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时间:2019-05-13 22:56: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第一篇: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结题报告

乳山市乳山寨小学课题组 王志刚

一、课题的理论启示

1、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对后世养成教育产生了长远的影响;明清之际的王夫之阐有“习子童蒙,圣功也”的论点,进一步主张把养成教育作为儿童德育的有效途径。

2、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指出:“教育一个人要从小就注意,讲话怎样讲,批评怎样批评,做人的态度,对人的礼貌,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小养成。一种习惯之养成,莫不由‘渐’而来,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管孩子一辈子的教育。” 3.斯金纳《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认为:“行为的产生并持续恒久,是在‘刺激---反应’发生之后的强化而造成的。”这就意味着良好的习惯养成有赖于持续不断地接受外界的行为刺激强化。

二、课题研究的问题

1、研究目的

(1)行动研究,唤醒学生责任意识,激发学生责任情感,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老师的认识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水平。善于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探索可实践操作学生自我、家庭、集体责任感的培养途径、方法,提炼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终极目标、载体及内容,使之成为高素质的新世纪人才。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乃至学生本人长期的训练与体验,使学生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生存能力等方面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品德行为定势,进而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2)探索在新形势下实用的良好习惯的实施策略,并形成一套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校本教材,一本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精选,以指导、推动学校全面工作,提升办学品位。(3)学生能形成并表现出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能在真实的、反复的“践行-体验”中领悟、掌握行为规范,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发展道德能力。

2、研究意义

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促进每个受教育者全面主动发展,促进每个受教育者人格与个性的养成。有一位教育专家曾有过这样的论述:“你在孩子的心灵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一生是多么的重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青少年是我们未来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道德素质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道德水平。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因此,坚持从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入手,不仅有利于克服长期以来德育工作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而且对推进素质教育,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都具有重要意义。

抓好养成教育,有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就我国目前小学教育的实际看,在德育中,不仅忽视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这方面的教育也是不规范的。培养少年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既有利于克服我国长期以来在少年儿童德育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又有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研究假设

如果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宗旨,树立人性化、生活化的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理念;坚持科学的习惯养成教育原则;选用务实的、具有童趣的,学生生活必须的、符合社会公德标准的基础性,普及性的习惯作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创造性地利用“活动、环境、童谣、课堂”四大载体;科学统整校内育人合力;合理发挥评价机制的激励功能;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学校生活中,社会生活中,自然环境中,反复“践行-体验”做人、做事、学习等良好习惯的规范行为标准,就能将在生活中的亲历体验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积淀、转化为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4、核心概念 我们所说的:“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是指小学生在做人、做事、学习三大方面良好习惯的养成。做人方面,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尊老孝亲”,其具体表现为“明礼诚信”、“孝敬长辈,学会感恩”;做事方面,强调的核心理念是:“遵守规则”,其具体表现为:“遵规守纪,善于合作,学会自理”;学习方面,强调的核心理念是:“主动探究”,其具体表现为阅读“四到”、书写规范、善于思考(以下姑且简称为“三面九点”)。

三、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1、研究现状分析

如果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宗旨,树立人性化、生活化的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理念;坚持科学的习惯养成教育原则;选用务实的、具有童趣的,学生生活必须的、符合社会公德标准的基础性,普及性的习惯作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创造性地利用“活动、环境、童谣、课堂”四大载体;科学统整校内育人合力;合理发挥评价机制的激励功能;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学校生活中,社会生活中,自然环境中,反复“践行-体验”做人、做事、学习等良好习惯的规范行为标准,就能将在生活中的亲历体验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积淀、转化为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2、研究背景分析

一是从教育现状来看,有研究的必要。德育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问鼎当今之中小学德育,教育目标与效果之间的巨大反差并没有因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而缩小,问题根源何在?我们认为,养成教育的缺位就是制约思想道德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众所周知,养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又是难点所在,难就难在教育内容脱离生活、难在教育手段单一老土、难在学生情感缺位。由于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复杂性,对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一直缺乏一个完整的内容体系。养成教育该如何抓?尤其是教育内容,具体有哪些?即便出台了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守则》、《意见》,作为一线的教师,总感觉由于教育目标过于宽泛而难以驾驭。我们认为,什么阶段实施什么教育,一定是有章可循的。虽然我校一贯重视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几年的实践探索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然为养成教育的“三难”所困惑,为尽早走出“三难”困境,我们选择了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二是从研究现状来看,有研究的余地。在国外,有关养成教育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国外的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小学生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和研究方法的参考。但这些已有的研究成果基本侧重于学生道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理论研究层面,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还篇二: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及结题

西峡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申 评 书

课 题 名 称: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主 持 人 姓 名: 骆恒涛 主持人所在单位: 河南省西峡县寨根乡中心小学 通 迅 地 址: 河南省西峡县寨根乡中心小学 填 表 日 期: 2011年12月

西峡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填表说明

一、申报表各项内容须打印或用钢笔如实填写。语言要准确严谨,字迹要清晰易辩。

二、申报表需报送一式二份。复印件一律用a4纸复印,左侧装订。

三、每项课题主持人限1名,课题组成员不超过3人。

四、每人最多只能参与两项课题(限主持申报一项)。

五、凡不能按期完成上个五年规划或上年度立项课题者,不得主持申报本次课题。

六、各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课题申报工作。

联系电话: 0377-69680020(西峡县教科所)

一、简表

二、课题论证 篇三:《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界定

“良好行为”具体讲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的行为,是必须遵守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习惯”是指由无数次的生息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用比较概括的话来讲,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他所能涉及到的社会公共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并经过多次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形成习惯的、外在的良好文明行为方面的教育

