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3 22:47: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

第一篇:《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

李楼小学“535-雅行高效课堂模式研究”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

李楼小学

唐喜英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科书第17—18页,练习五第1—4题。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够用字母表示。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运算定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对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理解和掌握。教学难点:对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熟练运用。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策略:对于这两个人运算定律,学生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有相应的认知,过去“只知道这样做,不知道这样做”的依据。本节课“再认识”对于加强新知识的巩固和记忆,也是很有帮助。“加法交换律”教学时,紧密围绕并运用问题情景,师生之间积极互动,引导学生自己去感知规律,发现规律,并学会用符号、字母表示等。整个过程,学生在观察中感知,在模仿中理解,在探索中发现,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慨括能力。教学加法结合律时,围绕“变与不变”这一关键点,通过比较每组的两个算式,初步感受规律。接着在经过学生分组合作交流学习、班级汇报交流学习、师生互动学习及验证,从而确认加法结合律、交换律并学会用字母表示。这样,既渗透了“猜想、验证、建模”的数学思想,又发展了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慨括的能力。教学过程: 【自主探究】

(一)导学

1、板书课题(以教材主题图为故事情节引入)

2、出示学习目标①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并会运用。

3、出示学法指导:⑴阅读教材例1思考①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怎么列式解答?有几种方法?仔细观察这几种算试,你能发现什么?自己举例验证一下?你能用几种形式表示?⑵阅读教材例2①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怎么列式解答?有几种方法?仔细观察这几种算试,你能发现什么?自己举例验证一下?你能用几种形式表示?(3)把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对比看一看,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明白这一节课我们要学什么,达到什么要求。自学指导就像一位引导着,学生明白怎么做。)

(二)学生自学。

课件出示主题图,学生参照学法指导自学教材17-18页的例

1、例2.教师发现好的方法及时表扬、推广,发现学生没有按照自学指导去做的及时提醒。(设计意图:利用主题图的故事性,从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参照学法指导中的问题,自己主动学习,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探究性等。教师的巡视能很好的维持学习氛围。)【合作互动】

(三)学生互学。

学生自学完毕,然后6人一组合作学习。主要解决在自学中不理解的问题或者拿不准的问题。每个小组的学习组长负责引导、归纳、总结,为以后汇报做准备。(设计意图:学生互学,合作学习,小组活动,巧妙安排。学生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充分交流,把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拿到小组讨论,相互质疑、更正。在学生的交流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为下面的探究呈现素材,从而得出规律,做好班级展示准备。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起,抢着发表自己的意见,有时,会为了某一个问题而争得面红耳赤。这是符合学生的内心需要的,他们需要通过小组合作,需要同伴合作,需要动笔计算来证实自己的想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来解决问题,需要通过事实来证明自己是对的。合作不是盲目的,合作前要充分酝酿,我给学生提出要分工合作,使学生的活动能够有序进行,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到小组学习中。合作是成功的,先是有效的交流,然后是紧张的举例验证、总结。这样规律的得出顺理成章,同学们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体尝到了成功的快乐。我也体会到了教学的乐趣。)

(四)展示。

1、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56=96(千米)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吗?(板书)56+40=96(千米)得出:40+56=56+40

2、你们能够自己模仿举例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吗?(板书:举例)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算式,并追问:这样的算式能写几个?

3、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板书:概括)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符号或文字来表示你们的发现吗?

4、同学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自己的发现,那你们想不想把这些算式都统一呢?一般用字母表示,假如我们用a来表示第一个加数,用b来表示第二个加数,那这些算式能够怎样来表示呢?板书:a+b=b+a。

5、教师小结知识点:板书: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是加法交换律。学生齐读一遍。

6、加法交换律我们知道了,想想看,什么时候我们用过?(在验算加法时用的就是加法交换律)

