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高二选修三(人教版练习):5.2参与旅游环境保护_word版有答案

时间:2019-05-13 22:55: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地理高二选修三(人教版练习):5.2参与旅游环境保护_word版有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地理高二选修三(人教版练习):5.2参与旅游环境保护_word版有答案》。

第一篇:高中地理高二选修三(人教版练习):5.2参与旅游环境保护_word版有答案

第二节 参与旅游环境保护

基础巩固

1下列现象中,属于扰乱社会秩序的是()A.旅游者随意践踏、触摸、拍照 B.对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过度开发 C.旅游者的捕猎和采集贝壳、珊瑚等活动

D.旅游者的活动占据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分享当地的公共设施

解析:人流、车流过度聚集引起的交通堵塞,旅游活动占据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分享当地公共设施,旅游经营者的违规经营,都可能扰乱当地的社会秩序。答案:D 2下列旅游行为不会对旅游资源造成破坏的是()A.驾驶汽油机游艇游览太湖 B.在北京植物园采摘鲜花

C.在南京中山陵风景区音乐台举办小型音乐会 D.在华山顶建造“封神演义宫”

解析:A、B、D三项中的行为均会对旅游资源造成破坏。答案:C 3旅游者在景点内乱刻、乱画、乱写会造成()A.环境污染 B.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

D.对文物古迹等的破坏 C.对背景环境的破坏

解析:旅游交通、旅游食宿、游览活动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垃圾等会造成污染;捕猎野生动物、采集野生植物等会破坏动植物资源;乱刻、乱画、乱写是缺少社会公德的表现,对风景和文物古迹产生了直接的破坏。答案:D 4旅游区固体废弃物污染的主要来源是()A.发展交通造成的垃圾 B.旅游饭店产生的垃圾 C.旅游者乱抛的垃圾 D.旅游区动植物形成的垃圾 答案:C 5大量旅游者拥入旅游区带来的主要问题有()①占据着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分享当地的公共设施 ②给当地居民带来心理压力 ③使生活物品的供应趋于紧张 ④给当地居民造成经济压力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旅游活动中会出现各种环境问题,其中包括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大量旅游者的到来,以及为接待旅游者而进行的各项服务,必然冲击当地正常的社会秩序。例如,旅游者的活动占据着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分享当地的公共设施,使生活物品的供应趋于紧张等。答案:A 6旅游活动对古迹的影响是()A.根据永续性的特点,旅游活动不会对文物古迹产生损坏 B.只有少数不文明的旅游者才对文物古迹产生损坏

C.旅游规模不超过旅游环境承载量时,不会对文物古迹产生损坏 D.正常的旅游活动也会给文物古迹带来间接性损坏

解析:旅游者的足踏、触摸、呼吸和体温等会对旅游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答案:D 7旅游活动中大气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A.游人过多,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B.旅游交通的发展和各种能源的使用 C.焚烧垃圾产生的浓烟 D.野外烧烤产生的浓烟 答案:B 8下列关于生态旅游的说法,错误的是()A.它以认识自然、保护生态环境为特点 B.它是以生态学观点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 C.仅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场所

D.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解析:生态旅游以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区域为场所。答案:C 9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黄山是世界级的山岳风景区,由于旅客众多,不少景点曾出现水土流失、岩石风化等现象,植被减少,病虫害也时有发生,为此黄山管理机构对重要景区、景点实施定期封闭轮休。材料二 旅游区的居民对旅游者的笔记本电脑充满了好奇,如下图。

(1)结合材料一分析大量游客到来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

(2)旅游者的合理行为会对旅游区产生哪些有利影响?结合材料举例说明。

(3)(双选)黄山轮休期间,山峰最佳观赏方式是

。下列措施正确的是()A.兴建新的游乐设施,增加旅游景点 B.在水土流失处固土整治,植树种草

C.救治受病虫侵害的枝干,对瘦弱的针叶进行叶面施肥 D.任何人不准进入,任其自然恢复

(4)通过材料阅读,对你以后在旅游过程中有什么启示? 解析:第(1)(2)题,在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基础上,结合教材中旅游者对旅游区的有利、不利影响等知识来回答。第(3)题,轮休期间可远眺山峰欣赏。A项会加重环境破坏和污染,D项任其自然恢复不合适。第(4)题,针对旅游环境问题,应减少个人旅游的不合理行为,做个生态旅游者等。答案:(1)环境破坏,环境污染,对正常社会秩序造成冲击。

(2)图中旅游区居民通过旅游者认识了笔记本电脑,可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打破孤陋寡闻、狭隘守旧的观念。

(3)远眺 BC(4)旅游过程中注意保护旅游区的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做一个生态旅游者。

能力提升

读图,完成第1~3题。

1上面四幅图中,可能会直接破坏生态环境的是()

