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底世界》教学案例
《海底世界》教学案例
作者:张亚明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419
作者:张亚明:张家港市妙桥小学
《海底世界》这一篇文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中的一篇常识性文,介绍了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作者抓住了典型事物,运用了艺术手法,凸现了事物特点。根据教学常识性文的注意点及本篇文的具体特点,同时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中体现
1、情趣性。虽然这是一篇常识性文,主要以介绍知识为主,但面对的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枯燥的教学必定会引起学生的厌烦,因此,在知识教学的同时更应让这些知识形象生动起来,形成一个立体的海底世界,使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相关知识,而是乐于参加堂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植情感。
2、工具性。这篇文之所以能让人读后留下形象鲜明的印象,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作者巧妙地采用多种写作方法,突出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体会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运用对比的方法等的作用,并努力掌握,灵活运用,使自己写的也能给人深刻的印象。
3、以读学写。本篇文为学生提供了优秀的范例,很值得学生学习借鉴,让学生读中悟,读后仿。片断:
师:海底真是一点儿声音也没有吗? 生:不是。师:有什么声音? 生:动物发出的声音。
生:海底动物“窃窃私语”的声音。
师:既然有声音,为什么文中却说:“海底依然是宁静的”? 生:那是因为动物们“窃窃私语”的声音太小了 师:所以,虽然海面上—— 生:(齐)波涛汹涌。师:但是,海底依然是—— 生:(齐)宁静的!
师:那怎样才能听到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呢? 生:必须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
师:好,我们每人都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用心听一听,你们听到了什么?
生:可以听到“嗡嗡”的声音。生:可以听到“啾啾”的声音。……
师:这些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 生:嗡嗡。
师:有的像小鸟一样—— 生:啾啾。
师:有的像公鸡一样—— 生:喔窝。
师:有的像小羊一样—— 生:咩咩。
师:有的像青蛙一样—— 生:呱呱。
师:有的像鸽子一样—— 生:咕咕。
师:你们怎么知道的? 生:书上用了省略号。
生:书上讲,“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
生:不同种类的海底动物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就是同一种类的动物,也因为表达的意思不同而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师:下面,我们请几位同学上来扮演海底动物,哪些同学来? 生:(兴趣盎然,争相要上台表演)
师:(指名八位学生)请下面的同学做评委,看看谁表演得像。生:(一学生声音很响亮地)嗡嗡嗡—— 生:(有的连忙捂住耳朵,不少人哈哈大笑)师:他演得如何?为什么? 生:他的声音太响了!生:我感觉像轰炸机过来了!
生:因为海底动物是“窃窃私语”的,声音不应该这样响!师:让他再来一次,怎样? 生:(该生声音很小地)嗡嗡嗡—— 生:老师,我听不到。
生:老师,他没发出声音,我也没听到 师:还不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
生:(坐在下面的学生装作用上特制水中听音器的样子,屏息凝视,侧耳倾听;站在讲台前的学生依次发出声音)师:(学生发出声音后,马上问)像什么一样发出的声音? 生:像蜜蜂一样嗡嗡; 生:像小鸟一样啾啾; 生:像小狗一样汪汪; 生:像小猫一样喵喵; ……
师:请取下特制的水中听音器。这时,你们还能听到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吗? 生:听不到了。师: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之后,你们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动物声音,听后感想如何?
生:海底世界看上去宁静,其实,非常奇妙!
生: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各种各样,说明海底的动物种类多、数量多。
生:到海底去遨游,既可以看到各种形态的动物,又能听到奇妙的交响乐,实在是享受!
生:到底哪一种鱼发出的声音像蜜蜂一样嗡嗡? 生:书上可没告诉我们。师:是啊,可以怎么办? 生:我去读外书了解。生:我到网上去搜索。
生:我去问一位生物老师,他的学问可多了!
