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精品】人美版小学美术二下《第18课 童年》word教案
童年
【教学内容】 造型·表现 【教材分析】
童年是人生中最难忘的阶段,当人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时,总是充满着无限的感慨。本课展示了不同时期、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6幅表现“童年”的作品。看似简单的作品,其实却给我们展现了一部历史画卷。从宋朝的《端阳婴戏图》、清朝的《欢天喜地》,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中成长》、解放后的《翻身奴隶的儿女》,直到今天的《金色童年》,其中不仅仅给了我们美术方面的信息,更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情境,一种通过美术作品了解社会生活变迁的学习情。这就是说在完成本课学习中,我们要把美术的学习从技能的学习层面提高到文化学习层面。因此,在课堂上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文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对美术文化进一步理解。【教学目标】
1.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2.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的生活情况,学会通过观察童年题材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3.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都有各自的特点,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
1.通过欣赏,感受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2.认识中国画、油画、木雕、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给人的不同美感。3.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教学难点】
不同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教具】
课本、有关资料图片、课件 【学具】 课本、绘画工具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具的准备情况。
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
1.师: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你们在校学习生活的录像,大家认真观察里面拍摄到是谁? 2.师:刚才我们看到同学们在活动中高兴吗?
有一位有心的同学把我们的活动用画笔记录了下来,他给这幅画起了个名字叫《童年》。
不仅像我们这么大的孩子喜欢童年,对于一些大艺术家来说“童年也是他们最愿意表现的内容,因为童年是人生中最令人难忘的阶段。
3.课件出示几幅作品,看看哪幅作品最吸引你?你觉得作者是想表达什么? 学生交流。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些表现童年生活的艺术作品。引出课题。
三、欣赏、评述:
按照学生的喜好分组,欣赏同一作品的学生在一起讨论。第一组欣赏《端阳婴戏图》
作品画的是什么时代的人物?画面中的人物有几个?他们在做什么?你猜得出他们的对话吗? 第二组欣赏《欢天喜地》,并与《端阳婴戏图》进行对比。
观察画面上的一群孩子在做什么?与《端阳婴戏图》相比,人物的表现有什么不同?这两幅画的创作时代那个离我们更近?
第三组欣赏《翻身奴隶的儿女》,并与《欢天喜地》进行对比欣赏。
画面中的孩子们在做什么?对比《欢天喜地》在构图上有什么不同?这样的构图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这幅画表现的是什么民族?从那里表现出来的?
我们前面欣赏的几幅画都是用中国的传统技法表现的国画作品。下面我们自看看第四组欣赏的作品是什么?
木雕作品《冬日的阳光》 第五组欣赏《战斗中成长》
请你猜猜这幅画是用什么工具画出来的?画面中的小朋友的衣着是什么样的?他的表情是怎样的?他的心里在想什么?
四、教学拓展:
我们的童年是幸福快乐的,可是有一些贫困地区的小朋友还不能上学,看到这些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组织学生讨论。
我们欣赏了一些们书作品,回家后做一个社会调查,了解一下身边长辈的童年生活。【作业设计】
欣赏课本中的作品,交流体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造型·表现 【教材分析】
童年是人生中最难忘的阶段,当人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时,总是充满着无限的感慨。本课展示了不同时期、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6幅表现“童年”的作品。看似简单的作品,其实却给我们展现了一部历史画卷。从宋朝的《端阳婴戏图》、清朝的《欢天喜地》,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中成长》、解放后的《翻身奴隶的儿女》,直到今天的《金色童年》,其中不仅仅给了我们美术方面的信息,更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情境,一种通过美术作品了解社会生活变迁的学习情。这就是说在完成本课学习中,我们要把美术的学习从技能的学习层面提高到文化学习层面。因此,在课堂上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文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对美术文化进一步理解。【教学目标】
1.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2.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的生活情况,学会通过观察童年题材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3.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都有各自的特点,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
1.通过欣赏,感受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2.认识中国画、油画、木雕、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给人的不同美感。3.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教学难点】
不同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教具】
课本、有关资料图片、课件 【学具】 课本、绘画工具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具的准备情况。
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所学知识。出示有关图片 3.引出课题。
三、探索研究:
小组讨论:你的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 你打算怎么表现你的童年? 学生交流。教师给与帮助意见。
四、作品创作:
1.学生根据对作品的欣赏感受,创作自己的童年作品。2.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品展示: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发表对自己、他人作品的评议及参与本次学习活动的感受。
2.对思维反应较慢的学生可多给与提问作答的机会,且最好安排在小组讨论及已有同学发表意见后,以鼓励参与、增强自信。
3.教师针对学生作品创作情况做出小结。(鼓励学生为主。)【作业设计】 创作表现童年的作品。
第二篇:「63页精品」赣美小学美术二下教案
1、难忘的外国童话故事形象
教学目标:
1、在了解欣赏卡通画时感受卡通画这一绘画方式在表现形象时特殊的艺术感染力。
2、初步学会能用简单的语言从美术的角度评价卡通画。
3、学会用大胆、夸张、抽象的卡通画的特殊表现手法画一幅自己喜欢的卡通画。
教学重点:
如何欣赏卡通,了解卡通画的特殊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学会夸张特征的绘画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放假都看了很多好电视吧?你们最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
生:略
师:这些都是动画片。
你们知道吗,动画片和漫画就是卡通。
我们今天就是要学第一课:出示课题:《难忘的外国童话故事形象》
(边放以前的国产动画片)在以前还没有电脑时,要完成一部动画片要画出成千上万的画,把很多个连续动作的画连续播放才能完成一个简单的动作,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动画片。
二、欣赏卡通
1、(出示教材中的卡通图片)教师讲解教科书左边的几个动物明星:
(1)《三个和尚》:三个和尚体态个异,高矮胖瘦对比十分强烈,而且样子滑稽可笑,从他们的眼神中不难发现小和尚心里正想事呢。
用笔非常简洁,人物内心刻画栩栩如生。
(2)《大闹天空》孙悟空,家喻户晓谁都喜欢,他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着中外
观众。作品线条流畅,色彩艳丽,个性鲜明,造型传神。
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
(3)《米老鼠和唐老鸭》滑稽、夸张的形象、人物幽默风趣、故事精彩跌宕,所有情节都是那么有趣和出人意料,在欢笑声中濡染真善美。
2、(播放动画片段)师:注意这些人物(包括动物)形象的动作、神态、特征、性格。
播放完师:说说你最喜欢的人物,为什么?
先叫几个学生回答再让全班同学集体评价几幅(教师注意启发引导从不同角度评价,主要从美术的角度)
三、学生动手
1、玩你说我画的游戏:一位同学描绘一下想表现的人物形象的一些特征。另一位同学把其描绘的形象画出来。(教师引导用夸张特征的方法来表现人物)比如:猪八戒的特点是耳朵大,肚子又大又圆等,你就要把这些地方画的夸张点。还可以画上象征性的佩物——耙子。
2、同学们用自己的笔来画一幅自己喜欢的卡通画(教师巡视指导)
四、评价
1、采用师评与生评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个人评与小组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模式,先让学生说,然后学生说,最后教师进行短评。(这堂课评价很重要)
2、展示几幅作品(再一次让学生欣赏了卡通作品)让学生放开大胆评价
五、课堂延伸
能不能把你画的卡通编个故事或者画一组画来配上文字
2、造型多样的生活用品
一、教学目的1、能以积极的态度关注生活用品的设计,享受设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快乐。
2、知道现代设计的一些基本理念,了解一点设计的要素。
3、能对某些生活用品或工业设计产品作出初步的评价或对产品(或用品)的色彩、材料和形状依据设计的要求提出自已的想法。
二、教学重点
设计的造型要素与生活的需要。
三、教具准备
教材,录像资料(生活中的各种用品与零配件)或实物。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新课
启发学生从自已和同学的书及小学具开始,讨论这些用品设计的合理性,再欣赏教材上的图片。
2、引导学生欣赏
(1)以一两件不同类型的作品(如旅行盒、街头垃圾桷)为例,提示学生分别谈谈设计的立意与科学性,并了解一下旅行盒和街头垃圾桷的使用功能和造型。
(2)以命题(如“悬挂”、“实用的摆设物”)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动脑子谈谈自已的想法,鼓励不同的设计构思,鼓励学生把设计稿画出来,鼓励学生自已想办法积极寻找材料和动手制作。
(3)提供两种思路(以《椅子造型设计》一图为例)。椅子的形象构思是以蝴
蝶形象为主体,还可根据什么形象(如鱼缸、帽子、香蕉等)来设计椅子的其他形状?还有什么物件(如灯具、服装、建筑等)可以设计成蝴蝶的形状?
3、学习评价
(1)能给合自已的生活相关物品积极地进行思考和参与讨论。
(2)能提出与自已生活相关的物品的较为合理的设计建议。
(3)有一定的审美指向或对形式美的追求。
(4)有一定的创意。
3、画房子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各地民居的欣赏,让学生在对自己生存的空间的感受中扩大文化视野,了解人类居住环境的演变过程。
2、对祖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不同地域的居住形式有所认识。
3、收集不同的民居图片的资料等。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对自己生存的空间的感受中扩大文化视野,了解人类居住环境的演变过程,对祖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不同地域的居住形式有所认识。
教具准备:
1、中国民居系列图像资料。
2、不同民居相关的音乐、舞蹈作品的多媒体课件。
收集不同的民居图片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复备学生活动复备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工具。
2、出示课题:画房子
3、看一看:
让学生出示自己收集不同的民居图片的资料。
4、说一说:
提问:你收集到的图片是什么地方的房子?他们有什么特征?
5、看一看:
观察老师收集的各地民居的图片,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地域的民居风格特点。
6、议一议:
大胆想象、按自己的理解说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白天风格的房屋建筑形式?如:蒙古包为什么是圆尖顶?窑洞为什么到现在还得到陕北人民的喜爱?傣族的竹楼为什么架得那么高?江南水乡得民居为什么是黑瓦白墙……?
7、老师课堂小结。
1、1、放好工具、静息。
2、听老师讲课题。
3、学生出示自己收集不同的民居图片的资料。
4、学生说出自己收集的房子特点等。
5、学生观察老师收集的各地民居的图片。
6、学生分组讨论老师提出各种问题。
7、认真听老师小结。
课后小记:
4、春夏的色彩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分析春夏的色彩作品,能认识到不同季节的色彩变化,及不同色彩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2、认识书中四位画家,对其作品进行分析,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能力和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四季的色彩,能正确表达自己对春夏的色彩作品的感受。
教学难点
用构图、上色的方法,展现自己对春夏的色彩的情感。
教学用具
课本图片、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一年有四季,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也带给人不同的感受。你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
2、打开书第8页,你最喜欢那幅图片,你能猜出它是一年中的哪个季节吗?
3、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欣赏。
仔细观察并思考,说说书中作品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2、总结。
同:每幅作品都有树,都是风景画。
异:表现的是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画法不同,用色不同,视觉效果不同。
3、分组活动。
(1)
要求:选择你们组最喜欢的一幅画,由组长带领分组欣赏。
(2)
学生根据要求,在问题的引导下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
(3)
问题:①这是什么季节?画面主要运用了哪些色彩?②从作品中你看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③作品采用了什么艺术表现形式(风格,如油画)?画面采用了什么笔触?
4、学生反馈,教师指导补充。
《春天来了》是一幅写实性、装饰性较强的日本画。画面主要使用了绿色和蓝色。嫩绿色的草地,把蜿蜒的小路送向了画面的深处,那一抹新绿还悄悄地爬上了树梢,将春的天空点缀得含情脉脉。
《夏日集市》作者使用了红色,运用了细碎而完整的笔触向我们展现了夏的生机勃勃,夏的明亮苍翠。透过夏日灿烂的阳光,展现了夏天的生命。《采荷花》画面主要使用了绿色、橙色和红色,画面用色浓重。这是学生作品浓重色彩进行了大胆结合。在苍山的衬托下,亮丽、耀眼的黄色和橙色,将金秋的风韵渲染于纸上。水中的倒影给画面带来几分恬静,使画面热烈的颜色与幽深的意境完美地统一。
三、作业布置:
从课本中选出你喜欢的作品,从画中表现的形象、色彩、感受等方面写一篇短文。
写完后小组交流。
猜一猜这位同学写的是哪幅作品?
四、总结: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认识了春夏的色彩作品的表现形式,虽然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但通过画家对生活的感悟,使我们对生活有了新的发现。
5、虫虫世界
教学目标:
1、认识自然界中各种昆虫,了解它们的共有特征,欣赏自然界中的美。
2、能运用涂、拼、画、卷、剪、贴、揉搓、纸制等表现昆虫。
3、增强亲近生活、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昆虫的外形,色彩的对称特点。
教学难点:
掌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巧妙地利用不同纸材的质地和象征意义,大胆联想,发散制作出自己熟悉的美丽可爱的昆虫。
教学准备:昆虫图片、范作、各种有关资料。
学具:水彩笔、色卡纸、皱纹纸、挂历纸、胶水、剪刀、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游戏:猜谜语
师:身穿花衣爱打扮,一对翅膀光闪闪,不会唱歌爱跳舞,花丛里面跳得欢。(蝴蝶)
师:尖细嘴长尾巴,嗡嗡嗡满天飞,白天躲着不敢动,夜里出来吸血乐。(蚊子)
师:脱掉外套,爬上树梢,不懂装懂,硬说知道。(知了)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刚刚说的那些都是什么呀?(昆虫)
师:那你们还知道哪些昆虫呢?
生:蜜蜂、蜗牛、萤火虫、七星瓢虫……
师:那蜜蜂喜欢呆在什么地方呢?(花丛中……)
师:小朋友们了解的真不少!好,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中的昆虫世界吧!
(3)揭题:昆虫世界
二、授新
在昆虫世界里有几百万种昆虫,有的有翅膀,有的没有,有的是益虫,有的是害虫。
(1)出示各种昆虫的图片
师:看看老师带来的这些昆虫朋友说一说,哪些是益虫,哪些是害虫?
生:益虫:蜻蜓、螳螂、蜜蜂、七星瓢虫、蝴蝶;
害虫:蜗牛、知了、蚱蜢、蚊子
我们再看一看这些昆虫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昆虫通常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两对翅膀,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形状各异,色彩丰富)
小朋友你发现蝴蝶翅膀左右两边怎么样?(一样大)
像这样左右一样大小,我们称它为:对称
(2)讲解步骤:(边示范边板书和配色方法)
示范一:
老师从中选好了一只蝴蝶,看看是怎样做的,看仔细。
板书:一想
先想好自己要做什么,再想好一张自己喜欢的颜色纸。
板书:二画
要使蝴蝶的翅膀左右两边的一样大用什么方法想一想,谁能告诉老师?(不知道吧,老师来教你),先将纸对折,再画一只翅膀、蝴蝶有几对翅膀?(2对)
2对翅膀是一样大的吗?(不是,是一对大一对小)
板书:三剪
沿着铅笔线剪下来,用剪刀的根部一直剪下来,剪时慢慢剪,注意安全,别剪着小指头。
板书:四拼贴
贴之前,讲讲色彩搭配,颜色深浅搭配,对比色搭配。
师:你看这只蝴蝶看见小朋友听讲很认真就飞到这,看见这位小朋友很可爱落又在他身上。那你想让它飞到哪去呢?(花丛中)
示范二:(蜻蜓)
师: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做呢?
生:皱纹纸、挂历纸……
师:我现在就用皱纹纸做一只蜻蜓。蜻蜓身子比蝴蝶?(蜻蜓细又长,蝴蝶短、胖小),再仔细观察,蜻蜓的翅膀比蝴蝶的翅膀?(小)
选用包装纸做翅膀。
三、出示其他作品
师:老师还带来了几位昆虫朋友,小朋友仔细看看是怎样做的?
生:包装纸、塑料袋……
师:
这些废旧物品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随处可见,各种不同的包装纸、不同的纸盒,我们在吃完、用完后,往往是一扔了事,其实我们可以通过我们一双勤劳、灵巧的小手使它变废为宝。
四、学生进行练习:
好,我们做一只自己喜爱的昆虫,做之前,我们分成二小组进行比赛看看哪一组的动作最快,剪贴的最美、谁的昆虫最先到达我们的大花园。
练习时注意巡视:1、复习剪的步骤、2、画的大小、3、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搭配、4、剪对称先对折,注意安全、5、作业干净,胶水粘牢固、6、纸屑不能乱扔。
五、讲评:
1、师:看一看你最喜欢哪只昆虫,就把老师刚刚发给你的小卡片粘它旁边。
师: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生:颜色搭配很漂亮,造型很特别………
2、教师总结:这节课大家共同创造了一个美丽的“昆虫花园”,花儿和昆虫都展现了自己的美丽。希望同学们多多观察大自然中这些美丽的事物,并多多用手中的画笔,把它们表现出来。
6、动物乐园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雕塑动物由基本形体人手,要抓住动物特征,确定动态,用加、减法,采用粘接、切削、刻划等多种手法进行创作。
应会:参考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采用揉、捏、粘、切、刻等技法,临摹或创作泥塑动物形象。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圆雕的基本知识基本形体塑造动物形象。
难点:作品的完整、牢固、动、新颖。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讲授讲课
(1)解释课题。提问:什么是动物乐园?说说我国有哪些珍稀野生动物?
(2)导人新课。
研究用雕塑方法创造一
个理想中的动物乐园。
(3)说说自己熟悉的动物特征。用简笔方法加以表现。
(4)结合一
组图片,说说这些动物的特征。
(5)由学生到讲台投影仪前进行创作示范。
(6)研究、总结雕塑技法。
确定基本形体后添加附加物,抓住动物特征适当调整。
(7)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8)展示作品,布置动物乐园,小结、讲评。
7、水族馆
一、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发展学生有意识的观察力,充满激情的表现能力。并从中感知
人类与动物之间愉快、友好的关系。
2.运用多种方法、多种材料进行设计、制作。
3、在创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观察、分析海底世界的造型及色彩。
2、幻想创作美丽的海底世界。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海底是一个奇妙、美丽的世界。中国古代就有海底水晶宫、四海龙王、虾兵蟹将的传说,外国也有海底美人鱼等童话故事。这些传说和故事就是人们对海底世界的想象,寄托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美好愿望。今天,我们就去水族馆看一看。
2.读画:欣赏课文中照片及学生作品,说说课本中的作品各有什么特点。
3、小结:鱼儿是海底世界的主人,它们都有艳丽的色彩。照片除了鱼儿外,还有数不清的、色彩斑斓的水草、珊瑚、贝壳……在表现手法上,有彩色水笔,有蜡笔水彩,有水粉等。
(二)学习新课:
1、欣赏教师课外收集来的水族馆范图、照片若干。
2、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色彩绚丽的海底动物和深浅各色海水交相辉映,构成美丽的水族馆。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海底动物的形状和海水的颜色,让学生认识海底的颜色。引导学生认识海底是个巨大的宝库,海底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以及利用这些资源的价值和环保的意义。海底生物种类繁多,形状大小不一,真是千姿百态,可爱之极,那么,它们有些什么形状?(条形、圆形、椭圆形、棱形、三角形、扇形等)。海水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一会儿蓝色,一会儿是绿色,一会儿是紫色,但海水是以蓝色为主色调。)海洋越深,色调越深;海洋越浅,色调越浅。
(三)课堂练习与作业:
1、以“色“为主,学画海底动物。
讲解画“鱼“方法,教师示范:(1)画出鱼儿基本形;(2)描绘特征,如头、尾、嘴、鳍等;(3)添加鱼儿身上的花纹;(4)添加颜色。
学生可模仿教师画“鱼“,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画好“鱼“之后,再画一种自己喜欢的海底动物。
2:激发想象,构思作画,用剪贴的方法在一张大幅蓝色图画纸上创作一幅有故事情节的海底世界想象画。
8、《勇敢的我》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画一画勇敢的自己,学会对人物动态特征、表情特征的观察与描绘。
2、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及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坚强勇敢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素养。
二、教学重点:
学习观察与表现人物的表情和动态特征,并培养学生坚强勇敢的意志品质。
三、教学难点:
对胆小及勇敢的人物表情和动态特征进行大胆夸张和描绘。
四、教学过程:
(一)情感导入:
1、师生交流,增进了解。同学们,今天上课老师有件事情请大家帮忙,老师最怕疼了,可是我最近长了一颗小虫牙,医生说必须拔掉,我应该怎么办呢?(勇敢面对。)那么,你们觉得自己是勇敢的人吗?认为勇敢的同学请举手。真不错,你们做过哪些勇敢的事儿呢?当你遇到困难时是怎样的心情?能告诉老师吗?(学生自由发言。)
2、师小结:每个人都会遇到令自己感到紧张、胆怯的事情,特别是第一次做的事情,这其实很正常。可如果不去勇敢地面对它们,向紧张和胆怯挑战,就会导致本来可以做到的事情做不了;本来可以做得很好的事情,却达不到好效果。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画面。
3、好!我们今天就来以这些勇敢的人为榜样,学习第8课《勇敢的我》。
(二)讨论评述(欣赏):
1、师:在我们的美术书中有三幅表现“勇敢的我”的作品。打开美术书第14页,看一看,你最喜欢哪一幅呢?为什么?(学生观察并思考。)
2、共同欣赏分析(逐一欣赏):
解决问题:(教师着重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与表现人物的表情和动态特征。)
仔细观察勇敢的“我”表情有什么特点?其他人呢?(在黑板上示范画人物特征)
3、我们再来看看一些其他的画“勇敢的我”,好吗?你们有信心画得比他们勇敢吗?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将所观、所感、所想大胆地画下来,通过画笔,再一次感受自己勇敢时的心情。并提示学生可以对作品的造型和色彩进行大胆地想像与夸张。
(三)创造表现(创作):
1、学生开始创作表现,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个别辅导。
2、对有新意的作品及时进行表扬、展示,以给其他同学很好的借鉴作用。
(四)展示交流(评价):
1、师:同学们,你们“勇敢的我”都画好了吗?举起来让我看看,好吗?