A.甲图、乙图 C.丙图、丁图 B.乙图、丙图 D.甲图、丁图

2关于甲图中的行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①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旅游者应为其自豪 ②破坏文物古迹,增加保护难度 ③是不文明的旅游行为 A.①② C.①③ B.①②③ D.②③

3针对上面四幅图中出现的现象,我们应该()①保护文物古迹,不乱刻、乱画 ②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 ③在旅游过程中自觉捡拾垃圾,保护旅游环境 ④照图中的内容行事,做文明旅游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第1题,甲图中乱刻、乱画是对文物古迹的破坏,丁图中乱丢垃圾会造成环境污染而非生态破坏。第2题,甲图中的旅游者乱刻、乱画,一方面破坏文物古迹,另一方面是不文明的旅游行为。第3题,只有④不正确,不能照图中的内容行事。答案:1.B 2.D 3.A 4文物古迹直接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A.旅游者乱刻、乱画的不文明行为 B.当地居民对珍禽异兽的捕杀 C.旅游者乱抛垃圾 D.在旅游区修建道路

解析:游人中乱刻、乱画的不文明行为直接破坏了文物古迹,使其失去原有的风采,这也是景区面临的重要难题,故需要加强社会公德的教育。答案:A 5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不包括()A.旅游者感染传染病 B.对动植物的破坏 C.对背景环境的破坏 D.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解析:旅游活动会带来许多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环境的破坏,如滥伐林木、乱挖草皮等,造成生态系统失衡;环境污染,如游客过多,将大量的废弃物排入环境,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大量游客的到来必然会冲击当地的正常社会秩序。答案:A 6由陆上交通及其乘客不文明行为造成的污染主要有()①大气污染 ②固体废弃物污染 ③水污染 ④噪声污染 A.②③ C.①②③ B.①③ D.①②④

解析:交通工具会造成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乘客乱扔垃圾会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答案:D 由于全球变暖,两极的冰川、雪山和太平洋海岛危在旦夕,不少人想趁最后的机会造访它们。因此,所谓的“末日旅游”近年呈上升趋势。据此完成第7~8题。7下列因为全球气候变暖而成为濒危景点的有()①乞力马扎罗山雪峰 ②澳大利亚大堡礁 ③大兴安岭森林 ④西湖风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末日旅游”的不断上升可能带来的影响是()A.使全球变暖的趋势减缓

B.使南北差距缩小 C.使生物更趋于多样化 D.游客量大增会进一步破坏环境

解析:第7题,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雪线上升,海平面上升,淹没一些岛礁。第8题,游客大量拥入会进一步给环境带来压力。答案:7.A 8.D 9生态旅游的一大特色是“保护旅游对象”,下列旅游行为中与此不相符的是()A.旅游交通以步行为主

B.在自然景观旅游区中大量建造亭台、楼阁,以丰富旅游景点 C.旅游的接待设施以小巧为主,并掩映在树丛之中

D.旅游者在旅游中,所有的废物应丢入垃圾箱,以确保土壤和水不受污染 解析:亭台、楼阁的大量建设,会对自然景观造成破坏。答案:B 10有关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发展旅游业必然会对背景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②旅游活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都是由旅游者乱扔垃圾造成的 ③为了保护良好的环境,应该限制发展旅游业 ④旅游活动中带来的污染,对当地居民和旅游者都有危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旅游开发产生的问题主要是污染,对景区景点造成的污染有的是由游客造成的,也有的是当地的工业生产、农业生产以及发展旅游业过程中的不当行为造成的;也包括对地表环境、自然资源破坏,动植物资源的破坏,视觉效果的破坏,以及对文物古迹的破坏。污染会对当地居民和旅游者产生危害,破坏则影响旅游业发展,但不能因为有污染和破坏,就不发展或限制旅游业发展,关键是如何协调好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旅游业健康、持续地发展。答案:D “3N”是一种全新的静态旅游模式,它避开了拥挤旅游景点和人文景观,到森林、草原、深山、河谷、湖畔等大自然中去,在目的地安营扎寨,住上几天,让心灵沐浴在真正的大自然(Nature)中,沉浸在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完美关系的怀恋(Nostalgia)中,从而使自己的精神融入人间天堂(Nirvana)。据此完成第11~12题。★11节假日期间,由于旅游景点过分拥挤,给当地造成的影响最大的是()A.冲击正常的社会秩序 B.造成环境污染 C.影响当地的治安状况 D.破坏当地的公共设施 ★12“3N”旅游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

B.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A.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

C.综合感受,发挥想象 D.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解析:“3N”旅游模式追求的是人地关系和谐相处,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游人过分拥挤,给旅游景点造成的最大影响是环境污染。答案:11.B 12.A 13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旅游活动直接造成的是()A.近年来南极冰川的融化

