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说课稿

时间:2019-05-13 22:40: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说课稿》。

第一篇: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说课稿

说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明确提出科学活动的指导要点: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本次科学活动正是遵循了这一要点,内容《神奇的纸》与材料“铅画纸”都来自于幼儿的生活,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中进行提炼、深化,在层层递进的环节中,引导幼儿多次实践尝试,探究“怎样才能让纸站于桌上不倒?如何折叠才能在纸上放多块积木?最多能摆放几块?„„”整个活动幼儿都是在动手动脑中探究问题、产生问题、再次尝试,就这样在探索、实践和游戏中幼儿的探究欲望增强了,亲身感受了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体验了发现的乐趣。

说活动重难点:

重难点就在于引导幼儿积极主动探索纸不同的折法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

说活动目标:

1、探索纸不同的折法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

2、主动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

3、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体验操作与发现的乐趣。

(本人依据《纲要》中科学领域提出的目标要求,并从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要出发,确定了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的活动目标。)

说活动准备:方形铅画纸若干张、木头积木数小筐。

说活动过程:

过程遵循幼儿的发展特点,以《纲要》理念为指导,体现了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原则。

第一环节:

一、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幼儿探索——让纸站住不倒。

1、幼儿自主探索让纸站住不倒的不同方法。

2、共同小结让纸站住的不同方法。

(在这第一环节中本人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幼儿自由说说自己以前对“纸特别是铅画纸”的认识,为下一个环节作好良好的铺垫。通过幼儿的“说”使幼儿的已有经验与现有经验进行了整合,也让我对幼儿的水平有了更深了解,为接下来的活动组织提供了一个参考。)

第二环节:

二、再次设置情景,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在站着的纸上面摆放多块积木。

1、猜测纸折叠后能否摆放积木?并个别尝试。

2、比较纸的不同折法,讨论如何折叠才能在上面放更多积木?

3、引导幼儿进一步猜测。

4、幼儿自主尝试。

(这第二大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所在,是活动的主要环节。在这里我首先是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宽松、自由的活动环境,这是非常重要的,《纲要》中提出教师应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为幼儿提供自由选择和创造的机会与条件,本人正是遵循了这一理念。接下来引导幼儿自由自主去探索“纸折叠后能否摆放积木?在站着的纸上面可以摆放多少块积木?讨论如何折叠才能在上面放更多积木?”让幼儿带着目的、带着疑惑去探讨,这个过程就是让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是提供机会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通过亲自尝试、亲自探索来解决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又学会自己去发现新的问题,再次去实际操作、自主探讨,做到在解决众多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科学知识,提高观察力、探讨力、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探索活动中与探索活动后的交流讨论是非常重要的,它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而且幼儿的合作、讨论、分享能力也会由此提高,同时也体现了合作探究式的生生互动、师幼互动形式。)

第三环节:

三、产生挑战的数量,引导幼儿再次尝试。

1、师幼一起讨论尝试后的结果,产生挑战数量。

2、请个别幼儿上来挑战最多的。

3、经验交流:如何折叠才能挑战成功?

4、结束。

(这个环节放在活动的后面进行,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在“挑战同伴的最高成果”的自主实践尝试活动中巩固积累的经验,增强自信心,提高实践挑战能力。通过趣味性的操作游戏幼儿再次得到了发展,相互之间又有了经验交流、互动成长、分享成果的机会,我所处的位子仍是引导者鼓动者,幼儿仍是自主发展着。本环节准备在5分钟左右完成。)

总的来说,在本次活动设计中我力求幼儿最大程度的参与,采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让幼儿在充满轻松、自由的活动氛围中学得主动、轻松、快乐,并运用多种感官解决多个问题,真正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在玩中学、做中学、学得快乐,由此设计的活动过程也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三大环节。

延伸活动:

可以在探索区域中继续深入活动,不断在尝试中产生挑战数量并用“操作”去迎接挑战。

第二篇:大班科学:神奇的纸

大班科学:神奇的纸

大班科学:神奇的纸

活动目标:

1.探索纸不同的折法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

2.能主动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

活动准备:

1.教具:大记录表1份、书“纸”的不同折法

2.学具:小记录表(一组一张)、人手一支笔

3.学具:每组一筐积木

4.学具:人手3张纸(半张A4纸 一张第一次操作 一张第二次操作 一张第三次操作)

活动过程:

一、探索纸张站立的方法

1.猜一猜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纸,它们现在是平躺在这儿,我想要它们站起来,你们觉得可以吗?(停顿数秒,不用请幼儿回答)

2.试一试

师:好,请你们发挥你们的才智,动手让纸稳稳的站起来。要求:老师已经把纸放在后面的桌子上,小朋友不用搬椅子轻轻的走过去,听到音乐响起,请你们回来坐好。(讲要求一定要慢)听清楚了吗?

