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摄影师》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3 22:47: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摄影师》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摄影师》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第一篇:《小摄影师》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小摄影师》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摄影师》。

在新课标指导下,我本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真实基础为教学起点,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目标,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文实践环境,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语言,凸现语文本体,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弘扬人文,积淀精神;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同时,我还结合这两单元的训练重点(重点之一是“试着提出问题”),在指导学生自读自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抛砖引玉,适当提出了带有开放性、启发性的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积极动脑,主动提出问题。

首先我要说的是对教材的理解。对教材的理解,力求育人功能的拓展。《小摄影师》写了高尔基欣然答应一位少先队员给他拍照,最后孩子发现忘了带胶卷,拍照未能完成,孩子伤心内疚,哭着离开。最后,高尔基还是准备要接待这位少先队员。与文本对话时,我感受到这个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也感受到小摄影师所代表的少先队员所具有的诚信、聪明、有礼貌的品格。

关于本课的目标设定,我想主要是力求凸现三维的融合,把本课目标预设为通过语言句子的朗读以及有关情节的联想训练,感受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和少先队员对高尔基的崇敬之情。这个目标是符合新课标关于目标“三维性”要求的,它蕴含有知识、情感、过程三方面要求,而且三者是相互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的。整个教学过程的预设,力求做到全员的互动。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和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

说教学方法:本课我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基本思路,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根据课文的重点采用小组讨论、分角色朗读、揣摩关键词句意思等,引导学生学习。具体结合教学过程展开阐述。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等相关资料。

全课预设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对全文初步感知,学会生字新词。在此基础上学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整堂课的流程预设是这样的:先质疑;再交流初读课文时留给学生的人物印象;第三步,感悟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怀,体会小摄影师的品格;最后是通过表演与续写,深刻体悟两代人的品德。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板书:摄影师,联系实际说说对“摄影师”的了解。(随机板书:胶卷)

2、补写板书“小”(小摄影师)(明白什么了)

3、质疑:(预设:小摄影师是谁?他给谁拍照?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由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让学生易于接受很深的道理,同时也能够激起学生对生活现象的思考。这种导入方法自然生动,将生活和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对课文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悟

1、朗读课文,读准字词。

阳光明媚 鞠了个躬 咧开嘴 吩咐 准备停当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记者 突然 侧过脸

2、出示高尔基图像,了解高尔基。

高尔基: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他的作品在广为流传,如《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等多部小说和著名散文诗《海燕》等,深受读者的喜爱。文中所描述的高尔基当时正生活在苏联的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

3、比一比,讲故事: 再次读课文,提问:一个会拍照的小男孩跟苏联伟大的文学家之间发生的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让学生思考,提问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板书:高尔基 小男孩)丰厚初读,能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在初读环节上,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接触文本,在与文本充分接触中自主识字,走进文本,做到“不读熟,不开讲”。

三、细读感悟

1、读文想问题:

a.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

b.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c.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

2、画句找答案:

a.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b.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 ”画出有关句子。

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d.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第二课时

第一环节是质疑明起点,使得课堂显得真实、真切。

课开始就向学生提问“读了课文,你们有哪些不明白的?”引导学生说出读课文后的疑难点。预设问题:“小摄影师为什么不要高尔基的胶卷呢?”、“小摄影师为什么最后一直没再去找高尔基拍照呢?”、“高尔基到底是忙还是不忙,伟人为什么还要骗一个杂志社记者呢?”

质疑是语文教学很重要的方法,也是教师掌握学生真实起点一个途径,教师的教要教在学生真正的不懂之处,这是课堂真实化、课堂以人为本的基础。

第二步,把学生初读的个性理解,通过交流使个性的学习内容形成大家的共识。

在质疑后,教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读了课文之后,你对文中的高尔基、小摄影师有了什么印象呢?”