师:行,可要说到做到。如果有了结果,请将答案写在黑板上,让大家也分享你搜索的成果。愿意吗? 简析:
从这一教学片断种我们可以看出,也可以说其中不乏亮点和精彩。
一、巧用“矛盾”。文第二自然段中有两处看似矛盾的地方。一是“海底依然是宁静的”,一是“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在此片断中巧妙地运用了这一组矛盾,引导学生非常准确地体会了“窃窃私语”的含义,又实实在在地体会了“特制水中听音器”的重要与神奇。
二、善用“空白”。本篇文在具体描述海底动物的“窃窃私语”时,共列举了四例,后面就用省略号代替。这里的省略号固然是作者不必一一穷尽所有动物发出的声音的需要,也可以说是作者留下的艺术“空白”。案例中充分运用了这一艺术“空白”,拓展、丰富、充实了文内容,调动了学生平时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还将原来抽象的省略号变成了可爱的形象、悦耳的声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语文的情感。倘若教师习惯于就文教文,满足于知识的灌输和专项能力的训练,其效果就要大相径庭了。
三、妙用“表演”。“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一。案例中教者在学生充分感知文内容之后,请了八位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学生做评委。学生评价的过程,不仅仅是被评价者在不知不觉中乐意吸纳相关信息的过程,也是评价者与其他学生自然地交流、平等地对话的过程。表演的学生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争取表演得惟妙惟肖;台下的学生则津津有味地听,全神贯注地辨,又兴致勃勃地说,岂不是又培养了学生专心听、仔细辨、大胆说的习惯和能力?
四、利用“信息”。本教学片断中,学生在畅谈欣赏海底世界动物的各种各样神奇的声音的感受时,提出了“到底哪一种鱼发出的声音像蜜蜂一样嗡嗡”。教师敏锐地意识到这一自然生成的教学信息的可利用价值,以“是啊,可以怎么办”,引发学生出主意、提建议、谈经验,既是鼓励学生走出本、走出教室,去运用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又尊重了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方式,还渗透了学法指导。应该说这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第二篇:《海底世界》教学案例
《海底世界》教学案例
课
件www.xiexiebang.com 作者:张亚明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419
作者:张亚明:张家港市妙桥小学
《海底世界》这一篇课文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中的一篇常识性课文,介绍了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作者抓住了典型事物,运用了艺术手法,凸现了事物特点。根据教学常识性课文的注意点及本篇课文的具体特点,同时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中体现
1、情趣性。虽然这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主要以介绍知识为主,但面对的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枯燥的教学必定会引起学生的厌烦,因此,在知识教学的同时更应让这些知识形象生动起来,形成一个立体的海底世界,使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相关知识,而是乐于参加课堂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植情感。
2、工具性。这篇课文之所以能让人读后留下形象鲜明的印象,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作者巧妙地采用多种写作方法,突出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体会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运用对比的方法等的作用,并努力掌握,灵活运用,使自己写的也能给人深刻的印象。
3、以读学写。本篇课文为学生提供了优秀的范例,很值得学生学习借鉴,让学生读中悟,读后仿。片断:
师:海底真是一点儿声音也没有吗? 生:不是。师:有什么声音? 生:动物发出的声音。
生:海底动物“窃窃私语”的声音。
师:既然有声音,为什么课文中却说:“海底依然是宁静的”? 生:那是因为动物们“窃窃私语”的声音太小了 师:所以,虽然海面上—— 生:(齐)波涛汹涌。师:但是,海底依然是—— 生:(齐)宁静的!
师:那怎样才能听到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呢? 生:必须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
师:好,我们每人都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用心听一听,你们听到了什么?
生:可以听到“嗡嗡”的声音。生:可以听到“啾啾”的声音。……
师:这些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 生:嗡嗡。
师:有的像小鸟一样—— 生:啾啾。
师:有的像公鸡一样—— 生:喔窝。
师:有的像小羊一样—— 生:咩咩。
师:有的像青蛙一样—— 生:呱呱。
师:有的像鸽子一样—— 生:咕咕。
师:你们怎么知道的? 生:书上用了省略号。
生:书上讲,“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
生:不同种类的海底动物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就是同一种类的动物,也因为表达的意思不同而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师:下面,我们请几位同学上来扮演海底动物,哪些同学来? 生:(兴趣盎然,争相要上台表演)
师:(指名八位学生)请下面的同学做评委,看看谁表演得像。生:(一学生声音很响亮地)嗡嗡嗡—— 生:(有的连忙捂住耳朵,不少人哈哈大笑)师:他演得如何?为什么? 生:他的声音太响了!生:我感觉像轰炸机过来了!