幼儿操作(保证2—3分钟的操作时间),教师观察引导(你真厉害让纸站起来,你是用什么方法呀?)(哇,你折一折让纸站起来了)(不是很稳,你还可以怎么样?)

3.交流分享(放音乐)个别没回来的幼儿教师走过去轻轻提示。

请幼儿展示纸张站立的方法(请在观察中发现稳稳站起来小朋友回答),教师出示记录表用简单的线条记录。

师:你们让纸稳稳的站起来了吗?成功的小朋友请举手?你用什么方法让它稳稳的站起来的?(教师提升概括:真厉害。你们看他是把纸怎么样啊?哦,折了一折(折了两/几折)/卷一卷 让纸稳稳的站起来。这方法真不错,我要把它记下来。)还有跟他不一样的吗?(哦,他也是折了一折,不过他是这样放,像屋顶 老师也把它记下来„„)

二、第二次操作,让纸张站稳

师:还有小朋友没有举手,没关系老师重新给你们一张纸,再去试试好不好?成功的小朋友,可以在动动脑筋相处更多的方法。听到音乐怎么样?出发吧!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放音乐)请第二次有新方法的幼儿展示纸张站立的方法,教师继续完善记录表。

二、探索纸张承载力的大小

师:你们真厉害,用1.2.3.4„„那么多种办法把它变成了一张神奇的纸,向人一样站了起来。老师还要告诉你们,这纸在你们的帮助下不仅能神奇的站,还能承受一定的重量。要求:我给你们准备了积木,等一下请你们一块一块叠加把这里的每个方法都去试一试,看看它能承受几块并记录在表格中。

教师用投影仪示范:我们的第一种方法是什么?我们在表格这一栏下画上方法(表格中画一画)然后你们开始放积木,如果是4块就写4,那5块呢?

2.试一试

3.比一比

(放音乐)引导幼儿观察记录表,比较操作结果。

师:你们把这里的方法都试过了吗?请你们仔细看看手中的纸,你们发现了上面秘密?追问:每个方面它的积木数量一样吗?

小结:原来每张站立起来的纸折叠方法不一样,它的承载力也是怎么样啊?(不一样)

三、延伸活动

师:(出示一本书)我的手上出现了什么?神奇的纸还能托住一本书呢?我看到有小朋友露出惊讶的表情,有点不可思议。那我们回教室休息一下再来试一试。

第三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

执教者:林素萍

活动目标:

1.探索纸不同的折法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

2.能主动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

3.能与同伴合作,较细致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铅笔、画纸若干。

2.积木若干块,小组记录表。

3.每人两张纸

活动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境,引出“让纸站起来”的话题。

1.出示纸,了解幼儿生活经验。

师:这是什么?纸有什么用?

师:你们能不能让纸站起来呢?每个人从桌上拿一张纸,想想办法,让纸能自己站起来。

2.幼儿每人一张纸,尝试折、卷等方法,自由探索着让纸站起来的不同方法。

师:噢,你让纸站起来了。你是用折的方法。你折了几下啊?两下。你呢,数不过来了。你是用卷的方法。

3,小结让纸站起来的不同方法。

师:刚才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让纸站起来了,看看谁的纸站得最稳?

二、再次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幼儿探索

1.引导幼儿猜测纸折叠后能摆放积木。师:站起来的纸上能摆放积木吗?

2.幼儿猜测后,教师拿一块积木尝试,全体幼儿发现纸上是可以放积木的。

3,进一步引导幼儿猜测纸折叠后可摆放积木的数量。

4.鼓励幼儿尝试。

师:确实纸上能放积木,纸的哪种变化能让放的积木又稳又多呢?我们每个人可以用纸试试,看看用你的方法,可以放几块积木。

5.分组尝试将纸折叠后可放多少块积木。

三、讨论,再次进行实验

1.幼儿搬椅子转成半圆坐,一起参与讨论。

2.出示不同幼儿折的纸,引导幼儿观察比较。

师:怎样才能放更多的积木?

