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三化学公开课教学反思
初三化学公开课教学反思
最近我讲了一节公开课,通过这次活动我收获颇多,有优点也有缺点,为了探究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使以后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思路,现对这一节课进行一下反思:
一、成功之处:
这节课我准备的比较充分。在备课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对知识深挖掘,对这方面的知识做了深入的分析,真正做到重点突出。在备课过程中,我注重了创设教学情景,以一错误的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为主线,使这一条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另外,我选的练习题针对性强,层次性强。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找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如鱼鳔的探究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探究为手段,复习归纳总结知识,力求使化学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 中我注重了落实,在落实过程中,真正做教师导、学生学,并且注意倾听学生的不同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
二、不足之处:
在这节课中,总结出来有“两板”。第一板,在教学过程 中使用小黑板“板”。在以后教学过程中,应该灵活一点,在设计过程中应该给学生留出活动的“天地”。正象赵老师所说的学生是喜欢战的。不要怕学生回答不对,敢于面对学生的错,可以让学生在改错的过程中,提高能力。第二“板”教态板,缺乏激情,没有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气氛不够热烈。
总之,通过这一节课,在老师们的指导下,使我自己提高了许多。多谢赵老师给了我这一次锻炼的机会。
第二篇:初三化学公开课教学反思
初三化学公开课教学反思
2006年月12月18日我在学校讲了一节公开课,通过这次活动我收获颇多,有优点也有缺点,为了探究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使以后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思路,现对这一节课进行一下反思:
一、成功之处:
这节课我准备的比较充分。在备课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对知识深挖掘,对这方面的知识做了深入的分析,真正做到重点突出。在备课过程中,我注重了创设教学情景,以一错误的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为主线,使这一条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另外,我选的练习题针对性强,层次性强。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找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如鱼鳔的探究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探究为手段,复习归纳总结知识,力求使化学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落实,在落实过程中,真正做教师导、学生学,并且注意倾听学生的不同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
二、不足之处:
在这节课中,总结出来有“两板”。第一板,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小黑板“板”。在以后教学过程中,应该灵活一点,在设计过程中应该给学生留出活动的“天地”。正象徐主任所说的学生是喜欢战的。不要怕学生回答不对,敢于面对学生的错,可以让学生在改错的过程中,提高能力。第二“板”教态板,缺乏激情,没有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气氛不够热烈。
总之,通过这一节课,在老师们的指导下,使我自己提高了许多。多谢何老师给了我这一次锻炼的机会。
第三篇:初三化学教学反思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15篇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1
这个月进行了初三教学质量调查,我带的两个班都考的很差,平均分都不及格。说实话,打击很大,但从中也能发现很多问题,在此做个反思。
首先,两个班的高分都太少,80以上的一共才4人,而50分以下的人数太多。这次考试的题目比较灵活,要求学生在牢固掌握知识的同时能熟练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可实际考下来显示出大部分学生对识记性的知识掌握的很差,简单的文字表达式的书写竟成为失分的大头,说明学生课后的记忆工作没有到位。这点责任在我,作为一个新老师,我缺乏经验,对学生过于放松,过于相信他们的自觉性。布置的识记、默写任务并没有认真去盯着他们完成。对于他们默写中的错误也只要他们改一遍,总以为错过了他们就会有记性,下次能不错。事实证明,除少数人之外大部分学生的惰性很强,不采取强硬措施他们就不放在心上。在下阶段的教学中要适当采取惩罚手段,硬性逼他们记忆。
其次,两个班的女生考试情况令我很吃惊,一班20名女生12人不及格;二班18名女生12人不及格。刚开始学习的化学都是偏重于记忆的文式理科内容,对于细心的女生来说,不应该出现这种状况。通过事后观察发现,考试中问题较大的女生上课时普遍注意力不集中,易开小差。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提高这部分人的上课效率,上课多提问,激发他们的思维。
最后,因为两个班学生上课时特点不同,要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一班的学生上课纪律易管,因此可以多设计些学生讨论和情境教学。二班的学生上课比较随便,往往展开讨论后部分学生会把讨论变成闲聊,场面很难控制。在以后的教学中,一班多使用启发式教学,而二班多使用传统的问答式教学。二班经过上周和班主任的联合整顿,现在上课纪律已明显好转,但还是有少数学生过于随便,因此管好纪律也是首要的。只有拥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才能顺利进行教学。我必须树立起教师威信,好好设计化学课,提高化学课的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我与学生的关系过于亲近,以至于一些不知分寸的学生在课上也嬉皮笑脸。这些问题我以后都会注意,争取在期中考时,两个班的成绩能有所进步!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2
随着课堂程改革的深入,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新教材已经用于课堂教学。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教师们普遍认为:这套教材体系全新、图文并茂,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鼓励教师实施个性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但在教学中也面临着许多疑难和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新教材改变了传统的编排模式。在以往的化学教材中,每个概念的出现是循序渐进的,让学生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新教材有的概念是先让学生感知,再逐步掌握。如氧化物这个词在单质,化合物之前出现了,并没有下定义如P2O5、AL2O3、SO2等是氧化物,可以让学生去领悟什么样的物质是氧化物。但教学起来确实有困难,因为学生不知道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2、教材中知识阐述太简略。纵观全书,课文中的知识阐述简略。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需要拓展的地方不少,如化学式的书写方法,新教材中没有讲单质化学式如何写?含原子团的化学式书写方法,读法等应适当补充,不然,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就感到处处有困难。
新的《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为化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通过几个月的化学培训,我有许多体会和反思:
先说说我对化学新教材的认识。新教材用先进的化学科学知识充实了化学教材,加强了化学与人们关心的课题,如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等的融合与渗透,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产、生活入手,用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元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其形成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学会用化学的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特别突出了以下几点:
1、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新教材将科学探究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通过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讨论与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来实现的。
2、突出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新教材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有目的地介绍日常生活和现代社会建设中所用到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技能,为学生提供了他们比较熟悉的情境素材,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验到学有所用,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与兴趣,使学生能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强化了实验的探究性。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更多的实验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不再是简单的训练某个技能或验证某个知识。同时新教材不再划分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而是留有一定的空间让教师创造性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
4、加强了科学与人类精神的渗透与融合。新教材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教育的同时,渗透了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责任感等人类精神文明的教育,使科学知识与人文内容相联系,达到了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如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的教学,以此引导学生关注资源、环境等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3
从20xx年以来我一直担任初三化学教学,而且一直以来我对教学工作也不敢懈怠,不断继续学习来深化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工作中,我努力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同事学习,还参加各种教育教学培训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经过多年的教学努力,我获取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情况反思。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
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教学过程中需要面面都尽量考虑到。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化学这一门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化学,就要让学生喜爱化学,让他们对化学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与生活中相关故事,让他们更了解化学是有用的,更喜欢学习化学。
经过多年的不断努力,学生中考成绩就是一种考验。无论学生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今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争取进步。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4
化学高考分数只有50分,因此一些学生对化学不太重视。他们认为这只是芝麻,与其他西瓜相比实在微不足道。所以我觉得压力很大。学生不应该学习,学习枯燥,要死记硬背,要动动脑筋,多累啊!但是,我们知道这是痛苦的,我们也应该发挥乐观的精神。我们不能在最后一刻放弃一个学生。从学校实际出发,注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努力提高合格率,争取更高的优良率。在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我有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请指正:
(1):打下坚实的基础,努力跟上进度是不可取的。
学生答案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未能准确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很大关系。因此,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仍然是当务之急。
掌握基础知识就是掌握化学教材的知识,并努力在教学中通过每一章。由于学生之间智力和学习基础的差异,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能力不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减少落后现象。为了留出更多复习时间而在普通教学中努力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一些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要掌握基本技能,就要掌握使用化学术语的技能和基本实验技能。在普通实验教学中,学生应真正了解每一个实验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给学生更多的实验机会,通过实验体验观察研究的过程和乐趣,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2)注重知识的获取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问题发现、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在正常的教学和复习中,我们不应该;注重结论,忽视过程,注重简单应用的机械实践,忽视问题情况和解决方案的分析。我们应该关注知识的获取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思维方法。
近年来,科学探究材料出现在化学试题中,这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准确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以教科书知识为基本探究材料,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体验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3)紧密联系现实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5
应对新课程和新教材,教师如何对自已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从而更好的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呢?经过一年的化学新课程教学,下头谈谈个人教学中的几点反思。
一、教学理念上的反思
新课程表面上难度降低了,可是对教师来说,实际上是变难了,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要突破和超越学科本位的观念,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核心理念,从课堂教学中反映出,这些理念已经成为教师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忙学生构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本事。重点突出教学组织的主体性,要摆正师生关系,大力提倡教学民主。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决策。教什么,怎样教,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要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而教师的任务是想办法创设一个既宽松民主又有竞争势态的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课堂氛围。
二、教学方法上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考者。新颖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等都是将教师从传统的一包到底的角度中解脱出来,故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整合。“教无定法,关键在得法”,初中化学教学要异常注重学法指导,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学生情景,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进取性。对学习本事强的学生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降低要求,加强辅导,多鼓励,绝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遗忘的角落”。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不断学习新的业务知识,提高自我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法,转变主角,“授之以渔而不授之以鱼”。改变学生理解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进取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本事;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本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本事;交流与合作的本事。
三、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反思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本事的主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要有效地开展好初中化学的启蒙教育和基础教学,就必须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备学生备学生即教学设计之前必须充分研究到自我所任班级学生学习本课的原有基础和现有困难两个方面;有时会出现一个班级成绩遥遥而另一个班级却落在最终。认真分析学生知识掌握情景,采取同课异构的教学方法,需要备学生的生活,挖掘利用好学生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如学生熟悉的学习用品、家中生活环境,如在讲沼气这部分资料时,我了解到在班里一些从农村来的学生家里就用沼气,于是上课时我让这些学生给大家介绍沼气的制取及应用,全班学生听得十分认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2注重课堂教学环节,新课引入的方法一般分为复习引入、问题引入、讲故事引入、利用实验引入、利用生活现象引入等几种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不一样的教学资料选择不一样的新课引入方法。如在讲结晶时,我给学生说一个谜语“生在大海,走在岸边,太阳一晒,身体全白。”精彩的结尾能够使知识得到深化,对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作用很大。如:学习《溶解度》一节时,第一课时主要是学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为溶解度的学习打基础。在归纳小结时进行讨论:经过本节学习你明白氯化钠和硝 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本事谁大呢?学生讨论的结果:“是不好比,没加热前肯定是氯化钠要大的多,可是一加热又不一样了”。再问:“如何比较不一样固体物之间的溶解本事才比较科学?”这时同学急于想明白下文,有的会继续讨论发表自我的观点,也有的开始预习下面的资料。
四、化学实验教学反思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本事,我觉得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尤为重要,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忙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实验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兼顾创造性学力的培养。所以,可利用新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和研究性课题。多开展一些趣味的小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化学实验的教学和活动形式必须更多样和多元化,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本事,更好帮忙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研究意识。
五、化学情感教学反思
化学学科的情感教育,是利用化学知识、化学实验和化学知识的应用有关的素材进行的,所以,情感教育必须寓于化学知识、技能教学之中,使传授知识、技能与情感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要进取地挖掘和充分利用化学学科自身的教育因素,做到科学性与情感性的有机统一。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中所隐含和显露的情感教育资料,教师要讲清讲透,学生要弄通弄懂。例如,要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首先必须结合学习化学知识,经过介绍我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文化、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我国科技人员的奋发图强的事迹等,让学生认识祖国,了解祖国的今日、昨日、明天,使学生在“知我中华”的基础上产生“爱我中华”的情感。在讲“元素化合物”资料时,可结合我国的丰富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新成就,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教师首先是以自身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去感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的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是使学生产生情感正增长的关键性措施。
虽然新课程下关于化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教学反思对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的研究型、复合型、学者型教师。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6
4月12日我讲了一节公开课,通过这次活动我收获颇多,有优点也有缺点,为了探究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使以后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思路,现对这一节课进行一下反思:
一、成功之处:
这节课我准备的比较充分。在备课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对知识深挖掘,对这方面的知识做了深入的分析,真正做到重点突出。在备课过程中,我注重了创设教学情景,以一错误的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为主线,使这一条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另外,我选的练习题针对性强,层次性强。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找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如鱼鳔的探究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探究为手段,复习归纳总结知识,力求使化学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落实,在落实过程中,真正做教师导、学生学,并且注意倾听学生的不同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