二、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礼仪习惯和学习习惯和公共场所文明习惯等。

2、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初步探讨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及相应教育对策;

3、研究良好的基本习惯的时代性和差异性,研究适合我国国情和文化发展需要的学生基本良好行为习惯以及健康人格培育的新途径;

4、通过研究,找到良好习惯培养的科学策略和基本方法。

三、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实践性强,研究方法是多样化的。主导方法是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榜样示范法、修养指导法、定期评价法。辅助方法是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和理论研究等方法。

四、研究原则

1、正面教育的原则。

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贯彻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使学生统一认识,掌握正确的行为标准。

2、系统性原则。

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大家的配合。在校内,班主任要常抓不懈,任课老师要互相配合,少先队、团组织要发挥作用。在校外,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访等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发挥德育基地、劳动基地的作用,促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合力。

3、活动性原则。

单纯靠说教,学生不容易接受,还会使学生感到厌倦,那么效果也当然差了。所以学校、班级要多开展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循序渐进原则。

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而且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先要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他们有哪些不良行为习惯以及有形成的原因,再进行教育,帮助其慢慢改掉,可千万不能要求过高、过快,追求立竿见影。

五、研究的措施

(一)组建一个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建由分管校长为组长,教科室、德育处、团支部、少先队负责人为成员,集思广益,有目的分阶段规划指导、组织实施,部署每月主题教育内容及每周教育考评内容。

(二)抓好两项工程建设

1、班主任建设。班主任是养成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建设良好乃至优秀班集体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每年六月底评选校级优秀班主任。学校要大力宣传优秀班主任的育人事迹。学校红领巾服务队员要对全校学生进行文明礼貌,卫生习惯等诸项进行每日督查,以班为单位进行打分,在校园时的显要位置公布。班主任还要加强文明礼貌、卫生习惯、劳动教育等常规管理,对学生课间的言行督促指导。

2、宣教考评内容建设。行为习惯:(1)、热爱劳动,在家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2)、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能洗手,一周洗一次澡,洗一个头。(3)、不玩火、水、电,不做危险的游戏。(4)、外出之前向父母等长辈打好招呼。(5)、收看内容健康的电视节目,不去游戏机房、网吧等场所玩乐。(6)、在学校和同学友好相处,不欺负、讥笑、戏弄他人,不骂人,不打架。(7)、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见到老师或客人老师等长辈主动打招呼。(8)、认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不随便丢垃圾。(9)、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爱护学校的桌椅等公共财物。(10)、每天认真做好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1 1)、不迟到早退,有事有病能请假。(12)、没有征得主人同意,不翻动别人的物品,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学习习惯:(1)、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功课做到提前一天预习。(2)、上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和有关书本。(3)、上课时不随便讲话、不开小差、不做小动作。(4)、上课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5)、回答问题要声音响亮,同学回答问题时不随便插嘴。(6)、端端正正地写字,姿势正确,做到三个“一”。(7)、作业及时、认真完成,书写工整,并且按时上交。(8)、作业不会做时主动想同学、老师请教,决不抄袭。(9)、语文、英语的背诵不拖拉,按时完成。(10)、写作文一定要先打草稿,然后修改,最后誊写。(1 1)、每周至少有五天能看半小时以上的课外书。(12)、练习、考试时认真答题,认真检查,不作弊。

(三)建设三重教育阵地。

1、学科教学阵地。努力把思品课、班队课、晨会课和其它各科教学渗透作为学良好行为习惯训练的主渠道。课题组有计划地对这几个方面作经常性的全面督查。

2、校外实践活动教育阵地。经常组织学生去劳动基地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并从中学得一些劳动技能。逐步把临校的街道辟为红领巾劳动一条街。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搞卫生,送物品,培养学生敬老爱幼的思想。

3、班队活动教育阵地。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施展自己的才华,自编自演一些在行为习惯势力具有正反两面典型的文娱节目。从中得到教益。

(四)创设四重教育氛围。

为了更好更快地强化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加强多重育人环境创设,使学生在校园里感受到的浓烈的熏陶。

1、教室宣传氛围。从班级抓起,《小学生行为规范》挂上墙,张贴“认认真真写字,端端正正做人”等标语、宣传画。统筹安排,每半月抓一项习惯养成教育,建立班级督查考评制度,努力提高良好习惯的养成率。各班主任要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来抓。持之以恒,必有成效。当前,尤其要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校园宣传氛围。办好宣传橱窗,主要展出包括文明礼貌、劳动教育、卫生习惯等行为规范图片及学生有关活动的照片,表彰习惯养成考核“文明之星”、“进步之星”等。办好黑板报,围绕学生在校内外、课内外,从学习到学习、卫生、劳动等习惯,定期定主题出刊,让学生接受教育。办好红领巾广播。办好学生自办节目“校园生活短波”,每周2次,及时报道校园内外学生习惯的表现情况。

3、家庭教育氛围。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由家长对学生在家庭、社会上的表现作全面的跟踪,通过“家校路路通”传达给学校,学校

第二篇: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义和庄中学德育课题组

我校申报的《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一年来在校领导、同事、家长的支持下,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努力,比较顺利完成了研究方案中各项任务,通过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促进了校风、班风、学风建设,同时也总结出一定的教育学生的方法经验。

一、课题的提出:

二十一世纪,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悄然兴起。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也就是科技和教育的竞争。可以预见未来的世界,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就是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所以,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三个面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发展迅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社会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媒介多,极大影响着少年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所以,全国的教育新形势、新要求也促使我们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最佳的育人环境,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同时,由于我校处于偏远的乡村,加上流动人口较多,家长的素质低,社会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学生有的有惰性不爱学习;有的聪明好学而品行令人担忧;有的受读书无用论影响较深,缺少好的学习习惯;有的无视校规,蛮横放肆;还有的学生个人卫生存在问题,缺少良好的卫生习惯,致使校园环境卫生及保持较差等很多不良现象。