B.菲律宾某火山爆发毁掉了一些旅游景观 C.为修黄山索道,砍伐了一些树木

D.厄尔尼诺现象使许多旅游景区出现水旱灾害

解析:冰川融化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厄尔尼诺现象的产生是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相互作用的结果。火山爆发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答案:C 14下列旅游不属于“生态旅游”范畴的是()A.森林旅游 C.动物观赏 答案:D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海拔2 303米的灵山是北京市第一高峰,顶部约400公顷的高山草甸构成了北京独特的山地牧场景观,是北京著名的生态旅游景点。游人不断增多,每年可达10多万人。由于游人和马匹的践踏,灵山有些植被已被破坏,露出光秃秃的地面,甚至植物的根系被全部带出,使草甸难以再生。目前灵山有大小旅馆、饭店47家,虽然方便了游人,但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破坏。据估算,在旅游季节产生的污水为3万至5万吨,生活垃圾40多吨。除个别生活区内的招待所建有污水处理池、化粪池外,这里大部分旅馆、饭店没有污水处理设施,污水随意排放,其中少量渗入地下,大部分则流到了山沟,对自然环境和地下水造成潜在的污染威胁。B.渔村旅游 D.参观革命纪念地

(1)你认为灵山旅游景区出现了哪些环境问题?后果怎样?(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怎样才能使灵山的旅游活动与环境协调发展。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以看出,灵山旅游景区由于游客过多,出现了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从而影响旅游的发展。第(2)题,要使灵山的旅游活动与环境协调发展就要做好旅游规划、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以及对游客进行教育等。

答案:(1)首先是到此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多,已造成对当地旅游环境(植被)的严重破坏,使草甸面积急剧减少,不少草类种属灭绝,草类的高度和密度降低,若不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则可能使灵山独特的山地牧场的自然生态平衡被彻底破坏而最终成为一座山石裸露的荒山;其次,因游人的不断增多,丢弃的废弃物不断增加,使景区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不仅危害了旅游资源,也会危害旅游者自身,最终将失去整个旅游资源。

(2)首先要进行景区的生态资源调查,做好规划,发展生态旅游,将开发和保护相结合。确定保护开发的目标,使景区的生态系统得到初步的恢复与平衡,并要用人工措施使草甸面积扩大、种属增加。其次,加强环境保护工作。除了对游客进行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外,还要加大人工清除污染物的力度,尽量减少废弃物的丢弃和排放。★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5年1月10日中国网报道,四川九寨沟景区2014年接待游客453.75万人次,旅游接待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九寨沟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是中国唯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项桂冠的旅游胜地。九寨沟“水光浮翠,倒影林岚”,翠海、叠瀑、彩林、银峰以及独特的藏族风情,相互交融形成一个令人神往的“神话世界”和“人间仙境”。

材料二 2000年以来,九寨沟游客量每年都超过100万人次,并且数量逐年递增。“黄金周”里游客塞满九寨沟,车队排成了长龙;沟内客栈、宾馆林立,污水垃圾遍地。九寨沟管理局的监测结果表明,九寨沟的水体已经有富营养化的趋势,湖泊有沼泽化的倾向。

(1)请你对九寨沟国际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质量作出简要评价。

(2)旅游旺季时,九寨沟景区人满为患,大大超过了其环境承载量。你认为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3)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针对九寨沟旅游的现状,提出发展生态旅游的设想。假如你是小组成员之一,请你发表见解。

解析:本题以九寨沟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考查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注意:第一,明确对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第二,深刻了解材料反映的九寨沟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内容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见解。

答案:(1)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藏族风情,等级高,特色鲜明,观赏性与吸引性突出;与周围其他景点距离近,集群效应与地域组合功能好。

(2)对游客进行限量,可以通过调节门票价格限制游客数量,即旺季提高门票价格,淡季降低门票价格。(3)搞好核心区、实验区、缓冲区的规划,把旅游活动线路、范围限定在核心区以外的地域;实行“限量旅游”“预约旅游”“沟内游,沟外住”;实施景区景点封闭轮休制度;在景区内大规模拆除经营性房屋等。

第二篇:高中地理 第4单元 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2节 旅游环境保护课时作业 鲁教版选修3

第4单元 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2节 旅游环境保护课时作业

[学业水平层次A]

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反映出旅游景区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有()①大气污染 ②水污染 ③固体废弃物污染 ④噪声污染 ⑤土壤污染 A.①②

C.①④

B.①③ D.③④⑤

2.下列解决该污染的主要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改用环保车如电瓶车 B.对旅游者发放垃圾袋 C.把垃圾运往旅游区外集中处理 D.禁止发展旅游交通

【解析】 第1题,图中反映的主要是大气污染(交通尾气)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游客乱扔垃圾)。第2题,禁止发展旅游交通就无法发展旅游业,因此该措施不正确。

【答案】 1.B 2.D 3.下图为旅游旺季时长城上拥挤的人群图,下列解决拥挤问题的措施中合理有效的有()