2、师:看看谁最勇敢,愿意第一个上来,给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重点介绍“我”在做什么?是怎样克服困难的?人物的表情和动态有什么特点?)
3、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对作业进行自评和互评,说一说自己的成功之处,找一找别人的闪光点,互相也提出有创意的修改意见。
七、课后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9、幸福一家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绘画自己家中发生的有趣的事,学习关注生活、关爱家人,养成乐观的生活态度,提高学生的形象记忆和创造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音乐欣赏
课堂上使用音乐营造轻松、愉悦的气氛。
歌曲《吉祥三宝》通过歌词
我们就是幸福快乐的一家,很自然的导入本科。引导学生从歌声中感受家庭的幸福
揭示课题
《幸福一家》
二、创设情境
1、师:你有过幸福的感觉么?你最幸福的时刻是和谁在一起呢?
生: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一起。
2、师:亲人是我们最熟悉、最亲近的人。最开心最幸福的莫过于与家人在一起生活。
那么在生活中肯定有许多开心,难忘的事情发生对不对?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谁?
3、展示图片(学生与家人一起的幸福时光)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一些具体的事物,观察当时家人的动作、形象、动作等细节。
师:这些照片都是在有准备的情况下用相机记录下来的幸福瞬间,还有很多幸福的记忆我们来不及用相机记录,但我们却把它们牢牢的记在脑海里。我们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将他们保留,你们想的到么
生:记在脑袋里
回家画在美术本上
师:真聪明。
你们看今天胡老师也带来很多小客人,他们也要与我呢吧二《7》班的小朋友一块分享幸福。
4、展示学生作品
拓宽学生的创作思路
三、创作与表现
1、个人创作:幸福一家
可运用各种不同的绘画材料进行艺术创作。也可在作品一旁写出自己想说的话。
2、教师随时指导并给予鼓励。
(通过学生之间互相影响,相互感染,产生一种浓厚的艺术创作氛围,表扬画出真情实感的学生,表扬构图、色彩俱佳的作品。鼓励也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创作信心。)
3、学生创作后评选《幸福之家》、《一次愉快的旅行》、《一个快乐的节日》、《一顿美味的家宴》……
四、课后拓展
1、师:父母家人总是在每一个纪念日送上最好的祝福,在假期合理的为我们安排各种娱乐与学习,在身边无微不至照顾我们。
(父母的爱无处不在,感受家庭的温暖,理解幸福的含义。)
2、那么我们该用什么来回报他们呢?
生:听爸妈的话
3、师:小朋友都说的很好
师:那么,让我们一块来看看下面这位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4、播放短片《妈妈洗脚》
师:我们都有一个温暖的家
我们要爱自己的家人,爱爸爸、爱妈妈、爱家里的每一个人。
通过短片让学生懂得关心长辈,关爱家人。
5、师:让我们为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拍拍小手吧
歌曲《幸福拍手歌》
10、校园趣事多
教学目标:
通过画一画校园里有趣的事情,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学会关心同学,爱护校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学校发生的事并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1.出示校园图片。
师: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
生:我们的学校。
师:对,这是我们的校园,在校园里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上课时学习知识,下课时和同学们一起玩耍,每天都会有新鲜有趣的事情发生。
2.再出示一张照片。师:他在干吗?
生:踢毽子。
师:你会吗?还会什么?
生:跑步、走独木桥……
师:同学们会的真多,会跳绳、会踢毽子,那在做这些事的时候,自己或者看到别人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吗?
让学生讨论后说出来。
生:我看到有人早跑步的时候没看前面就摔倒了。
生:我自己转呼啦圈转了400多下都没有掉下来。
生:……
3.师:同学们真厉害。其实,我们的校园经常会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你还记得有哪些吗?想一想,告诉我。
学生回忆、讨论,尝试性的回答。
生:学校举办过电脑比赛,很多同学都参加了。
生:还举行过拔河比赛……
学生述说后老师可补充完善整件事。
师:同学们记得真多,还有没有?
生:记不起来了。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照片,是平时用相机拍下来的一些学校的事。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还有哪些在学校发生过而我们刚才又没想到的事!
4.让学生看照片、观察照片内容并提出问题。
(1)师:这是一张什么照片?
生:很多人在操场上,在跳操。
师:记得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吗?
生:是我们上一年级的时候。
师:对,这张照片是老师在你们一年级的时候照的,那时候每天下了第一节课同学们都要到操场上来跳操,是不是。现在还记得怎么跳吗?我们现在来跳一跳!学生起立,师生在原地一起跳操。
(2)跳玩操后,老师小结,出示第二张照片。
师:同学们跳得真不错,都还记得是怎么跳的。那我们再来看看这一张照片,这又是什么时候的事?
学生看照片,踊跃回答。
“是学校的画画比赛”
“是在上学期举办的”……
师:对,这张照片照的是上学期举办的“青青校园书画艺术节”。其中有绘画和书法,有很多同学都参加了,你们有谁参加了的?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生:我参加了画画,画的是海底世界,我还得了奖呢!
生:我也参加了,我画的是在一大片绿色的森林里有狮子,犀牛、河马、长颈鹿,很多动物在一起玩,它们很开心。
生:……
师:同学们真是多才多艺,参加了活动有的还获奖了,有的虽然没有得奖,但是你们参与到这件事当中,感受到这节事带来的乐趣,就非常好!
(3)出示第三张照片,学生观察,回答问题。
……
5.师:看了这些照片,才发现原来我们的校园曾经发生过这么多有趣的事情啊!现在我再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还有没有什么有趣事情发生过,现在的。学生再次讨论。
师板书:校园趣事多
新授
1.学生讨论完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生:最近校园里装了篮球架,有好多高年级的学生在那里打篮球。
生:我们去了活动中心,在那里我们学习包饺子,我还吃了好多饺子。
师:你现在会包饺子了吗?
生:会。
生:……
老师小结。
2.师:原来校园里最近还发生了这么多有趣的事情啊,同学们的校园生活真是丰富多彩,有趣极了。那么你们知道其他学校的校园趣事吗?我们打开书本,看看他们的校园生活多么的有趣。
让学生打开书本,看课本上的范画。
师:书上的画中画了些什么事情,他们正在干什么?
学生观察画中的内容,回答老师的问题。
生:我看到了有一个男的在拉小提琴,其他人都在听他拉提琴。
生:我看的是最下面的那幅画,画的是有好多的小朋友在唱歌。
师:他们的校园生活也很丰富有趣,那么我们也和他们一样,把我们的校园趣事也用画笔记录下来,好吗?
作业
布置学生作业,提出作画要求,师巡回指导,期间可展示学生画的好的或者有特点的画进行点评。
四、总结
1.学生画好后,展示其作业,让生说说自己画的内容是什么,介绍自己的作品。
2.师小结本课。
3.师可收集一些作业制成一个小册子,整理成一个校园趣事事件簿。
11、回家的路上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采用画、撕、剪、拼贴等多种手法进行造型活动。
2、引导学生认识各种道路,汽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通过想象大胆表现繁忙的交通情景。
3、引导学生认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利用各种材料,通过撕、画、剪等多种手段进行作品创作。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这是我们常州的哪里?你们熟悉吗?(怀德桥)
2、每天早晨上学时要经过这座桥的小朋友举手?
3、这里的桥上什么东西很多?(车多、人多、房子多)
4、车多、人多,让你们觉得交通是怎样的?(拥挤的、繁忙的)(揭示课题)
(二)发展阶段
1、早晨是坐交通工具来学校的?(小汽车、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
2、在马路上你们还见过哪些交通工具?(卡车、双层巴士、面包车、三轮车……)
3、马路上的车辆都具有特别的声音,你们会模仿它们的驾驶动作和声音吗?(学生上台模仿:摩托车的声音、自行车的铃声等)
游戏:听一听,猜一猜(课件)
我们除了在马路上可以见到这些交通工具,还能在哪些路上见到它们?(立交桥、转盘、盘山公路、乡村的马路等)(课件)
车辆和行人在马路上必须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对马路上的交通标志认识多少?(投影展示后贴在黑板上的道路情景图上)
4、指导学生欣赏作品,评述对作品的看法。(表现形式:画、剪、贴……)
5、放一段科幻影片中的可以飞的汽车,开拓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三)作业阶段
这是我们学校五年级的大哥哥为常州设计的一座未来的立交桥,你们看,纵横交错,非常有现代气息,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乘上自己喜欢的交通工具,去看一看美丽的新常州,好不好?
要求:1、用画笔画出各种交通工具,再剪下或撕下贴在马路上。
2、尽可能多地表现各种交通工具。
3、自由地表现,可画出现实生活中没有的交通工具。
4、画花、树、房子、人等布置在马路的两边。
(注:也可引导学生独立制作表现,突破纯平面的绘画方式,将绘画与纸工结合起来。)
(四)展评阶段
1、游戏:摆一摆,想一想
用剪贴或画的方法制作一条交通繁忙的大马路,将自己制作的小车等交通工具剪下粘贴在马路上,并注意用花或树木装饰马路的两边,还要注意路两边的建筑物,这样看起来画面会更饱满、更美丽。(提醒学生粘贴时注意交通规则,布置出繁忙而有序的交通景象。)
说一说,评一评(自评、互评、点评结合)
(五)拓展阶段
如今我们常州的马路越来越宽阔,交通也越来越繁忙,小朋友从小就要做一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公民。(儿歌进行交通法规教育)
人和车,靠右行
过街要走斑马线
红灯停,绿灯行
交通顺畅好心情
(六)收拾整理
提醒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注意保持教室环境的整理洁。
12、大嘴巴朋友
教学目的:
1通过简易的手工制作,学会运用简便的材料进行剪、折、画等技能。
2通过表现儿童喜爱的小动物,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简便的材料进行剪、折、画等技能。
教学难点:提高儿童动手能力。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启发谈话:青蛙属于两栖类动物。从小到大,青蛙的成长经过了有趣的演变阶段。它们刚出生时是一只小小的蝌蚪。小蝌蚪只能生活在水中,小圆点似的身体,拖着一条小尾巴,像鱼叉不像鱼,随着小蝌蚪一天天长大,它先后长出四肢,尾巴也逐渐消失,长成了小青蛙。青蛙喜欢在池塘,小溪里生活,它的游泳本领特强,据说人类的蛙泳的姿势动作就是模仿青蛙的。青蛙的后腿特别发达,弹跳能力很强,它靠捕食小飞虫为生,特别爱吃蚊子及其幼虫子孓,所以青蛙是一种对人类有益的生物,我们应该保护它,而不能捕杀它。(板书课题)
2.读画:青蛙长得很“丑”,其外型特点较突出,一双大眼睛长在头顶上,再配上一张大嘴巴,前肢较短,后肢较长,肌肉发达,大肚皮里白色,其他地方是绿色或暗绿色的,四肢和背部有些斑纹,制作采用剪、折、画相结合的方法,制法程序简单,形象概括,而且它的大嘴巴还能动起来呢。
3.制作步骤:制作时可先选一张卡纸,在纸上确定好青蛙的大小位置后,先对折,用剪刀在青蛙嘴巴处横剪一刀。剪后打开卡纸,按图示的虚线向内折即可,最后再用彩笔或油画棒画上青蛙的眼睛、身体和四肢,一只生动的大嘴青蛙就做成了,如果你把对折的卡纸一张一合,青蛙的大嘴也会随着一开一闭,十分有趣。学生可按教材中的图示进行制作。特别注意要按图示步骤折剪。剪、折后添画的部分需与剪折部分配合。
三,巡回辅导。
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完成本课作业。帮助一些有困难的学生。
四,进行小结。
表扬画的好的学生,把他们的作品给全班同学欣赏。指出不足之处。
13、文具的家
教学目标:
1、在仔细观察常用文具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发挥想象,设计造型新颖的文具用品。
2、培养学生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以及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打开学生积极、丰富的创造性思维,启发学生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对文具的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感受其中的奥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教具“外星人”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他是来自文具星球来的多多,他想和同学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2、想和他交朋友的同学,要和他说一说你最喜欢的一种文具是什么?这种文具有什么作用和特点?它美在哪里?(橡皮、铅笔、水彩笔……)
3、多多:今天我来这里是想邀请大家带上你们心爱的文具去参加我们文具星球一年一次的文具舞会,你们想来参加吗?
4、师:要去参加舞会了,这就需要我们小朋友帮助你的文具好好的打扮一下!
5、揭题:巧扮文具
二、新授
1、师:那我们应该怎样做啊?
学生相互讨论,如何利用自己所带来的废弃纸盒或其它物品制作新颖别致的文具。
师:
这些废旧物品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随处可见,各种不同的包装纸、不同的纸盒,我们在吃完、用完后,往往是一扔了事,其实我们可以通过我们一双勤劳、灵巧的小手使它变废为宝。
2、出示成品引导学生分析制作材料及方法。
3、教师示范,进行制作。
三、学生进行练习
练习时注意巡视:1、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搭配、2、用剪刀时注意安全、3、作业干净,胶水粘牢固、6、纸屑不能乱扔。
四、讲评
师:看一看你觉得舞会里哪个文具打扮的最漂亮,并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他(哪里漂亮)?
生:颜色搭配很漂亮,造型很特别………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的小朋友这个设计师都做得很好,都把你们的文具打扮的很漂亮,希望课后同学们利用身边多余的材料,在设计几种不同的学习用品。
14、风向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风向标的外形特征与科学原理。
2、了解风向标的造型、功能与选材的关系。
3、尝试、探究合理的方法制作。
4、在实践中体验科学制作带来的快意。
二、教学重难点:
1、设计与制作一个小风向标。
2、注意基座及风向标的比例。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课前,让学生带着丝巾、塑料袋等较轻的物体到操场上去“放飞”。
2、观察国旗、树叶被风吹动时地状态,体验风是有方向的,而且不同的季节,风的方向也各不相同。
(二)风向标的含义:
风向标是气象观测站专门测风向的一种仪器。
(三)制作步骤:
1、把橡皮泥弄好放在瓶盖里。
2、把瓶盖放在硬纸上,再用剪刀剪下和瓶盖一样大的圆圈。
3、把圆圈的下面粘上双面胶粘住瓶盖。
4、把用完的水笔芯插上去,记住,圆圈纸上搞一个笔芯孔插进去。
5、把软纸折成一个圆体再折二个三角形,粘在圆体的尾边来指方向。
6、把圆体横放在尖上,扎一个孔,就大功告成了。
(四)注意事项:
1、要注意基座和风向标的比例。基座要做得稳,上面的风向标要做得灵活、轻巧,便于转动。
2、基座部分可以用一些比较重的材料垫好或填充,中间的标杆也一定要固定。
(五)实践应用:
1、学生作品完成后,在小组里进行交流,互相说出自己的感受。
2、将作品放在户外进行风向测量实验,评选出“科学之星”。
15、创意小书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设计制作创意小书挡,使学生对设计的方法有所了解并掌握设计的基本方法。
2、通过欣赏不同形式的小书挡设计作品,培养学生的美感。
3、在课堂学习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美术的兴趣与爱好。
教学重难点:学习如何设计、制作小书挡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学具:卡纸、彩纸、铅笔、橡皮、彩笔、胶、收集的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每天都在读书,接触过许多的书,今天我们一起来制作小书挡。
2、教师拿出学生书包里的一本书(掩住书名),请学生认一认这是同学们哪一科的书?(学生回答)
3、教师引导请同学们也来设计小书挡,教师展示课题:15、创意小书挡
二、引导设计
1、学生小组讨论设小书挡要注意什么方面?
2、教师出示自己的设计要素。
3、设计要点:主题突出;背景画面有趣并与主题内容相关;图文并茂;色彩艳丽
4、教师提出另一个问题:如何实施设计方案?——学生讨论交流,回答问题。
5、教师总结设计步骤——构思;打稿;修改;定稿;上色装饰(拼贴)
三、创作阶段:
1、作业要求:以“小小科学家”为题设计一个小书挡。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优秀作业点评。
四、作业点评: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小结。
五、课后拓展:
本课如果学生感兴趣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们一起来做小书挡,课前把相关的材料带好。
教学小结:
本课是集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为一体的一节课,通过欣赏不同形式的小书挡设计作品,使学生了解小书挡设计的相关知识,并设计、制作我的小书挡。体验创造的快乐,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及动手制作能力。
16、红
军
桥
目的要求:
认识红军桥,了解一些有关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制作一座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过红军战斗的电视吗?
这节课老师首先带大家认识几个地方。
1、出示瑞金红军桥图片(图1)
师:这幅图画的是我们江西瑞金的武阳,这里是红军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图上这座桥叫红军桥,它是红军万里长征的第一桥。
2、当年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他们爬过茫茫的大雪山,走过遍布沼泽的草地,还趟过许多这样的大河(边讲解边出示课件,图2—图4)。
3、有些河上没有桥,有些河上的桥被敌人炸毁了,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险,自己动手造桥。
出示图5:这是红军走过的桥
图6:这是把一些小船并在一起,再在上面铺上木板
图7:这是有名的卢定桥
图8:图上画的是红军战士们在卢定桥上战斗的情景
4、同学们,红军战士们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值不值得我们向他们学习?
5、那么请跟老师一起来朗读这首诗歌(图9)
6、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当年的红军战士,也来自己动手搭桥,好不好?
二、新课
1、那谁来说说看,你见过哪些桥呢?
2、老师这里有一些桥梁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图10—图20)边欣赏边作简要介绍。
3、看了这些桥,请哪位同学来说说看:桥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图21)
4、出示老师搭的桥
我做的这座桥用四个牙膏盒做桥墩,用回形针扣在一起做成了栏杆和桥面。
待会大家造桥时,可要想清楚了:用什么做桥墩或桥洞,用什么做桥面,栏杆又是什么样子的。
5、搭桥要求:注意安全;注意卫生;
有时间限制,所以小组同学要密切配合,分工合作。
6、生动手搭桥,师巡视指点。
三、作品展示
逐组点评,重在表扬,照相留念。
四、总结
今天同学们齐心协力搭桥的情景,已经深深的印在了老师的脑海里,老师觉得你们就是一个个的小红军战士,能克服困难,顺利完成任务,老师相信大家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能做得更出色。
17、过端午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及爱国热情,并在解说当地过端午节的习俗中增长历史知识。
教学重点:学社自己动手做“龙舟”、“粽子”。
教学难点:学生合理利用废旧物。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农历五月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又称作端午节、午日节、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基本相同。在每年这一天,大家会进行一些挂艾叶、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佩香囊等活动。
板书课题。
二、授课
1、讨论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的来历据说是为了纪念历史上的民族诗人屈原,当年楚人因为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一直追至洞庭湖,还不见踪迹,而这便成了”龙舟竞渡的起源。同时人们还煮了许多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久而久之,每年农历五月五,人们都用赛龙舟吃粽子来纪念屈原。”
提问:同学们知道端午节还有什么习俗吗?
