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泉城》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泉城》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因为第一课时学生刚刚接触新的课文,所以能否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吸引学生学习;能否从中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真心学习,变的至关重要。在第一课时,我主要是让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重点把握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就可以了。因为朗读与词义、句意、段意密不可分。我没有把词语单独拿出来教授,而是在读句中理解词义,指导更好的朗读。在朗读句子的过程当中,让学生结合我所出示的图片和音频文件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因为有些词语是可以在朗读与观察的结合当中理解的,如:“白浪翻滚”、“银花盛开”、“晶莹剔透”、“明珠散落”、“虎啸狮吼”、“秋雨潇潇”等。并且能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意境!最后,要求学生读全段,然后说说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首先说说本课最大的特点:就是读。通过朗读来讲解,抓住文本教学,根据教材特点,注重朗读训练,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感受泉水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语感。
1、巧用文中的修辞手法朗读。第一自然段有很多的修辞手法: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泉水的形态和声音的美;排比句巧妙地突出了泉水的多。并且通过朗读加强对语句的认识。
2、巧用文中的描写声音的词朗读。例如第一自然段两个描写泉水声音对比的词:“呼啸狮吼”、“秋雨潇潇”,充分地写出了泉水声音的特色,极其形象生动。让学生通过朗读,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现泉水声音的有别。
3、巧用不同的形式朗读。第一自然段里有四个分句:“有的……好像……”;“有的……好像……”;“有的……如……”;“有的……如……”。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小组或同桌为单位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既锻炼了学生读书的技能,又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
其实朗读是一种最常见的学习活动,多一些思考,通过精心设计,使朗读真正成为培养语感,学习语言,陶冶情操的艺术创造,艺术享受,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琅琅的读书声吧。
接着经过课后备课组老师的点评以及我的思考,我提几点我在课堂中的不足:
1、课前的预设不够,设计的问题有些难于捉摸,不够严谨,于是上课过程中的生成就不能做到随机应变。例如我让学生们自由读完第一自然段的一句长句后问了一个问题:同学们读完了这句后有体会到了泉水的什么?我想要的答案是:体会到了泉水的形态美和声音美。但是学生们的回答却是:我体会到了泉水白浪翻滚,银花盛开……(把书上的句子回答了一遍)。于是我又得接着引导,既浪费时间,又冗繁复杂。其实我在课前若好好做足功课,仔细想想这个问题本身设计的是不是还有问题;学生们有可能会怎么回答,接着我该怎么引导……或许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
2、一定要对教案烂熟于心,每一个问题都能信手拈来,以免上课一急说错,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例如我想问:看到“72”,你想到了什么?却错说成:看到“72泉”你想到了什么?使得学生回答的与我预想的大相径庭。
3、全文缺少拓展训练。例如:在讲解泉水形态美和声音美的时候我就应该要问学生:还能否想像一下,泉水还能有哪些形态,哪些声音?模仿文章中的句式来说一说!让学生活学活用,达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另外,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还存在板书不够规范美观、上课不能大胆放开的缺点,以后定要引以为戒,继续努力。
第二篇:泉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9、泉城(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背诵课文第一节。
2、学写生字,指导规范书写“悬、崖、著、堆”,注意书写横画较多的字时,要注意间距相等,横画多有变化。
3、积累四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白浪翻滚、晶莹剔透、虎啸狮吼”。会运用“自然”说话。
4、整体感知课文整体脉络,体会泉的形态美和声音美,感受泉城的美。
教学过程:
一、情景再现,启发学生经验,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刚刚过去的国庆节假期,你有外出旅游吗?都到了哪些地方?是啊,我们的祖国有众多的名山大川、风景名胜。你一定去过或通过阅读身临其境地游览过许多地方,下面老师考考大家。
(1)昆明图片:这里鲜花盛开,四季如春,被称为中国的“春城”。这里是——
(2)重庆图片: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山脉,整个城市依山而建,被称为“山城”。这里是——
(3)哈尔滨图片:这里是中国纬度最高、气温最低的城市,冬季漫长而寒冷,被称为“冰城”。这里是——
2、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这座“泉城”,去领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绮丽风光。板书课题:泉城 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一读课文,根据老师给出的要求自由地读一读 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或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试着小组交流解决。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初读情况
(1)你能读好这几个句子吗? ① ② ③ ④ ⑤
标出生字,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句子中的哪些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2)书写指导:著、悬、崖、堆
①观察“著、悬、崖”这三个字,比较一下,在书写时各有什么不同之处?