二、不足之处:
在这节课中,总结出来有“两板”。第一板,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小黑板“板”。在以后教学过程中,应该灵活一点,在设计过程中应该给学生留出活动的“天地”。正象赵老师所说的学生是喜欢战的。不要怕学生回答不对,敢于面对学生的错,可以让学生在改错的过程中,提高能力。第二“板”教态板,缺乏激情,没有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气氛不够热烈。
总之,通过这一节课,在老师们的指导下,使我自己提高了许多。多谢赵老师给了我这一次锻炼的机会。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我们现行使用的教材总体说来是符合科学性以及适用性原则,无论内容,还是内容的编排顺序都是科学的,但编委专家不可能把使用教材的每一个班、每一个学生都切实地加以考虑,这就要求使用教材的教师灵活应用教材。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特点,备课时,不仅备教材,还需要备学生。内容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并不是对教材作大的调整。如前后相隔几节课对调是不科学的,这样会引起学生学习上的混乱,增加学生心理负担,也会给学生复习带来不便。当然,一节课需几课时完成,每课时内容分配,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每节课讲多少内容,讲到什么程度,可很据学生情况而定,不可强求一律。例如我们在讲授初中化学一、二单元的同时,可让学生每天适当记忆一些元素符号,以为后面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灵活应用教学方法
科学地安排好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寻求更有效、更灵活的方法将知识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能力提高的更快。例如对于不同的内容,有的使用课件可能效果较好,但有的使用课件适得其反;对于化学演示实验,有的实验教师演示效果较好,但有的通过播放视频效果更好。
三、教学细节无小事
有了好的教法,但教学细节处理不当,必然会浪费时间,影响课堂效率。所以必须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要充分利用教材,合理运用教学手段,妥善处理教学细节,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备课时,应考虑到教学的每一细节以及处理方法。课上一分钟,课下十日功。认真备课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关键所在。
四、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起作用见效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提高课堂实效性是十分重要的。
指导学生预习方法。预习不是看一遍书即可,教师可列出提纲让学生自学,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听课。
指导学生听课方法。要让学生做到“眼到、耳到、手到、心到”。动耳听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动脑加以分析、归纳,将知识加以整理以便加强记忆;动手将重点内容做笔记以备复习。
指导复习方法。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是先快后慢。这就要指导学生及时复习,到后来可间隔一定时间再复习,间隔时间随复习次数越来越长。
只要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课堂教学效率必将大大提高,学生也将受益终身。
五、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
人们常说,十个指头有长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应回避,但个体差异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教师采取有效手段,差生是可以转变的。向40分钟要效率,我们就必需在转化差生上多下功夫,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特别是在中考前的复习教学中分层教学更显重要。
六、善于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无兴趣的课绝对不会有效率,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激发学习兴趣。喜爱才是最好的教师,高效率地提高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效率,是我们每位教师终身所追求的目标。
七、及时反思
教师对于每一节课的得失都应及时总结、反思,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经验+反思=成长”,这个公式表明了一个教师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成长历程。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是现今创新和有效教学的趋势。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和再学习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教学贵在反思,反思贵在坚持。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记录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和所感,有话言长,无话语短。以反思促教学,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之收获。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7
九月月考是初中以来第一次全校范围的月考,初一、初二时一般都是各班老师自己出题自行检测。进入初三我们班各科老师都开始收网,班上的孩子们哀叹:“初中幸福生活从此与我们远离,在基础知识上的频频失分让语文老师出了在平时默写中丢分的同学罚抄的下策。”
月考进步的是语文在作文得分36分的情况下,语文考了98分(第一次突破95分以前总是在90分左右晃荡)老师在抓基础上略施罚抄小计取得了效果。以前在默写和选择题目上总是爱丢分,反应了基础知识巩固不到位的问题。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注意积累写作素材,力争在作文上收获更多。
月考考得的是英语与兴趣很大关系。英语老师初一时为了提高孩子们学习英语兴趣下了很多功夫,推荐一些好看的美剧。一直清楚的记得孩子有一天兴冲冲地回来对我说:“我们老师说了只要看了〈歌舞青春〉十遍你的英语会有很大提高。”孩子带着两种目的去看该剧,英语当时提高没我不知道,但从此孩子爱上了美剧。在九月考的前一天晚上没有作业丫一直看美剧看到十一点半,不是想到第二天的考试我要对她河东狮吼了。这一次的英语题出得比较灵活,一大批英语基础好的孩子失手落马,应证英语死整还是有偏差的,明白了老师当初没有象其它老师一样先进行大量训题的苦心。
这一次数学考试孩子身处第一考场(初三按成绩分考场),看到旁边的孩子已经翻页做题时她心里顿时紧张起来,担心自己时间不够害怕别人比她做得更快更好。填答案时竟然把二题的答案填反了,慌忙之中又着急着拉线去改。四分依然被老师扣掉,她觉得不公平为什么明明她做对了老师还要扣她的分。我劝她:“这仅仅是一次月考,你以后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时间是固定的你不能因为别人快而打乱了自己的节奏。要相信自己,放松心态。”还有一题负号没也没写清楚,被老师扣了一分。
政史一直是孩子丢分的重点,在很多同学历史满分的状况下历史丢了6分。我让她问老师看到底哪方面出了原因,是没有答到要点还是其它原因。她自己说:选择题错了三个。看来她根本就是想当然答题没有对照标答,问题还是出在她自己身上。
九月月考是进入初三的一次小考,不同的孩子身上反应着不同的问题。我们要从不断的反思中获取经验让前进的道路更顺畅一些。
初三化学考试教学反思3
近日,各中学将会陆续进行初三的第一次月考。[]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初三生来说,第一次月考至关重要,这既是对初三第一个月所学知识的检验,也检测了同学们是否适应紧张的初三学习生活,更是为初三接下来的学习、复习明确方向。
一、巩固基础知识
第一次月考题目多为基础知识。所以,初三生要在学习初三新知识的同时,做到以下三件事:
1、复习整理初一、初二所学的基础知识。
2、复习时应要多读课本,抓住基础,认真吃透课本上的每一道例题,例题是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中考也曾出现过课本原题。
3、考前把最近校园发的综合卷子(一套就够)重新做一遍。主要目的是熟悉题型、找找考试的感觉。
二、调整备考心态
升上初三以后,部分学生会渐渐出现以下的心态问题:
1、精神极度紧张,感觉压力很大几乎喘但是气。
2、紧张不起来,求知_减弱,学习有所松懈。
3、急于求成,焦虑急躁,恨不得一口吃成胖子。
而第一次月考则会将同学们各自的缺点暴露无遗:
1、精神紧张的同学考试状态不佳。
2、学习松懈的同学感觉试卷难度大。
3、急于求成的同学则会发现自己复习不牢固。
但切记中考之前的所有考试不是用来区分成绩的,而是帮忙你检测知识掌握状况的。所以每一次考试结束后你完全能够先把成绩放在一边,花主要的精力去研究你的知识盲点和弱点,然后制定针对性的复习措施。
三、弥补知识漏洞
初三第一次月考很重要,但第一次月考的成绩并不重要,你就应庆贺你在中考前找到了自己的知识漏洞。一道题做错了,就不要找“粗心”“审错题”之类的借口,其实就是你相关的知识体系没有搞清楚透彻。因此要对这部分题涉及的知识做一个更深、更广的复习。这其实是月考最重要的一个点,而往往被学生忽略。
同时在初三整个阶段中,要想一向持续优秀,孩子们还需做到:
1、学好化学——初三新增化学学科,不管其他学科的学习状况如何,对所有人来说,化学都站在了同一个起点,都是有可能学好的,并且新课程学好了,学生的自信心就提高了,对其他学科的学习都能起到一个用心促进的作用。反之,如果一开始不着急、不重视,等到发现问题的时候就要花双倍甚至几倍的时间去补,大大降低了复习效率,影响总体成绩。
2、紧追不舍——初三年级,为了给中考复习留出更多的时间,校园老师会赶进度,课程讲得比较快,稍有懈怠就会比较吃力,很多学生出现“旧账还没补上,又欠了新账”的状况,整体忙于应付,无法针对自己的弱项进行强化,到了下学期综合复习的时候,就会是一锅粥。所以,必须要紧追不舍、及时复习,化解疑难问题。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反思
多媒体环境为实验探究性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它不仅可以创设探究情境,提供丰富的主题资源,改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各种需求,同时还可以为学生表达思想、观点提供交流工具。本节课充分利用这些优势,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了有利的空间,同时,也收获了许多惊喜。
惊喜一:精心设计实验,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
课的开始,首先播放了一段视频,让学生以小侦探的身份去破解“死狗洞之谜”,并通过实验的方式去取证,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一共设计了七了实验,实验的材料如灭火器、气球、紫色的小花、矿泉水瓶等均取自于学生身边的物质;
实验报告图文并茂,通过大屏幕展示后一目了然;
实验操作简单易行,现象明显;
实验结论环环相扣。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处于极度兴奋状态,都争着抢着去完成实验,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及时做出分析和判断,整堂课在积极、有序、和谐地进行。学生真正成为了主动学习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学习的接受者。
惊喜二:设置探究问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本节课,我设计了如下的问题:①二氧化碳的密度是怎样的?你如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猜想?②矿泉水瓶变瘪的原因,除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之外,还有没有其它原因?③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都有什么?如何通过实验证明你的说法?④如何检验菜窖的安全性?如不安全,请你告诉农民伯伯该怎么做?这些问题的设计,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宽松、开放、自我、探究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得到释放,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发展,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精神,很多同学的回答出乎老师的想象。如有的同学“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口朝下放在燃着的木条上方”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还有的同学设计出“将菜窖内放一种能和二氧化碳反应并放生成氧气的物质”来
减少窖内二氧化碳的量。我想,这些惊喜来自于教学中不给学生“罩玻璃罩”,让他们自由跳的结果吧。
惊喜三:开放的作业,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作业的第一道题,是使学生在课上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主题资源网和其它途径进一步学习二氧化碳的用途,评析二氧化碳的功与过。第二道作业题,是让学生将抽象化的东西应用到新情境中,用所得的结论去解释新的现象,这个过程,既是对二氧化碳性质的完善,又是对它的复现,也有助于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的理解、记忆,增强了用所得结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两道题均为开放的弹性的作业,目的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都得到发展,体验成功的喜悦;
可喜的是,两周后,两个班的学生都提交了作业,有的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绘画功底,有的发挥了自己电脑的优势,有的对二氧化碳的功与过做了系统的评说。每一份作业都是学生用心完成的,都浸透了学生对这节课的深深地爱,都令我惊喜不已。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地创设民主、宽松、和谐、愉悦、自由、共振的平台,让学生敢表达、会表达;
给学生自主、自我的空间,让学生的个性敢张扬、能张扬。“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8
氧原子构成。
⑥每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
⑦每个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的。
⑧反应物是水,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反应需要的条件是通电。
⑨2分子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2分子氢气和1分子氧气。
⑩电解时产生的氢气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
二、通过分析比较五个化学反应中哪一个最适宜在潜艇里制氧气。
通电
①加热高锰酸钾2KMn04====2K2MnO4+MnO2+O2↑
②电解水2H2O====2H2↑+O2↑
③在常温下使过氧化钠(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2Na2O2+2CO2====2Na2CO3+O2↑
MnO2
④加热氧化汞2HgO====2Hg+O2↑
⑤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2H2O2====2H2O+O2↑
学生发表意见:
学生1:选取电解水。潜艇是在大海里航行,水资源广泛,潜艇里又可以发电。
学生2:选取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生成物为固体和液体,容易分离。
学生3:选取在常温下使过氧化钠(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利用了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循环再用,保护环境。
没有学生选择加热高锰酸钾和加热氧化汞制取氧气。这大概学生已知其原因。
学生讨论、分析,气氛热烈,分析细致,有独特的见解,收到较好的效果。
最后从条件、药品、环保等多角度进行比较,选出合理答案:最适宜在潜艇里制氧气的方法是常温下使过氧化钠(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与其它方法相比,该方法的优点:常温下能进行反应,且利用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作反应物。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9
本学期本人担任初三化学,由于初三化学是一门新接触的课程,又是一科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再加上本班学生比较活泼,所以暂时三周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很认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中也比较活跃,但是由于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记忆能力差,使整体没有得到平衡发展,故在教学中也存在很大的困难。本人也就这三周的教学作一个简单的反思,具体如下:
一、教学方面的经验
1.认真研究新教材及各章节处理方法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产、生活入手,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用化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加强了新课程观念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不断转变教育理念,认真研究总结,贯穿于教学中,及时提醒学生注意热点问题和重点问题。
3.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在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加强化学用语和实验基本技能的教学,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题目,有意识地去锻炼他们思维应变、组织表达的能力。尽量让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多让他们在黑板上写板书,发表自己的观点,动手操作。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化学实验教学情景集色彩、图像、声音、动感等多种特点于一身,使学生有置身于真实情景之感,达到良好的效果。
4.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近年来对环保、能源等社会热点的考查力度逐步加强,这就要求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学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觉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
5.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他们很需要得到老师的鼓励,因此我密切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多与学生谈心,当他们取得进步时我表扬鼓励他们;当他们退步时我找他们个别谈心,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在课堂上尽量地挖掘每个学生的特长加以称赞,激励他们喜欢上化学。
6.练习的选择:一份好的练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练习要进行合理精选,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使学生在轻松高效中掌握知识。
7.科学制定计划:制定出详细的教学、复习计划,明确其内容和要求。有了计划的引导就会有条不紊地进行,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教学方面的不足
我还应该多注重信息交流,主动与一些学校进行交流与学习,扩大资料来源,充分发挥信息互动,取其之长补己之短。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我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
第二方面只有当以上思想工作基本过关了,奏效了,才能使教学效果上去。对于教学方面,我主要从以下五点入手,第一点:总体把握教学要点,如该学年,该学期有哪些知识点,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这样在平常教学中才有目标。第二点:注意和学生一起探索各种题型,我发现学生都有探求未知的特点,只要勾起他们的求知欲与兴趣,学习劲头就上来了。第三点:每节新课后注意反馈,主要作业与小测中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不足之处,及时加以订正。第四点:要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我反对题海战术,但用相当数量题目进行练习却是必要的,练习时要有目的,抓基础与重难点,渗透化学思维,强调一点是老师的练习要注重学生化学思维的形成与锻炼,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与打好基础,可以做到用一把钥匙开多道门。第五点:抓好后进生工作,后进生会影响全班成绩与平均分,所以要花力气使大部分有希望的后进生跟得上。以上五点教学方面的看法我本人只是想根据自身与本班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有机结合,最终想显露一定效果。
一、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备好每一堂课。
备课是教师课前所作的准备工作。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它既有明确的意义又有大致的范围,因此上课前教师(尤其对新教师而言)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通过认真备课来了解教学课标、熟悉教材、收集和组织材料,更应从备课活动中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减少教学时的不确定感,找到一个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就会显著提高。
在教学中,我更多的是从教材、教参出发来进行备课,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在教学中时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我自认为讲解分析清楚的时候,学生却不知所云、鸦雀无声;当我自认为内容简单、不必强调时,学生却常在此出现错误;当我自认为学生在考试中能取得较好成绩的时候,学生的成绩却让我惨不忍睹。有时,在教学中我还会错误地认为化学学科在初三年级是起始科目、任何学生都没有基础;因此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了相同的要求、教学上也采用了相同的进度。这样一来逐渐磨灭了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本已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较差的他们对新学科的学习更加失去了兴趣。
经过反思,我在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备课环节更注重“备学生”。我发现我们的学生缺乏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更缺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他们更多的是寄希望于老师直接的讲解。这一点与正在实施的课改精神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目标是背道而驰的。要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得先让他们学会主动思考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的陈述更少了、提问更多了,学生思考与回答问题的机会也就越多了。让学生在不经意中树立这种观念——想知道为什么,不能再坐等老师的讲解,自己要先行思考。对于后进生,我将教学要求适当降低、教学进度适当减缓、课后作业量适当减少,让他们觉得这门课程并不难学、并能保持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我也始终坚信——我们的后进生是“一桶金”。
二、课堂教学中适时渗透对学生的情感交流。
课改精神中一直提到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要在学科教学中适时渗透情感目标。我一贯认为并不是只有班主任才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每一位老师都应当注重对学生的情感交流,特别是对后进生的关爱。我经常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教育,从他们身边的事说起,从他们所见所闻说起,不和他们说空话、讲大道理,而是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学校对他们个人的重要,力求在给学生教授学科知识的同时辅以学生一个健康的心理和积极向上的态度。我发现,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进行情感交流,拉进了我和学生间的距离,学生变得喜欢老师继而喜欢所教的学科,老师也能发现学生中的闪光点和可爱之处!