“端午节小孩佩戴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传统的香囊内有香料,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串,形形色色,玲珑悦目。”
2、读儿歌
“五月五,过端午,锣鼓喧天赛龙舟,挂艾叶,佩香囊。家家户户扎粽忙。”
3、老师示范
(1)将纸杯剪开;(2)用胶水粘好;(3)用吸管做船桨;(4)做龙头和小人。
4、学生讨论,尝试做。
5、示范做粽子
(1)把纸裁成长方形;2)连续折成三角形。
(3)按折印来做粽子,再用绳子绑好。
6、小组制作
(1)选择合适的废旧挂历、包装纸、彩色丝线或毛线,做个纸粽香囊。
(2)用纸杯和吸管来做一只“龙舟”。
7、老师指导
点评作业
8、展示作品
填写意见卡,填写出自己对作品的评价以及他人对作品的建议。
9、分组进行扎粽子或划龙舟比赛。学生集体评选出最佳选手。
三、小结:纸粽可作为礼物过节时送给亲朋好友,龙舟可以用来进行一次同学之间的友谊赛。
18、画青花纹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青花瓷的制作过程及历史特点,通过对青花瓷不同造型及图案的欣赏,提高学生对传统艺术美感的理解。
2.运用折、剪、画的制作方法,绘出不同造型的青花瓷,以及青花的图案装饰。
教学重点:
了解青花瓷的制作工艺、历史特征、不同造型与图案的寓意,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教学难点:运用折、剪、画的制作方法,绘出美丽的青花瓷。
教学设计:
一、猜一猜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上课为大家来敲奏一点乐曲,看看谁能猜出我是用什么敲出来的,听听瓷器的声音,让学生猜一猜。
2.展现青花瓷实物,小朋友们,这个白地青花的瓷器就叫做青花瓷。今天老师就将带大家进入一个美丽的青花世界。大家知道吗?青花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呢,在很久以前,人们做出来的陶瓷是没有颜色的,有一个叫做青花的小姑娘,她为了采集到可以化为漂亮颜色的材料,独自到一个山上去找矿,秋去冬来,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三个月,这个小姑娘终于在一座倒塌的碳窑里发现了各种各样的料石,可是小姑娘却由于辛苦和寒冷冻死在了山上,她采回来的料石被磨成了颜料,画在胚胎上,就成了现在这样清脆欲滴的蓝色花纹。
二、了解青花瓷的制作工艺及历史特征
1.小朋友们知道这美丽的青花花瓶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吗?(课件展示泥胚制作视频)你们可别小看这样一个青花瓷瓶,它可是要工作人员经过几道复杂的工艺才能制作出来的哦。它首先要拉胚,然后等泥胚自然晾干以后,用铀上色,经过高温1300左右烧制出来,因为这种铀色经过高温烧制以后呈现出蓝色,习惯上我们把它叫做“青花”。
2.青花瓷在我们国家可是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了,早在离我们几千年前的唐朝时候,就已经开始出现了青花瓷了,到了元朝,人们就开始在瓷器上绘画些好看又吉祥的花纹了,青花瓷上开始出现了美丽的植物、风景或者是人物故事呢。到了后来的明清年代,青花瓷就越做越精美,漂亮了。
在这个时候,人们还创造了多种色彩的青花,又叫做“五彩青花”,(课件展示各年代青花瓷图片)。在青花的历史中,我们江西景德镇的瓷器是最有代表性的了,它享有“中国瓷都”的称号。
三、欣赏美丽的青花瓷
1.老师这里还有许许多多美丽的青花瓷,它们有着素气典雅的色彩、图案,还有各种不一样的外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不同的青花瓷。
2.在欣赏过程中,老师对其不同的造型和图案进行讲解:
这些美丽的青花瓷,有的瓶口小小的,身子长长的,非常的秀气,青花花瓶在外型上左右对称,和谐,富有美感。有的罐子肚子大大的,还有的被做成了盘子,茶壶甚至是放蜡烛的烛台。造型多种多样。而青花上的图案更是有着极为特别的寓意。在很早以前人们就把自己的一些美好祝愿都画在青花瓷上,小朋友们看,这是画着鱼形图案的青花瓷,正是象征着年年有余,富贵有余的意思;还有这些青花,上面绘着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你们知道这些图案代表着什么意思吗?(学生交流后回答)
小结:喜鹊象征喜庆;鸳鸯代表着成双;牡丹代表着富贵吉祥;龙凤绘在祥云中,表示龙凤呈祥等等。
3.青花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青花瓷发展到今天有许多造型独特,既好看又实用,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别有情趣。还有许多我们都想不到的很现代的东西也加入了青花的设计,大家看,这是一条丝巾,还有漂亮的花瓶。
小朋友们,你们想想,还有什么可以加入青花的设计呢?我们的文具可以吗?如果你有自己的汽车你会怎么打扮它呢?甚至有人会在汽车也加上青花图案哦。
今年是奥运的一年,青花瓷在这个时候也有着自己的方式表现奥运哦,大家看,这是一套奥运青花瓷金银纪念章,它将奥运的标志、运动的图形和我们传统的青花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崇敬和宣扬。
四、学生绘制青花
1、小朋友们,你对奥运有什么美好的祝愿呢?今天我们也来为奥运绘画一个青花瓷吧。
2、讲解并示范绘制方法:(1).将纸对折,画出一半外形,将其剪下;(2)用蓝色水粉等工具绘画出青花图案。青花的花纹要表现自己对奥运的美好祝愿,我们可以把它画在瓶子的脖子上,肚子上,甚至在底部也可以画上花纹。在画花纹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色块表现,也可以用线条描绘。当然,除了老师所讲的对称的青花瓷的方法,我们也可以绘画出不同的外形,例如给瓶子加个小耳朵,或者给它装个小手把,一样的别致可爱,除了小瓶子,还可以画杯子,小盘子等等,看看哪个同学的作品最有创意了。
3、学生绘画青花作业。
剪窗花
【教学目标】
1.教师要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祖国古老剪纸艺术的特点、语言和方法,并让学生通过对剪纸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具体的剪刻方法的掌握,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脑动手的能力。
2.充分发扬我国民间优秀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依据贯彻启发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设计的。]
【关于教材】
l.本课内容属于工艺设计制作课,在整个教材体系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以前所学的剪纸技能的基础上安排的,既可巩固前面所学过的知识,又为后面贺年卡的设计制作做准备。本课教材内容体现了民族特点,对于充分发扬我国民间优秀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都有重要作用。
2.本课教材的重点、难点及知识点。
重点:剪纸的特点、语言和方法。
难点:对剪纸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剪纸的设计方法)。
知识点:主要知识点在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找出剪纸的构图形式及造型特征。
【教学方法】
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法,教师可通过挂图演示、操作演示和黑板演示及请学生上台添画、尝试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剪纸的特点、语言及方法。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运用贯穿探究、讲解、提问、观察、合作和练习多种方法,将重点一一攻破。对完成的较好的作业,张贴在窗上、美术角上,进行评议,给予表扬鼓励,让美术课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习美术的内驱力。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讲评上节课作业。
(2)谈话:快新年了,中国的农历新年有个习俗,剪窗花帖窗花,庆新年。今天我们来学习怎么样剪窗花,过年了自己动手做一做。
2.欣赏剪纸作品。
(1)教师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作品,了解剪纸的用途,知道剪纸是人们过新年或是在喜庆的日子里张贴的表示喜庆吉祥的装饰物。
(2)欣赏几件教师的作品,要让学生知道这些窗花都是在吸收了民间剪纸作品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民间剪纸是人们以自己熟悉的人物、动物、景物、民间传说、戏曲人物及日常生活劳动为主要题材创作出的剪纸艺术作品,极富深厚的民族特色。
(3)通过欣赏作品引导学生发现剪纸与绘画、剪纸与实际生活形象不一样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
3.讲授新课。
(l)剪纸的特点:在欣赏作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研究这些作品,了解这些作品同绘画作品的不同之处以及剪纸所用的工具,小结出剪纸的特点:装饰性强、造型夸张、风格质朴,有很强的“刀味纸感”。
(2)剪纸的表现方法:
①构图:以上知识应结合课本内容和准备较为典型的剪纸作品进行分析讲解。引导学生分析回答出有自由式(如《狮子》、《顽童》等)、对称式(如《喜字》、《吉字》等)。
②造型:结合作品欣赏,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剪纸的造型特征,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段,使作品体现出朴实、亲切、生动、有趣这一造型特征。
③色彩:教师通过教材上的作品,使学生了解剪纸的色彩种类。
④剪刻形式:通过欣赏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阴刻”、“阳刻”及“阴阳刻相结合”的剪纸形式。剪刻要求稳、准、巧。
(3)剪纸的语言。
①通过欣赏不同的剪纸作品,如人物、花鸟鱼虫、山石、树木等,启发学生通过分析剪纸作品(生回答都有哪些形状的纹样),归纳出最常见的两种纹样,即“月牙纹”、“锯齿纹”。
②教师出示两幅图有不同形状的“月牙”、“锯齿”状纹样图,并加以补充说明:最常用的是“月牙纹”、“锯齿纹”,较常用的还有“花朵纹”、“云纹”、“水纹”等。
③通过上面的学习和小结,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让学生知道原来看上去很复杂的作品不外乎是由这几种基本纹样构成的。接着趁热打铁,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出两种变形后的“白菜”、“金鱼”的外形,要求学生在黑板上把学习掌握了的基本纹样添上去,使之变成剪纸图案,然后教师给予肯定和纠正。
[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关系到学生能否对剪纸这门艺术的理解及在设计练习中应用。因此,对剪纸的语言特点的讲授需要教师精心准备。如何使学生清楚地认识理解和运用剪纸语言。]
4.制作方法。
(1)构思:考虑题材、内容、构图、造型、色彩等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2)起稿:用铅笔布局安排完形象后,用毛笔大胆、简练地画出形象的“线条”和“块面”,注意各部的连接。如有的黑色涂得不理想,待干了之后,用白广告色加以修改。
(3)剪刻:将画稿放在大红毛边纸上。用书钉、大头针,曲别针等固定。为了不致走形,先剪刻最细的和紧要之处,然后由中间向四边刻,最后剪外边。依照从左刻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
(4)裱贴:将剪好的作品按照理想的布局摆放在衬纸上。用手指按住作品的一部分,然后用小刀蘸一点浆糊从剪纸和衬纸之间轻轻地伸进去,抹上浆糊,按照从里往外的顺序,找几个点把作品固定在衬纸上。
5.作业要求。
(1)每人设计、剪刻一件能表达喜悦心情的窗花作品。由于窗花常常用来象征吉祥、喜庆,寄托人们美好的愿望,因此在造型上尤其应注重传神,形象要夸张、简化,学用“月牙”、“锯齿”造型语言。内容不限。
(2)图案要做到概括、夸张、有趣味。
[以上这个过程的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6.教师巡回辅导。
辅导要点:
(1)启发学生构思内容:鸟兽、花草、山水、鱼虫、人景等。
(2)注意纠正学生设计复杂、不宜剪刻的现象。
(3)启发学生在抓大的外形特征基础上,试着用“月牙”、“锯齿”表现和装饰物象。
(4)用剪子和小刀时,注意安全。把剪下的纸屑拾起来,扔到垃圾桶里。
7.作业评比。
(1)每组选出一件作业贴到到窗上,其余的贴到白卡纸上。
(2)学生互评,说出一件最好的作品,说明喜爱的原因。
8.拓展延伸。
课外收集剪纸作品,制作几个装饰自己的家。
20、我是小公民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能将以前学过地美术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通过绘制宣传画、垃圾筒、提示牌等美术活动,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美丽的城市、美丽的花园、快乐的我是其中的一员,鸟儿是我们的朋友,花儿向我们招手。让我们来做一个文明的小公民,保护这美好的家园。
二、授课
1、出示图片
提问:图上的小公民在做什么?
学生讨论。
师:我们经常在生活或电视新闻里看到许多好与坏的现象,你能记录下来吗?请你填一填新闻调查表。
时间
地点
文明行为
不文明行为
2、欣赏图片
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你认为谁画出的文明行为生动?
“图1小公民帮盲人过马路,图2小公民保护环境,图3小公民爱护小鸟。”引导构思
3、引导构思
“你会设计什么样的宣传画来表现文明小公民呢?”
4、布置作业
把你调查好的人和事画下来,设计制作成一幅宣传画。
学生练习,老师指导。
5、讲评作业
三、小结:联合国环境保护大使珍•古道尔博士说的:“每个人都很重要,每个人都能发挥作用,每个人都能带来变化”。
希望同学们能在生活中做个好公民。板书设计:
第20课
我是小公民(一)
保护环境
爱护动植物
帮助他人
第2课时:
一、导课
师:在校园的一角,在公园的一角,在你身边的一角,你发现了什么?手儿动动、脑儿动动,趣味在手中。
二、授课
1、欣赏图片
提问:你看到的图片中有什么?它们起什么作用?
(提示大家把垃圾放入垃圾筒里。)
2、教师示范制作提示牌
1)设计提示语
如:请节约用水!
2)制作牌面
出示垃圾筒范例
1)
把纸盒做成筒身。
2)装点图案和文字。
3)设计卡通人物。
3、布置作业
各组设计一个垃圾筒和一块提示牌。
学生制作,老师指导
4、讲评作业,展示
三、小结
板书设计:
第20课
我是小公民(二)
作业:
各组设计一个垃圾筒和一块提示牌。
21、珍稀的古树
教学目标
:
1、认识和欣赏纯粹的线条美,认识线的丰富、强烈、准确、肯定的表现力。
2、学习用线的不同表现方法,体会和描绘客观世界不同物质所具有的不同材质,以及给人的不同感受
3、学习用各式各样的线来描绘质感的方法。
4、能够自主体会树叶给人们的不同感受,用线的不同排列方法,反映树的不同种类。例如“杨树”能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
1、体会树叶、树干给人们的不同感受,用线的不同排列方法,反映树的不同种类,通过描绘树的外形、结构,表现树的质感。
2、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去观察、体验、创新,鼓励学生用各式的线条来表现树的不同质感。
3、鼓励学生自己创作,而不是局限于课本上的作品。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我们的生存空间。
4、预先请学生去公园观察,或是从课外书、网络上去搜索自己喜欢的或是自己感兴趣的“树”的资料,从大自然中、生活中、网络世界中去观察、体验。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想出更多的表现形式。
三、课前准备:
学生用具准备:美术课本、彩色笔
教师教具准备:绘图纸、挂图、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1、提问:常见常用的线有几种?怎样表现?(请几位学生到黑板上来演示)
2、鼓励学生:在画面构图方面控制能力有所增强,在线的处理、连接上处理得当。
3、缺点指正:个别同学画面小,整体感觉不好,有点歪。
板书课题《21、珍稀的古树》
4、多媒体演示。
今天老师就着重请大家来欣赏我们熟悉和喜爱的各种各样的树
讲解各种各样的树的特征,即这些树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1)
红豆杉——像美丽苗条的少女头上梳着漂亮的发髻,动作好像是时装模特,优美地站在那里。
(2)
千年古树及受迫害的树——枝繁叶茂,树干粗壮、干燥,给人以苍老的感觉。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我们的生存空间。
(3)
柳树——垂柳婀娜多姿,柳枝随风摆动像轻歌曼舞的少女。
(4)
枫树——从色彩上去着重分析,欣赏它那火红的样子。
(5)
白桦树——像有无数的“眼睛”在那看着你。
请学生汇报自己预先去山村观察,或是从课外书、网络上去搜索自己喜欢的或是自己感兴趣的“树”的资料,从而补充老师所讲的类型。
1、多媒体演示一幅完整的作品的步骤。
2、展示挂图,用黑色、红色绘制的单色作品。
3、讲解课本第8页关于树冠、树叶的表现技巧。
〈二〉
自主学习:
作业
要求:(放音乐,创设优美舒适的教学情境)
1、四人一小组画一组树。
2、以线为主、单色绘制。画的过程实物展示有特色的作品。相互协作,以组的形式展评。
3、每次老师出题,大家创作,今天请同学们自拟题目。
4、教师和学生互动,请两个同学和老师在黑板上一起作画,并请同学来修改。
〈三〉
想象创新:
学生活动:自主作画,以小组的形式绘制长卷。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独立创作并参与到学生的绘画活动中去。
A、你是怎样感受这棵树的?就考虑一下选择直线、曲线、折线还是交叉线中哪种形式能与自己感觉相近,然后大胆地画,不要犹豫。
B、先将树干画出,再将树冠外形画出来,然后根据感觉进行线的不同排列,排列时先从大处着手,有时间再补充细节。
C、树干、树叶外形内都要排满不同类型的线,不要留大量空白。
板书设计
:
21、珍稀的古树
线的四种类型:
直线、曲线、折线、交叉线
第三篇:二下美术教案
巧妙的组合
一、教材分析
本课巧妙的组合是在学习过的三种基本形的基础上,安排的一堂设计绘画课。巧妙的组合其中包含两个主要内容:
*超越单纯基本形的概念,发现新的图形结构形式。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下册:01课巧妙的组合
*感受透叠图形及着色后产生的效果。
许多大小不同的基本形相互穿插后,原基本形被打破,失去本身的意义,巧妙的组合由此产生了新的图形结构,而在作业过程中,又可能发现新的形状和现象,增添了作业的趣味性。由于学生个性的原因,新图形给人既与原基本形完全不同性质的感受,又有区别于各人的造型特点和色彩效果。通过对完成后的作业进行自我评价,学生也能感受到画面的疏密、虚实所产生的效果。
教材巧妙的组合中呈现了部分学生作品,提示学生可从作品中发现一些新的形象。教材选登了著名画家米罗的美术作品《太阳、人和鸟》。通过欣赏,分析画家怎样运用三种基本形和画,以激发学生联想。
这类作业有较大的随意性和偶然性,儿童容易作业,也易出效果,一般都能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学目标
*学习形与形相透叠的表现方法和透叠图形的涂色方法。
*在组合透叠练习中感受新的平面组合形式,形成调控画面的意识。
*在形的自由组合和换色平涂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三、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设计建立在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从基本形的回忆、归纳到认识透叠图形,理解透叠的涵义,再到对作业步骤的分析、归纳,都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实施以回忆导入新课。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三种基本形,并感受到这几种形可有长短、大小等变化。在此基础上,教师演示三种形的透叠效果。可采取逐一叠加的方法,让学生清晰地观察到形的组合变化过程;也可从欣赏完成的范作入手,让学生比较、分析单独的形和透叠图形之间的区别,明了透叠的涵义。透叠效果的演示过程应精心设计,根据学生年龄及身心特点,使学生轻易理解其涵义并充分感受到趣味性。可采取在黑板上板画、利用幻灯机演示和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进行演示等方式。
在演示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观察透叠图形着色后的效果,感受画面的美感。透叠部分的色彩可另外着色,也可随原形叠加着色,如果是后一种,学生会注意到颜色重叠后的变色现象,教师可顺势引导学生关注色与色叠加的变化。
指导作业环节可先由学生根据范图一起讨论作业步骤,再由教师归纳、总结。教材中基本的作业步骤是:在任意位置先画三种较大的基本形,要求形与形之间要有部分穿插(即透叠);然后用同样方法任意添加大小不一的基本形;画到一定的时候即可停下,根据画面需要添画更小的基本形,可丰富和装饰画面;最后,再分格涂色完成。
学生活动的开展以自主表现为主,教师要注意在作业方法上加强指导,在作业步骤上予以控制。
教学评价涉及画面构图、线条流畅程度、形与形之间的透叠程度、色彩搭配等方面,先由学生自评、互评,再由教师归纳、总结。
作业要求:任选一种彩色笔作业,用大小不同的三种基本形互相穿插,组合成一幅画面,再自选颜色填色。填色时,每种色不宜画出线外。
四、教学建议
*该课教学过程主要是指导学生作业的过程,应以指导作业方法为主。
(1)画基本形时,应鼓励学生大胆地徒手作业,或扁、或长、或正、或歪均可。
(2)基本形的大小对画面影响较大。太小则效果较差,而且完不成作业。应指导学生画大些,特别是主体基本形。透叠上去的其他基本形可逐渐画小。
(3)应指导学生适当地控制画面。可用对照作品作范图,说明画得太满和不加分辨地简单排列会出现“板”、“乱”、“挤”的现象。
*为使课堂气氛更加轻松、活泼,学生活动的开展可采取合作的形式。两人或四人合作完成一幅作业,学生可自由交流绘画体会。还可在学生自主表现的同时,分组在黑板上合作作业,由各小组成员按顺序轮流上台添画。让学生在竞争的氛围中体验到成功的快感,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第2课加一加变一变
加一加变一变
一、教材分析
本课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下册:02课加一加变一变集写生与想像添画为一体,有一定的难度。教材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为切入点,让学生备感亲切,拉近了生活与绘画的距离,降低了本课的难度,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表现创造的欲望。教材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下册:02课加一加变一变的呈现以实物图片和学生作业相对照,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在体验、思考中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努力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审美趣味。教学中物体外形特征的描画是本课的重点,想像添画是难点。
