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园地一》名师教案
《语文园地一》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汉字,了解导览图的相关知识。
2.能够在情境中感受词语的语言魅力,感受春天的美好。3.进一步规范汉字的书写,写好“底、原、处、递”四个汉字。4.熟读《我爱阅读》中的文章,做到正确、流利。教学重点:
1.能够在情境中感受词语的语言魅力,感受春天的美好。2.进一步规范汉字的书写,写好“底、原、处、递”四个汉字。教学难点:
认识9个汉字,了解导览图的相关知识。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来看一幅图。(出示导览图)
同学们平时喜欢逛公园吗?进入公园大门,要看导览图哦!不然容易迷路的。学生自由畅谈。
导入新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一下导览图吧。
二、识字加油站
1.出示“湖心亭、厕所、管理处”。领读词语。
出示拼音,学生自读。
依次出示图片,学生说一说你在哪里见过呢,它们有什么作用呢? 例如:
湖心亭:在公园游玩时见过,它是湖中心建的一所亭子,供游人乘凉、远眺。厕所:为游客提供方便的。2.出示“咨询处、宝塔、餐厅”。
/ 3
领读词语。
出示拼音,学生自读。
依次出示图片,学生说一说它们可以用来干什么? 例如:
餐厅:可以供游客吃饭。
3.出示“宝塔、餐厅”等全部词语。认读词语。开火车读。学生自由表述。
4.公园里还有哪些景点或者设施是你知道的呢?学生自由表述。5.出示要求会写的9个生字,讲解并让学生组词。
三、字词句运用
1.出示题目要求:补充合适的词语。的天空 的阳光 的田野 的微风 的柳条 的草坪 2.预设:
蔚蓝的天空 暖暖的阳光 碧绿的田野 和煦的微风 细长的柳条 嫩绿的草坪 3.交流分享:
说说你在春天里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4.根据不同的提问,读读下面的句子。出示句子:种子睡在松软(ruǎn)的泥土里。5.你来问,我来答。什么睡在松软的泥土里? 种子睡在哪里?
种子睡在什么样的泥土里?
四、书写提示
1.出示汉字“底、原”,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汉字的特点。左上包围的字,书写时包围部分的撇画要写得伸展。
/ 3
2.出示汉字“处、递,引导学是观察这两个汉字的特点。左下包围的字,书写时包围部分的捺画要写得伸展。
3.书写这四个汉字,提示书写姿势。坐姿和拿笔姿势都要规范。
五、日积月累
出示图片,并出示《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1.学生自读,借助拼音读通诗文。2.小组研讨,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3.你觉得小草有什么特点?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顽强的生命力。
4.分析背诵:理解诗的大意,看谁先会背这首诗。学生背诵诗歌。
六、我爱阅读 1.图示笋芽儿的图片。
2.多种形式读通顺、读流利短文。
学生一句一句地读。轮读。小组合作读。慢速咬准字音。不断加快速度读。3.讨论交流:你认识了哪些生字呢?比一比谁认识的多。小组派代表展示。
4.读过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的内容呢? 5.你有什么想和大家一起分享的体会和收获呢? 6.分角色朗读短文,看谁读得最好!
7.你的成长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呢?你是怎样克服的?得到过谁的帮助和鼓励?请说一说自己的体验。
/ 3
第二篇:语文园地一(教案)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学习谜语诗,认识5个生字。
2.区分3组形近字,了解每组汉字字形的不同。
3.了解汉字“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背诵《咏鹅》。
5.在大人的帮助下,用听读、唱读的方式学习儿歌,《小兔子乖乖》,能正确朗读。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会写汉字,认清字形、理解字义,学会运用。按照“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笔顺规则书写汉字。
【教学难点】
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在大人的帮助下正确阅读短文。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课时”是3课时,下面的“教学过程”应该也分成3课时来写。课件同改。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学习谜语诗,认识5个生字。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一”。
二、学和用
板块一:识字加油站
出示谜语诗: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水中都不见。
(板书:片
飞入
无数)
1.读一读这首诗,看看有什么特点?
这是一首谜语诗,里面有十个数字,写出了雪花飞舞,最后飞入水中融化的景象。
2.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吗?(谜底:雪)(板书:雪)
3.认读生字
练
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识记生字。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六个
六人
七个
七天
九个
九天
(重点指导生字边音“六”。)
4.学习“会写字”
八
十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①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②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八:撇起笔较重,慢慢减轻,捺在撇右上方起笔,行不渐重。
十:横的右面略高,竖写在竖中线上。
练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学习谜语诗,认读并会写数字,在语境中识字、写字,增加学生字词和儿歌的积累。】
5.拓展阅读
出示诗歌《飞雪》、《山村咏怀》
(1)你能找出下面这首诗中的数字吗?圈出来读一读。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2)读一读,试着背一背这两个诗歌。
三、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谜语诗,学会了十个数字。阅读了带有数字的诗歌,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1)
(2—9)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区分3组形近字,了解每组汉字字形的不同。
2.了解汉字“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园地一”。
板块二:字词句运用
读一读,比一比。
出示几组形近字比较:
1.读一读上面几组字,说一说有什么特点?
