是发展旋律的重要方法。“重复”是指将现有的音乐材料紧接再次出现。重复分为完全重复与变化重复,本科歌曲中采用的是部分重复的创作手法。

2、讲解曲式结构。

歌曲为单一部曲式,第一主题乐句(第1—4小节)和结束句(第13—15小节)。曲调高亢、悠扬、首位呼应,有问答之意。这样的曲式结构,使音乐形象集中,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三、特点分析:

作品内容《黄河船夫曲》作为地道的山西民歌,产生于黄河艄公的世代传唱之中。歌曲描绘了黄河岸边船夫们在行船时悠然自得,自由歌唱的画面,表达了黄河岸边的水手们的豪放,乐观的性格和行船时的舒畅心情。风格特点:

1、旋律节奏:旋律有双四度跳进,节奏宽广自由等特点。

2、曲式结构:单一部曲式,采用部分重复。有装饰音及下滑音。课堂小结:

深入体会并尝试运用“重复”的创作手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作及运用乐谱的能力。

2014年11月2日

3、演唱特点:声音高亢嘹亮,自由舒展,由地方方言发展而来,多

第四篇:神州音韵 教案

《神州音韵》

(一)教案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黄河船夫曲》。

2.欣赏板胡独奏曲《月牙儿五更》。【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然、豪放的声音演唱《黄河船夫曲》。2.欣赏《黄河船夫曲》其歌词和旋律有什么特点? 3.欣赏《月牙儿五更》器乐和声乐曲各有什么特点?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唱《黄河船夫曲》,由于旋律跳跃性较强,演唱时应注意音准。2.难点:比较《月牙儿五更》器乐和声乐表现形式的特点。【教材分析】

1.歌曲《黄河船夫曲》

《黄河船夫曲》是一首陕西民歌,歌曲生动的描写了在气势壮观的黄河上,船夫们那种与惊涛骇浪奋力拼搏的豪放气质,充分体现出中华儿女自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歌曲为单声部曲式,第一主题乐句(1——4小节)和结束句(13——15小节)的曲调高亢、悠扬,首尾呼应,有问答之意。

2.乐曲《月牙儿五更》

《月牙儿五更》是一首东北小调,徵调式。全曲音乐为起承转合的结构形式。第一句音调舒展、节奏明快,是全曲明朗情绪的基调;第二句的前半句具有承接旋律音调的意义,后半句引入了新的旋律音调;第三句为“转”,在音型、节拍、调式色彩上都有变化;第四句,最后收于全曲最低音。【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根据课题《神州音韵》,导入我国幅员辽阔,拥有多样的地形地貌和复杂的地理环境。同时,我国还是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人们在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本节课,我们所学习的音乐都是我们国家的民族音乐。

2.教师:同学们对我国的民歌有多少了解? 学生回答。

二、欣赏并学唱《黄河船夫曲》 1.初听《黄河船夫曲》并回答问题。教师:这首歌曲有什么风格特点? 学生回答。

教师:其旋律和歌词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2.重点讲解音乐中“重复”的发展手法。

教师:“重复”是指将现有的音乐材料紧接再次出现。重复又分为完全重复和变化重复,《黄河船夫曲》采用的是部分重复的创作手法。它起到加深欣赏者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和对音乐形象的记忆。

3.学唱“重复”部分的旋律。

4.完整演唱作品,及时发现学生在演唱时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5.创设情境,有表情的演唱全曲。

教师:大家想象一下歌曲中所描绘的黄河岸边船夫们在行船时的悠然自得、自由歌唱的画面。(重点注意已处于变声期的学生,尽可能让他们轻声或假声来演唱)。

三、欣赏《月牙儿五更》

1.教师:接下来欣赏的是板胡独奏《月牙儿五更》,所以我们先来了解乐器板胡。(看图片,了解板胡的构造。)

2.播放《月牙儿五更》,思考这首乐曲属于中国民歌中的哪一类? 学生回答。

3.完整欣赏《月牙儿五更》。【课堂小结】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多了解、喜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包楞调》。2.欣赏乐曲《走绛州》。3.欣赏歌曲《孟姜女哭长城》。