②你觉得在书写时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③教师讲解横画多的字书写要点:横画有变化,间距要均匀。④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3)课文中出现了许多四字词语,读一读 出示:
白浪翻滚 晶莹剔透 明珠散落 虎啸狮吼 秋雨潇潇 昼夜不息 学生多种形式朗读。
教师相机正音:“剔”是第一声。“散”是个多音字,当表示由聚集而分离的时候是第四声。
积累词语:观察“虎啸狮吼”,它有什么特点?(两种动物)你的词库中有这样的词语吗?(教师送词:莺歌燕舞、龙争虎斗、龙腾虎跃、龙飞凤舞„„)
(4)理清课文脉络
同学默读课文,试着完成填空。出示:
课文首先总写济南有,然后分别介绍了、、、,最后再总写济南的泉水。学生口头填空,课文捺几个自然段是写这四大名泉的?(2-5自然段)想一想,这篇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总分总结构)
三、感受济南泉的美
1、济南的泉水为什么天下闻名呢?它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呢? 出示: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
问:从这句话中,你觉得济南的泉水怎样?“自然”是什么意思?你读出了什么?(“自然”表示不需要人提醒。可见,泉已经成了济南的一张名片。)
出示:你还知道哪些城市的名片吗? 如: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说到北京,自然会。说到杭州,自然会。说到,自然会。学生练说。
2、济南的泉不仅多,而且——美。课文第一节用了不少优美的语句总写了她的美,打开课文第一节,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
出示:
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1)观察:这四个分句分别写了泉的哪些方面?(前两句写泉的形态,后两句写泉的声音。)
①你在哪里见过“白浪翻滚”?从白浪翻滚中体会到泉水怎样?(大、有气势)把词语放在句子中再读一读。
②你见过哪些东西是晶莹剔透的?从晶莹剔透中你又体会到这泉怎样?(透明、细腻、纯净)
③你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④男女生分读,齐读。(2)好词好句积累
出示:说到,自然会想到。这些泉有的,好像 ;有的,好像 ;有的,听起来如 ;有的,听起来如。
学生练背,指名背,齐背。(3)学习写作方法
细细地读这些句子,发现句子的结构是一样的,你还发现了什么?(排比和比喻)你能模仿这个句式来写写吗?
出示菊花图及句式:这些菊花,有的,好像 ;有的,好像 „„
学生练习,指名说,评价。
小结:作者没有将七十二泉一一道来,而是选取几处具有代表性的景物详细描写,这样的写作方法非常值得大家学习。
四、课堂总结
课文学到这儿,相信大家对四大名泉很感兴趣了吧,下节课我们再去欣赏它们吧。
五、布置作业 生字练写。
第三篇:泉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9、《泉城》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背诵课文第一节。
2、学写生字,指导规范书写“悬、崖、著、堆”,注意书写横画较多的字时,要注意间距相等,横画多有变化。
3、积累四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白浪翻滚、晶莹剔透、虎啸狮吼”。
4、整体感知课文整体脉络,体会泉的形态美和声音美,感受泉城的美。教学过程:
一、情景再现,启发学生经验,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刚刚过去的国庆节假期,你有外出旅游吗?都到了哪些地方?是啊,我们的祖国有众多的名山大川、风景名胜。你一定去过或通过阅读身临其境地游览过许多地方,下面老师考考大家。
(1)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山脉,整个城市依山而建,被称为“山城”。这里是——(重庆)(3)这里是中国纬度最高、气温最低的城市,冬季漫长而寒冷,被称为“冰城”。这里是——(哈尔滨)
2、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这座“泉城”,去领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绮丽风光。
板书课题:泉城 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读课文,根据老师给出的要求自由地读一读 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或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试着小组交流解决。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初读情况
(1)标出生字,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句子中的哪些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2)书写指导:著、悬、崖、堆