二、教学目标
*能辨识和描画出物体的基本形状,并能想像添画成有趣的形象。
*渗透轮廓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和想像创造能力。
*培养观察习惯和对绘画的兴趣,激发学生善于发现并乐于用绘画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创意。
三、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描画、想像添画和交流,让学生掌握物体基本形状的画法,在感悟和体验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展开丰富的联想。
教学组织形式:小组交流式。课前要求学生寻找、发现自己喜欢的、造型具有特色的物品,将其带入课堂。教师随机摆放成几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组合成组。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让整齐划一的学习走向充分个性化的学习,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广阔的空间。
教学基本环节设计:
*欣赏激趣,明确目标。以教材为载体,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教材呈现的实物图片和学生作业,让学生获得感悟和认识,充分感受和领略创造的愉悦,同时明确本课“做什么”。
*观察、触摸实物,感知基本形。第一步,师生互动:选择有典型性的物品为范例,引导观察其基本形状,表述其外形特征。第二步,学生活动:自我尝试,小组交流。
*指导用线描画基本形。教师示范后学生练习,强调用线流畅,让学生明确“怎么做”。
*想像添画,创造新形象。强调以基本形为主体,充分发挥联想,添画宜少又恰到好处,再涂上自己喜欢的色彩,使变出的形象生动有趣又漂亮。
*欣赏评析,交流感受。可采用师生互动、小组互动、下位交流等多种形式创设开放的美术课堂,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感受“丰富多彩的探究发现、个体各异的创造表现”带来的愉悦,从而知道“为什么做”。
作业要求: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将它们的基本形描画下来,再想像添画成有趣的形象。
四、教学建议
*本课的课前准备非常重要,对学生所带物品要给予提示,如自己喜爱并常用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均可以。绘画工具不限,彩色笔、油画棒、水粉颜料等都可以。
*教学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可根据学情和条件进行调整。
*教学时若能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运用多媒体演示物品基本形的辨识和描画的过程及方法,演示由同一种基本形想像变出不同的有趣的形象,或者能让学生亲自想像添画,不仅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更有助于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和想像创造潜能的开发。
*对学生作业的要求不必过于强调形的完整,允许将错就错,引导学生较细致地观察并适当注意线的曲直、转折和形的对应关系,并能关注物体的外形特征。
第三课彩点点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水与色的关系;观察水彩色浓淡、渗化、交融的特性。
2、初步运用水彩画工具,表现水彩色的渗化、交融的特点。
3、使学生在色彩游戏中提高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水彩画渗化的特性。
教学难点水分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范画一张,提问:“你们看漂亮吗?能给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板书:彩点点
2、拿出几幅范画欣赏、讨论这些画给我们什么感觉。
3、知道这几幅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吗?请你们选用桌面上的工具两人合作也来试试画一画。
4、学生尝试绘画。
二、新授
1、大家的作品完成了吗?把你们的作品贴在黑板上,互相欣赏一下,再和范画比较一下,看看你们的作品画的完美吗?哪些地方不一样?上海版美术教案
2、学生讨论作品的不足之处。
3、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呢?大家讨论一下。上海版美术教案
4、学生共同解决不足。
5、同学们懂动足了脑筋,那让我们再来按照刚才所说的方法再来试试,还是两人合作。
6、学生再次尝试绘画。
7、看来第二次的作品比前一次的有了进步,但好像还缺了些什么,下面来看看我的演示对你是否又有帮助呢?教师演示
(1)先把纸用毛笔涂湿,如天气较热,纸面上水分蒸发很快,可以涂两次,让画纸充分吸水,但纸面不能有积水,若有积水可以用毛笔将积水吸掉,使纸面湿润,保持平整。如作画在雨天,天气比较潮湿,纸面只要湿润即可,接着便是点色。在点色时注意:水和色的量比。
(2)色少水多,色水太淡。
色多水少,色水就滴不下来。
水色量比要适当,并要使笔肚吸色到饱和程度,即将笔竖起,用手指挤一下笔肚,使色水滴下来,毛笔沾色水,要使色水欲滴而未滴的样子,才能捏挤。
(3)彩点点可以大一些,也可以小一些,还可以把两个点并联起来,让它们相互交融、渗化,出现另一种颜色。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水与色的比例。
8、看清楚了吗?现在你的问题都能解决了吗?谁能来说一说。
9、学生回答讲解。
10、既然问题都解决了,那现在请大家都拿起画笔,画出你胸中最美的彩点画吧。
11、学生作业,教师指导巡视。
(1)能基本掌握水与色的比例。
(2)能表现水彩色的特点。
三、小结
1、展示作业。
2、讲评作业。
3、教师小结。
第四课鲜艳的包装纸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小图案组成的包装纸具有美观效果。
2、尝试用自己喜爱的媒材工具,利用各种小图案进行规律排列,做一张包装纸。]
3、用你的包装纸装饰一件小礼物送给你喜爱的亲人或朋友,传达你的情意。
教学重点、难点:能否通过观察发现包装纸图案的组合规律,并极积开动脑筋,设计有规律的组合花纹。
教学准备自制的可移动的包装纸(三张)、各种绘制包装纸的工具(按组不同)、带有各种包装纸图片的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的爸爸生日了,老师自己亲手制作了一份礼物,但总觉得缺点什么,你们能帮助老师出出主意吗?
2、让学生充分的说,当有学生发现到:如果用包装纸就会使自己的礼物更美观时,教师可以将自己制作的可移动的包装纸贴在黑板上。
二、游戏,引导学生观察
1、老师也同意你们的想法,老师这里有几张包装纸,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来挑选一下。(这几张包装纸在图案,颜色,排列在都要有所不同。)
2、学生交流自己的选择及原因。(引导学生从图案,如几何: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排列:横,竖等。颜色等方面去观察。)
3、让几个同学根据自己人性化的意见,上来移一移教师自制的包装纸,用游戏的方法。激发学生开动脑筋,设计排列有规律的花纹。其他同学在自己的位子上试着画一画。(这里学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个人或所送对像的喜好,有自己的个性化的意见,其实这里有两个层次的观察。)
4、教师总结:用自己喜欢的简洁的图形,按不同的横,坚,斜等有规律的进行排列,就可以绘制出一份符合自己的心意的包装纸了。(一边总结一边在电脑中呈现一些包装纸的图案)
三、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媒材工具进行创作。
1、这些图案都很有规律,你还喜欢用什么工具来绘制符合你心意的有规律图案的包装纸。(绘、拼贴、拓印,教师同样可以在电脑中呈现各种工具绘制的包装纸)
2、学生制作。(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天,会送一件礼物给自己最爱的亲人和朋友,你会为这份真心的礼物绘制怎样一件新衣。)
3、可以按个人,也可以找同组的合作。(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大小或不同形状,带有不同花边的纸)
4、教师巡徊。
四、作品展示。
1、教师要以用采访的口吻引导学生说,然后也使用很人性化的评价来评价学生的作品。(如:那收礼物的人一定会笑得很甜等。)
2、我的礼物送给()的(),我选择()颜色,()花纹,()排。你的祝福:()(让图案,颜色,排列都有学生很人性化的意见和真挚的情意得到充分的交流。达到感情的升华。)
四、拓展欣赏
用电脑呈现出国内外一些精典的包装有生活中的运用。
五、课后拓展
1、集体生日
2、根据社会上的一些公益活动。(如山区小朋友手拉手等)
3、传统的文化节日。(同时也要求学生符卡片)教后小结:
第五课三个好伙伴
三个好伙伴
一、教材分析
三原色通常是指颜料或染料中的品红、柠檬黄、湖蓝三种颜色,是最基本的颜色。三个好伙伴这三种颜色是其他颜色调不出来的,而用它们却能互相调配出许多颜色,当适量的原色混调时可成为灰黑色。
本课三个好伙伴教学内容包含对三原色的认识,对三原色作用的了解以及三原色的运用,三个好伙伴学科性较强。为了避免在色彩知识概念上纠缠,本教材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了增强情意性的处理,即将三原色处理成“红红”、“黄黄”、“蓝蓝”三个可爱的卡通形象,并用琅琅上口的儿歌将本课学习的内容编入其中。通过学习儿歌、认识卡通形象、吹画等一系列直观、有趣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去发现、去感知、去总结规律,形成认识,也使他们更进一步体验到美术学习的乐趣。
本课由“红红”、“黄黄”、“蓝蓝”三个小伙伴引导学生去寻找、发现、认识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三原色,并互相交流自己对三原色的色彩感受,再通过有趣的吹画活动去观察三原色互相融合后的色彩变化,直观地了解到三原色能调配出其他许许多多的颜色,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儿歌中“组成色彩大家族”这句话的含义。最后通过即兴创作,强化体验与感受。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下册:05课三个好伙伴
活动一为吹画彩色树。吹画是一种具有浓厚趣味性、偶然性和游戏性的美术活动,它所表现的形象自然、生动、奇妙,让人感到韵味无穷。这种不用笔而能表现出奇妙效果的画,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促进有意观察和分析能力的发展。吹画是把含色量较足而浓度适中的彩色水滴于纸上,然后用嘴或通过小管子吹气,驱使色彩水在流动中产生各种不同形态的痕迹。当一种彩色水与另一种彩色水互相混合时,它们相互渗透,混合变化为新的颜色。本活动就是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了解到三原色能调配出其他许多颜色的概念。
通过前面一系列活动的直观感受、问答描述和交流讨论,激发学生的审美感受,随即再运用三原色进行即兴创作。这是活动二的主要学习要求。教材中呈现了西班牙画家米罗的作品《夏天》。大面积红黄色的运用,烘托出夏天的气氛,突出画面的主题。画面中小面积的蓝色和大面积的红黄色形成冷、暖对比,黑色的运用使画面增强了分量感,层次更加分明,节奏感更强,色彩更响亮。教材中的三幅学生作品主题各不相同,有动物、汽车以及对红、黄、蓝三个小伙伴的拟人表现。小作者在三幅画的色彩使用中均大胆地运用了三原色,或是单色平涂,或是双色重叠,或是红黄蓝三色交叉互搭,完全是学生本能情绪的宣泄和自由自在的表现。
二、教学目标
*认识三原色,了解三原色的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对色彩敏锐的感受力和运用色彩大胆表现的能力。
*让学生充分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中要强调观察和感受体验,要注意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自主的绘画方式大胆地表现对色彩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过程可做如下安排:
活动一,儿歌导入——欣赏感受——交流讨论——活动体验——观察获得——儿歌小结。
活动二,欣赏评述——创作表现——讨论评析。
活动一可从摄影作品中寻找红、黄、蓝三个小伙伴入手,让学生认识三原色,感受到画面的美,色彩的美。对三原色有了一定认识后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色彩感觉训练,如出示一张以红色为主的图片让学生自由地谈谈他对色彩的感受,让学生在感受和表达交流中有所收获。
有了认识基础后就可开始吹画的教学。教师可先出示吹画的彩色树,让他们猜一猜它是如何绘制出来的,以引发学生对这一特殊技法的兴趣。在学习这一技法之前,还应给学生看一些姿态优美的树,帮助学生认识树的形象特征。接着可让学生试着用红、黄、蓝三色吹出树的形象,试吹后学生提出自己在吹画时所遇到的问题,教师可让同学们互相交流,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借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就一些关键的难点问题,如色彩的浓淡程度、色滴的大小、吹气的方向、力度等做一些示范,以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作品完成后可安排一个观察活动,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三原色在自然融合中所产生的色彩变化,了解三原色的重要作用,并复诵儿歌加深学生对儿歌内涵的理解。
活动二可从欣赏优秀绘画作品入手。除了教材上的作品还可以选择以一种原色或两种原色为主画出的作品,既可抽象也可具象。通过欣赏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色彩的运用对画面效果所产生的影响,然后再引导学生大胆地运用三原色进行创作。
本课的学习评价可采用自评、互评的形式巩固并提高认识。
作业要求:活动一,用红、黄、蓝三种颜色水,吹出美丽的彩色树,并观察发现色彩的变化,掌握简单的色彩知识。活动二,大胆运用红、黄、蓝三色创作一幅想像画。
四、教学建议
*教学中对色彩知识的教育应注意点到为止,不在概念上纠缠,只要让学生有所了解,有所感受就达到了教学目标。
*色彩教学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CAI课件,如投影以红色为主的生活画面,并从中抽离出红色再变化成“红红”的卡通形象,并让“红红”用充满童趣的语言作自我介绍。再如出示一幅由红、黄、蓝三色组成的画面,让学生谈对画面色彩的感受,然后去掉画面中的红色,只留黄、蓝两色又让学生谈产生了什么不同的色彩感觉,等等。充分发挥CAI课件视觉冲击力强、灵活多变的特点,以增强趣味性、直观性,强化体验与感受。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诸多因素调动学生的感觉,尊重学生的感受,让他们畅所欲言,大胆地用色彩表现。
*吹画的技巧主要是控制气流的力度和气流的角度。教师示范时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嘴形及吹气的角度,使之感悟。
*吹画彩色树要注意以下过程:
首先想一下你将吹出什么样的树,找到树根处滴上适量的颜色。点色后从下向上吹出主干,可在要分叉的地方添滴一点色继续吹。吹小枝时要大口地、短促地横向吹,一气呵成。为了能观察到色彩融合后产生的变化,不要等一种色干了后再吹另一种色。
*活动二的画具建议使用彩色水笔或油画棒等硬笔。如使用毛笔等软笔,应适当给予作画方法的指导。
第六课海底世界
海底世界
一、教材分析海底世界
鱼是儿童喜爱表现的对象之一,海底世界深蓝色的海水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鱼类,同时还生长着各种门类的海洋生物,海底是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水下世界。
本课海底世界以此为内容题材,分别通过剪刻、制作和绘画的三种表现形式来实施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认识鱼的形状特征,色彩变化,从而了解海底世界对称形和不对称形之间的差异以及表现时方式方法的不同,使之在学习和操作的过程中加以区别,并在此基础上促发儿童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想像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剪刻、制作、绘画的学习活动,用自己的作品来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对海底世界美好未来的丰富的想像。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下册:06课海底世界
本课海底世界通过动手制作、游戏活动、绘画表现等三种不同的教学活动形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表现鱼的多种形态以及想像中的海底世界。
剪纸鱼是认识、了解、表现鱼的形状变化的形式;做手摆鱼,是了解立体鱼制作的基本方法,并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学习、感受鱼儿在水中游动的各种动态变化,激发学习的兴趣;绘画表现鱼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创作出自己心目中的鱼以及海底世界的美好景象。
二、教学目标
*认识、了解鱼的基本形状和特征,并能剪、做、画各式各样的鱼。
*了解对称形和不对称形的区别,掌握基本的制作方法。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操和保护生态的意识。
三、教学设计
*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对称形的特征,与不对称形的区别以及鱼的各种形状和色彩的变化;并运用不同的彩色纸,通过剪刻造型的方法创造表现出对称和不对称鱼的各种不同形态的形象。
*教师在学生了解鱼的基本形状和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制作手摆鱼,使其对立体纸工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通过折、画、剪、做等学习活动,掌握手摆鱼的基本制作方法和要求,并能制作出造型新颖、形状各异的鱼儿形态;同时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从中感受鱼儿水中游的各种动态变化和学习成功的快乐。制作手摆鱼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剪出的鱼儿形状比学生本人的手要适当大一些,便于手能套进去。
*在绘画创作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运用各种媒体形式,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对海底世界的了解、认识,充分调动儿童的好奇心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丰富的想像力,表现出海底那个神奇美丽的世界和开发建设海底的美好设想和愿望。学习活动的展开可以用分组的形式进行,共同完成,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教师可视情况而定。在鼓励学生画好鱼的基础上,教师要提供给学生更多有关海底面貌的资料,如其他生物、植物等,便于他们的创作。
在教学过程的安排上,教师要注意教学实施中各个活动环节和层次的处理。可以通过观察记忆——动手制作——游戏活动——创造表现——评价交流的教学活动来引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习兴趣。
教学评价:采用相互交流讨论的方式,欣赏别人的作品,谈自己的体会,在交流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表现能力。
作业要求:能剪刻出几种对称和不对称的鱼形;制作出形态各异的手摆鱼;发挥丰富的想像,画出一幅表现海底景观的作品。
四、教学建议
*教学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去海洋公园或海族馆参观,感受其中环境的变化,了解鱼类生活的习性等等,如果没有条件,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光碟,录相等形式让学生观察、了解海洋的情况,使之有感性的认识,便于教学和学习。
*制作手摆鱼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强调,鱼形做得比自己的手大一些,但又不能太大,能放手进去就可以了。
*创作表现的教学活动中,分组的作业纸可由教师准备,对开即可。教师应在课堂位置安排上的基础根据学习需要组织教学。
*本课包含三个既相关联,又在形式内容方面存在一定差别的学习活动。其教学流程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力求在学习方式上的变化,既富有任务区分的针对性,又能较好地体现学习优势的发挥。
第七课小泥人
小泥人
一、教材分析
本课小泥人是在捏泥动物一课基础上运用已学过的制作立体泥塑动物的基本技法,学习徒手捏制泥塑人物,以拓宽儿童泥土造型的表现内容。
本课小泥人教学通过捏制小泥人,让儿童认识、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特征,在揉、搓、捏、接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泥塑人物造型的基本方法和制作步骤,塑造出自己熟悉的、常见的、生活中有趣的人物形象。小泥人并能用适当的方法装饰打扮人物,表现出人物的表情、性格、动态等方面的特征,让学生有意识地通过捏制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发展有个性的表现力。
本课小泥人的教学是为了加深儿童对立体造型表现的认识,教师应该注意在教学活动中将个人的制作与集体活动相互结合。通过设置情境、场景等形式,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一个场景,如踢球、老鹰捉小鸡、丢手帕等来做不同动态、不同表情的人物形象,最后组成一个活动场景供大家共同游戏,使儿童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想像能力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同时感受到集体活动的快乐。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下册:07课小泥人
二、教学目标
*认识、了解人体的基本形态结构,培养立体造型能力。
*掌握立体人物造型的基本方法和制作步骤。
*养成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