4.学习并了解“鱼咬尾”这种传统音乐创作手法,并完成创编旋律。【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民歌,感受齐鲁燕赵支脉音乐文化特点。2.掌握“鱼咬尾”这种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形式。【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包楞调》、《走绛州》、《孟姜女哭长城》,让学生对中国民歌体裁调性有所了解。【教学难点】

体会不同地区音乐作品的意境。【教学准备】

钢琴、CD机、多媒体。【教材分析】

1.山东民歌《包楞调》

《包楞调》是一首流行于山东省成武县一代的民歌,是山东民歌的代表曲目,被称为中国民间的花腔独唱曲。歌曲中“包楞”是衬词,由模仿纺车“楞楞”声得来。《包楞调》又称《包楞戏》,唱词有很多。

2.山西民歌《走绛州》

《走绛州》原是一首汉族民歌,又名《一根扁担》,流传于陕北和山西。民歌《走绛州》情绪活泼欢快,鲜活的塑造出了一个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挑担者的形象。

3.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哭长城》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小调歌曲。歌曲以孟姜女自述的形式,将其遭遇编成十二段,从一月唱到十二月。此曲还因地方方言及习惯性音乐语言不同,有多种变体,也有为适应戏曲、说唱、器乐、舞蹈的需要变化体裁。【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构成人类文明的各种元素里,民歌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它源于生活,反映且影响着人民的生活。但由于地域与文化背景的不同,民歌在音乐上都具有本民族、本地区的风格特色。老师今天将带领同学们欣赏几首不同风格不同地域的民歌。

二、欣赏管弦合奏乐曲《包楞调》

1.教师:聆听歌曲,说出这首歌曲给你最突出的印象是什么?对歌曲在情绪上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包楞楞楞”这些词印象最为突出,歌曲的情绪开朗、活泼。2.让学生跟随钢琴演唱音程。3.讲解什么是小调。4.完整欣赏《包楞调》。

三、欣赏乐曲《走绛州》 1.初听乐曲并思考:

(1)教师:思考这首《走绛州》的音乐情绪是什么样的? 学生:欢快活泼的。

(2)教师:乐曲中都出现了哪些特色鲜明的乐器? 学生:木鱼、小号、单簧管、板胡、钢琴。2.复听乐曲。

四、欣赏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

1.播放河北和江苏两个地区的不同版本的民歌《孟姜女哭长城》。教师:不同地区的《孟姜女哭长城》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

2.通过《孟姜女哭长城》的曲谱分析引出“鱼咬尾”。

五、学习鱼咬尾

通过对比教学完成对鱼咬尾的讲解。【课堂小结】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多了解、喜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京剧《猛听得金鼓响》。【教学目标】

1.对传统京剧《猛听得金鼓响》的欣赏与演唱。2.了解和热爱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教学重点】

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学唱传统京剧《猛听得金鼓响》。【教学难点】 学生在学唱《猛听得金鼓响》过程中,对传统京剧韵味的把握。【教学准备】

CD机、多媒体。【教材分析】

京剧《猛听得金鼓响》

《猛听得金鼓响》选自传统京剧《穆桂英挂帅》,此剧讲述了穆桂英因宋君刻薄寡恩,不愿出征。佘太君劝其以御外敌为重,使得穆桂英重披战甲,率军出征的故事。【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大家知道被称为中国国粹的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

二、简单介绍京剧

1.教师:京剧形成于清代光绪年间的北京,故名“京剧”。它发端于“四大徽班”进京。

2.教师:在京剧表演中有很多不同的角色,我们把这些不同的角色称之为行当。行当主要可分成生、旦、净、丑,共四种。

生行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等。

旦行是指京剧中的女性形象,按扮演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分成青衣、花旦、武旦、老旦等。

净,又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特点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声色洪亮。风格粗狂。

丑行又称小花脸,分为文丑和武丑两种。

3.播放梅兰芳版的《猛听得金鼓响》,并让学生思考梅派唱腔的特点,唱段使用了何种唱腔。

学生回答。

4.教师带领学生练习吊嗓开声。在学生练习时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指导。5.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学唱《猛听得金鼓响》。【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让大家对于京剧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我们不仅欣赏了名家演唱,同时还学唱了一首著名唱段《猛听得金鼓响》。衷心希望大家能喜爱、热爱京剧,共同将古老的文化传承下去。

第五篇:示范课教案

示范课教案

《草原》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张艳霞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绿线内的4个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3.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4.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文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2.具体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3、弄清课文记叙顺序,给课文分段。

4、学习课文第1段,体会草原静态的美并尝试背诵。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还记得描写草原的古诗吗,谁来背给大家听听? 交流背诵《赋得古原草送别》、《敕勒歌》

2、诗中的草原什么样?想看看吗?多媒体课件展示草原的美丽风光和人土风情的画片,请学生谈谈观后的感受。(放课件)欣赏着草原美丽的画面,此时你有什么想法?