①观察“著、悬、崖”这三个字,比较一下,在书写时各有什么不同之处? ②你觉得在书写时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③教师讲解横画多的字书写要点:横画有变化,间距要均匀。④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3)课文中出现了许多四字词语,读一读 出示:
白浪翻滚 晶莹剔透 明珠散落 虎啸狮吼 秋雨潇潇 昼夜不息 学生多种形式朗读。
教师相机正音:“剔”是第一声。“散”是个多音字,当表示由聚集而分离的时候是第四声。
积累词语:观察“虎啸狮吼”,它有什么特点?(两种动物)你的词库中有这样的词语吗?(教师送词:莺歌燕舞、龙争虎斗、龙腾虎跃、龙飞凤舞……)
(4)理清课文脉络
同学默读课文,试着完成填空。出示:
课文首先总写济南有,然后分别介绍了、、、,最后再总写济南的泉水。学生口头填空,课文捺几个自然段是写这四大名泉的?(2-5自然段)想一想,这篇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总分总结构)
三、感受济南泉的美
1、济南的泉水为什么天下闻名呢?它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呢? 出示: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
问:从这句话中,你觉得济南的泉水怎样?“自然”是什么意思?你读出了什么?(“自然”表示不需要人提醒。可见,泉已经成了济南的一张名片。)
出示:你还知道哪些城市的名片吗? 如: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说到北京,自然会。说到杭州,自然会。说到,自然会。学生练说。
2、济南的泉不仅多,而且——美。课文第一节用了不少优美的语句总写了她的美,打开课文第一节,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
四、课堂总结
课文学到这儿,相信大家对四大名泉很感兴趣了吧,下节课我们再去欣赏它们吧。
五、布置作业 生字练写。
《泉城》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要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文章——《泉城》。下面我将从教材解读、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法学法以及教学流程作具体阐述。
一、教材解读
《泉城》是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也一篇写景文章,介绍了济南的一种风物特征。从文章的篇章表达形式上来看,本文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进行布局谋篇的;先概述后分述,先面后点;中间并列的分述部分构段方式基本相同,都是先交代泉的地点在哪里,再通过几个形象的动词来交代泉水的特点。从文章的语言表达形式来看,文本的总起部分是工笔细描铺成的,用“四个有的……”这样的整体描写让读者初步感受泉城的独特,这个文本跟其他文本有所不同的地方就是中间部分采用的是大量白描手法勾勒的。
二、教学理念
1、以读促写,建立图式。
从写的角度来反思我们的阅读教学。学生从三年级开始接触并学习写总分总,但是大部分到六年级还没掌握,运用崔峦先生的话说就是“以读促写太少了。”主要就是说的太多,写的太少。我把这篇文本当做写作的一个样品,以读促写,发展学生的言语。帮助建立学生写景类文章的一般意义上写作图式。
2、建立以学为主的生本课堂。
建构学为主的课堂就要关注学生学的完整性、连续性、层次性、交互性、再生性,真正展开学的过程,完成从老师的教到学生的学的转变。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特点,拟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随文识字,学会“济、剔、”等生字,联系语境、联系生活、想象画面等理解“虎啸狮吼、明珠散落”等词语的意思
2、潜心会文,通过圈圈画画重点词、想象画面等方法品味作者是怎样写出泉水的特点。
3、深入文本了解文本结构,关注生活,利用身边的资源读写结合建构学生写景类文章的基本结构。
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圈圈画画重点词、想象画面等方法品味作者是怎样写出泉水的特点。
教学难点是深入文本了解文本结构,关注生活,利用身边的资源读写结合建构学生写景类文章的基本结构。
四、教法学法
教法和学法是交融、交织的整体,因为教的过程就是学生学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行进中,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味、琢磨、习得则主要采用批注法和体验法。教师采用“情境引导”“移情体验”“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法为学生的学习实现提供最大的可能。
五、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拟采用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学习字词,梳理文章的脉络,了解和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精读课文,潜心会文,通过圈圈画画重点词、想象画面等方法品味作者是怎样写出泉水的特点。
