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亡羊补牢教学案例
《亡羊补牢》教学案例
李玉婷
片段一:
导入部分,我用谈话的方式直截了当的导入课题《亡羊补牢》,当然在课题讲解是我运用的是大家起思考的方式,如解释课题字义“亡”“牢”。有的学生说“亡”是死亡的意思,“牢”是牢房的意思,我没有当时没有否定他们的解释,因为我觉得运用学习工具让学生自己查字典解决字意,会比教师直接解释给学生的印象要深。片段二:
识字部分,课文中有一个词“窟窿”,“窟窿”是指什么呢?根据“穴”字头引入了下面的问题,“谁能用手比画一个窟窿的样子出来?”一个平时上课不怎么回答问题的男孩站了起来,比画了一个脑袋大小的洞,接着,其他学生就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比划出了更大的洞。我紧接着问:“大家为什么觉得洞有这么大呢?说说你的理由。”一个学生激动地站起来,说道:“他的洞太小了,狼不可能钻进去,应该是这样大的洞,因为狼得从这样大的洞里钻进去,最后才可以叼走羊啊!片段三:
句子部分,我抓重点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教学过程中,读好两次丢羊的经过。第一次他是满不在乎,街坊劝说的话,他没当回事;第二次他很后悔,觉得应该按照街坊说的去做,并立即动手将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指导朗读时,引导学生把寓言中所表达的几个层次的意思读出来。在朗读的形式上,先让学生自读,再分角色读,通过反复地读,达到理解寓言含义的目的。但是个人觉得这节课学生的读文,还是比较少,以后我会继续改进。让学生通过充分的阅读来理解文章。课文最后一段有一个词 “从此”。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从现在开始.我又进一步问 “从什么时候开始?” 学生又答到 “从养羊人修好羊圈开始”。片段四:
教学模式创作部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到要优化课堂教学,必须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寓言课的课堂教学要达到最优化,必须抓住寓言文体的特点,选择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读懂故事,明了寓意的教法。在众多教学方法中,情境教学法是既能发挥寓言文体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寓意,调动学生主动性的一种教法。因此,在寓言课的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是十分必要的。在这节课当中我运用了情绪渲染的方法,让学生体会牧羊人和邻居的对话,了解故事中人物的内心和情感。在这节课的最后我采用了小话剧的形式,让学生上台演一演这个小话剧,“在玩中学,在学中乐”让学生用轻松自然的方法记住这个小寓言。虽然只是表达形式的改变,却足以在最后的几分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这节课增色不少。当然如果教师在课下准备好足够的道具,学生的积极兴会更高。
解读:无论在什么时候, 学生都应该是课堂的主人。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生活,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真正的主人。
一、形象直观, 激发兴趣
《亡羊补牢》是一则寓言,内容比较简单,如何使学生一上课就有浓厚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呢?于是我根据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在引入课题时让学生们自行解释字的意思,运用字典,学生很感兴趣。并解释“亡羊补牢”的意思。
二、联系生活, 自感自悟
我经常提醒自己每天的学习还要为孩子们创设一个主动感悟自主选择的机会,促成他们的个性发展才行。
学习“窟窿”一词时,我想如果由老师直接讲出意思来,学生的印象就不会太深刻.于是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先让孩子了解 “窟窿”就是洞,再让孩子联系生活,联系课文情节进行理解.然后用手势表示.孩子们互相讨论着,都在比划着.整个过程, 孩子们非常认真和执著.通过他们的自感自悟,得出: 本课的 “窟窿”是能钻得过一只狼和一只羊的大洞。当他们得到我的肯定后,脸上都露出了高兴的笑容。多可爱的孩子!
我想: 学生获得的绝不仅仅是“窟窿”一词的意思,而是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啊!
