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叙述式教案
【课 题】
【教学对象】
【使用教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叙述式教案模板
第二篇: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少年闰土(第2课时)
设计者(向承会、重庆市万州区罗天中心小学)
一、概述
·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 小学语文人教版上册,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分三课时教学。
· 本文是一篇叙事写人的文章,作者从人物及具体特点的外貌描写,写到了他的动作、语言、神态而这一切又不脱离闰土的生活实践,对四件事的描述。
· 让学生知道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有丰富知识的农村少年。
二、教学目标分析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人物外貌特征
2、剖析文章中心,达到深入理解句子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让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变化,少年闰土的形象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从而流露出“我”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一、小黑板出示词语,并让生理解词语意思
二、利用课件演示含义生科的语句,让生在读的基础上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潮汛、伶俐
2、同桌互评
二、再认识闰土、探究深读
1、默读课文 师:讲述了几件事情?
(雪地捕鸟、夏日拾贝壳、看瓜刺猬、潮汛看鱼)
师:闰土向“我”讲述自己的海边生活,你们能想象出他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吗?请你试着用成语描述一下。(眉飞色舞)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2、生自由读文
师:通过刚才的读,你觉得闰土是怎样的少年? 板书:聪明、能干、勇敢、见多识广 三|想象画面,指导背诵
1、生轻声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象作者描述的与你们干菜描述的有何不同?
2、2、引导背诵第一自然段
四、解疑释惑、深化认识
1、闰土的心中仅仅只有这四件稀奇事吗?
2、出示重点语句,生在读的基础上理解句子
(1)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2)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海边有如许的贝壳)
3、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师:他们会有怎样的话别呢?(难舍难分)
五、全文小结
六、作业
1、小练笔
2、多音字
七、板书设计:略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小黑板)→再认识闰土、探究深读(课件)→想象画面,指导背诵(课件)→解疑释惑、深化认识(课件)→全文小结(课件)
七、教学评价设计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在此环节中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对课文词语的复习增强并提高学生读书能力,让学生在自由读课文的基础上回顾课文内容是学生主体的能动性发回的淋漓尽致。再认识闰土、探究深读: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找准事件的经过在文中理解句子,在剧中理解词语,在文章学习中认识人物形象,通过学习背诵课文,结合现实,想象人物形象,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八、帮助和总结
1、对学生进行词语理解辅导,例如:伶俐、潮汛等
2、重点语句的读法,例如:“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所不知道的。”
3、体会句子,如: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的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总结:通过对个别学生的辅导,他们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都有所进步。
第三篇: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在山的那边》
蔡跃明龙海市教师进修学校
一、概述
今天,我授课的内容诗《在山的那边》。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本课是整个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第一课,对贯彻课程标准和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一定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牢牢把握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努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作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篇课文是当代诗人王家新借童年的想望和困惑,用山与海这两个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告诉人们自己成长中的人生感悟,并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不停的翻过无数座山,要一次次战胜失败和苦难,才能达到理想境界。
对刚入中学的初一学生来说,这首诗很有吸引力,一方面他们要从小学生过渡为中学生,有很多困难等着他们去克服,另一方面诗的第一节诗人以一个孩子的语调来写,能调动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生一般能较好地把握诗中的山与海的象征意义,但对诗中“无数座山”的理解,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往往估计不足,需要教师因势利导,突破难点。
根据诗歌的文体特点和学生的情况,我制定了两个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品味语言2、联系生活,感悟人生。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朗读训练,调动学生情感来理解作品。
·
第四篇: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荷塘月色
设计者:任晓波
宽甸二高
