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燕子 教学案例分析
燕子 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案例
导语:春天到了,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你知道它长得什么样子吗?你见过它在春天飞翔的情景吗?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1.把词语表中的词语写在下列横线上,比一比谁写得漂亮,记得牢固!
2.解释下面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查字典或换词语等方法理解词语)俊俏 掠过 偶尔:
光彩夺目:
3.默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燕子》这篇课文共有
自然段,分别从燕子的特点;燕子从南方飞来,;燕子
时轻快灵活的情景;燕子
时伶俐可爱的样子来写的。整篇课文给我们描写了的燕子,赞美了春天,表达了作者对的喜爱之情。4.认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是怎样描写小燕子的外形的,画出文中相关语句。思考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燕子的外形特点的?(2)对比句子:
①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②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反复读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更好,为什么?
(3)细读课文第三段,画出文中描写燕子飞翔时的句子。请你再认真读一读句子,我们可以用文中一个词语概括燕子的飞翔,那就是
。通过这个词语更形象地说明了燕子飞得
。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词语,请你找出来,运用上面的方法,谈一谈自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4)细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结合课文的插图,说一说,作者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比作;
比作
;(5)停歇在电杆细线上的小燕子谱成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这是一支多么优美动听的歌曲呀!发挥想象,说一说小燕子会唱什么赞歌?请你唱一唱吧!5.课文的语言真美,我要把课文背下来,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燕子的哪些特点。
小结
布置作业
第二篇:燕子教学案例
《燕子》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聚拢”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三、教学措施
通过朗读,整体把握课文,教学中从燕子入手,按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
四、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特别是有关燕子的资料),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
多媒体课件。
五、教法学法
读书指导法 启发引导法 小组讨论法
六、教学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唤起学生对美的向往与追求
引入语(边播放音乐边切换图片):在这风和日丽的季节里,春姑娘给大地换上了节日的盛装,小草含青,百花争艳,田野、山川、河流处处呈现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此时,可用课件放出小燕子清脆的鸣叫声及歌曲《小燕子》的旋律。)听,这是什么声音?这不是小燕子在欢快地歌唱吗?让我们听着这熟悉的音乐,一起走进大自然,去感受春天的美,去迎接为春天喝彩的小燕子!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3、燕子》
板书课题:燕子(生齐读课题)
二、感知课文——引导学生对春景美、燕子美的感受与欣赏
1.描绘春景,展开联想,感受春天景色的美。
师:下面,于让我们置身于春天广阔的田野,去课文中寻找春天的影子吧。你找到了吗?把你找到的句子读出来。(播放课件:二三月间,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毛毛细雨从天上洒落下来。千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地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师:_____同学把你找到的读出来。
(生个别读)评价:把掌声送给这位小伙子,他用读书声为我们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师:德国有位大诗人名叫歌德,他告诉我们: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
师:谁能告诉我们春姑娘为大自然带来了哪些礼物?
(提示预设:春姑娘带来了蒙蒙的细雨,轻轻吹拂的微风,千万条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
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礼物?想要吗?只要大家坐姿正、用心看、仔细想,这个礼物你一定会受到的。
教学问题预设:从“各色鲜艳的花”中你能想到春天有哪些鲜艳的花?
问题回答预设:
生1:金灿灿的油菜花
生2:粉红粉红的桃花:连起来好像天边的一抹晚霞
生3:雪白雪白的梨花
生4:香味扑鼻的丁香花
生5:杜鹃花、水仙花、玉兰花
生6:颜色各异的牡丹花,红的似火、黄的似金、粉的似霞、白的似玉,芳香扑鼻。
教学问题预设:春姑娘把大自然打扮得这样美丽,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春天?
问题回答预设
生:万物复苏、姹紫嫣红、百花齐放、生机勃勃、花团锦簇、万紫千红、欣欣向荣
师:是的,满眼的新绿加上各色鲜艳的花,光彩夺目,绚丽多彩。书上是用哪个词来形容的?一起告诉我。
生:烂漫无比。板书:烂漫无比
师:这的确是一个烂漫无比的春天。在这个季节里,人们都穿上了美丽的春装,到田野里去呼吸那浓郁的花香,享受那温暖的阳光,在习习的微风中放飞一只只五颜六色的风筝,多么令人向往啊!让我们用自己甜美的声音去感受春天的气息吧!
(生自由读,指名读。)真不简单,读书能读出自己的感受是最宝贵的。他们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春天清新的空气和甜美的花香。把掌声送给这些用心读书的孩子。老师也想像他们一样用心地读一读。好吗?