三.、感悟体验,理解字义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本这一蓝本,让学生感悟到课文中内容的丰富。例如:在理解“从此”一词时,我先让学生查字典理解,得到“从此”是指从现在开始。为了使学生感悟“从此”一词在文中丰富的含义,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充分理解:“在这一课中,从此是指什么意思?”学生们纷纷说道:“从此在这里是指羊圈修好以后。”
在这个环节中,形成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教学以词义的感悟为核心,融字音、体验、情境、语言内容融为一体,让学生对文本抽象的语言有了全方位、立体式的感悟。
四、教学模式
1.利用鲜活、生动的情境帮助学生领悟课文的内涵,能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的意思。
2.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开发学生的潜在智力,让他们通过积极参与活动,提高识字的能力。
3.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想,使教学变成有吸引力、有趣味、有哲理、有意义的集体活动。
“在阅读教学中识字”教学模式还在探索形成阶段,我们还将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完善、研究出现的新问题,使这一教学模式不断发展,形成特色。
第二篇: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富强小学袁俊莉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街坊、窟窿等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文中句子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寓言中得到教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运用到学习、生活实际中。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大家喜欢听寓言故事吗?
你都听过哪些寓言故事呢?指名回答
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两则寓言故事。板书:9.寓言两则
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寓言两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今天的两则寓言是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
4.今天我们首先来听一个小故事。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文朗读。
二、自学提示
故事看完了,大家对故事有了初步的感知,请大家再仔细的阅读课文,根据自学提示学习
(1)借助汉语拼音、工具书把课文读通顺。
(2)勾画生字词
(3)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出示词语:羊圈窟窿街坊
劝告后悔结结实实
2、回顾课文的大意
“亡羊补牢”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你能用上这几个词来说说吗?(学生交流)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1)羊圈破了个窟窿。
交流: 生:第一次是因为羊圈破了个洞。
师:你们同意吗? 谁读读相应的语句
生:“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师:(评价)我听出他把“原来”一词读得音比较重,我听了有恍然大悟的感觉。谁还愿意读?
师:(评价)我听出他把“发现”一词读得急促,我听了有着急的感觉。“叼走了”这三个字读得语气缓慢,听了替养羊人惋惜。
(全体学生齐读)
师:继续汇报第二次丢羊的原因。
(2)、养羊人不听街坊的劝告
师:谁读读相应的语句。
生:“街坊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师:你们觉得这位同学读得如何?
师:他一个人读了两个人的对话,在语气方面你们有没有好的建议?
生:应读出街坊的诚恳,读出养羊人的满不在乎、不耐烦。
师引读:街坊诚心诚意地劝他——生接读
师引读:他漫不经心地说——
他毫不在意地说——
他不以为然地说——师: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我们分角色朗读一下(生生之间合作、师生 之间合作)
5、学习第四节
师:是的,第一次丢羊,养羊人满不在乎、毫不在意、漫不经心。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看来,理解词语除了查找工具书、还可以联系上下文去理解。
(三)、学习第五段,体会寓意
师:养羊人第二次丢羊后,还是那么不以为然吗?
1、自由读文: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2、、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想的?出示投影:“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你能换个说法吗?(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
对比读句子,感觉怎么样?(体会养羊人后悔的心情,他知道错了)板书“知错”。
(2)他又是怎么样做的?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这个“赶快”看出养羊人知错——就改(板书)。
(3)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4)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5)看来,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板书)
3、小结:由此可见 :如果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就()。屏幕出示。填空,齐读。
(四)、结合生活深化寓意
师:是的,在生活中出现了差错不要紧,重要的是及时纠正、及时改正。这都不晚。
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
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五)、巩固训练当堂检测
一、看拼音写词语。
yù yányáng juànkū long
()()()
diāo zǒujiē fanghòu huǐ
()()()
二、我会填