预计学生会交流:高尔基是关心少年儿童的、工作十分繁忙的一个人等;小摄影师是一个守信、很有办法、懂礼貌的人等。

交流后,还向学生提出要求:同学们交流的这些体会,在课文中都有所体现,请大家再认认真真读几遍课文,这些人物印象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请在这句子边上注上相应的体会词。

学生读了文章后,都有自己的个性理解,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成果,因此在第二课时的一开始,就让学生谈谈初读后对文中人物的印象。之后要求学生运用边读边注的形式,使得起先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就成为了全体学生的共性理解,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很有好处。

接下来要重点走进高尔基,品读感悟高尔基的人品。

教师向学生提问: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呢?

预计学生会说是从以下三句话体会到的:

1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

2高尔基走到窗口,大声喊道:○“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

3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三句中,引导学生重点感悟第一和第三句。●对教学第一句的方法如下设计:

“请同学们读这句,要一遍又一遍地读,发现哪些词能说明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呢?” 交流句子,抓住关键词“吩咐”和“很久很久”。

阅读教学是工具与人文的结合,以上教学预设,完全是体现了两者的有机结合。抓住重点词,在揣摩用词、联想情节、说话训练中,深深体味到了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

●体会第三句的教学方法:

自己读读第三句,谈谈“哪几个字的描写更能表达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

预计学生会注意“很忙”与“一定”两词,再问同学:到底是“忙”还是“不忙”?通过讨论,明白高尔基很忙,但不喜欢媒体广告宣传;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满足少年儿童的愿望!

指导学生朗读,前一句要读得坚决,后一句要读得亲切。

以上一段教学,使学生对高尔基关怀少年儿童形成浓浓的气氛,在学生对词语的品味与朗读中体会高尔基的情感是太爱少年儿童了,教师的每一句引导语、点拨语,学生读的、感受的内容都围绕高尔基的关怀,完全做到语言句子与情感熏陶合二为一。

感悟高尔基后,再来体会小摄影师的形象。

教师引导过渡:高尔基如此关怀少先队员,那么高尔基所爱的少先队员是怎样的一代儿童呢? ●首先读读纸条上的内容:

这张纸条短短几句话,但写得很有水平,同学们仔细品读,信的内容到底巧妙在哪儿呢? 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读出一个“尊敬、懂事”的一名好队员。除了指导读好这句外,还点拨学生:“课文中的几乎每一句话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写的,请大家再用心读读全文,尤其要注意他们之间的对话。”指导学生朗读这些对话,并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加深对高尔基和小男孩形象的理解: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让学生表演对话和动作,使课文中的对话描写引起同学的关注,在真切的表演中感受文本价值,也使全课教学有了整体感。

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呼应课刚开始时学生提出的疑问,并进行续写,更深层次地提升人物的形象。在最后,回到学生课始提出的问题:“小摄影师为什么不要高尔基的胶卷呢?”“小摄影师哭了,是他后悔吗?后悔什么呢?” 回答后,再让学生想想以下问题(投影句子:小摄影师最后会不会再出现?假如出现了高尔基会怎样?小摄影师想到了什么,才不去找高尔基的?假如一直没出现,高尔基又会怎样?)针对这些问题,组织学生写一段话交流。

课文要求,感受高尔基关怀下一代的文本价值,但适当地延伸感受小摄影师所特有的诚信、聪明也是

很有必要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从语言表达用词中、从想象“哭”的原因中,去琢磨领悟,一个活灵灵的高尚的小摄影师就会树立在学生面前,对引领学生该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少先队员是很有作用的。最后,通过写,两代人的情感又上升了。

本课设计就是想努力实现情感目标的同时,让语言能力得到切实发展。如果语文课上只是心头感动或只是习得工具,都不是成功的语文课。只有两者的融合,才是应该追求的。综观整堂课的教学预设过程,都强烈体现着这点,让无情的方块文字流露出浓浓的情感,在追求情感氛围的过程中紧紧体现语文的工具性。由学生的质疑开始,从文本语言中去解疑,运用理解、体验、联想与朗读四种形式,学生对伟人高尔基、对同龄人小摄影师所具有的高尚品格,都会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板书是文章结构的简缩,通过板书,能使学生直观地抓住线索,理清思路,体会中心。因此,我板书力求体现这些,以达到事半功倍地效果,板书如下:

6、小摄影师

关心爱护 ↘ ↗

高尔基 小男孩

↖ 崇拜热爱 ↙

《小摄影师》教学反思

在教学小学三年级语文《小摄影师》一课时,小摄影师带着遗憾哭着跑出去了,尽管高尔基一再喊着:“孩子,我这儿有胶卷!”此时,“小摄影师”听到高尔基的喊声了吗?他回来了吗?他为高尔基拍照了吗┄┄这一系列问题,成了学生们心中的疑团。把握住他们对此的好奇心,我为孩子们的思绪铺上一条想象、创造之路,就此提出问题:小摄影师为什么没回来?后来他为高尔基拍照了吗?你觉得可能会怎样,把你的想法说一说。学生原以为文中没写结局,无从寻找结果,一听老师让自己续尾,好奇心便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略加思索后,有的说:“那个小男孩只顾伤心,没听到高尔基喊他。”另一个说:“他听到了喊声,但他不好意思回去。”孩子们用自己的思绪揣摩着小摄影师的心态。“有的说,他在车上太伤心了,哭着哭着就睡着了,第二天才来,门卫领他上去了。他按上次的设计让高尔基坐好,完成了拍摄。”我很赞同几个同学的想法并说:“完全有这种可能,你们说得真好!”其他同学听了,也不甘示弱,一个男生站起来说:“小男孩出色的完成了任务,老师表扬了他,同学们都很羡慕他。巧妙的鼓励是思维发散的”催化剂“,在这副”催化剂“的作用下,有的同学竟想到高尔基到他们班里去做客。

孩子们的想法虽然朴实、稚嫩,但充分展示了他们创新思维的成果,同时也表现出学生那种积极的、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毫无波折的生活经历。我刚想总结几句,班里的李泽天硬是举手,说他的想法与别人不同。他是个爱说的男孩,如果不让他说,那是不可能的。”我想,高尔基非常希望小男孩的愿望实现,他等了很长时间不见小男孩来,他派秘书到外面打听小男孩的家在哪,然后让司机开车带他找到小男孩,拍了照片。“对于一个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这一想法确有创造性,他从高尔基的角度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显然结局的可能性不大,高尔基的工作非常忙,要找一个不知名的小男孩犹如大海里捞针。学生开始窃窃私语,教室的气氛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如果我否定了他的答案,肯定会打击他的积极性,但他的思维过程也体现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另外,对深化主题--突出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爱,起了强化作用。所以我也肯定了他的答案,同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去展开想象。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启发,经过大家的讨论,形成了多种猜测,学生学习的激情也高涨起来。在后来的五分钟练笔中,学生都奋笔疾书。在日常教学中,在深入领会贯彻新课程精神的前提下,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发挥孩子们身上蕴藏着的无限的创造潜能,多给他们成功的鼓励,少给他们严厉的训斥,让创造的”幼苗"在如母爱般的呵护中茁壮成长。

原文:

1928年夏天,高尔基住在列宁格勒。他经常坐在窗子旁边工作。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高尔基正在读书,突然,一个小纸团从窗外飞到了桌子上。高尔其打开纸团,上面写着:“亲爱的高尔基同志,我是一名少先队员。我想给您照张相,贴在我们的墙报上。请您让他们放我进去。我照完相,立刻就走。”

高尔基从窗口向外望去,看见人行道边上坐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手里拿着一架照相机。

“是你扔的纸团吗?”高尔基问。

“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高尔基说。

过了一会儿,小男孩站在高尔基面前了。他仔细打量着高尔基,咧开嘴笑了,然后用手指了指沙发,说:“请您坐在这儿看报纸。”

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突然,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你怎么了?”高尔基不知出了什么事。

小男孩哭着说:“我把胶卷忘在家里了。”

高尔基赶紧站起来,小男孩已经提着照相机跑出去了。高尔基走到窗口,大声喊道:“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

小男孩哭着,跳上一辆电车。电车马上开走了。晚上,秘书告诉高尔基:“外面来了一位摄影师。” “是个小男孩吗?”高尔基问。“不是。是一家杂志社的记者。”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第二篇:小摄影师说课稿