生:因为海底动物是“窃窃私语”的,声音不应该这样响!师:让他再来一次,怎样? 生:(该生声音很小地)嗡嗡嗡—— 生:老师,我听不到。
生:老师,他没发出声音,我也没听到 师:还不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
生:(坐在下面的学生装作用上特制水中听音器的样子,屏息凝视,侧耳倾听;站在讲台前的学生依次发出声音)师:(学生发出声音后,马上问)像什么一样发出的声音? 生:像蜜蜂一样嗡嗡; 生:像小鸟一样啾啾; 生:像小狗一样汪汪; 生:像小猫一样喵喵; ……
师:请取下特制的水中听音器。这时,你们还能听到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吗? 生:听不到了。师: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之后,你们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动物声音,听后感想如何?
生:海底世界看上去宁静,其实,非常奇妙!
生: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各种各样,说明海底的动物种类多、数量多。
生:到海底去遨游,既可以看到各种形态的动物,又能听到奇妙的交响乐,实在是享受!
生:到底哪一种鱼发出的声音像蜜蜂一样嗡嗡? 生:书上可没告诉我们。师:是啊,可以怎么办? 生:我去读课外书了解。生:我到网上去搜索。
生:我去问一位生物老师,他的学问可多了!
师:行,可要说到做到。如果有了结果,请将答案写在黑板上,让大家也分享你搜索的成果。愿意吗? 简析:
从这一教学片断种我们可以看出,也可以说其中不乏亮点和精彩。
一、巧用“矛盾”。课文第二自然段中有两处看似矛盾的地方。一是“海底依然是宁静的”,一是“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在此片断中巧妙地运用了这一组矛盾,引导学生非常准确地体会了“窃窃私语”的含义,又实实在在地体会了“特制水中听音器”的重要与神奇。
二、善用“空白”。本篇课文在具体描述海底动物的“窃窃私语”时,共列举了四例,后面就用省略号代替。这里的省略号固然是作者不必一一穷尽所有动物发出的声音的需要,也可以说是作者留下的艺术“空白”。案例中充分运用了这一艺术“空白”,拓展、丰富、充实了课文内容,调动了学生平时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还将原来抽象的省略号变成了可爱的形象、悦耳的声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语文的情感。倘若教师习惯于就文教文,满足于知识的灌输和专项能力的训练,其效果就要大相径庭了。
三、妙用“表演”。“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一。案例中教者在学生充分感知课文内容之后,请了八位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学生做评委。学生评价的过程,不仅仅是被评价者在不知不觉中乐意吸纳相关信息的过程,也是评价者与其他学生自然地交流、平等地对话的过程。表演的学生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争取表演得惟妙惟肖;台下的学生则津津有味地听,全神贯注地辨,又兴致勃勃地说,岂不是又培养了学生专心听、仔细辨、大胆说的习惯和能力?
四、利用“信息”。本教学片断中,学生在畅谈欣赏海底世界动物的各种各样神奇的声音的感受时,提出了“到底哪一种鱼发出的声音像蜜蜂一样嗡嗡”。教师敏锐地意识到这一自然生成的教学信息的可利用价值,以“是啊,可以怎么办”,引发学生出主意、提建议、谈经验,既是鼓励学生走出课本、走出教室,去运用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又尊重了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方式,还渗透了学法指导。应该说这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课
件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海底世界》教学案例(范文)
《海底世界》教学案例
【教学片段】 师:这样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给你留下印象深刻的是什么呀?你对海里的什么东西最感兴趣?
生:我对海底的动物发出的声音很感兴趣 生:我对海底丰富的物产很感兴趣
生:我对大海的地形感兴趣
师:听了你们介绍的呀,老师迫不及待地想去了解这些内容了不过别着急,咱们还是先用耳朵来感受一下大海的情谊吧(投影出示大海画面,播放大海的声音)海面上波涛汹涌,海底还是如此吗?小潜水员,快来默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用笔勾画出你的新发现(生默读勾画师巡视指导)
生:当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依然是宁静的师:宁静,海底是不是一点声音也没有呢?
生:海底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师:这个“窃窃私语”的“窃”字也是生字,咱们举起手和老师一块来写(师范写“窃”,生书空)这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一个穴宝盖,下面一个“切” 师:“窃窃私语”是怎样的说话呢?
生:声音很轻的说话
师:(师和发言的学生小声说话)同学们听到老师和她在说什么了吗?