亡羊补牢中的亡的意思是(丢失)牢的意思是(羊圈)亡羊补牢的意思是(丢失了羊,把羊圈修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六)、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学习了《亡羊补牢》这则寓言,他告诉我们——齐读(知错就改为时不晚)
(七)、作业
用自己的话给爸爸妈妈讲讲这个小故事。
(八)板书设计:
亡羊丢失一只又一只知错就改
亡羊补牢
补牢再也没丢过为时不晚
第三篇:亡羊补牢教学反思
《亡羊补牢》是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中的一篇寓言故事,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亡羊补牢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亡羊补牢教学反思1
寓言故事学生虽然有所接触,但还理解不深。从读懂寓言内容到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是阅读理解的提升,也是寓言教学的难点。于是我先引导学生了解寓言本身的内容,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加深对寓言的理解,同时剖析寓意,让学生理解寓言的本质,最后将它的寓意延伸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来,引导学生对实例中人物的行为作出正确判断。
比如:学习了《亡羊补牢》后,你觉得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事亡羊补牢还不晚?有的说“当我们犯了错误时,我们亡羊补牢还不晚。”还有的说“当我们现在学习成绩不太好时,我们亡羊补牢,努力学习现在还来得及。”也有的说“当我们得了一些小病时,我们要赶紧引起重视,免得小病引起大病。”看来学生对寓意已经理解透彻并能运用了。寓言是用一个浅显的故事蕴含一个深刻的道理。目的就是让学生从这个深刻的道理中学会怎样做人怎样做事。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2《亡羊补牢》这则成语故事主要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养,街坊劝他修羊圈,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有丢了养,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于是赶快动手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取的教学思路是:
1.谈话激趣导入。
在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寓言”的含义。接着揭示课题,亡羊补牢。“亡羊补牢”这个题目是对文章的高度概括,抓住了课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重要脉络。在理解题目的意思的时候,我先引导学生理解每一个字的意义,在教给学生解释词的意思的时候,可以把词中每个字的意思进行整合,即可解释清楚这个成语意思。在解释每个字的意思的时候,我慢慢的渗透一种学习方法,即:把字词的意思放在文本中去理解的方法。让学生在书中找到想要的答案。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要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字意,又为对下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先自己读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在识字环节,为了让学生掌握生字,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读中感悟,体会寓意。
抓住养羊人两次丢羊的原因和表现不同进行教学,朗读,感悟。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悟出道理。并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感受,使学生真正受益。而且还总结了学习寓言的方法,为下一则寓言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不足之处:
1.学生的思路不够开阔,有些孩子人云亦云。
2.不能很好的把握课堂生成,使课上的更精彩。
3.感情朗读不到位,应进一步加强朗读的指导。
4.联系实际谈体会环节,学生谈得还较肤浅,老师应进一步指导。
第四篇:亡羊补牢教学反思
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出自《战国策·楚策》。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亡羊补牢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篇1《亡羊补牢》是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中的一篇寓言故事,课文里面有这么一句话“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出来,把那只羊叼走了。”这句话很直接地告诉了我们丢失羊的原因。按教学流程应该是很顺利地完成好这一部分的,然而,孩子们的脑海中永远有着无限的探究欲望和问题,让教学充满了未知。这次教学就发生了一场“大转弯”,呈现出了别开生面的一幕。
片断回放:
师:请同学们在第一段里画出这个人丢失羊的原因。(用笔勾出那句话并朗读)知道羊丢失的原因了吗?(板书:破了个窟窿)
正当我写完板书转身后,还见一名男生把手高高地举过头顶,可以看出他很想说话。于是,我请了他起来。
他起身问道:余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既然羊圈破了一个窟窿,那么羊为什么不从窟窿里跑出去?
听了他的问题,我顿时感到了一片茫然,完全出乎于我的预设之外,心想:怎么会提出这个问题呀?一下子我不知所措地陷入僵局,突然,我又觉得这还真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不应该放过这次机会。看着孩子们在座位上窃窃私语,我立马想到问题是孩子们的问题,应该还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想象和探讨。
师:刚才,有同学提出了一个让老师也没有想到的问题:羊为什么不从窟窿里跑出来?从你们的表情上,我可以看出大家对此问题非常感兴趣,现在就让大家花点时间来讨论讨论吧?
听我这么一说,孩子们立刻“耶”了起来,赶紧拉开阵势,展开了小组讨论,两三分钟后,孩子们纷纷举起了小手。
生:我们小组认为羊没跑出来,是因为他们害怕狼,狼常吃小羊,如果羊全部跑出来的话,就有可能被狼全部吃光。
师:这是一个原因:怕被狼吃掉。那你一定喜欢看《喜洋洋与灰太狼》的故事吧!(生哈哈大笑)
生:我认为羊不会跑出来的原因是时间太晚了,该是羊休息的时候。
师:你一定是从“夜里”这里知道了时间,会懂得从词语中来分析,有道理。(在不断地交流中,我也受到启发并加以引导),同学们,想一想,“羊圈”是什么?
生:羊圈是羊们住的地方,是它们的“家”。
师:请孩子们想一想,这几只羊会是听话的羊吗?