每一组的第一个字增加笔画,都能变成第二个字,这就是加一加,变新字。
2.介绍识字方法“加笔画,变新字”。
我们在学习汉字的时候,可以通过加笔画的方法来记住新字。这样的方法有利于更好地学习汉字。(板书:加笔画,变新字)
3.练一练,学运用。
(1)
练习用这些字组词:
人
天
口
田
日
目
大(人)
张(口)
红(日)
白(天)
(田)地
(目)光
建议针对每个字多组几个词语。
(2)你还能用这六个字分别组哪些词语?
人:老人
工人
天:天空
天下
口:口中
入口
田:农田
田地
日:日子
日月
目:目光
目的【设计意图:比较形近字,学会“加笔画”的方法识记生字,教会学生识字的方法,增强学生识字的能力。】
板块三:书写提示
建议在书写时先引导学生回顾正确的书写坐姿和执笔姿势。
1.小朋友,观察上面的字,说说有什么特点?
这两组字在书写的笔顺上各有特点。第一组书写的笔顺是从上到下,第二组书写的笔顺是先横后竖。(板书:从上到下
先横后竖)
2.想一想,回顾写字时的执笔姿势。
强调执笔姿势:
“执笔离笔尖一
寸,大约两个手指距离;胸离桌子一拳;眼离桌面一尺,大约一个手臂的距离。”
3.如何写好这些字?
“二”上横短,写在上半格;下横长,写在下半格。字要居中。
“三”中间的横最短,横与横之间距离要匀称。第三横最长。
“十”首笔横从横中线起笔,略向右上斜行,第二笔竖沿竖中线下。
“禾”第一笔是平撇,写的短一些,平一些。最后两笔撇捺要舒展。
4.写一写
(1)观察字的写法,说说它们的笔顺。
(2)练习写一写。
【设计意图:学习生字“二、三、十、禾”,学会书写生字的顺序:先上后下,先横后竖。增强学生写字的本领,规范学生写字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学习比较形近字,学会“加笔画”的方法识记生字,了解生字的书写顺序:先上后下,先横后竖,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1)
(2—4)
(5-7)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背诵《咏鹅》。
2.在大人的帮助下,用听读、唱读的方式学习儿歌,《小兔子乖乖》,能正确朗读。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园地一”。
板块四:日积月累
出示《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读一读。
多种形式朗读古诗。以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伙伴互读等
方式进行正音,把古诗读正确。
2.说一说,古诗中主要写了大白鹅的什么部位?
预设:脖子、白毛、红掌。
3.理解诗句
你是否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呢?下面让我们先从解释字词开始吧!
(1)解释字词:
项:颈的后部。
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2)解释诗意:
字词理解了,句子你能串起来说一说吗?
学生练习说,同桌说,代表班内展示:
诗意:鹅,鹅,鹅,弯弯的脖子对天唱着歌。一身白毛浮在绿水上,一对红掌拨起清水波。(板书:脖子
白毛
红掌)
(3)介绍作者:
同学们,你知道本诗的作者是谁吗?(骆宾王)
作者介绍:骆宾王(约640—约684),字观光,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初唐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4.背一背。
可以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教师引导,学生接读的形式背诵。
4.拓展阅读《画鸡》
画鸡
【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生平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缺少课堂设计,没有师生互动的过程,改。
板块五:和大人一起读
阅读课文第17-18页儿歌《小兔子乖乖》
1.注意在大人的帮助下,读准字音,读准确;再把童话读通顺。
2.领读儿歌,读准字音。
3.学生自己读。
4.看图说一说。
看图,让学生说说图意。
《小兔子乖乖》主要讲了白兔妈妈走后,大灰狼冒充白兔妈妈想要进屋吃掉兔宝宝,被兔宝宝识破,白兔妈妈回来后夸赞兔宝宝聪明机灵。
2.读了短文,你还有哪些问题?
预设:
大灰狼来了,小兔子开门了吗?小兔子给谁开门了?
(小兔子没有开门。小兔子给妈妈开门了。)
3.如果你自己一个人在家,突然有陌生人来敲门怎么办?