以上两点是我在一年初三化学教学中体会最为深刻的。我们需要改变的`是观念,在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和创新中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进而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初中化学实验及实验教学总结
11月23日,在于国宇老师领导下,举行了第二届环翠区初中化学实验及实验教学改革成果展示与观摩。会上于老师说:“实验是化学课程的灵魂。要在做科学中学习化学,在学化学中做科学。”的确,实验是学习化学重要的方法之一。众多老师展示了关于创新实验和实验改革的一些做法,让我眼前一亮,感受颇深。
一、应适当增加实验,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探究能力。
实验虽然重要,但限于篇幅,教材上不可能编制太多的实验。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补充一些实验,既可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提高实验的探索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倪桂静老师和周大炜老师分别在水分子的运动和过氧化氢制氧气增加了实验,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不难看出两位老师的用心良苦和对学科精益求精的认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此外,我认为,在教学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时,可补充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现象明显,效果很好,很能说明金属与盐溶液的条件,让学生记忆深刻。在教学酸溶液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时,除做好铁锈的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外,还可增加由学生分组做氧化铜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实验,实验易做,现象明显。通过两组实验的观察,更能使学生理解酸溶液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规律,便于学生得出和掌握规律。又如,在碱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的教学中,可补充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的实验,先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让学生闻气味,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闻气味。这样,既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碱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规律,又可以加强环保教育,强化环保意识,同时也增强了处理污染物的措施,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二、应以创新实验为突破口,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理念要求各学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化学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梁晓燕老师在此方面的研究,让我豁然开朗。她说,化学源于生活,因为从生活入手,唤起学生探究意识。如,用木条燃烧代替每条燃烧;由医院输氧联想到过氧化氢制氧气代替锌粒与稀硫酸制氢气;硫酸铜与氢氧化钙反应代替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
此外,关于氢气燃烧的创新实验,我有一些想法:例如:氢气的燃烧实验,常把氢气通过玻璃管然后点燃,燃烧时只观察到淡淡的黄色火焰而看不到淡蓝色,因为玻璃中含钠元素所影响的,可向学生如实相告。为了观察的氢气燃烧的真实现象,可以设计出不用玻璃管,改用注射用的大号针头代替玻璃管,这样就可以观察的燃烧的真实现象,实验更直观、更富有吸引力,最重要的是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又如:氢气的燃烧爆炸创新演示实验:利用废弃的饮料塑料袋,把塑料袋的一角撕开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约三分之二体积的氢气,然后把剩下的水倒出,用长的导线插入塑料袋内,导线的另一端与打火机相连。老师按动打火机,塑料袋内的氢气被点燃而发生爆炸,声音响亮又没有危险,现象非常明显。学生观察实验后,异口同声说:“这实验真棒”。成功的创新演示试验,不但给以示范,而且激励学生的创新动机,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以上是我在实验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实验教学的价值显示出其无限的生命力。相信,随着课改的深入,不断地学习、反思、总结,实验教学一定能体现出其旺盛的生命力。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10
从20xx年以来我一直担任初三化学教学,而且一直以来我对教学工作也不敢懈怠,不断继续学习来深化的教育教学水平,在工作中,我努力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同事学习,还参加各种教育教学培训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经过多年的教学努力,我获取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情况反思。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
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教学过程中需要面面都尽量考虑到。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化学这一门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化学,就要让学生化学,让他们对化学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与中相关,让他们更了解化学是有用的,更学习化学。
经过多年的不断努力,学生中考成绩就是一种考验。无论学生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今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争取进步。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11
每一次考试都应该要学会反思自己考试的好与坏,这样才能更好地进步。
●基本功,再扎实些
在此次期中考试中,化学老师发现了这样一些“可惜”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1.化学用语混淆不清,使用不当,如氮原子与氮分子、钠离子与显+1价钠元素……
2.概念不清,如氧化物与含氧化合物、原子与元素……
3.审题不清,答非所问,如用名称表示写成化学式,用化学式表示写成名称。
4.化学方程式书写时不注意细节,如条件漏写、错写、忘写,不配平,气体或沉淀箭号标注有误。
5.化学专用名词写错别字。如量筒写成量桶、坩埚写成坩锅……
●审题,再到位些
期中考试中,部分学生存在审题不到位、思维不够完善等问题,具体表现在:
1.若试卷语言描述拗口,多次出现“不正确、不属于、可能、错误”等词语,同学们七绕八绕就头昏,易犯低级错误;
2.不定项选择题选项犹豫不决;
3.忽略实验细节,如我校期中试卷中有一小题“若提供了铁架台、玻璃棒,过滤操作缺少的玻璃仪器为?”绝大多数学生只填了漏斗,而忽略了烧杯的选择。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12
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更重视学生对实验的探究过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但从实践过程中,我觉得新教材在实验内容安排上,高估了初三学生现阶段的实验能力,也高估了普通中学实验室的硬件配置和人员配置。下面我以初三化学二氧化碳性质的学生分组实验教学经历为例,谈谈本人对这方面的反思。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过程中会出现些什么问题呢?我想,没有亲身经历的老师,哪怕他的化学知识多么丰富,实验能力多么强,都难以想象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出什么问题。
(一)制二氧化碳的盐酸浓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一般来说,多数老师只注意到盐酸浓度不能太高,以防在盐酸挥出发HCl,混在CO2中,从而影响性质实验。但是,如果浓度太低了,将会使反应速度太慢,二氧化碳的量太少,从而导致学生不能检验到集气瓶口燃烧的小木条熄灭。特别是对于象我们学校来说,实验室中长颈漏斗和锥形瓶太少,只能直接用较大试管来组装反应发生装置,学生在制二氧化碳的中途才发现稀盐酸不足,没法直接添加稀盐酸,会十分忙乱,甚至心情不好。那么,稀盐酸以什么浓度才适宜呢?以我的经验看来,3~4mol/L比较合适。
(二)学生虽然看过老师演示倾倒二氧化碳灭火的实验,但仍然会有1/3的学生不能成功完成这个实验。原因很多,比如有的学生是倾倒时集气瓶口没有向下,只是横放,这样会因为蜡烛火焰的热气流将二氧化碳带走,使二氧化碳根本就没有进入烧杯中,从而使蜡烛熄灭;有的则是先把集气瓶上方的玻璃片取开,然后拿起集气瓶再往烧杯中倾倒,这样做往往由于学生动作粗鲁,将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甩掉了;有的则是由于收集守二氧化碳后放置时间太长,二氧化碳已经跑掉了一部分;有的则是由于蜡烛太高,火焰高于烧杯。总而言之,学生可能出现的操作错误有很多会超出老师的想象,而老师们又往往高估了学生的实验能力。从我个人经验来看,由于初三学生才接触化学不久,很多实验还是要先老师演示,再让学生模仿,至少对于普通中学的初中生来说,学生实验还是以模仿为主,如果没有演示和讲解,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实验,往往会使实验失败,从而打击学生做实验的信心和兴趣。
(三)新教材中在探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这个实验中,使用石蕊小花和集气瓶,其实操作十分不方便,原因有二。一是按学生的《实验报告册》上的安排,总共要收集三瓶二氧化碳,花费时间太多,所以应该把集气瓶改为试管;二是实验室自制的石蕊小花实验现象不明显,而且制花成本太高,最好改为蓝色石蕊试纸。如果我们不作这个改进,将会使学生把大量时间花在制备二氧化碳上而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其它实验,而且实验现象不够明显。
总而言之对于初中生来说,实验课中还是要以模仿为主要教育方式。原因有如下几点:
(1)如果你没有把实验过程演示一次给学生看,很多学生就会不知如何下手。
(2)如果你没有布置他们预习实验,而是要求学生自己边阅读《实验报告册》边做实验,你就会发现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要做哪一个实验。他们甚至懒得问。我发现一些学生收集了两瓶二氧化碳后,竟然不知道这两瓶气体是拿来做什么的。
(3)如果你没有在实验演示中让学生看到药品的用量,他们就会有的人用太多药品,有的人用太少药品。
(4)如果你不反复督促做好实验记录,他们就不会想到要做记录。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13
一、中考后的教学反思
经过对20xx年中考试卷的分析,在今后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基础知识,联系生活实际
中考重点始终是初中化学那些最基本、最核心的资料。坚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清晰的化学知识结构,是解决新问题的坚实基础,所以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准确把握,并扎扎实实地落实到位。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基础知识和生活常识的联系,将化学知识回归到实际生产、日常生活中去,使学生能真正理解其原理,从而做到举一反三。
2、加强规范训练,提高书面表达本事
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化学用语的规范书写,提高学生书面语言的科学性,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如:(1)化学式的规范书写。(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条件、状态的标注。(3)化学专有名词及仪器名称的书写。(4)计算题解题格式的规范性等。
3、重视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学们经过实验的操作和观察,激发学生兴趣,获得化学实验技能、启发思维、构成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同时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品质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该学生动手操作的,该学生探究的,该学生观察、推理归纳的都要放手让学生去完成,教师不能越俎代庖。
4、加强审题本事训练
很多同学对题目要求尚未明确就答题而导致失分,如最终两题为两选一,而许多同学没看清要求,两题全做,既增加了难度,又耽误了时间,直接影响了得分。还有部分同学对一些综合题感到无从下手。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多应渗透这方面的训练。如在讲习题时,教师不要帮忙读题,因为教师在读题时往往不经意就把题目的关键词经过语速、语调等反映出来了,要加强综合题的分解训练,一道综合题都是由若干个基础知识点拼接而成的,经过训练要让学生具备将综合题分解成基础知识点和从中提取有用信息的本事,如疱丁解牛一般,眼中是一头完整的牛,心中是一头被肢解后的牛。
二、我的复习做法
1、转变复习的观念,杜绝一张试卷一堂课。
把总复习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把单元复习、各个阶段的复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系统整体的作用。复习做到专题化,专题复习系列化。加强复习训练的针对性。复习时做到堂堂清。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在学生本事培养、方法指导上多下功夫,把每一道题目都作为训练本事、方法的载体。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只会做题目,而是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联系实际,能解决新问题。复习时,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14
新课程的实施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给课程注入了新的生机,给教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的《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为化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化学教学正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生巨大的变化,广大的化学教师响应积极,他们认真理解新的化学课程观,学习新教材,逐渐树立起了新的化学教学观。
(1)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减小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2)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思维方法。
近几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3)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近几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4)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老师们都已开始研究新课程的特点,并用于指导自己得教学,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要提前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5)加强实验教学,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就可以获得较高得分数。
反思: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化学教学设计是一个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一个成功的教学离不开成功的设计,只有充分地酝酿、思考、驾驭教材,引导学生,才有可能使我们的教学精彩纷呈,高潮迭起。虽然新课程关于化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是在教学中及时的反思对于我们的成长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我们实现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才能使我们及时地发现问题,冷静地分析与解决问题,认识到理念与实践的差距,从而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更好地引导学生“学”;在反思中实践时,我们找到理念和行为之间的差距,从而才能使新的教育理念,内化为个人的教学行为,对于成长为新时期专业人才、复合人才,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很有裨益,同时也最大限度的给予学生最负责的教学。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15
历届学生对于《酸碱盐》知识部分的学习,都显得比较困难;每一次上完这部分,我都感到效果很不好。
今天先在二班上完《碱的化学性质》,按照教材的设计思路,第一部分先通过做NaOH、Ca(OH)2与Fe2O3、Na2CO3、CuCl2的反应实验,然后总结出碱与部分非金属氧化物CO2、SO2、SO3,部分盐,酸的反应情况;第二部分学习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教材意图是通过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总结出什么是复分解反应,学生在下册第六章中再详细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这种认知,符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即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但是学生对于理解NaOH、Ca(OH)2同样是碱,为什么前者不能和Na2CO3反应,后者却能够发生反应;也不能在深层次上理解Fe2O3为什么不能与它们发生反应。于是将在下节一班的课做了调整:先抽学生书写稀盐酸与Mg、Fe2O3、CaCO3、AgNO3、NaOH的反应方程式,然后以此引出什么是复分解反应,并初略讲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接下来学习碱的化学性质,先通过理论分析,预测判断反应是否能够发生,再通过实验验证,完成了这部分知识的学习;然后我还引申了酸和碱与其他一些化合物的反应,判断其是否可以发生。
通过我对两个班学生的了解,以及学生的作业情况来看,一班的学生觉得这样的方式比较容易接受,效果也要好得多。后来我进一步分析教材第五、六章,我认为这样调整是十分必要的,而且还应该再提前讲解,最好的是在学习完本章第二节《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之后,就详细学习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以及发生的条件,我的理由是:
一、适度调整优化教科书中的素材,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的关键。
教科书不是静态的,它经过老师在大脑中的再理解、整合之后,结合学生实际,就有了教师心得解读,赋予了新的灵魂。酸碱盐的知识本身就具有容量大、系统性强的特点。前边已经学习了O2、CO2的化学性质,探讨的方式是通过该物质与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映状况来总结其化学性质。基本反应类型,已经接触了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那么,中和反应应该属于那一类呢?如果不及时加以归类,学生在分类方面就会混淆。换句话说,提出中和反应的时候不得不提到复分解反应。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大多又是复分解反应,因此,学习了中和反应之后,就有必要理解这种反应形式。
二、实验可以推出结论,也可以验证结论。
鲁教版的特色之一,就是用化学实验让学生得出相关结论。酸的化学性质部分,编者意图是通过稀盐酸与Mg、Fe2O3、CaCO3、AgNO3、NaOH的反应得出结论,这里除了与Mg的反应外,都是复分解反应;而碱的学习方式也大致相同。如果在中和反应完成之后,学习了复分解反应,学生在掌握了这种反应形式的特点以及发生的条件的基础上,就可以先通过理论判断,再用实验验证,印象会更加深刻。
三、要深刻领悟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课标上,要求“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如果只是局限于教材的稀盐酸和稀硫酸,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这几种物质的话,不去以此为代表进行总结酸碱的通性,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举一不能反三。在解决系统性较强的推断性习题的时候,就会无从下手了。
四、这样调整是提高学生进一步学习能力的需要。
从某种意义上,初中化学相当于一种启蒙学科,给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普及一些最基础的知识,以及获得化学知识的基本方法——实验。但是酸、碱、盐的学习集中在教材的五、六、七章,占据了教材的三分之一的容量,同时在各类考试中,这部分的比重远远超过三分之一。为此,如果不加强系统性知识的训练,是不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的。
第四篇:初三化学教学反思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1
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更重视学生对实验的探究过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但从实践过程中,我觉得新教材在实验内容安排上,高估了初三学生现阶段的实验能力,也高估了普通中学实验室的硬件配置和人员配置。下面我以初三化学二氧化碳性质的学生分组实验教学经历为例,谈谈本人对这方面的反思。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过程中会出现些什么问题呢?我想,没有亲身经历的老师,哪怕他的化学知识多么丰富,实验能力多么强,都难以想象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出什么问题。
(一)制二氧化碳的盐酸浓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一般来说,多数老师只注意到盐酸浓度不能太高,以防在盐酸挥出发HCl,混在CO2中,从而影响性质实验。但是,如果浓度太低了,将会使反应速度太慢,二氧化碳的量太少,从而导致学生不能检验到集气瓶口燃烧的小木条熄灭。特别是对于象我们学校来说,实验室中长颈漏斗和锥形瓶太少,只能直接用较大试管来组装反应发生装置,学生在制二氧化碳的中途才发现稀盐酸不足,没法直接添加稀盐酸,会十分忙乱,甚至心情不好。那么,稀盐酸以什么浓度才适宜呢?以我的经验看来,3~4mol/L比较合适。