生:会,它们会听主人的话,不会离“家”出走。
生:会,因为它们是最亲密的亲人、朋友和兄弟,要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互相守候自己的家园,就像《喜洋洋与灰太狼》里面的羊村一样。(又是一片笑声)
当然,孩子们回答还有其他的,比如:羊圈破的窟窿不够大,羊跑不出去;羊儿们白天在外面放养了一天,到了晚上就累了——————
教学反思:
这是一段出乎意料的教学,是一段在预设之外的教学,更是一段让人寻味的教学。我们常说,课堂是什么?其实就是孩子们的课堂。在教学前,教者根本没有考虑到会有这样的课堂提问和生成。“羊圈里的羊为什么不从窟窿里跑出来呢”这个问题,结合本课教学目标而言,没有多大的教学价值藏在里面,这是偏离了教学目标和内容的提问。然而,我们用孩子的视野来观察,会发现这个问题却高于教学目标和内容,带有孩子们对课文内容的再思考,带有看问题的独特思维眼光,带有对弱小事物的关爱和同情。在交流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兴趣盎然,小组讨论精彩纷呈,尤其是在交流汇报上,他们都能为自己的回答找到充足的理由,这个问题已经慢慢地进入了孩子们的理解文本、训练思维、生活世界和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去了。我认为:教学是为孩子服务的,面对一次难能可贵的“孩子问题”,我们理当应该停下脚步,给足时间和空间,让孩子们徜徉在属于他们的问题世界中去。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篇2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第1——3自然段写的是从前有一个人养了几只羊,第一次丢羊后,不听邻居劝告去修补羊圈。第4自然段写第二天又丢了一只羊。第5自然段写他后悔不听邻居的话,立刻把养圈修好,从此再没有丢过羊。故事告诉我们:出了差错应该及时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
这个成语故事的难点在于体会故事所说明的道理,因此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时,我抓住养羊人两次态度和行为的变化,通过各种形式的不同的反复阅读和理解,让学生体会故事所说明的道理。通过教学和课后听课老师的点评,对本堂课做了如下反思:
一、出示课题,引入新课(课题的教学反思)
我采用了让学生回顾以前学习的寓言并且举例,从而引出课题,并且对课题中“亡”和“牢”这两个字让学生先解释他们的理解,他们认为“亡是死亡”、“牢是牢固”,我也没有多加讲解,一直到课文学习完,总结的时候我在来回顾这里,让学生再次理解“亡”和“牢”的意思,大部分学生能说出“亡是丢失”、“牢是羊圈”,这个方法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这两字的记忆和理解,但是有听课老师指出,我应该再加一句引导的话,如“这两个意思同学们到底有没有解释正确,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课文,到课文中去找一找。”这样可以使学生不会产生对错误知识的记忆。我对于这个说法也比较赞同。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生字词和课文主要内容的教学反思)
这个环节,我采用了先听录音,让学生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划一划,然后幻灯片出示一些词语,一起学习。然后在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对于词语的教学中,虽然学生练习了很多遍,大部分同学能说会读了,但是还缺少正确地书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生字、词语的书写也比较重视,我恰恰在教学设计时忽略了这个。()2.在再读课文时,我的要求是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但是当学生出现齐读时,我没有及时阻止。在说课文主要内容时,也只是请了一位同学说,而且她说的比较笼统,我就马上去帮助她说完整。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补充扩写。3.在听录音划生字词的过程中,我没有反馈。在学习词语时,也没有出现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
三、理解内容、体会寓意(课文内容理解的教学反思)
这个环节,我的设计是,学习了第一次丢羊的原因和第二次丢羊的原因,然后又学习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丢羊后的做法,然后又回头来学习第一次丢羊后“街坊”和“养羊人”对话……
对于这个设计,我自己也感觉有点混乱了。对于流程的设计不够合理,问题的跳跃性也太强了。可能的原因是我有些紧张,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还没有调动的情况下,就迫不及待地学习下个内容。这是整堂课最失败的地方。
在学习完课文,理解主要内容后,我提出了“如果养羊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情况”,通过这个问题的回答,加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有我让学生对养羊人两次丢羊后的行为做了讨论和评价,也是出于这个目的以及能够对寓意进行感悟。最后我还联系实际谈想法以及总结了这个寓言的道理。
四、整堂课的反思及问题
回顾整堂课,我还存在以下问题:1.课文朗读方面:读的方式比较单一,教师在课文学习中尤其是对话的朗读,范读不够。2.虽然有一些教学机智,但也说明了课堂上的紧张和课前准备有些不足。3.学生积极性不够,教学设计意图没有达成,目标落实上也有偏差。4.整堂课,学生都是处于回答的状态,基本上是老师在提问,问的太多,而且教师的过渡语不够自然。5.教师在一些环节的处理上不够灵活,学生练习太少,太浅。通过这一堂公开课,我学习到了许多知识。对我今后教学起了莫大的帮助。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篇3亡羊补牢是一个成语故事。讲的是一个养羊人丢了羊,开始不在意,后来羊又丢了,最后补好羊圈不再丢羊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出了差错应该及时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全文有3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的是从前有一个人养了许多羊,丢羊后,不听邻居劝告。第2自然段写第二天又丢了一只羊,他后悔不听邻居的话,立刻把养圈修好,从此再没有丢过羊。第三自然段写的是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这个成语故事的难点在于体会故事所说明的道理,因此在教学时,我抓住养羊人两次态度的变化,通过各种形式的不同的反复阅读,让学生体会故事所说明的道理。在设计教学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识字是低年级段的教学重点,为了让学生掌握生字,我多次在课堂上多次出现难读的词句,并且注意了学习的层次,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我首先让学生带着拼音读,然后再去掉拼音读;先让学生读词,然后再读句,最后再读全文。