小摄影师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摄影师》,欢迎各位给予指导。首先我要说的是对教材的理解。对教材的理解,力求育人功能的拓展《小摄影师》写了高尔基欣然答应一个孩子给他拍照,最后孩子发现忘了带胶卷,拍照未能完成,孩子哭着离开。最后,高尔基还是准备要接待那个少先队员。我与文本对话时,感受到这个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也感受到小摄影师所代表的少先队员所具有的诚信、聪明、有礼貌的品格,两者均应教学。关于本课的目标设定,我想主要是力求凸现三维的融合把本课目标预设为通过语言句子的朗读以及有关情节的联想训练,感受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之情。确定这个目标是符合新课标关于目标“三维性”要求,它蕴含有知识、情感、过程三方面要求,而且三者是相互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的。整个教学过程的预设,力求做到全员的互动全课预设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对全文步感知、学会生字新词。在这样基础上学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整堂课的流程预设是这样的:先质疑;再交流初读课文时留给学生的人物印象;第三步,感悟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怀;接着,体会小摄影师的品格;最后是通过联想续写,把两代人的品德更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具体是这样的:第一环节是质疑明起点,使得课堂显得真实、真切课开始就向学生提问“读了课文,你们有哪些不明白的?”引导学生说出读课文后的疑难点。预计有学生会说“小摄影师为什么不要高尔基的胶卷呢?”、“小摄影师为什么最后一直没再去找高尔基拍照呢?”、“高尔基到底是忙还是不忙,伟人为什么还要骗一个杂志社记者呢?” 质疑是语文教学很重要的方法,也是教师掌握学生真实起点一个途径,教师的教要教在学生真正的不懂之处,这是课堂真实化、课堂以人为本的基础。第二步,把学生初读的个性理解,通过交流使个性的学习内容形成大家的共识在质疑后,教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读了课文之后,你对文中的高尔基、小摄影师,有了什么印象呢?” 预计学生会交流:高尔基是关心少年儿童的、工作十分繁忙的一个人等等;小摄影师是一个守信、很有办法、懂礼貌的人等等。交流后,还向学生提出要求: 同学们交流的这些体会,在课文中都有所体现,请大家再认认真真读几遍课文,这些人物印象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请在这句子边上注上相应的体会词。学生读了文章后,都有自己的个性理解,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成果,因此在第二课时的一开始,就让学生谈谈初读后对文中人物的印象。之后要求学生运用边读边注的形式,使得起先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就成为了全体学生的共性理解,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很有好处。接下来要重点走进高尔基,品读感悟高尔基的人品 教师向学生提问: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呢?预计学生会说是从以下三句话体会到的:句子投影,此略三句中,引导学生重点感悟后面两句。●对教学第二句的方法如下设计: “请同学们读这句,要一遍又一遍地读,发现哪些词能说明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呢?” 交流句子,抓住关键词“吩咐”和“很久很久”。阅读教学是工具与人文的结合,以上教学预设,完全是体现了两者的有机结合。抓住重点词,在揣摩用词、联想情节、说话训练中,深深体味到了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体会第三句的教学方法: 自己读读第三句,谈谈“哪几个字的描写更能表达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 预计学生会注意“很忙”与“一定”两词,再问同学:到底是“忙”还是“不忙”?通过讨论,明白高尔基很忙,但不喜欢媒体广告宣传;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满足少年儿童的愿望!指导学生朗读,前一句要读得坚决,后一句要读得亲切。以上一段教学,使学生对高尔基关怀少年儿童形成浓浓的气氛,在学生对词语的品味与朗读中体会高尔基的情感是太爱少年儿童了,教师的每一句引导语、点拨语,学生读的、感受的内容都围绕高尔基的关怀,完全做到语言句子与情感熏陶合二为一。

感悟高尔基后,再来体会小摄影师的形象。教师引导过渡:高尔基如此关怀少先队员,那么高尔基所爱的少先队员是怎样的一代儿童呢? ●首先读读纸条上的内容: 这张纸条短短几句话,但写得很有水平,同学们仔细品读,信的内容到底巧妙在哪儿呢?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读出一个“尊敬、懂事”的一名好队员。除了指导读好这句外,还点拨学生:“课文中的几乎每一句话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写的,请大家再用心的读读全文,尤其要注意他们之间的对话。”指导学生朗读这些对话。