不能轻易给陌生人开门,如果有事情,可以让对方给爸爸妈妈打电话。
(板书:不能给陌生人开门
打电话)
“和大人一起读”建议单独设1课时来写(因为“语文园地共3课时”)。
三、课堂小结
本次学习园地,我们学习了学习了古诗《咏鹅》,在大人的帮助下回读《小兔子乖乖》,明白不能轻易给陌生人开门。
(1)
(2—4)
(5-8)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片、飞入、无数、雪
从上到下
先横后竖
脖子
白毛
红掌
不能给陌生人开门
打电话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教学本部分内容,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让他们自己读儿歌,自己识字,自己练习写字,真正体现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练习书写,在小组内评价修改,这样做,为学生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不足之处:
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自练,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
第三篇:语文园地一教案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感知名著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来评价人物。
2.锤炼语言,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刻涵义和表达作用,并发挥想象,学会仿写夸张性句子。
3.对比不同译者笔下的文学名著语言,学会琢磨语言,体会各自语言的巧妙之处,交流自己的喜好感受。
4.理解并积累古人不同年龄的不同称谓。
教学
重点
1.感知名著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2.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刻含义和表达作用,并发挥想象,学会仿写夸张性句子。
教学
难点
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2.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
3.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5)分钟
交流平台
一、交流阅读的外国文学作品
1.本组课文让我接触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那些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短篇和长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都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某一类人物的典范代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
2.【出示课件2】出示图片,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鲁滨逊、汤姆·索亚、尼尔斯。
以谈话方式导入,总结学过的名著中的人物角色,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
教学
(33)分钟
二、交流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
(一)了解课外阅读情况
【出示课件3】1.你还阅读哪些外国文学作品,哪些作品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谈谈你是在什么时间、怎样进行阅读的。
(二)交流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
1.充分表达自己在阅读外国文学作品中所见所想,以及自己的感悟。
2.讨论阅读方法
(1)激发持续的阅读兴趣:外国文学作品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几千年来各国民族创作的艺术瑰宝。优秀的作品其实就是生动形象的教科书,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风貌、风土人情等进行综合反映。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更是我们与文学大师对话的阶梯,是精神的享受。
下面我们就来讨论,有哪些好的阅读方法,能够让我们走进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
(2)小组讨论
A.划分小组,推选小组长组织讨论,汇总大家的意见,最后参与班级交流。
B.明确讨论要求:小组成员要结合课内外阅读经验,探讨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
C.最好能结合自己阅读的外国文学作品。
(3)全班交流
各小组代表发言,全班共同总结阅读方法(板书:人物的评价方法):
A.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B.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
C.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每个人,每件事都有多面性,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D.在选择外国文学作品时,可以略读。粗略地快速阅读了解主要内容和大意,看自己是否有阅读兴趣,来判断是否选择阅读。
E.选择后要尽可能读完整作品,可采取见缝插针式的阅读方式,有时间就读,连续几天读完一部。
F.在开始阅读一部作品前,可以先浏览作家生平简介、译者的话、序言、后记和内容简介等,把握主要内容后再开始阅读。
(【出示课件4】板书:作品情节
人物描写
多方位)
三、拓展延伸
联系我们曾经学过的名著,运用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交流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此环节的设计是教师帮助学生探讨品味人物形象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从整体上名著阅读的方法。
自主学习探究,发现问题,并小组合作探讨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为以后学习课文、阅读名著打下基础。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2)分钟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翻开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我们会置身一个异彩纷呈的历史画廊,进入奇情异闻的异域他乡,那跌宕起伏的精彩情节、血肉丰满的风云人物,将使我们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启迪智慧,带来新奇的阅读体验。
板书
语文园地二
鲁滨逊、汤姆·索亚、尼尔斯
人物的评价方法
作品情节
人物描写
多方位
课堂作业新设计
阅读短文
老
人
与
海(节选)
[美]海明威
他已经在海里走了两个多钟头。这时他又看见了两条凶残的鲨鱼。
它们来了。一条鲨鱼()了一个身,就()到船底下看不见的地方,它把那条死鱼一()又一(),老头儿感觉到船在晃动。另一条鲨鱼用它一条缝似的黄眼睛望着老头儿,然后飞快地游到船跟前,张着半圆形的大嘴朝死鱼身上被咬过的部分咬去。在它那褐色的头顶和后颈上,在脑子和脊髓相连的地方,清清楚楚地现出了一条纹路,老头儿就用绑在桨上的刀子朝那里攮(nǎng)进去,又抽出来,再攮进它的猫似的黄眼睛里。鲨鱼放开了它咬的死鱼,从鱼身上滑下去,死去的时候还吞着它咬下的鱼肉。
由于另一条鲨鱼正在撕咬死鱼的缘故,船身还在晃荡,老头儿松开了帆脚绳,让船向一边摆动,使鲨鱼从船底下出来。一看见鲨鱼,他就从船边弯着身子把刀子朝它身上扎去。可是鲨鱼的皮很结实,好不容易才把刀子戳进去。这一下不仅震痛了他的手,也震痛了他的肩膀。鲨鱼又很快地露出头来,当它的鼻子伸出水面来靠在死鱼身上的时候,老头儿对准它的扁平的脑顶中央扎去,然后把刀子拔出,又朝同一个地方扎了一下。它依旧闭紧了嘴咬住鱼,老头儿再从它的左眼上戳进去,但它还是缠住死鱼不放。老头儿又把刀子扎进它的脊骨和脑子中间去……