三、教学设计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的记忆、想像,培养儿童的造型表现能力,通过多种游戏形式来刺激儿童的学习热情,使儿童的能力、个性在学习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和发展。
本课教学是以人为对象的学习表现活动,通过捏制不同造型的人物动态,引发学生的兴趣,在动手制作的活动中学习、创造、表现。教学中,教师要对人物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造型的方法,制作的步骤进行适当的演示。捏制时要从整体出发,强调人的动态变化,各人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对人体各部位作适当的夸张变形,使之达到形神兼备。人物身体的各个部分可以整体捏塑,也可以视神情体态分别捏塑,再粘接到躯干上。
本课的教学安排应考虑活动的合理性、趣味性、环节设置的条理性。可以通过观察记忆——感受体验——造型表现——游戏活动——交流评价,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作业评价:通过组织游戏、情境的活动,让儿童相互交流,谈自己的想法、意见和认识、以及自己的愿望。
作业要求:掌握立体人物造型的方法,捏几个自己喜欢而熟悉的人物形象。
四、教学建议
*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各种途径给学生提供可观察的人物形象以及人物活动的场面(片段),使学生了解人物的结构、动态,便于作业和活动的开展。
*作业的呈现教师可根据本地区、学校的情况选择材料,陶泥、彩泥或普通的粘土均可使用。
第八课蹦蹦跳跳
[分析]蹦蹦跳跳
一、教材分析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下册:08课蹦蹦跳跳 本课蹦蹦跳跳目是从民间折纸“纸弹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折、剪、贴、画为一体的综合制作课。
教材蹦蹦跳跳主体部分的呈现,表现出了儿歌创设的情境,一群活泼可爱、蹦蹦跳跳的小朋友、小动物开开心心地在一起说说笑笑,他们那生动的表情、动作,能把学习者带入到热烈的情境中,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制作热情。
教材蹦蹦跳跳中主要展示了两大类能蹦蹦跳跳的玩具。蹦蹦跳跳一是利用纸弹簧做身体,在它的基础上添加四肢和头部,玩的时候只要轻轻一按,它就能蹦蹦跳跳;另一类是利用纸弹簧来制作身体的其他部位,如长颈鹿的脖子、四肢。教师可启发学生变化出各种形象。教材除了对纸弹簧的制作方法作了提示外,还呈现了用铁丝做弹簧的方法,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在家完成一个利用铁丝弹簧做的小玩具。
由于本课蹦蹦跳跳学习内容为制作玩具,所以在如何玩得巧、玩得有趣上也要开动脑筋。教材对所呈现的学生活动的场面作了相关的提示,我们可以用线绳连着玩具的头、四肢,用小木棒提起就能进行类似于木偶的表演。那些纸弹簧部分较短的玩具还可以固定在桌上作摆件装饰美化环境。教材在最后提示学生可将玩具放在纸盒内,只要打开盒子它就会弹出来,非常有趣。
本课学习内容将制作和玩乐充分地融为一体,无论是在玩具的制作上,还是在玩具的玩法上都具有很强的发散性和趣味性,学生都能以极大的学习兴趣投入其中。
二、教学目标
*掌握纸弹簧的基本折叠和制作方法。
*体验和了解纸弹簧的形态特征。
*结合纸弹簧的形态特征,创作有趣的玩偶形象。
三、教学设计
本课蹦蹦跳跳在制作方法这一教学环节中,采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巧妙利用纸弹簧制作的构思上可通过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学生的制作行为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的集体制作。
教学过程可作如下安排:情境导入——探究质疑——尝试制作——交流讨论——综合制作——欣赏评价——表演游戏。
教师可出示几个“蹦蹦跳跳”的玩具实物,用故事表演的形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后,可将这几个玩具分发给各组的学生,让他们看看这些玩具是如何制作而成的,观察后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使他们明白这些玩具都是在纸弹簧的基础上通过剪贴添加而成的。然后让学生参考书上的提示或拆开教师提供的玩具范品尝试制作纸弹簧。
让学生设计制作出各种有趣的玩具和玩法是本课的难点。可采用“金点子”等竞赛方法,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充分利用所带的材料,做出与众不同的创意。
在欣赏评价中,可让每小组推举几个同学上台用自己的作品进行表演,大家一起评选出“最佳创意”、“最佳形象”、“最佳制作”等奖项。最后的游戏环节,学生可自由或有组织地表演玩乐。
四、教学建议
*制作时要注意材料的选择,用来做身子的纸弹簧要适当的厚一点,要有一定的韧性,这样才能支撑起头和四肢。
*制作玩具要注意将各部分粘接紧密,以防在玩乐表演中散掉。
*可和其他学科联系,使小玩具不但能玩还能派上用场,如为语文课目设计制作形象,用来表演课本剧等。
第九课快乐的舞蹈
快乐的舞蹈
一、教材分析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下册:09课快乐的舞蹈
舞蹈是学生常见并乐于参与的艺术活动。快乐的舞蹈人们在舞蹈时身体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美的运动,再加上舞蹈者的服饰、道具等极具表现性,非常适合学生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
本课快乐的舞蹈的学习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和感受,充分运用所掌握的形色知识和方法进行感性表现,充分地宣泄他们的快乐情绪。快乐的舞蹈在表现中可让学生运用自己喜爱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表现快乐舞蹈者的姿态,对于人物动态画得准确与否不作过高的要求。
教材快乐的舞蹈欣赏主图选择了法国画家德加的作品《舞蹈者》,此作品所采用的视角非常独特,表现了舞蹈者优美舒展的舞姿,给人的印象仿佛是在舞台上盛开了一朵迎风招展的鲜花,给人以美的感受。教材中呈现的画家赵士英的几幅舞蹈速写,以简洁、流畅、富有韵律感的笔触,快速而生动地描绘了舞蹈者的各种姿态。此图的选用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舞蹈动作是靠身体各部位和谐优美的运动所产生的,只有大胆地画出人物头、躯体、四肢的动态,才能表现出舞蹈者的姿态。
教材快乐的舞蹈还提供了三幅学生作品和一些小朋友身着漂亮民族服装、手拿道具的舞蹈表演造型图片。这些画和图片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素材,丰富了学生的记忆表象,从而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手法进行有个性的表现。
本课的学习将带给学生极大的身心愉悦。
二、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运动中形象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
*了解人物动态产生的原理。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
三、教学设计
这是一节和音乐、舞蹈综合的课目。教学设计必须考虑利用多方面的因素,如音乐、录像、道具等手段来激发调动学生的情绪,让他们融入到音乐的欢快节奏中,以促进大胆自由地表现。
教学过程的安排可设立如下程序:
欣赏感受——引导回忆——综合体验——观察分析——赏析评述——创造表现——交流评析。
欣赏感受可借用舞蹈表演录像带,给学生欣赏各种门类的舞蹈,如民族舞、芭蕾舞等,开阔学生视野,让他们受到美的熏陶。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并交流他们见过的最美或最有趣的舞蹈,既可以是生活周围的,也可以是电视或舞台上的。
综合体验这一环节可播放一些欢快的音乐,为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道具,如红绸、扇子等。教师应和学生一起舞起来,要带动他们,让他们尽情地欢乐、尽情地舞蹈,以增强情感体验。体验活动之后再结合画家赵士英的速写,简单分析人物动态产生的原因,可以让学生用简洁的线条试着画一画舞蹈者的姿态。
在欣赏画家和小朋友作品这一环节时,可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画中除了描绘舞蹈者优美而富有动感的舞姿外,还画了些什么来丰富画面效果,烘托快乐的气氛。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人物的表情、发型、服饰以及道具灯光等细节描绘对画面效果起到的重要作用。学生创作表现之前要在画面构图方面稍作提示。
本课的学习评价可让学生讲讲自己在创作时的感受并介绍评价自己的作品。
作业要求:根据记忆和想像,运用所学的形色知识,画一幅快乐舞蹈的图画。
四、教学建议
*人物舞蹈动态的教学可利用类似一年级教材《伸伸腿弯弯腰》一课的人物分解卡片,让学生摆出各种人物舞蹈动态,为下一步绘画表现作铺垫。
*在综合体验活动,学生自由舞蹈时,可玩一个“木头人”的游戏,老师一声令下,学生动作就保持定格,然后大家互相观察动态,这样既能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又能让学生认识到动作姿态的多样性。
第十课望远神镜
[分析]望远神镜
一、教材望远神镜分析
望远镜真神奇,它能帮助航海员寻找远处的海岸,望远神镜还能帮助天文学家眺望远处的星空„„望远镜是儿童喜爱的玩具,他们总是喜欢神气地手执望远镜好奇地探索远方神秘的世界。
本课望远神镜是一节制作课。利用各种废旧圆筒状的纸筒,运用各种制作方法进行组装后,适当加以装饰,制作成各式各样的望远镜。这也是望远神镜学会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作的一个途径。
纸筒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卫生纸巾中的纸筒、保鲜膜中的纸筒、包装薯片用的纸筒以及捆扎布匹中的纸筒等等。他们一是在形状上与望远镜相似,只需要采用拼、粘、套、剪等方式的加工,比较容易进行制作;二是便于绘画等装饰活动,适合低年级学生制作。望远神镜
望远神镜是一种远距离观察工具。它的结构比较简单,从样式上大致可分成单筒和双筒望远镜。望远镜用途很广,有用在军事上的军用望远镜,有用在天文研究方面的天文望远镜,还有用于宇宙探测的空间望远镜,以及生活用望远镜等等。望远神镜
纸筒的选择和拼接组合是本课教学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将带来的材料分组集中,有相对自主的材料选择空间,才能创作出更多有特色的望远镜的外形。拼接组合也有多种方式,如可以用胶带粘贴连接,用大小不同的纸筒穿插连接,用纸包卷固定等,以保证制作的成功。
望远镜的基本形制作好后,学生还可以选择各种方式方法来进行装饰美化,如添画、粘贴花纹,或用挂历纸、包装纸来装饰等。
二、教学目标
*了解和掌握望远镜的外形特征。
*了解望远镜整体造型与大小、形状、材料选择的关系。
*尝试、探究合适的组拼粘接方法。*在摹拟活动的行为中体验创作的乐趣。
三、教学设计
本课可设定为制作活动课,突出学生选材、动手能力的培养,为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更好的让学生体验创作的乐趣,在设计教学流程时可以做如下安排:
情境导入——拓展交流——选材组装——装饰美化——作品展示。
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引入一个寻找星球的故事情境中,让学生思考自己需要借助什么工具才能观测到宇宙中的星球,并说说为什么选择天文望远镜,从中了解天文望远镜的功能。
结合前一个教学活动,在认识了解天文望远镜的基础上,拓宽视野,通过学生交流或采用课件介绍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对不同用途的望远镜的外形结构和特征有个初浅的了解,为下一环节的教学作好铺垫。
选材组装可以先由学生自己尝试,动手拼一拼、套一套或摆一摆,看看能做成什么形状的望远镜。设计好基本形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伙伴学习的形式一起完成组装工作,在活动中做到能发现问题,并能努力去解决问题。
装饰美化之前,可以发布举办作品展示会的公告,各组将有机会向所有人推荐自己的作品。以此来鼓励学生进一步努力,保证装饰美化的质量。作品展示中要力求发现每件作品的亮点。
作业要求:利用废纸筒,运用合适的方法制作一副自己的望远镜并加以装饰,用它玩一玩,看一看。
四、教学建议
*教师可以多提供一些望远镜的式样,使学生的学习呈现多样化,同时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式样。
*可以开展模拟的作品交易、望远镜展示会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创作的成就感。
*课前布置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去查询了解望远镜的有关知识,如望远镜的种类、功能、造型等等,使他们在主动学习的状态中,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交流或展示自己获得的信息,使学生对望远镜有更多的了解、认识。
*当学生提出望远镜为什么能帮助人们清晰地看见远处的景物的问题时,教师在教学中可简单介绍望远镜的工作原理,并给学生留下一个学习悬念,为以后的自然科学学科的学习作一个铺垫。
第十一课看大夫
“看大夫”在儿童的生活体验中总是和恐惧、痛苦联系在一起,所以在他们的记忆里是比较深刻的。因此儿童对以这一题材为学习内容本身有较强的敏感性。本课“看大夫”目就是利用题材来诱发学生的兴趣,使之进行创造。
教材“看大夫”中选用了台湾小朋友创作的《牙科医院》作为重点欣赏作品。该画“看大夫”是作者在对生活感知的基础上,经过加工创造出的新形象,表达了他的情感与愿望。画中医院场景的主色调为黄色,给人以温暖的感觉,画面主体画的是一个神态略有一点紧张的小患者躺在床上,张着大大的嘴巴,露出了虫牙,医生正在全神贯注地进行治疗,护士阿姨则笑眯眯地托着器械站在旁边。画中这一组人物非常突出,神态描绘得栩栩如生。画中背景也处理得非常有特色,药品柜、器械、“妙手回春”及“医术高明”的匾,交代了医院这一特殊的环境,体现了小作者对生活细微的观察,而条纹、墙纸、盆景、挂画等又有别于一般的医院,使医院像一个温暖的家。所以色彩的巧妙运用、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以及背景的主观添加,使此画有别一般表现医院题材的儿童画作品。
教材中此画的下面呈现了三幅小图片,一幅将主体人物缩小其余不变,一幅将色彩改变为冷色其余不变,另一幅将背景全部简化,其余不变。出示这三幅画的目的在于利用反证这一揭示规律的途径,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了解到,由于构图不同、画面环境的不同以及色彩搭配的不同都会使画面产生不同的效果。教材中还呈现了一些学生作品,它们生动地表现了打针、医生疗伤等场景。这些题材大都是孩子们经历过的场面,是他们真情实感的体现。通过这一系列的欣赏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形象储存,相信能为活动一的绘画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活动二是为自己家或班级制作一个保健盒。让学生对生活中废弃的纸盒进行内外部改装,使它能分门别类地存放一些药品和病历,然后对其外部进行装饰,使一个普普通通的纸盒变成能装一些简单药品的漂亮的保健盒。这一活动能让学生将学习成果直接运用到生活中,从而使他们感受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教材中呈现了盒子的改装、隔板的基本做法及制作好的成品,它给学生以提示,帮助他们自主地学习。
本课学习中还应通过描绘看病的经历和保健盒的制作,对学生进行健康保健教育,提高他们的防病意识。
二、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绘画表现力和设计、动手制作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儿童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增强学生的保健意识,消除学生对医院、医生的恐惧感。
三、教学设计
本课活动一教学重点应放在欣赏评析《牙科医院》这幅画上,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欣赏评述一幅作品,让他们了解一幅生动的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同时也借此画引发学生对“看大夫”的记忆,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回忆所见、所闻,体味当时感受的心情中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形象储备和形象组织能力,根据记忆加上一定的主观想像,大胆画出明了生动的画面。教学中可作如下安排:欣赏评述——引导回忆——创作表现。
欣赏评述时可采用自主探究或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看书上的范画以及下面的三幅小画,看看他们有什么细节不同,看看由于这些不同产生了什么不同的效果;再经过小组讨论《牙科医院》这幅画的特点后,由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通过这种比较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
引导回忆时可先让学生谈一谈他看病的经历,以及对医院、大夫、护士等的印象,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玩一玩“看大夫”的游戏,把学生带入到“看大夫”的情境中以帮助学生回忆、联想。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应消除学生对医院对大夫的神秘感和恐惧感。
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启发、激活了学生的记忆储存后,就让他们开始创作。在创作时提醒学生注意人物情绪的表现、环境的添加以及色彩的运用。
活动二要综合运用剪、贴、画等手工制作方法进行制作。教学过程可作如下安排:观察分析——尝试制作——提供指导——综合制作——交流评析。课前要布置学生带好相关的材料,既可以是个人形式的也可以是集体合作形式的制作。保健盒的制作可分为两个阶段:改装和装饰。纸盒的改装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可通过自己对教材范作、制作步骤的观察分析,尝试练习和教师的指导来解决。装饰有几个基本要求:一是要有文字(保健箱、班级等),二是要有红十字,它们都要美观、醒目。其他的装饰美化则不需要过多干预。交流评析这一环节,可让学生把各自的保健盒陈列出来,布置成自选商场中专柜的形式,同学们互相交流自制保健箱的功能、特色,玩一玩购买保健箱的游戏。
作业要求:活动一,欣赏教材上的范画,回忆自己看大夫时的情景,并把当时的感觉画下来。活动二,寻找合适的盒子和其他材料,对盒子进行简单的改装并适当地添加装饰,使它成为一个家用或班级使用的保健盒。
四、教学建议
*可采用情境教学法,借一些医生的服装和简单的医疗器械,如注射器、听诊器等。还可以到医院去拍摄一些场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回忆。
*引导学生创作时,可通过欣赏学生作品,交流谈话,启发他们的发散思维,要避免题材的单一性,使他们取材的角度尽量与众不同。
*制作保健盒的材料要有一定的厚度和硬度,要能耐用。
*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保健盒隔板的制作以及改装方法不能过于复杂,但要粘接牢固。
*可教授学生简单的药品分类知识,如认识常用的内服药、外用药以及外用药应和内服药分类存放等。
第十二课我爱我家
我爱我家
一、教材分析
我爱我家是我们一生的港湾,是孩子们赖以生存与成长的地方,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并热爱自己的家。在小学生的生活范围里,最熟悉的环境莫过于是自己的我爱我家,且家中每一个角落、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他们的情感,让他们回忆、牵挂,我爱我家对父母亲及其家人更是一往情深,永远依恋。《我爱我家》是在这样一个情感基础上编排的,因而对它的学习与表现具有特别意义和诸多内容,也有较大的教学拓展余地。
教材我爱我家在编排上考虑到了家的空间秩序和情感的由浅入深,学习活动有家居环境的绘画表现、给家人画像和制作全家福相框。走进家门一般首先见到的是客厅,客厅重要的是整洁、温馨与质朴的个性,并不在豪华。儿童的起居室也很重要,玩耍、学习、休息都在其中,它庇护孩子的成长。因此,在选择什么样的家居图片时编者经过了一番苦心。我爱我家通过遴选,呈现在教材上的应该是最合适的:温暖、美观、实用,可作为教学时对家的认识与生活追求的一种标准。对父亲及家人并不存在要了解,只需要让学生加深对他们的认识(甚至脸上的皱纹)。教材安排有父亲、母亲的照片,用于教学时对男女不同形象特征的区别与把握,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画出自己父亲、母亲的形象与性格,加深对双亲的认识。学生作业分别从线描画头像、画全身像和表现家中快乐生活的不同场景,体现家庭生活的丰富多彩,也暗示可以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不同表现形式来画父母之像、来画家人的生活。家庭迪斯科、给妈妈洗头、用餐、看电视、做家务等都是很好的表现内容。
本课是单元课,安排有密切相连的三个教学活动内容,最后一个活动是在前两个的基础上设置的,即做全家福立体纸相框。单元学习过程是总结性的,其意义是要大家热爱自己的家,珍惜每一份亲情,懂得表达对全家人的爱。自己亲自动手做一个小相框,在对家的表现形式上又有新的趣味。安排此活动时还提升了一定难度,即要有立体花边,教材已呈现花边的制作方法及相框的一般制作步骤,当然不限制用更好更有趣的形式方法来制作,最好能就地取材,不拘一格。
全课的三个活动内容是一脉相承相互联系的,但又相对独立,教学时也可自主合理变序。
二、教学目标
*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人,自己的起居环境,学会制作立体纸相框。
*引导学生凭记忆画出自己家的一隅,给父母家人画像或画一幅表现家人生活场景的画。
*培养学生更好地热爱生活与家庭,孝敬长辈,珍惜快乐幸福的童年生活。
三、教学设计 本课宜用较为充裕的课时安排教学。第一课时:进行认识家居环境和怎样给家人画像的指导,可用记忆的形式初步画出家居的一隅,布置学生回家写生画家居环境和父母之像。第二课时:作业交流评析后,再做进一步的创作(画家人的生活物景)。第三课时:制作相框。
第一课时可按以下程序进行。
1.切入新课。
播放歌曲《我想有个家》的音乐后设问:为什么要想有个家呢?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家充满温暖、乐趣、祥和、安宁和关怀)。
2.引导记忆。
设问:你们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喜欢自己的家吗?为什么?
让大家充分讲述后教师小结,家由两部分组成:物的部分(房子、家具等)和人的部分(父母、家人等)。教师提出并告诫:不论自己的家是什么样子都应该热爱自己的家和家里的人;在家里,大家都应该相互尊敬,听长辈的话,做个乖孩子,任何嫌家、怨家、不尊敬父母的心理、言行都是不应该的。
3.技法传授
设问:怎样画出自己的家呢?