一、概述
·课名是《荷塘月色》,是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年级上册 ·本篇课文所需课时为2课时,80分钟,本节课时第一课时
·《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散文,也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以朴素、典雅、充满诗意的语言将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突出优雅、朦胧、幽静的物境之美,在写景中抒发出淡淡的忧愁和淡淡的喜悦之情。学生是容易入景的,但入情即难,而且对语言和景物层次的精妙之处难以感悟,因此在教学时先详细叙说文章写作的时代形势和作者的复杂心境,让学生通过联想产生历史的想象,再紧扣作者情感的变化揣摩语言的运用和意境的美。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方面:理解抒情散文的情景交融手法,认识“通感”的修辞方法,2、过程与方法方面:理清全文结构,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散文的语言美,3、情感与态度方面:理解作者“淡淡的喜悦”、“淡淡 的哀愁”,理解他追求自由的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高中阶段是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其心理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和过渡性。这一阶段随着课业负担的加重,竞争的日益激烈,自身思维意识的发展,比较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当特别注重考虑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作用,引导高中生的心理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未来先提高其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我主要采用对话式教学模式,主要采用提问法、讲解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去观察验证作者的比喻是否贴切,并试着进行其他的比喻。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资源与工具:诵读录音
ppt素材
六、教学过程
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和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结构,使学生逐渐理解文章的中心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1-2分钟)
同学们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做什么呢?听音乐,音乐可以拨动心弦,而有的音乐可以使心灵宁静,不错的选择;k歌,拉两个好友到ktv狂吼一阵,一切烦恼都没了。
二、检查预习,了解时代背景(6分钟)
请2-3名学生上台介绍作者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我再从作者的人格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高洁的品格方面出发进行补充。
三、朗读(10分)
1、播放朗读录音,使学生能够入境,欣赏美感,体味感情(要求学生标出自己读得不准的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字音和自然段的序号)
2、教师指导朗读
3、齐读重点段落,在朗读中体味情感,品味语言
这样学生有了可遵循的方法,诵读就有了美感,让学生身临其境,接受美的熏陶,也为后面赏析语言打下基础。
四、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配乐默读,通过情景式阅读,引导学生进入审美意境
通过自读,学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设计遵循渐进原理,由浅入深,为品读课文做好铺垫。
2、设置以下两个问题,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逐渐理清文章结构 A、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哪一句? 明确:第一句,是全文的题眼。
B、画出描写作者行踪和心情的句子。
明确: 从情感上看,作者由颇不宁静——渴求宁静——片刻宁静——走出宁静。形与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种圆形结构,说明作者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苦闷忧愁;从空间上看,作者从家里出来,经小径到荷塘,最后又回到家里;从情感上看,作者由颇不宁静——渴求宁静——片刻宁静——走出宁静。形与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种圆形结构,说明作者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苦闷忧愁。
针对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自己得出本文的结构,并绘制双线索环形结构,最后我点出这一结构的特色是:内、外结构呈圆形,浑然天成。这样既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又使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此结构的认识。
3、分组讨论(分为三个小组,分别讨论下面三个问题,最后请每组代表分别回答)(10分)
A、为什么“心里不宁静”的作者要“享受这无边的荷香月色”? B、为什么认为月色“恰到好处”?
C、为什么认为“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明确A:作者的行踪与他的情感紧密相连:正因为在家里“心里不宁静”,所以要走出家门追求宁静,可谓缘情写景;
明确B:而荷塘一派素淡朦胧,宁静幽寂的景象——花是零星的,香是缕缕的,风是微微的,月是淡淡的,的确是“恰倒好处”,与作者的心境吻合,这幽静宁谧的境界正是作者的追求,于是他要无牵无挂独自受用无边的荷香月色,摆脱不宁静,得到安宁,此乃寄情于景; 明确C:宁静只是片刻,热闹的蝉声与蛙声让作者想起江南采莲的热闹与美丽,怀乡的惆怅让作者走出宁静,回到家中,是谓触景生情。形与意有机结合,是典型的情景交融,构成了朦胧优美的意境,让作者产生美的感受,也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由此可见,美是心物婚媾后的产物。
对学生的回答点评并给出合理的解释,然后引导学生将三个问题联系起来,理解当时的景色如何吻合了作者的心境,作者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
4、结合时代背景,让学生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A、作者“颇不宁静”的心情缘于何者?