师:通过交流,我们发现纸折的次数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要把纸对齐折;先让纸自己能站稳,再小心地轻放积木,不能碰桌子。

3.设置挑战,再次尝试

师:刚才,我们在纸上放的最多的是6块积木,现在大家换张纸重新折,再

试一次,比一比哪组小朋友放得最多。

4.教师出示记录表,提出规则和要求。

师:两人一组试一试,每一组一张表格,让我们把纸折的样子画在这个格中,猜的数量都记在“?”号的格子中。两人商量一下,一个记,一个放,也可以轮流放。

5.幼儿将自己的实验数据记在格子里。

四、交流

1.细心地用自己的方法对结果进行记录。

师:把纸的折法记下来,把放积木的结果也记下来。

2.表达自己的实验结果与发现。

师:你和好朋友在实验的时候用了什么方法?放了几块积木?说给我们听听。

活动延伸:投放到区角活动。

第四篇: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修改) 3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巾》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初步感知颗粒状物体能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原理。2.能与同伴合作实验,表达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3.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活动准备:

餐巾纸、铁球、盐、透明圆筒、记录表、记号笔、橡皮筋、PPT、纸篓、塑料杯。

活动过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1.出示一张餐巾纸引入活动。2.幼儿讨论。

二、设置问题情境,初步探索“悬空的餐巾纸承重会不会破”。1.猜测:铁球放在悬空的餐巾纸上,纸巾会破吗? 2.介绍实验的材料及玩法:

2.幼儿第一次实验,要求用手把球轻轻地放在悬空的餐巾纸上。4.教师验证实验结果。(根据幼儿实验情况决定)

三、提供同等重量的盐,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

1.猜测:如果在纸上放跟铁球同等重量的盐,再放铁球,纸巾会破吗? 2.幼儿自由讨论。

3.幼儿第二次实验,要求幼儿将盐均匀洒在纸巾上,再轻轻地放铁球。4.幼儿分享交流。

5.教师验证实验结果。(根据幼儿实验情况决定)

四、设置挑战,再次尝试。

(1)猜测:如果再继续放盐和铁球,悬空的巾纸会不会破?(2)介绍记录方法。(3)幼儿再次进行实验。(4)幼儿交流分享。

(5)讨论:为什么放置细盐后,纸巾能承受铁球,不会破? 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颗粒状物体能向四周分散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这种受力方法叫颗粒缓冲。

五、生活迁移,进一步感知科学的奥秘。

(1)讨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方法是采用了颗粒缓冲的原理?(2)出示图片,让幼儿进一步感知颗粒缓冲原理。

小结:碎石能防止铁轨下陷;塑胶跑道的颗粒,能让小朋友们在跑的时候不心摔下去时,减少皮肤受伤。

(3)情感教育。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继续投放相关材料,让幼儿继续探索颗粒缓冲的奥秘。

引导语:老师在科学区也准备了沙子、豆子、大米等物品,我们等会儿到科学区继续试试,看看哪种物品在纸巾上承重最多的科学秘密吧!

活动反思:

《指南》提出:幼儿学习科学的核心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巾》充满了趣味性和多变性,富有挑战性。

活动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通过操作探索纸巾力量变大的方法,感受纸巾的神奇,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体验成功的乐趣。纵观整个活动设计及活动过程,我把新的课程理念贯穿始终,让孩子们在游戏、实验、动手、思考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以下是我组织活动中的几点反思:

一、活动亮点:

1.选择适宜内容,激发探索兴趣。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科学教育内容的生活化、儿童化是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基础。纸巾幼儿身边最熟悉的物品,具有柔软易变形的特点。科学活动《神奇的纸巾》这一题材非常贴近幼儿的生活,在活动中,我选择了孩子最常用的生活用品纸巾、盐、铁球和橡皮筋进行操作实验,发现一张薄薄的餐巾纸,经过猜测、探索“悬空的纸巾承重不会破”的问题引导幼儿进行初步探索。了解加盐后,纸巾能也能承重几层盐和几个铁球重量,感受到纸巾的神奇,激发探究欲望,让孩子在富有挑战的活动中感受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从本次幼儿的活动情况来看,活动的内容还是适宜的,材料的选择、利用简便、可操作性强。