(二)学生虽然看过老师演示倾倒二氧化碳灭火的实验,但仍然会有1/3的学生不能成功完成这个实验。原因很多,比如有的学生是倾倒时集气瓶口没有向下,只是横放,这样会因为蜡烛火焰的热气流将二氧化碳带走,使二氧化碳根本就没有进入烧杯中,从而使蜡烛熄灭;有的则是先把集气瓶上方的玻璃片取开,然后拿起集气瓶再往烧杯中倾倒,这样做往往由于学生动作粗鲁,将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甩掉了;有的则是由于收集守二氧化碳后放置时间太长,二氧化碳已经跑掉了一部分;有的则是由于蜡烛太高,火焰高于烧杯。总而言之,学生可能出现的操作错误有很多会超出老师的想象,而老师们又往往高估了学生的实验能力。从我个人经验来看,由于初三学生才接触化学不久,很多实验还是要先老师演示,再让学生模仿,至少对于普通中学的初中生来说,学生实验还是以模仿为主,如果没有演示和讲解,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实验,往往会使实验失败,从而打击学生做实验的信心和兴趣。
(三)新教材中在探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这个实验中,使用石蕊小花和集气瓶,其实操作十分不方便,原因有二。一是按学生的《实验报告册》上的安排,总共要收集三瓶二氧化碳,花费时间太多,所以应该把集气瓶改为试管;二是实验室自制的石蕊小花实验现象不明显,而且制花成本太高,最好改为蓝色石蕊试纸。如果我们不作这个改进,将会使学生把大量时间花在制备二氧化碳上而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其它实验,而且实验现象不够明显。
总而言之对于初中生来说,实验课中还是要以模仿为主要教育方式。原因有如下几点:
(1)如果你没有把实验过程演示一次给学生看,很多学生就会不知如何下手。
(2)如果你没有布置他们预习实验,而是要求学生自己边阅读《实验报告册》边做实验,你就会发现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要做哪一个实验。他们甚至懒得问。我发现一些学生收集了两瓶二氧化碳后,竟然不知道这两瓶气体是拿来做什么的。
(3)如果你没有在实验演示中让学生看到药品的用量,他们就会有的人用太多药品,有的人用太少药品。
(4)如果你不反复督促做好实验记录,他们就不会想到要做记录。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2
有一种差生,纯粹是因为他没有能力集中精神来理解一个完整的问题,或者说,要求他自主地持续10分钟关注一个问题,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这种差生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他缺少主动自我纠正的能力,他没有纠正自己在学习上所出现的各种错误的动机,错了就错了,好象和他无关一样。
这个同学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其实都很好,但学习十分被动。当我教会了他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后,要求他做一道类型题给我看,他总是显得有些不耐烦。当他每做完一步后,他总是要问你下一步如何做,总是不愿自己通过模仿刚刚做过的那道题来解决现在的问题。如果你不在看着他,他就不愿意做下去。
今天评讲第一次月考试卷,我发现,普通班的评讲效果很差,特别是九班。我早就料到很多中下生无心听评讲,所以十分注意提问,几乎每一题都做了提问,遗憾的是,还是发现很多人站起来后都不知道要回答第几题。也许应该减少评讲的题量,更多地进行个别辅导,并让考得好的学生参加对学生的辅导,在课堂上帮他们订正。另外,应该多出一分与试卷相关的练习,加强对中下生基础知识的强化。
中考化学对有效数字的考核常常表现在对量筒、托盘天平的使用上。在一开始介绍量筒的使用时,就应该把有效数字结合起来,进行练习训练。
不明白↑、↓的含义和使用,制二氧化碳的反应是,生成物不要写成碳酸,而应该写成水和二氧化碳。注意引导学生与实际反应相联系。反应物中不须使用这些箭头,这些箭头只能用大生成物中。
要会用正化合价原子与负化合价原子会相结合的规律来推导产物。会分辨反应类型。
点燃:一般有氧气参加。
高温:涉及C和煅烧石灰石。
初三(1)的课堂实在太噪了,但我发现,记他们朗读课文竟然会起到一定作用。这时候不想读书的人会考虑睡觉,一些人会跟着读,虽然他们并不知所读的是什么意思。
我发现,人在课堂,而心不在课堂的学生为数不少,如何使这些掌握一点最为基本的知识呢?到底什么样的课堂安排才能使他们学到一点点东西?4班有一个学生,你叫他阅读一段文字,他死都不看,你问他为什么不看,他又说他正在看,你捂住书本,问他最简单的问题,如什么是物理变化?或请举一个化学变化的例子来,他一定说不会。“不会”这两个字就是所有这一类学生的通常答案,他就总是不假思索说“不会”。这种答案从你开始上他的第一节课开始就是这样。所以这根本就不是说基础不好之故,这完全象是一种“习惯性学习放弃”。真不知东西才能触动他们的神经,使他们意识到要学点东西。他们所有的兴趣和注意力都放在哪里呢?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3
初三化学教学马上就要进入化学用语部分,在初中阶段所学化学用语主要是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这些又是众多化学用语的基础,所以初中阶段化学用语的学习则显得尤为重要。但学生初学化学用语时,常会感到困难,这就是使得此阶段化学用语的教学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等,以便学生能顺利地学好化学用语,逐步习惯运用化学用语,为学好化学打好基础。
在化学用语教学过程中,为了使教学获得好的效果,一般还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是要让学生理解所学化学用语的涵义,做到“名”与“实”结合。
化学用语是代表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的一系列符号或图式,化学用语不仅代表化学事物,且表达特定化学概念,在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的涵义则是化学用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学习化学用语,记忆负担是较重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化学用语的涵义,把符号、图式与物质的特征、化学反应发生和现象结合起来,丰富联想线索,减少机械记忆,增加理解记忆,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记忆效率。
二是要分散难点,合理安排。
化学用语由于数量多,枯燥乏味,成了教学难点,如在教学中把难点分散,则可让学生感觉不难。所以在讲绪言课开始就把元素符号、化学式当作代表某种物质的普通符号陆续出现,让学生多见多写,通过反复出现,使记忆自然形成,到讲这些化学用语时,再揭示它们的内涵,学生就较易掌握了。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作阶段性的归纳小结。
三是加强练习,达到写、读、用三会。
使用化学用语是一种智力技能,不能强求学生一次到位,而要在不断的练习中加深体会,逐步熟练,而且要由浅及深,从易到难,从而使学生达到会写、会读、会用化学用语。在教学中,要注意他们取得的成绩,对于他们的进步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赞扬,学生在不断得到认可的同时,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切忌开始就做难度很大的练习,这样只会增大学习难度,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在学生进行化学用语的学习中,把握好这几方面的教学,就能让学生较轻松地掌握好所学化学用语,同时又发展了他们的记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4
随着课堂程改革的深入,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新教材已经用于课堂教学。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教师们普遍认为:这套教材体系全新、图文并茂,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鼓励教师实施个性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但在教学中也面临着许多疑难和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新教材改变了传统的编排模式。在以往的化学教材中,每个概念的出现是循序渐进的,让学生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新教材有的概念是先让学生感知,再逐步掌握。如氧化物这个词在单质,化合物之前出现了,并没有下定义如P2O5、AL2O3、SO2等是氧化物,可以让学生去领悟什么样的物质是氧化物。但教学起来确实有困难,因为学生不知道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2、教材中知识阐述太简略。纵观全书,课文中的知识阐述简略。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需要拓展的地方不少,如化学式的书写方法,新教材中没有讲单质化学式如何写?含原子团的化学式书写方法,读法等应适当补充,不然,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就感到处处有困难。
新的《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为化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通过几个月的化学培训,我有许多体会和反思:
先说说我对化学新教材的认识。新教材用先进的化学科学知识充实了化学教材,加强了化学与人们关心的课题,如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等的融合与渗透,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产、生活入手,用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元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其形成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学会用化学的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特别突出了以下几点:
1、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新教材将科学探究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通过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讨论与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来实现的。
2、突出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新教材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有目的地介绍日常生活和现代社会建设中所用到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技能,为学生提供了他们比较熟悉的情境素材,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验到学有所用,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与兴趣,使学生能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强化了实验的探究性。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更多的实验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不再是简单的训练某个技能或验证某个知识。同时新教材不再划分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而是留有一定的空间让教师创造性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
4、加强了科学与人类精神的渗透与融合。新教材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教育的同时,渗透了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责任感等人类精神文明的教育,使科学知识与人文内容相联系,达到了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如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的教学,以此引导学生关注资源、环境等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5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老师有新的教学理念。在这个方面上,我觉的自己做的比较差,总是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做、去想、去说。其实,听了张英丽老师的课后,我觉的他的实验设计很好,把1、4实验老师做,2、3实验学生做。把比较危险的、比较困难的留给老师,简单的、容易的留给学生,既有了教师的引导又有了学生的放手去做,效果较好。在我的课堂上,还是老师的主导作用占了主要方面,留给学生去想的、去说的比较少,比方说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上就是老师投影出来的,并没有引起学生的共鸣。在就是学生在回答问题上,急于得出正确的结论,往往打断了学生的回答或者是引导学生回答,说到底,学生的思维还是掌握在老师手中,并没有真正做到观念更新。一个问题问出来,往往学生不知道怎么回答,问题的指向性不明。所以,通过这节课,我意识到对自己的要求不能太低,不能松懈。打造一节精品课是很磨练人的,很能提高人的水平。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6
随着课堂程改革的深入,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新教材已经用于课堂教学。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教师们普遍认为:这套教材体系全新、图文并茂,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鼓励教师实施个性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但在教学中也面临着许多疑难和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新教材改变了传统的编排模式 在以往的化学教材中,每个概念的出现是循序渐进的,让学生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新教材有的概念是先让学生感知,再逐步掌握。如氧化物这个词在单质,化合物之前出现了,并没有下定义如P2O5、AL2O3、SO2等是氧化物,可以让学生去领悟什么样的物质是氧化物。但教学起来确实有困难,因为学生不知道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同时,在学习元素概念之前,又出现了单质、化合物。我们许多教师在元素的概念教学之后再重新系统学习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物质的性质中关于物理性质的定义学生难以理解,因为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就能表现出来的”学生感到茫然,我觉得可以在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后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对比教学。教材淡化概念教学意图是好的,但实际操作起来困难多。
2.教材中知识阐述太简略 纵观全书,课文中的知识阐述简略。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需要拓展的地方不少,如化学式的书写方法,新教材中没有讲单质化学式如何写?含原子团的化学式书写方法,读法等应适当补充,不然,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就感到处处有困难。
3.实验条件影响化学教学 “活动与探究”较多,教材中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没有分开,许多实验现象,结论应让学生在实验中得出。我们绝大多数学校都是农村学校,办学条件都较差。有的实验缺药品,仪器、还有许多学校没有实验室。上好一节化学课很困难,我们有的教师只有因陋就简,仪器用生活中的用品代替,没有实验室就把实验搬到教室里去做,这样,无形之中就增强了教师的工作量,当然,有的教师就只好讲实验,这显然与新课程要求是相违背的。有的实验操作困难,如粉尘爆炸实验,现象不明显;加热过氧化氢制氧气时,若用医院消毒的双氧水,带火星的木条就不会复燃,究其原因是过氧化氢浓度低了或气体含水太多。教材40页的探究实验所选红砖颜色要红,并要研得很细效果才明显。学生实验能力比较低,活动时间不易控制,“活动与探究”课常常不能按时完成。
4.习题和教辅与教材要求不完全一致 第五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习题中有的化学反应在前面从来没有出现过,(如锌与稀硫酸、稀盐酸的反应),这些化学反应方程式是否应该在这一阶段让学生掌握?在学生刚开始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就在习题中出现不会写的化学式和化学反应,让学生根据该反应计算,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许多教师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只好教给学生,不知是否恰当。教辅资料与教材也不完全一致,有的照搬过去的习题,有的难度过大。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7
化学高考分数只有50分,因此一些学生对化学不太重视。他们认为这只是芝麻,与其他西瓜相比实在微不足道。所以我觉得压力很大。学生不应该学习,学习枯燥,要死记硬背,要动动脑筋,多累啊!但是,我们知道这是痛苦的,我们也应该发挥乐观的精神。我们不能在最后一刻放弃一个学生。从学校实际出发,注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努力提高合格率,争取更高的优良率。在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我有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请指正:
(1):打下坚实的基础,努力跟上进度是不可取的。
学生答案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未能准确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很大关系。因此,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仍然是当务之急。
掌握基础知识就是掌握化学教材的知识,并努力在教学中通过每一章。由于学生之间智力和学习基础的差异,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能力不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减少落后现象。为了留出更多复习时间而在普通教学中努力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一些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要掌握基本技能,就要掌握使用化学术语的技能和基本实验技能。在普通实验教学中,学生应真正了解每一个实验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给学生更多的实验机会,通过实验体验观察研究的过程和乐趣,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2)注重知识的获取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问题发现、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在正常的教学和复习中,我们不应该;注重结论,忽视过程,注重简单应用的机械实践,忽视问题情况和解决方案的分析。我们应该关注知识的获取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思维方法。
近年来,科学探究材料出现在化学试题中,这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准确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以教科书知识为基本探究材料,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体验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3)紧密联系现实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8
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学生难于理解,且这个概念也是初高中衔接不上的一个点,初中新课程中对溶解度的计算不作要求,老师也讲得浅显,但到了高中,又有对溶解度的直接计算,所以很多同学不能适应。因此,初中老师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溶解度这个概念的实质。
如“溶解度”概念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
本节课以“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为中心目标,以活动与探究为载体,以问题为主线,进行了有个性、有创意的快乐探究之旅。教学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中的素材,亲历探究过程,给学生活动提供了许多机会和空间,让课堂成为展示学生自我的舞台,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设置问题群、应用多媒体、分步突破难点,使环节紧扣、层层递进,师、生及教材编写者思维同步,形成共鸣,高潮迭起。
由于教学任务重安排的内容较多,结果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建议以后再讲本节时分两课时,第一课时只完成溶解度的定义,第二课时讲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
本节课还有一个缺点:师生之间配合不是太好,有的同学根本没有跟上教师的思路,回答问题事实而非。
今后上课时要多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对学生给予评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跟上教师的思路,当然也要注重学生的不同观点,不能只顾照着自己的思路走。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9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化学教师。由于三年级化学是一门新的接触式课程,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而且这个班的学生比较活泼,三周课堂教学中的学生非常认真,能够进步和参与,在课堂上更加活跃。然而,有些学生基础薄弱,记忆力差,因此整体上还没有得到均衡发展,因此教学存在很大的困难。我对这三周的教学也做了一个简单的反思,具体如下:
I、教学体会
1认真学习新教材和每章的处理方法,引导学生从日常生产生活入手,采用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考试指导: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我加强了对新课程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不断转变教育观念,认真学习总结,贯穿教学始终,并及时提醒学生注意热点和关键问题。