生:没有
师:我说的话,只有我和她听到,这就叫——“窃窃私语”
师:海底动物正在窃窃私语呢!(投影映示句子: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像人在打呼噜„„)谁能用朗读把它们表现出来?(生读)
师:对不起,我想打断一下,它们在窃窃私语啊!
(生再轻声读句子)
(再指名读,师提醒:窃窃私语)师:你在什么情况下窃窃私语过?
生:爸爸已经睡着了,我和妈妈在房间里窃窃私语。
生:有一次,上语文课时我和同桌窃窃私语,结果老师讲什么,我都没听见,我后悔死了。案例分析:
词的教学处理独到“窃窃私语”一词的教学很能体现教师的智慧当学生体会到此词时,教师没急于释词,而是作了机智的处理:和学生小声耳语,一下就解决了词义。又回到课文语境,体会文中指海底动物们像人在小声说话,声音轻轻的低低的。然后再次联系其他语句,展开想象说话,丰富“窃窃私语”的内容。在学生朗读时,再次提醒,经历了如此的过程,学生就能真正理解并掌握词语教学没有生硬的教的痕迹新词“窃窃私语”出来后,在层层深入的活动中不断去复现巩固;拟声词的教学也是如此,在教师巧妙地引导下,学生不知不觉间已悄然掌握,不刻意去学,却已达到学会的目的。反思:
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的语境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教学。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新课标明确指出“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汉语语法的基本特点是“意合”,这就决定了要正确理解词语、文句和篇章的内涵,必须联系上下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领悟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而我们大家都知道,每个词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出现,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关键是要仔细阅读全文,上上下下地看,前前后后地读,找出文中与词语意思有联系的内容,就能比较准确地意会出词语的意思。
2、通过想象理解词语。
引导学生用想象的方法理解词语,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朗读这个词语时,我提醒学生,当你读到这个词语时,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展开想象的翅膀,生动地描述了由这些词语所联想到的情景。如理解《搭石》“协调有序”这个词,学生由“协调有序”联想到“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的景象。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自然而然地走进了课文,从而使学生在理解课文中自主地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3、用替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语。
用替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意,根据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把不理解的词语换成自己理解的词语。如仍能讲得通,符合语言环境的特定意思,那么这个替换的词语就可以作为不理解的词语的解释。如理解“大致”这个词时,我先指导学生多读几遍这句话,让学生边读边想,把“大致”换成一个词,看是否能讲得通,这样学生就很自然地想到“大概、大约”等词,这样问题就解决了。
4、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这是在理解词语中较常用的方法,它让理解词语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联想中调动起自己的生活体验,唤起相似的记忆,从而更感性地理解这个词语。如“锋利的斧头”,理解“锋利”就可引导孩子们联系自己见过的刀、剑等来理解,“锋利”这个词语就会在孩子们的头脑中留下鲜明的印象。
俗话说得好,教无定法,贵在有法,只要根据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灵活地选用教学方法,才能使词语教学真正落到实处,使语文课堂更自然、更真实。
第四篇:《海底世界》教学案例分析
《海底世界》教学案例分析
辽宁省锦州市凌河区榴花小学 敖颖
【教材说明】
《海底世界》是语文版三年级上学期的一篇科普知识性课文。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抒发了作者对海底世界的赞美之情。【教学目标】
1、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2、学习边读书边想像的读书方法。
3、加强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积累语言。
4、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教学设想】
1、突出能力培养,提高语文素养。
新课程理念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课在教学中注重对语言文字的训练,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加强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积累语言,从而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2、合理使用课件,激活课堂教学。充分发挥现代教育媒体的优势,化无为有,化抽象为具体。通过海底动物声音的模拟,让学生感受到海底的奇异,也同时激发了学生说话和学习的欲望。通过海底动植物图片的欣赏,建立语像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奠定语感基础。
3、说演结合,加强口语表达能力。
利用这篇课文的特点,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让他们大胆地练习说话,练习表达自己的感想。让学生喜欢哪一种动物,就表演哪一种动物,学生就会特别关注这一动物的描写。通过这种方式,把“要我读”的指令变成“我要读”的内容,把“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角色表演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这样,以趣为径,变静为动,化难为易。【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动物头饰。【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整体回顾
孩子们,见过大海吗?大海是美丽的,海底更是神奇的。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海底世界,开始蓝色海洋之旅!(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你还记得,大海深处是怎样的?”(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同时板书: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
(从整体上复习入手,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过渡:让我们潜入海底,来欣赏这神奇的海底世界。自己读课文的 第二自然段,要一边读一边想像,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通过读书你的眼前是不是仿佛出现了一幅幅奇异的画面呀?那么,按照你潜入海底的先后顺序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先把你看到的读给大家听。(学生汇报)
(1)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最强烈的阳光也射不到海底,水越深光线越暗,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
想读吗?(出示这两句话)练一练,一边读一边想像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谁想读?其他同学轻轻的闭上眼睛再来想像一下这幅画面。你仿佛看到什么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生汇报。)你见过“波涛澎湃”的大海吗?什么样?(风大浪急、一个浪接一个浪。)依然什么意思?把它换个词?(仍然、依旧、还是、仍旧)是呀,虽然海面上是波涛汹涌(在黑板上画波浪),但海底仍然很宁静、依旧很宁静、还.....是很宁静,多神奇呀!我们来欣赏这幅画面。(放课件).刚才我们通过读书,想像,不知不觉地把书中文字变成了一幅图画,这种读书的方法多好哇!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接着学,在海底我们又看到了什么?