下面我将详细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具体操作如下:
(一)、情景再现,启发学生经验,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刚刚过去的国庆节假期,你有外出旅游吗?都到了哪些地方?是啊,我们的祖国有众多的名山大川、风景名胜。你一定去过或通过阅读身临其境地游览过许多地方,下面老师考考大家。
(1)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山脉,整个城市依山而建,被称为“山城”。这里是——(重庆)(3)这里是中国纬度最高、气温最低的城市,冬季漫长而寒冷,被称为“冰城”。这里是——(哈尔滨)
2、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这座“泉城”,去领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绮丽风光。
(二)、读文解读。
1、检查自学情况。
(1)处理生字、生词和重点词汇。(2)怎样写好生字。教师指导,学生描红。
2、关注结构。
出示文章的机构图,引导学生发现文章“总分总”的表达方式。因为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过《庐山的云雾》等总分总的文章,因此这个问题难度不会太大。
3、;理清文章脉络。
(三)、泉城印象。
(1)走近泉城,感受印象
济南的泉水为什么天下闻名呢?它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呢?
(2)济南的泉不仅多,而且——美。课文第一节用了不少优美的语句总写了她的美,在课文第一节,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抄写生字并组词。
第四篇:泉城第一课时教案
《泉城》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读“剔”“啸”“昼”,学会10个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地朗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与背诵首尾两个自然段。
3.理清课文脉络,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多与水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语言文字的特点与优美,想像画面,适当借助视频与音乐,体会泉城的泉多与水美,并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师:同学们,我国的许多城市有着好听的别称:譬如:
我国的昆明 这里鲜花盛开,四季如春 被称为—
重庆 这儿有着连绵不绝的山脉,整个城市依山而建,被称为— 这是广州,因为有五羊衔谷的传说,所以被称为— 这儿冰雕非常著名,因而被称为— 2.说到济南,同学们想到了什么?
3.今天我们来学习第9课
泉城
板书课题,学生伸出小手齐写,读题。
二、初读课文
1.师:济南为什么被称为“泉城”呢?课文哪个自然段能回答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听录音思考: 2.师:谁来回答?
出示第六自然段: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
生1读(老师感觉到济南泉水的名气确实很大。)这句话中有一个词最能概括它的名气。它是?
出示:天下闻名,谁来说说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你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 同学们积累的词语可真多啊!
为什么说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她到底有哪些独特的地方呢?请大家大声朗读课文。检查:出示:
济(jǐ)南
著(zhù)名
大约(yuē)一亩(mǔ)悬(xuán)崖(yá)洞穴(xué)
喷(pēn)吐
占(zhàn)据
三堆(duī)
白浪翻滚
银花盛开
晶莹剔(tī)透 明珠散(sàn)落
虎啸(xiào)狮吼 秋雨潇潇
水声喧腾
昼(zhòu)夜不息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完成填空。
1.师:词语读好了,相信大家一定会把课文读的更好,下面大家自读课文,出示: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怎样给课文分段? 下面请六个同学来读一读课文。
四、又读课文,思考济南泉水天下闻名的原因,精读第一段,领略泉城的泉多与水美。
1.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完成这个问题。为了降低难度老师给你们一些小提示: 课文先总写济南有。
然后分别写、、、。
后再总写济南的泉水
那么根据这提示课文可以怎样分段?这是按照怎样的结构方式来写的?
现在我们来学习文章的第一部分也就是第一段!谁来读一读第一段。
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了。
2.出示句子: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 3济南的泉水怎样?从哪个词看出来?
你能把它的多读出来吗?