3、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注重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加强化学术语教学和基础实验技能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课堂上,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时间。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主题,有意识地锻炼他们的思维、应变、组织和表达能力。让大多数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课堂活动。让他们在黑板上写字,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操作。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化学实验教学场景融合色彩、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特征,使学生感受到真实的场景,取得良好的效果。
4、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注重知识应用:近年来,环保、能源等社会热点考查逐步加强,要求教学突破单纯灌输教科书知识的限制,使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学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了解社会,用化学视觉观察和分析问题。
5、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他们需要老师的鼓励,所以我非常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更多地与学生交谈。当他们进步时,我会表扬和鼓励他们。当他们退后一步时,我会单独与他们交谈,帮助他们找出原因。试着在课堂上挖掘每个学生的长处,表扬他们,鼓励他们喜欢化学。
6、练习的选择:一个好的练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合理选择练习,减轻学生课后负担,使学生简单有效地掌握知识。
7、科学规划:制定详细的教学和复习计划,明确材料和要求。在计划的指导下,有序开展,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II、教学中的不足
我也应该更加重视信息交流,积极与一些学校沟通学习,扩大数据来源,充分发挥信息交互作用,取长补短。教育是一项永无止境的工作,总是新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变化。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我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
其次,只有上述思想工作基本通过并取得成效,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方面,我主要从以下五点开始。第一点是把握一般教学的要点,如本学年、本学期有哪些知识点、重点和难点,以便在普通教学中有目标。第二点:注意与学生一起探究各种类型的问题。我发现学生具有探索未知事物的特点。只要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和兴趣,他们就会有学习的动力。第三点:注意每次新课后的反馈。在主要作业和测验中发现的学生在知识掌握方面的不足应及时纠正。第四点:要进行必要数量的练习,我反对海上战术,但必须有相当数量的科目进行练习。实践要有目的性,把握基础和重点和难点,渗透化学思维。强调教师的实践应注重学生化学思维的构成和锻炼,有必要的思维技能和打好基础,可以用一把钥匙打开多个门。第五点:密切关注后进生的工作。后进生会影响全班的成绩和平均成绩,所以我们应该努力让大多数有期望的后进生跟上。以上五种教学观点,我只是想根据自己和班级的实际情况,综合、有机地运用,并最终展示出必要的效果。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10
每一次考试都应该要学会反思自己考试的好与坏,这样才能更好地进步。
●基本功,再扎实些
在此次期中考试中,化学老师发现了这样一些“可惜”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1.化学用语混淆不清,使用不当,如氮原子与氮分子、钠离子与显+1价钠元素……
2.概念不清,如氧化物与含氧化合物、原子与元素……
3.审题不清,答非所问,如用名称表示写成化学式,用化学式表示写成名称。
4.化学方程式书写时不注意细节,如条件漏写、错写、忘写,不配平,气体或沉淀箭号标注有误。
5.化学专用名词写错别字。如量筒写成量桶、坩埚写成坩锅……
●审题,再到位些
期中考试中,部分学生存在审题不到位、思维不够完善等问题,具体表现在:
1.若试卷语言描述拗口,多次出现“不正确、不属于、可能、错误”等词语,同学们七绕八绕就头昏,易犯低级错误;
2.不定项选择题选项犹豫不决;
3.忽略实验细节,如我校期中试卷中有一小题“若提供了铁架台、玻璃棒,过滤操作缺少的玻璃仪器为?”绝大多数学生只填了漏斗,而忽略了烧杯的选择。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11
教师要自觉深刻反思自己:不是新教材不好教,而是自己观念方法太陈旧。明明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仍要滔滔地讲,以致“不把学生讲烦不罢休”,“不把学生讲睡不罢休”!司空见惯,并非耸人听闻!甚至我们不得不注意这样的事实:尽管教师讲的枯燥乏味,学生竟然仍能在教室里一节一节安静的端坐着,一晌一晌安静的端坐着,一天一天安静的端坐着,学生这样的修养,难道不值得我们愧疚和钦服?教师在师范院校接受的仍旧是这种灌输式教学模式,自然对这种教学方法得心应手,而对自主、合作、探究新课改学习方法陌生和抵制。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如何实施?全国各地,都有了很好的探索。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杜郎口“提纲引领、自学展示”,西峡“三疑三探,运用拓展”,张熊飞“诱思探究、流程三段”等,都是体现新课改精神的很好的探索。这些先进典型对国家新课改的实行,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在学习这些先进典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和问题,导致效果不理想,这些主要问题有:
一、质量意识偏差。
没有树立面向全体,没有全面质量意识,而仍然是面向少数尖子生,南辕北辙,应试教育,挂羊头卖狗肉。
比如就面向全体的重要方式分组合作教学来说,一般四人一组,异质分组,组内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都要有,就这就难如上青天。什么难以管理了,什么影响优等生学习了等,没有认识到合作学习同时对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团队精神、思想品德的重要价值,不是积极进取,不是积极想方设法如何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感化教育转变学生,而是选择退却和放弃,无所作为,导致学困生依然继续被边缘化。
二、责任心不强。
责任心是一个教师教好学的最重要的基本条件。责任心不强,课改成为花样,常规课偷工减料,例如该做能做的实验找种种借口不做。
三、没有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定位不准:教师只是引导者而非主体者,教师是伴郎而非新郎,伴娘而非新娘。表现在独霸讲堂,忘记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要教会学生走路,要让位讲堂与学生,而非一味的教师在堂上表演走路。
四、不能反思。
教学效果不好,不自我反思,反而埋怨学生“没有配合好”,奇谈怪论!学生配合什么?难道课堂教学是演戏?如此本末倒置,不是学生配合教师,而是教师服务学生。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12
回顾多年的化学教学工作,结合这次的研讨课,获得不少心得体会。下面就是我的教学反思。
一、教学方面的经验
1、认真研究新教材及各章节处理方法:前几年用的是老教材,近几年改用新教材。新教材增加了两个单元,用化学科学知识充实了化学教材,加强了化学与人们关心的课题,如材料、能源、环境、生命健康等的融合与渗透,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产、生活入手,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用化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加强了新课程观念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不断转变教育理念,认真研究总结历届中考试穿于教学中,及时提醒学生注意热点问题和重点问题。
3、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在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加强化学用语和实验基本技能的教学,扎扎实实打好基矗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题目,有意识地去锻炼他们思维应变、组织表达的能力。尽量让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多让他们在黑板上写板书,发表自己的观点,动手操作。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使化学实验教学情景集色彩、图像、声音、于真实情景之感,达到良好的效果。
4、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近年来对环保、能源等社会热点的考查力度逐步加强,这就要求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触、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觉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
5、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他们很需要得到老师的鼓励,因此我密切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多与学生谈心,当他们取得进步时我表扬鼓励他们;当他们退步时我找他们个别谈心,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在课堂上尽量地挖掘每个学生的特长加以称赞,激变要他学为他要学。练习和考卷的选择:一份好的练习和考卷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使学生在轻松高效中掌握知识。科学制定计划:制定出详细的教学、复习计划,明确其内容和要求。有了计划的引导就会有条不紊地进行,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教学方面的不足
我还应该多注重信息交流,主动与一些学校进行交流与学习,扩大资料来源,充分发挥信息互动,取其之长补己之短。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我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13
历届学生对于《酸碱盐》知识部分的学习,都显得比较困难;每一次上完这部分,我都感到效果很不好。
今天先在二班上完《碱的化学性质》,按照教材的设计思路,第一部分先通过做NaOH、Ca(OH)2与Fe2O3、Na2CO3、CuCl2的反应实验,然后总结出碱与部分非金属氧化物CO2、SO2、SO3,部分盐,酸的反应情况;第二部分学习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教材意图是通过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总结出什么是复分解反应,学生在下册第六章中再详细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这种认知,符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即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但是学生对于理解NaOH、Ca(OH)2同样是碱,为什么前者不能和Na2CO3反应,后者却能够发生反应;也不能在深层次上理解Fe2O3为什么不能与它们发生反应。于是将在下节一班的课做了调整:先抽学生书写稀盐酸与Mg、Fe2O3、CaCO3、AgNO3、NaOH的反应方程式,然后以此引出什么是复分解反应,并初略讲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接下来学习碱的化学性质,先通过理论分析,预测判断反应是否能够发生,再通过实验验证,完成了这部分知识的学习;然后我还引申了酸和碱与其他一些化合物的反应,判断其是否可以发生。
通过我对两个班学生的了解,以及学生的作业情况来看,一班的学生觉得这样的方式比较容易接受,效果也要好得多。后来我进一步分析教材第五、六章,我认为这样调整是十分必要的,而且还应该再提前讲解,最好的是在学习完本章第二节《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之后,就详细学习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以及发生的条件,我的理由是:
一、适度调整优化教科书中的素材,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的关键。
教科书不是静态的,它经过老师在大脑中的再理解、整合之后,结合学生实际,就有了教师心得解读,赋予了新的灵魂。酸碱盐的知识本身就具有容量大、系统性强的特点。前边已经学习了O2、CO2的化学性质,探讨的方式是通过该物质与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映状况来总结其化学性质。基本反应类型,已经接触了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那么,中和反应应该属于那一类呢?如果不及时加以归类,学生在分类方面就会混淆。换句话说,提出中和反应的时候不得不提到复分解反应。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大多又是复分解反应,因此,学习了中和反应之后,就有必要理解这种反应形式。
二、实验可以推出结论,也可以验证结论。
鲁教版的特色之一,就是用化学实验让学生得出相关结论。酸的化学性质部分,编者意图是通过稀盐酸与Mg、Fe2O3、CaCO3、AgNO3、NaOH的反应得出结论,这里除了与Mg的反应外,都是复分解反应;而碱的学习方式也大致相同。如果在中和反应完成之后,学习了复分解反应,学生在掌握了这种反应形式的特点以及发生的条件的基础上,就可以先通过理论判断,再用实验验证,印象会更加深刻。
三、要深刻领悟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课标上,要求“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如果只是局限于教材的稀盐酸和稀硫酸,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这几种物质的话,不去以此为代表进行总结酸碱的通性,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举一不能反三。在解决系统性较强的推断性习题的时候,就会无从下手了。
四、这样调整是提高学生进一步学习能力的需要。
从某种意义上,初中化学相当于一种启蒙学科,给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普及一些最基础的知识,以及获得化学知识的基本方法——实验。但是酸、碱、盐的学习集中在教材的五、六、七章,占据了教材的三分之一的容量,同时在各类考试中,这部分的比重远远超过三分之一。为此,如果不加强系统性知识的训练,是不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的。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14
本学期本人担任初三化学,由于初三化学是一门新接触的课程,又是一科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再加上本班学生比较活泼,所以暂时三周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很认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中也比较活跃,但是由于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记忆能力差,使整体没有得到平衡发展,故在教学中也存在很大的困难。本人也就这三周的教学作一个简
单的反思,具体如下:
一、教学方面的经验
1.认真研究新教材及各章节处理方法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产、生活入手,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用化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加强了新课程观念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不断转变教育理念,认真研究总结,贯穿于教学中,及时提醒学生注意热点问题和重点问题。
3.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在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加强化学用语和实验基本技能的教学,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题目,有意识地去锻炼他们思维应变、组织表达的能力。尽量让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多让他们在黑板上写板书,发表自己的观点,动手操作。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化学实验教学情景集色彩、图像、声音、动感等多种特点于一身,使学生有置身于真实情景之感,达到良好的效果。
4.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近年来对环保、能源等社会热点的考查力度逐步加强,这就要求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学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觉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
5.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他们很需要得到老师的鼓励,因此我密切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多与学生谈心,当他们取得进步时我表扬鼓励他们;当他们退步时我找他们个别谈心,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在课堂上尽量地挖掘每个学生的特长加以称赞,激励他们喜欢上化学。
6.练习的选择:一份好的练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练习要进行合理精选,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使学生在轻松高效中掌握知识。
7.科学制定计划:制定出详细的教学、复习计划,明确其内容和要求。有了计划的引导就会有条不紊地进行,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教学方面的不足
我还应该多注重信息交流,主动与一些学校进行交流与学习,扩大资料来源,充分发挥信息互动,取其之长补己之短。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我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
第二方面只有当以上思想工作基本过关了,奏效了,才能使教学效果上去。对于教学方面,我主要从以下五点入手,第一点:总体把握教学要点,如该学年,该学期有哪些知识点,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这样在平常教学中才有目标。第二点:注意和学生一起探索各种题型,我发现学生都有探求未知的特点,只要勾起他们的求知欲与兴趣,学习劲头就上来了。第三点:每节新课后注意反馈,主要作业与小测中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不足之处,及时加以订正。第四点:要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我反对题海战术,但用相当数量题目进行练习却是必要的,练习时要有目的,抓基础与重难点,渗透化学思维,强调一点是老师的练习要注重学生化学思维的形成与锻炼,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与打好基础,可以做到用一把钥匙开多道门。第五点:抓好后进生工作,后进生会影响全班成绩与平均分,所以要花力气使大部分有希望的后进生跟得上。以上五点教学方面的看法我本人只是想根据自身与本班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有机结合,最终想显露一定效果。
一、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备好每一堂课。
备课是教师课前所作的准备工作。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它既有明确的意义又有大致的范围,因此上课前教师(尤其对新教师而言)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通过认真备课来了解教学课标、熟悉教材、收集和组织材料,更应从备课活动中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减少教学时的不确定感,找到一个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就会显著提高。
在教学中,我更多的是从教材、教参出发来进行备课,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在教学中时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我自认为讲解分析清楚的时候,学生却不知所云、鸦雀无声;当我自认为内容简单、不必强调时,学生却常在此出现错误;当我自认为学生在考试中能取得较好成绩的时候,学生的成绩却让我惨不忍睹。有时,在教学中我还会错误地认为化学学科在初三年级是起始科目、任何学生都没有基础;因此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了相同的要求、教学上也采用了相同的进度。这样一来逐渐磨灭了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本已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较差的他们对新学科的学习更加失去了兴趣。
经过反思,我在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备课环节更注重“备学生”。我发现我们的学生缺乏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更缺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他们更多的是寄希望于老师直接的讲解。这一点与正在实施的课改精神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目标是背道而驰的。要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得先让他们学会主动思考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的陈述更少了、提问更多了,学生思考与回答问题的机会也就越多了。让学生在不经意中树立这种观念——想知道为什么,不能再坐等老师的讲解,自己要先行思考。对于后进生,我将教学要求适当降低、教学进度适当减缓、课后作业量适当减少,让他们觉得这门课程并不难学、并能保持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我也始终坚信——我们的后进生是“一桶金”。
二、课堂教学中适时渗透对学生的情感交流。
课改精神中一直提到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要在学科教学中适时渗透情感目标。我一贯认为并不是只有班主任才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每一位老师都应当注重对学生的情感交流,特别是对后进生的关爱。我经常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教育,从他们身边的事说起,从他们所见所闻说起,不和他们说空话、讲大道理,而是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学校对他们个人的重要,力求在给学生教授学科知识的同时辅以学生一个健康的心理和积极向上的态度。我发现,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进行情感交流,拉进了我和学生间的距离,学生变得喜欢老师继而喜欢所教的学科,老师也能发现学生中的闪光点和可爱之处!
