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物理教学叙事
初中物理教学叙事
液体沸腾现象是生活中最普遍的现象,对于沸腾,学生在生活中有充足的感性认识,也能说出很多现象,但由于对沸腾缺少细致的观察,所以他们的有些描述会相互矛盾。例如,有的学生认为水沸腾时温度一直升高,而有的学生会认为温度不可能一直升高,而且他们只能描述从水面上看到的现象。如果问:水的内部又是怎样的呢?学生就会一时答不上来。在课堂上怎么实施教学方案,才能达到新课程标准要求呢?我在课堂上是这样实施教学方案的。
1、以故事的形式引入课题。
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听来的故事:很久以前,一个农户家中住着父亲和儿子两人。有一天,父亲要下田干活,为了让顽皮的儿子在家里看门,他想了一个有趣的办法:他把儿子领进厨房,将盛有冷水的水瓢放在一锅沸腾的水里,他对儿子说:“大锅里的水不能烧干,你把小锅里的水烧开,就可以出去玩了。”儿子一听很高兴,赶紧向炉里加柴,使火烧得旺旺的,可一直到父亲回来,小锅里的水也没有被烧开。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听到这里,大部分学生开始在热烈地讨论了。此时我笑着看着学生,学生们也都看着我,在焦急地等我答案。我知道这已经激起学生的探究欲,使他们意识到在日常生活自认为熟悉的沸腾现象其实对其认识并不全面。
2、以实验的形式验证现象。
师:平时我们在家中烧开水时,水烧开之后,水壶中的水会逐渐
减少,这是怎么一回事?
生:水变成水蒸气了,所以水壶里的水减少了。
师:水烧开后,水就会沸腾了,这也是汽化的一种现象,这种汽化过程有什么特点?
生1:水沸腾时温度不变。生2:水沸腾时温度不断升高。生3:水沸腾时产生大量的气泡。
……
大家在积极的猜想着,我对同学们说:“别急,我们一道来做‘探索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为让同学们有足够的时间观察水沸腾时发生的现象,尽量缩短水沸腾前的加热时间。以下方法可大大加快实验进程,节约时间:(1)减少烧杯中水的质量,但为了便于观察,可以在水中加一些色素,也可以用小号烧杯(50ml)盛水做此实验;(2)实验时可用热水进行加热;(3)从开始加热到95℃左右,必须在烧杯上加上一个纸盖,达到95℃以后可以拿掉纸盖;(4)拉长酒精灯灯芯,在灯芯中插入一根细铜丝,使火焰比较猛烈;(5)调整酒精灯的火焰,使用外焰加热。
实验结束后,我向学生们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水什么时候沸腾,水沸腾时,从水中和水面各看到了什么现象?气泡从哪里来的?
(2)、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有什么变化吗? 学生讨论,我在巡视,及时点拨学生,最终可得:
(1)温度达到沸点,水沸腾时水中和水面上同时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水中的气泡是水汽化成大量的水蒸气形成的。
(2)水沸腾时要继续吸收热量,但水的温度不变。
3、用所获得的知识解决问题
师:现在大家能否帮助刚开始上课时讲的故事中那个小孩解决问题了。
生:能(大部分学生自信得回答)师:什么原因呢?
生:(1)水沸腾时,水的温度达到沸点。故事中虽然给大锅加热,大锅中的水能达到沸点,当大锅中的水温高于小锅中的水温时,大锅中的水把热传递给小锅中的水,使小锅中的水温升高,直到温度都达到水的沸点。
(2)要继续吸热。当两个锅中的水温都达到沸点后,由于两者之间没有温差,他们之间不会再发生热传递,小锅中的水却不能继续吸热,所以,无论小男孩烧多长时间,只要大锅里的水不烧干,小锅里的水永远不会沸腾。
师:学生回答得很好!能否解决一下下面这个问题:“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烧开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烧着的木柴,对此应用物理知识进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只能暂时止沸
B、都能彻底止沸 C、“扬汤止沸”能彻底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 D、“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能彻底止沸
没想到大部分学生都能举手回答问题,这使我兴奋不已!我几乎是立刻对学生们的积极回答表示欣赏,并给予高度赞扬。学生们感受到了巨大的成功,高兴极了!