1.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钻
扯
拉
转
2.从老人的、、等动作中,可以看出老人。
3.选文主要描写了的情景,表现了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
_的精神。
4.读了这篇文章后,有的同学批评老人太残忍,不爱惜动物。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5.在《老人与海》这本书中,作者借老人之口说出了一句名言,请把这句话补充完整。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
答案:1.转
钻
拉
扯
2.攮
抽
扎
勇敢顽强,凭借自己的经验在与鲨鱼进行不懈的斗争
3.老人和鲨鱼搏斗
积极奋起,永不言败
4.示例:我觉得老人不是不爱惜动物,而是在困难面前,他必须首先自保,否则就会有丧命的危险。我们对不同的情况应该区别对待。
5.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锤炼语言,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刻含义和表达作用,积累词语。
2.了解文学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夸张”,感受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发挥想象,学会仿写夸张的句子。
3.对比不同译者笔下的文学名著语言,学会琢磨语言,体会各自语言的巧妙之处,交流自己的喜好感受。
4.理解并积累古人不同年龄的不同称谓。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5)分钟
词句段的运用
【出示课件5】一、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1.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例句,重点读读加点的词语。
2.想一想,你明白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3.请小组合作,让学生用形象的动作或语言解释词语的意思。
4.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发现了什么,加点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小结:
加点的词语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板书:修辞手法:夸张)
此环节设计是先读词语,再读句子,层层深入,逐步理解句子的相同点,以及词语的表达效果。
新课
教学
(33)分钟
二.再读一读,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出示课件6】1.教师简单介绍“夸张”: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2.再读句子,感受三句话表达的意思,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疑问。
(第一句和第三句分别使用扩大夸张.第二句使用了缩小夸张,让我们知道了春节马上就要到了,时间的紧迫性。)
3.学生品句子,请说一说夸张的作用是什么?
【出示课件6】夸张的作用:
A.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B.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C.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教师提醒应该注意的地方
A.夸张不是浮夸,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
B.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
C.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运用夸张手法,以免歪曲事实
4.学生从后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两个,发挥想象,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子。
盼望
饿
安静
喜欢
厚
学生汇报,全班交流,看其是否正确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三、品味句子,探究研析
【出示课件5】
1.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三组例句,重点对比不同译者笔下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中表达意思一致的句子。
2.想一想,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3.请小组合作,让学生用形象的动作或语言解释自己喜欢的原因。
4.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发现了什么,课文中采用的是哪一种语言,与你的有什么不同,哪一种更好?好在哪里?
小结:
语言表达是否连贯,语意是否清晰,语言是否精炼。
(板书:锤炼语言:连贯,清晰,精炼)
四、日积月累
【出示课件8】1.小组交流合作:古人不同年龄称呼的有何由来?
(板书:古人年龄称谓)
2.小组进行汇报,全班交流。
13岁:豆蔻年华。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15岁:及笄[jī]之年。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20岁:弱冠之年。年满20岁的男子。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30岁:而立(而立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
40岁:不惑(不惑之年)。指男子40岁。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50岁:知天命之年,指五十岁。
60岁:花甲之年。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70岁:古稀之年。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80-90岁:耄[mào]耋[dié]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100岁:期颐之年:指百岁高寿。《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体会夸张修辞手法的作用,积累写作方法。
通过对比不同译者笔下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句子,学会琢磨语言,体会各自语言的巧妙之处,交流自己的喜好感受。
此环节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明白称谓的历史由来,沉淀语文文学素养。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2)分钟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以及作用,学习了不同语言的表达的巧妙之处,理解并积累古人不同年龄的不同称谓。语文是不断积累的,在我们以后的语文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多对比、多运用,才能够灵活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板书
内容
语文园地二【出示课件9】
1.修辞手法:夸张
2.锤炼语言:连贯,清晰,精炼
3.古人年龄称谓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
B.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夸张)