以上两点是我在一年初三化学教学中体会最为深刻的。我们需要改变的是观念,在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和创新中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进而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15
一、中考后的教学反思
经过对20xx年中考试卷的分析,在今后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基础知识,联系生活实际
中考重点始终是初中化学那些最基本、最核心的资料。坚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清晰的化学知识结构,是解决新问题的坚实基础,所以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准确把握,并扎扎实实地落实到位。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基础知识和生活常识的联系,将化学知识回归到实际生产、日常生活中去,使学生能真正理解其原理,从而做到举一反三。
2、加强规范训练,提高书面表达本事
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化学用语的规范书写,提高学生书面语言的科学性,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如:(1)化学式的规范书写。(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条件、状态的标注。(3)化学专有名词及仪器名称的书写。(4)计算题解题格式的规范性等。
3、重视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学们经过实验的操作和观察,激发学生兴趣,获得化学实验技能、启发思维、构成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同时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品质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该学生动手操作的,该学生探究的,该学生观察、推理归纳的都要放手让学生去完成,教师不能越俎代庖。
4、加强审题本事训练
很多同学对题目要求尚未明确就答题而导致失分,如最终两题为两选一,而许多同学没看清要求,两题全做,既增加了难度,又耽误了时间,直接影响了得分。还有部分同学对一些综合题感到无从下手。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多应渗透这方面的训练。如在讲习题时,教师不要帮忙读题,因为教师在读题时往往不经意就把题目的关键词经过语速、语调等反映出来了,要加强综合题的分解训练,一道综合题都是由若干个基础知识点拼接而成的,经过训练要让学生具备将综合题分解成基础知识点和从中提取有用信息的本事,如疱丁解牛一般,眼中是一头完整的牛,心中是一头被肢解后的牛。
二、我的复习做法
1、转变复习的观念,杜绝一张试卷一堂课。
把总复习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把单元复习、各个阶段的复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系统整体的作用。复习做到专题化,专题复习系列化。加强复习训练的针对性。复习时做到堂堂清。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在学生本事培养、方法指导上多下工夫,把每一道题目都作为训练本事、方法的载体。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只会做题目,而是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联系实际,能解决新问题。复习时,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五篇:初三化学教学反思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1
应对新课程和新教材,教师如何对自已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从而更好的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呢?经过一年的化学新课程教学,下头谈谈个人教学中的几点反思。
一、教学理念上的反思
新课程表面上难度降低了,可是对教师来说,实际上是变难了,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要突破和超越学科本位的观念,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核心理念,从课堂教学中反映出,这些理念已经成为教师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忙学生构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本事。重点突出教学组织的主体性,要摆正师生关系,大力提倡教学民主。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决策。教什么,怎样教,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要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而教师的任务是想办法创设一个既宽松民主又有竞争势态的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课堂氛围。
二、教学方法上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考者。新颖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等都是将教师从传统的一包到底的角度中解脱出来,故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整合。“教无定法,关键在得法”,初中化学教学要异常注重学法指导,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学生情景,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进取性。对学习本事强的学生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降低要求,加强辅导,多鼓励,绝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遗忘的角落”。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不断学习新的业务知识,提高自我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法,转变主角,“授之以渔而不授之以鱼”。改变学生理解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进取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本事;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本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本事;交流与合作的本事。
三、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反思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本事的主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要有效地开展好初中化学的启蒙教育和基础教学,就必须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备学生备学生即教学设计之前必须充分研究到自我所任班级学生学习本课的原有基础和现有困难两个方面;有时会出现一个班级成绩遥遥而另一个班级却落在最终。认真分析学生知识掌握情景,采取同课异构的教学方法,需要备学生的生活,挖掘利用好学生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如学生熟悉的学习用品、家中生活环境,如在讲沼气这部分资料时,我了解到在班里一些从农村来的学生家里就用沼气,于是上课时我让这些学生给大家介绍沼气的制取及应用,全班学生听得十分认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2注重课堂教学环节,新课引入的方法一般分为复习引入、问题引入、讲故事引入、利用实验引入、利用生活现象引入等几种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不一样的教学资料选择不一样的新课引入方法。如在讲结晶时,我给学生说一个谜语“生在大海,走在岸边,太阳一晒,身体全白。”精彩的结尾能够使知识得到深化,对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作用很大。如:学习《溶解度》一节时,第一课时主要是学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为溶解度的学习打基础。在归纳小结时进行讨论:经过本节学习你明白氯化钠和硝 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本事谁大呢?学生讨论的结果:“是不好比,没加热前肯定是氯化钠要大的多,可是一加热又不一样了”。再问:“如何比较不一样固体物之间的溶解本事才比较科学?”这时同学急于想明白下文,有的会继续讨论发表自我的观点,也有的开始预习下头的资料。
四、化学实验教学反思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本事,我觉得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尤为重要,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忙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实验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兼顾创造性学力的培养。所以,可利用新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和研究性课题。多开展一些趣味的小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化学实验的教学和活动形式必须更多样和多元化,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本事,更好帮忙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研究意识。
五、化学情感教学反思
化学学科的情感教育,是利用化学知识、化学实验和化学知识的应用有关的素材进行的,所以,情感教育必须寓于化学知识、技能教学之中,使传授知识、技能与情感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要进取地挖掘和充分利用化学学科自身的教育因素,做到科学性与情感性的有机统一。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中所隐含和显露的情感教育资料,教师要讲清讲透,学生要弄通弄懂。例如,要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首先必须结合学习化学知识,经过介绍我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文化、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我国科技人员的奋发图强的事迹等,让学生认识祖国,了解祖国的今日、昨日、明天,使学生在“知我中华”的基础上产生“爱我中华”的情感。在讲“元素化合物”资料时,可结合我国的丰富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新成就,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教师首先是以自身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去感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的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是使学生产生情感正增长的关键性措施。
虽然新课程下关于化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教学反思对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的研究型、复合型、学者型教师。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2
新课程的实施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给课程注入了新的生机,给教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的《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为化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化学教学正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生巨大的变化,广大的化学教师响应积极,他们认真理解新的化学课程观,学习新教材,逐渐树立起了新的化学教学观。
(1)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减小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2)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思维方法。
近几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3)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近几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4)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老师们都已开始研究新课程的特点,并用于指导自己得教学,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要提前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5)加强实验教学,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就可以获得较高得分数。
反思: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化学教学设计是一个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一个成功的教学离不开成功的设计,只有充分地酝酿、思考、驾驭教材,引导学生,才有可能使我们的教学精彩纷呈,高潮迭起。虽然新课程关于化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是在教学中及时的反思对于我们的成长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我们实现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才能使我们及时地发现问题,冷静地分析与解决问题,认识到理念与实践的差距,从而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更好地引导学生“学”;在反思中实践时,我们找到理念和行为之间的差距,从而才能使新的教育理念,内化为个人的教学行为,对于成长为新时期专业人才、复合人才,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很有裨益,同时也最大限度的给予学生最负责的教学。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3
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更重视学生对实验的探究过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但从实践过程中,我觉得新教材在实验内容安排上,高估了初三学生现阶段的实验能力,也高估了普通中学实验室的硬件配置和人员配置。下面我以初三化学二氧化碳性质的学生分组实验教学经历为例,谈谈本人对这方面的反思。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过程中会出现些什么问题呢?我想,没有亲身经历的老师,哪怕他的化学知识多么丰富,实验能力多么强,都难以想象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出什么问题。
(一)制二氧化碳的盐酸浓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一般来说,多数老师只注意到盐酸浓度不能太高,以防在盐酸挥出发HCl,混在CO2中,从而影响性质实验。但是,如果浓度太低了,将会使反应速度太慢,二氧化碳的量太少,从而导致学生不能检验到集气瓶口燃烧的小木条熄灭。特别是对于象我们学校来说,实验室中长颈漏斗和锥形瓶太少,只能直接用较大试管来组装反应发生装置,学生在制二氧化碳的中途才发现稀盐酸不足,没法直接添加稀盐酸,会十分忙乱,甚至心情不好。那么,稀盐酸以什么浓度才适宜呢?以我的经验看来,3~4mol/L比较合适。
(二)学生虽然看过老师演示倾倒二氧化碳灭火的实验,但仍然会有1/3的学生不能成功完成这个实验。原因很多,比如有的学生是倾倒时集气瓶口没有向下,只是横放,这样会因为蜡烛火焰的热气流将二氧化碳带走,使二氧化碳根本就没有进入烧杯中,从而使蜡烛熄灭;有的则是先把集气瓶上方的玻璃片取开,然后拿起集气瓶再往烧杯中倾倒,这样做往往由于学生动作粗鲁,将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甩掉了;有的则是由于收集守二氧化碳后放置时间太长,二氧化碳已经跑掉了一部分;有的则是由于蜡烛太高,火焰高于烧杯。总而言之,学生可能出现的操作错误有很多会超出老师的想象,而老师们又往往高估了学生的实验能力。从我个人经验来看,由于初三学生才接触化学不久,很多实验还是要先老师演示,再让学生模仿,至少对于普通中学的初中生来说,学生实验还是以模仿为主,如果没有演示和讲解,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实验,往往会使实验失败,从而打击学生做实验的信心和兴趣。
(三)新教材中在探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这个实验中,使用石蕊小花和集气瓶,其实操作十分不方便,原因有二。一是按学生的《实验报告册》上的安排,总共要收集三瓶二氧化碳,花费时间太多,所以应该把集气瓶改为试管;二是实验室自制的石蕊小花实验现象不明显,而且制花成本太高,最好改为蓝色石蕊试纸。如果我们不作这个改进,将会使学生把大量时间花在制备二氧化碳上而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其它实验,而且实验现象不够明显。
总而言之对于初中生来说,实验课中还是要以模仿为主要教育方式。原因有如下几点:
(1)如果你没有把实验过程演示一次给学生看,很多学生就会不知如何下手。
(2)如果你没有布置他们预习实验,而是要求学生自己边阅读《实验报告册》边做实验,你就会发现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要做哪一个实验。他们甚至懒得问。我发现一些学生收集了两瓶二氧化碳后,竟然不知道这两瓶气体是拿来做什么的。
(3)如果你没有在实验演示中让学生看到药品的用量,他们就会有的人用太多药品,有的人用太少药品。
(4)如果你不反复督促做好实验记录,他们就不会想到要做记录。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4
一、中考后的教学反思
经过对20xx年中考试卷的分析,在今后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基础知识,联系生活实际
中考重点始终是初中化学那些最基本、最核心的资料。坚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清晰的化学知识结构,是解决新问题的坚实基础,所以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准确把握,并扎扎实实地落实到位。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基础知识和生活常识的联系,将化学知识回归到实际生产、日常生活中去,使学生能真正理解其原理,从而做到举一反三。
2、加强规范训练,提高书面表达本事
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化学用语的规范书写,提高学生书面语言的科学性,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如:(1)化学式的规范书写。(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条件、状态的标注。(3)化学专有名词及仪器名称的书写。(4)计算题解题格式的规范性等。
3、重视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学们经过实验的操作和观察,激发学生兴趣,获得化学实验技能、启发思维、构成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同时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品质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该学生动手操作的,该学生探究的,该学生观察、推理归纳的都要放手让学生去完成,教师不能越俎代庖。
4、加强审题本事训练
很多同学对题目要求尚未明确就答题而导致失分,如最终两题为两选一,而许多同学没看清要求,两题全做,既增加了难度,又耽误了时间,直接影响了得分。还有部分同学对一些综合题感到无从下手。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多应渗透这方面的训练。如在讲习题时,教师不要帮忙读题,因为教师在读题时往往不经意就把题目的关键词经过语速、语调等反映出来了,要加强综合题的分解训练,一道综合题都是由若干个基础知识点拼接而成的,经过训练要让学生具备将综合题分解成基础知识点和从中提取有用信息的本事,如疱丁解牛一般,眼中是一头完整的牛,心中是一头被肢解后的牛。
二、我的复习做法
1、转变复习的观念,杜绝一张试卷一堂课。
把总复习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把单元复习、各个阶段的复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系统整体的作用。复习做到专题化,专题复习系列化。加强复习训练的针对性。复习时做到堂堂清。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在学生本事培养、方法指导上多下工夫,把每一道题目都作为训练本事、方法的载体。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只会做题目,而是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联系实际,能解决新问题。复习时,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5
有一种差生,纯粹是因为他没有能力集中精神来理解一个完整的问题,或者说,要求他自主地持续10分钟关注一个问题,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这种差生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他缺少主动自我纠正的能力,他没有纠正自己在学习上所出现的各种错误的动机,错了就错了,好象和他无关一样。
这个同学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其实都很好,但学习十分被动。当我教会了他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后,要求他做一道类型题给我看,他总是显得有些不耐烦。当他每做完一步后,他总是要问你下一步如何做,总是不愿自己通过模仿刚刚做过的那道题来解决现在的问题。如果你不在看着他,他就不愿意做下去。
今天评讲第一次月考试卷,我发现,普通班的评讲效果很差,特别是九班。我早就料到很多中下生无心听评讲,所以十分注意提问,几乎每一题都做了提问,遗憾的是,还是发现很多人站起来后都不知道要回答第几题。也许应该减少评讲的题量,更多地进行个别辅导,并让考得好的学生参加对学生的辅导,在课堂上帮他们订正。另外,应该多出一分与试卷相关的练习,加强对中下生基础知识的强化。
中考化学对有效数字的考核常常表现在对量筒、托盘天平的使用上。在一开始介绍量筒的使用时,就应该把有效数字结合起来,进行练习训练。
不明白↑、↓的含义和使用,制二氧化碳的反应是,生成物不要写成碳酸,而应该写成水和二氧化碳。注意引导学生与实际反应相联系。反应物中不须使用这些箭头,这些箭头只能用大生成物中。
要会用正化合价原子与负化合价原子会相结合的规律来推导产物。会分辨反应类型。
点燃:一般有氧气参加。
高温:涉及C和煅烧石灰石。
初三(1)的课堂实在太噪了,但我发现,记他们朗读课文竟然会起到一定作用。这时候不想读书的人会考虑睡觉,一些人会跟着读,虽然他们并不知所读的是什么意思。
我发现,人在课堂,而心不在课堂的学生为数不少,如何使这些掌握一点最为基本的知识呢?到底什么样的课堂安排才能使他们学到一点点东西?4班有一个学生,你叫他阅读一段文字,他死都不看,你问他为什么不看,他又说他正在看,你捂住书本,问他最简单的问题,如什么是物理变化?或请举一个化学变化的例子来,他一定说不会。“不会”这两个字就是所有这一类学生的通常答案,他就总是不假思索说“不会”。这种答案从你开始上他的第一节课开始就是这样。所以这根本就不是说基础不好之故,这完全象是一种“习惯性学习放弃”。真不知东西才能触动他们的神经,使他们意识到要学点东西。他们所有的兴趣和注意力都放在哪里呢?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6
氧原子构成。
⑥每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
⑦每个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的。
⑧反应物是水,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反应需要的条件是通电。
⑨2分子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2分子氢气和1分子氧气。
⑩电解时产生的氢气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
二、通过分析比较五个化学反应中哪一个最适宜在潜艇里制氧气。
通电
①加热高锰酸钾2KMn04====2K2MnO4+MnO2+O2↑
②电解水2H2O====2H2↑+O2↑
③在常温下使过氧化钠(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2Na2O2+2CO2====2Na2CO3+O2↑
MnO2
④加热氧化汞2HgO====2Hg+O2↑
⑤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2H2O2====2H2O+O2↑
学生发表意见:
学生1:选取电解水。潜艇是在大海里航行,水资源广泛,潜艇里又可以发电。
学生2:选取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生成物为固体和液体,容易分离。
学生3:选取在常温下使过氧化钠(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利用了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循环再用,保护环境。
没有学生选择加热高锰酸钾和加热氧化汞制取氧气。这大概学生已知其原因。
学生讨论、分析,气氛热烈,分析细致,有独特的见解,收到较好的效果。
最后从条件、药品、环保等多角度进行比较,选出合理答案:最适宜在潜艇里制氧气的方法是常温下使过氧化钠(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与其它方法相比,该方法的优点:常温下能进行反应,且利用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作反应物。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7
从20xx年9月走上工作岗位以来,我已在初三毕业班从事了两年的化学教学工作。对于刚走出大学校园、走上工作岗位,学校即安排我从事毕业班教学工作是对我的信任、更是对我的考验。
两年初三教学中,我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这离不开学校领导的关心和老师们的帮助、更不离开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当然,在这两年的教学工作中,让我收获最大的是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对于新教师而言,发现问题、并从问题和困惑中去寻求解决的办法是自身提高工作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而要走通这条途径就必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的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探寻失败的教训!