3、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一起走进草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一边读一边想象: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

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天涯??”,指名认读 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

(2).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生字、新词交流理解。

(有些词让学生互学互帮,教师给予适当的指点;有些词语留到讲读时解决;有些词语课后个别解决。)

(3)、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

1.这篇访问记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这篇访问记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写了访问的过程: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别草原。)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一段段意。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默读,分层次。思考: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分几层?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课文第1段写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景象。课文分两层写。先写看到草原的景象,后写产生的感想。)

2.再读,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来写的?为什么抓住这些景物写?

(读后讨论。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来写的。因为这些景物显示了草原的特色。)

3.细读、思考: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

(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2)作者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你最喜欢哪一句?把它找出来多读几遍。

(让学生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

(3)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指名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说一说为什么喜欢。(相继出示多媒体图片)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②“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③“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通过欣赏图片加深理解,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默读、思考、朗读: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说一说“境界”一词的意思。读时注意理解“既„„又„„”的并列关系;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表达作者感受的两个句子。)

4、指导学生背诵第1段课文。

(1)让学生按课文描写顺序和景物特点,边读边想象,把这段课文熟读成诵。(2)指名尝试背诵

5、小结:祖国的草原这么美。这段课文思路清晰,从看到的到感受到的,按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描写景物。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就能抓住景色的特点来写,把景物和感受联系在一起,即景抒情,情景交融。同学们如果学会了这种写作方法,一定会使作文增色不少。

四、作业。

1.在作业本上练习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背诵课文第1段。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2、3、4、5段。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草原不仅景色美,而且草原的人更美。

2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课文的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的第一段。

二、讲读第2段。

1.指名读第2段。思考:作者访问陈巴尔虎旗途中,看到了什么?

(①初入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②快到公社,主人到几十里外迎接客人。)

2.讲读草原景色。

(1)作者乘汽车进入草原,最初有什么感觉?(草原十分辽阔。)从课文哪些语句看出草原十分辽阔?(“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洒脱”是什么意思?(不受拘束。课文指行动自由,不受限制。)

(2)“初入草原,听不到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这些描写说明草原环境有什么特点?(十分静寂。)

(3)初入草原,环境的特点是辽阔、静寂。后来呢?草原环境有什么变化?从什么地方开始变化的?(看到了河,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4)说明了什么?(说明有了河流、水草长得茂盛,蒙族人民就会把牛、羊、马群赶到这儿来放牧。)

3.讲读主人迎客。

(1)指名学生读描写主人迎客的句子。

(2)“疾驰”、“襟飘带舞”是什么意思?

(3)作者为什么用一条彩虹比喻来欢迎远客的蒙族男女老少?

(因为他们突然出现在远处的山丘上,而且都穿着颜色鲜艳的衣裳,这样既恰切又形象地表现了蒙族人民欢迎客人的热情。)(4)当主人见到客人时,草原的环境有什么变化?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4.小结:作者初入草原,看不见什么东西,听不见一点声音,处在这种环境使人产生一种辽阔、静寂的感受,接着作者快到公社时,看到了牛羊成群,主人热情迎客,听到了各种声响,自然引起一种兴旺、热闹的感受。作者的感受是由静到动,让我们齐读这一段感受这种变化。

三、讲读3、4、5自然段。

1.让三名学生各朗读一段课文,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1)这三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2)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表现蒙族人民热情好客的词句。

2.读后讨论交流。

(1)主客是怎样见面的?作者运用哪几个动词来表现激情洋溢的气氛?手是怎么握的?怎么笑的?怎么说的?这些表现什么?你体会到主客见面时大家的心情怎么样?用欢乐、热情的感情朗读这一节课文。