我们深知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尤为重要,将影响着学生初中以及以后的学习、生活。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认为培养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因此,我们提出了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这一学年的研究能够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教育管理方法,能使学生提高自己对不良行为的抵制,让自己在做人、做事、学习上有着良好的心态和习惯,真正作到诚信、明礼、健康、遵规、守纪、文明、有责任、有爱心。

三、课题研究对象和时间

研究对象:我校七年级全体学生。研究时间从2010年9月——2011年7月。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自古以来十分看重人的道德品质,历来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教育是什么?就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且国外许多教育专家对良好行为习惯作了精辟的论述。当前,建设良好行为习惯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整体规划学校的德育体系,要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科学的规划各教育阶段的具体内容、实施的途径和方法。因此良好行为习惯是人才成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所以我们在培养学生时主要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班级常规考评方案》为标准。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是从规范学生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入手,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行为的标准。具体从学生的做人、做事、学习三大方面来培养学生,与家长相互交流学生在校、在家的表现,共同商讨研究有效的教育方法,使学生能够逐渐养成正直、有爱心、有责任、尊重他人、具有竞争意识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具体: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准备、预习习惯、课堂学习习惯、课外读书习惯、认真写作业习惯;

2、良好品德习惯:遵守纪律习惯、文明礼貌习惯、热爱劳动习惯,竞争合作习惯、爱护环境习惯、个人卫生习惯、体育锻炼习惯。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

主要采用调查法、榜样示范法、个案研究法以及经验总结法、竞赛法等。从接这届新生开始,我们就对于本年级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作为自己的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调查法,调查学生自然情况,了解学生在小学的表现,有哪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有哪些个性,有哪些爱好等,使之在教育中能采取更科学的教育方法。同时要求班主任要认真观察学生在校、在家表现,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方法进行教育。所以上学期主要是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管理制度,让学生在心中有一个良好的行为标准。主要采取班主任、任课教师、班干部管理,教师评价,期末教师和家长互换评语等。而第二学期主要以发展学生自我意识,自我管理为主。

第二学期初期阶段,还是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为标准要求学生,以班干部记录学生表现情况为主,并且以此为标准给学生作月评价,采取量化评价。在此基础上又把学生课上评价转让给任课教师,能更好的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但要使学生养成好的习惯,还是的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为此在班干部管理的基础上,应该从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入手。

自我意识的提高是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所以充分发展自我意识对于培养中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社会技能至关重要,而且自我教育是发展自我意识的一个重要手段,自我教育是让学生通过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激发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明确发展目标,自觉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动地、积极地掌握自身的发展。

我们在各自的教育工作中,实施尊重、平等教育,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管理。我们做了以下几点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展示优秀的自我:

1、举办:“我的目标、我的格言”主题班会。主要内容是让每位学生为自己设计一个人生格言和这学期奋斗的目标。把它贴到班级后面的文化专栏上,以提醒激励学生。

2、利用班会课,举办各种主题活动。

3、举办各种主题演讲活动和竞赛。

4、在特殊的节日让学生设计板报,宣传各种知识、故事等,促进学生对自己能力的培养和课外知识的积累,学习英雄人物事迹。

5、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环保实践活动。

这样做能使学生关注到别人的优点、良好的行为,也使学生关注到自己良好行为产生的效果,对自己充满信心。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得到同学们的肯定。从而体验到成就感,认识到自己良好行为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会更好去表现自己的优点。并且,这种展示同时也是一种交流,让学生们认识到集体中其他成员的优点和特长,促进学生之间互相了解和学习,也使学生对自己有目标、有信仰,能正确认识到身边的不良行为,能够接纳学校、教师、家长的要求,逐步达到自我管理的要求。

(二)认识不完善的自我:

学生看到自己优点很容易,但要正确认识到自己缺点,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良行为。

1、自我总结、自我评价:

2、学生相互监督评价。

3、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找学生谈心,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错误,并努力去改正。

4、班主任要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共同教育学生。

学期末,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出调查结论,有效地对实践研究进行指导。

七、研究成果和结论:

(一)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对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整体水平和推进素质教育产生了一定促进作用。

2、通过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班级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自觉性和责任心能以身作则的班级管理小干部。

3、学生班级体意识浓厚了。

4、学生形成了良好学习习惯:上课能认真听课,自觉思考,大胆发言,学习上增强了主动性和责任感。

5、学生形成了良好劳动习惯,值日更加认真,并且在劳动中热心帮助别人,在家里愿意承担一定家务。

6、在课题研究中,由于与家长密切配合,使家长更愿意参入到学校教育中来,得到了更多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7、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能充分展示个性,取得优异成绩。

8、在研究中也使自己总结了一定教育学生的经验,也发现了自身一些教育方法的问题,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二)结论:

在一年的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研究中,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取得了一定成绩,总结了一定经验方法,使班级涌现出一批遵守《中学生守则》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尤其对表现比较差的学生,对他们个案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不但自身不良行为有所改进,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尤其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个性,从而激励他们积极上进。为此可以看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1、要确定同一的标准,以标准严格要求;

2、要多鼓励、表扬学生,激励学生上进心;

3、要让学生发现身边不良行为,让他们自己意识到这些行为带来的影响,这比教师说教要成功的多;

4、要多发现学生个性,让学生在活动比赛实践中展示自己美好的一面,让他们有着成功的喜悦。这样能促进以“优”带“缺”。

5、作为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时,一定要有耐心,一定要有个案研究,不断总结改进教育方法。