2.引导自主探索,体验探究过程。

在整个活动中我注重为幼儿创设宽松平等的探究环境,遵循幼儿自主学习的原则,投放相应的材料,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一步步引领幼儿探索纸巾提起油桶的方法,使纸巾力量变大的方法。在第一个环节中,我直接出示纸巾与铁球抛出问题:“在悬空的纸巾放一颗铁球,纸巾会破吗?” 让幼儿通过猜一猜、试一试的方式,探索悬空的纸巾承重铁球的方法,激发起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究愿望。在第二个环节中,我紧紧地抓住幼儿思维探索的愿望,不断地提出新的任务:“在纸上放跟铁球同等重量的盐,再放铁球,纸巾会破吗?”通过交流验证,再实验让幼儿感知加同等重量盐后能承重铁球的方法,激发幼儿对探索科学奥秘的向往。在第三环节中提出挑战任务 “再继续放盐和铁球,悬空的巾纸会不会破?”鼓励幼儿探索出让纸巾到底能承重几杯盐和几个铁球。最后当孩子们发现颗粒状物体缓冲的原理能让悬空的纸巾承重好同杯盐和几个铁球时,孩子们欢呼雀跃,把整个活动推向高潮。活动中幼儿在问题猜测、操作探索、实验验证寻求答案并表达发现,最后由教师和幼儿共同梳理和提升知识经验。幼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能够积极地参与探索,按照自己的方法进行各种探究活动,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经历一个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使不同层次的幼儿获得了不同的收获,幼儿自我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也相应得到了提高,同时幼儿的探索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使幼儿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到探索之乐,有效激发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二、存在不足与对策:

1.由于是借班组织活动的原因,对于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学习特点把握不到位,部分幼儿在操作活动时表述得比较少,幼儿之间的自由交流分享不足,需要在活动中进一步加强引导,以便让更多的孩子有表述的机会。

2.教师的教育机智应进一步提高。科学活动是探索性较强的活动,教师的语言应起到点晴之笔,若言语繁杂,幼儿难受启发,有时反致困惑。在本次活动中教师讲得还是偏多,教学语言不够精炼,幼儿主动提的问题较少,应提供更多的机会引导幼儿多交流多分享,乐意表某种方式还给他们”,在接好孩子抛过来的球时,该以什么方式还给他们呢,这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挑战。

第五篇:大班科学探索活动:神奇的纸圈

【活动目标】

1、探索用纸条制作成麦比乌斯圈。通过比较发现麦比乌斯圈只有一个面。

2、通过操作活动探索麦比乌斯圈等分不同的次数后会产生不同的现象。

3、大胆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方式和发现。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4、通过猜测验证记录的方式,培养幼儿对科学求真求实的态度。

【活动准备】

1、长纸条。

2、麦比乌斯圈若干个,分别有一条线、二条线、三条线。

3、剪刀人手一把。

4、彩笔。

【活动过程】

一、师生互动,共同制作纸圈。

1、出示纸条:这是什么?(纸条)

2、变一变,看它变成了什么?(纸圈)

3、你会做吗?请小朋友来做一个这样的纸圈。

4、教师出示麦比乌斯圈,师:我这里还有一个圈,看一看,这个圈和刚才的圈有什么不同?

5、你会做这个圈吗?

6、你可以先研究一下,它是怎么做成的。

7、你会做了吗?请你来做一个这样的圈。

8、你做好了吗?你是怎么做的?请你给小朋友示范一下。

教师小结:把纸条的一端扭一下和另一端粘合在一起,就做成了一个这样的圈。咱们做的这个圈啊,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呢,叫做麦比乌斯圈。是德国科学家麦比乌斯在1858年发现的。人们为了纪念他就给这个圈取名为麦比乌斯圈。麦比乌斯圈还有许多的秘密呢。现在,我们一起去找找看好吗?

二、比较:普通的圈和麦比乌斯圈,了解麦比乌斯圈只有一个面。

1、讲解做法:现在,小朋友都有了两个圈。请你用彩笔找一个点,然后轻轻的拖动你的纸圈,在纸圈的内侧画线。最后要让你画的线连接起来。(教师示范)

2、操作:幼儿画线。

3、幼儿表述:你的线画好了吗?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4、教师小结:普通圈的线只画了一个面就连了起来,但是麦比乌斯圈的线特别长,画过了黄颜色的一侧又到了蓝颜色的一侧,最终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

5、麦比乌斯圈就是这么神奇,老师这里还有一列麦比乌斯火车呢,我请两个小朋友坐坐看。呜呜,我们的火车出发了,看,小朋友们正在蓝色的车厢里,我们的小朋友又来到了红色的车厢里。宝贝们,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6、幼儿思考回答:麦比乌斯圈把两个面连在了一起。

7、教师小结:孩子们说的太对了。普通的圈都有两个面,麦比乌斯圈呢是把这两个面连在了一起,变成了一个面。

三、探索:沿着麦比乌斯圈的二等分线剪开和三等分线剪开会有神奇的结果。

(一)1、小朋友可真厉害,一下子就发现了麦比乌斯圈的秘密。老师还要再考考你。(普通纸圈)我这里有一个普通的纸圈,我们来猜测一下,如果沿着纸圈上的线剪开会怎么样?(记录)

2、老师来剪一剪看一看。剪得时候,要先对折剪一个小口,然后再沿着线慢慢的慢慢的把它剪开。

3、瞧,它变成什么了?