(2)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 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板书:暗中有光)
女孩子,你们先读,男孩子闭上眼睛静静的想。男孩子读,女孩子想。
又看到什么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们来一起来欣赏一下。(放课件)
(学生对海底奇异景象非常好奇,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想像,交流之后再欣赏那奇异的画面。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由于是自己短时间内掌握了有用的信息,感到无比自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表现欲。无形中,启发了学生说的欲望,培养了说的能力,将语言文字训练延伸拓展,充分激发学生运用语言的兴趣。)
海底是宁静的,有声音吗?能听到什么?
(3)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板书:静中有声 窃窃私语)
海底的动物们在窃窃私语呢!什么意思?(窃:偷偷的;私:私下;语:说话。)
在宁静的海底,小动物们偷偷的小声的说着话,我们要戴上水中听音器才能听见呢!(课件)你能读出来吗?练一练。(学生自由练读后指名读。)我们一起戴上水中听音器听听吧!(用手做戴耳机状。)课件演示:海底动物们发出的各种各样的声音。多奇妙的海底音乐会呀,把你听到的说给你的同桌。(互说)小动物们的窃窃私语有的像什么?
你能用“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的句式说一说吗?(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读、练读、齐读,去品味课文的语言美。教师还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与课文相一致的情境,引领学生创造想象,延伸拓展,帮助学生在读中理解品味语言文字,体会语言的魅力,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总结:刚才我们看到了黑暗中的点点亮光,听到了宁静中的窃窃私语,其实呀,海底的动物们不光能歌,而且善舞!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看看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读课文后自由发言。)
小动物们的活动方式可真有趣!我们再来读读课文。(学生再次读课文。)你最喜欢谁呀?
师做示范:孩子们,我最喜欢海参。我就是海参,平时靠肌肉伸缩爬行,一个小时才能前进四米!你们都上完一节课,第二节课又上了十分钟了,我才走这么远。你们看我爬得多慢呀!
好玩吗?想不想把你喜欢的小动物的活动方式表演出来?自己先练习练习。
(学生练说后,上台戴头饰表演。)学生汇报同时理解“伸缩”、“免费”、“巴”等词语。
小结:通过刚才的表演,我们知道了海底不仅是个景色奇异的世界,而且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世界!
(对小学生来说,单纯的语言文字训练比较枯燥、乏味,此设计旨在根据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读、说、演在轻松的氛围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读、说、演三个环节,学生动口、动脑、动手,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三个步骤循序渐进,步步落实,面向全体,使语言文字训练不走过场,落到实处。)
四、学习四、五自然段、再读读后面两个自然段,看看文中告诉我们什么?(学生自读课文后汇报。)
小结:孩子们,通过读书我们看到了一幅幅奇妙的海底画面,也感受到这里丰富的物产。这里的一切让我们流连忘返,让我们再来欣赏、回味那美丽富饶的海底世界!(放录像)
五、升华认识。
蓝色海洋之旅即将结束,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你此时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海底世界后,畅谈学习成果与体会,培养自我评价能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六、全文总结:
海底是神秘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未来的家园也许会建在那里。你想了解得更多吗?让我们走进网络、翻阅有关的图书,去探寻更为广阔的海底世界吧!