八、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1、学生性格波动大,可变性快,再加上社会多方面的负影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反复性非常大,客观的差异和变化始终令人美中不足。所以学生身上还存在很多不良习惯。

2、作为研究者,除了实践经验总结,还应掌握科学的理论,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这就造成实验很大的局限性。

3、由于课题研究经验不足,对研究中材料的积累比较散,在今后课题研究中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式的积累。

4、在研究时把材料形成论文较少,在以后课题研究中在这一方面要积极完成。

第三篇:《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界定

“良好行为”具体讲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的行为,是必须遵守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习惯”是指由无数次的生息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用比较概括的话来讲,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他所能涉及到的社会公共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并经过多次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形成习惯的、外在的良好文明行为方面的教育

二、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礼仪习惯和学习习惯和公共场所文明习惯等。

2、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初步探讨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及相应教育对策;

3、研究良好的基本习惯的时代性和差异性,研究适合我国国情和文化发展需要的学生基本良好行为习惯以及健康人格培育的新途径;

4、通过研究,找到良好习惯培养的科学策略和基本方法。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实践性强,研究方法是多样化的。主导方法是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榜样示范法、修养指导法、定期评价法。辅助方法是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和理论研究等方法。

四、研究原则

1、正面教育的原则。

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贯彻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使学生统一认识,掌握正确的行为标准。

2、系统性原则。

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大家的配合。在校内,班主任要常抓不懈,任课老师要互相配合,少先队、团组织要发挥作用。在校外,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访等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发挥德育基地、劳动基地的作用,促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合力。

3、活动性原则。

单纯靠说教,学生不容易接受,还会使学生感到厌倦,那么效果也当然差了。所以学校、班级要多开展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循序渐进原则。

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而且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先要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他们有哪些不良行为习惯以及有形成的原因,再进行教育,帮助其慢慢改掉,可千万不能要求过高、过快,追求立竿见影。

五、研究的措施

(一)组建一个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建由分管校长为组长,教科室、德育处、团支部、少先队负责人为成员,集思广益,有目的分阶段规划指导、组织实施,部署每月主题教育内容及每周教育考评内容。

(二)抓好两项工程建设

1、班主任建设。班主任是养成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建设良好乃至优秀班集体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每年六月底评选校级优秀班主任。学校要大力宣传优秀班主任的育人事迹。学校红领巾服务队员要对全校学生进行文明礼貌,卫生习惯等诸项进行每日督查,以班为单位进行打分,在校园时的显要位置公布。班主任还要加强文明礼貌、卫生习惯、劳动教育等常规管理,对学生课间的言行督促指导。

2、宣教考评内容建设。

行为习惯:(1)、热爱劳动,在家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2)、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能洗手,一周洗一次澡,洗一个头。(3)、不玩火、水、电,不做危险的游戏。(4)、外出之前向父母等长辈打好招呼。(5)、收看内容健康的电视节目,不去游戏机房、网吧等场所玩乐。(6)、在学校和同学友好相处,不欺负、讥笑、戏弄他人,不骂人,不打架。(7)、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见到老师或客人老师等长辈主动打招呼。(8)、认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不随便丢垃圾。(9)、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爱护学校的桌椅

等公共财物。(10)、每天认真做好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11)、不迟到早退,有事有病能请假。(12)、没有征得主人同意,不翻动别人的物品,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

学习习惯:(1)、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功课做到提前一天预习。(2)、上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和有关书本。(3)、上课时不随便讲话、不开小差、不做小动作。(4)、上课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5)、回答问题要声音响亮,同学回答问题时不随便插嘴。(6)、端端正正地写字,姿势正确,做到三个“一”。(7)、作业及时、认真完成,书写工整,并且按时上交。(8)、作业不会做时主动想同学、老师请教,决不抄袭。(9)、语文、英语的背诵不拖拉,按时完成。(10)、写作文一定要先打草稿,然后修改,最后誊写。(11)、每周至少有五天能看半小时以上的课外书。(12)、练习、考试时认真答题,认真检查,不作弊。

(三)建设三重教育阵地。

1、学科教学阵地。努力把思品课、班队课、晨会课和其它各科教学渗透作为学良好行为习惯训练的主渠道。课题组有计划地对这几个方面作经常性的全面督查。

2、校外实践活动教育阵地。经常组织学生去劳动基地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并从中学得一些劳动技

能。逐步把临校的街道辟为红领巾劳动一条街。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搞卫生,送物品,培养学生敬老爱幼的思想。

3、班队活动教育阵地。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施展自己的才华,自编自演一些在行为习惯势力具有正反两面典型的文娱节目。从中得到教益。

(四)创设四重教育氛围。

为了更好更快地强化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加强多重育人环境创设,使学生在校园里感受到的浓烈的熏陶。

1、教室宣传氛围。从班级抓起,《小学生行为规范》挂上墙,张贴“认认真真写字,端端正正做人”等标语、宣传画。统筹安排,每半月抓一项习惯养成教育,建立班级督查考评制度,努力提高良好习惯的养成率。各班主任要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来抓。持之以恒,必有成效。当前,尤其要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校园宣传氛围。办好宣传橱窗,主要展出包括文明礼貌、劳动教育、卫生习惯等行为规范图片及学生有关活动的照片,表彰习惯养成考核“文明之星”、“进步之星”等。办好黑板报,围绕学生在校内外、课内外,从学习到学习、卫生、劳动等习惯,定期定主题出刊,让学生接受教育。办好红领巾广播。办好学生自办节目“校园生活短波”,每周2次,及时报道校园内外学生习惯的表现情况。