有了这个层次,学生在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成就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文章题目为突破口,直奔重点。“亡羊补牢”这个题目是对文章的高度概括,抓住了课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重要脉络。因此在教学中,我就以选择“亡”这个字意思,让学生读课文。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要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字意,又为对下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三、重视读的训练。朗读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很大帮助,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了使用默读,引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法的读、多层次的读让学生体会感悟,从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如临其境。
这节课虽然在教学设计上有很多考虑,但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教师在一些环节的处理上不够灵活,学生所回答的结果出乎了老师的意料,直接说出了当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就应该把羊圈修好。此时我表扬学生后又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去走,不能表现出学生的回答好在哪里。如果此时让学生将老师的答案和学生的答案进行对比,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回答好在哪里,会更容易加深学生对这个故事所说明道理的理解。再有,学完这个故事以后,如果让学生全文品读理解,会给学生一个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思想渗透。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篇41、课前播放亡羊补牢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津津有味的观看中了解寓言内容。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首先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学生字、词,然后让学生从整体感知寓言大意,为下一步感悟寓意做了铺垫。
3、美读课文感悟寓意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以读促思,一是抓住重点词语指导朗读。如:第一段重点指导“发现”、“原来”,第三段重点指导两个“又”。让学生通过读体会养羊人犯下得错误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后果,第五段抓住“赶快”“后悔”一词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要补牢,补牢带来什么好处?二是通过分角色朗读加深对养羊人犯错的理解,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补牢的重要性,也就是及时改错的重要性。三是进行语言训练,把“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转化成肯定句,通过对比读,体会双重否定句更强调了养羊人知错就改的心情,学生对寓意的理解也就凸现出来了。此时教师进行顺水推舟,揭示寓意。
3、结合生活深化寓意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与学习实际,说说类似课文中的例子,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以及知错就改带来的好处或还处于糊涂之中的学生不改错误带来的不良后果。让学生在现实中认识亡羊补牢的重要性。
4、课外延伸阅读寓言最后的时间,我又让学生讲一讲自己最喜欢的寓言故事,为同学们展示自我提供了机会,也促使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在教学设计上和课堂调控上还有很大的欠缺,还望大家给予指教。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篇5《亡羊补牢》这则成语故事是一篇精读课文。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这则成语故事主要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养,街坊劝他修羊圈,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有丢了养,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于是赶快动手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取的教学思路是:
一、激趣导入。在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收集成语故事,在这个过程中还使学生学会了区分成语故事和神话故事的不同。学生非常乐意去做,收集了很多,在课下也进行了交流。接着揭示课题,亡羊补牢。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先自己读文,再提出重点词语,再由重点词语引出句子,然后再回到文中去读文,了解文章的大意。
三、再读课文,感知大意。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精读课文,体会寓意。抓住养羊人两次丢羊时态度的不同进行教学,针对“第一次丢羊,养羊人街坊是如何劝他的?他是如何反应的?”“第二次丢羊时,他又有什么反应,以及如何想的,如何做的?”这几个问题展开,进行朗读,感悟,老师进行恰当的板书。在理解课文之后适时的出示课题,让学生很自然的理解课题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小组合作交流: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五、联系实际,谈体会。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感受。
回顾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主要有一下几点:
1、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如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鼓励大胆质疑,在读中解决问题等。
2、注重双基的训练。如对字词的指导,包括字的音准,字的演化,字的书写等。
3、在合作交流中解决疑难。
4、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很高,学习的兴趣很浓,教学也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比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也很多:
1、教学目标制定得不细致准确,所以教师教学时对课堂的把握就不是很到位。
2、不能很好的把握学生的课堂生成,使课上的更精彩。
3、课堂提问中,集体展示偏多,个人展示偏少,不能体现有些个体的能力。学生的思路不够开阔,有些孩子人云亦云。
4、感情朗读不到位,应进一步加强朗读的指导。
5、联系实际谈体会环节,学生谈得还较肤浅,老师应进一步指导。
总之,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发现自己在教学方面还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方面是存在急功近利的心理,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还有点牵学生鼻子走的心理,不能真正实现以学定教。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把教学真正落地实处,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篇6《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寓言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这则寓言主要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养,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养,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教学这则寓言时,我采用了电子白板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从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学习: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二、初读解题。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四、由事悟理。这篇寓言比较简单,所以感觉效果还不错。首先利用白板出示图片,同学们请看大屏幕,看到这些图片你们会猜到是哪则寓言吗?孩子们学习的热情一下就提升了。接下来在学生读课文前,利用白板播放了朗读课文,为学生在接下来的朗读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时候,注重了学生对文中的角色分析如:想象一下,街坊会用什么样的语气来劝他呢?他又会用一种什么样的语气来回答街坊呢?所以设置了练习:街坊()地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他()地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后面又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假如他在修羊圈的时候那个街坊又来了,看见了他,又会怎么样说呢?最后让孩子们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对寓意的感想。
回顾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教学中我恰当地运用电子白板技术,让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使教学方便轻松,使师生的距离拉近了,现场交流更有效了,掌握知识更扎实了。
2.本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很高,学习的兴趣很浓,教学也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比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显得更明显:
1.教学过程中,创新意识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更加加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创新的意识,为实施素质教育打下良好的坚实的基础。
2.在联系实际环节,有的学生理解了寓意,但是不能条理清楚地叙述出生活中类似的事例。今后还需要继续加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这节课通过利用白板教学,我发现自己在教学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从“改变一点点,一点点改变”做起,每天都让自己的课堂改变一点点,努力让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让我的课堂渐渐精彩起来,魅力起来。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篇7《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故事性较强,课文内容较简单,对学生来说在把握内容上不会有什么困难。关键是要通过读懂寓言的内容来理解寓言中所含着的意思。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设置了以下三大环节展开教学。首先是理解题意,初步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其次是深入学习课文,了解人物内心世界,启发学生根据故事内容,简要地说说寓意。最后联系实际,理解寓意。最后,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学生中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全班的学习气氛热烈、积极。学生的兴趣盎然,无论是同桌之间读,还是跟老师合作读,都能积极地配合,效果达到较好。在教学中,因为使用了多媒体教学,能更直观、更形象地展示课文,因此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也比较明显。
不足之处:
1、指导朗读这一方面还有待提高。学生读得时候,我应该多指导。
2、在学习完课文之后,让学生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说说类似于亡羊补牢的事情,学生说得较为肤浅,说明学生对寓意理解得不够透彻。
3、粉笔字是老师必须做好的功课,我在这方面还有待加强,应该多练练粉笔字。在今后的教学中仍需继续努力,多阅读与语文教学有关的教学设计,从中汲取宝贵的教学经验,以此来提高个人的语文素养。今后也要让学生多把课文内容,多联系自身或者生活中的各种事件,看看有什么相关联的,从而从学中体会到知识和道理。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篇8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我微笑着回答:学习新课。他们脸上立刻洋溢着笑容,并向我耳边回声道:老师,我知道我们今天学习的是两个寓言故事,我在家已经读熟了。可有趣了,里面还告诉了我们深刻的道理。
叮铃铃.......我们就这样在谈论中开始了第二节的课堂,孩子们上课的状态高昂、激情,使我回荡心间。在授课过程中,学生们了解了什么是寓言的知识,并在欢快的学习气氛中大家的积极性,那真是厚积薄发呀!
