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个案分析自闭症儿童的感统训练——跳
个案分析自闭症儿童的感统训练——跳
跳,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对两岁左右的孩子要求是能离地跳走。但自闭症孩子由于其神经发育的影响、大肌肉发育的影响以及心理的恐惧,学会简单的跳也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和对很多困难的克服。但一旦学会了跳,他们就会非常的高兴,身心发展也会突飞猛进。
以自闭症孩子瑞瑞为例。
跳是一个复杂的条件反射建立过程,它能促进孩子神经系统的发展。孩子在第二系统指挥下做跳的动作,能锻炼其脑神经、机体神经,促进神经纤维的增多、神经纤维的髓鞘化,促进大脑、脑干、小脑的发展。
孩子在克服自身体重跳起来时,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身体各部分的肌肉都要参加运动,所以,这一动作的完成对身体各部分大肌肉群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孩子在跳跃时,心跳加速,适当的跳跃锻炼,可提高孩子的心脏功能;孩子跳跃时,要消耗一定的能量,所以适当的跳跃锻炼还可以防止肥胖,瑞瑞很喜欢吃,所以跳跃对他大有帮助。
自闭症孩子学会了跳,就能产生愉快的情绪,培养孩子自信、勇敢、进取的精神。
瑞瑞刚学跳时是跳蹦床,但他对蹦床也不感兴趣,站在上面不动或者只是轻轻的跳几下,如果强迫他跳,他就会大声哭泣,一点也不配合。后来根据瑞瑞喜欢零食的特点,以零食作为增强物,诱使他跳,在零食的引诱下,瑞瑞在蹦床上开始了离地弹跳。
在逐渐增强训练难度时,便要求他跳彩虹圈,并且发出指令“蹲下,跳”,在老师的辅助下,让其感受跳的步骤,同时增强指令意识。
但练习跳很枯燥,瑞瑞是一个喜欢玩的孩子。在发现他喜欢玩滑梯的基础上,便以滑梯作为增强物,要求他在跳了之后才能玩滑梯,这个方法很管用,瑞瑞也乐于接受,而且每次练习都会“格格”的笑。这样不仅增强了他训练的积极性,也增进了他身心的发展。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瑞瑞已经能原地起跳,而且开朗了不少,在我们康复中心中的笑容也增多,不像以前那样经常哭闹。
学会起跳后,瑞瑞现在的自信心增强了不少,而且开始变的勇敢,能够自己玩滑板游戏。以前他对荡秋千很恐惧,但现在已经能够接受康复中心的秋千,进步很大。
由此可见跳跃运动对孩子的重要性,不仅能够改善其大肌肉群,还能促进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统合,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变的更加勇敢、自信、进取。
第二篇:自闭症儿童个案分析
请以班级中的自闭症儿童为个案,找出一名学生的5个生活事件,并对这些事件进行功能性评估。
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
邢映梅
因我所教班级是聋生班级,班内没有自闭症学生,所以无法按要求完成上述描述。但在我的班中似乎有自闭症倾向的学生,他的一些表现似乎有些问题,不知是否符合此题的要求。
小霆是一个12岁的男孩子,在班内听力较好,进行简单对话交流没有问题。但是当他受到批评不高兴的时候,他会不断地重复老师说的话,双手紧紧握拳,有时情绪激动时会扯自己的头发或扣手指甲。有时在老师批评他后,他会去打班里比较弱的同学。有时还会有精神分裂的表现,说自己看到两个小人,一个是恶魔,一个是天使。恶魔叫他去做坏事,天使叫他做对的事,这两个小人就在他的头脑里打仗。
A(前事分析):
•(何时)在老师批评后。•(何地)学校
•(何人)自已、同学
•(怎样)受到老师批评,情绪变坏。
B(行为本身的描述):
• 不断地重复老师说的话,双手紧紧握拳。• 扯自己的头发或扣手指甲 • 打班里比较弱的同学。• 精神分裂的表现。
C(行为的结果):