(二)1、老师这里还给你准备了什么?瞧,是画有一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如果沿着这条线剪开会怎么样呢?

2、幼儿猜测,教师记录。

3、我们来剪一剪好不好?请小朋友拿出剪刀,我们来做一做试一试。

4、你的麦比乌斯圈变成什么样子了?请幼儿讲述。看一下,现在的麦比乌斯圈有几个接口?

5、它的结果跟你猜的一样吗?

6、教师小结:一个麦比乌斯圈沿着中间的线剪开就会变成一个更大的而且有了两个接口的麦比乌斯圈。

(三)1、教师出示画有两条线的麦比乌斯圈。

师:这个麦比乌斯圈上有两条线,那如果我们把这两条线都剪开,会变成什么样呢?

2、幼儿猜测教师记录。

3、究竟是谁猜的正确呢?我们怎么样才能知道?请小朋友按照我们刚才的方法,把画有两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剪开。

4、你的麦比乌斯圈变成什么样子了?幼儿讲述

5、跟你猜测的一样吗?有许多的东西我们的猜测其实不一定正确,只有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才能确认。我们的科学家呢就是这么做的。今天我们的小朋友也做了一回小科学家。发现了麦比乌斯圈的很多秘密,知道画有一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剪开后会变成一个更大的麦比乌斯圈。画有两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剪开后变成了一个大一个小两个套在一起的麦比乌斯圈。

四、拓展延伸:了解麦比乌斯圈在生活中的应用。

1、小科学家们,你知道吗?麦比乌斯圈不但好玩,还很有用呢。科学家们利用麦比乌斯圈的原理发明了(出示立交桥的图片)立交桥,有了立交桥呢,我们的车辆就不会那么拥挤堵塞了,麦比乌斯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出示过山车图片)这个是过山车,玩过山车的时候你无论转多少个圈最终都会回到起点上,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乐趣。机器上的一种传输带,利用麦比乌斯圈只有一个面的原理增加了摩擦的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最大程度的节约。还有我们的磁带,要听完一面换另一面,日本的科学家呢利用麦比乌斯圈的原理发明了可以不用换就能听完两面。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当然,利用麦比乌斯圈的原理还能发明更多的东西,希望你们成大了做个大科学家发现人们不知道的更多的秘密。

2、瞧,老师这里还为小朋友准备了画有三条线和四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呢。你知道沿着他们剪开会变成什么样吗?

五、游戏:麦比乌斯圈火车。让我们坐上我们的麦比乌斯圈火车到教室里一起剪剪看,记住要把你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请第一组小朋友上火车。呜呜,小朋友已经从蓝色的车厢开到了红色的车厢。到站了。请第二组小朋友上火车。呜呜,让我们跟老师们再见。

下载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指纹》说课稿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指纹》说课稿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指纹》说课稿 07学前 吴琳琳 一、设计意图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幼儿的探索欲望和精神,对幼儿来说,科学是一个......

    说课稿:神奇的纸

    一、说教材 《纲要》中提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 神奇的纸桌 教案

    文档仅供参考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桌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桌 来源:淄博师专附属幼儿园 张燕燕 【活动目标】 1、尝试制作纸桌,在模仿、观察、比较中发现纸桌的......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纸环(合集5篇)

    活动目标 1、在设疑——猜想——验证的过程中,发现莫比乌斯环现象。 2、在多次操作尝试中,激发探究的欲望,体验科学操作的乐趣。 3、初步了解莫比乌斯环在生活中的运用。......

    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 神奇的纸桌

    文档仅供参考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桌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桌 来源:淄博师专附属幼儿园 张燕燕 【活动目标】 1、尝试制作纸桌,在模仿、观察、比较中发现纸桌的......

    大班科学活动:《纸桥》

    大班科学活动:《纸桥》 萧绮婷 一、 设计意图: 纸是孩子生活中经常接触和十分熟悉的,在孩子眼中纸是一种平凡而又好玩的东西。生活中他们喜欢在纸上写写画画,喜欢拿着纸折成、......

    大班科学《神奇的纸桌》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神奇的纸桌》教学反思 情景描述 科学活动中操作探索的过程,对大班幼儿来说是十分有趣的。这次的教师观摩活动我选择了一节《神奇的纸桌》,活动中不断地发现一些幼儿......

    大班科学《神奇的会站立的纸》活动反思(五篇模版)

    大班科学《神奇的会站立的纸》活动反思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大班科学《神奇的会站立的纸》活动反思》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对网友有用。 大班科学《神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