(2)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招待客人的?从这节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蒙汉两族人民情谊很深?为什么“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3)客人告别时的情景怎样?“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诗句中的“何忍别”是什么意思?第1句怎么讲?(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如此深厚,怎么舍得分别呢?)第2句中的“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怎么讲?(“话”是互相攀谈,送别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互相攀谈,依依不舍地告别。)用在诗句结尾的作用是什么?(这两句诗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4)哪些地方体现了蒙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表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穿着各色的民族服装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②用手抓羊肉和奶酒招待客人,席间姑娘们还要唱民歌;③饭后表演套马、摔跤和民族舞蹈。以上这三方面表现了蒙古人民的风俗习惯。)

四、总结全文。

1.从全文看,课文主要分成哪两个部分?

(课文前两段主要讲草原景物的美,后三段主要讲草原人民的美,说明蒙汉两族人民感情深厚。)

2.你是怎样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

小结:这篇课文主要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中心是表现蒙汉人民的友好情谊,歌颂各民族的团结。作者以写草原之美衬托蒙族人民的心灵之美,民族团结的精神之美。同时,也写出了草原的独特的风光形成了蒙族人民独特的风俗,独特的民族气质——热情豪爽。作者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接、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族人民欢迎客人的热烈欢腾场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作业。

1.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读一读,想一想把什么比作什么,然后抄写在摘抄本上。

2.练习课后练习题第4题。

教学反思:本篇课文主线清晰,文字优美。针对六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的特点,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以读促解逐步深入课文。多媒体的使用让学生更直观地欣赏到了草原的美,对于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很大帮助。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明显感到内容多、时间紧,由于讲解过细,提问琐碎,所用时间远远超过了两课时。长文如何短教?回顾教学过程,我觉得这篇课文的两个部分在讲解上不该平均用力。第一部分“草原美”的讲解不要过多,是以学生读、悟为主;第二部分“蒙汉情深”是重点,要让学生细读文本,抓住描写蒙古人民热情好客的句子,品味感悟“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含义。因此,要相信学生有能力分析课文,老师不要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学会放开保护的手,才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教学也是一样。

下载示范课教案:西南音韵(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示范课教案:西南音韵(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示范课教案

    Book 3 Unit 4 My home示范课教案 教学内容:Book 3 Unit 4 My home B Read and write Write and say. Teaching aims: (1) Listen,say,read and write the words:chair, desk......

    示范课教案

    《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力》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洛伦兹力。利用左手定则判断洛伦兹力的方向。 (2)知道洛伦兹力大小的推理过程。 (3)掌握垂直进入磁场......

    示范课教案(合集)

    拜充︽敞稗︽蝶搬︽避拜︽ 登稗︽淳邦︽遍︽帛罢 彼邦︽地︽伴档﹀ 扳摆扳︽伴表︽扳败伴︽搬得︽拜垂搬邦︽宝︽兵︽壁稗﹀ 蝶搬︽避拜︽宝︽拜脆罢邦︽颁拜﹀ 唱稗︽伴巢半︽爸︽档敌︽罢掸︽捶︽扳摆扳︽伴表︽扳败伴︽搬得︽拜垂搬邦︽宝︽兵︽壁......

    示范课教案

    高中2011级高三教研课材料 一、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异常分裂 1、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2、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3、减数第一次和第二次分裂都异常: 练习: 1、人类21三体综合症的成......

    示范课教案

    信息窗—1《分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19页信息窗1红点、绿点问题及部分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除以整数......

    示范课教案格式

    教案格式x 教学设计 姓名 x市x县x学校电话x QQx 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是x版本x年级(上或下)册第x单元Px页。 一、教材分析 主要包括:教学主要内容,教材编写特点(本节课内容在单元中的地位......

    示范课教案

    应彩云:老鼠娶新娘(附视频) 时间: 2010-1-10 一、现场授课视频下载:应彩云:老鼠娶新娘二、教学案例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体验童话故事传达的民俗风情。 2.探知事物相克相生......

    示范课教案

    第五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 千以内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P68、P69。 教学目的:1、通过直观的数数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千、万,并掌握数数方法,掌握10 个一百是一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