(播放课件中的视频)老师配乐范读
师:看着同学们一个个陶醉的样子,老师真不忍心打扰大家,请大家用心地读读这段话吧。(生齐读。)
2、展示图片,熟读成诵,认识燕子的外形美。
师生活动预设:
师:这美丽的春景不光把我们迷住了,还把一个个远方的客人也吸引来了。(引读)谁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师播放燕子的叫声。)
生读: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师:小燕子是一身什么打扮?作者抓住了小燕子的哪些特点来写?
生:抓住了燕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和剪刀似的尾巴来写。
师:这句话勾勒出了燕子怎样的美?
生:外形美。
师:(板书:外形美)谁能把这幅燕子的图片组合在一起?大家能试着把这段话背下来吗?
生上白板演示拼图燕子,其他孩子背诵句子
3、播放视频,自读体会,欣赏燕子的动态美。
师:这些外形俊俏的小燕子不仅是来观赏春景的游客,它们还是一群技艺超群的演员。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播放视频)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四人小组自学第三自然段。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燕子的飞行特点有哪些?勾画出有关语句,你从这些特点中体会到了什么?)
(四人小组按要求自学,展开讨论。老师深入到学生中了解、指导。)
交流回报自学情况:(课件出示第三段)
生1:我通过“掠”这个词可以体会到燕子飞得很快
师:掠过,在词典中怎么解释呢?
生2:轻轻地擦过(查字典也是学习语文很重要的方法)
师:那你能用手做一下这个动作吗?大家一起来,现在又有什么新的收获吗?
生3:我体会到了,燕子飞得很轻快(你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白板上书写:轻快
师: 看来“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仔细的读读这句话,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吗?
生4:我从“斜”字体会到燕子飞行的特点是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还写出了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白板上书写:姿态美
生5:“唧”是燕子的叫声。只短短的一声,燕子便从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了,飞得快极了。(很好,你已经摸到作者的脉搏了)
师:你能把你体会到的读书来吗?试试看
生6:从燕子用剪尾或翼尖沾水也可以看出燕子飞得很轻快,不然会一头扎进水里去的。(这就叫读书,这就读出味道来了)
师:大家把第三自然段朗读一遍,看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板书:动态美)
(学生练读,指名读。)评价:真不简单,读书能读出自己的感受是最棒的。
4、运用课件,交流感受,品味燕子的静态美。
师:小燕子在天空中自由翻飞的精彩表演让我们赞叹不已,那它们停下来后又是怎样的呢?(师出示图片)图片美吗?图片远没有文字中蕴含的美耐人寻味。请 读第四自然段。边听边想从哪个句子中可以体会到燕子休息时的静态美?板书:静态美
(课件出示最后一段):几对小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休息。在蓝天的映衬下,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哇。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春天的歌。
生1:在蓝天的映衬下,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哇。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春天的歌。
师:为什么你觉得这句写得美呢?
生2:这里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几痕细线比作五线谱,停着的燕子比作音符。
师: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
师:这一节还有个词用得特别传神,不知大家注意没有,再仔细读读这句话。这里的“痕”字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条”?
生3: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
生4:把春天远处的景物写得既准确又栩栩如生,给春天的大自然增添了许多生趣,使心旷神怡,从而产生了丰富的联想。
师:在作者的眼里无论燕子的外形还是他的活动,无论它在飞行还是停着都是美不可言,因为他的心中有爱,爱燕子、爱春天,看到燕子他的心中就在歌唱。那么,我们也应该怀着一颗爱春天、爱燕子的心来一起进行个比赛。“男女生朗读比赛”(学生读课文,及时评价)
师:大家的热情感染了老师,我也想和大家一起读读课文,让我们随着这优美乐曲有感情地朗读三、四自然段,细心体会小燕子带给人的不同美感。(播放课件音乐)。
(师引读,生配乐朗诵三、四自然段。)
三、课外延伸——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师:这五彩缤纷的春天因为有了小燕子的到来而显得更加生机勃勃。春天就像一首绮丽的诗,春天就像一支动听的歌,春天更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同学们,你们准备怎么赞美春天呢?先给你们几分钟时间准备一下,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人合作。
生1:我准备朗诵一首赞美春天的诗,题目是:请老师配上音乐(师播放音乐)