我从课题入手,给学生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学习这则寓言。我们引入眼帘的是闯生字关,令我欣慰的是学生们都能在不出示读音的情况下,认读这些生字,看来他们的预习功夫用心了。我通过齐读----开火车读----分组读来加深学生的记忆。学生们认真学习的尽头,使我开心。这节课进入课文朗读时,学生们都能做到津津有味地去咀嚼文中的深刻道理。我首先让学生们自由朗读课文,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读完课文,你想说什么,自由发挥。结果他们认为:养羊的人早就应该听街坊的话,这样就不会被狼叼走。但这个养羊人,最后后悔了没早听从街坊的劝告,心想还是赶紧把羊圈修好吧!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分辨出应该做一个知错就改,多听取别人教导的道理。
通过自由朗读课文,让学生们去动脑思考问题,老师做补充、总结是课堂学习的必要环节。因为通过前四单元的学习、做试题,我发现里面的题型考察学生的思维想象题型较多。这在平常的上课中,要多善于指导、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一些想象发挥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
通过课文我设计了这样的几个问题:一是那个养羊的人丢了几次羊?二是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么样?三是你认为养羊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四是生活中有类似“亡羊补牢”的例子吗?试着说一说吧!从这几个问题中升华对课文深刻道理的理解。学生们在前三个问题中,都能脱颖而出,唯独在最后一个问题回答中有点难度,回答的不是多理想,以后是我们需要改进的地方。
总体而言,学生的听课效果还是不错的,不足的之处是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8篇】相关文章:
1.亡羊补牢教学反思
2.《亡羊补牢》教学反思
3.亡羊补牢的教学反思
4.《亡羊补牢》教学工作反思
5.亡羊补牢教学反思范文
6.《亡羊补牢》教学反思范文
7.关于亡羊补牢的教学反思
8.关于《亡羊补牢》教学反思
9.关于《亡羊补牢》教学反思范文
第五篇: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2013年4月9日 授课人:胡成香 特岗亮相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会认“窟、窿”等5个生字,会写“寓、则”等12个生字。能正确
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个寓言故
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 教学难点: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个画谜,认真地看大屏幕,从每一张图中都能猜出一个故事的名称来呢,谁来猜第一幅图?(守株待兔)对了,那这一幅呢?(揠苗助长)难不倒你们,再给你们几个难的(龟兔赛跑)(井底之蛙)
2、你们真聪明,都猜对了。这些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寓言故事,那什么是寓言呢?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件出示(生读)师: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小故事里藏着大道理。
3、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则寓言,叫《亡羊补牢》——课件出示。师: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学习这则寓言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课题的意思。亡羊的亡在字典里有以下几种解释:我们来看一下,课件出示。(师读),通过预习,你知道在这一课中亡是第几种解释?(第二种,丢失,失去)。你来说说亡羊是什么意思? 师:对,丢失了羊要补牢,“牢”如何理解呢?我们也来看看它在字典里的几种解释(课件出示)。你认为课题中的牢是什么意思呢?师:对,我们知道了亡和牢的意思,那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5、把课题再读一遍,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生:破了个窟窿)
二、读通课文,解决字词。
1、你们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把书翻到34页,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读的时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出示生词,指名认读。师:有些同学的习惯非常好,读完了课文就坐得端端正正的。(1)师:(读完了吗)请看大屏幕,老师把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请到了上面,谁能来读一读。(适时引导,轻声字,街坊的坊,窟窿的窿读轻声)(2)大屏幕上有两个用红色标出的字,你们知道他们是什么字吗?(多音字)既然是多音字,那谁来说一说羊圈的圈还有什么读音?结实的结还有一个读音是什么?——课件出示。(把多音字读一读)(3)我们再把这些词语读两遍
3、(读得很准确)但是如果这些词语回到课文中,你们还认识吗?(生:认识),那我们来开火车读课文,同时,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最好能用上老师给的这些词语。(生读)师小结:向这种抓关键词,并把他们连成一段通顺的话就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明白了吗?