让学生读全文,使课文中的对话描写引起同学的关注,在真切朗读中感受文本价值,也使全课教学有了整体感。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呼应课刚开始时学生提出的疑问,并进行续写,更深层次地提升人物的形象。在最后,回到学生课始提出的问题:“小摄影师为什么不要高尔基的胶卷呢?”“小摄影师哭了,是他后悔吗?后悔什么呢?” 回答后,再让学生想想以下问题(投影句子:小摄影师最后会不会再出现?假如出现了高尔基会怎样?小摄影师想到了什么,才不去找高尔基的?假如一直没出现,高尔基又会怎样?)针对这些问题,组织学生写一段话交流。

课文要求,感受高尔基关怀下一代的文本价值,但适当地延伸感受小摄影师所特有的诚信、聪明也是很有必要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从语言表达用词中、从想像“哭”的原因中,去琢磨领悟,一个活灵灵的高尚的小摄影师就会树立在学生面前,对引领学生该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少先队员是很有作用的。最后,通过写,把两代人的情感又上升了。本课设计就是想努力实现情感目标的同时,让语言能力得到切实发展。如果语文课上只是心头感动或只是习得工具,都不是成功的语文课。只有两者的融合,才是应该追求的。综观整堂课的教学预设过程,都强烈体现着这点,让无情的方块文字流露出浓浓的情感,在追求情感氛围的过程中紧紧体现语文的工具性。由学生的质疑开始,从文本语言中去解疑,运用理解、体验、联想与朗读四种形式,学生对伟人高尔基、对同龄人小摄影师所具有的高尚品格,都会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小摄影师》教学反思

试用修订版大纲中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在《小摄影师》阅读教学中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规定的情境,在感悟语言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品析词语,揣摩情感。

“吩咐”一词在文中包含着的内涵:高尔基被小男孩的天真可爱所感染,因而也就听从“吩咐”,任其“摆弄”。从中足以看出高尔基的童心童趣和对小男孩的喜爱。如果忽视这一点,则其中所包含的情感是学生很难体会出来的。因此,我在教学时紧扣“吩咐”一词让学生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理解,再通过说话的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把理解语言和体会情感结合起来,揣摩出其中包含的高尔基对小男孩子的喜爱之情,这就是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二)朗读体验,领悟情感。

情感是附载在语言文字这一客体之中的。因此,它需要靠读者在读中去感知与感悟。如果说“吩咐”一词着重表现的是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喜爱的话,那么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的两句话则集中体现了高尔基对整个少年儿童的关心、爱护,并且这种情感是那样的强烈。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点?教学时,我没有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朗读,通过朗读去体验、去感知、去感悟,通过反复朗读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高尔基对待记者的冷淡和不见,对待小男孩的热情和“一定”要见这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正体现了他的高尚品质。达到了“在读中有所感悟”的目的。

(三)激发想象,升华情感。

有了这种体验和感悟,“高尔基为什么不愿见记者而热切希望小男孩能再来”这一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但还不能就此打住,而是让学生再读全文并进一步思考:“小男孩会再来吗?”激发学生的想象,进一步把他们引进课文规定的情境之中。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并且给学生提供了展开想象的空间,学生会自然地由此想到高尔基还会等待小男孩来吗?小男孩再来时会是怎样的情景,进而进行续写的习作训练,让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更加深刻。在他们积极的思维中,引起情感的共鸣,让高尔基对下一代的浓浓爱意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深的烙印。

我对教育的感觉:看着孩子,愿意去爱;面对成长,懂得感动!教育是美好的,他需要爱的迁就!步入小学,我才知道三年级的孩子更需要老师的鼓励与耐心,教师的正确引导会开启孩子的心灵,三年级的语文教学需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在每堂课中激发孩子的兴趣,同时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在读中去感悟、去发现。