《我听到了春天的声音》
看着你的消息
我听到了春天的声音
在春天深处
一朵奇异的鲜花绽放
飞鸟滑过天际
绿叶在树梢上缓缓生长
草芽悄悄钻出土壤
天空被大海洗蓝
云朵被春风吹散
城市换了新的颜色
万物天籁轻轻流淌
满盈了我的耳朵
看着你的消息
我听到了春天的声音
生2:我准备了几首赞美春天的诗词:
《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生3:我们要演唱一首歌《春天在哪里》,用歌声来赞美春天。
生4:这是我画的赞美春天的画,祝福春天,祝福亲爱的祖国繁荣富强。
师:2012,龙凤呈祥!最早Hold住龙年的是小燕子,你听,“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它正用机灵、优雅的身体谱写着一首前进的春天之歌。(播放课件音乐小燕子)
板书设计: 外形
活泼机灵
板书:
燕子
赶来
飞行
轻、快
休息
音符
第三篇:《燕子》 教学案例
《燕子》教学案例
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应是执行教案的过程,不应把课堂变成演出“教案剧”的“舞台”。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让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的仍然只是教师的“教路”而不是学生的“学路”。
《燕子》一课的教学片断:
师:现在请大家读第四小节,这小节有几句话,主要写了什么? 生:这一节有三句话,主要写了燕子停在电线上。
师:对,主要写了燕子停在电线上休息,这种燕子课文中说像什么? 生: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师:为什么说这很像曲谱呢?你们知道什么叫曲谱吗? 生:就是歌曲的谱。
师:你们知道歌曲有哪两种谱吗? 生:„„
师:歌曲有两种谱,一种叫“简谱”,一种叫“五线谱”。(出示表示两种谱的图片)那么课文中说的“曲谱”应该是哪一种? 生:(齐)是五线谱。
师:对,那么燕子停在电线上休息为什么会像五线谱呢?我们先来理解“嫩蓝的天空”,什么叫“嫩蓝”?“嫩蓝”与“深蓝”、“蔚蓝”有什么区别? 生:嫩蓝就是蓝得很淡。
师:很好,就是淡蓝,因为远远望去,天空是淡蓝的。这“几痕细线”又是指什么?为什么用“痕”而不用“根”?
生:“几痕细线”指的是电线,“痕”就是很细,因为远远望去看不清。师:这“细线”就像五线谱上的什么,停在细线上的燕子又像五线谱上的什么?聪明的孩子一定能回答。
生:这“细线”就像五线谱上的五条线,停在细线上的燕子像五线谱上的„„ 师:音符。说得真好。燕子正准备演奏一首歌颂美好春天的曲子呢!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这个环节的教学,看似热热闹闹,师生一问一答,可谓是配合默契。然而,如果我们对照新的课程理念,认真反思,不难看出一些问题:
一、烦琐的提问设计使学生学得被动 这里,教师根据主观的思路提出了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范围都很小,解答距离很短。缺少思维强度的问题,固然能使学生易于应答,紧跟教师的“教路”走,可以保证按时完成教案,但因此学生失去了主动学习的机会,掩盖了学习过程中应有的矛盾和思维碰撞,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面面俱到的分析使学生学得呆板 这里,教师把课文分析得很细,短短的一个片断的教学,看似“教给”了学生不少的知识,但却造成了诸多失落,如丰富的想像、会心的鉴赏、逆向的批判、不可言传的意会,等等,严重冲淡了语文教学的情意性特点,使学生学得呆板。我想,如果在教学中,教师只提一个问题“你觉得哪一句写得美,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让学生充分去理解、感悟课文,给学生以自主选择的权利和引发讨论的机会,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样,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主体地位也才得到了真正的落实。
第四篇:《燕子专列》教学案例及反思
《燕子专列》教学案例及反思
【案例背景】
《燕子专列》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这个单元有着一个鲜明的主题:“爱护周围环境”。围绕这个专题,我所选择的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和燕子有关的一个感人故事,反映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友好和谐之情。教学本课,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本案例的撰写以人类对动物的博大爱心为主线,将这种浓浓的关爱之情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在自读、自悟、合作学习之中不断增强人与动物是朋友、应该和谐相处这一环保意识。【教学过程】
课件出示:“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你体会到什么? 生:“冒着”“顶着”“踏着”“四处”。通过动作描写突出人们不畏严寒关爱燕子。师:你仿佛看到哪些人在寻找燕子? 生:有老人
生:当地政府的一些官员。生:还有警察局里的警察。
师:我明白大伙的意思了。你们是说可能这一大群的人当中,有老人们,他们不顾自己年老体弱,冒着——读下去吧。
生:(读)“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师:可能年轻人更是冲在前头,他们冒着——
生:(读)“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师:还有可能跟我们大伙一样年龄的孩子们也不甘示弱,他们也—— 生:(读)“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师:那么多不同年龄不同职务不同身份的人,都纷纷走出家门——