我在两年初三化学教学工作中的反思有以下几点:
一、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出发,认真备好每一堂课
备课是教师课前所作的准备工作。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它既有明确的意义又有大致的范围,因此上课前教师(尤其对新教师而言)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通过认真备课来了解教学大纲、熟悉教材、收集和组织材料,更应从备课活动中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减少教学时的不确定感,找到一个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就会显著提高。
在我第一年的教学中,我更多的是从教材、教参出发来进行备课,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在教学中时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我自认为讲解分析清楚的时候,学生却不知所云、鸦雀无声;当我自认为内容简单、不必强调时,学生却常在此出现错误;当我自认为学生在考试中能取得较好成绩的时候,学生的成绩却让我惨不忍睹。另外,我校在初三年级实行了分层教学,将学生分成快、慢班两部分。但在第一年的教学中我错误地认为化学学科在初三年级是起始科目、任何学生都没有基础;因此对快、慢班的学生提出了相同的要求、教学上也采用了相同的进度。这样一来逐渐磨灭了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本已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较差的他们对新学科的学习更加失去了兴趣。
经过反思,我在第二年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备课环节更注重“备学生”。我发现我们的学生缺乏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更缺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他们更多的是寄希望于老师直接的讲解。这一点与正在实施的“二期课改”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目标是背道而驰的。要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得先让他们学会主动思考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的陈述更少了、提问更多了,学生思考与回答问题的机会也就越多了。让学生在不经意中树立这种观念——想知道为什么,不能再坐等老师的讲解,自己要先行思考。对于后进生,我将教学要求适当降低、教学进度适当减缓、课后作业量适当减少,让他们觉得这门课程并不难学、并能保持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我也始终坚信——我们的后进生是“一桶金”。
二、虚心学习、加强同事间的合作
两年初三教学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与同事间的合作、特别是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新教师接受新信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可能要优于老教师,但缺乏教学经验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若在教学活动只没有一位“指路人”,我想我会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要多走很多弯路。
我的带教老师——刘荣权老师——从带教我的第一天起,就毫无保留的将他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资源与我分享。在互相听课、评课活动中,刘老师更是不断地为我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在“二期课改”背景下,从备课到上课等许多环节都与过去传统的方法有所不同,但过去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对我的影响又十分深刻,以致在课堂教学中时常出现“新教师、老教法”的局面。因此,刘老师每次听课后给予我开导,为我所上内的容进行了重新设计和策划,并主动给我上示范课。在这一次次的听课、评课活动中,我潜移默化的转变了过去的一些观念,对正在进行的“二期课改”有了新的认识。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8
在进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教学时,学生对一种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容易区分,对一种性质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也容易区分;但是对一种描述到底是“变化”还是“性质”却不容易区分。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简单易行的“变化”和“性质”的区分教学法。
教师这样给学生举例讲解:同学们,现在飞机场上停着一架飞机,我说:“这架飞机能飞。”这是飞机的一种物理性质,指飞机具有这样一种能力,但飞机实际并没有起飞;同学们,看天上一架飞机在飞,还有一架飞机飞走了,这就是一种物理变化,表示“正在发生着”或“已经发生了”。
然后教师给学生归结:“性质”指的是物质具有的一种能力,能发生但是未发生,常用“能、会、易、可以、容易”等字眼表示;“变化”指的是“正在或已经发生”的一个过程,两者是有根本区别的。
经过这样讲解以后,学生比较容易区分“变化”和“性质”了,然后教师再精选相应的习题进行练习巩固。比如,教师可以出关于木炭的习题训练学生:①木炭是灰黑色的多孔性固体;②木炭能燃烧;③木炭被粉碎;④取一小块木炭点燃,放入氧气瓶中燃烧,发出白光。上述描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属于化学性质的是;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从答题情况看,学生掌握还是很不错的。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9
一:如何培养学生在探究实验中的观察能力?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生的探究活动过程当中是否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将直接影响到探究活动的效果。在探究实验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应是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使学生集中注意、深入思考、发展思维能力、迅速掌握实验操作要领,在探究中获得新知,并进而逐渐养成进行化学实验研究所必需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初中生在刚学化学时,往往不知道如何观察探究实验。教师在刚开始进行探究实验教学时就有必要对如何进行实验观察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
1、全面观察
具有代表性、典型的实验探究活动,往往需要学生全面而系统地观察。首先应观察整个装置的轮廓,是由几个部分组成,观察这些部分由什么仪器组成,怎样连接;然后按试剂添加的顺序、数量和操作步骤进行观察,这三个内容往往是实验成败的关键;最后按“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观察实验现象,以便他们能较全面地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变化过程。例如,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活动中,有的学生只注意火焰,忽视了燃烧前后石蜡状态的变化;有的学生则将注意力集中在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忽视了烧杯内壁有小水珠。若教师在探究活动前给学生进行明确的指导,列出观察提纲,就可避免观察的片面性:①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并嗅气味;石蜡是否溶于水,石蜡与水的密度比较,谁大?②点燃蜡烛时,火焰分几层?各层颜色或明暗程度有什么不同?哪层温度最高?燃烧时是否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又是如何检验的?③石蜡燃烧前后状态是否一致?④熄灭时是否有白烟?白烟能否被点燃?
2、重点观察
有的实验现象不很明显,有的实验现象稍显即逝或多种现象并存,教师应让学生由局部到整体,给学生有重复观察的机会,也可以根据实验目的的特定要求,重点观察实验中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准确捕捉瞬间变化。如在探究镁条燃烧前后固体质量的变化时,当镁条剧烈燃烧时好多学生把注意力停留在耀眼的白光上,则产生白烟就会被忽视,探究活动的目的就很难达到。所以,教师在实验前要启发学生观察的内容,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以逐步提高学
生的观察能力;又如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由于本来固体都为黑色,所以部分固体变成红色不容易被察觉,为此,教师在实验前,务必把观察重点指明,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实验过程中固体是否有黑色变成红色。
3、对比观察
一般教师在开始进行探究实验教学时,就要教会学生实验观察的一般方法,从变化前、变化时、变化后三个不同阶段进行对比。化学教学中也常用对比实验,如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对比探究实验,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观察两个实验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以及燃烧的木条是否熄灭?从而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空气这两种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多少?从中使学生找出两者的差异。常言道,善观察者,可以见常人所未见;不善观察者,入宝山空手而归。化学实验中的观察要讲究方法。要培养学生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善于撇开事物的那些扑朔迷离的非本质特征,有选择、有重点地捕捉观察目标,进而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二:走近生活
新课标指出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从学生生活的原型出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地去分析、探究事物及其科学规律。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笔者经过认真思考,决定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设计《酸碱盐》这一课。
一、在生活中充分挖掘探究素材
新课程教学可以通过各种教材来落实教学目标,也就是说教师用教材教,而不被教材束缚,去教教材,要拓宽教学思路,打破常规,寻求身边的教学资源。因此,在设计《生活中的酸碱盐》一课时,我努力使课堂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把厨房中醋酸和食盐的妙用引进课堂,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进而拓展视野,创设“假盐”这一生活情境,给学生营造鉴别物质真伪的探究氛围。在生活中学,在学中学生亲身体验了鉴别物质的一般方法,有助于他们进一步去利用这种方法鉴别身边不同的物质,树立起学以致用的观点。
二、在实验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改的显著特征。改变传统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获得到发展,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因此,在《生活中的
酸碱盐》一课中,我着眼于学生的“学”为设计中心,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在课堂中让学生参与到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在厨房中钠盐的鉴别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并除杂的实验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共同交流和讨论实验方案,并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和记录,得出自己的结论。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学生体验了探究的过程,增强了学生间的合作意识,提高了实验探究的能力,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探究精神。
但是,由于我实践新课程的时间较短,尽管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上作了努力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还存在以下的不足之处:一是教学关注“预设”还是“生成”的问题。由于教学课时紧、内容丰富,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关注教学任务的执行与完成,即关注“预设”的目标。而对于课堂中“生成”性的目标、内容则挖掘不够。二是如何有效处理学生活动与提高教学效益的问题。本节教学设计和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虽然已经注意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问题。但是,由于教学理念还没有完全转化,还未能完全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因此在学生活动的设计上,过于关注活动的频度,而没有充分关注学生活动的效度问题,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通过本节课的研讨,我深感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理念,把握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要求,把课堂教学融入到生活中,在生活中体验探究,这样的化学教学才会更有价值和魅力。
三:注重化学教学中的演示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几乎每一个单元和许多的课题上都涉及到实验。其实验分老师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与老师共同完成的分组实验,及某些具有研究性的实验。
从实际情况可知,学生实验毕竟是少,研究实验也偏少,相对来说,演示实验的数量就比较多了。有些化学教师认为:化学课本中的演示实验可做可不做,主要以讲解为主,我认为不然,如果我们不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话,可以做一下演示实验,因为演示实验也可以让学生多增加一下对实验现象的印象,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实验的总体理解。并且有许多的演示实验并不会花费很多的时间或者精力,再说即使花费了些许时间也是值得的。
说到化学教学,从事过化学这门学科教学的教师应都知道,城市里学校的化学教育和农村乡镇学校的化学教育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就学生这一块来说,城市的学生的眼界要比农村乡镇学生大的多,他们的知识面相对较广;从老师这一方面来说,总体的水平相差不会很大。而从教学设备上来说,城市学校和乡村学校的水平差距就相差甚大了。就化学实验室这一点就有着很明显的差距,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农村中学的化学实验室比乡村中学的简陋许多,甚至,一些应该具备的基本化学实验器具或药品都不齐全,仪器和药品在数量、种类、质量远远不及城市的中学。
如何利用有限的条件做好同样是一本化学教科书上的演示实验就显得尤为关键,而这一点要做好就得让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师多动下脑子了。从教的这些日子里,就拿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吧: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的第二个单元第一个课题中,有一实验(检测空气中氧气含量)中要用到大橡皮塞和钟罩等仪器,在那个时候,无论我怎样寻找,我翻遍了所有的装橡皮塞的盒子,只找到了一个大的橡皮塞,可在检查气密性的时候,发现这个仅有的大橡皮塞因老化而气密性不好,故无法使用。但是,难道实验就不做的吗?“不行”!我这样告诉自己。得想办法,于是我找来一只矿泉水瓶子下端切去,留下上面的似钟罩的一大半,拧开盖子,把燃烧匙的上端烧红后直穿矿泉水瓶盖,再做一些密封措施,一个简单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实验仪器(附图)就做好了,后来在课堂教学上用这个自制的实验仪器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实验的时候,效果还蛮好的。现在想想:是啊!其实很多东西都在人的脑子里的,只要我们稍微多动动自己的脑子,其结果就会更加的完美!
同样的,农村的孩子一样的渴望知识,同样渴望更好的掌握到更多的知识。我们做老师的,能做的就是把我们自己所知道的知识都教会给学生,同时利用好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条件及环境传授给学生予无限的知识技能与做人的道理! 相信学生的明天会更加美好!教育的明天会更好!
四:如何上好化学课
兴趣是建立在需要基础上,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认知和活动倾向。心理学和教学实践都表明,就大多数学生而言,其智力因素相差并不悬殊,而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没有兴趣学生就没有认知的倾向,失去了求知的原动力。初中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如何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对于我们教学工作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以下是本人几年来在化学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做法、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共勉,但愿能抛砖引玉。
1、上好第一节课,激发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上好第一节化学课,对培养今后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尤为重要。初中学生第一次上化学课,总是存在好奇的心。所以,我们想要上好第一节课,首先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要设置许多问题“催化”他们去思考,去探索,“加速”他们主动地学习。例如,绪言课一开始就向学生提问:“什么是化学?”学生面面相觑,不能回答。老师再问:“氢气球为什么能飞?”“如果改用口吹的气球,它能不能飞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用口吹的气球不能飞。”对于这些疑问,老师可不作答,既而还可以再提出一连串的问题:“热天时食物为什么会腐烂?”“铁为什么会生锈?”“煤气为什么会致人死亡?”“人胃里的胃酸过多可以用什么药治疗?”等等。恰当的设置“问题”,在学生面前不断地提出他们暂时还解决不了的问题,让学生在无尽的问题中产生求知的浓厚兴趣,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使其永不满足。
2、利用化学实验,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动有趣的实验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对初三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开设的学科,本身对它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加上他们早已枯燥了书本的理论知识,迫切想把所学的知识在实践应运时,利用化学实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在认真做好课本上的第一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同时,要多安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验。例如:在第一节课是可以先避开书本,做几个趣味性很强的实验“烧不坏的手帕”、“空杯生牛奶”、“魔棒点灯”等等,让学生睁大好奇的双眼,然后再引入新课,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对化学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另外,课后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就更加有趣味性和挑战性,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思考,去钻研,有利于提拔化学拔尖人才。
3、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体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10
随着课堂程改革的深入,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新教材已经用于课堂教学。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教师们普遍认为:这套教材体系全新、图文并茂,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鼓励教师实施个性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但在教学中也面临着许多疑难和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新教材改变了传统的编排模式 在以往的化学教材中,每个概念的出现是循序渐进的,让学生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新教材有的概念是先让学生感知,再逐步掌握。如氧化物这个词在单质,化合物之前出现了,并没有下定义如P2O5、AL2O3、SO2等是氧化物,可以让学生去领悟什么样的物质是氧化物。但教学起来确实有困难,因为学生不知道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同时,在学习元素概念之前,又出现了单质、化合物。我们许多教师在元素的概念教学之后再重新系统学习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物质的性质中关于物理性质的定义学生难以理解,因为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就能表现出来的”学生感到茫然,我觉得可以在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后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对比教学。教材淡化概念教学意图是好的,但实际操作起来困难多。
2.教材中知识阐述太简略 纵观全书,课文中的知识阐述简略。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需要拓展的地方不少,如化学式的书写方法,新教材中没有讲单质化学式如何写?含原子团的化学式书写方法,读法等应适当补充,不然,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就感到处处有困难。
3.实验条件影响化学教学 “活动与探究”较多,教材中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没有分开,许多实验现象,结论应让学生在实验中得出。我们绝大多数学校都是农村学校,办学条件都较差。有的实验缺药品,仪器、还有许多学校没有实验室。上好一节化学课很困难,我们有的教师只有因陋就简,仪器用生活中的用品代替,没有实验室就把实验搬到教室里去做,这样,无形之中就增强了教师的工作量,当然,有的教师就只好讲实验,这显然与新课程要求是相违背的。有的实验操作困难,如粉尘爆炸实验,现象不明显;加热过氧化氢制氧气时,若用医院消毒的双氧水,带火星的木条就不会复燃,究其原因是过氧化氢浓度低了或气体含水太多。教材40页的探究实验所选红砖颜色要红,并要研得很细效果才明显。学生实验能力比较低,活动时间不易控制,“活动与探究”课常常不能按时完成。
4.习题和教辅与教材要求不完全一致 第五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习题中有的化学反应在前面从来没有出现过,(如锌与稀硫酸、稀盐酸的反应),这些化学反应方程式是否应该在这一阶段让学生掌握?在学生刚开始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就在习题中出现不会写的化学式和化学反应,让学生根据该反应计算,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许多教师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只好教给学生,不知是否恰当。教辅资料与教材也不完全一致,有的照搬过去的习题,有的难度过大。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11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化学课标》)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基本理念。这些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化学教育目标的变化,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变为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我们应努力克服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定势,更新教学理念,逐步走进化学新课程。