(这堂课虽然结束了,但学习并没有结束。最后的结尾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去探索海底世界的求知欲。学生们在课后会通过各种方式查找自己感兴趣的海底资料,从而获得更多课文外的知识,使课内的知识向课外扩展,提高了认知能力。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拓宽语文课程资源,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
《海底世界》是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科普知识性美文。课文以生动有趣、准确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神奇美丽的海底世界。
本堂课的学习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的特色。一是注重教学语言的趣味性,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内容的情趣性。二是引导学生对重点语句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去体会,去领悟,去想像海底景色的奇异,物产的丰富。同时学习“边读边想像”的读书方法。三是充分发挥现代教育媒体的优势,化无为有,化抽象为具体。通过海底动物声音的模拟,让学生感受到海底的奇异,也同时激发了学生说话和学习的欲望。通过海底 动植物图片的欣赏,建立语像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奠定语感基础。四是利用这篇课文的特点,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让他们大胆地练习说话,练习表达自己的感想。
我觉得本课的高潮是第三自然段的学习。这一自然段作者运用拟人、对比、比喻等手法将海底动物们的活动方式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根据这一段的特点,我设计了让学生表演的环节,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让他们大胆地练习说话,练习表达自己的感想。让学生喜欢哪一种动物,就表演哪一种动物。对小学生来说,单纯的语言文字训练比较枯燥、乏味,此设计旨在根据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读、说、演在轻松的氛围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读、说、演三个环节,学生动口、动脑、动手,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三个步骤循序渐进,步步落实,面向全体,使语言文字训练不走过场,落到实处。在表演时,几名学生还根据自己对这些小动物的了解,加进了一些自己的内容,这是出乎我的意料的:
生1:大家好,我是小乌贼。我有八条腿呢!当我遇到敌人的时候,我会突然向前方喷出墨一样黑的水,然后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我的敌人因为看不到我,也就抓不到我了!看我多聪明!
师:你知道的真多!告诉同学们,这些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是通过看课外书知道的。„„ 生2:我是大海参,我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别看我爬得慢,但我遇到敌人的时候,会把内脏吐出,趁机溜走。你们没想到吧!
师:看来他也是一位课外阅读小能手。
„„
通过这种方式,把“要我读”的指令变成了“我要读”的内容,把“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角色表演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这样,以趣为径,变静为动,化难为易。而且还收到的意料之外的效果。
在设计本课最后的总结语的时候,我也没少费心思。以往我们上课最后的总结就是将当堂课的学习画上了一个“句号”。而我觉得海底世界太神奇了,课文中的介绍毕竟不太全面,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也是为了激发学生探索、了解海底世界的兴趣。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总结语:“孩子们,海底是神秘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未来的家园也许会建在那里。你想了解得更多吗?让我们走进网络、翻阅有关的图书,例如《海底两万里》、《海底揭密》等等,去探寻更为广阔的海底世界吧!。”第二天我果然看到有些同学拿来了有关“海底世界”介绍的书籍,在课间忘情的看着。这堂课虽然结束了,但学习还没有结束„„
当然这节课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在参与课改的这三年中,我一直在逐步改进着自己的课堂教学。在不断学习感受新课改的理念中,我体 会到在培养习惯常规的同时,应该给学生们更多的发挥自己语言和才能的空间,鼓励学生们大胆想像、质疑、发现、创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的课堂教学为主动的师生互教互学。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感觉自己做得还不错,总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但这节课中,由于总是担心可能会拖延课程进行的时间,没能让学生充分质疑,这是一个遗憾。
第五篇: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13.海底世界
一、教学目标:
1.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10个“澎、湃、宁、烁、窃、肌、胞、蕴、储”。联系上下文理解“窃窃私语”、“波涛澎湃”、“蕴藏”、“储藏”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动物“叫”的象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体会作者“总分总”的写作方法。3.对海底神奇的世界产生兴趣。
二、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描写动物“叫”的象声词,使学生了解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画面)同学们,你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 2.这个情景我们还能用“波涛澎湃”来形容。3.学生字“澎湃”。(注意读准音)
4.你们知道吗?尽管海面上波涛澎湃,大海深处却十分宁静。今天就让我们到海底世界去看一看。5.(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请一组小朋友开火车分节读读课文。其他小朋友一边听一边注意他们是否读准字音,待会儿请你说说你理解了哪些词语,还有哪些词不理解。2.评价、交流。
三、精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一小节,打上五角星。2.随机学习课文。
(1)第2节。喜欢这一小节的同学读一读。(2)第3节。
海底有声音吗?动物们是不是大声说话?他们在窃窃私语。他们会说些什么?做做动作。
还会像什么声音呢?请你也用这样的形式说一说。
课文中把海底声音描写得很有趣,(有的„„有的„„有的„„)让我们也来试着说一说。如果你想不出其他的,可以照着书本说,如果你想的不多,可以把书里和你想的结合在一起说。如果你都用上课外的,那就最好了。谁来试一试?