3、家庭教育氛围。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由家长对学生在家庭、社会上的表现作全面的跟踪,通过“家校路路通”传达给学校,学校根据信息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切实做好家访工作,提高家访实效。做到家访均衡化,不过分集中在某时段。家访有针对性,明确轻重主次,不为了凑数量而无目的家访。再次要努力提高家访质量,提高与家长的沟通水平。德育处统一做好教师家访记录的有关统计考核工作。

4、媒体教育氛围。学校广播站时时播放“行为标兵”“光荣升旗手”“优秀少先队员”的事迹,小记者现场采访将校园中的好人好事及时报道,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同时由课题组和信息技术组联合行动,将校园中浪费饭菜、随地乱扔瓜皮果壳、践踏草坪、损坏课桌椅等不良行为习惯拍摄下来,作为反面例子进行教育。

(五)、抓好五项活动。

1、宣传教育活动。利用班会、晨会、思想品德课与其它学科教学加强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邀请校外有关人士来校做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安全防范教育、人生观价值观、礼仪等方面的教育。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和电视台两个宣传阵地,定时定量开展广播、演播,拓宽学生视野,浓厚学校文化。校园环境布置有教育性,教室正前方有国旗悬挂、教室后墙有班训、教室有名人名言、图书角、黑板报、阅报栏、学习园地、卫生角,在走廊楼道悬

挂整容镜,张贴“请使用礼貌用语”宣传牌,在醒目的地方悬挂名人、伟人画像及警句,使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在说话。

2、学生评价奖励活动。建立班级督查考评制度,印发检查评比表,由各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先每天自查自评,再同学互评,做到的打“★”,没有做到的打“○”。每2周班主任组织学生进行评议汇总,计算好达成率,填写在班级汇总表中。每2周班级中评选出一位达成率最高的“文明标兵”和一位进步最大的“进步之星”上报德育处,“利用国旗下讲话”的时间发奖章,进行全校通报表扬;并利用宣传橱窗展示“文明标兵”“进步之星”的照片、介绍他们的事迹。通过考核评比来形成相互影响、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的局面,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3、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站、坐、写、读姿势和课堂常规、礼貌用语、学生仪表衣着,按规范性要求进行反复实践训练。根据学生特点,注重导行,通过演小品,通过即兴表演课本剧,通过实践活动来训练良好行为习惯,刺激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兴奋而乐于参与的良好心态,使学生在乐于参与训练的过程中,在活动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教师考核活动。学校每一位教师都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共同创设一个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全员育人的和谐生动的教育环境。加强班主任工作考核,切实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把树立优良班风和提

高班级学生学习成绩作出班主任的核心工作加于重视。学期末评选校级优秀班主任。

5、师生征文活动。为了督促师生关注生活中行为习惯,要求教师撰写教育日记和学生个案研究,要求学生留心身边的不良行为和好表现,撰写自由习作,在校园网上开辟行为习惯习作专栏,举办与行为习惯养成相关的征文比赛,如“***变了”学生征文、“我班的***”教师征文等等,从细小的事例中挖掘教育资源。

六、研究的阶段及步骤

第一阶段(2011年5月——2011年7月),本阶段为课题的酝酿准备阶段,将主要做以下工作:

1、反复论证,确立课题;

2、由专家给予实施框架,撰写方案;

3、组织研讨,制定目标及操作体系。第二阶段(2011年9月——2012年1月)本阶段为课题的具体实施阶段,将主要做以下工作:

1、深入学习、研讨,在广大教师中形成共识;

2、分解子课题,组织教师扎实地研究,逐步形成成果;

3、定期组织学生个案研讨活动,展示研究的实践成果。

第三阶段(2012年3月——2012年8月),本阶段为总结阶段,主要工作如下:

1、完成各项有关测试,进行对照、分析;

2、整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规律。

3、完成研究报告,举行结题会。

七、研究的成效

(一)实践成效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校经过扎实的研究,基本形成了以自我教育为主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实践模式,建构起了与学生及其生活紧密相联的养成教育内容体系,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教育和行为训练,各种行为习惯指标比率得到普遍提高。卫生习惯:通过“温馨寝室、书香教室”的布置评比活动,学生养成了美化环境意识,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卫生习惯监督教育,评比表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能洗手,随手乱丢的现象明显好转。

学习习惯:经过课任教师的教育,开展“学习之星”的评比,小论文的评比等,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前准备学习用品、上课不随便说话、不做小动作、上课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作业及时认真完成、书写工整、按时上交的好习惯。

劳动习惯:家校联系,开展每人在家帮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通过“劳动的小能手”评比征文等活动的开展,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在学校能积极的参加各种劳动,在家能帮父母做一些家务劳动。

文明礼貌:通过国旗下讲话、板报、班会、橱窗等多渠道教育,学生做到了在校和同学友好相处,不欺负戏弄他人,不骂人不打架;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不随便翻动别人的物品,借东西及时归还。

2.提高了老师的教育研究水平课题组老师自觉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收集有关材料,外出考察交流,认真撰写论文,教学心得体会和教案。更新了观念,改善了老师的教育行为和实践。