这句话中还有一个词语能说明泉水与济南的关系,它是? 生答
师:“自然”是表示不需要人提醒,看来,济南的泉已经和济南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泉已经成了济南的一张名片。其实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的名片。你能模仿这个句式说一说?出示:
说到北京,自然会想到_______________。
说到上海,自然会想到________________。
说到____,自然会想到______________。
学生练说,完成。
3.师:济南的泉不仅多,而且很美。
二、品读第一自然段,读中感悟泉水特点,品味比喻妙用
请同学们再读第一小节,用横线画出描写泉水形态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泉水声音的句子。找到的同学请举手?
师:描写形态的句子是—— 师:描写声音的句子是——
师:你们很会读书,一下子就找准了。
师:这个句子中有好多四字词语呢!(出示词语)谁来读一读?(听着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雪白的浪花不断翻滚的样子)(亮晶晶的泉水好象出现在眼前了)
(像老虎在咆哮,像狮子在吼叫多么有气势)(秋雨淅淅沥沥地下着,给人轻柔的感觉)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些词语带回句子中再读一读。你们读的真好,给你们点个赞。
师:作者主要运用什么手法写出泉水形态、声音的特点的呢? 请你默读这句话,想一想。
一生: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板书:比喻)(比喻词显红)师:你有一双慧眼,一下子就发现了。那你是怎样发现的呢?
师:下面我们就来细细地品一品比喻句,先来欣赏描写泉水形态的句子。盛开的花朵你见过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你看,白浪翻滚的泉跟它像吗?
师:散落的珠子见过吗? 师:晶莹剔透的泉水跟它像吗? 生:像。
师:作者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比喻,让我们仿佛亲眼所见,多形象呀!(板书:形象)
师:既然都是写形态,那把这两个比喻换一换,你看行不行?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明珠散落;有的晶莹剔透,好像银花盛开。
生1:不行,白浪翻滚的样子不像明珠散落。
生2:明珠散落是一粒一粒的,白浪翻滚是一堆一堆的。
师:看来,比喻一定要准确,两样事物必须要有相似的地方才能比喻。(板书:准确)
师:那“银花”能换成“金花”吗?
一生:不能,因为白浪是白色的,所以是银色,不可能是金色的。师:是呀,不光形态要相似,颜色等方面也要力求相似,这样的比喻才更准确。
师:你能把它读好吗?(指名一人读,然后齐读。)
师:自己读读描写泉水声音的句子,你觉得这里的比喻又好在哪里呢? 生1:声音大用虎啸狮吼来形容,声音细用秋雨潇潇来形容。生2:泉水在哗哗地流动,声音非常响亮,跟虎啸狮吼的声音很像。生3:泉水在轻轻地流淌,声音悦耳动听,又轻又细又柔,跟秋雨潇潇的声音很像。
师:你们真是活学活用,很会学习!
师:平时声音细小也可以用 “蚊子嗡嗡”来说。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蚊子嗡嗡不也挺准确的吗?
生:用“蚊子嗡嗡”不美,给人讨厌的感觉。
师:原来“秋雨潇潇”这个词还能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对泉水的喜爱之情啊!如果比喻能恰当表达作者情感的话,就更贴切、准确了。
师: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这句话,体会体会比喻的精妙。(生1读)
师:洪大的像虎啸狮吼,低细的如秋雨潇潇,你能让这种对比再强烈些吗?(生2读)
师:你把这两种不同的感觉读出来了。我听出了你对泉水的喜爱。真是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让我们连起来,美美地读一读。
(齐读)
作者除了用比喻的手法来表现泉水的声音和形态,还用了另一种修辞手法,请看:
这些泉
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 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 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 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有谁知道这是什么符号?这每一句话都说明了泉水的一个特点,不同的泉水各有特点,所以用分号隔开。因为几个分句都写了泉水的美,所以用句号总结。像这样的修辞手法就叫排比。
【由“读准字音”到“读出意思”,再到“读好句子”,呈现了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通过看图、换词比较、长短句比较等形式,体会了比喻的形象、准确,以及情感表达的妙处,感受到了工整的句式带来的表达效果。化抽象为具体,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让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
三、迁移运用,仿写句子
师: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神奇的景象,比如小雨点儿,看!(播放图片)
师:雨娃娃真有趣,有的圆圆的,有的细细的,有的斜斜飘过,有的却是——直直落下。有的落到草叶上、花朵上,还有的挂在蛛网上、屋檐下,有的星星点点,有的迷迷蒙蒙,多有意思呀!)