①开拓城墙下线路,分散人流 ②改善交通条件,方便游客集散 ③和周边景点协调客流高峰 ④实行限时限量登长城游览 ⑤禁止游客旺季登临长城 A.①③ C.③④

B.②④ D.③⑤

【解析】 应采取合理措施但不能禁止游客登临长城,可从“开源”即分流,“节流”即控制客流量等方面分析,但同时要注意保护景区环境,不能在长城城墙下开拓线路,改善交通条件虽然合理但对长城人流拥挤的问题没有什么效果。【答案】 C “生态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据此回答4~5题。4.下列旅游不属于“生态旅游”的是()A.森林旅游 C.动物观赏

B.渔村旅游 D.参观革命纪念地

5.生态旅游的一大特色是保护旅游对象,下列旅游行为与此不符的是()A.旅游以步行为主

B.在旅游区建设一些亭台、楼阁以丰富旅游景点 C.旅游的接待设施以小巧为主,并掩映在树丛之中

D.旅游者在旅游中,所有的废弃物应丢入垃圾箱,以确保不污染土壤和水

【解析】 第4题,生态旅游的范畴主要针对自然生态环境,包括森林、草原、沙漠、海洋、湖泊、湿地等。第5题,生态旅游强调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是以认识自然和保护生态环境为特点的。A选项可减少交通工具对环境的污染,C选项突出自然环境与接待设施的和谐,D选项可减少土壤和水污染。

【答案】 4.D 5.B 6.在旅游环境保护中政府的作用是()A.倡导绿色旅游 C.建立环境保护法规

B.评定旅游环境容量 D.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

【解析】 A项属于政府的作用,B项是旅游开发商和经营者的作用,C项是立法机关的作用,D项是旅游研究和教育专家的作用。

【答案】 A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旅游环境的破坏都是由于旅游业的发展造成的 B.人为旅游环境的破坏主要是一些人缺乏环境意识 C.旅游资源是无消耗性的,不会衰败

D.目前,旅游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的矛盾并不突出

【解析】 旅游环境的破坏包括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一些人缺乏环境意识,片面认为旅游业是“无烟工业”,急功近利,重开发、轻保护,甚至只开发、不保护,导致旅游环境污染严重;由于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使旅游资源出现了衰败现象;目前,旅游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趋于尖锐。

【答案】 B 8.下列关于生态旅游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态旅游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 B.生态旅游的最大特点是对旅游环境负有保护责任 C.生态旅游是指到自然环境没有受到破坏的地方旅游 D.我国生态旅游景区建设世界领先

【解析】 生态旅游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生态旅游是一种对环境负有真正保护责任的旅游,而不是到自然环境没有受到破坏的地方旅游;我国生态旅游景区建设才刚刚起步。

【答案】 B 9.彝族火把节原先只是小规模、分散地在彝族山寨中举行,火把用带刺的灌木制作。但在火把节成为著名旅游品牌后,凡有彝族聚居的县、市争相举办盛大的火把节,而且火把越做越大。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火把节的火把用幼松干制成,所以又有“火把闪闪,山上树倒”之说,除此之外,彝族山寨旅游开发中造成的环境问题还有()A.传统文化流于表演化 B.火把燃烧造成大气污染 C.噪音污染 D.旅游背景遭到破坏

(2)从旅游容量来看,彝族山寨旅游开发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是什么?(3)以下措施有利于彝族山寨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的是(多选)()A.调整客流的季节性 B.分散客流

C.开发非木材的火把替代品

D.制定并严格执行保护森林的政策制度

【解析】 本题重在考查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成因及保护措施。第(1)题,燃烧火把直接造成大气污染。第(2)题,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火把越做越大,游客增多,森林植被破坏加剧,而旅游容量有限,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与旅游容量之间的矛盾导致环境问题出现。第(3)题,针对环境问题成因,应从保护森林植被,寻求旅游合理容量入手,走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

【答案】(1)B(2)举办大型火把节,吸引了过多的游客,且火把制作的要求,使得采伐木材量超过森林生长速度,造成森林生态破坏;过多的游客和过多的火把所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也超过了大 3 气的自净能力。

(3)ABCD 10.读北京某景点客源情况变化图,回答问题。

(1)据图分析该景点客源变化的特点。(2)提出北京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柱状图的变化可判断得出游客总量和国外游客增长迅速,国外游客在总游客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并占到主要地位。第(2)题,北京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从保护旅游资源、控制游客数量、提高管理水平和公众环保意识等方面展开分析。

【答案】(1)游客总量增长速度快;国外游客增长速度更快;国外游客在总游客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并占主导地位。(2)①完善环保法规,保护旅游资源;②控制游客数量;③提高管理水平;④提高公众环保意识;⑤防治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⑥推广生态旅游和绿色旅游等。

[能力提升层次B]

濒危世界遗产名录:浙江东阳卢宅——江南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俗话说“北有故宫,南有卢宅”,有“中国民间故宫”的美誉。但洪水和不得当的保护方法使得卢宅面临许多危险。据此完成11~12题。