• 强制性安抚:要求其承认自己发脾气是不对的,要对自己做错的行为承认错误。(导致屈服于老师,但是自身的脾气可能更加厉害)
• 设计性安抚:分散注意力,带着参与各项活动。等其情绪平复时,再来谈心。
因为本学生并不是自闭症学生,只是在行为中略带过分的行径。所以在对该生的指导时还是以讲理为主。
1、告诉该生不管是因为什么,有自我伤害行为都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应尽量避免和改正。当伤害性行为出现时,即使后果没有特别严重,也要告诉他这样做是错误的。
2、对于该生的各种情绪,教师要与家长经常沟通,以便用心加以体会。当该生能明白教师批评他是为了他好以后,他的愤怒就会大大地降低,从而放弃过激的破坏性行为。同时,这也可以发展他们的沟通能力,使师生感情更亲密。
3、搞清楚该生发生破坏性行为的原因。在他有所不适当的行为发生时,不要过分批评,应采取措施安抚他们的异常情绪。
4、对于该生在情绪激动时的破坏性行为所破坏的东西,凡是能恢复原状的,作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要求该生和自己一起将它加以恢复和修补。如果不能恢复原状的,要带领他做好善后工作,让该生了解破坏的后果是什么。
第三篇:自闭症儿童感统训练存在的不足
感觉统合训练是自闭症儿童感官训练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国内的感觉统合训练还存在很多问题和缺陷。
1.训练难以兼顾各个程度的儿童。孤独症作为一种谱系障碍,个体差异较大,每个孤独症儿童都有其独特的行为表现。有的儿童平衡能力较差,不能自如地跨越障碍设施,不敢走平衡木等,而有的儿童协调能力很好,几乎能完成每项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协调能力好的儿童,在感统室对各项器材都能较灵活应用,因而易产生厌倦情绪,上课时间只是随意根据个人喜好玩一种或几种器材,感觉统合训练对他们来说没能起到有针对性地改善其某方面功能不足、或通过训练延伸提高儿童的其他方面能力的实质性作用。
2.训练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动作准确度不够及练习次数不稳定。感觉统合训练不似书本教育,基本没有统一的训练纲要和一致的目标要求,由于各种原因,许多教师也顾及不到儿童在活动中的动作是否规范,训练程度是否达到要求等问题。有时因为儿童的情绪异常或其他原因而忽略动作的准确性和训练次数。例如跳床一项、,只是机械地通过跳跃次数认定结果,有时又根据儿童的情绪或爱好少做或多做,很少考虑儿童的接受程度、厌倦程度以及动作的规范性等。
3.训练中缺乏小组互动和游戏环节。与一般儿童不同,孤独症儿童对外界不感兴趣,他们更喜欢沉浸在个人世界里独自从事一项活动。尤其在感觉统合训练室里,儿童面对的多是游戏设施,在活动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自己完成一项活动或任务,缺乏与他人的交流互动。
4.训练内容和形式有待创新,训练器材有待开发。感觉统合训练是由训练者依据一定的训练目的,使用一定的器材,指导训练对象进行的一种游戏活动。因此训练活动的趣味性对于吸引儿童注意力非常重要,而训练内容和器材恰恰是实现活动有趣、生动的关键。但是,目前感觉统合训练内容单一,器材种类远远不能满足训练需要,器材重复单调地使用又使得儿童的兴趣明显降低。另外,教师对各种器材的功用缺乏全面深入了解,只是局限于某一方面功能的应用。
5.家庭缺少对儿童的配合训练。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只注意矫正儿童体能、动作、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却忽视了与家长配合、指导家长在家中应用相关器材对儿童做进一步训练,家长自身也很少再主动对儿童进行随机训练。
第四篇:自闭症感统训练的原则
醒目仔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编制什么是儿童感觉统合失调?