师:你能把它有趣的形态写下来吗?可以仿照课文,运用比喻的手法来写,如果能用上排比句式就更好了。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组,雨娃娃是什么样的? 生1:雨娃娃是圆的,像珍珠。
师:先说说它们是怎样的,像什么待会儿考虑。生2:有的是细细的。
师:如果上面一幅说是圆圆的,下面的就是细细的,这样比较工整。如果上面一幅说是滚圆滚圆的,那下面的就是——
生1:细细长长的。生2:细长细长的。生3:细细小小的。
师:你们说得真好!那它们分别像什么呢?试着写一写吧!聪明的你也可写写其他不同形态。
(学生练写。师巡视,打星。)师:我们一起来欣赏同学笔下的雨娃娃。
我们班的同学都很棒,有不少同学得到了星,请得三星的同学来读一读自己写的句子。
生1:雨娃娃可真有趣,有的圆圆的,像颗颗珍珠;有的细细的,像根根银针。
师:圆圆的像珍珠,细细的像银针,比喻多么形象、准确呀!
生2:雨娃娃可真有趣,有的落在草叶上,像一颗颗珍珠;有的落在蛛网上,像一串串项链。
师:草叶上的像珍珠,蛛网上的像项链,非常形象、准确。如果把“落在蛛网上”的“落”换成“挂”,就更好了。
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他们能写出这么精彩的句子,真厉害!把掌声送给他们。
【儿童学习语文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和发表欲,在学习后,就想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发表”出来,但苦于无法可依。如果根据儿童这一心理特点,读写结合,以模仿为桥梁,以片段训练为手段,引导学生学习范文,仿其神,仿其意,仿其路,仿其格,仿其法,可以满足学生这一心理需要,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叶圣陶先生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挖掘教材中的写作因素,引导学生练写,是言语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激发学生思维碰撞的有利因素,抓住这些因素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能扩散学生的思维,更能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个环节由看图到引导练说,再到想象练写,由扶到放,体现了一个写法迁移的过程,把读写结合真正落到了实处。】
四、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用形象、准确的比喻,工整的句式把雨娃娃的不同形态写生动了,真了不起!雨娃娃还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呢!课后,请大家仔细聆听不同的雨声,尝试着采用比喻的手法来写一写。相信,你们笔下的雨声也一定是多姿多彩的。
板书设计:
形态 形象
泉城 比喻
排比
声音 准确
第五篇:泉城第一课时教案
《泉城》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读“剔”“啸”“昼”,学会10个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地朗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与背诵首尾两个自然段。
3.理清课文脉络,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多与水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语言文字的特点与优美,想像画面,适当借助视频与音乐,体会泉城的泉多与水美,并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到过哪些地方?