3.形成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变化,形成了学校,家庭齐抓共管 新局面

家庭是孩子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儿童先接受教育和产生影响的地方。当代教育正在走向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密不可分的格局。为了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规范家庭教育要求,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统一,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全力。多年来,我们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工作,专门成立了学校家长委员会,定期对家长进行家校知识讲座,定期对学生进行家访研究。尤其是在该课题的实验研究中,我们更是注意争取家长支持与配合,向家长宣传良好行为习惯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从而使不少家长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他们从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转变为首先关注孩子做人上来。4.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工作。该课题的实施还促进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提高了德育工作水平和班级管理水平,促进了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在研究实践中,老师们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认真讨论班级管理方法,探索创建优秀班集体的有效途径,互相交流经验,每人撰写一篇典型教育案例,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研究经验性论文成绩喜人。5.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调查显示,实验前:我们的学校有50%的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状况不太乐观,表现在对任何事都处于漠然的态度,以我为中心。但在学校进行了本课题的实验之后,全校所有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现为对任何活动时都有热情,并能积极主动力地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大大增强,同时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可以说,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学生的做人习惯、做事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等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养成教育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文明行为程度,具体表现在:1.学生环保意识增强,如学校的草坪,几乎看不到学生上去踩踏,地上的废纸也不见了。2.文明礼仪程度提高,遇到陌生不熟悉的人,都能主动打招呼。3.学生劳动的意识增强,不少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家能主动帮家长做家务。4.学生服务意识增强,班干部认真负责,班级中开展了“一帮一,结对子”的活动。

(二)理论成果

1.完成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2.完成了《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优秀论文集》。3.完成了《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调研报告》及《个案分析》。4.完成了《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感想集》及学生《小论文集》。

5.学校得到了持续发展,丰富和发展了可持续发展理论。该课题的研究促进了学校的持续地发展。学校的育人环境得到了不断优化,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不断提高,办学整体水平有了较大的发展。

6、学校教师敖

三、艾猛撰写的论文《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分别获得全国一、二等奖。

八、本课题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探讨的问题:

1、学校教育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注重学生劳动观念、劳动习惯的养成,而家长重学习,轻德育的观念依然存在,认为学习好是孩子的唯一出路,生活自理并不重要,凡是父母能做的,他们都愿意代替孩子去做。在一部分家庭中还存在:“学校素质教育,家庭应试教育”的现象,学校的素质教育很难从根本上得以落实。因此,我深感任重而道远,要真正让全体家长都重视养成教育,整个社会还必须创设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2、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曲折、反复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和发展的过程,学生克服一个坏习惯和养成一个好习惯,决非是一朝一夕之功即能达到的。因此,应在“恒”字上下功夫,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适应到习惯,循序渐进,逐步形成自觉的良好行为习惯。

第四篇:《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界定

“良好行为”具体讲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的行为,是必须遵守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习惯”是指由无数次的生息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用比较概括的话来讲,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他所能涉及到的社会公共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并经过多次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形成习惯的、外在的良好文明行为方面的教育

二、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礼仪习惯和学习习惯和公共场所文明习惯等。

2、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初步探讨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及相应教育对策;

3、通过研究,找到良好习惯培养的科学策略和基本方法。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实践性强,研究方法是多样化的。主导方法是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榜样示范法、修养指导法、定期评价法。辅助方法是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和理论研究等方法。

四、研究原则

1、正面教育的原则。

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贯彻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使学生统一认识,掌握正确的行为标准。

2、系统性原则。

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大家的配合。在校内,班主任要常抓不懈,任课老师要互相配合,少先队、班委会要发挥作用。在校外,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访等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促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合力。

3、活动性原则。

单纯靠说教,学生不容易接受,还会使学生感到厌倦,那么效果也当然差了。所以班级要多开展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循序渐进原则。

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而且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先要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他们有哪些不良行为习惯以及有形成的原因,再进行教育,帮助其慢慢改掉,可千万不能要求过高、过快,追求立竿见影。

五、研究的措施

1、做好学生日常行为教育工作。

行为习惯包括:(1)、热爱劳动,在家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2)、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能洗手,一周洗一次澡,洗一个头。(3)、不玩火、水、电,不做危险的游戏。(4)、外出之前向父母等长辈打好招呼。(5)、收看内容健康的电视节目,不去游戏机房、网吧等场所玩乐。(6)、在学校和同学友好相处,不欺负、讥笑、戏弄他人,不骂人,不打架。(7)、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见到老师等长辈主动打招呼。(8)、认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不随便丢垃圾。(9)、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爱护学校的桌椅等公共财物。(10)、每天认真做好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11)、不迟到早退,有事有病能请假。(12)、没有征得主人同意,不翻动别人的物品,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

学习习惯包括:(1)、语文、数学做到提前一天预习。(2)、上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和有关书本。(3)、上课时不随便讲话、不开小差、不做小动作。(4)、上课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5)、回答问题要声音响亮,同学回答问题时不随便插嘴。(6)、端端正正地写字,姿势正确,做到三个“一”。(7)、作业及时、认真完成,书写工整,并且按时上交。(8)、作业不会做时主动想同学、老师请教,决不抄袭。(9)、练习、考试时认真答题,认真检查,不作弊。

2、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施展自己的才华,自编自演一些在行为习惯势力具有正反两面典型的文娱节目。从中得到教益。

3、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由家长对学生在家庭、社会上的表现作全面的跟踪,反馈给班级传达给学校,班级根据信息及时调整教育方法。

4、利用班会、晨会、思想品德课与其它学科教学加强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5、建立班级督查考评制度,印发检查评比表,由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先每天自查自评,再同学互评,做到的打“★”,没有做到的打“○”。每2周组织学生进行评议汇总,计算好达成率,填写在班级汇总表中。每2周班级中评选出一位达成率最高的“文明标兵”和一位进步最大的“进步之星”,进行通报表扬。通过考核评比来形成相互影响、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的局面,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六、研究的阶段及步骤

第一阶段(2016年9月——2016年7月),本阶段为课题的酝酿准备阶段,将主要做以下工作:

1、反复论证,确立课题;

2、周密筹划,撰写方案;

3、制定目标及操作体系。

第二阶段(2016年10月——2016年12月)本阶段为课题的具体实施阶段,将主要做以下工作:

1、深入学习研讨,提高思想认识;