反思心得: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应该更注重从实际生活出发,也更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本节课以学生原有生活认知为基础,以趣味故事为调味品和润滑剂,使课堂更鲜活,更生动,再加以实验为载体,让学生参加了探究活动,同学们自己动手经历了实验。通过实验探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的精神,同时在探究中让学生找到自己想要解决身边问题的“钥匙”,所以他们是快乐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对学生而言,通过给学生设计问题,教师设置情境,引领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实验,让他们亲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探究的方法,学生通过对结果的反思、讨论,从相互的启发中将灵感放大、升华,达到学习中的飞跃。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再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受物理的重要性和有趣性。
二0一二年十一月十二日
第二篇:初中物理教学叙事
课堂应变技巧
一堂成功的物理课中知识的传播,技能的培养,都有赖于该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虽然起着重要作用,但教师教学的应变能力对于课堂教学效果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一位著名教育学家说过:“教师不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给脑力带来疲劳”。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颖别致的导语必然会先声夺人,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使学生欲罢不能,不能不听,整个教学气氛立即活跃起来,教学也就容易进入最佳境界。课若一开始就没有上好,学生就会感到意兴索然,下面的课就难以进行。
记得在一次教学设计中,我先设计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光是怎样传播的吗?然后在按自己的设计进行实验操作,让同学们认识到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然而,由于学生们从课外阅读中,大约有一半的学生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同学们在我提出问题后,声音响亮的回答:“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还没等我实验,学生们马上知道了结论,顿时打乱了我的教学设计,如果我还按原来设计的方案再去演示实验,学生会觉得平淡乏味,我马上 想到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于是我先让同学列举了生活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然后把实验的重点放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上,我出示了一杯染了颜色的糖水,用光源照射,演示光线在不均匀的糖水中并不沿直线传播,这样从实验中得出了 推翻学生经验中的无论什么时候光都沿直线传播的错误认识,不仅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还让学生对已有知识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这样虽然调整了本节课设计的重点,但仍使课堂气氛活跃,并且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从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认识到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更重要的一点是设计的再周密,在实践中仍需我们教师机动灵活,随机应变,投入最大的教学激情,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三篇:初中物理教学叙事材料
初中物理教学叙事材料
——科学“理性”培养
杨树林乡初级中学
林青春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它的发展离不开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增加可行的物理演示实验,尽可能得把物理实验搬到课堂中,让学生在课堂中近距离地观察物理现象。在观察的同时,我们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让他们在观察的时候对这些物理现象进行思考,根据以往所学的知识进行合理的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从而使物理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也更好地掌握物理理论知识。逻辑思维包含抽象、概括、断定、比较、鉴别、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学生对生活严谨科学观察与实验带来的丰富的感性材料如果不经思维加工,形成的知识体系,就是一堆混乱无章的东西。这种对感性材料的思维加工,也是由浅入深的,并根据重要的规律,实现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
如: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过程。从生活中我们知道运动着的物体一旦不受到推动力的作用,最终就会停下来,所以从表面看,力是使物体产生运动的原因,有力才会有运动。但是当我们让质量、速度都相同的小车不受动力作用后,在光滑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时,其运动的距离有长有短,水平面越粗糙,物体就越快停下来。大量的实验后,可归纳出三点:
⑴不受推力作用后,物体都不会马上停下来。
⑵物体在运动时,不是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受到阻力作用的。阻力使物体的速度变小。
⑶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就越长。对归纳出来的观点进一步推理:
⑴物体不会马上停下来,说明不受力作用时,物体也可以运动。⑵阻力越小,运动距离越长,不受阻力时,则运动着的物体就不会停下。运动不需要力的保持。
从而我们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表述: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力改变其运动状态为止。这个过程不但让学生学习了物理知识,还学习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在物理教学中还经常遇到一个理想化模型的概念,所以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给学生一定树立模型的概念。同时,中学物理对逻辑思维方法的训练,还体现在习题上。因而,在给学生进行习题训练时,不能简单地让学生做大量的习题,搞题海战术,而应在做习题的时给学生一定的科学的思维方法,让学生的逻辑思维方法得到一定的培养和锻炼。
2.培养科学理性思维。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物理知识,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应学习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处理问题。在物理学中,科学思维主要包含科学想象、科学推理和科学断定三方面。
⑴用科学想象的思维方法分析物理问题,推导、论证物理规律。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科学的想象有助于学生学习一些规律、公式。同时,想象的思维方法有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⑵用理想化方法建立理想化模型。对于一些物理理论知识来讲是比较抽象的,但对于一定的实际物理问题、物理现象、物理过程都比较复杂,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都会引入一些简单的,理想化模型。