①要充分熟悉了解自己家的陈设特点和家庭成员的形象特征。陈设上是朴素的、艺术化的还是富裕的,家人的形象是严肃的、慈祥的还是快乐的,应从他们的精神面貌以及发式、脸型、穿戴和爱好上加以把握。如果要同时画家居陈设和家里的人,应该选取家人平常最爱进行的活动,如会餐、看电视、做美食等;先画出人的面貌与活动,后画(添加)家具陈设,可以相互遮挡、映衬。如果只画家里的家具陈设,应选取最能表现自己家气氛特点的一个房间或一角,主次有别,恰当地安排好前后关系、陈设间的构图位置关系。
②教师在黑板上徒手画出一些家具的样式与构图关系示意图,补充说明以上创作指导,之后观摩教材上的学生作品。
4.作业要求:可用记忆画的形式初画家居一隅,或回家写生画家居环境和父母之像。
四、教学建议
*在授课时,可边描述家具的形状特征边示范画一个家具,使学生掌握一种画家具的具体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活动中的困难。
*简单分析人物、家具的前后遮挡关系和远近、上下位置关系。但在学生作业时,由于各人认知能力的差别,可任其自由安排。*学生画自己最关心的家具和物件,提倡画自己家最独特的物件。
*要考虑到有些学生的家庭成员的不完整,父母离异或父或母去世或寄养等情况,教师要从语言上婉转地安慰、鼓励,布置作业不要为难他们,可暗示他们变通处理。
*制作全家福相框的学习活动,可以布置学生做课前准备(有色硬纸、五寸照片等),在家根据照片大小裁剪相框底框及框撑,有利于课堂上重点进行纸立体花边的制作与相框的装饰完善。纸立体花边在制作时要细心折、勒(即压划折痕)、剪、粘,使之立起后美观大方。相框的框撑(即支撑相框立起的支架物)可以多样,教材中的框撑是做框时的多余部分粘接而成的。
第十三课堆沙
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下册:13课堆沙
堆沙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之一,堆沙具有造型表现的功能,且适合集体合作参与。
本课堆沙通过大家一起玩沙,自由或小组堆雕有趣的事物,增加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参与体验。教学内容侧重于对泥沙立体造型的浅显认知,在堆沙玩中获取泥沙造型的多种方法,促进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本课堆沙学习的材料沙子易堆易雕,又好玩,工具有成套的沙滩玩具(小水桶、小铲子、小水壶等),可选择可替代的工具易准备,参与形式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很符合学生的情感需要。堆沙在教师有效地组织、合作、参与下,学生既能够尽情体验到堆沙造型活动的愉快,也能在活动中提升美术学习能力和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体验一起堆沙和合作进行造型活动的愉悦,培养对美术学习活动的浓厚兴趣。
*了解和发现堆沙造型的不同方法,学会巧妙地利用不同的工具进行堆沙造型游戏。
*培养初步的立体空间想像能力,体现相互配合的群体意识。
三、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以参与体验为学习原则,注重在玩中学,将沙雕知识教学建构在快乐堆沙游戏的情境之中,从而把对沙雕造型知识与方法的学习转化为学生自觉学习的需要。
学习需要以参与、体验、发现为切入点,所以教学过程可考虑玩玩堆沙游戏——发现堆沙造型——选择方法尝试——沙雕造型表现——即兴述说表演等环节。
玩玩堆沙游戏可从“说说在沙地上能做些什么”入手,使学生充分、尽情地玩,寻找到能做的一件事,一般包括图画、写字、浇水、堆沙造型等等。
然后,先让学生说一说,再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去看一看,由此设计出堆沙造型。在这个环节中可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堆沙造型的方式和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想像空间,从而引发对利用工具堆沙的思考。
选择方法尝试时,一方面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来选择方法,另一方面可给予适当的现场演示,指导能力强的学生利用塑料桶、一次性水杯、沙滩玩具的模具等进行较为复杂的堆沙造型。同时对堆沙造型的再塑造,即雕的方法,包括铲、挖、切等应作一定的指导。
沙雕造型表现时,一般可考虑分小组合作表现,有利于观赏效果和培养同学之间的协作意识。
即兴述说表演,可让学生根据小组作业和个人作业的内容,自己的经验和想像,先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后即兴述说一个故事或进行一个小表演,可丰富作业评价的形式,传递艺术评价过程中可能萌生的再创造意图。
学生相互评价应渗透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在于帮助找到美术学习的闪光点并加以概括。
作业要求:大家一起玩堆沙游戏,看一看,想一想,雕一雕,在沙地上塑造出有趣的事物情景。
四、教学建议
*在校内或校外找到一块有一定湿度的沙地是本课教学的前提,湿度不够可适度浇水,湿的沙便于堆雕造型。
*启发学生充分利用能进行堆沙造型的一切工具,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传递玩得好与玩得巧的经验,注意在玩与学中启迪学生智慧和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思路也可考虑进行有主题性设计意义的沙雕造型,全班同学集体制作一个大的沙雕造型。在这个思路中,精心策划和细心安排及有序组织较为关键。
*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合理选择和设计教学思路,但应防止低效的教学活动,为玩而玩,导致美术教学失去应有的作用。
第十四课花儿遍地开
花儿遍地开
一、教材分析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下册:14课花儿遍地开
堆沙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之一,沙子具有造型表现的功能,且适合集体合作参与。
本课花儿遍地开通过大家一起玩沙,自由或小组堆雕有趣的事物,增加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参与体验。教学内容花儿遍地开侧重于对泥沙立体造型的浅显认知,花儿遍地开在玩中获取泥沙造型的多种方法,促进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本课花儿遍地开学习的材料沙子易堆易雕,又好玩,工具有成套的沙滩玩具(小水桶、小铲子、小水壶等),可选择可替代的工具易准备,参与形式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很符合学生的情感需要。在教师有效地组织、合作、参与下,学生既能够尽情体验到堆沙造型活动的愉快,也能在活动中提升美术学习能力和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体验一起堆沙和合作进行造型活动的愉悦,培养对美术学习活动的浓厚兴趣。
*了解和发现堆沙造型的不同方法,学会巧妙地利用不同的工具进行堆沙造型游戏。
*培养初步的立体空间想像能力,体现相互配合的群体意识。
三、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以参与体验为学习原则,注重在玩中学,将沙雕知识教学建构在快乐堆沙游戏的情境之中,从而把对沙雕造型知识与方法的学习转化为学生自觉学习的需要。
学习需要以参与、体验、发现为切入点,所以教学过程可考虑玩玩堆沙游戏——发现堆沙造型——选择方法尝试——沙雕造型表现——即兴述说表演等环节。
玩玩堆沙游戏可从“说说在沙地上能做些什么”入手,使学生充分、尽情地玩,寻找到能做的一件事,一般包括图画、写字、浇水、堆沙造型等等。
然后,先让学生说一说,再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去看一看,由此设计出堆沙造型。在这个环节中可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堆沙造型的方式和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想像空间,从而引发对利用工具堆沙的思考。
选择方法尝试时,一方面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来选择方法,另一方面可给予适当的现场演示,指导能力强的学生利用塑料桶、一次性水杯、沙滩玩具的模具等进行较为复杂的堆沙造型。同时对堆沙造型的再塑造,即雕的方法,包括铲、挖、切等应作一定的指导。
沙雕造型表现时,一般可考虑分小组合作表现,有利于观赏效果和培养同学之间的协作意识。
即兴述说表演,可让学生根据小组作业和个人作业的内容,自己的经验和想像,先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后即兴述说一个故事或进行一个小表演,可丰富作业评价的形式,传递艺术评价过程中可能萌生的再创造意图。
学生相互评价应渗透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在于帮助找到美术学习的闪光点并加以概括。
作业要求:大家一起玩堆沙游戏,看一看,想一想,雕一雕,在沙地上塑造出有趣的事物情景。
四、教学建议
*在校内或校外找到一块有一定湿度的沙地是本课教学的前提,湿度不够可适度浇水,湿的沙便于堆雕造型。
*启发学生充分利用能进行堆沙造型的一切工具,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传递玩得好与玩得巧的经验,注意在玩与学中启迪学生智慧和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思路也可考虑进行有主题性设计意义的沙雕造型,全班同学集体制作一个大的沙雕造型。在这个思路中,精心策划和细心安排及有序组织较为关键。
*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合理选择和设计教学思路,但应防止低效的教学活动,为玩而玩,导致美术教学失去应有的作用。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转发至微博
第四篇:小学美术《童年》教案
一、课题;童年
二、教材;(人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美术第五册
三、教学时间:40分钟
四、学生分析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拍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同时对美术学科学习的兴趣世十分浓厚,初步具备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能力。我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和策略,避免呆板、枯燥的讲解,强调合作必要性,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并采取富于变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于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五、教材分布
“童年”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是学生们正在经历着的人生阶段,也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题材。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欣赏分析,在体味童年美好的同时,对比不同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别,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童年生活。
六、教学目标
(一)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材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三)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童年都有各自特点,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七、教学重点
(一)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二)认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给人的不同美感。(三)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八、教学难点
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九、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课件。
(二)学生准备:与童年生活相关的照片或有纪念意义的物品。
十、教学过程(一)导人
1.情境引入(出示刘翔儿时照片)先让我们来看一张照片(出示刘翔儿时照片),知道这个小男孩是谁吗?噢,再让我们看一看他长大后的样子(出示成人后照片)。他是谁?(学生齐声回答:刘翔。)看来刘翔在每个国人的心目中都已经是个耳熟能详并且响当当的名字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重温一下刘翔夺冠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然后用一个最能表达你心情的词语来形容一下你看到此情此景的感受。(观看录像后学生回答。)刘翔为我国夺得了中国男选手在奥运会田径项目中的首枚金牌,这一壮举不仅为我们亿万中华儿女扬眉吐气,同时也在向全世界昭示着黄皮肤的中国人毫不逊色于他人。
2.面对刘翔夺冠的辉煌瞬间,我们来想象一下,他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学生回答。)我觉得刘翔小的时候也许就是你们当中的一个聪明淘气的男孩儿。相信我们自己,只要肯于努力并抱定“有志者事竞成”的信念,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丰富多彩的人生。3.时至今日,每当我们在电视中看到这段录像时,还是会感到阵阵的兴奋、激动、骄傲和自豪,并且它还勾起了我对自己儿时一张老照片儿的记忆。(播放课件:教师本人儿时照片。)照片为我们展现的是什么场面?(学生观看照片并回答:运动会上同学们短跑冲刺的瞬间。)能找出哪个小同学是小时候的老师吗? 这位跑在最前面,撞线姿势与刘翔颇有几分相似的小同学就是童年时代的我。这张已经珍藏了近二十年的照片,时常会使我想起儿时在校队训练时的苦辣酸甜,和每次竞技场上的惊心动魄。虽然现在的我早已远离了体育竞技场,可照片中蕴含着的童年时代的那个美好梦想,却一直激励着我在今后的生活中勇往直前。
4.教师:刚刚我为大家讲了自己童年时代的一段美好往事,相信在你们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中也一定发生过或是正在发生着许多令你们难忘的故事,老师非常想听一听。谁愿意讲给大家听一听?(引导学生分析现在的童年生活,请一两名学生出示相关照片或纪念品,讲讲自己美好的童年故事。)5.小结:看得出,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珍藏着许多童年的美好往事。如果我们把这些童年故事用画笔或者是雕刻刀描绘塑造成动人的图画或雕塑,那么就会如同由一股泉水流淌出的一片浩渺的湖泊,可以供天下人享用!供后代人拥有!接下来我就带领大家畅游一下这样的湖泊,去看一看艺术家们笔下的童年是什么样。(板书课题,课件同时出示四幅名作。)(二)新授
1.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欣赏到的四幅从古至今、风格各异,但又都是表现童年题材的艺术作品。看一看,你最喜欢哪一幅?用一句话说一说你为什么最喜欢这幅作品。(学生观察并回答。)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喜欢的作品,选择相对应的小组重新坐好。(学生进行重新分组,根据个人喜好进行选择。)3.引导各组学生为本组评选出组长。(四个小组组员自由选择本组组长。)4.出示四张自学提示卡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式学习。(组长拿到自学提示卡,把问题读给组员,再由组员热心、认真讨论问题,并齐心协力共同解决问题。)5.共同欣赏分析:
(1)《端阳婴戏图》
苏焯(宋)学习指导(重点分析画法及其内容):
①国画工笔重彩:用线细腻,色彩鲜艳。
②端阳:五月初五端午节,民间包粽子、赛龙舟,以纪念楚国诗人屈原。解决问题:(由组长读题,组员答题,其他小组补充。)这幅画是用哪种绘画方法表现的? 描绘的是哪个时期的人物? 画中描绘的是哪个节日?他们在做什么? 你能通过表演的方式再现画中的情景吗?(学生表演。)
(2)《翻身奴隶的儿女》
于月川
(简介画家生平)
艺术形式指导(重点分析构图):
①曲线构图优美、生动、活泼、新颖,是中国画作品中一种典型的构图方式。(展示其他曲线构图的国画作品。)②画面背景部分大面积的留自使人产生了无限的遐想。不过无论是在哪里,这些孩子们的学习精神、状态都在向我们诉说着,这样的生活是她们的父辈所无法想象的,因此她们也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时光。
解决问题:(由教师读题,组员答题,其他小组补充。)画面中的人物是哪个民族的? 她们在做什么? 这幅画所描绘的内容发生在什么年代 ?(找一位同学演唱歌曲《北京的金山上》。)你了解奴隶的生活吗?(播放西藏奴隶苦难生活图片)画面构图的形状像哪个英文字母? 画面背景的大面积留白起到了什么作用? 对比(1)、(2)异同点(着重技法的对比): 一幅为国画工笔重彩,一幅为国画小写意,但都具有“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国画特点。(3)《战斗中成长》
秦大虎、张定钊
艺术形式指导(重点分析作品的思想内涵):
描绘的人物形象突出,色彩鲜明。
解决问题:(小组成员以抢答形式回答问题,其他小组补充。)这幅画属于绘画中的哪一画种? 画中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场面? 看到这幅画你联想到了哪部影片?(展示《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海报。)小战士和你们的童年有什么不同?(4)《冬天的阳光》
王今栋
艺术形式指导(重点分析艺术表现形式):
①雕塑是雕和塑的总称,可以用泥、木头、石头等材料雕塑成各种形状,更加生动立体。这件作品为木雕。②隐喻的艺术手法。
解决问题:(学生自设问题共同解决。)从这幅作品中你看懂了什么?你还想了解关于这幅作品的哪些知识? 对比(3)、(4)异同点(着重情感、意志方面对比)。(三)总结 1.学生小结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美好童年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理解。
2.学生活动(分组游戏)同学们,离下课仅剩几分钟的时间了,想一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还可以用哪种造型方式来表达自己殛童年的切身感受呢?(学生各抒己见)你们说的这些方式在课堂上都来不及做了,不过我们还可以用这里(老师拍胸脯启发学生),也就是我们自己的身体来做出一个个活雕塑(教师摆造型示范),相信大家的点子一定比老师的更多、更好。现在就开动脑筋想一想,可以独立一个人创作,也可以小组合作,看谁的创意来得最快、最新。(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身体自由组合成表现童年生活情趣的“活雕塑”,背景音乐为歌曲《童年》。)(学生表演)3.教师总结
(1)可以说,这些艺术作品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艺术家的情感,体会到了艺术的形式美,更重要的是我们还亲身参与到了艺术创造之中。课后,你还可以问一问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我想,他们一定非常愿意和你一起去回顾自己童年时代的美好往事。期待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拿起自己手中的画笔或者其他造型工具,把这些美好往事的精华表现出来。同学们,当童年时代结束的那一天,正是我们真正欣赏、真正怀念童年美好日子的开始。在此之前,为了使未来怀念更加幸福,我们一定要珍惜童年时代的每一天,为未来努力埋藏下更多彩、更饱满的生命种子!
(2)出示与童年相关的网址,(学生齐读网站名称)引导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发现。
十一、课后作业
与自己的家人交流童年的往事与感受,并创作一幅童年题材的绘画作品。
第五篇:2018年二下美术教案
二年级下学期 美术教案
第一课《纸片插接》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生参与剪割、拼摆等活动,初步掌握形的分解与组合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和体验拼摆造型活动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1、掌握形的分解组合方法,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
2、感受同一分解不同构成的愉悦。
教学准备: 学生:彩色卡纸、剪刀 教师:彩色卡纸、剪刀、作品范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纸片、别丢弃用它拼贴的作品色彩丰富而且有趣味,同学们看看老师手里拿的这幅作品,就是用小纸片拼贴出来的。请你们也来试一试,看看能拼出多少意外的美丽。
二、教学演示,变变图形
1、老师这有张圆形的纸片,同学们注意观察经过我任意的剪割后会有什么变化。
2、教师进行教学演示。
3、还有哪位同学有更新颖的摆法?(1—2名学生)
三、自主探究,尝试制作
1、请同学们观察书上的图片,并思考讨论拆分图形和重新造型的方法要领有哪些?