B、第三段中 “平常的自己”指什么?“另一个世界”又指什么 明确A:1927年7月正是朱自清思想极端苦闷的时期,“五四”以后,革命斗争深入,原来曾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的知识阶层也发生分化,有的高升、有的引退、有的堕落、有的前进。朱自清不满黑暗的现实,又没有勇气投入斗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处于 2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极度的不安之中。关于朱自清当时的思想情况,他的夫人陈竹隐女士有过具体的描述,“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统治了全国。佩弦当时没有找到正确的出路,四顾茫然。”觉得心上的阴影越来越大。他又在苦闷中彷徨了。他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在当时他两条路都没有走,而是采取了逃避的办法。他先前曾说过:“我只是在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义。”他还没能摆脱这种思想,又顾虑着“ 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生活。”
作者只是想用超然尘世的中和主义来排遣解脱自己的不安和彷徨。本文可以说是朱自清付诸行动的艺术表现。
明确B:不自由。白天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都是不想做不想说而有不得不做的。“超出平常的自己”就是说自己是自由的。这是作者的一种去荷塘过程中的一种排遣。排遣了自己的一种不宁静的情绪,心情得以释放。
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让学生自己逐渐走进作者的内心,学会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检查预习,了解时代背景→朗读→学生自读课文→总结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将学生学习的评价融入到各个教学活动过程中。
(1)课堂参与情况较好,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参与面较广(2)理解抒情散文的情景交融手法,认识“通感”的修辞方法(3)理清全文结构,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八、帮助和总结
结合以上分析,引导学生得出主题,带领学生回顾情景交融的过程。只是点到为止,不作过多的解释,多媒体的视听效果,加以音乐的陪衬,学生凭借自身的审美力、想象力,去感悟文章意境的美。最后再对这两个画面阅读赏析,伴随着音乐使学生整体融入作者所给出的至高艺术境界。至此第一课时便结束。
第五篇: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观察水
一、概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2课《观察水》。《生命离不开水》、《观察水》、《家乡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共同组成《生命之源——水》单元,《生命之源——水》单元是 “物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本课在《生命之源——水》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水认识水的基本特征,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
1、通过运用多种感官认识水,认识知道观察物体常用的科学方法。
2、通过观察水认识水的基本特征,知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3、知道像水一样没有固定形状,易流动的物体叫液体。
4、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学会运用观察、判断、归纳的方法认识事物。
过程与方法
1、能用语言准确表达自己通过观察水对水的发现。
2、会用多种感官认识水,能够在多种液体中快速鉴别出水。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1、在观察过程中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现象,愿意与同学交流看法。
2、进一步培养成细心观察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意识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三年级上学期,学生对感知事物还比较笼统,但对科学探究具有满腔热情。他们刚开始接触科学课,对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还不熟悉,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探究,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方法。
从幼儿园到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在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已了解了水的许多性质和用途。水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本课在此基础上,将水作为研究对象,就是要将学生脑海中的零星认识提升到水的内涵属性层次上,让学生能够准确利用自己的感官认识水的基本特征,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将学生对水的知识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创设情境:成功的教学导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我设置了“猜猜老师带来的是什么东西”,让学生进行猜测,并要说出自己的猜测依据。一方面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是为了引导学生对原有的一些观察经验的联想,老师再对学生说的这些零星的生活常识进行提升,总结出常用的一些观察方法:眼睛看、鼻子闻、嘴巴尝。为后面的观察水做好铺垫。
2、观察:本课的重点是运用科学方法认识水的特点,在第一个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环节,已经总结出常用的一些观察方法,在这个环节,就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观察,在观察中总结出水的特点,把学生平时的生活常识知识化。在这个环节里面,需要注意的是要养成学生边观察边记录的习惯。交流汇报的过程也是老师导的过程,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最后再总结出一看二闻三尝的观察顺序。
3、运用: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辨认液体、找水的过程中对前面总结出的观察方法及顺序进行综合运用。
前面这三个环节可以说是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让学生在联想、活动、总结中,提升概念,并学会科学认识物体的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4、观察老师的演示,让学生发现各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易流动的特点。这项内容看起来简单,但却需要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和准确的表达力来进行归纳,从而提升出液体这一抽象概念。为了帮助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让学生说说常见的液体,把知识生活化,帮助学生理解。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分组实验器材:透明塑料瓶、牛奶,白糖,白醋,水 演示材料:不同形状的器皿 白酒
六、教学过程
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
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最后,画出教学过程流程图。同时,流程图中需要清楚标注每一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媒体和相应的评价方式。
教学内容与教师的活动媒体的运用学生的活动教师进行逻辑选择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七、教学评价设计
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另外,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八、帮助和总结
说明教师以何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设计相应的不同帮助和指导,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水平的要求,给予不同的帮助。
在学习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简要总结。可以布置一些思考或练习题以强化学习效果,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或补充的链接鼓励学生超越这门课,把思路拓展到其他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