一、转变教学行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初中化学课程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使学生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逐步建立起“民主、平等、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对话”不仅指师生双方狭隘的语言交流,而且是指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沟通。教师要将教材的情感因素、教师的教学热情,学生的学习情趣融合并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学内容应当是源于学生生活的、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和学生进一步发展需要的内容,应当摈弃那些脱离实际、枯燥无味的内容。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行为,要将过多的“自我表演”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动手操作、思考问题、口头表达、讨论问题、发表见解都要到位。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就不能包办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要多做暗示。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化学学习的主人 有效的化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是《化学课标》提倡的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注重知识的生活性和实践性。化学课题生活化,问题引入情景化是化学新课程的特色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设置一些问题情景,让学生从情景中获取信息,用化学思考方法去建立模型,然后进行解释,应用和拓展。要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化学活动,经历教学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科学探究与合作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倾听他人的发言,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勇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当不同见解难以统一时,应学会各自保留自己的见解。在进行科学探究与合作学习时,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有秩序地发表意见,要控制音量,不影响他人的讨论。如果分小组活动,人员的组合要采取轮换制,使每个人接触面广泛。小组成员可以轮流代表小组发言,小组之间可以随机交流帮助。
三、改革化学学习活动评价的方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化学课标》中指出:“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
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可采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方法。可经常提出类似于“你是怎样想的?”“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等问题,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建立自信,表现自我。对学生的化学活动的评价应该包括评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除了最基本的知识目标外,还要对学生的化学思考方法,学生在参与化学学习活动时所表现的好奇心、求知欲、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勇于探索和创新的习惯评价。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化学意识包括化学学科感、符号感、时空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等;参与意识包括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意识包括创新的欲望、创新的素养等。 化学素质是公民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认真学习《化学课标》,深刻领会《化学课标》中的教学基本理念,改革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12
教师要自觉深刻反思自己:不是新教材不好教,而是自己观念方法太陈旧。明明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仍要滔滔地讲,以致“不把学生讲烦不罢休”,“不把学生讲睡不罢休”!司空见惯,并非耸人听闻!甚至我们不得不注意这样的事实:尽管教师讲的枯燥乏味,学生竟然仍能在教室里一节一节安静的端坐着,一晌一晌安静的端坐着,一天一天安静的端坐着,学生这样的修养,难道不值得我们愧疚和钦服?教师在师范院校接受的仍旧是这种灌输式教学模式,自然对这种教学方法得心应手,而对自主、合作、探究新课改学习方法陌生和抵制。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如何实施?全国各地,都有了很好的探索。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杜郎口“提纲引领、自学展示”,西峡“三疑三探,运用拓展”,张熊飞“诱思探究、流程三段”等,都是体现新课改精神的很好的探索。这些先进典型对国家新课改的实行,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在学习这些先进典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和问题,导致效果不理想,这些主要问题有:
一、质量意识偏差。
没有树立面向全体,没有全面质量意识,而仍然是面向少数尖子生,南辕北辙,应试教育,挂羊头卖狗肉。
比如就面向全体的重要方式分组合作教学来说,一般四人一组,异质分组,组内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都要有,就这就难如上青天。什么难以管理了,什么影响优等生学习了等,没有认识到合作学习同时对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团队精神、思想品德的重要价值,不是积极进取,不是积极想方设法如何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感化教育转变学生,而是选择退却和放弃,无所作为,导致学困生依然继续被边缘化。
二、责任心不强。
责任心是一个教师教好学的最重要的基本条件。责任心不强,课改成为花样,常规课偷工减料,例如该做能做的实验找种种借口不做。
三、没有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定位不准:教师只是引导者而非主体者,教师是伴郎而非新郎,伴娘而非新娘。表现在独霸讲堂,忘记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要教会学生走路,要让位讲堂与学生,而非一味的教师在堂上表演走路。
四、不能反思。
教学效果不好,不自我反思,反而埋怨学生“没有配合好”,奇谈怪论!学生配合什么?难道课堂教学是演戏?如此本末倒置,不是学生配合教师,而是教师服务学生。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13
化学中考分数只有50分,所以一些学生非常不重视化学,觉得这只是一粒芝麻,和其他的西瓜比起来实在是微不足道。所以我感觉到压力好大。学生不要学、学习枯燥,要背要记要动脑,多累啊!但是,明知是苦,也要发挥乐观主义精神,不到最后一刻,也不能放弃一个学生。以学校实际出发,注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提高,努力提高合格率,争取较高优秀率。对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在中考复习的最后阶段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有一些体会,与大家共享,恳请各位老师指正:(1)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减小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2)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思维方法。
近几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3)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近几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4)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老师们都已开始研究新课程的特点,并用于指导自己得教学,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要提前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5)加强实验教学,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就可以获得较高得分数。
总之,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与成长。首先要扎扎实实抓各学段的合格率,这样才能提高初中毕业合格率,最后取得高的升学率及较好的优秀率。
一、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出发,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备课是教师课前所作的准备工作。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它既有明确的意义又有大致的范围,因此上课前教师(尤其对新教师而言)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通过认真备课来了解教学大纲、熟悉教材、收集和组织材料,更应从备课活动中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减少教学时的不确定感,找到一个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就会显著提高。
在我第一年的教学中,我更多的是从教材、教参出发来进行备课,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在教学中时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我自认为讲解分析清楚的时候,学生却不知所云、鸦雀无声;当我自认为内容简单、不必强调时,学生却常在此出现错误;当我自认为学生在考试中能取得较好成绩的时候,学生的成绩却让我惨不忍睹。另外,我校在初三年级实行了分层教学,将学生分成快、慢班两部分。但在第一年的教学中我错误地认为化学学科在初三年级是起始科目、任何学生都没有基础;因此对快、慢班的学生提出了相同的要求、教学上也采用了相同的进度。这样一来逐渐磨灭了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本已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较差的他们对新学科的学习更加失去了兴趣。
经过反思,我在第二年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备课环节更注重“备学生”。我发现我们的学生缺乏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更缺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他们更多的是寄希望于老师直接的讲解。这一点与正在实施的“二期课改”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目标是背道而驰的。要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得先让他们学会主动思考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的陈述更少了、提问更多了,学生思考与回答问题的机会也就越多了。让学生在不经意中树立这种观念——想知道为什么,不能再坐等老师的讲解,自己要先行思考。对于后进生,我将教学要求适当降低、教学进度适当减缓、课后作业量适当减少,让他们觉得这门课程并不难学、并能保持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我也始终坚信——我们的后进生是“一桶金”。
二、虚心学习、加强同事间的合作两年初三教学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与同事间的合作、特别是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新教师接受新信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可能要优于老教师,但缺乏教学经验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若在教学活动只没有一位“指路人”,我想我会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要多走很多弯路。
我的带教老师——刘荣权老师——从带教我的第一天起,就毫无保留的将他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资源与我分享。在互相听课、评课活动中,刘老师更是不断地为我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在“二期课改”背景下,从备课到上课等许多环节都与过去传统的方法有所不同,但过去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对我的影响又十分深刻,以致在课堂教学中时常出现“新教师、老教法”的局面。因此,刘老师每次听课后给予我开导,为我所上内的容进行了重新设计和策划,并主动给我上示范课。在这一次次的听课、评课活动中,我潜移默化的转变了过去的一些观念,对正在进行的“二期课改”有了新的认识。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14
化学高考分数只有50分,因此一些学生对化学不太重视。他们认为这只是芝麻,与其他西瓜相比实在微不足道。所以我觉得压力很大。学生不应该学习,学习枯燥,要死记硬背,要动动脑筋,多累啊!但是,我们知道这是痛苦的,我们也应该发挥乐观的精神。我们不能在最后一刻放弃一个学生。从学校实际出发,注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努力提高合格率,争取更高的优良率。在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我有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请指正:
(1):打下坚实的基础,努力跟上进度是不可取的。
学生答案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未能准确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很大关系。因此,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仍然是当务之急。
掌握基础知识就是掌握化学教材的知识,并努力在教学中通过每一章。由于学生之间智力和学习基础的差异,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能力不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减少落后现象。为了留出更多复习时间而在普通教学中努力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一些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要掌握基本技能,就要掌握使用化学术语的技能和基本实验技能。在普通实验教学中,学生应真正了解每一个实验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给学生更多的实验机会,通过实验体验观察研究的过程和乐趣,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2)注重知识的获取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问题发现、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在正常的教学和复习中,我们不应该;注重结论,忽视过程,注重简单应用的机械实践,忽视问题情况和解决方案的分析。我们应该关注知识的获取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思维方法。
近年来,科学探究材料出现在化学试题中,这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准确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以教科书知识为基本探究材料,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体验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3)紧密联系现实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15
九月月考是初中以来第一次全校范围的月考,初一、初二时一般都是各班老师自己出题自行检测。进入初三我们班各科老师都开始收网,班上的孩子们哀叹:“初中幸福生活从此与我们远离,在基础知识上的频频失分让语文老师出了在平时默写中丢分的同学罚抄的下策。”
月考进步的是语文在作文得分36分的情况下,语文考了98分(第一次突破95分以前总是在90分左右晃荡)老师在抓基础上略施罚抄小计取得了效果。以前在默写和选择题目上总是爱丢分,反应了基础知识巩固不到位的问题。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注意积累写作素材,力争在作文上收获更多。
月考考得的是英语与兴趣很大关系。英语老师初一时为了提高孩子们学习英语兴趣下了很多功夫,推荐一些好看的美剧。一直清楚的记得孩子有一天兴冲冲地回来对我说:“我们老师说了只要看了〈歌舞青春〉十遍你的英语会有很大提高。”孩子带着两种目的去看该剧,英语当时提高没我不知道,但从此孩子爱上了美剧。在九月考的前一天晚上没有作业丫一直看美剧看到十一点半,不是想到第二天的考试我要对她河东狮吼了。这一次的英语题出得比较灵活,一大批英语基础好的孩子失手落马,应证英语死整还是有偏差的,明白了老师当初没有象其它老师一样先进行大量训题的苦心。
这一次数学考试孩子身处第一考场(初三按成绩分考场),看到旁边的孩子已经翻页做题时她心里顿时紧张起来,担心自己时间不够害怕别人比她做得更快更好。填答案时竟然把二题的答案填反了,慌忙之中又着急着拉线去改。四分依然被老师扣掉,她觉得不公平为什么明明她做对了老师还要扣她的分。我劝她:“这仅仅是一次月考,你以后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时间是固定的你不能因为别人快而打乱了自己的节奏。要相信自己,放松心态。”还有一题负号没也没写清楚,被老师扣了一分。
政史一直是孩子丢分的重点,在很多同学历史满分的状况下历史丢了6分。我让她问老师看到底哪方面出了原因,是没有答到要点还是其它原因。她自己说:选择题错了三个。看来她根本就是想当然答题没有对照标答,问题还是出在她自己身上。
九月月考是进入初三的一次小考,不同的孩子身上反应着不同的问题。我们要从不断的反思中获取经验让前进的道路更顺畅一些。
初三化学考试教学反思3
近日,各中学将会陆续进行初三的第一次月考。[]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初三生来说,第一次月考至关重要,这既是对初三第一个月所学知识的检验,也检测了同学们是否适应紧张的初三学习生活,更是为初三接下来的学习、复习明确方向。
一、巩固基础知识
第一次月考题目多为基础知识。所以,初三生要在学习初三新知识的同时,做到以下三件事:
1、复习整理初一、初二所学的基础知识。
2、复习时应要多读课本,抓住基础,认真吃透课本上的每一道例题,例题是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中考也曾出现过课本原题。
3、考前把最近校园发的综合卷子(一套就够)重新做一遍。主要目的是熟悉题型、找找考试的感觉。
二、调整备考心态
升上初三以后,部分学生会渐渐出现以下的心态问题:
1、精神极度紧张,感觉压力很大几乎喘但是气。
2、紧张不起来,求知_减弱,学习有所松懈。
3、急于求成,焦虑急躁,恨不得一口吃成胖子。
而第一次月考则会将同学们各自的缺点暴露无遗:
1、精神紧张的同学考试状态不佳。
2、学习松懈的同学感觉试卷难度大。
3、急于求成的同学则会发现自己复习不牢固。
但切记中考之前的所有考试不是用来区分成绩的,而是帮忙你检测知识掌握状况的。所以每一次考试结束后你完全能够先把成绩放在一边,花主要的精力去研究你的知识盲点和弱点,然后制定针对性的复习措施。
三、弥补知识漏洞
初三第一次月考很重要,但第一次月考的成绩并不重要,你就应庆贺你在中考前找到了自己的知识漏洞。一道题做错了,就不要找“粗心”“审错题”之类的借口,其实就是你相关的知识体系没有搞清楚透彻。因此要对这部分题涉及的知识做一个更深、更广的复习。这其实是月考最重要的一个点,而往往被学生忽略。
同时在初三整个阶段中,要想一向持续优秀,孩子们还需做到:
1、学好化学——初三新增化学学科,不管其他学科的学习状况如何,对所有人来说,化学都站在了同一个起点,都是有可能学好的,并且新课程学好了,学生的自信心就提高了,对其他学科的学习都能起到一个用心促进的作用。反之,如果一开始不着急、不重视,等到发现问题的时候就要花双倍甚至几倍的时间去补,大大降低了复习效率,影响总体成绩。
2、紧追不舍——初三年级,为了给中考复习留出更多的时间,校园老师会赶进度,课程讲得比较快,稍有懈怠就会比较吃力,很多学生出现“旧账还没补上,又欠了新账”的状况,整体忙于应付,无法针对自己的弱项进行强化,到了下学期综合复习的时候,就会是一锅粥。所以,必须要紧追不舍、及时复习,化解疑难问题。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反思
多媒体环境为实验探究性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它不仅可以创设探究情境,提供丰富的主题资源,改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各种需求,同时还可以为学生表达思想、观点提供交流工具。本节课充分利用这些优势,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了有利的空间,同时,也收获了许多惊喜。
惊喜一:精心设计实验,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
课的开始,首先播放了一段视频,让学生以小侦探的身份去破解“死狗洞之谜”,并通过实验的方式去取证,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一共设计了七了实验,实验的材料如灭火器、气球、紫色的小花、矿泉水瓶等均取自于学生身边的物质;
实验报告图文并茂,通过大屏幕展示后一目了然;
实验操作简单易行,现象明显;
实验结论环环相扣。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处于极度兴奋状态,都争着抢着去完成实验,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及时做出分析和判断,整堂课在积极、有序、和谐地进行。学生真正成为了主动学习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学习的接受者。
惊喜二:设置探究问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本节课,我设计了如下的问题:①二氧化碳的密度是怎样的?你如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猜想?②矿泉水瓶变瘪的原因,除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之外,还有没有其它原因?③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都有什么?如何通过实验证明你的说法?④如何检验菜窖的安全性?如不安全,请你告诉农民伯伯该怎么做?这些问题的设计,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宽松、开放、自我、探究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得到释放,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发展,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精神,很多同学的回答出乎老师的想象。如有的同学“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口朝下放在燃着的木条上方”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还有的同学设计出“将菜窖内放一种能和二氧化碳反应并放生成氧气的物质”来
减少窖内二氧化碳的量。我想,这些惊喜来自于教学中不给学生“罩玻璃罩”,让他们自由跳的结果吧。
惊喜三:开放的作业,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作业的第一道题,是使学生在课上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主题资源网和其它途径进一步学习二氧化碳的用途,评析二氧化碳的功与过。第二道作业题,是让学生将抽象化的东西应用到新情境中,用所得的结论去解释新的现象,这个过程,既是对二氧化碳性质的完善,又是对它的复现,也有助于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的理解、记忆,增强了用所得结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两道题均为开放的弹性的作业,目的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都得到发展,体验成功的喜悦;
可喜的是,两周后,两个班的学生都提交了作业,有的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绘画功底,有的发挥了自己电脑的优势,有的对二氧化碳的功与过做了系统的评说。每一份作业都是学生用心完成的,都浸透了学生对这节课的深深地爱,都令我惊喜不已。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地创设民主、宽松、和谐、愉悦、自由、共振的平台,让学生敢表达、会表达;
给学生自主、自我的空间,让学生的个性敢张扬、能张扬。“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