2、自己尝试选择喜欢的方形或圆形进行拆分造型。
四、发现问题,质疑释疑
1、在造型的时,你们觉得纸片剪成几块最好造型?(3—5)
2、在造型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发现?(设计意图:提问时教师的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一连串的,相关联的问题把知识连贯起来,为学生学习新知、理解新知做好铺垫。)
五、学生活动
1、强调在造型过程中,不能有半点遗漏,即分与合的块数相同。
2、强调反复拼摆后再进行插接。
3、个体或分组方式随机进行,鼓励大胆地想象创造。
六、欣赏评析
1、在小组内评价,比比哪位同学拼摆的造型最有趣。
2、下位交流:去看看别组同学拼摆的图形,评选出你认为最新颖的造型。
3、展示作品:把学生推荐的作品在前面展示。
第二课《重重叠叠》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重叠图案的艺术特点,了解重叠的形状可以使画面产生各种不同的效果。2.用绘画或剪贴的方法,重叠各种形状来完成美术作品。3.通过对重叠形状的学习,增强学生的造型能力。教学重点: 能够画出重叠的形状,并设计重叠的形式。教学难点: 如何处理重叠的遮挡关系和排列效果。教学准备: 1.学生:油画棒或彩笔、剪刀、彩纸、胶水。
2.教师:多媒体课件、卡纸、彩纸、剪刀、胶水、记号笔。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展示示范作品并导入课题。师:夏季炎热的天气已经开始了,老师带来了一份凉爽礼物想送大家,你们猜猜是什么呢? 生:„„ 师:想知道吗?这份礼物就是一张大贺卡,请看大屏幕:在深蓝色的海底世界里,一群可爱的小丑鱼在悠闲地游来游去,好凉快,好舒服呀。喜欢这个礼物吗? 生:„„ 师:非常喜欢呀,老师太高兴了。同学们再来看一看,在这张漂亮的贺片里,除了让我们感受到大海的凉爽和美丽之外,你还发现什么了吗? 生:„„ 总结:这条大黄鱼挡住了小红鱼,而这条小紫鱼又挡住了大黄鱼,它们相互重叠了。看来大家善于发现问题的,非常好。这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重重叠叠》。放映幻灯片,引出课题:重叠的形状。2.欣赏图片,讲解课题。师:在我们的生活和大自然中还有那些重叠的形状呢? 生:树叶,飞翔的小鸟,鱼鳞,成排的树林等。师:你认为它们美吗?(美)老师知道,同学们在平时非常注意观察和收集生活中一些美的画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感受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美:蔚蓝的天空中,一排大雁在自由地飞翔;校园里小树的叶子正在茂密的生长着;公园池塘的水面上,一朵朵荷花也在争相开放。师:走进大自然,大家有什么感受呢? 生:„„ 师总结:有大雁整齐的美、有树叶随意的美、还有鱼参差不齐的美„,总之来说,把大小、形状相同或不同的图案进行重叠排列之后,我们的大自然就有了不同的美。师:同学们都来思考一下:怎样做就会出现重叠呢?请同学们小组内讨论,用老师发给图形卡来摆一摆。生:„„ 师:请同学们共同打开我们今天的知识窗——重叠的解释(1)一样物体在另一样物体的前面,就产生了重叠。(2)一样物体在另一样物体的上面,也会产生重叠。
二、发展阶段
1.多种方法得到重叠的形状。师:同学们做得非常好,非常棒!那么,在我们的大自然和生活中,你们喜欢那些图案呢?请大家用自己的方法在纸上画出来或者剪出来好吗? 学生绘画或制作。师:请同学们举起自己的图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有可爱的小白兔,红红的大苹果,还有胖胖的脚丫子„老师也请大家来看一看自己喜欢的图案。师:可是老师现在遇到了一个大麻烦,我怎样才能得到许多个这样的形状呢?你们帮帮老师好不好? 学生尝试制作方法:(1)剪:设计一个基本形,剪下,再重复剪出需要的基本形个数。(2)画一个基本形,再一个一个重叠的画;画几个基本形,在空白处添加基本形。教师演示各种制作的方法。师:非常谢谢大家教给老师这么多的好方法。
2.多种形式的排列重叠的形状。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共同来欣赏一下小朋友的作品:他们有用圆形的重叠连成了一条可爱的小蛇,方形的重叠组成了一块漂亮的地毯,小朋友的重叠变成了一节活跃的体育课。师:刚才我按照同学们教给老师的方法,制作出这么多个重叠的形状,那我们该怎么排列它们呢?(放映幻灯片)生:„„ 师总结:随意的重叠排列,有规律的重叠排列:上下、左右、前后、大小„„ 3.绘画、制作。指导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图案,选择多种方法绘画制作,完成一幅重叠的形状的作品。
第三课《点、线、面》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点线面在美术设计、创作中的作用,掌握简单的点线面组合。运用点线面知识进行风景写生练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感受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习点线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利用生活中的场景进行点线面的写生练习。
教学难点: 理解点线面在美术创作的重要作用,创作出富有节奏感的作品。教学准备: 写生工具。教学课件,相关知识资料。
作业要求: 用点线面为元素创作一幅富有节奏感的风景写生画。用毛线、碎纸片、火柴、纽扣、筷子、铅笔、橡皮、尺子、大小树叶、小石子、黄豆、绿豆、绳、彩带等等生活、学习材料进行点线面的排列。一张片子,不管内容多么复杂或简单,它内在的构图要素还是点、线、面。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随手在黑板上画一个点:这是什么?点(板书:点)用尺画:如果画一串点,就是什么?线,虚线。(板书:线)谁还会画别的样子的线?请几位同学画各种线(直线、曲线、浪线……)。继续画:一条线连接起来就成了什么?(圆形)三条线连接起来就是什么?(三角形)你还会用线画别的形状吗?请同学画各种形。这些形状都是一块一块的,我们称为:面(板书:面)
二、学习新课: 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点线面,我们来找找看—— ①、同学例举身边的点线面,老师可以不断提示:同学们的衣服,教室里的窗,黑板报…… ②、不仅在教室,我们的家里,也处处是点线面。不信,你来看——(欣赏两幅家装照片,找找里面的点线面。)初步理解:点线面是相对的。③、在广阔的大自然,点线面也是触目可及的——(欣赏自然风景,找找里面的点线面。)进一步理解点线面的相对性。原来,点线面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而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创作也离不开点线面。点线面是绘画、设计中的基本元素。下面我们来欣赏一组大师的绘画作品,请大家来找找作品里的点线面。出示一组康丁斯基的代表作品,请同学来找找作品里的点线面。总结:看,大师用看似简单的点线面,构成了这么缤纷多姿的画面!从前面的照片以及大师的作品来看,点线面好象是三个亲密的好朋友。每幅图里都有它们的身影。它们亲密无间却又性格不同。下面,我们通过一组图,来一起分析一下它们的性格到底不同在哪里。看图,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并板书:活泼的(点)、洒脱的(线)、稳重的(面)。三个好朋友,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欣赏点线面组图。)看,就是这么简单的点线面,却组成了这么富有韵律、富有动感的画面!
三、布置作业: 下面,请同学们运用点线面知识,参考窗外的风景,写生与添加、创作相结合,画一幅有趣的点线面画面。
四、学生作业,老师巡视辅导:
五、作业展示:做好作业的同学,可以自由参观别人的作品,互相评论。
六、延伸:生活中找找身边的点线面,找到自己喜欢的画面,下节课用废旧物品制作出来。
第四课《漂亮的包装纸》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发现小图案构成的包装纸具有的美观效果,学会利用各种小图案进行有规律的排列,制作一张包装纸。【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各种包装纸导入课题,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自主分析、探索包装纸的图案排列规律;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拓展学生创作思路;用自制的包装纸装饰一件小礼物送给同学,体验同学间友情带来的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自制的包装纸装饰一件小礼物送给同学,体验制作成功的喜悦和同学友情带来的快乐。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方法、途径制作一张包装纸。教学难点:启发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变形、创造,制作一张新颖的包装纸。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剪刀、包装纸、记号笔等。学生准备:尺子、铅笔、剪刀、彩纸、胶水、油画棒、彩色笔等材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生活中我们常互送小礼物,包装纸让礼物穿上了漂亮的外衣,现在我们欣赏一组漂亮的包装纸。出示各种包装纸图片。(板书)──漂亮的包装纸
二、探索新知 1.师生共同分析包装纸的图案与排列方式。教师:刚才欣赏了许多漂亮的包装纸,现在让我们来研究包装纸的特点。提问:(1)在欣赏的包装纸上,你发现了哪些简洁的图形和图案?(图形有圆形、三角形、方形、半圆形、扇形等。图案有小花、树叶、小房子、小汽车、水果等。)那就是说任何事物和基本形都可以作为包装纸的设计内容。(2)你发现有哪些排列方式?(横排、竖排、斜排、不规则排列;两种或两种以上图形组合排列。)(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2.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同龄人的作品,讨论包装纸图案的排列规律。教师: 来看看同龄学生的作品,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带领学生欣赏有规则排列的作品,引导学生讨论: 这些包装纸的图案在排列上有没有规律?它们是怎样排列的? 提示:带领学生欣赏无规则排列的作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无规则排列,同时强调将画面的美观作为设计标准。3.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制作方法。提问:除了绘画的表现方式外,还可以用哪些方式制作包装纸?学生讨论,看图片。小结:剪贴、拼贴、拓印等。4.以拼贴为例,演示制作方法。(绘画、拓印较简单)动画演示。
三、能力反馈(学生动手实践)
作业要求:
在绘画、拓印、拼贴等方法中选一种,制作一张包装纸。
拼贴作业步骤:(1)选择一张彩纸,折叠;(2)构思,画图;(3)裁剪图案;(4)在另一张彩纸上拼贴所剪出的图案。教师巡视辅导。
四、点评作品
第五课《五味瓶》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的辨别,学会用各种色彩、图形表现对五种不同味道的感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在了解不同色彩的同时学会如何去以不同的绘画形式来体现“味道”。
3.审美目标:朋友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感觉,初步掌握各种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美、感受美。
4.品德目标:培养学生、爱劳动、爱生活的优良品质。5.情感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教学重难点: 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创新教育尤为重要,教师应以敏锐的眼光去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教材,引导学生大胆地联想和创造。在生活中我们更注重的是“五味瓶”的实用性,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五味瓶”在造型设计上发生了变化。从形状、大小、材质、功能等方面千奇百怪。这些变化使儿童容易产生联想,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本课以“五味瓶:为原型的设计方案,体现了学生在课改后的学习模式,主动、乐学、勤思、共进。教学过程:
一、引入 提问:老师展示带来的调味料,问同学们调料的名字。让同学们选择最喜欢的一个味道。并说明喜欢的原因。
二、讨论 好味道都有哪些共同点。不同的味道是要有不同的材料来制作。大家看过《舌尖上的中国》吗?对于味道的表达,每个人的方式不一样,画家的方式是用不同的色彩表示,不同的画面展现味道的感受。展示表达五味的作品。
三、制作 用绘画、拼接、拓印等方式制作五味瓶,表达自己对于五种味道的感受。
四、展示 让同学们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
五、评价 给同学们的作品评价,让同学们的作品有更多的进步。
六、拓展 安排同学看《舌尖上的中国》的《五味的调和》,开拓视野,增长知识。
第六课《得奖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一个立体、半立体或者平面的奖杯、奖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创造性的组合能力。
2.通过各种材质的观察,联想并组合成大奖杯。
3.让学生知道大奖杯(状)表示奖励进步和荣誉,教育学生要积极进取,要求上进。
4.学习制作奖杯的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学重难点: 1.课前通过提前布置和引导,鼓励学生找到制作奖杯、奖状所需的材料,并能灵活、巧妙地运用到制作当中。2.引导学生运用一些基本的形状来概括奖杯、奖状。
教学准备: 1.提前布置学生和教师一起收集身边可以利用的材料。2.教师提前运用各种方法制作出不同形态的奖杯、奖状、奖旗。3.多媒体教学系统。
教学过程: 上课前评选出上学期和这学期初美术课纪律最佳、卫生最佳、作业最佳的学生。活动一: 教师向选出的最佳学员颁发奖杯、奖状和奖旗,鼓励大家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争取荣誉。请获奖的同学向大家展示教师自制的奖杯、奖状和奖旗,通过实物投影仪引导学生观察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出示课题:得奖了。
活动二: 课件展示奥林匹克奖杯及各种荣誉奖杯、三好学生奖状、卫生、纪律流动红旗。请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并说说它们的外形特征和结构。再次通过实物投影仪仔细观察教师自制的奖杯、奖状和奖旗,小组讨论一下,这些作品运用了哪些材料,怎样对材料进行改造的,它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是如何表现真正的奖杯、奖状和奖旗的特征的。
活动三: 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下演示制作一个奖杯,并请学生参与选材与制作。1.构思、设计。2.选材(材质方面相似或形状方面相似)(1)在制作时要注意形状、比例、重心、色彩的协调。用收集到的各种材料做成奖杯座。(2)利用废旧饮料瓶等制作成杯身。(3)在奖杯座、杯身上利用粘贴、包裹等技法美化奖杯。3.改造材料、组合。4.装饰。活动四: 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制作一件奖杯或者是奖状、奖旗。指导要点: 选材、对材料的合理改造、装饰、写上奖励内容。活动五: 展示学生作业,鼓励学生积极进取,要求上进。
第七课《美丽孔雀》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孔雀的形态特征,引导学生利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一个立体或半立体的孔雀,培养观察力。2.根据材料的不同属性,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表现孔雀的千姿百态。3.学习制作孔雀的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教学重点: 掌握立体及半立体孔雀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孔雀的装饰及立体孔雀的制作。教学用具: 有关孔雀的图片、课件、演示用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摆放用具,稳定学生情绪。
二、音乐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具有傣族风味,即优美又动听的歌曲。想不想听一听、看一看?好,那下面就让我们随着这优美的旋律一同动起来,唱起来吧!播放课件《金孔雀轻轻跳》,师生共舞。师小结:同学们,你们做的真棒、真美,老师仿佛看到了一群美丽活泼的小孔雀在翩翩起舞。那么想不想跟随老师一同到孔雀国去看一看呢? 板书课题——孔雀翩翩。
三、讲授新课 1.欣赏书中作品。小组互相讨论书中作品的制作方法。2.观看孔雀图片(多媒体)从整体到局部。(1)孔雀开屏时的整体图片;(2)羽毛的图片;(3)羽冠的图片;(4)头部、嘴部的图片;(5)身体的图片;(6)脚的图片;(7)一群孔雀的图片; 问题:(1)各部分有什么特点?谈谈欣赏后的感受。(2)你准备怎样制作?
四、学生作画 1.从以上图片中观察特点,谈自己的制作方式。自由分组。2.小组竞赛的形式 ①绘画;②剪贴;③彩泥;④立体制作 可自己完成也可二至三人合作完成。
五、动动手 学生制作,教师个别辅导,适时点评。
六、作品评价 1.评价:展示全班学生作品,让学生自由选择优秀作品,给予评价。2.说一说,哪里最吸引人,为什么。3.教师作总结,师生共同评选出本节课的孔雀之星。
第八课《叶子上的小“血管”》教案
教学目标: 1.观察叶子的外形以及叶脉的造型,能够说出叶脉生长的规律。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片叶子,用蜡笔、水彩结合的方法将它画下来,着重表现美丽的叶脉。3.说说自己对叶脉的感受,并尝试着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叶脉纤细的美丽。2.灵活运用蜡笔、水彩结合的方法表现叶脉。
教学准备: 教师:各种叶子的实物、叶脉书签、课件、多媒体教学系统、蜡笔、水彩工具、图画纸。学生:提前回家收集树叶,观察叶脉,了解有关叶脉的知识。蜡笔、水彩工具、图画纸。教学过程: 活动一: 学生展示各自收集到的叶子,说说自己是在哪儿收集到的,是什么植物的叶子。引导学生观察叶脉:触摸叶子的表面,并将叶子对着光线仔细观察。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叶子,重点突出叶脉。并出示课本上的那段话:“轻轻的,我走近你,你那纤细的美丽,让我震颤。”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叶脉的感受。师生一起谈谈自己了解到的叶脉的作用。出示课题。
活动二: 再次问学生:你是否第一次从这样的角度去观察一片树叶?说说感想。通过课件观察讨论:叶脉的生长有什么规律? 根据叶脉的生长规律说说:可以运用那些工具、哪些学过的技法来表现叶脉?(根据学生说的教师给予建议)教师出示范画,请学生观察、说一说这是运用了哪些材料和技法画的。教师简单演示用蜡笔描画叶脉、用水彩涂色来表现叶子的方法,使学生初步感知这种新的绘画方法。鼓励学生尝试运用这种方法绘画叶子。教师指导。
活动三: 鼓励学生运用新学的和以前学的方法来绘画叶脉和叶子,启发学生自己创造出新的方法来进行表现,鼓励合作。将全班画的叶子剪贴在一起,教师添画树干成为一颗“成长树”。布置在各班的展台上。每片叶子上写上自己的名字,以后将自己得到的小红花都贴到自己的叶子上,展示自己成长的足迹。
第九课《漂亮的花边》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起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花边,体会花边的秩序美。2.能描绘出或剪出有装饰效果、色彩美丽的花边纹样。3.在花边图案的组合、变化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刻苦、认真、细心的好学风。
教学重点: 设计好单元形,能用至少一种方法表现出较美观大方的花边纹样,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难点: 在花边纹样描绘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风。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各种图案的图片,螃蟹图片6个。学生:彩纸、剪刀、水彩笔、各种瓶子、杯子等。教学过程: 活动一:
(一)欣赏实物,接触花边。1.出示一块印有各种花边的围巾和一个有花边装饰的小包,让学生观察; 2.说出共同特点:都有美丽的花边装饰。
(二)课件 欣赏图片,寻找花边。1.《古代帝王画像》,让学生寻找花边。(领口、袖口、长袍、鞋子、坐垫、地毯等地方)2.《古代建筑》。(屋檐、墙壁、门框等地方)3.小结:古时候的人们就已经知道利用各种各样的花边来装饰身边的事物,使它们变得非常地华丽、精美。
(三)寻找生活中的花边,了解花边的作用。1.师:其实,在我们平时的生活当中就有许许多多用花边装饰的东西。2.学生讨论,回答。3.小结:通过同学们的仔细观察,我们发现有这么多美丽的花边装饰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地方,那么漂亮,那么精致,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这《美丽的花边》。(屏幕出示课题)
活动二:寻找花边的规律
(一)单独纹样 1.(电脑演示)蝴蝶带着蝴蝶花边出现。2.问:这条花边是有什么组成的?(蝴蝶)3.(电脑演示)将单独纹样用框表示出来。4.定义:花边中重复出现的那个图案叫“单独纹样”。
(二)一定的规律 1.(电脑演示)出现另一条蝴蝶花边。2.问:有什么不同?(排列的方法不同)3.师用箭头表示出排列的规律。4.问:还有没有别的排列规律?(学生回答,师利用教具直观演示,并用箭头板画规律)5.小结:方法还有很多,只要同学们善于用心,就能设计出多姿多彩的花边。6.问:是不是单独纹样只能是蝴蝶之类的图案?有没有别的图案可以当做单独纹样? 7.学生讨论、回答,师出示教具。8.小结:任何一个你感兴趣的能给人带来美感的图案都可以当作单独纹样。9.快速欣赏多条花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活动三: 讨论花边的绘制方法。1.学生回答,师补充。2.播放录像(1)橡皮泥制作花边;(2)毛芋雕刻成一个单独纹样后排列印成花边;(3)毛线编织花边;(4)复写纸画花边。(5)剪花边。活动四: 学生作业,师巡视指导。让学生选择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制作一条花边。贴到瓶子或杯子上。学生作业。活动五: 作业展评。1.学生自评; 2.学生互评; 3.师评。
第十课脚印的联想》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五种以上常见动物的脚印,并能说出它们的特征。2.充分展开想象,将这些动物的脚印变化成另外的形象。3.在动物脚印上用添画的方法完成1-2幅绘画作品。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分清常见动物的脚印,并能说出它们的特征。2.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将脚印变化成其它形象。教学准备: 教师:提前收集有关动物脚印的图片、影像资料,多媒体教学系统。若干动物脚印模板,印泥。学生:提前回去搜集有关动物脚印的资料。图画纸、宣纸、水粉颜料等。彩卡纸、剪刀、双面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背诵一年级时学过的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请几位同学到黑板上,将课文中提到的几种动物的脚印用简笔画的形式迅速的画出来。请大家猜猜他们分别画的是谁的脚印,并说明是凭什么特征辨别出来的。出示课题:奇妙的脚印 活动二: 让学生交流他们所知道的动物的脚印,可以用语言来描述,也可以用造型语言来表达。教师播放有关动物脚印的影像资料,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引导学生用语言概括常见动物的脚印的特点,引导学生分清至少五种常见动物的脚印,并能说出它们的特征。活动三: 教师利用电脑课件出示一个大大的动物脚印,慢慢旋转,让学生看看它转到各个角度时分别像什么,教师操作课件进行添画,使形象更具体。教师将准备好的模板发到各组,指导学生用模板和印泥敲击一个大脚印,变换角度进行观察想象,并添画使之变成另一个形象。
活动四: 展示作业,小组讨论并交流:还可以怎样变? 根据自己的设想,敲印或绘画多个脚印,然后进行添画、变化。布置学生下节课带彩纸、剪刀、双面胶。第二课时
活动一: 欣赏上节课用绘画的形式添画的脚印图案,出示用彩纸剪贴法添加而成的脚印图案。通过对比使学生体会另一种材料语言所描绘的想象的天空。
活动二: 课件展示用不同材料表现的奇妙的脚印想象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他们运用了哪些材料、如何表现这种动物脚印的特征的?他们是怎样进行合理的想象与添加,使之成为另一种形象的? 活动三: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准备利用彩卡纸和什么材料制作一个什么动物的脚印,这种脚印的外形特点是怎样的?准备怎样想象与添加,使之成为一个新的形象?可以利用本组同学搜集到的哪些材料进行装饰?(提示:如用皱纹纸绳盘贴出图案等)各组派代表回答,教师予以评价和引导。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要求作业大一些,体现出是哪一种动物的脚印演变的。
活动四: 各组展示作业,带着作品来到校园里,进行“大森林里的脚印”的游戏与表演。课后拓展:对自然界中出现的其他的一些不规律的、抽象的造型(如水渍、云彩等)进行想象与添画。
第十一课《蔬果变变变》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按照学习要求收集所需的蔬果材料。2.充分展开想象,将收集到的蔬果想象成动物身体的某个部分。3.用拼接的方法将蔬果制作出各种立体的动物。
教学重、难点: 1.能否按学习要求收集所需物品。2.能否积极参与整个活动的全过程。3.能否与同学好友合作。4.是否有与众不同的想象。5.是否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制作方法。
教学准备: 提前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一下课本,看看需要收集哪些材料。让学生和妈妈一起逛菜市场,收集一些可用于这堂课的蔬果。布置学生带一把比较快但能合起来或有刀鞘的刀子,牙签。教师制作提供多件范作的幻灯片,多媒体教学系统,示范工具。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教师出示范作“蔬果娃娃”向学生打招呼,引起学生兴趣。请学生拆一拆,研究一下这个小娃娃是用什么做的。学生讨论、回答。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就来利用“蔬果变变变”做成各种东西。(板书课题)
活动二: 教师播放幻灯片,展示多种用蔬果做的作品。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这件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形象?是以什么蔬果为主体制作的?这件蔬果与这个形象有什么相似之处?作者又利用了哪些蔬果做的装饰使作品更接近原型?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给予评价与指导。
活动三: 分小组,将收集到的物品展示出来,一起说一说,这些蔬果等物品分别像动物身上的哪一部分,然后进行交流。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想法。每个学生挑一件自己喜欢的蔬果作为作品的主体,(建议学生选大一点的)根据这件蔬果的外形再一次展开想象,然后交流:你收集到的这一蔬果的外形有什么特征,你准备将它变成什么,怎么变?(正着看不出像什么时可以倒着看、侧着看或转动着调整角度看)活动四: 小组合作试一试,运用手头的材料,以一个大件蔬果为主,将几个蔬果连接起来,做成一个小动物。展示作品,每组派一名代表将自己的作品拿到实物投影仪下展示,并作介绍。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布置学生回去了解食品雕刻以及食品工艺的有关知识。下节课带好相关材料。
第十二课《小鸟的家》教案 课前准备:
(一)教师准备:
1、准备各种各样的的材料制作成的“小鸟的家”的示范作品。
2、制作材料: 橡皮泥、各种颜色的彩纸、旧挂历纸、旧布、碎纸、剪刀、胶水等。
3、电脑、电视机、实物投影仪。
(二)学生准备: 制作材料: 橡皮泥、各种颜色的彩纸、旧挂历纸、旧布、碎纸、剪刀、胶水等。学习实施方案: 学习内容:给小鸟设计一个漂亮的家。组织形式:分组制作、课件、教师指导。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应用外延。评价方法:小组互评、生生评价。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情景导入 伴随一阵轻快的乐曲声,屏幕上出现了大片苍翠的森林,镜头渐渐地拉近一棵棵大树,不知不觉间,传来了一阵阵小鸟欢快的呜叫声。镜头在大树繁茂的枝叶中穿行,一个个色彩斑斓、形状各异的鸟窝出现在眼前,这是小鸟的家呀,鸟妈妈和鸟娃娃们有的在唱歌,有的在游戏,有的在捉虫„„他们幸福地生活着,充满了甜蜜和温馨。这时,一只快乐的小鸟被定格在屏幕上。
(二)知识插入 老师在黑板上出示一张小鸟结构图,简单讲解小鸟的基本形体结构。头(眼睛、嘴)、身体、翅膀、尾巴。
(三)情景转折 突然,教室里的灯光全暗了(事先拉好窗帘),屏幕上夜色深沉,小鸟躺在妈妈的怀里睡着了。一阵阵隆隆声由远处传来,小鸟惊醒了,问妈妈:“什么声音?”鸟妈妈:“是雷声,不要怕,快睡吧。”可怕的隆隆声由远而近,小鸟睡不着,惊恐地睁大眼睛。鸟妈妈打开窗子向外看去,一只猫头鹰飞过来了,大声地叫着:“不好啦,不好啦,我们的家园被一群怪物摧毁了。”镜头中出现了一个个被砍伐的树桩,机器声、电锯声、喊叫声嘈杂混乱。几只小鸟惊恐地飞起来,画面乱作一团。一阵雷声过后,四周一片死寂,(学生们屏住呼吸静静地等待)远处传来一声声小鸟的呜叫,叫声越来越近、越来越凄凉。一只小鸟一会儿飞向东,一会儿飞向西寻找着自己的家园,最后累极了,疲惫地落在一棵树桩上,一滴泪水从它的大眼睛里落下来,渐渐地形成了一行字:小鸟的家?