C.你这样一个人玩耍,不也有点寂寞吗?(设问)
D.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的檐角。(比喻)
二、按要求写句子。
1.桂花开了,很远就能闻到香味。(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跑得很快。(使用夸张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好瘦。(续写夸张句)
老师好瘦。
【答案】
一、C
二、1.桂花开了,远在十万八千里的地方都能闻到香味。
2.他跑得很快,就像一支离弦的箭。
3.瘦得一阵风就能吹走。
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走进外国名著”,语文园地二由“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部分学习内容组成。“交流平台”重在交流人物的评价方法,“词句段运用”由夸张修辞手法的学习和语言的锤炼两部分组成,“日积月累”重在古人年龄称谓的积累。
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交流平台”部分。在上课伊始,我先利用多媒体手段给孩子们出示人物的图片,了解名著作品的阅读方法,在课堂上孩子们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寻找人物的评价方法,各小组代表发言,全班共同总结阅读方法。
第二课时主要学习了“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两部分。主要是学习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同过大量的举例与学生实践,孩子们大体上掌握了夸张修辞手法的运用。接下来学习了如何锤炼语言,为孩子们平时的习作和语言运用打下了基础。对于古人年龄称谓,孩子们的兴趣比较大,积极性比较高。
不足之处:这节课开始就营造出了氛围,所以孩子们参与率高,也能积极参与,但是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因为我过分理论化,忽视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我发现有的孩子在作为倾听者时表现出一种心不在焉的状态。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活动,应围绕“倾听”“表达”“应对”三个维度设计,比如这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可以修改为;通过口语交际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对别人的看法给予热烈的回应。在学习修辞手法的时候,可以多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习惯用语,才不会显得如此枯燥。
第四篇:语文园地一教案
课题:语文园地一
【教学要求】
1.学习字词句运用,认真读词语和描红。
2.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和句子。
3.写铅笔字,练习写左右结构的字时,注意写好左窄右宽的字和左宽右窄的字。
【教学重点】
先看后写再对照,写的时候要注意正确的坐姿和握姿;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2.借助拼音自主阅读,交流不会的问题。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字词句运用,认真读词语学会运用词语。
2.写铅笔字,练习写左右结构的字时,注意写好左窄右宽的字和左宽右窄的字。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一”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一)
二、学用结合。
板块一:识字加油站
(课件出示2)
手套
帽子
登山鞋
运动裤
地图
水壶
帐篷
指南针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与户外活动有关的词语,认识生字和新词。】
1.读一读:借助拼音,读正确。同桌之间你读我听,我读你听。
2.看一看:看旁边的提示,了解这些词语是哪一类的。我们能发现这些词语都是有关去野外生存必备物品的词语。(板书:野外生存必备物品的词语)
3.多种形式识字,读词语。
4.去户外观察大自然,你会准备什么?为什么准备这些?
鼓励学生交流,用上上面的词语。
5.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去野外生存必备物品的词语。(课件出示3)
如:背包
望远镜
睡袋
手机
打火石
板块二:字词句运用:(课件出示4):
1.体会每组加点词的不同意思,选一组演一演。
迎上去
追上去
穿衣裳
披红袍
甩甩头
摇摇头
提示:这些加点字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
(板书:动作的词)
(1)读一读:自己自由读一读,做到读准字音。
(2)想一想:这些加点的词是什么意思,能不能做动作演示一下这些动作。
(3)演一演:先小组内各选一组动词演一演,再选小组代表上台表演。
【设计意图:通过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动词的意思,感受动词运用的准确恰当。】
(4)说一说每组加点词语的不同意思。
理解加点字的意思,对比不同。第一组中“迎”是“对着、冲着”,是面对面的动作。“追”是“追赶”,是同一方向的动作。第二组中“穿”的意思是“把衣物鞋袜等物套在身上。”“披”是“覆盖或搭在肩背”,“穿”的动作比“披”复杂。第三组中“甩”的意思是“抡、挥动”,“摇”的意思是“摇摆”,“甩”比“摇”的动作快,用的力气大。
(5)拓展运用
比如,请按照速度由慢到快的顺序排列下面的词语,说出你的想法。
冲过去
跑过来
奔过来
走过来
滴下来
打下来
落下来
飘下来
2.读一读,用上加点的词语造句,说一说你的日常生活。
(课件出示5):
我的脾气可怪了,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却很暴躁。
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1)读一读。读一读这两个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用法。
(2)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句的“有时候……有时候……”是说一种事物的两种相反的情况;第二句“在……在……在……在……”是说一种事物在不同的地方做不同的动作。
(3)结合加点词语说说句子的意思。
第一句话中有一对反义词“温和一暴躁”,写出了“我”的性格复杂和多变。
【设计意图:认识“有时候……有时候……”和“在……在……在……在……”的句子,并会联系生活用仿照这种句式说句子。】
第二句话,“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这些拟人化的词,使学生了解这是讲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里的不同状态。
(4)造一造:联系自己是生活实际,分别用这两组词语造句。
例:有时候……有时候……我的学习成绩很不稳定,有时候很好,有时候很差。
在……在……在……在……学校是我学习成长的乐园,我在教室里学习文化,在阅览室读自己喜欢的书,在美术室尽情涂涂画画,在音乐室里纵情歌唱。
三、书写提示。
板块三:书写提示
1.看提示
旁边的小朋友提示我们写这几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课件出示6)
(1)注意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2)左右结构的字有的左窄右宽,如“作、法”,有的左宽右窄,如“都
别”。
(板书:左右结构)
2.写一写
(1)先照着字帖写,一边写一边念笔画名称。
(2)再在田字格中写,写好之后对照比较,看看哪个笔画没【设计意图:注意左右结构的字,有的左窄右宽,有的左宽右窄;养成写前先观察、保持正确坐姿和执笔姿势的好习惯。】
有写好,再重写。
课堂小结
我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野外生存必备物品的词语,认识了几个动词,学会了写左右结构字的书写规则,同学们都表现得很棒,希望下节课继续努力。
课外作业新设计
1.你知道的描写野外生存必备物品的词语有哪些?