2、开展课题研究,逐步形成成果;

3、定期组织学生个案研讨活动,展示研究的实践成果。

第三阶段(2017年1月),本阶段为总结阶段,主要工作如下:

1、完成各项有关测试,进行对照、分析;

2、整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规律。

3、完成研究报告,上报课题总结

七、研究的成效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班经过扎实的研究,基本形成了以自我教育为主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实践模式,建构起了与学生及其生活紧密相联的养成教育内容体系,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教育和行为训练,各种行为习惯指标比率得到普遍提高。卫生习惯:通过“温馨寝室、书香教室”的布置评比活动,学生养成了美化环境意识,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卫生习惯监督教育,评比表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能洗手,随手乱丢的现象明显好转。

学习习惯:经过班主任及课任教师的教育,开展“学习之星”的评比,小论文的评比等,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前准备学习用品、上课不随便说话、不做小动作、上课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作业及时认真完成、书写工整、按时上交的好习惯。

劳动习惯:家校联系,开展每人在家帮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通过“劳动的小能手”评比征文等活动的开展,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在学校能积极的参加各种劳动,在家能帮父母做一些家务劳动。

文明礼貌:通过国旗下讲话、板报、班会、橱窗等多渠道教育,学生做到了在校和同学友好相处,不欺负戏弄他人,不骂人不打架;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不随便翻动别人的物品,借东西及时归还。

2.提高了老师的教育研究水平课题组老师自觉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收集有关材料,外出考察交流,认真撰写论文,教学心得体会和教案。更新了观念,改善了老师的教育行为和实践。

3.形成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变化,形成了学校,家庭齐抓共管 新局面

家庭是孩子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儿童先接受教育和产生影响的地方。当代教育正在走向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密不可分的格局。为了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规范家庭教育要求,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统一,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全力。多年来,我们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工作,专门成立了学校家长委员会,定期对家长进行家校知识讲座,定期对学生进行家访研究。尤其是在该课题的实验研究中,我们更是注意争取家长支持与配合,向家长宣传良好行为习惯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从而使不少家长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他们从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转变为首先关注孩子做人上来。

4.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工作。该课题的实施还促进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提高了德育工作水平和班级管理水平,促进了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在研究实践中,老师们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认真讨论班级管理方法,探索创建优秀班集体的有效途径,互相交流经验,每人撰写一篇典型教育案例,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研究经验性论文成绩喜人。

5.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调查显示,实验前:我们的学校有50%的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状况不太乐观,表现在对任何事都处于漠然的态度,以我为中心。但在学校进行了本课题的实验之后,全校所有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现为对任何活动时都有热情,并能积极主动力地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大大增强,同时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可以说,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学生的做人习惯、做事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等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养成教育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文明行为程度,具体表现在:

1.学生环保意识增强,如学校的草坪,几乎看不到学生上去踩踏,地上的废纸也不见了。

2.文明礼仪程度提高,遇到陌生不熟悉的人,都能主动打招呼。3.学生劳动的意识增强,不少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家能主动帮家长做家务。

4.学生服务意识增强,班干部认真负责,班级中开展了“一帮一,结对子”的活动。

八、本课题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探讨的问题:

1、学校教育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注重学生劳动观念、劳动习惯的养成,而家长重学习,轻德育的观念依然存在,认为学习好是孩子的唯一出路,生活自理并不重要,凡是父母能做的,他们都愿意代替孩子去做。在一部分家庭中还存在:“学校素质教育,家庭应试教育”的现象,学校的素质教育很难从根本上得以落实。因此,我深感任重而道远,要真正让全体家长都重视养成教育,整个社会还必须创设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2、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曲折、反复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和发展的过程,学生克服一个坏习惯和养成一个好习惯,决非是一朝一夕之功即能达到的。因此,应在“恒”字上下功夫,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适应到习惯,循序渐进,逐步形成自觉的良好行为习惯。

第五篇:《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界定与内容:

“良好行为”具体讲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的行为,是必须遵守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习惯”是指由无数次的生息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本课题着重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和实验研究;

2.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初步实验研究。这几方面的研究重点是小学生在做人、做事和学习三大方面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小学生在这三方面养成一系列的良好习惯,她们人格的健全发展就有了巩固的基础。课题在如何做人、做事和学习具体化为一系列习惯,并通过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实践来进行培养。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与具体措施:

1、科研方法:本课题研究方法是多样化的。主导方法是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榜样示范法、修养指导法、定期评价法。辅助方法是问卷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和理论研究等方法。实验中依据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这种理论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促进知行统一,培养儿童的道德行为习惯。根据人本主义道德教育论,在实验中注重现实生活和儿童品德发展实际需要,激发学生探究社会问题的兴趣,注重发展儿童的道德意识、道德

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

2、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开题(2011.4.5-2011.4.30)

课题的准备阶段,搜集与本研究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理论资料,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学习了大量素质教育的理论,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跟踪记录。还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道德判断能力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加强了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的基本理论的研究,对养成教育与我国的传统美德教育进行了比较研究。

第二阶段:材料搜集与研究(2011.5.1-2011.5.31)

实施课题研究阶段,积累研究资料,选取典型案例进行跟踪纪实。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从身体、心理等多方面进行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方法的个案研究。搜集学生常见的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探索矫治方法的策略。形成阶段性总结,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修正方案。

第三阶段:撰写结题报告(2011.6.1-2011.6.26)

课题的总结阶段,撰写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与做法:

探索出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和方法,找到了不良行为习惯的解决策略,对典型学生的个案研究取得一定成果。转变了家长的观念,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1、层次化的德育目标,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个由低到高不断升华、不断强化的过程,小学生年龄跨度大,他们的认识水平和价值判断能力也相差较大。据此,我把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分为两个层面。