师:是啊,我们的祖国有众多的名山大川,风景名胜,你一定去过或通过阅读身临其境游览过许多地方,下面老师考考大家,知不知道这是哪儿。
2.逐个出示图片,师表述:
这里鲜花盛开,四季如春,被称为中国的“春城”,这里是中国的——(生答:昆明)
这里有连绵不绝的山脉,整个城市依山而建,被成为“山城”,这里是——(生答:重庆)
这里是板桥故居,被成为“梦里水乡”,这是——(生答:兴化)3.你们知道兴化为什么被成为“梦里水乡”吗?(兴化河道众多、纵横交错)
4.师板书:济南
师:同学们想到了什么?(泉城)
5.板书课题,学生伸出小手齐写,读题。
二、初读课文
1.师:济南为什么被成为“泉城”呢?课文哪句话能回答这个问题?生自由读文。
2.生读句交流,出示第六自然段: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人们城济南为“泉城”。
板书:天下闻名,理解并读好这个词。
指读这句话。
设疑:为什么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她到底有哪些独特的地方呢?请大家自读课文,要求:大声读文,借助课本注音与字词典,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学生自读课文。
4.检查。
(1)出示生字,练读,指读,齐读。
济(jǐ)南 约(yuē)一亩见方 忽断(duàn)忽续
悬(xuán)崖
洞穴(xué)占(zhàn)
冒(mào)三堆(duī)白雪
(2)出示文中难读词语,练读,指读,齐读。白浪翻滚
晶莹剔(tī)透
明珠散(sàn)落
银花盛开
虎啸(xiào)狮吼 秋雨潇(xiāo)潇
昼(zhòu)夜不息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完成填空。
1.师:词语读好了,相信大家一定会把课文读的更好,看看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下面大家默读课文,并完成老师这道简单的题目。
出示:课文首先总写济南有____,然后分别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最后再总写济南的泉水____。学生自读,思考。
2.交流。
四、又读课文,思考济南泉水天下闻名的原因,精读第一段,领略泉城的泉多与水美。
1.师:我们再次回到我们刚才所提的问题,济南的泉水为什么天下闻名呢?她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呢?学生再次思考,交流。
2.出示句子: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
济南的泉水怎样?(板书:多)
读好“七十二”,读好这句话。
师:“自然”是表示不需要人提醒,看来,济南的泉已经和济南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泉已经成了济南的一张名片。其实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的名片。出示:
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
说到北京,自然会________________。
说到兴化,自然会________________。说到____,自然会________________。
学生练说,完成。
3.师:济南的泉不仅多,而且------(留有空白),播放济南泉水视频,师朗读第一段。
4.师:大家觉得济南的泉怎么样?(板书:美)
师:济南的泉美,课文用了很多的词写出了她的美。(出示第一段)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
5.交流所画词语。小黑板出示词语:
白浪翻滚
银花盛开
晶莹剔透
明珠散落 声音洪大
虎啸狮吼
声音低细
秋雨潇潇
有不理解的词语吗?学生质疑。
(1)白浪翻滚的样子一般在哪儿出现?读出气势。出示画面,理解“银花盛开”。
(2)晶莹是透明光亮的,剔透是明澈的,如晶莹剔透的珍珠,又如晶莹剔透的(),生答,练读“晶莹剔透” “ 明珠散落”。
出示画面,感悟,读好词语。
(3)师:济南的泉不仅形态美,而且声音也美。听——有的声音洪大,如(做好指导,读好“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如(秋雨潇潇)。古人诗句“秋雨梧桐叶落时”,夏天是暴雨如注,而秋天的雨却给人无限的遐想与沉思。
指读,读好“秋雨潇潇”。
(4)齐读,想像形象。6.自由练读句子,感悟、想像泉水的美。指读,男女声读,配乐读。读中见悟。
7.师:如此美丽的景色,如此美好的句子,我们有必要把它珍藏心中。出示提示:
说到______,自然会想到 _______。这些____有的 ________,好像_______ ;有的_________,好像_______ ;有的 ________,听起来如 _______ ;有的 ________,听起来如________。
播放视频,学生练背。
8.放音乐,指背,鼓励。齐背。
五、欣赏泉水图片,激发下节课学文兴趣。
师:济南泉水七十二,课文没有全写下来,而是——(生答)
想不想看看其它泉?点击图片欣赏,可适当联想文中句子,说一说。
六、诗文朗诵,课堂小结。
师:读了优美的词句,看了优美的图画,老师不禁要作诗一首,赞美这可爱的泉水。同学们会写诗吗?
师结合板书与小黑板,稍作改动,形诗一首。
泉城
白浪翻滚像花开,晶莹剔透像珠落。声音洪大如狮吼,声音低细如雨潇。济南泉水多而美,天下闻名是“泉城”!
七、书写指导与训练。
1.指读。2.观察,指说注意点。
3.师补充:(1)“崖”与“堆”的不同,用手齐写。
(2)注重字的主笔,如“亩”“悬”,写好长横。范写“亩”“悬”。
(3)注重字的部首,如三点水。范写“济”。
4.学生临写。