www.xiexiebang.com 人类大脑有140亿个神经细胞,分为100多万个感觉区。儿童在成长过成中通过视、听、嗅、味、触、重力感、磨檫等,使外界感觉器官接收刺激通过感觉神经传达到大脑,经由大脑的功能区整理、总结、组织后做出正确的反应,大脑同时接收很多信息时,功能区必须协调、整合、统一才能做出多种正确的反应,这就叫感觉统合。否则就会出现障碍和紊乱,行为上出现一系列的错误表现,即所谓的感觉统合失调。感统训练的原则:
1、快乐体验原则:训练当中要让儿童感到快乐而不是压力;
2、儿童主体原则:训练中儿童是主角,老师起诱导带教的作用;
3、注重刺激原则:要尊重儿童对感觉刺激的需要和选择;通过控制环境给儿童以适当的 感觉刺激,从而改善其感觉统合能力,使儿童能作出适应性反应,不要单纯教孩子如何做;
4、积极反馈原则:训练过程中,给孩子以积极的反馈,边训练边了解孩子对训练项目的感受;
5、共同分享原则:对孩子的态度要重鼓励、奖赏,避训斥、体罚,多表扬、少批评,并与家长分享孩子成功的喜悦。
6、适度与安全原则:在执行训练过程中,可根据孩子具体情况(体能、技能、兴趣、注意力等)作适当调整。掌握各项目动作要领、注意安全、避免伤害事故。
儿童感统失调的主要表现: △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看似聪明,却胆小不敢表现; △容易跌倒或撞墙;
△笨手笨脚、容易受挫、缺乏自信; △固执、脾气暴躁; △粘人、爱哭、性格孤僻; △挑食、偏食、饮食习惯不佳; △怕别人碰触自己身体,容易吵架; △眼睛容易酸、讨厌阅读;
△毫无原因惧怕某些学课、心里障碍多; △自言自语、无法和人沟通; △咬手指或无法戒除奶嘴;
△写字无法在框内、笔画经常颠倒; 醒目仔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编制△发音不准、口齿不清、语言发展缓慢; △坐立不安、姿态不良、无法安静; △喜欢爬高、却不敢走平衡木; △爱旋转游戏、过久而不会晕眩。
造成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
www.xiexiebang.com 美国南加州大学爱尔丝博士及其他十二位儿童专家共同认为,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主要由以下两大原因造成:
A、生理原因(先天性的)
(1)早产或剖腹产造成幼儿压迫感不足,造成触觉失调;(2)胎位不正引起的平衡失调;
(3)怀孕期间不正确的吃药和打针对幼儿造成的伤害;
(4)怀孕期孕妇缺乏足够的休息,以及吸烟、饮酒和浓茶、毒品等造成胎儿大脑发育不足,引起出生后婴儿触觉发育不良。
B、环境及人为的原因(后天性的)
(1)小家庭和都市化生活,使儿童活动范围变小,大人对幼儿过度保护,事事包办,导致儿童接受的信息不全面;
(2)父母太忙碌,辅导少造成幼儿右脑感官刺激不足;
(3)出生后,抱的多爬的少,没让孩子经过爬就直接学走路,产生前庭平衡失调;(4)父母或保姆不让孩子玩土,玩沙怕弄脏,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5)过早使用学步车,使幼儿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
(6)父母要求太高,管教太严,缺少与小伙伴交往,人为的造成孩子压力太大,儿童自由时间太少造成精神上的伤害,产生拔苗助长的结果;
(7)延误矫正时机,错过15岁前的矫正年龄,造成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定型化。怎样进行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效果如何?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首先由有训练经验的老师测查和诊断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程度和智力发展水平,然后制定训练课程,通过一些特殊研制的器具,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参与,一般经过1-3个月的训练,就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孩子的学习成绩、逻辑推理能力、记忆能力、运动协调能力、人际关系、饮食和睡眠、情绪等方面都会有令人满意的提高和改善,其中,儿童的智力水平也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儿童感觉统合训练适用解决2-12岁有学习困难或行为问题的儿童。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课程安排是怎样的? 醒目仔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编制www.xiexiebang.com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一个阶段是20次,一次40-60分钟,一星期应不少于2-3次,重度失调的儿童训练次数应更多一些。训练内容包括感觉统合训练和记忆、思维能力训练两部分。老师会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安排不同的训练课程和时间。训练20次后再次评估,制定新的方案。
感觉统合训练的目的是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统合功能,而非教孩子做某一特定的活动,或学习某种运动技巧。感觉统合训练是根据活动所提出的感觉刺激之种类、性质、强度和分量,以及活动目标,对孩子的挑战性等因素来设计。
第五篇:大连自闭症儿童个案分析
大连自闭症儿童个案分析
一、问题的发现
一个胖嘟嘟的小男孩,长得又白又胖,很可爱。他的一张脸上老是露着憨厚的笑容。开学第一天,他呆在教室里一刻都不能停:一会儿玩积木、一会儿趴在地上、一会儿钻进桌子底下,总是不能安静下来,任凭教师一次次地提醒都没用。于是我就决定找他谈谈,结果发现他根本听不懂我的话语,他也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只会用“恩、啊„„”等我们所不能理解的简单词句来表达。整天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言自语,说着别人无法理解的话语。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幼小的孩子如此特殊的表现呢?