说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选择练习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
是啊!海底真是太热闹、太有趣了。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来读读这小节。(3)第4节。四人小组轻声读课文,完成练习(见课后的练习)。通过引读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先总后分的写法;体会到作者所选取材料的“典型”性。
如果你还知道其他海底动物的运动方式把他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说明:通过观看《海底总动员》的片段,直观地感受海底动物不同的运动方式。
交流。挑战读。(4)第5节
(看图)男、女生轮读。(5)第6节。齐读。
4. 是啊!闪烁的光点,奇妙的声音,有趣的动物,丰富的物产,看来海底世界真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啊!(读第7节)让我们配上音乐,读读课文。
四、复习巩固。
1.海底世界多么神奇啊!就让我们动起来,来一次海底总动员,读读这里的词语。2.真不错。老师知道许多小朋友对海洋生物非常感兴趣,假如你就是一名海底旅游者,带了特制的水下照相机,跟潜水员下水,你会拍下什么留做纪念?。说明:既了解学生课外学习的情况,又提供了一次练习说话的机会。
3.老师这里有一个书目和相关网站的网址,相信大家一定在那里找到更多的资料。
附:板书:
13海底世界
黑暗 光点闪烁
景
宁静 许多声音 海底世界
? 动物 动态各异
物 植物 色彩各异
[说课要点]:
《海底世界》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介绍了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和丰富资源,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在这一单元中训练的重点是预习课文。因此,在课前我就要求学生预习好生字、新词。由于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自学生字的方法。所以,这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这样一来,课堂里就可以把大量时间留给阅读。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我制定了教学目标(详见[教学设计])。旨在在识字的同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观察及说话的能力,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于整篇课文的教学时间只有一课时,所以在课文的阅读理解上不可能像以前那样说得那么细致。在整堂课中,我就以“读”贯穿始终,力求做到读中感悟,读中探究。分节开火车读能了解到学生预习生字新词的情况,同时让学生交流一下已理解的词语,并且共同解决不理解的词语。接着,我提供给了学生一个静心读书的机会,让他们轻声读课文的同时找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小节,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
课文中二到六小节分别向我们介绍了海底的各种情况,如果在一节课中逐段面面俱到的学习显然是不现实的。我根据课后练习的需要把学习的重点放在了三、四两小节。第三节主要介绍了海底动物的叫声,除了让学生能说出描写动物叫声的象声词之外,我还试着让学生模仿书中的句式“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来说说海底动物的叫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用书上的句子说,可以书上的句子和自己想到的结合在一起,更可以完全使用自己的语言。这样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了说的机会。课文的第四节介绍了海底动物不同的活动方法。结合课后“语句活动室”的练习,我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朗读后,完成一张信息资料卡。在读中,他们能找到卡中所要填写的答案,进而通过思考,找出平时积累的知识,试着写出其他海洋动物的活动方法。最后再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加深印象。这张信息资料卡不仅使学生们读懂了课文,还使课内知识得到了延伸。
海底世界精彩无比,海底世界奥秘无穷。作为教师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把学生领到门口,更多的知识还要靠学生自己去探寻。在课的最后,我一方面让学生交流他们所收集的海底生物的资料,另一方面又向他们推荐书目及相关网站的网址以获取更多的知识,相信通过这一堂课每个人都会有所收获。
[教学实录片段]:
师: 还会像什么声音呢?请你也用这样的形式说一说。生: 小牛哞哞 生: 小猫喵喵 生: 老鼠吱吱 „„
师:课文中把海底声音描写得很有趣,(有的„„有的„„有的„„)让我们也来试着说一说。如果你想不出其他的,可以照着书本说,如果你想的不多,可以把书里和你想的结合在一起说。如果你都用上课外的,那就最好了。谁来试一试?