7、用图形表示:★+▲=▲+★

用汉字表示: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用字母表示:a+b=b+a

用图形和字母表示:■+x=x+■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师生合作,但还是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教学生不会做的。教师先是让学生分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回答自学指导中的问题,提出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经过一番合作,学生会写出各种各样的探究结果,这是规律发现的过程。一方面帮助了学生积累感性材料,另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表象,进一步感知了加法交换律。学生在充分感知个性创造的基础上,构建了简单的数学模型,从用符号表示规律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规律,使学生体会到符号的简洁性,从而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感。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补充教学,归纳总结梳理提升。)

8、(板书)88+104+96=288(人)

88+(104+96)=288(人)汇报不同的算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观察或计算一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呢?(参与运算的数相同,运算结果一样;运算顺序不同)你们能用什么符号连接?教师板书:

(88+104)+96=88+(104+96)

9、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你们从第一个运算律中能得到启发?能用简便的方法来表示你们的这个发现吗?自己尝试写一下。

板书:(a+b)+c=a+(b+c)a、b、c各代表什么?(a+b)+c表示什么?a+(b+c)表示什么?

教师揭示: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第二个运算律——加法结合律(板书:加法结合律)。

9、对比提升。

加法的交换律是加数不变,和不变,只是位置变化,而加法结合律是加数不变,位置也不变,和不变,仅仅是运算顺序变化了。也就是一个仅是位置变化,另一个仅是运算顺序变化。

(设计意图: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去感知规律,发现规律。整个过程,学生在观察中感知,在模仿中理解,在探索中发现,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学生先试一试,再说一说,写一写,算一算。主要是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而不是总停留在表层上,在明确了每一步的意义及所用的运算律的基础上在进行练习。)【反馈测评】

(五)测评 1、25+65=(65)+()甲数+乙数=()+甲数

2、(10)完成课本第28页下面的“做一做”:

3.指出下面这几道题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略)4. 连一连。

83+315

64+(73+37)

87+42+58

315+83

(64+73)+37

87+(42+58)

56+78+44

78+(56+44)

想一想:最后一组连线的依据是什么?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很重要,主要测试学生对这一节课学习的怎么样,任务完成得怎么样。进行测评,我选择有代表性的题目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使所学的运算定律得以巩固,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这一环节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内化知识。既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又复习巩固了全课的内容,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六)全课小结

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

2、这些运算定律是怎么发现、归纳的?

3、对于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应用,我们已经知道的有哪些?

(七)布置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五第1题、第3题。

【课后反思】: 1.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安排这两个运算律都是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然后让学生根据对运算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收集更多的素材,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规律、做出猜想、举例验证。并先后用符号和字母表示出发现的规律,抽象、概括出运算律。教材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地构建知识。

2.本节课的例题,都是由主题图引出的。教学时,我充分利用主题图的故事性,使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更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具体可感的运算律模型,使学生能结合加法运算的意义建构对加法运算律的理解,其数学思考也因为情境的有效支撑而更深入、扎实。这样逐步生成连贯的情境,逐步生成后续的问题,使本节课的教学在内容与表现形式上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这节课我主要通过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等环节,给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由于“运算律”属于理性的总结和概括,比较抽象,学生并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多引导学生独立发现,思考、解答,有利于学生概括出相应的运算律。本节课的教学,应该说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反思的过程,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有了充分的认识和自己的理解。关于两种运算定律的特点,虽然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了观察和描述,但并未将两者放在一起对比,致使一部分学生在运用时出现模糊现象。在学完两种运算定律后,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比较两种运算定律的区别,加深学生的理性认识,促进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发展。

4.教学时,也遵循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

5.在整个环节中我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先自学,学生在合作学习,然后自己去发现规律,并学会用多种方法表示,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前面的研究方法在研究例2.整个过程由扶到放,初步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纵观全课,也有许多不足:

1.在总结、交流、概括加法的这两种定律时,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不很准确,教师的指导不够到位。

2.老师的教学语言不够精简,不能一拨到位。新授部分所花时间太多,显得稍有拖沓。

3、在举例验证时,让学生体会不仅要从正面举例验证猜想,还要有质疑精神,试着从反面举例推翻自己的猜想,如果经过反复的举例验证,得出最后的结论,会更好。例如45+76=75+46,有很多学生误认为是对的。

备课组意见:

唐喜英老师《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教学案例分析,依托我校“535-雅行高效课堂模式探究”,结合本节教学内容进行了细致的案例设计,环节到位、流程自然,测评设计合理,案例设计意图表述清晰、科学,分析透彻。【黎卫东】

第二篇:《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

这是实习老师讲的第一节课,课后我让她写了写本课的教学反思,教学就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下面是王雪飞老师的对加法运算定律的教学反思:

这堂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一堂课,也是自己实习以来讲的第一堂课。这一堂课让我在各方面对孩子们都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

首先,在课堂上,孩子们始终能够跟着老师的步伐,认真按照老师的教学思路进行观察、分析、讨论与总结,并且得出的结果还是令人惊喜的。孩子跳脱的个性并没有因是实习老师讲课而过度展现,学习态度还是十分认真的。

但是,认真的学习态度并没有完美体现在对待老师的提问上,部分孩子还是不太乐于通过举手回答问题来展现自己,整堂课举手回答问题的孩子基本上是固定的。当然,这除了与孩子自身性格相关外,也与老师的引导激励有关,在对孩子们们进行鼓励引导之后,举手情况还是会有所改善。

再者,通过这堂课,我发现自己对孩子们发现力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讲课时,发觉孩子们在课下对于这节课的内容是有预习的,但他们的思维并没有因此而被束缚,在主题引入环节根据已有条件提问题时,孩子们能够不拘泥于课本,提出自己的问题,在表达式的提出上,先不论正确与否,更是带有明显的独创性。而且,对于这种需要发散思维的问题孩子们明显兴趣更加浓厚。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不少问题,在时间的把握上就并不是十分到位,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明显前松后紧,时间没有用在关键。对于孩子们思维的灵活性有些招架吃力。而且,自己对于教案的掌握也并没有达到驾轻就熟的程度,对课堂氛围的带动也明显不足。总之,虽说这堂课总体感觉不至太差但与预想还是有差距的。

王雪飞老师是一个非常认真的实习老师,讲课很大方,面带微笑,但是毕竟是第一次讲课,教案不熟,重难点把握的不好,所以时间分配有些前松后紧。现在的孩子很聪明,发散思维能力比较强,所以老师有些招架不住,也出现了一些知识上的小问题,毕竟她对小学数学课本的知识系统不是很了解,出现点问题也属于正常想象。

第三篇: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

1、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本节课以学生喜欢的故事为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需要,为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创设了良好的氛围。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对两个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在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在学习加法运算律之前,学生对四则运算已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为新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学中注意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知识的状态,促使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更新、深化、超越。

3、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数学

教学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在做数学中感悟数学,实现了运算律的抽象内化,同时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本课围绕“观察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数学方法展开,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但掌握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数学方法。

不足之处:

1.创设生动活泼的数学情景,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投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在探索加法结合律的过程中应该再放开一些,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律。

3、安排这两个运算律教学时采用的都是不完全归纳推理,因此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也应该让学生多举些列子,让学生去评价举的例子好不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结合是把可以得出整百整十的数放在一起,而不是随意的乱编。然后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规律,并先后用符号字母表示出发现的规律。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

金州新区五一路小学

谷 云 2011年11月

第四篇:反思: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反思: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1、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本节课以学生身边熟悉的情境冬季锻炼:跳绳、踢毽子为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需要,为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创设了良好的氛围。通过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对两个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在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中,为学生提国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经理加法运算率产生的形成的过程,同时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学习加法运算律之前,学生对四则运算已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为新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学中注意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知识的最佳状态,促使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更新、深化、超越。

3、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数学

教学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在做数学中感悟数学,实现了运算律的抽象内化运用的认识飞跃,同时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不足之处:

1、在探索加法结合律的过程中应该再放开一些,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律。

2、安排这两个运算律教学时采用的都是不完全归纳推理,因此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也应该让学生多举些列子,让学生去评价举的列子好不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结合是把可以得出整百整十的数放在一起,而不是随意的乱编。然后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规律,并先后用符号字母表示出发现的规律。

第五篇: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材分析:

教材的安排是先教学加法的运算律,再教学乘法的运算律;先教学交换律,再教学结合律;先教学运算律的含义,再教学运算律的应用。这样安排有三个好处:首先是由易到难,便于教学。交换律的内容比结合律简单,学生对交换律的感性认识比结合律丰富,先教学比较容易的交换律,有利于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其次是能提高教学效率。交换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结合律,加法运算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乘法运算律,迁移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再次是符合认识规律。先理解运算律的含义,再应用运算律使一些计算简便,体现了发现规律是为了掌握和利用规律。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新知识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有相应的认知基础,学生能利用主题图的故事性,逐步生成连贯的情境,逐步生成后续的问题,通过观察比较,探究归纳的方法,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定律,并要学会用字母来表示,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遵循认知规律。反过来,新知识又促进了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原来学过的知识与方法。例如,交换加数的验算方法,加法中的“凑整”计算,等等。过去只知道这样做,现在知道了它们的依据,这种“再认识”对于加深新知识的巩固和记忆,是很有帮助的。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三.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教学难点:加法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在计算中的应用。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出示教材第17页情境图。

师: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自行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师生交流后,课件出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你看,这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2、获取信息。

师: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

3、师小结信息,引出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探索发现 第一环节

探索加法交换律

1、课件继续出示:“李叔叔今天上午骑了40km,下午骑了56km,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出示: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你能用等号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

40+56=56+40

你还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

学生独自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写出的等式,互相检验写出的等式是否符合要求。

2、观察写出的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全班交流。从这些算式可以发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可以用文字来表示:甲数十乙数=乙数十甲数。

3、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又可以怎样来表示发现的这个规律呢?

a+b=b+a

教师指出: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4、初步应用:在()里填上合适的数。37+36=36+()305+49=()+305

b+100=()+b 47+()=126+()

m+()=n+()13+24=()+()第二环节

探索加法结合律

1、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例2情境图。

师:从例2的情境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师生交流后提出问题:要求“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可以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

汇报预设:

方法一:先算出“第一天和第二天共骑了多少千米”:

(88+104)+96

=192+96

=288(千米)

方法二:先算出“第二天和第三天共骑了多少千米”:

88+(104+96)

=88+200

=288(千米)

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道等式:(88+104)+96=88+(104+96)

2、算一算,下面的○里能填上等号吗?

(45+25)+13○45+(25+13)

(36+18)+22○36+(18+22)

小组讨论。先比较每组的两个算式,再比较这三组算式,在小组里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集体交流,使学生明确:三个算式加数没变,加数的位置也没变,运算的顺序变了,它们的和不变。也就是: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3、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可以怎样用字母来表示这个规律呢?

(a+b)+c=a+(b+c)

教师指出: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初步应用。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45+36)+64=45+(36+)(560+)+

=560+(140+70)(360+)+108=360+(92+)(57+c)+d=57+(+)

(三)巩固发散

1、完成教材第1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填写,组织汇报时,让学生说说是根据什么运算律填写的。

2、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哪些符合加法结合律?(1)470+320=320+470(2)a+55+45=55+45+a(3)(27+65)+35=27+(65+35)(4)70+80+40=70+40+80(5)60+(a+50)=(60+a)+50(6)b+900=900+b

3、下面的算式运用了哪些加法运算定律?

4、课本P19练习1至5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交流后总结: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知道了如何用符号和字母来表示发现的规律。

下载《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7册 教学目标: 1、教学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运用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 教学设计

    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 教学设计 山东省潍坊市于河街办实验小学王增武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全体学生 2,学科:数学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1)课前预习了解 (2)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内容......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说课稿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说课稿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中采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安排了学生生活中最喜欢的活动项目跳绳和踢......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及反思(5篇)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2、初步发展符号感,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优秀范文五篇)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 最近我对“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了教学实践与反思,对如何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初......

    《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听课心得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听课心得 这节课,授课老师安排这两个运算律都是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教学设计(5篇范例)

    第二章: 用字母表示数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

    《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

    《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 《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1 加法交换律是一节概念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亲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