三、深入学习,理解寓意
1、请你们默读课文,想一想:养羊人丢了几次羊?怎么会丢羊呢?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自然段,划出丢羊的原因的句子。(老师巡视)
2、有些同学已经找到了,那你来说说养羊人丢了几次羊?(两次)板书:丢羊谁能说说第一次丢羊的原因是什么?(课件出示)板书:羊圈破了
3、谁能用“因为„..所以„..”这个句式说一说第一次丢羊的原因。(因为羊圈破了个窟窿,狼从窟窿叼走了羊,所以羊少了一只)
4、我们再来练习两个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子。(课件出示)这种句式掌握了吗?
5、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第一次丢羊的原因
过渡:养羊人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破了,那怎样才能不丢羊呢?(把窟窿补上)
6、设想一下,假如你就是养羊人的街坊,你会怎么劝说他?(把窟窿补上吧)还有什么想说的?(快采取一些措施吧,不然又会丢羊)。(师:学生说完,评价,你真是个好心的街坊),我们来看文中的街坊又是怎么劝说的——指名读,课件出示。
(1)赶快一词说明了什么?(修羊圈这件事情很紧急,不宜拖延)(2)街坊劝的有道理吗?(有),从街坊的劝说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街坊对他的关心)我们一起把这个句子读一读。我要是你们我就会这样读(范读)谁有信心读得比老师更好
7、你们都明白了应该把窟窿补上,可是养羊人知道吗?(不知道),他是怎么回答的呢?(指名答——课件出示)。从养羊人的回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不以为然,满不在乎的态度)谁能读出养羊人无所谓,满不在乎的态度。谁还想试一试?(指名读)
8、(1)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地劝告养羊人把窟窿堵上,可养羊人却满不在乎。下面就请同桌之间一人当街坊,一人当养羊人读一读他们的对话(汇报读)看你们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读,谁愿意跟老师合作
(2)师:面对街坊的真心劝告,可养羊人却不当回事。看一看,会有怎样的结果呢?齐读第四自然段。
(3)师:结果怎样呢?(又丢羊了)板书:又丢羊。又丢失了一只羊。想一想,这个“又”字应该怎样读?(重读)为什么?(两个“又”强调了他不听劝告的结果,他的做法是不对的,狼用同样的办法又叼走了羊),你带着这种语气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4)这是养羊人第几次丢羊?(第二次)这一次丢羊的原因是什么?(不听街坊的劝告)板书:不听劝告
9、(1)因为养羊人不听劝告,所以又丢失了一只羊,如果你是养羊人,当你第二次丢羊后,你的心里会怎么想?
(2)文中的养羊人也是这么想的?(课件出示,齐读)从“后悔”一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认识到自己错在哪儿呢?(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3)师:不该不接受换句话怎么说?(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养羊人明白了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那谁能带着后悔的语气读读这句话。(指名读)这么多人还想读,那我们把这个句子齐读一遍,要读出养羊人的后悔。
10、(1)养羊人第二次丢羊后,他意识到自己错了,那他现在该怎么做呢?(把窟窿补上)课件出示图片。说一说这个人正在干什么?(修补羊圈)对,也就是补牢。板书:补牢。(2)看这幅图,他把羊圈修得怎样呢?课文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我也来读读这句话,你们仔细听(3)“赶快”怎样理解,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不能去掉,因为赶快说明了养羊人要用行动改正自己错误的急切心情,也说明改正错误不能拖延)(4)看到这一举动,其他的邻居会对他说什么?听了这些话,养羊人会怎么回答呢?
14、养羊人这样做的结果怎样?(指名答)刚才听了这位同学的朗读,我发现他有一个词读得特别好,你们知不知道是哪个词?(再也)再也一词说明了什么?(强调了养羊人修补羊圈的结果,说明了有错就改)板书:不再丢
四、研读课文,感悟寓意
1、学完了这则寓言,想一想,在丢羊、修羊圈这些事中,养羊人做错了什么?又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不听别人劝告。做对了:吸取自己不听劝告的教训,及时改正错误修补羊圈)
2、我们说寓言是通过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么你学完了亡羊补牢这个故事后懂得了什么道理?(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就不算晚。)板书:善于听从劝告,知错就改
3、由此可见——课件出示,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所以人们常常喜欢说这样一句话——课件出示: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五、拓展延伸
在我们学习生活中,在你们身上发生过类似亡羊补牢的事情吗?。请你说说 你们说的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齐读课题。
板书设计:
丢羊(羊圈破了)——又丢羊(不听劝告)——不再丢(补牢)
(善于听从别人的劝告,知错就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