卢宅全景

卢宅内的东阳木雕

11.卢宅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主要是()A.无度的观光旅游及不合理的保护方法致使古建筑物不断受到侵扰和破坏 B.文化研究意义胜于故宫

C.保护东阳木雕工艺,追寻古老民风 D.提高东阳卢宅的知名度,借以增加旅游收入 12.保护卢宅应当()A.重新维修,加以革新突破 B.注意排水、防火、防风化

C.原地增设旅游设施,分散客流 D.谢绝游客,封闭维护

【解析】 第11题,濒危世界遗产是指因游客过多、保护不合理及管理不当等行为致使旅游资源破坏加剧而濒临毁灭的重要自然、历史文化资源。第12题,东阳卢宅属古建筑群,应当依据原貌、风格修缮,并应做好防火、防洪水、防风化工作,以便更好、更持久地保护这一历史文化资源。

【答案】 11.A 12.B “绿色旅游”是指以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为前提的远离喧嚣与污染,亲近大自然,并能获得健康精神情趣的一种时尚旅游,提倡不仅要让大自然更绿,也要让人的心更绿。据此完成13~14题。

13.倡导“绿色旅游”,要求旅游开发中应重点注意以下哪几类建设项目()①污水处理 ②垃圾收集和处理 ③游客休憩地 ④新的旅游设施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14.下列不属于“绿色旅游”所倡导的行为的是()A.携带自己的背包,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B.不吃野生动物,不购买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 C.自驾车旅游,不坐公交车 D.尽量减少使用洗涤剂,不乱丢电池

【解析】 “绿色旅游”强调的是保护生态环境,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答案】 13.A 14.C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环北冰洋地区兴起旅游热。冻土地带留下机动雪橇的条条印迹,可能要50年才会消失。阿拉斯加州行政中心安克雷奇常住居民仅3万人,但每周游轮靠岸时人口骤增至10万。原住居民已换上西服,住进固定居所。直升机的轰鸣声惊扰着居民和动物。

(1)环北冰洋地区发展旅游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试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加以分析。

(2)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旅游环境容量是什么关系?试结合材料分析。(3)你认为应采取什么措施解决环北冰洋地区的旅游环境问题?

【解析】 本题考查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旅游环境问题包括环境破坏、环境污染和对传统社区文化的强力冲击。旅游业的发展要与旅游环境容量相适应。

【答案】(1)自然环境:破坏地表环境、动物栖息地被挤压等。社会环境:对当地文化产生冲击。(2)环北冰洋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旅游环境容量小,游客流量在有些地区超过环境容量,易产生旅游环境问题。

(3)环境立法,限制游客数量,加强环保教育,禁止违法建筑等。

第三篇:2015(教师用书)高中地理 第4单元 第3节 公众参与课后知能检测 鲁教版选修6

第4单元 第3节 公众参与课后知能检测 鲁教版选修6

(2013·南阳高二检测)台资翔鹭集团原计划在厦门海沧区兴建对二甲苯工厂(简称“PX项目”),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创产值800亿,占厦门市本地生产总值近七成。但因工厂建成后污染严重,遭到厦门市民的强烈反对和抵制。最终福建省政府和厦门市政府决定顺从民意,停止该项目在厦门的兴建,将其迁往漳州古雷半岛。可以说PX项目迁建得益于被吸纳的民意。读材料,回答1~2题。

1.PX项目迁建的前提条件是()A.企业环保意识淡薄 B.群众积极参与 C.政府“环保风暴”的影响 D.新闻媒体的及时播报

2.PX项目迁建得益于被吸纳的民意说明群众使用了法律所赋予的()A.参与管理权

C.安静权

D.眺望权

B.检举控告权

【解析】 第1题,PX项目建设遭到市民的强烈抵制,这是群众积极参与的结果。第2题,PX项目的迁建说明群众有对自己生活环境中进行的建设项目表明自己的态度的权力。

【答案】 1.B 2.A(2013·德州高二检测)根据国际地球年中国全委会总体部署,为提升公众对地球的认识程度,增强全社会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倡导可持续消费,选择绿色生活。据此回答3~4题。

3.可持续消费意味着()①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 ②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③绿色建筑、绿色食品、绿色照明

④节水节能、垃圾分类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④

4.绿色生活可以包括()①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②节约资源,重复利用

③绿色消费,环保选购 ④减少污染,垃圾分类 ⑤节水节能,减少消费 A.①②③

C.②③④⑤

B.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解析】 第3题,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它不包含文化多样性的保护。第4题,各选项均属于绿色生活的内容。

【答案】 3.C 4.D “低碳经济”方兴未艾,在世界上“低碳”浪潮已经掀起。然而根据中国低碳网调查显示,对“低碳”一无所知的占49%以上。据此回答5~6题。

5.低碳经济要求低碳生活,关于低碳生活的叙述正确的是()A.低碳生活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但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 B.低碳生活要求我们在生活中要减少能源消耗 C.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中不要用煤取暖