2.你所知道的左右结构的字还有哪些?本课学习的左右结构字的书写规则是怎样的?
3.你还知道哪些带有动作的字?
答案:
1.火机,水杯,小刀或短匕首,冲锋衣和背包。
2.左右结构的字还有:娃、纷、知、识、植、物
左右结构的字有的左窄右宽,如“作、法”,有的左宽右窄,如“都
别”。
3.带有动词的字:打篮球
踢足球
提水
跳绳
画画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会积累好词好句,诵读儿歌、童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园地一”的有关内容。(板书:语文园地一)
二、读一读,记一记。
板块四:日积月累
(一)诵读古诗《梅花》(板书:梅花)
(课件出示7):
梅花
墙角树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拼拼读读。
(1)自己借助拼音把古诗读通顺。重点指导读准“凌、墙”的后鼻韵母,读准翘舌音“数”和“枝”。
【设计意图:借助拼音会读、会背古诗,通过看插图和反复朗读诗句,了解古诗的意思。】
(2)同桌之间相互读,你读我听,我读你听。
2.读读想想。
(1)再读词语,想一想这首诗是写哪个季节的?
这首诗写的是冬天的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的景象,赞美了梅花不畏严寒的高尚品格。(板书:春景图)
(2)这首诗中你能读懂哪个词语?同桌之间相互说说。
①凌寒:冒着严寒。
②遥知:距离很远就知道。
③为:因为。
④暗香:指梅花不易感觉到的清香。
引导学生从字面理解词语的意思,只要能说出大致意思即可。
(3)结合插图,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梅花》古诗的意思是: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有梅花淡淡的香气飘来。
3.读出韵味。
这首诗可以按照这个节奏读:
(课件出示8):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首诗主要是意境独特,要读出梅花的傲寒独自开的高洁和香味。
4.熟读成诵。
在理解和会读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二)我爱阅读
1.读通顺科学童话《企鹅寄冰》(原教材14页)
注意读准字音,读准确;再把童话读通顺。(板书:企鹅寄冰)
【设计意图:阅读《企鹅寄冰》的故事,了解非洲、南极的气候特点,以及冰遇热变水,水遇冷变冰的科学常识。】
2.思考问题
(1)狮子为什么让企鹅给它寄冰?
因为住在非洲的狮子大王太热了,想让住在寒冷南极的企鹅给它寄来一块冰。
(2)冰寄到狮子那里变成了水,为什么退回来又变成了冰?
因为非洲很炎热,冰寄到非洲就遇热变成了水,而水被退回到寒冷的南极后,又遇冷变成了冰。
四、课堂小结。
时间过得真快啊,又到下课时间了。我们这节课学会了认识了古诗,学会了读和讲童话故事。今后的学习我们要注意积累更多的好词佳句、好故事。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梅花》
《企鹅寄冰》《小鲤鱼跳龙门》
课外作业新设计
1.课下搜集关于梅花的古诗。
2.把学到的古诗和儿歌背给别人听。
3.课下搜集一些儿歌。
答案:
1.描写梅花的古诗: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2.略。
3.(1)一把把伞,一朵朵花,花儿不怕风吹,花儿不怕雨打,花儿涌向校园,校园开满鲜花。
(2)蜡梅花,脸儿黄,冬天不穿绿衣裳,大雪当棉袄,风来挺胸膛,别的花儿怕春天,只有蜡梅开得旺。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练习的“学与用”和“写字提示”都有写字教学方面的涉及。所以我加大了识词、写字在教学中的分量。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做到心中有数,整体上感知汉字的形体,教师范写,学生临摹,这样在写字时就会自然而然地把“眼”中字变成“心”中字。同时再展评激趣,鼓励进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字的积极性。
不足之处:
通过拓展延伸,补充材料,使课堂的容量、密度增大,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备课素材
备课资料
1.野外生存必备物品有哪些?