生: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好象在打鼾。
师:他用的是书上的语言。谁还愿意来试一试。
生:有的像小鸡叽叽,有的像小牛哞哞,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
师:真好,她上了自己的语言。再请一位同学。
生:有的像小鸭嘎嘎,有的像老鼠吱吱,有的像小猫喵喵,还有的像小鸡叽叽。
师:他的本领真大,说得真好。
„„
[案例]:
我们为师的嘴里常挂着的一句话“课堂教学一定要解放学生,尊重学生。”可是,当我们真正步入了语文课堂,我们是否能从行动上自觉地贯彻这样的一番思想?甚至于因为意外的出现也能招架自如,从容不迫,让它不单单只是我们挂在嘴上的一句口号呢?
教学《海底世界》,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假如你就是一名海底旅游者,带了特制的水下照相机,跟潜水员下水,你会拍下什么留做纪念?”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纷纷兴致勃勃地谈论着、交流着,有的说要拍下某种动物,如梭子鱼、海参等,有的说要拍下美丽的植物,有的又说要拍下丰富的矿产等,一时教室里异常活跃„„一会儿文本中的内容即交流完毕。
正当我想转入下一环节教学时,突然,有位学生高高地举手,显出一副急切的神情,我极不情愿地点到其名,心中却暗想:“课堂时间这么有限,文中的内容不是交流完了吗?又添什么乱?”
他立刻站起来,问:“老师,我想拍下海底其他动植物,行吗?”
没等我开口,其他的同学已占据先机:“我也想,我也想”。看着群情激昂,我不得不临时改变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出乎意料,几分钟里,兴趣爆棚: “我想拍下海底的大海豚,它是一种庞然大物。”
“我想拍下海底的海龟,它们生活在‘海底之家’,悠闲自得。” “我想拍下座头鲸,它可是海洋的歌唱家。”
“我想拍下海星,他们鲜艳夺目,色彩繁多,形状就像五角星,非常奇特。” “我想拍海底最凶猛的鲨鱼,它被人们称为‘海洋杀手’”。“我想拍海马,它直着走路的,在海中就像骑士一般。” “我想拍美丽的珊瑚,它有很多颜色而且形状各异。“
“我想拍水母,它漂亮的外表下隐藏着杀机,因为它身上有毒。我要告诉动物们,千万别拥抱它。”
“我想拍海葵,海葵是小丑鱼(尼姆)的朋友呢!”
“我想拍下海底丰富的石油,它是世界上最有用的矿产资源了。” “我想拍下海底连绵不断的海藻林,那才是动物们快乐的家园。”
„„
下课了,我在回味刚才孩子们奇异的想象,精彩的发言,暗自庆幸:是自己给予一个孩子机会,才使更多的孩子有了机会。回头思索,是啊,既加深了对海底物产丰富的认识与体验,又培植了浓厚的探索兴趣。可不是一举两得吗?可这却萌生在自己的一念之间。如果“添乱”“课堂时间有限”“容不得旁枝凸节”等思想根深蒂固、毫无扭转余地的话,学生所掐灭的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得,更是那天马行空般的幻想,也是有滋有味的语文学习兴趣的一次泯灭。这一切,真的就在于教师的一念之差。
真正地尊重学生,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要从课堂的每一次细节,自己的身边实实在在做起。
[有关训练材料]:
一 多音字组词
参()()()()量()()()()二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奇异——
蕴藏—— 三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宁静——
伸展——
普通——
黑暗—— 四 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也是一样的有大浪。()
2.五百米以下的深海里没有一点亮光。()
3.海里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种。()
4.海底没有一点声音。()
5.海底有山,有峡谷,也有森林和草地。()
6.地球上最长的生物是一种海藻。()
五 把海底动物和它们的活动特点连接起来,读一读,并用小圆点圈出动词。
海参
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
梭子鱼
靠肌肉伸缩爬行
贝类
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乌贼和章鱼
巴在轮船底下旅行 六 发挥你的想象,完成填空。
海底的动物吃东西时,行进时,遇到危险时会发出各种声音,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