第一课时

揭题导入

1.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

2.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shè)。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3.出示教学挂图,学生交流高尔基生平情况,教师相机补充讲解。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重点指导“鞠(jū)躬(gōng)”、“胶(jiāo)卷”,轻声字“停当(dang)”、“打量(liang)”、注意:摆弄(nòng)声母是n。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齐读全文后,完整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说话练习1.巩固词语 纸团 墙报 鞠躬 打量 吩咐 摆弄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课外延伸,想想续写

1.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

第三篇:《小摄影师》说课稿

6《小摄影师》第一课时说课稿

蒋丽萍

一、说教材

《小摄影师》写了高尔基欣然答应一个孩子给他拍照,最后孩子发现忘了带胶卷,拍照未能完成,孩子哭着离开。最后,高尔基还是准备要接待那个少先队员。这个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也表现了小摄影师所代表的少先队员所具有的诚信、聪明、有礼貌的品格。本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教学我安排两课时来完成,下面我就具体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会认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说教法学法

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本课我遵循“结合学生实际、以读带讲”的基本思路,主要采用导入新课、读写结合、初读感知、整体把握等方法,具体结合教学过程展开阐述。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2、媒体展示课题。读准生字:摄(shè)、基(jī)。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由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使很深的道理易于学生接受,同时也能够激起学生对生活现象的思考。这种导入方法自然生动,将生活和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对课文浓厚的学习兴趣。

3、出示教学课件,介绍高尔基生平情况。

(二)初读课文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默读或放声读课文。(1)读准、读通课文。(2)画出不认识的字、词。

2、教师媒体出示生字。(1)全班读。(2)指名学生读,要求学生读准确。

3、读写生字并组词。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读写、组词。

4、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在初读环节上,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接触课文,在与课文充分接触中自主识字,走进课文,通过引导学生反复品读,品味人物品德,走进人物内心。

以上环节的设计,意在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熟读感知课文内容,感悟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怀与爱护,再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最大的表达方式就是对人物对话的描写。

(四)作业

本节课,我结合学生实际设计了两个作业:

1、写7个生字,一个写4遍,并给每个生字组2个词。

2、熟读课文。

(五)说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我结合学生的实际,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教学方法方面,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学习任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四篇:小摄影师说课稿

《小摄影师》教学设想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小摄影师》,下面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解读,教学方法,教学预设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一,设计理念:

在新课标指导下,我本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真实基础为教学起点,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目标,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文实践环境,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语言,凸现语文本体,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弘扬人文,积淀精神;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下面,我就“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二,教材解读

《小摄影师》写了高尔基欣然答应一个孩子给他拍照,最后孩子发现忘了带胶卷,拍照未能完成,孩子哭着离开.最后,高尔基还是准备要接待那个少先队员.这个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也表现了小摄影师所代表的少先队员所具有的诚信,聪明,有礼貌的品格.本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教学我安排两课时来完成,下面,我就具体说说第一课时的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基,胶,卷”等3个生字.正确认读“列宁格勒,摄影师,高尔基,阳光明媚,鞠躬”和正确读写“人行道,照相机”等词语.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5自然段.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好对话,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4.初步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教学重难点: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三,教学方法

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本课我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基本思路,主要采用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读写结合,整体把握等方法,具体结合教学过程展开阐述.四,教学预设

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学法,为了体现我的设计理念,我预设了以下环节

1.导入

(1),板书: 摄影师 联系实际说说对“摄影师”的了解.(随机板书:胶卷)

(2),补写板书“小”(小摄影师)(明白什么了)

(3),质疑:(预设:小摄影师是谁 他给谁拍照 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由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使很深的道理易于学生接受,同时也能够激起学生对生活现象的思考.这种导入方法自然生动,将生活和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对课文浓厚的学习兴趣.2.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2,解决问题:

(1)小摄影师是谁 给谁拍照(板书:高尔基 小男孩)

(2)田字格中范写“基”,学生临写.(3)出示高尔基图像,了解高尔基.高尔基: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他的作品在广为流传,像《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等多部小说和著名散文诗《海燕》等,深受读者的喜爱.文中所描述的高尔基当时正生活在苏联的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3,过渡:一个会拍照的小男孩跟苏联伟大的文学家之间发生的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板书:高尔基 小男孩)让我们好好去读读课文.3.再读课文