D.低碳生活要求我们不做剧烈运动,减少二氧化碳的呼出量 6.中国低碳网调查结果告诉我们()A.环境保护的观念尚未深入人心 B.实现低碳生活需要行政干预 C.实现低碳经济只能依靠法律手段 D.需要加强对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的宣传

【解析】 第5题,低碳生活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减少能源消耗;第6题,调查结果显示近一半的人对“低碳”一无所知,因此需要加强宣传。

【答案】 5.B 6.D(2013·安康高二检测)绿色住宅是我国住宅建设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兴建的住宅已经朝这个方向发展,其目标是实现人类居住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内容符合可持续发展绿色住宅要求的是()①供热制冷使用清洁能源 ②装修材料的化学污染低于规定标准 ③生活污水净化后排放 ④公用绿地和停车场各占一半 ⑤隔音效果好,噪音低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⑤ D.③④⑤

8.我国下列住宅布局能达到绿色住宅光照、通风要求的是()A.住宅建筑取正北或正南朝向 B.住宅区布局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C.北方住宅区的窗户要避开西北方向 D.南方住宅区的走向应呈东南-西北方向

【解析】 第7题,“供热制冷使用清洁能源”“装修材料的化学污染低于规定标准”“隔音效果好,噪音低”都符合绿色住宅的要求,而生活污水是要集中处理的,公用绿地和停车场不能各占一半,还要建设休闲、娱乐活动场地等,它们不是绿色住宅的组成部分,而是属于绿色社区。第8题,我国是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强烈、寒冷、干燥的西北风,因此,北方住宅区的窗户要避开西北方向。【答案】 7.B 8.C 9.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首先取决于()A.个人的环保意识

C.公众的环保意识

B.集体的环保意识 D.国家环保政策

【解析】 环境意识是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所必需的思想与心理条件。【答案】 C 10.环境保护要求每位中学生()①树立环境意识 ②讲究环境道德 ③捍卫自身的环境权益 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

A.①②③

C.①②③④

B.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加强个人环境道德修养是使个人认识到自身的行为方式对自然、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和后果,认识个人对社会和子孙后代的责任,并能自觉地调整个人行为,改变各种不道德行为,使之适应自然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答案】 C

二、综合题

11.(2013·芜湖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2010年国家环保部调查显示:环境污染问题紧紧跟在“物价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之后,关注比例为37.7%,说明环境污染已成为公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材料二 自1994年第一个环保组织成立以来,全国的环保社团已经发展到将近2 000个,200多所高校设立了环境资源专业,从“要我环保”到“我要环保”,从“水养鱼”到“鱼养水”,公民的环保意识日趋增强。

(1)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从“要我环保”到“我要环保”,从“水养鱼”到“鱼养水”的认识。(2)作为中学生,为实现生态和环境的良性发展,应该做到的是(多选)()A.树立环保意识 B.参与环保活动

C.积极购买非生态标志产品 D.参加工作后再进行环保活动

(3)假如你发起成立了学校的中学生环保组织,请拟定下一阶段的活动内容。(不少于四项)【解析】 本题以环境保护特别是公众参与这一热点问题为材料来考查相关知识。第(1)题,思想的转变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调整与改善,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第(2)、(3)题,应从中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予以考虑,如学校日常学习、生活、个人消费等方面。

【答案】(1)观念的转变标志着人类重新审视调整与大自然的关系,是一种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AB(3)①倡议教室垃圾分类回收;②监督学校污水排放;③检查学校水管渗漏情况;④呼吁循环使用课本,节约用纸。(合理即可)12.(2013·南京高二检测)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夏季,城市的大街小巷都分布着烧烤羊肉串的摊点,旺旺的木炭火把路边的绿化树都烤黄了,让人不禁联想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的诗句。

材料二 漫画:我们仅仅是在吃“烧烤”吗?

材料三 每年世界环境日的时候,环保志愿者们都走向街头进行环保宣传活动。多数的人群仅对活动派发的礼品感兴趣,对环保知识却无人问津。很多行人将志愿者们派发的宣传单随意乱扔,充分显示了群众对环保知识的冷漠。

(1)材料反映的共同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木炭火烤焦了绿化树带来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公众参与环保的基本态度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为一名现代中学生,我们在参与环保的活动中,应抵制哪些不良行为?(答4条以上)【解析】 第(1)题,材料均反映了当前环保行动阻力重重,公众参与意识淡薄的现象。第(2)题,木炭本身就意味着森林被砍伐,说明它使森林遭到破坏,降低了森林的环境效益。因此从森林的环境效益的对立面来回答即可。第(3)题,公众参与最基本的态度是爱护、保护环境。第(4)题,注意本题中强调的是“抵制”“不良行为”,因而应从自身可能具有的不良行为来回答。