野外生存必备物品有:帐篷、背包、睡袋、防潮垫或气垫、登山绳、登山杖、岩石钉、安全带、上升器、下降器、大小铁锁、绳套、头盔、护目镜、防风防水透汗衣裤、手套、登山靴、袜子、丛林帽、炊具、炉具、多功能水壶、吸管或净水杯、指北针、望远镜、等高线地图或其它资料、防水灯具、各种刀具等。
2.关于梅花的诗歌有哪些?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山园小梅
林和靖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梅花绝句(之—)
陆游
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梅花绝句(之二)
陆游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第五篇:语文园地一(教案)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在阅读时,要学会根据内容展开联想,在比较和思考中获得新发现、新认知。
2.在词句段的训练中认识排比句和分号的特点及用法。
3.理解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4.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学会在习作中运用排比句,正确使用分号。
2.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教学难点】
理解《过故人庄》诗句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学习“交流平台”
1.读一读,找规律
点拨:阅读文章联想到读过的类似文章,通过比较和思考,就会有新的发现,也就是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借助比较的思维过程而进行的一种积极主动的阅读。类似课文的阅读,首先要异中求同,从几篇文章中找出其基本规律,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读《草虫的村落》可以联系《蟋蟀的住宅》。两篇文章题目相似,内容也有相同之处:,蟋蟀可以“弹琴”,草虫也能“攀谈”,都体现了作者对昆虫世界的喜爱、迷恋。其次同中求异,辨析每篇文章的特色。两篇文章虽然都是写昆虫,《蟋蟀的住宅》依靠仔细的观察、研究,很仔细地写出了蟋蟀住宅的情形;《草虫的村落》则在描写中加入了丰富的想象,把昆虫的世界写得充满情趣。
2.我分享、我积累
《牧场之国》
相同点
《草原》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都是在观察中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
(2)
(3)
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描写草原的一碧千里的特点。运用到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动静结合,既有静景,也有活动的牛羊的描写。尤其是静立的牛羊的描写,都是在“思考”“回味”中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白描写法是《牧场之国》写作上的一个特点,主要通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描写草原及牛的特点,尤其是牛的描写比较传神,表达喜爱之情。
不同点
借景抒情是《草原》写作的一大特点,在精笔细描中侧重
于对草原的赞美,流露出作者
满心的喜悦与赞叹。
u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草原》
联系生活经验想开去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
-点儿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
我们置身于这样热情洋溢的场景中会有什么体会?你会怎样做?会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
(4)
(5)
(6—7)
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草原》一文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可以从以下描写中体会到:“迎客”的描写紧扣一个“飞”字。从看见小河开始,一切似乎都加快了。主人穿着各色的衣裳,“疾驰”而来,从“襟飘带舞”中也能感受到速度之快,从速度之快才能进一步感受到主人的好客之情。像一条彩虹飞过来,和前文“各色”前后照应。鲜艳的服饰,疾驰的骏马,飞舞的衣襟,热情的情感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热烈的迎宾图画。全段由静始,到闹终。其实也是作者心情变化的真实写照。
蒙古包外,主客相见写的简练而热情。“热乎乎”“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一读就懂,在理解这些的基础上,再理解“民族团结互助”,可以降低难度,也为结尾的“蒙汉情深”做好了铺垫。蒙古包内,亲热的联欢开始了。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
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人美、景美,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
生活中,当我们看到某种最物后,心中就会忽有感受,进而借着对景物的描写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如贾平凹在《月迹》中就有这样一段话:“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又亏,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
(8)
(9)
(10)
才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舍。
个空镜,一个失望。”孩子们高兴地寻找月亮,可月亮却“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种失望的心态。此处情与易融为一-体,充分表现出孩子们对美的渴望及珍惜之情。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读一读,体会排比句的特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读一读,找规律。
点拨:读一读这几个句子,我们发现这些句子都是排比句。排比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深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以排比句的形式写出花“礼品、冠冕、祭献”的最后结果,袒露出了花的凋谢命运。)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写出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作者运用了三个相同的句式,把花海比作锦缎、霞光、彩虹,突出了花海“五彩缤纷”的特点。)
参考答案: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11)
(12)
(13)
表达效果:从排比句中的“礼品、冠冕、祭献”就可以看出,诗人是用诗意的叙述和思考的敏锐来书写人生的。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表达效果:将桂林山水中的静清绿的特点描写得细致入微,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表达效果:运用排比,从自身看到的、感觉到的、想到的这三个方面,来具体描写野花“五彩缤纷”的特点,使景物的描写更生动更具体,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2.练一练,学运用。