(1),默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思考上面的问题.)师巡视指导.(2),出示:怎样标自然段序号.(第一自然段)指导后指名分段读课文.(3),理清文路:发生了什么故事(小摄影师为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

(4),引导:这个动人的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呢 我们先来读读1-5自然段.理清文本思路,为下文的有效学习提供基础.4.学习1-5自然段

(1)自由读,交流读后的感受.(2)师生合作对话朗读(生--高尔基,师--小男孩)读中体会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怀爱护.(3)情境对话,朗读感悟(生—小男孩,师—高尔基)感受小男孩的聪明,大胆,会想办法.这个环节中主要抓细节动作,重点体会“按小男孩的吩咐 微笑 赶紧站起来”等词语,引导学生反复品读,品味人物品德,走进人物内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只有当教师和学生一起走进文本,学生才能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才能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以上环节的设计,意在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感悟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怀与爱护,再在朗读中加深理解.(4)过渡:我们的伟人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怀爱护实现了小男孩的愿望,真令人高兴啊!故事会怎么发展呢 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我以保持阅读兴趣作为学生阅读活动的持续力量,正如新课标强调的要让学生真正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以上结课设计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再探究的欲望,将阅读兴趣不断延伸.5.写字指导:胶卷

(1)字形难点:卷,弄

(2)学生练写,指导评议.板书,是文章结构的简缩,通过板书,能使学生直观地抓住线索,理清思路,体会中心.因此,我板书力求体现这些,以达到事半功倍地效果,6.板书如下:小摄影师

小男孩照相高尔基

扔纸团请进来

摆姿势按吩咐

忘胶卷给胶卷

上电车盼回来

第五篇:《小摄影师》说课稿[定稿]

《小摄影师》 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小摄影师》, 下面我就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特色,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作用

《小摄影师》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名人故事”为主题。《小摄影师》在本单元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反映了革命前辈对少年一代的关怀与爱护。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体会引用人物说话的不同表达方式,学习试着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读书方法;二是感受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

2、教材内容:

《小摄影师》是一篇讲读课文。它写的是高尔基工作繁忙,不接受任何记者来访,却特许一名少先队员进入他的办公室,为他照相的事,反映了革命前辈对少年一代的关怀与爱护。也表现了小摄影师所代表的少先队员所具有的诚信,聪明,有礼貌的品格。本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教学我安排两课时来完成。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第二课时。

二、说学情

《小摄影师》这篇课文共15个自然段,以对话为主。对于刚升上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文章篇幅较长,把握重点、体会文章内涵的思想情感都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要发挥主导的作用。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学生年龄特点及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9个生字,正确认读本课11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多音字“相”“卷”“量”。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本单元教学要求,我把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行为本课学习的重点,把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定为本课教学的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本课我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基本思路,主要采用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读写结合,整体把握等方法。

小组讨论法。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思考,读出自己的感受,要让学生真读真思真议真练。带领他们经历真实的语文学习历程。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新课标尤其倡导让学生在多维互动的学习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注重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在个体感悟的情况下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

六、说教学过程

首先,我说一说我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我在“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指导下,预设了以下环节:

一、(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部分理解,体味感悟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五)练习积累,布置作业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采用直接导入的方法导入课题。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 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课前同学们自己已经读过了课文,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 下高尔基?学生之间交流收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老师总结: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关于他非常爱孩子的事。

板书课题。请同学们伸出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并齐读。读准生字:摄(shè)。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课件展示生字词语)

鞠躬、突然、立刻、人行道、照相机、打量、摆弄、准备、胶卷、秘书、杂志社、记者、转告、吩咐、报纸、按照、高尔基、人行道

用多媒体出示生字词,通过开火车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阅读要求。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朗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不懂的地方划出来。

2、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 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师:下面请同学们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高尔基工作很忙,一般不接受记者的采访和照相。当得知一名少先队员要为自己照相时,高尔基欣然答应了孩子的请求。在拍照的准备过程中,高尔基尽力配合孩子的工作。在就要拍照的时候,孩子发现忘了带胶卷,拍照未能完成,尽管高尔基要为孩子提供胶卷,他还是哭着离开了。最后,高尔基交代秘书,他不接待杂志社的记者,但如果是那个少先队员,就一定让他进来。这个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

师:嗯,老师看到读完的同学已经用他标准的坐姿告诉老师他完成了,真是个好习惯呀!