二、开展活动:
(一)意在给孩子们提个醒,帮小鸟找家固然重要,保护好小鸟的家园更重要。《小鸟找家》是从小鸟贪玩、迷路找不到家了,请小朋友想办法帮小鸟找家这一层面,开发学生的想像力,激发学生的爱心。
(二)《小鸟的家》是从环保这一大的主题切人的,设计时首先利用多媒体手段声形兼备的特点,用视觉的冲击和听觉的震撼,紧紧抓住孩子们的心,使他们感同身受,小鸟快乐,他们高兴,小鸟悲哀,他们难过。随着镜头的转换和故事情节的不断深入,孩子们感受到了土地沙化的恐惧,重新体会生活在绿树环绕,鸟语花香的环境里的美好。保护环境这一主题对于孩子来说比较沉重,他们不理解,砍掉一棵树小鸟怎么就没有家了呢?这也正是本课设计时列为重点环保教育的主题。
(三)利用“生态平衡图”的直观性来帮助学生理解森林的作用,使他们渐渐地明白一个道理:要想生活得幸福快乐,必须保护好环境,从小做起。从爱护每一棵小树做起。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爱护自然的美好情操。
第十三课《动物的故事》教案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根据命题记忆,想象,并有绘画形式表达出来的能力。2.鼓励学生观察绘画、热爱动物,体会动物之美。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难点:训练学生根据动物故事记忆,想象的能力。关于色彩的应用。教具:课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堂热身: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动物故事?同学们积极讨论。再找同学回答,讲出一两个动物故事。
二.讲授新课。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动物故事? 1.启发谈话:画笔是小朋友的好伙伴,我们常常用它描画。今天小朋友们要用画笔画出动物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请小朋友说说,画画它们的故事好吗?板书课题《动物的故事》。2.读画。书本上有许多美丽的图画。让同学回答书上的动物故事画画的是什么故事?画了哪些动物? 3.作画步骤:(1)先划出动物的基本形。(2)添画出动物的花纹,还有四周的环境和背景。尽量表现出情节。(3)将整幅图涂上鲜艳美丽的颜色。三.巡回辅导。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完成本课作业。帮助一些有困难的学生。让同学们互相交流,看是否知道彼此画的是什么动物故事。四.进行小结。表扬画的好的学生,,把他们的作品给全班同学欣赏。指出不足之处。
第十四课《友谊卡》教案 学生课前准备
一、卡纸、剪刀、胶水、彩笔等用具。
二、课前查阅有关贺卡来历和意义的资料,摘抄记录一些有关祝福的语句。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贺卡的意义,明确赠送的对象,掌握制作步骤,做成精美的贺卡。
2、通过欣赏、制作、书写贺词、评比等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3、通过活动开展对学生渗透感恩教育。
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展示贺卡,帮助学生了解)。
(1)、同学们,你收到或者送过贺卡吗?当你收到贺卡或赠送给别人贺卡时有什么样的感受?
(2)、学生交流讨论,了解贺卡的内容和意义等
(3)、同学们,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双手和诚心,自己动手制作礼物送给我们敬爱的人。我提议我们今天每人做一张贺卡,来作为礼物送给自己敬爱的人,大家说好吗? 2.学做贺卡。
(1)介绍制作贺卡的程序和手法制作程序 a、构思起稿,确定主题内容 b、设计形式,安排图形文字 c、动手制作,选用材料,进行描绘,配色、制作手法a、绘画法b、剪贴法 ①讨论:仔细观察老师展示的贺卡,认真观察包括什么内容。②指导:同学们,老师的这几张贺卡,精美吗?要想做张式样好的贺卡,就得多花心思,仔细揣摩。可以把卡纸对折,也可以经过剪、裁、贴制作一张更为特别的贺卡。(2)学生试制贺卡 请同学们按照老师介绍的方法,自己试着做一张贺卡。①教师巡视指导。②出示学生做的贺卡,评价激励。(3)学写贺词。a、所写贺词,力求情真意切。蕴含着对敬爱的人的感激和爱戴的优美语句。b、学生试说。①指名学生说说。②学习小组互说,老师巡回指导。
(4)、同学们,今天你们亲手做了一张贺卡,送给你们所敬爱的人。我想当他们收到你们的贺卡时,一定非常的高兴,为你们自豪,回家后就让我们行动起来吧!把你们的贺卡尽快送到朋友们的手中,好不好?课外延伸 其实,贺卡的内容很广泛,我们回去后也可以动手做做贺年卡、圣诞卡、生日卡等。你们有信心做好吗?那么我们就试试吧。
教学注意事项
1、让学生把方法写出来比较耗时,可以改成口头交流,比较省时,效果也应该会不错。
2、低年级学生制作花了大量的时间,是否可以寻找更好的方法。
第十五课《家乡变了样》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变化发展,进一步激发其热爱家乡的情感。2.发现家乡变化给人们带来的一些不良影响,引发学生的思考,使之提高环保意识。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变化发展,进一步激发其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过去的老照片、记录故事和一些物品、现在的照片和你知道的情况。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家乡到底有哪些变化。师:谁能来说说你觉得现在的生活怎么样?(生:好幸福)师: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多么舒适啊!可是你知道20年前的家乡什么样吗?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这方面的资料,同学们抓紧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吧!(学生小组内交流)(学生汇报交流结果)•指名到前面说,带着资料向同学们介绍。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1.同学们请看屏幕,这是老师找到图片资料,我们来看。(屏幕出示图片)•每一张要做介绍和交流,让同学们更深入的感受过去的生活。2.教师总结:看了这么多的图片,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说感受)板书:过去差过渡:过去的生活水平差,那现在的生活什么样呢?请同学们把你课前搜集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吧!(学生交流、汇报)指名到前面说,带着资料向同学们介绍。3.教师展示搜集的图片(屏幕出示图片)每一张要做介绍和交流,让同学们更深入的感受现在生活的美好和幸福。总结:看了这么多的图片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感受)板书:现在好过渡:我们现在的生活这么美好,这么舒适,这些都是怎么来的呢?(生:靠改革开放和党的好政策靠人民的辛苦劳动)板书:党的好政策改革开放劳动师:做为新世纪的少年,我们应该怎么办?(生: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学生自由说)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家乡的变化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生活,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看到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屏幕出示环境污染的图片)。在看每张图片的时候,要注意说些煽动性的话语,让孩子深切的感受污染的坏处。师:同学们在课下的时候要想办法寻求帮助或查找资料针对这些问题想些好办法,我们下节课再来交流,并评选出最好的“金点子”。
第十六课《我的老师》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抓住教师的形象神态进行描绘,培养自己的观察力。
2、能记忆或想象画出师生之间印象深刻的故事,培养自己的绘画表现力。
3、掌握贺卡设计的方法步骤,能制作一张尊师卡片送给自己喜欢的老师,表达自己的心意,提高自己的动手设计能力。
4、在充满生活情趣的绘画与制作中,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教学重点:掌握画人方法步骤,表达自己的心意,提高自己的动手设计能力。
教学难点:能记忆或想象画出老师的形象,培养自己的绘画表现力。教学准备:卡纸、画笔等
教学过程: 本课围绕“老师”这个主题,将表现性绘画和手工制作融入到师生情感交流之中,教师的教学艺术将激活学生对教师的美好印象。语言的交流、心灵的对白、细节的把握将再次勾勒师生学习生活的直观画面。活动一重在启发学生观察、记忆自己喜欢的教师的形象特征,教学可作如下安排:引导记忆——学习讨论——提供指导——创造表现——交流评析。上课前讲发生在某位教师(或者是自己)身上的故事,让学生猜猜这位教师是谁,并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推理分析:“你是怎样猜出来的?”,“这位教师外形有何特点?”,“你还知道他(她)喜欢干什么?”,通过交流学习讨论引发学生对教师的注意和记忆。在学习指导中可通过示范画或学习作业的展示观察,让学生重温“自画像”那一课中人物的基本画法,抓住自己喜欢的教师的特点进行独特的创作表现。作业之后,可将作业进行展示,先让学生们猜猜画上是哪位教师,再请作者本人进行介绍,首尾呼应,结束本课的学习。
作业要求: 活动一,以写生或记忆的方式画一画自己喜欢的老师,可以是头像、半身像或全身像。
活动二,记忆或想象画出自己和老师之间印象最深的事情。活动三,设计制作一张贺卡送给自己喜欢的老师,表达自己的心意。课后讲评: 展示优秀学生作品,指点学生画得更传神。
第十七课《会爬的玩具》教案
教学目的:
1、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会爬的玩具。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协作精神。
3、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设计和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难点:
如何种使玩具爬起来。
教学学具:
师:旧挂历纸、包装纸、蜡笔、水彩笔、剪刀、胶水、彩色纸等各种绘画和手工材料。
生: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检查用具
三、导入
1、出示会爬的玩具,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导出课题。
师:小朋友门,老师这儿有一个小玩具,同学们仔细观察和思考:小玩具和我们以前制作的有什么不同?
生:思考,讨论、回答。
四:授新
1、总结学生发言,引导学生思考
师:对,(出示课题)会爬的玩具。我们的小玩具会爬,可是它为什么会爬呢,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让小玩具爬起来么?仔细观察,四人小组讨论。
生:观察,思考、讨论、回答
2、示范说明集中会爬的玩具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师:真好,通过同学们的观察,大家发现了,要玩具爬动,必须是腹部贴地挪动身体。而我们今天制作会爬的玩具的小秘密是什么呢?
生:(略)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非常好,知道了它,我们就能制作出会爬的玩具了。
3、欣赏其他学生作品,开拓学生的思维。
师:可是,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制作呢,我们先去看看其他小朋友制作的玩具,想好自己要制作的玩具和制作方法。不同的玩具可是不同的方法制作的呢,还有不同的装饰方法。(画、撕剪啊、拼贴等造型手段进行美化。)
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自己制作玩具的想法。
五、布置作业
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知道制作会爬的玩具的方法,想不想马上动手制作玩具吗?拿出你们的材料,开动自己聪明的脑筋,做出一个和其他人不一样的会爬的玩具。四人小组里的小朋友要比一比谁的玩具爬的最好,最长。比一比谁的作品和别人不一样,最有创意。
第十八课《电脑美术—复制翻转画花边》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掌握画图程序上菜单的功能及画图工具的使用。2.指导学生运用画图程序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复制、粘贴和翻转。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电脑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在掌握运用复制和粘贴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运用翻转的功能进行花边图案的设计与制作。2.利用矩形、椭圆形、线形等工具进行花边图案的创作设计。
教学难点: 1.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能把握好画图工具的使用特点。2.粘贴过程中形象大小和色彩的改变。3.学生自己能解决电脑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故障问题。
教学准备: 1.检查电脑硬件设备,排除电脑故障。2.准备若干电脑美术的优秀作品。3.教育学生要爱护电脑设备及各种教学设施。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有秩序地进入电脑室,并稳定好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二、引导阶段 1.通过电脑屏幕引导学生巩固认识画图程序窗口。2.打开有关花边的电脑美术优秀作品让学生欣赏,并请学生思考: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是运用了菜单栏中的哪项功能制作出来的? 3.复习排列与重复的知识内容。4.请学生按程序打开电脑进入画图界面复习复制和粘贴的操作过程,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
三、发展阶段
1.分析与讲解: 通过电脑屏幕向学生进一步说明画图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并演示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2.欣赏与思考: 指导学生欣赏教材作品,学生根据图示中的制作步骤思考:单独纹样是采用工具箱中的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一个单独纹样如何变成一条漂亮的花边图案,它采用什么方法制作出来的?(通过演示使学生进一步巩固选取、复制、粘贴的制作要点)通过电脑屏幕向学生展示一幅花边图案,并提问:这组花边图案还有其它的排列方式吗?(导出翻转的功能)。演示翻转的制作过程(复制—粘贴—翻转)。请学生看书说说翻转后形成新的单独图案是如何继续制作花边图案的?(通过演示进一步补充说明)
3.学生归纳步骤: 打开画图程序。(开始—程序—附件—画图)。打开工具箱的各种工具画出一个形象后上色,并打开编辑进行复制、粘贴、翻转、变化和排列。4.布置作业: 让学生利用复制、粘贴、变化和翻转制作一副独特、有趣的花边图案。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作和绘制。作业完成后可让学生互评、互欣赏。
四、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按正确的步骤关闭电脑,有秩序地走出教室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第十九课《娃娃家》教案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欣赏了解家居和家具的造型美。
2、引导学生利用各自准备的材料来设计制作家居模型。
3、培养学生乐于与同伴合作、共同合作完成作业。增强集体主义精神。教学重点:设计家居模型、制作家具。教学难点:如何根据收集的材料设计制作家具。
教学准备:收集各种小纸箱、纸盒、彩色卡纸、绒布、剪刀、双面胶、家居图片、家具照片、录像机、电视机、投影仪、VCD片等。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放录像、让学生欣赏各种家居室内布置、欣赏各种家具的造型美。播放娃娃家的布置录像,激发学生玩娃娃家的游戏的愿望。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设计布置娃娃家。
二、发展阶段: 1.引导学生议一议玩娃娃家,里面要有什么家具?(床、沙发、橱柜)如何摆放家具? 2.小组讨论,谁来设计房间的家居布置?谁来制作什么家具?用什么材料(纸盒、泡沫塑料板、牙膏盖等)。
3、老师示范如何运用大纸盒做大衣橱,板式结构的橱,先用卡纸或木纹纸把盒子包装起来,注意六面体的包装,用双面胶把四面贴好,再把上下两面贴牢,然后装饰橱门、全身镜、把手。启发引导学生根据家具的特征来选择材料,进行设计加工要求同学既分工又合作,大胆地创新设计出与众不同的家具和家居安排,又要把家设计温馨可爱,让家人喜欢聚在家里。
4、小组分工,每人领到自己的任务,设计制作一至两件或两人合作一件家具,由一人设计家具的摆设。提醒学生材料资源的共享。
三、作业展示: 每组选一人做解说,介绍本小组家居特色,其它小组成员互评、欣赏。
四、课后拓展: 每人做一个玩偶或做一个头饰,再制作其他分角色表演娃娃家游戏,增进同学之间交流。
第二十课《五彩缤纷的生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表现快乐童年的美术作品,初步感知、了解不同绘画表现形式的美感特征。
2、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画家的作品,并能说说自己的感受。
3、感受美术作品中表现童年多种多样的快乐生活,增强幸福、快乐的情感体验,激发珍惜幸福童年、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中外画家表现快乐童年的绘画作品,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画家的作品及欣赏的感受。三、教学难点: 了解不同画种的表现形式和方法。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阅读教材。(教师)相关图片、课件及多媒体等。
五、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1)提问: 这几幅画画的都是什么人?你觉得他们的心情怎样?(2)教师小结谈话,出示课题《画家笔下的快乐童年》
2、初步欣赏(1)提问: 刚才有同学说画中的小朋友很快乐,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快乐的事是多种多样的,在你的生活中有什么事情让你很快乐呢? 画家在表现快乐的童年时,他们的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你能发现吗?(2)教师归纳并小结 《小八路》是油画作品,表现了两个小八路爱护小鸟的画面。《三毛迎解放》是一幅中国画,表现三毛欢快打鼓的形象。《三月三》是年画,表现了几个小朋友在春天里放风筝的快乐情景。
3、深入探究(1)教师出示《悄悄话》 提问:这幅画属于什么画种?这幅画画了什么内容?猜一猜小孙女可能在说什么悄悄话?为什么? 教师小结:这是一幅中国画,画了一个陕北老爷爷盘腿坐着编柳条筐,一个天真的小女孩(可能是小孙女)背着书包,算盘,手里拿着一张纸(通知书),笑眯眯的,把小嘴凑到老爷爷的耳边,正在说“悄悄话”。他在说什么?我们可以想象他在报告得了好成绩,他受到老师的表扬,他要参加什么喜欢的活动„„(2)出示《洗澡》 同桌交流:《洗澡》画了什么?主要从什么方面表现画中人的快乐幸福? 指名发言,教师反馈并小结。(3)出示《闲庭春画》 学生观察《闲庭春画》后介绍画面的内容,根据自己的玩耍经验,说说画中的小朋友心情怎样。(4)同时出现以上三幅画,请学生说一说:这三幅作品都表达了快乐和幸福的主题,你觉得它们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5)教师出示《耍孩儿》,这是一幅中国画,在这幅画中几个小朋友在放风筝,表现了小朋友们玩耍时欢快的情景。在这幅画中画家给背景留了空白,为什么? 教师介绍中国画的留白特点,并进行中国画留白欣赏。(6)教师出示《康乃馨、百合、玫瑰》、《提着水罐的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