(1)第一层面按范围大小制定分层社会目标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应从最基础的做人做起,逐步上升到对社会负责的高层次。各层次的具体目标为:

·做人好习惯。如: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使自己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到文明有礼貌,遵守纪律,知错就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自己有一个行为美的好形象,自己的事自己做„„

·做事好习惯。做事有始终的习惯,节约时间的习惯,做事不拖沓的习惯,乐于助人的习惯,自我管理有条理的习惯„„

·学习好习惯。提问和讨论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经常阅读的习惯,质疑的习惯,反思的习惯„„

(2)第二层面针对年龄特点确定不同年龄段的侧重点

在不同的年龄段,根据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不同而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小学低段主要进行“做人”习惯的培养,并渗透“做事”的内容。中段主要进行“做事”的培养。高段在巩固低、中段教育的基础上,集中进行“学习”的教育。这三个内容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是循序渐进、互有交叉、螺旋上升进行的。

2、特色化的教育活动,增强德育活动的生动性

(1)认知与活动相结合传统的德育工作中重知识灌输,而轻情、意、行的培养。这种教育带来了直接后果是学生“只会说不会做”、“只愿玩不愿做”,无形之中助长了学生言行不一的毛病,在习惯养成教育中,如何避免这种问题呢?我们采用把认知与活动相结合的办法。例如:在思品课上教育低年级学生要关心、照顾、尊重家里的老人,教育学生要关心、爱护所有的老人。另外,每逢重大的节假日或庆祝活动,我都抓住契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如劳动节、教师节、重阳节、国庆节等。

(2)课内外结合课内外的结合,应以课堂为主,课外为辅,按照课内到课外,课外补课内的思路,较好地把握课内外结合的关系点,保证课内外活动积极有效地开展。如课程中“保护环境”这一话题,组织学生围绕“寻找清清的小河”为主题到课外进行调查研究,学生通过观察、研究、讨论,从活动中更深刻地理解了保护环境的紧迫性。

(3)家校结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保持连续性、一致性,就必须加强家校联系。在平日研究工作中,我在学生的表现上坚持做到沟通家长,对家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家庭教育提出明确的要求,如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不让孩子进游戏厅,如何培养孩子在家的习惯养成等,形成共识。

(4)自我教育与评价激励相结合小学生习惯的养成教育最终取决于相应的自我意识水平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自我教育只有在集体活动中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所以,我十分强调良好的班集体建设,注重让学生在集体的氛围中培养习惯。

①在集体中认识自己和他人

我十分强调让学生在集体中将自己与他人比较,将自己的言行与集体的规范比较,其中最关键的是要教育学生学会认识别人,学会在集体中与人相处,要学生发现集体中每个人的闪光点,是尊重别人,宽容待人。

②在集体活动中磨炼自我我在班级中开展“值日班长制”,这一天,早读、广播操、课外活动等,都得值日班长负责。学生在活动中确立了自主意识,自觉做到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

③重视评价激励作用。

对学生习惯养成的评价要以激励为主,从评价对象本身出发,良好的把握评价目标,有效利用评价手段,除了解以外,还要兼顾到来自学生自身、学生之间、社会家庭的评价,防止出现评价主体的局限性。

课题研究的结果: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学生用一种全新的观念看待自己和他人,及时矫正不良行为,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如在活动中要求学生做到“五个一”(给父母烧一个菜、洗一次脚、端一次茶、捶一次背、介绍一种

健身的方法),让学生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做一些事,尽到孝心。由于该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操作性强,孩子们纷纷响应,并从中受到了教育,在活动中寻找到了比金钱更宝贵的东西——人的精神和价值,也知道了生活的艰辛,钱的来之不易,使爱的暖流传遍校园。在德育活动中学生的组织纪律性、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四、课题研究的反思:

本课题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探讨的问题:

1、学校教育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注重学生劳动观念、劳动习惯的养成,而家长重学习,轻德育的观念依然存在,认为学习好是孩子的唯一出路,生活自理并不重要,凡是父母能做的,他们都愿意代替孩子去做。在一部分家庭中还存在:“学校素质教育,家庭应试教育”的现象,学校的素质教育很难从根本上得以落实。因此,我深感任重而道远,要真正让全体家长都重视养成教育,整个社会还必须创设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2、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曲折、反复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和发展的过程,学生克服一个坏习惯和养成一个好习惯,决非是一朝一夕之功即能达到的。因此,应在“恒”字上下功夫,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适应到习惯,循序渐进,逐步形成自觉的良好行为习惯。

下载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1、学生在养成方面暴露的问题极为严重。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梦》中这样指出“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中,我们一直热衷于搞道德教育课,把道德教育文学化、大纲化,其......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践行评价体系的研究实施方案老坪石中心学校一、课题的提出1.背景成功教育从习惯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

    寄宿制小学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结题报告

    寄宿制小学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结题报告 通过调查,总体结论: 第一:寄宿制教育进一步分化出来的衣食住行生活教育还没有完全纳入班主任、学科教师、生活教师工作视野。存在......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淅川县“十二五”规划课题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 实验报告 1.学生的养成教育极为重要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 1、学生的养成教育极为重要。《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大全五篇)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葫芦岛市建昌县娘娘庙中心小学白 淑 娟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一、问题的提出1、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挑战未来的教育。未来的知......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新旧观念的冲突,独生子女的增多,小学教育也出现了令人担忧和深思的......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维新镇盐井小学2015-2016学年度 时间:2015年9月23日 地点:盐井小学 班级:一年级 对象:全体学生 主讲人:吕艳梅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良好习惯,终身受用。习惯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