(三)部分理解,体味感悟

1、默读1~5自然段,思考:小男孩是用什么方法进到高尔基的办公室的? 生:扔纸团

师:你觉得这种方法好不好?

2、那高尔基有没有生气,拒接小男孩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到相关语句。(“是你扔的纸团吗?”高尔基问。“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

思考:从这里可以看出高尔基对小男孩怎么样?(高尔基理解和爱护小男孩)

3、在文章中标注出描写小男孩的语句,你觉得小男孩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聪明、有礼貌)亲爱的高尔基同志:

我是一名少先队员。我想给您照张相,贴在我们的墙报上。请您让他们放我进去。我照完相,立刻就走。

“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4、请同学们阅读六七段,小男孩获准进来了,他是怎样给高尔基照相的?高尔基又是如何对待的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过了一会儿,小男孩站在站在高尔基面前了。他仔细打量着高尔基,咧开嘴笑了,然后用手指了指沙发,说:“请您坐在这儿看报纸。”

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

(体会小男孩的认真、仔细聪明有礼貌,对高尔基的尊重,以及高尔基尽力配合孩子的工作,有耐心,对孩子的理解与爱护。)

5、阅读8~11段,照相时发生了什么?小男孩为何哭着跑了?高尔基又是怎样做的?

(“你怎么了?”高尔基不知出了什么事。

小男孩哭着说:“我把胶卷忘在家里了。”

高尔基赶紧站起来,小男孩已经提着照相机跑出去了。高尔基走到窗口,大声喊道:“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

小男孩哭着,跳上了一辆电车。电车马上开走了。)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通过阅读后五段,体会高尔基对小男孩深切的关爱

(晚上,秘书告诉高尔基:“外面来了一位摄影师。”

“是个小男孩吗?”高尔基问。

“不是。是一家杂志社的记者。”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高尔基一直惦记着小男孩,急切地希望小男孩的愿望能赶快实现。高尔基对于宣传自己一点也不感兴趣,但对关系到下一代成长的事,却非常重视。

(五)练习积累,布置作业

小男孩还会来再来吗?你能接着望下写这个故事吗? 比如:小男孩拿来了胶卷,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来续写这个故事吧。

七、说设计特色

在新课标指导下,我本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真实基础为教学起点,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目标,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文实践环境,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语言,凸现语文本体,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弘扬人文,积淀精神;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下载《小摄影师》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摄影师》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摄影师教学反思

    小摄影师教学反思 小摄影师教学反思1 《小摄影师》一课,讲的故事并不复杂,但故事中所蕴含的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真挚的爱,却是三年级的孩子不容易体会到的。因此,教学这一课,我紧......

    《小摄影师》教学反思

    抓关键词字 品内心世界 ——《小摄影师》教学反思 《小摄影师》讲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本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

    《小摄影师》教学反思

    《小摄影师》教学反思 《小摄影师》教学反思1 《小摄影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之间发生的动人故事,从中透出了高尔基对小男孩的爱护之情。全文共15个自然段,......

    《小摄影师》教学反思

    《小摄影师》教学反思 《小摄影师》一课,讲的故事并不复杂,但故事中所蕴含的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真挚的爱,却是三年级的孩子不容易体会到的,因此,教学这一课,我紧紧围绕“爱”这一......

    小摄影师教学反思

    篇一:《小摄影师》教学反思 《小摄影师》教学反思 《小摄影师》讲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

    小摄影师教学反思

    《小摄影师》教学反思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理念的倡导下,我在课堂上经常采取积极的激励性......

    《小摄影师》教学反思

    《小摄影师》教学反思 《小摄影师》教学反思1 《小摄影师》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

    《小摄影师》教学反思

    《小摄影师》教学反思15篇 《小摄影师》教学反思1 试用修订版大纲中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在《小摄影师》阅读教学中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