生:(齐读)“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师:是啊,有老人,有小孩,有年轻人,这么多不同年龄不同职位不同身份的人都走出家门去寻找燕子,这就叫做——纷纷。谁再来读这个词? 生:(读)“纷纷”。(连续指名五人)
师: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会到哪儿去寻找啊? 生:森林。
生:皑皑白雪里面。师:雪堆里。生:皑皑白雪所覆盖的高山。生:被白雪覆盖的小河。生:还有被白雪覆盖着的草。
师:是啊,居民们在山间,河边,在森林里寻找,这就是—— 生:(齐)“四处寻找”。)
师:为了拯救燕子,居民们就是怀着这样的心情这样地寻找。这是一种对燕子的怎样的在乎啊?我们连起来再来读读这段话。生:齐读这一段话。
师:从政府的呼吁到居民的寻找到最后把燕子送上了专列,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感觉到了瑞士人民对燕子的——
生:(齐)在乎!师:这种在乎,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和—— 生:(齐)爱(板书:爱)!【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抓住本课的教学难点,即领会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我主要通过抓重点词句,反复朗读来感受。孩子们从词语中体会到了人们寻找燕子的焦急,体会到了人们不畏严寒的高尚品德,从小贝蒂在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中的寻找到瑞士人民不畏严寒四处寻找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对小燕子的真挚热爱!我没有要求学生按课文顺序来一段段读,让他们选自己感动的语段来读。列车开动了,燕子要走了,带走的是爱心,留下的是人与动物的永恒友情,正是这个感人的故事,孩子们悟出来了:人与动物是朋友,应该和谐相处。我的教学也接近了尾声,但所有爱之曲以随着和谐之音奏响了,永久地吟唱。
第五篇:《燕子专列》教学案例
《燕子专列》教学片段
-----刘金彩
一、激趣导入
1、想象说话,升华情感。
师:在理解“长途跋涉”一词时,启发学生想象,问:请同学们想象一下,长途跋涉的燕子可能飞过哪里?
学生:(1、飞过崇山峻岭
2、飞过炎炎沙漠
3、飞过峡谷
4、飞过未解冻的小河
5、飞过了无边无际的大海……)
二、自主探究
1、师:长途跋涉的燕子经历了千难万险,飞越了千山万水。多么艰辛的燕子啊!你再来读这段话的时候,肯定对“长途跋涉”有更深感受了。
2、指名学生读文,要读出自己的感受。(1)指名一名学生读。
教师问:你为什么这样读? 学生:燕子飞得真辛苦呀!(2)指名另一学生读文。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学生:燕子飞得路真长呀!
3、教师总结:燕子真累呀!并板书:累
4、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展示提升 精讲点拨
1、师:瑞士政府呼吁人们出来救助燕子。请你想象一下。他们通过广播、电视会怎样呼吁?假如是你,你会怎样呼吁?
2、学生汇报。(可以以主持人、播音员、记者等的身份呼吁人们。)
3、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你们快快写下来吧。
4、学生动笔书写。
学生:(1:在大雪里,成千上万只燕子随时会被风雪无情地夺走性命!你们快行动起来吧!2:居民们,让我们伸出自己的手,去拯救那些濒临死亡的燕子吧!3:燕子也是有生命的呀!这些燕子正面临着死亡,请你们帮一下燕子,把燕子从冰冷的地上救出来,把它从死神的手里拯救出来。请你献出一点爱心吧!4:小燕子是多么的可爱,可如今它们却濒临死亡。大家快行动起来,去拯救那些小燕子吧!……)
5、假如你是一只正躺在茫茫雪海中的奄奄一息的燕子,想想,你会怎样?
(1、救救燕子吧!
2、这世上如果没有了燕子,春天就不美丽了,生态的平衡将会遭到破坏,害虫将无法消灭……)
6、教师总结:孩子们,你们的表现真棒!你们对燕子的爱上升到了环境保护的层次,真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四、拓展精炼
孩子们,你们就是可爱的燕子,把你们感谢的话记下来吧!学生进行练笔。
课后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是采用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反复品味,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当学生在学习“长途跋涉”这一词时,引导学生说出燕子飞过哪里?从词入手,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地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达到以文入情的目的。这样学生理解“长途跋涉”就容易多了。这种从抽象到具体的引导过程,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这样的理解,水到渠成。
本课教学,我还重视加强学生读写结合。我设计了“他们通过广播、电视会怎样呼吁?假如是你,你会怎样呼吁?”和“代表燕子对政府和居民说几句感谢的话”,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有自己的理解,因此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这堂课的不足之处是:我课上考虑的只是教案、环节、过程。其实,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状况。应根据课堂上生成的情景,推动教学的进程。视学生的学情,一边上课,一边调控、创造、发展、适应,这样学习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