读一读,仿照句子写一写。
(1)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如: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2)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如:我和书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为书而欢乐,为书而哀愁,为书而被处罚……
排比句:
参考答案:
写人的排比句:老师,您好比一架穿梭机,能带我们穿越历史长河;您好比一把钥匙,能帮我们打开迷惘的心锁;您好比一颗启明星,带领我们走向洒满阳光的天堂。
抒情的排比句:友情是冬天里的一杯热茶,是夏天里的一缕清风,是秋天里的一句问侯。
3.我拓展,我积累。
名家名篇中都有排比句:
朱自清《春》: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14)
(15)
(16)
(17)
(18)
(18)
郭风《松坊溪的冬天》: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不会忘记,朝鲜大嫂为帮助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双脚;我们也不会忘记,朝鲜大娘为了保护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孙子;我们更不会忘记,朝鲜小姑娘为了营救志愿军,失去了她的母亲。
(二)读下面的句子,再说说分号的用法。
1.读一读,找规律。
点拨:分号是一种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标点符号,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并列、转折、承接、因果等,通常以并列关系居多)的两句分句,或者是大句中的并列部分。分号一般有四种用法:①明显的并列分句;②一正一反的并列分句;③两个互相补充的并列分句,结构虽然不平行,但意思是并列的;④论结构,论意思,都不并列,但都有一个比较大的停顿;用逗号不足以区分上下两个段落,用句号又嫌把意思连贯的一句拆成两句,最适当的使用分号。下面句子中双竖线‖的地方就是表示并列关系。
参考答案: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用法:这是比较明显的并列分句,摇曳、呼吸、微睡、醒来都是花的日常生活形态,这里运用分号就把花的这四种形态写了出来,使得文章栩栩如生。
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空气又冷又热,才能流动,成为风。
用法:一正一反的并列分句,通过吸收热量多与少的对比,对应了空气的热与冷。
2.练一练,学运用。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
(1)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
显得更绿了
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
显得更蓝了
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
显得更白了
(2)越是减产
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
越多垦荒
水土流失就越严重
(19)
(20)
(3)张家界石峰林立
峭壁万仞
天子山居高临下
气势磅礴
索溪峪群峰环抱
粗壮雄峻
参考答案:(1)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
(2)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
(3)张家界石峰林立,峭壁万仞;天子山居高临下,气势磅礴;索溪峪群峰环抱,粗壮雄峻。
(三)你注意过路牌吗?我们可以借助拼音认识地名。
1.读一读,找规律
出门在外总会遇到不认识路的情况,这时路牌就能给我们指明方向。指路牌是为方便市民出行、导示、辩分方向等,在道路两旁或绿化带上建设的交通设施。路牌上的汉字不认识的话,可以借助汉语拼音,路牌上标注的方向或者是公里路等还可以为我们明确方位和距离。
指路牌主要作用就是引导,疏通,指示,分流的作用,主要是:①提供道路信息,起到道路语言作用。②指挥控制交通,保障交通安全。③指路导向,提高行车效率。④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执法依据。
2.练一练,学运用。
练一练,填一填。
参考答案:
3.我拓展,我积累。
路牌中除了标明地点、场所以及方向之外,通常也会有距离的标示,借助这些标示可以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对于路名、地点或者场所中没见过的汉字可以通过路牌的汉语拼音来认识,引导前往目的地的路径。
汉语拼音还可以用来拼写自己的姓名、城市名等,用处很多。
三、学习“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
过故人庄
作者:孟浩然
(唐)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师范读,学生跟读。
(2)互相交流识记生字。
(3)自由朗读。
2.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与王维并称为“王孟”。
3.理解重点词语。
⑴过:拜访。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庄,田庄。
⑵具:准备,置办。鸡黍: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字面指鸡和黄米饭)。黍(shǔ):黄米,古代认为是上等的粮食。
⑶邀:邀请。至:到。
⑷合:环绕。
⑸郭: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这里指村庄的外墙。斜(xiá):倾斜。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⑹开:打开,开启。轩:窗户。面:面对。场圃:场,打谷场、稻场;圃,菜园。
⑺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把:拿起。端起。话桑麻:闲谈农事。桑麻:桑树和麻。这里泛指庄稼。
⑻重阳日:指夏历的九月初九。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⑼还(huán):返,来。就菊花:指饮菊花酒,也是赏菊的意思。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4.理解诗意。
(1)小组合作,根据注释,借助插图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2)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5.赏析: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全文十分押韵。诗由
“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这句话不通顺,已修改
作者以亲切自然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6.延伸阅读。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设计意图: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释和插图,在反复朗读中了解古诗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读背背,学会积累诗句。在读读背背和探究交流中提高了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