3.养成科学态度。科学态度是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生科学世界观的一种反响,也是科学理性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⑴阐述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和规律性,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尊重科学,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教师可以通过在对物理知识的讲解和范例事例的分析,让学生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态度。比如在功这一章中,我们学习能量转化和守恒这一自然界广泛规律,不仅要学生知道这一规律的文字表述,同时,学生也要在学习过程中明白永动机是无法实现的。
⑵联系物理学史的实际,开展科学态度的教育。物理学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在物理史中不仅纪律了物理学的产生、发展的过程,同时也纪律了许许多多闻名于世的伟大的物理学家和杰出任务。通过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的教学,可以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教育。
①通过物理学史提示科学发展的规律。物理学的发展是一个曲折而艰辛的过程。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个理论的确立和被人们所认可,都是科学工作者们辛苦劳动的结果。②利用科学家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科学的精神。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中,科学家是他们的崇拜偶像,科学家的精神品质都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在物理教学中,可以简要的讲述物理学的发展史和科学家们为科学不断努力奋进的科学精神。这样可以让学生懂得科学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和科学的发展方向,为学生树立科学家们那样的崇高事业心和培养他们勤奋钻研、严谨认真、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奠定基础。
⑶结合学生的行为习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培养科学态度的基础问题是将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转化为相应的科学习惯。在这点上,作为老师,我们要做好引导和示范作用。首先,教师要有科学的态度,即尊重科学、相信科学、运用科学。在分析和讲解物理问题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有逻辑的思维方法,合理的分析结构,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特点。在实验演示的时候,我们要注重科学,在演示中要运用科学的实验方法,不能因为不符合而去凑实验数据。在学生实验的时候,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指导,让他们懂得如何运用我们所学的物理方法处理一些实际问题。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思考懂得实验过程,实验原理,并如实地记载实验数据,实验结束后能对实验数据进行一定的处理。从而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形成合理的思维方法。这不仅有助于他们以后的学习活动,同样对他们在学习以外的活动中有所受益。
新世纪是科学理性主导的世纪,实施素质教育仍将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努力目标。而在以往的物理教学中我们老师大都是对学生进行“满堂灌”的教育,虽然学生在考试中能够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对于学生来讲,他们却没有学会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实际运用的能力。在现阶段的物理教学中,我们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起的是引导的作用,并重视对学习主体的科学理性的教育。
第四篇:初中物理教育叙事范文
初中物理教师教学叙事
大庆市第五十中学:张振华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而又容易被忽视的细节。不少学生觉得物理难学、枯燥无味,因此物理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恰当与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物理课堂上新课的导入唯有新颖别致、出奇制胜,才能有效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教学中可采用做实验、举实例、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作好了铺垫,从而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要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教学中的每个细节都应当受到关注和优化。教师的举手投足、语言表情等也能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注意力。因为,我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等等,都是作用于学生感官的刺激条件,都会对学生起到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就说一句话的效果吧,在一次上课时,当讲完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后,我问学生:“同学们都听懂了吗?”大部分学生齐声答道:“听懂了。”我又不放心地问道:“谁还有没听懂的地方吗?”这时有一位女生十分胆怯的站起来,小声地问了一个还不懂的问题:平面镜所成的像为什么是虚像?我耐心认真的作了解答,最后又补充一句:“以后要专心听讲!”就是这看似很关心的一句话,使得该同学当时就脸红了。课后我对这一节课的教学细节进行反思时,联想到学生的大红脸,突然意识到这个细节处理得有问题,最后补充的这句话不仅是多余的而且是很不妥的!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从不懂到懂、不会到会、自我构建知识的过程。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有暂时听不懂的地方当属正常。如果因为一个问题没听懂,就认为是没有认真听讲,未免过于武断。就是这样听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实际上是在告诉学生:课堂上如果有听不懂的地方就是没有认真听讲。事实上,学生存在没听懂的问题,本身就难为情,是鼓足勇气才讲出来的,老师如果再给他扣上“不专心听讲”的帽子,不仅会使学生感到满腹委屈,而且极有可能扼杀学生大胆提出疑问的勇气和自信,使学生再也不敢承认有“不懂”的地方了,这对教学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会严重的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非同小可!于是我赶紧找到那位同学了解她的想法,果然,她感到很是委屈,思想压力较大。我真诚地与她交换了看法并作了自我批评,从而及时地消除了她的思想负担。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学中教师的思维习惯、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态度等都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教学的实效性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譬如,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板书设计对学生的物理表达习惯和书写规范性就起着很大的导向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曾经一度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的物理作业、试卷等书写得凌乱潦草、不整洁、不规范,经再三强调收效甚微。后来经过自反思,我发现原因是自己造成的。因为平时上课时自己的板书就比较随意,凌乱、潦草,例题讲解也不太注意书写的规范性,而学生的模仿力是非常强的,这样,乱写乱划、不认真、不规范的毛病自然就在作业和试卷当中体现出来了。找到原因后我就对症下药,从自己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做起,板书坚持不懈地做到工整认真、整齐美观,解题准确规范,一丝不苟。渐渐的,学生的作业和试卷也开始工整、规范起来了。