【答案】(1)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意识淡薄,环保工作任重道远

(2)城市绿化遭到严重破坏,降低了森林的环境效益,其吸烟滞尘、净化空气、减弱噪音、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的作用减弱,导致城市环境出现严重问题

(3)爱护环境、保护环境(4)①随地吐痰,随意向周围环境投放废弃物;②购买使用一次性商品;③浪费水、电、纸张等;④践踏草坪,乱吃野味、烧烤等;⑤在风景区乱涂乱画;⑥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⑦乱砍滥伐林木等不良行为。

第四篇: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5.2 金属矿物 铁的冶炼 练习无答案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第2课时)

1.铁丝在纯氧中燃烧,其生成物是

()

A.FeO

B.Fe2O3

C.FeO和Fe2O3

D.Fe3O4

2.将适量的铁粉投入到稀盐酸中,下列现象不会出现的是

()

A.溶液变成浅绿色

B.有气泡产生

C.铁粉不断减少

D.有棕色沉淀生成3.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用黄铜(铜锌合金)冒充黄金进行诈骗,为辨别真伪,以下方法可行的是A.观察颜色

B.称重量

C.用磁铁吸引

D.加入稀盐酸中

()

4.遇稀盐酸不产生气体的是

()

A.铁片

B.铜片

C.铝片

D.石灰石

5.实验室制取H2、O2、CO2,都必须要用到的仪器是

()

A.长颈漏斗

B.导气管

C.酒精灯

D.水槽

6.盛有下列气体的集气瓶,倒放在实验台上的是

()

A.氧气

B.氢气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氮

7.右图是制取某种气体的装置图,应选用下列哪组物质为原料

()

A.锌和浓硫酸

B.锌和稀硫酸

C.石灰石和稀盐酸

D.大理石和硫酸

8.除去铜粉中少量铁粉,不可采用的方法是

()

A.用磁铁吸引

B.加入足量稀硫酸,再过滤

C.在空气中灼热

D.加入足量稀盐酸,再过滤

9.把一定质量的锌和镁分别投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所示(图中m表示氢气的质量,t表示反应时间),则投入的锌和镁的质量比是

()

A.1:1

B.24:65

C.65:24

D.无法确定

10.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氧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所示合理的是

()

1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明所属反应类型:

(1)铁与稀盐酸反应

()

(2)铁在氧气中燃烧

()

(3)铝和氧气反应

()

(4)铝和稀盐酸反应

()

(5)铝与硫酸反应

()

(6)铜和氧气反应

()

(7)铁和硫酸铜反应_______________

()

12.医学上常用双氧水来清洗创口和局部抗菌。小美同学为了测定一瓶医用双氧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该双氧水68g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2g二氧化锰,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69.04g。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是,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

(2)该双氧水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

第五篇:高二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四章4.3.2第2课时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同步练习(答案)

2021年高中数学人教A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第二册4.3.2 第2课时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

一、选择题

1.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4a1,2a2,a3成等差数列.若a1=1,则S4等于()

A.7

B.8    C.15    D.16

2.设{an}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Sn为其前n项和.已知a2a4=1,S3=7,则S5等于()

A.

B.

C.

D.

3.设各项都是正数的等比数列{an},Sn为其前n项和,且S10=10,S30=70,那么S40等于()

A.150

B.-200

C.150或-200

D.400

4.设数列{xn}满足log2xn+1=1+log2xn(n∈N*),且x1+x2+…+x10=10,记{xn}的前n项和为Sn,则S20等于()

A.1

025

B.1

024

C.10

250

D.20

240

5.已知公差d≠0的等差数列{an}

满足a1=1,且a2,a4-2,a6成等比数列,若正整数m,n满足m-n=10,则am-an=()

A.30

B.20

C.10

D.5或40

6.(多选题)已知Sn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若q≠1,m∈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B.若=9,则q=2

C.若=9,=,则m=3,q=2

D.若=9,则q=3

7.在各项都为正数的数列{an}中,首项a1=2,且点(a,a)在直线x-9y=0上,则数列{an}的前n项和Sn等于()

A.3n-1

B.

C.

D.

二、填空题

8.在数列{an}中,an+1=can(c为非零常数),且前n项和为Sn=3n+k,则实数k=________.9.等比数列{an}共有2n项,它的全部各项的和是奇数项的和的3倍,则公比q=________.10.设{an}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Sn为其前n项和.已知S1,S2,S4成等比数列,且a3=5,则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________.11.等比数列{an}的首项为2,项数为奇数,其奇数项之和为,偶数项之和为,则这个等比数列的公比q=________,又令该数列的前n项的积为Tn,则Tn的最大值为________.

12.设数列1,(1+2),(1+2+22),…,(1+2+22+…+2n-1),…的第n项为an,前n项和为Sn,则an=________,Sn=________.三、解答题

13.一个项数为偶数的等比数列,全部项之和为偶数项之和的4倍,前3项之积为64,求该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14.在等差数列{an}中,a2=4,a4+a7=15.(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设bn=2an-2+n,求b1+b2+b3+…+b10的值.