二、问题的症结
向家长了解情况。情况是这样的:在他4岁时,因为父母没空照料孩子,就把在外地的奶奶接来照顾他,奶奶年纪大了,不会讲普通话,只会方言,与正处于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孩子无法沟通。平时奶奶从不与邻居沟通,带着他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祖孙俩天天躲在家里。慢慢地就变成这个样子了。妈妈边说边流泪:他如果一直都是这样,他的将来怎么办?以后怎么上学呢?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也会离他远去。
了解了这些情况,我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再加以分析,觉得这是个有自闭症倾向的孩子。自闭症幼儿中普遍存在着语言障碍,他们主要表现为语言的理解能力以及运用能力发展很缓慢,他们不能及早地正确理解别人所说的含义,或者是模棱两可,或者是断章取义;同时对语言结构掌握很差,只能讲些简单句、情景性的句子,句子结构很不完善,这一切阻碍了他们的发展。因此,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三、解决问题的尝试
对于这个性格行为及语言特殊的孩子,我下决心帮助他运用各种方法尤其是运用行为训练法对他进行语言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注重环境的营造,为语言的训练打下了情感基础,因为对自闭症幼儿来说情感的建立是进行教育的第一步;同时运用游戏的方法来提高自闭症幼儿的接受性语言、模仿能力及游戏的水平,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以下是我的一点做法和体会,和大家交流一下,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通过情感的支持使孩子树立学习的自信心。(1)鼓励:
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运用最多的策略是鼓励。能力再弱的孩子也有他的“闪光点”,从发现他们的优点入手,及时地给予肯定与鼓励,不断强化其积极向上的认同心理,不放过一个微小的动作,只要是行为意义积极的,都可用“做得好”、“你真行”、“你真棒”等语言进行鼓励。例如:当他听懂了我的话语、说出了一些简单的表达语句,我就会赞扬他,奖励他一些他喜欢的物品,激励他继续努力。如在“击鼓找物”游戏中老师用小棒击鼓,让孩子围着圆桌顺着一个方向走动,鼓声一停,则让孩子停下,并按老师的指令去找物。如“把皮球拿过来”、“把球给我”等。因为孩子对敲鼓很感兴趣,老师就利用这一心理特点,当孩子拿对了就抱抱他,或者向他微笑表示表扬,最后让他敲一下鼓,然后再进行游戏。(2)创设成功的机会:
对于语言发展特别迟滞的孩子,适当降低标准,使孩子有成功的机会,这样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它会使孩子从不难获得的成功体验中获得自信。当孩子获得点滴进步时,则可适当地夸大孩子的进步,因为孩子能有进步,对他来说是不容易的,老师的夸奖“进步真大”能调动孩子心理中的积极因素,使孩子期望自己能有更大的进步。为此,我在班内经常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游戏,在游戏中让他提高接受性语言能力,学习听懂指令并能执行,而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可以为其创设一定的交流情境,激发其说话的愿望。如:通过游戏《请你照我这样做》,模仿指认五官。老师指着自己的眼睛说:“这是眼睛。”让孩子也指着自己的眼睛说:“这是眼睛”学说简单句。在多次模仿的基础上,孩子就能自己指出五官,并能模仿说简单句了。老师还可用歌曲《五官歌》让幼儿来学说名称,促进他的语言发展。(3)同伴依恋(即同伴支持):