对教学细节的关注和优化还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细节处理上。在物理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效果莫过于物理思维方法的掌握和解题能力的提高。而在物理解题的各种策略中,除了认知结构的因素外,思维的变通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策略。变通是指思路的变换与联通、不受思维定势的局限。当一种方法行不通时,能灵活地变换其他方法,及时找到行得通的方法。变通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是对学生进行变式训练。其细节之一就是改变题设条件,对问题进行合理的转换。通过对例题的分析、处理进行细化,并作适当的拓宽和引伸,挖掘问题的内涵和外延,换一种思路、换一种方法,可以充分发挥例题以点带面的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灵活性、发散性,达到扩展思路,学会变通,启迪智慧之目的,从而使学生的认识和能力得到升华。
课堂上善于发现有利的契机,善于利用环境资源和有利条件,用真诚的态度和智慧的语言去启迪、激励学生的心灵,用科学的思想和正确的方法去影响、感染学生的行为,是优化教学细节的有效方法,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第五篇:初中物理教育叙事
教 育 叙 事
三道通镇中学代云波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而又容易被忽视的细节。不少学生觉得物理难学、枯燥无味,因此物理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恰当与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物理课堂上新课的导入唯有新颖别致、出奇制胜,才能有效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教学中可采用做实验、举实例、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作好了铺垫,从而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要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教学中的每个细节都应当受到关注和优化。教师的举手投足、语言表情等也能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注意力。因为,我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等等,都是作用于学生感官的刺激条件,都会对学生起到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就说一句话的效果吧,在一次上课时,当讲完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后,我问学生:“同学们都听懂了吗?”大部分学生齐声答道:“听懂了。”我又不放心地问道:“谁还有没听懂的地方吗?”这时有一位女生十分胆怯的站起来,小声地问了一个还不懂的问题:平面镜所成的像为什么是虚像?我耐心认真的作了解答,最后又补充一句:“以后要专心听讲!”就是这看似很关心的一句话,使得该同学当时就脸红了。课后我对这一节课的教学细节进行反思时,联想到学生的大红脸,突然意识到这个细节处理得有问题,最后补充的这句话不仅是多余的而且是很不妥的!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从不懂到懂、不会到会、自我构建知识的过程。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有暂时听不懂的地方当属正常。如果因为一个问题没听懂,就认为是没有认真听讲,未免过于武断。就是这样听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实际上是在告诉学生:课堂上如果有听不懂的地方就是没有认真听讲。事实上,学生存在没听懂的问题,本身就难为情,是鼓足勇气才讲出来的,老师如果再给他扣上“不专心听讲”的帽子,不仅会使学生感到满腹委屈,而且极有可能扼杀学生大胆提出疑问的勇气和自信,使学生再也不敢承认有“不懂”的地方了,这对教学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会严重的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非同小可!于是我赶紧找到那位同学了解她的想法,果然,她感到很是委屈,思想压力较大。我真诚地与她交换了看法并作了自我批评,从而及时地消除了她的思想负担。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学中教师的思维习惯、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态度等都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教学的实效性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譬如,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板书设计对学生的物理表达习惯和书写规范性就起着很大的导向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曾经一度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的物理作业、试卷等书写得凌乱潦草、不整洁、不规范,经再三强调收效甚微。后来经过自反思,我发现原因是自己造成的。因为平时上课时自己的板书就比较随意,凌乱、潦草,例题讲解也不太注意书写的规范性,而学生的模仿力是非常强的,这样,乱写乱划、不认真、不规范的毛病自然就在作业和试卷当中体现出来了。找到原因后我就对症下药,从自己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做起,板书坚持不懈地做到工整认真、整齐美观,解题准确规范,一丝不苟。渐渐的,学生的作业和试卷也开始工整、规范起来了。
对教学细节的关注和优化还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细节处理上。在物理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效果莫过于物理思维方法的掌握和解题能力的提高。而在物理解题的各种策略中,除了认知结构的因素外,思维的变通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策略。变通是指思路的变换与联通、不受思维定势的局限。当一种方法行不通时,能灵活地变换其他方法,及时找到行得通的方法。变通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是对学生进行变式训练。其细节之一就是改变题设条件,对问题进行合理的转换。通过对例题的分析、处理进行细化,并作适当的拓宽和引伸,挖掘问题的内涵和外延,换一种思路、换一种方法,可以充分发挥例题以点带面的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灵活性、发散性,达到扩展思路,学会变通,启迪智慧之目的,从而使学生的认识和能力得到升华。
课堂上善于发现有利的契机,善于利用环境资源和有利条件,用真诚的态度和智慧的语言去启迪、激励学生的心灵,用科学的思想和正确的方法去影响、感染学生的行为,是优化教学细节的有效方法,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