15.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S2=4,an+1=2Sn+1,n∈N*.(1)求通项公式an;

(2)求数列{|an-n-2|}的前n项和.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由题意得4a2=4a1+a3,∴4a1q=4a1+a1q2,∴q=2,∴S4==15.]

2.答案:B

解析:显然公比q≠1,由题意得

解得或∴S5===.]

3.答案:A

解析:依题意,数列S10,S20-S10,S30-S20,S40-S30成等比数列,因此有(S20-S10)2=S10(S30-S20).

即(S20-10)2=10(70-S20),解得S20=-20或S20=30,又S20>0,因此S20=30,S20-S10=20,S30-S20=40,故S40-S30=80,S40=150.故选A.4.

答案:C

解析:∵log2xn+1=1+log2xn=log2(2xn),∴xn+1=2xn,且xn>0,∴{xn}为等比数列,且公比q=2,∴S20=S10+q10S10=10+210×10=10

250,故选C.]

5.答案:A

解析: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因为a2,a4-2,a6成等比数列,所以(a4-2)2=a2·a6,即(a1+3d-2)2=(a1+d)·(a1+5d),即(3d-1)2=(1+d)·(1+5d),解得d=0或d=3,因为公差d≠0,所以d=3,所以am-an=a1+(m-1)d-a1-(n-1)d=(m-n)d=10d=30,故选A.]

6.答案:ABC

解析:[∵q≠1,∴==1+qm.而==qm,∴A正确;

B中,m=3,∴=q3+1=9,解得q=2.故B正确;

C中,由=1+qm=9,得qm=8.又=qm=8=,得m=3,q=2,∴C正确;

D中,=q3=9,∴q=≠3,∴D错误,故选ABC.]

7.答案:A

解析:由点(a,a)在直线x-9y=0上,得a-9a=0,即(an+3an-1)(an-3an-1)=0,又数列{

an}各项均为正数,且a1=2,∴an+3an-1>0,∴an-3an-1=0,即=3,∴数列{an}是首项a1=2,公比q=3的等比数列,其前n项和Sn===3n-1.]

二、填空题

8.答案:-1

解析:由an+1=can知数列{an}为等比数列.又∵Sn=3n+k,由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特点Sn=Aqn-A知k=-1.]

9.答案:2

解析:设{an}的公比为q,则奇数项也构成等比数列,其公比为q2,首项为a1,S2n=,S奇=.由题意得=,∴1+q=3,∴q=2.10.答案:2n-1

解析: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d≠0),则S1=5-2d,S2=10-3d,S4=20-2d,因为S=S1·S4,所以(10-3d)2=(5-2d)(20-2d),整理得5d2-10d=0,∵d≠0,∴d=2,an=a3+(n-3)d=5+2(n-3)=2n-1.]

11.答案: 2

解析:设数列{an}共有2m+1项,由题意得

S奇=a1+a3+…+a2m+1=,S偶=a2+a4+…+a2m=,S奇=a1+a2q+…+a2mq=2+q(a2+a4+…+a2m)=2+q=,∴q=,∴Tn=a1·a2·…·an=aq1+2+…+n-1=2,故当n=1或2时,Tn取最大值,为2.]

12.答案:2n-1 2n+1-n-2

解析:因为an=1+2+22+…+2n-1==2n-1,所以Sn=(2+22+23+…+2n)-n=-n=2n+1-n-2.三、解答题

13.解:设数列{an}的首项为a1,公比为q,全部奇数项、偶数项之和分别记为S奇,S偶,由题意,知S奇+S偶=4S偶,即S奇=3S偶.

∵数列{an}的项数为偶数,∴q==.又a1·a1q·a1q2=64,∴a·q3=64,得a1=12.故所求通项公式为an=12×.14.解:(1)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由已知得解得

所以an=a1+(n-1)d=n+2.(2)由(1)可得bn=2n+n,所以b1+b2+b3+…+b10

=(2+1)+(22+2)+(23+3)+…+(210+10)

=(2+22+23+…+210)+(1+2+3+…+10)

=+

=(211-2)+55

=211+53=2

101.15.解:(1)由题意得则

又当n≥2时,由an+1-an=(2Sn+1)-(2Sn-1+1)=2an,得an+1=3an,故an=3n-1(n≥2,n∈N*),又当n=1时也满足an=3n-1,所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3n-1,n∈N*.(2)设bn=|3n-1-n-2|,n∈N*,b1=2,b2=1.当n≥3时,由于3n-1>n+2,故bn=3n-1-n-2,n≥3.设数列{bn}的前n项和为Tn,则T1=2,T2=3.n≥3时,Tn=3+-=.∴Tn=

下载高中地理高二选修三(人教版练习):5.2参与旅游环境保护_word版有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地理高二选修三(人教版练习):5.2参与旅游环境保护_word版有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