开学入园后该孩子接触最为频繁的对象是他的同龄伙伴,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其语言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更胜于老师的教育。因此,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设有利于孩子交往的客观环境,为他提供充分交往的机会,以利于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于是,我在班内开展了“我来帮助你”的活动,鼓励引导大家一起来帮助、关心他。通过此次活动孩子都伸出了援助的小手,他们都争着教他如何穿鞋子、穿衣服,如何进行游戏等等,他一有困难就会有同伴去帮助他„„在共同的游戏学习中,用正常孩子的积极热情去感染他,充分的调动起他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辨别“男孩”、“女孩”的活动中,我先问其他孩子:“你是男孩还是女孩?为什么?”在孩子正确地示范说出后再引导他说说,这时他有时也能积极地模仿,乐意地学着说话。
(二)、在户外活动中激发孩子对语言的兴趣:
户外活动是孩子最喜欢的一个环节。一到户外,他就不能控制自己,他的运动量很大,很喜欢到操场上玩大型运动器械,我就特意安排一些能力强的孩子与他一起进行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孩子们与他交流。老师也有意识地引导他与同伴一起交流,让他跟着普通孩子一起学习排队,如跷跷板是他喜欢玩的一种器械,如果教师放任让他自己玩,他总是玩了两下就不高兴玩了,因此,在活动时我请小朋友和他一起翘,我在一旁念儿歌《跷跷板》,这样既增加了活动的情趣又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幼儿学习语言。
(三)、创设游戏环境,在游戏活动中逐步提高语言能力: A、角色游戏: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为了引导他玩角色游戏,我让他扮演站在店门口的服务生,用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重复地和别人打招呼:“你好”、“请进”等。为了使游戏进行下去,角色与角色之间要发生联系,而他又没有能力去联系、沟通,这时,我就鼓励孩子们主动去与他沟通,向他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在老师的提示帮助下他也要试着作出简单的回答。有时在活动中,孩子们之间也会发生冲突,如争夺玩具等,这时,我就鼓励他动脑筋,想办法,或者提醒他说一句好听的话:“请你„„”,也可鼓励孩子去求助其他老师:“*老师,我要„„”。在这样的情景中,孩子迫切需要解决当前的问题,说话的欲望就比较强烈,此时说出来的话语与当前的场合比较吻合,而不再出现乱说话的现象。在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的参与、指导是很重要的。
孩子游戏行为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语言的发展。在孩子的游戏中,我常常以游戏的口吻介入孩子的游戏,进行指导和点拨,在提高孩子游戏水平的同时也促进了语言的发展。如在《娃娃家》游戏中,我带领他学做小客人,这时其他孩子会热情的招待他,我在一旁提示他,鼓励他学说道谢的话。开始他对于我的提问会没有任何反应,大约要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他也能跟着说,这时,我就及时地给予表扬。再过一段时间,只要得到暗示他就能自己说:谢谢。接着,我就提出更高一点的要求如:鼓励他主动去请求别人帮助。随着游戏的深入进行,他的游戏能力逐渐提高了,也想用语言来交流,当老师的提问时,孩子也愿意回答你。坚持一段时间,孩子的游戏水平会慢慢提高了,同时说话的兴趣也得到了同样的提高。B、主题活动:
经常开展主题活动,不仅能训练孩子们的语言,还能促进孩子们之间的交往。如在《大一岁了》的主题活动中,我让孩子们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讲述新年的到来,大家都长大一岁了,要努力地学习各种本领,我要求阳阳小朋友仔细地听他们讲话,在活动最后大家一起交换新年礼物时,则要求每个孩子都说上一句祝福的话,在大家的感染下、在老师的引导下,最后阳阳也能说出一句话,如“祝你新年快乐”、“请收下我的礼物”等。在这种主题非常明了的氛围中,他的语言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效果也显得比较好。C、区域活动:
每天的区域活动也是他喜欢的活动。因为在活动中,孩子们能依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的选择内容。在活动中可采取大带小的形式,即能力强的孩子带领他一起参与活动,相互之间要沟通,在活动中会问他喜欢玩什么,还会教他学说玩具的名称,如“娃娃”、“积木”、“皮球”等,让他即玩得开心,又从中得到了练习说话的机会。
四、家园共同努力,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为了能取得更大的进步,我就请她的父母共同来共同配合,首先把一些资料打印给他的父母,让他们一起来了解孩子的状况,然后教给他一些训练的方法、策略。如:亲子游戏活动“小鸟飞”、“小动物找朋友”、“我会说”等等。因为我们的热诚,他妈妈决定放弃工作专门在家培育、接送他。
经过一年时间的对该幼儿的训练与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
1、语言理解能力的提高:(1)接受性语言的发展:
通过训练,孩子的语言能力大大提高了。原来孩子对老师的语言不能理解,毫无反应,现在逐步地从单纯性的语言发展到连续性的语言了。如听到自己的名字会说“到”或举手示意,对老师的“把门关上”、“坐到椅子上”等单纯性指令能马上去执行;对于“把门关上,把皮球拿过来”等连续性指令孩子也能乐意地去执行。(2)回声性语言的减少:
该幼儿具有回声性语言的特点。训练前,他的语言基本上都是回声性的,如老师问:“你叫什么名字?”回答通常是:“什么名字?”问:“你几岁了?”回答是:“几岁了?”通过一年的训练,孩子的这种回声性的语言大大减少了,说明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提高了。
2、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1)人称代词的使用不在混淆了:
以往孩子不能正确地区分“你、我、他”等人称代词,在使用的过程中经常混淆。如老师问:“你叫什么名字?”回答是:“你叫***。”问:“今天谁来接你回家?”回答是:“爸爸接你回家。”通过训练,孩子现在能正确地区分“你、我、他”等人称代词了。(2)能正确的区分所属的概念:
训练前孩子说:“喝水。”经过训练以后则会说:“我要喝水。”或“***要喝水。”以前说:“***,汽车。”现在会说:“***要玩小汽车。”或“我要玩小汽车。”训练前说:“不要了。”并把手中的玩具给旁边的同伴,现在会说:“我不要积木了,给XX(旁边同伴的名字)玩。”
四、反思与思考
1、冰心老人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是这样的,爱孩子是做一个幼儿教师的首要前提。尊重孩子、爱孩子的前提,是教师真正了解孩子,读懂孩子,幼儿教育是特殊的,对于幼儿园里身体、心理都处于幼稚、不成熟期的孩子来说,老师的爱就象是春天里温暖的阳光,润物无声的细雨,滋润着孩子的心田。几乎每个班里都会有这些心理、性格或行为特殊的孩子,作为幼儿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用爱心呵护,用耐心感化,帮助他们走出心理的阴影或改掉这样那样的坏习惯。教育是一门艺术,怎样施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是值得每一个老师用心探索及深思的。
2、孩子尽管年龄小,但有自己独立的意识与判断,教师应首先把幼儿看作一个有独立意识与判断的人,善于把握孩子的心理,了解孩子的内心需要,从尊重理解的角度去施教,启迪孩子的良知和爱的意识,让她们感受到被关心的愉悦。
3、对孩子的教育不是家庭和幼儿园任何一方面的事情,要取得好的教育效果,需要充分发挥家园双方的作用,应加强双方的沟通、交流,通过共同的努力对孩子的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连人幼事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